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潮汕地区文化民俗

时间:2019-05-14 03:51: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潮汕地区文化民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潮汕地区文化民俗》。

第一篇:浅谈潮汕地区文化民俗

浅谈潮汕地区文化习俗

来自潮汕地区的我对潮汕文化习俗有一定了解,通过询问长辈、上网查资料等途径简单总结了潮汕地区的“拜神”文化以及结婚时的流程习俗。

潮汕人民的“拜神”文化

潮汕人民热衷于“拜神”想必人尽皆知,人们或有求于神明或保佑家人平安,于是“拜神”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更多也是一种精神的慰藉和寄托。

每个月的初一十五,潮汕人民就会在家中拜神明以保佑家人健康,事事顺心。每个月的初二十六,人们就会拜拜家中的“地主老爷”,以求家宅平安和谐。

八月十五,家家都会在家中桌子上摆好月饼、柚子、大桔、茶叶、糖塔、汤圆等福品赏月,希望月娘保佑一家老小平平安安。

农历七月十四是人们祭拜孤魂野鬼的时候,这一天,人们总会准备一大锅米饭、水果、许多纸钱,为可怜的孤魂野鬼超度,保佑其早日超生,重新投胎。

腊月二十四那一天称作“老爷上天”,即家中各神位的老爷神婆都上天面见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年来家中的情况,人们在腊月二十三晚上就要用泡有十二种花的清水清洗干净各个神位牌,并准备好大米、糖、一碗水、一套纸质的官袍、一个大大的纸钵,意喻去天上领取财富。这一天家中的水缸一定要储满水,表示财源不断。到了大年初四是神明汇报归来的日子,人们清晨便要早早准备好大米、水、糖,烧香迎接归来的神。

大年三十那天人们准备“好三牲”:鸡鸭鱼猪等,祭拜神明,意喻一年中的事物到最后一天仍然还有很多,正月初一那天也要准备同样的食物祭拜神明,意喻新的一年里温饱富足,有一个好的开端。

结婚流程习俗

每个地方的结婚习俗都各具特色,代表了当地的地方文化,为求方便,如今结婚习俗日益简化,通过询问长辈我总结了潮汕地区结婚的大概流程习俗。

“下聘”,就要给家里的亲戚朋友发饼。这一天,男方带着“十二板贴”(一种传统纸质喜帖)、红包、喜饼、糖条、烟、服饰钱、聘金等到女方家里,女方不能全部收下,只收一部分,并给男方一个“腰肚”(装有铜钱、稻谷、结发草、毛巾、大桔)带回家。亲戚会送来鸡蛋猪肉和红包,但一般猪肉和鸡蛋不会全部收下,只收一部分。这一天,还要家里的叔叔婶婶亲戚们吃饭。

结婚那天早上很早小孩子就会过来向新娘要玩具、笔、本子之类的。当天,女方要用十二种植物的水洗澡,然后请人来化妆。接着新娘要吃“五晚头”——五种菜肴,吃之前还要粘下红糖。新郎来到女方家接新娘时,要在女方家吃点米饭,然后搬嫁妆和日常用品,并且女方要准备一碗桂圆、一碗桔饼、一份喜糖带去婆家,自家也会留下一碗桂圆、一碗桔饼。到了男方家时,不能马上进屋。过一会才能进屋,进屋后,直接进婚房,不能马上和公公婆婆见面,所以接下来要吃的“结房圆”由别人拿进来,其他人在外面吃,新郎新娘在婚房里吃,一般一人要吃两个鸡蛋。这一天,新郎新娘是一直不能脱鞋子,新娘子那天不能出门,会在新房设一桌酒菜,新娘桌还要给长辈们敬茶,然后男方父母发红包给新娘。

第二篇:潮汕地区的妈祖文化(本站推荐)

汕头地区的妈祖文化

2010101401沈奕翔

妈祖就是元代以后被福建等沿海居民尊为天妃娘娘、天后圣母的海上保护神。原名林默娘,是福建莆田湄洲屿的渔家女儿,生于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史有其人。由于诸多传说,使她成为千百年来受人崇拜的神。特别是闽粤等沿海省区居民,更将妈祖奉为主神。汕头市等潮汕沿海沿江县市也一样。

