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上海市旅行社业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若干意见(沪府

时间:2019-05-15 06:18: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促进上海市旅行社业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若干意见(沪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促进上海市旅行社业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若干意见(沪府》。

第一篇:关于促进上海市旅行社业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若干意见(沪府

【发布单位】上海市

【发布文号】沪府办[2002]60号 【发布日期】2002-07-05 【生效日期】2002-07-0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关于促进上海市旅行社业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若干意见

(沪府办[2002]60号)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OO二年七月五日)

为更好地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本市旅游业发展的通知》(沪府发[2001] 41号)精神,积极适应我国入世的新形势,现就促进本市旅行社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出如下意见:

一、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投资和发展环境,积极引进国内有实力的企业(集团)通过投资、参股、兼并、收购、迁移总部等方式来沪经营旅行社业务。对来沪投资设立的旅行社企业(集团),实行与本市旅行社企业(集团)的同等待遇。

二、来沪投资设立的旅行社企业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市有关部门认定后,视同大企业(集团),可根据有关规定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一)连续三年位列全国国际旅行社前50强(含50强)或国内旅行社前30强(含30强),且总部迁移来沪的;

(二)在沪自有固定资产投资达5000万元以上的;

(三)在沪注册的独资、控股(相对控股)企业注册资本达1亿元以上的;

(四)在沪注册的企业,连续两年年销售额在5亿元以上的。

三、允许部分省市的“双百强”旅行社在沪实行自带旅游团试点的基础上,推动本市地接旅游市场全面对外开放。对跨区域旅游经营活动按照相关法规实行属地管理。

四、加快兴办中外合资旅行社的步伐,按照我国入世的有关承诺,有序开放和允许欧美及日本的著名旅行社企业来沪兴办外资控股的合资旅行社,积极创造条件试点兴办独资旅行社。

五、鼓励和扶持本市有条件的旅行社企业“走出去”,凡跨国经营的旅行社企业,享受本市境外投资的有关鼓励政策;凡到西部地区经营的旅行社企业,享受本市关于服务参与西部大开发的有关政策。

六、对在本市注册的旅行社,实行创汇、结汇奖励办法。奖励资金按照“两级政府、两级财政”的原则,市属企业资金安排在市旅委的专项经费中解决,区属企业由区财政解决。

七、在沪注册的旅行社符合如下条件的,在其开设第11个营业部起,免收保证金:

(一)年旅游营业收入达到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含3000万元);

(二)年接待进入本市游客数达5000人次;

(三)无重大违纪违规和重大事故投诉;

(四)开业三年以上。

八,支持本市旅行社做大做强,鼓励本市旅行社与航空、铁路、旅游汽车、水陆客运、饭店等企业组建以产权为纽带的旅游企业集团。

九、培养适应国际化运作的旅行社管理人才,按照上海引进人才和《上海市居住证》制度的政策规定,吸引和鼓励国内外熟悉国际惯例和WTO规则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到本市旅行社企业任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关于印发《关于促进旅行社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的通知

关于印发《关于促进旅行社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的通知.txt等余震的心情,就像初恋的少女等情人,既怕他不来,又怕他乱来。听说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回想起来,我竟然七手八脚地裸奔了二十多年!今天心情不好,我只有四句话想说,包括这句和前面的两句,我的话说完了!关于印发《关于促进旅行社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的通知

旅发〔2010〕8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局(委):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和十七届五中全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科学发展的精神,发挥旅行社业在我国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局制定了《关于促进旅行社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请认真按照《意见》的部署和要求,努力推进旅行社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特此通知。

国家旅游局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附件: 《关于促进旅行社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 关于促进旅行社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

旅行社是旅游业的龙头,是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生产力,也是连接旅游生产服务各个环节的纽带和沟通旅游生产、消费的桥梁,在推动旅游消费、增加社会就业、促进人民交流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促进我国旅行社业持续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将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当前,我国旅行社业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有着良好的机遇,也有严峻的挑战。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以下简称“国发41号文件”)和《旅行社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促进我国旅行社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认真贯彻落实国发41号文件,改进、优化旅行社企业经营和产业发展氛围。

(一)贯彻落实国发41号文件“允许旅行社参与政府采购和服务外包”规定以及国家有关部门的具体规定。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做好宣传引导和协调沟通工作,解决认识、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旅行社参与政府采购和服务外包创造条件,消除障碍。旅行社要根据政府采购和服务外包、公务差旅和政府会议、展览等服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开展服务和营销宣传,认真执行国家有关禁止公款旅游的有关规定。

(二)贯彻落实国发41号文件“旅行社按营业收入缴纳的各种收费,计征基数应扣除各类代收服务费”规定以及国家有关部门的具体规定。旅行社在缴纳营业税和各种收费时,应当依据国发41号文件和有关营业税的法律法规,如实向税费征收机关进行申报说明。遇到理解和执行不一致时,应当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发展改革部门报告,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发展改革部门应当依据国发41号文件承担起协调职责。

(三)贯彻落实国发41号文件“旅游企业用于宣传促销的费用依法纳入企业经营成本”规定以及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的具体规定。宣传促销费用是旅行社销售产品、开发市场的必要费用,旅行社应该如实计入经营成本。在会计、审计、税收等检查和执行中如果发生疑问,旅行社应该认真做出说明,必要时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发展改革部门报告,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发展改革部门应该依照国发41号文件规定协调解决。

(四)贯彻落实国发41号文件“鼓励银行卡收费对旅行社、景区售票商户参照加油站档次进行计费”规定以及国家有关部门的具体规定。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发展改革等部门,适应旅行社在经营服务中更多地使用银行卡的需要和趋势,积极协调金融监管机关和银行机构,推动此项政策的尽快落实。

