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学院开学典礼致辞
法学院开学典礼致辞
刘晗-清华大学法学院2014级新生开学典礼上致辞
各位同学:
今天我们聚在这里,正式欢迎你的到来。非常荣幸能够作为教师代表在这里发言。抬眼望去,你好像刚刚出锅的包子,虽然不知道里面是什么馅,却都很新鲜。这些天来,你或许穿着印着文字或图案的T恤衫,或者一直没有洗的军装,奔走在六教旁边的林荫道上或者综体的球场上,找不到北,只看见大,以为来到了北大;你或许忙着参加各种迎新活动,手里拿着一份份印刷、打印或者复印的材料,上面写着别人认为你必须或者应该干的事情;各式各样的社团里的学长学姐肯定也已经暗暗瞄准了你,甚至已经准备开始动手,想你普及各式各样的清华攻略。你对清华来说是新鲜的,清华对你来说也是新鲜的。
四年或者三年或者更长时间后的一个夏日,当你从国贸或者金融街的实习单位里回到五道口,摘下风格保守的领带或者换下颜色单调的套装,穿起从教务办公室借来的学位服,你变得更加职业、更加老练、或许已经油头粉面或者涂脂抹粉。那个时候,你或许会想起今天朴素的214大教室的这一刻。这一刻,我们欢迎你的到来。
从这一刻开始,以后的四年或者三年,对于你来说是一场崭新的探险、陌生的旅程。从这一刻开始,一切都开始发生变化。从这一刻开始,你们被我们放在了一起,开始重新寻找自己,在书本中、在教室里、在图书馆中、老师的办公室里,或者其他人那里。从这一刻开始,你将会找到一生的朋友,甚至终生的伴侣。从这一刻开始,你将会发现你认为最值得做的事业,开始自己想象未来。从这一刻开始,无限的可能性在向你展开,并且逐渐成为现实性。在这一刻之前,一切都像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甚至是美人如花隔云端、或者众里寻他千百度。此刻,你或许应该深吸一口气,体会只属于你自己的、只属于现在的,伴着焦虑的激动、带着迷茫的向往。
你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着同一个目标来到了这个地方。你们当中有英语演讲赛的佼佼者,也有游泳冠军;有文科生,也有理科生;有千辛万苦经历了高考的,也有经过选拔而不必参加高考的;有男生,也有女生;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有谈过恋爱的,也有一张白纸的;有能说会道的,也有沉默寡言的。无论怎样,在2014年秋天的214大教室,你加入了一个包括已经毕业、正在就读和尚未入学的人组成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的名号是清华法学院,首都叫做明理楼。明理楼里生活着这个国家乃至这个世界上最为优秀和最具有想象力的法学头脑;清华法学院将在转瞬即逝的几年里,把你带进一个万花筒,从中你将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色彩。
在这里,毫无疑问,我们鼓励你好好学习。你不仅从我们这里学习,也在你们中间相互学习,学习相互尊重你的同龄人,进而尊重长者(包括我们),学习尊重一个你们正在融入和创造的传统。更大程度上,不是你们选择了我们,而是我们选择了你。就让我们在相信,我们的选择并不是个错误或者失误。
在更大的意义上,你要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希望你能在困惑、无聊、郁闷的时候去图书馆看书;我希望你抓住机会,多听讲座,拓宽自己的兴趣,不要只看了题目就觉得它们跟你无关。要改变清华法学院学生不爱听讲座的习惯,养成运用各种方式自学的习惯。这并不是我个人的建议,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第三款的规定:“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鼓励自学成才。”