由于地域文化的亲缘性,潮汕一带与福建、台湾等地,在妈祖信仰上,具有共同的民俗、风俗和习俗,两地关于妈祖的传说近乎一致。妈祖是闯海者心中法力无边的海神,也成为潮汕民众最普遍信仰的神圣偶像。

从沙汕头到汕头埠,已是从渔村向集市发展,汕头沿海成为商舶聚集之地。这些渔民和商船,成年累月与大海打交道,经常遭遇风险,海难事故时有发生。因此,他们盼望神明保佑和庇护的心愿是极其迫切的,有了“驱邪救世,乘席渡海”的妈祖,人们自然祈求她能护航救险,崇敬信仰之心理所当然。

当时汕头商埠初步形成,就已有老妈宫、关帝庙以及清政府设立的沙汕头税站等建筑。渔民都把“妈祖”作为“一舟司命”,在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诞辰这一天,都会到这里祭拜。这一习俗一直沿袭到新中国成立前。

清光绪五年(1879年)天后宫全面重修,不少商贩也把它作为交易的场所。此后,每年三月二十三日妈祖生,是全汕头盛大的节日,沿海船舶都在舱里的龛前敬拜。当时,汕头埠有天后宫多处,主要有下岭妈祖宫、华坞妈祖宫、妈屿妈祖宫和升平路头老妈宫,市民大都到升平路头老妈宫来祭拜。因人多宫小,虽是走马轮番,小宫也难容市众,供品摆出门口,摆到马路,堵截交通,车辆无法通行,只得绕道。

汕头市区历史上还有过一座“新妈宫”,其址在现汕头市金平区新风左巷4号今永平路小学所在地。新妈宫与一般的祠堂差不多,属潮式建筑“四马拖车”,有二条“伙巷”,门前有麒嶙、嵌瓷,西侧还有一土戏台。香火兴旺一时。

新妈宫的盖建其实也反映了过去的商业竞争。过去汕头许多行铺以地域划分商业行会,行会组织“老油园”同“新油园”因拜妈祖的桌位问题发生争执,被排斥的“新油园”才盖起了新妈宫。新妈宫建于民国初期,规模比老妈宫大,但名气比老妈宫小,特别是新妈宫拆除之后,市民知之者更少。

1944年,日军在汕头招募往新加坡修船劳工,大约有二百多人,去时到汕头老妈宫请妈祖分灵同往。初到星洲,生活清贫,经费缺乏,就地建简朴庙宇,恭奉天后圣母。至1948年才合力筹划,在原址建起“汕头社天后庙”。至1989年,由理事会倡议发动筹备,在芽笼四十巷五号注册成立汕头社,1994年农历三月二十一日举行隆重移迁晋庙大典,望后人思源发扬光大,特书匾额“蛇江飞来”,示意汕头妈祖驾临此地。

汕头天后宫自1992年重修开放,市民依旧虔诚朝拜。成为汕头市文物保护点和旅游胜地。新加坡汕头社天后庙晋香观光团几十人于1995年莅汕。台湾也有不少地方成团结队来汕头老妈宫敬拜分灵,带往住地。

近代重要的贸易口岸——樟林港,也曾有过四个天后庙,其一是约建于元代中后期的“灵感官”,其二是建于明代(具体年代不详)的“暗芒宫”,其三是建于清代乾隆五十二年至五十七年间(1787-1792年)的新围天后宫,其四是建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的城内天后宫。

汕头埠妈祖出游没有定期,最后一次出游是在1936年前后。当时,总商会辖下的各个公会大都组有标旗锣鼓班参加出游。汕头存心善堂仪仗队是开路先锋,这个仪仗队是西洋管乐队,制服整齐,白衫黑裤的中山装加嵌鲜艳色线,载上大冠帽,十分精神。管乐可算齐全,每样乐器都成双成对,有小号、长号、中号、圆号、大号、银笛、单簧管、双簧管„„还有小鼓、大鼓和钹。各公会的标旗也各具特色,标旗旗篙头垂下的都是各商号的商品,装饰得十分雅致,大做广告。扛标旗的妙龄少女穿着各式各样的旗袍,有的穿绣花鞋,有的只穿纱袜,大多戴上有色眼镜,有红的、蓝的、褐的、黑的,色彩繁多,多半是各个酒楼的女招待和有牌照的妓女。各公会的标旗队伍大展风骚。锣鼓后棚,潮乐、国乐竞赛雌雄。锣鼓班的后面,还有数量不一的纱灯,这次纱灯实人较多(这就是“扮景”,以真人饰扮人物故事,今称“活塑”),改用手推板车作为底架,上面糊贴楼阁、假山等,如“山伯与英台”、“感文君听琴”„„等。还有醒狮队伴随游行。行列中还有一尊高耸超群、令人难忘的“大头弟”,他穿着浅蓝色长袍,手拿葵扇,高约五米,用木棍高脚撑起,十分逗人喜爱。

