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型校长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创新型校长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何谓创新;创新就是突破旧的思维模式,开拓新的领域,创造新的事物。
校长是学校办学方向的掌舵者,教育思想的贯彻者,是一代名师的塑造者,是教育改革的开拓者和创新者。校长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就可以为学校创设良好的创新教育的环境,就可以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教师的创造性教育提供指导和保障。学校需要创新型的校长,这个时代需要创新型校长。
那么,作为创新型校长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呢?
一、创新性的个性品质
创新型校长应富有好奇心和不满足感;思维灵活,性格开朗;注重学习,善于掌握新信息,接受新事物。创新型的校长必须具备创新性的个性品质。
二、创新性的教育观念
校长的观念,往往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创新型的校长应有创新性的教育观念。能根据国家教育方针,结合学校的实际提出自己独到的、系统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在办学过程中,坚信每个学生都能被教育好,坚信每位教师都能把书教好,能设计出多姿多彩的教育方案,力求使每个学生得到发展,力求使每位教师得到发展。
三、创新性的领导方式
校长创新性的领导方式体现在:有较强的民主作风和组织机
构协调能力;善于团结人、影响人;善于听取教师的创新观点;安排工作更多的强调所要达到的目标,而不限制方法和步骤;善于创设积极、愉快、进取、创新的氛围,能感染和带动全体教师为学校创新目标的实现共同努力。要达到这些,就需要:
第一,领导方式的民主化。理顺党政关系,加强民主集中制。明确界定领导者个人的职能和权限;明确划分领导班子内需要集体决定的重大问题和个人分工负责的日常问题,并将其制度化;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实行集体领导,避免个人独揽大权或无人负责的状况。达到一把手总揽而不包揽,放手而不甩手,果断而不武断。
第二,领导方式的开放化。就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拓宽工作渠道、扩展视野。在决策中,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努力拓宽与群众联系、沟通的渠道,广泛倾听群众的心声。
第三,领导方式的法治化。树立依法治校,校长要不断提高法律素养,要知法,懂法,一切照法律办事。
第四,领导方式的服务化。树立教育即服务的思想,以人文本,在学校以教师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校长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定的措施满足教师正当需求,如:在思想上,支持教师的进步要求,帮助教师改正思想和工作上的缺点,促进他们成长;在事业上,支持教师的工作,关心教师的兴趣爱好,鼓励教师成才;在生活上,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想法设法改善教
师的办公条件,保护教师的健康,减轻教师工作上和心理上的负担。从而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校的各项工作在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下高效运转。
四、创新性的管理艺术
管理艺术的本质特征是管理创新能力。作为创新型的校长,要具备管理创新的能力,掌握管理艺术。
(一)、用人的艺术
古人说过:“政以德贤为本。”“为政之本在于任贤。”校长要掌握用人的艺术。用人既要注重“才”,更要注重“德”,真正做到用好一个人,配好一班人。学校对教师要有一套完整的考核评价机制,做到能者上、庸者下,无形中使教师们自我加压,从教学理论上深挖,从教学基本功上下工夫,千方百计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这样,在正常的工作环境中就看不到教师串岗现象,每个人都在忙自己的事情,也就不需要为每天的考勤而忙碌,学校创造奇迹就不难理解了。
(二)处事的艺术
处理学校的各类事情是校长的本职工作。讲究处事的艺术,在于校长职岗明确。领导者就做领导的事情,做重要的事情,做明天的事情,而对他人的工作,次要的工作,过去的工作则不必干涉,注意主次秩序,讲究方法简便。做到三个“硬”:“肩膀硬”、“耳根硬”和“手段硬”,敢于承担责任,善于听取意见,勇于实施决策,力争做到科学性、人文性、艺术性的统一。
(三)协调的艺术
校长是学校的统领,搞好“协调”,就能创造出良好的工作环境。创新型的校长,需要处理好与上级、下级、同级之间的关系。协调上级关系时,尊重而不崇拜,服从而不盲从,识大体,顾大局,局部服从全局;对待同级时,民主而不专断,信任而不猜疑,支持而不拆台。当意见不一致时,能坚持求大同存小异,保持同级关系的和谐与稳定;与下级相处时,公正而不谋私,平等而不摆架子,权限明确而不越权,真诚相待,真心关爱下属。
这样,大家就会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全力支持学校、办好学校。
(四)外交的艺术
要想推动学校的快速发展,就必须争取全方位的支持。作为一名创新型校长,必须树立公关意识,擅长外交艺术。第一,自我宣传。校长要学会自我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建立学校声誉,树立学校形象的主要手段。学校可以通过精心设计学校外观形象和有计划地开展特定的专项活动来进行宣传。如:艺术节、科技节、特色活动等。这些活动组织得好就会产生轰动效应,大大提高学校的声誉,从而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第二,沟通。积极主动、切实有效的沟通,是保全学校与各方交流思想,融洽感情,增进友谊,建立良好关系网络的基本保证,校长要学会沟通。第三,搜集信息。校长要学会搜集信息,搜集大量的、准确的、时效性的信息,这样,才能使决策更正确。
(五)、创办特色的艺术
特色学校是富有创造性的整体办学风貌的体现。一名创新型校长必须具有超前意识、有预见性,能从学校实际出发,顺应时代发展,形成一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办学特色。同时,还要注意整体效应,达到“以点带面”“以局部带整体”“以核心带全局”,最终使学校在整体的全方位的各种角度都能反映这一特色,使其成为一种综合效应。特色办学需要校长具备三个“独特”,二个“重视”,即有独特的办学思想,有独特的管理风格,有独特的人格魅力,重视特色教师的培养,重视特长学生的培养。
任何一所学校,是否具有良好的创新环境,一校之长市关键。校长作为学校团队中的“领跑的狮子”,就应站在教育改革的崭新平台上,应以创新为使命,做一名创新型校长,引领学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时代呼吁创新型的校长,校长要成为创新型的校长。
第二篇:创新型校长
创新型校长:时代的呼唤
伴随新世纪的到来,知识经济,数字化社会,信息社会,网络时代,这些前所未闻的新鲜名词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我们所面对的社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需要“创新”。****同志反复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①而民族素质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关键在教育。教育能否办好,首先取决于校长的创新意识。校长处于学校管理系统的核心地位、领导地位和决策地位,校长是学校办学方向的引导者,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师生员工的教育者,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学校运转的组织者。校长创新意识的高低,事关教育改革的成败。所以,探讨创新型校长的素质,对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从笔者多年校长工作的经历出发,结合时代的要求,我认为创新型校长应具备以下素质:
(一)新型校长必须树立公关意识公关意识是公共关系的简称。它是人们在工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对公共关系所持的基本态度和观念,是人们开展公关活动的思想基础。②公关的最终目的是“争取支持”(也是公关的基本职能)。公关意识的正确与否,事关学校公关实践,乃至学校顺利发展的成败。那么,作为一名出色的校长,应当具备哪些正确的公关意识呢?
