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博斯腾湖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要点
博斯腾湖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要点 2014年8期李妮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精神,水利部在2013年2月18日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不断提升我国生态文明水平,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数据显示,中国近30%的国土面积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横贯不同的行政区域,流域承载着密集的城镇、工矿企业和众多的人口,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带,流域内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源支撑和驱动力。流域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单元,是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摇篮和“孵化器”。如果没有健康的流域支撑,水生态文明将是无源之水。
博斯腾湖目前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泊,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尤其是在新疆地区的生态地位突出。如何在博斯腾湖流域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不仅对整个博斯腾湖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博斯腾湖流域的现状
博斯腾湖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海拔高度1046m,目前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泊,既是位于其上游区域的开都河、黄水沟等水系的尾闾,又是位于其下游区域的孔雀河水系的源头,相当于一个巨大的“调节水库”,是开孔河流域的“心脏”。博斯腾湖区由大湖、小湖和苇沼三部分组成,大湖水面面积为972.2km2(水位1048m时),小湖水面面积44.5km2,苇沼面积约280km2。博斯腾湖是巴音郭楞各族儿女的“母亲湖”,它的存亡关系到巴州乃至自治区的经济发展。
博斯腾湖流域地表径流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径流深度由30mm降到5mm。西部及北部山体高大,河系发育,有高山冰雪融水、降水及地下水混合补给,河道常年有水汇集流入盆地,中低山前带形成的短小山溪性河流,平时水量很小,多在暴雨时形成较大的地表径流,出山口后即迅速散失在山前第四纪疏松的戈壁砾石带中,很难流入平原灌区。盆地南部,山体矮小,少有常年流水河流。博斯腾湖流域集水区内有大小河流13条,一级支流235条,二级支流62条,盆地集水面积2.7×104km2,河网密度0.19km/km2,年总径流量为40.28×108m3,年平均径流量大于1×108m3的河流有开都河、黄水沟和清水河,其他小河(哈合仁沟、莫哈查汗沟、乌拉斯台河、曲惠河等)一般月份出山后水量就被全部引入灌区。值得一提的是,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和四大芦苇产地之一。这里不仅有大湖区万倾碧波、水天相连的壮丽风光,更有人称“赛洪湖”的小湖区苇莲相映、鸟语花香的迷人景色,加上湖畔浓郁的塞外民俗风情,构成一幅明显有别于周围戈壁荒漠景观的美丽画卷,具有巨大的旅游开发潜力。同时,它也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民赖以生存的命脉,是当地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因此,为了在保护博斯腾湖生态环境的同时,合理的开发其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双赢”的目的,在当地开展生态旅游具有重大的实现意义。博斯腾湖流域面临的问题
博斯腾湖流域在西北地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不能否认的是,流域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1)规划滞后,流域水生态空间安全存隐患。
水生态空间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这其中包括河道、水库(湖泊)、滞洪区和湿地(公园湿地)、大型排水渠、原水管渠的蓝线范围,以及流域辖区内城市河流水系、水源工程等等。但是,博斯腾湖流域范围内的堤线还存在一些违章建筑,非法填河、占河的行为还时有发生。这些现象都严重影响了博斯腾湖流域水生态空间的安全管理。(2)结构混乱,发展模式亟待改变。
博斯腾湖是新疆最大的渔业生产基地,湖内有赤鲈、鲤鱼、池沼公鱼、草鱼、鲢鱼等32种人工放养和野生自然繁殖的淡水鱼品种。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博斯腾湖生态渔业公司提供的资料显示,博斯腾湖的小湖区因为水位较浅,螃蟹、虾的产量直线下滑。大湖区的四大鱼种总体产量变化不大,年年丰收,但也有下滑趋势。同时,灌溉用水越来越缺,很多地方地下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如今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地下水水位下降的迹象。(3)设施匮乏,流域水资源利用程度不高。
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博斯腾流域水资源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整个流域的大型水利工程匮乏,造成水资源利用的程度不高。尤其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的利用率显得尤为重要。这也使得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不高。(4)污染严重,流域水质富营养化趋势明显。
博斯腾湖流域四个县、总人口约50多万人,开垦的种植灌溉约200万亩,农业面源污染和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污染排放量逐渐增加。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盐污染是博斯腾湖流域水环境污染面临的普遍而特殊的问题。博斯腾湖、黄水沟、孔雀河以及部分地区地下潜水都存在盐污染的现象。根据水质监测数据显示,博斯腾湖流域水质在Ⅲ到Ⅳ类水,全湖已经处在中营养状态,部分水域已经达到中富营养水平,对其环境功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5)意识薄弱,流域居民的生态文化亟待提高。
