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詹园考察报告
中山詹园考察报告
詹园位于105国道旁,驱车到大门前,一下车,映入大家眼帘的是门前的两头石狮子,大气却不失雅致。整体感觉虽不如想象中的宏伟壮观,却透出一股古色古香的味道,就连门外的工作人员都是身穿古装,站在大门前,清新雅致的感觉油然而生,也让大家充满了一睹为快的想法。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在詹园里游了一圈,园内的亭台楼榭、飞檐斗拱、古玩奇珍、陶瓷木刻,以及那小桥流水、声声鸟鸣等,无不令大家叹为观止。据悉,北京旅游学院杨乃济教授在游览詹园后,曾这样评价:“这是当代私家园林的代表”。
据导游介绍,詹园虽然看上去古色古香,但实际上历史并不长。詹园建于1998年,当年,在澳门运输业拼搏了大半辈子的黄远新,决定回乡盖一栋房子,让年逾古稀的父母颐养天年。于是他在距祖屋七八公里的北台村北溪河边买下了十亩荒地,用来建房。考虑到老人家生活起居的方便和舒适,十分孝顺的黄远新决定不用时髦的,要上、下楼梯的多层洋房结构,特地聘请了几十名苏州园林建筑师傅,根据自己心中的思路和想法,开始对新园一砖一瓦的垒砌,并最终建起了这座当地罕见的江南园林式庭院。詹园建筑以苏杭园林为基调,并以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来建造的.综合中国古典园林之精髓,强调岭南水乡的布局脉络,结构简洁而凝重,风格古朴而洒脱。构成一种通透典雅、轻盈畅朗的岭南格调。取材多为民间古旧材料,一砖一瓦、一门一窗都凝聚着历史的痕迹,阐释着园林艺术与人文景观融合的高尚审美理念。并使湖洲山、北溪河等自然风光与詹园建筑构成一体,形成天人合一的建筑风格。
詹园前面是翠绿的湖洲山,南倚着小星山原始生态林。岐江支流的北溪河穿园而过,将詹园分为南北两园。2005年1月,在中央电视台节目中,中山詹园击败苏州园林、扬州园林等众多强劲对手,与作为“中国皇家园林”的北京颐和园一道走入了“世界第一导游”——美国前纽约旅游局局长蒂姆赛国的视野当中。从此以后,詹园开始逐渐为外界所熟知。
中国的古典造园艺术源远流长,最早见于史载的私家园林是东晋(公元四世纪)的辟疆园。相对于集中在北京一带恢弘博大、富丽堂皇的皇家园林而言,传统私家园林则以淡雅精致、自由写意的风格见长。不仅如此,私家园林更以其浓厚的古典的诗画底蕴和强烈的民间文化教育气息,阐释着建筑艺术与人文色彩融合的高尚审美理想,成为可居、可游、可赏、宅院合一的珍贵艺术景观。詹园占地百亩,1998年始建,历时5年。是由园主黄远新先生亲自设计为父母建造一处淡雅精致、颐养天年的静心居所,为了彰显严爱、永志慈恩,园主以父名命桥名,以母姓冠詹园,又专辟一处设立《孝道馆》,彩绘《廿四孝》图悬挂其内。后母亲感慰儿子的孝心,更为了让天下所有的人都来感受其儿子的孝行,建议主人把园区对外开放。今日的詹园已逐渐形成《一山 一水 一庭园 亦诗 亦画 亦休闲》的珍贵艺术景观。1
詹园倚山而建,一水两岸,继承了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传统之余,更凸显着岭南水乡所独有的布局脉络,同时还吸收了西式园林的风格,水体和装修多呈几何形式。庭园布局潇洒,层次分明,建筑注重选址,造型洗练简洁,色调明朗,朴实素秀,构成一种通透典雅、轻盈畅朗的岭南格调。园内无论是明清古董、千年盆栽、钟乳奇石,还是宅门漏窗、匾额屏风、对联壁画,均由园主细心挑选布置,慷慨而陈,可谓精诚之至。
园林建筑作为园林的构成要素之一,园林建筑具有实用和造景的双重作用,它不仅能满足游人遮阳避雨、驻足休息、娱乐赏景等多方面的实用要求,而且富于绘画意趣的形象与其他造园要素结合起来,又能创造出赏心悦目的园林景观。我国园林建筑一般具有多曲、多变、雅朴、空透四大特点。
园林建筑的基本造型轻巧,富于变化。常见的形式有:厅、堂、楼、阁、亭、廊、榭、桥、塔、墙。
詹园的主体建筑有:
1、厅:是满足会客,宴请,观赏花木或小型表演的建筑,它在古代园林宅第中发挥公共建筑的功能。它不仅要求较大的空间,能容纳众多的宾客,还要求门窗装饰考究,建筑总体造型典雅,端庄,厅前广植花木,叠石为山。一般的厅都是前后开窗设门,但也有四面开门窗的厅称作四面厅。詹园的品曲楼从使用功能上看类似于“厅”,美其名曰为“楼”似乎不大恰当。
2、堂:是居住建筑中正房的称呼。一般是一家之长的居住地,也可以作为家庭举行庆曲的场所(如颐德堂、养颐堂)。堂多位于建筑群中的中轴线上,体型严整装修瑰丽,室内常用隔扇,落地罩,博古架进行空间分隔。颐德堂作为詹园的主体建筑,仅作为渲扬“孝义”文化的一种象征意义。
3、楼:是两重以上的屋,故有“重层曰楼”之说。楼的位置,在明代大多位于厅堂之后,在园林中一般用作卧室、书房,或用来观赏风景。由于楼高,也常常成为园中的一景,尤其在临水背山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詹园的楼,其设计的目的是用来观赏园内的风景兼作卧室或书房。但楼的走廊非常狭小,难以容纳游客停留观景的需要,而且里面堆放杂物,与外部环境不相一致。
