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米粉--装在碗里的文化

时间:2019-05-15 06:25: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桂林米粉--装在碗里的文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桂林米粉--装在碗里的文化》。

第一篇:桂林米粉--装在碗里的文化

桂林米粉--装在碗里的文化

每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都有几种代表当地饮食文化的大众食品,如北京的挂炉烤鸭、涮羊肉,西安的羊肉泡馍、饺子宴,昆明的过桥米线。在地处西南的旅游名城广西桂林,这种代表性的食品无疑要首推米粉。

米粉是把大米磨成浆后,通过轧、蒸或其他方式制成的面条状食品。中国食用米粉的地区主要在长江以南。在广西,除了难以大面积栽种水稻的山区外,每一个地方的人都有吃米粉的习惯,且风味不同。南宁市以酸辣味的“老友粉”闻名,宾阳县是酸甜凉爽的“酸粉”,玉林市是“牛巴粉”,桂平市是“猪脚粉”,柳州市是“螺蛳粉”,但广西人普遍认为,“桂林米粉”是最棒的。

几乎每一个桂林人都会提醒你,只有用漓江水和“桂林粘米”制成的才有资格称做“桂林米粉”。如果水或米不是上述两样,哪怕稍有不同,桂林人声称,他们一定尝得出来。为什么只有漓江水才能制出桂林米粉特有的爽滑口感,多少年来始终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这就使桂林米粉蒙上了一层神秘不可知的色彩,并为喜爱桂林米粉的人津津乐道。

桂林米粉的另一个要素,是调味用的卤水。任何一种好卤水的熬制工艺都是很复杂的,几句话说不清楚。桂林当地每一家有头有脸的米粉店,都会强调本店的卤水是如何地与众不同。

水、米、卤水,这三项要素区分着桂林米粉与其他米粉,也把“桂林米粉”分出了三六九等。

桂林人尝过外地的“桂林米粉”之后,普遍的评价是“显然不正宗”,换句话说,多数桂林人认为,只有在桂林才能吃到那种世人称道的“桂林米粉”。桂林米粉可能真是无法仿制的。

也许正因为无法仿制,才使桂林米粉能够成为桂林人寄托乡土情结的载体。吃一碗桂林米粉,是许多离乡的桂林人启程前必须做的事。这看起来更像是一种仪式。在桂林火车站前的米粉店,常能见到脚边放着行李大口痛吃米粉的人。这些人并不都是赶火车的旅客,有的是才下火车的桂林人。当地的朋友介绍说,桂林人出远门回来后,大多先吃一碗米粉,过了瘾再回家。

位于桂林市中山中路的“味香馆”,是名气最大、历史最久、最具代表性的几家米粉店之一。店内牌匾上刻的《店史铭》骄傲地标示着味香馆的地位,《店史铭》告诉食客们:1945年8月,一对夫妻创办了味香馆。60年代,周恩来总理、陈毅元帅都在这里尝过米粉。

味香馆经理说,桂林人有一种请客的方法,就是点几样米粉、几碟小菜再加几瓶啤酒,既体面又便宜,惠而不费。这位经理请记者品尝了口味明显不同的卤菜米粉、冬菇鸡肉汤粉、鲜蛋汤粉、鱼片汤粉、酸辣汤粉、三鲜汤粉、海鲜汤粉、肉片炒粉,一共8小碗,标价仅20元。

桂林市内大大小小的米粉店数不胜数。味香馆经理说,开店卖米粉很容易,但卤水的精粗优劣就不同了。味香馆卤水和卤菜的过人之处,在于用料、火候、下料的时机以及师傅的经验,卤菜只用老黄牛的肋骨肉,师傅则是几十年专熬卤水的老师傅。由于烹制工艺中难以言传的精微之处太多且太重要,所以有经验的老师傅是大店的宝贝。

一位来桂林旅游的外地游客说,桂林米粉可能是最好的食用大米的方法。旅游者一日三餐以米粉为食,在桂林并不鲜见。据桂林市贸易局介绍,桂林各米粉店每天至少要消费7万公斤米粉。

第二篇:建设名城桂林亮丽文化广西

建设名城桂林 亮丽文化广西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7日 20:54 作者:韦广雄

桂林是国务院第一批命名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建设文化广西和建设文化先进省(区)的重大战略决策之后,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桂林建设成为现代文化名城、打造文化广西亮丽名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两千多年来,桂林丰厚的历史文化在桂山漓水的滋润中生生不息、熠熠生辉、历久弥新。前辈们为桂林创造了光彩夺目的灿烂历史文化。如以甑皮岩、宝积山遗址为代表的史前文化,以秦代灵渠为代表的水利文化,以宋代靖江王府、王陵为代表的藩王文化,以桂海碑林为代表的石刻文化,以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为代表的抗战文化,以李宗仁故居、官邸为代表的名人故居文化等等,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桂林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新中国建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勤劳勇敢的桂林各族人民,在历届市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不满足于老天爷恩赐的美丽山水和前人创造的多姿多彩的人文文化,在前人的基础上又继续创造出光彩夺目的新文化。如以桂林山水甲天下闻名遐迩的山水旅游文化,以“漓江之声”、“新春文化活动月”为载体的群众文化,以“渔火节”、“河灯节”、“桃花节”、“红衣节”为代表的节庆文化,以国际、国内交流为主要形式的书画、摄影文化,以《印象·刘三姐》、《龙脊》实景歌剧、《梦幻漓江》等为代表的演艺文化,以群众自觉参与、月月坚持开展的广场文化,以文艺演出、爱国主义电影展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文化蓬勃发展。在桂林城市文化繁荣发展的百花园中,一大批现代文化优秀成果脱颖而出,现代文化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近5年来,有800多件作品获国际、国家和省部级大奖,门类包括桂剧、彩调、曲艺、魔术、杂技、小品、诗歌、散文、广播、电视、文艺理论、音乐、儿童音乐剧、舞蹈、美术、书法、摄影、民歌等等。

