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开学典礼上的致辞(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5 06:20: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年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开学典礼上的致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年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第一篇:2018年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2018年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以下是xx演讲稿网为您搜集的《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复旦大学XX级本(专)科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今天起,复旦将成为你们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地方。但是,我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你们到复旦来到底学什么,到底怎么学?

韩愈说过“古之学者必有师”。他还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对于学生来讲,来到复旦自然就是为了悟道、受业以及释惑。

虽然你们最终都会被归到某个专业或学科,学习很多相应的专业知识,这就是受业。然而英国的哲学家、数学家和教育家怀特海德曾经批评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教育。他说,“大学教育的目的只是卑微到教学生某些学科专业的一部分知识”,而不是像古代的书院,由哲学家们传递给弟子一种智慧。当时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以他的切身体验发出呼吁:“仅仅靠知识和技能并不能使得人类获得快乐而又有尊严的生活。虽然,专业教育可以使人成为一部‘有用的机器’,但它不能造就和谐的人格。”他指出,“学生必须对美和良好的道德有深切的感受”。

由于现代职业极度分化、多元化,导致高等教育的过度专业化。各类明确的职业指向使各种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让教育的意义变得越来越窄。学校设定的教学内容只是为了“就业”这个唯一的目标,但这样的高等教育是在“制器”,而不是“育人”,其严重地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基本原则。因此,这就迫使我们对高等教育的理念、方法、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并做出相应的改变!

有一点是十分清楚的,专业知识固然重要,大家必须去认真地学习,但是你们在复旦仅仅做到这点是不够的。因为纯粹地学习专业知识,有时反而会扼杀你的文化生活和专业精神的基础。

作为大学生来讲,更重要的实际上是“悟道”的过程。

何谓“道”?“形而上者谓之道”,道首先是一套价值系统。儒学经典《大学》当中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们中国人认为,智慧是以善为基础的,道自然也就包含了善。不仅如此,善还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是道的终极目标。

就现实来看,如果一个人对人类的存亡一点都不关注,对国家和民族将赋予你们的历史责任和未来担当一点都没有感觉,对崇高的价值体系没有一点执着的追求,他就会缺少一个积极而又严肃的价值系统。这样的人在思想和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必定会迷失自我。

在今天的中国,这套积极而严肃的价值系统,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这样的核心价值观,能够使我们更具有使命感,能让我们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中具有更大的担当。

总书记在今年的教师节讲话中指出,“‘传道’是 2018年大学同学毕业感言一句话中文英语版

毕业了,不想说再见,不想,只想说,亲爱的老师,同学们,我们永远在一起!以下是由第一j.l为您整理推荐的《XX年大学同学毕业感言一句话中文英语版》正文,欢迎参考阅读。

1.college is the best time of your life.when else are your parents going to spend several thousand dollars a year just for you to go to a strange town and get drunk every night?

大学是你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什么时候你的父母还会一年花几千块供你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天天晚上喝醉。

1.of course there's a lot of knowledge in universities: the freshmen bring a little in;the seniors don't take much away, so knowledge sort of accumulates。

大学当然是个有很多知识的地方:大一的带进来一些,大四的带不走多少,知识便积累起来了。

3.a professor is one who talks in someone else's sleep。

教授就是别人都睡了他还在讲话的人。

4.as long as there are tests, there will be prayer in schools。

只要有考试,学校里就会有祷告者。

5.the things taught in colleges are not an cation, but the means to an cation。

大学里学得不是知识,而是学习知识的方法。

6.never get married in college:it’s hard to get a start if a prospective employer finds you’ve already made one mistake。

千万不要在大学结婚:一旦你未来的雇主发现你已经犯下一个错误,你就很难起步了。

7.cation is not preparation for life, cation is life itself。

学习不是为生活做准备,学习就是生活的全部。

8.the university brings out all abilities, including incapability。

大学能培养人的各种能力,包括无能。

9.the chief value in going to college is that it's the only way to learn it really doesn't matter。

上大学的主要价值是:只有上了才知道真的不值啊。

10.80% of the final exam will be based on the one lecture you missed and the one book you didn't read。

期末考试中80%的内容都来自你翘掉的那节课和你漏读的那本书。

第二篇: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2014年新生开学典礼致辞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2014年新生开学典礼致辞

发布时间:09-13 浏览次数:

【按语】杨玉良教授在致辞中是要跟同学们分享到复旦到底学什么的思考。虽然郑州航院不是名校,更不若复旦大学那么有名气,也许不少人对杨玉良的观点有不同的看法,但还是将本文推荐给会计学院全体学生,并请同学们读完本文后思考一个问题:你来到郑州航院,来到会计学院,到底学什么???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起,你们成为了一个复旦人,我首先代表的全校师生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你们在国内外如此众多的一流大学里选择了复

旦,我要对各位表示感谢!