妈祖出游乘坐的是八人抬扛的玻璃鸾轿,轿前扛着几个大礼箱,盛装着寿辰敬拜的礼品和香案。汕头老妈宫这座妈祖偶像,是软身装置,用洋藤条编织和木雕合制,身躯为洋藤条编织,头、脚、手为木雕,十分轻巧,穿起绣袍鞋帽,显得慈祥喜盈。街巷迎驾,各设敞棚陈列供品,整个出游队伍甚长,见头不见尾。队伍两边由存心、诚心、诚敬、延寿„„等善堂的消防队维持秩序。巡游队伍井井有条,悠闲文雅。一路商店、行辅鞭炮迎驾,乐声阵阵,鞭炮隆隆,气氛热烈,一片升平盛世、国泰民安的景象。自1939年汕头沦陷以后,妈祖出游遂告停止。

在潮汕民间,对妈祖的虔诚,演化出不少民间习俗。早期的汕头渔民,不仅在离岸的时候要拜祭妈祖,当船行至外海口妈屿时,还要到岛上的天后庙拜祭,并且要放生一只活鸡。妈屿岛因此也有放鸡山、放鸡岛之称。而至今最普遍而隆重的习俗是“做妈生”。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生辰,这一日在民间被视为“圣日”,人们进香祭拜、演戏、游神以祈风调雨顺,平安兴旺,家家户户要备办供品,信女们一早就都梳妆打扮,手挽花篮,携带香烛糖粿果品前去“落宫”。拜过妈祖,商家行铺往往都要宴请亲朋、伙计吃卤鹅炒面。“妈生”宰大鹅、吃炒面,如今仍是潮汕一带三月二十三的固定习惯,成为“不迷信的迷信”。狮头鹅是潮汕名产,尤以汕头月浦乡的狮头鹅最大最肥美。头科狮头鹅春节前上市,是蕃薯饲养的,最为肥美,至农历三月头科鹅已近尾声,往后二科鹅应市,已是食草鹅,肉质较差。所以趁“妈生”宰杀肥鹅,既是敬神,也饱口福,潮汕人多乐而习之,相沿也便成俗。

妈祖文化是一种民俗,也是一种信仰。它让更多闯海的汕头人有了一种精神寄托,有了一种安全感。

第三篇:潮汕文化

潮汕文化

潮汕文化是潮人民系的文化。中国有许多民系,其中如潮人民系、客家民系、广肇民系、闽南民系等。潮人民系颇为著名,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操潮汕方言。潮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内容十分丰富,在世界多元文化中享有很高的声誉。研究潮汕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特色,弘扬潮汕文化的优良传统,对于丰富中华文化的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潮汕地区地狭人稠,人口与资源和环境矛盾很大,激烈的竞争环境培养了潮州人的创造、开拓和冒险精神,不少人外出到海外谋生,形成社会风气,在农业上精耕细作,在手工业上精雕细琢,在商业上更是精打细算,极善经营,闻名海内外,有“中国的犹太人”之称。秦汉以后,汉文化向岭东扩展。晋唐时期,中原主流文化影响逐渐扩大,陈元光平定泉潮间蛮僚啸乱、韩愈谪任潮州刺史,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宋元时期,大量移民入潮,闽文化北来,使潮汕地区全面开发,是潮州文化形成的重要环节。明清时期,最终形成有鲜明特征的潮州民系文化。潮汕地区从宋代起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也相应发展,人才辈出。