桂林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欣欣向荣的现代文化,为推进桂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厚重的思想文化底蕴和激越澎湃的开拓活力;而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繁荣发展,为创建现代文化名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桂林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结构日趋合理,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比例从1998年的35.0∶31.8∶33.2,逐步调整为2004年的26.0∶37.2∶36.8,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34.39%,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现代工业基地建设已初见成果。旅游产业发展迅猛,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2004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1111.4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0.14亿元。城镇居民收入逐年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8年的6230元增加到2004年的8149元,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638元。

创建桂林现代文化名城,不仅是建设文化广西的需要,也是桂林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当前,广西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国家西部大开放战略的实施,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和中国—东盟博览会会址永久落户南宁等,给广西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桂林作为广西文化大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建设在广西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理应为建设文化广西探索路子,为建设文化广西打造亮丽的名片。当务之急,是要着力抓好下面几项工作:

一是进一步提高对创建现代文化名城的思想认识。文化是照耀城市发展的光芒,我们应当不断赋予城市文化新的涵义。要广泛动员,营造浓厚氛围,形成共识,把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论述上来,统一到区党委关于建设文化广西的战略部署上来。统一思想,必须充分认识创建现代文化名城对解决当前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障碍的重要战略意义;充分认识发展文化产业、创建文化名城是改革我市传统文化管理体制,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我市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充分认识创建现代文化名城、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是应对发达国家高度产业化的文化商品和文化资本对我国文化产业构成“不对称竞争”这一严峻挑战的重大战略意义;充分认识创建现代文化名城对提高全市国民整体素质,树立桂林国际旅游城市新形象,增强城市影响力、竞争力的重要作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正把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朝阳产业、环保产业、品牌产业,增强加快创建现代文化名城的紧迫感、使命感。

二是尽快制订、完善创建现代文化名城的总体规划。要科学地制订出《桂林市文化发展“十一五”计划》,确立桂林创建现代文化名城的指导思想、战略规划、各项任务、具体措施等。把创建现代文化名城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在产业布局和调整产业结构时,把文化产业列为优先发展的产业,在规划布局、发展项目、发展产品上给予重点支持,做到有计划、中长期有规划,使创建现代文化名城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进行。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充分体现桂林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内涵及人文特色,充分体现桂林城市定位和未来发展需要,努力做到起步高、内容实,具有前瞻性、战略性,使整个规划有具体的实施项目,量化的阶段发展目标,并与桂林发展的总体要求相适应。

三是大力推进文化精品生产,着力培养优秀文化人才培养。加大文化精品生产和优秀人才的培养是创建现代文化名城的基础性工作。扶持一批文化产业骨干企业,上一批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建成一批具有桂林特色的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标志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批在全国、在世界有较高知名度的文化创作基地;创造出一批在全国乃至世界上叫得响、立得住的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桂林文化产业品牌;造就一批能够产生品牌效应的知名文化企业;大力培植具有桂林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文化产品。对骨干文化企业,在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配置方面予以扶持,形成文化品牌和文化企业。实施优秀文化人才培养计划,建立优秀人才培养基金,切实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文化专业人才队伍、经营人才队伍、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对急需人才、拔尖人才,从职称、生活待遇等方面给予优惠,吸引高水平的文化艺术人才为桂林文化建设献智献力,为桂林创建现代文化名城提供人才保证。

四是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推进创建现代文化名城目标的实现。改革创新是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和助推器。加快完善政府部门对文化产业的管理机制,强化党委、政府对文化产业的统筹,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精干高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运行机制,完善组织机构,健全管理制度,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有效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一步加大文化单位内部各项改革的力度,对现有的经营性文化生产单位进行产业化改造,积极探索文艺团体走市场的新路子,使演出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充分激活演出市场;充分利用和整合文化资源,打破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局限,实现跨行业、跨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实现规模化经营。加快文化与休闲、文化与企业、文化与旅游、文化与健身、文化与高新技术、文化与信息产业融合的步伐,早日实现创建桂林现代文化名城的宏伟目标。

(作者:中共桂林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第三篇:阿秀桂林米粉:一个动作,开业15天就直接抢占区域竞争对手50%的顾客!

阿秀桂林米粉:一个动作,开业15天就直接抢占区域竞争对手50%的顾客!

改变一条规则,就能让一家新开的米粉店,在仅仅15天的时间,抢占区域竞争对手50%的顾客。具体如何做到的呢?我们来一一分解:

店铺背景介绍:

新开的一家桂林米粉店,在当区已经有3-4家桂林米粉店正在开,当地流行开业期间半价吃活动,2015年12月份,店铺装修完毕,准备做开业活动!

