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融业全面开放后中国金融服务业的法律风险探析
论文关键词:金融业全面开放 法律风险 合规性 金融安全
论文摘要:在金融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中国经历了加入世贸后的第一个五年期在中国境内享有国民待遇,由此给中国金融机构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机遇也存在着挑战,但无论一个五年承诺期,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金融机构大量涌入中国金融市场是机遇还是挑战无疑都加深了金融服务业的风险,本文从法学的角度对我国金融服务业的法律风险产生的原因和特点进行全面的分析,为金融立法监管以及法律风险的防范提供参考。
一、金融业全面开放
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是一个长期以来的过程,从1978年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开放以来,金融领域作为经济的核心于次年便开展了他的开放步伐,经历了1994-1995年的全面调整阶段,1996年的迈向国际化以及2001年加入WTO,中国的金融业逐步实现了其全面开放的步伐。中国政府加入WTO做出的承诺中,逐步开放金融服务业市场是其中的内容之一。在金融服务业开放方面主要有四种承诺:加入世贸当年外资银行办理外汇业务就没有地域限制和客户限制,5年之内逐步取消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的地域限制和客户的限制,5年内取消所有现存的对外资银行的经营业务方面、设立方面的非审慎的限制,5年之内取消对外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经营业务和设立方面的限制。2006年12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首日实施。
该条例全面履行加入世贸承诺,取消了对外资银行的一切非审慎性市场准入限制。中国银行业开放迈出历史性步伐。同样也意味着外资银行在中国境内可享有国民待遇。今年第三季度第三批获批成立的外资银行中国内地法人银行将达十家这些银行预期2007年在中国的营业额增长将不少于20%,并认为今后3年的盈利将超越目前水平,总资产将于2010年前增至逾1000亿美元。除此之外保险业证券业也走上了对外开放的道路,从1992年,美中AIG公司在我国开业以来,几乎每年都有国外保险公司的子公司、分公司以及与内地保险公司的合资公司在中国境内成立。在银行保险证券三大巨头的带动下,金融服务业的其他相关行业也逐步对外开放,造成了我国金融服务业全面开放的景象。
二、金融全面开放后金融服务业的法律风险
2006年底,酝酿了近十年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在西方10国集团国际活跃银行实施,在此协议中银行业的风险范围得以扩大,具体划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其他风险。在此协议中的重举之一就是把法律风险首次列入金融风险的范围,从而加强了各国对其的重视程度。由于金融的高风险性各国政府特别重视对金融风险的监管,如何通过监管来降低金融风险从而加强交易的安全性已经成为政府和金融业内人士共同关心的话题。中国政府作为WTO中的一员,在履行其金融全面开放承诺之后,金融风险的监管与防范日益凸显出其重要性。为了应对金融全面开放后的风险,中国金融业监管部门和各大金融机构自身都采取了多项防范措施防范金融风险,但当经济学家忙于解决金融传统的内部风险时,法律风险的层出不穷把人们带入到新的研究领域。对于法律风险的研究,有的学者认为,法律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在开展业务时,面临的许多法律法规上的不确定。也有学者认为,法律风险主要是指违反或不遵守法律、法规、规则、行业做法和伦理标准等带来的风险。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认为由于交易对象的法律权利义务未能明确界定所产生的风险也属于法律风险。具体而言,法律风险起因于违反或不符合法律、规则、惯例或者交易各参与方的法律权利义务关系没有被合理地确立。因此,我们所说的法律风险通常包括二方面的内容:第一,私法方面的风险,即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不明确所带来的风险;第二,监管方面的风险,即违反监管机构的规定或有关的监管规定适用不确定带来的风险。为了更好的阐释金融全面开放时期我国金融服务业的法律风险,本文根据法律风险的成因把金融服务业的法律风险分为:外源性的法律风险、内生性的法律风险、其他法律风险。[!--empirenews.page--] 1.中国金融服务业的外源性法律风险
外源性的法律风险体现在本文中主要是指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大型金融机构走出国门在境外上市经营业务建立子公司以及实行并购等金融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国外的相关金融立法以及司法管辖等与中国企业不一致而导致的法律诉讼和相关风险。它主要包括3个方面:
1金融服务机构走向国际的合规性法律风险。从中国人寿在纽约遭遇集体诉讼到中国银行的欺诈事件,中国的金融机构相应“走出去”发展战略号召向国际市场进军的过程中屡屡受挫。咎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于中国金融企业内部的控制系统自身就存在着管理松散、制约机制分工不明、内部人员意识淡薄等方面的缺陷,金融机构高官的违规操作事件此起彼伏,但在国内上市的外部审计和监管机构的监管并没有使问题明显化,然而未明显化并不代表问题不存在反而是违规情况愈演愈烈,问题越来越严重,一旦触及关键后果不堪设想。巴林银行的倒闭就给内部控制体系松散的金融企业敲响了警钟。另一方面,国外上市的企业必须遵守国外严格得证券交易规则和法律法规并且接受当地的监管。也就是说当这些在国内受保护的并且法律风险意识不强的金融机构与打开国际资本市场时,问题就爆发出来了。以美国萨班斯法案为代表的严格证券交易的法律法规给中国金融机构涉外商事设立了很大的风险障碍,在境外上市的中国企业稍不注意就会违反其法规并遭受严厉的处罚。这些法规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确保信息纰漏为目的,为了建立合规的内部控制体系很多当地的企业承受了巨额的资金压力,而无此意识的中国企业则更要慎之又慎了。随着金融全球化的趋势的加剧,日本法国等国家也相继消防美国进行相关立法,此趋势也应当受到中国立法机关的重视。最终导致的结果是中国金融机构能在在境外上市募集资本的屈指可数,即便能够光荣上市(如中国人寿)也难免遭受境外诉讼。
2跨国金融服务机构的多重司法管辖的法律风险。随着中国金融机构的发展与壮大,我国多家银行已经拥有境外分公司和子公司,依照我国法律法人登记注册地对其具有管辖权,母公司或总公司所在地对其也拥有管辖权,然而,美国法律的域外适用范围十分广阔,其不仅可以对在美国“经营”的跨国公司进行管辖并且美国法对世界任何地方的普通法侵权行为都有管辖权。美国法中涉及到很多域外管辖的条款,各州的立法涉及美国经济间谍法、安全和健康法、养老金和税收法、海外反腐败法;另外联邦立法包括联邦证券法、商品交易法、联邦邮件欺诈和电报欺诈法、洗钱法。美国反欺诈法中规定了境外投资者的违法行为的域外管辖规定,违法行为包括电报欺诈、邮件欺诈和洗钱,其惩罚也是非常严厉的,赔偿是民事诉讼中的三倍,法院已经对美国域外的行为使用过该法了。以美国法院为代表的其他发达国家也扩大其法律的域外效力,金融全球化导致金融业务的跨国性越来越明显,一个金融机构同时要遵守不同国家的法律接受多个国家的管辖,对于我国保护性的内部管理控制机制上不健全的金融机构而言无疑是很大的风险。[1][2]下一页[!--empirenews.page--] 2.中国金融服务业的内生性法律风险
内生性的法律风险是指由于金融机构规章制度、体系结构、内部人员的操作行为违反了法律法规的规定或由于执行不力而又给金融机构造成损失的可能性。这些风险本身存在于中国的金融服务机构内部,但是由于金融业的全面对外开放和外资金融机构的涌入,而使得这些风险的表现更加明显并且风险率更高了。
1中国金融服务业混业经营的法律风险。以混业经营方式为主的跨国金融集团公司已经纷纷从各种渠道分别进入中国的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行业。如何在分业监管下更加严格地监管由于不断出现的交叉业务和企业本身引出的混业现象,成为监管部门面临的一个新问题,监管难度在提高。目前中国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监管体系业已形成,对一些混业经营的跨国金融集团而言,各个监管当局对其在华业务都负有一定的监管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充分整合各监管当局的资源,加强协调和沟通机制,以便提高监管效率和监管效果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2中国金融服务业内部合规性法律风险。我国金融服务业在很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内部高管人员和雇员的商业贿赂、欺诈现象一直是我国金融行业的一大障碍。新近发生的全球性欺诈案中中国银行就占有一席之地,中国银行纽约分行诉美国NBM公司案,此案中犯罪嫌疑人通过与银行高官勾结,制造交易假象,提供伪造文件,取得银行信任,套取资金8500万美元,几乎影响到中银香港的上市。中国建设银行原董事长张恩照涉嫌受贿在美被诉一案,在国内也引起极大反响。这两个案件虽然最后都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但其中所暴露出的“冰山的一角”——包括银行业在内的商业贿赂问题,却值得深刻反思。
3.中国金融服务业其他法律风险