中国地大物博,地方建筑灿若星河,各具特色,潮汕民居便是这其中的一朵奇葩。潮汕民居融汇千百年来潮汕人的智慧,如同山西平窑潮汕民居民屋的粗犷,瑶寨吊脚楼的野趣,江南徽屋的雅致,苏州园林的自然一样,潮汕民居也拥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化内涵。潮汕民居直接地将大自然因素所谓“天时、地气、顺风”溶入建筑中,体现出人天和谐的统一境界和高尚心灵意境.潮汕民居的建筑方位一般是取朝南偏东的,以南为主。这样一来,冬天可挡住严寒的北风,夏天则可以接受凉快的南风.在潮汕,农村传统民居的样式有多种多样,虽然现在的潮汕地区出现了许多的高楼大厦,但是在农村里,仍然保存着一些传统的老式民居,而且这些民居都是用形象生动的名字来命名的,如“四马拖车”、“四点金”、“下山虎”等等。

潮汕民居特点鲜明,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潮汕民居的主要特色是将传统的建筑文化与潮汕特有的传统工艺美术如金漆木雕、工艺石雕、嵌瓷艺术、金属工艺以及书法、绘画艺术等最大限度的整合。民居建筑金碧而不庸俗、淡雅而有韵味,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和豪华气派,无论在建筑序列格局还是装饰工艺等方面都可以与皇宫相媲美,故自古就有“潮州大厝皇宫起”、“京华帝王府、潮山百姓家”之说。潮汕民居保留着唐宋世家聚族而居的传统,形成了大规模的村寨等建筑群体,再加上地方经济发达、人文鼎盛,所以建筑规模经常非常宏伟壮丽。

弘扬潮汕优秀文化,对振奋海内外潮人艰苦奋斗、勇于开拓、诚信经营、乐于奉献的精神,增强海内外潮人的凝聚力,共同为促进祖国家乡和海外潮人住居地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中外文化合作和交流,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漫步潮汕的小城老街,品尝潮汕正宗沙茶酱料“沙茶牛肉火锅”、新兴养生菜品“开元清心上素宴”,这是多么休闲而富有情趣

第四篇:潮汕文化

潮汕文化

概说

一、潮汕文化的定义

潮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内容十分丰富,在世界多元文化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中华文化包括中华各民族、各民系、各地区、各种专题的文化,潮汕文化是其中的组成部分。研究潮汕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特色,弘扬潮汕文化的优良传统,对于丰富中华文化的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二潮汕文化内容丰富

潮汕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至少包括下列16个方面:

(1)潮汕方言。潮汕方言很有特点,每字都有八音、有生动丰富的俗谚(如十嘴九尻仓、十赔九不足、好心方雷扣、好狗唔当路、七月半日头短条线、从暹罗到猪糟等)。

(2)潮剧。即潮汕戏,源于温州南戏,并吸收其他戏剧艺术及潮汕民间音乐、舞蹈艺术,创造性发展而成。剧目有从其他戏剧移植的;也有以潮汕地方题材创作而成的,如《陈三五娘》、《苏六娘》、《辞郎洲》等。

(3)潮汕音乐。具有高古典雅的曲调、婉约多姿的旋律,具有独特艺术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以及特有的民间喜乐气息和鲜明的大众娱乐特征,是有深厚群众基础和高度艺术价值的古老乐种。其内容包括锣鼓乐、弦诗乐、细乐、大锣鼓乐、潮阳笛套音乐、庙堂音乐等。广泛流传于粤东、闽南、港澳和东南亚。

(4)潮汕工艺美术。包括木雕、石雕、美术陶瓷等。其中潮安县金砂乡从熙公祠的石雕,堪称潮汕地区石雕的瑰宝。

(5)潮汕地区民间艺术。包括潮剧、英歌舞、灯谜、剪纸、版画、龙凤舞、双鹅舞、纸影(即潮汕木偶戏)等。

(6)潮汕地区民居。包括四点金、下山虎、驷马拖车等民居,还有如澄海陈慈黉故居的中西合壁式建筑。

(7)潮汕地区民俗。包括潮汕地区年节习俗、婚姻习俗、丧葬习俗、诸神崇拜习俗、礼仪习俗等,还有食七样羹、出花园、行彩

(8)潮汕商业文化。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商帮晋商、徽商衰落之后,潮商和浙商等商帮崛起。在当今世界,潮商的实力很强劲。潮商的主要特点是在商言商、商业资本与产业资本相结合进行经营、经营地域遍及全世界。潮商有许多成功的营商策略,形成独特的商业文化。(9)潮汕饮食文化。包括潮菜和工夫茶两个部分。潮菜有重视海鲜、清淡鲜美、佐食调料、点心配搭等特点。潮汕工夫茶是茶文化的高峰,潮汕工夫茶道可以归结为和(祥和的气氛)、爱(爱心的表现)、精(精美的茶具和精巧的冲工)、洁(高洁的品性)、思(启智益思)共五个字。桥等民俗。

