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阅读(推荐5篇)

时间:2019-05-15 06:34: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考小说阅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考小说阅读》。

第一篇:高考小说阅读

2016全国一卷《战争》阅读附答案

战争

【美】迈尔尼

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

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

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哦,我想是。我忙插嘴。

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多分钟。

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

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

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她说。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到了晚上,我简直什么也看不进。午夜时,格罗斯文诺8829老在我脑海里闪现。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电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

哈罗?

是我。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 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这次我们谈了45分钟。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拘谨。我们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我一再许诺为她保密,直到战争结束。于是她说了一些她的情况,17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她今年36岁,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18岁。他是她的一切。她常常跟他说话,好像他还活着。她形容他像朝霞一样美,就跟她自己一样,于是她给我留下了一幅美丽的肖像,我说她一定很美,她笑了,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我们越来越相互依赖,什么都谈。我们在大部分话题上看法相似,包括对战争的看法,我们开始读同样的书,以增加谈话的情趣。每天夜晚,不管多晚,我们都要通一次话。如果哪天我因事出城,没能通话,她就会埋怨说她那天晚上寂寞得辗转难眠。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来愈渴望见到她。我有时吓唬她说我要找辆出租车立刻奔到她跟前。可是她不允许,她说如果我们相见后发现彼此并不相爱,她会死掉的。整整12个月,我是在期待中度过的。我们的爱情虽然近在咫尺,却绕过了狂暴的感情波澜,正平稳地驶向永恒的彼岸。通话的魅力胜过了秋波和拥抱。一天晚上,我刚从乡间赶回伦敦,就连忙拿起话筒拨她的号码。一阵嘶哑的尖叫声代替了往日那清脆悦耳的银铃声,我顿时感到一阵晕眩。这意味着那条电话线出了故障或者被拆除了。第二天仍旧是嘶哑的尖叫。我找到接线生,请求他们帮我查查格罗斯文诺8829的地址,起先他们不理睬我,因为我说不出她的名字。后来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接线小姐答应帮我查查。

当然可以。她说,你好像很焦急。是吗?嗯,这个号码所属的那片区域前天夜里挨了炸弹,号码主人叫 程砚秋拒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招聘工作人员公告战争与和平读后感

谢谢,我说,别说了,请你别说了。我放下了话筒。(沈东子译,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以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开头,不仅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

B.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话中有话,既委婉地表达了我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又为两人进一步交往作了铺垫。

C.得知事情真相时我只说了句别说了,请你别说了,就放下了话筒,这看似不合常情的表现,背后传达的却是难以言说的悲哀。

D.接线生的失误让两人相识,心灵的需要让他们相恋,无情的轰炸让他们永别,小说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设计自然而精巧。

E.小说不仅描写了战时一对普通恋人的悲欢离合,也以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2)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3)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8分)

参考答案: 11.(1)CD(2)①大方热情、机智幽默,懂得及时化解生活矛盾;②乐观向上、热爱生活,战争和不幸都不能阻止她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追求;③善良真诚、理性克制,有责任感,关心母亲,思念儿子,真诚待我。

(3)①一个电话将两人命运连在一起,偶然与必然交错,凸显了战争背景,强化了戏剧性情节;②主人公言行主要通过电话聊天呈现出来,便于透露人物心声,学.科网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③电话交流的限制性给小说留下较多空白,丰富了人物与主题的想象空间。

(4)

观点一:合适。

①小故事冠以大题目,对比鲜明,强化了艺术张力;②战争是故事发生的契机与悲剧的根源,是小说构思的基础;③小说写的虽是爱情故事,但主题却是对战争的失望与反思。

观点二:不合适。

①小故事冠以大题目,故作高深,不符合写作的一般原则;②小说的艺术感染力源自战争中的爱情,而不是战争;③小说情节设置以小人物的坚强与不幸为主干,战争知识引起情节变化的背景。

第二篇:2018高考小说知识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梳理

高考小说阅读常考题型

一、人物形象

小说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反映社会生活。鉴赏小说,主要是鉴赏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格。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注意从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细节描写三方面入手。分析细节描写,首先要注意细节的真实性;其次看是否具有典型意义,看其是否经过精心选择,巧妙安排。

1.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具有更集中、更普遍的代表性。2.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方式

从内容上来看,有如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从表达形式上来看,有以下两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3.小说的核心任务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所以,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4.分析人物形象设题

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可能涉及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等。

(一)概括小说人物形象类 1.常见考查题型

(1)结合小说,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3)试分析概括×××这一形象的作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2.思路导航

我们对小说人物的鉴赏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人物的性格总是通过描写手段表现出来的。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俗话说:“言为心声”,即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性格的表白,至于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则更是直接表白了。另一方面,作品中人物的行动,又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生动表现。此外,小说描写人物的方法还有肖像描写、神情描写、细节描写等。既有概括的介绍,也有具体的描绘;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分析人物形象时一定要抓住这些具体的描写语句去揣摩、领悟。

第二,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我们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中的自然环境。既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共性)。既要善于从自然环境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心境等,又要善于从人物间的相互关系、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中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三,人物性格也常用抑扬、虚实、对比、衬托等塑造人物的传统手法揭示出来。另外,确立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可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① 有的作品的标题就指明了主人公,② 最能传达主题思想的人物是主人公,③ 与情节联系密切的是主人公,④ 作者极力刻画出的栩栩如生的人物是主人公,⑤ 作者用墨最多的人物往往是主人公。3.思路步骤:

①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②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

③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④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4.答案组织模式:(常用3种)

①一个总括句(人物身份)+分述性格特点型 例1:(2012年安徽高考《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依据小说的相关内容,概括蒙铁尔形象的特点。(5分)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参考答案】蒙铁尔:当地的财主,粗暴,专制,冷酷,吝啬。【试题解析】蒙铁尔虽不是小说的主要人物,表现也不多,但性格鲜明,尤其是吝啬、粗暴、从不考虑他人的感受,非常明显。关键是要抓住蒙铁尔自己的言行正面分析,以及其妻子、儿子的言行的侧面分析。例2:(2009年安徽高考)《董师傅游湖》 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答案:董师傅是一位普通木工。(总括身份)他技艺精湛,质朴善良,乐于助人,有平常心,有生活情趣。(分述性格特点)②单句下定义型 例:(《林冲见差拨》)

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1)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2分)(2)对比法。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如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贱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4分)

③分点概括型(答案尽量使用概括性短语)例1:(2011全国新课标卷)

“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①有担当,明大义:在老丈人危难时,以亲情、和睦为重,不计前嫌,施以援手,最终赢得信任;②执著隐忍:面对老丈人的排斥,不轻言放弃,不莽撞行事,捍卫了自己的爱情;③幽默乐观:说话风趣,与人为善,遇事能有良好的心态。解析: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例2:(十月月考)根据小说内容,概括癞子脑壳的形象特点。(6分)

答:①对生活有计划,办事干净利落;②勤劳乐观,不张扬,不斤斤计较,敢于改变现状;③顺从政府指令,不善于为自己争取合理利益。

(二)小说人物形象作用类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

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分析小说人物的作用,要挖掘其典型性,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所折射出来的社会历史的内涵,明确其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思想的引导作用。1.常见题型

(1)小说中的人物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塑造这一人物对小说主题的作用。(2)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对话描写、肖像描写等有怎样的作用?(3)你认为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有怎样的社会意义?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4)请简要分析某一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2.思路导航

①人物作用类考题:往往要考虑情节的推进和主题的体现两个方面。

②分析细节描写、对话描写、肖像描写等描写手法的作用类:首先要总结这些描写的内容,分析它们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然后依次考虑对情节、对主题的作用。

③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类:首先要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然后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等方面的作用。

④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类:主要是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例1:(《想起母亲》)

1、作者写老太太“一双混浊的眼睛”“花白的头发和满是皱纹的脸”有何用意?(5分)

2、你认为作者塑造的“林雄”形象有怎样的社会意义?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6分)【答题思路】:

(1)第1题考查的是肖像描写的作用。应先分析这一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接着依次分析对情节发展及对主题的作用。答案示例: ①肖像描写,塑造了一位饱经沧桑,至今仍辛勤劳作的老母亲的形象。(1分)(指向本身)②这个形象触动了林雄内心深处的情感,为下文情节、情感的发展做了铺垫。(2分)(指向情节)③用老母亲贫弱的形象与小司机的“横”形成反差,促使林雄情感爆发,深化小说的主题。(2分)(指向主题)(2)第2题考查的是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即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应在人物个性分析中透出其典型性,并由此折射社会存在的某些方面的问题,然后分析其对社会的积极的作用。答案示例: ①林雄请胡局长钓鱼,希望了结拖欠的工程款,反映了他的不正之风;(1分)但面对小车司机喝斥老太太时,林雄表现出了他的正直、善良(人性可贵的一面)。(1分)(结合情节分析人物)②小说通过这样一位具有多面性格的形象,教育人们不要为利忘义,(1分)要有正直、善良的心灵;(1分)呼吁社会良心和正义。(2分)(言之有理即可。答“要孝敬老人”也对)(结合人物分析意义)例2:(《铁公鸡施粥》)

“小儿子”这个角色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试简析。(6分)答案示例: 小儿子在文中两次出场,第一次为粥的质量同父亲据理力争,第二次为父亲遣走家里的佣工表示担心,认为父亲心狠。其作用有:①衬托主要人物。小儿子是陪衬人物,衬托了主要人物的形象。(指向人物)②丰富了情节、内容。使小说在情节方面不显得单一,在内容方面更趋饱满。(指向情节、内容)

(三)综合提示

(1)、表述人物形象的语言一般都要通过自己分析概括。

(2)、要根据提问角度组织语言表达,认真审题,定向扫描,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题目的命题

点,锁定答题区间。

如:XX是一个„„的人。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文章通过什么描写(或通过什么情节),表现了XX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3、“形象作用”题:

①分析主要人物的作用,主要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首先要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然后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折射的社会现象以及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等。例如(《想起母亲》里的老太婆)

②次要人物的作用: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若是线索人物,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若是第一人称,就有见证作用。例如(《铁公鸡施粥》里的小儿子)

③物象的作用:突出人物性格;具象征意义,揭示深化主题;若反复出现,起线索作用,使结构更加严谨。例:(十月月考)小说中的“渡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答案示例: “渡船”是文章的行文线索。代表着一种衰败落后但还有重要作用的事物,是旧思想、旧传统、旧事物的象征。对小说主题的表达具有重要作用。

④景象的作用: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或突出季节特征;渲染烘托氛围,为情节的展开铺设合理场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暗示主题性质,为主题解读提供背景途径。例:(《洗澡》)

小说多次写到“太阳”、“树”和“知了”等,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请概括说明。(6分)答案示例

①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突出季节特征;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③使情节的发生和发展更加合理。

二、故事情节

小说情节即在小说作品所提供的特定艺术描写的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它通常由一组或若干组具体的生活事件组成,在一条基本情节线索的统领下包括许许多多的细节。小说故事中的矛盾冲突是形成情节的基础,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冲突双方的人物性格,则直接决定了情节进展的趋向。

鉴于小说的情节在表现主题和刻画人物方面的重要性,命题者往往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情节分析】

(1)情节分析的目的

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2)思路导航

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抓住场面 ②寻找线索 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④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

(一)情节概括模式

1、【常见题型】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3)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答。(4)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小说的脉络

(5)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2、【答题导航】

(1)一句话概括情节式

答案主要用概括性的语句表述小说的主要情节,一般形式是: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情。如有必要,可再加上该事情的结果和产生的影响。例1:(2009安徽高考《董师傅游湖》)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参考答案:董师傅领小翠游湖。【题型变化】 例2:(2009年四川卷 《想象》)

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请概括回答。(4分)解题思路:这个问题着重点在“怎样展开”,不在于具体情节的概括,答题思路应定位于展开方式方法。

参考答案:以“想象”为线索,以心理活动描写为主要方式来展开故事情节。(2)分点概括情节式 例1:(《面包》)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原文见《徽典一号》P309)答案:

①妻子发现丈夫偷拿面包。②丈夫撒谎掩饰。③妻子替丈夫圆谎。

④第二天晚餐,妻子多分了面包给丈夫。

(解析:仔细梳理整个事件,便可发现整个事件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这里不好用一句话来概括主要情节,就可采用针对每个阶段进行概括的方式,认真组织语言,答案即出)

(二)情节作用模式

情节是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它是生活片断的有机剪辑,又是矛盾发生、发展的过程。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可抓住小说的事、物、人、情、时间、空间等线索,理清小说的矛盾冲突,体会情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及主题的揭示所起到的作用。

1、【常见题型】

(1)小说叙写某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2)简要分析小说情节的特点(双线交织、悬念、曲折性、合理性等)及作用。(3)作者反复写某一情节,有什么作用?作者写某一段,对展开情节有什么作用?

2、【思路导航】

①找出情节线索,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

②由事及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塑造人物服务。

③见微知著,从场面和细节描写中分析情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④赏析技巧,注意发现作者组织情节的艺术匠心。

3、【知识储备】(1)情节的作用

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场所。

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③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④照应前文。

⑤线索或推动其他情节发展。⑥刻画人物性格。

⑦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⑧使小说内容丰富、结构波澜曲折富艺术性。(2)情节安排的特点(结构安排评价)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圆合。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作用是制造悬念。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作用是给读者充分的想象与联想、引申思考的空间,意蕴深远、耐人寻味。丰富了小说的内涵,有助于扩大外延意义。

⑤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式、喜剧式等。一般作用是强化效果,深化主旨。(3)情节安排的基本技巧

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④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补充叙述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⑤平叙(纵横交织叙述):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4).贯穿情节的线索

小说的线索:就是通过什么把小说中的故事、人物串在一起的那个“什么”,也就是小说情节发展围绕的中心。

可作线索的有:人、物、事、情、时间、空间,有单条线索(单线型结构),也有多条线索(复线型结构),如《药》中的“人血馒头”,即明暗两条线索的交集物,贯穿整篇小说纵横意义的线索。

4、【答题导航】

(1)从结构上:设置悬念;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伏笔;照应前文;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线索,贯穿全文。

(2)从内容上:点明人物活动的环境;表现了(突出了)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了主题。(3)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例1:(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8分)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和“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探究)。答案示例:

角度一 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醉酒的行为使读者对勤劳、纯朴、善良的巴尔塔萨有了更深的认识,发现他还有爱面子、冲动等性格特点,认识到巴尔塔萨性格的复杂性。(作用⑥刻画人物性格。)

角度二 使情节更为曲折。做好鸟笼期待出手却拒绝卖出鸟笼,想卖高价却无偿送出鸟笼,这样的情节已曲折生动;“醉酒”让主人公欠下债务,狼狈不堪,使情节再生波澜,引人入

胜。(作用⑧使小说内容丰富、结构波澜曲折富艺术性。)

角度三 使主题更加丰富。为满足一个孩子的快乐送出鸟笼,体现了主人公的善良本性,弘扬了善与爱的主题;从来没喝过酒却喝得酩酊大醉,表现出这个小人物不得不面对现实的种种无奈,反映出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生活之间常常存在着矛盾。(作用⑦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例2:(2010全国课标,莫泊桑《保护人》)

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哪些作用?(6分)答案示例:

①补充叙事,集中揭示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使情节的内在逻辑更加合理。②加速情节发展,为下文玛兰的言行提供依据,使小说进入高潮。③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强化情节平中见奇的效果。

(三)小说开头方法及作用

1.设疑法(悬念法)开头:即开头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答题导航】①引起读者的思考。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例:微型小说(《我没有病》)第19题

请简要分析小说是如何通过奇特的情节设置悬念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答:(1)小说开头没有交代“他”的身份,而是写“他”来到办公室安排工作,接待来访的人,怒斥企图行贿的人,接听电话,制造了“他”是不是局长的悬念。小说最后点明“他”不是局长而是病人。(2分)

(2)这样设置悬念的好处:使故事扑朔迷离,情节曲折;使主人公这个人物形象更具传奇色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2.写景法开头: 【答题导航】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 ②渲染气氛 ③烘托人物心情。④为后面情节发展提供合理场景。

