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历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简介
历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简介
国际数学家大会〔1111X1*11^01131 0011^1*685 0^ ^3^6 ―
是数学家们为了数学交流,展示、研讨数学的发 展,会见老朋友、结交新朋友的国际性会议,是国际数学界最 大的盛会。一般四年举行一次(除了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曾停顿外首次大会举行于1897年,至今共举行了 25次。出席的数学家的人数,最少的一次是208人,最多的一次是 4000多人。每次大会一般都邀请一批杰出数学家分别在大会 上作一小时的学术报告和在学科组的分组会上作45分钟学术 报告,凡是出席大会的数学家都可以申请在分组会上作10分 钟的学术报告,或将自己的论文在会上散发。现将第一届至第二十五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简介如下: 第一次时间:1897。地址:瑞士苏黎世。参加人数: 208 人。
主席:匕匕盖泽尔((^况“瑞士数学家、苏黎世工学 院教授 在大会上作报告的数学家共有4位:^只.庞伽莱[但他 因病缺席,由].弗兰纽尔(^⑶狀丨)替他宣读论文],八.胡 尔维茨⑴克莱因,(^.皮亚诺的如)。
这次大会以】庞伽莱报告的《关于纯分析和数学物 理》及(^匕克莱因报告的《目前高等数学问题》著称于世。第二次时间:1900年。地址:法国巴黎。参加人数: 229 人。
主席:1.卜 1.庞伽莱。已埃尔米特(只^^化,法国数学 家)担任名誉主席。
大会上作报告的数学家共有4位:康托尔 米塔^列夫勒,V沃尔泰拉(乂^化^3),1.只庞 伽莱。
这次大会以匕希尔伯特在历史与教育两组联席会上的讲 演《未来的数学问题》(在刊印的讲稿中,他共列出23个问 题,但他在实际讲演中,因时间关系只讲了其中10个问题,即 1,2,6,7,8,13,16,19,21,22〉,确立了这次巴黎 国际数学家大会在数学史上的地位。他认为:“通过对这些问 题的研讨,可以期待科学的进步。”
第三次时间:1904年。地址:德国海德堡。参加人数: 336 人。‘ 主席:乩韦伯(界吐〜,德国数学家、在大会上作报告的数学家共有4位:(^.格林希尔 班勒卫塞格雷(^味代),1沃廷格(界1比II狀10。
这次大会正值德国著名数学家稚可比(切⑶!)丨)诞辰100周年,在1韦伯致辞后,海德堡大学的数学教授 1^柯尼希贝格^ 1^0111881361-^61〉作了纪念匕匕雅可比的 演说,他在演说中对雅可比作了高度的评价。
大会期间还展出了近十年来的数学文献、数学仪器和 模型。
第四次时间:1908年。地址:意大利罗马。
主席:匕布拉塞纳(抝狀⑶仙,罗马科学院院长意大 利国王亲临开幕式会场以表祝贺、欢迎。
被邀请在大会上作报告的数学家共7位:1.只.庞伽莱,达布⑴虹!^!^),13.希尔伯特,1克莱因,V,沃尔泰 拉,匕韦罗内塞纽科姆〔仏胃。!!)〉。但 是,匕希尔伯特和克莱因都谢绝了邀请;庞伽莱 因病也未能亲临大会作报告。这次大会上颇具特色的活动是颁发卡西亚奖,一枚金质奖章和3000法郎,此奖以推进代数曲线研究方面的 重要论文。帕多凡大学的数学家塞韦里〔3„#0荣获此奖。这是国际数学家大会颁发的各种奖中的第一次。第五次时间:1912年。地址:英国剑桥。参加人数: 708人(但据会议记载实际出席会议者是574人)。
主席:匕匕达尔文(^^丨!,英国数学家、物理学家,进化论创始人。尺.达尔文的孙子父 在大会上作报告的数学家有:1波莱尔(^(^丨),匕兰 道(乙&油!),加利特曾(仏丨丨如打)等。这次报告人的安 排注意到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平衡。此外,应用数学方面又 分成三个小组:工程数学;统计、经济和保险统计数学;数理 天文。大会主席已6达尔文和其他英国的报告人都利用这次机 参
会向到会的数学家强调:英国数学家已最终打破了长期孤立于 欧洲大陆数学界的状态。| V 9 第六次时间:1920年。地址:法国斯特拉斯堡。来自 27个国家的数学家出席了这次大会。主席:匕皮卡(户丨⑶4,法国数学家0^若尔当(仏!'如II,法国数学家)担任名誉主席。剑桥大学的英国数学家].拉莫尔(^^!)!。!')爵士作了第一 个全会报告,他在报告中详细评述了 II希尔伯特和克莱 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工作。在大会上作报告的还有7 沃尔泰拉等。
在这次大会期间,正式成立了国际数学联合会 ^ 111161-1181:101131 11611131:1081 1^010119 简称 了]^!^),(^.又(^.瓦
莱普桑沈?0似8丨11,比利时数学家〉当选为主席。
这次大会不准轴心国的数学家参加,从而遭到了几位头面 人物的抵制,认为这种会不是国际性的。
第七次时间:1924年。地址:加拿大多伦多。参加人 数是第六次大会的两倍。主席:1.^菲尔兹(扒⑷如,加拿大数学家 在大会上作报告的数学家有:匕嘉当((^啦口),I 1..鲁(尺。以),平凯莱丨II^),1塞韦里,厂工-級斯托默址只.杨(丫。!运)等。这次在 大会上的报告全部属于纯粹数学领域。杨准备的讲演题目是《20世纪纯粹数学研究的某 些特征》,但他没有提及匕希尔伯特在巴黎召开的那次数学 家大会上提出的23个问题中的任何一个。
这次大会,轴心国的数学家再次未能参加。对此,大多数 美国数学家一直反对排斥德国和其他轴心国的数学家,并对此 提出一项议案,得到意大利、荷兰、瑞典、丹麦、挪威和英国 数学家的赞同。
大会接受了一笔钱存入菲尔茲的银行账户,1.0.菲尔兹 开始考虑利用它来设立一项国际数学奖。