人生必须向前看才有进步,但或许只有向后看才有意义。多年之后你会发现,你一生或许只有这几年能够专心读书,不必太过焦虑未来,也不必刻意为了市场需要而放弃你的热爱,更不必担心缺少社会经验而拼命实习或者社会实践。你们毕业之后,一辈子都在社会实践。最好不要在应该读书的年纪老想着以后的工作,而在工作后感慨时间都去哪儿了。尤其对于本科生来说,大学四年是一种奢侈品:你可以完全凭借乐趣去读一本书,而不必考虑从中摘取一段话来为你在法庭或者谈判桌上获取更多的利益;你可以享受一生中最不受物质干扰的爱情,因为你不用担心晚上住在哪里,不用担心房价。
你可能在非常急切地想知道法律和法学到底是什么样的行业。套用狄更斯的句式来说:这是世俗的行业;这是神圣的行业。这是语言的游戏;这是静默的思考。这是书本之内的研读;这是书本之外的实践。这是独自伏案的工作;这是与人交谈的职业。你将在明理楼开始挑战法学,你也将在明理楼接受法学的挑战。
你或许会以为学习法律就是背条文,就是掌握规则。当然这是最基本的。某一条马路规定开车不得超过时速六十公里,一个人开了七十公里,他/她就违法了。但如果法律问题如此简单,那么我们的生活当中并不需要清华法学院的毕业生。现实中的法律总是面临着语言的模糊性和事实的不确定。解释因而是法律的核心。这里的解释并不是explanation,而是interpretation。前者有如你在跟其他的女生网上聊天的时候,你的女朋友说:“怎么回事?!解释一下!”后者则不一样:比如,宪法保护住宅不受侵犯,那么你们居住的宿舍算不算住宅?法律因而并非机械的应用,不是依据勾股定理或者欧姆定理去解题;很多问题并不像高中的习题一样没有标准答案,就好像大学上课并没有固定的教室一样。每一个老师的课堂里都有他自己的规则,就好像每一个领域、每一个地区、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法律一样。你将要学会在何时何地怎样去寻找适合的规则。
你也许会想象学习法律就是学会唇枪舌剑,据理力争,甚至强词夺理,咄咄逼人。但请不要将电影当作现实的生活。法律的学习并不是让你成为一个让人膈应的人,更不是振振有词而没有节操的人。我们不想看到,随着法律知识的增长,你的节操逐渐降低;我们不想看到,当你口若悬河之日,却是节操碎地之时。在古希腊戏剧作家阿里斯托芬的名作《云》里面,一个年轻人接受了我们今天称之为法学教育的训练,回到家里振振有词地打他的父亲;在金融危机之后的美国,我们也会听说受到法学训练之后的毕业生,在找不到工作的时候回头起诉法学院。希望未来的你在“为权利而斗争”的时候,仍然能够记得大道晴天之中的世道人心。很多时候,当你不幸地运用法律武器面对父母师长或其他亲密关系的时候,那首先标志着感情的破裂。毕竟,法律可以给人安全,而感情才能给人安全感。法律能保证你的生命和财产,而感情才能带来意义和幸福。
坐在这里的你,是一种成功。但仅仅是暂时的成功。希望你能够暂时忘记过去,以后才能更加成功。千万不要让清华法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成为了你的终生成就奖。要更加成功,就要磨练你自己。首先的磨练是忍受激动、新鲜、兴奋之后的迷茫、困惑、彷徨、犹豫,寻找你的方向和目标。正是在寻找目标和方向的过程中,你的大学生活获得了意义。我希望你能够尽快寻找到自己的目标,而不要将精力耗费在不断地尝试新的目标,千万不要变成了狗熊掰棒子。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忘掉了在学校里所学的东西之后剩下的东西”。希望三年或者四年之后,你能够把那些“剩下的东西”清楚地告诉我们,如果你们已经忘掉了学过的课程的话。当然,更希望你能够记住所学到的东西,不仅仅因为将来有可能会有用,更因为它们象征着你们最难忘的一段集体记忆。们好运。谢谢大家!