博斯腾湖流域处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缺水是这个地区的“主旋律”。为此,大家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非常重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生活在这个区域的人们的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还很薄弱,还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加强。3 博斯腾湖流域水生态文明的落脚点 水是生态环境中关键性控制因子;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付出的水资源、水环境代价过大,导致一些地方出现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退化等问题。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从源头上扭转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是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上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的重要任务,是促进人水和谐、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是实现“四化同步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和支撑。
博斯腾湖流域也不例外。为了推进博斯腾湖水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笔者提出以下几个要点:(1)做好博斯腾湖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的各方面和水利规划、建设、管理的各环节,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核心,通过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实施水生态综合治理、加强制度建设等措施,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完善水生态保护格局,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人水和谐,科学发展;坚持保护为主,防治结合;坚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坚持因地制宜,以点带面。结合这些,才能更好地制定好博斯腾湖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在制定博斯腾湖水生态文明顶层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其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融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优化水资源配置、强化节约用水管理、严格水资源保护、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加强水利建设中的生态保护、提高保障和支撑能力、广泛开展宣传教育。(2)将水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流域的各个地方。水生态文明建设不单单是建设工程,更不是存在口头上的呼吁,而是实实在在的按照国家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结合博斯腾湖流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工作。因此,涉及博斯腾湖流域的各个方面都应该将水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其中,融入项目规划中、融入工程建设中、融入工程管理中、融入水利服务中等等,充分体现水生态文明,这种先进理念的重要性和巨大意义。例如,地处博斯腾流域的博湖县,不断加大对生态环境的投入和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使博湖县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良好局面,景区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深度发掘当地独有的“博斯腾”文化,让各地游客们深度体验“原生态”,当一回“博湖人”。(3)加强体制建设,不断完善与水生态文明相关的机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博斯腾湖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从体制建设、机制建设和法治建设3个方面入手。尤其要制定在加强流域内各区域合作中,建立政府应该发挥作用的机制,并注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考虑利益的分配,激活各种市场主体的内生活力。(4)建立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体系。
水生态文明状况评价不仅是为了评价人水关系状况,更重要的是能够识别水生态系统面临的问题,分析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文明的要素,并为发展规划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因此,博斯腾腾湖水生态文明评价体系的建设一定要简单实用,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独立性,当然这些都是建立在有相当翔实资料的基础上。此外,博斯腾湖流域水生态文明评价体系还要注意两类系统性指标,一类是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指标,另一类是经济社会系统指标。前者主要考虑自然水生态系统的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生物完整性3个方面;后者的重点是人类节约用水、清洁生产、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等方面的水利用、水管理和水文化教育等方面。(5)加强文化建设,让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生活在流域的人们心中。水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利行业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把水文化研究的成果付诸于行动的实践活动,是繁荣水文化的根本途径。提高全社会的水资源意识和水文化意识,为推进我国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也是推进我国水利事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目前,围绕博斯腾湖流域水文化建设已经开始。例如,博斯腾湖我的家,湖水把我养大,湖畔跑骏马,湖面采莲花„„”一首热情奔放的《博斯腾湖我的家》歌声里描述着博斯腾湖湖畔原生态的美景,向游客们展示着悠久的“博斯腾”文化,吸引着自各地游客的眼球。但是,不得不承认,大家对水文化的认知水平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这就需要流域内的相关单位和部门,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水文化教育,让先进的水文化浸润人心,最终达到实现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4 结语
博斯腾湖流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最大的淡水湖,对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推进博斯腾湖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博斯腾湖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这需要生活在这个流域内的每个人的努力,当然还有去这个地方旅游的人。
