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詹秋念翻译3
Ⅱ.翻译实践内容:
Passage 1:
Pessimistic Outlook Does Harm to Your Health
By Anna Roufos A growing amount of research shows a pessimistic outlook can take a huge toll on your health.This may be because pessimists are not as good as optimists at handling stress, which taxes the immune system and causes other health problems, such as high blood pressure.Optimists go into situations with more confidence, so events seem less threatening and stressful.And in situations where stress is unavoidable, positive thinkers also have stronger coping methods.Looking at the bright side may also lead to a longer life.Researchers have found that those who were pessimists had a 19 percent increased risk of death.Studies of HIV patients also have found that the health of optimists doesn't decline as rapidly.Fortunately, even a confirmed negativist can change.To start, experts recommend using a trick called creative accounting.Keep a mental checklist of all the good things that happen to you.Simply focusing on the positive can boost your mood.You can also try to avoid upward comparison.There will always be someone prettier and wealthier, but constantly compare yourself to them will leave your feeling down and envious.Finally, recognize how your mood affects your outlook.Optimists know that if they are in good spirits, their day-to-day experiences and interactions are more positive.So see if you can muster a smile.The result might be a happier-and healthier-you.Passage 2:
The Bounty of the Sea Jacques Coustau During the past thirty years, I have observed and studied the oceans closely, and with my own two eyes I have seen them sicken.Certain reefs that teemed with fish only ten years ago are now almost lifeless.The ocean bottom has been raped by trawlers.Priceless wetlands have been destroyed by landfill.And everywhere are sticky globs of oil, plastic refuse, and unseen clouds of poisonous effluents.Often, when I describe the symptoms of the oceans' sickness, I hear remarks like “they're only fish” or “they're only whales” or “they're only birds”.But I assure you that our destinies are linked with theirs in the most profound and fundamental manner.For if the oceans should die--by which I mean that all life in the sea would finally cease--this would signal the end not only for marine life but for all other animals and plants of this earth, including man.With life departed, the ocean would become, in effect, one enormous cesspool.Billions of decaying bodies, large and small, would create such an insupportable stench that man would be forced to leave all the coastal regions.But far worse would follow.The ocean acts as the earth's buffer.It maintains a fine balance between the many salts and gases which make life possible.But dead seas would have no buffering effect.The carbon dioxide content of the
