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所谓旧情,不过如此(共)
三十年了,梦萦魂牵的三十年!明天就可以见到他了!碧瑶抚摸着自己清瘦苍白的脸颊,几条细细的鱼尾纹牵在眼角。老了!碧瑶一阵怅惘。“他会不会嫌弃我?”碧瑶心里一阵恐慌。小雨叩窗,一晚无眠。
不到天亮,碧瑶就起来了。照照镜子,感觉气色很差,心里又隐隐不自在起来。她拿出那件旗袍,那件搁在箱底的旗袍,虽年代已久,但当年的好布料,好做工,加上她精心保养,华美依旧。
旗袍穿身上,她拿起那只珍珠簪子,只在头发上那么轻轻一挽一插,镜子里女人就如古旧的画里走出来的,娉娉婷婷,清丽婉约。碧瑶望着镜子里的女人,一时间有些恍惚。三十年的岁月隔着镜子,在这一刻交汇。
敲门声响起,雇佣的司机在催促了,碧瑶定了定神,转身出门。
她脸颊发烧,心如撞鹿,连她自己也诧异,50岁的老妇,心如止水了几十年,什么时候变得这样失了方寸?是他从大洋彼岸打来电话,说还想她念她起?是他不顾越洋电话的昂贵,日日与她道晚安起?是他说,有要事,要回国探亲起…… 2
终于下车了。尽管隔了三十年,她还是一眼认出了他。他也老了,发福了,但当年的英挺仍旧,脸上多了沧桑。
矜持使她抑制住想要拥抱的冲动,她只是握住了他伸过来的手。手掌温暖厚实绵软,一如当年。
四目相对,碧瑶泪眼朦胧。她没有想到,此生,还能活着见到他。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男人微笑着点点头。“先吃饭吧,咱边吃边聊,把几十年想说说不了的话都补上!”男人的中国话已经不地道,但碧瑶如闻天籁。
“天哪!你怎么搞的?”碧瑶一边惶急地擦着旗袍,一边指责着不小心把汤洒在她旗袍上的应侍生。
“没关系没关系,我一会儿带你重新买一件,这件太过时了。”男人安慰着碧瑶,“还有你头上的簪子,也太老土,一并换新的!”
碧瑶抬头看着男人,“你不认得这旗袍和簪子了?” 男人漫不经心地摇摇头。碧瑶突然无情无绪。
“碧瑶,听说,你有位叔叔在省发改委当局长?”男人似乎饶有兴趣。碧瑶点点头。“是的,但不常走动,自从你走后,我一直喜欢离群索居。”
“你这就跟不上时代了,亲戚嘛,越走越亲。什么时候,你带我去见见他?”男人眼神里满是恳求。
“你见他干什么?”碧瑶疑惑不解。
“我想回国投点资,据说,在中国,有关系好办事。”男人毫不隐瞒。
碧瑶沉默不语。男人看着碧瑶,温柔地倾过身来。“当然,我回国也是想你了!” “见到我叔叔,我该怎样介绍你?你知道,我们当年的事,他全知道。” “这个……这个……”男人一时语塞,气氛尴尬起来。
“碧瑶,我是对不起你,但我也是无可奈何,你知道当年我不出国,命都会丢。”
想起那些铺天盖地的大字报,那些没日没夜的批斗,碧瑶默认了男人的辩解。她不想再回顾男人走后,她作为知识分子的“臭婆娘”所遭受的心酸屈辱,九死一生。往事不堪回首。“算了,不说过去了,你还没告诉我,我怎么向叔叔介绍你?”碧瑶凝视着男人。“就说,就说,你的一个朋友,反正我在国外有新名字,又隔了几十年,你叔叔也未必认出我来。”
“朋友?”碧瑶自顾自地笑了。就为他离开时说的那句“等我”,她耗尽了三十年岁月;就为他说,她穿那件旗袍配那支簪子最美,她把这套衣饰珍藏了三十年;就为他越洋电话里的那句“想你”,她百感交集,夜夜难眠。现在,他一句轻飘飘的“朋友”,撇清了和她的所有关系。碧瑶流不出泪,泪早在这几十年流干了。
“你为什么不能回国与我破镜重圆?”她不甘心,到底按下自尊问出这一句。
“这个……这个……时机不到嘛。瑶瑶,你放心,只要你帮我把这次投资的事搞定,我有了财力,就可以离开国外那老肥婆了。”
