婚俗大观:印度尼西亚婚礼习俗有哪些?

时间:2019-05-15 06:31: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婚俗大观:印度尼西亚婚礼习俗有哪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婚俗大观:印度尼西亚婚礼习俗有哪些?》。

第一篇:婚俗大观:印度尼西亚婚礼习俗有哪些?

印度尼西亚婚礼习俗有哪些?

印度尼西亚婚礼习俗:“马拉松”婚礼印度尼西亚婚礼习俗:“马拉松”婚礼作者:不详来源:风俗网印度尼西亚人的婚礼佳期多选择在庄稼收割完毕后举行。举行婚礼之前,新郎新娘先到附近的清真寺里做礼拜,并当场交换订金礼(现金)。举行婚礼的那一天,新娘身穿着名叫“卡巴雅”的礼服,新郎在腰间佩戴小刀。婚礼仪式在女方家举行。新郎在众亲友陪同下来到女方家时,女方家门前刚刚泼洒过清水,而且在湿淋淋的地上摆有许多生鸡蛋,新郎一步一滑地从湿地上走过,将一个个生鸡蛋踩得粉碎。当新郎走过湿地,进人家门之前,新娘迎上前来,用一块崭新的布将新郎一双湿透的鞋擦得干干净净,以表示愿结为终身伴侣,同甘共苦。最后,新郎新娘双双进入屋内,同坐在室内一张新席上,共食一份饭菜。这时,满室宾客致辞祝贺,屋外鼓乐齐鸣,婚礼仪式达到高潮。

当天晚上,女方家要设喜宴招待宾客。宾客每人一份饭菜,吃完后主人会及时送上来,直到吃饱喝足为止。

居住在加里曼丹岛上的达雅克族青年男女结婚,要按照宗教信仰和传统习俗举行两次婚礼。根据当地习俗,女青年至少年满16岁,男青年年满20岁才可以结婚。成年男子可以自由恋爱,选择对象。男青年如果爱上某位女青年,可以自己到女方家去求婚,也可以告诉自己的父母,由父母出面到“亲家”家里去拜访。一俟双方家长表示同意,男方父母便委托家族中最年长的人去女方家里定亲,长者带着铜锣、剑、毯子、项链等物各两份送给女方家,并商定举行婚礼的日期。随后为举行婚礼进行准备工作,主要是舂碎糯米,并用猪油炒熟,以便在婚礼上招待客人用。

春碎和炒糯米,由即将成为夫妻的男女青年在晚间进行。举行婚礼的那一天,新郎新娘穿着民族盛装坐在铜锣上,八个屠夫杀死一口肥猪,将猪血洒在木屑上,并在上面放一把剑。村中长老握住新郎、新娘的右手和沾有猪血的木屑,为他们的婚事祈祷祝福,嘴里念念有词道:“仁慈的真主,请赐予这一对新人幸福,让他们年年收成好,粮满屯。满足他们在生活道路上提出的一切请求吧!”宗教仪式结束,接着举行传统习俗的婚礼。

传统习俗的婚礼隆重而热烈。达雅克族少女身穿饰有珠宝、背部开口的民族长袍,戴着用藤条编织的便帽,男子身上插着稀有鸟类的羽毛,跳着轻快的舞蹈。为了表示对客人的尊重,主人还邀请来宾跳集体舞。主人还准备了丰盛的喜宴招待参加婚礼的人。当客人乘船离开时,主人要在热闹的气氛中向客人身上泼水,让客人变成“落汤鸡”,以表示吉祥的祝福。

苏门答腊岛上不少居民选择午夜时分举行婚礼。新郎新娘的父母和亲友用一种从植物中榨取的红色液汁将他们的双手和双脚染色,并为他们穿上婚礼盛装,然后护送新郎来到新娘家,并为新娘家送去丰厚的礼物。新娘家族中的长者不断向人群中抛撒红米、花瓣和钱币,以表示对新郎的欢迎。新郎在向岳父母施过礼后,由女傧相带领来到新房前。新房的门紧闭着,新郎亲切地呼唤着新娘的名字,并说给她带来喜爱的礼物,反复保证婚后体贴她、爱护她、忠实于她,经过一番苦苦哀求,新娘才打开门。过时,新娘的母亲为她揭去头上面纱,并将面纱交给新郎的母亲,表示这桩婚事牢固地确定下来。这时,新郎兴高采烈地望着新娘,并轻轻地踩一下新娘的右脚尖,新娘马上弯腰施礼,新郎同时回礼。新郎新娘面对面施过礼后,转过身去,背对背,一会儿功夫再转过身来,重新面对面。来回反复三次,表示这一对新人婚后会事事如愿以偿。随后,在双方父母注视下,新郎新娘相互交换结婚戒指,并双双走出洞房,接受众人的祝福。双方家族中的老人向新婚夫妇头上身上洒香水,一些围观的青年男女也相互喷洒嬉闹。在悦耳的乐曲声中,参加婚礼的人跳起优美的民族舞蹈,使整个婚礼气氛欢快,场面热闹。

第二篇:印度尼西亚的习俗礼仪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简称印度尼西亚(印尼),位于亚洲东南部,面积191万平方公里,有“千岛之国”的盛名。各岛热带风光迷人,爪哇岛有著名的“花园城某地”茂物,巴厘岛以“世外桃源”闻名于世。人口1.8亿,88%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宫方语言为印度尼西亚语,流通英语。

1945年8月17日独立,成立印度尼西亚共和国。首都雅加达(jakarta),华人称“椰城”。位于爪哇西北,人口660多万,是东南亚最大的城某地,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海、空交通枢纽,也是亚洲南部与大洋洲的航运中心,印度尼西亚是物产丰富的国家,胡椒、木棉、锡产量均居世界第二,有“金鸡纳霜大本营”、“千岛之国”、“火山之国”、“南洋翡翠”的美称。我国与印尼已于1990 年8月8日恢复外交关系。

印度尼西亚地跨赤道,是一个典型的热带国家,气温高,雨量充沛,金鸡纳霜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全国金鸡纳霜90%产自爪哇岛(pulau java),该岛也是世界上出产金鸡纳霜最多的岛屿,金鸡纳霜,也称奎宁,是热病,尤其是疟疾的特效药,为热带地区的必须品。“奎宁”一词出自印加语,原产于南美。金鸡纳霜从秘鲁传到爪哇,其中颇具周折。目前,印尼的金鸡纳霜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2%,印尼的气候和土壤非常适宜此树的生长。