(四)小说结尾作用

1.出人意料式(欧亨利式结尾):

【答题导航】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2.伤感悲剧式:

【答题导航】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从艺术效果看,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3.大团圆喜剧式:

【答题导航】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意图鲜明,倡导和赞扬的社会意义明确。4.戛然而止式(留白式):

【答题导航】留下了 “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能更好地深化主题。例:书法家

。。有人大声嚷道:“请再写几个。”高局长循声望去,面露难色地说:“„„” 答:“书法家”在省略号中结束全篇,但是可以看出这位书法家并非真正的书法家,讽刺了当今官场的一些丑陋现象。它留下了 “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深化了小说主题。

(五)小结:

明确情节构思最终是为了表现人物这一特点,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情节合理;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是贯穿全文、线索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具体作答。

三、环境描写

(一)环境描写概述

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对揭示小说的中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人物的性格通过环境得以凸显,环境是为人物而设置的,小说中的人物是生活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生活环境之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总要打上时代的烙印,留下环境的痕迹。小说追求相对完整的人物形象,这就要着力于人物所处的环境的描绘、人与人之间所酿成的气氛和整体意境的形成,这些无不包含着某种真挚的思想情感。

对小说环境描写的考查,主要是对环境描写作用的分析。常见考查题型

(1)文章××处的环境描写有何特点?(2)文章××处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二)【常见题型】

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简要分析自然(社会)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③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或表现主题所起到的作用; ④ 简要分析人物命运的社会根源。

(三)【思路导航】

①分析环境时,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社会环境往往有复合的因素,有几个因素就应分析出几个因素。第二,分析社会环境应透过当事人的言行深入挖掘社会历史内涵。第三,注意人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②明确环境描写必须为主题服务的宗旨,结合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按如下定向定位思路: 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情节(推动,暗示,铺垫)→人物(烘托,映衬)→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③组织语言表达:„„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四)【答题模式】 环境+人物+情节+主题

四、小说主题

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而小说的主题寓于小说中的题材和人物形象之中,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一般来讲,可以通过环境、背景甚至小说的标题来了解小说的主题;也可以通过人物、情节了解小说的主题。另外要注意,分析要恰如其分,符合实际情况,不能随意拔高或主观臆断。

(一)主题概括类型

【知识储备】

1.主题的常见表现形式:

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2.主题的概括常用基本术语: ①歌颂、赞扬、张扬什么。

②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③揭示什么人生道理。④对什么现象的反思。⑤表达了什么情感。3.概括小说主题的技法

对主题的挖掘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从作品背景看、从人物特征看、从情节发展看、从语言情感色彩看、从整体倾向看。【常见模式】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思路导航】

①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②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③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④组织语言表达:小说通过描绘„„故事情节,暗示了„„刻画了„„抒发了(呼吁)„„

(二)小说题目分析类型 【常见模式】

①XX标题有什么含义。

②XX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③这篇小说的题目改成“XX”好不好,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④小说题为“XX”,但写别的文字多,结合全文探究作者安排的理由。

⑤这篇小说以“XX”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题材选择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思路导航】

小说标题的一般作用由标题类型而定,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作用: ①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如《我的叔叔于勒》。②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如《故乡》《边城》等。③概括小说主要事件,如《范进中举》、《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④设悬念,引起阅读的兴趣。如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⑤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如《项链》、《药》等。(指向情节结构)⑥具有象征意义,揭示小说主题,画龙点睛,如《洗澡》、《子夜》、《红与黑》等。(指向主题)

⑦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如《变色龙》(指向人物形象)

(三)小说主题鉴赏类型

【常见模式】:

①怎样理解小说标题的深刻含义?(题目分析类型常见模式的②--⑤也是鉴赏类型)②从某某故事中你认识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现实。③有人说这篇小说反映了这样一个主题,又有人说这篇小说反映了那样一个主题,你认为是什么主题,请结合小说的内容具体分析。【思路导航】

1.根据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主题。2.联系小说描写的典型环境分析主题。3.从揭示主题的句子来把握作品的主题。4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5.据作者对人物描写的语言的感情色彩分析主题。

6.结合作者的生平、创作动机和写作的时代背景分析主题,即知人论世。

把握主题时,不能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避免认识上的偏见及情感、情绪上的偏激,没有认真阅读原文,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硬套,评价作品缺乏针对性,这是做这类题最大的误区。

组织语言表达:小说通过„„(情节),塑造了„„形象(人物形象),表达了、揭示了„„ 例:(《迎宾竹》)

这篇小小说意蕴丰富,你认为它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答案示例:

(1)从情节安排来看,小说的前半篇虽然主要写郑副市长和“红尘宾馆”的马经理的思想较量,但重点是后面妻子淑芬怎么做丈夫的思想工作。而小说的结尾——郑副市长婉拒马经理,后在家里发现书画获奖证书,更体现了淑芬思想工作的成效与贤惠聪颖。

(2)从人物形象、人物之间的关系来看,小说塑造了郑副市长、妻子淑芬等人物形象,而对郑副市长清正廉明、知错能改形象的塑造是为了从侧面烘托其妻子洁身自好,勇于监督。

(3)结合以上两点,我们不难确定妻子淑芬就是本文的“主题性人物”,是故事的主角,她的际遇遭逢、命运归宿常常联系着社会生活的某种本质,显示着作品的主题价值。这样我们就能找到小说主题: 主要通过妻子淑芬的敢于批评、善意欺骗郑副市长,塑造了一个洁身自好、勇于监督的贤内助形象,揭示了一个成功者(成功的领导)离不开贤内助(或亲属)的支持和帮助;而领导者要洁身自好、廉洁奉公,要勇于接受批评、知错就改的主题。

五、表达技巧

优秀的小说不仅要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还要有独具特色的艺术构思。小说的艺术技巧同样是作者艺术风格的体现,精巧的构思、层层的渲染、出人意料的结尾都对小说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有重要作用。【常见题型】

(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3)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练、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思路导航】

就是运用了什么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

【知识储备】 小说的表达技巧,具体来说,一是表达方式,二是修辞手法,三是表现手法,四是布局谋篇。表达方式:

一、叙述

(一)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第一人称叙事,是叙事者介入故事,甚至变成故事中的人物。【好处】便于直接抒情,真实,可信。如《桥边的老人》《在桥边》。2.第二人称:“你”一进入故事,读者介入情节或陷进故事的程度别别的人称更深入,不需要再经转换。【好处】亲切自然,抒情更强烈动人,作者态度更鲜明。高行健《灵山》(诺贝尔获奖作品)

3.第三人称:叙事者全知全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好处】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灵活自由。如《半张纸》《炮兽》。

(二)叙述方式

1.顺叙: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好处】把叙述内容表述的条理清楚,自然流畅。如《炼金术士》《牲畜林》。

2.倒叙:先把叙述时间的结局或事件发生过程中某个突出片段提到前边,然后再按照时间的发生、发展顺序展开叙述。【好处】造成悬念,形成波澜,引人入胜。如《祝福》,《清兵卫与葫芦》开头。

3.插叙:在叙述的过程中,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插入相关的事情或必要地解说。插叙的内容可以使对往事的回忆联想,可以是对某些情况的诠释说明,还可以是对人物、时间、背景的介绍。【好处】补充丰富了人物、事件及背景,是文章内容更充实,叙述曲折,行文错落有致,结构严密。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礼拜二午睡时刻》。

4.补叙:是在叙述的过程中读前文涉及的某些事物和情况作必要地补充、交待。对前文所设伏笔作出回应,或对前文中有意留下的接榫出予以弥合。【好处】使内容完整充实,情节结构完整,是叙事周严,不留破绽。如《清兵卫与葫芦》的结尾。5.平叙:俗称“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好处】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在《水浒传》等传统小说中用得比较多。

(三)叙述角度

1、全知视角。叙事人相当于上帝,对所有的线索、发展和结局都了如指掌,对每个人物的心理、过去和未来都很清楚。如《炮兽》《套中人》《红楼梦》等传统小说

2、有限视角。叙事者故意隐藏一些环节,楼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与评价,完全依赖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中的世界。《桥边老人》