atmosphere would start on a steady and remorseless climb, and when it reached a certain level a “greenhouse effect” would be created.The heat that normally radiates outward from the earth to space would be blocked by the CO2, and sea level temperatures would dramatically increase.One catastrophic effect of this heat would be melting of the icecaps at both the North and South Poles.As a result, the ocean would rise by 100 feet or more, enough to flood almost all the world's major cities.These rising waters would drive one-third of the earth's billions inland, creating famine, fighting, chaos, and disease on a scale almost impossible to imagine.Meanwhile, the surface of the ocean would have scrummed over with a thick film of decayed matter, and would no longer be able to give water freely to the skies through evaporation.Rain would become a rarity, creating global drought and even more famine.But the final act is yet to come.The wretched remnant of the human race would now be packed cheek by jowl on the remaining highlands, bewildered, starving, struggling to survive from hour to hour.Then would be visited upon them the final plague, anoxia(lack of Oxygen).This would be caused by the extinction of plankton algae and the reduction of land vegetation,the two sources that supply the oxygen you are now breathing.
And so man would finally die,slowly gasping out his life on some
barren hill.He would have survived the oceans by perhaps thirty years.And his heirs would be bacteria and a few scavenger insects.注释:
1.salt:A chemical compound formed by replacing all or part of the hydrogen ions of an acid with metal ions or electropositive radicals.盐类:由金属离子或正电原子团替代酸中所有或部分的氢离子而得到的化合物
2.scrum A filmy layer of extraneous or impure matter that forms on or rises to the surface of a liquid or body of water 浮渣:在水体表面形成或浮到水面上的一薄层浮垢或渣滓
3.The refuse or dross of molten metals.4.anoxia(lack of Oxygen)[医]缺氧症
5.plankton algae 浮游藻类 6.scavenger insects 食腐昆虫 背景介绍:
本文作者雅克·库斯托(1910—1997),系法国著名生物学家和海洋学家,1974年发起库斯托协会,致力于保护海洋生命。20世纪80年代,美国总统里根曾两度授予他自由勋章,以表彰他在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中的重大贡献。作者在这篇短文中告诫人们:人类如果不注意保护海洋,终将会导致自身的毁灭。
这是一篇科普散文,文字简洁流畅,而不失优美。语体较为正式,翻译时要做到客观,忠实而通畅即可。
Passage 1:
消极思维有碍健康
参译1:
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悲观厌世的观点会严重损害你的健康。这可能是因为悲观主义者不像乐观主义者那样善于应付压力,从而影响身体免疫系统的正常工作并导致诸如高血压之类的健康问题。乐观主义者遇到困难处境时比较自信,所以事情在他们看来较少具有威胁和压力。在压力不可避免的情况下,思想乐观的人也会以更有效的方法来应对。把注意力放在事物的积极方面也许能使人长寿。研究人员发现,悲观主义者死亡的几率多19%。对艾滋病患者的研究也发现,乐观主义者的健康状况不会迅速恶化。
幸运的是,即便根深蒂固的悲观主义者也是可以改变的。首先,专家们推荐了一种叫做“创造性记账”的方法:在脑子里把所有发生在你身上的好事列一个清单。只要将思维集中在积极的事物上,就可以使你的情绪高昂起来。你还可以有意识地避免向上攀比。在你的周围总有一些人会比你更漂亮或更富有,如果经常把自己同他们做比较,会使你感到沮丧和妒忌。
最后,请注意情绪是如何影响你对事物的看法的。乐观主义者懂得,只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他们每一天的经历和交往就会更加积极。所以,这就要看你是否能够笑容常在了。保持乐观,其结果很可能是保持了一个健康快乐的你。
参译2:
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悲观厌世会大大有损于你的身体健康。这可能是悲观主义者不像乐观主义者那样善于处理压力,从而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工作和导致诸如高血压之类的健康问题。乐观主义者具有更强的自信心,所以事情在他们看来较少具有威胁和压力。在压力似乎是不可避免的情况下,思想乐观的人也拥有有效的应对方法。多看事物的积极方面也许会导致长寿。研究者们发现,悲观主义者死亡的几率多19%。对艾滋病人的研究也发现,乐观主义者的健康不会迅速衰退。
幸运的是,即便是一个根深蒂固的悲观主义者也有可能改变。首先,专家们推荐一种被称作创造性记账的方法:在脑子里保存一张发生在你身上的所有好事的清单。把思维集中在积极的事物上,就可使你的情绪高昂起来。你还可以有意识地避免攀比。总有一些人比你更漂亮或者更富有,但如果经常把你自己同他们做比较会使你感到沮丧和妒忌。
最后,请注意情绪如何影响你对事物的看法。乐观主义者懂得,如果他们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他们每一天的经历和交往将更加积极。因此,如果你能笑容常在,其结果可能会是一个更加快乐和健康的你。
Passage 2:
大海的赏赐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我一直密切地关注和研究着海洋的变化,并目睹了它正一天一天的恶化下去。十年前鱼群云集的礁脉,如今已然了无生命的气息;海底面正受着拖船的蹂躏;宝贵的湿地正被垃圾填埋侵占。洋面到处都是一团团粘糊糊的油污,塑料垃圾,还有看不见的有毒污水。每当我向别人描述这些迹象时,一些人会说,“不就是些鱼吗”,“它们只不过是些鲸鱼”,或者“不过一些鸟而已”。但是,我可以断言,人类的命运在最深层,最基本的意义上正是与这些动物的命运息息相关。如果有一天海洋死去,即海洋中的所有生物停止生命,这不仅意味着海洋生命的终结,同时也预示地球上所有的动植物也将难逃灭绝的命运,人类也不能幸免。