作者简介
李妮(1977.7-),女,汉族,重庆市长寿县人,工程师,硕士学位,从事水土资源保护工作。
第二篇:东营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要点
东营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要点
——新汇设计院杨晓敏
一、规划范围及内容
规划范围为东营市全部行政区域,规划总面积为8243.26km²。
主要内容包括水资源体系建设、水生态体系建设、水工程体系建设、水景观体系建设和水管理体系建设。
二、规划依据
1.《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水资源„2013‟1号);
2.《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水利厅等部门关于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鲁政办发[2012]68号);
3.《山东省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标准》; 4.《山东省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 5.《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6.《东营市水资源综合规划(2011-2030)》; 7.《东营市防洪规划(2014-2030)》; 8.《东营市水土保持规划(2011-2030)》; 9.《东营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2011-2020)》; 10.《东营市水资源公报(2014)》。
三、规划期限 规划现状年:2014年;近期:2015-2017年; 远期:2018-2020年。
四、规划目标
(一)规划总体目标。一是至2020年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完备的“三条红线、四项制度”体系;二是用水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用水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全面展开,基本建成节水型社会;三是防洪安保能力、供水保障能力、水资源承载能力均得到显著提高,基本形成科学合理的水资源配置体系;四是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与河湖水系健康保障体系,打造“库清、河畅、水净、岸绿、景美”的“诗画东营”生态格局,实现“河湖相连、鱼鸟共生”的“和谐东营”生态目标;五是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水文化体系,人文风貌与自然水系良好融合,创建时代前沿的生态亲水城市,使水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二)近期目标。一是城市供水保证率达到95%以上,饮用水源地保护措施完善,且始终保有备用水源地;二是市内主流媒体增设节水专栏,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2,管网漏损率降低到10%;三是主要水域100%满足水环境及生态水量要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80%以上,中心城区水岸林带绿化率达到90%,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60%以上;四是中心城区防洪标准达标率满足100%;五是省级以上水利风景区达到7个;六是基本形成完善的水管理机构制度建设,通过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使公众对水生态环境的满意度达到86%。
五、总体布局
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理念指导下,打造“四区 五城 一核心”、“两带 八廊 十景区”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格局。着力建设人水和谐的水生态环境体系,完善健全的防洪、排涝保障体系,精细有序的水资源管理体系,水绿相依的水文化与水景观体系,精心塑造“梦栖河海、心泊湿地”的城市形象。
四区:构建东部湿地自然保护区、中部生态景观区、西部水土保持区、南部地下水涵养区四大功能片区,提升水环境承载力。
五城:建设河口区城区、东营港城城区、广饶县城区、利津县城区、垦利县城区五个水生态文明城区,统筹区域管理。
一核心:构筑中心城区水生态体系核心,强化生态水城建设。两带:打造沿黄生态廊道控制带、滨海生态廊道保护带,强化区域带动力。
八廊:营造神仙沟生态湿地绿廊、生态河滨河生态绿廊、草桥沟滨河生态绿廊、溢洪河滨河景观绿廊、广利河滨水展示绿廊、支脉河生态保护绿廊、小清河滨水防护绿廊、淄河滨河体验绿廊八条主要滨河生态绿廊,构建城市生态水网、绿网。
十景区:打造清风湖水利风景区、龙悦湖水利风景区、溢洪河水利风景区、孙武湖水利风景区、民丰湖水利风景区、蓝湖水利风景区、黄河文化园水利风景区、利津黄河水利风景区、湿地之城水利风景区、神仙沟水利风景区十大核心水利风景区,展示东营水域文化。
六、建设任务及内容
(一)水资源体系建设。
一是确定2020年用水总量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指标;二是确定水资源宏观优化配置方案,包括水资源统一调配方案、新增供水能力分析、东营市水中长期供求配置方案;三是确定2020年用水效率控制指标(包括万元GDP用水量、城镇居民生活人均日用水量、农村居民生活人均日用水量、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田灌溉亩均灌溉用水量);四是确定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措施(包括农业节水、工业节水、生活节水)及节水宣传计划;五是确定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指标;六是制定较为完备的水资源保护措施,划定水源地保护范围。
(二)水生态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水域环境建设,构建东营市生态水网。建立完善的蓝线控制体系,促进市域水系良性循环,改善水系水质,达到景观用水水质标准;二是划定市域水生态分区,并制定相关保护与修复措施;三是结合水生态构建东营市生物多样性体系;四是开展市域水土保持工作,确定规划期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包括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河渠湖库绿化工程、风沙片综合治理工程。
(三)水工程体系建设。一是防灾减灾建设工程,包括河道综合治理及防潮堤建设工程;二是城市水系建设工程,包括中心城水网综合治理工程及各区县城市水网综合治理工程;三是南水北调工程、蓄水工程、灌区工程、示范区水利配套工程、雨洪资源利用工程等水资源保障工程;四是民生水利工程,包括饮水安全保障工程、粮食主产区供水保障工程;五是区域水环境整治工程。
(四)水景观及水文化体系建设。一是东营市五大水文化体系构建;二是构建水文化载体,给水文化以展示平台;三是重点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及河道、湿地、林场及沿海防护林的打造。
(五)水管理体系建设。一是完成《东营市水资源管理办法》、《东营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等水管理体系政策文件以及《东营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东营市水资源“十三五”规划》等相关水利规划的审批;二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三条红线”控制体系,实施水资源精细化管理,构建水利管理信息化平台;三是提升水管理机构体制及人员水平。