二、全面贯彻实施《条例》,为旅行社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五)遏制、扭转“零负团费”等低价经营模式。旅行社应当严格执行《条例》的规定,不以低于成本的报价招徕旅游者;聘用导游人员和领队人员应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并向其支付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报酬;不得要求导游人员和领队人员接待不支付接待和服务费用或者支付的费用低于接待和服务成本的旅游团队,不得要求导游人员和领队人员承担接待旅游团队的相关费用;将旅游业务委托给其他旅行社接待的,应当向接受委托的旅行社支付不低于接待和服务成本的费用,接受委托的旅行社不得接待不支付或者不足额支付接待和服务费用的旅游团队。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督促旅行社贯彻执行法规规定,并依法制止、处罚违反法规的行为。

(六)规范业务机构和分支机构管理,杜绝出租、转让、出借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行为。旅行社应当按照《条例》和《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规定,进行服务网点的设立、备案、监管和业务经营机构的清理规范,确保服务网点和各类业务机构依法规范服务,摒弃部门挂靠承包等行为。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其质监执法机构要积极开展引导规范,依据《条例》、《细则》等法规规定,对服务网点从事招徕、咨询以外的活动,对旅行社除接待委托和招徕委托外准许或者默许其他企业、团体或者个人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旅行社业务经营活动,对旅行社准许其他企业、团体或者个人以部门或者个人承包、挂靠的形式经营旅行社业务等转让、出租、出借、受让、租借许可证等行为,应坚决依法查处。

(七)严格按照许可经营范围开展经营活动,杜绝无许可经营行为。旅行社应当按照《条例》、《细则》等规定和许可的业务经营范围开展经营服务,未经许可或批准,不得经营出境旅游、边境旅游和赴台旅游业务。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其质监执法机构要加强监督检查,依法查处无许可或未经批准经营旅行社业务行为。

(八)按照规定开展委托代理招徕旅游者业务,严禁借机无许可经营。旅行社应当按照我局《关于试行旅行社委托代理招徕旅游者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开展委托代理招徕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和边境旅游的旅游者;赴台旅游业务不得开展委托代理招徕业务。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其质监执法机构要加强对旅行社业务分工调整的指导和监督检查,促进批发、零售业务分工体系的形成。

(九)认真履行合同,诚信规范经营。旅行社应当按照《条例》和其他法律法规,与游客和其他辅助服务提供者签订合同;要按照国家旅游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制定的合同范本以及地方旅游、工商等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合同范本要求,切实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其质监执法机构要加强对旅行社合同行为的指导和监督检查。

(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切实保障旅游者旅行安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指导、监督旅行社企业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化旅游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制。要在安全生产监督主管部门的指导支持下,推进旅行社经营服务安全保障机制建设,研究建立旅游团行前说明会和导游服务安全规范、旅行社企业的安全认证制度。旅行社要进一步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对服务环节和旅游目的地的安全评估制度,建立完善告知、提示、警示、避险等制度规定,做好安全预防工作,为旅游者提供更加安全的旅行服务。

三、加快推进旅行社经营服务标准化,进一步规范旅行社经营服务行为。

(十一)稳步推进旅行社等级标准。已经实行旅行社资质、信用等级划分与评定制度的地区,要继续稳步推进,并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完善标准体系和评定、检查复核方法。其他地区要根据本地区旅行社经营、发展及监督规范的需要,学习借鉴成功经验,探索建立相关的旅行社等级划分与评定制度;要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全国统一的旅行社等级划分与评定制度。

(十二)认真贯彻旅行社服务标准。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各旅行社要根据全面提升服务质量的实际需要,结合贯彻《条例》、《细则》、《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纲要(2009-2015)》和旅游标准化试点示范等工作,认真、全面、深入地贯彻实施好《旅行社服务通则》、《旅行社入境旅游服务质量》、《旅行社出境旅游服务质量》、《导游服务规范》等有关旅行社服务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加强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建设,以标准化推动规范化、品牌化和质量提升。

(十三)不断完善和加强旅行社的企业规范。旅行社要根据服务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加强企业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企业规范,并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及时进行改进、调整、补充、完善。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行业组织要通过调查研究、收集汇总、宣传推广、研讨交流、教育培训等渠道,加强对旅行社制定、实施企业规范的指导、支持、服务和督促。

四、积极采取措施,支持旅行社增强实力。

(十四)巩固和扩大对旅行社组织、开发客源市场实行奖励、补贴政策。推广一些地区、城市政府的成功经验,鼓励更多的地区、城市采取按游客数量分档补贴、奖励旅行社,与客源地旅行社合作推广等政策;要积极推动对旅行社组织散客旅游、特种旅游等实行奖励政策,支持旅行社开发中高端客源市场,充分发挥旅行社特别是大型旅行社在增加目的地游客数量和迅速提升目的地形象的作用,同时积极推动对旅行社实行中小企业优惠政策,扩展旅行社业务经营规模和增强旅行社的综合实力。

(十五)积极推进旅行社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旅行社业转型升级。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推动旅行社的网络化、专业化、品牌化、多元化发展,引导旅行社适应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需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步伐;关注旅行社的新业态发展,加强对旅行社开发市场、产品和优化经营服务方式等方面的指导、服务,引导旅行社塑造和提升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和服务品牌,依法加强保护工作;支持旅行社按照市场规律,进行业务、产品和经营服务等方面的结构调整,实现旅游产品、服务和市场的转型升级。

(十六)全面提升旅行社业服务质量,努力提高游客满意度。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以旅行社守法经营为出发点,督促旅行社抓好其内设部门、分支机构和从业人员的规范管理,培育旅行社诚信意识、品牌意识、优质服务意识,有效降低旅行社服务质量的投诉。积极开展旅行社服务质量宣传活动,定期发布旅行社服务质量信息,积极引导旅行社创建服务质量品牌,提升服务质量水平。

(十七)大力促进旅行社经营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提高科技运用水平。旅行社要顺应信息革命和自身依托信息资源、运用信息手段的需要,在基本实现管理和经营服务手段信息化的基础上,实现经营服务方式和内容方面的信息化,推进旅行社服务转型升级。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行业组织要根据信息化发展规律和旅行社经营管理与服务的客观需要,予以积极指导和支持。