二、描写

(一)关于描写

诗歌中描写以写景为主,小说属于叙事性文学,描写包括环境和人物形象。

1、描写的内容: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和场景描写。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物描写包括描写外貌(肖像、服饰)、神态、语言、行动、心理等。场景描写:环境、人物,事件。

2、描写的方法:白描和细描 白描:又叫粗笔勾勒。用朴素简炼的文字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好处】形象鲜明,特征突出。(包括外形勾勒,一句一景)细描:对事物的主要特征作细致入微的刻画。(包括细节描写,渲染)【好处】常运用对比、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文字绚丽,色彩斑斓,有如镂金错彩,绚丽华美。漫画式描写: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人的外貌、动作或语言等,【好处】突出人物特征。《套中人》中别里科夫。

3、描写的角度

正面和侧面,动态和静态,远景和近景,仰视和俯视,实景和虚景,声音和颜色,视听触嗅、。

点面结合。

(二)描写作用: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描绘人物的外貌及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情态,达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3、细节描写:(1)丰富人物形象,突出环境特点。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2)线索作用(反复出现的细节,如《最后的黄豆》中“爷爷嚼黄豆”)(3)推动情节的发展(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风雪”)。(4)为下文作铺垫(林教头枪不离手的细节为后文手刃仇人铺垫)

4、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如《丹柯》开头,烘托人物形象,为表现丹柯的英雄形象,表达对英雄的赞美的主题奠定昂扬基调。

5、社会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及社会环境,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刻画人物,推动情节的发展,表现主题。

四、修辞手法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如《素芭》中“嘴唇像两片娇嫩的新叶”形象生动的描写了素芭的美丽。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如《丹柯》中“影子跳着一种无声的舞蹈”形象的描写了森林寂静恐怖的环境。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如《半张纸》中的棺材代亲人辞世,比较含蓄。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如《墙上的斑点》“大地的寒气凛冽逼人,压得树木的纤维一根根地断裂开来”形象的展现环境的恶劣,反 衬大自然生命力的旺盛。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如《林黛玉进贾府》中的《西江月》。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如《祝福》中祥林嫂的“我真傻,真的”,强调了祥林嫂内心的痛苦,一次次的重复表明她已经没这种痛苦折磨的麻木了。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写作的对象没有主次之分。用于一句中或一个片段属于修辞手法,如“失败乃成功之母”;用于整篇属于表现手法。如《炮兽》中人与炮的对比,不同人物反应的对比。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思考。如《老人与海》:“我现在还有什么事可想呢?没有。”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五、表现手法

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作用】形象生动、思想蕴藉、感情真挚,赋予哲理的深刻性和艺术的感染力,启发读者的

思考。使文章“言在此而义在彼”。如《沙之书》中“沙之书”可象征无限的欲望,主人公对沙之书的态度的变化(好奇、得到、钻研、迷失、敬畏、恐惧、逃避)揭示沙之书的奇妙和神秘的特性,又表现了“我”乃至人类在无限强大的异己之物前不胜渺小、恐惧的心理。可象征一种生活“无限”的可能性,我的态度喻示着对生活无限可能的探究。

《骑桶者》空桶是匮乏、希求和寻找的象征。象征着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时代,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和愿望都得不到满足。“我”的失败揭示人与世界的不通融性主题,当时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缺乏关爱、缺乏沟实。【弄清象征与比喻的区别】①两者的表现手段不同:象征的象征体与本体之间要求“神似”,比喻的喻体和本体之间则是“形似”。②两者涉及的对象不同,象征是以物示义,即不把意义直接说出,二让读者去理解;比喻是以物示物物③

2、渲染、衬托和烘托:

渲染,属于正面描写,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铺陈,集中描写。【好处】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加深主题。如《林黛玉进贾府》中对王熙凤的服饰的描写,突出王熙凤与众不同、精明狡黠、善于逢迎等特点。烘托:属于侧面描写,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事物加以描写,表现想要表现的主要对象,也叫“烘云托月”,常见的以景烘托人物,以甲物烘托乙物(只写云不写月)。如环境描写往往烘托人物形象。《老人与海》中鲨鱼的凶猛烘托老人之刚毅。《丹柯》开头的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勇敢与坚强。【好处】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衬托:属于侧面描写,又叫映衬,就是为了突出强化主要事物,用另外和它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从旁陪衬,使主要事物更加鲜明地突出显现出来。按主要事物和陪衬事物之间所表现出来关系上的不同,可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如《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听到王熙凤笑声的心理活动,众人敛声屏气的神情都是对王熙凤形象的衬托。

【三者的不同点】渲染在于对主要事物的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烘托,只写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映衬要写的事物;衬托却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主要事物,两者主次分明。三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对用来衬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

3、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中心,更有震撼力。【好处】选材精当,构思巧妙,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引起丰富的联想。如《桥边的老人》通过一个老人的的遭遇揭示战争对人们的伤害。

4、扬与抑:先抑后扬(欲抑先扬),【好处】引发好奇,情节曲折。如《丹柯》的开头欲抑先扬。

5、摇摆:摇摆是情节上的特点,是适度偏离,是在叙述中由于不同事件的介入,使得小说呈现曲折有致,摇曳多姿。例如:《清兵卫与葫芦》一文中,教员看到清兵卫在上修身课玩葫芦时,按照正常的情节发展,应该责骂并没收葫芦,然而作者却有意偏离轨道,介绍其武士道和对名伶的爱好,这种摇摆很是巧妙,因为这个内容与主题有联系,而且有揶揄的口吻,与主要事件即相辅,也相成。然后教员家访,没遇到父亲,母亲吓得战战兢兢,这其实是延迟,后来,父亲回来,因为这是同一事件的不同效果。

6、延迟:结构上的特点,尽量拉开我们与终点的距离,拖延到达的时间,使得小说不再平缓的前进,让读者不时的觉得会发生些什么,从而造成因为不顺利而陡增的心里期待。即延迟是同一事件的重复,丰富内容,使得小说推进得更有层次;如《牲畜林》朱阿的六次准备(即六次延迟)。

【联系:在情节运行时技巧,其目的就是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曲折有致,摇曳多姿】

7、巧合法:通过人物出乎意料的奇遇或事情的某种巧合,构成曲折的故事表现主题。《山羊兹拉特》

8、突转法:在情节结束处异峰突起,出人意料。使情节顿生波澜,令读者回味无穷。《在桥边》

9、误会法:作品中的人物迷惑于事物的表面现象,从而引起矛盾,推动情节的发展,造成悲剧或喜剧性的冲突。《电影》

10、错位法:改换一个人的身份和地位,让他变成与原来完全相反的另外一个人,即角色错位。构思很巧妙。如《变形记》借甲虫之眼看世界。

六、结构安排

(一)布局谋篇的技巧

开头:开门见山、开宗明义、设置悬念(设疑法)、写景法、开篇点题。正文:(结构)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双线并行;结构严密、完整匀称;详略得当;欲扬先抑;(情节)曲折有致、一波三折、设置悬念(《礼拜二午睡时刻》中被打死的年轻人是不是小偷呢?)、延迟,摇摆。

结尾:首尾呼应、卒章显志、戛然而止(留白式)、陡转(出人意料式)、感伤悲剧式、大团圆式。

【答题模式】(巧妙)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注重)前后照应,严谨完整;(结尾)戛然而止,意味深长;(讲求)起承转合,曲折有致。【制造波澜的方法】倒叙法《祝福》、对比法《炮兽》、巧合法《山羊兹拉特》、夸张法《牲畜林》、陡转法《在桥边》《牲畜林》、铺垫法《炮兽》、误会法《电影》、抑扬法《丹柯》,摇摆《老人与海》。

(二)小说线索:

小说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常见的线索有人物《素芭》、事物《山羊兹拉特》、感情《礼拜二午睡时刻》、事件《炼金术士》(找宝藏)《骑桶者》(借煤)、时间《安东诺夫卡苹果》、空间《林黛玉进贾府》等。

(三)特殊句子(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首句——统领全文、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开篇点题,照应标题;交代环境,渲染气氛。

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过渡句——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7、议论句——小说中的议论句往往起到画龙点睛,揭示主旨的作用。

8、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七、语言特色 思考角度:

描述语言:生动形象,准确简练,穷形尽相。关注描写的对象。分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人物语言:个性化,彰显人物性格,让读者如见其人、如听其言。着眼于人物形象 叙述语言:简洁传神。立足于全篇。语言风格:幽默诙谐《马裤先生》、辛辣讽刺《套中人》、平实自然《边城》、夸张变形《套中人》、典雅庄重《素芭》、含蓄凝练《安东诺夫卡苹果》(诗意化)、简练明快《桥边老人》、生活化(民俗化、口语化《骆驼祥子》)等。立足于全篇给读者的审美体验。赏析步骤:全篇语言(1)用词特点:准确、生动、形象、;丰富,多样;(2)句式特点:句式整齐有节奏感;整散结合,富有韵律;(3)修辞的运用;(4)语言风格; 描写语言(1)概括内容,(2)揭示特征(3)与情节和主题的关系。现当代作家的语言风格 鲁迅:冷峻

老 舍:语言风格风趣幽默、俏皮洒脱、生动活泼、简洁朴茂、雅俗共赏。其独特性表现在提炼口语,纯净至极,清浅俗白,雅俗共赏;创造“始则发笑,继则感动,终于愤怒”的幽默。

沈从文:语言格调古朴,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诗意、含蓄、唯美的语言形式,又成就了他健康、高雅的美学追求。赵树理:通俗化,大众化,诙谐幽默。

孙 犁:诗化小说。淡雅聪俊,清新隽永, 优美洗练,“质以传真”,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王安忆:清丽单纯,素淡粗朴,冷峻理智,细腻平实。

铁 凝:语言风格是诗意、温情、风趣。以清丽、简洁、富有音乐性和诗意的语言,用中国传统的创造意境的手法以呈现,营造空灵、淡远、含蓄的艺术境界。

宗 璞:其语言如诗般优美,有诗般韵味,明朗而有含蓄,流畅而有余韵,字字锤炼,句句经营。

汪曾祺:清新自然,韵味悠长,散文化的语言风格,语言与人物的身份贴近。冯骥才:描绘市井风俗的“津味儿”。

贾平凹:简练隽永传神,间或掺以陕南方言,形成文白杂糅,雅俗兼具,以拙见巧,晓畅可读的语言风格。

莫 言:奇诡而涌动着勃勃生机,不拘一格。

池 莉:她的小说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汉味小说”的代表。刘震云:辛辣,荒诞,凝重,不拘一格,朴实多变。

第三篇:高考小说复习.资料

高考小说复习题型

人物形象题 情节结构题

环境(景物)作用题 主题思想题 表现手法题 感悟探究题

人物形象命题形式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根据内容,概括小说中XX形象。赏析文中XX人物形象。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XX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人物形象分析

对于分析人物形象的题目可从三个方面考虑:

1、人物在小说中的主次地位,主要人物的话语,往往表现主旨;次要人物的话语,可以起到对比衬托的作用。

2、人物形象的出现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主要矛盾。

3、成为线索人物,或小说的叙述者。

人物的形象和作用的分析一定要立足原文,切中要害,分析出原文中隐含的信息,而不能无中生有;要注意全面分析,切不可以偏概全;也不可过分拔高,扣帽子,要从实际出发。情节结构命题形式

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

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小说写了某情节有什么作用。小说某情节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作者反复写某一情节有什么作用。就某情节安排是否合理谈谈你的看法。

文中写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情节结构分析

小说情节通常涉及的题目为情节的运行模式、构思特点或者某一情节的作用。情节的运行模式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一类型的题目考查的是概括和梳理能力,所以首先要把握线索,抓住场景,梳理清楚故事层次,然后抓住五个W(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事),特别是何人何事,对小说分步概括。情节结构分析 某一情节的作用: 内容:人物

更丰富?

情节

更完整、更合理?

主题

更丰富、更鲜明?

环境

更具典型性?

形式(1)制造悬念引人入胜(2)前后照应呼应开头(3)对比衬托埋下伏笔(铺垫)(4)总结上文点明题意(5)线索作用(6)跌宕起伏。

情节结构分析

3、构思上可以注重题目和文章内容的关系,是否有倒叙、插叙等特殊安排,是否有延迟和摇摆等技巧的使用,结尾是否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关于小说情节安排的评价

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使结构紧密、完整。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作用: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作用:简洁利落,引人联想,含蓄隽永,意味深长。环境(景物)作用命题形式

对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做简要分析。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概括景物的特点。

分析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方法。

小说中几次写到某一景物有什么作用。掌握环境描写的作用

(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作用:

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 ②交待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渲染气氛。

③奠定全文情感基调。

④烘托人物,表现人物性格(心情)。(有时作者会选取与人物心情色调一致的景物,烘托人物心情。有时描绘与人物心情色调截然相反的景物,从反面烘托人物的心情。以“乐景”写“哀情”。)

⑤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⑥暗示社会环境。

⑦与前后文或题目的照应关系 主题思想命题形式

结合全文分析或概括作品的主题。

小说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或启迪,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探究小说的主题。小说主题的表现形式

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从情节发展角度看主题。作品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情节。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的发展过程,了解情节的前后关联,把握情节发展中的冲突,有利于我们理解主题。

从人物形象角度看主题。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这是理解小说主题的重要方法,弄清楚小说描写了什么样的人,这个(些)人的际遇遭逢、命运归宿常常联系着社会生活的本质。我们可以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方面入手,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人物灵魂深处的思想状态。

从环境描写角度看主题。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环境描写可能主要是为了展示人物行动和命运及人物的性格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生活的背景,但同时也是以间接的形式表现主题。我们可以从小说中人物生存的自然环境方面,从社会大背景方面去寻找到环境对人物、对情节的作用,也可以借助注释等。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技巧)题

分析作品艺术表达技巧是小说阅读考查不可缺少的内容。

小说的表达技巧可考查内容很多,如情节结构技巧、环境描写技巧、选材组材技巧、语言表达技巧、人物塑造手法等。

从考试的角度看,对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就是分析小说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并结合语境加以说明。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技巧)命题形式

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以及它在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文章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给读者提供了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小说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分析文章开头和结尾的特点。

对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可以从以下角度切入:

表达方式:看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叙、插叙手法的运用作用);描写的特点(白描、细描、景物描写的作用);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言事说理服务的。

选材组材: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说服力。

表现手法:看是否运用了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以及用它们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

结构安排:看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是否结构严谨、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语言运用:看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委婉含蓄、尖锐直露、冷峻深沉、热情澎拜等);文中所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反语、夸张、排比等)创造出什么样的意境,表达效果如何等。

1、叙述人称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2、叙述方式

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3、描写方法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1)再现自然风光;(2)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3)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4、修辞手法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发。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5、结构安排

(1)谋篇布局的技巧:

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 结构严密、完整匀称 烘托铺垫、前后照应 设置悬念、制造波澜 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2)从结构上明确不同职位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感悟探究题

需要强调对文本的整体理解。整体分析理解文本的主旨、表达技巧以及人物关系等是正确解答这类试题首先要做的工作,在此基础上以知识、能力、认识的积累为依托,以确认、整合为基本手段,准确获取文章中的相关信息,从而扩展、补充、校正原有的认知积累,并进行合理的推断、想象、鉴赏、探究才能得出合理正确的答案。而整体理解文本的能力,恰恰是许多考生在平时的训练中所忽视的问题,对此,我们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有意识地在这方面加以突出,以此提升探究能力。

要注意阅读题目要求,紧扣题目答题。为了让考生确实有探究的话题和内容,所设的题目中常有标志性的语句,题目中的探究点也是明确的。所以,考生对题目一定要仔细地看,抓住题目中标志性的词语,明确探究点是什么,回答试题有什么要求。答题方法一:答题的第一句话两处自己的观点,然后分条阐述理由。答题方法二:一定要借助文本材料或相关事例(理论)等对观点进行证明,采用提纲挈领式,层次清晰,分点罗列。不能脱离了文本和规定的探究点,天马行空地凭想象胡乱地解答,要做到答有依据,答能扣点。注意以下几种题型

第一种:标题的含义与作用 命题形式:

1、请为这篇小说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说明理由。

2、把小说标题改为某某标题,你认为哪一个更合适?

