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潮汕文化的过去与未来
潮汕文化的过去与未来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分析潮汕文化中的代表潮剧和潮汕木雕的发展变化,从而总结出潮汕文化的过去发展与现阶段发展的区别。从研究发现,潮汕文化在过去曾盛极一时,但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潮汕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开始出现萎缩。潮汕文化若要在未来长期发展下去,就必须改革创新,培养继承优良文化的人才,使潮汕文化从新焕发光彩。关键词:潮汕文化 潮剧 潮汕木雕 改革 发展 传承
我的家乡在潮汕,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广东与福建的交界处。潮汕文化核心人群是指潮州、汕头、揭阳三个地级市辖境的潮语居民。潮州文化源远流长,是本土文化与中原文化逐步交融形成,具有强烈地方色彩的地域性文化。共同的潮汕文化起源于潮州先民、成型于秦汉、发展于唐宋、昌盛于明清、创新于现代,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小分支。
潮汕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开放体系,本地的文化与外来移民的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借鉴,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特色文化。谈到潮汕文化,不少人会想到潮汕美食、潮汕功夫茶、潮汕音乐、潮汕英歌、潮汕工艺、潮剧、潮汕民俗、潮汕建筑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
地理因素是影响潮汕人民性格的一个重要根源。潮汕地区地少人多,天灾不断,如1922年8月大台风,1969年的VIOLA大台风与1918年南澳大地震,但正是这样恶劣的环境培养了潮汕人民不惧艰苦,拼搏向上,坚持不懈的精神。潮汕人民大多信仰道教,信仰自治,从各乡各村的善堂就可以看出潮汕人民信善的思想。潮汕人民迷信,喜欢拜神问卜,但追根到底还是因为我们国人信仰缺失导致的。在走投无路,被生活所困时,潮汕人民只有通过拜神祈求各路神仙保佑来进行自我暗示。在商业方面,潮商是中国古代三大商帮之一。由于精明谨慎,善于经商,他们被美誉为“中国犹太人”。现在潮商遍布世界各地,不仅带动了经济的增长,还把具有潮汕特色的文化带到了世界每一个角落,把属于我们的别具一格的文化展现在世人眼前。
潮汕文化曾经盛极一时,但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原本繁荣的潮汕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过去在人们心中占有十足地位的文化体系,在现代社会发展中能否存活,关系到整个中国文化体系的发展。潮剧和潮汕木雕是潮汕文化的代表,它们的过去与未来正好能反映出当今潮汕文化的发展趋势。
潮剧是潮汕文化中突出的民间表演艺术。也许并不是很多人知道有潮剧这个剧种,它不像京剧一般为世人所知晓,但不可否认的是,潮剧是中国古老戏曲存活于舞台的生动例证,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表现形式的代表之一,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较高的审美价值。2006年5月20日,潮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潮剧的形成至今已有400多年了。它是以潮汕方言为载体,历史故事为模板的一个地方剧种,结合了潮汕的民间艺术,如潮汕音乐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深受潮汕人民的喜爱。在80年代,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剧团,他们的表演风采好,剧情、唱腔、配乐和作曲特别耐听,听起来回味无穷,曲韵悠扬,一出出精彩的潮剧让潮汕人们难以忘怀。七八十年代是潮剧最为兴盛的时期,那时候的传媒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潮汕人民都是晚上吃 完饭抬着小凳子去戏院看戏。无论是老人小孩都会被潮剧吸引,到了第二天人们还是会谈论潮剧里的情节。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传媒的进步,人们的精神需求也有所不同。现代的娱乐节目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潮剧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特别是年轻一代,看潮剧慢慢地成了老人们的专利。现在过年的时候,一些乡村还是会搭台请人来表演潮剧,但不难发现,观众大多都是老年人。渐渐地,潮剧被青年一代所遗忘。九十年代以后,潮剧受到市场经济的制约和现代文艺的冲击,投资减少,艺术水平降低,人才不断地流失,越来越少的人关注潮剧的发展,潮剧逐渐失去了竞争力。潮剧是潮汕文化的重要载体,其艺术魅力和文化品位都是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缺少了潮剧,潮汕文化也就等于失去了其绽放异彩的一个重要途径。保护和扶持潮剧的发展,关系到潮汕文化整体的进步。要使潮剧恢复青春活力,不仅要靠政府的大力扶持,还有靠千千万万人民的支持。只有这样,潮剧的未来才有希望。潮剧才能薪火相传,艺术光芒永不熄灭。
