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十大物理学家
中国十大物理学家简介和名言
1、杨振宁
简介
杨振宁,安徽省合肥市人。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物理学大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1957年由于与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观念被实验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其于1954年提出的规范场理论,则于70年代发展成为统合与了解基本粒子强、弱、电磁等三种相互作用力的基础;此外并曾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领域做出多项卓越的重大贡献。 名言
成功的奥秘在于多动手。
2、李政道
简介
李政道,1957年,他31岁时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这项发现,由吴健雄的实验证实。李政道和杨振宁是最早获诺贝尔奖的华人。
名言
如果没有一个所有的错误都犯了以后,最后的结果当然是对的。
3、丁肇中
简介
丁肇中,1936年出生,美国实验物理学家。汉族,祖籍山东省日照市涛雒,华裔美国人,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曾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曾发现一种新的基本粒子,并以和自己中文姓氏“丁”类似的英文字母“J”将那种新粒子命名为“J粒子”。
名言
最浪费不起的是时间。
4、邓稼先
简介
邓稼先,中国杰出的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先后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和美国普渡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回到祖国;他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主要参加者,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邓稼先被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名言
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
5、高锟
简介
高锟,华裔物理学家,高锟为光纤通讯、电机工程专家,华文媒体誉之为“光纤之父”、普世誉之为“光纤通讯之父”,正是光纤通信为当今互联网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
名言
可以说不听话就是顽皮,但如果做一点不正常的东西,人家没有做过的,那个不应该算是顽皮的,那个是“小孩子的自由”。
6、王淦昌
简介
王淦昌,中国实验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线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中国核武器之父”、“中国原子弹之父”。在70年科研生涯中,他奋力攀登,取得了多项令世界瞩目的科学成就。
名言
党的信任,人民的重托,自己几十年来的追求、期望,都落实到我将要接过的这一副沉沉的担子上。我有许多话要说,但当时我只说了一句话:“我要以身许国。”。
7、钱三强
简介
钱三强,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父亲钱玄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他是第二代居里夫妇的学生,又与妻子何泽慧一同被西方称为“中国的居里夫妇”,他是中国发展核武器的组织协调者和总设计师,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人称他领导的研究所“满门忠烈”。 名言
古往今来,能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一不是脚踏实地攀登的结果。
8、钱学森
简介
钱学森,是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航空领域的世界级权威、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挚旗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二十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领袖人物——堪称二十世纪应用科学领域最为杰出的科学家,他在上世纪40年代就已经成为和其恩师冯·卡门并驾齐驱的航空航天领域内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成为二十世纪众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群星中,极少数的巨星之一;钱学森同志也是为新中国的成长做出无可估量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团体之中,影响最大、功勋最为卓著的杰出代表人物,是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是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中国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名言
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9、严济慈
简介
严济慈,获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曾在上海大同大学、中国工学、暨南大学和南京第四中山大学任教授。在巴黎大学光学研究所和法国科学院大电磁铁实验室从事科研工作。曾任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长、兼镭学研究所所长、物理学会理事长。 名言
要教好书,除要有真学问外,一要大胆,二要“少而精”,三要启发学生,识别人才。
10、朱棣文
简介
朱棣文,美国华裔物理学家,生于美国圣路易斯;因“发展了用激光冷却和捕获原子的方法”而获得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现任美国能源部部长。
名言
我们不一定要是天才,但我们知道自己的目标和计划;我们会时常受到挫折,但不要失去热情。
第二篇:世界十大物理学家是谁
世界十大物理学家是谁
1:
主要开创了微积分、经典力学、几何光学等几门学科,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导出了声波的传播速度、导出流体粘性阻力与剪切率成正比、导出物体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散失的热量与温度梯度成正比。因此我们可以把牛顿的功劳简称3K+4D。//牛顿的导出结果在现在看来也许不算什么,但在当时无一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还有,牛顿差点就发现波动光学了,好可惜!
2:爱因斯坦
开创了相对论时空观和现代宇宙学、和别人一起创立量子力学、导出激光原理、建立固体物理理论的爱因斯坦模型、证明原子的存在、解释了光电效应、独立导出玻色_爱因斯坦统计。因为量子力学的创始人很多,玻尔、海森堡、狄拉克、薛定谔、普朗克等贡献都很大,所以爱因斯坦的贡献最多只算0.2个。因此他贡献合计2.2K+5D。//没给和颁奖实在太不合理了!据说是因为太难证实,没等到找到广义相对论的直接证据,爱因斯坦早死了。
此二人的贡献足以令其他科学家望尘莫及,谁如果没把他们二人排在前两名,那这个排名就是无理取闹。不过,他们二人的贡献还真是差不多,3K+4D对2.2K+5D,好像是牛顿强一些吧?
其余的人中我认为较突出的有以下几个。
3::
他没有开创新学科(热力学与统计物理不太算一级学科吧?),但他用两个方程组结束了两个学科。一是电磁学的大名鼎鼎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另一个是著名的热力学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后人基本上就是确定边界条件,代公式计算就完了。他的贡献可表示成2J。//麦克斯韦是个可怕的数学天才,他用数学方法证明了土星环是由一群离散的卫星聚集而成的,在论文中运用了200多个方程。
4:伽利略:
他不能算开创学科,因为没有建立经典力学的理论体系;但他结束了经验力学和经验天文学。其中天文学他最多算0.8的功劳,因为有哥白尼0.1、布鲁诺0.1。所以贡献大约1.8J。//附加个说明,开创或结束一门学科其中当然包括好多D级的贡献,这里如日心说啦、加速度的概念啦、天文望远镜啦、月球环形山、金星月相、木星卫星啦等等,但为了不重复计算,就不另加说明了,反正大家记得K和J>>D就是了,另外K>J。5:狄拉克:
开创量子力学(0.2K),导出电子自旋、预言正电子、提出生命靠负熵生存、独立导出费米_狄拉克统计。0.2K+4D,不可思议的高。
6::
开创微积分初步,提出日心说(用来解释了日月食的成因,可惜流传不广,要不历史上就没有哥白尼的名字了)、浮力定律、杠杆原理,0.2K+强3D。莫要小看浮力定律和杠杆原理,要往大了说这就是流体力学和刚体力学的基础了。
7:惠更斯:
开创波动光学(和托马斯.杨一起)、导出摆的性质(作用重大)、改良天文望远镜(用来发现土星光环),0.5K+1.5D。//我认为改装天文望远镜只算是0.5D的贡献,可是开创学科的贡献实在太大了。
8:法拉第:
发现电磁感应定律、提出场的概念、发现磁致旋光效应,强3D。//我这里不讨论化学,因此法拉第被严重低估了。另外,开创电磁学的人也太多了,就算算法拉第个0.1K也没什么意思了。
9:卢瑟福:
原子有核结构模型、人工核聚变、放射性研究,弱3D。//把他放在这儿是因为他勉强算是近代物理的奠基人吧,其实奠基人好多。
10::
弱2D,为了体现男女平等,把她放这儿吧。//其实她根本进不了前十。
第三篇:物理学家
爱迪生:他以罕见的热情及惊人的精力,在一生中完成发明2000多项,其中申请专利登记的达1328项。主要研究领域在电学方面。在他掌握电报技术后,就日夜苦心钻研,完成了双路及四路电报装置及自动发报机。1877年改进贝尔电话装置,使电话从传送2~3英里扩大到107英里,同年发明留声机。在这期间,他付出巨大精力,研制白炽电灯。除电弧灯外,过去的“电灯”往往亮一下就烧毁了,为寻找合适的灯丝,曾对1600多种耐热材料及6000多种植物纤维进行实验,终于在1879年10月21日用碳丝做成可点燃40小时的白炽电灯。其后又不断反复改进、完善,又完成了螺纹灯座、保险丝、开关、电表等一系列发明,在此基础上完成了照明电路系统的研制。在实践中提出电灯的并联连接,直流输电的三线系统,建成了当时功率最大的发电机。1888年起研制电影,1893年建立第一座电影摄影棚。是他最先提出将电影手段用于教育,并用两个班进行试验。他的其它重大发明还有铁镍蓄电池等。爱因斯坦:一生中开创了物理学的四个领域: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宇宙学和统一场论。他是量子理论的主要创建者之一。他在分子运动论和量子统计理论等方面也作出重大贡献。安德森:美国物理学家,科学院院士,从事的是X射线,γ射线、宇宙射线和基本粒子物理学方面的研究工作。1932年他利用云宝在宇宙射线中发现了正电子(参见“正电子的发现”),并因此荣获193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33年,他又独立地从γ光子中发现了产生电子一正电子对的现象,1937年,安德森和他的合作者尼德梅耶(S.H.Ne-ermever)发现了μ子并测量了它的质量
安培:法国物理学家,主要科学工作是在电磁学上,实验研究结果:通电螺线管与磁体相似;两个平行长直载流导线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进而他用实验证明,在地球磁场中,通电螺线管犹如小磁针样取向。一系列实验结果,提供给他一个重大线索:磁铁的磁性,是由闭合电流产生的。提出分子电流假说,终于得出了两个电流元间的作用力公式。他把自己的理论称作“电动力学”。安培在电磁学方面的主要著作是《电动力学现象的数学理论》,它是电磁学的重要经典著作之一。此外,他还提出,在螺线管中加软铁芯,可以增强磁性。1820年他首先提出利用电磁,现象传递电报讯号。
奥斯特:丹麦物理学家,长期探索电与磁之间的联系。1820年4月终于发现了电流对磁针的作用,即电流的磁效应。同年7月21日以《关于磁针上电冲突作用的实验》为题发表了他的发现。这篇短短的论文使欧洲物理学界产生了极大震动,导致了大批实验成果的出现,由此开辟了物理学的新领域──电磁学。
巴耳末:瑞士数学兼物理学家,发表了氢光谱波长的公式(巴耳末公式),后刊载在1885年《物理、化学纪要》杂志上。巴耳末公式是一个经验公式。它对原子光谱理论和量子物理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为所有后来把光谱分成线系,找出红外和紫外区域的氢光谱线系(如莱曼系、帕邢系、布拉开系等)作出了楷模,对N.玻尔建立氢原子理论也起了重要的作用。贝克勒耳:法国物理学家,放射性的发现者,H.贝克勒耳早年研究光学。之后贝克勒耳又作了两项重要工作。1900年3月26日他从镭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角度,测出射线中含有带负电的粒子,后称为?射线。第二项是1904年最先发现了放射性衰变。
玻恩: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他建者之一,晶格动力学的奠基人。玻恩从具体的碰撞问题的分析出发,提出了波函数的统计诠释波函数的二次方代表粒子出现的概率。由于这一贡献,他获得了195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玻尔:丹麦物理学家。在玻尔的原子理论中,最重要的是引入了“定态”和“跃迁”这两个全新的概念。“1913年7月起,他以《论原子构造和分子构造》为题,连续三次在英国之哲学杂志上发表论文,后来被称为“伟大的三部曲”。这篇论文的三大部分是:“正法对电子的束缚”,“只包含单独一个原子核的体系”,“包含多个原子核的体系”。
玻耳兹曼:奥地利物理学家。玻耳兹曼主要从事气体动理论、热力学、统计物理学、电磁理论的研究。在这些方面他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是气体动理论的三个主要奠基人之一(还有克劳修斯和麦克斯韦),由于他们三人的工作使气体动理论最终成为定量的系统理论。他建立了熵S和系统宏观态所对应的可能的微观态数目(即热力学几率)的联系:S∝lnW。1900年普朗克引进了比例系数k─称为玻耳兹曼常量,写出了玻耳兹曼-普朗克公式:S=klnW。指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本质:H定理或熵增加原理所表示的孤立系统中热力学过程的方向性,正相应于系统从热力学几率小的状态向热力学几率大的状态过渡,平衡态热力学几率最大,对应于S取极大值或H取极小值的状态;熵自发地减小或H函数自发增加的过程不是绝对不可能的,不过几率非常小而已。玻耳兹曼的工作是标志着气体动理论成熟和完善的里程碑,同时也为统计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玻耳兹曼把热力学理论和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相结合,运用于黑体辐射研究。1870年斯忒藩在总结实验观测的基础上提出热物体发射的总能量同物体绝对温度T的4次方成正比。
伯努利:瑞士物理学家、数学家、医学家。伯努利开辟并命名了流体动力学这一学科,区分了流体静力学与动力学的不同概念。1738年,他发表了十年寒窗写成的《流体动力学》一书。他用流体的压强、密度和流速等作为描写流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引入了“势函数”“势能”(“位势提高”)来代替单纯用“活力’讨论,从而表述了关于理想流体稳定流动的伯努利方程,这实质上是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另一形式。他还用分子与器壁的碰撞来解释气体压强,并指出,只要温度不变,气体的压强总与密度成正,与体积成反比,用此解释了玻意耳定律。
玻意耳: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在物理学方面,玻意耳从事分子物理、光和电现象、流体力学、声学、热学、力学多方面的研究,成果累累。玻意耳最突出的贡献是1661年发现了玻意耳定律。
布朗:英国著名植物学家。布朗对物理学的贡献是发现了著名的布朗运动。
查德威克:英国实验物理学家。查德威克的最大贡献是发现中子,中子的发现既从实验方面导致了中子核反应、核裂变等现象的研究、导致了核能利用的新时代。
查理:法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发明家。在物理学上的重要贡献是发现了查理定律。
德布罗意:法国物理学家,提出了德布罗意波(相波)理论。后来薛定愕解释波函数的物理意义时称为“物质波”。
惠更斯:荷兰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发现了物体系的重心与后来欧勒称之为转动惯量的量,提出了他的离心力定理。
笛卡儿:法国哲学家、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在力学方面,他发展了运动相对性思想,明确表述了惯性定律:只要物体开始运动,就将继续以同一速度并沿同一直线方向运动,直到遇到某种外来原因造成的阻碍或偏离为止(《哲学原理》37~39节),强调了惯性运动的直线性。在光学方面,他第一次在《屈光学》中提出折射定律的理论推导,认为光是一种在以太中传播的压力过程,并用网球模型计算两种媒质分界面上的反射与折射,得出sini/sinr=常数的形式,但这与光疏、光密媒质中光速度变化的事实恰好相反,引起了后来关于光的粒子性与波动性的长期争论。他还在1637年《方法谈》中“论虹”一文中成功地解释了虹的成因。
