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题之言语理解:逻辑填空之成语练习题

时间:2019-05-15 06:03: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题之言语理解:逻辑填空之成语练习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题之言语理解:逻辑填空之成语练习题》。

第一篇: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题之言语理解:逻辑填空之成语练习题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题之言语理解:逻辑填空之成语练习题

1.“获指标逾期不买车”该受罚吗?既然无法保证市民在多长时间内参加摇号一定能摇到,那么就没有理由对那些_______的市民予以惩罚,这是一个基本的公平。更何况,大到国家政策尚且可能_______,普通家庭因为种种原因而临时改变购车计划,凭什么就得挨罚呢?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未雨绸缪 朝令夕改 B.防患未然 反复无常 C.居安思危 变幻莫测 D.临渴掘井 变化多端

2.法律的生命力在于________,如果不遵守,再好的法律也是________。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实行 一纸空文 B.施行 一纸空文 C.实行 纸上谈兵 D.施行 纸上谈兵

3.传统经济学习惯铺陈宏大的说辞,在人性的细节方面,总是_______。被抽空了细节的经济学,虽_______,拥有如庙堂般巍峨的气势,却还原和解读不了世界的真实。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语焉不详 高屋建瓴 B.闪烁其词 博大精深 C.含糊其辞 鞭辟入里 D.捉襟见肘 天马行空

4.入世以来,中国加大了和国际市场的融合,金融市场开放让中国不能再像亚洲金融危机时那样_______。面对危机,中国沉着冷静,努力将此次冲击化作调整和发展的_______。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束手无策 机遇 B.独善其身 契机 C.毫发无损 动力 D.自行其是 起点

5.煤炭与石油、天然气相比价格低廉,以同等发热量计算,目前石油价格是煤炭的5倍,天然气价格是煤炭的3倍,所以,在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的背景下,煤炭价格必然_______。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水涨船高 B.相形见绌 C.如影随形 D.随波逐流

6.“不折腾”其实是对一个常识的________:一个正常的社会,必须_______致力于增进以民主和民生为双轴的全民核心利益,必须_______改善包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政治生活在内的公共生活,必须在安定和谐中让民众免于匮乏与恐惧。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确认 全心全意 自力更生 B.重申 坚定不移 殚精竭虑 C.阐发 矢志不渝 高瞻远瞩 D.概括 聚精会神 锲而不舍

7.春天翻动思绪,春景使人联想,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都是哲人对春天的一种见解,沐浴春天的一种方式,对春天的理解________,春天呈现的种类自然也就________。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莫衷一是 千变万化 B.因人而异 千姿百态 C.浮想联翩 姹紫嫣红 D.众说纷纭 千娇百媚

8.一部本来颇有可能写成论文状的著作,读来却丝毫没有艰涩之感,反而_______,实在________。要知道,在这样一个高速运转的社会里,一本_______的书往往会被放在桌子上做临时杯垫用。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妙趣横生 难能可贵 令人费解 B.引人入胜 匠心独具 高深莫测 C.深入浅出 叹为观止 曲高和寡 D.平易近人 不可多得 枯燥无味

9.蚂蚁,一种令人生厌的“小生命”,如今以它为原料制成的保健品却________地闯进了市民的保健领域。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堂而皇之 B.一鸣惊人 C.神气十足 D.名正言顺

10.①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________,并不实行,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意义的。②明摆着是歪理邪说,本应________才是,却有那么多人相信。真令人想不通。

③ 这孩子真怪,别的什么都不怕,却怕癞蛤蟆,一只癞蛤蟆就吓得他________地惊叫起来。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束之高阁 不以为意 失魂落魄 B.奉若神明 不以为然 惴惴不安 C.奉若神明 不以为然 失魂落魄 D.不了了之 不以为意 惴惴不安

1.解析:本题答案选A。由“临时改变购车计划”可知,第二空应填一个表示政策不稳定的成语。“变幻莫测”意为变化又多又快,让人不可捉摸,多用于形容气候、政治风云、命运等。“变化多端”意为变化很多,很大,没有头绪和规律。这两个成语都不能用于形容政策的变化,排除C、D。第一空中,“未雨绸缪”与“防患未然”都有事先做准备的意思,但“防患未然”预防的是事故、灾难的发生。市民为将来可能存在的用车需求而事先参加摇号的举动用“未雨绸缪”来形容更恰当。

2.解析:本题答案选B。实行,指实现,对象多为抽象事物,如理论、纲领、方针、主张、计划、规则等。施行,指执行,使规章法令等发生效力,也指按照某方式或办法去做。本题中针对的是法律,故选“施行”更合适。“纸上谈兵”的主语一般是人,而本题第二空的主语为“法律”,故第二空选“一纸空文”更合适。

3.解析:本题答案选A。先看第一空,句中是说传统经济学在细节方面关注不够。“闪烁其词”是指言语遮遮掩掩、吞吞吐吐;“捉襟见肘”形容衣衫褴褛,也比喻顾此失彼。据词义可排除B、D。再看第二空,“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的形势;“鞭辟入里”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由句中“拥有如庙堂般巍峨的气势”可知,这里侧重的是气势的巍峨,故应选“高屋建瓴”。

4.解析:本题答案为B。先看第一空,与“入世以来”金融市场开放不同的是,亚洲金融危机时中国的金融市场相对比较封闭,因而受危机的影响并不大,据此排除A、D项。与“独善其身”相比,C项的“毫发无损”表述过于绝对。

5.解析:本题答案选A。句意说的是煤炭价格随着石油价格的走高而走高。结合选项,“水涨船高”是比喻事物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提高,切合句意。

【考点点拨】“相形见绌”是指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如影随形”是比喻两个人关系亲密,常在一起。“随波逐流”是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

6.解析:本题答案选D。由句意可知,冒号后面的内容是对“常识”的具体解释,“不折腾”一词意思高度浓缩,具有很强的概括性,故第一空填“概括”更合适。“阐发”意思刚好相反,排除。“自力更生”、“高瞻远瞩”与“改善”搭配不妥,排除。“不折腾”讲的是全社会应集中精力增进全民核心利益,多做些真正有利于百姓的实事,少做些形式上的、表面的功夫。故第二空填“聚精会神”比“坚定不移”更合适。

7.解析:本题答案选B。由第二空入手,A项“千变万化”形容变化极多;B项“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或种类丰富;C项“姹紫嫣红”形容各种花卉娇艳、美丽;D项“千娇百媚”形容女子姿态美丽动人。根据题干中的“种类”可知“千姿百态”符合题意。

【考点点拨】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因人而异:因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浮想联翩: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众说纷纭:人多嘴杂,各有各的说法,议论纷纷。

8.解析:本题答案选A。由“反而”可知,第一空应与“艰涩之感”形成反义对应关系,“引人入胜”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偏重于文学作品情节的设置,与强调深奥晦涩的“艰涩”无法形成反义对应关系,可排除B;根据行文顺序,第二空着重突出这本著作难得的优点,但上升到“叹为观止”的地步则程度过重,由此排除C;由“做临时杯垫用”可知,第三空应与“艰涩之感”同义,“令人费解”恰好呼应了深奥晦涩难懂的词义。