“李老板,请回吧!我可能帮不了你。”碧瑶缓缓起身,一个杯子被碰到在地,碎成渣子,发出冷冽的光。
“瑶瑶,我知道这么多年你还单身是放不下我,要不,你先做我的情人吧,我老婆在国外反正也不会知晓。等我发财了,我就离婚。”
碧瑶端起一杯饮料,劈头盖脸地给他泼了过去。
碧瑶摇摇晃晃地出门,恍恍惚惚中,她听到了男人嘀咕了一句:“blockhead(傻子)!” 3
一回到家,碧瑶扯掉簪子,脱下旗袍。那个铁面盆里,火熊熊燃起来,片片黑蝶飞起,颗颗珍珠碎裂。火焰映照着她沉静的雕塑般的面颊。
窗外,小雨淅淅沥沥。三十年前,雨就这样下,三十年后,雨还在下,故事,却已落下帷幕。
第二篇:《不过如此》读后感
【篇一:不过如此读后感】
崔永元大家都知道吧,主持实话实说的那个人,可是现在在电视上看不到他了,大概是老了吧,退休了吧。实话实说,崔永元长的确不怎么好看,可是他的幽默,朴实,善良真的很令人佩服。他在书里讲到了老师,讲到了朋友,讲到了工作,有几次讲了女儿,母亲及兄弟姐妹,似乎他有一次讲到了他的妻子,我在想,他是不是不爱自己的妻子啊,为什么就一次提到他的妻子。开玩笑了,也许人家是爱他的妻子,不过不愿写自己的隐私吧。
看一个成熟男人的书,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做人对于一个人来说很重要,我很赞同他的看法,在生活中我也是这么做的,别看我是一个小姑娘,但我对自己要求很严格,犹其是做人的品德。我认为做好人,才能做好事。一个有能力而没有品德的人永远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我很喜欢他书里形容数学的文字,还有那些笑话。他也把自己的缺点写在自己的书里,更显他的平凡,一般人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虽然我只有初中毕业,但我很喜欢文学,并且经常买书看,到图书馆看书,我觉得书就是我的朋友,他有时会陪伴我,有时会交我做人与做事。写书也不分什么大学毕业,小学毕业,只要你有那个才华就可以写。
【篇二:《不过如此》读后感】
迄今为止,我只见过崔永元两面,他一直在《实话实说》工作。第一次见到崔永元,《实话实说》刚刚开办,4个字还没有被人念顺,他们张罗了几个门外汉和一个门内汉一起谈足球。录节目之前,记得是傍晚时分,我正埋头吃制片送来的盒饭——记得饭有些凉,菜多肉少,崔永元走过来看我们吃饭。看到崔永元我替电视台叫苦:这个新来的主持人嘴长得有点歪。等到录制节目的时候他一开口,坐在我身边的吕丽萍就啧啧称羡,我也赶紧跟着啧啧称羡,真是嘴不可貌相。接着几年《实话实说》看下来,崔永元就成了现在的崔永元。
我家门口有一打烧饼卖杂碎汤的大哥,祖籍安徽,除了喜欢黄梅戏,还像全国广大观众一样喜欢崔永元。每天清晨我去吃杂碎汤,他都要停下黄梅戏谈一下崔永元。一次他狠狠甩着面说:这个姓崔的,说话就是跟别人不一样。为了这句话,我比佩服崔永元还佩服这位大哥,因为是他发现了崔永元。我们认为崔永元说话就像我们所以我们喜欢他,他身上的标签就是“平民主持人”,谁知大哥发现,正是因为他说话不像我们才得到我们的待见。上升到理论高度,他可能在电视上改变了一种说话方式,这种改变引来了清风扑面。再上升到理论高度,生活中的一切改变都自说话和说话方式的改变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也许这才是崔永元对生活的贡献?