与印尼商人打交道,应熟悉那里的风土人情,这对于双方交往是很有帮助的,印尼人不喜欢别人问他的姓名。一个种族繁杂的国家,其人民的风俗习惯也悬千差万别的,例如苏门答腊人通常喜欢睡在高地,而爪哇人都宁愿打地铺,印尼人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重深交,讲旧情,老朋友在一起可以推心置腹,若是一般交情的商人客户或朋友,虽然也客客气气,甚至谈得相当的投机,那也只能是形式上的事,真正的心里话是不轻易掏出来的。所以与印尼人交往,一两次见面是不能抱太大的希望的。要着眼于将来,应把印尼商人当作你的朋友,充分责现出你的真诚,才能获得他的信赖。

加深与印尼人的交情,还必须记住的一点是,印尼人喜欢客人到他们的家中做客访问,而且在一天中任何一个时间去拜访他们,都是受欢迎的。在印尼人家中作客,你可以看到,家家户户,即使不是十分富裕的家庭,其客厅的摆设布置也是很讲究的。到印尼人家中作客,可增加感情的交流。已成为与印尼人交往的一个诀窍。商业谈判,如果能选择在印尼人的家中进行,那是最好不过的事,这可以消除主客之间的隔阂,交易洽谈的效果更佳。如果你去的印尼人家里铺着地毯,那你在进屋前要把鞋脱掉。进入圣地特别是进入清真寺,一定要脱鞋。

印尼人很懂礼貌绝对不讲别人的坏话,自然也不喜欢那些讲别人坏话的人,与印尼人见面可以握手,也可以点点头。在印尼,一般商务访问穿西服,打领带,穿长裤即可。访问政府办公厅应穿西装,须事先须约,准时赴约。印尼贸易事业是一种奇特的公私混淆的事业,大多数进出口业务由9个国营贸易公司(niagas)经手。印尼商人做决定甚慢,业务谈判一般都很长,为求好结果,最好准备停留一周以上,商界好礼,尤其好互赠礼物。访问时宜准备一些小礼物给商人、官员及他们的妻子。应邀做客时,可以给主人带上一束鲜花,客人不一定非要送礼不可,但最好说几句感谢的话,或写个便条表示谢意。谈话时,避免谈论当地政治、社会主义和国外对他们的援助。

在印尼,伊斯兰教习俗的影响很大,目前,在全国各岛屿上,共有清真寺和小礼拜寺36.9万多座(据《印度尼西亚百科全书》),仅雅加达一地就有清真寺1000多座,小礼拜寺4000多座。1978年,在雅加达某地中心落成的伊斯蒂拉尔清真寺是东南亚最大、最华丽的清真寺,可容纳10万余人。在印度尼西亚,有些清真寺不准进入,得严守当地规矩。

东南亚诸国的人民,一般说来都平易近人,和印尼人相处之道是不可愁眉苦脸,不要提起黛比夫人(日本有名的交际花,后嫁原总统苏加诺)。印尼人最喜欢笑,心情舒坦就笑,顺利完成某件事就笑,笑是他们的另一种语言。他们也喜欢开玩笑,他们甚至认为“笑口常开”是社交上的一种礼貌。在印尼,一个具有良好教养的商人,在彼此初次相识时,应马上把自己的名片送给对方。不然,休怪对方冷眼相待。

与印尼人同座时,有打招呼的习惯,印尼人搭火车旅行碰到陌生人同坐,如果自己那份食物先送到,他一定向对方打个招呼:“我们一起来,如何?”对方就回答:“谢谢您,请用吧”。印尼人认为左手是不洁净的,他们习惯用右手而忌用左手或双手去接食物及其他物品。

印尼人的习俗各异,爪哇人具有神秘的信仰,忌谈诞辰。巴厘女子爱赤膊露背,以表示圣洁。客人走进沙羌族的居凹区,必须大叫大喊,否则被认为来意不善。

印尼对于观光游客来说,是个好去处。岛屿众多,风光秀丽,值得一游。一般说来,东南亚地区的民族都很好客,当你前往访问某个家庭,有时候会遇到对方正在吃饭,在这种情况之下,印尼人一定会说:“来,跟我们一起吃饭”。邀你吃饭时,你不必客气。你若客气推辞,他们会认为你不懂礼貌。在印尼人家里,当你看到长相可爱的小孩,切莫抚摸小孩的头,如果你抚摸他的头,对方一定反脸相向。

商务活动,最好于9月至次年6月进行,7、8月多放假。12月至次年2月阴雨连绵。每年假日不同,宜于旅行前查问清楚,注意饮食卫生,别喝生水。

海关规定,入关可携香烟200支,或雪茄50支,或烟草1公斤。酒1瓶未开,1瓶已开。进出口印尼币限2500runiahs,外币不限,先报数额,出关时可携出。

计程车小费10%,饭店经常已在帐单中附加10%小费,其他服务各给100~200rupiahs小费即可。

第三篇:婚俗 中式婚礼婚俗知识

中式婚礼婚俗知识

1祭祖: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先祭拜祖先。

2、出发: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

3、燃炮:迎亲礼车行列在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4、等待:新郎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侍持茶盘等候新郎,新郎下车后,应赏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

5、讨喜:新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闺中密友要拦住新郎,不准其见到新娘,女方可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通过后才得进入。

6、拜别:新人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并由父亲盖上头纱,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7、出门:新娘应由福高德劭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子在结婚当天的地位比谁都大,因此不得与天争大。

8、礼车:在新娘上礼车后,车开动不久,女方家长应将一碗清水、白米撒在车后,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以后的一切再也不予过问,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9、燃炮: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同样要一路燃放礼炮。

10、摸橘:新娘子迎新车队到达新郎家时,由一位拿着橘子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并赠红包答礼。这两个橘子要放到晚上,让新娘亲自剥皮,意谓招来“长寿”。

11、牵新:娘新娘由礼车走出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新娘进入大厅。进门时,新人绝不可踩门槛,而应横跨过去。