促销目标:

新店开张,通过促销活动让1公里范围内的消费者,知道这家店开业,并且上门消费,首次打响名气,增加曝光度,让顾客认可本店,下次再上门消费。

促销难点:

当区已经有3-4家竞争对手,都是卖同类型的产品,而且就算是客户源已经稳定。新店在这个区开业,就意味着要从这几家老店抢顾客,怎么才能抢到顾客,并且留住顾客是这家店开业促销最大的难点。

解决方案:

1、打破当地同类型米粉店开业活动认知,开业活动标语改为“开业期间买一送一“,挑战顾客的认知,形成自动传播。

2、开业时间延长化,常规的开业活动最多7天,尤其是米粉店这种小店。这家店老板开业期间在横幅上写几个大字,“开业15天,每天吃米粉,吃一碗送一碗“。

一方面,让顾客对这家店的活动感觉到不一样,容易记住

另一方面,延长开业优惠时间,就是让顾客习惯到店里消费,15天时间,足够改变一个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3、产品代金券化,顾客进店消费,都是买一送一,但是不是当场送,而是吃一碗,送一张代金券,顾客在活动15天结束后,可以凭代金券免费到店里来吃。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到店里消费的顾客,在开业结束15天之后,每个人手上至少有10张代金券,也就是顾客还有至少10次到店里消费的理由。这样前前后后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顾客不养成到店里消费的习惯都难。

当然,这样的活动,一旦宣传面广,传播力是很恐怖的。所以,前提是,这家店的口味确实不错,要不然,活动做得越成功,你失败的越快。

4、利用微信朋友圈传播力,辅助扩大宣传。店家在店里收银台处设置一个海报:凡是开业期间到店消费的,只要在自己的微信的朋友圈分享本店开业的好消息,就可以买一送一的同时,当天半价消费。

不知道,你有没有算过一个帐,常规一个人的微信朋友圈至少有100号人,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只要有一人在朋友圈分享,就有100个人看到你的店开业的消息,如果是10个人、100个人分享呢?

这个效果,看不懂了吧!

综合上面四个方面,这家店就在短短的开业15天活动期间,抢来了竞争对少不少于50%的顾客,现在已经进入稳定经营阶段。

执行步骤:

第一步:确定开业主题:开业15天,每天吃一碗米粉送一碗,不限次数

第二步:宣传物料制作:横幅、宣传单、开业海报、X展架、倒计时牌、微信分享半价活动海报、米粉券

第三步:开业前1个星期,店面1公里范围内宣传,发宣传单,连发7天,直到开业。

第四步:店面开业倒计时牌,提前7天在店门口摆放,让顾客产生期待感

第五步:开业横幅:“开业15天,每天吃一碗米粉送一碗,不限次数”,提前三天挂在店门口,造成传播。

第六步:开业当天,请当地的花鼓队造势,鞭炮花篮全部到位,至少让当区500米范围内,都能感受到你的店开业的氛围。

第七步:店内员工引导,微信分享,半价消费。刺激顾客再次主动传播。

物料准备:

1.2.3.4.5.6.横幅一条 海报4张 X展架一个 米粉券1万份 宣传单8000份 倒计时牌1个

宣传布局:

1.宣传单发放:

A、小区扫楼,尤其是店铺1公里范围内的小区 B、人流顺流路口截留

C、附近商家合作,将宣传单给旁边的酒店、小卖铺、超市等,帮宣传,客户资源不相冲但共享。2.微信传播:

A. 店内收银台最明显处,摆放微信转发活动优惠,引导顾客主动传播 B. 宣传单背面,宣传微信传播半价吃优惠,而且仅限微信传播者,刺激传播

点评:

之所以这方案能持续有效,是因为抓住了一个重要促销原则:即提升顾客的价值感。也就就是说你的活动主题能不能在第一眼让顾客让感觉到有价值,是不亏的,是赚到的,是占便宜的。只要能设计出这种感觉,其它的元素只是花而已,抓住了“价值感”的这个根本,你每一次的促销一定无往不利!

目前阿秀桂林米粉已经收集并整理了10大促销经典方案,以后将逐步公开分享,如果想一次性看完,可加阿秀米粉微信:axiumifen索取,暗号“10大促销经典”。

第四篇:01年旧作:桂林抗战文化与当代先进文化建设

桂林抗战文化是中国现代文化中的一支奇葩,是广西历史文化资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在建设先进文化的过程中,充分吸收桂林抗战文化资源中的精华,给桂林抗战文化的人文精神赋予新的内涵,使桂林抗战文化研究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得到继承和变迁,充分发挥其在建设先进文化中的积极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不揣浅陋,在此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不当甚或错误之处,恳请方家批评指正。

一、桂林抗战文化是新民主主义文化的重要成果

关于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形成的问题,学术界已经有了很统一完整的看法(1),而对于各个微观组成部分的定性分析却稍嫌不够。借研究桂林抗战文化这个契机,对此略作一些思考,意在抛砖引玉,以促进整个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研究。