五、坚定贯彻执行改革开放方针,加快形成全国统一的旅行社投资、经营、服务市场。(十八)打破地区壁垒,为旅行社跨地区投资、经营创造条件。旅行社要根据业务经营和发展需要,在客源地、集散地、目的地之间进行协作,在区域内外投资设立法人或非法人的经营组织。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行业组织,要积极主动地打破地区封锁,依据《条例》、《细则》和有关法规政策,协调工商、税务等部门,为旅行社设立法人和非法人经营机构创造条件,优化环境,排忧解难,以促进旅行社投资经营和服务市场对国内的全面开放。(十九)稳步推进外资旅行社经营出境旅游业务,推动旅行社业的对外开放。要贯彻国发41号文件,按照工作部署认真组织好中外合资经营旅行社经营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业务的试点工作,以试点为基础,按照统一部署,逐步对外商投资旅行社开放出境游市场,以实现我国旅行社业的全面开放。

(二十)继续推进旅行社产权制度和企业制度改革。积极推进旅行社按照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改革调整产权制度,通过股份制、公司制、合伙制等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资本运作方式,形成科学的利益分享、激励、约束机制,切实解决旅行社监管难、利益分配不合理等难题,为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制度、机制基础。

六、不断改进和加强对旅行社业的政府和行业组织服务。

(二十一)积极开展旅游市场引导培育,为旅行社经营发展创造优良的市场基础。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行业协会,要积极主动、科学有效地组织、带领旅行社和其他旅游企业,运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大众媒体和旅游咨询、街头宣传、旅游大讲堂、游客学校等多种途径与手段,向人民大众宣传旅游知识,引导旅游者树立科学理性、生态环保、负责任、可持续的科学旅游、绿色旅游、健康旅游观念,深入推进“品质旅游,理性消费”活动,为旅行社经营发展创造优良的市场基础。

(二十二)依法履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服务职责。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依法行政、科学管理和建设效能政府、服务政府的目标,依法履行职责,创造行政管理的公开、公平、公正环境,减轻旅行社在涉及政府管理事务方面的负担;要积极贯彻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涉及旅游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不断推动旅行社业发展的法制环境的改善和优化。

(二十三)加强旅游行业协会对旅行社的指导、服务、引导和规范等工作。各级旅游行业协会和旅行社协会组织,要以服务会员、服务行业为立足点、出发点和主要职责,通过组织活动、开展交流、制定规范、提供服务以及加强自身建设,积极主动、科学有效地对旅行社开展指导、服务、引导和规范,真正成为会员之家、企业之友、沟通桥梁、顾问参谋。

(二十四)加快建设旅行社职业经理人队伍。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行业协会,要通过组织开展教育培训、研讨交流和建立业务档案、信用记录网络平台等途径,督促、支持旅行社经理人员不断改进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增强职业自豪感、忠诚度、美誉度和诚实守信观念,逐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旅行社职业经理人队伍。

(二十五)积极沟通协调,减少政府接待、会议对旅行社经营的干扰。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行业组织要积极宣传引导、沟通协调有关政府部门,尽可能减少政府公务接待和大型会议临时征用饭店、游轮游船、旅游车辆等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和封闭景区、旅游交通线路,导致取消旅行社团队游客预订、旅游合同不能兑现、旅游计划安排临时调整变更等现象。实现旅行社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旅行社行业的共同努力,需要旅游全行业和各有关方面的支持配合,需要改革开放、开拓创新、多措并举。希望全行业和社会有关方面统一思想认识,采取科学有效、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努力实现我国旅行社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

第三篇: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若干意见(沪府

【发布单位】上海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沪府发〔2009〕20号 【发布日期】2009-04-10 【生效日期】2009-04-1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上海市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若干意见

(沪府发〔2009〕20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是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2004年以来,本市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使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初步确立,公开意识不断增强,较好地满足了社会公众获取利用政府信息的需求,有力地促进了政府依法行政。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以来,本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条例》和《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按照把上海建设成为“行政效率最高、行政透明度最高、行政收费最少的行政区之一”的要求,以深化公开内容为核心,在资金、项目、政策、服务等方面切实加大公开力度,逐步形成以主动公开为主、依申请公开为补充的格局,推动本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再上新台阶,促进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现就有关事项提出如下若干意见:

一、以财政性资金和社会公共资金为重点,着力提高政府资金公开透明度。

(一)积极稳妥地推进财政预算信息公开。根据《预算法》,以政府预算、部门预算、预算执行、财政转移支付等内容为重点,分步骤、分层次、分内容不断提高财政预算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扩大向同级人大报告财政预算的覆盖面,逐步实现部门预算全部报送同级人代会审议(涉及国家安全的部门除外)。细化报送同级人大的本级预算草案,逐年扩大预算草案列示的款级科目。向社会公开经人大审议通过的政府预算、决算报告及预算、决算表。探索向社会公开部门预算的方式、范围、内容和形式。及时发布月度(季度)财政收支情况。依托“金财工程”,加快构建完整的财政信息库,将所有财政资金纳入监管系统,为进一步加大财政信息公开力度创造条件。(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各区县政府)

(二)加大财政专项资金的公开力度。全面梳理各类财政专项资金情况,以用于改善民生和促进发展的专项资金为重点,明确公开要求,逐年扩大财政专项资金的公开范围。先行选择部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高的专项资金,包括对口支援都江堰灾后重建资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农惠农资金、社会救助资金、排污费专项资金、帮困助学资金、信息化发展资金、科技小巨人专项资金、公交行业补贴资金、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等,主动公开其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具体操作流程和资金分配结果。(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各区县政府)