潮汕文化丰富多彩,工艺品更是举世闻名。其中,潮汕木雕可谓是最为出众。木雕,是以黄杨木、樟木、龙眼木、紫檀木为主要用材,按一定的艺术设计而精雕细刻而成的工艺用品,多用于建筑、家具等装饰以及文具、摆设、神像等雕刻。木雕工艺在中国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历经沧桑,技艺日趋精湛。潮州木雕始于唐、宋,在明代迅速发展,于清代达到了高峰,特别是清末民初年间,海内华侨回乡建造祠堂、豪宅成风,大量采用潮州木雕,使之达到登峰造极的发展阶段,现存的大量潮州木雕多数为这个时期的作品。木雕工匠们在有限的木头上,雕刻出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山水人物,每一个小细节都无可挑剔,艺术功底可见一斑。潮汕木雕在古代的建筑中较为常见,特别是在过去,与祭祀有关的神龛神轿,馔盒、炉罩、烛台等,更是木雕艺人们的用武之地。在七八十年代盛极一时的潮汕木雕,在九十年代中期就开始萎缩,木雕艺术在时代的进步中慢慢地淡化,失去了其应有的地位。由于现代家居样式及制作材料的多样化,木雕在家居中的运用逐渐减少。传统的木雕多用于祠堂,庙宇当中,人们的审美观与传统的文化不相适应。另一个方面,潮州木雕工艺精细,创作难度大,加工程序多,且多手工操作,既辛苦又无法形成规模化生产,经济效益差,因此目前从事木雕加工生产的人愈来愈少,青年一代也不愿意去学习这门艺术。潮汕木雕日渐失去往日的光芒也反映出了潮汕工艺品的现状。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潮汕工艺品的消费并不高,大部分传统工艺技术萎缩,人才大量流失,传统工艺到了濒临灭绝的境地。目前,诸如香包等传统工艺已经失传,潮绣、泥塑、麦杆画等工艺也日渐式微,为此,保护潮汕传统的工艺产业刻不容缓。要将其发扬光大,必须是传统与现实紧密结合,实现两者的和谐统一。只有大力发展潮汕工艺产业,让具有中国特色的手工艺品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才能让丰厚的地方文化底蕴,变成地区社会和经济得以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从潮剧和潮汕木雕的发展进程我们不难看出,民族文化在近二十年的发展中遇到了阻碍。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的第二个衰落时期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更上加速了传统文化的衰落。改革开放后,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传统文化由于没有做到“趋时更新”,饱受冲击;在1992年经济体制改革后,我国引入了竞争机制,传统文化没有适应市场经济,竞争力下降,受到了更大冲击,衰败的速度加快。我们要保护和复兴传统文化,2 就必须使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在不断维护传统文化不被遗忘的同时,也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革新,丰富其精神内涵,使之符合现代人民的需求。要积极宣传传统文化,提升传统文化的知名度和认可率。在市场经济中,积极在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产品上消费,提升传统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过去,潮汕文化为潮汕人民所喜爱。在未来,我们也应该使这些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并被人们所接受。潮汕文化中有其值得赞许的内容,但其中也不乏糟粕。如重男亲女、封建迷信的的思想等等。优秀部分我们应当保留,不足的地方要积极地去改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住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不在历史浪潮中被遗忘。
参考资料来源:
潮汕文化概述
http://baike.baidu.com/view/465613.htm
作者:周伦伦 《谈潮汕文化》
http://
潮汕文化面临的挑战 作者:郑维铭
http://hi.baidu.com/chaoshaninformationmainroad/blog/item/bc88b5fb2d1503136c22ebbe.html
第二篇:过去与未来
一直以来很喜欢这句话: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所以对于自己的过去与未来,我始终抱着平静的心态。我感恩过去,我拥抱未来。
自工作以来,我一直从事会计及管理岗的工作。过去的几年里,有过迷茫有过无措有过辛酸···可是时间长了,我变得快乐了,除了真正喜欢自己的工作外,我专心的投入工作中,并能从中发现乐趣。我感谢曾经刁难我的同事,感谢给我重任务的领导,感谢周遭的朋友,没有你们的帮助及提携是没有我五彩斑斓的过去的。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总结出了现在的工作经验,让我对于各种问题有了游刃有余解决的方法,也锻炼了我的心智,让我不断的成熟与历练起来。
对于未来,我始终认为它与现在中间有着某种亲密的联系,而现在就与未来一直同在。我期待它美好的呈现,但我同样努力的过着我的每个今天,我想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更想为公司创造更多的效益。未来就在脚下就在今天,朝着既定的方向前行,在这漫长的路上一定会开出属于我的绚烂的花朵!