12、喜宴:时下颇流行中西合壁式的婚礼,大都在晚上宴请客人同时举行观礼仪式,在喜宴上,新娘可褪去新娘礼服,换上晚礼服向各桌一一敬酒。

13、送客:喜宴完毕后,新人立于家门口送客。

14、闹洞房:新人被整之灾情大小,端视新人是否曾在其他的婚礼上戏弄别人,或平素待人够不够忠厚等。

【中式婚礼新人着装】

新郎可以穿长袍,新娘披戴凤冠霞帔。

凤冠是饰有银质或其他质地的凤凰模型,霞帔则是红色的披肩,一般来说,新娘穿红绸袄裤,绣花鞋,上绣鸳鸯、梅花、莲花等吉祥图案。

中式的服装可以去礼服店订做或租借,在影楼拍摄婚纱照时也可以预定中装,有些影楼会在拍摄套系中免费借用婚礼当天的服装。

【中式婚礼角色安排】

下聘礼方:由男方家长担当。向女方提亲并赠送礼物﹐即旧时所称纳采和纳征.赠送的礼品通常包括各种在中国文化中表示吉祥的食品﹐物品。如茶叶等。

媒人:由一位与双方家庭关系都比较密切的人担当﹐负责邀请双方长辈见面,促进双方的沟通。

童子:由男方家的未婚男子扮演,负责婚礼过程中的端茶迎轿。

全合人儿:由女方家的几位年轻貌美的未婚女子扮演,在新娘下轿时扶新娘下轿。

婚礼司仪:宣布典礼正式开始,介绍双方重要亲友﹐并致祝福词。

主婚人:由德高望重的长辈或友人担当,为婚礼致词。

摄像师:专业的摄像人员,记录下婚礼的全过程,拍摄新人与来宾的照片,为新人留下珍贵美好的回忆。

【中式婚礼选址】

传统的中式婚礼仪式,一般早晨女方家里要“出嫁酒”,而中午男方家里操办喜筵。中午的时候傧相帮助在男家堂屋布置好拜堂的场所。不过如今越来越多的新人即使采用中式仪式也会在饭店摆喜筵。

中式婚礼习俗

★迎亲:顾名思义,迎亲是由新郎迎接新娘。在过去,新郎是受父亲之命去迎亲的,到了女方家,女方的人要出门相迎,新郎进门要献上礼品雁,这个礼俗叫“奠雁”,是古婚中比较重要的仪式。我们现在所沿用的花轿始于宋代,在迎亲的队伍中,也包括了鼓吹的乐队。清代北京的婚礼,大多有模仿帝王仪仗的趋向,迎亲队伍中有挑夫拿着“开道”、“回避”的大字木牌和提灯,还举着金瓜、斧铖等什物,新郎戴官帽,新娘则凤冠霞帔。

迎亲的队伍来到女家,一系列仪俗就接连不断地开始了。女家得到娶亲队伍到来的信息后,则将院门紧闭,这叫拦门。这时,便要有一番礼节性的对答,拦门到了一定的时间,娶方才能进门。

进门后除了特别的寒喧之外,娶方还要送上礼品,这些礼品因时代和地点的不同而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但都有些吉庆的意思。

女方离别之时,可能会哭哭啼啼的上轿,这一举动被认为是大吉大利。据说,新娘哭的越响,婆家越有财。有些地区,娶亲的轿子离开以后,娘家人要泼一盆水,表示女儿如泼出去的水。

娶亲的归途,必须走与去时不同的另外一条路,表示“不走回头路”。如果路上碰到庙、井、祠、坟、大石和大树等,都要把轿子遮起来,为的是避邪。

★拜堂:迎亲的队伍回到男方家,并不是马上进门,而是把喜轿关在门外,俗称“憋性子”,意思是把新娘的性格憋的柔顺些。

旧时,新娘进门后,要撒些谷、豆、草等,用意是辟邪(三煞:青羊、乌鸡、青牛之神,三煞忙于啄食,就危害不到新娘了)。现代新娘下轿(车)撒花或红纸屑,也许就是由此而来。

喜轿到了院子里,要从预先摆好的炭火盆上慢慢跨过,意思是烧去一切不吉利的东西,以后的日子红红火火。

落轿之后,新郎要象征性地朝花轿射三次,称“桃花女破周公”,也叫煞,同样是避邪的意思。

新娘从花轿里出来,又有传席之仪。所谓席,也就是铺在地上的红毯。这种习俗在唐朝就普遍存在了,寓意着传宗接代。

下轿之后,一些地区有跨马鞍的习俗,一对新人要跨过马鞍,“鞍”与平安的“安”谐音,寓意着祝福新郎新娘平平安安。

接下来就进入婚礼中的核心环节,那就是拜堂,又称“拜天地”,在唐代即已比较流行。拜天地,一般是三拜,即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是夫妻对拜。拜堂时,男在左,女在右。拜堂以后,便是大宴宾客。新郎新娘红线相牵步入洞房。

★进洞房:新郎新娘进入洞房以后,仪俗也是一系列的。

首先是坐帐,也称“坐福”:新郎新娘双双坐在洞房的炕沿上或床上,新郎将自己的左衣襟压在新娘的右衣襟上,表示男人应该压倒女人一头。

撒帐:这项习俗是指亲朋在新人入洞房以后,把喜果等撒向新娘怀中,撒向合欢床上,甚至撒向洞房的每一个角落。一般所撒的物品有枣、栗子、花生等,利用谐音表示“早立子”、“花着生”(男孩、女孩)

古代婚礼有同牢全卺的仪俗:“同牢“是指新人入洞房以后一起吃一牲,表示从此成为一家称一姓,后来的团圆饭和同牢习俗基本相同。“合卺”又称交杯酒、合欢酒、合婚酒,是将两个酒杯斟满酒,新郎新娘各取一杯,手臂交错同时饮尽杯中酒。夫妻二人喝过这杯酒后就表示二人完婚,有祝福新人合美的意义。方式是用红绳系住两只杯子的杯柄,夫妇一起举杯共饮,有的则是同时喝掉一半,然后交换杯子,喝尽杯中酒。

与同牢,合卺同样表示成婚的还有“结发”(也称合髻):即将新婚夫妻的头发象征性地结扎一下,后来也有新郎新娘分别剪一缕头发用彩线扎在一起作信物的。

“闹洞房”:这个习俗古已有之,汉代已经非常流行。闹洞房除逗乐这外,还有其它意义:比如闹洞房的热闹红火可驱除清冷之感,增加新婚的欢乐气氛,因而有些地方又称为

“暖房”

古代成亲之六礼

来源: 时间:2012-09-26 17:22:58 标签:

古代议亲,一定要经过 “六礼”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提亲男女婚姻大事,依父母之命,经媒人撮合,认为门当户对,互换“庚贴”(年龄、生辰八字)压于灶君神像前净茶杯底,以测神意。看年庚是否相配、生肖有无相尅。定亲定亲前议亲,议亲始议“小礼”,在买卖婚姻年代均讨价还价。定亲后,男方将上述礼品用杠箱抬到女方。女方回礼多为金团、油包及闺女自做的绣品。定亲凭证,男方送“过书”,俗称“红绿书纸”(纸张两层外红内绿),女方送“回贴”认可,俗称“文定”。继“文定”后择吉迎娶。