(三)加大政府非税收入公开力度。建立完善定期发布机制,公开地方政府债券筹集资金安排的项目、实施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公开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贷款道路建设车辆通行费、新增机动车额度拍卖收入和使用、监督情况等。(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市建设交通委、市交通港口局)

(四)推动行政事业性收费公开透明。健全收费公示、持证收费等制度,确保收费透明。优化行政事业性收费发布平台,完善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公开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主体、收费依据、收费范围、收费对象、收费情况等,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凡发生变更的收费项目,变更后应及时向社会公开。(责任单位:市物价局、市财政局)

(五)建立完善社会保险信息披露制度。遵循“依法披露、突出重点、真实有效、促进和谐”的原则,定期公开本市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员、享受待遇情况,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各类社会保险基金运行总体情况以及收支情况,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的基本情况,经办管理重要事项和社会保险违规违纪典型案例的处理以及整改情况等。研究加强各类社会保险信息公开的有效途径。(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六)完善住房公积金定期公告制度。公开本市住房公积金归集、提取、使用计划以及计划执行情况,包括住房公积金缴存使用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增值收益使用情况。公开住房公积金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增值收益表和财务情况说明。公开住房公积金管理及业务发展中长期规划等。依托公积金信息系统建设,不断优化公开的程序和方式,方便缴存职工和单位查询与自身相关的公积金缴纳使用情况等。(责任单位:市公积金管理中心)

(七)健全房屋维修基金定期公告制度。及时发布本市房屋维修基金归集金额、划转金额。健全房屋维修基金管理信息统计、公告制度,方便业主随时掌握、准确了解个人维修基金的缴存、使用情况。(责任单位: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市公积金管理中心)

(八)公开彩票公益金筹集、分配和使用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告本市福利、体育等彩票公益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情况。探索福利彩票公益创投和公益招标机制,扩大社会参与度,提高公益金使用效益。(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体育局、市财政局)

(九)增强国有资产信息透明度。根据《企业国有资产法》,依法向社会公布国有资产状况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情况,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公开出资企业生产经营总体情况,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经营业绩考核总体情况,公开出资企业国有资产有关统计信息等,不断提高国有资产信息透明度。(责任单位:市国资委、各区县政府)

(十)进一步增强政府采购透明度。完善采购信息公告制度,及时规范发布政府采购信息,主动公开有关政府采购法律法规政策,集中采购目录、政府采购限额标准和公开招标数额标准,政府采购招标业务代理机构名录,招标公告、邀标资格预审公告、中标公告、成交结果及其更正事项等招投标信息,政府采购有关投诉处理、考核结果等监管信息,采购代理机构、供应商不良行为记录名单等。完善政府采购信息管理平台,健全单一来源采购公示制度,推动采购过程公开透明。(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政府机管局、各区县政府)

(十一)公开捐赠款物的募集、分配和使用情况。对“帮困送温暖”等集中性募集的物资和资金,其募集、分配、使用情况在募捐活动结束后的一个季度内向社会公布;对全市经常性捐赠中募集的物资,其募集、分配、使用情况每半年向社会公布一次;对为突发性灾害进行的募捐活动募集的物资和资金,其募捐及使用情况适时向社会公布。(责任单位:市民政局)

(十二)进一步加大审计公开力度。按照“依法、渐进、客观、公正”的原则,完善审计公开机制和程序,不断扩大审计公开领域,丰富审计公开内容,拓宽审计公开渠道,优化审计公开形式。公开重点审计项目计划、审计工作报告、审计整改报告。逐步公开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其他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单项审计结果。逐步公开有关行业或专项资金的综合审计结果。逐步公开专项审计调查结果。(责任单位:市审计局、各区县政府)

二、加大政府投资项目及计划规划公开力度,积极推动行政审批公开透明。

(十三)增强政府投资项目和重大建设项目透明度。把公开透明的要求贯穿于投资项目管理、运营的全过程。及时发布本市“扩内需、保增长”政府投资的重点投向和资金测算情况。建立健全重大建设项目公开制度,及时公布重大建设项目计划及其实施进展情况。公开市政府实事项目的进展情况。进一步提高建设项目招投标透明度。进一步加大国有土地“招拍挂”相关信息的公开力度。(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建设交通委、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市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各区县政府)

(十四)推进行政审批过程透明和结果公开。全面公开行政审批事项、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申请材料目录等,方便公众办理。公开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社会团体、咨询公司、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组织等参与审批、监管的情况。依托全市行政审批办事平台,逐步实现各审批环节信息的全程透明、全程监督。公开行政审批效能监察报告,规范行政审批行为,促进行政审批效率的提高。不断扩大审批结果公开范围,加大房地产开发、动拆迁、规划、环保、卫生等行政审批结果向社会公开的力度。(责任单位:市审改办、市政府办公厅、市经济信息化委、市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各区县政府)

(十五)公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规划和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相关信息。公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和计划表。公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及评估报告。公开环保三年行动计划、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三年行动计划等各类社会关注度高的计划的实施情况。及时公开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重要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重大建设项目规划等各类规划,以及土地利用规划。加大产业、能源、生态、旅游、教育、卫生、信息化等专项规划的公开力度。根据《统计法》,加大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关统计信息的公开力度。(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市统计局、市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各区县政府)

三、加大政策公开力度,完善政策制定和发布机制。

(十六)进一步扩大公众有序参与。各级政府制订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高的公共政策时,要广泛征求社会各方意见,推动公众有序参与。积极建立健全征询、听证、专家论证等征询民意的有效程序和方式,适时制定公众参与行政重大决策的相关制度规范。(责任单位:市政府法制办、市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各区县政府)

(十七)推行政策公开“三同步”制度。及时公开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重大公共政策、产业政策和重要事项,主动发布人才引进、住房保障、促进就业、旧区改造、教育改革、医疗卫生改革等政策及其实施细则。推行政策公开“三同步”制度,即政策文件、政策解读、新闻发布稿同步公开,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推动政策落实。(责任单位:市政府各部门、各区县政府)

