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诗歌的分类(用于初一到初三)
诗歌的分类
一、按表达方式分
依据诗歌所使用的主要表达方式,可以把诗歌大致分为抒情诗与叙事诗两大类。
1、抒情诗:以抒发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被激发起来的感情为主。在抒情诗中,诗人的着眼点在于通过某种事件或景物表现自己的主观感受,或直抒胸臆,或融情入景,或借古咏怀,或托物言志。抒情诗是一种最个性化的艺术。诗人往往就是抒情诗的主人公,诗人的感情往往决定着诗的格调,诗人的人品往往决定着他的诗品。
2、叙事诗:则客观地描述社会生活和历史事件,有着完整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中国是一个诗国,但数量庞大、最为发达的是抒情诗。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叙事诗作品几乎屈指可数,比如我们熟知的叙事诗只有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长恨歌》等寥寥几首。
二、按表现形式分(体裁)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近体诗
(形成于唐代)包括律诗和绝句。
【绝句】:
A、五言绝句如(王之涣《登颧雀楼》)B、七言绝句如(杜牧《泊秦淮》)
【律诗】:
A、五言律诗(杜甫《春望》)B、七言律诗(杜甫《江畔独步寻花》)【词】:
(又称“诗余”、“长短句”、“倚声”、“填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以两宋成就最高
【曲】:
(又称“词余”)(以元代成就最高)
散曲小令(短小的曲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三、按内容分(题材)
不同类别的诗歌,其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所运用的写作手法有着一定的不同。
学
海
无
涯
巧
冠
相
伴
巧冠教育杨家坪校区地址:杨家坪步行街斌鑫世纪城A2栋16楼
电话:023—86164314 巧冠教育涪陵校区地址:李渡马安人间穿越鞋城,马安明星幼儿园内
电话:***
1、叙事诗 叙事诗以写事记人为主。一类着重写事,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或怀亲、或思乡、或赠友,如《月夜》、《过故人庄》。一类着重记人,在人物命运的发展中表现人物的性格,如《孔雀东南飞》。鉴赏叙事类诗歌,一要能够分析出事件的概况、来龙去脉;二要能够读出诗歌所塑造人物的性格、思想、命运等(如同情百姓、关心民生疾苦等);三要能够口味出事件的意义以及寄托在事件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首诗讲述了作者应邀赴乡村老朋友家喝酒,从“应邀出发”到“村外之景”到“进屋喝酒”再到“依依惜别”,一一叙来,把诗人一路的所见所闻尽收笔底。简单的故事情节蕴含着主客两人的深厚情谊:“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进屋后坐在已经打开了窗户的廊下,面对着屋前的大场院,相互敬酒,闲聊着今年庄稼的大好长势。临走时还约定到了秋天重阳节,我还到你这边来赏菊花。闲适的农家生活、朴素的农家真情,构成了孟浩然笔下的美好田园,反映出诗人热爱农居生活的思想感情。
2.写景诗 古代诗人经常游览山水、写景言志,写景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了较大的比例。一般来说,写景诗多歌咏山水名胜,描写山水田园的旖旎、边塞风光的苍莽、风花雪月的绮丽等,如柳宗元的《江雪》、张继的《枫桥夜泊》、王维的《山居秋暝》。写景诗在艺术上往往塑造形象,或勾勒意境,或用衬托、对比的手法,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用白描手法,或托物言志;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诗的语言特点:明快、清新、简洁、质朴。阅读写景诗,首先要抓住所写景物的特点,分析所绘景物的变化(如远近、高低、动静、虚实、正侧等);其次要理解凝聚在景物描写中的作者的主观情感(有的积极乐观,如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向往理想生活、渴望建功立业;有的消极悲观,如隐逸山林、怀才不遇、落寞悲伤等);最后要品味出诗歌的意境(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是意境的主要特征)。
3.友情送别诗(人生何处不相逢,“相逢何必曾相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故难全。”中国人重视友道、友情的传统源远流长地,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留下了大量表达友情、描写送别的诗词)友情送别诗在内容上多写羁旅的愁思、离别的伤感、亲友的怀念等。如柳永的《雨霖铃》、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又名《渭城曲》)、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与《送孟浩然之广陵》表达是依依不舍的留念;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高适《别董大》则定出了情深意长的勉励;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则是坦陈心志的告白。友情送别诗在艺术手法上多用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写法。
4.爱国怀乡诗(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古往今来,人类有着许多崇高而美好的情感,思乡爱国是人类崇高而美好的情感之一,爱国怀乡诗就是以表达热爱祖国、思念家乡的情感为主的诗歌。如《春望》体现了老杜忧国忧民的思想,《泊秦淮》流露了小杜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抒写了陆游的郁闷和理想,《过零丁洋》体现了文天祥的一片丹心。又如李白的《静夜思》、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学
海
无
涯
巧
冠
相
伴
巧冠教育杨家坪校区地址:杨家坪步行街斌鑫世纪城A2栋16楼
电话:023—86164314 巧冠教育涪陵校区地址:李渡马安人间穿越鞋城,马安明星幼儿园内
电话:***
等。爱国怀乡诗在艺术手法上也多用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写法,有时也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
5.咏物诗(一草一木总关情)咏物诗是指以自然界中有生命的植物、动物或无生命的物体(如“石”)、现象(如“云”)为歌咏对象的诗歌。与一般写景诗不同,咏物诗中的“物”通常是以自然界中的某一物(两物以上的咏物诗极少见)为集中表现对象,通过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刻画,有所寄寓,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诗人的情感、精神、品质或理想)。咏物诗多写盛衰的感慨、离乱的痛苦、人间的世象等,名为咏物,实为咏人,托物以言志,以物喻人、寓理于物,是咏物诗的一般特点。比如李纲《病牛》诗:“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诗歌表现牛任劳任怨、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的品格。名为写牛,其实是写诗人自己。又如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骆宾王的《在狱咏蝉》、黄巢的《菊花》、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等。也有纯写物象,没有寄托的,如贺知章的《咏柳》。阅读咏物诗应从物象的特点出发,把握作者的心志,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6.咏史怀古诗 是一种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古迹为吟咏对象的诗歌。一般地说,诗歌题目中含有“览古”、“怀古”、“咏史”等字样的,都是属于这类诗歌,如李白的《越中览古》。当然,判断咏史怀古诗的基本依据,主要是看诗歌内容。咏史怀古诗多写山河沦丧的悲苦、仕途失意的苦闷、借古讽今的情怀等。咏史怀古诗虽然歌咏的是古人古事古迹,但诗人的落脚点却都在“今”。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受现实触动、有感而发的,是诗人用曲折的方式表达对现实的态度。它或者借助对历史人物的追慕和赞赏,表达诗人的理想和向往;或者是借助对历史人物功过的评说,表明自己的政治信念;或者是借助对历史人物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因此,托古讽今,借古鉴今,怀古伤今,咏史抒怀,才是诗人的用意所在。多用今昔对比、借古讽今、抒发幽愤的写法。
从表达方式上说,咏史怀古诗一般集记叙、议论、抒情、描写于一体,这决定了咏史怀古诗在形象性方面往往不如写景一类的诗歌那样鲜明。阅读咏史怀古诗,一是要了解诗歌所咏的古人古事古迹,二是要了解诗人的现实处境或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三是要进一步揣摩出作者在咏叹古人古事古迹背后所抒发的对现实的感慨。