1、要学会自我宣传注重自我宣传是校长公关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宣传是扩大社会影响,建立学校声誉,树立学校形象的主要手段。学校自我宣传的途径主要有:首先,通过精心设计学校外观形象来进行自我宣传。比方说学校的建筑风格、校园格局、环境布置等物质性的空间形象,以及学校的校服、校徽、校训和校风这些精神性的外观形象,所有这些外观形象都会对社会产生直观直觉的影响,对于树立学校形象具有积极的、有效的作用。以我校为例:我上任伊始,就制定了学校的各项发展规划,其中之一的重点项目就是要建设当时深圳市中小学最大的“快乐体育园”,经多方论证后,我们把成熟的建设计划多次、反复地向上级领导汇报,向社会、企业宣讲,争取关注与支持,终于得到了有关部门的“慷慨解囊”,鼎力支持。其次,通过有计划的学校特定的专项活动来进行自我宣传。比方说,教师节、艺术节、科技节、毕业典礼、校庆活动等,这些活动组织得好就会产生轰动效应,大大提高学校的声誉,从而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
2、要学会主动沟通学校沟通是以信息传递为主要内容的,通过学校与成员间的、学校与学校间的、学校与社会间的交往的基本形式来加以实施的。它的基本要求是积极、主动、有效。美国曾对公共学校(主要是中小学)进行了一次调查,他们发现:那些学校与社会公众之间不理解或理解不充分的地区,恰恰是许多有关学校财政被否决的地区;而相互理解的地区,则至少是在选举之前的四年中能通过给学校增加基金的提案。③这表明社会所给予的支持和帮助对学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学校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柱。校长的主动沟通意识,是保全学校与各方交流思想,融洽感情,增进友谊,建立良好关系网络的基本保证。
3、要学会收集信息学校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能便是采集信息,而信息又是执行决策咨询职能的基础,因此对校长来说,具备注重信息的公关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校长在注重收集大量信息的同时,必须要注意信息的准确性,缺乏准确性的信息是无用的信息,它只会导致决策的失误。其次要注重来自正式渠道的信息和非正式渠道的信息。我们葵涌中心小学是深圳特区的边远学校,由于非常重视公关方面的工作,现在的办学条件已大为改观,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得到了上级的赞许,2000-2001学年获得市区教学效益奖50万元人民币(注:全区仅4所学校获此殊荣)。凭心而论,这与我校重视公关工作不无关系。
(二)创新型校长必须注重领导艺术所谓领导艺术,是指在长期领导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领导技巧,策略和特殊方法的总称,是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所积累的经验与技能的结晶。领导艺术不同于领导技术和领导方法,它是两者的升华。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对领导艺术作了精辟的论述,他说:“领导人员依照每一具体地区的历史条件和环境条件,统筹全局,正确地决定每一时期的工作重心和工作秩序,并把这种决定坚持地贯
彻下去,务必得到一定的结果,这是一种领导艺术。”④领导艺术包括以下方面:决策艺术、用人艺术、理财艺术、协调艺术、管理全局艺术、处理艺术、运时艺术、开会艺术、授权艺术、谈判艺术、提高效率艺术、思想教育艺术等等。对校长来说,最重要的是必须精通用人艺术和处事艺术。
1、用人艺术古人说过“政以德贤为本”。“为政之本在于任贤”。邓小平指出:“一个人才可以顶很大的事,没有人才什么事情也搞不好。”⑤这说明,如何用人是领导首先要关注的问题,校长要掌握用人艺术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克服任人唯全、任人唯顺、任人唯资、任人唯亲的错误观念。其次要确立选用人才的基本准则,要做到知人善任、唯才是用;另外,要注意使用人才的方式方法,要做到用人所长,避其所短。
2、处事艺术处理各类事情是领导者德本质工作。领导者应该能力提高处事艺术,使之达到事半功倍德效果。讲究领导艺术,在于职岗明确,领导者就做领导的事情,做重要的事情,做明天的事情,而对他人的工作,次要的工作,过去的工作则不必干涉,要注意主次秩序,讲究方法简便。在校长领导艺术的实施方面,必须做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成为具有领导艺术的行家。
(三)校长必须是超现状,能创出特色学校的工程师特色学校是一种在寻求服从于一般学校共性的基础上竭力创造出富有个性特征的办学风貌的学校。特色学校一定具有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带有创造性。表现在独特的办学思想、独特的办学内容和独特的办学策略。创新型校长必须要有超前意识,有预见性,从本校实际出发、顺应时代发展,形成一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独特风格,同时还要注意整体效应,达到“以点带面”、“以局部带整体”、“以核心带全局”。最终使学校在整体的全方位的各种角度都能反映出这种独特性,成为一种综合效应。特色学校应当是富有创造性的整体办学风貌的体现。如果只具有个别特色项目的学校,只能称之为学校特色。创建特色学校,校长是关键。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而校长必须具备以下个性结构:第一,独特的办学思想;第二,独特的管理风格;第三,独特的人格魅力。闻名于世的夏山学校是自由主义者尼尔以“自由”为特色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创建的;苏霍姆林斯基的“相信孩子”的教育思想缔造了具有国际意义的以和谐为特色的帕夫雷什中学。教育是立国之本,而师资则是教育之本。校长必须以拥有特长教师为办学前提,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有特色的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学校的特色,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往往是靠特色教师的努力而形成的。为了拥有特长教师,校长必须注意两方面的工作:第一、要积极提供机会引发教师的特长,人各有长,用人必用其所长,对教师也是如此。教师都有其独特的个性、特长、爱好以及工作习惯、教学风格。校长要充分了解教师的这些特点,提供机会让其展露、发挥。第二,要努力创造条件培养老师的特长。教师的特长爱好是可以通过途径加以培养的。苏霍姆林斯基在这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对青年教师,他努力帮助他们分析工作中的长处和短处,并积极创造条件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为形成个人风格作准备;对中年教师他设法帮助他们找出各自的独特风格,并不断加以总结;对老教师则在总结的基础上积极加以传播扩大影响。
第三篇:做创新型校长
做创新型校长,育创新型人才
一、总体思路
一个校长,不仅仅是一位管理者,更应该是一位教育创新实践的引领者。要想教师变,首先应该自我变,转变传统观念,更新教育理念,我不变何以带动教师之变?正因为我自己的变化,使老师们心悦诚服地投身于新课改的实验中来,正因为我的变化,老师们也在不知不觉中转变着自己。教师队伍的变化,他们的敬业精神和积极的心态所形成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变化有着最直接、最深刻的影响。
二、背景介绍
创新,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校长处于学校管理系统的核心地位、领导地位和决策地位,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低,事关教育改革的成败。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他的办学思想、管理风格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力争做一名创新型校长,把高阳小学办成一所独具特色的学校,为社会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是我一直以来的理想和追求。
三、创新点
加强学习,创新自我通过一系列的学习使我认识到:转变传统观念,更新教育理念,是保证新课改实验成功的关键,也为我参与新课改实验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引导培训,强化师资