七、近期重点建设内容
(一)水资源体系建设。一是确定2017年用水总量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指标;二是确定近期水资源宏观优化配置方案,制定《2015-2017东营市水中长期供求配置方案》;三是确定2017年用水效率控制指标;四是确定2017年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措施;五是确定近期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指标;六是完善现有水资源及水源地保护方案,划定已有及新建水源地保护范围。
(二)水生态体系建设。加强水域环境建设,基本形成东营市生态水网及水循环体系;改善市域水系水质,设定河道入口排污控制标准;
(三)水工程体系建设。一是基本构建城区防灾减灾建设体系;二是基本完成中心城水网综合治理工程规划及建设;三是构建城区水资源保障体系基础格局;四是初步形成饮水安全保障及粮食主产区供水保障体系;五是全面开展中心城区区域水环境整治。
(四)水景观及水文化体系建设。一是全面启动中心城区及主要水文化区的水文化展示载体建设;二是根据城市发展逐步完善龙悦湖、孙武湖等水利风景区建设,陆续开展生态河、广利河、淄河等生态河道景观提升工程,完成广利河湿地等河湖人工湿地修复工程。
(五)水管理体系建设。一是完成2015-2017年相关的水管理体系政策文件及水利规划;二是基本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三条红线”控制体系;三是改进、完善现有水管理机构体制。
八、投资估算
(一)投资估算
1、总投资估算
东营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工程项目总投资估算为431.00亿元。其中水资源投资18.49亿元,水生态投资1.94亿元,水工程投资306.09亿元,水景观投资103.86亿元,水管理投资0.62亿元。
2、近期投资计划
近期投资占规划总投资的45.7%,为197.13亿元。水资源投资11.09亿元,水生态投资1.11亿元,水工程投资111.61亿元,水景观投资72.96亿元,水管理投资0.36亿元。
2015年10月29日
第三篇:水生态文明
关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思考
姓名:李
艳
学号:2011150212
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摘要:如何理解水生态文明建设?在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基础上,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主要内容包括:给出水生态文明的定义和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应注意的关键问题,提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问题、措施
一、如何理解水生态文明建设
目前国内外关于生态文明的概念有很多论述,从人、自然与社会的视角、文明形态视角、生态学的视角等对生态文明进行定义。互联网的百度搜索对“生态文明”词条有一个较普通定义: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利部于2013年 1月印发了《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水资源【2013】1号),提出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十八大报告,可以看出生态文明建设新的理念和内涵。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质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完整阐述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指出应将生态文明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种文明的建设并列,生态文明是社会整体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以建设“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是人类能够自觉地把一切经济社会活动,都纳入到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体系中,是一种包容了人口优生优育、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包容了经济、社会与自然协调的和谐发展,是一种包容了优化生态、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的全面发展,是一种包容了新型工业文明转型的绿色经济发展。
学习水利部文件和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笔者把水生态文明简单定义为:水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水和谐理念,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保 障 生 态 系 统 良 性 循 环 为 主 体 的人水和谐文化伦理形态,是生态文明的重要部分和基础内容。可以从以 下 几 方 面 来 认 识 水 生 态 文 明 的内涵:
1、水生态文明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水生态文明的核心是 “和谐”。党的十八大报告全新诠释了生态文明的内涵,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同样,水生态文明理念提倡的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解决由于人口增加和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出现的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土流失和水污染等水问题,使人和水的关系达到一个和谐的状态,使宝贵有限的水资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永远的支撑。仅仅把水生态文明理解为“保护水生态”是不全面的,我们倡导的水生态文明的核心是“和谐”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和谐。
2、水资源节约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水资源节约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之举,是构建人水和谐的生态文明的重要措施。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 “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加 强 水 源 地 保 护 和 用 水 总 量 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可见推进水生态文明的重点工作是厉行水资源节约,构建节水型社会。这是建设水生态文明的重中之重。
3、水生态保护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建设生态文明的直接目标是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与环境。因此,大力开展水生态保护工作是建设水生态文明的关键所在。