7.边塞征战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边塞诗是指以反映边境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从大漠、烽烟、长城、黄沙等景物中反映出将士的精神风貌。具体地说,边塞诗在内容和思想上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表现从军边塞、杀敌报国的意志,讴歌边塞将士不辞辛劳、保卫边疆的战斗精神,抒发建功立业的愿望;反映战士们怀土思乡的离愁,揭露将士之间苦乐悬殊的不合理现象,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等。
边塞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盛唐边塞诗(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大都表现得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学
海
无
涯
巧
冠
相
伴
巧冠教育杨家坪校区地址:杨家坪步行街斌鑫世纪城A2栋16楼
电话:023—86164314 巧冠教育涪陵校区地址:李渡马安人间穿越鞋城,马安明星幼儿园内
电话:***
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中晚唐边塞诗(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宋代边塞诗(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边塞诗在艺术上,或借景抒情,或借古讽今,或叙议结合,风格上多以雄浑豪放见长。
8.山水田园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山水田园诗是指以山水风光、田园景色以及乡村生活为主要审美对象的诗歌。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曹操的《观沧海》是我国诗歌史上的第一首山水诗,为山水诗奠定基础的诗人是南朝的谢灵运。田园诗则以东晋诗人陶渊明为代表,开创了通过描写田园自然风光以表达恬淡情怀的诗歌流派。一般地说,田园诗人都以自然风光、田园景色及乡村生活为诗歌的表现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抒发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回归自然和恬静古朴生活的向往,并由此折射出诗人不慕名利的旷达心境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懑心情。
在艺术手法上,崇尚平淡充实,追求朴素自然。阅读山水田园诗,一要体味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最常用的艺术手法就是通过形象或描写的景物来抒发感情,或融情入景,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一切景语于皆情语。”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会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人的特定情感服务,从而使诗歌产生意境。体味诗歌的意境,要能把握诗中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什么样的生活画面。例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好诗。烟花含愁,孤帆载感,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诗人的惜别之情,这些从每一个画面中都渗透出来了。],二要体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要体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尤其一些纯粹的写景的山水田园小诗。例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全诗色彩丰富,诗情活泼,意象飞动,表面看好似单纯写景叙事,实则抒发了作者的心情。再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我们直接感受的是作者对山河的热爱,再深一层,联系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安史之乱平定之后),我们还能体会到作者的这首即景之作,实则包含着一种对万象更新的企盼和欢悦。],三要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要留意作者观察景物和描绘景物的角度(如高、低、远、近),要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具体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要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具体方法(如动静结合、明暗对比)等等。]
9.宫怨诗和闺怨诗 这两类诗都以女性心态为描写对象。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闺怨诗则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从内容上看,学
海
无
涯
巧
冠
相
伴
巧冠教育杨家坪校区地址:杨家坪步行街斌鑫世纪城A2栋16楼
电话:023—86164314 巧冠教育涪陵校区地址:李渡马安人间穿越鞋城,马安明星幼儿园内
电话:***
两类诗都少不得一个“怨”字,集中反映了封建宗法制度下皇权至上、男尊女卑的社会现象和古代女性对待婚姻问题的种种复杂心态。“君恩如水向东流,得宠忧移失宠愁”(李商隐《宫词》),这两句诗概括地揭示出“君恩无常”是古代宫女忧怨之情产生的根本原因。“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白居易《太行路》),这两句诗概括地揭示出“男尊女卑”是古代民间女子多生忧怨之情的重要原因。男尊女卑的现实使许多夫游在外的妇女和尚未婚嫁的姑娘对自己的丈夫和情人也往往忧心忡忡。商妇的闺怨诗,其抒情主人公忧怨的焦点则在于丈夫的重利轻别、约而无信上。
从创作特色上说,古代宫怨诗和闺怨诗都带有浓郁的民歌风情。一是浓重的感伤色调。二是细腻的心理描写。三是恰切的比兴衬托。四是不重使典用事,即或使用,亦皆避生就熟,无非阿娇、班姬、昭君、文君、杞梁妻、望夫石、牛郎织女之类,一看便知。
10.爱民悯农诗 古代所有反映劳动人民悲惨生活、反映统治阶级对人民敲诈勒索的诗,均可称之为悯农诗。在悯农诗中诗人哀怜同情百姓,或描写统治者的腐朽生活与劳动者的辛酸悲惨生活,或揭露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剥削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欺压。如李绅的两首《悯农》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梅尧臣的《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还有杜甫的《兵车行》等。在艺术上悯农诗往往叙议结合,多用对比、设问、反问等手法。
11.哲理诗 从严格意义上讲,哲理诗并不是诗歌的一个独立的范畴,如果讲范畴,也只属抒情诗而已。哲理诗,顾名思义,即蕴含深刻而普遍的人生道理的诗歌。如杜甫的《望岳》、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题西林壁》、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杨万里的《小池》等。优秀的哲理诗,其共同的特点是:寓哲理于形象之中,哲理与形象交融。这一特点,使哲理诗具有了含蓄隽永、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中国古代诗人大都忌讳诗歌赤裸裸的说教,而特别喜欢寓哲理于山水景物的描绘之中,因此,可以这样说,哲理诗是古代诗人感悟自然的智慧结晶。
欣赏哲理诗,需要我们从诗歌形象人手,仔细品味形象的特征,并注意联系现实社会与人生的种种现象,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这样,才能深入领会哲理诗形象的寓意,才能透过诗中的形象把握哲理。
12、爱情诗 顾名思义,爱情诗是咏叹情侣、夫妻间爱情的诗歌, 称“情歌”,是情人们心情的自然流露。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爱情作为一个永恒的主题,历代都有诗人为之高歌,为之倾注自己的情感、生命和艺术。爱情的内容几乎和生活一样广阔,但是它像灾难一样不可以预测,来得突然,消失得也突然,只有置身其中的人才能报告给我们真实的消息。中国古代爱情诗有着鲜明的审美特征,她歌颂的爱情的本质是纯洁、真挚,她表现的爱情的形式是含蓄、典雅,她所体现的爱情的品质是忠诚、坚贞,她所展示的爱情的意志是深情、执着。
13、品艺诗 就是对诗词、吟咏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作品进行品评的学
海
无
涯
巧
冠
相
伴
巧冠教育杨家坪校区地址:杨家坪步行街斌鑫世纪城A2栋16楼
电话:023—86164314 巧冠教育涪陵校区地址:李渡马安人间穿越鞋城,马安明星幼儿园内
电话:***
诗歌。
