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简析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及其存在问题
简析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及其存在问题
摘 要:20世纪90年代开始,志愿服务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而不断发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它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引起政府、高校、社会以及大学生自身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9-0177-01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在一定组织领导下,以志愿服务精神为支撑,以自己的知识、技能、时间等服务奉献社会,为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自身综合素质提高,而进行的各项辅助性社会服务活动。[1]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现状
共青团中央于1993年实施青年志愿者行动,1994年12月5日成立青年志愿者协会,标志着我国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开始。[2]之后,青年志愿者活动不断发展,进入高校,出现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近年来,在政府、社会和高校的支持下,在广大大学生的参与下,志愿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积极活跃且有影响力的团队。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专项型。志愿服务活动的发起、招募、培训、组织、实施、评估等环节都是围绕专项任务展开的,目标完成之后,志愿服务活动也宣告停止。[3]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中国青年志愿者绿色行动营计划”等。
(2)专业型。要求大学生志愿者具有某项专业知识或技能,包括翻译、支教、义诊、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如顶岗实习、义务家教、海外服务等。
(3)公益型。通常是为政府所举行的国际会议、大型赛事等活动提供公益性服务。如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大型活动中,大学生志愿者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4)社区型。1994年,北京三位大学生为烈士子女提供义务家教,大学生志愿者走进社区。[4]此后,广大志愿者开展了扶贫帮困、敬老爱幼、助残助学、便民利民等活动。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作用
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在促进社会和谐、培育校园文化、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1.有利于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一种积极的社会实践活动,倡导公益性价值理念。大学生通过志愿服务,关注弱势群体,帮助困难群众,能够引导和带动更多的人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正气。
2.有利于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在高校广泛开展,迎接新生、环保宣传、清洁教室、整理图书,志愿者用实际行动服务、感染身边的老师和同学,传递“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校园内营造了“团结友爱、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文化环境[5]。
3.有利于提升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志愿服务活动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规范自身行为;强化理论学习,增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知识储备;加强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各种能力,自我检验、自我总结、自我改进、自我提高。
三、现阶段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亟待解决的问题
1.价值引领力度不够,教育管理要完善。一方面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志愿服务重视不足,定位不够清晰,把这一工作边缘化。只重视理论学习,对实践教育环节不予重视,简单用分数衡量大学生综合素质。这使得部分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仅仅是为了德育加分。另一方面,有的高校不重视志愿服务活动的教育引领作用,把这一工作事务化,只是将其作为单纯的行政事务,缺少对活动主题的顶层设计,缺少对活动内容的跟踪指导,缺少对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充分运用。这些都影响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2.服务过程缺少深度,主体意识要提高。有的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是为了获得德育加分,扩大交际圈;有的是在不了解志愿服务内涵的情况下,抱着盲目从众心理参与其中,存在跟风现象;有的只是把志愿服务当作校园生活的一种“调味剂”,不认为它对自身素质有所提升;有的对志愿服务了解不全面,对志愿精神领悟不透彻,主体意识不积极,甚至敷衍了事。综上,依然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志愿者对志愿服务的认识只是流于表面,对志愿服务的内涵了解不够深刻和透彻,在志愿服务过程中缺少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
3.推进过程缺乏创新,志愿精神要弘扬。目前,多数大学生志愿活动,还停留于捐款捐物、社区服务、环境保护层面,很少涉及现场参与应急救援服务、大型公益活动和国际合作服务项目等高层次志愿服务,形式单一,缺乏创新点。大学生志愿者中也存在“随大流的活动耽误学习时间较少,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含量”,“都是志愿服务活动,锻炼能力奉献爱心都一样,加分也一样”等狭隘想法。因此,必须强化志愿服务意识,拓展活动内涵,增强价值共识,让更多的大学生投身到志愿服务中,用自己的言行去弘扬志愿精神。
4.志愿服务现实困扰,实践力度要加大。有的大学生把志愿服务想的太过容易和简单,以为只要有爱心就行,没有考虑专业知识和能力水平。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有的大学生专业知识有限,有的理论联系实践能力欠缺等等,导致“事倍功半”、“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扰。而社会媒体的不当关注和宣扬,也让有的志愿者服务动机出现偏颇,有“作秀”之嫌。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志愿服务的进一步发展。今后,要教育大学生练好“内功”,引导各类媒体正确发挥激励作用,让大学生志愿者健康成长,让志愿服务活动有序开展。
(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文管学院)
参考文献:
[1]丁元竹.中国志愿服务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祝小迁,窦贤琨.近十年来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论坛,2012,(3).[3]曾雅丽.比较视角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J].高等教育研究,2012,(3).[4]薄爱敬.论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6).[5]陈晶环.中国青年志愿服务的发展与特色[J].青年探索,2011,(1).