第八次时间:1928年。地址:意大利波伦亚。参加人 数:836人。主席:义平凯莱。
在大会上作报告的数学家较多,包括V沃尔泰拉,^ 伯克霍夫(吼等人。V沃尔泰拉是至今唯一一 位作过4次全会报告的数学家,而且这次意大利国王V,伊曼 纽列三世也来到会场听他讲演。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第三次大会选择在意大利波伦亚召 开,表明数学家希望数学会议只受科学支配而不受政治的 控制。尽管匕希尔伯特身体欠佳,但他仍率领60多位德国数 学家参加了这次盛会。他非常高兴的告诉与会者:“经过漫长 而艰难的时期,世界上所有的数学家的代表又齐聚一堂。为了 我们所热爱的这门科学的繁荣,应该如此也必须如此。” “数学 不分种族„„对于数学,整个文明世界构成同一个国家。” 这次会的开幕式在波伦亚大学,后去过拉韦纳,闭幕式则 在佛罗伦萨。
第九次时间:1932年。地址:瑞士苏黎世。参加人数: 667人,其中有20位曾参加过1897年第一次国际数学家大 会。当年的大会主席盖泽尔虽已90岁的高龄但也来了,凡费尔瑞士数学家、教育家,国际数学教育杂志的 创办人和编辑〉也来了,他是唯一参加了至今历次大会的数 学家。
主席:尺.菲特尔瑞士数学家
在大会上作报告的数学家有:匕嘉当,八‘匕诺特,匕比贝尔巴赫等。邀请比贝巴赫在大会上 作报告,是组织委员会为了主动向那些在1928年反对过“去 波伦亚的人”的数学家表示和解。八诺特是被邀请在国际 数学家大会上作全会演讲的第一位女数学家,而且自她之后再 也没有一位女数学家被邀请在全会上演讲。
这次大会宣布』菲尔兹在遗嘱中提供一笔馈赠,作为 每届大会颁发两枚奖章的资金^即从1936年开始颁发的菲 尔兹奖章。
第十次时间:1936年。地址:挪威奥斯陆。参加人数: 387人(由于德国希特勒和意大利墨索里尼的上台,以及世界
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剧变,从而使参加这次大会的数学家比上届 将近减少了一半
主席:斯托默(^冲爪打,挪威数学家 在大会上作报告的数学家有:1嘉当(这是他第三次在 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全会报告 IV阿尔福斯等。
这次大会虽然出席的人数相对较少,但开得很隆重。挪威 国王和王后在皇宫举行了欢迎招待会,挪威外交部长作了热情 洋溢的讲话,他说:“尽管我不够格归入数学初学者的行列,但敢大胆地称赞你们的科学,它不愧是扩展人类智力的主将”。在这次大会上首次颁发了菲尔兹奖,获奖得主是: 阿尔福斯,1道格拉斯。挪威国王将奖章授予了他们。已卡拉西奥多里訂扣1冗0如000对两位获奖者的主要成就 作了评介。
第~1"一次时间:1950年。地址:美国坎布里奇。参加 人数:1700多人,达到过去历次大会中人数最多那次的两倍。主席:0,维布伦(乂―印,美国数学家父 在大会上作报告的数学家共有22位(有15位来自美国或 在美国上大学或从事数学研究工作其中有冗嘉当,八.韦
伊,陈省身等。
这次菲尔兹奖得主是:I施瓦尔兹,八.赛尔伯格。由 玻尔对两位获奖者的主要成就作了评介。
这次大会,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数学家无人到会,但苏联 科学院院长义沃维洛夫〔V〜丨丨〜)发来了预祝大会成功的 贺电。
第十二次时间:1954年。地址:荷兰阿姆斯特丹。参 加人数:1553人。主席:1八.斯豪滕〈5(^0111^11,荷兰数学家
在大会上作报告的数学家有:1.^1盖尔范德,八.沈柯 尔莫戈洛夫,人.韦伊,冯诺依曼,匕博苏克(仏^^),1.内曼(仏^1^11),八.塔斯基(丁丨〉,5^亚历山德罗 夫(八1^X&11^1I^^V),3^ 尼科尔斯克等。了.冯诺 依曼按照仏希尔伯特的讲演方式提出了若干重大的数学问 题^它们将有助于数学在20世纪下半叶的进步,但由于他 过度劳累已病得很重,故未能将其讲演的手稿付印出版。
这次菲尔兹奖得主是:小平邦彦,彳.?.塞尔。由 ^ 外尔对两位获奖者的主要成就作了精彩的评介。上
两次都是由该届菲尔兹奖评委会主席或委员来介绍获奖者的主 要成就,在匕凡兄外尔这位名家执行此项任务之后,评介 得奖者的成就便都由研究该领域的专家来担任了。第十三次时间:1958年。地址:苏格兰爱丁堡。参加 人数:1658人。主席:霍奇(段XI狀,英国数学家〉。他说: “为了数学的健康发展,由数学中所有分支的代表举行定期的 聚会是必要的。”但是他认为:国际数学家大会“乃是防止过 度专门化这种危险的安全保障,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这次菲尔兹奖得主是:[匕罗斯,化托姆。由兄达文 波特和霍普夫(只(^丨)分别对两位获奖者的主 要成就作了评介。这次大会作出了一项革新,自1897年以来每次大会总是 把代数和数论在分组时排在第一组,而本次大会则将逻辑和数 学基础排在了它们之前。
第十四次时间:1962年。地址:瑞典斯德哥尔摩。参 加人数:3000多人。
主席:尺,1奈望林纳。他同时是国际数学联合会主席和 菲尔兹奖评委会主席^这种三位一体的角色还没有哪一次的 主席扮演过。
大会上作报告的数学家有1.盖尔范德,1乂阿尔福斯 等人。
这次菲尔兹奖得主是:匕乂霍曼德尔,11米尔诺。由瑞典国王向他们颁发奖章,I加丁和只.惠特尼分别对两 位获奖者的主要成就作了评介。
本次大会的组织委员会主席0,弗罗斯特曼〔1^031:111811 ^ 认为:“数学本身正在如此迅速地发现,恐怕没有一个人能概 括研究前沿的状况,只有在国际合作的基础上联合努力,才可 能了解数学的全貌。”
第十五次时间:1966年。地址:苏联莫斯科。会议注 册人数:5504人,实际到莫斯科的是4000多人,超出以往任 何一次。会议共分15个小组,几乎是上次分组的两倍。主席:彼得罗夫斯基(匕化〜也,苏联数学家
在大会上作报告的数学家共17位。其中9人来自英国和 美国,5位是苏联人,2人来自西德,1人来自法国。