14.生活画面 在抒情诗中,除了通常所见的以描绘自然景象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外,还有一类诗歌,是以描绘人物活动为主要内容。它展示的是一种形象的生活画面,如孟郊的“游子吟”。一般地说,这类诗歌由于受篇幅限制,都是侧重表现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细节,通过刻画人物的肖像、神态、动作、心理等,展现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并以此抒发诗人的感情。阅读这类诗歌,特别需要注意诗人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的写法。透过诗中人物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体悟其中蕴涵的深意,进而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5.梦境 诗歌除了以自然景物或生活画面为主要内容外,还有一样,便是以梦境为诗歌的内容。梦,与人类同在,也与诗歌同在。梦,总是闪烁着超越现实的迷人光芒。它是一把解开现实困窘的万能钥匙,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可以在梦中实现,现实中被压抑的情感,可以在梦中尽情宣泄,现实中种种缺憾,可以经过梦的改造也变得完美。梦的这些特点,使它极利于诗人抒发情感,因此,借助梦幻境界抒发诗人的感情——托梦抒情,便自然成为古诗中十分常见的现象。诗人托梦抒情的具体情形,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其一,借梦境的描绘,揭露现实的黑暗、丑恶,抒发诗人胸中抑郁不平的感慨。
其二,借梦境的描绘,表现诗人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其三,借梦境的描绘,表达诗人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美好愿望。
由于梦的独特性,因此,以梦境为主要内容的诗作,大都显示了诗人超绝的想象力,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四:各种类别的特点
⑴古体诗
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外的各种诗歌体裁,统称“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古体诗中,五言七言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古体诗每篇句数可多可少,每句字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各体,后世使用五、七言的较多。用字没有一定的平仄要求,押韵比较自由,可以句句押韵,可以隔句押韵,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几句一换韵,从用对仗说,可以全句用,可以半句用,也可以全不用。古体诗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唐代。唐人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这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后人沿袭唐人的说法,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们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
(2)近体诗
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唐人为了与以前的古体诗相区别,故名之为近体涛,是同不受格律限制的古体诗相对而言的。近体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格律外,每首诗句数固定),句有定字(每句诗的宇数固定),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句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各联必须对仗)。与古体诗相比,形式更为整齐,节奏更为和谐,但限制也更多。近体诗分律诗和绝句两种。绝句每首四句,律诗每首八句,十句以上的称排律或长律。
学
海
无
涯
巧
冠
相
伴
巧冠教育杨家坪校区地址:杨家坪步行街斌鑫世纪城A2栋16楼
电话:023—86164314 巧冠教育涪陵校区地址:李渡马安人间穿越鞋城,马安明星幼儿园内
电话:***
——平仄:指平声和仄声。古人把汉字声调分为四类,即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后三种声调合称仄声。普通话中,已没有入声字,古入声字被分别读成阴平(如“屋”、“出”)、阳平(如“国”、“直”)、上声(如“铁”、“北”)、去声(如“客”、“绿”)。
(3)律诗
近体诗的一种,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因格律严明而得名。每首八句。按字数可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简称五律、七律。此外,还有排律。律诗的声韵规定,不论五律、七律,还是排律,都必须一韵到底,通常押平声韵,而且不许领韵通押。押韵的位置是固定的,即二、四、六、八句押韵。第一句是否押韵是自由的。五律第一句不押韵的居多,相反,七律第一句押韵的居多。同时,律诗平仄声的排列也有严格规定,还要求对仗。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其中颔联和颈联要求必须对仗。对仗就是对偶,如名词对名词,代词对代词,动词对动词,数词对数词,方位词对方位词等。
对仗的基本要求是律诗的颔联、颈联两句之间,对应的词语要求词性相同,平仄相反。如李商隐《晚晴》,诗中的颔联“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从词性看,分别为:天意(名词)怜(动词)幽草(名词),人间(名词)重(动词)晚晴(名词),前后句对应的词,词性相同。从平仄看,分别为:天意(仄仄)怜(平)幽草(仄仄),人间(平平)重(仄)晚晴(平平)。前后句对应的词,平仄相反。其中,句中的“天”“幽”“晚”处,可平可仄。懂得对仗的大致含义,可以据此区分由八句结构的诗歌是古体还是近体。
(4)绝句 绝句,近体诗的一种,唐以后盛行的一种诗体。每首四句,等于律诗的减半,所以也叫“截句”、“断句”。产生于南北朝,兴盛于唐代,常见的为五言、七言,简称五绝、七绝,分为古绝句和近体绝句两种。古绝句是古体诗的一种,不讲究平仄、粘对,押韵可平可仄。这种绝句出现较早,南朝陈徐陵编的《玉台新咏》里,就收有《古绝句四首》。后来也有人写作,如李白的《静夜思》、《山中问答》等。近体绝句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称律绝,要求按格律规定运用平仄、粘对,并限押平声韵。至于对仗,律绝不像律诗那样严格,用与否,部分用还是全首用,都是自由的。这种绝句是律诗兴起后才有的?如王之涣的《登颧雀楼》、贺知章的《回乡偶书》。绝句作为一种诗体,灵活轻便,适宜于表现生活中一瞬即逝的感受,因而为诗人普遍采用,创作之繁荣超过了其他各种诗体。
(5)排律
律诗的一种。它是按照一般律诗的格式加以铺排延长而成,故称排律,又叫长律。排律和—般律诗一样,要严格遵守平仄、对仗、押韵等规则,但它不限于四韵,每首最短五韵十句,多的长达五十韵(一百句)甚至一百韵(二百句)以上.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用对仗;各句间也都要遵守平仄粘对的格式。由于限制过多,容易显得堆砌死板,历来极少名篇。排律一般是五言,七言极少。五言排律由汉魏六朝五言古诗演化而来。南宋时谢灵运的《湖中瞻眺》、梁代瘐信的《奉和山池》巳具排律雏形,但体制较短,限于五韵十韵。杜甫以后,方告成熟,体制渐长,声律愈工,中唐白居易的《代书诗寄微之》竟长达一百韵。韩愈、孟郊等更用联句形式演为长篇(如《城南联句》),形式更加工巧,内容却日学
海
无
涯
巧
冠
相
伴
巧冠教育杨家坪校区地址:杨家坪步行街斌鑫世纪城A2栋16楼
电话:023—86164314 巧冠教育涪陵校区地址:李渡马安人间穿越鞋城,马安明星幼儿园内
电话:***
见贫乏。
(6)宋词 是代表着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一种诗歌样式。宋词约始于南朝,定型于中晚唐,盛行于宋代。它原指合乐歌唱的歌词,后来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一种句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宋词有许多别称,常见的有“乐府”、“长短句”、“诗余”等。词分小令(58字以下)、中调(59至90字)、长调(91字以上)。
宋词有许多不同的词调,每种词调各有特定的名称,如《西江月》、《满江红》等。不同的词调,其段数、句数、字数、声律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填词时要求严格遵守。从词人的创作看,有些词作只有词牌,如晏殊《破阵子》;有些词作有词牌也有题目,比如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其中,“卜算子”是词牌,“送鲍浩然之浙东”是题目。
绝大部分宋词都划分段落,词的段落有专门的名称,一段叫一“片”或一“阕”。仅有单片的词叫单调,单调词都是小令。有上下两片的词叫双调,双调词作数量最多。有三片的词叫三叠,词作很少。有四片的词叫四叠,词作最少。
(7)元曲 曲是金、元以来的一种新文体,可以配合音乐演唱,成熟于元代,一般称为元曲。元曲迅速走向了繁荣,并取得了堪与诗、词相比并论的地位。今天,元曲的曲乐部分多已不传,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曲词的部分。元曲要依据曲调填写,每个曲调都有名称,叫做曲牌。曲牌只标明曲子的音乐性,和内容无关;曲牌下面的题目才与内容有关。曲分北曲和南曲(又称传奇)。北曲包括散曲(元代的新诗)和杂剧(元代的歌剧):有曲、科、白。散曲又分为:小令(单支的曲子)和套数(同宫调的若干小令组成。)
学
海
无
涯
巧
冠
相
伴
巧冠教育杨家坪校区地址:杨家坪步行街斌鑫世纪城A2栋16楼
电话:023—86164314 巧冠教育涪陵校区地址:李渡马安人间穿越鞋城,马安明星幼儿园内
电话:***
第二篇:诗歌的分类(用于初一到初三)
诗歌的分类
一、按表达方式分
依据诗歌所使用的主要表达方式,可以把诗歌大致分为抒情诗与叙事诗两大类。
1、抒情诗:以抒发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被激发起来的感情为主。在抒情诗中,诗人的着眼点在于通过某种事件或景物表现自己的主观感受,或直抒胸臆,或融情入景,或借古咏怀,或托物言志。抒情诗是一种最个性化的艺术。诗人往往就是抒情诗的主人公,诗人的感情往往决定着诗的格调,诗人的人品往往决定着他的诗品。