4、阁:与楼近似,但比较巧。阁的建筑大多是二层、四面开窗,一般用来藏书、观景(如暖春阁、小雅阁)。詹园的暖春阁只设单层,背面开窗形成对景。小雅阁设有两层,不足之外在于二楼的空间过于狭小,难容游人驻足停留,且未能做到利用四面开窗用于俯视观景的需要,其空间不能被充分利用,形同浪费。
5、亭:是憩息赏景的建筑,又是园中的一景,大小不一,式样众多,总以因地随形制宜为上。有方形、圆形、六角形、八角形、折扇形的,也有在游廊中途突出而成为亭的,或在廊尽之处设亭,或在转角之处设亭(见双依亭、如意亭、沧浪亭、漱芳亭、画意亭),而且还有依墙门洞而建的半亭等等。
6、廊:是园林中的突出建筑。它不仅是连接建筑之间的有顶建筑,而且是划分空间,组
成景区的重要手段。同时,它本身又成为园中之景。一般的廊上都有彩画,彩画将廊装饰得五彩缤纷(如詹园的徊廊、随缘廊)。
7、榭:是园林中借景建筑。它的突出特点是建于水边,突露出岸,架临水上,结构轻巧,立面开敞,跨水部分由立于水上的石构梁注支撑,它主要是作点饰水岸和观赏水景用的园林建筑(如詹园的羡鱼水榭)。
8、桥:在园林上不仅供交通运输之用,还有点饰环境和借景障景等作用。如詹园的善源桥将詹园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同时又起到借用河面景观的作用。
9、墙:是园林中用砖、石或土等筑成的屏障,有外墙、内墙之分,墙的造型丰富多彩。例如云墙、花墙等。墙上常设漏窗,窗景多姿,墙头、墙壁也常有装饰。詹园的墙多用于空间分隔形成障景,墙壁又设有漏窗或空窗形成对景和漏景,使园内的景观多变而富于层次感。
园林建筑细部及其他
1、挂灯
灯也是园林一部分,其品类与悬挂亦如屏联一样,皆有定格,大小形式各具特征。詹园为了适应夜游,都装上了西式的电灯,破坏园林风格。对古代建筑也好,园林也好,名胜也好,应该审慎一些,不协调的东西少强加于它。照明灯应隐,装饰灯宜显,形式要与建筑协调。
2、假山、置石。
山、石以其所独具的形状、色泽、纹理与质感,成为构景要素之一。掇山置石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且独具匠法。
假山讲究有宾主、有层次、有起伏、有来龙去脉、有曲折回抱、有疏密、虚实。
以石材布置成自然山石景观的造景手法称为置石,置石分特置、对置、散置、群置等形式。园内的景石配置手法以特置为主,但存在三个问题:(1)景石配置在不适宜的环境中。在北溪烟雨的环境中配置景石与墙壁及植物间的距离太近、空间狭窄,显得压迫感。(2)景石体量过大,水池的面积过小,比例不协调。(3)景石配置特点之一是以简胜繁,景石组成的“零件”太多显得累赘。
3、什锦窗
什锦窗,又名景窗。景窗可把分隔开的相邻空间联系起来,形成园林空间的渗透。另外,景窗还是园林中重要的观赏对象及形成框景、漏景的主要构造。景窗一般可分空窗、漏窗两种形式。漏窗在园林中起“泄景”、“引景”作用,大园景可泄,小园景则宜引不宜泄。园内利用空窗形成框景,把另一空间内植物的景致尽收眼底,形成对景。但漏窗在漏景和漏窗数量的利用上存在以下不足:(1)漏窗没有“漏景”。①漏窗间隙太小,看不到窗体对面的景色。②漏窗内没有相应的景物填充,漏窗空而无物。③漏窗的利用只起到装饰墙体的作用,没能通过漏窗的空间分隔把内外的景物联系起来。(2)漏窗的数量选择偶数。在园林设计上漏窗数量选择上常用奇数,因为奇数在视觉效果上与环境的气氛较调和。
4、园路
园林中的道路,即为园路。园路是园林的脉络,是联系各景区、各景点的纽带,具有组织交通、引导游览、划分园林空间、构成园林景观的功能。园路布置需因地制宜、合乎自然之理,取得自然之趣,从而营造峰回路转、曲折迂回的意境。
在大型园林道路网纵横盘桓,即便是中等规模的园林,路径也较复杂,有主干道、次干道、支径、小路。小型庭园里的路径设计精巧,常常是一两条曲几折便把园内佳丽景色组织起来,形成一条上好的游览线(如番禺余荫山房)。
园路的修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考古和出土文物来看,我国铺地的结构复杂,图案十分精美。如战国时代的“米”字纹砖,秦咸阳宫出土的太阳纹铺地砖,西汉遗址中的卵石路面,东汉的席纹铺地,唐代以莲纹为主的各种“宝相纹”铺地,西夏的火焰宝珠纹铺地,明清时的雕砖卵石、碎石片等组成各种图案,具有雅致、朴素、多变的风格。近年来,随着科技、建材工业及旅游业的发展,园林铺地中又陆续出现了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以及彩色水泥混凝土、彩色沥青混凝土、透水透气性路面等。
詹园的园路以水泥混凝土铺设与园内的古典建筑相配很不协调。其次,多数地面采用块料铺垫形式,块石的铺设呈直线状分布,过于规则和呆板。
5、水池驳岸
园林驳岸按断面形状分为自然式和整形式两类。大型水体或规则水体常采用整形式直驳岸,用砖、混凝土、石料等砌筑成整形岸壁,而小型水体或园林中水位稳定的水体常采用自然式山石驳岸,以作成岩、矶、崖、岫等形状。詹园的小型人工湖采用了混凝土砌筑成整形岸壁,岸壁上嵌上不规则的大理石使驳岸的弧形显得粗糙和做作。若采用自然式山石驳岸,效果更好。