抓新课改实验工作,我有两点最大的体会:一是要心诚,二是要心硬。“心诚”是指:要站在为教育发展和培养新时代合格人才的高度来落实新课改实验工作,要对新课改实验工作的前途和结果抱有信心。“心硬”是指:改革肯定要担风险,其结果可能成功也可能是失败,新课改实验工作也是这样,它的开展也要经历起步的艰难、实施的繁杂、前途的渺茫这样一个过程。根据实际情况,我提出了“三个一结合校园网”的校本培训模式:“三个一”指的是要求课改实验教师每周写一篇教育随笔或教育案例或教育故事;每月举行一次定主题、定主持人的“课改你我变”教育论坛活动;每学期举行一次专家讲座。“结合校园网”指的是针对校园网即时性强、效率高、反馈快的特点,我们利用网络加强对教师们的先进教育理论学习,有利地推动了运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的积极性。现在能够看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经历了一个被动到自觉、不理解到理解、不懂到懂、抵触到佩服的过程,老师们从内心认识到了新课改实验的重要性。实施“三特”工程,制定“十每”常规
三特即特色资源、特色教师、特色学生。(“十每”常规见后面主要做法。)
四、主要做法
根据学校实际,构建适宜本学校的课程体系,形成较受学生喜爱、有学校特色的教育教学及管理模式。为此,我们组织学科特色活动校本教材编写组,负责
教材的编写,并根据学科特点制定了“十每”常规。“十每”常规的落实,保证了学科特色活动的有序开展。“十每”常规为:
1、每天20分钟晨读(每天早餐前20分钟)
2、每天练规范字10个(下午上课前练字5分钟,学校提供专用练字本,语文教师批改)
3、每天摘抄并背诵一句话(学生准备专用摘抄本摘抄并背诵)
4、每天口算5—10题(数学课前进行,学生自备口算本)
5、每天一句英语日常语(英语教师按学期准备,每期30—60句)
6、每期每班交小制作3件以上(科学教师指导)
7、每个学生都会吹奏葫芦丝一曲(音乐教师指导)
8、每个学生都会背诵《礼仪三字经》,并能礼貌待人(思品教师落实)
9、每个学生都会画简笔画(美术教师负责指导,每期每个学生要会画两种以上物品的简笔画)
10、每节课前都要进行2分钟以上的学科特色训练:
语文:学生朗读或背诵古诗、优美句子、格言等
数学:口算5题以上或背公式、口诀
英语:日常用语或英文歌曲
体育:队列训练或武术训练
音乐:唱歌或葫芦丝吹奏
美术:简笔画
思品与社会:背诵《礼仪三字经》
科学:演示实验
常规制定后,我们采用培养重点、以点带面,最后全面铺开的方式,确保学科特色活动的运行。葫芦丝百人演奏团、书画社、校武术队、科技制作小组等从各班挑选爱好者,进行重点培养,让他们成为各班的种子,带动全班同学的学习热情。设立德育墙,让墙壁说话,时时修心,处处育人;把武术操列入课间操内容,推广普及武术;成立演讲社、剧团,举行朗诵、英语演讲比赛;每学期进行一次计算大赛、举办科技制作节,在全校师生面前展示自己聪明才智。
我们还利用校园广播、板报、橱窗、校园网等宣传载体,开展具有广泛参与性的特色宣传教育活动;结合 “国庆节”、“教师节”、“六一节”、“元旦文艺汇演”等开展各种学科特色活动,把学科特色活动贯穿于经常性的校园活动中,丰富了校园文化。
五、影响及成效
学校:
2009年获湖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省级优秀组织奖
2009年8月31日《荆门日报》刊发《研究出效益,改革促发展》的文章,介绍高阳小学特色教研成果
2010年庆“六一”文艺汇演获沙洋县三等奖
校葫芦丝演奏团在2010年镇元旦文艺汇演中获镇一等奖并得到学生家长的一致认可
校武术队的《精忠报国》在沙洋县六一节文艺汇演中获奖并赢得社会各界的好评
教师:
范士春、丁红艳、黄华老师在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中获国家级一、二、三等奖
刘小平老师、冯秀、徐小茵老师分获市规范字书写比赛一、二、三等奖 刘艳丽老师获得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指导奖
刘海燕老师在音乐教师基本功竞赛中获市二等奖
韩玉书老师获得全国美术书法大赛辅导奖
杨姝老师获得小学英语口语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英语优质课竞赛市三等奖
宋娟老师获得荆门市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朗诵比赛二等奖
学生:
吴李晶同学在第二届“长江杯”湖北省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竞赛中获省二等奖
易鹏辉同学在第三届全省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竞赛中获荆门赛区二等奖 王政
一、宋逸菲、吴新竹等多名同学在沙洋县举办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学校小学生英语口语竞赛中获不同奖次
姚傲寒同学的数学小论文发表于《小学生数学》
文涵同学的电子报刊《放飞梦想》获市一等奖
王雨嘉同学的征文《祖国在我心中》获第八届全国“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论坛”“小荷杯”一等奖
韩经纬同学制作的《风的形成》模型获湖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张庭玉、陶曦敏同学分获第六届“艺术之星”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大赛书法特等奖和三等奖
付志远同学获第六届“艺术之星”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大赛美术一等奖
陈子键同学的《风的警告》获市一等奖
金宇涵同学在沙洋县“爱湖北 爱家乡”的演讲中获县二等奖、作文《我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发表于《荆门晚报》
罗逢晨同学的作文《祖国在我心中》获县一等奖
赵毅老师辅导的学生作文《那一次我被爱震撼》发表于《荆门晚报》 个人:
论文《运用创造教育理论,开发学生创新能力》获全国教育学术论坛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
论文《立于时代潮头,做创新型校长》发表于《现代校长》杂志2007年第4期
2009年被荆门市教育局评为第三届教育科学研究学术带头人
2010年被荆门市教科所评为教科研先进工作者
„„
由自我变到教师变,由教师变到学生变,将高阳小学逐步打造成一所具有自己特色的校园,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了教育科研这块肥沃土地的滋润。我想,这种变化将还要变大,在今后的教科研路上,我将继续高举创新的大旗,做一名创新型校长,带领一批创新型教师,为社会培育创新型的建设者。
第四篇:创新型校长
创新型校长:时代的呼唤
------------------作者:佚名
来源于:教师之友
发布时间:2005-3-28 11:12:27 [打 印] [ 字体:大 中 小 ]
伴随新世纪的到来,知识经济,数字化社会,信息社会,网络时代,这些前所未闻的新鲜名词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我们所面对的社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需要“创新”。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①而民族素质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关键在教育。教育能否办好,首先取决于校长的创新意识。校长处于学校管理系统的核心地位、领导地位和决策地位,校长是学校办学方向的引导者,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师生员工的教育者,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学校运转的组织者。校长创新意识的高低,事关教育改革的成败。所以,探讨创新型校长的素质,对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从笔者多年校长工作的经历出发,结合时代的要求,我认为创新型校长应具备以下素质:
(一)新型校长必须树立公关意识
公关意识是公共关系的简称。它是人们在工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对公共关系所持的基本态度和观念,是人们开展公关活动的思想基础。②公关的最终目的是“争取支持”(也是公关的基本职能)。公关意识的正确与否,事关学校公关实践,乃至学校顺利发展的成败。那么,作为一名出色的校长,应当具备哪些正确的公关意识呢?