关于什么是新民主主义文化的问题,毛泽东在他的伟大著作《新民主主义论》中是这样论述的:

“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在今日,就是抗日统一战线的文化。这种文化,只能由无产阶级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去领导,任何别的阶级的文化思想都是不能领导了的。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一句话,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2)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3)

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表述,那就是:新民主主义文化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它的基本特征和方向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那么,桂林抗战文化是否就符合这样一种定性呢?下面就桂林抗战文化的实际情况,作一具体分析。

1.桂林抗战文化的确是以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新文化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在五四以前,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中国的文化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他们还有领导作用。在五四以后,这个阶级的文化思想却比它的政治上的东西还要落后,就绝无领导作用,至多在革命时期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一个盟员,至于盟长资格,就不得不落在无产阶级文化思想的肩上。这是铁一般的事实,谁也否认不了的”。(4)尤其是处于民族危亡的关头,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这场伟大的文化决战。虽然有帝国主义的破坏和国民党反动统治者的残酷压制,但历史老人还是毅然地把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指挥棒交给了中国共产党。

事实上,为了抗战,中国共产党对桂林的进步文化活动做了极为有效的组织工作,一直处于主动的地位。“六一运动”期间,中共中央便表示支持桂系的抗战主张。全面抗战爆发后,周恩来又和李宗仁、白崇禧多次接触,交换抗日意见。1938年11月下旬,中共中央设立了以李克农为主任的“八路军桂林办事处”,作为中共在西南的一个公开领导机构。同时,周恩来还曾三次亲临桂林,对国统区的进步文化工作作了重要指示和具体部署。中共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直接领导了一部分进步文化团体。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桂林抗战文化运动掀起了第一次高潮,配合了抗战的大动员。1941年秋,“皖南事变”爆发后,桂系也发起反共的高潮,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继续领导桂林的进步文化活动,中共中央及时选派了邵荃麟抵桂接替夏衍的工作,并担任中共中央南方局文化工作组组长,同时又加强了以胡愈之为首的文化供应社的力量。桂林的抗战文化活动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组织和领导下,又一次掀起了文化活动的高潮,许多轰动全国的文化活动就发生在这个时期,特别是“西南剧展”,是中国戏剧史上的一次文化盛会。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主要体现在意识形态方面。早在大革命时期和30年代初期,马列主义在桂林已开始传播,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传播不广,影响也极小。到了抗战时期,在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新形势下,随着《新华日报》桂林营业处的开业和《救亡日报》在桂林的复刊,情况就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华日报》桂林营业处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并对外公开的一个文化宣传阵地,它的主要任务就是宣传党的思想主张,发行出版一些马列理论著作和党的政策文件。大量的马列名著得到出版发行,其中包括毛泽东的伟大著作《论持久战》、《目前国际形势和中国抗战》等单行本;还有散见于各报刊的,如《新民主主义论》、《苏联利益与人类利益一致》;等等。这些著作所蕴涵的无产阶级的文化思想直接领导了桂林的抗战文化活动,与此同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也得到了传播。桂林的进步文化人士和文化团体在中国共产党持久战思想、统战思想、文化抗战思想的指引下,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做出了伟大贡献。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桂林抗战文化繁荣的根本原因,也是桂林抗战文化始终倾向进步的重要保证。正

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桂林抗战文化才有了鲜明的新民主主义性质。

2.桂林抗战文化继承和发展了五四时期的新文化传统,以反帝反封建为其主要内容,把国统区的文化运动推向一个新阶段。

桂林的抗战文化,继承和发扬了五四运动的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战斗精神,紧密配合了当时的政治斗争,勇敢地反对日本侵略者,无情地揭露蒋介石的消极抵抗政策和汉奸的投降卖国罪行,充分发挥了新文化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战斗作用。

桂林抗战文化打响了国统区文化界讨汪的第一枪。当大汉奸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时,桂林的进步文化工作者纷纷走上街头,或深入农村、工厂,以戏剧、诗歌、音乐、漫画、演讲、集会、标语等形式,进行广泛的讨汪宣传。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黄新波、杨秋人、郁风等发起组织了“香港的受难”画展,强烈地控诉日本法西斯侵略者在香港犯下的滔天罪行,激起了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新中国剧社为此创作了《再会吧,香港!》,以当时香港的现实为题材,批判了豪门官僚的罪恶行径,歌颂了人民群众抗日爱国的激情,表达了人民群众与日寇和国民党黑暗统治相抗争的决心。该剧虽遭国民党反动派的禁演,但经过田汉、夏衍等同志的据理力争,最后还是易名为《风雨归舟》与桂林观众见面,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当然,进行文化创作和文化活动,不可避免地要触动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遭到反动势力的摧残与破坏,然而广大的文化工作者面对白色恐怖并没有屈服,继续战斗。1941年秋,“皖南事变”爆发后,大批的进步文化人士被迫离桂,大量的进步文化团体和刊物被迫停办。为了揭露“皖南事变”的真相,《救亡日报》在停刊前,发表了周恩来亲自为《新华日报》所写的“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黄新波立即创作出木刻《他并没有死去》等作品;著名杂文家聂绀弩撰写了杂文《韩康的药店》;等等。这些作品强烈地控诉了国民党反动派反共反人民的罪行。为保障作家的创作和合法出版的权利,桂林的进步文化工作者还与国民党反动当局进行了持续两年之久的斗争。他们先后制定了“响应当前宪政运动”、“实行撤销原稿审查办法以利抗战宣传”、“要求限制印刷商无限增加印刷费”和“敦请出版界提高稿费”等一系列提案,并推选出以胡风为首的三人小组起草出版合同,要求与政府和出版商共拟版税条例。