6、盆景
我国盆栽之产生,与建筑具有密切之关系,古代住宅以院落天井组合而成,周以楼廊或墙垣,空间狭小,阳光较少,故以寸石尺树布置小景,点缀其间,往往见天不见日,或初阳煦照,一瞬即过,要皆能适植物之性,保持一定之温度与阳光。所谓“适者生存”,詹园为开畅式大园,置数以百计之盆栽,此之谓大而无当。而风大日烈,蒸发过大,难保存活。
第二篇:詹园10周年庆典策划方案
弘扬“孝文化”传递正能量共筑中国梦
——孝德家庭欢聚詹园暨中山詹园十周年庆典、园主六十大寿活动
活动主题:弘扬“孝文化” 传递正能量共筑中国梦——孝德家庭欢聚詹园暨中山詹园十周年庆典、园主六十大寿晚会
时间:2013年7月20日(农历六月十三)下午15:00至20:00 地点:中山詹园景区主会场:詹园景区内品曲楼
一、场景布置:
(1)景区内外重点位置(南门口、舜帝殿、财路、十二生肖区、品曲楼主会场)等重点位置悬挂设置红灯笼和中国结,渲染喜庆氛围。
(2)南门门口设拱门一座,内容“弘扬“孝文化”传递正能量共筑中国梦——孝德家庭欢聚詹园暨中山詹园十周年庆典暨园主六十大寿活动 ”。大门口设飘空氢气球6个、加主题文字
(3)照壁前设置喷画(孝德内容)、幸运树侧设置喷画(弘扬“孝文化”传递正能量共筑中国梦)、财路沿途至品曲楼沿途窗格设置喷画(24孝图及信礼、福禄寿文字)、十二生肖区设置十二生肖图片文化及跪羊图)、十二生肖石像悬挂红绣球、品曲楼设置主背景喷画等等。
(4)中山詹园10年图片展现——名人录展馆。(游客服务中心)
(5)园区内活动地点导视牌。(指路牌)
(6)签到处设置在南门口外边,配签到背景、签到桌、签到册、油性笔、胸花、礼品等。
(7)签到处背景内容:“弘扬“孝文化”传递正能量共筑中国梦——孝德家庭
欢聚詹园暨中山詹园十周年庆典暨园主六十大寿活动 ”嘉宾签到处
(8)主会场(品曲楼)布置:
a.主背景:突出“喜庆”,VI标准应用““弘扬“孝文化”传递正能量共筑中国梦——孝德家庭欢聚詹园暨中山詹园十周年庆典、园主六十大寿活动”。b.舞台前方左右两边设LED电视,播放园主与母亲平日生活细节片段记录片及詹园纪录片等宣传光碟。
c.嘉宾演讲台摆设、以及放鲜花。
二、庆典活动流程
15:00—15:30嘉宾签到、领取礼品袋。
15:30—17:00嘉宾游园活动以及重点参观詹园10年名人录展馆、观看
园主与母亲平日生活细节片段记录片。
17:00—17:30嘉宾集中 品曲楼会场。
17::30—17::45主持人介绍电视记录片、嘉宾集中观看记录片。17::45主持人宣布,“弘扬“孝文化”传递正能量共筑中国梦 ——孝
德家庭欢聚詹园暨中山詹园十周年庆典、园主六十大寿活动,乐队鼓声响起,6枚礼炮或选用手拉式礼花齐放。
主持人介绍与会嘉宾→园主致辞→领导致贺辞→园主子女致贺辞18:00宣布“弘扬“孝文化”传递正能量共筑中国梦活动启动
18:08主持人宣布庆典晚宴正式开始、庆典晚会正式开始。18:00—20:00晚宴和晚会时间,演员演出节目在晚宴中有序进行。
三、广告宣传:
1、《中山日报》、中山电视台、中山商报、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等约10家媒体现场跟踪报道活动盛况
三、物料设计清单及要求
四、活动费用预算
设计类费用
宣传费用:50000元
费用预算合计:(1)采购类和租凭类费用:元
(2)物料设计制作费用:元(3)礼品类费用:21000元
(4)不可控费用:3000元合计:元
邀请工作分配:
市政府领导、旅游局及各局级领导(席): 南区政府(席): 中山市妇联(席):
园主亲朋(席): 北台村(席): 媒体(2席): 旅游同业(5席): 合作单位(席): 员工(席):
庆典活动需商量的几个重点问题:
1、表演演员的阵容?
2、广告投放预算以及渠道?
3、宾客礼品?
4、团餐的确定、邀请人群的落实、现场布置的陆续实施
孙健、郑棠
2013年6月23日
第三篇:初一_写景作文《中山詹园》
中山詹园
作者:不详
一座气势恢宏的岭南私家园林,一幅浓缩人间温情的经典画卷,一曲弘扬中华美德的千年绝唱,一个跨世纪的大宅门——中山詹园。詹园位于中山市南区北台村,紧邻105国道,占地百亩,分为詹园祝寿、歧江廊桥、詹府种福三个区域。
我们始到,乐鼓齐鸣、欢声喧天,经过考验的新郎和新娘在大家的欢送声中送入洞房。紧接着是杂技表演,两个小丑耍的把戏是碟子,他们只有一根长长的铁杆,上面放着一个碟子,一摇碟子,碟子居然转起来了,而且把铁杆固定在桌子上也可以运转自如,坐在台下的观众真替他们捏了把汗。最后表演的是著名变脸大师的徒弟为我们表演变脸。一张张彩色的脸谱就在半秒钟的时间换好,就只是把手一挥,另一张脸谱又换好了,我没有眨眼,眼睛呆呆地看着变脸大师,但什么也没看出来。变脸的最高境界无疑是把脸谱变回去,这可是难中加难呀,但变脸大师也都一一做到了,这可以看出变脸大师技艺是多么高超啊。看完表演,我们来到随缘廊,它的设计不亚于其他地方。在这里,我明白了:缘分要来的时候就自然会来,没有说在哪个时候来;说走的时候就走,这说明缘分已尽。有些东西是强求不了的,一句话:随缘吧!