三、潮汕文化富有特色

概括说来,潮汕文化具有民间性、兼容性、精细性、开拓性等特点。

1、民间性。如潮剧、潮汕音乐、潮汕民俗、潮汕民间文学等,皆植根于海内外潮人大众,深受海内外潮人乡亲的欢迎。潮菜和潮汕工夫茶,都为海内外潮人所喜爱,在海内外潮人日常饮食中十分普及。

2、兼容性。潮汕文化既传承和弘扬中原文化的优良传统,又吸取古代南粤土著文化的优良成份,同时吸收了海外文化的一些优良成份,互相融合,形成独特的群体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气魄。

3、精细性。如潮汕木雕、石雕和美术陶瓷,都十分精细雅致。潮汕农艺具有潮汕妇女一丝不拘细致绣花的风格。潮阳英歌舞中108条好汉,皆有独特的脸谱、服饰和性格,十分精细。

4、开拓性。如潮剧源于温州南戏,但吸取了不少古典戏剧和潮汕民间音乐、舞蹈等不少优秀成份,创造而成为富有特色的剧种。潮汕音乐既保存中国古典音乐的精华,又吸收民间音乐的优秀成份,创造而成为民间很喜爱的音乐。潮汕文化科技名人和著名潮商的开拓精神尤其显著,因而创造了极其辉煌的业绩。

四、弘扬潮汕文化的重大意义和作用 弘扬潮汕优秀文化,对振奋海内外潮人艰苦奋斗、勇于开拓、诚信经营、乐于奉献的精神,增强海内外潮人的凝聚力,共同为促进祖国家乡和海外潮人住居地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中外文化合作和交流,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分述

一、潮汕方言

潮汕方言,又称潮语,即潮汕话,属汉语方言八大语系之一的闽南语系。它的词汇丰富,幽默生动,富有极强的表现力,并保存着很多古汉语的成份,因而为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所重视,也在各地广为流传。潮汕方言有自己的字典《潮汕字典》,以及《潮语十五音》等研究地方语言的专著。

潮汕方言潮汕方言,又称潮语,即潮汕话,属汉语方言八大语系之一的闽南语系。它的词汇丰富,幽默生动,富有极强的表现力,并保存着很多古汉语的成份,因而为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所重视,也在各地广为流传。潮汕方言有自己的字典《潮汕字典》,以及《潮语十五音》等研究地方语言的专著。

二、戏剧音乐

潮剧又名潮汕戏、潮音戏、潮调、白字戏,主要流行于潮汕方言区,是用潮汕方言演唱的一个已有四百三十多年历史的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它是宋元南戏的一个分支,由宋元时期的南戏逐渐演化,吸收了弋阳、昆曲、皮黄、梆子戏的特长,结合本地民间艺术,如潮汕音乐等,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潮剧的语言并非一开始就使用潮汕方言。从明刻本《摘锦潮调金花女大全》可以看到,这时的潮剧主要用潮汕方言演唱,但其中一些场次的唱腔和道白,标明用“正音”(即“官腔”)演唱,这说明潮剧从南戏演化的过程中,开始可能全用“官腔”,其后才逐渐减少“官腔”的分量,而最终完全地方化。潮剧有自己的体系和独特的风格。音乐唱腔是曲牌联缀为主的联曲体和板腔体综合体制,至今保留一唱众和,二、三人以上同唱一曲和合唱曲尾的帮腔形式。唱腔以轻婉抒情见长,多曼声折转,清丽悠扬。潮剧行当由南戏的生、旦、丑、净、外、贴、末发展到现在为十类丑、七类旦、五类生、三类净、其中以丑、旦两行表演较有特色。