第二篇: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记录
xxxx年国庆期间,我有幸再次成为一名普通的志愿者,深入北川各乡,参与了xx文化传播中心组织的为期四天的中国心品质助学项目家访活动。
每一次征程,需要我们的未雨绸缪,让征途有备无患,让任务更加圆满。
每个志愿者被选定以后均在9月中旬提前买好了意外保险,并初步了解项目流程,学习志愿者要求章程。10月1日上午10点抵达新北川体育中心签定志愿书,参与培训。中国心志愿者团队副领队xx强调了我们的工作内容是对xxxx下半年即将资助的贫困学生进行实地考察采访,了解其家庭生活状况,初步评估资助标准,为贫困家庭的寒门学子带去心灵问候和预期资助。来自山东的中国心品质助学项目负责专员格格姐带领志愿者们学习了志愿者家访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继而划分了小队,下发家访助学任务。
每一个生命,考验一份坚韧,愿生者坚强,逝者安息。
10月1日下午,我们的车队从新北川挺进老北川,望着窗外县城一线的震后遗址,满目疮痍的建筑物,巨大的白底黑字的标语条幅,映入眼帘,揽入心间。顿时便觉得心头隐隐作痛,不由自主地泪眼模糊。三年前,我能做的抗震救灾工作仅仅是在遥远的家乡组织募捐善款,而现在,我与这些屏幕上出现过的场景檫肩而过着。车队经过堰塞湖外围,陡峭的盘山公路,终于到达由山东援建的漩平乡,小分队在漩坪停留一晚,完成了分小组,策划路线等重要筹备工作。
每一次使命,需要坚持无法坚持的坚持,把那些不是路的路,走成一条路。
10月2日一早,小分队再次分为两人一组,分别挺进各个村组完成当日指定的任务。老北川乡镇村落的路况艰险,左边是山,右边是悬崖,步履维艰,山高路窄,笔直而下,碎石零零,时而要横跨泥石流遗址…走在那些不是路的路上,想着受资助的孩子们一张张灿烂的微笑,我再次读懂着不抛弃不放弃的长相守,坚持着那些无法坚持的坚持。今日任务已完成,转移至白伲休整,次日首站梓潼村。
每一份人生,承载万千风雨,道路越泥泞,脚印便会越清晰。你可以说那是绝境,也可以说那是仙境,因为你可以让自己绝处逢生。
10月3日的雨时下时停,山高路难行,高山反应让我本能地有些缺氧,背包里准备的食物将尽,这里又是拿着钱买不到东西,湿冷的环境导致我发烧感冒以及关节炎复发,膝关节积水,此时此刻是饥寒交迫,疼痛难忍。也许是多年的志愿者服务工作磨砺了我比其他志愿者多几分的淡定与隐韧。于是我把干粮分给了同伴吃完,便捡拾了一些野栗子,野猕猴桃充饥,接山泉水就着吃下随身携带的药。强忍疼痛,经过两小时艰难跋涉,从梓潼村到达目的地丛林村,看到山顶已是云雾缭绕,宛如仙境,屋外有黄牛闲适地吃草,村民在家中烤火,这一程着实地挑战了我的身体极限,不管怎样挺过来便是强者。正如熊宝妈妈说的,有些事看起来再艰难,感觉压得你喘不过气,你若是仍能扛过来,这就是成长。
每一段青春,理应永不言弃,马不停蹄,向上向阳,便是风和日丽。
昨晚下了一整夜的雨,抬头便可看见山腰上蓝的天,白的云。这是来北川的第四天,10月4日,风和日丽的天气。和队友们吃完羌饼豆浆面条,便踏上了通往江油的行程。一路上阳光倾泻,洒满稚气青涩的双颊,兴许是阳光可以让人忘记所有的疲惫与疼痛,兴许是觉得还有下一站的孩子们需要自己,突然觉得自己有了超人般的潜质。这样的一种青春,我想在心里叫它永不言弃,马不停蹄。如果它可以被传递,我相信,看文字的你,此时多多少少也将有所共鸣。
有些路当你走完再回首的时刻,好的与不好的,都将是我们的所得。
天色渐晚,四天的助学家访任务圆满完成,所到之处,乐观豁达的村民,活泼可爱的孩子们,无时不刻让你动容于生活维持之多艰,进而感叹在大山深处生命最原始的那份美好,那份强有力的生命力与希望。返程时回过头去看自己走过的路,真的会觉得,那一路的爬坡上坎,跌跌撞撞,其实真的没什么。此时的行囊沉甸甸的,塞满了热情而淳朴的村民送我的花生,核桃,野板栗…我想,每个志愿者应该也和我一样,收获的不仅仅只是这些。还有那些相濡以沫的友情,并肩作战的团队,起起伏伏的成长。
第三篇:大学生团委志愿服务活动
大学生团委志愿服务活动
一、活动背景:
“服务社会,回报家乡”,一直以来,这都是来自XX大学生团委的声音。云霄县返乡大学生团委自2009年成立三年来,在共青团云霄县委领导的关心下、各协办单位的鼎力支持下,顺利开展了“探望老红军”、“单车环保行”、“献爱心义卖活动”、“红树林湿地保护宣传”“大手拉小手,家乡教育我先行”等多项社会事业活动,不仅得到了大学生团委的大力支持,在XX大学生群体中也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XX大学生团委的志愿者服务活动,让返乡大学生们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不仅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了大学生的自身素质,更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促进了和谐社会的构建。云霄县返乡大学生团委领导小组成员在总结今年寒假项目活动实施情况和大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基础上,决定在XX年暑假继续开展返乡志愿服务系列活动。
二、活动目的经过三年的发展,云霄县返乡大学生团委已具备一定的规模。XX年是建党九十周年,作为党的后备军,团委结合本身特色,高举团旗跟党走。XX年暑假志愿服务活动,旨在以丰富的社会实践体验项目为依托,以精彩的志愿文化活动为载体,组织云霄籍返乡大学生参与一系列社会公益事业活动,为广大返乡大学生提供参与社会志愿服务的渠道,丰富大学生的假期生活,锤炼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鼓励和动员更多的社会有志青年积极融入到建设家乡美好未来的事业中来,为推动我县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三、活动主题:党耀今夏
四、活动时间:XX年5月17日—XX年8月17日
五、活动对象:XX大学生
六、活动内容:
1、召开一次团员代表大会。布置暑期活动的相关事宜,成立活动领导小组,策划活动项目。