(十八)加强政策执行情况公开。依托政府信息公开各种渠道,注意收集社会各方对政策实施情况的反应,为推进政策实施和完善政策提供依据。加大重大政策措施执行情况的信息公开力度,积极探索重大政策评估报告公开机制。(责任单位:市政府各部门、各区县政府)

四、加大公共服务类信息公开力度,方便市民生活和企业生产。

(十九)积极推动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根据《条例》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单位)的总体要求,积极推动学校、医院、计划生育、供水、供电、供气、环保、公共交通等公共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公开。围绕社会普遍关注的价格、质量、服务等要素,重点公开服务承诺、收费标准、办事结果、监督渠道等内容。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制定各行业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的实施办法或细则,使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不断规范化、制度化。(责任单位:市教委、市卫生局、市人口计生委、市水务局、市建设交通委、市环保局、市交通港口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电力公司)

(二十)加强与政府管理相关公共信息公开工作。依托法人信息库建设,主动公开企业营业执照信息、年检结果信息等,建立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积极推动实有人口、土地房屋、空间地理、行政业务等政府公共信息资源的编目、共享和应用。公开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及时通报环境保护、公共卫生、安全生产、食品安全、产品质量的相关监督检查情况,逐步建立信息查询数据库。同时,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公开相关安全生产事故处理情况。(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各区县政府)

(二十一)积极推进依法行政类信息公开。及时公开行政机关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及其调整、变动情况。在公安、工商、卫生、环保、质量技监、食品药品监管、安全生产、交通、水务、城管等领域积极开展行政处罚类信息公开实践,逐步形成有效运作机制。建立依法行政状况白皮书制度,定期公开本市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状况,包括制定和执行重大行政决策、制定发布规范性文件、实施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办理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等方面的基本状况。推动政风行风测评结果向社会公开。(责任单位:市政府法制办、市纠风办、市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各区县政府)

(二十二)加大世博会相关信息公开力度。重点做好世博会场馆建设运营、招展布展以及与世博会相关的社会管理、公共交通、游客服务等信息公开工作。(责任单位:上海世博局、市政府有关部门、各区县政府)

五、不断拓展优化公开渠道,切实做到公开及时、有效、便民。

(二十三)充分发挥政府网站的第一平台作用。以“中国上海”门户网站为核心,加强各级政府网站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和各级政府网站功能,突出权威性、及时性、系统性;整合网站的各种公开栏目,强化更新维护责任,升级搜索引擎,方便公众查询、检索。完善各级政府网站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建设,做到界面友好、分类科学、查询方便、更新及时。健全网上政府信箱、网上调查、在线交流等栏目的有效运作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馈渠道,增进政民双向互动。在保护来信人隐私的基础上,将来信的收件反馈、处理状态、结果告知等及时在网上公布。(责任单位:市政府各部门、各区县政府)

(二十四)进一步构建多样化的公开渠道。本着“促进公开,方便公众”的原则,不断丰富和完善公开渠道。建立健全新闻发布制度,积极推进新闻发言人制度,完善即时发布、议题设置发布机制。结合数字电视推广建设,探索开设“政府信息公开”数字频道或栏目,提高信息公开服务的普及性和便民性。完善“政务服务热线114”功能,使之逐步成为社会公众与政府联系的“电话门户”。探索开展“市民参观日”、“政府信息公开日”等活动。继续提升档案馆、图书馆等各类公共查阅点、政府公报、市民信箱、短信平台、信息公告栏、电子信息屏等现有公开渠道的服务,因地制宜,方便公众查阅和获取政府信息。(责任单位:市政府新闻办、市文广影视局、市政务公开办、市经济信息化委、市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各区县政府)

(二十五)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向基层延伸。每年命名和建设一批“社区(农村)信息公开服务示范点”,依托居委会、村委会现有资源和设施,为公众就近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推动行政村为农服务信息智能终端机(“农民一点通”)部署应用。在基层组织开展政府信息志愿者服务,宣传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及时收集公众对信息公开的意见建议。(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厅、市农委、各区县政府)

六、加强基础工作,建立政府信息公开长效机制。

(二十六)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队伍建设。各区县、各部门要明确信息公开工作的分管领导,落实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充实工作人员,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建立和完善信息公开的服务窗口。各区县政府以及社会关注度高的市级部门原则上至少配备1-2名政府信息公开专职工作人员。(责任单位:市政府各部门、各区县政府)

(二十七)推动信息公开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按照“统一标准,规范实施,分级部署”的原则,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功能,统一规范政府部门公开政府信息工作规则,对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发布主体、内容、形式、范围,以及依申请公开接收、答复、提供等环节,加以规范和标准化。市级机关要制定本领域信息公开细则,协调和统一各相关部门之间和市、区县两级部门之间的信息公开工作标准和要求。继续推进公文类信息目录备案工作,进一步把信息公开贯穿于公文管理全过程。(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厅、市经济信息化委、市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各区县政府)

(二十八)完善信息公开相关配套制度。修订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指南编制规范,建立健全公开信息更新维护、历史文件梳理、虚假和不完整信息澄清、主动公开信息送交及政府信息归档等制度。围绕依法平稳有序目标,加强对依申请公开工作指导和释疑,完善依申请公开处理工作规程,进一步规范依申请公开行为,做好有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工作。健全落实政府信息发布协调、保密审查和监督保障等制度,完善考核评估办法,加大社会评议力度,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有序推进。(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府法制办、市档案局、市保密局、上海图书馆、市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各区县政府)

(二十九)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的专业支撑体系。组建市政府信息公开专家咨询组,依托本市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市政府信息公开研究基地,为深入开展信息公开提供专业支撑和决策参考。(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厅、市教委)

(三十)切实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培训。将政府信息公开纳入公务员培训计划,实行全员培训,全面增强本市公务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政府信息公开意识和责任感。对从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人员,进行必要的业务考核。(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厅、市公务员局、上海行政学院、市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各区县政府)

