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长在全市工业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文)
高德领市长在全市工业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为了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一届八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而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确立强力推进“工业兴市”发展战略、加速我市工业化进程、促进全市经济再上新台阶的动员大会。这次会议开得非常及时、非常重要,突出了“高”、“实”、“新”三个鲜明的特点:“高”,即规格高、层次高、规模大。这次工业化工作会议是我市撤地设市以来召开的一次规模空前的工业会议,市直各单位的全体班子成员、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以及众多的企业家参加会议,人数达到1200人。“实”,即会风实、措施实。这次会议上,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强力推进“工业兴市”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成立了市委、市政府“工业兴市”领导小组,出台了政策,制定了措施,明确了目标,落实了责任。“新”,即思路新、局面新、气象新。这次会议确立了“工业兴市”的发展战略,明确了工业化的基本思路,制定了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开辟了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局面。全市上下要借这次工业化大会的“东风”,掀起一个“大上工业、大兴工业、大干工业”的高潮。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强力推进“工业兴市”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认识的深度决定工作的力度。推进工业兴市,关键是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发展工业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加快工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必须充分认识到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主体,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工业化的任务不完成,实现现代化就无从谈起。从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巨大影响,从二战以后的日本崛起,从亚洲四小龙的快速发展,都可以看出,这些国家的强盛,无一不是从农业社会进化到工业社会,进而带动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的整体推进,最终实现现代化。从国内来看,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等经济繁荣地区,也都是工业经济最先发展起来的地区。目前,我市经济正处于农业经济主导型向工业经济主导型过渡时期,加快工业化进程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市委明确提出了富民强市的发展目标,是不是达到了“富民强市”这一目标,关键是看两个指标:一个是经济的发展,包括GDP增长和财政收入,另一个是社会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市虽然是农业大市,但是农业属弱质产业,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农业产值增长的空间越来越小,速度也将会越来越慢。我们要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是靠工业的发展,而且也只能靠工业的发展。财政收入也是这样,我市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还不到30%,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农业税全免以后,工业对于财政收入的意义更为重大,没有工业就没有税源,没有工业就没有财政,没有工业就只能落后。我们只有大力发展工业,加快工
业化进程,才能加快发展的速度,才能逐步缩小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才能实现周口现代化这一宏伟目标。
(二)必须充分认识到工业化是“三化”的核心和动力。我们提出“工业兴市”发展战略,高度重视工业的发展,这并不意味着不重视农业,农业是基础,但是只有工业发展了,才能反哺农业、促进农业更好地发展,才能为城镇化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工业化是“三化”的核心,加快工业化进程是加快城镇化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对此,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首先,要正确认识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关系。工业化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力和“助推器”,工业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城镇化发展的水平、速度和质量,城镇化如果没有工业的产业支撑很难得到较快发展。我市的城镇化水平分别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11.5、23个百分点;工业化水平分别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9.8、12.9个百分点,工业化水平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镇化进程。加快我市的城镇化,必须要靠工业化来推动;只有加快工业化进程,我市的城镇化才能有一个大发展。其次,要正确认识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这是一个立意高远、内涵深刻的重要论断,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对工农关
系、城乡关系在思想认识和政策取向上的进一步升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工业化又增加了新的历史使命,从而使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内涵更丰富、联系更紧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要形成以工促农、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新机制,其落脚点就是要加速工业化进程。我市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艰巨,必须紧紧抓住工业化这个核心,通过加快工业化进程,提升农业装备水平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水平。要通过加快优质粮油、棉花、林木、皮革、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化经营。要用工业的理念来指导农业发展,用产业化的发展思路来整合农业资源,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来组织农业生产,用企业化的组织形式来培育市场主体,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必须充分认识到工业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周口崛起的基本途径。首先要正确认识工业化。我们经常讲工业化、抓工业化、推进工业化,什么才是工业化?衡量工业化的指标是什么?我这里有一份资料,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工业化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指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是推进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的过程。在工业化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工业生产量的快速增长,新兴部门大量出现,高新技术广泛应用,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城镇化水平和国民消费层次全面提升。国际上衡量工业化程度,主要经济指标有四项:一是人均生产总值,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为初期阶段,人均3000美元为中期,人均
5000美元为后期;二是工业化率,即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工业化率达到20%~40%,为工业化初期,40%~60%为半工业化国家,60%以上为工业化国家;三是三次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一般工业化初期,三次产业结构为12.7∶37.8∶49.5,就业结构为15.9∶36.8∶47.3;四是城市化率,即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一般工业化初期为37%以上,工业化国家则达到65%以上。怎样才能工业化,对我们周口来说,就是通过工业的快速发展,吸引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移出来,进城成为工人;工业企业的集聚必将带动相关产业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做大,反过来又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最终形成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良性发展机制。要通过加速工业化进程来破解“三农”难题,“化”农民为市民,“化”传统农业为现代农业,“化”农村为城市。因此,工业化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周口崛起的基本途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推进工业化是促进充分就业、建设和谐周口的重要保证。促进充分就业,是我们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工作目标,是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工业化不但能够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变,而且还会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到第二产业就业,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促进充分就业,为建设和谐社会创造条件。
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是“三化”的核心和动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周口崛起的基本途径。工业兴,则市兴;工业兴,财政兴;工业兴,人
民兴。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强力推进“工业兴市”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加快工业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自觉性,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上来,坚定不移、扎扎实实地推进“工业兴市”战略,努力实现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重大突破。
二、分析形势,把握机遇,切实增强加快工业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正确分析我市工业经济的形势,既要纵向比较,充分肯定取得的成绩,看到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更要跳出周口看周口,在横向比较中看到与先进地区、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加快推进工业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全省工业经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转变。“十五”期间,全省工业经济呈现速度快、效益高、活力强的良好发展态势,工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十五”目标预计将超额完成,我省已经成为工业大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工业总量大。预计200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将超过3300亿元,比2000年净增2200亿元以上,居全国第三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7个百分点;全部工业增加值将达到或接近5000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以上,对全省的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4%。二是经济效益高。到目前,我省工业已经连续40个月保持快速增长,打破了历次高增长记录,2005年前11个月,工业经济效益综