2、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活动。进行用电安全、烧烤安全以及青少年网瘾戒除的宣传。夏季是用电高峰期,对用电安全知识进行宣传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同时,对烧烤安全知识进行宣传,减少火灾、饮食卫生等夏季多见的安全问题的发生。开展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活动,锻炼大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作为杰出群体为青少年做出良好的榜样。
3、开展志愿者导游活动。云霄有较多的旅游资源尚未被重视和开发,通过志愿者导游,对云霄较为出名的景点进行志愿者导游解说,一方面增强了大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归属感,一方面有利于促进旅游行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家乡经济发展。
4、庆祝建党九十周年活动。今年是共产党90周年华诞,举行“大学生村官体验”活动、“激情广场经典红歌大家唱”活动,高举团旗跟党走,增强了大学生的党团意识,锻炼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5、进行大学生与高中生、准大学生的交流。由各院校的准大学生代表到各中学做交流会,做好大学生与准大学生、高中生的衔接工作,为准大学生和高中提供大学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解答,有利于团结有志团员青年,促进共青团事业的发展。
6、开展健康晨跑、登山活动。XX大学生团委是一支年轻的队伍,进行一次返乡大学生团委“登山晨跑,健康我先行”活动,促进团委内部成员的沟通交流,拓展团委内部成员素质。
7、开展关爱民工活动。关爱民工,我们在行动。这是返乡大学生团委的活动品牌之一,作为一名返乡学子,关爱民工是我们的关爱社会、关注民生的具体体现。
8、开展“大手拉小手,家乡教育我先行
第四篇:大学生志愿服务
志愿工作是指任何人志愿无偿地贡献个人的精力、时间,不求任何物质报酬,服务群众,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和组织性四个基本特征。志愿服务不是单方面的施予,也不是有大量空闲时间和一定物质基础的人才能参与的,而是每个人都有参与的权利,我们要对参与志愿服务工作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认识: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可促进社会的进步与稳定,参与志愿服务既是在帮助他人、服务群众、贡献社会,也是在传递爱心、宣扬文化、传播文明。同时在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也是参与者自身不断发展、不断提高、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参与志愿服务工作既是助人,也是自助,是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
中国的大学生志愿者在近年来各大活动中的突出表现给全世界的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白菜”、“小蓝莓”在世博期间的优秀表现已经引起了包括世界500强、大型国企等在内的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学校方面更是辟出世博志愿者求职快速通道,助“小白菜”、“小蓝莓”们一臂之力。志愿者在求职中一路绿灯,是因为人们肯定他们所做出的努力,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多重意义也在此得以彰显。
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应该说是学生与社会的双赢。一方面,志愿服务对于大学生个人最直接的意义就在于使其丰富生活阅历,扩宽视野,在活动中彰显自身的价值,加强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及提高个人生活品味。而对于涉世不深的大学生而言,对严格组织化活动的适当接触是很有必要的。这些活动有别于一般的学生社团实践,但却与现代社会的各类机构特征相似。现代化的一个突出表现或者说衡量指标就是科层制,也就是组织化和等级化。而这种经历正是在校大学生所欠缺的,一般社会上对于大学生群体的认知也体现出大学生存在相关经验和能力的缺失。这些颇具新鲜感的志愿活动,使大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得以提升,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自己对于社会的认识。所以可以这样说,各大企业自然对有过类似志愿服务经验的大学生情有独钟,看重的不只是一种工作热情,更多是因为不可多得的工作经验工作能力,吃苦耐劳精神和奉献精神。
另一方面,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社会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大学生的志愿服务不需要政府太多的财政投入,但反过来却能给他人提供各方面的帮助,满足社会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的需求,创造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此外,虽然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角色期待往往局限于钻研学习,并不包含引领社会风尚,但是近年来大学生这一先锋群体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实实在在地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成为了重要的推动者。大学生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指导理念面向社会,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贡献社会的同时,也在传递着爱心,传播着文明,促进了人与人之间心灵与情感的交流、文化的传播。