各区县、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抓紧研究制定贯彻本意见的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市政府办公厅要加强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确保本意见落到实处。

上海市人民政府

二○○九年四月十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关于进一步促进境外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和深化改革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促进境外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和深化

改革的意见

【颁布单位】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颁布日期】 19990329

【实施日期】 19990329

【章名】 全文

境外上市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到境外募集资本的公司,是现代企 业制度的一种组织形式,在公司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目前,大多数公司在制度创新和转换经营机制方面取得了进展,但也有 一些公司的经营机制转换没有完全到位,在规范运作及内部管理等方面存 在问题。为进一步促进公司严格遵循境内外有关法律和法规,切实履行对 投资者的持续责任,树立公司在境内外资本市场的良好形象,现对公司规 范运作和深化改革提出以下意见:

一、公司的经营机构与控股机构必须分开

公司必须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理顺公司管理体制。公司和控股机构(指对公司控股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公司、企事业单位,下同)必须各自独 立核算,独立承担责任和风险。控股机构主要通过股东会以法定程序对公 司行使股东权利。公司的机构,特别是董事会、经理层、财务、营销等机 构应独立于控股机构;凡是目前没有独立的,必须在1999年底前分开。控股机构的内设机构与公司的相应部门没有上下级关系,前者不得通过 下发文件等形式影响公司机构的独立性。

控股机构向公司派出股权代表依法进入董事会。控股机构的高级管理 人员(董事长、副董事长、执行董事)兼任公司董事长、副董事长、执行 董事职务的人数不得超过二名,且必须分清各自职务的职责,承担所兼职 务的法定责任和行使所兼职务的法定权利,并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必要的 知识能力承担公司的工作。控股机构的管理人员不得兼任公司经理、副经 理、财务主管、营销主管和董事会秘书。

二、进一步深化控股机构和公司的改组工作

国有控股机构的主要业务和资产已纳入公司的,控股机构的职能要逐 步划转或合并到其他国有法人实体。除公司业务外还拥有其它资产和业务 的控股机构,应减少与公司的关联交易,避免同业竞争。

要逐步分离控股机构的办社会职能以及非经营性资产,通过拍卖、并 购、移交地方政府、纳入当地社会保障体系等方式实现社会化经营。对于 目前难以彻底分离的,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办法,保证在财务和人员等方面 与公司分开。

分离公司办社会职能以及非经营性资产,要严格执行上市重组时公司 与控股机构所签订的协议;对分离不彻底的,要继续分离,限期完成。新 上市的公司应在上市前制订分离办社会职能以及非经营性资产的具体方案,有关遗留问题要明确解决的办法和责任,否则不予批准上市。各级政府 及有关部门要采取积极措施,支持公司和控股机构的改组工作。

三、明确公司决策程序,强化董事责任

公司必须在公司章程中明确决策程序,不能以非股东大会的任何形式 代替股东大会进行决策。公司也不得以其他形式(如联席会议等)代替董 事会进行决策。凡须经公司董事会决策的重大事项,必须按法定时间事先 通知所有执行董事及外部董事(指不在公司内部任职的董事,下同),并 同时提供足够的资料,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董事可要求提出补充材 料。当1/4以上董事或2名以上外部董事认为资料不充分或论证不明确 时,可联名提出缓开董事会或缓议董事会所议的部分事项,董事会应予以 采纳。

公司董事负有诚信义务,应当勤勉尽责。董事应当以认真负责的态度 出席董事会,对所议事项表达明确的意见。董事无法出席董事会,不得转 让其表决权,可以书面形式委托其他董事代为出席,但要独立承担法律责 任。凡未按法定程序形成经董事签字的书面决议,即使每一位董事都以不 同方式表示过意见,亦不具有董事会决议的法律效力。董事会的决议违反 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投赞成票的董事应承担直接责任;对经证明 在表决时曾表明异议并记载于会议记录的投反对票的董事,可以免除责任 ;对在表决中投弃权票或未出席也未委托他人出席的董事不得免除责任; 对在讨论中明确提出异议但在表决中未明确投反对票的董事,也不得免除 责任。董事会要对会议所议事项及决议进行完整记录。董事会秘书要认真 组织记录和整理会议所议事项,并在决议上签字,承担准确记录的责任。

四、强化董事会的战略决策功能,积极利用好社会咨询力量

公司董事会要集中精力组织研究公司的长远发展战略,可根据需要成 立战略决策、审计等专业性的委员会。公司在作出有关市场开发、兼并收 购、新领域投资等方面的决策前,对投资额或兼并收购资产额达到公司总 资产10%以上的项目,应聘请社会咨询机构提供专业意见,作为董事会 决策的重要依据。

五、保持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稳定,提高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素质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指董事、监事、经理、副经理、财务主管和董事 会秘书,下同)的选举、委派或聘任,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 法》(以下简称《公司法》)和《到境外上市公司章程必备条款》(以下 简称《必备条款》)的有关规定执行。如无特殊原因,有关高级管理人员 在公司章程要求的任期内不得随意变动;若变动,必须履行法定的手续和 程序,向社会公众披露,并报中国证监会备案。对经营业绩突出的公司,董事长、经理应相对稳定。

公司董事会和经理层应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应吸收在发展战略、财 务、营销、技术开发以及法律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公司董事长、经理、财 务主管、董事会秘书应参加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境外上市相关知识的培训并 通过任职资格考试。公司要立足境内和境外人才市场,择优聘任财务、市 场开拓、技术开发等高级管理人员。

六、逐步建立健全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制度

公司应增加外部董事的比重。董事会换届时,外部董事应占董事会人 数的1/2以上,并应有2名以上的独立董事(独立于公司股东且不在公 司内部任职的董事,下同)。外部董事应有足够的时间和必要的知识能力 以履行其职责。外部董事履行职责时,公司必须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料。独 立董事所发表的意见应在董事会决议中列明。公司的关联交易必须由独立 董事签字后方能生效。2名以上的独立董事可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独 立董事可直接向股东大会、中国证监会和其他有关部门报告情况。