合指数175%,比2000年提高80个百分点,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的位次上升了4位;实现利润541.3亿元、利税1003亿元,增速分别达到53.4%和44.8%。三是工业投资大。工业投资连续几年高速增长,预计2005年全省城镇工业投资达到1600亿元左右,相当于2000年投资的近4倍,我省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粮食加工、畜禽加工和铝工业基地。四是企业成长快。2005年安钢、双汇和洛石化三家企业的销售收入将突破200亿元,全省销售收入超50亿元和100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将达到16家和5家以上。而在2000年,我省仅有4户工业企业销售收入超50亿元,没有超100亿元的企业。
(二)各省辖市工业经济发展如火如荼。在我省大力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各个省辖市的工业经济发展态势迅猛,2005年前11个月,全省18个市工业增加值增速均在20%以上,利润增速均超过38%。同全省发展一样,我市工业经济2005年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04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销售收入290亿元,同比增长30%,是我市撤地设市以来工业经济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效益最好的一年。但把我市的工业放在全省经济发展大格局中看,工业发展的“短腿”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工业化率与全省相比落后了近10个百分点。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去年以来处于黄淮经济区、工业相对薄弱的信阳、商丘、驻马店等传统农区,工业发展势头良好,增速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分别快于我市6、2.1、2个百分点,从而使我市的发展形势更加严峻。如
果在“十一五”期间不能实现全市工业经济的大发展,我市就不可能走在省内黄淮地区的前列,就不可能实现周口崛起,就不可能建设惠及一千万周口人民的全面小康社会。
(三)我市正处于农业经济主导型向工业经济主导型转变的关键时期。2005年对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来说,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转折点,预计第二产业完成218.5亿元,增长19.6%,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8.9%,其中工业所占比重为34%,首次形成了“二、一、三”的产业格局,工业经济逐步取代农业经济成为带动我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工业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新格局逐步形成。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我市工业的主导地位还不稳固、产业优势还不明显,还处于工业化的初期,而全省、全国已处于工业化的中期,上海、浙江、广东等沿海发达省市将步入后工业化时期。因此,我市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任务很重,今后五年正是由农业经济主导型向工业经济主导型转变的关键时期,我市工业经济必须要有一个大的跨越,实现从农业大市向工业大市的转变。
(四)全市工业经济面临着加快发展的新机遇。当前,我市的工业经济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中部崛起的重视和政策倾斜,以及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新兴工业大省、走在中部地区前列的目标,为我市工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力的政策激励;二是我市农产品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前景广阔;三是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我市的工业经济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43家,2005年工业增加值达到205亿元,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4%,工业存量较大,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是工业用地、水电资源、环境负荷等基础要素供给充裕,随着沙颍河复航和铁路改造完成、进京客车的开行,以及几条高速公路的建成,大交通格局逐步完善,区位交通优势逐步显现,这些都为加快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五是民营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将会成为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增长点和动力源;六是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加速向中西部转移,为我们加快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历史机遇;七是“工业兴市”的氛围正逐步形成,去年我们就提出要牢固树立“工业兴市”的发展理念,今年我们实施了强力推进“工业兴市”的发展战略,并且成为我市“十一五”期间的重要战略之一,全市上下议工业、谋工业、抓工业、大力发展工业的氛围浓厚,为我们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通过对工业经济发展形势的辨证分析、全面把握,可以这样说,我市的经济发展正处于由农业经济主导型向工业经济主导型转变的关键时期,正处于工业发展的加速期,正处于加快经济发展和缩小差距的战略机遇期。全市上下必须牢固树立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增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强力推进“工业兴市”这一发展主战略,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努力推动我市经济的全面振兴。
三、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强力推进工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今后五年我市强力推进“工业兴市”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大工业思想,以加大投入、增加总量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为途径,以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优化环境为保证,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目的,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全面提高我市工业经济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对其他产业的辐射带动力、对财政的贡献力,走出一条传统农区的工业化道路。
今后五年我市强力推进“工业兴市”发展战略的奋斗目标是:通过五年左右的努力,工业经济发展上一个新台阶,形成科学的新格局,基本确立新兴的工业大市地位。具体来讲就是:
——工业经济总量迅速膨胀。力争到2010年我市全部工业总产值达到1600亿元,在全市生产总值中,工业所占比重达到45%,届时二产在整个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超过50%。
——形成特色格局。充分发挥我市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形成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优质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充分发挥我市劳动力资源充足,电力、土地等生产要素供给充裕,交通便利等优势,形成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基地。
——支柱产业支撑明显。重点做强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医药制造、皮革皮毛、板材家具、电力能源、化工建材、机械制造八个产业,突出发展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医药制造、皮革皮毛四大优势产业,到2010年八个产业的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5%,形成支撑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八大支柱产业。
——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到2010年莲花集团、益海粮油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辅仁、鞋城、财鑫、华林四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要达到50亿元,金丹乳酸公司、金丝猴集团、志元食品公司、邦杰集团、鑫达集团、项城棉纺织公司等10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要突破30亿元,一批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迅速成长,我市挤进全省百强企业达到10家。
围绕这些目标任务,要突出抓好以下八项重点工作:
(一)抓项目,不断加大工业投入。推进“工业兴市”发展战略的关键在于抓项目。抓项目就是抓投资、抓发展;没有重大项目,发展就没有载体,竞争就没有实力。要立足资源抓项目。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劳动力资源和区位交通优势,为我们加快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要充分发挥这些优势,集中力量引进、培育和扶持对全市经济发展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优势工业项目,为工业经济发展增强后劲。要争取政策抓项目。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投资政策,抓住国家加大“三农”支持力度等政策机遇,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争取上级的政策倾斜、资金项目支持,不断形成工业经济发展的新优势。要通过招商引资抓项目。招商引资的载体是项目,重点也是项目。前一段时间,全市上下抓引资、跑招商的劲头都很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昨天,已经召开了全市“招商引资和优化环境年”动员大会,各级领导干部务必要按照会议的安排,把工业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作为加大工业投入的切入点,千方百计抓好招商引资,以招商引资的大突破,实现工业经济的大发展。
(二)抓创新,增强工业经济发展活力。制度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外地和我市国企改革的成功经验,充分证明改革也是一种生产力,是加快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要进一步清除束缚工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通过深化改革,不断为工业经济发展增添活力。要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按照“大型企业产权多元化、中小型企业民营化”的思路,加大资产整合力度,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和民间资本参与国有资产重组,积极探索工业企业管理的新机制。对尚未完成改制任务的县市区、行业和部门,要加强督导,加快进度,及早完成改制任务。要坚持以市场为取向,以效益、效率为目标,加大企业制度创新步伐。通过深化企业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的改革,激活企业的发展潜力。财鑫集团、金丝猴集团等一批基础条件比较好、产品竞争力强、股权结构比较合理工业企业,要做好前期工作,力争早日上市,成为规范的股份有限公司,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三)抓民营,迅速提升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我市民营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市工业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成为地方财税的重要来源。要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依靠吸引民营资本投入,推动我市“工业兴市”战略深入开展。在政策上,凡是属于国家产业政策允许的领域或行业,非公有制企业都可以投资,并享有国有企业同等的待遇。按照“放心、放胆、放手、放宽、放活”的方针,鼓励民营资本兴办工业企业,参与国
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购买国有企业产权,促进民营工业企业在外延发展上实现新突破。要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水平,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要引导民营企业发展特色“板状经济”,结合本地的产业和产品优势,依托工业园区,引导同类型、同行业的民营企业向园区聚集,形成产业集群和规模效益,增强民营企业的竞争力。努力使民营工业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大幅提高民营工业在整个工业总量中的比重。