追根溯源,大学生的志愿服务也是一种文化的回归与传承。互帮互助从来都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一部分,大学生志愿服务正是传承这一美德的最好体现和生动教材。志愿者们在各方面给社会群体以帮助、关心的同时,自身在道德实践中也获得了反省和提升的机会,并开始潜移默化地影响身边的人。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大学生真正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先进群体,更是促进了全社会精神层面的整体提高。
大学是建在城市里,因此,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是大学生最主要的志愿服务。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社区服务工作对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扩大就业、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积极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开展社区服务,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对于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服务体系,创新社区服务形式,提高社区服务水平,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和建设和谐社区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有助于形成人与人相互关爱的人际关系。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继承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弘扬了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为和谐社区建设打下坚实思想道德基础。同时,志愿服务注重参与者的自愿和力所能及,强调互动性,逐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融洽关系,增进人与人之间和谐。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有助于促进人与社会的相互融合。志愿服务能够以提供大量人力资源的方式,积极参与一些预防、社会救助及发展性工作,服务弱势群体,协助解决或预防社会问题,志愿地为社会作出贡献,回报社会。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有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共处,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总之,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是一件有利于国家和个人的好事。在志愿服务期间,我们可以提高个人的工作能力、学习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等。可以增加社会对大学生的认识和了解,有利于引领社会风气向好的方向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建设。
第五篇: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最终版]
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我国志愿活动在过往二十几年的发展中,基础扎实,步伐稳健。目前,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起步晚、发展快,因此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问题,如:志愿服务认知度不高,志愿服务参与率低,志愿服务的社会法制不够健全,志愿组织建设不够,培训与管理不足,能力有待提高,筹资困难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为了营造人人愿为、人人能为、时时可为的社会服务志愿者发展环境,促使大学生志愿服务常态化与大学生志愿者管理制度化既是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趋势也是我们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问题;对策
一、引言
随着志愿活动的不断发展,学术界对志愿活动工作研究也加深关注。在中国知网的检索系统,以“大学生志愿”为主题进行查找,2014年发表的期刊共计400篇,2015年发表的有458篇,2016年发表了474篇。目前我国学者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学生志愿活动运行机制的探究;第二,大学生通过志愿活动提高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第三,大学生志愿活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二、高校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必要性
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志愿服务连续两次出现在党的重要会议报告中这是对志愿服务社会价值的高度认可和充分肯定。表明党和国家已经把志愿服务提高到了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高度!