1、要学会自我宣传
注重自我宣传是校长公关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宣传是扩大社会影响,建立学校声誉,树立学校形象的主要手段。学校自我宣传的途径主要有:
首先,通过精心设计学校外观形象来进行自我宣传。比方说学校的建筑风格、校园格局、环境布置等物质性的空间形象,以及学校的校服、校徽、校训和校风这些精神性的外观形象,所有这些外观形象都会对社会产生直观直觉的影响,对于树立学校形象具有积极的、有效的作用。以我校为例:我上任伊始,就制定了学校的各项发展规划,其中之一的重点项目就是要建设当时深圳市中小学最大的“快乐体育园”,经多方论证后,我们把成熟的建设计划多次、反复地向上级领导汇报,向社会、企业宣讲,争取关注与支持,终于得到了有关部门的“慷慨解囊”,鼎力支持。
其次,通过有计划的学校特定的专项活动来进行自我宣传。比方说,教师节、艺术节、科技节、毕业典礼、校庆活动等,这些活动组织得好就会产生轰动效应,大大提高学校的声誉,从而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
2、要学会主动沟通
学校沟通是以信息传递为主要内容的,通过学校与成员间的、学校与学校间的、学校与社会间的交往的基本形式来加以实施的。它的基本要求是积极、主动、有效。美国曾对公共学校(主要是中小学)进行了一次调查,他们发现:那些学校与社会公众之间不理解或理解不充分的地区,恰恰是许多有关学校财政被否决的地区;而相互理解的地区,则至少是在选举之前的四年中能通过给学校增加基金的提案。③这表明社会所给予的支持和帮助对学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学校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柱。校长的主动沟通意识,是保全学校与各方交流思想,融洽感情,增进友谊,建立良好关系网络的基本保证。
3、要学会收集信息
学校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能便是采集信息,而信息又是执行决策咨询职能的基础,因此对校长来说,具备注重信息的公关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校长在注重收集大量信息的同时,必须要注意信息的准确性,缺乏准确性的信息是无用的信息,它只会导致决策的失误。其次要注重来自正式渠道的信息和非正式渠道的信息。
我们葵涌中心小学是深圳特区的边远学校,由于非常重视公关方面的工作,现在的办学条件已大为改观,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得到了上级的赞许,2000-2001学年获得市区教学效益奖50万元人民币(注:全区仅4所学校获此殊荣)。凭心而论,这与我校重视公关工作不无关系。
(二)创新型校长必须注重领导艺术
所谓领导艺术,是指在长期领导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领导技巧,策略和特殊方法的总称,是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所积累的经验与技能的结晶。领导艺术不同于领导技术和领导方法,它是两者的升华。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对领导艺术作了精辟的论述,他说:“领导人员依照每一具体地区的历史条件和环境条件,统筹全局,正确地决定每一时期的工作重心和工作秩序,并把这种决定坚持地贯彻下去,务必得到一定的结果,这是一种领导艺术。”④
领导艺术包括以下方面:决策艺术、用人艺术、理财艺术、协调艺术、管理全局艺术、处理艺术、运时艺术、开会艺术、授权艺术、谈判艺术、提高效率艺术、思想教育艺术等等。对校长来说,最重要的是必须精通用人艺术和处事艺术。
1、用人艺术
古人说过“政以德贤为本”。“为政之本在于任贤”。邓小平指出:“一个人才可以顶很大的事,没有人才什么事情也搞不好。”⑤这说明,如何用人是领导首先要关注的问题,校长要掌握用人艺术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克服任人唯全、任人唯顺、任人唯资、任人唯亲的错误观念。其次要确立选用人才的基本准则,要做到知人善任、唯才是用;另外,要注意使用人才的方式方法,要做到用人所长,避其所短。
2、处事艺术
处理各类事情是领导者德本质工作。领导者应该能力提高处事艺术,使之达到事半功倍德效果。讲究领导艺术,在于职岗明确,领导者就做领导的事情,做重要的事情,做明天的事情,而对他人的工作,次要的工作,过去的工作则不必干涉,要注意主次秩序,讲究方法简便。在校长领导艺术的实施方面,必须做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成为具有领导艺术的行家。
(三)校长必须是超现状,能创出特色学校的工程师
特色学校是一种在寻求服从于一般学校共性的基础上竭力创造出富有个性特征的办学风貌的学校。特色学校一定具有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带有创造性。表现在独特的办学思想、独特的办学内容和独特的办学策略。创新型校长必须要有超前意识,有预见性,从本校实际出发、顺应时代发展,形成一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独特风格,同时还要注意整体效应,达到“以点带面”、“以局部带整体”、“以核心带全局”。最终使学校在整体的全方位的各种角度都能反映出这种独特性,成为一种综合效应。特色学校应当是富有创造性的整体办学风貌的体现。如果只具有个别特色项目的学校,只能称之为学校特色。
创建特色学校,校长是关键。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而校长必须具备以下个性结构:
第一,独特的办学思想;
第二,独特的管理风格;
第三,独特的人格魅力。
闻名于世的夏山学校是自由主义者尼尔以“自由”为特色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创建的;苏霍姆林斯基的“相信孩子”的教育思想缔造了具有国际意义的以和谐为特色的帕夫雷什中学。
教育是立国之本,而师资则是教育之本。校长必须以拥有特长教师为办学前提,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有特色的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学校的特色,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往往是靠特色教师的努力而形成的。
为了拥有特长教师,校长必须注意两方面的工作:第一、要积极提供机会引发教师的特长,人各有长,用人必用其所长,对教师也是如此。教师都有其独特的个性、特长、爱好以及工作习惯、教学风格。校长要充分了解教师的这些特点,提供机会让其展露、发挥。第二,要努力创造条件培养老师的特长。教师的特长爱好是可以通过途径加以培养的。苏霍姆林斯基在这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对青年教师,他努力帮助他们分析工作中的长处和短处,并积极创造条件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为形成个人风格作准备;对中年教师他设法帮助他们找出各自的独特风格,并不断加以总结;对老教师则在总结的基础上积极加以传播扩大影响。
―――――――――
注释:①、江泽民:“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论科学技术》,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70页。
②吴秀娟等著:《中国校长工作新论》,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24页。
③斯科特、卡特李普等著:《有效公共关系》,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年版,第535页。④《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858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9页。
浅谈校长如何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
------------------作者:佚名
来源于:教师之友
发布时间:2005-4-22 8:45:06 [打 印] [ 字体:大 中 小 ]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陶行知先生说:“做一个学校校长,谈何容易,说的小些,他关系千百人的学业前途;说的大些,他关系国家与学术之兴衰……”陶老说的做校长不容易,我理解主要是指校长抓教育、教学、教研工作的不容易,责任重大。那么,校长该如何抓好教学这一中心工作呢?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谈谈。
一、在学校工作中要把教学工作摆第一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校长只有把学校最本质的东西——教学摆在第一位,他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者。因为,教学工作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合格人才的主要途径。在学校诸多工作中,校长应把教学工作摆在第一位,但这个位置不容易摆正。
我们正处于一个特殊的社会转型时期,旧的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已经打破,而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未完全形成,在这新旧体制转型过程中,我们当校长的遇到了一些非人力所能解决的困难。
如过去学校办学经费、条件改善、工资待遇等一切都由政府包了。而在这个转型时期,教育迫切需要校长在办学中发挥自主意识,一切依赖上级的等、靠、要、望的做法行不通了,办学经费需要争取,条件改善需要发动群众。权利下放了,责任下放了,相应的事也下放了,于是我们的校长为这些棘手的事务所困,教学这个中心自觉不自觉地突不出来了。
又如,改革开放以来,教师对校长的评价标准也发生了变化。个人收入的多少等,往往也委之于校长,校长要管的事情太多了。这样使得校长们常常是人在课堂上心在外面转,心不焉又怎能抓好教学工作呢?