从今天起,复旦将成为你们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地方。但是,我相信有一个问题你们还来不及思考,那就是你们到复旦来到底学什么,或者说到底怎么学?我们从刚才学长们和导师们的视频当中,听到了、看到了一些他们的感悟。所以,今天我并不想发表一个热情洋溢的讲话,而是要跟大家来分享一下我们对你们到复旦来到底学什么的思考。韩愈说过“古之学者必有师”。一般来讲,自学成才,几乎不可能存在。任何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必定会有一个导师。他还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哪怕你不是复旦大学的教师,但如果你在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那你就是一个老师。对于学生来讲,来到复旦自然就是为了悟道、受业以及释惑。虽然你们最终会被归到某一个专业,或学科,会学习很多相应的专业知识,这或许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受业。然而英国的哲学家、数学家和教育家怀特海德曾经批评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教育,他说大学教育的目的已经卑微到只教学生某些学科的一部分的专业知识,因为你不可能把专业也教完;而不是像古代书院里那样,哲学家们传递给弟子的是一种智慧。其实,当时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以他的切身体验发出呼吁,他说仅仅靠知识和技能并不能使得人类获得快乐而又有尊严地生活。虽然通过专业教育可以使他成为一部有用的机器,但不能造就和谐的人格。他同时也指出,学生必须对美和良好的道德有深切的感受,否则仅有专业知识的学生,不过更像是一条经过良好训练的狗。此话有点粗,但

是爱因斯坦不是一个讲粗话的人。

然而,由于现代职业极度分化、多元化,随之也导致高等教育的过度专业化。各类明确的职业指向使各种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应运而生,让教育的意义变得越来越窄。教学的内容设定只是为了“就业”这个唯一的目标。这似乎是为了适应和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为社会提供一种及时的服务,但这样的教育其实是在自弃,不是育人。它严重地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基本原则,因为人不应仅仅是社会当中的一个部件而已。事实上,现在的大学包括复旦大学的毕业生的职业和所学专业的对口程度已逐年下滑,而且已经降到非常低了。也就是说你学这个专业,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并不一定是跟这个专业有关的。因此,这就迫使我们对高等教育的理念、方法、内容进行新的思考,并做出相应的改变。必须有一点是十分清楚的,综合性的大学,包括复旦大学必须有别于通常的职业学校。大学不能沦为金耀基先生所批评的那种职业的培训所。专业知识固然是重要,大家固然必须去认真地学习,但是你们在复旦仅仅做这点是不够的。按照怀特海德的说法,如果你仅仅只想学一些专业技能的知识,那么你是非常卑微的。因为纯粹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并不能够保证你真正能够学好专业,有时反而会扼杀你的文化生活和专业精神的基础。虽然专业知识是必须学习的,但是来到大学作为学生来讲,更重要的实际上是一个悟道的过程。何为“道”?“形而上谓之道”,“道”首先是一套价值系统。儒学经典《大学》当中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们中国人认为智慧是以善为基础的,因而道自然也就包含了善。不仅如此善还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是道的终极目标。然而就现实来看,如果一个人对人类的存亡一点都不关注,对未来国家和民族将赋予你们的历史责任和担当一点都没有感觉,对崇高的价值体系没有过执着的追求,他就会缺少一个积极而又严肃的价值系统。这样的人在思想和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必定会迷失自我。因此责任和担当应该是对道的一种悟,也是道的一种具体的外在表现。我曾经多次说过,我们培养的学生要有对个人包括对自己、对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有责任感。如果学校的教育只是重视一些专业的知识教育,而不重视德性的培养,那么很可能培养的人越有知识,越可能

成为社会的祸害。

我们每一个人在对积极而严肃的价值的追求当中,都不得不去思考一些十分基本的问题,这也是建立价值系统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这些问题包括人类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人类的终极命运到底会怎样等等。虽然这些问题很大,现在甚至于未来没有人能够对这样的问题提供一种完整的答案,但是我们必须对它进行思考。因为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才

能获得一套崇高的价值。

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人文精神应该总是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之上,并宣示崇高的道德标准和价值体系。他对崇高的价值体系的追求远远地高于他在物理上的巨大的成就。我们复旦大学实行通识教育,就是希望通过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以及专业课程改革,使得整个教学过程融入到一种价值的追求当中去。虽然我们对这类问题不可能提供一个终极答案,但是我们至少能够提供一些思考线索,而这种思考线索的重要性在于启示人们如何让这个世界成为有道德、有精神和理智的世界,从而在充满着种种困难的现实世界当中不至于迷失。不仅如此,而且我们还要为这个世界提供新的希望和合理性。在今天的中国,这套积极而严肃的价值系统,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说来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践行这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使我们更具有使命感,才能让我们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中