没有了生命,海洋便成为一个巨大的污水池。无数大大小小的腐烂尸体发出令人无法忍受的臭气,人类不得不撤离沿海地区。但是,更加可怕的事情还在后面。
海洋是地球的缓冲器,维持着对于生命至关重要的盐类物质与气体的平衡。但是失去生命的海洋起不到缓冲的作用。随即,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会持续稳步上升,直到达到一定的浓度,会产生一种“温室效应”。从地球到大气层的热反射将被二氧化碳所阻挡,引起海水温度巨幅上升。
海水温度上升将带来一个灾难性的后果——南北极冰盖的消融,融水会引起海水上涨100英尺,甚至更多,足以淹没世界上所有的主要城市。数十亿人口中的三分之一将转移到内陆地区,引发令人难以想象饥荒、战乱、大范围的疾病。
同时,海洋水体表面覆盖着厚层腐烂物质,阻碍了海水的蒸发作用,雨水将变得稀少,引起全球性的干旱和更大范围的饥荒。
最后的一幕还在后面。有幸生存下来的人类簇拥在没被洪水淹没的高地,不知所措,忍饥挨饿,艰难地捱过一个又一个小时。这时,最后的灾难降临了——缺氧。这是由于浮游藻类的灭绝与植被的锐减造成的,正是它们提供着人类呼吸所需的氧气。
人类在荒芜的山地上喘息着,直至最终死去,这发生在海洋死去之后大约三十年后。他们的后嗣只是一些细菌和食腐昆虫
我的翻译:
消极态度有损健康
安娜鲁福斯
许多研究表明,消极态度会给你的健康带来巨大的危害。这可能是因为悲观主义者不像乐观主义者一样擅长处理压力,从而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工作以及导致诸如高血压之类的健康问题。乐观主义者具有更多的自信,因此他们处理问题看起来没有那么大的威胁以及压力。在压力不可避免的情况下,有积极想法的人具有强大的复制能力。凡是往好的方面想也许会使一个人更长寿。研究者还发现那些消极的人死亡率增加了19%。对艾滋病病人的研究也发现,积极的病人的健康不会那么快的就衰退。
幸运的是,即便是一个程度很深的消极主义者也有可能改变。首先,专家们推荐一种被称作创造性记账的方法。保持一个在你身上发生的好事的清单。仅仅是把焦点放在积极的事物上就能使你的心情变好。你也能试着去避免攀比,这总能将人变得美丽、富有,但是不断的将你自己和他人比较会使你感觉很自卑而且会产生羡慕之情。
最后,你会发现你的心情是如何影响你的前途的。乐观主义者知道如果他们么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他们的日常经验和互动都是很积极的。所以看到是否你能鼓起一个微笑。它的结果可能会使你更开心、更健康。
我的翻译:
海的馈赠
雅克·库斯托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我对海洋已做出了近距离的观测和研究,并且我曾亲目睹海洋被攻击。仅仅十年前一些微小的暗礁处挤满了鱼,而现在乎毫无生气。海洋底部已被拖网渔船破坏。无价的湿地已被垃圾填埋地破坏。随处可见的粘油小液滴、塑料垃圾和有毒废水的看不见的云。通常当我描述海洋被攻击的症状时,我听到的评论有“他们仅仅是鱼”或者“他们仅仅是鲸鱼”再或者“他们仅仅是鸟类”。但我能向你保证的是于,我们的命运同他们的命运以最深刻的和基本的方式联系在一起。因为如果海洋死了 — — 我是说所有生活在海中的将最后都停止 — — 这不仅是对海洋生物为地球上所有其他动物和植物的将要结束的信号,也包括人类。
随着生命的离去,事实上,海洋将成为一个巨大的污水池。数十亿的腐烂尸体,又大的也有小的,将会创建一种难以忍受的恶臭,人类也会被迫离开所有沿海地区。但也会随之变得更糟。
海洋的行为即为地球的缓冲。它包含一种能使生命存活的许多盐类和气体之间恰到好处的平衡。但是,死海域有缓冲的效应。大气中的的二氧化碳含量开始稳步无情地向上爬,当它到达了“温室效应”这一水平,它也就诞生了。从地球散发到太空中的热度将会被 CO2阻挡,海平面温度也会急剧上升。
热度引发的灾难影响将使南北极冰盖融化。结果,海洋将会上涨
100英尺甚至是更高,足以使世界上所有的只要城市发洪水。这些上涨的水将会使地球上的三分之一的数十亿内陆,在饥荒、反抗、混沌与疾病等上创造出几乎无法想象规模。
与此同时,海洋表面将会出现大量的人腐烂的事情,并且再也不能自由地将水通过蒸发的方式进入天空。雨水将变得稀有,从而造成更多的全球干旱和全球饥荒。
但最终的行为也已来临。人类竞争的悲惨残余现在将会紧靠剩余的高地,在困惑、饥饿、挣扎中求生接踵而至。然后感染了他们身上的最后的瘟疫,缺氧(缺乏氧气)。这都会造成海上富有海藻的消失以及陆地植物的减少,而这两种都是供人类呼吸氧气的来源。
因此人类最终将会灭亡,慢慢的喘着气说出了一些荒山上的生命。他大概从海洋中幸存了三十年。他的继承人将被细菌和几个清道夫昆虫消灭。
第二篇:詹何钓鱼文言文翻译
【原文】
詹何钓鱼
《列子》
詹何以独茧丝为纶,芒针为钩,荆篠为竿,剖粒为饵,引盈车之鱼于百仞之渊、汩流之中,纶不绝,钩不伸,竿不撓。
楚王闻而异之,召问其故。
詹何曰:“曾闻先大夫之言,蒲且子之弋也,弱弓纤缴,乘风振之,连双鸧于云际,用心专,动手均也。臣因其事,放而学钓,五年始尽其道。当臣之临河持竿,心无杂虑,唯鱼之念,投纶沈钩,手无轻重,物莫能乱。鱼见臣之钩饵,犹沈埃聚沫,吞之不疑。所以能以弱制强,以轻致重也。大王治国诚能若此,则天下可运于一握,将亦奚事哉?”楚王曰:“善!”
【译文】
詹何用单股的蚕丝做钓线,用芒刺做钩,用细小的竹子做钓竿,将一粒饭剖为两半来做钓饵,在有百仞深、流水湍急的深渊之中钓到(一条)可以装满一辆车的鱼,钓丝还不断,钓钩没有被扯直,钓竿没有被拉弯。
楚国的国王听说了觉得很惊异,就把他叫来问他原因。
詹何说:“曾经听我曾经当过大夫的父亲说过,蒲且子射箭啊,曾经用很弱的弓、很纤细的丝绳,顺着风一射,一箭在云端射到两只黄鹂鸟,(因为)用心专一,用力均匀的原因啊。我按照他的这种做法,摹仿着学习钓鱼,五年才完全弄懂其中的道理。现在我在河边持竿钓鱼时,心中不思虑杂事,只想鱼,丢线沉钩,手上用力均匀,外物没有能扰乱(我的心神)。鱼看见我的钓饵,好像(掉到水里的)尘埃或聚集的泡沫(一样自然),吞食它不会怀疑的。所以我能以弱制强,以轻御重啊。大王您治理国家如果可以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就可以一手应付了,还能有什么对付不了的吗?”楚王说:“高。”
第三篇:秋日念秋优美散文
那天单位遇到同事,感慨假日过得快,对方只是简单的应和我的“事端”。似乎我有些太情绪化——假期再长也有结束的时候,感慨只能说明不成熟?面对“珍贵”的假期一个不小心发现过半,来点感慨的确很应该,人之常情。别人不懂,我却自有我的感受——情感不通不相为谋,倒也无可厚非。
末了,来些唏嘘倒也能寄托一点,但情感太浓往往催动更深处隐藏的那些家当,翻腾出来,情郁于中也不是我本意。收拾了心情,离开了能够看到厚重的云朵的窗子,重新坐回电脑前端详眼前的世界。
昨晚睡得很晚,当我终于要离开的时候,其他人还是没有离开的意思,到底是我忍不住困倦的袭扰,一股脑关闭了不少界面,心情犹如一万只蚂蚁在同时昂首阔步,在同时对我的心感兴趣……
珍惜假期并没有珍惜自己的身体,这些日子因为中午可以午睡更多而晚上熬夜变得肆无忌惮起来。很明白这是一种透支,也很想到了分水岭而毅然能够躺下,但常常事与愿违,这跟假期的自由与自我约束的疏懒有绝对的关系。想想假前的工作和假后的一些调整,有点心烦,索性不去想,泡在眼前也是一种绝佳解脱的办法。
可是厚重的云层毕竟遮挡不住火热的秋后炎日,火辣辣照射下来,炙烤着雨后的生机。然而秋的到来,似乎是一种宣告,一种对于某些生命即将终结的宣告。日月轮回,但愿生命也真的是轮回:明年的那一抹绿意也应该真的是今日即将失去的芳华艳影吗?