狄拉克: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研究出量子力学的数学工具变换理论与费来名自独立地提出具有半整数自旅粒子伪统计较(费米一狄拉克统计法)。1931年预言了反粒子的存在,电子一正电子对的产生和湮没。
法拉第: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他最出色的工作是电磁感应的发现和场的概念的提出。为解释电磁感应现象,他提出“电致紧张态”与“磁力线”等新概念,.1837年他发现电介质对静电过程的影响,提出了以近距“邻接”作用为基础的静电感应理论。不久以后,他又发现了抗磁性。
费米:美籍意大利物理学家.他主要从事统计物理、原子物理、原子核物理、粒子物理、天体物理和技术物理等方面的研究。1925年12月,与狄拉克各自独立地提出具有半整数自旋粒子的统计法(费米-狄拉克统计法)。1928年给出描述和计算多电子原子基态的近似方案(托马斯-费米原子模型)。
1934年,建立β衰变理论,从而奠定了弱相互作用的理论基础。
1936年发现中子的选择吸收, 奠定了中子物理学的基础。费米一生的最后几年,主要从事高能物理的研究。1949年,揭示宇宙线中原粒子的加速机制,研究了Л介子、μ子和核子的相互作用,提出宇宙线起源理论。1952年,发现了第一个强子共振──同位旋四重态。1949年,与杨振宁合作,提出基本粒子的第一个复合模型(费米-杨振宁模型)。
菲涅耳:法国土木工程师,物理学家,波动光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对圆孔、相屏、直边等各种情况进行了衍射实验研究和理论计算。”后人称为非涅耳衍射。发现了偏振光的干涉现象,从而进一步论证了光的横渡性(1821);发现了光的圆偏振和椭圆偏振现象,并从波动观点加以解释;用波动说解释了光的偏振面的旋转(1823);他还用光的横波性及弹性理论导出了关于反射光和折射光振幅的著名公式即菲涅耳公式,从而解释了法国物理学家马吕斯(Etienas Louts Mallis,1775~1812)所发现的光在反射时的偏振现象和双折射现象,为晶体光学奠定了基础。
伏打: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自1765年开始从事静电实验研究,伏打在科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明伏打电堆。在这项研究的基础上,他提出了著名的“伏打序列”。1800年初,他发现了能够十分明显地增强该效应的方法,从而发明了“伏打电堆”
阿伏加德罗: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毕生致力于原子-分子学说的研究。阿伏加德罗是第一个认识到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的人。后来被称为阿伏加德罗定律。
傅科:法国实验物理学家,傅科的一生对物理学有多方面的重要贡献,尤其在力学、光学、电学方面更为突出。他的研究工作偏重于仪器的制备、新实验方法的设计、以及对物理量的精确测量。他的最出色的工作是光速的测定、“傅科摆”实验以及提出涡电流理论。
夫兰克:德国物理学家。夫兰克在物理学中的主要贡献是最早通过电子和原子碰撞实验直接证实玻尔1913年有关原子定态假设的正确性。
富兰克林:美国科学家、物理学家、发明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他的主要科学工作是在电学方面。富兰克林在电学上有许多重要贡献通过实验,他对当时许多混乱的电学知识(如电的产生、转移、感应、存储、充放电等)作了比较系统的清理。他曾把多个莱顿瓶联结起来,储存更多电荷。他用实验证明莱顿瓶内外金属箔所带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
盖革:德国实验物理学家。一生从事原子和核以及宇宙线方面的研究。主要成就是:1908年与卢瑟福合作,发明了逐个记录荷电粒子的计数管,这是探测放射性最有用的仪器之一。1928年又与W。弥勒合作加以改进,人称盖革──弥勒计数器。1909~1910年,他和马斯登合作进行了一系列α粒子通过薄金属膜后发生偏射甚至大角度偏折(散射)的实验,对卢
瑟福建立原子的有核模型起了决定性作用。1911年,与努塔耳(J.M.Nuttal,1890~1958)确立了放射性衰变常量(或放射性原子核半衰期)与衰变能量(c粒子能量等)之间的经验定律(盖革一努塔耳定律)。1925年,与玻特(W.Bothe,1891~1957)合作,研究硬γ射线在电子上的散射(康普顿效应),第一次从实验上证明:对于单次散射,能量和动量守恒定律成立。
盖利克:德国物理学家。1672年左右,他制作了第一台静电起电机,盖-吕萨克(Joseph LouisGay-Lussac,1778~1850)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盖-吕萨克:在物理学方面主要从事分子物理和热学研究,在气体性质、蒸汽压、温度和毛细现象等问题的研究中都作出了出色的贡献,对于气体热膨胀性质的研究成果尤为突出。1801年他与J.道尔顿各自独立地发现了气体体积随温度改变的规律,发现了一切气体在压强不变时的热膨胀系数都相同。这个热膨胀系数经历半世纪后由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确定了它的热力学意义,建立了热力学温标。
高斯:德国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在物理学的研究工作,他涉及诸多方面。1832年提出利用三个力学量:长度、质量、时间(长度用毫米,质量用毫克,时间用秒)量度非力学量,建立了绝对单位制,最早在磁学领域提出绝对测量原理。为纪念他在电磁学领域的卓越贡献,在电磁学量的CGS单位制中,磁感应强度单位命名为高斯。
赫兹:德国物理学家。赫兹在物理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电磁波。他在1888年1月通过驻波方法测出电磁波的速度。
惠斯通:英国物理学家、发明家。1834年他借助旋转镜观测电火花,测定导体中电流流过的速度。他首先在发电机中采用电磁铁。
胡克(Robert Hooke,1635~1703)英国实验物理学家,仪器发明家。胡克的重要贡献主要是在仪器制造方面,还测定并给出胡克定律。
伽利略:伟大的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基础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和数学表述形式的近代科学。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还利用绳长的调节和标度作成了第一件实用仪器──脉搏计。伽利略通过望远镜测得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变化与金星的盈亏变化,看到银河中有无数恒星,有力地宣传了日心说。在运动理论方面奠立了科学力学的基石(如速度、加速度的引入,相对性原理、惯性定律、落体定律、摆的等时性、运动叠加原理等),而且闯出了一条实验、逻辑思维与数学理论相结合的新路(参见“伽利略的运动理论与科学方法”)。
焦耳:英国杰出的物理学家。焦耳一生都在从事实验研究工作,在电磁学、热学、气体分子动理论等方面均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焦耳是从磁效应和电动机效率的测定开始实验对热功转换的定量研究。从1840年起,焦耳开始研究电流的热效应,导体中一定时间内所生成的热量与导体的电流的二次方和电阻之积成正比。
吉伯:英国物理学家、医生,近代电学和磁学的先驱者。吉伯进行了许多实验,发现许多物体经摩擦后都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作用。为把这种作用与磁作用加以区别,他借用希腊文“琥珀”词根,引人了“起电物体”“电力”“电吸引”等术语。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他提出电现象与磁现象具有截然不同的性质:①磁性质是磁体本身的性质,电来源于摩擦;②磁力只对少数金属有作用,电力是普遍的,可吸引任何轻物体;③磁既有吸引又有排斥作用,而电只有吸引作用(当时他是这么认为的);④磁有两个吸引区域,而电只有一个中心区;⑤磁体作用不受中间纸片、亚麻布等影响,而电的作用是受中间物影响的;磁力在水中不消失而电力消失等等。
基尔霍夫:德国物理学家。就根据欧姆定律总结出网络电路的两个定律(基尔霍夫电路定律),在光谱研究中,发现了两种新元素铯(1860年)和铷(1861年)。
居里:法国物理学家。1880年P.居里与其兄J.居里一起发现晶体的压电现象,即石英晶体
在机械压力作用下,在两端面之间会出现电势差。这性质后来用于声电装置。1895年,P.居里在研究磁性时设计制造了一台十分精密的扭秤,现称为居里-谢诺佛秤。同时,他发现了顺磁体的磁化率正比于绝对温度,即居里定律。他便妻子于1898年发现了放射性元素外和镭。由于这一贡献,他们夫妇和贝克勒耳共同获得1903诺贝尔物理学奖。居里还独自进行过一项危险的实验。1901年居里故意在自己的胳膊上用镭做灼伤实验,测量出镭的放射热为140卡每克小时。这是表明原子内部蕴藏巨大能量的第一个迹象。