具有更大的担当。

习总书记在今年的教师节讲话中指出,教师的第一要务就是传道,这个“道”就是传我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而我们学生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悟道,就是去追求,去践行这个崇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谓的“道”也是一种智慧。智慧很难定义,在我看来,智慧是一种思考、分析和探求真理的综合能力,是掌握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方法,也包含了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认识问题的方法。因此,智慧使人能够深刻地理解世上的事物乃至社会和宇宙。与智慧相比,知识只是获取智慧和悟道的一种途径而已。我们常说的升值引以为荣的智力只是“形而下谓之器”当中的“器”而已。就获取知识而言,在今天网络时代,我们有了更多的渠道来获取知识,尤其是诸如慕课等等网络视频课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大学教育获取知识的方式。以至于有人认为,在网络教育时代,大学教师将沦为节目主持人;而更加危言耸听的是,就连我们大学存在的必要性都应该受到质疑了。其实这种担忧并非什么新鲜的事,早在上世纪60年代,哲学家罗素就指出过学习并不是一个传播知识的过程,当然其中某些东西确实需要传播,但教师不是传播中唯一起作用的人,也不是最重要的人。注意,知识传播过程中,教师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任何一个有阅读能力的人,都可以从图书馆获取信息,现在途径更多了。如果我们把大学只是理解为课堂上的知识传授,也就是传道授业当中的授业,学生也只是去接受授业,那么上述的担忧当然就不无道理。因此当时罗素就提醒我们,说教师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应该做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领悟知识。如果教师只是一个知识的传播者,那么教师可能是要失业了。其实,教书育人自古就是为了使得学生的心智更加成熟、人格更加独立,惟有人格的独立,方可获得智慧。因此,教育更为重要的内涵是传授思维方法,而学习的本质那就是获取隐藏在各种知识背后的智慧。

学习一定要悟道,悟道是获取智慧的过程。但是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既然道难以言说,中国古人就说“学必悟”。因为他们认为,认识“道”的最佳方法就是“悟”。悟道这个过程我想是不太可能通过网络或者软件来完成的。网络和软件能够做什么?在我看来,只有当某些知识能够非常准确地被定义,只有当学生在学习这一类知识的进步能够非常定量地、精确地来进行表征,那么相应的课程和教材确实可以实现一种网络化、自动化。然而不是所有的课程都可以实现计算机编码,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授的能力;同样的知识,只有好的教授更能引导

学生获得意想不到的洞见。

其次,网络上的论坛无法完整地复制现实当中的讨论这样一种微妙的互动关系和各种现实对话中的丰富性。除非在网络上参与讨论的每一个人,都具有小说家一样娴熟的技巧,有能力以小说或者散文的形式来重现复杂的思路和体现,这个要求是太高了。更为重要的是,悟道的过程实际上是贯穿于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微妙的互动关系当中的,这种微妙的互动关系才是大学教育的精髓所在。因此,除了课堂教育以外,复旦大学是通过书院的方式来创造更好的这种互动空间和方式。这种互动是任何机器所无法模仿的,不管程序编得如何先进,不管技术如何发达,人毕竟是人,学生对课堂和书院里所遇到的辩论情境,以及与他人实时接触时的思考,机器无法复制。而这些恰恰将对学生产生极其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和大学的存在,其意义不仅没有被削弱,而且在当今显得更重要。在现代技术的挑战下,大学应将教育、教学更多的转向传道意义上的智慧教育,即授人以渔,以传授思维方法为主的教育。这种转变与其说是变革,还不如说是高等教育的某种回归,回到古代、古典关于教育的定义,回到更加注重智慧传授的教育,回到中国人说的传道。从而也能够让学生在大学里的学习获得更多的智慧,获得一套崭新的、合适的思维方法。悟道必须坚持持续的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就是思考和思想。只有经过思考才能达到释惑,也才能解决你心中长久存在的一些迷惑的问题。曾经有人说过,没有经过谨慎慎思的生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也表明思考的重要性。当然“思”还是思想,我们虽然习以为常地说这个世纪是一个知识的时代,这似乎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我在这里要强调的是仅有知识是不够的,我们更需要的是思想。脱离了思想,脱离了对道德的知识,无论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还是其它任何什么学科,一定都是一把双刃剑,可能造福于人类,也可能祸害甚至毁灭人类。要让知识真正服务于人类未来的命运,我们更需要的是思想和智慧,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道,以及对道本身的思考,思考人类的大道,思考我们每一个专业学科中的专业之道。人类近一两个世纪的巨大发展,基本上是基于20世纪中叶思想家们和哲学家们的思想而来的。人类在近一两个世纪以来,由于在技术上的巨大成功,也包括社会科学知识的巨大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自然法则、社会法则对人类自由的限制。但是我认为它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思想极度贫乏的时代,因为我们现在所依据的所有思想,其原初和原形基本上都是在中世纪时候所诞生的。因此我更加希望在新世纪初时,将知识的时代转换成为一个思想的时代,转换成一个一流的思想家和哲学家辈出的时代,转换成一个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学术思想家辈出的时代,因为科学也需要思想家。我曾经说过,一个国家有再强的经济军事,若没有一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就成不了一个真正的世界强国,它最多是一个武装到牙齿的国家而已。同样,如果人类出不了一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我们就很难解决当今和未来人类所面临的各种重大而又复杂问题的挑战。复旦的先贤们为我们选择的校训十分深刻,我认为它是对传道授业解惑的一种具体阐述。“博学而笃志,切问近思,仁在其中矣”,所以我最近在对校训有关的诠释当中提到,我们的校训当中其实还有一个内在的重要逻辑,也就是唯有博学方可笃志,惟有切问方有近思,这样去做了,你们与别人包括与社会自然就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关系。也就是仁就在其中矣。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你们来到复旦学习一定是正确的选择,但是这也意味着你们将开始痛苦而又快乐的学习和思考的过程。我为什么要把痛苦放在前面?从我个人来讲,我不相信那种所谓快乐学习的说法,这就是刚才陈思和老师讲的,只有当你热爱它了,那么乐就在苦中。若你们在复旦悟得了这个“道”,那么在你们离开的时候,你们不仅具备了专业知识,而且你们将变得更加智慧、更有思想,对国家民族就会更有担当,对整个全人类也会更有担当。我希望大家成为这样的人!