2、叙事诗:则客观地描述社会生活和历史事件,有着完整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中国是一个诗国,但数量庞大、最为发达的是抒情诗。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叙事诗作品几乎屈指可数,比如我们熟知的叙事诗只有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长恨歌》等寥寥几首。
二、按表现形式分(体裁)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近体诗
(形成于唐代)包括律诗和绝句。
【绝句】:
A、五言绝句如(王之涣《登颧雀楼》)B、七言绝句如(杜牧《泊秦淮》)
【律诗】:
A、五言律诗(杜甫《春望》)B、七言律诗(杜甫《江畔独步寻花》)【词】:
(又称“诗余”、“长短句”、“倚声”、“填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以两宋成就最高
【曲】:
(又称“词余”)(以元代成就最高)
散曲小令(短小的曲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三、按内容分(题材)
不同类别的诗歌,其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所运用的写作手法有着一定的不同。
1、叙事诗 叙事诗以写事记人为主。一类着重写事,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
慨,或怀亲、或思乡、或赠友,如《月夜》、《过故人庄》。一类着重记人,在人物命运的发展中表现人物的性格,如《孔雀东南飞》。鉴赏叙事类诗歌,一要能够分析出事件的概况、来龙去脉;二要能够读出诗歌所塑造人物的性格、思想、命运等(如同情百姓、关心民生疾苦等);三要能够口味出事件的意义以及寄托在事件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首诗讲述了作者应邀赴乡村老朋友家喝酒,从“应邀出发”到“村外之景”到“进屋喝酒”再到“依依惜别”,一一叙来,把诗人一路的所见所闻尽收笔底。简单的故事情节蕴含着主客两人的深厚情谊:“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进屋后坐在已经打开了窗户的廊下,面对着屋前的大场院,相互敬酒,闲聊着今年庄稼的大好长势。临走时还约定到了秋天重阳节,我还到你这边来赏菊花。闲适的农家生活、朴素的农家真情,构成了孟浩然笔下的美好田园,反映出诗人热爱农居生活的思想感情。
2.写景诗 古代诗人经常游览山水、写景言志,写景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了较大的比例。一般来说,写景诗多歌咏山水名胜,描写山水田园的旖旎、边塞风光的苍莽、风花雪月的绮丽等,如柳宗元的《江雪》、张继的《枫桥夜泊》、王维的《山居秋暝》。写景诗在艺术上往往塑造形象,或勾勒意境,或用衬托、对比的手法,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用白描手法,或托物言志;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诗的语言特点:明快、清新、简洁、质朴。阅读写景诗,首先要抓住所写景物的特点,分析所绘景物的变化(如远近、高低、动静、虚实、正侧等);其次要理解凝聚在景物描写中的作者的主观情感(有的积极乐观,如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向往理想生活、渴望建功立业;有的消极悲观,如隐逸山林、怀才不遇、落寞悲伤等);最后要品味出诗歌的意境(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是意境的主要特征)。
3.友情送别诗(人生何处不相逢,“相逢何必曾相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故难全。”中国人重视友道、友情的传统源远流长地,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留下了大量表达友情、描写送别的诗词)友情送别诗在内容上多写羁旅的愁思、离别的伤感、亲友的怀念等。如柳永的《雨霖铃》、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又名《渭城曲》)、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与《送孟浩然之广陵》表达是依依不舍的留念;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高适《别董大》则定出了情深意长的勉励;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则是坦陈心志的告白。友情送别诗在艺术手法上多用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写法。
4.爱国怀乡诗(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古往今来,人类有着许多崇高而美好的情感,思乡爱国是人类崇高而美好的情感之一,爱国怀乡诗就是以表达热爱祖国、思念家乡的情感为主的诗歌。如《春望》体现了老杜忧国忧民的思想,《泊秦淮》流露了小杜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抒写了陆游的郁闷和理想,《过零丁洋》体现了文天祥的一片丹心。又如李白的《静夜思》、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爱国怀乡诗在艺术手法上也多用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写法,有时也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
5.咏物诗(一草一木总关情)咏物诗是指以自然界中有生命的植物、动物或无生命的物体(如“石”)、现象(如“云”)为歌咏对象的诗歌。与一般写景诗不同,咏物诗中的“物”通常是以自然界中的某一物(两物以上的咏物诗极少见)为集中表现对象,通过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刻画,有所寄寓,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诗人的情感、精神、品质或理想)。咏物诗多写盛衰的感慨、离乱的痛苦、人间的世象等,名为咏物,实为咏人,托物以言志,以物喻人、寓理于物,是咏物诗的一般特点。比如李纲《病牛》诗:“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诗歌表现牛任劳任怨、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的品格。名为写牛,其实是写诗人自己。又如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骆宾王的《在狱咏蝉》、黄巢的《菊花》、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等。也有纯写物象,没有寄托的,如贺知章的《咏柳》。阅读咏物诗应从物象的特点出发,把握作者的心志,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6.咏史怀古诗 是一种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古迹为吟咏对象的诗歌。一般地说,诗歌题目中含有“览古”、“怀古”、“咏史”等字样的,都是属于这类诗歌,如李白的《越中览古》。当然,判断咏史怀古诗的基本依据,主要是看诗歌内容。咏史怀古诗多写山河沦丧的悲苦、仕途失意的苦闷、借古讽今的情怀等。咏史怀古诗虽然歌咏的是古人古事古迹,但诗人的落脚点却都在“今”。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受现实触动、有感而发的,是诗人用曲折的方式表达对现实的态度。它或者借助对历史人物的追慕和赞赏,表达诗人的理想和向往;或者是借助对历史人物功过的评说,表明自己的政治信念;或者是借助对历史人物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因此,托古讽今,借古鉴今,怀古伤今,咏史抒怀,才是诗人的用意所在。多用今昔对比、借古讽今、抒发幽愤的写法。
从表达方式上说,咏史怀古诗一般集记叙、议论、抒情、描写于一体,这决定了咏史怀古诗在形象性方面往往不如写景一类的诗歌那样鲜明。阅读咏史怀古诗,一是要了解诗歌所咏的古人古事古迹,二是要了解诗人的现实处境或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三是要进一步揣摩出作者在咏叹古人古事古迹背后所抒发的对现实的感慨。
7.边塞征战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边塞诗是指以反映边境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从大漠、烽烟、长城、黄沙等景物中反映出将士的精神风貌。具体地说,边塞诗在内容和思想上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表现从军边塞、杀敌报国的意志,讴歌边塞将士不辞辛劳、保卫边疆的战斗精神,抒发建功立业的愿望;反映战士们怀土思乡的离愁,揭露将士之间苦乐悬殊的不合理现象,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等。
边塞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盛唐边塞诗(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大都表现得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中晚唐边塞诗(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