桂林抗战文化一直围绕抗战做文章,坚持不懈地同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作斗争,具有极强的反帝反封建性。正是因为以反帝反封建为其主要内容,桂林抗战文化结出了累累硕果,把国统区的文化运动推向一个新阶段。

3.桂林抗战文化的基本特征和方向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桂林抗战文化是民族的。“它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民族尊严和独立的。它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带有我们民族的特性。”(5)桂林抗战文化是在抗战的大背景下促发的,是为抗战救亡服务的,各种文化活动和文化成果表现了强烈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特点,并且还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形式,吸收各种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的精华,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凸显出民族性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桂林抗战文化还“同一切别的民族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相联合,建立互相吸收和互相发展的关系”(6)。苏联、波兰等国家的许多优秀文学作品得到翻译、出版。在进步文化人的创作中,也主动吸收外国文化的精华,如徐悲鸿的国画,吸收了西洋画法的优点,结合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创作出了一幅又一幅的精品。再如欧阳予倩,他在改造中国传统戏剧的过程中,注意吸收西方戏剧的表现手法与优势,给旧的题材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为中国戏剧的发展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同时,桂林文化界还展开了关于民族形式的大讨论,总结出了一大批理论成果。桂林和延安的理论成果,南北呼应,共同为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的形成作出了独特贡献。

桂林抗战文化也是科学的。“它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封建迷信,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的。”(7)也正是在这条科学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桂林的进步文化人士建立了反帝反封建反迷信的统一战线,坚决反对武断、迷信、愚昧、无知的各种做法,反对那些反动的唯心论,“拥护科学真理,把真理当作自己实践的指南,提倡真能把握真理的科学与科学的思想,养成科学的生活与科学的工作方法”(8)。桂林的进步文化人士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创作,强烈地反对那些愚昧无知的活动。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上表现出了科学的认识方法以及把握科学的能力,比如《梁红玉》、《忠王李秀成》等历史剧的编制与演出,充分和抗战相结合,利用其能够促进民族自尊心的事迹。他们还发表文章,引导人民向前看,预测中国抗战的走向,鼓舞人民抗战的信心。可以这么说,桂林抗战文化坚持科学的走向,是在其特殊环境和抗战大背景中形成的,并且推动了抗战文化的发展。

桂林抗战文化也是大众的。五四运动虽然具有丰功伟绩,但在文化的大众化问题上,没有取得显著成

效。为了发挥文化在抗战中的作用,文协桂林分会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深入民间,争取为广大的劳苦大众服务,促进了文化与群众运动的结合。抗宣一队等剧团(队),为大众演出了当时延安创作的一批新剧目,如《农村曲》、《生产大合唱》、《军民进行曲》等,为桂林的文化大众化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桂林的进步文化人士也沿着延安的道路前进,纷纷下乡入伍。其中最大的一次发生在湘桂大撤退前夕。为了安定民心,鼓舞士气,保卫大西南,桂林的进步文化人士组织了“桂林文化界扩大动员宣传周”活动,成立了“广西省文化界抗敌工作协会”,分派两个工作队,由田汉、陈残云等分别带领,奔赴兴安、全州等地前线进行宣传鼓动。可见,桂林抗战文化在文化的大众化方向上,充分地和群众运动相结合,“主张文化为大众所有,主张文化普及于大众而又提高大众”(9)。

二、桂林抗战文化代表了抗战时期我国先进文化的正确发展方向

先进文化顺应历史潮流,反映时代精神,代表未来方向,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和保证。抗日战争时期,桂林抗战文化就代表了当时我国先进文化的正确发展方向。

1.桂林抗战文化高举抗日救国的伟大旗帜,代表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正确走向。

“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10)1937年“卢沟桥事变”以后,中国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华民族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这一主要矛盾所决定,反帝爱国、抗日救亡、为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而斗争,就成为中国人民的利益所在和民族革命最重要的任务,成为中国社会发展必须超越的艰难历程,成为那个时代中最伟大的主旋律。桂林抗战文化就是抗日救亡这个当时最大的政治的反映,是参与演奏时代主旋律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