本次大会的报告人似乎达成了默契,大家都用本国语言 讲演。由于一项匿名捐款充实了菲尔兹奖的基金,评选委员会主 席&德拉姆(仏尺^!!)汇报了这一情况,并说明由于30 年前首次颁奖以来数学领域已大大扩展,因此颁奖人数“可以 审慎地”增加到每次4人。这次菲尔兹奖得主是:阿提 雅,匕】.科思,八.格罗爱迪克,5’斯梅尔。苏联科学院院 长]凯尔戴什(仏丨如^)向他们颁发奖章。由1嘉当,八.丘奇虹土),1八.迪厄多内,亿托姆分别对4位获奖 者的成就作了评介。
在这次大会上宣读了 2000多篇学术报告和报道,从中可 以看出现代科学发展的两个重要趋势:一方面,学科日趋专门 化;另一方面,各学科之间的相互参透又形成整体化的趋势。第十六次时间:1970年。地址:法国尼斯。参加人数: 2811 人。
主席:允勒雷。匕八.蒙泰尔(^議比法国数学家)以 94岁高龄担任名誉主席。
在大会上作报告的数学家有:陈省身,盖尔范德,13.庞特里亚金等人。几乎所有大会报告人都用英语讲演,唯一的例外是13.庞特里亚金,他用了法语。这显示了国际 数学家大会在使用语言方面的变化,意味着英语成为各国数学 家交往的共同语言。这次大家取消了 10分钟的论文宣读这种 报告形式,而代之散发265篇打印的个人论文通报。
这次菲尔兹奖得主是:八.贝克,广中平佑,诺维科 夫,汤普逊。法国总统在巴黎接见了他们和所有曾荣获 菲尔兹奖的法国人,由匕图兰(丁虹犯!),八.格罗登迪克,认厂阿蒂雅,亿匕布劳尔分别对他的主要成就 作了评介。
第十七次时间:1974年。地址:加拿大温哥华。参加 人数是多伦多那次大会的8倍之多。主席:9.3.1考克斯特妨,英国数学家,后任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他在开幕词中说:“从前的数学是身 居象牙塔的特殊人物研究的对象,现在的数学已变得非常普 及,甚至影响到体育:(英式〉足球做成切掉尖角的20面体形 状,电子计算机到处生根发芽,所有大学的数学系都在扩展以 接纳大量渴求知识的学生。”他认为战后数学在世界上的地位 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这次菲尔兹奖得主是:匕庞比里,13.8.曼福德。由 查德里斯卡恩兰和1.塔特(丁3化)分别对两位获奖者的成 就作了评介。
第十八次时间:1978年。地址:芬兰赫尔辛基。参加 人数:3000多人。主席:〔X莱托(^办於,赫尔辛基大学数学家 奈望林纳担任名誉主席。
在大会上作报告的数学家共15人:第一个在大会讲演的 是首届菲尔兹奖得主阿尔福斯;八.孔耐,1包斯顿,八.韦伊,丘成桐,义?.诺维科夫等人都作了大会讲演。这次大会收到个人提交的论文达2000多篇。
这次菲尔兹奖得主是:0费弗曼,匕德林,匕奎伦,匕八.玛古利斯。由1..八上.卡莱松⑴乂⑶如),凡!VI卡茨 1.^1詹姆斯(切!^),1.蒂茨(丁七〉分别对4位 获奖者的成就作了评介。
这次大会首次邀请一位数学家作与会徽有关的报告,他就 是苏联数学家丫^ 1.马林。他要听众仔细观察会徽,他说: “你将很容易辨认出会徽的图案是著名的模结构的一部分。” 第十九次时间:1983年。地址:波兰华沙。参加人数: 2300多人。主席:已奥对奇((血⑶)。1奥里茨^01*11029波兰数 学家)担任名誉主席。在大会上作报告的数学家有肖荫堂,化托姆等人。
这次菲尔兹奖得主是:八.孔耐,丁.色斯顿,丘成桐。由 兄阿拉基(八⑵匕),已丁上.沃尔(界„),1..尼伦伯格(„賤一作),分别对3位获奖者的主要成就作评介,但由于 0^沃尔和匕尼伦伯格没有到会,他们的评介由他人代读。
在这次大会上还首次颁发了奈望林纳奖,该奖是芬兰为纪 念其著名数学化凡奈望林纳而设的,以表彰他对整个科学 以及芬兰的计算机科学所作的贡献。尺.塔简(丁叫抓,美国 数学家〉因其在信息科学的数学方面的杰出成就,成为该奖的 第一个得主。国际数学联合会秘书0丨莱托在闭幕式上说:“作为个人,我们每个人当然都会选择自己的政治观点,但当大家汇集一起 组织数学的国际性合作时,就应完全避幵政治。我们这门美好 的科学应成为联结众人的桥梁,使我们真正结成一个数学大 家庭。” 第二十次时间:1986年。地址:美国伯克利。参加人 数:3500多人。
主席:八.格利森旧011,美国数学家匕乂.阿尔 福斯担任名誉主席。
在大会上作报告的数学家共有16位,他们是:3斯梅尔,二德布兰格斯〈也81^1115〉,3^唐纳森〔1)011&丨也^)!),(^.法尔 廷斯〔&11丨II亞〉,1.IV!费罗利奇〔1^11丨士〕,卩界.格林 ^ 0^111111^〉,1^1 格罗莫夫〔01*01110^〉,伦斯特拉
^ 1^61151:1-3 ^),尺^級舍恩〔^),八.舍思黑格 ^ 501150113^〉,3,希拉〔311山6〕,八.V,斯科罗霍德 ^51^01*0110(1 ^ 9 匕.]VI 斯坦(^!:。!!),八.八.萨斯林 ^ 51181111 ^ ? II八沃甘(乂。职10,威滕(界丨(化!)。
这次菲尔兹奖得主是:IV!弗里德曼,义唐纳森,(^.福 尔廷斯。由上^.米尔诺,級?'^阿蒂雅,队梅热(^^虹)分别对3位获奖者的主要成就作了评价。
这次奈望林纳奖的得主是I瓦利亚特英国数 学家、他对理论计算机科学这株迅速成长的幼树的几乎每一 个分枝均有决定性的影响。或者可以说,有关计算问题的理论 是他最重要、最成熟的贡献。
由本次大会的名誉主席、首届菲尔兹奖得主阿尔福 斯亲自将菲尔兹奖章和奈望林纳奖授予上述4人。
本次大会的特色之一,是更多地强调计算机科学。
出席这次大会的许多数学家,尤其是美国数学家,对未来
考虑得很多。美国总统里根的代理科学顾问反约翰逊(仏)!^)!)极力主张,数学家应集中精力关注一下数学教育。IV!弗里德曼发表他荣获菲尔兹奖章的感想时说:“浇灌数学 之树使之常青成了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最根本的是要努力改 变社会导向,使孩子们从上小学起就能喜欢数学而不是视数学 为畏途。”
第二十一次时间:1990年。地址:日本京都。参加人 数:近4000人。