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宋代边塞诗(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边塞诗在艺术上,或借景抒情,或借古讽今,或叙议结合,风格上多以雄浑豪放见长。
8.山水田园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山水田园诗是指以山水风光、田园景色以及乡村生活为主要审美对象的诗歌。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曹操的《观沧海》是我国诗歌史上的第一首山水诗,为山水诗奠定基础的诗人是南朝的谢灵运。田园诗则以东晋诗人陶渊明为代表,开创了通过描写田园自然风光以表达恬淡情怀的诗歌流派。一般地说,田园诗人都以自然风光、田园景色及乡村生活为诗歌的表现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抒发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回归自然和恬静古朴生活的向往,并由此折射出诗人不慕名利的旷达心境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懑心情。
在艺术手法上,崇尚平淡充实,追求朴素自然。阅读山水田园诗,一要体味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最常用的艺术手法就是通过形象或描写的景物来抒发感情,或融情入景,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一切景语于皆情语。”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会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人的特定情感服务,从而使诗歌产生意境。体味诗歌的意境,要能把握诗中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什么样的生活画面。例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好诗。烟花含愁,孤帆载感,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诗人的惜别之情,这些从每一个画面中都渗透出来了。],二要体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要体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尤其一些纯粹的写景的山水田园小诗。例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全诗色彩丰富,诗情活泼,意象飞动,表面看好似单纯写景叙事,实则抒发了作者的心情。再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我们直接感受的是作者对山河的热爱,再深一层,联系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安史之乱平定之后),我们还能体会到作者的这首即景之作,实则包含着一种对万象更新的企盼和欢悦。],三要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要留意作者观察景物和描绘景物的角度(如高、低、远、近),要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具体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要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具体方法(如动静结合、明暗对比)等等。]
9.宫怨诗和闺怨诗 这两类诗都以女性心态为描写对象。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闺怨诗则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从内容上看,两类诗都少不得一个“怨”字,集中反映了封建宗法制度下皇权至上、男尊女卑的社会现象和古代女性对待婚姻问题的种种复杂心态。“君恩如水向东流,得宠忧移失宠愁”(李商隐《宫词》),这两句诗概括地揭示出“君恩无常”是古代宫女忧怨之情产生的根本原因。“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白居易《太
行路》),这两句诗概括地揭示出“男尊女卑”是古代民间女子多生忧怨之情的重要原因。男尊女卑的现实使许多夫游在外的妇女和尚未婚嫁的姑娘对自己的丈夫和情人也往往忧心忡忡。商妇的闺怨诗,其抒情主人公忧怨的焦点则在于丈夫的重利轻别、约而无信上。
从创作特色上说,古代宫怨诗和闺怨诗都带有浓郁的民歌风情。一是浓重的感伤色调。二是细腻的心理描写。三是恰切的比兴衬托。四是不重使典用事,即或使用,亦皆避生就熟,无非阿娇、班姬、昭君、文君、杞梁妻、望夫石、牛郎织女之类,一看便知。
10.爱民悯农诗 古代所有反映劳动人民悲惨生活、反映统治阶级对人民敲诈勒索的诗,均可称之为悯农诗。在悯农诗中诗人哀怜同情百姓,或描写统治者的腐朽生活与劳动者的辛酸悲惨生活,或揭露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剥削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欺压。如李绅的两首《悯农》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梅尧臣的《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还有杜甫的《兵车行》等。在艺术上悯农诗往往叙议结合,多用对比、设问、反问等手法。
11.哲理诗 从严格意义上讲,哲理诗并不是诗歌的一个独立的范畴,如果讲范畴,也只属抒情诗而已。哲理诗,顾名思义,即蕴含深刻而普遍的人生道理的诗歌。如杜甫的《望岳》、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题西林壁》、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杨万里的《小池》等。优秀的哲理诗,其共同的特点是:寓哲理于形象之中,哲理与形象交融。这一特点,使哲理诗具有了含蓄隽永、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中国古代诗人大都忌讳诗歌赤裸裸的说教,而特别喜欢寓哲理于山水景物的描绘之中,因此,可以这样说,哲理诗是古代诗人感悟自然的智慧结晶。
欣赏哲理诗,需要我们从诗歌形象人手,仔细品味形象的特征,并注意联系现实社会与人生的种种现象,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这样,才能深入领会哲理诗形象的寓意,才能透过诗中的形象把握哲理。
12、爱情诗 顾名思义,爱情诗是咏叹情侣、夫妻间爱情的诗歌, 称“情歌”,是情人们心情的自然流露。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爱情作为一个永恒的主题,历代都有诗人为之高歌,为之倾注自己的情感、生命和艺术。爱情的内容几乎和生活一样广阔,但是它像灾难一样不可以预测,来得突然,消失得也突然,只有置身其中的人才能报告给我们真实的消息。中国古代爱情诗有着鲜明的审美特征,她歌颂的爱情的本质是纯洁、真挚,她表现的爱情的形式是含蓄、典雅,她所体现的爱情的品质是忠诚、坚贞,她所展示的爱情的意志是深情、执着。
13、品艺诗 就是对诗词、吟咏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作品进行品评的诗歌。
14.生活画面 在抒情诗中,除了通常所见的以描绘自然景象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外,还有一类诗歌,是以描绘人物活动为主要内容。它展示的是一种形象的生活画面,如孟郊的“游子吟”。一般地说,这类诗歌由于受篇幅限制,都是侧重表
现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细节,通过刻画人物的肖像、神态、动作、心理等,展现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并以此抒发诗人的感情。阅读这类诗歌,特别需要注意诗人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的写法。透过诗中人物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体悟其中蕴涵的深意,进而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5.梦境 诗歌除了以自然景物或生活画面为主要内容外,还有一样,便是以梦境为诗歌的内容。梦,与人类同在,也与诗歌同在。梦,总是闪烁着超越现实的迷人光芒。它是一把解开现实困窘的万能钥匙,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可以在梦中实现,现实中被压抑的情感,可以在梦中尽情宣泄,现实中种种缺憾,可以经过梦的改造也变得完美。梦的这些特点,使它极利于诗人抒发情感,因此,借助梦幻境界抒发诗人的感情——托梦抒情,便自然成为古诗中十分常见的现象。诗人托梦抒情的具体情形,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其一,借梦境的描绘,揭露现实的黑暗、丑恶,抒发诗人胸中抑郁不平的感慨。
其二,借梦境的描绘,表现诗人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其三,借梦境的描绘,表达诗人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美好愿望。
由于梦的独特性,因此,以梦境为主要内容的诗作,大都显示了诗人超绝的想象力,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四:各种类别的特点
⑴古体诗