谢谢大家!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定)

第三篇:杨玉良 复旦大学校长、教授

杨玉良 复旦大学校长、教授---大学不能没有“精神围墙”

核心观点

大学要在“坚守”和“创造”之间维持一种张力。一味保守而偏至复古固然不行,但忘记传统而完全流俗,也就是放弃了责任。只有把“坚守性”和“创造性”结合起来,方能构成“大学之魂”

夏天来了,一批大学生将告别校园,一批新生又将走进大学。大学及大学的精神,熏陶着一代又一代“幸运儿”。

近些年来,大家都在讲大学改革,这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对大学精神的回归,同样不可忽视。曾经有个说法,要把大学的围墙拆掉。但我觉得物理的围墙可以拆掉,“精神围墙”绝对不能拆。没有了“精神围墙”,大学就无法满足人们对她高尚性和纯洁性的期盼,也就丧失了大学存在的价值。

大学担负着积淀与传承人类文明和民族文化的任务。这个任务决定了大学是非常特殊的组织机构,和政府或企业都不一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有人提出大学校长要“经营”大学,结果遭到普遍反对。因为强调“经营”,就有把大学当作公司来进行商业运作之嫌。如果把大学看成公司,就会忽视了她在知识的积淀与文化的传承方面的功能。

同时,大学也是民族性极强的教育和学术机构。国内有人认为,应该把国外一流大学当作我们的参照物。这在总体上是正确的,但绝不能简单地把国外的一流大学当作我们办学的模板,因为这就忽视了大学的民族性特征。比如说,如果要论科研成果、诺贝尔奖等“硬指标”的话,也许北大还算不上世界一流的大学。但如果看一所大学在她的民族文化以及在国家转型过程中所起作用的话,那么全世界可能没有一所大学,能像北大、复旦等国内一流大学这样,曾起到过那么重要的作用。

大学的特殊性还在于她承担着培养人才的任务。学生尤其是大学生,是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大学所要做的就是把思想和文化系统化、规范化,将其转变为课程,把它传授给学生,把包括中国在内的人类所有文明、精神进行传递。美国教育家德怀特·艾伦就曾说过:“如果我们使学生变得聪明而未使他们具备道德性的话,那么我们就在为社会创造危害。”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传授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培养一个人的精神却更加重要。

英国教育家阿什比曾指出:“任何大学都是遗传环境的产物。”“环境”是促进大学改变的外部力量,“遗传”则是大学对自身道德与文化的传承。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是“保守”的。这个“保守”有“坚守”之意,是要坚守道德、坚守学术。也正是大学的“保守性”,要求她在不脱离现实的同时,又与世风俗流保持一定的距离,远离尘嚣,保持一份宁静和清醒。这些年大学有不少失范的地方,根本原因就在于丧失了宁静与清醒,丧失了“精神围墙”。

大学要在“坚守”和“创造”之间维持一种张力。一味保守而偏至复古固然不行,但忘记传统而完全流俗,也就是放弃了责任。只有把“坚守性”和“创造性”结合起来,方能构成“大学之魂”。

第四篇: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2013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2013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各位来宾、老师们、各位新同学:

复旦欢迎你们来到这里!每年欢迎新同学的开学典礼,对复旦总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因为“复旦”本意就是“太阳再一次升起”,而你们各位就是复旦校园里初升的太阳,是你们让复旦永远保持着朝气蓬勃,复旦非常庆幸拥有了你们。

有人说高考前的考生及其父母是不可理喻的,似乎进大学,或者说进好的大学、进好的专业成了唯一的奋斗目标。我想,我们,包括整个社会对考前的考生和父母都给予了足够的尊重和理解,既不嘲笑也不打扰,但是现在你们踏进了复旦的大门,原先的激动、憧憬以及好奇会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冷静和思考。进入复旦只是个开始,不仅是你大学学习生活的开始,更是一段新的人生旅程的开始。戴上复旦大学的校徽,相信大家都会感觉到一种庄严,因为复旦是一所神圣的百年学术殿堂,是个有传统、有故事的大学,而有故事的大学必定是有魅力的大学。