金融创新诗歌过发展金融业大力倡导的政策,但是由于金融创新的不确定性,金融制度、机构、市场、产品和服务等方面的每一次创新,金融机构在获得丰厚回报和得到较快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金融风险。中国金融业在创新过程中也不例外。因此,如何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之间的关系,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实现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的良性互动,始终是摆在监管部门和各类金融机构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林德诉阿拉伯银行——以色列恐怖事件中的美国幸存者及受害者的后代在纽约联邦法院起诉约旦银行分行,指控其向恐怖组织成员提供财务资助。这个案件给我国的启示在于我国的金融机构在对贷款对象进行审查时应该考虑到政治发因素引起的法律风险。在重人权保护的国家,金融业的发展还要考虑到其所引起的政治风险而引发的法律诉讼。此外还有汇率风险等等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三、金融服务业全面开放金融服务业法律风险的理论分析
1从公平价值角度分析金融法律风险产生的原因
公平是法律的永恒价值诉求,自我国金融全面对外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逐步履行入世承诺,市场准入的门槛逐步降低,外资金融机构大量涌入中国市场,享有与中国金融机构相同的国民待遇。这样对中国金融机构来说,看似实现了形式上的公平待遇,但是未考虑到中国金融机构的现状远远落后于其他有着深厚发展背景和强有竞争力的国际金融机构。目前,一方面,仍然存在对外资金融机构的限制;另一方面,外资金融机构在某些方面也享受到了超国民待遇。外资金融机构的一些超国民待遇损害了国内金融机构的利益,也形成了非公平竞争的环境。这种非公平的竞争环境直接导致了反垄断法的管制。除此之外,中国金融机构在国外投资市场上的竞争,同样苛刻的上市规则对于金融内部规范制度层次不同的国家而言,也是一种形式公平制度下的实质不公平,为了防范金融法律风险的扩大,政府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和金融监管权的拥有者,一方面,在国内政策的制定时要考虑到为国内企业的发展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另一方面,也要尽量的与国际规范接轨,避免中国企业的境外法律风险。当然,这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同时也是金融机构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empirenews.page--] 2从秩序价值角度分析金融法律风险的影响
法的秩序价值是指法有效地调整社会秩序,实现了法所预定的秩序目标,并使依法建立的秩序得以维持、巩固和发展。金融法律制度的秩序价值在于以法的强制力规范金融市场以及市场主体的组织和经营活动,维护金融交易的安全,保障金融市场有秩序和健康的发展。金融监管不可能是自发的任意行为,它必须以法律制度为依据,在一定的法律制度的构架中进行,金融监管机构的设置及其监管权限的取得与行使,监管内容和监管方式的选择和界定,都离不开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否则不仅金融监管机构无法树立其地位和权威,也会使得金融监管活动无法可依、无所适从,其结果必然是金融市场及市场活动失去控制和规范,导致市场的无序和混乱。而金融法律风险正是对于这种法律的权威性和金融活动的合规性的挑战,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金融法律风险在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行以及健康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把金融法律风险的防范提升到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高度。
3从安全价值角度分析金融法律风险的防范
“安全有助于使人们享有诸如生命、财产、自由和平等等其他价值的状况稳定化并尽可能地继续下去。”金融业的安全稳健经营在整个金融法中具有核心价值。在金融安全的状况下,一国金融发展应该展现出的是运行稳定、持续向上的态势;该国对于逐渐增多的金融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不断得到提高;金融主权独立,对关键性的金融资源具有相当的支配和控制能力。尤其是当金融市场全面开放后,金融风险加剧,金融安全的价值不仅影响到一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和有序,将会对整个金融体系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体系造成巨大的影响,甚至可能影响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因此,世界各国或地区的金融监管当局都非常重视通过市场准入等制度来加强对外资金融机构的监管。在安全的基础上将那些资本充足、声誉卓越、经营管理水平高、竞争力强的外资金融机构引入本国的金融市场,而防止那些可能危及东道国金融安全的外资金融机构进入金融市场,从而维护本国金融体系的安全。