詹园以谋求家庭幸福和健康长寿为主题,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营造民间亲情为宗旨,以给詹家老太拜寿为契机,通过和詹家人物交流、切磋,了解他们日常生活,揭开幸福、长寿的秘诀。通过这次亲身体验、感悟,我获得了一次情感旅程的升华。
来源:http:///zuowen/chuzhong/chuyi/xiejing/73143.htm
第四篇:关于橘园项目考察报告
关于橘园项目考察报告
一、基本信息
考察项目地点:
项目规模:
项目联系人:
项目类别:
预计投资:
二、项目环境
汉中盆地中部,地处北纬 32° 45′至 33° 40′之间,年均温 14.2℃,年日照时间 1500小时,≥ 10℃的积温 4568℃,年降雨量 800 ~ 1000 ㎜。全市柑橘总面积 30万亩,年产量 40万吨,综合产值逾6亿元。基本形成了沿秦岭南坡连绵25公里的柑桔产业带,成为我国北缘地区最大的优质柑桔生产基地。
三、项目背景
(二)科技支撑,体系健全
为了推动产业的快速发展,城固县专门成立了果业局,下设果业技术指导站、柑橘生产示范场、柑橘研究所,各乡镇设果业技术指导分站,专门从事柑橘技术研究、新品种引进、技术推广工作。现有技术人员 120余人,在柑橘技术的普及推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3年组建了 10余人的柑橘产业专家组,为柑橘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三)栽培模式 , 独具特色、密植栽培。城固地处最北缘易遭冻害 ,因此继续延用计划密植栽培。他们经过 20余年的经验积累 ,研究总结出了“择良境、大改土、选良种、矮密早、四季剪、巧施肥、调墒情、适定果、无公害、精采收”三十字技术方针,据介绍是适合当地抗寒、防冻的立体丰产
栽培技术。突出特色就是真正做到了矮密早丰计划密植,在择良境、改好土的基础上选择早熟、特早熟良种,适地适栽,基本实现了一年栽植、两年成形、三年投产、五年丰产的目的。、注重修剪。采取“四季剪”使树冠得以控制,即春季整形定形,去大枝开开窗,透光修剪,花蕾期复剪,调花定果定产;夏季控冠控梢修剪,实施矮化;秋季调枝亮果,剪除晚秋梢防寒抗冻。使树冠高控制在 1.6米以内,冠幅控制在 1.4米以内,每株独立、枝叶不相接,便于操作管理,通风透光,病虫害少。
3、合理布局。城固非常重视建园基础工作,并且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按照 “择良境、大改土”的方针开发基地,柑橘大都选择在平地或缓坡地种植,立地条件差的也进行了改土,每个产区都集中成片,园区交通四通八达,实现了园田化。在升仙村橘园登高望去,几十里绵延起伏的绿浪尽收眼底,可见造势和选景的匠心。占据肥田沃土,一般没有其他农作物,由于布局集中,因而果实品质的一致性好,商品率高。
4、重视苗木。很抓产业源头,培育脱毒良种。城固 在苗木繁育上坚持国营苗木繁育示范场为主导,以大户为补充,统一供应接穗,保证品种纯度。2004年按市场机制运作,以汉中龙头企业泛亚公司为主体组建了陕南柑橘脱毒苗木繁育中心。苗圃地的选择十分讲究,水电路配套,交通方便而又相对隔离,设有母本培育网室、脱毒品种采穗圃、营养土配置厂等,实现了工厂化育苗。苗繁中心分别由科研单位、苗木生产者和政府部门负责,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构成无病毒苗木生产链。
(四)上下联动,共谋橘业
历届城固县委、县政府把发展柑橘当作重头戏来抓,形成了大产业,实现了大效益。柑橘产业化要扶持扶强龙头企业,从 2003年起,城固将汉中泛亚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等两个公司作为全县柑橘产业化龙头企业来培育,在政策、资金上给予集中扶持,先后共扶持资金千万余元。泛亚公司投资引进了产后商品化处理生产线,注册了“泛亚”
牌城固柑橘品牌,申报并取得了绿色食品认证,统一对全县的柑橘进行包装销售。随后该公司又牵头成立了城固县柑橘协会、专业合作社、陕南柑橘脱毒苗木繁育中心,逐步形成了“基地抓生产、协会抓质量、企业抓销售、部门抓标准”的产业化经营机制。二是整合资源,打造城固柑橘精品名牌。城固注册品牌有“汉江”、“张骞”、“泛亚”三个商标,为树立形象,加大宣传力度,将“泛亚”作为统一品牌,并参照国家有关标准,制定了地方质量标准,并严格按绿色食品的相关要求开展标准化管理,使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五)一业发展,多业兴旺
柑橘产业的迅猛发展,不仅给广大果农带来了丰厚收益,也有力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橘园观光旅游成为柑橘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去年结合汉中市“十一”黄金周推出的“金秋柑桔采撷”活动,让游客入园赏桔、采桔、购桔。桔园镇 17户农家乐也于节前“新鲜出炉”,城固菜豆腐、热面皮、湑 水鲜鱼、家常土鸡等特色菜肴让游客大饱口福。桔园生态观光园创办以来共接待游客12.43万人,创经济收入408.83万元。
三、启示与建议
与城固柑橘产业相比较,我市柑橘虽然面积大、但总产量不高;整体种植水平和效益相差悬殊。特别是他们在柑橘基地建设、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良种苗木繁育等方面的经验与做法,值得我市借鉴和学习。
启示一 :城固柑橘栽培讲究规范
一是苗木繁育规范,柑橘无病毒良种繁育体系健全,实现了工厂育苗,基本做到统一供种(接穗)、统一供苗,统一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品种纯度。而我市柑橘无病毒良种苗木繁育体系尚未建立,苗木乱繁乱调现象十分普遍,严重制约着柑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栽培品种规范,紧紧围绕抗冻,先后选育出了抗寒性强的品种,如兴津、宫川、城固冰糖桔、少核朱红桔等,现全县品种主要为