【考点点拨】妙趣横生:美妙的意趣接连不断地表露出来,多用于对文章、艺术作品、讲话的赞美。难能可贵:指难以做到的事居然做到了,值得珍视。匠心独具:具有独到的想法或创造性。深入浅出:道理深刻而表达得浅显易懂。叹为观止:赞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曲高和寡:比喻思想、言论、文艺作品等高深,不能为多数人理解接受。

9.解析:本题答案选A。由“却”可知,前后句存在转折关系,选项中能与“小生命”构成反义对应关系的只有“堂而皇之”。

【考点点拨】堂而皇之:形容公然大模大样或有气派;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突然做出惊人的成绩;神气十足:洋洋得意的;名正言顺:指名分或名义正当,说话做事就理由充足,有依据。

10.解析:本题答案选A。“束之高阁”与“不实行”正对应,“明摆着是歪理邪说”,我们就应该不在乎它,即“不以为意”。

第二篇:言语理解与表达之选词填空

01、黯然、暗然、岸然:“黯然”,指“阴暗的样子”,也用来指“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暗然”的“暗有“光线不足、黑暗”的意思。“岸然”指“严肃的样子”。02、爱护、爱戴:适应对象不同,前者上(长辈)对下辈,后者下(幼)辈对上(长辈)。03、安详、慈祥、祥和:“安详“指神态平静、从容稳重。“祥”指吉利,如“祥云、祥端、发祥”。“慈祥”形容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祥和”指气氛而言。注意“安详、慈祥、祥和”的写法。04、安静、宁静:都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安静”重在稳定,有使安稳平静下来的意思,它有一个由喧闹到安静下来的过程。而“宁静”重在平和,一般多指环境或心情平和安静,它描述的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或气氛。“宁静”是高于“安静”的一种情境,除了指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宁,是人们追求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有质量的生活境界。而“安静”多指环境没有声音或吵闹。“安静”的使用范围要比“宁静”大一些。05、安置、安排:前者指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安放。后者指有条理,有先后的处理。06、必须、必需:都含有“必要”的意思。“必须”是副词,有强调语气作用,多作状语。(1)表示一定要,强调事实或情理上的必要性。后面带动词或带形容词,有时还可以用在分句前面;(2)加强命令语气;(3)“必须“的否定形式是“无须、不须、不必”。“必需”是动词,表示一定得有、不可缺少的,作定语或作谓语。凡是“不可不”的行为就用“必须”。07、表率、表帅: “表率”是名词,指“好榜样”。其中“表”为“榜样、模范”,“率”为“表率、楷模”。“表率”是由“表”和“率”两个同义语素构成的并列式合成词。在古代汉语中,“表率”也可用作动词,有“督促率领”的意思。“表帅”,在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中,用同“表率”的动词意义,表示“督促率领”。现在一般不用这个词。因“表帅、表率”同音,“帅”又有“军队中最高的指挥员”的意思,故人们常将“表率”误写为“表帅”。08、报道、报导:这是一对等义词。都指:

1、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或其他形式把新闻告诉群众。

2、用书面或广播、电视形式发表的新闻稿。现在人们倾向于用“报道”。“报道”读bàodào,“报导”读bàodǎo。09、暴发、爆发:都是动词,都含有“突然发作”的意思,但前者强调突然性,后者强调爆炸性,“爆发”的使用范围比“暴发”宽。暴发:(1)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有贬义。(2)指突然发作,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具体事物。爆发:(1)指因爆炸而迅猛发生,多用于具体事物。(2)指像爆炸那样突然地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重大事变,再如力量、情绪等等。

10、辩驳、辩论、辩(辨)白、辩解:“辩驳”指提出理由或根据来否定对方的意见;“辩论”指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达成共识;“辩白”指说明事实真相,用来消除误会或受到的指责;“辩解”指对受人指责的某种见解或行为加以解释。

11、辨别、辨认、辨析:“辨别”指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辨认”指根据特点辨别,做出判断,以便找出或认定某一对象;“辨析”指辨别分析。

12、表示、显示、显露:“表示”(1)事物本身或凭借其他事物显露出某种意义(2)用言语行为显出某种思想、感情、态度等;“显示”明显地表现;“显露”原来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

13、边疆、边境:前者指靠近国界的领土,范围较大;后者指靠近边界的地方,范围较小。(边界:地区与地区的界线,多指国界)

14、不详、不祥:前者指(1)不详细、不清楚;(2)不细说。后者指不吉利。

15、不止、不只:前者是副词,不停止或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句中一般带有表数量的词。后者用于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相当于“不但、不仅”。

16、报复、抱负:前者指对别人反击。后者指远大的志向。

17、不齿、不耻:前者指不愿提到。后者指不以之为耻。

18、不肖、不孝:前者指品行不好(多指子弟)。后者指对父母不敬。

19、编辑、编撰、编纂:“编辑”主要指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编撰”指编纂、编写。“编纂”指编写(多指资料、篇幅较大的著作)20、变换、变幻:前者指事物的一种形式和内容转换成另一种。后者指不规则的改变(多指抽象、概括性事物)。

21、把戏、伎俩:前者指花招,蒙蔽人的手法。后者指不正当的手段(贬义重)。

22、颁布、公布:前者指公布(法令条例、大的正规性文件)。后者指(法令、文告、团体的通知)公开发布。

23、抱怨、报怨:前者指自己不满情绪很大;后者指向别人报仇。

24、辨(辩)正、辨(辩)证:“辨正”指辨明是非,改正错误;“辨证”指辨析考证。

25、摈弃、摒弃:二者都是动词,都含有“排除”的意思,多用于书面语。“摈弃”表示抛弃,多用于人和具体事物。“摒弃”表示舍弃、除去,多用于较抽象的事物,较少用于人或具体事物。

26、沉重、繁重:都有分量重的意思,但“沉重”指精神或思想负担重,而“繁重”则指工作、任务的数量重。

27、刹那、霎那:前者形容极短的时间,后者指瞬间。

28、斥责、叱责:都含“用严厉的语言指责别人的错误或罪行”的意思。“斥责”偏重于严辞指责。“叱责”偏重于大声喝叱,强调声音大。

29、驰马、马驰:从前,有个人骑马到乡下去。路下,马受到惊吓,突然狂奔起来,把行人撞成了重伤。于是伤者的家属向县衙告状。县官要骑马人写答辩状。骑马人在答辩状上写了自己“驰马伤人”。他写完后向一位朋友请教。朋友问清了情况,提笔将“驰马伤人”改为“马驰伤人”。他说:“‘驰马伤人’的主要责任在你,而“马驰伤人”的主要责任却在马不在人。”结果,本应重判的骑马人,却因一处妙改而得到了轻判。“驰马”和“马驰”,只颠倒了一下词序,意思却大不一样。30、呈现、浮现: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指具体的事物在眼前显现出来。“呈现”较清楚,持续的时间长,多是直接看到的(不是想象的);呈现多在事物本身,有时在人的眼前;对象多是现实的事物,如颜色、景色、神情、气氛等。“浮现”往往是影影绰绰的,持续的时间较短,多是想象的,有时是直接看到的;浮现多在脑中、眼前、脸上等。对象多是人的形象、印象、往事、表情等。有时可换用,如“脸上呈现(浮现)出喜悦的神情”。