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外的各种诗歌体裁,统称“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古体诗中,五言七言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古体诗每篇句数可多可少,每句字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各体,后世使用五、七言的较多。用字没有一定的平仄要求,押韵比较自由,可以句句押韵,可以隔句押韵,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几句一换韵,从用对仗说,可以全句用,可以半句用,也可以全不用。古体诗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唐代。唐人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这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后人沿袭唐人的说法,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们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
(2)近体诗
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唐人为了与以前的古体诗相区别,故名之为近体涛,是同不受格律限制的古体诗相对而言的。近体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格律外,每首诗句数固定),句有定字(每句诗的宇数固定),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句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各联必须对仗)。与古体诗相比,形式更为整齐,节奏更为和谐,但限制也更多。近体诗分律诗和绝句两种。绝句每首四句,律诗每首八句,十句以上的称排律或长律。
——平仄:指平声和仄声。古人把汉字声调分为四类,即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后三种声调合称仄声。普通话中,已没有入声字,古入声字被分别读成阴平(如“屋”、“出”)、阳平(如“国”、“直”)、上声(如“铁”、“北”)、去声(如“客”、“绿”)。
(3)律诗
近体诗的一种,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因格律严明而得名。每首八句。按字数可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简称五律、七律。此外,还有排律。律诗的声韵规定,不论五律、七律,还是排律,都必须一韵到底,通常押平声韵,而且不许领韵通押。押韵的位置是固定的,即二、四、六、八句押韵。第一句是否押韵是自由的。五律第一句不押韵的居多,相反,七律第一句押韵的居多。同时,律诗平仄声的排列也有严格规定,还要求对仗。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其中颔联和颈联要求必须对仗。对仗就是对偶,如名词对名词,代词对代词,动词对动词,数词对数词,方位词对方位词等。
对仗的基本要求是律诗的颔联、颈联两句之间,对应的词语要求词性相同,平仄相反。如李商隐《晚晴》,诗中的颔联“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从词性看,分别为:天意(名词)怜(动词)幽草(名词),人间(名词)重(动词)晚晴(名词),前后句对应的词,词性相同。从平仄看,分别为:天意(仄仄)怜(平)幽草(仄仄),人间(平平)重(仄)晚晴(平平)。前后句对应的词,平仄相反。其中,句中的“天”“幽”“晚”处,可平可仄。懂得对仗的大致含义,可以据此区分由八句结构的诗歌是古体还是近体。
(4)绝句 绝句,近体诗的一种,唐以后盛行的一种诗体。每首四句,等于律诗的减半,所以也叫“截句”、“断句”。产生于南北朝,兴盛于唐代,常见的为五言、七言,简称五绝、七绝,分为古绝句和近体绝句两种。古绝句是古体诗的一种,不讲究平仄、粘对,押韵可平可仄。这种绝句出现较早,南朝陈徐陵编的《玉台新咏》里,就收有《古绝句四首》。后来也有人写作,如李白的《静夜思》、《山中问答》等。近体绝句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称律绝,要求按格律规定运用平仄、粘对,并限押平声韵。至于对仗,律绝不像律诗那样严格,用与否,部分用还是全首用,都是自由的。这种绝句是律诗兴起后才有的?如王之涣的《登颧雀楼》、贺知章的《回乡偶书》。绝句作为一种诗体,灵活轻便,适宜于表现生活中一瞬即逝的感受,因而为诗人普遍采用,创作之繁荣超过了其他各种诗体。
(5)排律
律诗的一种。它是按照一般律诗的格式加以铺排延长而成,故称排律,又叫长律。排律和—般律诗一样,要严格遵守平仄、对仗、押韵等规则,但它不限于四韵,每首最短五韵十句,多的长达五十韵(一百句)甚至一百韵(二百句)以上.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用对仗;各句间也都要遵守平仄粘对的格式。由于限制过多,容易显得堆砌死板,历来极少名篇。排律一般是五言,七言极少。五言排律由汉魏六朝五言古诗演化而来。南宋时谢灵运的《湖中瞻眺》、梁代瘐信的《奉和山池》巳具排律雏形,但体制较短,限于五韵十韵。杜甫以后,方告成熟,体制渐长,声律愈工,中唐白居易的《代书诗寄微之》竟长达一百韵。韩愈、孟郊等更用联句形式演为长篇(如《城南联句》),形式更加工巧,内容却日见贫乏。
(6)宋词 是代表着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一种诗歌样式。宋词约始于南朝,定型于中晚唐,盛行于宋代。它原指合乐歌唱的歌词,后来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一种句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宋词有许多别称,常见的有“乐府”、“长短句”、“诗余”等。词分小令(58字以下)、中调(59至90字)、长调(91字以上)。
宋词有许多不同的词调,每种词调各有特定的名称,如《西江月》、《满江红》等。不同的词调,其段数、句数、字数、声律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填词时要求严格遵守。从词人的创作看,有些词作只有词牌,如晏殊《破阵子》;有些词作有词牌也有题目,比如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其中,“卜算子”是词牌,“送鲍浩然之浙东”是题目。
绝大部分宋词都划分段落,词的段落有专门的名称,一段叫一“片”或一“阕”。仅有单片的词叫单调,单调词都是小令。有上下两片的词叫双调,双调词作数量最多。有三片的词叫三叠,词作很少。有四片的词叫四叠,词作最少。
(7)元曲 曲是金、元以来的一种新文体,可以配合音乐演唱,成熟于元代,一般称为元曲。元曲迅速走向了繁荣,并取得了堪与诗、词相比并论的地位。今天,元曲的曲乐部分多已不传,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曲词的部分。元曲要依据曲调填写,每个曲调都有名称,叫做曲牌。曲牌只标明曲子的音乐性,和内容无关;曲牌下面的题目才与内容有关。曲分北曲和南曲(又称传奇)。北曲包括散曲(元代的新诗)和杂剧(元代的歌剧):有曲、科、白。散曲又分为:小令(单支的曲子)和套数(同宫调的若干小令组成。)
第三篇: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分析(用于初一到初三)(精选)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分析
句子的组成成分叫句子成分。在句子中,词与词之间有一定的组合关系,按照不同的关系,可以把句子分为不同的组成成分。句子成分由词或词组充当。汉语: 现代汉语里一般的句子成分有六种,即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英语:句子的组成部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补语、状语、表语七种
第一部分:现代汉语句子成分:
主语 Subject谓语 Predicate宾语 Object
定语 Attribute状语 Adverbial modifier补语 Complement
一、主语 Subject1、定义:主语是句子陈述的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表示句子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主语是执行句子的行为或动作的主体。
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
B、一般表示谓语所说的是“谁”或 “什么”。
3、符号:双行线 ═。
例如:
⑴中国人民志气高。
⑵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二、谓语 Predicate1、定义:用来说明陈述主语。
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B、一般表示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3、符号:单行线 _____
例如:
⑴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⑵树叶黄了。
⑶小王今年十六岁。
⑷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⑸明天星期日。
⑹什么书他都看。
4、谓语(predicate),是句子中的必不可少的成分.谓语是由简单动词或动词短语(助动词或情态动词+主要动词)构成.谓语分为简单谓语和复合谓语
三、宾语 Object1、定义:表示谓语动词的涉及对象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
B、一般表示谓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3、符号:波浪线 ﹏﹏。
4、凡能愿动词,如“希望、想、可以、说”等词后面的一般都作 宾语处理。例如:
(1)什么叫信息?