在青年志愿者中,又属在校学生的受教育程度最高,业余时间最多,参与志愿活动的热情也最高,尤其是对于大型活动(如奥运会、世博会等),大学生也是志愿者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自我教育,理解培养奉献精神,通过志愿服务活动使学生得到锻炼,增长经验,发挥自身优势,体现自身价值,它是高校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和阵地。促进大学生志愿活动的持续、稳定、全面的发展,对推动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三、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1.认知度不高,参与动力不足。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志愿者活动了解程度偏低,有1/3左右学生表示因为学习紧张,活动太多,没有时间参加;调查中近1/4的学生“觉得志愿服务太形式化,没有实质性意义”;1/5的学生认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浪费时间精力,学不到东西,而且得不到认可”。不了解志愿服务的性质与工作、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大学生认知度低、参与意识不足。
2.志愿服务教育体系不完善。
调查显示,目前很多高校没有针对志愿服务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学生了解志愿服务、参与志愿服务仅凭个人意愿及喜好,学校大都把志愿活动工作作为简单的行政事务,缺乏德育功能的设计与总结。
3.志愿服务组织存在欠缺,志愿服务“重服务轻培训”。
目前大多数志愿活动的开展多为临时性,缺乏计划性和制度性。志愿活动组织者很少接受过正规训练导致管理经验不足,活动时一味注重学生的参与度,而忽视了最重要的活动前的培训及活动后的总结交流环节,让学生无法在活动中真实体会到志愿服务精神。
4.志愿服务活动缺乏长期活动项目。
志愿项目形式比较单
一、内容老套陈旧,活动对学生专业和技能没有太高要求,没能将志愿服务与大学生专业特长以及日后职业生涯发展相结合;大学生自身的特点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对志愿者工作的推行没有力度,志愿组织缺乏长远规划,缺乏对长期、连续的志愿项目关注。
5.大学志愿活动制度建设不完善。
学校往往不会将志愿活动作为工作重点,对志愿活动的关注度往往不高,因此很少提供足够的支持,例如在组织经费或评优等方面,并没有给志愿者提供足够的物质保障和相应的回馈鼓励即物质保障制度、奖励制度等不健全。
四、大学生志愿活动的改进对策和建议
1.做好志愿精神宣传工作,弘扬志愿服务文化。
针对志愿服务认知度不高,参与动力不足,服务效率低等问题,高校应加强对志愿服务宣传的重视,通过“两微一端”、讲座、校园广播等形式形象生动向学生展示志愿活动内容,以润物无声的效果慢慢提升大学生对志愿活动的认识,促使“志愿服务”理念植入学生内心。
2.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教育体系,助力志愿服务生根发芽。
2016 年 5月26日,国务院法制办就《志愿服务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可以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纳入实践学分管理”。所以我们认为学校可以邀请部分思政老师利用思政课少许课时或邀请对志愿服务有经验,有专业能力的老师开设“志愿服务理论与实践”选修课的形式带领学生学习志愿服务基础知识,专业的志愿服务技能,对成绩合格者给予相应的学分。通过边学习边实践的形式让大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以此提高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认知,有助于在高校弘扬和培育志愿精神,还强化了大学生对自我和社会的认知,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信心。
3.加强志愿组织队伍建设,满足志愿服务多元化、精细化的要求。
学校应规范志愿者招募注册制度,建立志愿服务记录制度。按照每一位志愿者的专业、特长、空余时间等信息,将他们分类登记,根据志愿服务的需求因人制宜地安排志愿岗位。每一次服务结束,及时登记志愿者服务的时间及内容,并盖章确认,以作检查凭证。为满足志愿服务多元化、精细化的要求我们还需加强志愿者培训管理,可开展基础培训和专项培训两部分,另外还可以请专家学者到校开展讲座、志愿交流沙龙等,使广大志愿者在交流沟通中提升思想认识,拓宽大家的视野。
4.创立品牌项目,推动志愿服务进入新常态。
高校应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走出新路子,迈出新步伐,全面审视现有志愿服务资源,进行重组整改、优化组合,根据社会需要、志愿服务发展趋势,结合自身特色优势,推出品牌项目,促进志愿服务进入新常态发展轨道。
5.完善物质保障及考评激励机制,加强对组织的引导和扶持。
针对志愿服务类型受限的问题我们建议学校做好物质保障制度,学校可以设置专项资金支持志愿组织开展活动,也可以开展校企合作方式,探索学校、企业、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共同管理互相监督资金模式,做好对大学生志愿组织长效发展的引导和督导。
?^去,志愿者们得到的多是精神上的表彰,许多人也认为志愿服务应该是无偿的,马克思认为: “人们为之所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一定程度的物质奖励往往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所以我们必须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考评激励机制。可以根据服务时长给予不同等级“星级志愿者”荣誉称号;可以推出“志愿服务兑换银行”,志愿者有需求时也可以通过积分兑换服务;或对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并完成一定服务小时数的大学生给予可观的学分、奖学金奖励甚至可以在就业政策上给予扶持等。
参考文献:
[1]范荣.大学校青年志愿者服务行动探索―以上海商业会计学校为例[J],青少年发展与社会,2011.2.[2]景丽.大学学校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教育研究,2013.13.[3]周毓平.大学学校志愿者服务活动中有效实施德育教育[J],育人,2016.5.[4]胡玲丽.尹莉.我国非营利组织现状、问题及对策[J],社会发展,2015.2.[5]林佳森.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T],学术探讨,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