一、说媒 “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在传统的婚姻中,男女双方必须经过媒人的说合才能喜结连理。

二、批八字与推生肖古人十分讲究婚配,若男家要娶媳妇,先向女家取得女子的八字,然后便交给算命先生推算,看与儿子合不合,俗称“夹吾夹”,卜吉。

三、定聘定及定议,聘又称小聘,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定婚礼。定聘时必须用一种大帖,故乡人称定定日为回大帖或者是压大帖。帖之外又有聘书,俗称婚书。聘书一般都由男家备办。定聘之前一切礼金都已定列成礼单。男家只纳礼金的一小半,俗称上半礼。定聘时也可以以金戒指为定聘礼的。定聘的那一天男女两家皆设宴席,宴请亲朋好友,参加者只凑热闹,并不送礼。

四、送礼送礼大约在婚娶前二十日或一两个月内进行,送礼最重要的是送礼金。由于定聘时已拿上半礼,这时全部纳完俗称下半礼。

五、迎亲迎娶的当日,男家鸣炮奏乐,发轿迎亲。上轿时,新娘一般要“哭嫁”,表示对父母的依恋。娶亲的归路,必须走另一条路,也叫不走回头路。

六、拜堂迎娶之日,新郎新娘举行拜堂仪式。傧相二人分别以“引赞”和“通赞”的身份出现。拜堂意识程序如下:引赞:新郎伫立于轿前。通赞:启轿,新人起。引赞:新郎搭躬(拱手延请新娘)引赞:新郎新娘直花堂前。引赞:新郎新娘就位。通赞:新郎新娘进香。然后就是三拜: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最后才进洞房。

七、闹洞房。至今,民间还流传着越闹越喜,不闹不发,越闹越发以及新婚三日无大小的说法。

在古代,只有经过这些步骤的才算得上“名媒正娶”婚姻才是合法

中国的传统婚俗与文化

中国婚庆产业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呼唤中诞生的,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使许多有志于婚庆事业的朋友登上婚庆经营的舞台,用自己的满腔热情、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地工作,发展了今天婚庆业繁荣昌盛的局面,实现了人生的理想和价值。

文化一词在我国古已有之,其主要含义是“人文化成”“文治教化”的意思,这里的文化是封建统治者实施统治的方式。现代文化的概念来源于19世纪的欧洲,它的内涵相当丰富,英国著名的文化学者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为文化下过一个经典的定义。他说:“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一书、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后世的学者根据文化的特质,又将文化细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习俗文化四个层面。婚俗无疑是习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学者认为,婚俗发展的轨迹,“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镜像”。作为中国的婚庆人,我们应该了解婚俗发展的历史与现状。1.从人类学角度看人类婚姻的演变。

人类从猿到人的遗传进化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大约在500万年前人类开始了社会行为的遗传进化,大约在1万年前人类开始了主要的文化行为的遗传进化。早期的人类,在两性关系上没有任何文化观念的制约,与动物的性本能没有多大的区别。根据人类学家研究的结果,人类的婚姻大致经过乱婚、血缘婚、普路那亚婚、对偶婚、单偶婚几个阶段。

2.从文化学角度看我国传统婚俗的形成。

我国是个礼仪之邦,人们对婚姻的礼仪尤为重视。早在3千年前的周代,我国就有了“六俗”的婚俗。据《礼记·昏义》记载“六礼”是指“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6个环节。

纳彩是婚聘程序的第一步,由男方家庭请人像女方家庭正式提出婚姻请求,相当于今天的“提亲”。提亲的人在登门拜访时要带一些礼物,古人早期是“以雁”为贽,“贽”是初次见面时的进见礼。为什么一定要用活的大雁来作见面礼呢?首先,因为大雁是候鸟,往来有时,从不失信,用它来暗示婚嫁要适时,要守信不渝。同时,大雁在迁徙飞行中,行止有序,也象征着嫁娶中要长幼有序,不相跨越。当女方接受了男方的礼物之后,开始进入下一个程序问名。

问名是男方再一次请媒人问女方的姓名以及出生年月日,这是为合婚做准备。男方的姓名在纳彩之时已经通知了女方,此时只问女方的名。古代男女之间“授受不亲”,问名是一件很正规的事情。《礼记》上说“男女非有行媒不相问名”。当媒人将女方的生辰八字带回后,男方请人合婚。合婚是按照旧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推算二人的婚事是否合乎天意,也就是后世所谓的“批八字”。这一步没有问题就可以进入纳吉阶段。

男方将占卜所得的结果通过媒人告诉女方称之为纳吉,意思是此婚可定。这时媒人除了要带简单的订婚礼之外,还要带上男方的订婚贴,女方同意之后将“报婚书”交与媒人,这就是所谓的“换帖”,后世称之为“文订”。双方经过这一轮交换文书,从理论上就算是正式定亲了。纳征也叫纳币,征本是成的意思,这一步非常重要,只要这一关过去,婚事就算成了。春秋时称之为“纳币”,意思是纳聘的财币,也就是我们今天的“下聘礼”。纳征所用的物品随着时代不同、条件好坏有许多变化,但是,它在婚嫁过程中始终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请期就是选择结婚的日期。本来结婚的日子是由男方来确定的,为了显示对女家的尊重,男方在选择了吉日之后要烦请媒人去女方征求意见,女家同意之后,婚期就算正是订下来了。

六礼的最后一步是亲迎,新郎带上礼物与迎亲的队伍到女方迎娶新娘,这是古今婚俗中最为繁缛隆重的仪式。“六礼”中前五礼都可以说是婚前准备,亲迎礼才是实质上的婚礼。新娘在迎亲的队伍与送亲的人群簇拥下来到男家,经过一系列繁缛的婚礼仪式,拜堂成亲开始新的生活。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所谓“风俗”是指由于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影响经年累月积淀形成的习俗。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广大,各地都有自己的一些独特的婚姻习俗,但是,在封建社会中,我国各地的婚俗基本上都是在《礼记》“六礼”框架之中演变而来。