你们已参观了复旦的校史馆,复旦经历的一百多年历史,是我们中华民族众志成城、追求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历史,是历经坎坷,追求美好未来的历史——复旦就是民族振兴的交响诗中一串强劲而优美的音符。老校长李登辉曾将复旦精神概括为“团结、服务、牺牲”,为了国家利益,为了人民的利益,复旦人敢于担当,不惜献出自己的一切。所以,虽然你们已戴上了复旦校徽,但要成为真正的复旦人,还要有

一种特殊的复旦气质。下面我就我所感受的复旦的气质,跟大家谈一点体会。

复旦人的气质首先体现在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网无羁绊的精神。

前苏联作家高尔基在《我的大学》一书中对大学生曾有一段非常有趣的描述——一个在大学附近的小杂货铺里,大学生们常常带来厚厚的书本,用手指头搓着书页面对面地喊叫,各人说着各人所喜爱的真理。他们有着我说不出来的思想,我对这些人的喜欢几乎到了发狂的程度,感觉就像一个被允诺给予自由的囚徒。

这个景象生动地描绘了基于博览群书、思考和争论的基本学习和研究的方式,这是大学中诸多的求知学问、追求真理的基本方法。这种争论不仅应该发生在学生之间,而更应该发生在学生和老师之间。记得我还是大学生的时候,和复旦著名的物理化学教授邓景发院士一起去工厂解决实际问题。就学术问题,我和我的老师发生了激烈争论,争论甚至一直延续到工厂的大众浴室里,我们冲着澡时还在争论。我想这就是“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的一种取向。

复旦的老师为了培养学生,存续了类似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这样一种优秀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你才能够和高尔基一样,感受到这样一种如此强烈的自由,这种自由,就是探索真理的自由。在复旦,各个书院和各个书院的导师,为你们创造了更加美好的条件,你们完全可以毫无保留地质疑老师,你们更是可以毫无保留地来质疑校长。复旦人的气质还体现在浓厚的人文情怀上。复旦的教育理念是博雅教

育。如果要问复旦和一般大学有何区别,我想,从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方面,或许差别不大,而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人文情怀的培养和熏陶。恰如英国教育家纽曼所说:“University is a place teaching universal knowledge(大学是教授普遍知识的地方)”。大学更重要的是教你一种具有巨大普适性的知识。大学培养的人,不仅要在专业素养上出类拔萃,更要具备非常全面的知识,拥有相当高尚的品德,能够引领社会走向美好。这就是我们复旦人常说的,要关注人民的疾苦,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前途,要关注整个人类的命运。

复旦学生走向西部支教,并在那里带出了第一位复旦的新生,他今天就坐在这里。我看过这个支教的教育片,这是他们拍的短片,在宁夏西吉,一个非常贫困的地方,饮水都成了问题。我为我们支教的学生感到自豪,为这样的地方带来了我们复旦的新鲜血液。

复旦学生不仅走向西部,走向全国,还在走向全世界。真正的复旦人到复旦来学习,绝对不是仅仅为了一个漂亮的分数,或为了拿一张漂亮的成绩单作为出国留学的敲门砖;也绝对不会仅仅只是为了找一个不错的工作,挣一份象样的薪水,组建一个似乎温馨的小家庭。真正的复旦人会从这些生活琐事的背后,思考其更加深刻的意义,会有一种超越个人利益的精神追求,会恪守良知和道德。

复旦老校长对某些人曾有这样一段评价:“世间最可怕的凶,不是那种专制蛮力的人,而是那些足智多谋的人。他们凭借鬼蜮的伎俩可以杀人而不必血刃,他们的智慧实足矣增加他们的罪恶。”所以我在今年7月份的毕业典礼上曾经说过,作为复旦人,每个人都要管住自己

心里的那只老虎,把它关得紧紧的,我们每个人都要守住做人的最基本底线。做医生,复旦人应该就是正谊明道、服务人群的好医生;做科学,我们只会把现代科学技术用来造福人类,而不会为害于人。复旦人如果从商,我想他应该是一个具有道德的儒商形象;复旦人如果做官,那么他应该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好官。

复旦人的气质还体现在他们对复旦的爱,不是仅仅挂在嘴上,而是放在心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当你去恭维一个复旦的研究人员,说你最近做出了非常漂亮的研究成果,他会对你淡淡地一笑,告诉你“我后面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你如果跟复旦的老师说,看看哪一个兄弟院校在某方面发展得比你们好得多,复旦的教师会淡淡地一笑并问你:“是吗?”但复旦人心里绝对永远是热火燃烧的,而且是为着学校的发展在尽心尽力。

总之,复旦人很容易为外界所识别,不论大家喜欢与否,你喜欢也好,你不喜欢也好,这就是复旦人。无论是适应时代也好,或者选择有点落后于时代也好,但不管怎么说,这就是复旦人的气质。复旦人的气质是一代代的复旦人所塑造的,但是我们不要忘记,复旦人的气质,也在不断地改变。从今天起,你们也成为了复旦人,你们将继承复旦人的传统,但更重要的是,你们将改变复旦人的气质,而且创造复旦人新的气质。

最后,我想把徐志摩评价他自己在剑桥大学的生活所写的诗句,我把他改一下,可能更适应复旦。我改了以后,我是这样来作的: 你的眼睛,将是复旦教你睁开;

你的求知欲,将是复旦为你拨动; 你的自由意识,将是复旦给你孕育。我祝福大家,谢谢大家!