欢迎来到清华法学院,祝你
第二篇:北大法学院2009年开学典礼致辞
苏力:盘算你的未来
——北大法学院2009级新生开学典礼致辞
朱苏力(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
新生报到的那一天,我无意——其实也是有意——在校园里溜达了半圈儿。你们拖着大包小包,确切地说,是你们的家长或者对你们来说的那些大人,拖着大包,你们则享受着优等待遇,背着小包或者空身跟在大人的后面,仿佛“听见阳光的碰撞”,会心的微笑也快乐到了发梢。
今天,当我站在这里再次看到你们,“你的笑容这样熟悉,我一时想不起”。
其实我又清醒地知道,“这一刻,你们是主角”。因为,在经历了十几年甚至近二十年的长途跋涉之后,你们最终“选择北大”,了结了人生的“第一个梦想成真”。相对于绝大多数同龄人来说,你们是幸运的或者说是幸福的,因为“这里是北大法学院”。在这里,你会“发现你的热爱”。这些都是我先前的迎新致辞,虽已渐渐远去,变为老生常谈,但也许还值得你们去回味,尽管回味未必总是无穷。
可是,你千万不要找不到“北”,光看见“大”。北大对于你我而言,只是一个驰名商标,三年或四年之后,当你走出这个校园,也许它会让你一时成为“免检产品”,至少不会沦落到“被就业”的地步,但真正让你潇洒走一生的,不会是北大这块招牌。
不要心存侥幸,只是想象着“你我未来海阔天空一路是蓝”,而是要学会有意识地盘算你的未来。大学里,读书不再类同于中学。书本知识仅是在传授那本特定的书本,既不等同于其他书本,也不等同于老师,更无法替代现实和生活。这不是说读书无用,也不是说书本可以作废,而是说,书本对你的培养和塑造不再是唯一。你们更要学会对生活的反省、对社会的思考、对现实的追问,当然,也要学会对未来的盘算。因此,作为法学院里的你,也不能把自己囿于法学单一学科,而应当是——或者说必须是——突破法学门户,用法学内外多视角观察社会百态和人间万象。
也因此,在吸收已有知识资源的同时,也要学会聚焦怀疑的目光,壮壮你批判的胆量,进而炼就你对社会、对他人的一种满腔责任和无穷智慧。当你听到“开胸验肺”、“醉驾撞人”等让人揪心又颇为无奈的个案时,作为法科学生,当然可以用专业的眼光和技术作出专业的剖析,但你是否想到,也可用法学之外的多学科知识资源深读挖掘其中的问题,甚至不惜动用你锐利的反思精神,对已有制度作出谨慎的解剖和科学的修补?
当然,我不是说法学教育就局限于思考这些。盘算你的未来,也不应仅仅停留于职业思维训练。你终究是个社会人,是要现实地生活于这个世界的。你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你在盘算你的未来,但此时也许有人在盘算着你。“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因此,你要创造现实的生活,但也要接受生活的现实。因为,这终将是你未来踏入社会之后需要面对的。
这不是在为你施加生活的压力,也不是在为你正在喜悦的面容泼一瓢冷水。因为作为你们 的老师,也是你们的学长,我们都是这么一路走来。这些话,尽管听起来婆婆妈妈,絮絮叨叨,却又是生活赐予我们的真实告白。因此,你们不应只盯着西门那块主席题写校名的牌匾,而更应认真地盘算你的未来。
盘算你的未来,不等于说是光想着明天的好日子,也不等于说是整天被未知的将来塞上一身的迷惑,更不等于说是忽略了今天、眼前和现在。盘算你的未来,首先是也应当是过好每一分每一秒的现在进行时。也许,教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授着法学理论时,你却在尽情地听着未名湖畔、池塘边上那叫着夏天的知了声声,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也许,同学在教室里津津有味地讨论着某个案件时,你却在忘我地盼着月上柳稍、黄昏之后那涌动着爱情的卿卿我我,等待着夕阳、等待着相会。
但这都不应成为你明天回忆时的自责。因为在这个年龄,尤其对于本科生来说,成年前后的情感琴弦,本来就很容易叫人拨动——当然,绝大多数时候是自己在不由自主地拨动。30年前,我也如你一样,恍恍惚惚于这个校园,我甚至还有一门课——就是我现在从事的专业——法理学,考试分数全班倒数第一。在一个班集体内,当你成为了第一,不管倒数还是正数,别人就不可能和你同时抢占这个稀缺的位置。可是,这些又只是一时的光彩或耻辱,你绝不应仅仅盯住那一短暂的瞬间!