桂林抗战文化是适应于伟大的民族抗战,是为抗战服务的,因此,在内容上首先是反映抗战的现实,歌颂抗战的壮烈,同时包含各种有益于启发人们的民族意识、激励人们抗战精神的内容。(11)桂林抗战文化运动的旗手欧阳予倩在总结他在桂林的七年战斗历程时说:“在广西我所排的戏完全为了抗战;我自己写的戏,也是为了抗战。”(12)田汉在谈到戏剧改革时也说:“建剧一如建军,必须有一个最高的目的,而随时抱定这一目的去推动、去督励、去检查。这目的应当与我们今天的历史任务一致——那就是用戏剧来争取中华民族在对日抗战中的胜利。”(13)和在戏剧上一样,小说、诗歌、杂文、漫画、木刻、音乐、舞蹈等作品和各种文化活动无一不是为了抗战,当然,其中也有一些作品或活动并非直接反映抗战,但从中仍可以找到文化工作者们间接反映抗战、服务抗战的心迹。这些直接或间接、正面或侧面反映抗战的作品或文化活动,代表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正确走向。正是桂林抗战文化坚持了正确的文化走向,才得以向四邻广泛传播,起到了震撼作用。《新华日报》桂林版发行后,向西南、西北、华东传送;一些好的书籍,也通过各种渠道流向临近的省市,使那里的读者即时受到教育。新中国剧社成立后,除在桂林演出外,还到衡阳、长沙、昆明等地演出,推动了国统区的戏剧运动的发展。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14)桂林抗战文化运动始终把鲁迅先生作为学习的榜样。许多进步文化工作者在鲁迅先生战斗精神的鼓舞下,沿着鲁迅先生未竟的事业继续前进。杂文家聂绀弩秉承鲁迅先生的风格,写作了不朽作品《韩康的药店》等;著名作家王鲁彦对鲁迅先生极为推崇,在他的著作《假如鲁迅先生还活着》中指出,“在这时期(指抗战时期)更迫切需要鲁迅先生来领导”(15)。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秦似等人所创办的刊物《野草》,成为20世纪40年代鲁迅杂文的继承者,是40年代杂文的杰出代表。(16)桂林抗战文化是在鲁迅精神的指引下前进的,是当时国统区中最为先进的文化。

桂林抗战文化在抗日救亡、传播进步信息、引导西南地区文化运动的走向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当时西南文化的一面旗帜,代表着国统区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正确走向。

2.桂林抗战文化传播了毛泽东思想,为向社会主义文化过渡准备了条件。

早在1938年夏秋武汉保卫战时期,周恩来就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一书送给白崇禧,向他介绍毛泽东的持久战思想。叶剑英到桂林期间也多次通过报告、演讲的方式,向外界宣传毛泽东团结抗战、持久战的思想。当然,传播最广最持久的途径莫过通过报刊书籍的形式,先是《论持久战》得到公开发行,而后《新民主主义论》又在桂林排版重印,由文化供应社公开发行。到了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当时虽没有公开发表,但在桂林却印刷成了一个秘密流传的小册子。除此之外,其他还有许多单行本和汇编本,如《论新阶段》、《目前国际形势与中国抗战》和《毛泽东救国言论集》。报刊上发表的毛泽东著作更是多种多样,在这方面,《救亡日报》、《新华日报》和《自由中国》发行的数量较多,由于这些报刊的发行量大,影响也就比较广泛。

通过各种途径的传播,毛泽东思想已经深入到每个进步文化人士的内心,使他们认识到中国的革命前途和命运,给了他们战斗的武器和信心,也更好地推动了抗日救亡的进行。同时,毛泽东思想还给广西播下了共产主义的希望,一大批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革命青年坚强地成长起来,为新民主主义文化向社会主义文化过渡提供了思想基础和人才基础,也为后来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文化骨干,有的直到今天还闪耀着光芒。

桂林抗战文化不仅坚持了正确的文化走向,顺应了抗日救亡的伟大潮流,而且为向更先进文化的过渡准备了条件。桂林抗战文化是抗战时期最进步、最有前途的文化,它在抗战的特殊环境中崛起,在同帝国主义、封建买办文化抗争中发展壮大,它的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文化。

三、桂林抗战文化在建设当代先进文化中的作用

先进文化是个相对性的范畴。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极为重要的就是吸收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优秀文化成果。桂林抗战文化无疑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具有积极作用。

1.桂林抗战文化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良教材。

爱国主义是一种深刻的思想感情,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资源积淀和延续下来的十分稳固的国家民族意识和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表现在对自己家园、民族和国家的热爱上。反抗侵略、拯救民族危亡是桂林抗战文化的最大特点,而且又与反对妥协投降相联系,包含有极其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中国人民在爱国主义激情的驱使下,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去。广大的进步文化工作者创造出了许多伟大的充满爱国热情的作品,如艾芜的《山野》、马宁的《无名英雄传》、夏衍的《一年间》、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茅盾的《霜叶红似二月花》……这些光辉的著作所包含的爱国激情至今仍然激荡人心,每读一次,就接受一次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去时虽已60春秋,桂林仍然保存着许多抗战文化遗址,这些遗址成为对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其中以八路军办事处旧址为代表。办事处自1938年11月成立后,领导了桂林抗战文化活动,团结各个阶层的爱国人士组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输送了大批爱国青年到延安和抗日前线,为争取抗战胜利做出了贡献。其他的抗战文化遗址还有广西省立艺术馆、《救亡日报》社旧址、徐悲鸿故居、张曙墓等。