第五篇: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发表新生开学致辞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发表新生开学致辞。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指出,学生必须对美和良好的道德有深切的感受,否则仅有专业知识的学生更像是一条经过良好训练的狗而已。9 月 12 日,复旦大学 2014 级新生开学典礼分为本(专)科和研究生两场举行,在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近3000多名复旦大学2014级中外本(专)科新生时,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的开学典礼致辞中充满了理想主义,他建议学生们要“在复旦悟道”。杨玉良院士认为,学生更应该是在大学中“悟道、“受业、释惑”,大学应该提供智慧与思维方法的教育,这是高等教育的回归。新技术风起云涌,MOOC引发的网络教育大潮会让学校倒闭么?杨玉良认为,大学仍然有存在的必要,他提出大学高等教育的精髓在于“贯穿于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微妙的互动关系”,这是网络无法复制与重现的。

杨玉良称,大学不能沦为“职业的培训所”,在大学如果只想学专业技能的知识,是非常卑微的,大学培养的学生要有对个人包括对自己、对整个国家、对人类有责任感。“如果学校的教育只是重视专业的知识教育,而不重视德行的培养,那么很可能培养的人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

杨玉良表示,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人文精神应该总是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之上,并宣誓崇高的道德标准和价值体系,它把对崇高的价值体系的追求,远远高于他自己在物理上的巨大成就。

开学典礼致辞全文: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起,你们成为了一个复旦人,我首先代表的全校师生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你们在国内外如此众多的一流大学里选择了复旦,我要对各位表示感谢!

从今天起,复旦将成为你们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地方。但是,我相信有一个问题你们还来不及思考,那就是你们到复旦来到底学什么,或者说到底怎么学?我们从刚才学长们和导师们的视频当中,听到了、看到了一些他们的感悟。所以,今天我并不想发表一个热情洋溢的讲话,而是要跟大家来分享一下我们对你们到复旦来到底学什么的思考。

韩愈说过“古之学者必有师”。一般来讲,自学成才,几乎不可能存在。任何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必定会有一个导师。他还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哪怕你不是复旦大学的教师,但如果你在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那你就是一个老师。对于学生来讲,来到复旦自然就是为了悟道、受业以及释惑。虽然你们最终会被归到某一个专业,或学科,会学习很多相应的专业知识,这或许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受业。然而英国的哲学家、数学家和教育家怀特海德曾经批评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教育,他说大学教育的目的已经卑微到只教学生某些学科的一部分的专业知识,因为你不可能把专业也教完;而不是像古代书院里那样,哲学家们传递给弟子的是一种智慧。其实,当时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以他的切身体验发出呼吁,他说仅仅靠知识和技能并不能使得人类获得快乐而又有尊严地生活。虽然通过专业教育可以使他成为一部有用的机器,但不能造就和谐的人格。他同时也指出,学生必须对美和良好的道德有深切的感受,否则仅有专业知识的学生,不过更像是一条经过良好训练的狗。此话有点粗,但是爱因斯坦不是一个讲粗话的人。

然而,由于现代职业极度分化、多元化,随之也导致高等教育的过度专业化。各类明确的职业指向使各种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应运而生,让教育的意义变得越来越窄。教学的内容设定只是为了“就业”这个唯一的目标。这似乎是为了适应和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为社会提供一种及时的服务,但这样的教育其实是在自弃,不是育人。它严重地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基本原则,因为人不应仅仅是社会当中的一个部件而已。事实上,现在的大学包括复旦大学的毕业生的职业和所学专业的对口程度已逐年下滑,而且已经降到非常低了。也就是说你学这个专业,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并不一定是跟这个专业有关的。因此,这就迫使我们对高等教育的理念、方法、内容进行新的思考,并做出相应的改变。必须有一点是十分清楚的,综合性的大学,包括复旦大学必须有别于通常的职业学校。大学不能沦为金耀基先生所批评的那种职业的培训所。专业知识固然是重要,大家固然必须去认真地学习,但是你们在复旦仅仅做这点是不够的。按照怀特海德的说法,如果你仅仅只想学一些专业技能的知识,那么你是非常卑微的。因为纯粹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并不能够保证你真正能够学好专业,有时反而会扼杀你的文化生活和专业精神的基础。虽然专业知识是必须学习的,但是来到大学作为学生来讲,更重要的实际上是一个悟道的过程。