3、请说说小说标题的含义与好处。

1、掌握小说标题的含义:(1)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2)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

2、掌握小说标题的作用:(1)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2)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3)概括故事情节,暗示比喻象征,揭示小说主旨。(4)结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5)铺开情节,响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6)交代故事主要人物

第二种:考人物的心理

如:简要概括瓦萨卡发现小包后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文中画线部分分别表现了丈夫怎样的心理?(5分)第三种:考对细节的理解

如:本文细节描写十分精彩,请举两例加以评析。(6分)

第四种:考限于文本内的探究

如: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

第五种:把握赏析题的答题要素

1、写什么

2、怎样写

3、有什么作用

第四篇:高考小说阅读教案

小说阅读(预计8个课时)

关于小说的常识

1、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塑造来表现主题思想、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因而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三要素。

2、主题是通过人物、事件反映的中心思想。

3、人物形象(具有典型性,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人物描写(语言、肖像、行动、心理、细节描写)

4、情节(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5、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6、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小说:以刻划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小说:一种以很小的篇幅,反映生活中极短时间内发生的较单一的事件的文学体裁。

高考小说的命题主要围绕着五个关键词: 情节:①概括情节,梳理思路脉络

②分析某一情节在文中的作用(见《步步高》P201【整合点拨】)

环境: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人物:人物个性特征分析、人物的心理分析、人物性格发展的合理性探究。主题:着重小说意蕴主旨的全面理解或小说主旨某一侧面的归纳、合理性探究。艺术技巧:(见《步步高》P219“3.命题规律”)

①人物肖像、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的分析

②表现手法: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 ③表达方式 ④语言特点

下面通过几篇小说的阅读和答题来了解各题型的解题思路

例文一:《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

(2011安徽)(《步步高》P203)

题目:

11.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5分)12.依据小说的相关内容,概括蒙铁尔形象的特点(5分)13.按照要求回答下面两个问题。(7分)

(1)对小说中画线①处的人物语言进行赏析。

(2)指出小说中画线②处所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这段文字在情节发展上的作用。14.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8分)

具体分析:

11.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5分)考查方向:概括情节,梳理思路脉络 解题思路:(1)给文章划分层次,把握内容

(2)找准切入口,概括情节

(按“何时、何地、何原因、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具体见《步步高》P200【整合点拨】)

《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全文思路整理如下:(1-5)巴尔塔萨做了个漂亮的鸟笼,他妻子要求定要高价出售赚钱;(6-15)老大夫希拉尔多想买下鸟笼,却被拒绝失望而归;

(16-42)巴尔塔萨把鸟笼送给财主蒙铁尔可怜的儿子彼贝;(43-45)巴尔塔萨很兴奋,喝酒醉至彻夜未归。

第11题题目要求梳理脉络,要用简明的语言。对于考生来说,就要清楚一个问题:从哪个切入点来梳理脉络?

如果从巴尔塔萨的角度,对照上面整理出的四个片段,我们很容易梳理出脉络: 巴尔塔萨做了个漂亮的鸟笼,他拒绝将鸟笼卖给老大夫希拉尔多,他为使财主蒙铁尔的可怜的儿子彼贝高兴竟然把鸟笼送给了他。最后巴尔塔萨醉酒彻夜未归。

如果以巴尔塔萨的妻子乌尔苏拉为切入点,梳理出如下脉络:乌尔苏拉要求丈夫高价出售鸟笼,她替丈夫拒绝了老大夫希拉尔多

她期盼丈夫能将鸟笼高价卖给财主蒙铁尔的儿子,可是直到第二天凌晨也未等到丈夫回家„„ 这两个切入点梳理的答案都符合题意。高考的参考答案:

(一)做好鸟笼,拒卖鸟笼给老大夫,送鸟笼给彼贝,台球房醉酒。(事件发展脉络)

(二)期待好价格,信守与彼贝的约定,不忍孩子失望决定送鸟笼,送鸟笼后兴奋与失落交织。(主人公心理变化脉络)

应该看出,第二种参考答案考生在考场上不容易想出,笔者倒认为,虽然巴尔塔萨的妻子并不是贯穿全文的人物,但她又仿佛如影子般随处可见,所以相比参考答案,从乌尔苏拉的角度梳理全文脉络更令人信服,也更能让考生接受。

12.依据小说的相关内容,概括蒙铁尔形象的特点。(5分)考查方向: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解题思路:(具体见《步步高》P213【整合点拨】)人物形象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归纳:

(1)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里描写所揭示的人物性格特征;(2)小说中的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3)小说人物的所生活的社会历史背景;(4)文中作者或其他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第12题的题干有歧义。可以这样理解:

一种是考生既要答出文本的相关内容,又要答出蒙铁尔的形象特点; 一种是只答蒙铁尔的形象特点,文本依据可以不用写在试卷上。

据此,将该题改为“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蒙铁尔形象的特点”更好些。因为分析必然要求结合文本,架空文本是要扣分甚至不给分的。高考参考答案给出的形象特点是: 当地的财主,粗暴,专制,冷酷,吝啬。

显然高考答案指向的是只概括,不分析,不结合文本。

我们还是从备考的角度仔细整合出答案,我们要求要结合文本,言必有据。

解题第一步:找出刻画此人物的相关段落 小说提到蒙铁尔的段落从16段到40段。(16)段:

从他“对于鸟笼的新闻无动于衷”财主蒙铁尔对世事很冷漠;他的一间房子里“堆满家具什物”,可他的妻子却“形容憔悴”,“在黑洞洞的屋子里,睁着眼睛整整待上两个钟头”说明他不差钱,但他自私,残酷地虐待妻子。

(20)(24)段:

——从“体态肥大,浑身毛茸茸的,脖子上搭着一条毛巾”“穿着裤衩就从卧室走了出来”看出蒙铁尔毫无修养,为人猥琐鄙陋。

(28)段

——从“蒙铁尔一把揪住孩子头发,硬要孩子看着他的眼睛”可以看出蒙铁尔根本不疼爱儿子,粗野蛮横,是个专制的家长。

(39)段:

——彼贝非常喜欢这个鸟笼,巴尔塔萨也已经把鸟笼给了他。但蒙铁尔竟然拦住巴尔塔萨,说“你把这玩意儿带回家去吧,我一个子儿也不会给你的呀”。这些说明蒙铁尔说个极其冷酷无情、极其吝啬的财主。在他心中,金钱重过一切。解题第二步:进行整合,得出答案:

①财主蒙铁尔是个极其吝啬的守财奴。他家很有钱,可是他妻子却“形容憔悴”,住在“黑洞洞的屋子里”。他的儿子渴望得到一个鸟笼,他拒绝买给儿子,并责打儿子。在他心中金钱重过亲情,压倒一切。

②蒙铁尔是个极其冷酷无情的财主。他对待儿子毫无亲情而言,他揪住儿子的头发,恐吓儿子,连花六十比索的钱也不肯出,蒙铁尔的冷酷无情让人心寒。

③蒙铁尔粗野蛮横、猥琐鄙陋。他搭条毛巾,穿着裤衩形态猥琐鄙陋,他大声责骂、揪住儿子,粗野蛮横。

④蒙铁尔的专制、自私。在家庭,他唯我独尊,他把年轻的妻子成天关闭在家,他待亲生儿子如同囚徒,这些无不体现他专制、自私的品行为人。他表面对巴尔塔萨客气,实则蛮横无礼,这暴露出他虚伪的本质。

总之,他简直就是雨果笔下守财奴葛朗台的翻版。13.按照要求回答下面两个问题。(7分)(1)对小说中画线①处的人物语言进行赏析。考查方向:对艺术技巧的分析

解题思路:与散文手法鉴赏的解题思路是一致的 手法 + 内容分析 + 效果

这句话是老大夫希拉尔多当着众人的面说,无非是在夸赞这鸟笼很漂亮。搞清楚语境,下面就要答题。答案组织如下:

这句话中,老大夫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称赞这鸟笼精美,能吸引鸟儿过来;又说鸟笼“自己就会叫起来”,运用了比拟的手法,表达老大夫对鸟笼由衷地欣赏和赞美之情。

而该问的高考参考答案为“运用了夸张、比拟的手法,写出了鸟笼的精美,表达了老大夫对鸟笼的赞赏之意。”显然没有分析,作为高考试题,该答案应该是不严肃的。

第11题题目要求梳理脉络,要用简明的语言。对于考生来说,就要清楚一个问题:从哪个切入点来梳理脉络?