(四)抓龙头,努力做强八大支柱产业。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和优化组合,目前我市已形成八大支柱产业: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医药制造、皮革皮毛、板材家具、电力能源、化工建材、机械制造。同时,又培育了莲花味精集团、益海粮油公司、辅仁药业集团、财鑫集团、金丝猴集团、金丹乳酸公司等一批优势企业,对这些支柱产业和优势企业,要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在技术改造、资金投入、资源整合上下功夫,进一步扶优扶强,并以此延伸产业链,带动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成长。比如纺织服装业,关键是要提高档次,要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重点攻克关键工艺技术,引进知名服装设计、制造技术设备,逐步形成以纯麻、棉麻涤混纺和名牌服饰为特色的周口纺织工业格局。各县市区也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通过测算和分析论证,确定各自的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抓住
一、两个支柱产业,抓住几个骨干企业,坚定不移地抓下去,全力培育、做大做强,以支柱产业、骨干企业带动整个行业、整个工业、整个经济的发展。
(五)抓园区,搭建工业经济发展平台。工业园区是充分发挥资本投资聚集效应,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的重要载体。要按照“壮大市本级,发展县市区”的总体要求,加大经济开发区和县级工业园建设力度,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平台,引导产业向园区聚集,工业向园区集中。市经济开发区要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拉大发展框架,全力打造市本级工业基地。川汇区要在原开发区的基础上,规划建设能够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工业园区。各县市也要立足现有基础,通过区划调整、土地“三项整治”,分别选择基础设施齐全、发展潜力大、竞争优势强的工业园区作为发展重点,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努力实现给供水、排水、电力、供热、通讯、道路和场地平整“六通一平”,建成一批设施配套、功能齐全、企业集聚、带动发展的工业园区。要建设好中小企业创业园,强化工业经济再生机制。我省有几个市都建有中小企业创业园,漯河市的中小企业创业园是国家试点,共开发6平方公里,进驻小企业152家,总投资13.5亿元,安置就业5000多人,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已成为经济发展再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漯河的经验,我市也要加快中小企业创业园的建设步伐,凡是工业园区都要规划建设创业园,加强工业园区的服务功能、孵化功能,尽快发挥我市工业园区和中小企业创业园的产业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
(六)抓品牌,增强工业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技术进步水平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提升传统行业技术水平。根据我市高新技术产业较少、设备工艺技术落后的实际,加快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企业,巩固传统企业的优势,提升传统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着眼优势领域,瞄准前沿科技,选择与我市现有资源和企业有关联的高新技术项目为发展方向,走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并重的路子。抓好莲花味精集团、辅仁药业集团、财鑫集团、金丹乳酸公司等企业集团的科研中心建设,使企业能够不断创新,不断引进先进的技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产品的竞争力。要大力实施名牌战略,进一步提升我市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企业竞争力。目前我市已经有了莲花牌味精、邦杰牌火腿肠、金丝猴牌奶糖、口福牌食用油等4个国家级名牌,宋河粮液、金丹乳酸等11个省级名牌,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抓好品牌建设,大力推进名牌战略,加大争创名牌力度,强化名牌带动力,争使我市更多产品跨入全省、全国的名牌序列,切实增强工业发展活力和企业竞争力。
(七)抓服务,营造工业发展的宽松环境。我市中小企业占到全市企业总数的99%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到全市工业总量的86%以上。因此,我市既要大企业的“顶天立地”,又要中小企业的“铺天盖地”,要牢牢把握扩张总量这一主线,高度重视中小企业,鼓励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各级都要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建立健全融资担保、人才培训等一系列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有力的保障。在昨天的会议上,对优化我市发展环境工作做了重要部署,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尤其是要高度重视信用环境建设,要以“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年”活动为契机,严厉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为,着力构建诚信社会,为“工业兴市”战略的深入开展,为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宽松良好的环境。
(八)抓队伍,培育一批高素质的企业家群体。去年,我们到南阳西峡、新野等地参观学习,感到这几个县工业企业快速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他们有一批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在西峡县,企业家相互通气、相互支持,哪家公司出现资金等方面的困难或是有了新的项目,企业家们共同商讨对策、相互担保,解决发展中的难题,共度难关。企业家都是职业企业家,不挤官场挤市场,专注于企业经营管理,使企业规模迅速壮大。我市也有一些企业如金丝猴集团、金丹乳酸公司等能够健康发展,也是得益于有一个好的企业法人。而相反,有些企业比如通讯电缆厂、罐头厂、赛潮鞋业等,也曾经辉煌过,由于缺少高素质的企业家,都一个一个地跨掉了。企业家群体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核心力量,没有企业家就没有生产要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也没有经营活动的风险承担者,再丰富的经济资源也只能处于闲置状态,企业也就很难发展壮大。抓工业,必须抓好企业家队伍建设。要把企业家群体的培育与“人才强市”战略紧密结合起来,与打造人力资源产业结合起来,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以培育壮大企业家队伍为重点,进一步创新有利
于工业发展的人才开发利用机制。要重点抓好企业家队伍建设。建立企业经营者、管理者健康成长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推进企业经营管理的专业化进程,培育和发展职业经理人才市场,营造尊重、爱护、支持企业家的良好社会氛围,增强企业家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建立科学的企业管理机制,完善按贡献分配的激励机制,激发企业家的才智与创造力和创业精神。要加快企业专门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强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的培养,强化企业职工的培训和继续教育,着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高级技工队伍和适应新型工业化要求的产业工人队伍。立足于把人口大市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市,努力建设一支由技能型人才与专业人才共同组成、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工业人才大军,为加快我市的工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四、加强领导,完善机制,着力营造工业兴市的浓厚氛围 市委、市政府就强力推进“工业兴市”战略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意见,目标很明确,措施很得力,关键是要狠抓落实,真正把工业兴市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确保“工业兴市”战略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加强领导,形成机制。要建立和完善强力推进“工业兴市”发展战略的新体制。去年通过市级机构改革,成立了市工业经济发展局,理顺了管理体制,完善了工作机制。今年,市委、市政府又成立了高规格的“工业兴市”领导小组,决心集中精力、踏踏实实地把工业经济工作领导好、发展好,真正使“工业兴市”由号
召转化为行动,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能让老百姓得到实惠的发展成果。各县市区也要抓紧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工业领导小组,拿出主要精力抓好工业、发展工业、壮大工业。县级工业经济发展局和商务局必须在3月底以前成立,真正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工作到位。要建立健全工业经济发展的工作机制。市“工业兴市”领导小组要每季度研究一次工业经济工作,定期研究工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重要政策。市政府常务会议要每季度研究一次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及时解决工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全市每年召开一次大规模的工业会议,对各县市区的工业发展情况进行检查评比,建立科学的评价考核机制,把激励机制落到实处。
(二)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当前,我们的一些干部当中还存在着“口头工业”的问题,讲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干起来不要。有的面对工业发展存在的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矛盾和问题,怨天尤人、裹足不前;有的忙于跑会场、走形式,很少深入企业一线,存在着对工业不愿抓、不会抓、不敢抓的问题。对此,要引起各级领导干部的高度重视。要进一步转变作风,多深入企业一线调查研究,真正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真正把工业兴市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全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加强协作配合,实现整体联动,真正做到热心、贴心、精心为推进“工业兴市”提供优质服务。这次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强力推进工业兴市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中,制订了许多政策措施,可操作性很强,关键是要抓好贯彻落实,使扶持政策和激励措
施真正转变为发展的内在动力。对于推进工业兴市的各项政策,各级各部门都要结合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做到不走形式、不走样。市工业经济发展局要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加大督查力度,强化跟踪问效,确保政策措施落实到位,确保“工业兴市”战略取得实效。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我市经济发展的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要按照推进“工业兴市”战略的部署,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对工业项目招商引资的功臣,对生产效益好的企业,对经营管理能力强的企业家,对工业发展快的县市区,对发展工业中的先进个人,对发展工业的典型作法,新闻媒体都要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报道。要在全市上下努力营造上工业、抓工业、发展工业的浓厚氛围,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激发全市人民发展工业的热情,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同志们,实施“工业兴市”战略,是加快周口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任务艰巨,时不我待。我们一定要自我加压,负重拼搏,锐意进取,奋起直追。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周口工业就一定能腾飞,周口经济就一定能崛起,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达到!