他是一个不同于别人的人,于是引起了大家的注目。
说话方式的改变不仅在怎么说——说话是否幽默和智慧,比这更重要的是说什么——对世界及话题的选择,及在选择的部分中,能否找到自己独特的切入点和谈话节奏。当然这一定不全是崔永元个人的功劳,他身后还藏着一个策划班子。
第二次见到崔永元,是因为他现在这本书《不过如此》,让我读完这本书,谈一下读后感。怀抱这部书稿往家走的时候我心里有些打鼓,说得好不一定写得好,会耍枪不一定会玩猴。诸如此类的书我也看过一些,都是顾得上吹笛顾不上捂眼。但等看完这部书之后,我脱口而出的一句说是:这孩子还行。
像他主持节目一样,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书。
虽然写的也是历历往事,但在往事之中,他又进行了独特的筛选,接着又在选择的部分找到了自己和世界的独特通道。
这本书的结构非常独待,往事之中并没有顺序,一切按照几十年后的感觉对生活进行了重新组合和排列。譬如讲,对吃的感觉,对睡觉的感觉,对上路的感觉,对声音的感觉等。通过几十年的沉淀和过滤,他抓住了那些留在他心中的语言的碎片和回声——现在让它们重新显现。如果这结构用到文学作品上,可能就叫先锋了。
虽然写的也是亲人朋友和同事,昨天今天和明天,兴奋忧伤和烦恼,但他对这一切的爱与恨,又在理智上,化作了一个中年男性的不过如此。书中充满了自嘲而不是自恋。但正因为不过如此它才更加不如此呢。这就叫举重若轻。
还有他的姿势,他在书中掰开了工作身份和生活中的一个人之间的区别。往事之中,他对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更加充满怀念和向往。似乎更愿意到东北陕北和新疆去,哪怕那里啼笑皆非呢,也比呆在熙熙攘攘的宾馆大堂更让人舒服。如果这不是崔永元有意为之的话,那就可以看成是他的本性。
读完这部书我想起一句俗语,世间万物什么亲?生身娘,五谷粮。
书中哪句话最感动我?陕北的老王是崔永元的朋友,手里掌握着三千多首陕北民歌,一次托崔永元的朋友办事,心意不过,捎过来一箱大枣。崔永元把大枣转给朋友时,告诫了他这枣的意义,朋友郑重地说:这枣我一个一个洗着吃。回头崔永元又不放心,给朋友打了一个手机短语:三个钱买了两苗针,东西不多是个人心。
这本书看似写得平易和随意,其中却有很大的文化含量。
换句话说,是文化的力量,使这本书显得与众不同。
当然这书也不是没有毛病。最大的毛病在于他在往事的选择上也出现了马虎和纰漏。爱的事恨的事都会充满感情,但书中也夹杂着一些不咸不淡的事。于是有些章节感人至深,有些章节平淡如水——这本书在整体上还显得良莠不齐。所幸的是这些不咸不淡的事仅占到整书的十分之一,我们掐头去尾还是可以把它看成一根良好的甘蔗。
这本书出版之后我准备马上买上两本,一本自己留着,另一本送给我家门口卖杂碎汤的大哥。
【篇三:《不过如此》读后感作文】
崔永元的《不过如此》我一口气看完了。早听说这本书看起来不累,无须太多的思考,果然如此。
最近经常在媒体上看到这样的消息,崔永元的《不过如此》非常热销,有的书店进了几批货都销售一空,我有点半信半疑,跑到书店一看,书架上的《不过如此》历历在目,购买的人几乎很少。原来,媒体的炒作也“不过如此”。
我没有贬低的意思,我是想,一向“实话实说”“的崔永元看到这样的消息会有什么想法呢,我想他也会偷偷跑到书店去看的,但是他只能睁只眼,闭只眼了,毕竟这样的消息有利于他卖书啊,就象他书中提到的一些小事,他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他还在意能赚多少钱,不然,他不会从广播事业转行到电视事业,不会从电台跳到央视。毕竟他也是人,是人就不能免俗。
说实话,我很喜欢崔永元,他的《实话实说》我很爱看。作为一个主持人,他有种独特的个人魅力,这使他所主持的节目也熠熠生辉,我觉得如果《实话实说》不是崔永元主持的,那么收视率会急转直下,一日千里。现在全国有100多个类似的谈话节目,但是为什么大家还是喜欢看央视的《实话实说》呢,抛开中央电视台节目的制作水准不说,很大一部分观众是冲着崔永元来的。喜欢看他在屏幕上不紧不慢的调侃,喜欢他的坏笑。
前不久,我到医院去看病,等候就诊的时候,跟一位大姨闲聊了几句,她就很喜欢崔永元,我说崔永元挺能白话的。大姨笑着说“他不仅能白话,而且他很会白话”。东北话里“白话”二字基本上是褒义的。如果崔永元听了我们的对话一定高兴。
回过头来谈谈这本书吧。其实我能一口气看完这本书,除了因为书很薄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幽默流畅的语言。从头看到尾不知道笑了多少次,有时候觉得崔永元像个大男孩,比如他写梦里梦见推车的场面,梦中的他一只手叉腰,一只手在空中向下一挥,命令众人:给我打,狠狠的打!38岁的男人也会做这样的梦,实在是很有趣的。电视上的崔永元,给大家的印象是:一脸坏笑,说话的时候嘴唇基本不动,冷不丁的冒出一句逗得大家发笑,有时候他还专门设计个小圈套什么的,让嘉宾往里面钻。崔永元的风格是独特的,他能够利用幽默的元素让谈话节目变得轻松愉快,让人们在笑声中反思一些事情。看了他的书,才知道要想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