主席:小松彦三郎(尺^)!!#3^!911^08&13111*0 ?京都大学教 授
在大会上作报告的数学家共15位,他们是:匕乌伦贝克 ^ 0116111)60^ ^ 9森重文,八.弗洛尔(们。巧〉,丫.艾哈拉(化过!^),库克((^。匕),八马伊达(^七如),布洛 克(扭况!),梅尔罗斯勒斯泰格
八.瓦切科洛瓦斯共([。乂如),V、琼斯(了。!⑶赛奈〔311^0,马古利斯(^虹糾丨丨3〕,队匕费根(^匕丨!)。
本次菲尔兹奖得主是:厂凡].沃恩,森重文,V,德里 费尔德,1威滕。由夂伯曼(匕丨广中平佑,IV!杰 博(。爪!)。),匕法迪夫分别对4位获奖者的主要 成就作了评介。
这次奈望林纳奖得主是八.雷博罗夫(尺&1)0^^,苏联数 学家、他对计算复杂性理论有重要建树,特别是对单调布尔 函数的复杂度做了很好的工作。
本次大会,以其在研究上与物理学或多或少的联系所占的 优势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一个趋势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这 次4位菲尔兹奖得主中的3位:1亿].沃恩,1威滕,V,德里费尔德的工作都与物理学有深刻的联系。这个现象并
不出人意料,但它却引起了数学的地位和作用的激励和反思。
物理学和数学间的密切关系和这两门学科一样古老,对此,人 们只要想到阿基米德或&伽利略(⑶―),想起他们所说 “自然是用数学的语言描绘的”,或者想到1.牛顿,或更晚些 的】丨凡庞伽莱就行了。此外,对大会成果的认真分析,揭示 了这些题材的持久性和最基本研究的连续性。
本次东道国日本的有关当局表示将发行这次大会的纪念 邮票。
第二十二次时间:1994年。地址:瑞士苏黎世。参加 人数:近3000人。^ 我国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张恭庆和青年数学家马志明 正式被邀请在这次国际数学大会的学科组的分组会上分别作 45钟的学术报告。
第二十三次1998年,德国柏林,张寿武、阮永斌、夏 志宏、侯一钊被邀请在这次大会上做报告。在2002年中国作 为主办国之前,华人学者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表现一般,其中 表现最好的是第22届和这届,各有4人做邀请报告。第二十四次时间:2002年。地址:北京。参加人数:近5000人。| 闭幕式上,国际数学联盟主席帕利斯表示,在中国举办的 本届大会非常成功,对世界数学的发展必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 用。他对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本次大会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表示感谢。在本次大会上,中国著名青年数学家田刚作了 1小 时大会报告,此外,还有11位中国内地数学家作了 45分钟邀 请报告。国际数学界普遍认为,这充分说明中国改革开放以 来,特别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在现代数学领域取得了长 足的进步。奶00多位海内外数学家出席了本次大会,其中国 外数学家2000余名、中国数学家1000余名。为使公众更好地
理解数学,加强数学与社会的联系,大会还组织了3场公众报 告。著名的数学家陈省身先生表示,我国从事数学研究的人数 之多,已经可以称得上是数学大国了,但我们之所以还没成为 数学强国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出现能与历史上著名的数学家比 肩的人物。我们需要的是学术研究中的“帅才”。会议期间,一场“膜的新奇世界”的演讲会,把“霍金热”带到了北京,斯蒂芬^霍金这个名字也不腔而走。他的著作《时间简史》和 《果壳中的宇宙》一时在书店脱销,演讲会场听众“爆满”。几 十年被禁锢在特制的轮椅上,全身只有三个手指能活动,与人 交谈要靠计算机合成语音的一个重度残疾的人,却把研究的目 标直指浩瀚的宇宙。在《果壳中的宇宙》一书中,霍金引用了 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里一句充满诗意的台词:我即使被 关在果壳里,仍自以为无限空间之王!这句台词形象地道出了 霍金的崇高精神追求。
第二十五次时间:2006年。地点:西班牙马德里。参 加人数:近4000人。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陈志明研究员是唯一^一1位获邀在大会上作45分钟邀请报告的中国内地的数学家。陈志明研究员时任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值分析与科学计算,研究重点为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有限元自适应方法和多孔介质中渗流问题的多尺度计算方法。近年来在椭圆变分不等式的后验误差分析、非线性对流扩散方程的自适应有限元方法、波的散射问题的自适应^技术和多孔介质中含机井奇性问题的多尺度计 算等方面获得多项重要成果。他曾于1999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1获冯康科学计算奖。
第二篇:国际数学家大会和我们_数学论文
编者语:此文主要向大家介绍一些不太熟悉的情况,如国际数学家大会,数学与诺贝尔奖,......希望大家能读一下,开扩一些眼界,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不仅需要掌握好知识,还应该有意识地增长自己的见识,有开阔的眼界,这是很重要的,希望中学教师和中学生朋友把思维开放一些。这次我们介绍国际数学家大会的源由,本文是摘自前中国数学会理事长,北京大学教授张恭庆院士的文章。