第二篇:市长在全市工业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文)(精)
高德领市长在全市工业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为了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一届八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而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确立强力推进“工业兴市”发展战略、加速我市工业化进程、促进全市经济再上新台阶的动员大会。这次会议开得非常及时、非常重要,突出了“高”、“实”、“新”三个鲜明的特点:“高”,即规格高、层次高、规模大。这次工业化工作会议是我市撤地设市以来召开的一次规模空前的工业会议,市直各单位的全体班子成员、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以及众多的企业家参加会议,人数达到1200人。“实”,即会风实、措施实。这次会议上,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强力推进“工业兴市”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成立了市委、市政府“工业兴市”领导小组,出台了政策,制定了措施,明确了目标,落实了责任。“新”,即思路新、局面新、气象新。这次会议确立了“工业兴市”的发展战略,明确了工业化的基本思路,制定了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开辟了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局面。全市上下要借这次工业化大会的“东风”,掀起一个“大上工业、大兴工业、大干工业”的高潮。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强力推进“工业兴市”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认识的深度决定工作的力度。推进工业兴市,关键是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发展工业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加快工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必须充分认识到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主体,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工业化的任务不完成,实现现代化就无从谈起。从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巨大影响,从二战以后的日本崛起,从亚洲四小龙的快速发展,都可以看出,这些国家的强盛,无一不是从农业社会进化到工业社会,进而带动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的整体推进,最终实现现代化。从国内来看,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等经济繁荣地区,也都是工业经济最先发展起来的地区。目前,我市经济正处于农业经济主导型向工业经济主导型过渡时期,加快工业化进程是
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市委明确提出了富民强市的发展目标,是不是达到了“富民强市”这一目标,关键是看两个指标:一个是经济的发展,包括GDP增长和财政收入,另一个是社会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市虽然是农业大市,但是农业属弱质产业,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农业产值增长的空间越来越小,速度也将会越来越慢。我们要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是靠工业的发展,而且也只能靠工业的发展。财政收入也是这样,我市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还不到30%,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农业税全免以后,工业对于财政收入的意义更为重大,没有工业就没有税源,没有工业就没有财政,没有工业就只能落后。我们只有大力发展工业,加快工
业化进程,才能加快发展的速度,才能逐步缩小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才能实现周口现代化这一宏伟目标。
(二必须充分认识到工业化是“三化”的核心和动力。我们提出“工业兴市”发展战略,高度重视工业的发展,这并不意味着不重视农业,农业是基础,但是只有工业发展了,才能反哺农业、促进农业更好地发展,才能为城镇化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工业化是“三化”的核心,加快工业化进程是加快城镇化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对此,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首先,要正确认识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关系。工业化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力和“助推器”,工业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城镇化发展的水平、速度和质量,城镇化如果没有工业的产业支撑很难得到较快发展。我市的城镇化水平分别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11.5、23个百分点;工业化水平分别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9.8、12.9个百分点,工业化水平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镇化进程。加快我市的城镇化,必须要靠工业化来推动;只有加快工业化进程,我市的城镇化才能有一个大发展。其次,要正确认识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这是一个立意高远、内涵深刻的重要论断,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对工农关
系、城乡关系在思想认识和政策取向上的进一步升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工业化又增加了新的历史使命,从而使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内涵更丰富、联系更紧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要形成以工促农、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新机制,其落脚点就是要加速工业化进程。我市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艰巨,必须紧紧抓住工业化这个核心,通过加快工业化进程,提升农业装备水平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水平。要通过加快优质粮油、棉花、林木、皮革、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化经营。要用工业的理念来指导农业发展,用产业化的发展思路来整合农业资源,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来组织农业生产,用企业化的组织形式来培育市场主体,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必须充分认识到工业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周口崛起的基本途径。首先要正确认识工业化。我们经常讲工业化、抓工业化、推进工业化,什么才是工业化?衡量工业化的指标是什么?我这里有一份资料,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工业化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指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是推进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的过程。在工业化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工业生产量的快速增长,新兴部门大量出现,高新技术广泛应用,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城镇化水平和国民消费层次全面提升。国际上衡量工业化程度,主要经济指标有四项:一是人均生产总值,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为初期阶段,人均3000美元为中期,人均
5000美元为后期;二是工业化率,即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工业化率达到20%~40%,为工业化初期,40%~60%为半工业化国家,60%以上为工业化国家;三是三次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一般工业化初期,三次产业结构为12.7∶37.8∶49.5,就业结构为15.9∶36.8∶47.3;四是城市化率,即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一般工业化初期为37%以上,工业化国家则达到65%以上。怎样才能工业化,对我们周口来说,就是通过工业的快速发展,吸引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移出来,进城成为工人;工业企业的集聚必将带动相关产业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做大,反过来又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最终形成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良性发展机制。要通过加速工业化进程来破解“三农”难题,“化”农民为市
民,“化”传统农业为现代农业,“化”农村为城市。因此,工业化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周口崛起的基本途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推进工业化是促进充分就业、建设和谐周口的重要保证。促进充分就业,是我们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工作目标,是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工业化不但能够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变,而且还会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到第二产业就业,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促进充分就业,为建设和谐社会创造条件。
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是“三化”的核心和动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周口崛起的基本途径。工业兴,则市兴;工业兴,财政兴;工业兴,人
民兴。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强力推进“工业兴市”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加快工业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自觉性,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上来,坚定不移、扎扎实实地推进“工业兴市”战略,努力实现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重大突破。
二、分析形势,把握机遇,切实增强加快工业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正确分析我市工业经济的形势,既要纵向比较,充分肯定取得的成绩,看到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更要跳出周口看周口,在横向比较中看到与先进地区、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加快推进工业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全省工业经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转变。“十五”期间,全省工业经济呈现速度快、效益高、活力强的良好发展态势,工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十五”目标预计将超额完成,我省已经成为工业大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工业总量大。预计200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将超过3300亿元,比2000年净增2200亿元以上,居全国第三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7个百分点;全部工业增加值将达到或接近5000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以上,对全省的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4%。二是经济效益高。到目前,我省工业已经连续40个月保持快速增长,打破了历次高增长记录,2005年前11个月,工业经济效益综