第四篇:念奴娇原文及翻译
导语:念奴娇,著名词牌名之一,得名于唐代天宝年间的一个名叫念奴的歌伎,名篇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中秋》等。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注释
(1)大江:长江。(古时“江”特指长江,“河”特指黄河)。
(2)淘:冲洗。
(3)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4)周郎: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人。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周瑜精通军事,又精于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安徽庐江有其周瑜墓。)
(5)雪:比喻浪花。
(6)遥想:形容想得很远。
(7)小乔:乔玄的小女儿,生的闭月羞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周瑜之妻;姐姐大乔为孙策之妻,有沉鱼落雁、倾国倾城之貌。
(8)英发:英俊勃发。
(9)羽扇纶巾:手摇动羽扇,头戴纶巾。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纶巾: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10)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所谓樯橹,物也;所谓强虏,人也。自古便有樯橹与强虏之争,记得上此课时,老师也曾对这两个词进行了分析,出于不同的版本,要看编者的喜好以及个人的理解,并没有所谓的对错,这两个词用于此处皆对,所以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用,不过考试时最好根据课本。鄙人认为,有争论的东西出在考试卷上需要慎重。现在人教是用“樯橹”。)(现有教材作“樯虏”“强虏”)
(11)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指古战场。
(12)华发:花白的头发。
华:《现代汉语词典》这个字读hua(二声),花白义。
古代没有“花”这个字,只有“华”这个字,“华”在古代有“花”这个字的义项,后来才有了“花”这个字,但在一些较早的文言文或者成语中,我们是见不到“花”字而只有“华”字。这里作通假字“花”。
(13)人生:现有版本作人间。
(14)尊:同“樽”,酒杯。
(15)酹:(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注:一尊还酹江月,“还”字的读法
古时读音是 huán。
其实就是在现代,稍早一点——比如1960年代,也是只有一个 读音,没有普通话中“hái”这个读音。也就是说,在用于“归还”的“还”时,读作“huán”,在用作“还是”、“还有”这一义项时,仍然读作“huán”。事实上在古
词中没有“还是”、“还有”的用法。hái这个读音最早是在明清小说中开始出现的。如《红楼梦》第五十回:“他竟比盖这园子还费工夫了”。
此外,就是在“一尊还酹江月”中,“还”也不是现代人很容易就联想到的一尊“更”酹江月(“还”有“更、更加”的意义)。试想,“人生如梦”,怎么 一尊“更”酹江月呢?这里“还”是“回还”的意思,不是人回还,是人的“神思”回还,从梦中回还,醒来。杯中尚有余酒,何不一酹江月?