31、嘲笑、讥笑:都含有“看不起人,取笑人”的意思,只是语意轻重程度不同。“嘲笑”是一般的取笑,语意比较轻;“讥笑”指带有讽刺、挖苦意味的取笑,语意较重。

32、查看、察看:前者指检查、观察事物存在的情况;后者指为了解情况而细看。

33、处罚、惩罚:前者词义轻,后者词义重。

34、沉思、深思、寻思、神思:“沉思”重在思考的精神贯注;“深思”重在思考的深入;“寻思”重在思考的反复;“神思”指精神、心绪。

35、才能、才华:前者侧重于做事的能力,后者侧重于在文学艺术方面显露出来的智慧和特长。

36、篡改、窜改:前者指用作伪的手段对历史、理论、政策等故意改动或曲解;后者是一般意义上的改动。

37、处世、处事:前者指泛指在社会上的活动、人际交往;后者指指处理事务。

38、查核、察核:前者指检查核对(帐目);后者指对某事物特性加以利用。

39、查访、察访:前者指调查打听案情;后者指通过观察访问去进行调查,多公开进行。40、草率、轻率:前者指(做事)不认真,敷衍行事;后者(说话做事)随随便便,不经过慎重考虑。

41、常(成)规、陈规:前者指久已通行的规则(不带贬义);后者指不实用的旧规章。

42、筹划、筹备:前者指想办法,定计划/筹措(钱粮);后者指为进行工作,举办事业或成立机构等事先准备。

43、陈设、摆设:前者(动词),指摆设;后者(名词),指供欣赏的艺术品/徒有其表而毫无用处的东西。

44、传诵、传颂:前者多用于美名;后者多用于事迹。

45、船、船只:前者表具体的,后者表概括的。

46、查阅、查验:前者指(把书刊、文件等)找出来阅读有关的部分;后者指检查 是否真实

47、常、长:“常”有以下几个义项:1.一般、普通,如“常识、常事“等;2.经常、固定不变的,如”常备不懈、常客、常量等;3常常、时常,如“常来常往、常见面“等。”“常”和“常常”都侧重于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次数多,但“常常”在证据上比“常”要强,而且否定式多用“不常”,极少用“不常常”,例如多说“他不常来”,很少说“他不常常来”。“时常”强调有一些时候常发生,较多用于口语,如“近来他时常发病”。“经常”和“常常”“时常”区别不大,可以通用;但有时指较长时间接连地、比较有规律地反复出现,强调一贯性,如“由于经常锻炼,他身体棒极了”。这时则多少有点不同。另外,“经常”除作副词外,有时还有形容词 意义,如“经常的工作、经常性”等,这跟“常常、时常”的区别就更明显了。“长”本义是“长”,又可指长度;指距离远,如”源远流长、长途跋涉“”等;时间长,如“长夜、长寿”等;再引申一步,可指永远,如“长逝、长眠、长生不老”;还表示长处、擅长,如“特长、一技之长、长于技击”。因为“常”和“长”同音,有时不注意可能混用,如有人把“语重心长”和“长年累月”的“长”误 写作“常”。又因为“长”有经常的意思,也有人把“细水长流”误写成“细水常流”。

48、哆嗦、颤抖:前者多用于口语,后者多用于书面语。

49、惦记、思念:前者指(对人或事)心里老想着,放心不下,多用于口语;后者指对景仰的人、离别的人或环境不能忘怀,希望见到,多用于书面语。50、陡峭、峻峭:前者侧重于山的坡度大而陡直,后者侧重于山势的高而险。

51、电讯、电信:前者指用电话或电报传播的消息;后者指用电话或电报传播消息的通讯方法。

52、独立、独力:前者指不依靠别人;后者指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某项任务。

53、典雅、高雅:前者指优美而不粗俗;后者指高尚而不粗俗。

54、抵制、抵御:前者指阻止有害的事物,使不能侵入或发生作用;后者指抵挡、抵抗。

55、对于、关于:都是介词,前者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后者指(1)引进某种行为的关系者,组成介宾作状语;(2)引进某种事物的关系者,组成介宾作定语,后面要加“的”。注意:表关涉,用“关于”不用“对于”,指出对象,用“对于”不用“关于”,兼有两种情况时可以互用;“关于”有提示性质,用“关于”组成的介宾,可以单独作标题,用“对于”组成的介宾,只有跟名词组成偏正短语才能作标题,如对于政策的认识。

56、戴、带:“戴”作动词的一个意思是把东西放在头、面、颈、胸、臂等处。如“戴帽子、戴红花、戴袖章”。引申出来了有关的词如“戴高帽子、戴绿帽子”。“不共戴天”的“戴天”是头顶着天,“戴罪立功”的“戴罪”是顶着、承担着罪名。“戴孝”是身穿孝服、臂缠黑纱等表示哀悼,也常常写作“带孝”。在实际运用中,说“带孝”或“带着孝”更为常见。因为有的人并不一定作“戴孝”的穿着,只是一定的期间里很多方面有所节制而已。

57、到、倒:为了避免混淆,特别要注意这几点。(1)“倒霉”,也作“倒楣”,里面的“倒”不用“到”。(2)副词“到底”跟“进行到底”里都是用“到”,如“你到底去不去、这里面到底有什么问题”。(3)副词表示跟意料相反的“倒”,不能写成“到”。如“这样一来倒省事了、听你一说我倒想起来了、我倒要听听”。(4)副词表示让步、转折的“倒”,不能写成“到”。例如:“我有倒有,可是不在身边。”“学倒学过,可是早忘了。”(5)表示催促、追问的副词“倒”,不能写成“到”。如“你倒快唱呀、你倒会不会呀”。这里的“倒”是“倒是”的意思,不是“到底”的意思。以上几句中的“倒”都可以说成“倒是”。