合指数175%,比2000年提高80个百分点,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的位次上升了4位;实现利润541.3亿元、利税1003亿元,增速分别达到53.4%和44.8%。三是工业投资大。工业投资连续几年高速增长,预计2005年全省城镇工业投资达到1600亿元左右,相当于2000年投资的近4倍,我省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粮食加工、畜禽加工和铝工业基地。四是企业成长快。2005年安钢、双汇和洛石化三家企业的销售收入将突破200亿元,全省销售收入超50亿元和100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将达到16家和5家以上。而在2000年,我省仅有4户工业企业销售收入超50亿元,没有超100亿元的企业。
(二各省辖市工业经济发展如火如荼。在我省大力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各个省辖市的工业经济发展态势迅猛,2005年前11个月,全省18个市工业增加值增速均在20%以上,利润增速均超过38%。同全省发展一样,我市工业经济2005年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04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销售收入290亿元,同比增长30%,是我市撤地设市以来工业经济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效益最好的一年。但把我市的工业放在全省经济发展大格局中看,工业发展的“短腿”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工业化率与全省相比落后了近10个百分点。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去年以来处于黄淮经济区、工业相对薄弱的信阳、商丘、驻马店等传统农区,工业发展势头良好,增速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分别快于我市6、2.1、2个百分点,从而使我市的发展形势更加严峻。如
果在“十一五”期间不能实现全市工业经济的大发展,我市就不可能走在省内黄淮地区的前列,就不可能实现周口崛起,就不可能建设惠及一千万周口人民的全面小康社会。
(三我市正处于农业经济主导型向工业经济主导型转变的关键时期。2005年对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来说,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转折点,预计第二产业完成218.5亿元,增长19.6%,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8.9%,其中工业所占比重为34%,首次形成了“二、一、三”的产业格局,工业经济逐步取代农业经济成为带动我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工业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新格局逐步形成。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我市工业的主导地位还不稳固、产业优势还不明显,还处于工业化的初期,而全省、全国已
处于工业化的中期,上海、浙江、广东等沿海发达省市将步入后工业化时期。因此,我市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任务很重,今后五年正是由农业经济主导型向工业经济主导型转变的关键时期,我市工业经济必须要有一个大的跨越,实现从农业大市向工业大市的转变。
(四全市工业经济面临着加快发展的新机遇。当前,我市的工业经济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中部崛起的重视和政策倾斜,以及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新兴工业大省、走在中部地区前列的目标,为我市工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力的政策激励;二是我市农产品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前景广阔;三是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我市的工业经济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43家, 2005年工业增加值达到205亿元,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4%,工业存量较大,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是工业用地、水电资源、环境负荷等基础要素供给充裕,随着沙颍河复航和铁路改造完成、进京客车的开行,以及几条高速公路的建成,大交通格局逐步完善,区位交通优势逐步显现,这些都为加快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五是民营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将会成为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增长点和动力源;六是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加速向中西部转移,为我们加快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历史机遇;七是“工业兴市”的氛围正逐步形成,去年我们就提出要牢固树立“工业兴市”的发展理念,今年我们实施了强力推进“工业兴市”的发展战略,并且成为我市“十一五”期间的重要战略之一,全市上下议工业、谋工业、抓工业、大力发展工业的氛围浓厚,为我们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通过对工业经济发展形势的辨证分析、全面把握,可以这样说,我市的经济发展正处于由农业经济主导型向工业经济主导型转变的关键时期,正处于工业发展的加速期,正处于加快经济发展和缩小差距的战略机遇期。全市上下必须牢固树立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增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强力推进“工业兴市”这一发展主战略,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努力推动我市经济的全面振兴。
三、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强力推进工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今后五年我市强力推进“工业兴市”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大工业思想,以加大投入、增加总量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为途径,以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优化环境为保证,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目的,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全面提高我市工业经济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对其他产业的辐射带动力、对财政的贡献力,走出一条传统农区的工业化道路。
今后五年我市强力推进“工业兴市”发展战略的奋斗目标是:通过五年左右的努力,工业经济发展上一个新台阶,形成科学的新格局,基本确立新兴的工业大市地位。具体来讲就是:——工业经济总量迅速膨胀。力争到2010年我市全部工业总产值达到1600亿元,在全市生产总值中,工业所占比重达到45%,届时二产在整个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超过50%。
——形成特色格局。充分发挥我市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形成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优质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充分发挥我市劳动力资源充足,电力、土地等生产要素供给充裕,交通便利等优势,形成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基地。
——支柱产业支撑明显。重点做强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医药制造、皮革皮毛、板材家具、电力能源、化工建材、机械制造八个产业,突出发展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医药制造、皮革皮毛四大优势产业,到2010年八个产业的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5%,形成支撑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八大支柱产业。
——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到2010年莲花集团、益海粮油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辅仁、鞋城、财鑫、华林四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要达到50亿元,金丹乳酸公司、金丝猴集团、志元食品公司、邦杰集团、鑫达集团、项城棉纺织公司等10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要突破30亿元,一批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迅速成长,我市挤进全省百强企业达到10家。
围绕这些目标任务,要突出抓好以下八项重点工作:(一抓项目,不断加大工业投入。推进“工业兴市”发展战略的关键在于抓项目。抓项目就是抓投资、抓发展;没有重大项目,发展就没有载体,竞争就没有实力。要立足资源抓项目。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劳动力资源和区位交通优势,为我们加快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要充分发挥这些优势,集中力量引进、培育和扶持对全市经济发展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优势工业项目,为工业经济发展增强后劲。要争取政策抓项目。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投资政策,抓住国家加大“三农”支持力度等政策机遇,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争取上级的政策倾斜、资金项目支持,不断形成工业经济发展的新优势。要通过招商引资抓项目。招商引资的载体是项目,重点也是项目。前一段时间,全市上下抓引资、跑招商的劲头都很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昨天,已经召开了全市“招商引资和优化环境年”动员大会,各级领导干部务必要按照会议的安排,把工业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作为加大工业投入的切入点,千方百计抓好招商引资,以招商引资的大突破, 实现工业经济的大发展。
(二抓创新,增强工业经济发展活力。制度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外地和我市国企改革的成功经验,充分证明改革也是一种生产力,是加快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要进一步清除束缚工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通过深化改革,不断为工业经济发展增添活力。要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按照“大型企业产权多元化、中小型企业民营化”的思路,加大资产整合力度,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和民间资本参与国有资产重组,积极探索工业企业管理的新机制。对尚未完成改制任务的县市区、行业和部门,要加强督导,加快进度,及早完成改制任务。要坚持以市场为取向,以效益、效率为目标,加大企业制度创新步伐。通过深化企业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的改革,激活企业的发展潜力。财鑫集团、金丝猴集团等一批基础条件比较好、产品竞争力强、股权结构比较合理工业企业,要做好前期工作,力争早日上市,成为规范的股份有限公司,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三抓民营,迅速提升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我市民营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市工业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成为地方财税的重要来源。要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依靠吸引民营资本投入,推动我市“工业兴市”战略深入开展。在政策上,凡是属于国家产业政策允许的领域或行业,非公有制企业都可以投资,并享有国有企业同等的待遇。按照“放心、放胆、放手、放宽、放活”的方针,鼓励民营资本兴办工业企业,参与国