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还”(繁体字为“还”),也只有一个读音:
卷二 辵部 还 复也。从辵瞏声。
户关切
户关切,切出来就是“ huán”。注:其他版本。拍岸又作裂岸,人生又作人间。
译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应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思想感情
抒发了词人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人生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一尊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
讲解
这首词是苏轼47岁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通过对赤壁的雄奇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三国的周瑜谈笑破敌的英雄业绩的向往,抒发了诗人凭吊古迹而引起的自己功业无成而白发已生的感慨。
上片写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词一开始,以一泻千里、日夜东流的长江着笔,给人以突兀峥嵘、震惊耳目的感觉。“大江东去”四字,概括出汹涌澎湃的万里长江向东流去的特点。“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随着时光的流逝,千古以来的“风流人物”和他们的英雄业绩已成历史陈迹;这如同长江的浪花一样,带着他那美好的形象和青春的生命直奔大海,再不回头。“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故垒”二字,写出了古代战场的遗址如在目前。“西边”一词,点明方位,有亲临其境的真实感。“人道是”三字,借人们的传说加以证实,深化“怀古”的感情色彩,使人倍感亲切。“三国周郎赤壁”,由时代、人物、地点三个不同性质的名词,组成一幅历史风云的画卷,将“赤壁之战”的图景呈现于读者的面前。“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第一句写石,将陡峭峥嵘的石壁直插云天的险峻,形象贴切地描绘了出来。第二句写涛,不但写出了波涛粗野凶暴的性格,而且还描述了急流澎湃的气势,同时仿佛可以听到狂涛拍岸的吼声,看到它不可阻挡的威力。第三句写“拍岸”后的“惊涛”所出现的浪花飞溅的奇丽景象。这三句写景,真是字字珠玑,历历在目。“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是上、下片转折的枢纽。“江山如画”,是对上面所描写的雄伟江山的总括评价。“一时多少豪杰”,虽赞颂周郎,但包括讴歌历代的无数英雄在内。诗人在这里,把“如画”的江山和众多的“豪杰”联缀交织成词,创造出一种高尚隽美的意境,使人肃然起敬,并为之向往、倾倒。
下片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这三句描写周瑜风华正茂的形象。“小乔初嫁了”,这句写入词中非等闲笔墨。“小乔”,是乔玄的小女,是当时有名的美人。周郎与她结婚是在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到赤壁之战的时候,他俩成为夫妇已经10年了。这里写“初嫁”,不是诗人的一时疏忽,而是着意渲染词的浪漫气氛,这对塑造“雄姿英发”的周郎形象起着稍加点染、全篇生色的艺术效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瑜手执羽扇,头戴纶巾,表明他虽为武将,却有文士的风度,这样就突出了周瑜蔑视强敌的英雄气概。“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谈笑间”三字,字字千斤,力透纸背,充分反映了周瑜当年赤壁破曹时那种轻而易举的神态。“樯橹”,指曹操的军队,含有贬义。“灰飞烟灭”,火烧赤壁的情景和曹操覆灭的惨象逼真地再现出来了,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心神仿佛游到三国时代周瑜立功的地方,应笑我自己多愁善感,早已生出白发来了。这三句是诗人抒发的感慨。上面怀古,这里抒情,这个情是由怀古而派生出来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消极感伤的情调,产生着极不健康的影响,读时值得注意。同时也应该看到:以酒祭奠江月,这是诗人一种无可奈何的精神苦闷的反映,是有志为国而不能施展怀抱的情绪的流露,这当然是封建统治者迫使他以这样的方式来安慰自己被磨折、被损害的心灵的结果,无疑的,多少隐含着对现实不满的感情在内。“江月”既照应首句,又点明时间,增强了词的优美抒情气氛,使词的情调刚柔相济、浓淡有度。
词中所描绘的“乱石”、“惊涛”的赤壁景色,“雄姿英发”的周郎形象,相映生辉,各臻其妙,为历代读者所传诵。
赏析
①如果把破除传统作为”伟大“的一项基本素质的话,苏轼之于伟大是当之无愧的。与《花间》词中”花落子规啼,绿窗 残梦迷“的幽约词境相比,苏轼词的逸怀浩气、举首高歌,无疑是为我们开拓了一个新的世界。他的那些”似诗“的小词、”句读不葺之诗“,尽管在当世备受争议,但如此高远的气象、如此开阔的境界、如此旷达的风格,毕竟是此前罕以见到的。即此我们也可估量到苏轼这一类词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
这首《念奴娇》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时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风景优美,是文人清赏之地。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八载东坡语:
黄州西山麓,斗入江中,石色如丹,传云曹公败处,所谓赤壁者。或曰非也。曹公败归,由华容路,路多泥泞,使老弱先行践之而过,曰:'刘备智过人而见事迟,华容夹道皆葭苇,若使纵火,吾无遗类矣。今赤壁少西对岸即华容镇,庶几是也。然岳州复有华容县,竟不知孰是。今日,李委秀才来,因以小舟载酒,饮于赤壁下。李善吹笛,酒酣,作数弄。风起水涌,大鱼皆出,山上有栖鹘,亦惊起。坐念孟德、公瑾,如昨日耳。苏轼这里所描述的风起水涌景象和对曹操、周瑜赤壁之战的联想,在这首《念奴娇》词和《赤壁赋》中都有鲜明生动的反映。
值得注意的是,苏轼对于黄州之赤壁是否三国时赤壁之战的故地是颇存疑虑的。
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千古风流人物既被大浪淘尽,则一己之微岂不可悲?然而苏轼却另有心得:既然千古风流人物也难免如此,那么一己之荣辱穷达复何足悲叹!人类既如此殊途而同归,则汲汲于一时功名,不免过于迂腐了。接下两句切入怀古主题,专说三国赤壁之事。”人道是“三字下得极有分寸。赤壁之战的故地,争议很大。一说在今湖北蒲圻县境内,已改为赤壁市。但今湖北省内有四处地名同称赤壁者,另三处在黄冈、武昌、汉阳附近。苏轼所游是黄冈赤壁,他似乎也不敢肯定,所以用”人道是“三字引出以下议论。
