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000米训练方法
1000米专项训练方法
(一)专项耐力的训练专项耐力是由速度和一般耐力结合而成的;它是决定中距离跑成绩的主要因素。
1、发展专项耐力的主要手段(1)长时间或较长时间的专门练习;(2)短于或略长于专项距离的重复跑;(3)等距离或不等距离的变速跑;(4)较长距离大强度的越野跑;(5)各种距离的检查跑、比赛等。
2、发展专项耐力的负荷量专项耐力课的总距离,应根据专项和个人训练水平而定,若采用重复跑时,总距离可达到本专项距离或超过数倍。800米运动员:3—4倍即2400—3200米;1500米运动员:2—3倍即3000—4500米;在确定总距离时,还应考虑到副项情况,若有兼项,则应以较长的专项距离为主。如果采用变速跑练习,其快跑段落的总距离可适当延长。如:800米运动员为4.5—5倍,即3400—4000米;1500米运动员为3—4倍,即4500—6000米。
3、专项耐力跑段安排在专项耐力训练时,采用重复跑练习,跑段应短于专项距离为主。800运动员以400—600米为主;1500米运动员以700米至1500米为主。注意循序渐进,开始训练时800米运动员以200—400米,1500米运动员从500米开始,每组3次以上逐步减少组间休息时间。也可选择略长于专项距离的跑段;800米运动员在1000米—1200米;1500米运动员在1600—2000米。
4、专项耐力训 1 练的强度一般要求在80%—95%,可以将心率控制在160次/分—180次/分。
(二)一般耐力的训练
1、发展一般耐力可采用各种多样的训练手段,最普遍采用的是长时间的匀速跑和变速跑,变换训练环境的越野跑,还有重复训练法及其各种组合(反复一变速跑、法特莱克跑、间歇跑等)训练时,一般彩中等或中等以上程度匀速跑,心率一般控制在150次/分左右。
2、速度训练中距离跑中的速度可分为绝对速度(表现为30米—60米进行间跑的速度),相对速度,如800米运动员的400米跑速度,1500米运动员800米跑速度。基础速度表现为100米跑速度。发展速度采用加速跑、起跑、行进间跑、快速跑、50米至200米的高速度反复跑、上、下坡跑等练习,特别是下坡跑,跑出自己尽可能的高频率,目的是打破原有的动力定型,建立新的条件反射,来发展快速跑能力,注意安排在精神较充沛时进行。每次速度训练时的跑量可控制在300米—700米间。
3、力量训练根据中跑的特点,力量训练应以发展力量耐力为主,因此,练习一般要求次数多、距离长。发展力量的重点,应以发展抬腿肌群、腿部和踝关节力量为主,躯干和两臂力量为辅,力量耐力的训练强度一般采用20%—50%,重复次数10—50次或至筋疲力尽,动作节奏是流畅的,组数5—10组,组间休息1′—2′。
(三)基本要求注意呼吸问题。跑步时应按照自己的训练节奏进行,不要打破自己的节奏。呼吸要深,嘴和鼻应同时呼吸,并与跑的节奏相配合。途中跑出现腹痛,以加深呼吸的方式进行调整。考试中出现“极点”,应以顽强的毅力坚持,要有战胜困难的信心。此时,可加大呼吸深度,口鼻同时呼吸,上体不要左右摆动幅度过大,要跑直线,身体重心上下起伏不要过大,还要加强摆臂。在考试中如遇顺风时,动作应尽量放松节省体力,顶风时应加强摆臂。
第二篇:《1米=10分米》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学过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并初步掌握了测量的一些基本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前后知识间的内在的联系,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通过动手实践理解1米里有10个1分米,1米=10分米。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体验数学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时在操作中重点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理解1米里有10个1分米,1米=10分米
2、能够进行长度单位简单的运算。【教学重、难点】
理解1米里有10个1分米,掌握1米=10分米的换算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组准备一把米尺、每组准备10条1分米长彩色的条形卡纸、双面贴、课堂教材、课堂练习题。【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一)练一练,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那些长度单位呢?请大家用你们的小手比划比划,这些长度单位大概有多长呀?指名学生分别比划米、分米、厘米和毫米这四个长度单位。生:我们学过长度单位米,伸出两臂这么长。
生:我们学过长度单位分米,大拇指和食指间的距离就是1分米。生:我们学过长度单位厘米,食指宽度这么长。
生: 我们学过长度单位毫米,一分硬币厚度这么长。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比划米要张开自己的双臂,大拇指和食指间的距离就是1分米,厘米就像我们食指宽度这么长,毫米就像一个一分硬币那么厚。师:同学们把这几个长度单位从大到小排序 生:米〉分米〉厘米〉毫米 师:生说,师板书。(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
师:出示课件,动物园的管理员帮动物检查身高时,忘记填上了长度单位,我们用学过的知识帮助管理员把长度单位补上。(指名学生回答)生:长颈鹿长6米。马高140厘米……
师:同学们真能干,接下来我们继续帮助小动物找家,出示课件
生:500厘米高的老虎住在5米高的房子,8厘米高的喜洋洋住在80毫米的家……
(二)画一画,引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画一画,完成:
1、画一条10毫米和1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10厘米和1分米的线段。
(画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想一想,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师:同学们画完后,小组进行讨论,说说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说,1厘米 =10毫米,1分米 =10厘米 1米=100厘米 师板书:1厘米 =10毫米,1分米 =10厘米 1米=100厘米 生:齐读1厘米 =10毫米,1分米 =10厘米
师:同学们,看来你们对米、分米、厘米和毫米的知识掌握的比较好,能发现长度单位内在的换算关系。(巩固知识)师出示 1(?)=10(?)