有时候,你还会遇到一些严厉的老师,当你上课迟到了,他/她会责备你;当你发言出错了,他/她会批评你。更让你难堪的是,你抱定颇为新颖的观点,却遭到老师的驳斥甚至全盘否定。此时,你千万不要灰心,更不要心存怨气,因为这很可能是老师对你的一种开导和提升。其实,你也一样,当老师抛出他/她或许带有一些自恋的学术观点时,你有权保持沉默,但更有权提出质疑。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曾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北大,在北大法学院,你要学会享受这种智识上的挑战,哪怕是被完全驳倒。这些对你而言也许是“太伤自尊”的场景,却为你的明天和未来,铺垫了一块又一块坚硬的沙石。所以,盘算你的未来,应时刻留意铺好你脚下的每一步路。
在座的本科生,应全是90后了。——至少看上去已不再像80后了。我事先没来得及作专门调查,你们就允许暂时“被90后”一回吧。你们这一代出生时,祖国已经走过了40多个年头,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也是在那个年代被提出来。如今,又过去了接近20年,再过几天,就要迎来60华诞,举国同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其诞生之初,就立下奋斗目标,盘算着自己的未来,并为未来目标的实现踏实地留住每一个脚印。个人也是如此。尽管谁都无法算准明天、预测未来,但又总逃脱不了对未来的迷惑与期待。
是的,未来是可期待的,却又是迷惑的。可是,空闲下来,沉思我们自己的过去和现在,不也同样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种种疑惑吗?因此,盘算你的未来,不是说刻意去勾勒一副多么壮丽的蓝图,也不是说聘请哪位高人为你量身定作,设计好你的未来。我想说的是,盘算你的未来,更要有一种“迎接挑战”的意识,有一种“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决心。不仅如此,你们更要化言语和意识为力量和行动,而不要仅仅停留于立志、图强的内心深处,更不要迷恋于高考的成功和北大的金榜题名,“回忆的音乐盒”不能老是让它旋转不停。
如果,在未来的三年或四年校园生活中,遇到不能自己独立解决的困惑、烦恼痛苦、挫折或失败,请不要把所有的问题都自己扛,可以投奔这里的老师和同学。但我更相信,学会了盘算你的未来,也就自然有能力打理你的现在;学会了打理你的现在,也就自然有能力
盘算你的未来!北大法学院,还是那句几年未变的祝福:在这里,你将度过也许不是你最幸福,肯定不是你最灿烂,但必定是你最怀念的一段时光!
90后的你们,又是可爱的新一代。记得有一年毕业致辞上,临别之际,我说我爱你们,没有修饰和限定,“但如果一定要给这份承诺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今天,在迎新的致辞上,我想表达同样的情感,稍有不同的是,“爱你比永远多一天,这是我给你的誓言。”
2009年9月12日于北大法学院科研楼
更是播种的季节
为预防“甲流”,与以往不一样,今年我们把迎新大会搬到了室外。未名湖畔,绿茵场上,北国初秋恣意流淌的阳光和风,确实给人漂荡沉浮于梦境的感觉 ——不只是多年来你的,还有你父母的梦。但,这不是梦。你就站在北大,你已是一名北大法律人。北大法学院真诚祝贺你们!北大法学院热烈欢迎你们!
这么多人许多年来一直梦着、想着、瞄着甚至盯着北大,这肯定是个好地方。但对于你来说,北大的好处不在于外人对她的评价,而在于她给你的挑战以及你给出的回应。在这个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地方,你自幼以来的智力优越感会受到挑战,曾认定天经地义的也会受到质疑;当没人督促努力学习之际,甚至闲暇都可能成为你的一个新挑战。上北大曾是你的明确目标,如今真来了,甚或恰恰因为来了,似乎所有的路都已向你敞开,有了比同辈人更多的选择,无需“走别人的路” 自然也不会“让别人无路可走”了,你却很容易失去目标和方向感,甚至有点困惑。而你的回应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一个很容易被人视为空泛,其实却并非如此的问题,即如何选择你的人生的目标,你大致希望自己这一生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注意,这与选择北大、选择法学院不同;这也与毕业后选择什么工作、挣多少钱不同。来北大,哪怕是你自己填写的志愿,那通常也是家庭、母校和社会的“合谋”的结果,从一开始你就很难也没打算抗拒;而当没有什么其他同样诱人因此需要比较取舍的选项,或其他选项不过是退而求其次的保险之际,那就算不上真正的选择。至于毕业后的工作和挣钱之类,当然也算目标,也并非不重要;但即使全都如愿以偿,也不可能给你持久的满足,不可能给你持久的动力。坦白地说,要实现这些目标,未必要上大学,至少未必要来北大。而现在你是在北大。
北大法学院希望你们能成为杰出的公民。