(2)门口围关一群看热闹的。
(3)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
四、定语 Attribute1、定义:用在主语和宾语前面,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充当。
B、一般定语与中心词之间有“的”字连接。
3、符号:小括号()。
例如:
(1)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垄垄(全黄)的珍珠。
(2)(三杯)美洒敬亲人。
(3)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
(4)(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五、状语 Adverbial modifier1、定义:用在动词、形容词谓语前,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副词、形容词、动词、表示处所和时间的名词和方位
词充当。
B、一般状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地”字连接。
3、符号:中括号 [ ]。
例如:
(1)他[已经]走了。
(2)咱们[北京]见。
(3)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4)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六、补语 Complement1、定义:谓语后面的附加成分,对谓语起补充说明作用,回答“怎么样”、“多久”、“多少”(时间、处所、结果)之类问题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副词充当。
B、一般补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得”字连接。
3、符号:单书名号〈 〉。
例如:
(1)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
(2)他写的字比原来不是好〈一点〉,而是好得〈多〉。
(3)他生〈于1918年〉。
(4)他坐〈在桌子旁〉。
(5)颜色是那么浓,浓得〈好象要流下来似的〉。
七、独立成分
在句子中不与其他成分(主、谓、宾、定、状、补)产生结构关系,但意义上又是全句所必需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种成分,用来表示称谓呼叫,对事物原推测、估计、注释、补充、感叹、摹拟语气等。
例如:
(1)事情明摆着,你看,我们能不管吗?
(2)十分明显,不大大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四个现代化就是一句
空话。
(3)啊,多么使人心醉的绚丽灿烂的秋色!
(4)砰,砰,一阵枪声传来......
充当独立成分的,有的是一个词,有的是短语,它在句子的位置比较灵活,有的在句首,有的在句中。
八、复指成分
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短语指同一事物,作同一个句子成分。
例如:
(1)先生自己也要书。
(2)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这已经 成为。挡不住的历
史潮流。
(3)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丽的战斗--松骨峰战斗。
第二部分:一般完整的句子成分的排列为:
1、定语(修饰主语)主语 状语 谓语 补语 定语(修饰宾语)宾语
2、句子成分符号:
主语 =谓语 -宾语 ~
定语()状语 [ ]补语 < >
第三部分:句子成分顺口溜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主干成分主谓宾,枝叶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基本成分主谓宾,连带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六者关系难分辨,心中有数析正误。
什么谁称主,做是怎样才充谓;
宾语动支配,回答谓语什么谁。
前置状语目(的)时(间)地(点),意义不变能复位。补语从后说前谓,定语才和后宾配。介宾短语多状补,不能充当宾主谓。的定地状与得补,语言标志定是非。
第四部分:练习题
一、找出下列句子的主语和谓语:主语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谓语是用
来陈述主语的。在一般情况下,主语在前,谓语在后。
(1))
(2)并不出众。(《荔枝蜜》)
(3)
(4(5把中心词看成是主语和谓语也是可以的。如:
(6)
(7)(《从
可以认为“竹床”“技术”是主语,可以认为“铺”“使用”是谓语。
二、找出下列句子的宾语和补语:宾语往往表示动作支配的对象,并且总
是处在动词的后头。补语是动词形容词后面的补充成分。
(1)桥脚上站在一个人,却是我们母亲。(鲁迅《社戏》)
(2)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背影》)
(3)萧队长说过:先进的要带落后的。(《分马》)
(4)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
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
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纪念白求恩》)
还有一种宾语叫做“双宾语”,如:
(5)现在人们叫它 故宫。(《故宫博物院》)
(6)我给她 一本书。
“ 它”“她”是近宾语(间接宾语),“故宫”“一本书”是远宾语(直接宾语)。
(7)说起来可笑,小时候有一回上树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螫<一下>,痛得我差点儿跌<下来>。(《荔枝蜜》)
(8)我独自一人游荡< 在田野里 >。(《挖荠菜》)
(9)从化的荔枝树多得< 像一片碧绿的大海 >,开花时节,那蜜蜂满
野嘤嘤嗡嗡,忙得< 忘记早晚 >,有时还趁着月色采花酿蜜。
(《荔枝蜜》)
(10)我那时真是聪明< 过分 >。(《背影》)
(11)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 好几回>了(《从百草
园到三味书屋》)
尖括号里的全是补语,都补充说明了前面的动词、形容词。
三、找出下列句子的定语和状语:定语是名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状语是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
(1)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背
影》)
(2)可我,总还是怀念那(长在野地里)的荠菜,就像怀念(那些与
自己共过患难的老朋友)一样。(《挖荠菜》)
(3)老远就看见(镶嵌在正门顶上)的国徽的闪闪金光。(《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4)李四光[这一生中][还从来]没有过一次[这样]舒畅和快乐的谈话。
(《地质之光》)
(5)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朱自清《背影》)
(6)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草坪旁用卵
石铺成的小径] 走到“北海”跟前。(萧乾《枣核》)
圆括号里的是定语,方括号里的是状语。
规则:可以遵循谓前为状,谓后为补的规则;注意“的”,“得”,“地”三字。“的”前为定,“地”前为状,“得”后为补
第四篇:初一到初三复习资料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初一到初三复习资料
第一
暑期很快就要过去了,即将进入初三的同学们将会面临紧张的学习生活,在接下来的一年中要如何有规划规划的学习,才能让我们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呢?一名校老师提醒新初三同学们要提前做好初三一年的学习规划,上半学年是初三新知识的学习阶段,多数学校中考复习都安排在下半学年,个别学校也会在新知识授课的同时开始第一轮的复习,一般复习分为知识回顾和查漏补缺两轮,而中考至少要三轮的总复习。
第一轮:初三开学至明年1月份之前。
在这半年的时间里,我们既要学习初三的新知识,又要对初
一、初二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在初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前将三年的知识系统的梳理,形成知识树。因此在7、8月份的时候,就应着手建立知识系统。系统建立起来后,便可以达到“做一道题,会一道题”的境界。具体规划:利用7、8月暑假,加入一轮的学习——7月份,学完初三的新课程;8月份,复习初一初二的旧知识。9月-1月,按照学校的进度进行新初三知识的复习式学习。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第二轮:初三下明年2月初-4月底。
在这个阶段之前,我们的学习大部分是知识的积累过程,两年半的累加,我们掌握的知识已经达到了中考所需的量。再经过知识的系统梳理和总结,学生已对知识整体有把握,开始把书读薄。因此,初三下学期开始,要巧用错题集、往年中考和模拟真题。查找知识漏洞,进行专项突破。具体规划:按照学校安排的顺序做模拟题和中考真题,并对错题进行分类汇总。
第三轮:初三下明年5月-6月。
这时学生对中考的出题走向有了进一步把握。根据历年来中考出题的规律来看,一直以来,模拟考试都是中考的“风向标”。仔细对试卷进行分析,就能把握住中考的出题特点和2012年出题的趋势。对中考出题的点和规律性有了准确的把握,就能达到做一道题,会触类旁通,做一系列的题的境界。
经过以上三轮的复习,初中知识就能达到一个比较全面的境界。只要按照一定的顺序用心认真学,在中考中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第二
升入初三,我们将要学习以下几个新的语法点:现在完成时、宾语从句、动词不定式、被动语态、过去将来时、过去完成时、状语从句、定语从句,其中现在完成时、宾语从句、动词不定式、被动语态、定语从句又是学习的重点。为此,根据初三学习的特点,我为同学们提供几点建议。
梳理知识结构
梳理知识结构、构建知识框架是较好的学习方法之一。初三阶段,学习内容既深又广,不以构建框架式的学习方法可能会事倍而功半,达不到好的效果。如何构建英语知识学习框架?