桂林抗战文化的爱国主义传统,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武装下,不断丰富和发展,已经深植于桂林人民的血液中。在建设先进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利用好桂林抗战文化这个爱国主义教育的优良教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2.桂林抗战文化为先进文化的建设提供了创新的实践和经验。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桂林抗战文化强烈坚持创新的思路,这是其进步文化事业不断前进的重要保证。舞蹈家吴晓邦创作的四幕舞剧《虎爷》,一改过去轻歌曼舞的柔弱,表现了强烈的抗战精神,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木刻界创始人之一的赖少其,创作了《抗战门神》,既利用了民族传统的形式,又加进了抗战的内容;既采用木刻的技法,又有年画的喜庆效果。这一突破,这一创新,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田汉、郭沫若等剧作家创作了一批历史剧,赋予抗战内涵,也是一种创新。欧阳予倩对桂剧进行的改革本质上也是一种创新。这些创作家们都拥有非常渊博的知识,注意和时代形势相结合。当今社会的变化更快,新事物更是层出不穷,我们一定要弘扬桂林抗战文化坚持创新的精神,不断在实践中创新,保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

3.桂林抗战文化坚持面向群众,在文化的大众化、通俗化以及民族形式的运用上为先进文化建设作出了榜样。

毛泽东同志曾经这样说过,“如此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指抗日战争),没有普遍和深入的政治动员,是不能取得胜利的”(17)。当时,人民群众大都识字不多,不懂得多少文学艺术,要想普遍而深入地动员他们参与抗日战争,就必须采用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用通俗化、大众化的语言和表现手法创作出宣传抗战的作品。在文协桂林分会的带动下,桂林文化界积极进行实践。各文化组织经常举办通俗的大众化的文化活动,如“街头绘画”、“六月街头诗”、街头诗画、诗传单等。许多作家、艺术家也带头实践,创作出了一大批反映抗日战争的具有民族形式的通俗作品。如黄新波的连环画《老当益壮》,谷斯范的长篇小说《新

水浒》,王鲁彦的小说《胡蒲妙计收伪军》,以及欧阳予倩改编的桂剧《梁红玉》、《木兰从军》,田汉的湘剧《新会缘桥》、新评剧《岳飞》等。这些优秀的文化硕果为文艺大众化、通俗化和民族形式的运用提供了经验,是我们在创造、建设当代先进文化中学习的榜样。在以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一定要沿着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方向前进,为广大人民服务,扎牢中国先进文化的根基,把先进文化的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4.桂林杭战文化资源为继承研究中国现代文化、建设先进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

皇甫晓涛先生曾在研究“东方文化复兴”这个主题时指出:“中国现代文明(文化)萌蘖于近代社会变革,发轫于“五四”新文化,却是在三四十年代才成就、发展起来的。”(18)由此,可以看出抗战文化在整个中国现代文化中占有什么样的位置,而作为抗战文化中尤为重要的桂林抗战文化就成为研究整个中国现代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环。抗战时期,在爱国激情鼓舞下的在桂进步文化人士,紧密配合现实的政治斗争,面向民族解放战争的实际,创作出一大批具有时代气息的作品,其数量之多,可以说居国统区首位(19)。这些作品反映了当时国统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状况,为研究抗战时期广西甚至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建设先进文化既可以直接吸收桂林抗战文化的优秀成果,又可以从中获取许多有益的经验和启示。比如,一定要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和做好统一战线工作,这些经验和启示在前面已略有所述,况且许多学者、专家已经给出了合理的诠释,笔者在此就不饶舌了。

四、实现桂林抗战文化的继承与变迁

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的最深层次的内核包括观念、意识、行为方式、道德情操等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与特定的社会历史、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桂林抗战文化形成和繁荣于抗日战争时期,其人文精神也反映当时人们的思想和风貌。这些东西随着时代的变化,内涵和精神有些已发生变迁,有些正在发生变迁。在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文化的先进性,就必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原则,对桂林抗战文化进行正确的评判,细心梳理出桂林抗战文化的优劣长短,继承其精华,抛弃其糟粕,并积极思考如何将桂林抗战文化中陈旧、消极的东西转化为新颖、积极的东西,或者给桂林抗战文化的人文精神赋予新的内涵,促使人们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为了全面提高人们的素质,是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需要。因此,考察桂林抗战文化,需要着眼于桂林抗战文化应该怎样为提高人们的素质服务,以及桂林抗战文化怎样去促进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行。

桂林抗战文化的人文精神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它既有与现代化相融合的一面,又有相冲突的一面。桂林抗战文化中包含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其最为光彩的因素。爱国主义精神是推动祖国历史前进的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鼓舞人民献身祖国、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因此,在建设先进文化的工作中,要吸收桂林抗战文化中爱国主义精神的精华;桂林抗战文化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对广西人民群众的性格和文化心理的铸造起过重要作用。直到今天仍然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广西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它可以鼓励人们不畏艰难曲折、朝着现代化目标奋勇前进;桂林抗战文化中团结互助、共反邪恶的精神,使桂林的进步文化人士能够互相帮助,同为抗战出力,并肩同邪恶势力作斗争,表现出了光明磊落的浩然正气,这种正气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是我们抵制腐败、与危害社会的丑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力量;桂林抗战文化中又存在着务实求效的精神,在总体上是值得肯定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对于促进现代文化建设的进行,对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它又存在着畏畏缩缩、不利于开拓进取的因素,这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进而影响到现代化建设的进行。