1998年8月15日,德国的德累斯顿(Dresden)市晴空万里,气候宜人。几座零星高耸的大厦座落在庄严古朴的哥特式建筑之中,为这座历史名城增添了几分现代气息。位于易北河畔的白勒威(Bellevue)旅馆,融古典与现代风格于一体,显得华贵高雅。来自59个国家与地区的129名数学会代表和30名观察员,云集大会议厅,正在举行国际数学联盟(InternationalMathematicalUnion即IMU)代表大会。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是确定将于2002年举行的下届国际数学家大会(InternationalCongressofMathematicians简记作ICM)的会址。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辨论之后,决定用无记名投票方式在申办国中国和挪威之中作出选择。下午两点半,当大会主席宣布中国以99票压倒多数取得在北京举行ICM的主办权时,会场暴发出热烈的掌声。会后,许多国家的代表纷纷涌向与会的中国代表,握手致贺。这是国际数学家大会经历了整整一个世纪之后,第一次将要在一个发展中国家召开。又由于它将是本世纪的第一次国际数学家大会。世界数学史将因此而掀开新的一页。
国际数学家大会是世界数学家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盛会,每四年召开一次,规模逐渐扩大,近年来一般在四千人左右。为期十天的会议,其主要内容是进行学术交流,并颁发两项数学奖,即:菲尔兹(Fields)奖和亲瓦林纳(Nevanlinna)奖。学术交流的形式很多,主要是由大会程序委员会邀请的大会(Plenary)报告(l个小时)和分会(session)报告(45分钟)。近几届大会把数学分为19个方面。一般说来,除数学史和数学教育而外,从每个方面选择一位有重要贡献的数学家作大会报告,综合介绍该方面近些年来最重要的成就。对每个方面又组织分会,邀请若干名(各分会名额不等)在近四年中作出突出研究成果的数学家作分会报告,介绍该领域中各个方向上的重要进展。因为这些报告都是由在学术上有权威地位的数学家组成的程序委员会提名邀请的,所以从总体上看、其报告内容都很精彩,并能较全面地反映出近四年中数学各分支的最重要进展。对于精力旺盛、渴望了解数学前沿的数学家来说,真是“琳琅满目,目不暇接”,在这十天的会议中可以学到许多平时学不到的东西。ICM出版的会议录一直是标志数学现状的重要文献。为了充分利用这个四年一次的难得的大聚会,大会提供一切可能的学术交流条件。凡已注册登记者均可报名作15分钟的专题报告,大会予以安排。愿意寻觅知音讨论问题的数学家也可在专设的场所,以“大字报”的方式,把自己的结果写出来,吸引有兴趣的与会者当面交流。
以外,大会还安排各种特别讲座。例如,未被邀请作报告的菲尔兹奖或亲瓦林纳奖的获奖者往往会应邀作特别讲座,妇女数学家组织也设有专门讲座,邀请杰出的女数学家讲演,等等。
与会者还可以自由结合,举行专题小会。凑上几个志同道合者便可借教室当作会场,只须事先在布告栏及每日新闻上发个通知以吸引听众。地区性的数学联合会和对数学教育改革有兴趣的学者也不放过机会,抽空召开园桌会议,商讨工作、交流看法。
许多数学家对新的软件有天然的爱好,国际数学家大会便成了展示新软件的盛大场所。书展也是数学家大会的一景。各出版商都争着在会场设置摊位,陈列新书,当场出售。与会者往往利用报告间隙和休闲时间去“逛书市”。
大会第一天上午是开幕式,因其隆重,主办国的元首一般都要派代表致辞祝贺,该国科、教方面负责人也要到会讲话,开幕式上还要颁发两奖。闭幕式则于最后一天下午举行,一般由IMU主席致闭幕词,与会代表要向东道主国致谢词,另外,下届主办国要对各国数学家致欢迎词。
谁来召开国际数学家大会(ICM)?在第一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已经提出了建立国际性联盟,1920年在法国刚刚收复的斯特拉斯堡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通过了国际数学家联盟(IMU)的会章。据此,IMU的职责之一便是组织ICM。但是在这个会章中,明确地把战败国排斥在联盟之外,由此种下了分裂的祸根。直到1928年在意大利波罗纳召开的ICM上,身为IMU主席的意大利数学家平切烈(Pincherle)抗拒对德、奥的歧视,以波罗纳大学校长的身份,不分国籍向所有数学家发出了邀请,特别是邀请了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出席大会。
希尔伯特重返ICM,他在大会上激动地说:“在一个漫长、艰苦时期之后,全世界数学家的代表都到这里来了,这使我十分高兴。为了我们心爱的科学,这是应当的,也是必须的。在我们的科学中按人群和种族来制造差别是完全错误的,曾经为此而编造的种种理由也是卑劣的。数学不懂得种族。„„对数学而言,文明世界是一个整体。”
波罗纳大会冲破了IMU会章,它不分国界向一切数学家发出邀请。此后,身兼IMU与波罗纳ICM主席二职于一身的平切烈辞去IMU主席职务标志着IMU与ICM分道扬镳。IMU遂告解体。1936年在奥斯陆的ICM是在没有IMU的情况下召开的。
于1950年重建IMU.新的会章还是吸取了前车之鉴,把政治与数学分开,把它的目标规定为:促进数学的国际合作,并支持与协助ICM的召开。直到1962年修改后的会章中才明确规定了IMU与ICM之间的紧密关系。
自1962年起,IMU又设立了菲尔兹奖评选委员会,其组成由IMU执委会提名.大会闭幕期间的执行机构是执行委员会(EC),由主席1人,副主席2人,秘书长1人,委员5人以及前任主席1人组成。下设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ICMI)。发展与交流委员会(CDE),数学史国际委员会(ICHM),最近又新设了电子出版委员会.