如果从巴尔塔萨的角度,对照上面整理出的四个片段,我们很容易梳理出脉络: 巴尔塔萨做了个漂亮的鸟笼,他拒绝将鸟笼卖给老大夫希拉尔多,他为使财主蒙铁尔的可怜的儿子彼贝高兴竟然把鸟笼送给了他。最后巴尔塔萨醉酒彻夜未归。

如果以巴尔塔萨的妻子乌尔苏拉为切入点,梳理出如下脉络:乌尔苏拉要求丈夫高价出售鸟笼,她替丈夫拒绝了老大夫希拉尔多

她期盼丈夫能将鸟笼高价卖给财主蒙铁尔的儿子,可是直到第二天凌晨也未等到丈夫回家„„ 这两个切入点梳理的答案都符合题意。

高考的参考答案:

(一)做好鸟笼,拒卖鸟笼给老大夫,送鸟笼给彼贝,台球房醉酒。(事件发展脉络)

(二)期待好价格,信守与彼贝的约定,不忍孩子失望决定送鸟笼,送鸟笼后兴奋与失落交织。(主人公心理变化脉络)

应该看出,第二种参考答案考生在考场上不容易想出,笔者倒认为,虽然巴尔塔萨的妻子并不是贯穿全文的人物,但她又仿佛如影子般随处可见,所以相比参考答案,从乌尔苏拉的角度梳理全文脉络更令人信服,也更能让考生接受。

12.依据小说的相关内容,概括蒙铁尔形象的特点。(5分)考查方向: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解题思路:(具体见《步步高》P213【整合点拨】)人物形象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归纳:

(1)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里描写所揭示的人物性格特征;(2)小说中的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3)小说人物的所生活的社会历史背景;(4)文中作者或其他人物的介绍和评价。第12题的题干有歧义。可以这样理解:

一种是考生既要答出文本的相关内容,又要答出蒙铁尔的形象特点; 一种是只答蒙铁尔的形象特点,文本依据可以不用写在试卷上。

据此,将该题改为“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蒙铁尔形象的特点”更好些。因为分析必然要求结合文本,架空文本是要扣分甚至不给分的。高考参考答案给出的形象特点是: 当地的财主,粗暴,专制,冷酷,吝啬。

显然高考答案指向的是只概括,不分析,不结合文本。我们还是从备考的角度仔细整合出答案,我们要求要结合文本,言必有据。

解题第一步:找出刻画此人物的相关段落 小说提到蒙铁尔的段落从16段到40段。(16)段:

从他“对于鸟笼的新闻无动于衷”财主蒙铁尔对世事很冷漠;他的一间房子里“堆满家具什物”,可他的妻子却“形容憔悴”,“在黑洞洞的屋子里,睁着眼睛整整待上两个钟头”说明他不差钱,但他自私,残酷地虐待妻子。

(20)(24)段:

——从“体态肥大,浑身毛茸茸的,脖子上搭着一条毛巾”“穿着裤衩就从卧室走了出来”看出蒙铁尔毫无修养,为人猥琐鄙陋。

(28)段

——从“蒙铁尔一把揪住孩子头发,硬要孩子看着他的眼睛”可以看出蒙铁尔根本不疼爱儿子,粗野蛮横,是个专制的家长。

(39)段:

——彼贝非常喜欢这个鸟笼,巴尔塔萨也已经把鸟笼给了他。但蒙铁尔竟然拦住巴尔塔萨,说“你把这玩意儿带回家去吧,我一个子儿也不会给你的呀”。这些说明蒙铁尔说个极其冷酷无情、极其吝啬的财主。在他心中,金钱重过一切。解题第二步:进行整合,得出答案:

①财主蒙铁尔是个极其吝啬的守财奴。他家很有钱,可是他妻子却“形容憔悴”,住在“黑洞洞的屋子里”。他的儿子渴望得到一个鸟笼,他拒绝买给儿子,并责打儿子。在他心中金钱重过亲情,压倒一切。

②蒙铁尔是个极其冷酷无情的财主。他对待儿子毫无亲情而言,他揪住儿子的头发,恐吓儿子,连花六十比索的钱也不肯出,蒙铁尔的冷酷无情让人心寒。③蒙铁尔粗野蛮横、猥琐鄙陋。他搭条毛巾,穿着裤衩形态猥琐鄙陋,他大声责骂、揪住儿子,粗野蛮横。

④蒙铁尔的专制、自私。在家庭,他唯我独尊,他把年轻的妻子成天关闭在家,他待亲生儿子如同囚徒,这些无不体现他专制、自私的品行为人。他表面对巴尔塔萨客气,实则蛮横无礼,这暴露出他虚伪的本质。

总之,他简直就是雨果笔下守财奴葛朗台的翻版。13.按照要求回答下面两个问题。(7分)(1)对小说中画线①处的人物语言进行赏析。考查方向:对艺术技巧的分析

解题思路:与散文手法鉴赏的解题思路是一致的 手法 + 内容分析 + 效果

这句话是老大夫希拉尔多当着众人的面说,无非是在夸赞这鸟笼很漂亮。搞清楚语境,下面就要答题。答案组织如下:

这句话中,老大夫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称赞这鸟笼精美,能吸引鸟儿过来;又说鸟笼“自己就会叫起来”,运用了比拟的手法,表达老大夫对鸟笼由衷地欣赏和赞美之情。

而该问的高考参考答案为“运用了夸张、比拟的手法,写出了鸟笼的精美,表达了老大夫对鸟笼的赞赏之意。”显然没有分析,作为高考试题,该答案应该是不严肃的。

第五篇:高考语文小说技巧

高考语文阅读技巧

小说考题主要命题方向

(1)“理情节”题型:①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这一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什么作用。

(2)“析人物”题型:①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并说明好处或者作用;②简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

(3)“看环境”题型:①在文中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分析其对人物或表达主题的作用。

(4)“谈构思”题型:①说说作品在材料安排有何特点,分析其好处;②这句(段)话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③联系全文,指出某某物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5)“讲方法”题型: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④从语言运用角度,鉴赏文中画线句子。⑤本文人物语言有哪些特点?请分别举例说明。

(6)“明主题”题型:①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品的主题;②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③前后说法,是否有矛盾,为什么?④阐释小说社会意义。

二.探究思考

(一)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分析环境描写是全面理解小说的重要环节。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也要分析环境,要连带写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⒈ 环境分类及作用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造与表现主旨有极其重要的关系。阅读中始终把环境、情节和人物联系起来,才能把握小说创作的真谛。

⑴ 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⑵ 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时间、地点、气候、景色、场面等。

作用: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②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③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⑤深化主旨;⑥象征和暗示。

2.命题指向

⑴ 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⑵ 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⑶ 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或表现主题所起到的作用;

⑷ 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4.答题指要

⑴ 解题思路 明确环境描写必须为主题服务的宗旨,结合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④渲染气氛、奠定基调;⑤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作为情节线索; ⑥揭示或深化主旨;⑦象征暗示,对比烘托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⑵ 答题规范 环境+人物+情节+主题

⑶ 环境类试题的答题思路: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根据要求还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表达: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二)故事情节

情节是由人物之间的关系、矛盾和性格冲突所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应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住场面;②寻找线索;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

① 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② 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⒈ 情节的作用

⑴ 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⑵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⑶ 侧面烘托,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⑷ 照应前文。⑸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⑹ 刻画人物性格。⑺ 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2.情节的特点 ⑴ 情节安排评价

① 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 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 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

④ 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⑤ 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故乡》中的“我”等。

⑵ 情节安排基本技巧

① 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 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③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④ 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⑤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4.答题指要

⑴ 命题指向: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或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或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②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③情节的高潮或结尾作用的理解; ④小说的叙述故事情节过程中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的使用;⑤哪一个情节最吸引你; ⑥情节的合理性探究等。