何为“道”?“形而上谓之道”,“道”首先是一套价值系统。儒学经典《大学》当中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们中国人认为智慧是以善为基础的,因而道自然也就包含了善。不仅如此善还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是道的终极目标。然而就现实来看,如果一个人对人类的存亡一点都不关注,对未来国家和民族将赋予你们的历史责任和担当一点都没有感觉,对崇高的价值体系没有过执着的追求,他就会缺少一个积极而又严肃的价值系统。这样的人在思想和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必定会迷失自我。因此责任和担当应该是对道的一种悟,也是道的一种具体的外在表现。我曾经多次说过,我们培养的学生要有对个人包括对自己、对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有责任感。如果学校的教育只是重视一些专业的知识教育,而不重视德性的培养,那么很可能培养的人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

我们每一个人在对积极而严肃的价值的追求当中,都不得不去思考一些十分基本的问题,这也是建立价值系统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这些问题包括人类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人类的终极命运到底会怎样等等。虽然这些问题很大,现在甚至于未来没有人能够对这样的问题提供一种完整的答案,但是我们必须对它进行思考。因为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才能获得一套崇高的价值。

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人文精神应该总是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之上,并宣示崇高的道德标准和价值体系。他对崇高的价值体系的追求远远地高于他在物理上的巨大的成就。我们复旦大学实行通识教育,就是希望通过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以及专业课程改革,使得整个教学过程融入到一种价值的追求当中去。虽然我们对这类问题不可能提供一个终极答案,但是我们至少能够提供一些思考线索,而这种思考线索的重要性在于启示人们如何让这个世界成为有道德、有精神和理智的世界,从而在充满着种种困难的现实世界当中不至于迷失。不仅如此,而且我们还要为这个世界提供新的希望和合理性。在今天的中国,这套积极而严肃的价值系统,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说来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践行这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使我们更具有使命感,才能让我们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中具有更大的担当。

习总书记在今年的教师节讲话中指出,教师的第一要务就是传道,这个“道”就是传我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而我们学生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悟道,就是去追求,去践行这个崇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所谓的“道”也是一种智慧。智慧很难定义,在我看来,智慧是一种思考、分析和探求真理的综合能力,是掌握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方法,也包含了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认识问题的方法。因此,智慧使人能够深刻地理解世上的事物乃至社会和宇宙。与智慧相比,知识只是获取智慧和悟道的一种途径而已。我们常说的升值引以为荣的智力只是“形而下谓之器”当中的“器”而已。就获取知识而言,在今天网络时代,我们有了更多的渠道来获取知识,尤其是诸如慕课等等网络视频课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大学教育获取知识的方式。以至于有人认为,在网络教育时代,大学教师将沦为节目主持人;而更加危言耸听的是,就连我们大学存在的必要性都应该受到质疑了。其实这种担忧并非什么新鲜的事,早在上世纪60年代,哲学家罗素就指出过学习并不是一个传播知识的过程,当然其中某些东西确实需要传播,但教师不是传播中唯一起作用的人,也不是最重要的人。注意,知识传播过程中,教师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任何一个有阅读能力的人,都可以从图书馆获取信息,现在途径更多了。如果我们把大学只是理解为课堂上的知识传授,也就是传道授业当中的授业,学生也只是去接受授业,那么上述的担忧当然就不无道理。因此当时罗素就提醒我们,说教师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应该做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领悟知识。如果教师只是一个知识的传播者,那么教师可能是要失业了。其实,教书育人自古就是为了使得学生的心智更加成熟、人格更加独立,惟有人格的独立,方可获得智慧。因此,教育更为重要的内涵是传授思维方法,而学习的本质那就是获取隐藏在各种知识背后的智慧。

学习一定要悟道,悟道是获取智慧的过程。但是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既然道难以言说,中国古人就说“学必悟”。因为他们认为,认识“道”的最佳方法就是“悟”。悟道这个过程我想是不太可能通过网络或者软件来完成的。网络和软件能够做什么?在我看来,只有当某些知识能够非常准确地被定义,只有当学生在学习这一类知识的进步能够非常定量地、精确地来进行表征,那么相应的课程和教材确实可以实现一种网络化、自动化。然而不是所有的课程都可以实现计算机编码,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授的能力;同样的知识,只有好的教授更能引导学生获得意想不到的洞见。

其次,网络上的论坛无法完整地复制现实当中的讨论这样一种微妙的互动关系和各种现实对话中的丰富性。除非在网络上参与讨论的每一个人,都具有小说家一样娴熟的技巧,有能力以小说或者散文的形式来重现复杂的思路和体现,这个要求是太高了。更为重要的是,悟道的过程实际上是贯穿于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微妙的互动关系当中的,这种微妙的互动关系才是大学教育的精髓所在。因此,除了课堂教育以外,复旦大学是通过书院的方式来创造更好的这种互动空间和方式。这种互动是任何机器所无法模仿的,不管程序编得如何先进,不管技术如何发达,人毕竟是人,学生对课堂和书院里所遇到的辩论情境,以及与他人实时接触时的思考,机器无法复制。而这些恰恰将对学生产生极其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和大学的存在,其意义不仅没有被削弱,而且在当今显得更重要。在现代技术的挑战下,大学应将教育、教学更多的转向传道意义上的智慧教育,即授人以渔,以传授思维方法为主的教育。这种转变与其说是变革,还不如说是高等教育的某种回归,回到古代、古典关于教育的定义,回到更加注重智慧传授的教育,回到中国人说的传道。从而也能够让学生在大学里的学习获得更多的智慧,获得一套崭新的、合适的思维方法。