58、而后、尔后:都是连词,常用于书面语言。而后:以后,然后,表示在某事之后。尔后:从此以后,此后。“尔”有指代义,相当于“这”“此”。

59、恩惠、恩赐:前者是名词,给予或受到的好处。后者是动词,泛指因怜悯而施舍。60、偶然、偶尔:前者指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相对于必然)。后者指间或,有时候(副词,相对于经常)。61、幅、副:都作量词,“幅”是巾旁,跟巾帛、呢绒等有关,因此用来形容布匹、面料的宽度,如幅面、单幅、宽幅。有时泛指宽度,如:幅度、幅员。“幅”用作量词时,一般修饰布料、丝织品,也用来表示图画、布匹等。“副”的意思是居第二位,属辅助性的,如副业、副官、副产品。当它作量词时,表示成套的东西,如:一副对联、全副武装;有时也用于表示面部表情,如:一副笑脸。62、发奋、发愤: “奋”本义指鸟振翅飞翔,后来引申为振作、鼓动。“愤”指因为不满意而感情激动。“发奋”指振作起来,如发奋努力、发奋有为等。发愤指决心努力,如发愤忘食、发愤图强等。“发奋”强调精神振作;“发愤”突出精神受到刺激而产生向上的内动力。“发奋”使用的范围要比“发愤”大,“发奋”可以指个人,也可以指群体或国家,而“发愤”一般指个人。功能上,“发奋”可以说“奋发”,而“发愤”则不能说“愤发”。63、抚养、扶养:都有“供养”之意。前者包含“教养、爱护”之意,多用于长辈对晚辈。后者多用于晚辈对长辈、平辈之间或对残疾人;或用于法律关系(父子、夫妻等)。64、发现、发明:前者词义侧重于找到,后者词义侧重于创造。65、法制、法治:前者指有关的法律制度。后者表示根据法律来治理国家。66、复员、复原:指军人退出现役而转入地方。指病后恢复健康或事物遭破坏后恢复到原来的善状况。67、风气、风俗、风尚:“风气”指社会上或某个集体流行的爱好和习惯;“风俗”指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范围较大;“风尚”指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68、妨害、妨碍:前者指有害于事物发展(程度重);后者指使事物不能顺利进行。69、肤浅、浮浅:前者指学识浅,理解不深;后者指浅薄。70、反映、反应:“反映”指把情况告诉、传达到有关部门(多用于对上级);“反应”指由外来刺激引起的某种活动或回应。71、富裕、富余:前者指财物充足;后者指足够而有剩余。72、赋予、付与:前者指(上对下)交给,是特殊用法;后者指拿出、交给,是一般用法。73、废除、废黜、解除:“废除”指取消、废止(法令、制度、条约等);“废黜”指罢免、革除(官职),现多指废除特权;“解除”指去掉、破除(警报、顾虑、武装、职务等)。74、凡响、反响:“凡响”指平凡的音乐;“反响”指事物所引起的回响,反应。75、负心、腹心:前者指背弃情谊(多指转移爱情);后者指(1)比喻要害或中心部分(2)比喻极亲近的人(3)比喻诚意。76、抚育、哺育、抚恤:“抚育”指照料、教育儿童或照管动植物;“哺育”指喂养,比喻培育;“抚恤”指(国家或组织)对因公受伤、牺牲或残废人员的家属进行安慰并给以物质帮助。77、分辨、分辩:“分辨”是指把两个以上的人或事物区分开,有分析辨别的意思。而“分辩”指为消除所受的指责而进行解释、说明,与“辩解”意思相同。78、改进、改善:搭配对象不同,前者常与“工作、方法、技术”搭配;后者常与“关系、条件、生活”搭配。79、沟通、勾通:两个词都有相通连的意思,但后者是贬义词,指暗中串通、勾结。80、公然、公开:前者指公开的,毫无顾忌的(贬义);后者指(与秘密相对)不加隐蔽的。81、关注、关照:前者指关心重视;后者指关心照顾。82、灌注、贯注:前者指用液体浇灌;后者指精力集中,有贯穿下去的意思。83、光临、惠顾:前者是敬词,称宾客的来到;后者是商店对顾客的敬词。

84、工夫、功夫:前者一般用来指时间、时候;后者指本领、造诣,主要指耗费的精力。85、贯穿、贯串:前者指穿过、通过(较具体的事物);后者指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86、过度、过渡:前者指超过适当限度;后者指由一个阶段转入另一个阶段。“过渡句”决不能用“度”。87、给予、给以:前者是书面语,也作“给与”,读j?y?;后者所带宾语只说所给的事物,不说接受的人,并且多为抽象事物,读ge?y?.88、聒(guō)噪、鼓噪:“聒噪”是方言,指声音杂乱,吵闹;“鼓噪”古代指出战时擂鼓呐喊,以张声势,今泛指喧嚷。89、观察、观测:前者指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后者指(1)观察并测量(天文、地理、气象、方向等)(2)观察并测度(情况),如:观测敌情。90、国事、国是:前者指国家大事,后者指国家大计,国家的大政方针。用后者的地方一般也可用前者,但反之却不一定,比如较具体的事务,就不能用“国是”。91、功效、工效:前者指作用、效果或功能;后者指工作的效率。92、化装、化妆:“化装”有两个意思:(1)假扮;(2)指演员为了适合所扮演的角色形象而修饰容貌。“化妆”的含义:(1)特指艺术范畴,适用对象是指特定的表演者,有通过修饰、打扮而改变原来面貌的意思。该词义与“化装”是可以通用的。(2)指生活化妆,有用脂粉等妆饰品修饰容颜,使容貌美丽的意思。前者侧重于装扮,后者侧重于打扮。93、含糊(含胡)、模糊(模胡):前者指(1)不明确、不清晰;(2)不认真、马虎;(3)示弱(多用于否定)。后者指(1)不分明、不清楚;(2)混淆。94、侯、候:“侯”,可以指统属于天子的国君,秦汉以后,“侯”也指仅次于王的爵位;古时士大夫间也常以“侯”作为尊称,“侯”相当于今天的“君”。“候”一般指“等候”“等待”,也可指“问好”,还可指随时变化的情状,如“时候”“气候”“火候”等。95、痕迹、踪迹:前者指(1)物体留下的印记;(2)残存的迹象。后者指行动所留下的痕迹,重在行动后留下的。96、合计、核计:前者指(1)盘算,商量;(2)合在一起计算。后者指核算(成本)。97、焕发、激发:前者指(1)光彩四射;(2)振作。后者指刺激使兴奋。98、荒芜、荒废:前者指(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后者指(1)该种而没有耕种;(2)荒疏(学业等);(3)不利用,浪费(时间)。99、拣、捡:使用范围不同,“拣”字有两种解释:(1)挑选、选择,如拣良种、拣菜、挑肥拣瘦等;(2)拾取,如拣破烂、拣到一只皮包等。“捡”字只有一种解释:拾取。当“拣”是“拾取”的意思时,这两个字是通用的。

100、坚苦、艰苦:“坚”有坚固、坚定、坚决的意思,在“坚苦”中取“坚定”之意,“坚苦”就是“坚忍刻苦”。所以,“坚苦”一般喻指一个人在非常困难的环境或条件下,坚守岗位或坚持学习的坚强意志;而“艰苦”专指环境或条件状况不好,如环境艰苦,条件艰苦等。前者指坚忍刻苦(主观精神),后者指坚难困苦(客观实际)。101、艰辛、艰难:前者强调办事的艰难而辛苦;后者强调事物或行为的困难。