居里夫人:法籍波兰人,原名玛丽·斯克罗多夫斯卡。1906年M。居里逝世后,她接替其职位成为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1910年她最重要的著作《放射性》一书出版。同年,她又成功地提炼出了纯镭元素。正是由于这些杰出的贡献,1911年,她再次荣获诺贝尔化学奖。1914年,巴黎建立了镭研究所,物理部由她领导。
开尔文: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发明家,原名W.汤姆孙。开尔文是热力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在热力学的发展中作出了一系列的重大贡献。他根据盖-吕萨克、卡诺和克拉珀龙的理论于1848年创立了热力学温标。
开普勒:德国天文学家、光学家。开普勒三大定律。
康普顿: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完成了两项很有意义的工作,一项是提出电子半径为 厘米的假设,用以解释他用实验所确定的x射线强度与散射角的关系;另一项是确定了磁性晶体的磁化效应,并科学地预言了铁磁性起源于电子的内禀磁矩,后为他的学生于1930年证实康普顿最重大的贡献是康普顿效应及解释。
卡诺:法国物理学家、军事工程师。提出了作为热力学重要理论基础的卡诺循环和卡诺定理,从理论上解决了提高热机效率的根本途径。
卡文迪什: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卡文迪什的重大贡献之一是1798年完成了测量万有引力的扭秤实验,后世称为卡文迪什实验。卡文迪什一生在自己的实验室中工作,被称为“最富有的学者,最有学问的富翁”。
克拉珀龙:法国物理学家和土木工程师。克拉珀龙方程。
克劳修斯:德国物理学家,是气体动理论和热力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热力学第一、二定律。提出熵增加原理。
库仑:法国物理学、军事工程师。他在1785年根据实验得出了电学中的基本定律──库仑定律。1788年,他把同样的结果推广到两个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这项成果意义重大,它标志着电学和磁学研究从定性进人了定量研究。在多种实验基础上研究了许多实际静摩擦现象及其相关因素,并提出了滑动摩擦力 的著名公式。
莱布尼兹:德国科学家和哲学家。在物理学方面,他从当时研究的热门问题──关于运动的量度中,看出了他人之不足,他认为运动应当用活力()来量度,提出“活力”(指动能)守恒定律(1686),这是能量守恒定律的第一个表述。
赖曼:美国物理学家。对氢光谱进行观测,在紫外区观察到赖曼线系,从而更完善了对氢原子光谱各谱线的研究,也再一次证明里兹组合原则的正确性,使光谱线的研究进一步转向光谱项。
劳伦斯:美国物理学家。1929年劳伦斯提出磁共振加速器(即回旋加速器)的构造原理,和利文斯顿(M.S.Livingston)建成了第一台回旋加速器(直径只有27厘米,可以拿在手中,能量可达1MeV)并开始运行。和利文斯顿(M.S.Livingston)建成了第一台回旋加速器(直径只有27厘米,可以拿在手中,能量可达1MeV)并开始运行。于1939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楞次:俄国物理学家。发现了确定感生电流方向的定律──楞次定律。1842年楞次独立于焦耳并更为精确地建立了电流与其所产生的热量的关系,后被称为焦耳定律或焦耳-楞次定律。
里特:德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他最早发明了蓄电池。
伦琴:德国实验物理学家。伦琴射线。
罗兰:美国物理学家。他主要从事电动力学、光谱学、光学方面的研究工作。1880年他以很高的精确度测定热功当量,1882年研制衍射光栅,他研制的光栅刻线机。
洛伦兹:是荷兰物理学家、数学家。洛伦兹是经典电子论的创立者。以电子概念为基础来解释物质的电性质。从电子论推导出运动电荷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即洛伦兹力。
卢瑟福:英籍新西兰物理学家。卢瑟福对科学的重要贡献主要有三方面。第一方面是关于放射性的研究。第二方面是1911一年提出了原子的有核结构模型。1919年人工核反应的实现是卢瑟福的第三项重大发现。
迈克耳孙:美国物理学家。迈克耳孙的名字是和迈克耳孙干涉仪及迈克耳孙-莫雷实验联系在一起的,实际上这也是迈克耳孙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
麦克斯韦:英国物理学家,经典电磁理论的奠基人。他最杰出的贡献是在经典电磁理论方面。麦克斯韦方程。
密立根:美国实验物理学家.密立根油滴实验精确测出分子半径。
摄尔修斯:瑞典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瑞典科学院院士。1742年创立了摄氏温标。还研究了沸点和气压的关系,证明了气压不变,液体的沸点也不变化。
牛顿: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经典力学体系的奠基人。牛顿三大运动定律。欧姆: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最重要的贡献是建立电路定律即欧姆定律。
泡利:瑞士籍奥地利理论物理学家。最重要的贡献是泡利不相容原理。
帕斯卡: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他在物理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对大气压强和流体静力学的研究。
帕邢:德国物理学家。帕邢在物理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是对光谱学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发现了“帕邢线系”。
普朗克:德国理论物理学家。量子论的奠基人之一。普朗克早年的科学研究领域主要是热力学。他首先推出,其中h是普朗克常量并首先给出h和k的数值。
第四篇:物理学家简介
杨振宁,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县(今肥西县),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主要成就是:杨振宁--米耳斯规范场理论和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定律。
代表作品:《对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质疑》、《规范场理论》。
语录:我一生中最大的贡献,就是帮助中国人克服了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的心理。
趣闻轶事:杨振宁认为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于是他决定做费米的研究生,先从实验入手。但是他的特长并不在实验室。经过一年多的工作,杨振宁发现自己的动手能力是不行的,当时他所在的实验室有一个笑话:“凡是有爆炸的地方一定有杨振宁。”
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Heinrich Rudolf Hertz,1857年2月22日-1894年1月1日),德国物理学家,于1888年首先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对电磁学有很大的贡献,故频率的国际单位制单位赫兹以他的名字命名。
发现电磁波:
1885年他获得卡尔斯鲁厄大学正教授资格,并在那里发现电磁波。
罗伯特·奥本海默(J.Robert Oppenheimer,1904年4月22日—1967年2月18日),美国犹太人物理学家,曼哈顿计划的主要领导者之一,被美国誉为“原子弹之父”。
生平追求:奥本海默一生中所追求的目的是什么?他曾经在一次演讲中对此做了精彩的阐述:„„在工作和生活中,他们应互相帮助并帮助一切人„„我们应该保持我们美好的感情和创造美好感情的能力,并在那遥远的不可理解的陌生的地方找到这个美好的感情。
高锟,华裔物理学家,生于中国上海,祖籍江苏金山(今上海市金山区),拥有英国、美国国籍并持中国香港居民身份,目前在香港和美国加州山景城两地居住。高锟为光纤通讯、电机工程专家,华文媒体誉之为“光纤之父”、普世誉之为“光纤通讯之父”(Father of Fiber Optic Communications),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2009年,与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埃尔伍德·史密斯共享诺贝尔物理学奖。
高锟,是继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及钱永健之后,第八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华裔科学家。
德布罗意,法国物理学家。1892年8月15日生于法国迪耶普城,因发现电子的波动性,获得192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代表作品:《波动力学导论》