”乱石“以下五句是写江水腾涌的壮观景象。其中”穿“、”拍“、”卷“等动词用得形象生动。”江山如画“是写景的总括之句。”一时多少豪杰“则又由景物过渡到人事。
苏轼重点要写的是”三国周郎“,故下阕便全从周郎引发。换头五句写赤壁战争。与周瑜的谈笑论战相似,作者描写这么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也是举重若轻,闲笔纷出。从起句的”千古风流人物“到”一时多少豪杰“再到”遥想公瑾当年“,视线不断收束,最后聚焦定格在周瑜身上。然而写周瑜却不写其大智大勇,只写其儒雅风流的气度。
不留意的人容易把”羽扇纶巾“看作是诸葛亮的代称,因为诸葛亮的装束素以羽扇纶巾著名。但在三国之时,这是儒将通常的装束。宋人也多以”羽扇“代指周瑜,如戴复古《赤壁》诗云:”千载周公瑾,如其在目前。英风挥羽扇,烈火破楼船。“
苏轼在这里极言周瑜之儒雅淡定,但感情是复杂的。”故国“两句便由周郎转到自己。周瑜破曹之时年方三十四岁,而苏轼写作此词时年已四十七岁。孔子曾说:”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苏轼从周瑜的年轻有为,联想到自己坎坷不遇,故有”多情应笑我“之句,语似轻淡,意却沉郁。但苏轼毕竟是苏轼,他不是一介悲悲戚戚的寒儒,而是参破世间宠辱的智者。所以他在察觉到自己的悲哀后,不是像南唐李煜那样的沉溺苦海,自伤心志,而是把周瑜和自己都放在整个江山历史之中进行观照。在苏轼看来,当年潇洒从容、声名盖世的周瑜现今又如何呢?不是也被大浪淘尽了吗。这样一比,苏轼便从悲哀中超脱了。”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和子由渑池怀旧》)。所以苏轼在与周瑜作了一番比较后,虽然也看到了自己的政治功业无法与周瑜媲美,但上升到整个人类的发展规律和普遍命运,双方其实也没有什么大的差别。有了这样深沉的思索,遂引出结句”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慨。正如他在《西江月》词中所说的那样:”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消极悲观不是人生的真谛,超脱飞扬才是生命的壮歌。既然人间世事恍如一梦,何妨将樽酒洒在江心明月的倒影之中,脱却苦闷,从有限中玩味无限,让精神获得自由。其同期所作的《赤壁赋》于此说得更为清晰明断:”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也。“这种超然远想的文字,宛然是《庄子?齐物论》思想的翻版。但庄子以此回避现实,苏轼则以此超越现实。
黄州数年是苏轼思想发生转折的时期,也是他不断走向成熟和睿智的时期,他以此保全自己的岸然人格,也以此养护自己淳至的精神。这首《念奴娇》词及其作于同一时期的数篇诗文,都为我们透示了其中的端倪。
此词自问世后,经历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誉之者如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称其”语意高妙,真古今绝唱“。贬之者如俞文豹《吹剑续录》所云:”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七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幕士的言论表面上是从演唱风格上区分了柳、苏二家词风的不同,但暗含有对苏词悖离传统词风的揶揄。清代更有人认为此词”平仄句调都不合格“(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朱彝尊《词综》并详加辩证,亦可谓吹毛求疵者。
《念奴娇》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苏轼21岁中进士,30岁以前绝大部分时间过着书房生活,仕途坎坷,随着北宋政治风浪,几上几下。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
《念奴娇》词分上下两阙。上阙咏赤壁,下阙怀周瑜,并怀古伤己,以自身感慨作结。作者吊古伤怀,想古代豪杰,借古传颂之英雄业绩,思自己历遭之挫折。不能建功立业,壮志难酬,词作抒发了他内心忧愤的情怀。
上阙咏赤壁,着重写景,为描写人物作烘托。前三句不仅写出了大江的气势,而且把千古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表达了对英雄的向往之情。假借“人道是”以引出所咏的人物。“乱”“穿”“惊”“拍”“卷”等词语的运用,精妙独到地勾画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写出了它的雄奇壮丽景象,从而为下片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
下阙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写“小乔”在于烘托周瑜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突出人物的风姿,中间描写周瑜的战功意在反衬自己的年老无为。“多情”后几句虽表达了伤感之情,但这种感情其实正是词人不甘沉沦,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表现,仍不失英雄豪迈本色。
用豪壮的情调书写胸中块垒。
诗人是个旷达之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这首词就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虽然书写失意,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词作中的豪壮情调首先表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长江的非凡气象,古战场的险要形势都给人以豪壮之感。周瑜的英姿与功业无不让人艳羡。
烘托和映衬
这首词中作者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词中有两种映衬:一种是实景和虚景相互映衬,另一种是周瑜的“雄姿英发”和作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
用“大江东去”四字来雄视千古,自古以来,无人超越。它极简洁、质朴却有气象宏大,声势极豪壮,并且富含哲理,把读者带到千古兴亡的历史氛围之中,抒发了诗人对往昔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这是其他诗人所无法比拟的。
《念奴娇》一词在写作方法上的主要特点是结合写景和怀古来抒发感情。如上半阕对赤壁的描写和赞美,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下半阕刻画周瑜形象倾注了作者对历史英雄的敬仰。最后借“一樽还酹江月”表达自己的感慨。全词意境开阔,感情奔放,语言也非常生动形象。