3.我国传统婚俗与文化。

婚俗本身代表一种文化,不同民族的婚俗表示不同民族共同遵守的观念与准则。随着社会与时代的变化,人们对这些观念与准则的理解可能出现某些变化。古今中国男女共同新手的观念和准则就是,成婚要经过婚姻仪式。汉代学家郑玄在解释“婚姻”一词时说:“婚姻之道,谓嫁娶之礼”。唐代孔颖达进一步解释:“男以昏时迎女,女因男而来”“论其男女之身谓之嫁娶,指其和好之际,谓之婚姻,其事一,故云婚姻之道谓嫁娶之礼也”。又说:“娶妻之礼以昏为期,因名焉”(《礼记·婚义疏》)。正因为婚姻是就嫁娶仪式而言的,所以,古代就非常重视这种仪式,没举行仪式就不承认合法婚姻。古人还有一个约定俗成的礼数,凡是没有举行婚礼的女子,男子死了允许改嫁;凡是已经举行过嫁娶之礼的女子,男方死了,按礼俗女方必须“从一而终”。即便是强调法制社会的今天,人们对取结婚证书的重视程度,也远不如对成婚之礼的重视,在他们的心中认为前者只是手续,后者才是实质。可见,成亲之礼在我们的意识里是何等重要。

在我们所说的“六礼”之中,前五礼只是婚姻的准备,最后的亲迎才是正式的成亲之礼。汉代之前,普通人的婚礼比较简单,一方面由于生产力水平有限,并且战乱频仍,社会财富相对匮乏;另一方面,受原始社会抢婚习俗的影响,结婚更多的在于礼数是否合乎道德,而并不在于婚礼是否隆重。当时的婚礼既没有欢庆的酒宴,也没有吹奏的音乐。据《礼记·曾子问》记载:“嫁女之家,三夜不熄烛,思相离也。娶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礼记·效特性》也说:“婚礼不贺”。可以说,当时的婚礼就其总体基调来说是庄严、肃穆的。

从汉代开始,社会相对稳定,生产力水平发展较快,社会物质财富响度丰富,在人们的观念上,婚礼也变成可喜可贺之事。于是,一家结婚众人来贺,这才有了婚礼上的酒宴礼乐之礼。在班固《汉书·宣帝纪》中,宣帝曾下诏书说:“婚姻之礼,人伦之大者也;酒食之会所以行礼乐也。”徐州汉墓博物馆藏有一件汉代砖雕,刻的是汉代娶亲图,在迎亲的队伍中,已经见到乐队的身影。汉代之后,纳彩与问名合二为一,纳征与请期也合二为一,嫁娶前的“聘礼”越来越重,亲迎之后的婚礼也越来越繁复,后世人们既喜又怕的“听房”“闹房”的婚俗也起于汉代。

婚俗代表一种文化,在婚俗中,可以投射出宗教、政治、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的影像。

在中国传统婚礼上,有些旧习俗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人们憎恶妖魔鬼怪,可又对他们感到畏惧与无奈,人们渴望新婚能够带来幸福,又害怕妖魔作祟,于是就企图借助外力来达到驱邪治鬼的目的。在旧式婚礼中,经常有一位福寿双全的老太太,拿着簸箕,簸箕里装着谷豆,围着花轿,嘴里念念有词,边走边撒。今天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没有人相信这些做法的意义,人们在婚礼上撒花瓣,表示庆贺,表示祝福。迈火盆的习俗也变成未来生活红红火火的象征。

在婚礼上,最隆重的礼节就是拜堂。古代拜堂主要是拜天地,拜祖先,希望天地神灵与列祖列宗承认他们的婚姻,保护他们平安。拜堂之礼几经演变,最初是只拜天地、祖先,后来加入拜高堂,夫妻对拜,甚至延及拜来宾,有的地方还拜镜台。最早拜堂是在成亲之后三日,后来,变为入洞房前最重要的礼仪。今天保留的拜堂仍为“三拜九叩”之礼,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是夫妻对拜,叩首礼也被鞠躬礼替代。最重要的,原先的宗教含义已经不复存在,“拜天地”不过是人们对“天作之合,婚姻美满”一种感激与期盼。

4.现代婚俗的演变。

20世纪初,一方面,随着西方帝国主义用枪炮打开中国的国门,西方的文化观念开始越来越多地渗入中国。另一方面,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统治,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高举反封建的大旗,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开始清算封建文化的罪行。旧的婚姻习俗,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特别是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男女平等,自由恋爱,从根本上动摇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婚姻观念。婚俗形式也从过去的重“礼”轻“情”,向重“情”轻“礼”过渡。于是,文明结婚的习俗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尤其是在大中城市,以及沿海地区,新式的文明已经成为时尚。

拿我们的传统婚俗与西方的婚俗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一下几点明显不同:中国传统婚俗礼节过于繁缛,从亲迎到归宁(回娘家)就有二三十种礼节。西式婚礼则非常简洁。

中式传统婚礼是人前的婚礼,西式婚礼是神前的婚礼。中国的新郎新娘在众多的亲朋好友面前许下诺言,让他们来见证这一时刻。外国的新郎新娘则大多是在“上帝”的面前进行承诺。

中式传统婚礼追求的是热闹、喜庆;西式婚礼追求的是庄重、神圣。

中式传统婚礼的主色调是红色,象征着红红火火,喜庆吉祥。西式婚礼崇尚的是白色,象征着典雅、圣洁。

中式婚礼传统的助兴方式是喝喜酒、闹洞房;西式婚礼助兴的方式是自助餐、开舞会。

现代流行的婚俗,吸收了西式婚礼的简介,却仍然保留了人前婚礼的特色;在追求热闹喜庆的基础上,也吸收了西式婚礼的某些特色。婚礼的色调以红为主,新郎新娘的服饰基本上是西装配婚纱;贴喜字,吃喜糖,喝喜酒的习俗依旧保留,闹洞房的习俗在知识阶层与大中城市渐趋弱化。

当然,任何形式的婚俗都要以社会稳定、物质财富作为基础的。上世界三四十年代,因为战争人们的正常生活尚且不能保证,顾不上婚俗。上世界五六十年代,共和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大多数的婚礼都非常简单,“一张床,一包糖”就标志着结婚。上世纪70年代“文革”时期,“破四旧,立四新”,蓝制服,绿军装,手持“红宝书”,一张合影照片就是“革命的婚礼”。