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购买国有企业产权,促进民营工业企业在外延发展上实现新突破。要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水平,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要引导民营企业发展特色“板状经济”,结合本地的产业和产品优势,依托工业园区,引导同类型、同行业的民营企业向园区聚集,形成产业集群和规模效益,增强民营企业的竞争力。努力使民营工业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大幅提高民营工业在整个工业总量中的比重。
(四抓龙头,努力做强八大支柱产业。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和优化组合,目前我市已形成八大支柱产业: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医药制造、皮革皮毛、板材家具、电力能源、化工建材、机械制造。同时,又培育了莲花味精集团、益海粮油公司、辅仁药业集团、财鑫集团、金丝猴集团、金丹乳酸公司等一批优势企业,对这些支柱产业和优势企业,要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在技术改造、资金投入、资源整合上下功夫,进一步扶优扶强,并以此延伸产业链,带动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成长。比如纺织服装业,关键是要提高档次,要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重点攻克关键工艺技术,引进知名服装设计、制造技术设备,逐步形成以纯麻、棉麻涤混纺和名牌服饰为特色的周口纺织工业格局。各县市区也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通过测算和分析论证,确定各自的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抓住
一、两个支柱产业,抓住几个骨干企业,坚定不移地抓下去,全力培育、做大做强,以支柱产业、骨干企业带动整个行业、整个工业、整个经济的发展。
(五抓园区,搭建工业经济发展平台。工业园区是充分发挥资本投资聚集效应,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的重要载体。要按照“壮大市本级,发展县市区”的总体要求,加大经济开发区和县级工业园建设力度,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平台,引导产业向园区聚
集,工业向园区集中。市经济开发区要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拉大发展框架,全力打造市本级工业基地。川汇区要在原开发区的基础上,规划建设能够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工业园区。各县市也要立足现有基础,通过区划调整、土地“三项整治”,分别选择基础设施齐全、发展潜力大、竞争优势强的工业园区作为发展重点,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努力实现给供水、排水、电力、供热、通讯、道路和场地平整“六通一平”,建成一批设施配套、功能齐全、企业集聚、带动发展的工业园区。要建设好中小企业创业园,强化工业经济再生机制。我省有几个市都建有中小企业创业园,漯河市的中小企业创业园是国家试点,共开发6平方公里,进驻小企业152家,总投资13.5亿元,安置就业5000多人,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已成为经济发展再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漯河的经验,我市也要加快中小企业创业园的建设步伐,凡是工业园区都要规划建设创业园,加强工业园区的服务功能、孵化功能,尽快发挥我市工业园区和中小企业创业园的产业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
(六抓品牌,增强工业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技术进步水平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不断提升传统行业技术水平。根据我市高新技术产业较少、设备工艺技术落后的实际,加快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企业,巩固传统企业的优势,提升传统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着眼优势领域,瞄准前沿科技,选择与我市现有资源和企业有关联的高新技术项目为发展方向,走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并重的路子。抓好莲花味精集团、辅仁药业集团、财鑫集团、金丹乳酸公司等企业集团的科研中心建设,使企业能够不断创新,不断引进先进的技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产品的竞争力。要大力实施名牌战略,进一步提升我市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企业竞争力。目前我市已经有了莲花牌味精、邦杰牌火腿肠、金丝猴牌奶糖、口福牌食用油等4个国家级名牌,宋河粮液、金丹乳酸等11个省级名牌,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抓好品牌建设,大力推进名牌战略,加大争创名牌力度,强化名牌带动力,争使我市更多产品跨入全省、全国的名牌序列,切实增强工业发展活力和企业竞争力。
(七抓服务,营造工业发展的宽松环境。我市中小企业占到全市企业总数的99%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到全市工业总量的86%以上。因此,我市既要大企业的“顶天立地”,又要中小企业的“铺天盖地”,要牢牢把握扩张总量这一主线,高度重视中小企业,鼓励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各级都要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建立健全融资担保、人才培训等一系列服务体系, 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有力的保障。在昨天的会议上,对优化 我市发展环境工作做了重要部署,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抓好会议精神 的贯彻落实,尤其是要高度重视信用环境建设,要以“金融生态环 境建设年”活动为契机,严厉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为,着力构 建诚信社会,为“工业兴市”战略的深入开展,为工业经济的快速 发展,创造宽松良好的环境。
(八)抓队伍,培育一批高素质的企业家群体。去年,我们到 南阳西峡、新野等地参观学习,感到这几个县工业企业快速发展的 一条重要经验,就是他们有一批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在西峡县,企业家相互通气、相互支持,哪家公司出现资金等方面的困难或是 有了新的项目,企业家们共同商讨对策、相互担保,解决发展中的 难题,共度难关。企业家都是职业企业家,不挤官场挤市场,专注 于企业经营管理,使企业规模迅速壮大。我市也有一些企业如金丝 猴集团、金丹乳酸公司等能够健康发展,也是得益于有一个好的企 业法人。而相反,有些企业比如通讯电缆厂、罐头厂、赛潮鞋业等,也曾经辉煌过,由于缺少高素质的企业家,都一个一个地跨掉了。企业家群体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核心力量,没有企业家就没有生产要 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也没有经营活动的风险承担者,再丰富的经 济资源也只能处于闲置状态,企业也就很难发展壮大。抓工业,必 须抓好企业家队伍建设。要把企业家群体的培育与“人才强市”战 略紧密结合起来,与打造人力资源产业结合起来,树立人才资源是 第一资源的观念,以培育壮大企业家队伍为重点,进一步创新有利 16 于工业发展的人才开发利用机制。要重点抓好企业家队伍建设。建 立企业经营者、管理者健康成长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推进企业经营 管理的专业化进程,培育和发展职业经理人才市场,营造尊重、爱 护、支持企业家的良好社会氛围,增
强企业家的荣誉感、使命感和 责任感。建立科学的企业管理机制,完善按贡献分配的激励机制,激发企业家的才智与创造力和创业精神。要加快企业专门人才队伍 的建设。加强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的培养,强化企业职工 的培训和继续教育,着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高级技工队伍和适应新 型工业化要求的产业工人队伍。立足于把人口大市转变为人力资源 大市,努力建设一支由技能型人才与专业人才共同组成、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工业人才大军,为加快我市的工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 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四、加强领导,完善机制,着力营造工业兴市的浓厚氛围 市委、市政府就强力推进“工业兴市”战略出台了具体的实施 意见,目标很明确,措施很得力,关键是要狠抓落实,真正把工业 兴市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确保“工业兴市”战略取得实实在在的 成效。
(一)加强领导,形成机制。要建立和完善强力推进“工业兴 市”发展战略的新体制。去年通过市级机构改革,成立了市工业经 济发展局,理顺了管理体制,完善了工作机制。今年,市委、市政 府又成立了高规格的“工业兴市”领导小组,决心集中精力、踏踏 实实地把工业经济工作领导好、发展好,真正使“工业兴市”由号 17 召转化为行动,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能让老百姓得到实惠的发展 成果。各县市区也要抓紧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工业领导小组,拿 出主要精力抓好工业、发展工业、壮大工业。县级工业经济发展局 和商务局必须在 3 月底以前成立,真正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工作到位。要建立健全工业经济发展的工作机制。市“工业兴市” 领导小组要每季度研究一次工业经济工作,定期研究工业经济发展 中的重大问题和重要政策。市政府常务会议要每季度研究一次工业 经济运行情况,及时解决工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全市每年 召开一次大规模的工业会议,对各县市区的工业发展情况进行检查 评比,建立科学的评价考核机制,把激励机制落到实处。
(二)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当前,我们的一些干部当中还存 在着“口头工业”的问题,讲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干起来不要。有的面对工业发展存在的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矛盾和问题,怨天尤人、裹足不前;有的忙于跑会场、走形式,很少深入企业一 线,存在着对工业不愿抓、不会抓、不敢抓的问题。对此,要引起 各级领导干部的高度重视。要进一步转变作风,多深入企业一线调 查研究,真正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真正把工业兴市的各项 措
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全局意识和服务 意识,加强协作配合,实现整体联动,真正做到热心、贴心、精心 为推进“工业兴市”提供优质服务。这次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 于强力推进工业兴市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 中,制订了许多政策措 施,可操作性很强,关键是要抓好贯彻落实,使扶持政策和激励措 18 施真正转变为发展的内在动力。对于推进工业兴市的各项政策,各 级各部门都要结合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不折不扣地 贯彻执行,做到不走形式、不走样。市工业经济发展局要积极会同 有关部门,加大督查力度,强化跟踪问效,确保政策措施落实到位,确保“工业兴市”战略取得实效。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我市经济发展的潜力在工业,希 望也在工业。要按照推进“工业兴市”战略的部署,进一步加大宣 传力度,对工业项目招商引资的功臣,对生产效益好的企业,对经 营管理能力强的企业家,对工业发展快的县市区,对发展工业中的 先进个人,对发展工业的典型作法,新闻媒体都要大张旗鼓地进行 宣传报道。要在全市上下努力营造上工业、抓工业、发展工业的浓 厚氛围,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激发全市人民发展工业的热 情,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同志们,实施 “工业兴市” 战略,是加快周口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任务艰巨,时不我待。我们一定要自 我加压,负重拼搏,锐意进取,奋起直追。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周 口工业就一定能腾飞,周口经济就一定能崛起,我们的目标就一定 能达到!19