102、决、绝:“决”作副词用时,表示一定、坚决的意思,用在“不”“无”“非”“没有”等否定词前面,表示坚决否定的意思,如决不退缩、决无例外、决非长久之计、决没有好下场等。“绝”作副词用时,表示完全、绝对的意思,用在“无”“非”“不”等否定词的前面,表示完全否定的意思,如绝无此事、绝非偶然、绝不相同。“绝”还表示极、最的意思,如绝大多数、技艺绝高、绝顶聪明。“决”和“绝”用法的区别,在于“决”强调坚决,而“绝”强调完全、绝对,表达的意思有差异,不能混淆。比如,决不动摇、决不等闲视之,本意应该是“坚决”的意思,所以用“绝”就不行。绝无次品、绝无恶意,本意是“绝对”的意思,所以用“决”就错了。103、究竟、毕竟:都含有到底的意思。“究竟”表示追根到底,用于疑问句,语气不肯定。“究竟”可兼作名词,表示原因和结果。“毕竟”表示追根到底所得的结论,有加强语气的作用。在表示肯定语气时,“毕竟”和“究竟”可以通用。同“究竟”“毕竟”词义相近的词有“到底”“终归”“终究”。

104、精密、周密:都是形容词,都有紧密、细密的意思,但侧重点不同。“精密”侧重于“精”,意为“精确细密”,多指研究或制作的精确程度。而“周密”侧重于“周”,形容做事周到、全面、细密。105、截止、截至:“截止” 是动词,不带宾语但可带补语,表示到一定期限停止;而“截至” 一般作介词,与宾语组成“介词短语”作状语,通常用于尚未结束的过程。“截止”读jié zhǐ;“截至”读jié zhi。比如:展览会闭幕日期,也就是“截止”日期,若中间统计人数,就只能写“截至”某日,参观人数有多少。

106、局面、场面:前者范围大较抽象,后者范围小较具体。107、交流、交换:前者强调双方的共同参与,后者强调互换,另搭配对象不同,交流(思想),交换(礼物)。108、聚歼、歼灭:前者指把敌人包围起来彻底消灭,强调包围;后者指消灭敌人,属一般用法。109、尽管、无论:前者作连词时,表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等表转折的连词呼应;后者是连词,表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200、节制、节支:前者指(1)指挥管辖;(2)限制或控制。后者指节约开支费用。201、节余、结余:侧重点不同,前者是因节约而剩下,后者是结算后剩下。202、间接、简捷:前者指通过第三者发生关系,跟“直接”相对;后者指直截了当,也作简截。203、聚集、聚积:前者指集合,凑在一起;后者指一点一滴地凑集,重在聚集的过程。204、精练、精炼、简练:“精练”指文章、说话扼要,没有多余的词语,也作精炼。“精炼”指提炼精华,除去杂质;同“精练”。“简练”指措辞简要、精练。205、鉴赏、欣赏:前者指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后者指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206、惊愕、惊骇、惊恐、惊吓、惊讶:“惊愕”<书>吃惊而发愣;“惊骇” <书>惊慌害怕;“惊恐”惊慌恐惧;“惊吓”因意外的刺激而害怕;“惊讶”感到很奇怪、惊异。207、经历、阅历:前者指亲身见过、做过或遭遇过(的事),是动词。后者指(1)亲身见过、听过或做过;(2)由经历得来的知识,较常用作名词。208、激动、感动:前者指(1)感情因受刺激而冲动;(2)使感情冲动;(3)激荡。后者指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引起同情或向慕。209、检查、检察、监察:“检查”指一般的查看查考;“检察”专指对犯罪事实的审查检举;“监察”指监督并检举违法失职的机关或个人。

210、教诲、教训:前者是褒义词,(书)教训、教导;后者是中性词,(1)教导训诫(2)从错误或失败中取得的知识

211、辣手、棘手:前者指手段厉害或毒辣;后者指形容事情难办。

212、界限、界线:前者指不同性质事物的分界,限度,尽头等;后者指分界的线(具体的)。

213、急躁、暴躁:前者侧重于“急”,有两种意思:(1)碰到不称心的事情马上激动不安;(2)想马上达到目的,不做好准备就行动。后者侧重于“暴”,指遇事好发急,不能控制情绪。

214、激奋、激愤(激忿):前者指激动振奋;后者指激动而愤怒。

215、考察、考查:前者着重指实地观察了解,调查研究或细致深刻的观察;后者和“检查”差不多,强调用一定的标准来衡量(行动、行为)。

216、克服、克复:前者指用精神力量战胜或抑制什么;后者指把敌人占领的地方夺了回来。

217、开辟、开拓:前者指打开通路,创立(从无到有);后者指开辟、扩展(从小到大)。

218、宽慰、安慰:前者指宽解、安慰;后者指心情安适(或用作使动)。

219、困苦、痛苦:前者指生活上艰难痛苦;后者指身体或精神感到非常难受。220、里程、历程:“里程”指(1)路程;(2)发展的过程。“历程”指经历的过程。221、连接、联接:都是动词。但“连接”更有使动意义。从方式上看,“连接”重在“衔接”,就是互相接连在一起,而且连接的方式具体明确。“联结”重在“结合”,由于某种因素的作用,使二者之间有了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这种联系是比较抽象的。从涉及的对象上来看,“连接”的两个事物,一般都是具体可感的;而“联结”所涉及的事物,一般都是比较抽象笼统的。222、流传、留传:前者指传下来或传播开;后者指遗留下来传给后代。223、流畅、流淌:前者指流利、通畅;后者指液体流动。224、流逝、流泻:前者表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强调水平流动且一去不复返;后者表像水从高处向低处流淌一样,强调竖直方向的流动状态。225、滥用、乱用:前者指过多的使用,不必或不该用而用;后者指该用这个,而用了那个。226、临近、邻近:前者指时间靠近;后者指地方靠近。227、列席、出席:前者指参与会议而无发言权;后者指参加会议。228、黎明、拂晓:前者是一般用语,后者是特殊军事用语。229、力行、厉行:前者指努力实践;后者指严格实行。230、留恋、流连、留连、流离:“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流连”同“留连”,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流离”(书)由于灾荒战乱而流转离散。231、连续、持续:前者指一个接一个;后者指延续不断,强调事物出现的绵延性。232、聆听、倾听、谛听:“聆听”指(书面语)听。“倾听”指细心的听取。“谛听”指仔细听。233、履行、执行:前者指实践自己答应做的或应该做的事;后者指实施、实行(政策、法律、计划、命令、判决中规定的事项)。234、利用、运用、应用、使用:“利用”(1)使事物或人发挥效能(2)用手段使人或事物为自己服务;“运用”根据事物的特性加以利用;“应用”直接用于生活或生产;“使用”使人员、器物、资金等为某种目的服务。235、刻画、刻划:除用雕刻手段进行的行为写成“刻划”可不算错外,一般都应写成“刻画”。236、漠视、忽视:都有“不注意”的意思,前者强调冷淡地对待;后者强调不重视。237、谋取、牟取:有感情色彩之别。前者为中性词,指设法取得;后者往往含贬义,指谋取(名利)。238、面市、面世:前者指一般商品上市;后者指用于精神产品,科技产品。239、摸索、探索:前者指寻找(方向、方法、经验);后者指多方寻找答案,解决疑问。240、弥补、填补:都有“把不够的部分填足”的意思,“弥补”常与缺陷、损失、弱点搭配;“填补”常与空缺、亏空、缺额搭配。(添补:补充用具、衣物等)241、名声、名气:“名声”在社会上流传的评价;“名气”与“名声”相同,但用于口语。242、名义、名誉:“名义”指做某事时用来作为依据的名称或称号。“名誉” 个人或集体的名声,多指赠给的名义,含尊重意。243、蔑视、鄙视、藐视:都有“轻视,小看”之意,但程度一个比一个深。(“轻视”不重视,不认真对待)244、脑袋、头颅:前者多用于口语,后者多用于书面语。245、年轻、年青:跟“年老”相对,都是形容词,有“年纪小”的意思。“年轻”:(1)年纪不大,多指10岁到20多岁之间;(2)与他人比较,年龄比他人小;(3)“年轻”可引申为有精神,有活力;(4)指开创的时间不长(可用于人或事物)。“年青” 只用于人:(1)指处在青少年时期;(2)指人外表、长相不老。246、努力、竭力:前者指把力量尽量使出来,词义轻,后者指尽全力去做,词义重。247、破坏、摧毁:前者程度浅,后者程度深。248、品位、品味:前者指文学、艺术、作品等所达到的水平;后者指物品的品质和风味。249、批评、批判:前者指(1)指出优缺点(2)专指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词义轻,后者指对错误的思想、言论或行为做系统的分析,加以否定,词义重。250、赔偿、补偿:前者指因自己的行为造成损失而给予补偿。后者指抵消损耗,补足欠款。251、品尝、咀嚼:前者指仔细地辨别、尝试(滋味);后者指(1)用牙齿磨碎食物(2)比喻对事物反复体会。252、评价、评介:前者指评定价值的高低;后者指评论介绍。253、彷徨(旁皇)、徘徊:前者指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后者指(1)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2)比喻犹豫不决;(3)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254、平定、评定:前者指(1)平稳安定(2)平息叛乱等;后者指经过评判或审核来决定