首先是公民,不是实证法律意义上的——你们已经是,而是规范意义上的。独立、诚实、自律、信守承诺并坚毅,分享普通中国人的喜怒哀乐,有一定的理想和追求,有足够的宽厚或仁爱,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无论在什么地方,从事什么职业,在什么岗位。这其实不算什么要求,而只是你在当代社会正派体面生活的基本素质。加上我丝毫不怀疑的你的智力,你就能面对每个人都无法幸免的各种艰难曲折,无论达穷荣辱,都能保持足够的自信,并获得内心的安宁和幸福。
但北大还希望也要求你们杰出,同样是无论在什么地方,从事什么职业,在什么岗位。这里是北大;这里北大法学院。她有责任为社会培养精英,各行各业的,不一定要坚守在法律界或法学界。这因为“君子不器”,你可能还需要、也有时间发现自己潜在的真正偏好和优势,但更因为全球化和崛起的中国对知识和人才需求是变化的,创新意味的是,今天的专业学习不应成为明天你翅膀上的黄金。但不管怎样,中国对北大,并通过北大对你们总是有比对一般公民有更高的期待。你们不能只是作为晚辈或学生要面对亲人和熟人的期待,更要作为公民面对无数在天资、家境或运气等各方面不如你的陌生公民的期待,有能力并更多承担起对他们的义务;甚至,必要时,承担对于人类,即儒家传统所谓的“天下”,的责任。
这是义务。因为,过去两个月来,甚至就在来京报到的路上,你们每个人都以不同方式收到了许多人对你的欣赏、赞美和支持。不要把这些仅仅视为个人努力的结果,是自己的应得。你还没有为社会做出多少实在的贡献;因此,在我看来,这些赞许不过是社会预支给你们的荣誉和信任。但预支的结果不能是透支。人要讲信用。用句《无间道》中我知道很不恰当的话来说,那就是“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说到公民,自然离不开我们的共和国;她即将迎来60周年华诞了。尽管有许多艰难曲折,许多经验教训,但一个古老的中国已焕然一新。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烽火硝烟,兵荒马乱都是一些不会眨眼的词了;曾经的巨大社会动荡也在记忆中逐渐沉底。中国正在崛起,充满活力;即使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麻烦,本身都来自,同时也构成了这种活力。这是我们的先辈在血里火里开创的,是你们的父辈在风里雨里拓展的,并将由你们延续光大的一个民族的伟大事业。共和国需要,始终需要,一批愿意,更重要的是能够,以天下为己任的人。
这是一个真正重要的选择,只能由你,最终以你一生的行动来选择。无论你是否喜欢,哪怕是不经意间,你也都正做出这种人生选择。并且,无论结果如何,你都无法不接受。因此,这个秋天,在一定意义上,是你第一次收获自己的季节;但更是你真正开始独立播种自己的季节。四十年后,共和国百年华诞之际,你会有更多的收获;共和国则会因为你,因为你们,有更多沉甸甸的收获。我和今天在场的一些老师不大可能见证那一天了,但我们仍然如此相信。
相信你们,是因为你们。
许多告诫和叮嘱我就不再重复了。我只想重复,也该重复,北大法学院的一个从未也不会食言的允诺和祝福:在这里你将度过的,也许不是你最幸福,肯定不是你最灿烂,但必定是你最怀念的一段时光!
2009年9月13日改定于北大法学院科研楼
>还没有注册...
第三篇:法学院院长在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法学院院长在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法学院院长在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
xx月,一样的天高云淡,一样的蓝天白云,一样的xx,一样的花儿飘香,不一样的是我们楼前新建的彩虹般的拱门,是五颜六色、飘动飞扬的彩旗,是你们每一张新的喜悦的面孔,是我们又一年热烈而欢快的心!在此,我谨代表法学院全院师生对20xx级新同学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对哺育和培养你们的家长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明年是我们xx法学院建院三十周年,从上学期开始,我们已经着手三十年庆典的准备工作。其中一项最为艰巨、意义最为重大的工作就是征集和确定我们法学院院训。今天,借欢迎新同学之机,我谈四点想法。
第一点,博学笃行
博学笃行源自《礼记·中庸》第十九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其大意是:为学要广泛地猎取;要有怀疑精神,对不知道的问题要敢于追问;问过以后自己还要谨慎、仔细地加以斟酌、思考;通过思考、辨析,明确其中的道理;最后,还要一心一意地践行自己所学,检验其正确性,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当今之时代,大学传承文化和创造文化的功能越来越突出。大学要实现传承和创造文化的功能,首先要养成一批又一批高文化素质的学生,然后再通过社会对学生的接受使用形成知识辐射效应。随着“慕课”和“微课程”的出现,大学之间的有形和无形围墙正悄然消失,传统的薪火相传的纵向文化传播方式正在发生改变,跨文化教育的全球化时代已经来临,这都需要超大的头脑,需要当代大学生广博地、多元地、超大学界和超国界地接受知识和践行知识,也就是所谓的博学笃行。你准备好了吗?