第三篇:市长在防汛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程进行督促巡查,切实担负起责任。要切实加强对防汛工作的领导,逐级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确保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各级防汛指挥部门从现在起要迅速进入临战状态,及时解决抗洪抢险和救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确保防汛工作有人抓,问题有人管,责任有人担。一旦发生灾害,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要及时启运防御预案,主要领导要深入灾区第一线,靠前指挥,科学决策,及时组织,努力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坚决杜绝因责任制不落实、工作不到位、组织领导不力、工作疏忽或处置不当而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发生。
二是加强协调,形成合力。防汛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以及各行业、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以及承担了防汛任务的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增强防汛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认真检查防汛准备到位情况,落实责任领导、职能部门和联系人,落实预案、设备和物资,确保一声令下,能拉得出、顶得住、打得赢。
三是转变作风,求真务实。做好今年的防汛工作,必须要有良好的作风作保证。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真抓实干、狠抓苦干,把精力集中到办实事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把本领用在促发展上。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履职尽责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多为基层着想、多为基层服务,要扑下身子摸实情,深入调查研究,多出真招实策、多办实事好事。
同志们,防汛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要把当前防汛工作抓得更紧、准备得更充分,做得更实,努力掌握今年防汛工作的主动权,着眼长远,把握全局,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努力夺取今年全市防汛工作的全面胜利!
第四篇:市长在地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地方税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市地方税务工作会议开得很好。昨天,王局长全面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地税工作,研究部署了今年的工作任务,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要求,讲得很好,我完全赞同。我今天来,一是来看望大家,代表市委、市政府,对过去一年来全市地税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表示热烈的祝贺!二是来给大家鼓劲,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再接再厉,扎实工作,乘势而上,推动全市地税工作更上一层楼。现在,我讲几点意见。
一、克难求进,开拓创新,地税机关为扬州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刚刚过去的 2010年,全市上下围绕“两个率先”和“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扬州”的目标,真抓实干,开拓进取,统筹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国民经济呈现出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0亿元,增长15%。财政总收入达158亿元,增长3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4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13元,分别增长13.8%、11.5%。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8%。全市经济社会实现了整体跃升。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城市形象
实了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全年依法为各类纳税人办理税收减免达4.5亿元,其中技术进步减免1.4亿元,现代服务业减免4500万元,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减免税收4500万元,维护了稳定,促进了经济更好发展。
三是精细化管理有了新加强。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构建起“集中征收、重点管理、一级稽查”的税收征管新格局,税收科学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夯实征管基础,推进纳税评估,开展税务登记换证,清理漏征漏管户,加强货物运输业税收管理,狠抓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税收精细化水平明显提高。构建计算机网络体系,推行网上申报,完成了数据集中,征管信息系统2.0版成功上线,税收现代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税务稽查职能有效发挥,稽查威慑力得到彰显。整合服务资源,税收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
四是队伍建设呈现新气象。过去一年,全市地税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狠抓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道德教育,广泛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加强干部技能培训,深化政务公开和文明行业创建活动,推进地税文化建设,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文地税特色鲜明,全市各级地税机关的公信力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显著提升,税收征纳关系更加和谐。
五是创新发展取得新成就。去年7月份,我来调研时,夏局
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今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其中一产增长5%,二产增长15%,三产增长14.5%,财政总收入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注册外资实际到账增长30%,新增民资注册资本增长30%。外贸出口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以上。经济工作的重点是,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推进自主创新和改革开放,着力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富裕、文明、秀美、和谐、法治新扬州的建设。
完成上述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需要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和奋斗。税收作为重要的经济杠杆,不仅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扬州”,需要充分发挥税收的聚财职能,大力组织税收收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财力支持;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需要充分发挥税收的宏观调控职能,运用税收政策杠杆,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关注民生、维护社会公平与效率,需要充分发挥税收的调节职能,依法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和谐。全市各级地税机关和广大地税干部要充分认清肩负的重任,坚定信心,奋力开拓,争
务发展。税收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在全局中的贡献就越突出,地位就越重要。各级地税部门要按照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发展经济、服务经济上来,统一到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来,在组织收入、执行政策等各项工作中充分体现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发挥税收促进发展的职能作用。坚持在严格执行税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突出产业发展的重点,突出强县强镇的亮点,突出开发开放的热点,突出打造秀美和谐扬州的特点,把各项税收政策,尤其是鼓励“双创”、“三重”、现代服务业发展和促进下岗再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不断放大税收优惠政策的效应,增强发展后劲,努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严格依法治税,努力改善公平公正公开的税法环境。依法治税是依法治国方略和依法行政要求在税收领域的具体体现,是整个税收工作的灵魂。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打造“诚信扬州”,必须坚持依法治税;树立依法纳税光荣、偷税漏税可耻的观念,提高纳税人自觉纳税的意识,打造“法治扬州”,必须坚持依法治税;进一步提高税收服务的层次,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税收执法环境,打造“和谐扬州”,必须坚持依法治税。全市各级地税机关要正确处理好依法治税与支持经济发展的关系、严格执法与优化服务的关系,把依法治税贯穿税收工作的始
法律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二是转变作风。进一步增强全心全意为纳税人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意识,建立健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三是廉洁从税。以强化对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的监督制约为重点,加大从源头上、制度上、机制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力度,切实解决损害纳税人利益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树立地税干部队伍的良好形象。真正像温家宝总理要求的那样,把税务机关建设成强有力的、负责任的、文明的执法机关。
三、进一步加强领导,不断提高地方税收工作水平地方税收工作,具有点多线长、面广量大的特点,涉及各行各业,联系千家万户,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加强领导,需要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需要社会各界积极配合,需要各级地税机关和广大地税干部扎实工作,共同开创我市地税工作的新局面。
一是要关心重视地税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从依法行政、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更加重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更加重视调动地税机关和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充分理解地税干部为国聚财的艰辛,主动做地税机关的坚强后盾。要经常听取地税工作汇报,了解地税工作情况,认真研究解决地税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作出重大决策时,主动听取地税机关的意见和建议,营造重视、关心、支持
征管实施社会综合治税的工作意见》,国税部门要紧密配合,建立和完善协作机制,共同研究落实加强税收征管的各项措施;工商部门要协助地税部门清理漏征漏管户;国土、房产管理部门要支持地税部门加强房地产行业税收征管;金融部门要配合地税部门依法执行税款解缴、扣缴等税收保全和强制措施;司法机关要加大对各种偷税、逃税、抗税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宣传部门要重视税收宣传,切实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
同志们,做好今年的地税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全市各级地税机关和广大地税干部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盯“强县强镇、三年倍增”目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面和超额完成各项地税工作任务,为“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扬州”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市长在农村工作会议讲话