填上什么长度单位使这个等式成立 生:1厘米 =10毫米,1分米 =10厘米 生:还有1米=10分米
师:1米=10分米?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动手探究。
师板书:()米=()分米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动手操作,量一量,数一数。
1、打开信封,量一量每张小卡纸的长度。
(出示小卡纸)请同学们看看,你能试着测量它多长吗?指名学生汇报结果)
生:每一张卡纸的长度都是1分米 生:每一张卡纸的长度都是10厘米
2、拿出米尺,利用手中1分米长的不同颜色的小卡纸,在米尺上贴一贴,数一数。测量1米=?分米。
(1)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实践,通过团结和作动手贴一贴、数一数,分享学习的快乐。(2)师巡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3)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指名小组汇报,得出 1米里面有(10)个1分米 1米=(10)分米(师板书)
三、实践应用,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练习做一做 一张 长2(),也就是20()。(2)拼图游戏(答对,出示拼图)
五、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指名回答。生:1米里有10个1分米,1米=10分米
生:我学会了,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师:同学们收获了新知识,学会了自我总结。特别用心,老师也受感染了,希望今后同学们能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在实践当中。
第三篇: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2.使学生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3.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难点:用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的实际长度。教具学具
教师:1厘米的贴纸 10厘米的贴纸 米尺
学生:1厘米的小棒10根,10厘米的小棒2根。卷尺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动物游乐园吗?
师:看看长颈鹿和小乌龟在游乐园门口遇到了什么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情景图。
生1:小狗门卫告诉它们,身高1米以上要买票。
生2:和看门口1米画的标记,长颈鹿的身高超过了1米,要买票;小乌龟的身高不足1米,不用买票。
师:观察得真仔细!看到了门口处1米的地方有标记。师:1米到底有多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米有多长。
二、目标导学,自主探究学习1.认一认,想一想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我们食指 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现在请大家拿出直尺,找出1厘米给同桌看。
师:同学们找得非常准确,100段这样的1厘米接起来就是1米。看(出示米尺),这就是米尺,是我们今天认识的一位新朋友。注意看,自己数一数是不是有100厘米。
学生自己数,明确:1米就是100厘米。我们可以写成:1米=100厘米。
测量比较短的物体,一般我们用“厘米”作单位。在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用“米”作单位,“米”也是国际通用的一个长度单位,“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
2.比一比,说一说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描述一下1米有多长。学生可能有多种回答,如有的学生边用两手比划边说,有的学生边比划自己的身高边说,有的学生说出课桌的长度 是1米等等,老师要给予鼓励。
师:同学们都挺好的。现在把你们的手臂伸开,看看伸到什么程度就是1米,用尺子量一量。
学生用米尺进行测量,老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同学。
3、出示课件,让学生更清楚的知道1米=100厘米。
三、合作交流,探索反馈 活动一:
1.小组合作,用尺子量一量从脚到身体什么地方是1米,做个标记。
2.找不同身高的学生来比一比,发现身高不同但1米的标记一样高。
3.小结:测量对象不同,但一米的高度是不变的。活动二:
伸开手看一看从一只手的指尖到另一只手的什么地方是一米 活动三:
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学生说完并进行实地测量。
活动四:
师: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测量,从教室的一头到另一头大约有多长?教室里的黑板长大约是多少米?
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测量教室的长、黑板的长。老师巡视,了解不同做法,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重点说明测量的方法。
四、实践应用 1.巩固练习
师:“厘米”和“米”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结合实际情况完成下面填空。
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最下面的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老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自己是怎样通过对比确定填写什么单位的。
2.认识米和厘米。课件出示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用米和厘米,下面老师要检测一下,看看哪个同学学的认真,掌握的好,希望你们一定要仔细思考,认真做,不能出错哟!
学生完成课件上的练习。
五、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长度单位——米,知道了课桌的长大约是1米,并且知道了测量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用“米”作单位,要记住米=100厘米。还学会了量出物体的长度,注意测量时要从0刻度量起。
第四篇:《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2.使学生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3.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难点:用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的实际长度。教具学具
教师:1厘米的贴纸 10厘米的贴纸 米尺
学生:1厘米的小棒10根,10厘米的小棒2根。卷尺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动物游乐园吗?