潮汕音乐源远流长,优美动听,驰名中外,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其门类有:以三弦为领奏乐器,伴以弹拨、弦索乐器的弦乐;以琵琶、三弦、筝组奏的细乐;以佛场主要法器,伴以唢呐、横笛领奏的庙堂音乐;以笙、箫、管、笛为主要乐器的笛套音乐;以潮汕大锣鼓伴以唢呐领奏的潮汕锣鼓乐等。其表演形式灵活多变,既可表演出千军万马,气势磅薄,壮怀激烈的场面,也可奏出轻快活泼、悠扬悦耳的情调。千百年来,潮州音乐备受世人喜爱和欢迎。1957年潮州音乐团在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表演并荣获金质奖章。据传六十年代初,周总理访问瑞典时,瑞典国王馈赠的礼物中,便有两张他自己珍藏的潮州音乐唱片。由此可见,潮汕音乐已被视为稀世奇珍。

三、潮汕建筑

潮汕民居以传统的三合院、四合院为基本布局,最基本形式称“下山虎和“四点金”。规模较小的城镇平民居屋有布局狭长的“竹竿厝”。大型民居以四点金为基础横向或纵向扩大规模,称“三厅串”、“八厅相向”、“四马拖车”、“百凤朝阳”,其外部轮廓则保留十分规整的正方形或长方形。大规模的集居式住宅称为“寨”,这是清代潮汕地区乡村居民军事化的产物。从平面上可分为方案和楼寨,从外围方式上 可分为围墙和围楼。在潮阳,这种集居式住宅称为“图库”。海滨贫民旧时所居多为涂(草)寮,是夯土或以木、草织成墙体的茅屋。潮汕地区建筑材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大量采用贝灰石材。至迟在北宋已开始烧制贝壳灰,以贝灰为主体原料的三合土版筑大为盛行,不仅应用于建造房屋、高塔上,而且应用到加固堤防上。石材不仅应用于建筑构件的门框、栏板、抱鼓石、台阶、柱础、井圈、梁枋上,而且建造了石牌桥、石塔、石桥大型建筑物。潮汕祠堂的基本结构,有两厅夹一庭的两进式和三厅两庭的三进式两种。其建筑系统地运用木雕、石雕、嵌瓷这三大潮州建筑工艺,装饰豪华,富丽堂皇,雄伟壮观,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潮汕祠堂还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如普宁市西社乡永思堂存有民国修建碑记,从中可以了解该祖源流及世系辈序,这对研究该簇历史有很大的帮助。澄海市后溪乡芳庄堂,堂正中入门有一祖墓,这一现象在潮汕是极其罕见的。

潮汕土楼主要分布于饶平县和潮州市凤凰山区及其余脉,如潮安县铁铺镇平原地区。

四、潮汕饮食

潮菜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潮菜可追溯到汉。盛唐之后,受中原烹饪技艺的影响,发展很快。唐代韩愈临潮时,对潮菜美味赞叹说: “„„章举马甲柱,所以怪目呈。其余数十种,莫不可叹”。至明末清初,潮菜进入鼎盛时期,潮州城内名店林立,名师辈出,名菜纷呈。近代,由于潮籍海外华侨的往来,潮汕菜博采海内外名食之精华,菜式更加丰富多彩,质量精益求精。时至今日,潮菜已经发展成为独具岭东文化特色、驰名海内外的我国名菜之一。

五、英歌

所谓北有秧歌,南有英歌,上世纪70年代末《人民日报》更撰文“北有安塞腰鼓,南有普宁英歌”,英歌的源流可溯到明初甚至更早。一说来自山东鲁北的“大鼓子秧歌”和鲁西的“柳林秧歌”,一说来自河南花鼓的“霸王鞭”,一说来自福建莆田的花鼓舞,不一而足,但现今的英歌舞是在普宁的潮汕先民

潮汕英歌们后续的一些武装起义事件中加入武术套路形成,而后传到潮阳、惠来各县。现今英歌舞流行于潮汕南部的普宁、潮阳、惠来等地,其为汉族民间广场最具代表性情绪舞蹈之一。其造型源于梁山108好汉,尤其取材自梁山好汉元宵节攻打大名府解救卢俊义的故事。其表演形式分有“前棚”和“后棚”之分,现已大多简化只有前棚表演,表演时画着梁山好汉脸谱的演员手持双棒或圆鼓起舞,气势粗犷雄壮,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组便于2007年12月21日在“走进揭阳”的专题中对潮汕英歌发祥地普宁做了详细报道。