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现在开会,我就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牢固树立统筹城乡发展这一理念。统筹城乡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其实质就是更加注重农村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城乡经济社会均衡、持续、协调发展。近年来,我们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进行一些探索,但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还需要认真谋划,扎实细致地做好工作。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农业大而不强的状况仍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农村基础薄弱的状况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城乡差距大的状况仍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借鉴成都、重庆等地的先进经验,科学把握统筹城乡发展的方向,跳出“三农”抓“三农”,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在城乡一体发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中繁荣农村、做强农业、富裕农民。要牢固树立全域咸阳的理念,加快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村庄布局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等,以科学的规划优化城乡资源配置。要把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和发展专业合
作经营组织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创新体制机制,加强服务管理,积极发展土地流转市场,完善纠纷调处机制,切实保障农民权益,积极引导土地向园区、种植大户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集中,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发展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解放农业劳动力。要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扶持与规范并举,通过政策激励、业务指导、人才培训和经营服务,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调节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利益分配,提升农民发展生产、参与市场竞争的组织化程度。要按照《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要求,在推进XX等三个统筹城乡发展重点示范区试点工作的同时,选择一批重点示范镇进行试点。市新农办要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加快制定支持统筹城乡发展试点的意见,鼓励试点县(镇)探路径、创经验、出模式。
二、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核心。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核心。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以往强农惠农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富农”的概念,表明国家将把富裕农民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但总体水平较低、增幅还不够高。去年我市农民收入虽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元,但比全国平均水平低
元。其中,工资性收入41.8%、家庭经营收入42.7%、财产性收入7.8%、转移性收入7.7%,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占比分别低于全国0.7、3.5、0.3个百分点,家庭经营性收入中来自二三产业的收入也比较少。我们必须找准薄
弱环节,抓住工作重点,采取有力举措,努力保持农民收入高速增长的好势头,力争三年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赶上全国平均水平。要深挖农业内部增收潜力,进一步发展壮大粮食、果品种植产业,鼓励农民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畜牧养殖和杂果产业,不断提高种养业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引导农民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乡村旅游、交通运输等农村二三产业,促进农民多业化和收入多元化,始终保持经营性收入高速增长态势。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培育劳务品牌,切实做好信息服务和劳务对接,提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要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深入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及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问题,大幅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要认真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补等各项支农惠农强农富农政策,确保今年各项财政用于“三农”支出的增量、固定资产占农业农村投入以及农业科技投入的比例均要有所提高,促进农民转移性收入稳定增长。进一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村土地、房屋、林权等资源资本化,创新抵押、质押方式,激活农村生产要素,促进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
三、始终瞄准建设现代农业这一目标。现代农业最突出的特征是三次产业融合互动发展,依托的是高科技投入,方向是多功能发展,追求的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度融合。2011年,我市种植业、牧业和服务业分别占农业增加值的76.2%、18%、4.4%。从贡献比看,水果、蔬菜、畜牧、粮食分别为38.1%、21.5%、19.9%、12.2%。由以上两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今后我市农业发展的主要潜力在于提高果品品质、扩大设施蔬菜种植、壮大畜牧规模,构建农业产加销完整链条。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见》,按照“升一融二延三”的思路,加快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切实把《意见》落实到县区、落实到产业、落实田间地块、落实到项目,积极构建具有咸阳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要加快推进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养,以实施粮食单产提高、果业提质增效、畜牧收入倍增、设施蔬菜栽培、百万亩杂果经济林等五大工程为抓手,规划引领,区县联动,板块推进,品牌提升,确保粮食稳定增产,不断提升果品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壮大设施蔬菜种植和畜牧产业,培育发展杂果产业。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按照“规模范围合理、主导产业清晰、先进性突出、整乡整县推进”的原则,加大涉农项目资金对园区的倾斜支持力度,积极吸引工商资本开发建设,强化土地流转服务,推进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园区聚集,集中力量建设一批规划布局合理、生产要素集聚、科技和设施装备先进、经营机制完善、经济效益和示范带动效用明显的现代农业园区,使之成为先进科技转化的核心区、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现代农业的样板区。要规划建设食品工业聚集区,启动建设一批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引进一批农产品加工及物流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发展都市农业和生态观光农业,发展壮大一村一品,构建
集生产、加工、流通、储藏、运输、生态、体验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经营体系。
四、突出抓好农村基础设施这一重点。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城乡一体发展的理念和要求,把公共资源更多地向农村配置,舍得给农民花钱,多给农村“雪中送炭”,下大气力改变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的局面。要抓住国家加大水利投入的机遇,进一步加快大型水库工程、灌区基础设施和人饮工程建设。要全面推行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试点工作,大力开展植树造林,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以道路交通、网络电信、电力设施等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改造提升力度,加快构建支撑有力,布局合理,设施超前的城乡基础设施体系。要加快13个省、市重点示范镇建设,大力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环保设施建设的同时,要以产兴城、产城互动,超前规划建设镇域工业园区,引导产业向镇域聚集,加快形成一批工业强镇、商贸强镇和旅游名镇。要加快制定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规划,将新农村建设与移民搬迁、推进扶贫开发结合起来,与开展城乡土地增减挂钩、集约节约用地相结合,与发展富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相结合,适度合并自然村,积极开展旧村旧居改造提升试点工作,建设农民群众幸福美好家园。
五、着力抓住保障改善民生这一根本。改善农村民生最紧迫、最急需,既是三农工作的重点,也是催生更大投资和消费需求,增强经济发展动力的重要举措。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严格落实新增财力
80%用于民生的要求,下大决心、舍得投入,创新机制,努力改善农村民生。落实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各项政策,加快实施学前教育普及工程,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和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积极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着力解决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要继续实施蛋奶工程,积极开展营养配餐工程实施试点工作,不断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深入实施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扎实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加强县、乡、村三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农村医疗卫生人员的培训培养力度,不断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深入推进卫生管理县镇一体化改革试点,全面推行基本药物制度。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标准,年内要提高到250元。今年要将所有县市区纳入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着力推进新型农村养老由制度全覆盖向人群全覆盖转变。完善农村低保、五保户供养、大病救助等制度,高度重视解决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问题。要全力推进“三告别”工程,确保10月底前全面完成三告别任务。深入开展扶贫开发调研活动,加快制定出台扶贫开发新十年规划。以北部山区为重点,迅速掀起新一轮扶贫开发热潮,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同志们,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周密部署,扎实工作,全力推动全市“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