百年来,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学者400多人,其中虽有爵士、勋爵,但有亲王头衔的却只有法国的德布罗意。人们很难把亲王和科学家联系在一起,亲王有地位,从政、从军似乎更为顺当,德布罗意却偏爱科学,走上了探索自然之谜的道路。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上海人。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均以钱学森同志名字命名。代表作品: 《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讲义》、《星际航行概论》、《论系统工程》。个人语录: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归国之旅
“我一直相信,我一定能够回到祖国的,今天,我终于回来了!”这是中国著名科学家和火箭专家钱学森对接待他回国的中国科学院科学家代表朱兆祥同志所说的一句万分感慨的话。他于1955年9月17日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踏上回国航程,于1955年10月1日到达香港,1955年10月8日到达广州,同他一起回国的还有他的夫人和两位幼子
马克斯·波恩,1882年12月11日出生于德
国普鲁士西里西亚省布雷斯劳市,1970年在哥廷根去世。由于对亚原子粒子的特性作了统计学的系统阐述,荣获195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至于数学,他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做真正的数学家,尽管他曾师从数学“三巨头”--希尔伯特、克莱因和闵可夫斯基,而玻恩本人也具有相当高深的数学知识和技巧,但他却只想做一个具有普通数学常识的人,因而他最终还是穿过了长长的数学棘林奔向唯一的奋斗目标--物理学。
玻恩于1924年率先提出“量子力学”这一专业术语。
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公元1791~公元1867)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也是著名的自学成才的科学家。生于萨里郡纽因顿一个贫苦铁匠家庭。仅上过小学。1831年,他作出了关于力场的关键性突破,永远改变了人类文明。1815年5月回到皇家研究所在戴维指导下进行化学研究。1824年1月当选皇家学会会员,2月任皇家研究所实验室主任,1833----1862任皇家研究所化学教授。1846年荣获伦福德奖章和皇家勋章。代表作品《电学实验研究》
名言-----爱情既是友谊的代名词,又是我们为共同的事业而奋斗的可靠保证,爱情是人生的良伴,你和心爱的女子同床共眠是因为共同的理想把两颗心紧紧系在一起。
第五篇:中国十大慈善机构
中国十大慈善机构
中国不乏富人,也不乏可以广施善行的慈善机构,原本应该有密切联系的两者在现实中似乎显得有些淡漠。我们真实记录了在中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十大慈善机构的相关状况,呼吁人们,特别那些富裕的人群来关注并支持中国的慈善事业……
中华慈善总会
作为中国规模较大、业绩较好的公益组织机构之一。自1994年4月在民政部老部长崔乃夫的倡导下成立,总会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帮助社会上不幸的个人和困难群体,开展多种社会救助工作。
按照总会章程,慈善总会最高权利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每界5年,理事会是会员代表大会执行机构,每年召开一次。总会经费来源于会费、捐赠、政府资助、利息、核准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及其他合法收入,行政经费来源于创始基金增值部分、会费、行政经费专项捐赠、政府资助、捐赠款利息、兴办实体的收入等。按照国家规定,从捐赠款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项目管理经费。
目前,中华慈善总会共有团体会员108个,并与绝大多数团体会员合作开展多种慈善项目。据2002年一项资料显示,总会成立7年多直接接受款物总计9.8亿人民币,其中,善款5.4亿人民币,捐赠物资折合人民币共计4.4亿元。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有数据显示,中国有6000万残疾人,这些人就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服务的对象。
1988年3月15日成立,做为国家法律确认、国务院批准的各类残疾人的全国性统一组织,她的全国代表大会是其最高领导机构。其下设主席团、执行理事会、评议委员会、专门协会和各类地方组织。
残联的章程规定,其资金来源有五部分:社会各界(国内外组织机构和个人)捐赠、政府资助、国际合作项目、创收和其它收入。据残联内部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资金主要来源还是残联先申报,然后国家有关部委拨款专项专用。
中国青少年基金会
1989年在北京正式成立的中国青少年基金会(简称中国青基会)是以促进中国青少年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社会福利事业和环境保护事业发展为宗旨的全国性非营利社会团体。它所实施的项目包括人们所熟知的希望工程以及保护母亲河行动、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公益信托基金、国际青少年消除贫困奖、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评选。
在这些项目中,最主要、最有影响力的是希望工程。这是一项被社会广泛关注的公益事业,旨在通过筹款,资助中国农村贫困地区的少年儿童获得受教育的机会。据统计,目前全国希望工程累计资助建设希望小学9000余所,累计资助失学儿童乐250多万名,援建希望网校130所。
中国扶贫基金
1989年3月成立时,中国扶贫基金是一个没有基金的基金会。那时基金会的工作人员没有从事民间扶贫工作的经验。通过多方联络,基金会努力争取海内外各界人士对扶贫事业的理解和支持,动员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加入扶贫行列。
1996年——1999年,是中国扶贫基金会发展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基金会主要采用扶贫到户和开发式扶贫的工作模式实施了“贫困农户自立工程”、“科技扶贫”、“教育及医疗设施援建”等项目。
从1999年下半年起,中国扶贫基金会进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这一年也是中国扶贫基金会第二个十年的开始,这一阶段的工作方式是:通过项目援助、受援人参与等方式,帮助贫困社区的弱势群体改善生产、生活和健康条件并提高其素质和能力,实现脱贫致富。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是经过中央人民银行批准、在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全国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它向国内外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募集资金和物质,旨在全面提高妇女素质,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为妇女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该基金会的最高权利机构是理事会,由正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秘书长及理事组成。理事会实行届任制,每届任期三年,每年召开一次会议,遇有特殊情况,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召开。
妇女基金会基金来源主要是第一,接纳海内外热心妇女事业的企业、社会组织、人士的捐赠;第二,国家政策允许的基金增值和服务收入;第三,利息及其他合法收入。基金的增值部分必须用于基金的任务范围,基金的使用须根据与捐赠人、资助人约定的目的、对象方式合法使用。
中国红十字会
中国红十字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4年。当时正值清朝末年,为救助日俄战争中受害的我国同胞而成立。1912年,中国红十字会正式成为国际红十字会的成员,1993年全国人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明确中国红十字会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它的职责较以前有所扩大。