当然,也还有一些主观认识上的问题。如:一谈到把“教学工作摆在第一位”,有人就认为:这不又是在搞“智育第一”了吗?“智育第一”不是与素质教育相悖的吗?其实这种看法是狭隘地理解“教学”这个概念了。教学不等于智育,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主要靠教学工作来完成,“智育”只是教学工作内容的一个重要部分,绝非它的全部。
诸多的原因,使我们的校长们把教学工作摆在了学校工作的第二位、第三位了。这种现象可以理解却不能赞同,而且一定要纠正。
因为,21世纪将是一个全新的世纪,工业社会将向信息社会转变,知识经济将取代工业经济,几千年来人类主要以直接劳动作为财富的巨大源泉的时代将淡出,代之一个新的以知识生产力为伟大动力的时代。这开始变化向21世纪的教育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即给孩子一个全新的教育,一个高质量的教育。这个全新的、高质量的教育不通过教学这一中心工作,又怎能实现呢?教学质量始终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所以,我们必须理直气壮的全心全意的抓好教学这一中心工作。
校长怎样才能把教学工作摆在第一位呢?
首先,要端正认识。校长面对两难选择,常常身不由己,摆不正这个位置,无法超脱出来。要解决这个问题,恐怕不是一时半刻的事,它牵涉到教育的投入机制,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改革。
我们的校长在这种背景下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远一些。一方面办学是需要支持的,但上级和人民群众支持的恰恰是一些最信是过的地方和学校,钱要投在有用的地方。如果一所学校本身管理不善,人心涣散,质量低劣,试想上级领导、人民群众愿意花这个钱搞投入吗?即使争得了某一次机会,但这也是没有根基的,是短命的。
还是让我们把自己的事办好吧!教学始终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偏离了这个中心,忘记了历史的教训,就是我们工作的失职。
第二,要正确处理抓教学工作与抓其他工件的矛盾。
中小学校长既是学校的管理者,也是学校的领导者。校长在学校管理中,居于领导地位,校长应善于给自己定位。
我曾读过一篇文章,标题是:“主任对校长说:让我们分担一些你的工作吧!”文中介绍一个新上任的校长下决心要把学校工作搞上去,因此他事无巨细,事必躲亲,为的是怕下属部门负责人“捅漏子”。德育主任该做的检查,他要亲自督阵;教导主任该召开的会议,他要代替召开;总务处是老师意见最多的地方,他干脆深入进去,大小事都由自己拍板敲定。学校各项工作像无数条绳索系在这位校长身上,不管拉动哪一根绳子都牵动着校长。别人问他当校长的体会,他苦笑着说只有一个字“忙”。在学期总结会上,几位主任语重心长地说:“校长真辛苦啊!下学期让我们分担一些你的工作吧!”这篇文章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思考题:这位校长这样履行职责值得仿效吗?不值得的话,该怎样做呢?我认为:
(1)校长要善于摆正自己和班子成员的关系,把事情分给不同的人、不同层次的人去做,不要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要抓大放小,抓主要工作,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2)校长不仅要调动群众干事的积极性,还要善于调动群众谋事的主动性。校长再能干,能想出几十个点子,也仅是几十个点子,如果大家的思维全打开了,都能出主意,就可能是成百上千个。只有依靠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校长对教育理念、办学特色的追求。校长是集体智慧的代表,也只有这样,才能处理好抓教学工作和其他工作的矛盾。
(3)校长还要善于理顺关系。校内与校外、上级与下级各方的关系融洽,工作阻力小了,效率也就会高了,就能腾出时间抓中心工作。什么是领导艺术?平衡协调就是一种领导艺术,校长要会做平衡协调工作。
第三,校长只做自己该做的事。何谓校长该做的事?当前主要有三件:第一是研究好办学思想,并要将这一思想化为全体班子成员的统一思想;第二是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第三是研究课堂教学的改革。作一个样必须要有办学追求,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这种思想和理念立意要高,要瞄准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大方向;要脚踏实地,立足于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校长只有树立了这种追求,才能引导教师向更高境界,更高层次迈进。校长要做自己该做的事,把该别人做的事还给别人。
当然,要校长静下心来抓教学,还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我相信,随着教育战略地位的确立,依法办学就会有保障,教育经费也会得一相应的解决。那么,我们的烦恼也就会减少了,教育将会有一片蓝蓝的天空,我们能自由的翱翔,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就会毫不动摇了。
二、在教学工作中要把课堂教学摆第一
苏霍姆林基曾提出了三个口号:到教师中去!到学生中去!到课堂中去!他说:“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好校长,那你首先就得努力成为一个好教师,一个好教学专家和好的教育家。”校长是领导全校教师进行创造性劳动的主要组织者,他不仅要具备一个优秀教师的一切素养,而且还应具备有比一般优秀教师高出一筹的素质,要成为“师者之师”。=
长如何走进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呢?