4、水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一起,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组成“五位一体”。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没有良好和安全的生态与环境,其他文明就会失去载体。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种宝贵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水生态系统是水资源形成、转化的主要载体。保护好水生态系统,建设水生态文明,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水生态文明评价体系
我国有关部门曾进行过生态省、生态市等的评价和评比。山东省出台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标准。总体上,水生态文明状况评价技术方法还处于探索阶段,实践检验较少。国外研究的较多的是河流健康方面的评价。水生态文明状况需要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通过评估,识别在水生态文明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方向指引。2.1 评价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
建立水生态文明评价体系,需要考虑如下原则。2.1.1系统性及针对性
水生态文明状况评价要以经济社会系统为重点,以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为标尺,遵循人水系统作用的规律。社会经济系统的评价不仅要考虑水的供、用、耗、排等全过程,也要考虑人的水生态保护意识和爱水护水的理念。自然水生态系统也要兼顾陆面产水过程以及河道、地下水、湖泊、湿地、河口的系统水循环过程 2.1.2因地制宜,分区分类
我国国土面积大,不同区域气候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在评价水生态文明状况时,应考虑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例如森林覆盖率、人均水面面积、人均绿地、河流生态流量等都存在显著的地区差 2.1.3定量可比性和相对性
一个地区的水生态文明状况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应确定定量指标并进行分级,而不能机械地确定一个指标值,低于这个标准就是不文明的,否则就是文明的!尤其是经济社会指标方面,要考虑国际国内发展水平的横向比较,制定分级指标阈值,作为评判一个地区水生态文明状况的参考。2.1.4 指标的简单实用
水生态文明状况评价不仅为了评价人水关系状况,更重要的是要能够识别水生态系统面临的问题,分析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文明的要素,并为发展规划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因此,评价指标应简单实用,代表性和独立性强,有资料基础。2.2
评价体系框架
既然水生态文明是促进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人水和谐的工作,在评价一个地区水生态文明状况时,必须考虑两类系统性指标。一类是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指标,另一类是经济社会系统指标。前者已经有很多的研究成果,包括澳大利亚的溪流状况指数、我国水利部发布的河流健康评估标准以及很多学者提出的河流健康评价方法等,主要考虑自然水生态系统的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生物完整性三方面。对于经济社会系统的指标,重点是人类节约用水、清洁生产、保护生态意识等方面的水利用、水管理和水文化教育等方面。因此,笔者建议制定的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由系统层、类型层和评价指标层共计三层次构成,见表 1 所示:
表1水生态文明状况评价指标体系
3、水生态文明评价标准及方法
3.1标准值
水生态文明是针对一个地区的相对的概念,这个相对性既包括横向上与其他地区的比较,也考虑纵向时间上与过去的比较。因此,进行水生态文明评价不可机械因为某一个约束性指标来判断是否文明。
笔者建议对上述指标体系中的 20项指标进行分区分级量化,考虑国际和国内水平,提出 5个变化范围,分别赋予I、II、III、IV、V五级,见表 2
上述指标既有对评价区总体评价的指标,也有按单元分区评价的指标,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考核合格率是对该地区及其下级单元考核评价结果的综合反映。地表水开发利用率按照本地地表水的河道外耗水量占当地地表水资源量的比例计算,用水计量率等监控方面的指标宜采用监控的水量权重计算监控率。3.2 评价方法
不同的评价指标其作用也有一定的差异。应该对重要的指标赋予更高的权重,综合评价一个地区的水生态文明程度,见表3
表 3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权重
根据评价区的基础数据,评价得出该地区的水生态文明状况指数
其中 和
分别为第 i 项指标的标准值(表 2)和该指标的权重值(表 3)根据值评判一个地区的水生态文明状况。
应该指出,水生态文明状况是相对的,因此,没有文明和不文明的截然界限和标准,只有相对优劣之分。利用该指标体系,一个地区也可以评价随时间的水生态文明进步情况,为考核评比提供技术依据。
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水利部明确水生态文明建设包括八个方面的主要工作内容:一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二是优化水资源配置;三是强化节约用水管理;四是严格水资源保护;五是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六是加强水利建设中的生态保护;七是提高保障和支撑能力; 八是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总结提出的这八个工作内容比较全面,也是目前水利部门的主要工作,也可以理解为水利部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的具体抓手。在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始终贯穿生态文明理念,服从生态文明建设大局。水生态文明建设是水利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的一项重要举措,水利部门在实施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不能理解为水利部门“单打独斗”“另搞一套”,要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水利工作的方方面面,要服从于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大局。
2、主动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好服务,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虽然说水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制约因素,水利应走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前列,但是并不等于说水利部门是被动的参与。水利部门应该积极主动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许多有关方面,成为践行党的十八大精神的主力军。