如今,通过改革开放,生产力发展达到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社会个人所支配的财富也创造历史最好水平。社会发展稳定,行业分工进一步细化。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中国的婚庆市场逐渐启动,婚庆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由婚庆专业人操办的宾馆婚礼、饭店婚礼、大型集体婚礼、热气球空中婚礼、海上婚礼、草坪婚礼、城堡婚礼、奥运婚礼等许多更有创意、更具个性的婚庆形式受到市场的欢迎和追捧。可以预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均可支配财富的增加,人们用于婚礼消费的金钱必将越来越多,婚礼的规模与档次也会越来越高。作为婚庆人应该明白:人们对婚礼的要求不是单纯的物质需求,更是一种精神追求与文化追求,高规格、高品位的婚礼时青年人美好的追求与享受。婚庆人应该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创新,努力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争取在婚庆行业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篇:婚礼习俗

面纱

起初新娘戴面纱是作为年轻和童贞的象征,信奉天主教的新娘戴面纱代表纯洁。因此,许多新娘在赴教堂举行婚礼的时候都选择戴双层面纱,新娘的父亲将女儿交给新郎以后,由新郎亲手揭开面纱。钻戒

《圣经》上说,在远古时代,男子向女子求婚时的证物就是指环。9世纪时,教皇尼古拉一世颁布法令,规定男方赠送婚戒给女方是正式求婚所不可缺少的步骤。头饰

新娘子在婚礼当天佩戴头饰的习俗由来已久,古时的女子在适婚年龄都会头戴花环,以区别于已婚妇女,象征着童贞。

新娘礼服的颜色

新娘礼服的颜色代表着传统,也有特定的含义:白色代表纯洁童贞,美国和英国常用的黄色是爱神和富足的象征。

花束

鲜花代表激情和奖赏,传达出繁荣富饶和出类拔萃的讯息,有幸接到新娘花束的人将有好运气,也会是下一个喜结良缘的人。

新娘站在新郎的左边

这个习俗起源于抢婚盛行的年代,由于担心新娘的家人会在婚礼上将新娘抢回去,新郎必须空出右手来随时应战。

互吻

根据习俗,婚礼是以新人的亲吻而宣告结束。这一吻有着深刻的含义:通过接吻,一个人的气息和部分灵魂就留在了另一个人的体内,爱使他们合二为一。

抱着新娘入洞房

这一习俗是从一些土著部落的婚俗演变而来的,由于这些部落里的单身女子太少,所以男子们要到邻近的村落去抢亲,将她们扛走,免得她们一沾地就会逃走。今天,人们认为,新娘不能用左脚迈进新房的门,所以最好让新郎将新娘抱进房。

新婚夫妇的汽车

当新婚夫妇乘车出发度蜜月时,汽车的后面会拴上许多易拉罐,它起源于古代扔鞋子的习俗,参加婚礼的宾客们向新人身上扔鞋子,认为如果有鞋子击中了新人乘坐的车子,那么就会带来好运。

汽车鸣笛

跟在新人汽车后面的车队一路不停地鸣笛,以驱走恶魔

在教堂举行的婚礼上,一般演奏两首婚礼进行曲。新娘走向神坛时,奏的是庄重舒缓的《婚礼合唱》,新娘新郎走出教堂时演奏的则是欢快的《结婚序曲》,选自菲利克斯·门德尔松1826年谱写的《仲夏夜之梦》。

美国人的婚礼可概括为“旧、新、借、蓝”(something old, something new, something borrowed and something blue)。“旧”指新娘头上的白纱必须是母亲用过的旧纱,表示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新”指新娘的白色婚礼服必须是新的,它是纯洁童贞的象征,也标志新娘将开始新的生活。“借”指新娘手里拿的手帕必须是从女朋友那儿借来的,表示不忘朋友的友谊之情。“蓝”指新娘身上披的缎带必须是蓝色的,表示新娘对爱情的忠贞之情。

送交新娘是宗教婚礼仪式上的一个重要项目。新娘的父亲护送女儿走向教堂圣坛的台阶,在送交仪式上,新娘父亲将女儿的右手递给牧师,牧师再将新娘的手递给新郎。如果新娘的父亲已去世,就由一位男性亲属来代替。

婚宴上新郎和新娘合力切开一只特制的结婚蛋糕,两人先互相喂吃一小块,然后把其余的蛋糕分给所有来宾享用。

婚宴快要结束时,新娘把花束抛向未结婚的女子,得到花束的为幸运女孩,她被认为是下次婚礼的新娘。

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在婚礼仪式上,新娘和新郎有独特的婚礼证词,与中国传统的结婚仪式不大一样。

为什么新娘要戴手套?

在中古世纪时,准新郎为稳定心上人的心,便向心上人送爱的信物。当时许多绅士流行送手套给意中人表示求婚。如果对方在星期日上教堂时戴着那副手套,就表示她已答应他的求婚。

为什么订婚戒指要戴在左手的无名指?

中古世纪的新郎订婚时,把婚戒先在新娘左手的三只手指上轮流戴,以象征圣父、圣子和圣灵三位一体,最后就把戒指套在无名指上,因为他们认为左手无名指的血管直接通往心脏。于是左手的无名指就作为所有英语系国家传统戴婚戒的手指。

为什么新娘带一方白手帕?

白手帕象征好运。根据民俗的说法,农夫认为在婚礼当天,新娘的眼泪会带来好运,使天降甘霖,滋润作物。后来,新娘在婚礼当天流泪,预示她会有幸福的婚姻,意味她往后不必为她的婚姻伤心落泪。

为什么在结婚典礼时,新娘总是站在新郎的左边?

古时候,盎格鲁撒克逊的新郎常常必须挺身而出,以保护新娘子免得被别人抢走。在结婚典礼时,新郎让新娘子站在自已的左边,一旦情敌出现,就可以立即拔出配剑,击退敌人。

为什么要特别订制结婚蛋糕?