一是上课。我们的校长都是从优秀教师岗位上选拔上来的,过去都上得一门好课。但当了几年校长以后,有些校长就感觉到,我已经不是一个优秀教师了。有的没有再教自己擅长的科目所致;有的是陷入了行政事务堆中,没有时间去钻研自己学科的教学方法了。当了几年校长,反而不能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什么有用的建议了。这样会造成什么后果呢?一个校长渐渐变得不会上课了,就很难领导教学了;教长不兼课了,就没有了教学的第一手资料,又怎能指挥教学,领导一个学校呢?校长负责制,确实使校长感到责任无处不在,但教育的问题实际是教学的问题,教学的问题主要是课堂教学问题,作为校长一定要妥善处理好教学与其他事务的矛盾,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课堂教学上,要坚持上课。教育是一种奉献,校长多兼课,兼主课,既是一种奉献精神的体现,也是对自身价值的一种重视,因为你用事实证明了自己不仅是一个内行的管理者,更是一个在行的教师,为教师做出了表率。只有先成为教学上的权威,才能成为权威的领导。
坚持上课,能从教学实践中获取改革的动力。我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期担任过小学校长的,并长期坚持教一个小学毕业班的语文,而且每年接的都是“差班”。当时正是“片追”最严重的时候,当校长事情多,不能搞加班加点,而又要把“差班”教成“好班”,校长才有权威。因此,当时我就开始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研究。可以说,我现在在教学研究方面能有点滴成绩,其思想源泉、改革动力就来源于课堂教学。我体会到,很多事情是逼出来的,校长要逼自己才能成为优秀校长、成功的校长。
二是听课。听课是校长了解教学情况,指挥教学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
“应试教育”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评价是一张试卷的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简单易行;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特别是在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要求下,小学只考语数,其他科目取消考试,那我们又怎样科学、全面的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呢?虽然,我们实行了工作量化,但教师的劳动不是一个简单的产品生产,是一种较复杂的创造性劳动,量不能代替质。最好的方法是深入课堂。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反映在教学的实践中;教师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熟悉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课前准备等,这些都是在试卷上反映不出来的,而又恰恰是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校长听课,就可以了解教师上课的情况和学校教学实际,这是校长指导教改的关键,也是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
校长听课能发现先进典型,“名师”出自“名校长”,一个好的校长,能带出一批好教师,能搞活一所学校。校长听课也能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发现问题,从而促进教师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校长听课还能增进领导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凭借听课,校长能挖掘教师的闪光点,交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给教师以激励;发现问题也能以共同探讨的方法进行分析,甚至争论,教师也容易接受你的观点。校长听课还是一个极好学习的途径:一堂再优秀的课,也会有不足之处,一堂较差的课,也可能有某一可取之处。听课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学习、思考、评价、总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会获得“教学相长”的效果。每学期我都坚持听课近百节,通过听课,我对全镇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做到了心中有底,有利于知人善用;通过听课,我与教师沟通了思想,结下了友谊,因为在课堂上,我与他们同时体验了教学的苦与乐;通过听课,掌握了学生学习的情况,知了他们的需要和感受,体会到教学改革不仅是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更是孩子们内心的呼吸。如果不深入到教师中去、学生中去、课堂中去,我就没有发言权。
以上所谈听课的好处,都是我实践中的体会。听课有多种方法。“人民教育”99年第五期34页推介了七种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校长听课,还得注意“备课”。这里“备课”的意思是校长要熟悉所听课的教材内容,了解学科教学大纲要求,做到心中有底进教室。否则听课后,不知其然,更道不出个所以然,就有失校长的威信。
三是评课。评课要讲究方法。“上课是反映教师一般的教育素养的一面镜子,是衡量教师的智力财富的尺度,是评价教师眼界和知识面的标准。”因此,校长听课后,教师都期待给予中肯的评价。评课的过程,既是校长与教师共同探讨研究教学方法的机会,也是校长指导教学、培训教师课堂。校长听课和评课,不应以领导者、检查者自居,特别不能将一节课简单地分成几条优点和缺点,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教师,而应与教师志同道合,共同探讨课堂教学中的规律性,找出难点,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发现教师的缺点,最好找教师个别交谈,互研互磋,帮助教师解决问题。切不可以找“差错”的方式来听课、评课,那样只会疏远干群关系,于己于人都没有好处。
课堂教学是经验丰富的校长工所关注的中心问题,听课和分析课堂是校长解决这一中心问题的重要工作。经常听课分析课,才能掌握教学情况,只有掌握了大量事实和进行了大量观察,才能指导教师进行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离开了课堂,校长抓教学就进入了“盲区”。“课”是滋养思想的源泉,是研究教学的活水。
校长坚持上课、听课、评课。研究教学,指导教学,的确是把课堂教学摆在了第一位,进入了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但真正要成为“师者之师”还必须加强学习,不同岗位需要不同的智能结构,拒绝学习是老化的标志,心理状态老了。
这样一个感概:现在当校长比过去当校长难度要大多了。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高了,对校长的要求更高了。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一个校长,不懂教育规律是不行的,今天的校长,只懂教育规律是不够的。因为,我们过去办教育,仅仅是从一个学校的角度,仅仅是从教育目的实现的角度,在变革的时代,要着眼于明天的需要,着手于今天的准备,要站出教育看教育,站出教育办教育。这样高的要求,需要非常广阔的视野,宽广深厚的专业知识,这就迫使我们的校长要努力学习。
学哪些知识呢?一是学科知识,本人的特长学科。二是综合知识,作为校长要求文理知识都要懂一些,虽不求精通,但要有一定的知识面。三是新科技知识,如现代教育信息等。
“功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讲究学习方法,以求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校长应该追求的。因此,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短、平、快的方法,如:带着问题学,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有的放矢地根据工作需要不断补充各种有用的知识;结合本职工作学,采取优势互补,将各种新知识在自己的头脑中杂交、融合、迁移、升华,使自己的知识结构能达到专与博、广与深的有机结合,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有用的知识;以研究的态度学,不能单纯认为学习就是啃理论书本,实践也是一本书,要十分重视读好这本无字之书。要善于在实践中研究别人成功的经验,从自己的经历中吸取营养,要通过实践来“活化、物化”好书本知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要当好今天的校长,不仅要善于学习,勤于思考,还要增强创新意识。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也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充满创新意识的校长,可以从师生细微的变化中捕捉使学校进步的信息,以小见大,化解教育改革进程中发生的问题,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难题。一名具有创新意识的校长会为学校提供生生不息、不断发展的巨大动力。
三、在课堂教学工作中,要把教育科研摆第一
有人把管理与科研说成学校办学的两个轮子,只有当两个轮子全部转动起来,学校办学水平、教育质量才能真正提高。所以,校长要像抓管理那样抓教育科研。
1、关键问题开展教学科研活动。
教育科研领域里的问题很多,校长要善于抓关键,抓住带普遍性的问题开展研究。
比如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们研究的公共课题。
素质教育是什么?