第三篇:过去与未来
凉风,带来了舒爽的金秋,捎走了炎炎烈日。
人们都在忙碌。
运动员们在涂抹过去,刷新未来;
非运动员在传递、投递、在服务。
发令枪那绷紧的心弦;
秒表那公平的面庞;
运动员紧张的肌肉;
广播员那高效的工作。
一切启发我去崇敬未来。
第四篇:潮汕文化
潮汕文化
潮汕文化是潮人民系的文化。中国有许多民系,其中如潮人民系、客家民系、广肇民系、闽南民系等。潮人民系颇为著名,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操潮汕方言。潮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内容十分丰富,在世界多元文化中享有很高的声誉。研究潮汕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特色,弘扬潮汕文化的优良传统,对于丰富中华文化的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潮汕地区地狭人稠,人口与资源和环境矛盾很大,激烈的竞争环境培养了潮州人的创造、开拓和冒险精神,不少人外出到海外谋生,形成社会风气,在农业上精耕细作,在手工业上精雕细琢,在商业上更是精打细算,极善经营,闻名海内外,有“中国的犹太人”之称。秦汉以后,汉文化向岭东扩展。晋唐时期,中原主流文化影响逐渐扩大,陈元光平定泉潮间蛮僚啸乱、韩愈谪任潮州刺史,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宋元时期,大量移民入潮,闽文化北来,使潮汕地区全面开发,是潮州文化形成的重要环节。明清时期,最终形成有鲜明特征的潮州民系文化。潮汕地区从宋代起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也相应发展,人才辈出。
中国地大物博,地方建筑灿若星河,各具特色,潮汕民居便是这其中的一朵奇葩。潮汕民居融汇千百年来潮汕人的智慧,如同山西平窑潮汕民居民屋的粗犷,瑶寨吊脚楼的野趣,江南徽屋的雅致,苏州园林的自然一样,潮汕民居也拥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化内涵。潮汕民居直接地将大自然因素所谓“天时、地气、顺风”溶入建筑中,体现出人天和谐的统一境界和高尚心灵意境.潮汕民居的建筑方位一般是取朝南偏东的,以南为主。这样一来,冬天可挡住严寒的北风,夏天则可以接受凉快的南风.在潮汕,农村传统民居的样式有多种多样,虽然现在的潮汕地区出现了许多的高楼大厦,但是在农村里,仍然保存着一些传统的老式民居,而且这些民居都是用形象生动的名字来命名的,如“四马拖车”、“四点金”、“下山虎”等等。
潮汕民居特点鲜明,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潮汕民居的主要特色是将传统的建筑文化与潮汕特有的传统工艺美术如金漆木雕、工艺石雕、嵌瓷艺术、金属工艺以及书法、绘画艺术等最大限度的整合。民居建筑金碧而不庸俗、淡雅而有韵味,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和豪华气派,无论在建筑序列格局还是装饰工艺等方面都可以与皇宫相媲美,故自古就有“潮州大厝皇宫起”、“京华帝王府、潮山百姓家”之说。潮汕民居保留着唐宋世家聚族而居的传统,形成了大规模的村寨等建筑群体,再加上地方经济发达、人文鼎盛,所以建筑规模经常非常宏伟壮丽。
弘扬潮汕优秀文化,对振奋海内外潮人艰苦奋斗、勇于开拓、诚信经营、乐于奉献的精神,增强海内外潮人的凝聚力,共同为促进祖国家乡和海外潮人住居地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中外文化合作和交流,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漫步潮汕的小城老街,品尝潮汕正宗沙茶酱料“沙茶牛肉火锅”、新兴养生菜品“开元清心上素宴”,这是多么休闲而富有情趣