七、加强公司监事会的建设

公司要不断强化监事会的功能,明确监事会的职责和权限,制定监事 会的具体工作规则和议事程序,避免监事会流于形式。公司监事会的首要 职责是检查公司财务,有了解和查询公司经营情况的权利,可按规定程序 向董事会秘书及财务部门索要有关材料,并承担相应的保密义务。监事会 可对公司聘用会计师事务所发表建议,可在必要时以公司名义另行委托会 计师事务所独立审查公司财务,可直接向中国证监会及其他有关部门报告 情况。国家有关部门可委托公司监事会对特定的事项进行调查。公司应增 加外部监事(不在公司内部任职的监事,下同)的比重。如果公司监事会 换届,外部监事应占监事会人数的1/2以上,并应有2名以上的独立监 事(独立于公司股东且不在公司内部任职的监事)。公司外部监事应向股 东大会独立报告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诚信及勤勉尽责表现。

八、充分发挥董事会秘书的作用

公司董事会秘书由董事会委任,经董事会授权负责协调和组织公司的 信息披露工作,负责与投资者、证券监管机构、新闻媒体的联络工作。公 司董事会及经理层要注意增强公司透明度,积极支持董事会秘书履行职责,并在工作机构及人员配备方面给予必要的保证。

九、探索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办法

公司可从自身经营特点出发,将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物质利益与公司 业绩联系起来,根据收入公开、提高透明度的原则,设计各具特色的分配 和奖励办法。经股东大会同意,公司可采取适当的形式,对公司高级管理 人员及在技术创新、经营风险大、挑战性强且绩效易于考核的岗位上的有 特殊贡献的人员进行奖励。

十、深化公司内部改革

公司要防止和改变重筹资、轻转制的倾向,要根据市场竞争的要求,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深化内部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 制度。

公司可自主决定内部机构设置和招工的条件、方式、数量与时间。公 司依照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可实行经济性裁员,解除与职工签订的劳 动合同;可辞退、开除职工。

公司要取消“干部”和“工人”的称谓,打破“干部”和“工人”的

身份界限和岗位界限,不得套用政府机关的行政级别。对管理人员要实行 竞争上岗、淘汰下岗。

公司自主决定工资总额和内部分配办法。

公司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住房制度改革,停止对职工福利分房。公司要参加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职工的养老、失业、医疗等项保险。

十一、政企分开,规范股东与公司的出资关系

解除公司与政府部门的行政隶属关系,公司与政府部门在资产、财务、人员管理等方面要彻底脱钩。政府部门不得干预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不得向公司收缴任何形式的管理费或监管费。

行使公司国家股股权的机构或公司国有法人股的持股机构委派的股东 代表,要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出席股东大会,依法行使权利。任何股东机 构及其委派的代表不得越过股东大会干预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任免公司 的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对公司股东大会人事选举决议和董事会人事聘任决 议履行批准手续。

第五篇:上海市关于本市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沪府办发〔20

【发布单位】上海市

【发布文号】沪府办发〔2004〕43号 【发布日期】2004-07-12 【生效日期】2004-07-1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

上海市关于本市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

(沪府办发〔2004〕43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市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本市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四年七月十二日

关于本市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

根据全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结合上海实际,现提出本市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重点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以人为本,紧紧抓住群众反映强烈、严重影响群众生命健康的食品安全问题,堵源头、端窝点、严准入、强监管,并实行整治与建设相结合,打劣与扶优相结合,为构筑本市诚信生产、安全加工、规范流通、放心消费的食品安全防范体系而努力。

(二)工作重点

以粮、肉、蔬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为重点品种,以城乡结合部、与外省接壤部和集贸市场为重点区域,切实抓好食品源头污染治理;坚决取缔无证无照地下食品加工窝点;严格实行“先证后照”与生产许可证管理制度;加强市境道口和批发零售市场的检查。

二、具体目标

通过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使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得到及时解决;非法食品加工窝点得到全面清除;危及食品安全的大案要案得到及时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防止得到有力保障;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好转,人民群众食品消费安全感明显增强。具体目标如下:

――蔬菜农药残留指标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

――畜产品“瘦肉精”检测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

――无证照地下食品加工窝点得到基本铲除;

――米、面、油、酱油、醋5类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达到100%,肉制品、乳制品等10类食品安全市场准许入达到90%;

――经营企业对婴儿奶粉、含乳饮料等儿童食品的进货索票索证率达到100%;

――整治28个暂时保留的生猪屠宰厂,关闭7个不符合标准的生猪屠宰厂;

――中小学校食堂、餐饮业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率分别达到100%和90%以上。

三、主要措施

在市政府领导下,由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市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牵头或配合,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一)加强食用农产品生产安全监管

要搞好基本农田土壤环境质量普查,认真开展土壤环境定期监测。加快调整,将不符合食用农产品种植要求的土壤退出食用农产品生产。加大整治农业投入品市场力度,坚决取缔无证照经营单位。严肃查处经销毒鼠强、甲胺磷和伪劣农药的违法行为。加大菜区农药残留检测力度,全年完成30万个样本的快速检测和20万个样品的一滴灵检测。

(二)加强水产品源头质量的监管

加强渔业环境控制,增加养殖水域环境质量指标抽检频度,对水产养殖水域重点污染源加强监管。建立并实施渔业污染事故处置预案,筹建重大突发性水产疾病预警预报系统,防范和控制大规模渔业养殖疾病。

(三)加强畜禽饲养的安全监管

推进实施档案畜牧工作,全面建立畜禽饲养场的饲养质量记录规程,加强对畜禽疫病预防、检疫工作的监管。加大对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畜牧业投入品的检测、监管力度,开展对以“瘦肉精”为重点的违禁物品、有毒有害物质的抽检。贯彻《上海市畜禽养殖管理办法》,规范畜禽养殖行为,年内完成110个养殖场的治理。