站在新时代要求的高度,我们可以表述为:它是融合成人与成才的教育,兼顾共性与个性的教育;是智商与情商同样重视的教育,基础与提高一样扎实的教育;是启发责任感,创造力的教育;是立足于现在,着眼于未来的教育;是扎根民族精神,强化世界意识的教育。
明确了内容,那么就要落实如何抓。当前广大教师对于素质教育已经有认识,校长的工作就是指导教师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抓落实。
适应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这里所说的“课堂”,首先是指传统意义上的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固定教室;其次是指教室以外的天地,即我们通常讲的“第二课堂”。这里历来是学生施展才华,发展个性,拓展创新思维,开展实践活动的广泛舞台,是不可缺的另一个“课堂”。抓素质教育进课堂,首先要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把素质教育渗入课堂教学;其次,要改革教学方法,把素质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再次,要加强管理,把素质教育落实于课堂教学。
另外,素质教育要注意走出几个误区:
(一)有的学校领导、老师认为素质教育就是课外活动,他们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原来的教学内容、方式照旧不变,只是增加学生课外活动的份量,这不是素质教育。
(二)认为素质教育就是要有音体美课程。有些学校过去一味忙于应试教育,将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进行削减,如今又把它们恢复,便认为自己在搞素质教育。
(三)将素质教育量化。目前整个社会心理罗为浮躁,凡事都希望“立竿见影”,反映到基础教育就是“样样要量化,三年见成果”。素质教育也逃不过此类模式。
(四)素质教育行政生命线。素质教育本身是一种主体性教育,同时它是多元的,因材施教的教育。“一刀切”的老师教不出有个性的学生。对于素质教育的具体经验,行政主管部门与其推广,不如推荐。
(五)素质教育运动化。上面强调素质教育,下面就喊口号、贴标语、挂横幅、作报告,搞得热热闹闹。但一阵风过去,依然又是应试教育。
总的说来,实施素质教育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搞出一套符合本校实际的实施方案,办出本校特色。
又如“减负”问题。
学生负担过得的问题久减不轻,久治不除,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要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关键在学校,核心在校长。作为校长,在“减负”问题上,要眼光朝内,在自己的观念上、管理上、教学上找问题,寻找措施,领导教师,开展研究。如:研究如何依法把好校门,减负堵源;如何指导教师把好教室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解决“减负”的根本问题;如何依靠家长,把好家门,减负疏导……把这些作为校长办学的重要工作之一,真正把学生过重的负担减下来。
但如果把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看成非此即彼的关系,也是错误的。似乎要减轻学生的负担,只能放松对学生的要求,反之,要严格要求学生,只能使学生负担过重。邓小平同学运用唯物辩证法,正确地阐明了两者的关系,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处理好这一矛盾提供了正确的方法论指导。邓小平同志说:“学生捕风捉影太重是不好的,今后仍然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孩子和纠正。但是,同样明显的是,要极大地提高科学文化水平,没有“三老四严”的作风,没有从难从严的要求,没有严格训练,也不能达到目的。“这就是说,一要充分认识学生负担过重对学生的危害。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教育工作者必须考虑学生的生理、心理的年龄特点,不能用超越其生理、心理发展所能承受的过重负担来妨碍其发展。另一方面,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一种艰苦的努力,它要求学习者调动自身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刻苦学习,而教师的确良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合乎正确教学方面的”是不可少的条件。要养成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在学习上一丝不苟的精神,才能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自己的能力。因此,在减轻学生负担与从严要求,苦学与乐学的关系上,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片面性,不能走极端。
再如“主体性”问题。
人类知识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人类吸取知识增长的速度,学生在校受教育时间的有限与知识无限增长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学生面临着社会不断变革所产生的新形势、新特点以及新的观念的挑战。知识量的激增要求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手段也要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要使培养的人具有广泛的适应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发展智力的能力及坚忍不拔的毅力,就必须让学生会学习。大教育家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曾经说过:“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人;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学会”是结果,“会学”才是目的。学生通过学会学习,从而学会生存,以应付社会面临的新挑战。所以,如果一种教学方法不是以教会学生会学习的出发点,那它就不会有生命力。在探讨明天的教育与昨天的教育有什么区别时,冯恩洪校长概括了三句自豪感:“昨天的教育卓越只有一种表现形式——总分第一,明天的教育卓越不仅有一种表现形式,卓越也不意味着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共同认定的所谓优秀标准;昨天的教育是诱导学生课堂上拼高分的教育,明天的教育是着眼于学生在社会的各个岗位能够获得成功并且不断获得成功的教育;昨天的教育是充满求知的渴望和劳动的欢乐的教育”。这三句话颇有见地,给人以启发,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指明了方向。我们要牢牢记住: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而施教。
2、抓科研课题的研究活动。
科研课题,即研究的题目,是依据研究目的,通过对研究对象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而确定的研究的问题。它有特定的对象和内容范畴,具有指向性、概括性和限定笥的特点。
如何抓课题的研究呢?
① 课题的选择是科学研究的起始环节,选择一个好的课题对于中小学校长开展并组织教育科研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来源十分丰富,可以用多种方法选择,但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强调“适合”。要分析学校环境、设施、条件、师资、教育教学情况,选择自己最需要最适合的课题,开展研究才能取得成果。
我镇现在有9个课题,“小学珠脑算”和“中小学心理潜能开发”已进行了五年之久。凡结题的课题都获得了奖励。这些课题都是针对我镇教育教学改革实际情况需要和我镇师资承受能力而确定的,正是因为它适合,才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形成了气候。
② 要用科学的态度开展课题研究。
搞教育科研一定要遵循规律。如我镇区域课题“中小学生潜能开发”和“中小学学科能力培养”研究实施过程,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形式上,我们采取以一班带多班,一校带多校,一科带多科,以点带面,再整体推进;在培养师资过程中,我们是先抓观念转变,再抓业务培训,培训时先集体培训再个别辅导;在课堂教学研究中,先上研究课,再上指导课;一段时间后推出示范课,开展竞赛课,评出优秀课,再搞观摩课,一环套一环,形成一个又一个的研究高潮;在实施过程中,我们结合实际,灵活运用,采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因人制宜”;在奖励措施上,我们有参与奖、初见成效奖、成果奖,鼓励教师一批又一批地参加课题研究,直至形成区域性。一切都遵循了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的原则。
由于是遵循了规律,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研究,且能坚持数年,所以取得了一定成绩,获得了奖励。更为可喜的是,全镇教师的科研意识已经形成,能积极主动地投身教改,涌现了一批积极带头搞科研的校长。科研兴了校,科研也促了教。
3、校长要做科研的带头人
(1)面向21世纪的教育,校长一定要有强烈的科研意识,作为学校的行政首长,很自然地也是科研带头人。不仅要善于学习、善于发现信息、利用信息,还要及时提出研究的课题,并身体力行地参与研究,不做“旁观者”,要做“实践者”。
(2)校长要有指导教学研究的能力。教学研究工作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教育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研究工作的好坏。为了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高质量、高效率,校长除采取多种途径提高自身的教学教研能力外,还应十分重视提高指导广大教师提高教育科研的能力。否则,他只能当一名好教师,而难以完成校长使命。
4、善于调动全体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这是学校科研工作生机勃勃、持久不衰局面形成的保证。一要造科研舆论,形成进行科研的良好氛围;二要抓科研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科研素养;三要组织科研队伍,培养科研骨干;四要建立科研机制,健全学校科研网络;五要设科研成果保障系统,保证科研经费的投入,建立相应的制度,包括检查、考核、资料和成果表彰等各项制度。
当人类进入新的千年的时候,教育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面对21世纪我国向中等发达的现代化国家迈进和提高国民平均素质的要求,中小学校长如何更新教育观念,确立教学中心地位,全面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这一新情况、新问题亟待我们每一位校长去思考、去探讨、去实践!