崔永元从节目策划做起,一直到作主持人,他所信奉的一个标准就是:人文关怀。所以每期《实话实说》都很精彩,都会让人感到这个选题真的不错,很有人情味儿。印象中最深刻的是”感受坚强“,一个生命垂危的癌症患者,一个跟病魔作斗争的乐观坚强的小女孩,她的故事打动了无数的中国人。面对死亡都可以这样坚强,生命中还有什么不可以承受之重呢?我想这期节目会激发很多人,使他们重新振作起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这就是人文关怀,我们太需要这样的关怀了。
《实话实说》真是个好名字。“实话”在中国有着特殊的含义,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中国,一提到实话二字难免会联系到政治,中国面临的好多社会问题,需要用实话来实说的问题,都会或多或少的牵扯到政治。鉴于中国的国情,《实话实说》是不能涉及这些政治敏感话题的,所以这是一种无奈。有了这个无奈,也使得《实话实说》仅能局限于”人文关怀“上,国计不谈,只谈民生。这多少是个缺憾。有些选题也不是尽如人意的,比如”我们都是左撇子“这样的话题,无关痛痒,实在是味同嚼蜡。好在中国的社会错综复杂,人文的话题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实话实说》还大有文章可作,崔永元也不必担心下岗了。
作为读者,我是很喜欢这本书的。毕竟崔永元带给我们笑声,又让我们知道了他的朋友,为我们展示了他们的生活,也让我们普通人觉得,名人也和我们一样,也有跟我们类似的爱好,也有和我们一样的情感。他们只是在做很特殊的工作而已,这一点是跟我们不同的。
喜欢崔永元的低调,他在书中敢于剖析自己,这是难能可贵的。他把观众对他的批评都写上了,对自己的缺点一点儿没客气,并且对观众深深的道歉;书名也用了一个很低调的词儿”不过如此",这说明崔永元是真正的平民主持人,没有名人的架子。我想,这也是很多人喜欢他的原因。
最后想说的是,崔永元,走好!
第三篇:人生不过如此读后感
人生不过如此读后感
如果你想比风跑的更快,你会丢掉草帽;
如果你想追上万能的神,你会迷失自我.在<<人生不过如此>>的序言里有这么一段话: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当一个人悠闲陶醉于土地上时,他的心灵似乎是那么轻松,好象在天堂一般.事实上,他那六尺之躯,何尝离开土壤一寸一分呢?纪伯伦说,人只有赤脚走在大地上时,你才能感到泥土的亲切.人生应该是享受的。
提到享受,很自然会联想到不劳而获、坐享其成、或不思进取、吃喝玩乐之类。但此书之中的享受却是别有一番境界的。
人生要学会享受自然。
人本身即是自然的一部分,从自然人的孕育而来,而经过一生的无论是叱咤风云也好,卑微低贱也好,最终都要化为一缕烟或是一掊土,回归到自然之中。那么既然是自然的,就要融汇到自然之中去,充分享受自然赋予我们的一切。
林语堂是个很有自然情趣,且十分会享受自然情趣的人,他一向很讨厌住楼房,因他认为那不是人类应该住的房子,但有一段时间他还是决心租了一个洋房,他这样写道:我所以搬去那所楼层的缘故,是因那房后有一片荒园,有横倒的树干,有碧绿的池塘,看上去枝叶扶疏,林鸟纵横,我的书窗之前,又是夏天绿叶成荫冬天子满枝了。后来他又搬回了人宅,他说在他的宅子左右,有的是土,脚底踏土、踢踢瓦砾、听听蛙鸣蝉叫、养只乌龟,看看蟾蜍吃蚊子、瞧瞧蜘蛛结网、还要养只鸽子生蛋,哈哈,简直是个美妙的动物世界。他说,他的小孩子在这个园中观察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至理,总比在学堂念自然教科书来得亲切而有意味。
他还常去游览避暑、去海上钓鱼,充分享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一切。
他说:大自然本身始终是一间疗养院。它可以治愈很多人类的病,诸如狂妄自大、互相怨恨、勾心斗角,可以使人清心寡欲除掉愚蠢的野心和不必要的烦恼。他还写道:一个人如果能和自然界伟大的东西发生联系,他的心会真正变得伟大起来。
是啊,我们可以把地平线上的热带的云看做是一个舞台的背景,可以把山林看做私人花园,把怒吼的波涛当做音乐会,把山上的微风看做冷气,把恢弘壮丽的火烧云看做是世间最伟大的戏剧。这样我们便变得伟大起来,像大地和苍穹那么伟大。这是多么宽广的境界,多么迷人的智慧啊!