第五篇:潮汕文化
潮汕文化
概说
一、潮汕文化的定义
潮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内容十分丰富,在世界多元文化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中华文化包括中华各民族、各民系、各地区、各种专题的文化,潮汕文化是其中的组成部分。研究潮汕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特色,弘扬潮汕文化的优良传统,对于丰富中华文化的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二潮汕文化内容丰富
潮汕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至少包括下列16个方面:
(1)潮汕方言。潮汕方言很有特点,每字都有八音、有生动丰富的俗谚(如十嘴九尻仓、十赔九不足、好心方雷扣、好狗唔当路、七月半日头短条线、从暹罗到猪糟等)。
(2)潮剧。即潮汕戏,源于温州南戏,并吸收其他戏剧艺术及潮汕民间音乐、舞蹈艺术,创造性发展而成。剧目有从其他戏剧移植的;也有以潮汕地方题材创作而成的,如《陈三五娘》、《苏六娘》、《辞郎洲》等。
(3)潮汕音乐。具有高古典雅的曲调、婉约多姿的旋律,具有独特艺术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以及特有的民间喜乐气息和鲜明的大众娱乐特征,是有深厚群众基础和高度艺术价值的古老乐种。其内容包括锣鼓乐、弦诗乐、细乐、大锣鼓乐、潮阳笛套音乐、庙堂音乐等。广泛流传于粤东、闽南、港澳和东南亚。
(4)潮汕工艺美术。包括木雕、石雕、美术陶瓷等。其中潮安县金砂乡从熙公祠的石雕,堪称潮汕地区石雕的瑰宝。
(5)潮汕地区民间艺术。包括潮剧、英歌舞、灯谜、剪纸、版画、龙凤舞、双鹅舞、纸影(即潮汕木偶戏)等。
(6)潮汕地区民居。包括四点金、下山虎、驷马拖车等民居,还有如澄海陈慈黉故居的中西合壁式建筑。
(7)潮汕地区民俗。包括潮汕地区年节习俗、婚姻习俗、丧葬习俗、诸神崇拜习俗、礼仪习俗等,还有食七样羹、出花园、行彩
(8)潮汕商业文化。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商帮晋商、徽商衰落之后,潮商和浙商等商帮崛起。在当今世界,潮商的实力很强劲。潮商的主要特点是在商言商、商业资本与产业资本相结合进行经营、经营地域遍及全世界。潮商有许多成功的营商策略,形成独特的商业文化。(9)潮汕饮食文化。包括潮菜和工夫茶两个部分。潮菜有重视海鲜、清淡鲜美、佐食调料、点心配搭等特点。潮汕工夫茶是茶文化的高峰,潮汕工夫茶道可以归结为和(祥和的气氛)、爱(爱心的表现)、精(精美的茶具和精巧的冲工)、洁(高洁的品性)、思(启智益思)共五个字。桥等民俗。
三、潮汕文化富有特色
概括说来,潮汕文化具有民间性、兼容性、精细性、开拓性等特点。
1、民间性。如潮剧、潮汕音乐、潮汕民俗、潮汕民间文学等,皆植根于海内外潮人大众,深受海内外潮人乡亲的欢迎。潮菜和潮汕工夫茶,都为海内外潮人所喜爱,在海内外潮人日常饮食中十分普及。
2、兼容性。潮汕文化既传承和弘扬中原文化的优良传统,又吸取古代南粤土著文化的优良成份,同时吸收了海外文化的一些优良成份,互相融合,形成独特的群体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气魄。
3、精细性。如潮汕木雕、石雕和美术陶瓷,都十分精细雅致。潮汕农艺具有潮汕妇女一丝不拘细致绣花的风格。潮阳英歌舞中108条好汉,皆有独特的脸谱、服饰和性格,十分精细。
4、开拓性。如潮剧源于温州南戏,但吸取了不少古典戏剧和潮汕民间音乐、舞蹈等不少优秀成份,创造而成为富有特色的剧种。潮汕音乐既保存中国古典音乐的精华,又吸收民间音乐的优秀成份,创造而成为民间很喜爱的音乐。潮汕文化科技名人和著名潮商的开拓精神尤其显著,因而创造了极其辉煌的业绩。