3、不是水利部门常规工作的简单梳理和集成,应该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一种升华和系统提高。有人看到水利部关于水生态文明建设八方面主要工作内容时&感觉好像就是以往水利部主抓工作的再一次罗列。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这八个方面仅仅是建设水生态文明的主要抓手,必须牢牢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这个纲,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抓好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4、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人水和谐理念。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要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相协调。
5、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系统保护应和谐发展。以往水利部门很多人过于重视水利工程建设,过于强调水利工程建设带来的经济效益,忽视因工程建设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应在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建设实施、运行调度等各个环节,都要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着力维护河湖健康,重视进行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使工程建设与生态系统保护和谐发展。
6、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应和谐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并不是只考虑生态系统保护,而是发展与保护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水利工作,既包括工程建设等措施,也包括水资源管理制度、法制、监管、科技、宣传、教育等非工程措施。单一重视工程措施或过分强调非工程措施都不是科学的态度,要使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和谐发展&共同支撑水生态文明建设。
7、基础研究、应用技术、软科学研究应和谐发展。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今后一定时期内水利工作的奋斗目标和工作重点。面对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需要解决一些新的基础科学问题,比如,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影响因素及评价指标体系,人水关系的和谐研究,水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理论及量化研究方法,管理模型、方案制定、水资源保护理论方法、河湖健康理论方法等。同时也要解决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些应用技术,比如,农业节水新技术,工业节水新工艺,非常规水利用技术,污水处理新技术,水资源优化调控技术,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技术等。此外,基于新的理念也亟须开展一些有关软科学研究,比如,水生态补偿机制,水价制定与水市运行方式,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技术标准体系、行政管理体系和法律法规体系,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和谐发展理论等。
五、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措施
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从更广阔的视角出发!统筹考虑与水生态保护相关的各项工作!中心思想就是降低人类对水生态系统的胁迫作用和负面影响,逐步改变重建设轻保护的传统观念,树立生态文明的意识!逐步恢复水生态系统的健康,促进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措施包括四个方面,科学配置国家水土资源、全面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构建健康优美的河湖水生态系统、建立水生态文明的制度保障体系。
1、优化国家水土资源的总体配置格局
水不仅具有社会经济服务功能,更是水生态系统的核心和关键要素。在国土开发和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总体格局中,必须科学规划生态用水,严格控制河道外耗水!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水资源配置格局优化方面的具体措施包括三类:
(1)明确国家水域的空间功能格局依据国家各类水域(河流、湖泊、沼泽、海域、地下水等)的主导功能,划分和优化水功能区体系。对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的水域划分为保护区,优先保护!严格控制开发活动,包括河道外耗水及河道内水工程建设。优化生活用水水源区、生态保护区和生产用水开发区的分类空间格局。
我国是人口大国,对土地需求持续增加,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人水争地现象十分普遍。应制定和实施岸线规划!明确水空间范围,严格控制水空间的占用,退耕还湖还河,拆除占用河湖的违章建筑!修复生态岸线。
(2)合理配置生态生产生活用水
促进一个地区的水生态文明!既要遵循自然规律,也要考虑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从水资源角度!应根据供需双方的总量和结构,统筹安排和科学配置各类水源,为保障生态用水提供基础支持。从防洪安全的角度!要统筹防洪和生态保护!在保障经济社会安全的同时,兼顾生态健康。从供水安全保障角度!应将确保人类用水安全作为重要目标。人是生态系统的核心,偏离了人类的安全服务!片面地强调自然保护是错误的理念。因此,应将人类用水尤其是生活用水的水质水量安全作为头等大事和重要工作目标。
2、全面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
在明确了人类经济社会与水生态系统的空间格局和水资源配置方案后,应重点对人类社会经济系统进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节约用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量。主要措施包括几类:
(1)严格控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量、结构及布局
一个地区的经济 社 会 总 量,结构#效率及布局是决定河道外总用水消耗量、水空间占用及水污染负荷大小的源头和根本。应按照水资源配置格局,科学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模,以水定规模!以水定结构,以水定布局!将水资源承载能力作为发展决策的科学依据之一。