目前,中国红十字会主要履行以下职责:开展救灾的准备工作;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对伤病员和其他受害人进行救助;普及卫生救护和防病知识,进行初级卫生救护培训;参与输血献血工作,推动无偿献血;开展红十字青少年活动,参加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工作等。
中国红十字会的最高权利机构是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一般情况下五年开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理事会执行其决议,理事会闭会期间由常务理事会执行其决议。总会机关的常务理事组成执行委员会,对常务理事会负责。
中华环保基金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为奖励首任国家环保局局长曲格平教授为环境保护作出的贡献,特别颁发十万美金作为奖金。这笔钱后来成为中国第一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非营利性的专门从事环境保护事业的民间基金会——中华环保基金成立的基础资金。
1993年4月,环保基金正式成立,其宗旨主要是通过资助和奖励对中国环保事业作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推动中国环境保护的管理、科学研究、人才培训及国际合作等各项环保事业的发展。基金会的基金来源主要有三种途径:国内外热心于环保事业的企、事业单位、团体的捐赠;其他组织、个人的捐赠;国内外有关组织和友好人士的捐赠。
基金会的最高权利机构为理事会。理事会设常务理事长一名、副理事长若干名、秘书长一名、常务理事和理事若干名。理事会聘请若干国内外著名人士担任名誉理事长。
宋庆龄基金会
十大全国性慈善机构中,宋庆龄基金会是唯一以国家领导人名字命名的慈善机构。
1981年5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逝世,一年后,在宋庆龄逝世一周年的纪念日里,宋庆龄基金会成立。基金会成立后,宗旨集中体现为“和平、统一、未来”六个字,即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祖国统一,关注民族未来。在机构上,基金会设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在领导人员上,基金会设名誉主席、主席、副主席,由理事会民主推选产生;秘书长为基金会法人代表。
募捐方法有三种:现金和现金支票,可以直接寄到基金会;股票、有价证券、产权契约,在住所住地的中国银行办理;各类物资,向基金会去信去电商处。
见义勇为基金会
作为指向性最强的基金会,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1993年6月由公安部、中宣部、中央综治委、民政部、团中央等部委联合发起成立。成立九年以来,该会同有关省市组织了大量表彰活动,募集见义勇为基金7000多万元,发放奖励抚恤、补助慰问和助学金2000余万元。
目前中华见义勇为基金的工作模式是:一,每两年开一次全国性表彰大会,由中宣部、公安部、民政部等单位抽人员组成评审委员会,对各省上报的人员事迹进行评审;二,面对日常申请补助的见义勇为人员,由基金会办公会进行研究,看够不够标准、够哪一级标准,形成意见后报基金会会长或常务副会长审批,再对外发钱。
据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共有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近千个市、县设有见义勇为事业组织管理机构,从事见义勇为工作的人员近万人。近十年来,各级见义勇为管理组织已募集基金十几亿元。
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
促进会是1994年4月为配合“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而发起的。以刘永好为代表的10位民营企业家在全国工商联七届二次常委会议上联名倡议“让我们投身到扶贫的光彩事业中来”,进而在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中国民间商会)发起下成立促进会。她是光彩事业的组织机构,是经由国家民政部注册的非营利社团法人组织,享有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特别咨商地位。她以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民营企业为参与主体,包括港澳台侨工商界人士共同参加。
促进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理事会,下设常务理事会。促进会的经费来源一是会费,二是有关社会团体、企业人士的赞助,三是其他资助。
李立国:慈善事业法已提上全国人大立法计划
把政府做不了、做不好,却适合社会力量来做的工作尽量交给社会来做,让渡更大的空间给社会力量来参与 “十二五”启程。作为中国民政系统的“掌门人”,李立国眼下最重要的课题,是如何践行好“民生”二字的新内容。
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财富不断集中带来的社会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以及物价上涨等带来居民生活成本的逐渐提高……一系列依靠单纯的经济增长难以解决的新问题的出现,使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收入分配改革等民生色彩浓厚的政策举措,在“十二五”期间升至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重要的地位。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2010年10月中共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稿中,“民生”被给予了这样的定位。
这一定位无疑给“以民为政”的民政系统带来更多可为之处与发展机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注意到,初入2011年,民政部在应对老龄化社会与慈善事业领域动作频出。
未富先老的社会现状关系到每一位中国普通居民能否实现“老有所养”,每一个微观家庭的养老困境已经集结为社会难题;而慈善,则是在一部分中国人先富起来之后,实现社会财富分布格局调整的一条可能的路径,因而成为社会舆论的聚焦之处。同时,这两个领域也是民政部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并参与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落点。
为此,《财经国家周刊》就日趋严重的社会老龄化问题以及中国方兴未艾的慈善事业发展,于今年“两会”前夕对民政部部长李立国进行了专访。
养老服务体系难题破解
提到“老龄化”,李立国首先向记者提供了一连串不容乐观的数据。目前,中国老年人口众多,60岁以上老年人口1.67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2.5%,预计将在2014年突破2亿,2034年突破4亿,2054年突破4.72亿;与这些数字相对应的,是大面积的空巢家庭的存在。
当前中国的城乡空巢家庭已经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甚至高达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这说明历史上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正在日益弱化。此外,随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家庭与社会的负担越来越沉重,并通过老年抚养比体现出来:中国65岁以上老年抚养比达到11.6%,部分省区市达到17.97%。
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中国的老龄化进程面临的一个更加严峻的局面在于:未富先老。这意味着,中国的很多老年人正在面临原有单位福利体制解体与当前社会保障制度滞后的双重困局;而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形势,很可能令众多农村老年人陷入“老无所养”的窘境。
“十二五”开局之时,中国养老服务体系面临的现状是:现有的社会养老服务无论是供给总量、资金投入、社会分布、服务水平,还是政策落实、监督管理等方面都明显滞后。“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李立国如是说。
《财经国家周刊》:我们发现,当前老年人对养老服务体系的需求层面,很多表现为居家养老服务和社区养老服务的模式。“十二五”期间,民政部在这样一个养老服务体系的搭建上,将有哪些举措?