四、弘扬潮汕文化的重大意义和作用 弘扬潮汕优秀文化,对振奋海内外潮人艰苦奋斗、勇于开拓、诚信经营、乐于奉献的精神,增强海内外潮人的凝聚力,共同为促进祖国家乡和海外潮人住居地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中外文化合作和交流,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分述
一、潮汕方言
潮汕方言,又称潮语,即潮汕话,属汉语方言八大语系之一的闽南语系。它的词汇丰富,幽默生动,富有极强的表现力,并保存着很多古汉语的成份,因而为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所重视,也在各地广为流传。潮汕方言有自己的字典《潮汕字典》,以及《潮语十五音》等研究地方语言的专著。
潮汕方言潮汕方言,又称潮语,即潮汕话,属汉语方言八大语系之一的闽南语系。它的词汇丰富,幽默生动,富有极强的表现力,并保存着很多古汉语的成份,因而为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所重视,也在各地广为流传。潮汕方言有自己的字典《潮汕字典》,以及《潮语十五音》等研究地方语言的专著。
二、戏剧音乐
潮剧又名潮汕戏、潮音戏、潮调、白字戏,主要流行于潮汕方言区,是用潮汕方言演唱的一个已有四百三十多年历史的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它是宋元南戏的一个分支,由宋元时期的南戏逐渐演化,吸收了弋阳、昆曲、皮黄、梆子戏的特长,结合本地民间艺术,如潮汕音乐等,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潮剧的语言并非一开始就使用潮汕方言。从明刻本《摘锦潮调金花女大全》可以看到,这时的潮剧主要用潮汕方言演唱,但其中一些场次的唱腔和道白,标明用“正音”(即“官腔”)演唱,这说明潮剧从南戏演化的过程中,开始可能全用“官腔”,其后才逐渐减少“官腔”的分量,而最终完全地方化。潮剧有自己的体系和独特的风格。音乐唱腔是曲牌联缀为主的联曲体和板腔体综合体制,至今保留一唱众和,二、三人以上同唱一曲和合唱曲尾的帮腔形式。唱腔以轻婉抒情见长,多曼声折转,清丽悠扬。潮剧行当由南戏的生、旦、丑、净、外、贴、末发展到现在为十类丑、七类旦、五类生、三类净、其中以丑、旦两行表演较有特色。
潮汕音乐源远流长,优美动听,驰名中外,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其门类有:以三弦为领奏乐器,伴以弹拨、弦索乐器的弦乐;以琵琶、三弦、筝组奏的细乐;以佛场主要法器,伴以唢呐、横笛领奏的庙堂音乐;以笙、箫、管、笛为主要乐器的笛套音乐;以潮汕大锣鼓伴以唢呐领奏的潮汕锣鼓乐等。其表演形式灵活多变,既可表演出千军万马,气势磅薄,壮怀激烈的场面,也可奏出轻快活泼、悠扬悦耳的情调。千百年来,潮州音乐备受世人喜爱和欢迎。1957年潮州音乐团在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表演并荣获金质奖章。据传六十年代初,周总理访问瑞典时,瑞典国王馈赠的礼物中,便有两张他自己珍藏的潮州音乐唱片。由此可见,潮汕音乐已被视为稀世奇珍。
三、潮汕建筑