第三篇:浙江事业单位备考:行测言语理解之成语练习题

官方微信:【zjsydwks】

浙江事业单位备考:行测言语理解之成语练习题

中公教育专家建议:积累成语与练习同步进行,可以更好的巩固考生对于成语的记忆。1.“获指标逾期不买车”该受罚吗?既然无法保证市民在多长时间内参加摇号一定能摇到,那么就没有理由对那些______的市民予以惩罚,这是一个基本的公平。更何况,大到国家政策尚且可能______,普通家庭因为种种原因而临时改变购车计划,凭什么就得挨罚呢?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未雨绸缪 朝令夕改 B.防患未然 反复无常 C.居安思危 变幻莫测 D.临渴掘井 变化多端

2.法律的生命力在于______,如果不遵守,再好的法律也是______。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实行 一纸空文 B.施行 一纸空文 C.实行 纸上谈兵 D.施行 纸上谈兵

3.传统经济学习惯铺陈宏大的说辞,在人性的细节方面,总是______。被抽空了细节的经济学,虽______,拥有如庙堂般巍峨的气势,却还原和解读不了世界的真实。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语焉不详 高屋建瓴 B.闪烁其词 博大精深 C.含糊其辞 鞭辟入里 D.捉襟见肘 天马行空

4.入世以来,中国加大了和国际市场的融合,金融市场开放让中国不能再像亚洲金融危机时那样______。面对危机,中国沉着冷静,努力将此次冲击化作调整和发展的______。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束手无策 机遇 B.独善其身 契机 C.毫发无损 动力 D.自行其是 起点

5.煤炭与石油、天然气相比价格低廉,以同等发热量计算,目前石油价格是煤炭的5倍,天然气价格是煤炭的3倍,所以,在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的背景下,煤炭价格必然______。

官方微信:【zjsydwks】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水涨船高 B.相形见绌 C.如影随形 D.随波逐流

6.“不折腾”其实是对一个常识的______:一个正常的社会,必须______致力于增进以民主和民生为双轴的全民核心利益,必须______改善包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政治生活在内的公共生活,必须在安定和谐中让民众免于匮乏与恐惧。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确认 全心全意 自力更生 B.重申 坚定不移 殚精竭虑 C.阐发 矢志不渝 高瞻远瞩 D.概括 聚精会神 锲而不舍

7.春天翻动思绪,春景使人联想,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都是哲人对春天的一种见解,沐浴春天的一种方式,对春天的理解______,春天呈现的种类自然也就______。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莫衷一是 千变万化 B.因人而异 千姿百态 C.浮想联翩 姹紫嫣红 D.众说纷纭 千娇百媚

8.一部本来颇有可能写成论文状的著作,读来却丝毫没有艰涩之感,反而______,实在______。要知道,在这样一个高速运转的社会里,一本______的书往往会被放在桌子上做临时杯垫用。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妙趣横生 难能可贵 令人费解 B.引人入胜 匠心独具 高深莫测 C.深入浅出 叹为观止 曲高和寡 D.平易近人 不可多得 枯燥无味

9.蚂蚁,一种令人生厌的“小生命”,如今以它为原料制成的保健品却______地闯进了市民的保健领域。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堂而皇之 B.一鸣惊人 C.神气十足 D.名正言顺

10.①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______,并不实行,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意义的。②明摆着是歪理邪说,本应______才是,却有那么多人相信。真令人想不通。

③ 这孩子真怪,别的什么都不怕,却怕癞蛤蟆,一只癞蛤蟆就吓得他______地惊叫起来。

官方微信:【zjsydwks】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束之高阁 不以为意 失魂落魄 B.奉若神明 不以为然 惴惴不安 C.奉若神明 不以为然 失魂落魄 D.不了了之 不以为意 惴惴不安 参考答案

1.中公教育解析:本题答案选A。由“临时改变购车计划”可知,第二空应填一个表示政策不稳定的成语。“变幻莫测”意为变化又多又快,让人不可捉摸,多用于形容气候、政治风云、命运等。“变化多端”意为变化很多,很大,没有头绪和规律。这两个成语都不能用于形容政策的变化,排除C、D。第一空中,“未雨绸缪”与“防患未然”都有事先做准备的意思,但“防患未然”预防的是事故、灾难的发生。市民为将来可能存在的用车需求而事先参加摇号的举动用“未雨绸缪”来形容更恰当。

2.中公教育解析:本题答案选B。实行,指实现,对象多为抽象事物,如理论、纲领、方针、主张、计划、规则等。施行,指执行,使规章法令等发生效力,也指按照某方式或办法去做。本题中针对的是法律,故选“施行”更合适。“纸上谈兵”的主语一般是人,而本题第二空的主语为“法律”,故第二空选“一纸空文”更合适。