师:看看长颈鹿和小乌龟在游乐园门口遇到了什么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情景图。
生1:小狗门卫告诉它们,身高1米以上要买票。生2:和看门口1米画的标记,长颈鹿的身高超过了1米,要买票;小乌龟的身高不足1米,不用买票。
师:观察得真仔细!看到了门口处1米的地方有标记。
师:1米到底有多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米有多长。
二、目标导学,自主探究学习
1.认一认,想一想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我们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现在请大家拿出直尺,找出1厘米给同桌看。
师:同学们找得非常准确,100段这样的1厘米接起来就是1米。看(出示米尺),这就是米尺,是我们今天认识的一位新朋友。注意看,自己数一数是不是有100厘米。
学生自己数,明确:1米就是100厘米。我们可以写成:1米=100厘米。
测量比较短的物体,一般我们用“厘米”作单位。在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用“米”作单位,“米”也是国际通用的一个长度单位,“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
2.比一比,说一说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描述一下1米有多长。
学生可能有多种回答,如有的学生边用两手比划边说,有的学生边比划自己的身高边说,有的学生说出课 2
桌的长度 是1米等等,老师要给予鼓励。
师:同学们都挺好的。现在把你们的手臂伸开,看看伸到什么程度就是1米,用尺子量一量。
学生用米尺进行测量,老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同学。
三、合作交流,探索反馈
活动一:
1.小组合作,用尺子量一量从脚到身体什么地方是1米,做个标记。
2.找不同身高的学生来比一比,发现身高不同但1米的标记一样高。
3.小结:测量对象不同,但一米的高度是不变的。活动二:
伸开手看一看从一只手的指尖到另一只手的什么地方是一米
活动三:
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学生说完并进行实地测量。
活动四:
师: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测量,从教室的一头到另一头大约有多长?教室里的黑板长大约是多少米?
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测量教室的长、黑板的长。老师巡视,了解不同做法,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重点说明测量的方法。
四、实践应用
1.巩固练习
师:“厘米”和“米”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结合实际情况完成下面填空。
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最下面的习题。学生独立完成练习,老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自己是怎样通过对比确定填写什么单位的。
2.认识米和厘米。课件出示
师:我们在用米和厘米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思考,认真辨别,不能用错哟!下面是淘气在学习了米和厘米之后写的一篇日记,我们共同来看一看。
指名做出评价和改正。
五、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长度单位——米,知道了课桌的长大约是1米,并且知道了测量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用“米” 4
作单位,要记住米=100厘米。还学会了量出物体的长度,注意测量时要从0刻度量起。
第五篇: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执教人:罗小玲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2.使学生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难点:用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的实际长度。教具学具
教师:贴纸、米尺、课件等 学生:卷尺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动物游乐园吗?
师:看看长颈鹿和小乌龟在游乐园门口遇到了什么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情景图。
生1:小狗门卫告诉它们,身高1米以上要买票。
生2:和看门口1米画的标记,长颈鹿的身高超过了1米,要买票;小乌龟的身高不足1米,不用买票。
师:观察得真仔细!看到了门口处1米的地方有标记。师:1米到底有多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米有多长。
二、目标导学,自主探究学习
1.认一认,想一想 1)初步认识一米有多长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我们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现在请大家拿出直尺,找出1厘米给同桌看。
师:同学们找得非常准确,你知道吗?100段这样的1厘米接起来就是1米。今天,两只小老鼠也来帮忙了,来帮我们弄懂一米到底有多长?
(课件出示)
2)认识米尺,加深1米的印象
(出示米尺)看,这就是米尺,是我们今天认识的一位新朋友。注意看,自己数一数是不是有100厘米。
学生自己数,明确:1米就是100厘米。我们可以写成:1米=100厘米。
“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1m=100cm。2.比一比,说一说
1)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描述一下1米有多长。学生可能有多种回答,如有的学生边用两手比划边说,有的学生边比划自己的身高边说,有的学生说出课桌的长度 是1米等等,老师要给予鼓励。
2)师:同学们都挺好的。现在请你们的两人为一个小组互相量一量,看看到你们身体的什么地方就是1米。
学生用米尺进行测量,老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同学。
三、合作交流,探索反馈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棒!为了奖励大家,老师让大家再玩一个游戏,好不好?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测量,从教室的一头到另一头大约有多长?
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测量教室的长。老师巡视,了解不同做法,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重点说明测量的方法。
四、实践应用
师:“厘米”和“米”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结合实际情况完成下面填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老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自己是怎样通过对比确定填写什么单位的。
五、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长度单位——米,知道了课桌的长大约是1米,并且知道了测量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用“米”作单位,要记住米=100厘米。还学会了量出物体的长度,注意测量时要从0刻度量起。
六、板书:
一米有多长 1米 = 100厘米 1 m = 100 cm
石牯塘中心小学2014学年第一学期度公开课教案
课题:一米有多长
执教人:罗小玲
2014-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