潮汕民居以传统的三合院、四合院为基本布局,最基本形式称“下山虎和“四点金”。规模较小的城镇平民居屋有布局狭长的“竹竿厝”。大型民居以四点金为基础横向或纵向扩大规模,称“三厅串”、“八厅相向”、“四马拖车”、“百凤朝阳”,其外部轮廓则保留十分规整的正方形或长方形。大规模的集居式住宅称为“寨”,这是清代潮汕地区乡村居民军事化的产物。从平面上可分为方案和楼寨,从外围方式上 可分为围墙和围楼。在潮阳,这种集居式住宅称为“图库”。海滨贫民旧时所居多为涂(草)寮,是夯土或以木、草织成墙体的茅屋。潮汕地区建筑材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大量采用贝灰石材。至迟在北宋已开始烧制贝壳灰,以贝灰为主体原料的三合土版筑大为盛行,不仅应用于建造房屋、高塔上,而且应用到加固堤防上。石材不仅应用于建筑构件的门框、栏板、抱鼓石、台阶、柱础、井圈、梁枋上,而且建造了石牌桥、石塔、石桥大型建筑物。潮汕祠堂的基本结构,有两厅夹一庭的两进式和三厅两庭的三进式两种。其建筑系统地运用木雕、石雕、嵌瓷这三大潮州建筑工艺,装饰豪华,富丽堂皇,雄伟壮观,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潮汕祠堂还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如普宁市西社乡永思堂存有民国修建碑记,从中可以了解该祖源流及世系辈序,这对研究该簇历史有很大的帮助。澄海市后溪乡芳庄堂,堂正中入门有一祖墓,这一现象在潮汕是极其罕见的。
潮汕土楼主要分布于饶平县和潮州市凤凰山区及其余脉,如潮安县铁铺镇平原地区。
四、潮汕饮食
潮菜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潮菜可追溯到汉。盛唐之后,受中原烹饪技艺的影响,发展很快。唐代韩愈临潮时,对潮菜美味赞叹说: “„„章举马甲柱,所以怪目呈。其余数十种,莫不可叹”。至明末清初,潮菜进入鼎盛时期,潮州城内名店林立,名师辈出,名菜纷呈。近代,由于潮籍海外华侨的往来,潮汕菜博采海内外名食之精华,菜式更加丰富多彩,质量精益求精。时至今日,潮菜已经发展成为独具岭东文化特色、驰名海内外的我国名菜之一。
五、英歌
所谓北有秧歌,南有英歌,上世纪70年代末《人民日报》更撰文“北有安塞腰鼓,南有普宁英歌”,英歌的源流可溯到明初甚至更早。一说来自山东鲁北的“大鼓子秧歌”和鲁西的“柳林秧歌”,一说来自河南花鼓的“霸王鞭”,一说来自福建莆田的花鼓舞,不一而足,但现今的英歌舞是在普宁的潮汕先民
潮汕英歌们后续的一些武装起义事件中加入武术套路形成,而后传到潮阳、惠来各县。现今英歌舞流行于潮汕南部的普宁、潮阳、惠来等地,其为汉族民间广场最具代表性情绪舞蹈之一。其造型源于梁山108好汉,尤其取材自梁山好汉元宵节攻打大名府解救卢俊义的故事。其表演形式分有“前棚”和“后棚”之分,现已大多简化只有前棚表演,表演时画着梁山好汉脸谱的演员手持双棒或圆鼓起舞,气势粗犷雄壮,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组便于2007年12月21日在“走进揭阳”的专题中对潮汕英歌发祥地普宁做了详细报道。
六、潮汕歌册
潮汕歌册是潮汕俗文学中最流行的说唱文学,它是从弹词演变而来的。潮汕歌册由潮汕方言编写,有曲有白,一般曲文多为七字句,四句为一组,押韵以组为单位。它是在潮汕资本主义经济从萌芽到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对于文化生活迫切需求的情况下产生的,其文化价值和审美情趣主要体现在反映政治道德、风物人情、阶级矛盾上。潮汕歌册以往非常深受潮汕妇女喜欢,但时移世易,唱歌册的人越来越少了。潮汕歌册不应该在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消失,应该有人传承下去,毕竟它是潮汕独特的说唱艺术。总结
这就是我运用了一个寒假经过多方面渠道得的潮汕文化,经过这次我发现我们潮汕文化是如此的丰富多彩,如此的让人可以不断研究的一个永久课题,同时我也明白了身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潮汕人我对于潮汕的文化了解还是太少了。谢谢各位这就是我的研究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