近年来,中国大学的数量和大学生人数迅速膨胀,人才培养质量却没有随之提高,甚至有一年不如一年的感觉。就业的问题也空前放大,坊间流行一句话:“研究生遍地走,大学生不如狗”。对于这种现象,除了学校和社会的原因外,学生学习浮躁,知识面窄,不少学生痴迷于网络而不思进取,办事能力差,无法达致博学笃行也是重要原因。
博学笃行是一种姿态,一种精神,也是一种境界。如果说中国近代大学生的使命是革命和救国,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就是建设和强国。我们必须有责任、有担当,要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雄心壮志。中国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人多,人多必然是资源稀薄,资源稀缺必然是高强度竞争。如过去的高考,现在的公务员考试。只有博学才能在人才济济的竞争环境中拥有一席生存之地,并进而赢得自我发展和推动社会发展的空间,才能做到苏轼所说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现在会说的人很多,但会做的人却很少。只有博学笃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学以致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
第二点,崇法明理
崇法,是尊崇法律和敬畏法律,也是信仰法律。崇法要求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自觉守法”。从今天开始,你们已经正式成为法科新生,也同时成为学习法律、研究法律的“法律共同体”中的一员。崇法,要求我们首先将法律内化为一种信仰,一种精神力量,然后去学习法律、熟悉法律和运用法律和遵守法律。苏格拉底是崇法的典范。他的好友曾劝他逃跑,但他宁死也不逃跑。他对好友的回应是:“如果法庭的判决不能产生效力,可以被私人随意废弃,那么国家还能存在吗?”他临死前留下的遗言是:“难道就因为祖国和法律判处我死刑,我就可以竭力毁坏和颠覆国家和法律吗?逃监是藐视法律的行为,是践踏自己曾订立下的契约,是最下贱的奴才干的勾当。逃监毁伤的不仅是法律,而且是我自己,我自己的朋友和我的国家。”制定法律不尊信法律还不如没有法律!因为这意味着法律很可能因人而异,成为纯粹统治工具。
明理,是在崇法的基础上究明法律背后的情理和道理。这不但包括法律意义上的法理,也包括大千世界、人类社会、万事万物的道理。这里的“理”与老子的“道”是相通的。道是什么,道是说不出来的。“道可道,非常道”。但我们从《道德经》之“人法地,地法天,无法道,道法自然”中可以认为,道即人性,道即天地万物发展、变化的本质和规律。
崇法与明理二者有内在的关联。既然通过正当的程序制定了法律就要尊崇和信仰它,明了法中之道理能够更坚定、更持久地尊信它。但能换一句话说,尊崇法律在于它反映了天地万物之道,没有反映天地万物之道的法律就可以不尊信呢?这是法学中很难回答的问题。崇法不明理可能盲从,明理不崇法肯定不公!还留待以后你们自己解决吧。
第三点,厚德致公
《周易》中的卦辞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里的厚德,有厚德载物的意思。厚德是最高尚的德,最大的善。厚德载物,是将德放到物的下面,也就是对于万事万物都要放下身段,低调、低调、再低调。正所谓:“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只有这样,才能载物。这里也有《道德经》中的“上善若水”的意思。水往往是最低的,总是一路向前,奔腾不息。无论是多脏、多烂、多臭、多毒的东西,水都能够包容它、洁净它、带上它。可以说,“水利万物而不争”。
致公,可以理解为致力为公。与孙中山先生的“天下为公”有一定的联系。把“厚德”和“致公”连接在一起,其意思得以升华为,只有厚德才能致公,要致公必须以厚德为载体。薄德或无德就不可能致公,就会颠覆公,异质化公,以公假私。最近山西官场出现集体地震,就是没有做到厚德致公。也许我们今天坐在台下的新生,若干年后就是国家主席、总理。习近平、李克强就是学习法律的吗!我们如何致公呢?只有厚德才能载得动大公。
第四点,范正天下
东汉末年许慎所著的我国第一部字书《说文解字》对“律”的解释是:“律,均不也,所以范天下之不一而归于一”。范,是规范或典范之意。天下,就是天底下,普天之下,简称天下。正,有使之正、治理的意思。范正天下,可以理解为“用规范治理天下”,或“以规范统驭天下”。我国虽然还不是一个用规范治国理政的法治国家,甚至可以说,还是一个人治国家,但我们早已看到法治的曙光,听到法治的步伐离我们越来越近。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后,随着中国梦的不断发酵,中国的法治梦已成为中国梦的一个重要构件。我们有理由期待,我们即将站在法治“行动”的春光里,中国的法治梦正在扬帆启程!