金融法律风险作为金融风险的新兴成份在金融开放的中国金融市场的安全稳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监管当局和金融机构应当给予相当的重视;金融法律风险在中国面临着潜在性、高风险、低防范的缺陷,金融监管和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项俊波.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法律制度的完善.(2)卓泽渊.法的价值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3)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4)赵智.金融开放下的中国金融安全(D)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5)(美)克利夫德·E凯尔什,刘怡,陶恒等译。金融服务业的革命(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中国金融控股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中国金融控股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孙景兵,汪平臻
(新疆大学经管学院,乌鲁木齐市 830046)
[摘要]后危机时代,构建中国金融控股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迫在眉睫。本文先对典型发达国家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管理模式进行分类研究,发现美国纯控股公司形式及其采用的伞形管理模式比较适合中国的金融市场环境和金融控股公司的实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中国金融控股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总体思路,即树立系统意识,围绕信息、控制、系统加强中国特色金融控股公司的伞形管理框架,逐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最后,对如何构建中国金融控股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进行了六项展开。
[关键词]金融控股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伞形管理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金融控股公司是从事综合金融业务,可以进行跨区域、跨市场、跨行业的资源配置并提供金融产品的金融机构。金融控股公司以其雄厚的资源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资本市场上的最主要的参与者之一。最近两次较大规模的金融危机的爆发,虽然说根本原因是经济基本面自身的问题,但是许多金融控股公司不顾风险的盲目逐利行为造成了金融系统的脆弱性,在客观为金融危机的爆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98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主要原因除了股市楼市过热破坏了经济发展的基本比例和结构、实施“出口替代型”经济发展模式的东南亚各国长期的全要素生产率低下导致增长不可持续、当地政府在宏观调控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先下放开资本项目管制导致大量短期套利资本流入、一些东南亚国家实行较为僵化的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之外,一些当地金融机构在宏观监管不力的情况下未能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造成了金融系统的脆弱性也是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2008年华尔街金融风暴的发生主要有美国“双赤字”消费模式不可持续、宏观监管不力、房地产市场失衡、同样与许多金融控股公司在信用违约互换(CDS)市场上不计风险的疯狂逐利行为关系紧密。因为它们成倍地扩大了市场泡沫,增加了系统性金融风险,而且许多金融控股公司最终破产或被收购或被迫转型的不良结局也大大打击了市场的信心。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金融控股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当今金融机构发展的潮流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模式。因此,在后危机时代,如何提前做好下一轮危机的防范工作,①
构建金融机构特别是金融控股公司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工作就迫在眉睫了。本文接下来先对以美国、英国和德国为代表的主要西方国家的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实践进行分析研究,再提出中国金融控股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具体对策建议,最后做一简单总结。