兴津、宫川,占90%以上。而我市品种混栽现象普遍,导致管理不便。
三是建园标准规范,真正做到了矮密早丰计划密植,亩栽222株,株行距1.5× 2米,树冠横直径控制在1.4 ~ 1.6米之内,三年投产,见效快,产量高,是短周期高效的栽培技术。而我市计划密植往往不按计划行,如今留下后遗症:橘园密闭交叉重叠不通风,树体高大无形杂乱无章(一般 2米以上)。
四是生产管理规范,主要体现在管理精细(树体矮化、树冠紧奏、树形丰满,密而不交差,没有旺长枝,管理又方便,连年能丰产,品质比较高);同时各项技术措施都相当规范和到位,树体整齐划一,高矮有度,管理一个模式,园相好。而我市大多数果园管理粗放不规范,造成品质的一致性差,单产低,见效慢。
启示二 :城固柑橘产业 具有三个特点:一是集中连片规模大;二是管理精细又规范;三是柑橘产业带动作用大(带动了以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带动了餐饮业、交通运输业、包装印刷业等多业发展),特别是把柑橘产业办成了旅游观光的绿色产业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而我市柑橘基地零星分散规模小,管理粗放不规范,优势资源未开发,产业单一效益低。
城固柑橘的崛起,正逐步占领西北的西安、青海、新疆、甘肃市场及部分华北、东北市场,河南柑橘的迅速发展将挤占传统的河南市场,这将给我市柑橘带来严重威胁,为此,我 们必须更新理念,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
今后发展的建议:
1、加强领导,加快产业发展。一是强化“市柑橘产业领导小组”领导职能,加强对产业的指导、统筹协调和科学规划;二是制订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推动产业建设。对柑桔产业开发、项目建设所涉及的土地、投资、税收、收费、供水、供电等方面,制定奖励政策和优惠条件,并在项目、资金上重点倾斜;三是坚持捆绑资金,集中倾斜柑桔产业建设。按照“性质不变、渠道不乱、集中使用、各记其
功”的原则,统筹计划、扶贫、科技、财政、移民等项目资金,集中解决好制约柑橘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2、坚持区域布局,实施集约经营。按照我市柑橘产业发展规划,坚持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产业化的原则,将柑橘集中布局在库区附近5公里内优势区域,以专业场、专业村、专业户建设为核心,连片建立2 ~ 3个1 ~ 2万亩的优质柑橘产业带,综合运用无公害高效栽培技术,结合观光旅游资源开发,发挥规模经营效应和产业带动效应,提高我市柑橘效益和产品知名度。
3、加快新技术应用推广,使橘园管理水平迅速提高。从品种选择到柑橘采收,全程运用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技术,配合实施优质优效高品质栽培技术,着重落实“择良境、选良种、聚熟土、起垄栽、宽行植、稀壮早、造好形、省力剪、调墒情、推覆盖、适定果、无公害、精采收”技术措施,确保管理规范化、产品整齐化,增强市场竞争力。、对树体过密过高橘园,迅速采取相应技术措施,逐年降低树体密度和树冠高度。推行“三疏一抬”技术和修剪、施肥“两改”技术。“三疏一抬”指疏树、疏枝、疏果,大树抬栽,即 1-3月对留下的永久树进行大枝修剪、压顶、复壮,培养丰产树冠,树冠高度控制在 1。8米以下。对疏除树进行“ 瘦身”修剪,以便 2-3年内挖除或砍伐。同时推广修剪、施肥“两改”技术,即改一年一次春剪为春夏两次修剪,改一年一次施肥为壮果促梢、还阳肥两次施肥。5、加快良种苗木良繁体系建设,加大苗木市场的监管力度。一是严格苗木生产“三证”管理,推行统一供应无病毒接穗,统一技术操作规程,统一建立育苗档案;任何单位和个人开发的基地所购苗木的来源及品种一律到产业办备案,各柑橘区域服务中心应对新基地进行跟踪指导,杜绝不合格苗木进园;二是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划定区域,利用项目资金重点扶持 2 ~ 3 户有生产能力的育苗大户,批量繁育良种苗木,为全市柑桔基地建设提供可靠的种苗保证;三是加
大新品种的引进、中试及适应性试验的力度,积极做好主栽品种的优株选育,为品种更新、增强市场竞争力打基础。、开发旅游资源,搞好城郊观光果园建设。以三官殿安乐河、潘家岩、羊山园艺场、丹赵路王家庄、计家沟、丹江二桥等为主线建立旅游观光带。其他有条件的产区以生态果园建设为目标,逐步实现品种良种化、作业规范化、品质高档化、布局园林化,集农业观光、农艺与科技示范、休闲度假等旅游活动并提供游客围绕柑橘采摘、加工等广泛参与和体验为一体的新型旅游区。观光果园布局上可分为柑橘科技示范和生态休闲观光二大功能块。
丹江口市赴城固柑橘考察组
2008 年3 月21 日
第五篇:清晖园考察报告 (800字)
清晖园考察报告
201230800116 梁炎恒 12光信息1班 1 简介
清晖园,位于广东省顺德区大良镇清晖路,地处市中心,故址原为明末状元黄士俊所建的黄氏花园,现存建筑主要建于清嘉庆年间。园取名“清晖”,意为和煦普照之日光,喻父母之恩德。园林经龙氏数代龙应时、龙廷槐、龙元任、龙景灿、龙渚惠等五代人多次修建,逐渐形成了格局完整而又富有特色的岭南园林。清晖园与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或称余荫山房)、东莞可园并称为广东四大名园,也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晖园全园构筑精巧,布局紧凑。建筑艺术颇高,蔚为壮观,建筑物形式轻巧灵活,雅读朴素,庭园空间主次分明,结构清晰。整个园林以尽显岭南庭院雅致古朴的风格而著称,园中有园,景外有景,步移景换,并且兼备岭南建筑与江南园林的特色。现有的清晖园,集明清文化、岭南古园林建筑、江南园林艺术、珠江三角水乡特色于一体,是一个如诗如画,如梦幻似仙境的迷人胜地。