总上,“博学笃行、崇法明理、厚德致公、范正天下”是我对我们xx法学院院训的初步思考,其中,最核心的是中间八个字,即“崇法明理、厚德致公”。希望我们能够以此院训共勉!
最后,衷心祝愿同学们学习进步,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谢谢大家!
第四篇:八年级法学院2010级新生开学典礼致辞
掌握NE5000E/80E/40E产品的体系结构 掌握NE5000E/80E/40E的单板构成 掌握NE5000E/80E/40E换板操作 了解NE5000E/80E/40E升级操作
法学院2010级新生开学典礼致辞
党总支书记 彭沪生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这收获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法学院2010级新生。在此,我代表学院领导和全院师生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祝贺你们光荣成为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的一员!
2010年以来,全院教职员工精诚团结,克服困难,锐意进取,各项工作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并取得瞩目的成绩。同学们在学院老师们的辛勤培育下,努力汲取知识的营养,刻苦钻研,奋发向上,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目前,法学院党总支有5个党支部。其中,教工党支部1个,硕士研究生党支部3个,博士生党支部1个(本科生党建工作在书院),院总支将尽快以研究生新生班级为单位,成立2010级法学硕士、法律硕士两个研究生新生班级党支部,并成立班委,希望在班级党支部和班委的协助下,一同做好学院的学生工作。
按照西安交通大学党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校从2010年5月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将全面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法学院党总支将围绕学校工作重点和学院工作目标,全面创先争优,我院主要开展的活动是:
1、加强党组织班子建设,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增强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2、各支部要围绕学校重点工作和学院工作要求,从党员各自岗位特点出发,设立党员教师教学示范岗、党员职工服务示范岗、党员学生学习示范岗,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3、组织党员开展志愿服务、结对帮扶、走访慰问等活动,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4、各支部要引导党员带头遵纪守法,勇于同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维护校园稳定和谐,争当文明守法好公民;带头遵守社会公德,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倡导文明新风。在硕士生培养激励机制方面,为提高制法律硕士的培养质量,进一步激励法律硕士勤奋学习.努力进取,根据法律硕士生的特点和学院的实际情况,我院在今年开始设立了法律硕士生奖学金,并制定了《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全日制法律硕士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办法》,法律硕士生奖学金分为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共三个等级,覆盖比例分别占年级总人数的5%、10%、15%。
新学期伊始,万象更新。同学们,让我们以法学院为家,以满腔的热情、饱满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心,秉承“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的校训和“高起点、国际化和研究型”的学院理念,努力成为崇尚科学、求实创新、勤奋踏实、富有社会责任感和高尚品质的法学精英人才。
最后祝老师们教师节快乐!同学们学习进步!谢谢大家!
第五篇:法学院新生开学典礼致词
法学院新生开学典礼致词
苏力
经历了长远的——时间和空间的,但更主要是心路的——跋涉,终于,你们来到了向往中的北大。我代表法学院全体师生欢迎你们,欢迎你们来到北大法学院,欢迎你们成为北大法律人!北大是值得向往的,但她只是你人生的第一个梦想成真。如今,同学和邻居羡慕和赞许的目光已经远去;北京的第一场秋霜会平息你的兴奋和激动;而在这个挤满才华乃至会横溢的校园,也不会给你留下太多自恋的空间。上课、占座、考试和“灌水”,教室、图书馆、农园和“一塌糊涂”,将挤满你的日程。什么时候,美丽的未名湖会再一次听见你的足音?