我情不自禁地被感动着。那雄浑的山,那柔情的水,那灵妩的草木,那多情的鸟兽&&瞬间都在我身边美妙起来,于是,我合上了书,出得楼来,享受自然。
冬日的风没那么凛冽,反而十分清爽。蜿蜒的小路旁灌木丛枝杈别致,托着白雪,映着光辉。这次我沿着小路来到了冬日很少来到的小树林,哈,这么多的鸟,以前怎么没有发现,鸟的叫声真好听,或啾啾啾,或长笛悠扬,或如唢呐吹奏,或柔肠百转,或清脆悦耳,在林枝间飞上飞下,你追我逐,真是妙趣横生啊!再看林间,树影疏斜,阳光明艳,天空湛蓝,白云飘飘,我的心立刻通畅起来,开阔起来,快乐起来,真如林语堂说:能享受自然的人是真正快乐的人,能与大自然协调的人是真正快乐的人。
人生要充分珍爱享受自己的身体。
林语堂说:我们有一个躯体,许多事情都得依赖我们的躯体,我们应当看好我们这架自行修补的奇妙机器,我们要好好地享用它。
我们都有一个健全的肢体,可是我们几时重视过?几时爱惜过?又几时享受过?我们是否给了肢体以充分的自由,充分的锻炼,充分的享用。我们有眼睛,真的很好地观察了吗?有多少东西我们视而不见;我们有耳朵,真的很好的倾听了吗?多少美妙的声音我们充耳不闻;我们有脚啊,可是我们真正脚踏实地走多少路;我们有手啊,可是我们的又有多少时间是闲着的呢?
当我们看到一位法国时尚杂志总编在中风后全身只有左眼睛会眨,而他就用这只眼睛写成了小说巨著的时候,当我们看到美国那位无腿无胳膊人怎样快乐的生活的时候,我们作何感想呢?
而当我们老的时候,各个器官都不灵便的时候,我们还有什么企求呢?让我能好好呼吸吧,让我能站起来吧,让我能听一会音乐吧,让我能读一会书吧,让我能睁开眼睛看看太阳吧,让我闻一闻花香吧,让我再握一握你的手吧&&而当这些都已成为奢求的时候,人生就真的再也不会享受了,可是当我们可以尽情享用的时候,我们把自己的身体弄到哪里去了?
人生是应该享受快乐的。
他说:人生于世,所碰到的问题不是应该以什么做目的,应该怎样实现这个目的,而是要怎么利用此生,利用上天付给他的五六十年的光阴。他应该调整他的生活,使他能够在生活中获得最大的快乐。
我们人生的几十年,都在做什么呢?主要的不外乎工作和生活。我们工作着,但我们是以什么样的理念、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样的方式在工作?我们是在享受工作吗?我们生活着,但我们又是以什么样的理念、心态、方式在生活呢?我们又享受到了生活中的多少乐趣呢?我们一天一天活着,一天一天过着,但我们是一天一天都在快乐着吗?