3.中公教育解析:本题答案选A。先看第一空,句中是说传统经济学在细节方面关注不够。“闪烁其词”是指言语遮遮掩掩、吞吞吐吐;“捉襟见肘”形容衣衫褴褛,也比喻顾此失彼。据词义可排除B、D。再看第二空,“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的形势;“鞭辟入里”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由句中“拥有如庙堂般巍峨的气势”可知,这里侧重的是气势的巍峨,故应选“高屋建瓴”。

4.中公教育解析:本题答案为B。先看第一空,与“入世以来”金融市场开放不同的是,亚洲金融危机时中国的金融市场相对比较封闭,因而受危机的影响并不大,据此排除A、D项。与“独善其身”相比,C项的“毫发无损”表述过于绝对。

5.中公教育解析:本题答案选A。句意说的是煤炭价格随着石油价格的走高而走高。结合选项,“水涨船高”是比喻事物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提高,切合句意。

6.中公教育解析:本题答案选D。由句意可知,冒号后面的内容是对“常识”的具体解释,“不折腾”一词意思高度浓缩,具有很强的概括性,故第一空填“概括”更合适。“阐发”意思刚好相反,官方微信:【zjsydwks】

排除。“自力更生”、“高瞻远瞩”与“改善”搭配不妥,排除。“不折腾”讲的是全社会应集中精力增进全民核心利益,多做些真正有利于百姓的实事,少做些形式上的、表面的功夫。故第二空填“聚精会神”比“坚定不移”更合适。

7.中公教育解析:本题答案选B。由第二空入手,A项“千变万化”形容变化极多;B项“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或种类丰富;C项“姹紫嫣红”形容各种花卉娇艳、美丽;D项“千娇百媚”形容女子姿态美丽动人。根据题干中的“种类”可知“千姿百态”符合题意。

8.中公教育解析:本题答案选A。由“反而”可知,第一空应与“艰涩之感”形成反义对应关系,“引人入胜”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偏重于文学作品情节的设置,与强调深奥晦涩的“艰涩”无法形成反义对应关系,可排除B;根据行文顺序,第二空着重突出这本著作难得的优点,但上升到“叹为观止”的地步则程度过重,由此排除C;由“做临时杯垫用”可知,第三空应与“艰涩之感”同义,“令人费解”恰好呼应了深奥晦涩难懂的词义。

9.中公教育解析:本题答案选A。由“却”可知,前后句存在转折关系,选项中能与“小生命”构成反义对应关系的只有“堂而皇之”。

10.中公教育解析:本题答案选A。“束之高阁”与“不实行”正对应,“明摆着是歪理邪说”,我们就应该不在乎它,即“不以为意”。

第四篇: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逻辑填空练习题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逻辑填空练习题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同步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系统发布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8公务员招考工作预告,报名时间为10月30日至11月8日,公共科目笔试时间为12月10日。公告发布后会陆续发布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职位表及考试大纲。湖南华图教育对历年国考信息进行分析汇总,并且会第一时间发布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相关信息。为帮助广大考生快速了解国考、顺利备考,湖南华图教育对历年国考信息进行分析汇总,并且会第一时间发布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相关信息,为广大考生的国考之路保驾护航!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表达 清晰,无拖泥带水语无伦次,是一个人具有良好文化素养的体现。

②在诸多的证明材料中,只有这份证明才是 明了的。

③由于社会上各种信息的冲击和生活透明度的增高,小孩子处在懵懂中求独立的个性发展中,人们常会听到教育者和家长 孩子“太难教育了!”

④周末,我常常忙里偷闲去小河边的槐树下看书,那里远离喧嚣,环境十分。

A.简捷,简洁,报怨,优雅

B.简捷,简洁,抱怨,幽雅

C.简洁,简捷,抱怨,幽雅

D.简洁,简捷,报怨,优雅

2.热钱回流美国,令美元_____。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美元指数已累计上升6%,随着本币的_____,美国不仅可以开始逐渐解决债务问题,同时也将再次巩固其在全球经济领域的霸主地位。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鱼得水 增殖

B.雪上加霜 增值

C.举步维艰 增殖

D.如虎添翼 增值

3.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将委托专业金融机构对中国女足发展基金进行 ____和 ______,其收益部分用于______中国女足队改善生活和训练条件,开展交流与合作,培养选拔后备力量。

依次填入以上段落中三个划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管理 运作 资助

B.经营 运作 援助

C.管理 使用 资助

D.经营 使用 援助

4.石油峰值论认为,石油产量会达到最高点,之后不可避免地开始下降。石油峰值几乎是确定的事,但仍然存在两个问题:它究竟何时出现?世界是否能够及时研发出替代能源_____的观察家并不相信石油峰值会在2020年前出现,但一些石油公司承认他们此前夸大了地下的石油储量。因此,这更引起人们的_____:我们可能已经过了这个峰值。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乐观 担忧

B.激进 争议

C.冷静 怀疑

D.理智 恐慌

5.良知需要的是诚信而非虚浮。_____,政府的公信力居然已是公众一再拷问和质疑的 焦点。话语表达的八股,数字政绩的注水,政府承诺的空洞,改革举措的扭曲,政策优惠的_____,构成了一块块官员行政的诚信短板。公开透明、依法行政、打击腐败、功能转型 等方面的进步,距离公众的要求和期望仍然相去甚远。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斗转星移 垄断

B.不可思议 独揽

C.痛心疾首 匮乏

D.曾几何时 截留

接下来,湖南公务员考试网为你提供上述练习题的答案解析:

1.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近义实词侧重点的辨析和填空。

“简洁”指(说话、行文)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话。“简捷”是“直截了当”的意思,形容做事、说话不绕弯子。用“简洁”来形容句②中的证明材料,符合语境。句③中“抱怨”表示埋怨的意思,没有“报怨”一词,只有“以德报怨”;句④中形容环境宜用“幽雅”,形容人则用“优雅”。故正确答案为B。

2.答案: D

解析: 第一空,由“美国不仅可以开始逐渐解决债务问题,同时也将再次巩固其在全球经济领域的霸主地位”可知,热钱回流美国给美国带了积极影响,“雪上加霜”、“举步维艰”不合旬意,排除B、C。第二空,“增殖”意为繁衍、增加,“增值”意为相对价格的提高。根据文意,形容美元应选“增值”,故本题答案为D。

3.答案: A

解析:此题考查近义实词对象搭配的辨析。

“经营”搭配的是企业等盈利性机构,而对于有专门用途的中国女足发展基金,只能用来管理而非经营,所以第一个空格选择“管理”。运作指运行和操作,而使用则指使资金、人员、器物为某种目的服务;根据语境,管理基金的同时还要运行基金,而不是简单具体地使用基金,故第二空格选择“运行”。

“资助”是指以财物相助,“援助”则指支援、帮助,与财物无关,据“其收益用于”可知应选“资助”。综上选A。

故正确答案为A。

4.答案: A

解析:实词填空题。第一空,根据语境石油峰值出现以后,石油产量不可避免地开始下降,那么观察家们认为石油峰值不会在2020年以前出现,这是一种“乐观”的态度。第二空,根据冒号后面的解释“我们可能已经过了这个峰值”,因为峰值过后产量会下降,所以这是对石油产量的一种“担忧”。因此,本题正确答案选A项。