(2)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是从源头上规范人类供水、用水、排水行为,保护和改善水生态系统的根本制度,它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否有效实施该制度!是衡量一个地区水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尺。我国一些地区出现的水生态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驱动下对水资源的过度索取、低效利用、高污染排放造成的。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控制产业规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源头上遏制生态退化并修复生态系统,这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的最终目的。因此,切实落实该制度,建立“三条红线、四项制度”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
(3)建设节水型社会
为了从源头上减少用水和排污,需要建设节水型社会,这是实现“三条红线”目标的重要基础支撑,建设节水型社会不仅要实施有关的节水措施,如节水灌溉、作物、生活节水器具、节水工艺等,更重要的是要树立有利于节水减排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和节水意识。
节水型社会建设并非片面地强调减少用水量和提高用水效率,更重要的是提高单位用水的产出!,如单位用水的粮食产量、工业增加值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在控制经济用水,保障生态用水的同时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做到保护和发展的同步。这对于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尤其重要。
(4)实行清洁生产
发展循环经济应尽可能减少污染物质的排放,降低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对水体的污染负荷,减轻环境压力。为此,应实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水环境容量小的缺水地区。应严格禁止建设高污染项目,应实现有毒难降解工业污染物零排放。生活污水应初步实行深度处理,并提高再生利用率,实行用水、排水、再生处理与回用的闭路循环。
参考文献:
【1】陈 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法与途径探讨,武汉: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2013 【2】唐克旺,水生态文明的内涵及评价体系探讨,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2013 【3】左其亭,水生态文明建设几个关键问题探讨,郑州: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2013 【4】唐克旺,水生态文明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北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3 【5】陈明忠,关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思考,北京:水利部水资源司,2013 【6】关于新时期加强水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十八大报告学习系列之一,北京,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青年研究专项课题组,2013 【7】詹卫华,汪胜华,李玮,赵洪峰,水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及路径探讨(1、水利部综合事业局,100053,北京;
2、水利部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100053,北京;
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100101,北京;
4、河南农业大学,450002,,郑州;
5、山东省邹平县水利局,256200,邹平)
第四篇:生态文明建设
讨论主题: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小组成员:余兰凤(2013224650)王晓丹(2013224610)洪丽君(2013164105)
就图书馆的自主学习,我们翻阅资料,了解到生态文明建设就是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为后人“乘凉”而“种树”,就是不给后人留下遗憾而是留下更多的生态资产。
随着经济、科技快速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依然是2015年地方两会的热点话题。在两会现场中,以生态建设成共识,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为主题进行讨论,有效的在未来几年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那什么是生态文明,在当今社会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又该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落实做好生态文明建设,怀着这样的疑问往下探讨。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因此党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24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审议通过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进一步深化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会议中指出,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扩展区域后的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要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继续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贯彻“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探索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率先挖掘改革潜力,破解改革难题。并在会议中强调:
一·4省市党委和政府及中央有关部门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大胆实践、积极探索,统筹谋划、加强协调,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主体和实施方案,抓好各项改革开放试点事项实施工作,有效防控各类风险。要及时总结评估试点实施效果,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