桂林抗战文化本身具有两重性,因而在实践中,如何使桂林抗战文化的积极因素得到弘扬,消极因素得到限制或抛弃,是我们在建设先进文化的过程中必然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要积极促进桂林抗战文化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实现变迁,使桂林抗战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得到丰富和发展,赋予它们新的内涵,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使之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步伐相融合。

参考文献:

*本文承谭肇毅、唐凌两位教授提出修改意见,另外参考了一些专家的研究成果,一并在此表示最诚挚 的感谢!本文所指的文化,只是狭义的文化,即人的精神活动与成果的统一。桂林抗战文化与抗战时期的文化是有区别的,抗战时期的文化不仅包括了抗战文化,而且还包含汉奸文化和封建文化。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有直接论述;在他1940年1月28日的文章《克服投降危险,力争局势好转》中明确提出“发展抗战文化,保护进步青年,取缔汉奸言论”的口号,可见他已经区别开来这几个概念。

(1)关于这方面的论文很多,可参阅刘辉:《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体系形成新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2)(3)(4)(5)(6)(7)(10)(14)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698、708~709、698、706、706、707、663、69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9)洛甫:《抗战以来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运动与今后任务》,转引自《抗战中的中国文化教育》,抗战的中国丛刊之五,1940年时事问题研究会编,中国现代史资料编辑委员会翻印,1957年版,第305页。

(11)《中国抗日战争全书·文教社会卷·综述》,1525页,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2)田汉:《他为中国戏剧奋斗了一生》,见《欧阳予倩与桂剧改革》,第259页,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

(13)田汉:《田汉文集》第十五卷,第112页,中国戏剧出版社,1986。

(15)《旅桂作家》(上),第42页,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

(16)《桂林抗战文化研究文集》,第284页,桂林,漓江出版社,1992。

(17)毛泽东:《论持久战》,《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480页。

(18)皇甫晓涛:《抗战前后文化思潮与“东方文化复兴”的历史主题及其历史发展》,《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第6期。

(19)赵家璧:《出版界简况及出版业发达原因》,(上海)《大公报》,1947年5月18日。

(本文刊载于苏关鑫,李建平主编:《桂林抗战文化研究文集

(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第五篇:关于征集“桂林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的

杨霞(124498683)2012-3-5 10:08:11

广西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文件

社科联〔2012〕1号

关于征集“桂林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的通知

各社科联分会:

根据桂林市社科联《关于召开“桂林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的通知》精神,现面向全校教职员工征集论文,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论文征集

(一)内容要求:应紧贴桂林本地实际,围绕“桂林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的主题进行思考和论述。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从文化资源整合、文化体制改革,或从社会文化、网络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旅游文化、民族文化、城市文化、乡村文化以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历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等各个角度或领域阐述自己的真知灼见;提倡理论联系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对策建议,提倡具有创新性的独到见解。

(二)字数要求:3000字—5000字以内;

(三)征集时间:即日起至2012年3月29日止;

(四)报送方式:所有论文均以电子文档形式报送,文章后注明作者姓名、性别、单位及职务(包括所属学会及任职)、职称、学历、学位,通信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电子信箱等信息。校社科联邮箱:xhxiong@gxnu.edu.cn。

(五)桂林市社科联将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对征集到的论文进行认真审读,确定入选《桂林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文集》的文章。所有入选论文作者将获得参加5月上旬召开的“桂林文化与文化发展战略研讨会”邀请函。

二、论文结集出版

所有入选论文将汇编成《桂林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文集》公开出版发

行。入选论文作者将获得《桂林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文集》及证书。

请各社科联积极发动,踊跃参与,努力推动我校教师为桂林市的建设献策献力。

未尽事宜,请与校社科联联系,电话:5846433。

广西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二O一二年三月二日

杨霞(124498683)2012-3-5 10:12:59

广西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文件

社科联〔2012〕1号

关于征集“桂林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的通知

各社科联分会:

根据桂林市社科联《关于召开“桂林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的通知》精神,现面向全校教职员工征集论文,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论文征集

(一)内容要求:应紧贴桂林本地实际,围绕“桂林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的主题进行思考和论述。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从文化资源整合、文化体制改革,或从社会文化、网络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旅游文化、民族文化、城市文化、乡村文化以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历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等各个角度或领域阐述自己的真知灼见;提倡理论联系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对策建议,提倡具有创新性的独到见解。

(二)字数要求:3000字—5000字以内;

(三)征集时间:即日起至2012年3月29日止;

(四)报送方式:所有论文均以电子文档形式报送,文章后注明作者姓名、性别、单位及职务(包括所属学会及任职)、职称、学历、学位,通信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电子信箱等信息。校社科联邮箱:xhxiong@gxnu.edu.cn。

(五)桂林市社科联将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对征集到的论文进行认真审读,确定入选《桂林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文集》的文章。所有入选论文作者将获得参加5月上旬召开的“桂林文化与文化发展战略研讨会”邀请函。

二、论文结集出版

所有入选论文将汇编成《桂林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文集》公开出版发行。入选论文作者将获得《桂林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文集》及证书。

请各社科联积极发动,踊跃参与,努力推动我校教师为桂林市的建设献策献力。

未尽事宜,请与校社科联联系,电话:5846433。

广西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二O一二年三月二日

下载桂林米粉--装在碗里的文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桂林米粉--装在碗里的文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