悟道必须坚持持续的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就是思考和思想。只有经过思考才能达到释惑,也才能解决你心中长久存在的一些迷惑的问题。曾经有人说过,没有经过谨慎慎思的生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也表明思考的重要性。当然“思”还是思想,我们虽然习以为常地说这个世纪是一个知识的时代,这似乎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我在这里要强调的是仅有知识是不够的,我们更需要的是思想。脱离了思想,脱离了对道德的知识,无论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还是其它任何什么学科,一定都是一把双刃剑,可能造福于人类,也可能祸害甚至毁灭人类。要让知识真正服务于人类未来的命运,我们更需要的是思想和智慧,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道,以及对道本身的思考,思考人类的大道,思考我们每一个专业学科中的专业之道。人类近一两个世纪的巨大发展,基本上是基于20世纪中叶思想家们和哲学家们的思想而来的。人类在近一两个世纪以来,由于在技术上的巨大成功,也包括社会科学知识的巨大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自然法则、社会法则对人类自由的限制。但是我认为它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思想极度贫乏的时代,因为我们现在所依据的所有思想,其原初和原形基本上都是在中世纪时候所诞生的。因此我更加希望在新世纪初时,将知识的时代转换成为一个思想的时代,转换成一个一流的思想家和哲学家辈出的时代,转换成一个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学术思想家辈出的时代,因为科学也需要思想家。我曾经说过,一个国家有再强的经济军事,若没有一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就成不了一个真正的世界强国,它最多是一个武装到牙齿的国家而已。同样,如果人类出不了一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我们就很难解决当今和未来人类所面临的各种重大而又复杂问题的挑战。

复旦的先贤们为我们选择的校训十分深刻,我认为它是对传道授业解惑的一种具体阐述。“博学而笃志,切问近思,仁在其中矣”,所以我最近在对校训有关的诠释当中提到,我们的校训当中其实还有一个内在的重要逻辑,也就是唯有博学方可笃志,惟有切问方有近思,这样去做了,你们与别人包括与社会自然就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关系。也就是仁就在其中矣。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你们来到复旦学习一定是正确的选择,但是这也意味着你们将开始痛苦而又快乐的学习和思考的过程。我为什么要把痛苦放在前面?从我个人来讲,我不相信那种所谓快乐学习的说法,这就是刚才陈思和老师讲的,只有当你热爱它了,那么乐就在苦中。若你们在复旦悟得了这个“道”,那么在你们离开的时候,你们不仅具备了专业知识,而且你们将变得更加智慧、更有思想,对国家民族就会更有担当,对整个全人类也会更有担当。我希望大家成为这样的人!

谢谢大家!

下载2018年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开学典礼上的致辞(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年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开学典礼上的致辞(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的讲话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开学典礼上的演讲:重温关于大学的常识 2012年9月7日在复旦大学2012级本科学生的开学典礼上,校长杨玉良发表了一场重要演讲,演讲的主题为“重温关于大学的......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教授的讲话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教授在 2011 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让心灵和想象力展翅飞翔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教授在 2011 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同学们、老师们,各位......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毕业典礼演讲稿2009[★]

    各位2009届的同学们,你们好!我想先擦去眼角的一些泪花,否则我恐怕看不清楚我的稿子。4年以前,你们来到复旦,和所有的复旦人一起享受复旦的百年庆典。那时候,你们作为最年轻的复旦......

    复旦开学典礼杨玉良讲话.doc

    同学们,老师们,大家好!对一所大学而言,一年中有两个仪式最为重要,那就是新生入学典礼和毕业典礼。对每一位学生来说,参加入学典礼和毕业典礼代表着人生的一段美好时光,一段大学生涯......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2011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2011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让我们的心灵和想象力展翅飞翔(附照片) 1818年10月22日,黑格尔在受聘柏林大学哲学教授职务的时候曾经说过,这个世界的精神太......

    复旦大学校长开学典礼致辞

    复旦大学校长开学典礼致辞:仅有专业知识的学生像一条被训练的狗9 月12 日,复旦大学 2014 级新生开学典礼分为本(专)科和研究生两场举行,在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近3000多名复旦大......

    复旦大学校长开学典礼致辞

    大学开学在即,少不了的话题,是大学校长的新生寄语。多年前,蔡元培先生就曾对学生提出三点期望:“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友。”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苓先生也曾叮嘱学......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教授在2011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教授在2011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让心灵和想象力展翅飞翔——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教授在2011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同学们、老师们,各位家长:上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