自罗马时代开始,蛋糕就是节庆仪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那个时代制造面包的小麦象征生育的能力.而面包屑则代表着幸运,宾客无不争着捡拾。依照中古时代的传统习俗,新娘和新郎要隔着蛋糕接吻。后来,想像力丰富的烘焙师傅在蛋糕上饰以糖衣,也就成了今天的美丽可口的结婚蛋糕。

英国的保险业也涉足人们的婚姻,对夫妇双方有一种特殊保险——爱情保险。每对夫妇每月交纳5英镑的保险金即可享受爱情保险。如果夫妇自保险之日起,相处达25年,即可领到5000英镑的保险金。若两人中有一人不在了,未亡者可领到1000英镑的抚恤金。若夫妇二人不和,被遗弃的一方可得到3000英镑的保险金。

1.现在进行时表示将要发生的事情

在第12课的语法中,我们学习了一般将来时的基本形式:

We'll see his boat and then we'll say goodbye to him.He will he away for two months.我们将参观他的船,然后和他告别。他要离开两个月。

在第36课的语法中,我们学习了将来时going to用来预言将发生的事,尤其是不久即将发生的事。它在非正式语体中可表示意图、打算等:

Debbie Hart is going to swim across the English Channel tomorrow.黛比·哈特准备明天横渡英吉利海峡。

在英语中,现在进行时也可以用来表示为将来安排好的活动和事件。这种用法通常需要一个表示时间的状语(往往是不久的将来): We're spending next winter in Australia.我们将要在澳大利亚度过明年冬天。

arrive, come, go, leave等动词的进行式经常有这种用法,表示行程安排有关的“将到达”、“将离去”等意思:

A relation of yours is coming to see you.您的一个亲戚就要来看您了。He's arriving this evening.他将于今天傍晚到达。

He's leaving tomorrow afternoon.他明天下午离开。

2.将来时在时间状语从句及第1类条件句中的表示方法

当时间状语从句表示将来时,在 after, as soon as, before, by the time, the moment, till, until和when等后面我们通常不用一般将来时而用一般现在时;不用将来完成时而用现在完成时。这两种现在时态在时间连词后面常常可以互换:

The Thompsons will move to a new flat when their baby is/has been born.孩子出生以后,汤普森一家将搬到一个新的公寓去住。

在第1类条件句中,if之后通常用一般现在时表示将来可能发生的事: If it rains, we'll stay at home.如果下雨,我们将呆在家里。

If he gets the job, he'll be going abroad.如果他得到那个工作,他就要到国外去。

第五篇:婚礼习俗

记我参加的一次婚礼

——对于家乡婚礼的反思

摘要:

结婚是每个人一生中的大事,婚礼则更是一种神圣的仪式。本文主要是通过记叙本人参加过的一次婚礼,向大家介绍了我的家乡巢湖婚礼的流程和风俗习惯,以及我对于与家乡婚礼的反思。

关键词:婚礼习俗 感想 正文:

婚礼是一种神圣的仪式,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人成为一个真正社会意义上人的标志。

我国古时婚礼一般分六礼:纳彩、问名、纳吉、纳征、清期、亲迎,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现代婚礼基本过程大致相同,只是礼节方面有很多的简化,并且多少受到西方婚礼习俗的影响。

我的家乡是安徽巢湖,从小也只是见识过家乡的婚礼,本以为婚礼都是那么举办的,但上了大学在与同学的交流后我才知道我们那的婚礼算是很繁琐的了。

今年大年正月十二我参加了堂哥的婚礼,和我以前参加过的婚礼的基本形式一样,是我们当地比较普遍的那种。堂哥和堂嫂是前年经媒人介绍认识的,算是有媒妁之言吧,双方家长也都同意这门婚事。去年就打算结婚,但是堂嫂的大哥在外服兵役,因此,希望等他回来再举行正式的婚礼,毕竟我国有着长兄为父的传统。去年年初我大姑家就把酒给接了,“接酒”是我们那的一个风俗,相当于现在所说的定亲。

正式的婚礼一般要举行三天,开三天的宴席。第一天,姑父一早就去女方家里做“说客”,就是请亲家公下午去家里上席,出于礼节,不能空手而去,还要带上烟、酒、糖、糕四样礼品。

上午九十点钟左右,女方会请一些亲友乡人抬嫁妆,一般都是喜帐,喜被,马桶等生活用品,马桶里会放上几个煮熟的红鸡蛋,被子里、鞋里也都会塞上花生、喜糖,预示着早生贵子。姑父回来后会安排人过去迎接那些抬嫁妆的人,差不多中午的时候就接亲的车子就回来了,这时候要放炮竹迎接,还要安排那些人坐下来喝茶,散烟,之后再开席来犒劳那些抬嫁妆与接亲的人。

差不多下午三四点的时候女方的亲戚来了,丈人会把早上带过去的礼品带回来,而姑父则是早就站在门口燃炮竹迎接了。

按照我们那的习俗接新娘是要在凌晨进行的,越早越好,因为新娘走的路尽量不要让别人走过。因此第二天凌晨两三点钟,堂哥就邀上亲戚朋友迫不及待的开车去接新娘子了,当然也是不能空着手去的,要带足礼品,炮竹,香烟。男方会在女方家门外放炮竹,散香烟,给彩钱,吆喝女方家里人“开门”,好迎接新

娘。女方家人会故意为难男方,不让新娘轻易的被接走。我想这可能一方面是为了表明女方的矜持,另一方面是要让男方知道迎娶的艰难,因此以后更是要好好对待自己的妻子吧。开门后,新娘出了门就换上了堂哥准备的大红色绣花鞋,据说这是为了不让把女方家的财气给带走。如果不换鞋的话,就得让新郎背着出来,脚不能着地。

新娘接到之后,要让睡在新床上堂哥的堂弟起来,叫肯定是叫不起来的,要给一定的彩钱。这就叫做压床,压床的一般都是自己的亲弟弟,或者是叔伯弟弟和姨表弟弟。如果在自己的亲戚范围内没有这样的人选,新郎也可以找同村的朋友和要好的同学。最重要的一点是压床的必须是童子,他们是纯洁和阳刚的象征,更是婚后生育,延续子孙的象征。对娶亲的人来说,压床是一件吉利的事情。另外,还有种说法,新娘的床有灵气,睡睡可治百病。腰腿疼的人睡过新娘的床后,立刻就会痊愈。除了新娘的床,新娘的手也有灵气,如果哪个小孩的门牙掉了,一直没长出来,那么,让新娘的手摸一下就会很快长出来。

一早姑父又得去女方家请亲家及那边的亲友们过来赴宴,中午的时候男方家那些恭贺的亲戚朋友及乡邻们也都会前来祝贺。中午的宴席过后,就会安排一些娱乐项目。晚上的宴席按理说要进行的快一点,因为晚上要闹洞房,不过因为新娘强烈要求不闹洞房,因此也只好取消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要闹洞房的话,一定要等丈人走后才能进行。

婚礼的第三天是只接男女双方家族的女性客人的,这时就轮到丈母娘登场了,而前两天的宴席丈母娘通常是不去的,就算是去也不能入席。

关于亲朋好友的贺礼,以前都是送些衣料等生活用品,现在则改成现金,关系越亲送的贺礼越重,在我们那舅舅在孩子十岁,婚礼中的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男方的舅舅以及重要的叔伯都需要用几十张百元大钞在大红的毛毯上贴一个双喜出来,然后把贴了双喜的毛毯挂在中堂。