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是我国数学事业空前发展的繁荣时期。我们的研究队伍迅速扩大,研究论文和专著成十倍地增长,研究领域和方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数学家不仅在传统的领域内继续作出了成绩,而且在许多重要的过去空缺的方向以及当今世界研究前沿都有重要的贡献。在重要的数学期刊上,不仅中国人的论著屡见不鲜,而且在引文中,中国人的名字亦频频出现。在一些有影响的国际奖项中,中国人也开始崭露头角。这一切表明:我国的数学研究水平比过去有了很大提高,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地缩小了,在许多重要分支上都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成果和学术带头人。中国人在国际数学界的地位空前提高了.
一批优秀的活跃于国际数学前沿的中、青年数学家的涌现,显示了中国数学的巨大潜力,这使国际同行看好中国的数学前景。IMU的上届主席曼福德(D.Mumford)最近写道:“我是在北京召开ICM-2002的支持者„„,如果中国的学生们得到好的培训的话,那么下一代人的中国显然将成为数学领导国之一”。
申办成功的消息鼓舞了中国数学界,许多人摩拳擦掌、斗志高昂,正在努力工作,争取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大会。
(本文摘自《中国数学会通讯》1999年4期)
(选自《中学生数学》期刊2001年7月上)
第三篇:2002国际数学家大会分会-教育部领导致辞
Ladies and Gentlemen:
First of all, please allow me, on behalf of the State Education Ministry, to extend the heart-felt congratulations on the open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Reform of Mathematics Curriculum and Its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which is one of the ICM-2002 satellite conferences.ICM(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Mathematicians)is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highest-level in the field of mathematics.President Jiang Zeming, when meeting mathematics experts from both home and abroad in Oct.2000, declared a solid support from Chinese Government for ICM-2002 to be held in Beijing, China.He also expressed his sincere hope that with this conference as the inspiration of ICM2002, China would exert herself to develop mathematics research and human resources cultivation and strive to be one of the most advanced in the world in the field of mathematics research and education in the early phase of the 21st century and thus buil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rapid developm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Reform of Mathematics Curriculum and Its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held here toda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at curriculum is not only the essential issue(? Element/factor/component)in science education, but also the cornerstone to human resources education.Curriculum and its reform, on the other hand, is the nucleus of educational and pedagogical reform;it is, at the same time, the core in the course of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China’s mathematics education enjoys a long and glorious history and ha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to human civilization.Since the adoption of the opening and reform policy, China’s mathematics education has been esteemed with great achievements.Chinese mathematics elites’ winning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Olympiad has become one of focuses of world attention.Nevertheless, in the all-round rapid development in science, society and individuality in the 21st century, China’s mathematics education is faced with many an urgent issue to be addressed, such as educational content which is comparatively out-dated;the dull and passive learning strategies;the overload of study;the low practical ability and creativity of students;etc.It is therefore a key program in elementary education to carry out a new reform in mathematics curriculum and mathematics education, to set up a new mathematics curriculum system, which helps the growth of personnel, meets the requirement of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and enhances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s.Presently, a new round of elementary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is under way here in China.The curriculum reform itself involves creation and alternation in curriculum function and structure, educational content and textbooks, as well as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A new quality-oriented curriculum and textbook system have taken their primary shapes to meet the needs of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Mathematics curriculum reform, among others, has gained initial achievement.Here, please allow me to extend our sincere gratitude to experts and scholars engaged in this project for their painstaking work.This new round of elementary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has presented new challenges and requirements to higher teachers’ institutions.With their academic and research resources, higher teachers’ institutions must undertake the task of directing the elementary curriculum reform.Meanwhile, they must regulate their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content so as to foster normal university graduates with modern educational conceptions, approaches and methods.Elementary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must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ir teaching content.At the same time, they must participate in designing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compiling new textbooks and training teachers.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Reform of Mathematics Curriculum and Its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covers topics in mathematics curriculum reform and mathematics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mathematics education in other fields.I believe this conference will exert wide and profound influence on China’s mathematics education, especially that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and higher teachers’ institutions.I hope that all the scholars and experts present here communicate without reservation and cooperate so as to enhance mathematics curriculum reform and mathematics education and to make contribution to development in science, society and world civilization.Before I finish my speech, I would like to extend my best wishes to the success of the conference.May all experts present enjoy your stay in Chongqing.Thank you.
第四篇:中共历届大会
一大 1921年 上 海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二大 1922年 上 海
1、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⑴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⑵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意义。
3、瞿秋白在其中最早提出“统一战线”的概念
4、中共二大之后,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为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而斗争的新征途。
三大 1923年 广 州
1、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同时保持共产党在组织上、政治上的独立性。
2、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基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四大 1925年 上 海
1、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加强党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以及在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和群众工作方面如何迎接大革命的高潮。