② 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它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游黄风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
此词对于一度盛行缠绵悱恻之风的北宋词坛,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开篇即景抒情,时越古今,地跨万里,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 人物的卓荦气概,并将读者带入历史的沉思之中,唤起人们对人生的思索,气势恢宏,笔大如 橼。接着“故垒”两句,点出这里是传说中的古赤壁战场,借怀古以抒感。“人道是”,下笔 极有分寸。“周郎赤壁”,既是拍合词题,又是为下阕缅怀公瑾预伏一笔。以下“乱石”三 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这种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煞拍二句,总束上文,带起下片。“江山如画”,这明白精切、脱口而出的赞美,是作者和读者从以上艺术地提供的大自然的雄伟画卷中自然得出的结论。
以上写周郎活动的场所赤壁四周的景色,形声兼备,富于动感,以惊心动魄的奇伟景观,隐喻 周瑜的非凡气概,并为众多英雄人物的出场渲染气氛,为下文的写人、抒情作好铺垫。
上片重在写景,下片则由“遥想”领起五句,集中笔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作者在历史 事实的基础上,挑选足以表现人物个性的素材,经过艺术集中、提炼和加工,从几个方面把人 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据史载,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 郎将”的职衔,并同他一齐攻取皖城。周瑜娶小乔,正在皖城战役胜利之时,其后十年他才指挥了有名的赤壁之战。
此处把十年间的事集中到一起,在写赤壁之战前,忽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见出周瑜的丰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足以令人艳羡;同时也使人联想到:赢得这次抗曹战争的胜利,乃是使东吴据有江东、发展胜利形势的保证,否则难免出现如杜牧《赤壁》诗中所写的“铜雀春深锁二乔”的严重后果。这可使人意识到这次战争的重要意义。“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是从肖像仪态上描写周瑜束装儒雅,风度翩翩。纶巾,青丝带头巾,“葛巾毛扇”,是三国以来儒将常有的打份,着力刻画其仪容装束,正反映出作为指挥官的周瑜临战潇洒从容,说明他对这次战争早已成竹在胸、稳操胜券。“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精切地概括了整个战争的胜利场景。词中只用“灰飞烟灭”四字,就将曹军的惨败情景形容殆尽。
以下三句,由凭吊周郎而联想到作者自身,表达了词人壮志未酬的郁愤和感慨。“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为倒装句,实为“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此句感慨身世,言生命短促,人生无常,深沉、痛切地发出了年华虚掷的悲叹。“人生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一尊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酹”,即以酒洒地之意。
这首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把人们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唤起读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和思索,融景物、人事感叹、哲理于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
③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笔颇有气势,从长江着笔,巨大的空间;千古风流人物,广阔的历史时空,无数的英雄豪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浪淘尽,历史长河的冲刷。是悲哀,也是一种通脱,通古今而观之的气度。
“故垒西边,人道是周郎赤壁”:如果说前边是一个气势非凡的大场景,那么,此时出现的则是一个细致精确的小场景,作为三国古战场的赤壁究竟在何处,历来众说纷纭,但可以确定的是苏东坡所写之赤壁与历史上赤壁之战的赤壁绝非一处,对此,东坡有自知之明,因此在此处点出“周郎赤壁”在西。此句在文中作用极大,既拍合词题,又为下阙缅怀周公瑾预伏一笔。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集中写出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色: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顿时把读者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谪居黄州时作。上片咏赤壁,下片怀周瑜,最后以自身感慨作结。起笔高唱入云,气势足与“黄河之水天上来”相侔,而且词境壮阔,在空间上与时间上都得到极度拓展。江山、历史、人物一齐涌出,以万古心胸引出怀古思绪。接着借“人道是”疑似之言,把江边故垒和周郎赤壁挂上了钩。“乱石崩云” 三句正面写赤壁景色,惊心骇目。词中把眼前的乱山大江写得雄奇险峻,渲染出古战场的气氛和声势。对于周瑜,苏轼特别激赏他少年功名,英气勃勃。“小乔初嫁”看似闲笔,而且小乔初嫁周瑜在建安三年,远在赤壁之战前十年。特意插入这一句,更显得周瑜少年英俊,春风得意。词也因此豪放而不失风情,刚中有柔,与篇首“风流人物”相应。“羽扇纶巾”三句写周瑜的战功,也很特别。周瑜身为主将却并非兵戎相见,而是羽扇便服,谈笔风生。写战争一点不渲染士马金鼓的战争气氛,只着笔于周瑜的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这样写法更能突出他的风采和才能。苏轼这一年四十七岁了,不但功业未成,反而待罪黄州,同三十左右就功成名就的周瑜相比,不禁深自感愧。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激起苏轼爽迈奋发的感情,也加深了他的内心苦闷和思想矛盾。故从怀古归到伤己,自叹“人间如梦”,举杯同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一醉销愁了。这首怀古词兼有感奋和感伤两重色彩,但篇末的感伤色彩掩盖不了全词的豪迈气派。词中写江山形胜和英雄伟业,在苏轼之前从未成功地出现过。因此这首《念奴娇》历来被看作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不但词的气象境界凌厉无前,而且大声铿锵。