(四)严厉打击无证照食品生产加工的行为

以农村地区、市郊结合部和市区出租私房、厂房为重点,摸清无证照食品生产加工的场所和人员情况,组织执法力量主动出击,严厉打击无证照食品生产加工的违法行为,坚决取缔无证照地下食品加工窝点,并进一步加强管理,铲除无证照食品加工滋生的土壤。

(五)积极推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进一步完善大米、小麦粉、食用植物油、酱油、食醋等5类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认真开展对无证生产5类食品违法活动的查处工作,并加强对获证企业的监督工作。加快推进肉制品等10类食品生产加工许可证审查发放和管理工作,并推广对其他13类食品生产的许可证申请管理工作。

(六)规范儿童食品生产、销售的行为

全面清查儿童食品生产企业,严格杜绝滥用添加剂生产儿童食品的现象;研究制订完善儿童食品市场准入和监督的规范和制度;严格儿童食品销售中的质量验收制度,在经营企业中积极推行儿童食品进货索票索证制度。

(七)加强食品原料和添加剂使用的监管

重点整治食品生产中违法使用“吊白块”、工业盐等非食用原料和超范围、超剂量使用糖精钠、亚硝酸钠等食品添加剂的行为,查处以非食用原料生产的明胶、水解蛋白生产乳制品和儿童食品的行为。

(八)加强保健食品的安全监管

重点做好保健食品功效(或指标)成分含量以及标示辅助降血糖、降血脂、减肥等功能的添加化学药品的抽检工作,开展对保健食品标识和产品说明书的查核。对功效成分含量不合格、违法添加化学药品和广告夸大功效等违法生产经营行为,要加大打击力度。

(九)加强畜禽流通和屠宰的安全监管

整治28个需要暂时保留的生猪屠宰厂,关闭7个不符合标准的生猪屠宰厂。加强生猪流通规范化建设,实施生猪产销规模化对接管理。严厉打击私屠乱宰、制售注水肉和病害肉等不法行为,杜绝病害肉上市,禁止注水肉流通。

(十)开展城乡农贸市场(菜市场)的整治

加强对农贸市场(菜市场)重点食品的安全监管,严格执行肉类“两单一帐”(经营单位肉品备案单、肉类批发市场商品交易确认单、进出货源台帐)、豆制品“一证一照一单”(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豆制品送货单)以及进货凭证、经营台帐查验的制度。全面建立农贸市场安全质量检测点,加强对食用农产品质量的检测工作。严厉查处各类食品交易市场中的违法经营活动。

(十一)对食品企业普遍进行检查

全面检查注册本市的各类食品企业,掌握基本情况,分类建立企业食品安全档案。进一步规范食品企业的法定前置条件审核、经营场地勘察、企业名称和企业经营行为,对证照不全、实际生产或经营范围超越证照规定,以及长期未发生生产或经营行为、实际生产或经营行为与企业名称中行为表述不一致的企业,要依法进行处理。

(十二)推进食用农产品流通安全示范市场的建设

完善食用农产品流通安全示范市场标准,进一步推进食用农产品流通安全示范市场建设。今年内完成20家食用农产品流通安全示范市场的规范创建。

(十三)完善进入市境的畜禽及产品检疫监管系统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8个市境道口生猪、家禽和肉禽制品检疫监管工作,探索建立覆盖所有市境道口的畜禽及产品检疫监管系统。

(十四)全面加强对中、小学校食堂和餐饮业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

积极推进中、小学校改善食堂设施、设备,使食堂硬件设施全部达到《上海市学校食堂卫生管理办法》的标准。对中、小学食堂的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率达到100%。开展以预防餐饮行业食物中毒为重点的卫生监督行动,落实食品卫生管理员制度,实施基本卫生设施分类管理和餐饮业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各方责任

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要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工作格局。市有关部门要加强条线指导和组织协调工作;区县政府是本区域食品安全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切实承担起组织领导本区域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任务。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要实行几项制度。一是首责管理制,各行政执法部门要形成发现问题快速反应、快速处理的机制,做到有案先受理,相互不推诿,主动去协作;二是属地管理制,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由所在区域的政府责成有关部门依法处理;三是责任追究制,对由于失职渎职引发的食品安全事故,按有关规定追究领导及当事人的责任。

(二)加强协调,形成各方合力 市政府已批准建立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制度。要发挥市食品安全联席会议的组织、协调、指导、监督作用。在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中,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各司其职,并加强沟通与协作,切实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问题。各牵头部门要切实做好组织协调工作,综合监督资源,综合监督力量,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三)搞好宣传,加强舆论监督

要充分重视和发挥新闻媒体的社会监督和舆论引导作用,以多种形式、多个视角,广泛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和食品消费安全放心的宣传活动,提高食品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监督管理者对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引导食品的安全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对造成一定后果的假、劣产品或违规企业(市场)和人员,要在依法处理的同时,予以曝光并作追踪报道,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

(四)及时沟通,加强信息报送

为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及时对有关问题进行协调和处理,建立食品专项整治工作的信息月报制度。专项整治工作的各个牵头部门、各区县政府要在每月5日前,将上月本系统或本区域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情况报送市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办公室,由市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办公室汇总报市政府。

五、工作步骤与时间安排

按照全国统一部署,全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7月前),开展调查研究,制订实施意见,对有关工作做出周密安排。这一阶段现已结束。

第二阶段(7月至12月),市各有关部门、各区县政府按照本实施意见,针对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集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市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将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督促检查。

第三阶段(今年年底至明年春节前),进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总结,市各有关部门、各区县政府要形成书面材料报送市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办公室,由市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办公室汇总报市政府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

上海市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办公室

二○○四年七月七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关于促进上海市旅行社业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若干意见(沪府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促进上海市旅行社业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若干意见(沪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