2、四大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3、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4、大会明确将资产阶级分为买办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五大 1927年 武 汉
1、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纠正陈独秀的机会主义错误,并决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
2、五大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六大 1928年 莫斯科
1、大会肯定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的社会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确定:⑴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⑵革命的中心任务:工农民主专政的实现和反帝反封建;⑶革命的力量:工农阶级;⑷革命的前途:社会主义;⑸革命的形势:两个高潮之间,新的高潮即将到来。
2、批评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王明的左倾盲动主义,提出加强当的无产阶级基础。
3、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七大 1945年 延 安
1、大会对毛泽东思想作了科学的概括和阐述,从而使其作为一个科学的概念被正式确定下来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七大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2、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
八大 1956年 北 京
1、大会讨论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年>的建议》。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
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确立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上来。任务: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
3、八大是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会议主要确定了以下几个方面内容:⑴提出了国内主要矛盾的新结论,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⑵坚持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⑶强调加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性;⑷着重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重申了党反对个人突出,反对对个人歌功颂德的方针。
4、陈云提出改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的方法:以国家集体经营为主体,以个人经营为补充;以计划生产为主体,以在国家许可的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为补充;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以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为补充(“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九大 1969年 北 京
1、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林彪代表党中央作的政治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其中党章把林彪作为“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写入总纲。
2、九大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使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十大 1973年 北 京 十大的召开,继续了九大的“左”倾的错误。
十一大 1977年 北 京
1、大会总结了同“四人帮”的斗争,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重申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任务。
2、党的十一大召开,虽然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将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从而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十二大 1982年 北 京
1、明确规定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制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提出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高度精神文明,制定了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方针,强调要把党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
2、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做了重要补充: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3、邓小平在这次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十三大 1987年 北 京
1、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制定了到下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2、大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十四大 1992年 北 京
1、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
2、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4、大会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二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十五大 1997年 北 京 江泽民代表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
1、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2、大会指出:⑴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进一步阐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⑵进一步阐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⑶就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做全面部署;⑷确立跨世纪发展宏图;⑸明确回答了邓小平逝世后中国怎样继续前进这个重大问题。
十六大 2002年 北 京 江泽民代表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
1、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
3、十六大报告一个鲜明的亮点和特色,就是联系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系统地深刻地总结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十条基本经验。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立的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
5、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个重要论断,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揭示了发展与执政、兴国与执政的内在关系,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发展为己任,以兴国为目标,以富民为取向。同时也表明,在党面临的一系列任务中,发展始终是第一位的任务,根本任务、中心任务。党和国家其他任务都要围绕这个“第一要务”来进行。
6、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
第五篇:历届大会简讯
历届大会简讯
科学技术史学术会议及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成立大会会议纪要
科学技术史学术会议及学会成立大会于1980年10月6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有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哲学、史学、文博、图书、出版、新闻等一百五十余单位的二百七十多位专职和非专职的科技史工作者。与会的有白发苍苍、年过八旬的前辈,更有大批年富力强、生气勃勃的中、青年工作者。这是1956年全国自然科学史学术讨论会以来科技史界的第一次盛大集会。
会议是在中国科学院和全国科协的关怀和支持下进行的。会议期间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钱三强、全国科协副主席茅以升、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昌、国家科委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于光远、大会主席团主席、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物理学家钱临照都先后在会上讲了话。他们强调了科技史研究的重要性,号召科技史工作者解放思想,认真总结国内外科技发展的经验,为我国的四化建设提供借鉴。
中国史学会和执行主席周谷城向大会发来了贺信,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夏鼐、北京史学会会长白寿彝以及其他有关单位负责同志等到会祝贺,使与会者受到很大的鼓舞。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负责人仓孝和也在会上讲了话,回顾了我国科技史研究的历史和取得的成绩,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一些初步意见。
会议收到论文、报告共二百四十余篇,内容涉及古代、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的广泛领域。会上共分十一个专业组进行宣读、讨论,各组普遍气氛热烈,思想活跃,彼此交流,互相砌磋,展开争鸣,使与会者都有收获和提高。会上老一辈的科学家热心倡导严谨的治学方法、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严肃态度,使青年后辈受到很大教育。
会上宣读的论文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中国古代科技史的研究成果,其中有一部分有较高的水平。在金属学史、化学史、天文学史等方面讨论了一些新的较重大的发现,数学史、地学史、农学史等方面的论文中也有对前人研究的纠正和发展。其他许多学科中也有不少新的成果。
会上宣读的近现代科技史论文数量虽少,却代表着我国科技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引起了与会者的重视。
会上还讨论了一些综合性的科技史问题,例如,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发扬民主与发展科学的关系,如何吸取国外发展科学技术的经验等等。这些内容都引起了与会者的很大兴趣。
与会者对今后的科技史研究工作初步交换了意见。会议强调要把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的工作扎扎实实地搞好,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写出一部多卷本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会议提出要积极开展当前还十分薄弱的中国科学思想史的研究,同时也要注意开展兄弟民族科技史和中外科技交流史的研究。会议强调了在我国开展近现代科技史的重要意义,并提出特别要注意十九世纪以来各门科学的发展史,还要深入研究科学思想史和主要发达国家的科技史,同时要加强一些综合性的科技交问题的研究。
会议特别强调要作好中外科技史史料的收集工作,尤其是组织老科学家写回忆录和记录、整理老艺人的技艺等工作有极大的紧迫性,会议强烈呼吁有关方面要加强对科技史文物的保护。