二·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全面推动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加快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利用、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等重点工作,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十八大报告在第八部分的第一句话,就开宗明义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习近平同志结合新的实践需要,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加丰富、更加系统、更加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深刻回答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第一,作出生态文明建设总体部署。第二,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第三,牢固树立生态红线观念。第四,探索环境保护新路。第五,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第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
生态文明建设一直都在我们身边。例如湛江市,即将作为省运会东道主的二、三线城市。为了更好的迎接运动会,生态环境旅游建设成为重要的项目。市级领导为了更好的改善环境,开始执行了各种方案。比如市区开通绿色环保自行车,有效的减缓了出行交通阻塞;县区考察生态环境情况,进行对旅游区的宣传工作,为省志愿者提供美好的旅游景点:近期“特呈岛”海岛旅游景区全国竞选火爆进行中,这更好的促进了海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绿色旅游经济。同时大学生对这个话题也十分关注,最近我校生科院于2015年04月18日开展生命科技文化节,宣传生态平衡对生命的重要性。还记得记者蔡静的采访报告《穹顶之下》吗?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该怎么办?雾霾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巨大,却无法控制。国家强烈要求保护生态,由于经济发展,地方生态的污染却变得越来越严重。因此,随着世界地球日的到来,小组讨论中提出了建议。
丽君作为参考
必须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必须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力戒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必须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群众基础。必须从全球视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绿色发展转化为新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新优势。通过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使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会议要求,加强顶层设计与推动地方实践相结合,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经验。全党上下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真抓实干、务求实效,把生态文明建设蓝图逐步变为现实,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推动世界绿色发展、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部署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明确哪些突破口
会议要求,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按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着力破解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
会议明确,以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生态补偿等重大制度为突破口,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尽快出台相关改革方案,建立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
第五篇: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从我做起》主题班会
活动目的:
1、本次班会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丰富生态环保知识,逐步形成“善待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良好风尚。
2、通过搜集资料、观察讨论等多种活动方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搜集、积累、整理、运用资料等能力
3、通过班会让学生理解:节约资源必须从我做起,让学生真正明确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环保自觉性,提高环保实践能力,增强环保责任感,激发热爱共有家园的情感。
4、为环保问题出谋献策,培养主人翁意识。活动重点:
通过班会让学生理解:节约资源必须从我做起,让学生真正明确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环保自觉性,提高环保实践能力,增强环保责任感,激发热爱共有家园的情感。活动步骤:
一、地球在哭泣。
二、生态文明我们在行动:
1、元旦前组织一次义务活动,班级卫生做好。
2、安排学生收集低碳生活小窍门,选择几条让学生讲讲。让他们在班上讲述环保真实故事。
3、班主任老师讲一讲我省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政治常识,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三、低碳环保倡议。班主任小结:
刚才同学们的表现的真好!搜索了这么多环境污染的资料,也在资源的节约上作出了表率,特别是废旧物品的再利用方面,制作的既美观又实用,真正做到了节约资源,减少能耗。的确,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需要我们每一人去维护。同学们: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做起,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下面由我们班所有班委向大家发出倡议。
四、班委发出倡议
绿色环保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绿色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大自然是我们生死相依的朋友。今天的地球已是千疮百孔,伤痕累累。共建绿色家园,让绿色回归自然,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也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提出倡议:节水为荣、节约粮食、节用电器、珍惜纸张、保护动物、回收资源、植树造林、少吃口香糖、不盲目攀比、不乱扔废弃物、选购绿色食品、不购买过分包装物品、不使用一次性物品、做环保宣传者、做环保自愿者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科学系13级网络(2)班
2014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