④苏轼的词,不论内容和形式,都不那么拘于一格。有时放笔直书,便成为”曲子中缚不住“的”句读不葺之诗“;有些从内容看也颇为平凡。正如泥沙俱下的长江大河,不是一道清澈流水。但正因如此,才能显出江河的宏大气势。人们可以如此这般地挑剔它,却总是无法否定它。
苏轼这首《念奴娇》,无疑是宋词中有数之作。立足点如此之高,写历史人物又如此精妙,不但词坛罕见,在诗国也是不可多得的。
他一下笔就高视阔步,气势浑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细想万千年来,历史上出现过多少英雄人物,他们何尝不煌赫一时,俨然是时代的骄子。谁不赞叹他们的豪杰风流,谁不仰望他们的姿容风采!然而,”长江后浪推前浪“,随着时光的不断流逝,随着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如今回头一看,那些”风流人物“当年的业绩,好像给长江浪花不断淘洗,逐步淡漠,逐步褪色,终于,变成历史的陈迹了。
”浪淘尽“──真是既有形象,更能传神。但更重要的是作者一开头就抓住历史发展的规律,高度凝炼地写出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所处的地位,真是”高屋建瓴“,先声夺人。令人不能不惊叹。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上面已泛指”风流人物“,这里就进一步提出”三国周郎“作为一篇的主脑,文章就由此生发开去。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这是现场写景,必不可少。一句说,乱石像崩坠的云;一句说,惊涛像要把堤岸撕裂;由于乱石和惊涛搏斗,无数浪花卷成了无数的雪堆,忽起忽落,此隐彼现,蔚为壮观。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如画“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的结论。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时俊杰之士。这长江,这赤壁,岂能不引起人们怀古的幽情?于是,由此便逗引出下面一大段感情的抒发了。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作者在这里单独提出周瑜来,作为此地的代表人物,不仅因为周瑜在赤壁之战中是关键性人物,更含有艺术剪裁的需要在内。
请看,在”公瑾当年“后面忽然接上”小乔初嫁了“,然后再补上”雄姿英发“,真像在两座悬崖之间,横架一道独木小桥,是险绝的事,又是使人叹绝的事。说它险绝,因为这里原插不上小乔这个人物,如今硬插进去,似乎不大相称。所以确是十分冒险的一笔。说它又使人叹绝,因为插上了这个人物,真能把周瑜的风流俊雅极有精神地描画出来。从艺术角度来说,真乃传神之笔。那风神摇之处,决不是用别的句子能够饱满地表现的。
”羽扇纶巾“──这四个字,充分显示周瑜的风度闲雅,是”小乔初嫁了“的进一步勾勒和补充。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从这里就转入对个人身世的感慨。”故国神游“,是说三国赤壁之战和那些历史人物,引起了自己许多感想──好象自己的灵魂向远古游历了一番。”多情“,是嘲笑自己的自作多情。由于自作多情,难免要早生华发(花白的头发),所以只好自我嘲笑一番了。在这里,作者对自己无从建立功业,年纪又大了──对比起周瑜破曹时只有三十四岁,仍然只在赤壁矶头怀古高歌,不能不很有感慨了。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于是只好旷达一番。反正,过去”如梦“,现在也是”如梦“,还是拿起酒杯,向江上明月浇奠,表示对它的敬意,也就算了。这里用”如梦“,正好回应开头的”浪淘尽“。因为风流人物不过是”浪淘尽“,人间也不过”如梦"。又何必不旷达,又何必过分执着呢!这是苏轼思想上长期潜伏着的、同现实世界表现离心倾向的一道暗流。阶级的局限如此,在他的一生中,常常无法避免而不时搏动着。
综观整首词,说它很是昂扬积极,并不见得;可是它却告诉我们,词这个东西,绝不是只能在酒边花间做一名奴隶的。这就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也是划时代的进展。
词坛的新天地就是通过这些创作实践,逐步发展并且扩大其领域的。苏轼这首《念奴娇》,正是一个卓越的开头。至今为止,仍然象丰碑似地屹立在中国文学发展史的大道上。
此词表达方式肆意大方。体现了以苏轼为赌豪放派的表达维度。所以,此词被誉为铁琴铜琶。
第五篇:奕秋文言文翻译
奕秋一文说明了学习要专心致志,不可一心二用的道理。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奕秋文言文翻译,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奕秋文言文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奕秋文言文翻译
孟子说:“对于君王的不聪明,不必奇怪。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东西,(如果)晒它一天,冻它十天,没有能生长的。我见君王的次数很少,我一离开他,那些给他泼冷水的人马上又围上去了,(这样,)我对他刚有的那点善心的萌芽又能怎么样呢?(好比下棋,)下棋作为技艺,是小技艺;不专心致志,就学不到手。奕秋是全国的下棋圣手,让他教两个人下棋。一个人专心专意,只听奕秋的话。另一个呢,虽然听着,但心里却想着有只天鹅快要飞来,要拿起弓箭去射它。这样,即使跟人家一道学习,他的成绩也一定不如人家的。是因为他的聪明不如人家吗?自然不是这样的。
奕秋的字词解释:
⑴孟子,名轲,字子舆东周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学家。《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行。
⑵无或:不值得奇怪。或:同“惑”,奇怪。
⑶易生:容易生长。
⑷暴(pù):同“曝”,晒。
⑸罕:少。
⑹如……何:对……怎么样。
⑺弈:围棋。
⑻数:技术,技巧。
⑼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被人们称为弈秋。
⑽通:整个,全部。
⑾之:的。
⑿善:善于,擅长做…的人。
⒀使:假使。
⒁诲:教导。
⒂以为:认为,觉得。
⒃鸿鹄(hú):天鹅。
⒄将至:将要到来。
⒅思:想。
⒆援:拿起。
⒇缴(zhuó):系在箭上的绳,代箭。
奕秋的出处简介: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周游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孟子》有七篇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