我国已有许多高等院校陆续开展了一些科技史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有的成立了科技史教研室,一有的计划设立科技史专业,有的打算培养科技史的研究生,会议认为这些对促进我国科技史工作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会议强烈要求加强科技克书刊的编辑出版工作。
由于会议内容丰富,时间较紧,有些学术讨论兴犹未尽,对今后工作的讨论也还不够充分,与会者都希望今后能组织一些专题或专科学术讨论会,作进一步的探讨。
与会者还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提案,如:要求有关方面尽快修复北京古观象台,并把它建设成为一个实验天文学史的基地;建议明年秋冬举行一次纪念我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郭守敬诞生七百五十周年和《授时历》颁行七百周年的全国性纪念活动。敦促和支持有关部门对江苏省的郑和宝船场遗址加以保护,等等。
会议经过充分讨论,制订并通过了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章程。会上经过自愿申请登记,主席团审批、发展了274名会员。10月11日有233名会员无记名投票选举出51名理事,第一次理事会选出了钱临照等十五名常务理事。常务理事会第一次会议选举钱临照为理事长,仓孝和、严教杰为副理事长,李佩珊为秘书长,黄炜为副秘书长。会上并商定聘请张含英、袁翰青、王振铎等为名誉理事。理事会理事和常务理事名单见附件。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第五届代表大会纪要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第五届代表大会于1994年 8月22日至25日在北京怀柔中国科学院管理干部学院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学会各学科委员会、专业分会和地方学会的近100位代表,他们来自全国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文博、出版等单位,许多同志长期从事科技史研究、教学和领导工作,并取得显著成就,著述颇丰。这是中国科学技术史界的一次盛大集会。
中国科学院院土钱临照、柯俊、席泽宗等出席了会议并讲话;原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嘉锡向大会发来贺信,并为大会题辞“以史为鉴”,体现了老一辈科技史工作者对科技史事业的关心和殷切期望。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廖克在会上讲话,表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的挂靠单位,支持学会的工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后一定更积极、更有效地支持学会工作,使科学技术史研究工作取得更大的成就,并对学会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设性意见。原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李宝恒,美国圣迭戈加州大学(UC-SD)物理系教授程贞一,台湾综合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龙村倪,中国科学院管理干部学院院长王文涛等出席了开幕式并讲话。
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副理事长陈美东代表第四届理事会向大会作了工作报告,对学会积极组织开展学术活动,刊物出版工作等方面作了总结;对学会改革和今后工作提出了设想,同时也分析了学会工作存在的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学会常务理事韩汝玢代表第四届理事会作了会章修改的报告。本次会章的修改意见是根据中国科协、民政部社团司下达的有关章程、条例和意见及学会历年工作的经验提出,适应了学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第四届理事会秘书长周嘉华向大会作了财务报告。以上诸报告经与会代表讨论并获得通过。会议期间代表们选出了以席泽宗、路甫祥为理事长的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理事会由69位理事组成,常务理事会由21位常务理事组成。李文林、陈久金、陈文华、陈美东当选为副理事长,王渝生当选为秘书长。
会议期间,各专业委员会、分会及地方科技史学会分别向大会作了报告,汇报了他们近几年来学科的组织发展情况及在科学技术史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显示了科学技术史研究工作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
新的理事会于8月25日上午举行了第一次会议。会议决定聘请担任学会前四届理事长的钱临照、柯俊、卢嘉锡先生为名誉理事长。在他们担任学会理事长期间,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学会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与会代表对他们表示深深的敬意,并以第五届代表大会的名义向他们发了致敬信。
新的理事会还讨论了今后国际中国科学技术史学术会议、国际东亚科学史学术会议及申请2001年在中国召开国际科学史大会等有关问题;对学会今后的开发工作、会员交纳会费、科学史普及教育等问题也作了认真的讨论。会议期间还收到了一些单位或个人向会议发来的贺信。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第六届代表大会纪要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第六届代表大会暨庆祝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于2000年8月21日至24日在北京京民大厦举行,来自北京、辽宁、吉林、山西、河北、内蒙古、山东、河南、安徽、上海、江苏、湖北、云南、广西、贵州、湖南等地的107位代表出席了这次大会。国际科学史联合会主席、印度世界文化中心教授B.V.Subbarayappa博士和国际东亚科学、技术与医学史学会主席、汉城大学教授金永植博士也应邀出席了这次大会。
22日上午的大会开幕式由大会主席团秘书长、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刘钝研究员主持,大会主席团主席、第五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柯俊院士致开幕辞。会上宣读了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路甬祥院士的贺信。
B.V.Subbarayappa博士和金永植博士分别代表国际科学史联合会和国际东亚科学、技术与医学史学会致辞,高度评价了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及其会员在科学技术史领域的贡献。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中共中央党校龚育之教授,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李学勤研究员和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徐苹芳研究员分别代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历史学会和中国考古学会致辞,祝贺大会的召开、志庆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成立20周年。全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书记宋南平代表全国科协致辞,肯定了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的成绩,勉励学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学会部部长马阳和团体处处长孙洺也出席了开幕式。最后学会理事长席泽宗院士做了题为《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20年回顾》的主题报告。
22日下午的全体大会由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大会主席团成员陈美东研究员主持,第五届理事会秘书长王渝生研究员代表第五届理事会做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第五届理事会副理事长陈久金研究员做了《关于修改学会章程的报告》。然后进行分组讨论,并以专业委员会为单位讨论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候选人。
23日上午是《纪念李约瑟博士诞辰100周年》学术报告会。由大会主席团主席柯俊院士主持,英国驻华使馆科技一秘吴保罗(Pual Wusteman)博士在大会上致辞,缅怀李约瑟博士的贡献、展望中英科技合作的前景。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所长何丙郁教授也发来了贺信。此后,大会安排了如下四个学术报告:
[1]Subbarayaba: Needham's Perspectives on Indian Science Some Reflections
[2]潘吉星:李约瑟与中国科技史
[3]刘 钝:李约瑟的世界和世界的李约瑟
[4]王国忠:李约瑟研究思路及其价值
23日下午的全体大会由大会主席团成员、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秘书长王渝生研究员主持,先通过了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和学会章程修改报告,然后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出了由51名理事组成的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结果另发)。随即于23日晚召开了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由大会主席团成员陈久金研究员主持,选举出了17人组成的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常务委员会及其领导机构。组成如下(按姓氏汉语拼音为序):
曹幸穗,男,52岁,中国农业博物馆馆长、研究员,农学史专业委员会
陈久金,男,62岁,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天文学史专业委员会
江晓原,男,42岁,上海交通大学科技史与科学哲学系主任、教授,天文学史专业委员会
李兆华,男,50岁,天津师范大学教授,数学史专业委员会
刘 兵,男,42岁,清华大学教授,综合史专业委员会
刘 钝,男,53岁,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数学史专业委员会
刘广定,男,58岁,台湾大学教授,化学史专业委员会
路甬祥,男,56岁,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技术史专业委员会
罗桂环,男,42岁,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古代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生物学史专业委员会
苏荣誉,男,38岁,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金属史专业委员会
汪前进,男,41岁,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综合史研究室主化学史专业委员会:任定成,北京大学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生物学史专业委员会:罗桂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地学史专业委员会:汪前进,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技术史专业委员会:汪广仁,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
农学史专业委员会:曹幸穗,中国农业博物馆
医学史专业委员会:张大庆,北京大学医史研究中心
金属史专业委员会:孙淑云,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
综合史专业委员会:刘 兵,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
此后,还就本届理事会的几个重要学术活动做了安排。
24日下午举行了大会闭幕式。由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副理事长江晓原主持,首先由秘书长报告了学会常务理事会和学会领导机构的选举结果并做了简短的说明,然后由副理事长刘钝通报了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的情况。最后由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致闭幕辞。他在闭幕辞中首先肯定了第五届理事会的工作成绩,提出学会在新形势下应有新的更大的作为。他代表与会全体代表对具体承办本次会议的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对本次会议的会务组表示感谢。
学术会议
国际中国科学史学术研讨会系列
青年科技史学术研讨会系列
技术史论坛
历年举办学术会议(请看旧版信息)
历年学会工作纪要(请连接旧版学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