人生应该是自由的。林先生说:一个人只有具有这种自由的意识和淡漠的态度,结果才能深切地热烈地享受人生。他曾经写过:对我自己而言,顺乎本性,就是身在天堂。所以 我们还要学会享受这份人生的自由。
在享受中,我读完了林语堂的《人生不过如此》。我深深地感悟到,人生应该无时无刻不在享受:享受潜心读书的陶醉、享受获得知识的愉快、享受倾心谈话的欢乐、享受无限幻想的喜悦、享受乐善好施的给予、享受&&只有这样,人生才会真正的快乐,才会不枉活一生。
以上这篇是人生不过如此读后感。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
第四篇:作文不过如此(定稿)
《作文不过如此》
文章是怎么炼成的--------王新昌
感想篇
余致力于读书近15载,大小考试不下百次,算上是一个“劫后余生”的人了。时至今日,对学习和考试算是有一点自己的理解了。对于如何写好一篇文章,用于推动学术、孝化后人,我不敢妄加评论;但对于如何去何从写好一篇考试文章,把握分数,我愿意同大家分享自己的见解,以下的想法是基于自己()马小半生,从“血淋淋”的教训中获得的。
据我的经验和理解,想要作出一篇好文章,最应该出彩的地方当属文心,即文章的灵性,文章对人的感召力,想不打动人都难。所有的作文都要围绕“构造富有灵性的主题”来进行创作。古人去“文以载道”,文章都是奔着一定的目睥和主题而去的,文章要有自己的“道”。通俗讲来,就是写文章都应有为了干些什么,而不是什么也不干。写文章是为说明些什么或是告诉别人些什么,而不是满怀愤懑,狂写800多字来锻炼腕力。文章不仅仅要有“道”,而且要有一个很好的“道”。那就是,要做得深刻,不求字字珠玑,但求段段感人,文章写出来要能抓住人心,充分地把自己对生活、社会、自然、人类的理解和思考糅进去。“文心”是文章的立足之石,有了文心,文章成功一半,没有文心,你就什么也没有了。当然,这只是作文的第一步,算是作文章的一个前题原则。就这么一个看似简单的原则,它也不是自动贴过来的,认识它,只需要你几秒钟,发掘它,却耗费了我数年青春,几度夕阳,发掘过程更是“惨不忍睹”...........养战篇
我发现,人的思想行总是会不断地兜圈。对于某些没有切实体会的看似很教条的让人一听就返感的理论,一开始往往不屑领悟的态度,心中默念“就这么一个破道理,讲了几十遍,谁不知道”。到后来真正的有所领悟时,才会有“自己书生意气,不知世之真理”的感慨。比如说,从小学起,老师就诲乐倦:作文,一定要从生活中找素材。我一直认为,这句话等于没有说过,些真理因其巨大的普通性而操作性极差。但是,当我真正地学会写文章时候,我才知道,这个真理的确是“赤裸裸”的真理啊!在领悟真理时,我自己兜了一个大圈子,当时的不屑领悟恰恰是没有机会领悟的结果。作文“文心”取决于你所使用素材的意义和素材本身的内容。因此,一定要收集好素材。
幽默诙谐,才智尽现
契诃夫曾说:“倘若一个人不懂得什么叫幽默,那他就不会有大的出息,纵然具备某些天生禀赋,也算不上是真正的聪明。”国外很重视幽默,并将其视为一个人聪明与否的重要表现。作文中使用幽默的语句,可以舒缓人的心情,让人更愿意读你的文章,挣取不少感情分。作文中的幽默的语句最忌讳言非所指,毫无来由的粗俗的搞笑,我们幽默的时候应有意识地加进一些意味道理,做到“文字有底蕴”,这样才能显得你游()有余,让人信服。为使幽默有内涵,最好是先明确要表达的内容,设计幽默的表现,而不要无中生有地来幽人一默,否则好像冷笑话,实际上我们经常将讽刺与幽默结合。一个年轻人跟苏格拉底学演讲,滔滔不绝地讲个没完,苏格拉底答应收他为徒,但要两倍学费,并解释说:”我除了教你演讲外还要教你怎么样闭嘴!”虽然蜿转,却也相当辛辣有力,作亠中可以借鉴。高考中,幽默中内幕已渐渐兴起。2003年有篇《那个忧郁的大盗》,作者化身为一小偷讲述题中内较好地反映主题,因此备受好评。
第五篇:人生不过如此----林语堂
《人生不过如此》----林语堂
悲剧的戏剧人生观,把沉重的肉身转为轻灵的舞者,悲剧与沉重被误导化解人生就是风行水上,下面是旋涡激流,风仍逍遥自在。
科学是对生命的好奇的欣赏,宗教是对于生命的崇敬心,文学是对于生命的赞赏,艺术是对于生命的欣赏
欧洲的艺术家坦白的承认一切的艺术莫不根源于风流的敏感性
笑的最响因为笑的最迟
婚姻生活如渡大海,一片汪洋,虽不定是苦海,但是颇似宦海,欲海如果只想一帆风顺,就快点打破迷梦
女人的美在于内容不在于脸
《一篇没有听众的演讲》爱着的并且步入婚姻殿堂的人一定要看,要听听没有人会否认人生不能像一首诗那样的度过去。
你的姿势会左右你的情绪
你的声音会影响你的情绪
你的举止,走路的样子,说话的方式,写作的笔调,会影响你的情绪而情绪影响生命!
孔老------
仲工之贤,自当见用于世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悟,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一观复。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合,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何几?善之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这久,死而不亡者寿。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其举之。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