(1)巧妙识记单词
理解每一课的重点词汇、词组,用专门的小本子按词性、词意分门别类,列成条目,可随身携带,利用零碎的时间看一遍,让单词解决在不经意中。
(2)及时梳理知识点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把每课中的知识点梳理归纳成句型,找出典型句,专门背上几个典型句,碰到类似的句子,可套用典型句,举一反三,学英语实际上就是套用句型;
(3)理清语法规则
语法规则就是语言规则,是遣词造句的纲目,掌握了语法对理解有很大的好处,所以语法也不可轻视。每课的语法不会太多,一般一二条很容易掌握,第4单元的语法为动词不定式,只要把所学过的动词梳理一下,哪些动词接不定式,把动词列出来,加以练习就行了,如I want to be a doctor.He went to London for a holiday等。反复练习,就会巩固掌握,语法通常是和句型紧密联系的,练习语法的同时也巩固了句型,一举两得。
抓好预习未雨绸缪
由于初三的课程增多,下个学期各学科还面临着全面复习的任务,所以课堂教学将以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授课方式出现,若不做到提早预习,及时复习巩固,肯定招架不住,不战自溃了。
课前的预习是提高听课质量的重要保证,要自觉有意识地去预习,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才能保证预习的针对性和成效性。如预习一篇课文可分几步走:
1.查出生词,标出读音,弄清词性,理解单词在句中的意思;
2.通读全文,掌握文章大意;
3.试用一句话写出各段的大意;
4.摘出课文中主要的词组和常用短语(包括已学过的);
5.记下难点。做到以上这几点,在课堂教学中就会有的放矢,有信心参与,有针对性地提问,变被动为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自觉完成知识内化的过程。
及时复习温故知新
复习能使知识长期保持在记忆中,在需要时,能准确无误的再现,并能加以运用。要达到知识的巩固,理解是前提,复习是手段,复习能使知识在记忆中得到强化和保持,但复习要做到科学性、系统性、经常性,才能卓有成效,对刚进入初三的同学来说,要抓好复习巩固这一环节,订好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①及时复习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新学的知识开始时遗忘率最高,所以抓住及时复习非常必要,如,学习了新单词后每天都要读、背,或使用这些词,哪怕课余、饭后的几分钟读上一、二遍,就能强化记忆的痕迹,才能保证新授课能顺利进行;
②新旧交替复习在接受新知识前要复习前一次的内容,建立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使知识系统化。如牛津英语中的英英解释,通常都是用已学过的英文解释生词,自己多试着去解释,很自然,复习巩固也就渗透其中了;
③阶段目标性复习在教完一个单元后,要把这一阶段所学的知识理清楚,重点找出这一阶段存在的问题,在复习的同时提纲挈领地列出基本内容、重点和关键以及和前面的知识的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整体化,从而达到知识的深化。还要把一个单元中所做的练习中的错误收集整理到错误集上,并作出相应的注解,经常复习。错误的答案不要擦掉,和正确的答案形成对比,就会使你印象深刻,以免再犯同样的错误,以巩固加深知识,防止遗忘的发生。
第三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第五篇:初一到初三古诗词
初(一)----初(三)古诗词
七年级上册(课内): 观沧海(曹操)次北固山下(王湾)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课外):
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夜雨寄北(李商隐)杨花落尽子规啼,君问归期未有期, 闻道龙标过五溪。巴山楚水凄凉地.我寄愁心与明月,何当共剪西窗烛, 随风直到夜郎西。却话巴山夜雨时.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进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涴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七年级下册(课外):
山中杂诗(吴均)
竹里馆(王维)山际见烟来, 独坐幽篁里, 竹中窥落日.弹琴复长啸.鸟向檐上飞, 深林人不知, 云从窗里出.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
论诗(赵翼)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明月来相照.春夜洛城闻(李白)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八年级上册(课内):
望岳(杜甫)
春望(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杜甫)归园田居(陶渊明)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老妇出门看。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使至塞上(王维)渡荆门送别(李白)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
(课外):
长歌行(汉乐府)野望(王绩)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黄鹤楼(崔颢)昔 人 已 乘 黄 鹤 去,此 地 空 余 黄 鹤 楼。黄 鹤 一 去 不 复 返,白 云 千 载 空 悠 悠。晴 川 历 历 汉 阳 树,芳 草 萋 萋 鹦 鹉 洲。日 暮 乡 关 何 处 是,烟 波 江 上 使 人 愁。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秋词(刘禹锡)鲁山山行(梅尧臣)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好峰随处改,幽径行独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涴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八年级下册(课内):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过零丁洋(文天祥)由.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
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山坡羊 潼关怀古(张养浩)饮酒(其五)(陶渊明)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亡,百姓苦。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行路难(其一)(李白)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度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江洒江郊,高者挂卷长林梢,下者飘转沈塘坳。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冷似铁,骄儿恶卧蹋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
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
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 冻死亦足!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己亥杂诗(龚自珍)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课外):
赠从弟(刘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本有性。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终南别业(王维)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 愈)
无题(李商隐)天街小雨润如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草色遥看近却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最是一年春好处,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绝胜烟柳满皇都。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相见欢(李煜)登飞来峰(王安石)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飞来山上千寻塔,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九年级上册(课内): 望江南(温庭筠)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肠断白蘋洲。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武陵春(李清照)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课外):
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辛弃疾)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沙场秋点兵.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可怜白发生.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
月夜(刘方平)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商山早行(温庭筠)卜算子 咏梅(陆游)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破阵子(晏殊)
浣溪沙(苏轼)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簌簌衣巾莎枣花。村里村北响缲车。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牛衣古柳卖黄瓜。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敲门试问野人家。
醉花阴(李清照)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朝天子 咏喇叭(王磐)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了做了土;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输,都变做了土。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九年级下册(课内):
关 雎 蒹葭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在水一方。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宛在水中央。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课外): 宛在水中沚。
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月下独酌(李白)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羌村三首(之三)(杜甫)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驱鸡上树木,始闻扣柴荆。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醘浊复清。
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登楼(杜甫)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岑参)
(韩愈)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随风满地石乱走。云横奏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军师西门伫献捷。
望月有感(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别云间(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