园内有大量装饰性和欣赏性的陶瓷、灰塑、木雕、玻璃。园内妙联佳句俯仰可拾,名人雅士音韵尚存,艺术精品比比皆是,令人流连忘返。园林艺术处理颇具匠心。园内叠石假山,曲水流觞,曲径回廊,景趣盎然。银杏千秋,百龄龙眼,玉棠春瑞,沙柳飘扬。闲步曲桥喜看金鲤碧波嬉戏;徐行花径,好赏绿树时花扑面。时而庭园内传出袅袅弦歌,听一粤曲,令人心清耳悦,如醉如痴。园内保存的一套清朝乾隆年间评定的“羊城八景”,就是一套仅存于世的清代旧羊城八景套色雕刻玻璃珍品,已被初步鉴定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2 清晖园的建筑艺术
清晖园坐北向南偏西,全园分为三部分:西南部以方形水池为中心的水庭,构成迎客的公共前区;中部则由小姐楼、惜阴书屋、花亭、真砚斋等建筑围合而成别致的平庭;东北部由归寄庐、笔生花馆、小蓬瀛等组成私密性较强的清幽宅院空间。整个园林空间变化丰富,建筑布局自由,流线组织灵活,庭园虽大小不一,形式各异,但互为渗透、穿插,园中有园,景深意浓。
2.1清晖园的布局艺术
清晖园现有面积只有7700平方米,所谓“八九亩余”,就是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所以清晖园的布局,是以荷池为中心,四围建筑形成一个四合院的形式。而在这个四合院的东边,高树掩映之下,又“藏”有三组庭园。所以也是步移景换,园中有园。
总体上这是一个相对规则的园林布局,不过因其有“藏”,也不乏错落、深曲的传统妙味。这大概就是清晖园的奥妙之处了,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怎样做到不拥挤、凌乱,而且又繁复、深曲呢?江南园林之繁复、深曲,首要条件在于有个相对较大的空间。而岭南园林面积相对狭小,要造出繁复之趣而又不致仄迫,实不容易。这就是为什么哪怕一些岭南园林名作,也难免捉襟见肘,多少显出委屈之感。
清晖园的布局艺术[2],显然,应该归功于对焦点透视与块面结构等属于西洋绘画技法与经验的学习、借鉴。这在中国园林艺术中可以说是非常稀有、罕见的。而在一个焦点透视的整体布局中,又暗藏着一些不经意的庭园小品,所以同样也有传统园林艺术散点布局的意味。用了焦点透视,整个园子就显得紧凑有致,不至于臃肿、杂乱。那么如何实现传统园林的那种散点、错落有致的趣味呢?这里用了一个“藏”字,就是把许多庭园小品藏起来,观赏者看是看不到,只有在实地游园的时候才知道它的存在。这样,整个园子看上去是一个味道,游起来却又是一个味道。看上去的紧凑、集中,甚至可以说是颇为齐整、雅致的,游起来却是出乎意料,随处都有悬念,常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感觉。所以,清晖园的布局,是结合了焦点透视与散点透视两种布局手法的特点,而调节这两种布局手法的矛盾,就用了个“藏”的要诀。
其实散点透视手法总是容易导向一种散乱的布局效果的,所以传统的中国园林,“藏”
字一向是个最重要的布局诀窍。“藏”做好,那就不会一览无余,深得园林艺术深曲的趣味。而“藏”得不好,就必然显得拥挤、仄迫,给人压抑、委屈的感觉。2.2清晖园的山水之道
清晖园的相地,可算是天造地设。可是,我们今天在清晖园里已经很难感觉到此处的风水形胜,因为四周都是城市,高楼大厦林立,大大阻碍了视野。不过,可以从历史书册中看出,清晖园的当年,是地处凤城南郊,远离闹市,僻静而幽远。更重要的是,四周视野广阔,三面环山。置身亭台楼阁,随时均可远眺群山青黛。三面环山,东为太平、神步,西为梯云山,南为凤山。东边的太平山建有双塔,也可借入清晖园中。
当然,上面的都是记载,今天的清晖园已经很难见到园外山景了,要感受清晖园的山水之道,需要借助你的想象力才行。
园林的山水之道,山为首要者,次则理水。
这里的水景,主要是园子中心位置的一方水池。这水池面积大约占了整个园子的四分之一,而且居于中央,大多数建筑都是环池而设的,地位显然十分重要。灵动的水景,容易激发文人的诗意与灵感。而清晖园呢?它主要是一个生活园,特别是这个以荷池为中心的“四合院”,园主人的生活,是其首要的功用。所以这里的水景之用,一为避暑,二为垂钓,文人雅集似乎也有,看来却还在其次。此外,龙家耕耘世家,后来主人做了官,居于城市,可是心里一直都有农夫野老的趣味,所以这池子有时甚至还改造为田亩,用以种稻,以闻稻花之香。
看来清晖园的园林之胜,是在清幽阴凉,以生活实用为目的,而并不刻意追求江南园林那种轻灵曲蔓的审美感觉的,所以其特色在于深池高树。江南园林理水而求曲水漫流,大约只是出于审美的需要,而就实用论,曲水为什么就优于静水,不规则的池塘为什么就优于规则的方塘,恐怕没有人能说出个所以然来。清晖园的中心水景为一方池,在龙氏看来,大概池子是方是圆不要紧,要紧的是幽深,能够蓄上足够多的水量。而配上高树密荷,这便有清幽荫凉之效了。3园林景色 3.1入口
清晖园的荷塘南角有一小门厅,这便是古时清晖园的入
口。既是??妨从古时清晖园的原入口开始作一番探访。从华
盖里直街横折,走一段路程,便可来到古时清晖园门前。门
厅上至今还悬挂着一块清代书法大家何绍基题写的 “清晖园”
牌匾,牌匾古朴,“清晖园”三字笔力遒劲,实为大家风范,仰
慕之情不禁油然而生。3.2澄漪亭
进入园门,再出稍显狭促的门厅,趁步连廊依墙一段,景象豁然顿开,纵目四顾,己身处澄漪亭挑廊之上。推窗望去:一方荷塘清凉扑面,三两飞燕掠碧而去;六角亭凌波依卧,两水松作亨哈耸立;船厅傲首北面,据岸久泊候佳人款步登临,花亭举翼在东,邀拱石树杪浑然入画。再看水中:百龄龙眼树如巨椽大伞遮蔽房舍,又将投影把池面刷上大片墨绿,平生出习习凉意。低头细看:水质清澄,游鳞翔底;水面风静,微泛涟漪。岸边花枝含风,蕉叶弄影,碎撒池中湮映,忽如一阵粤音入耳,脑际间又多出些岭南水乡弥漫的情愫。
澄漪亭不但与船厅互为对景,还可平视高低错落而又有花树掩映的房舍亭院,以及东岸拱石凌空、枝叶疏遮密掩的花?亭。更有近望远眺的花大如碗的玉堂春、堪称千年活化石的银杏树衬入眼帘,确实是待客品茗、赏荷寻景的好地方。对景,是园林造景的重要手法之一。在园林中赏景要注意各景点的题名、题字,一如《红楼梦》所言:“若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园林中的建筑之名,即是此景点观赏景致的提要。所以,名曰“澄漪亭”,观者大可贪满目秀色入目,更要纳水中云天入怀。澄漪亭名为亭,实际上采用的却是典型的水榭做法:临水架起平台,平台部分架在岸上,部分伸入水中,平台上建有长方形的单体建筑,临水一面是常用落地门窗,开敞通透。观者既可在室内观景,也可到平台上游憩眺望。为何龙氏要将水榭命之为为亭难窥其原意,但是,龙氏不拘常理每出新意,还会出现在清晖园的其它方面。3.3碧溪草堂