[摘要]: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校长抓教育、教学、教研工作的不容易,责任重大,那么,校长该如何抓好教学这一中心工作呢?第一,在学校工作中要把教学工作摆第一;第二,在教学工作中要把课堂教学摆第一;第三,在课堂教学工作中,要把教育科研摆第一。
第五篇:省级创新型校长申报材料
省级创新型校长申报材料
刘煜宁同志,1959年生人,1975年参加教育工作,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历任济宁市第十五中学数学教师、班主任、团委书记,济宁市第十三中学教导处副主任、主任、副校长,济宁市第八中学副校长,2000年经过济宁市中区全区竞争上岗,被聘为济宁市第十三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曾被评为济宁市优秀教师、山东省优秀教师、市中区2002“十佳行业标兵”、2002年济宁市首届“创新型校长”、2003济宁市“十佳行业标兵”、2005年5月被评为“中区劳动模范”、2005年9月被评为中区“首届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她是市中区第九次、十次党代会代表、济宁市第九次党代会代表、济宁市第十届政协委员、山东省第十届人大代表。现任济宁市政协科教文卫委员会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济宁市第五届华侨联合会常务委员。
该同志1986年至1997年在十三中任职期间,和学校领导集体创建了首批山东省规范化学校、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省初中教学先进单位。自2000年8月任济宁十三中校长兼党支部书记以来,她更加自觉地刻苦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更加自觉地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认真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以研治校、以诚治校”的办学方向,大胆地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带领全校师生创造了济宁十三中再次辉煌的业绩,学校2005年1月被评为首批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在十三中发展史上树立了第二座里程碑,成为山东省知名校长。
校管理机制作为工作的重点。
首先,在通过调查研究、讨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完善了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在她主持下,把这些规章制度编集成册,出版了《学校管理指南》一书。此书包含教育法律、法规、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各项工作规章制度三项内容,共15万字。其次,抓了这些规章制度的落实,使学校工作走上了“定时管理、定置管理、定序管理、定规管理”的轨道,做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有责任,事事有规矩”。第三,抓人文化管理,她提出学校要发展必需具备的五种精神:求实的科学精神、求善的人文精神、求美的敬业精神、求乐的奉献精神,求变的创新精神。这就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精神。学校有了核心精神,才能形成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学校发展才有永恒的动力。第四,她创造了“分层负责、条块结合、上挂下联”和“目标引领、机制激励、评价导向”的创新管理模式。她坚持“学生为本、管理为根、质量为命、创新为魂”的管理理念,对管理模式、管理方法不断总结、创新。管理模式上的创新,带来了学校工作运转的高效率。
二、锐意改革,勇于创新
她向来重视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把教育科研看成学校发展的动力源泉。她制订了“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促教”的科研方针,并主持了省级“十五”重点课题“分层施教,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实验。实验分为四个子课题,一是“德育课程分类教育,提高学生德育优良率”;二是“学科课程分类教学,提高学科及格率”;三是“活动课程分类指导,提高学生特长率”;四是“社会课程分类辅导,提高学生社会实践参与率”。经过三年的实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取得了可喜的成果,11月将通过省教科所的鉴定。今年10月学校又承担了中央教科所创新教育研究院主持的全国发展“十一五”计划cei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和谐教育体系的研究”实验。在科研强校思想的指导下,教师科研积极性空前高涨,科研氛围空间浓厚,目前,学校现有国家级教育科研课题3个、省级5个、市级9个、区级8个,多项实验论文获省、市、区的奖励。
她提出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双主体”的指导思想,教育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一切围绕学生素质的提高、个性的发展、潜能的开发、价值观的提升做文章。而教学则以人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充分挖掘教师的教育智慧。因此,她一直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构建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培训的机制,制定了班主任专业化培训计划,把教师和班主任专业化提高与学校发展、评估考核、福利待遇联系在一起,形成学校发展的命运共同体。
她善于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乐于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生活进行听课,听取学生、学生家长的意见,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和问题,及时矫正学校管理中的规定和措施。她特别重视教研活动,她认为校本培训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最佳途径,是推动教学改革的最有利措施。她提出了并制定了规范教研活动的制度,在教研内容形式上,明确提出了“备课式教研”、“案例式教研”、“专题式教研”、“沙龙式教研”,并对如何进行教研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每学期她听课不少于80节,主持教研活动不少于30次,有些观摩课、精品课都是在她主持下,综合集体智慧打磨出来的。
她是学校课程改革的设计者、主持人。在课改中,由于她坚持做到了“树立一种观念”(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观念),“抓住一个关键”(教师专业化的培训、提升),“突出一条主线”(边学边改,边改边学贯穿于课改的全过程),“坚持一项原则”(求真务实,注重实效),“建立一种机制”(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机制),使学校课程改革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2005年10月27日,学校通过了省课程改革调研指导小组的综合检查评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得到各级领导的赞扬。
三、廉洁自律,率先垂范
她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遵守着“名利不争、荣辱不惊、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格言。“公正、公开、公平”是她处事的原则,而“廉洁自律、率先垂范”则是她做人的准则。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领导干部勤政廉政的政策,她主持制定了“转变领导作风的十不准”规定,她以身作则,带头执行。她主持制订了校务公开制度:规定凡学校购置建筑材料、桌椅、仪器、设备、办公用品等都必须由工会成员和教师代表组成的采购小组集体讨论决定,保证采购物品公正、公开、公平,防止权钱交易。“心底无私天地宽”,由于她身正垂范,尽管对教师在职业道德方向的要求很严格,教师们也心服口服。广大教师和家长都赞扬她是一位“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好校长。“金奖、银奖不如群众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群众的夸奖、评价给她带来无尚的幸福和满足,无愧于党、无愧于3000多名师生,始终是她工作的动力。
四、辛勤耕耘,乐于奉献
她自1975年从事教育工作以来,已经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奋斗了30个春秋。30多年来,默默无闻的尽心尽力地工作着、探索着、拼搏着。多少困难、多少辛苦、多少血汗、多少泪水,伴她成长;多少成功、多少欢乐、多少满足、多少自豪,促她进步。
有人说她是一个不知疲倦的人,也有人说她是一个不懂感情的人。但谁能知道她是为了工作,为了事业才将一个女人的情感深深埋在心底,千方百计去完成一个男子汉成就的大业。在她上任校长之日,也是父亲病情加重之时,她的父亲是一个终身为教育事业付出心血的老教师,因患癌症晚期卧床不起,作为女儿,白天在学校工作,晚上回家照顾病人,身体、心理一直承受多大的压力,一般常人难以想象。2001年7月,父亲病情急剧恶化,转入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