六、潮汕歌册

潮汕歌册是潮汕俗文学中最流行的说唱文学,它是从弹词演变而来的。潮汕歌册由潮汕方言编写,有曲有白,一般曲文多为七字句,四句为一组,押韵以组为单位。它是在潮汕资本主义经济从萌芽到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对于文化生活迫切需求的情况下产生的,其文化价值和审美情趣主要体现在反映政治道德、风物人情、阶级矛盾上。潮汕歌册以往非常深受潮汕妇女喜欢,但时移世易,唱歌册的人越来越少了。潮汕歌册不应该在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消失,应该有人传承下去,毕竟它是潮汕独特的说唱艺术。总结

这就是我运用了一个寒假经过多方面渠道得的潮汕文化,经过这次我发现我们潮汕文化是如此的丰富多彩,如此的让人可以不断研究的一个永久课题,同时我也明白了身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潮汕人我对于潮汕的文化了解还是太少了。谢谢各位这就是我的研究性报告

第五篇:潮汕地区春节习俗

潮汕地区春节习俗

在中国传统的节日中,最重视的就是春节。因此,潮汕地区便有着许多既同于中原地区又异于中原地区的习俗活动。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在潮汕地区的春联中,经常还看到单扇门儿或谷簟、福龛上贴着斗大的一个“春”字。“春”字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层表示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一层巧借“春”与潮音的“存”相谐,表示年年有余的良好愿望。这跟北方人喜筵上吃鱼,谐音“余”有异曲同工之妙。传说潮汕地区的对联中最有名的是明朝潮州才子林大钦撰写的“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堂”一联。

春节期间,潮汕的另一个有特色的民俗活动便是“掼春盛”(春盛,一种分成三四层的,有盖子的竹编礼篮,通常是成对使用,所以也叫“担春盛”)。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年初一早上,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年,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

下载浅谈潮汕地区文化民俗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潮汕地区文化民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潮汕地区春节禁忌

    潮汕地区春节禁忌因为正月是一年之始,潮汕人往往将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期,因此过年的时候“禁忌”特别多。言语方面,凡是“破”、“坏”、“没”、“死”、“光”......

    潮汕地区俚语歇后语全集

    全集 --------------------- 俗语是包括口语性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惯用语、俚语等种类在内的,定型化或趋于定型化的简练习用语汇和短语。民谣是民间流传的歌谣。 潮汕方......

    潮汕民俗史话五篇范文

    潮汕民俗史话 ................. 汕头埠的妈祖出游 .............妈祖就是元代以后被福建等沿海居民尊为天妃娘娘、天后圣母的海上保护神。原名林默娘,是福建莆田湄洲屿的渔......

    潮汕地区英文对话简介

    Costmo:Hello, Augustine.I ve heard of that u r from Jieyang. And i know that Jieyang belongs to Chaoshan area. I am so interested at it, could you introduce Chao......

    潮汕地区的调查报告5篇

    潮人国内状况 潮汕人往往以其精明务实的经商本色为外人所熟知。而惟利是图精明过头的商 人,总归招人嫉恨,这也是历史以来血迹斑斑的排犹运动的导火索,东南亚的“排华运动”有着......

    潮汕的庙会文化

    鲁迅笔下的《社戏》,通过形象的文字彰显出江南庙会的乡土风情。海滨邹鲁潮汕,人文荟萃,办庙会、演社戏的习俗亦由来已久,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民俗文化得到了更进一步的传承与发......

    潮汕的风水文化

    潮汕的风水文化 潮汕平原地理地势复杂,江河密布,村镇多临水,未近江河者多开渠引水至村前,挖一半圆形水塘蓄水,弧形朝向主体建筑,以纳气聚财,也有“过池风”凉爽的实惠,更有游泳、......

    盘点潮汕地区最有名的古建筑

    潮汕的建筑艺术颇具特色。承袭历朝建筑形式,推陈出新,古朴典雅。以巨木、贝灰、岩石、陶瓷等为材料,有防热、防风、防湿、防寇的功能,并突出南方木雕、石雕精致艺术品作为建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