清晖园原为明未状元黄士俊府第,后为清朝进士龙应时购得。应时之子翰林龙廷槐辞官南归,筑园奉母。碧溪草堂,据传是清晖园最早建筑。早先应是龙氏供母之处,可能老人西去之后才定名 “草堂”。理由是:孝字为先的龙氏总不至于把其母起居之所命名为“草堂”,这完全是文人士大夫隐逸归真、自然无为的心志表达;其次,谓之“堂”者,均是园林中的主要停留点,也是园主常用于待客的地方。所以,碧溪草堂极有可能是龙氏后来取名。
在碧溪草堂明间,设有一座镂空疏竹木雕圆光罩,其工艺精湛且古色生香;两侧玻璃屏门的裙板上,用隶书、篆书和鸟虫书体镌刻有四十八个形态各异的“寿”字, 称为“百寿图”。通常“百寿图”都是百字构成,而龙家子弟所作此“百寿图”偏偏只有九十六个“寿”字。个中原因大可由观者猜测,也许是龙氏故意给后人设的话资,也说不定能从中悟出些龙氏对儒道释的另类见解,不失为一文趣。草堂槛窗下嵌着一幅题为轻烟挹露的百年阴纹砖雕,刻有幽篁丛竹,刀法圆熟。砖雕题跋:“未出土时先引节,凌云到处也无心,一表筑园者志向心迹。3.4池廊
六角亭与碧溪草堂之间以池廊相接,此亭多半是当年龙氏老母、小姐及女眷活动之处。亭边设有美人靠,既可“常倚曲阑贪看水”,也宜凭栏玉立,体味荷塘听雨任东风的情愫。池廊上的每道横梁都雕有精美的菠萝、杨桃、香蕉等岭南佳果,散发出浓郁的南粤风土气息。再看亭柱楹联书的是:“跨水架楹黄篱院落, 拾香开镜燕子池塘”,恰可解六角亭“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李白《清平调》)之风情。
中国古建筑的廊可分为直廊、曲廊、回廊、抄手廊、爬山廊、叠落廊、水廊、桥廊等形式。廊不仅作为个体建筑之间联系通道,还起着组织景观、分隔空间、增加风景层次的作用。清晖园六角亭这组空间的池廊,廊的一面完全倚墙被墻封闭,所以,称之为单面空廊。3.5船厅
沿池廊直出即抵达船厅。船厅也叫旱船、舫、不系舟,是中国园林模仿画舫的特有建筑,船厅的前半部多三面临水,船首常设有平桥与岸相连,类似跳板,令人处身其中宛如置身舟楫的效果。清晖园的船厅纯为旱船,相传是模仿昔日珠江紫洞艇建成,它与惜阴书屋真砚斋南楼组群,借一带廊旱桥连通,以百年紫藤相系,曲折通道两侧饰以水波纹,船舫神形已是具毕。船厅为二层楼屋,据说原是小姐绣阁,绣阁与南楼形成船的前舱后舱。在船厅门正面,雕有绿竹数竿,厅内花罩镂空成两排芭蕉图案。值得注意的是蕉下石头上雕刻得栩栩如生的蜗牛,犹如白石老人阔笔泼墨枝叶之后再精勾细勒飞虫,在左顾右盼的视觉大餐之后,再注目这毫纤小物,不由顿生另一番奇趣。
与船厅跰足而建的惜荫书屋和真砚斋,见一些介绍文章均认为是园主人作学问之处,实际上还可以有另一种理解:在庭园深处(靠原后门),有专供园主人起居与做学问的两座院落――归寄庐、笔生花馆,从笔生花馆的体量与名称来看都更符合园主身份。因此,惜荫书屋和真砚斋是供其公子、小姐们惜荫苦读以求真砚至理应该更合情理。3.6花亭
沿荷池东去,又是一种风光:曲径逶迤欲左先右,石引飞虹欲上先下;漫步寻芳迷眼目,闲庭信步过石荆,带一袖花香来到花亭下。“亭者,停也”。园林中每一亭轩既与其它景点成对景,又是一个值得停留的赏景点。花亭景象果然不同:近者苔侵石岸绿水漾落花红,远者曲廊连堂榭修墙衬垂柳;莺歌燕舞令人不禁寻章摘句,煦日和风搜肠拍脑却是对花无语。虽然不能在此石阑点笔梧叶题诗,却是最能激发创造灵感的去处。遥想当年龙家进士,也曾在“花亭”下觅佳构,“笔生花馆”著华章。
花亭在结构上颇有特点,为了使亭内仰视平面与四角攒尖灰塑瓦顶风格一致,达到归隐脱俗的意境,免却常见的彩绘天花、藻井,而采用“不露望砖木椽者,覆以板纸,”被计成(明代造园名家)称为“仰尘”,李笠翁(画家兼造园家)称为“顶格”的做法。游清晖园,也可以看出园主对高节虚心的竹有着独特的崇敬,园内多处都有“岁寒三友”之一的形象。或是借物咏志,园主还嫌不够,又在庭园深处南楼后另辟一院落,名为“竹苑”。竹苑地幅狭长,却广植修篁。竹影婆娑应风入,蝉呜短长景更幽;巷院尽处,玲珑壁山迥峰卷云,袖珍眼泉甘冽清甜;左厢是“笔生花馆”,进士秉烛伏案妙笔生花,右厢是“归寄庐”,龙氏卸任闲赋聊寄卧龙庐。
3.7归寄庐
从“竹苑”潜过“斗洞,即来到由“归寄庐”、“小蓬瀛”与木楼组成的另一院落。归寄庐与“小蓬瀛”直廊相接,“归寄庐牌匾是均安上村(李小龙祖居)咸丰 探花李文田所书。木楼房正面有一幅大型木浮雕, 仙桃树枝繁叶茂结着一百多个仙桃,树下蓬岛石山,芝兰飘逸,名为“百寿桃,是一件艺术珍品。清晖园的“百寿桃与“百寿图”,“小蓬瀛”与寓意三神山的“斗洞”、壁山,无不折射出园主祈福祉、求长寿的尚德心态(蓬莱、方丈、瀛州为三神山)。
清晖园占地面积不大,走完“归寄庐”、“小蓬瀛” 院落就算游完了清晖园,但是,路已走完,其意并未尽矣。园林表层的艺术境界是“诗情画意”,如诗之绝句词之小令,以少胜多;构园如图之册页画之手卷,章法经营计白当黑,清晖园就是一例佳构。
清晖园一鉴方塘的做法在江南园林中是罕见的,园林中叫做“理水”。理水同样出自画理,讲究有曲有源,所以水岸曲折,作石矾滩头,设港汊水口,使小水面有浩渺之感,确实有空间拓展之效。而清晖园荷塘却能不囿常理,深池四壁,周以高树廊房,拒华南炎暑,自得一派清凉,对全园气温都能起到适量调节。除此功能之外,水面开阔无目障,这就使得澄漪亭、碧溪草堂、六角亭、池廊、船厅、惜荫书屋、真砚斋和花?亭等景点好似国画长卷一一展开。似这种对景相成、步移景异的全景式空间,实在不宜把荷塘与船厅一带分作两段欣赏。赏园如赏诗,讲究“比、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南山与篱菊或缺一项,都难成为千古绝句。
清晖园之所以能在数亩之地造万千气象,让人目不暇接,构园者运用了小中见大(如片山寸石状奇峰险崖)、虚实相济(如荷塘的平远与园后两院落楼屋鳞毗)、园中设园、延长游园路线等构园手段。清晖园在组织景面序列关系方面也是很成功的。澄漪亭、碧溪草堂、六角亭、池廊、船厅、惜荫书屋、真砚斋和花?亭虽然都是单体建筑,但是运用池廊衔接、古树穿插、曲直途径相连,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空间联系,加上前面谈到的对景相成、步移景异的运用,又有了起承转合的景象组群。