李立国:“十二五”期间,我们将从国情出发,基本建立起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居家养老服务要以经济困难老人、独居、空巢老人为重点,以日托照顾和上门服务为主要方式,为其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助餐、助洗等福利性、公益性、互助性和商业便民服务;建立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指导和服务网络。
依托城市社区服务信息载体,在社区普遍建立数字网络服务系统、养老服务热线、紧急救援系统等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为居家养老提供可靠、便捷、完善的技术服务支持;在确保老年人权益的前提下,鼓励通过委托、承包、转租的形式,支持社会服务企业和中介组织参与居家养老服务。
社区养老服务要按照就近就便、小型多样、功能配套的要求,建设和改造一批托老所、日间照料中心、老年餐桌、星光老年之家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住养、精神慰藉、入户服务、助残助医、文体活动等服务。
此外,我们将支持通过整合、置换或转变用途等方式,将居民区内或者老年人比较集中的地区中闲置的医院、企业以及各类公办培训中心、活动中心、小旅馆、小招待所等公共设施改造用于养老服务。
《财经国家周刊》: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将如何引进外部力量和市场力量?
李立国: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这是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强大动力。
目前,我国社会力量直接兴办或参与运营的养老机构快速增加,在有些地区民办养老机构的数量已超过政府办养老机构,一些地区还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支持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和社会企业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使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初步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
“十二五”期间,民政部将按照鼓励扶持和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积极鼓励和引导各种所有制投资主体参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首先是加强政策扶持。目前国家在规划用地、建设、电信、用水、用电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社会力量投资兴办的福利性、非营利性的养老机构自用房产、土地,是暂免征收房产税与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各类养老机构则与居民用电、用水、用气、用热实现同价;同时,鼓励在养老机构内设置医院、门诊等医疗机构,或与当地医疗单位联合在养老机构内设立老年病科室,并纳入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范围。
此外,我们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运营,并加强资金支持。我们支持以公建民营、委托管理、合资合作、服务功能承包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或养老机构的建设、运营,培育民间社会福利组织。鼓励社会专业机构以输出管理团队、开展服务指导等方式参与养老服务设施运营,探索连锁、合作等服务模式,引导机构和设施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推动形成一批具有知名品牌和较强竞争力的养老机构。
同时,将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支持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或服务企业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对于非营利性的民办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或组织,既可在建设期按照建设规模、投资总额、土地租期等指标,一次性或者分期给予建设补贴,又可在运营期,按照床位数、收养人数、入住率等指标,给予一定的运营补贴。
慈善新课题
慈善,这个词汇对于大部分国人而言,仍然较为新鲜而时尚。从某种程度上讲,近几年中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率的提高,以及伴随而来的社会各界对灾区无私援助和许多知名大企业、国际组织及各领域公共人物积极甚至高调的慈善行为,使得慈善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
通过数据可以发现,自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以来,中国的慈善事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轨道。2005年之前,除了大灾年份,我国每年慈善捐赠总量大约为几十亿元,2006年全国捐赠款物达到100亿元左右,2007年达到309亿元。2008年汶川地震等重大灾难激发了慈善捐赠高潮,使当年的捐赠总量高达1070亿元,2009年为540亿元。据初步统计,2010年的捐赠总量在700亿元左右。
随着各种慈善行为开始大方登上社会舞台,它也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成为舆论的敏感地带。由于事关财富转移,慈善一词往往与“富人的良知”、“企业社会责任”等概念捆绑起来。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是当下中国的阶层写照。中国居民收入不断分化的大背景,让慈善这一概念蒙上了一层特殊的色彩:慈善被认为是以爱心为基础的一次再分配,慈善事业的财富调节功能,也许在某种程度上是保障一部分困难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一个新途径。
慈善,作为当前民生工作的新元素,也给民政部的工作带来变化。如何处理政府与民间慈善力量的关系,成为李立国重点关注的问题。“避免把权力都抓在手里”、“让渡更大的空间给社会力量来参与”,李立国对民政系统承担的慈善管理工作做出这样的定位。
《财经国家周刊》:慈善文化在中国历史悠久,但目前社会慈善事业的发展,是在最近几年才逐步成型并且广受关注的。您如何看待这一进程?在近几年慈善事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民政部有哪些动作?
李立国:慈善事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十二五”期间,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重大挑战,尤其是社会建设和保障民生的任务更加繁重,为发展慈善事业带来了重大机遇和更大的挑战。
今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就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民政部门在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中承担重要职责,尤其在保障民生方面责任重大。当前,我们需要做的工作很多,既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也要加快培育慈善组织和提高慈善工作的专业能力。
为适应我国慈善事业迅速发展的形势,民政部于2007年成立了慈善事业发展领导小组,并根据国务院新的“三定”方案,于2008年设立了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负责拟定慈善事业发展规划、指导社会捐助工作;同时设立社会工作司,负责拟定社会工作发展规划、政策和职业规范、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志愿者队伍建设规划。
目前《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修订工作已经开始,将对倍受关注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做必要的修订和完善,为慈善事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一直受各界关心的《慈善事业法》已提上全国人大立法计划,有关部门根据工作程序正在抓紧办理这一法律草案。
同时,建设慈善信息披露机制也在不断完善。民政部组建了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每年发布全国慈善捐赠报告,分析评估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情况,建立慈善信息发布制度。
《财经国家周刊》:当下中国先富起来的群体的慈善观念,存在哪些误区和分歧,有哪些慈善观念应该坚持和推动?