酒席通常也是在中堂摆的,说到酒席就不得不说座次问题了,这里面是很有讲究的,一般为8人一桌,有时也可以是10人一桌,首席的一席一般是丈人坐的,男方的舅舅可以坐首席的二席,也可以坐次席的一席,这是主要的客人,其他的再按辈分排座次。宴席共要有十三道菜,寓意十三太保,当最后一道菜上完后,会放一串炮竹,这是告诉客人菜已经上齐。婚礼第二天的晚宴结束后,要分发喜糖,装喜糖的袋子里可不光是糖果,还有会装两粒红枣和两枚花生,寓意也就不言而喻了,早生贵子嘛。

到这里,婚礼并不算完满结束,最后还有个“三朝回门”,就是新婚夫妻在结婚后的第三日,携礼前往女方家里省亲、探访,拜谒妻子的父母及亲属,女方家人此时亦须准备宴客。至此,自亲迎始的成婿之礼才算完成。

当然,现在也有很多人家选择在饭店举行婚礼,宴请亲朋,一天就可以完成婚礼,这样更加的方便,男方父母也就省了不少的心。但是我还是比较认同在家里举行婚礼,宴请亲朋。首先,这样可以加强亲戚邻里间的关系,婚礼的幕后工作可不是花钱雇的人,都是要请亲戚邻里帮忙的,那么在这其中,大家的感情可以得到一个提升,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其次是更能感受到我国传统婚礼的氛围,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积极作用。

对于这次亲身经历的婚礼我感受颇深,但是在婚礼的喜庆祥和之后,我们也

要进行一下反思。

首先,父母真的为孩子付出了很多,不说养育其成人成才,就光是为儿子娶妻就够操劳的了。大姑和大姑父,为了忙堂哥的婚礼,饭都顾不上吃,更别提好好的休息,不过我知道他们虽然身体上很疲惫,但是心里却是乐开了花,有哪个父母不为儿子结婚而感到高兴呢!但是,现在的很多人都对父母的良苦用心视而不见,认为父母为子女做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在我经历的任何一场家乡婚礼中都没有体现子女对父母的孝道。而我国传统婚礼中,结婚当日的二拜高堂,以及次日新婚夫妇早起向父母敬茶却充分体现了对父母的尊重与孝顺,而今的婚礼却忽视了父母。

其次,现代的婚礼更加偏重生育子嗣,延续后代,而对于追念祖先表现不强烈。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很多被认为是封建时代的繁文缛节都省略了,留下的是一些象征吉祥喜庆的风俗。在我国的传统婚礼中,婚后三日之后要进行家庙祭祀,让新媳妇拜见祖先,这才是算是真正的完婚。这并不是说一定要做一个祭拜祖先的形式,而是随着现代文明的进步,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少会有人想起追念先祖,追根溯源。要知道,中华民族之所以可以绵延下来,屹立不倒,是源于其内部超强的民族凝聚力,源于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关注未来是好事,但是也不要忘记过去。

最后,婚礼的世俗气息浓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那结婚变得如此昂贵,从见面礼,聘礼,三金(即金戒指、金耳环、金项链,加上金手镯就叫四金),到宴席,烟花炮竹等要耗费一个普通家庭一大半的积蓄,这还是在有房子的前提下。我曾在网上看到一篇帖子,一个上海小伙准备娶我们那的姑娘,结果和女方家商讨之后,发出这样的感慨:嫁女儿就像卖女儿一样。虽然我本人觉得还没那么夸张,但是这最起码反映了一个现实状况。中国人讲究热闹,对于婚礼大操大办,有时还有攀比心理,而这对于资源也形成了一种浪费。

相对于现代奢侈的婚礼,我觉得更应该提倡一种低碳婚礼,把传统的“礼”与现代的个性化元素相结合,打造一个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独特的婚礼。但是在从现实的角度来看,这似乎不太可能。

参考文献:

1、刘宁波 《生死转换与角色认证_中国传统婚礼的民俗意象》

2、百度百科 www.xiexiebang.com

下载婚俗大观:印度尼西亚婚礼习俗有哪些?word格式文档
下载婚俗大观:印度尼西亚婚礼习俗有哪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婚礼习俗

    老北京婚礼习俗(民国) 1、 聘礼 男女双方家长说媒、相亲、订婚后男方送彩礼往女家,表明聘定女方为妻。虽还未行婚礼,但女方名分已定,实际上夫妻关系已确立。聘礼的一部分是具有象......

    汉沽婚礼习俗

    1. 订婚(时间又双方自行商定) 双方父母和介绍人吃顿饭、男方给女方彩礼2.送日子(男方) 时间:结婚前一个礼拜左右 使用物品: 男方:水果(苹果)、糖、点心、用红布包裹的棉花、酒、红包(......

    婚礼接亲习俗

    按照中国的传统,婚礼前新郎要亲自去迎接新娘。在这个过程中,伴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小小地“考验”一下新郎的决心和毅力,俗称“堵门。”这可愁煞了很多没有经验的伴娘:怎......

    西方婚礼习俗

    A-Arrangements for wedding :婚礼的安排 B-Banns,Bridesmaids,Best man :结婚预告,伴娘,伴郎 C-Church,Cake,Cars,Confetti :教堂,结婚蛋糕,汽车,五彩碎纸 D-Dress :礼服 E-Etiquett......

    东西方婚礼习俗

    (一)筹备婚礼 古代中国,婚礼的准备过程是极其复杂的,有特定的步骤,称之为“三书六礼”。通过“三书六礼”我们可以略窥一斑,中国古代婚礼的准备过程非常复杂、繁琐,十分注重礼貌,每......

    婚礼习俗5篇

    都昌县婚礼习俗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很多习俗是从上古时期就已经存在了,而婚礼也是众多古***俗之一。本文以都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的婚礼为例,详述婚礼中的各种习俗......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

    社会学概论作业:社会文化现象 中国传统婚礼 天津师范大学礼宾系10级2班我们小组要讲的是中国传统婚礼,中国传统婚礼过程相当丰富,我们不能极其详尽的讲述,只是把婚礼的大概跟大......

    西方婚礼习俗

    西方婚礼习俗 西方的婚礼是属于浪漫型的,整个婚礼从开始到结束到充满了浪漫气息。一般有以下若干步骤:1.来宾入席。2.同时开始奏结婚进行曲、亲友点上蜡烛,牧师领唱诗班进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