⑵ 解题技巧

①找出情节线索,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②由事及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塑造人物服务。③见微知著,从场面和细节描写中分析情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④赏析技巧,注意发现作者组织情节的艺术匠心。⑶ 答题思路

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①情节(使情节波澜再起,引出另一个情节,制造悬念,情节更突出,照应前文情节)→②人物(丰富人物,表现人物性格,)→③主题(深化某种主题,突显某种主题)。当然,这个三级概念中,本级和上一级为最基本。按照顺序,与之相近的是答案的重点。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三)揣摩人物形象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

1.表现人物的手法:

⑴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如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⑵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侧面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情节发展中展现人物性格特征;环境描写衬托或烘托。

2.形象刻画基本技巧——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⑴ 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 语言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⑶ 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写,能很好的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行动交叉在一起。⑷ 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细节是文学作品中细腻描绘的最小环节。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是由许多细节组成的,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成功的细节可以增强艺术感染力,是文学创作和记叙文不可忽视的技巧。

细节描写的作用如下:

① 典型的细节可以刻画人物性格 追求爱好。如鲁迅《孔乙己》中,孔乙己会“回”字的四种写法,典型地表现了这个人物的迂腐和呆气。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六回,严监生临终前望着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芯而不肯断气,入木三分地表现了这一人物的吝啬和刻薄。

② 典型的细节可以深化主题。如鲁迅《药》中的“人血馒头”这一“物”的细节,形象而深刻地表现了辛亥革命脱离人民群众的根本弱点。

③ 典型的细节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那雪下得正紧”这一自然景物的细节描写,致使林冲到山神庙躲避风雪,才有杀死仇敌的故事,这样细节描写就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水浒传》“回头看那日色时,渐渐的坠了下去”。营造渲染了一种紧张而恐怖的气氛,为老虎的出现作铺垫。

④ 典型细节可以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如鲁迅《**》中钉了十六个铜钉的瓷碗和七斤一家晚餐吃的蒸干菜和松花黄的米饭,就渲染了当时的时代气氛和地方特色。

⑤ 营造典型的环境,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一文,作者在写竺可桢到毛主席住处时,有一处细小的景物描写:雪后初晴,玉树琼枝,掩映如画。寥寥几字就烘托出当时的气氛虽是冬日,却温暖如春。烘托出会见时的融洽气氛,衬托人物的愉快心情。

⑥ 典型的细节可以暗示影射。如鲁迅《药》中描写丁字街头破匾上的“古口亭口”四个字,其实是影射秋瑾就义地点——“古轩亭口”,暗示小说中的夏瑜影射了秋瑾。

⑵ 常见题型

①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② 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③ 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④ 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4.小说人物形象的切入点

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

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5.人物类试题答题思路:

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与另一个人物烘托、映衬、反衬)→情节(人物性格决定情节发展)→主题(突显某种主题)

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四)概括主题内容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1.常见题型: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2.主题挖掘的基本途径:

对主题的挖掘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从作者背景看、从人物特征看、从情节发展看、从语言情感色彩看、从整体倾向看。

对主题的概括常用这样一些基本术语:

①歌颂、赞扬、张扬什么。②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③揭示什么人生道理。④对什么现象的反思。⑤表达了什么情感。

3.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 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② 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④ 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5.解题思路

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

一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二是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三是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小说通过描绘XX故事情节,暗示了……刻画了……抒发了(呼吁)……

如《孔乙己》:通过对断腿前后的孔乙己遭遇的描写(情节),刻画了受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形象),控诉了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五)分析写作技巧

质量上乘的作品,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巧,这是因为写作技巧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段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表现出的熟练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才能。

1.常见题型:

① 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② 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③ 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3.解题思路

在解答这类题目的过程中要了解以下一些知识: ⑴ 表达方式

① 描写的角度(直接描写、间接描写)② 人称运用(第一、第二人称的妙处)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③ 明确各种描写的特点和作用(外貌、语言、心理、行动、细节、环境。)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以小见大,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了性格、主题。

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④ 不同顺序的作用(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人物形象或内容更加充实丰满,与上文或下文对比照应;人物前后变化的对比照应。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⑵ 结构方式(前后照应、创造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

⑶ 表现手法(烘托、象征、衬托、对比、铺垫、欲抑先扬、先抑后扬……)4.小说常用开头结尾

⑴ 小说常用的开头

A.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①引起读者的思考;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B.写景法。如《药》的第一段写秋天下半夜阴暗、凄清、恐怖的环境,暗示了小说主人公的不幸命运。再如《荷花淀》开头写月下院子里的美景,烘托了水生嫂的美好心灵。

⑵ 小说的结局

※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思维方向)好处:

① 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项链》。

② 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是假的,但前面已作了埋伏。如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 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如《药》华小栓、夏瑜的死(悲剧)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没有发动群众。

② 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如《药》写华小栓吃了人血馒头后的死,突现了群众(华老栓)的愚昧性格。③ 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的死,引起读者思考死的原因。

※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这样的结尾有什么作用?

① 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② 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 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留下了 “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4)答题模式:

小说用了什么方法。(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有何效果或作用。(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并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

5.分析小说的标题

(1)题型:小说的标题如何理解?有何作用?

(3)解题思路:

一是通过分析小说的主要情节;二是通过分析小说的主要人物;三是通过分析小说的主要内容。

常见的作用有:一是起线索作用,贯穿全文;二是点明主题。

(4)答题模式:一是具体的意思。(文中具体的XX)二是与主题相关的意思。

(六)品味语言特色

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词语、句子的含义,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命题。

1.常见题型:⑴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 ⑵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3.解题思路:从三方面入手:

① 注意鉴赏人物语言的个性特色,以语言分析人物性格。② 抓住关键词去品味语言的丰富内涵。

③ 鉴赏作者运用语言的风格。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词语(句子),写了……,表现了…… 4.语言特点、修辞、表达效果

①描写要如见其人、如听其言、令读者仿佛亲临其境。②人物语言个性化,即显示性格。③叙述语言要简洁、传神。④语言风格: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凝练等。

三.阅读与解题步骤

阅读步骤:

1、标序号

2、抓文脉(按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3、边读边划关键词,适当点评(尤其是有关人物的)

解题步骤:

1、审题干;

2、定考点;

3、根据模式酝酿;

4、准确答题,力求准、全、通。

下载高考小说阅读(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考小说阅读(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考小说题型归类 (2000字)

    一、要点概括题 概括题解题基本要求 ★认真审读题干,确定有效答题区域,在答题区域内梳理层次,采用摘要法、归纳法,摘取关键词语或语句做答。 ★依据原文找依据,找答案。 ★答题时......

    2016高考语文小说阅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题。(25分) 刻舟求剑 王蒙 有一位贵客在江轮的甲板上舞剑,一个亮相,手一松,把剑落入了江水之中。 “停船,停船!”他气急败......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 一、化 妆 秦俑上大学那会儿,女生都爱扎堆儿,你三个一群,我五个一伙,一块儿上食堂吃饭,一块儿到图书馆晚自习,甚至闹起别扭来,也是拉帮结派的。 315是新组合的......

    2018届高考小说阅读精选10则(精选)

    2018届高考小说阅读精选10则 【阅读训练一】 一定把小牛要回来 杨树也 这么说吧,小牛是瞎眼的娘放牧时弄丢的。 到午饭的时候,父亲去河沟里接娘,看见娘木桩一样杵在那,手里紧攥......

    2018高考阅读训练之小说

    高考小说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标题、次要人物) 谎言 相裕亭 盐河北岸,有一小村,依河而居。几十户人家,却散落在一条两里多长的古河套里。远看,乌蒙蒙一片,恰......

    江苏高考语文小说阅读指导

    江苏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 江苏高考语文小说阅读指导 (一)、标题作用题 例1:本篇小说以“棋子”为题,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①小说以“棋子”为题,表现了利用与被利用、设计与被设计......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环境

    小说环境描写 ● 复习目标 1. 了解小说环境描写分类及作用 2. 掌握小说环境描写的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 ● 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小说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高考小说阅读形象鉴赏解题

    高考小说阅读“鉴赏人物形象”类试题应答指导 背景知识聚焦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大要素。人物是小说艺术的表现中心。小说家总是把自己的艺术视觉和艺术重心放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