李立国:得益于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已经拥有一大批先富起来的群体,他们在近年的慈善事业中表现突出,成为慈善事业的重要参与者和事业发展的推动力量。大额捐赠数目增长十分明显,包括工商业巨子、文化名流、体坛明星等,都在此列。
这一群体捐赠的特点呈现出一定的规律:一是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的富裕群体人数不断增多;二是参与捐赠额度不断提高;三是参与捐赠行为趋于理性:四是参与慈善活动领域不断扩展。
从他们的慈善理念来看,一方面是为了回报社会,承担社会责任,并且回报家乡,是一种对乡亲的回馈;另一方面,是他们追求精神满足,体现自我价值的方式,同时这一人群还会通过慈善行为来言传身教,影响和培养他们后代的品德。此外,也有部分人是在做慈善的同时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促进企业和谐。
当然,上述人士在捐赠方面也有一些需完善的地方,如捐赠的随意性、应急性和被动性比较明显,部分慈善项目运作的规范性和专业性不够,缺乏现代慈善运作理念,有时部分参与者还表现出明显功利性,企业公民责任意识不够。
尽管目前社会公众对富豪参与慈善的行为有不同看法,甚至有时争议很大,我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看待这一现象:一是要正面鼓励和弘扬富裕人士参与慈善事业。因为这不仅可以培育更大的慈善群体和筹集更多的慈善资源,为困难群体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服务,同时也可以发挥慈善事业本身在引导和提升社会文明进步及参与者个人道德水准的积极作用,对国家、社会和个人都有利。
而另一方面,则要通过完善慈善法规政策,加强慈善监管水平,使包括富裕人士在内的慈善捐赠及相关活动在规范的框架内运行。
《财经国家周刊》:您于去年会见来京参加慈善聚会的巴菲特和比尔·盖茨。您认为目前中国企业家做慈善与国外一些具有多年经验、运行更加成熟的企业慈善行为相比存在哪些差距?
李立国:去年9月份,巴菲特和比尔·盖茨两位慈善家来华与国内50余位慈善家进行了一次富有意义的对话,我也参加了这次交流活动。中外慈善家对如何看待财富,以及自身投入慈善事业的内心体验、中外慈善文化的比较等方面,进行了很有启迪的对话。
尽管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慈善事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发展的初期,慈善行为与一个国家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但慈善的本质和内涵是相通的,即慈善是发自每个参与者内心对他人和社会的无私奉献,体现的是爱心、善良和责任,展示的是对财富的态度和价值取向,慈善始终代表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闪烁着人道精神的光辉,体现着人们对社会和谐进步的追求。
《财经国家周刊》:一份调查报告显示,75%的中国慈善组织信息不透明。这对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将带来什么影响?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如何保证?在管理上,民政部将如何提高慈善组织的透明度?
李立国:慈善组织的信息公开透明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是提高慈善组织社会公信力的关键,也是慈善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目前,我国慈善组织的信息公开透明工作与社会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民政部在促进慈善信息公开透明方面负有监管责任。在现实情况下,做好慈善信息公开透明已经不是做与不做的问题,而是如何加快做的问题。如果不下大力气解决慈善信息公开透明的问题,就难以提高慈善组织的社会公信力,也就难以促进我国慈善事业上新台阶。
目前,通过社会组织的年审制度和评估制度,尤其是实施基金会信息公开办法,在指定媒体和网站公开相关机构的治理结构和财务信息,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但与社会公众特别关注的捐赠款物的流向以及效果的评估等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正在制定社会捐助信息公开透明的制度,建立慈善信息服务平台,以进一步满足社会对慈善信息公开透明的要求。
财务透明是慈善组织信息公开透明的核心,我们将继续推动慈善公益组织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逐步推行决策、执行和监督分离的运行机制,建立规范、公开的财务管理制度,捐赠款物使用的追踪、反馈机制和公示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捐赠款物的使用情况。
同时,我们将推动慈善组织制定行业规则和行业标准,加强行业监督,形成行业自律机制。推动第三方评估机制建设,制定评估规程和评估指标,适时开展评估工作,及时发布评估结果。
《财经国家周刊》:在民间慈善事业迅速发展的同时,您认为各级民政系统应该发挥什么样的引导、支持作用?政府部门与民间慈善力量应该是一种什么关系?
李立国:正确处理政府部门和民间慈善力量的工作关系,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慈善事业发展的思想观念,也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热点。
在2011年民政工作会议上,我着重谈了这个问题。特别提醒民政系统的各级机关和干部避免把什么权力都抓在手里,把什么事情都搂在怀里,自己做不过来,又不肯放权、放手让社会力量做,结果是什么都做不了、做不好。
我希望大家尽量把政府做不了、做不好,却适合社会力量来做的工作尽量交给社会来做,让渡更大的空间给社会力量来参与。这不仅是一个理念问题,更是一种工作方法和思路的问题。民政部门作为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职能机关,要着重从创造慈善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强对慈善组织的监管,积极扶持和有效指导慈善组织的工作出发,履行好民政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责。
要克服把管理等同于管人、管物或直接冲在募捐第一线的理念与做法,始终站在培育、监督、服务和工作指导的位置上,建立政府与慈善组织协作的关系。政府部门要敢于和善于发挥社会力量服务民政工作,帮助政府改善民生和做好社会服务,引导社会力量在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服务等领域发挥补充作用。
2、慈善事业特征慈善的特征一是无偿性,二是双方并无利益关系。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以社会成员的慈善心为道德基础;(2)以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和资源捐献为经济基础;(3)以社会性的民间公益团体或公益组织为组织基础;(4)完全以捐助者的意愿为实施基础。慈善事业的这些特征将它和政府从事的社会救助事业区分开来。政府的社会救助事业以社会稳定为政治基础,以财政拨款为经济基础,以政府机构为组织基础,以法律制度为实施基础。
3、慈善行为慈善行为是公众以捐赠款物、志愿服务等形式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自愿行为。通过某种途径自愿向社会及受益人提供无偿的社会救助和社会援助的行为是慈善的核心所在。这些援助包括资金、劳务和实物等方面,是社会广泛参与,慈善组织运作,由社会募捐、项目实施等组成的慈善活动体系。慈善事业就是发扬人道精神,调节、救助困难群体与社会的事业。
4、慈善事业的意义(1)有利于组织和调动社会资源,促进慈善事业与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工作的相互衔接、相互补充,为完成社会保障体系和发展公益事业提供更广泛的社会支持;(2)有利于调节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3)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倡导团结互助、关爱奉献的慈善精神。(4)有利于增强社会责任,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理解、交流和合作,营造团结友爱、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因此,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对于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共同进步,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