学习不仅仅是读书和上课;不要把学习仅仅当作一项任务,或是为了分数,为了满足人人会有因此无可指责的虚荣心而谋杀了你生活的快乐。我说过,不要追求“刻苦”学习,而是要“发现你的热爱”;学习应当是从容地,一种享受,一种生活的常态。而在北大,这是可能的。这里有许多智慧的老师,不仅有本校的,而且有外埠的;有许多精彩的讲座,不仅是法学的,还有其他专业的。当然,不会都好、事事令人满意;但无论如何,它都不会,也不应,只是让你失望,你可以由此获得自信,促动你去创造。你还应当发现,周围的每个人都可能有你不可能一一亲历却是你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一次远足也许会令你获得一位良友,即使不是终生的;一次交谈也许会让你进入一个只能在电视上或书本里接触的世界,即使某一天你必须离开。大学并不只是校园更大一点,同学更年长一点,老师学历更高一点;大学与中学的最大区别之一是,后者是标准化的,而前者高度专业分工的;因此她更像一个小型的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北大这样的综合性大学,你要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
这对于学习法律尤为重要。不仅因为实践的法律总是需要各种知识,而且与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相比有很多不同,法律说到底是要恰当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规制和解决大大小小的人际冲突。法律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你,首先是理解,然后是妥善应对,人和事的能力。好律师、好法官的那个“好”字既不是文字的构建,也不全是个人的修行,它更多是在各种交往和事务处理中,逐渐磨练出来的那种敏锐、犀利、干练和缜密,当然还包括一定程度的、通常为人们贬低、至少避而不谈但要做成事又不可缺少的“圆滑”或称之为长袖善舞(比方说,至少不要在这样的场合告诫人们要 “圆滑”一点)。
这只能从社会交往中学。但学习本身不是目的,目的还是生活。你们当中很多人,特别是本科生,一直生活在父母的目光中,如今第一次真正远离家门,要同这么多、将来还会更多的无亲无故的人打交道,其中难免有信誓旦旦却居心叵测的人,这真的是非常艰难却是你必须迈出的一步。要学会相信别人,也要学会自我保护;学会竞争,也要学会协同;学会严格,也要学会宽容;学会坚持,也要学会妥协;学会倾听,也要学会表达;学会默默恪守,也要学会分享心灵;学会在挫折中守护理想,在超越中留住平凡;而所有这些都需要一种任
1何人都无法教授、只能靠你们独自摸索的“分寸”。对于你们,大学并不只是一个灌输知识甚或创造知识的地方;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被父母和社会一直“关”在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到高中的校园内,事实上,今天的大学已不得不悄悄承担了另一个重要的社会功能:它成了青年人进入现代社会生活之前的最后一个集训营。不要以为这只是对你们个人生活幸福和职业成功的告诫,这其实也是我们这个正在转型发展中的社会的需要。仅仅是一般的、可文本化的知识或技能不足以组织一个我们愿意接受的现代社会,仅仅是父母或老师的告诫也不足以应对严酷有时甚至是险恶的生活世界。在书本之外、课堂之外,我们每个人,特别是法律人,特别是北大法律人,需要其他许多东西,其中包括——但不限于——胸怀、视野、想象力、同情心以及在此基础上才可能发生的你对于周围人的真诚关切,乃至对于整个中国和整个人类的关切。
最后的半句话并非夸张。因为,中国社会已经在市场经济和人员流动中日益整合了——你也许还带着些许口音的普通话就是一个标志;世界也已经在全球的贸易、交往甚至冲突中日益整合了——你床头的英文版哈利波特或你袋中的手机就是一个明证。不只是惩罚犯罪,不只是“为权利而斗争”,甚至主要不是法学论文和著作,今天的法律变得越来越像是一个同各种陌生人打交道、寻求妥协、达成共识、争取双赢或多赢的竞技场,一种社会交往的活动。今天的中国需要更多头脑冷静和富于想象的行动的法律人,今天的世界需要更多优秀的行动的中国法律人。
你们是幸运的,不只是因为你们来到了北大法学院,更因为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世界。再过三天,就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纪念日。想一想有多少如同你们一样,甚至比你们更年轻的中国青年的鲜血洒入了这块土地?因此仅仅幸运是不够的。即使不谈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对于生者和死者的责任,幸运也还有点偶然的意味,因此并不意味着前程一定远大——如果你们太多关注了考试、分数、出国、考研、个人情感以及其他数不清但你注定会遇到的麻烦和纠葛。
很有可能,你的才华、自信、经验以及其他许多东西都会在这里第一次受到挑战,高中或大学本科独孤求败的经验将在这里终结。你还会遇到许多同青春相伴的困惑、怀疑、挫折和痛苦,也许还有你的初恋,也许更多的是暗恋和失恋。但即使如此,有一点请记住,没有什么可能规定你的未来,最多只能算是“被青春撞了一下腰”。还是去年的一句话,我相信,在这里,你将度过也许不是你最幸福,肯定不是你最灿烂,但必定是你最怀念的一段时光!我祝福你们!
2005年8月31日于北大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