5.答案: D

解析:第一空,从“居然已是”的惊叹语气,可以推测,前文要么表达同样强烈的感情,要么反衬变化之大,A项“斗转星移”表示时序变迁,岁月流逝,一般指过了较长的时间,用在这里反而会淡化变化的大,不选;B“不可思议”与“居然”表意重复,不选;C项“痛心疾首”形容痛恨到了极点,用在这里句子不完整,也不选;D项“曾几何时”意为没过多久,用时间之短反衬变化之大,符合文意。验证第二空,“截留政策优惠”可通。所以选D。

以上是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逻辑填空练习题的全部内容,更多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信息敬请关注湖南华图

第五篇:国家公务员言语理解练习题及答案

【例题】俄罗斯防病毒软件供应商——卡斯佩尔斯基实验室于6月15日宣布,一个名为29a的国际病毒编写小组日前制造出了世界上首例可在手机之间传播的病毒。卡斯佩尔斯基实验室说,29a小组于15日将这个名叫“卡比尔”的蠕虫病毒的代码发给了一些反病毒厂商,后者确认该病毒具备在手机之间传播的功能。

该段文字作为一则报纸上的新闻,最适合做该段文字题目的是()。

A.“卡比尔”蠕虫病毒在俄诞生

B.29a的国际病毒编写小组的新贡献

C.世界首例在手机之间传播的病毒诞生

D.反病毒厂商确认手机之间可传播病毒

【例题】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当一个人感到烦恼、苦闷、焦虑的时候,他身体的血压和氧化作用就会降低,而当他心情愉快时整个新陈代谢就会改善。

根据这段文字我们知道()。

A.人们可以通过调节心情来调节血压

B.心情好坏与人的身体健康存在密切关系

C.血压和氧化作用降低说明该人心情不好

D.只要心情愉快就可以改善整个新陈代谢

【例题】颐和园附近要建的电塔工程,在一片反对的声浪中进入环保听证程序。事件到此并没有画上句号,它不仅考验着市民维护家园的决心和城市决策者的智慧,还关系到类似颐和园的众多风景名胜资源和文物的命运。

从这段文字我们不能推出的是()。

A.电塔工程至此还没有正式开工

B.电塔工程不是一个错误的决策

C.多数市民维护家园的决心比较强

D.受到此种威胁的景点不止是颐和园

【例题】世界遗产公约规定,世界遗产所在地国家必须保证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世界遗产的功能,第一层是科学研究,第二层是教育功能,最后才是旅游功能。目前很多地方都在逐步改正,但还有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从这段文字我们不能推出的是()。

A.世界遗产所在地国家应该妥善保护世界遗产

B.世界遗产最宝贵的价值是其科学研究价值

C.目前仍有不少违反世界遗产公约的行为存在D.所有世界遗产所在地国家都过分注重其旅游功能

【例题】“人造美女”是最近非常抢眼的一个词。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梦想,通过整形美容手术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成为现实,对每一位爱美女性来说,都是一种诱惑。目前,整形美容已成为诸多爱美女性增加个人靓丽指数的时尚选择。与此同时,也有许多女性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作为文章的引言,该文章最有可能谈的是()。

A.整形美容的方法、原理和效果

B.整形美容受到众多女性的青睐

C.整形美容给女性生活带来的变化

D.失败的整形美容所带来的痛苦

【解析】C。题干的重点是说明在手机之间传播的蠕虫病毒第一次被编写出来。A没有说明这种病毒在手机之间传播的特性,B项没有确切指出“贡献”的内容,D项则更不能说明题干所表达的意思,所以不选。

【解析】B。A项文中只是指明心情对于血压有影响,但不一定就是决定因素,所以调节心情也不一定就能调节血压。C项心情的好坏只是血压和氧化作用变化的充分非必要条件,因此这种说法错误。同理D的论断也不正确。

【解析】B。排除法。A项由于电塔工程在“要建”的时候就进入了听证程序,可见还没能正式开工;C项从“一片反对的声浪”就可以推导出这一工程受到大多数公民的反对;D项文中提到“类似颐和园的众多风景名胜”,可见受到威胁的不仅仅是颐和园。这三项都可以推断出来,只能选B。

【解析】D。A项文中指出所在国必须保证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B项世界遗产的价值第一层就是科学研究,所以推论正确;C项文中提出对于遗产的保护还有“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推论也正确。

【解析】D。题干中已经详细的指出了成功的美容给女性带来的变化,用“与此同时”这一带有转折意味的词语,显然是要对其负面的影响作出论述,因而要选D。

下载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题之言语理解:逻辑填空之成语练习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题之言语理解:逻辑填空之成语练习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8年国家公务员面试之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

    更多点击》》广东人事考试网 国家公务员面试主要测查考生的六大能力,为帮助大家有效备考,顺利突围面试,为大家详细讲解言语理解与表达能的相关知识点。 一、解码“言语理解与表......

    2018安徽省考行测技巧之望文生义理解逻辑填空成语

    推荐阅读:安徽公务员考试网安徽选调生考试网 成语这只拦路虎是很多考生逻辑填空部分失分多的主要原因,好多考生用最原始的办法——抱着成语字典背,姑且不说这种方法是不是费时......

    公务员考试之言语理解_成语辨析大全

    1、目无全牛:《庄子?养生主》中说,一个杀牛的人最初杀牛,眼睛看见的是全牛,三年以后,技术纯熟了,动刀时只看到皮骨间隙,而看不到全牛。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本词易误......

    言语理解备考:逻辑填空预测练习范文合集

    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请开始答题: 1.项羽被困垓下,兵少食尽,外面汉兵层层包围,其处境真是_________,想起“西楚霸王”之威名,让人不禁感慨万千,真是......

    银行招聘考试:言语理解之选词填空(合集5篇)

    银行招聘考试:言语理解之选词填空(5) 想要了解更多,还在等什么?微信搜索“shoffcn”,参与答题闯关,获取更多资料。关注“上海中公教育”微博账号,更多惊喜等着你! 1、美国纳税人可以......

    2018昆明事业单位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技巧:逻辑填空之句意分析

    2018昆明事业单位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技巧:逻辑填空之句意分析 【导读】 呈贡中公教育小编为帮助各位考生顺利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今天为大家带来言语理解与表达技巧之逻辑......

    简·爱练习题之填空

    一、 填空。 1、简·爱在做( )期间,意外地获得了的遗产。 (小学教员;她的叔叔)2、罗切斯特太太是怎样死的? (跳楼) 3、简·爱最擅长的的技能是 (绘画) 4、《简·爱》一书中和曾要与简爱......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题之言语理解(9.30)

    http://zj.huatu.com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题之言语理解(9.30) 1. 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A. 流刑(流放的刑罚)流星赶月(形容迅速)流连(留恋不舍离去) B. 声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