清晖园美不胜收,因其能以少胜多、因陈设色,使人大有所至得其妙,心知口难言之感。清晖园情真意趣,就在于师法自然,状物于似与不似之间,推人至物我交融的境界。4 清晖园的建筑艺术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我们考察顺德的建筑艺术与本土人文精神时就会发现,它一方面继承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一方面在开发珠江三角洲的实践中,有所创造和发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水乡的特色在顺德人的思想观念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在顺德人身上散发出水的灵气和智慧。可以这样说:顺德的人文精神是有着显著“水文化”特色的人文精神。主要表现为:求真务实、灵活变通、崇善和谐、与时俱进。4.1水文化的人文精神:求真务实、灵活变通
“求实”,是求真,务实,求实是顺德人文精神的核心。尊重实际,不尚空谈,讲求实效,不求形式。这恐怕是跟“水”打交道经验的一种文化积淀。是中华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的继承与发扬。顺德人不惟书,不惟上,不迷信,不盲从,他们凡事喜欢先作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认真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去结合实际去贯彻落实。他们敢于实践。摸着石头过河,大胆创新。清晖园的修建,我们顺德人坚持求真、务实的态度,尊重实际,尊重历史,从我们顺德人自己的实际出发,以自己独特的建筑艺术眼光来进行修建,状元堂、沐英涧、凤来峰,这样的好景致,就是顺德人求真、务实的建筑成果。
“灵活变通”,谓顺德人之思维灵活,不墨守成规,敢于创新,不向困难屈服,敢于胜利。这与中国传统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事物发展到不能再发展的地步,叫做“穷”。这时就需要“变革”,通过创新,走出新路。流水不腐,水流动才有生命力。流动的水,遇到障碍,它总会灵活地寻找出路[5]。在清晖园的不断发展中,顺德人正像水一样,机警灵活,敢于实事求是,也敢于变通,创造了许多关于园林建筑的经验。在历史上,清晖园所在的地方长期用作顺德县委的招待所,从1959年,广东省委书记陶铸来顺德考察,实地视察后,指示应将清晖园作为文物加以保护、重修。于是,顺德人按照实际,灵活变通,对清晖园进行“三园合一”,加以修复与重建、扩建。现在的清晖园,是顺德人灵活变通人文精神的建筑成果。
4.2和谐俱进的人文精神:崇善和谐、与时俱进
“崇善和谐”。古人在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主张“和”与“中”、“天人协调”。顺德人崇尚“和谐”,追求完美境界。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关系,如人与自然的关系、个人与集体关系、地方与国家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关系、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关系等等。在处理各种关系过程中,顺德人往往表现出一种大局观。在清晖园的建筑中,我们处处可见和谐,在建筑上,清晖园是结合了古人的建筑精粹,再加上自己的和谐的理念,把清晖园修建成现在这个样子,是顺德人和谐的一个代表。
“与时俱进”,文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它既是一定社会、时代的产物,又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积累过程。每一代人都从上一代人那里继承了传统的文化。同时,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需要,对传统文化加以改造,抛弃那些过时的、不合需要的部分注入新的内容。顺德人文精神也正在与时俱进,积极的部分得到发扬光大,一些不适应时代要求的观念,意识、风俗在改变之中。今日的清晖园,与古清晖相比,占地面积已大大的扩展,新园的设计,集中了岭南园林的与岭南园林建筑工艺的精华,不少细节,也借鉴了西方建筑文化的经验。所以,清晖园看上去水木清华,古色古香,同时又是焕然一新,是古典与时尚的结合。从2005年的亚洲文化部长论坛中可以看出,清晖园是以一个与时俱进的态度来面对新的生活与新的挑战。结束语
顺德的建筑艺术与本土人文精神,继承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而且在珠江三角洲的实践中,有所创造和发展。求真务实、灵活变通、崇善和谐,与时俱进,其代表的人文精神,在顺德清晖园都有所体现,因此,清晖园借着顺德的人文精神,用于其建筑艺术上,使两者都得到融合与相互渗透。我们相信,顺德清晖园凭着这个融合,在以后的日子里,将会以更新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与新希望。
参考文献: [1]王成晖、孟浩亮.中西合璧的顺德清晖园[m].广东:广东园林,2010,32(5).[2]陆琦.广东顺德清晖园[m].广东:广东建筑装饰,2011(6).[3]黄士俊.[eb/ol]./view/764949.htm.[4]龙应时.[eb/ol]./view/2148887.htm.[5]招汝基.顺德人文精神刍议[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1).[6]岭南名园清晖园的历史演变与文化内涵 .知网空间数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