二、发达国家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对我国的启示
目前国际上金融控股公司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以美国为代表的纯控股公司模式、以英国为代表的母子公司型模式和以德国为代表的全能银行模式。
1、纯控股公司模式的母公司无具体经营业务,但有投资功能,主要负责收购、兼并、转让和子 本文为新疆大学金融学精品课程建设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孙景兵(1971-),男,新疆吐鲁番人,新疆大学经管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投融资决策与风险管理、区域经济学与国际化;汪平臻(1985-),男,湖南岳阳人,新疆大学经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投融资决策与风险管理;Email:dyce888@163.com.公司股权结构变动,协调内部资源共享以形成合力等。由于控股公司没有自己特定的事业部,全部资金都可以投入到子公司中,所以,其资本运作的效率较高,控股公司只关注公司的整体战略,采取伞形的经营管理,进行企业外部的兼并重组,整合企业内部资源,优化资源的配置。但纯控股公司在集团内部相同业务合并时,机构、人事等方面的处理成本也急剧扩张,虽然适合分业监管,但对监管当局实施行业间的协调管理与监控提出了很高要求。
2、母子公司型模式的母公司都是经营性控股公司,且大都以银行或证券或保险业务为主、通过兼并与收购活动发展壮大起来、从事着多元化金融业务的金融控股公司。例如,像美国的花旗、高盛和美国国际集团则分别为银行控股公司、证券控股公司和保险控股公司。由于母公司本身从事具体业务,子公司的独立性不强,这种模式由于自身的复杂性,也要求监管当局具备较高的监管水平和效率。
3、德国式全能银行是集银行、证券、保险和信托等业务于一身的单一金融机构以分设事业部的方式全面经营各种金融业务,是整合程度最高的金融跨业经营形态。它是通过控股公司的形式兼并收购其他金融机构以开拓市场,形成多元化的控股集团。该模式的优势在于享有综合经营权,各金融机构根据自身优势和客观需求制定多元化发展战略,有效地进行金融业务交叉研究和产品创新,从而增强金融服务业的竞争能力,同时也降低了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分散了机构内部和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但该模式也要求市场主体具有完善的监管体系和较高的监管效率,否则易诱发和累计金融风险。
4、启示:从以上典型国家的金融控股公司经营管理模式可以发现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管理模式的选择受到金融体系的构建、金融监管的历史和现实、市场和法律制度的完善等要素的制约。美国自由放任的市场体系、宽松的市场监管和较为完善的市场法律制度造就了美国式的纯控股公司模式,英国政府主导型的市场模式形成了母子公司型的金融控股公司,而德国的社会市场模式的对应产生的也就是全能型的金融控股公司。目前中国金融业综合经营和金融控股公司的快速发展,亟待明确监管主体,解决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真空和自我风险管理能力差等问题。通过上述比较发现,纯控股公司和及其伞形经营管理模式比较适合中国的监管历史和市场环境,这样兼顾了效率和成本,权衡了分权与集权,既能增强公司本身的风险管理能力,又能兼顾整个金融领域。
三、如何构建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目前中国出现了不少产业公司投资金融业进行控股的模式,或只投资不经营的纯控股公司模式。这些公司事实上已经控股了金融业子公司,而母公司却并不属于金融机构,从而游离于金融监管之外,如中国石油、宝钢集团等。其中不乏有像中国平安集团一样成功运作、发展迅速的金融控股集团,也有类似于“德隆系”这样的由于风险管理能力不足而最终崩盘瓦解的纯控股公司。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实践对其风险管理部门的能力和效率提出了新要求。后危机时代,面对新的国际国内金融环境,构建中国金融控股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总体思路应该为:树立系统意识,围绕信息、控制、系统加强中国特色的金融控股公司的伞形管理框架,逐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
1.树立系统意识,构建高效评级体系
(1)构建系统的风险评级体系的目的
中国的金融制度环境和金融控股公司的现实实践决定了中国走的也是美国式的纯控股公司模式,为了确保控股公司的不足不至于引起存款类子公司的经营困难,必须对金融控股公司的整体风险和抗风险能力进行评价以应对子公司可能的自身经营冲击和外部系统性或突发性因素的冲击。而由于银行、保险、证券和信托等法人主体由各自的监管主体确立不同的监管要求和风险指标,这些要求和指标反映了对资本要素的不同定义和资产与负债的不同定价方法,且子公司的简单加总不可能充分反映整个控股公司的变化,因此有必要采用独立的评级体系,对金融控股公司的整体风险和抗风险能力进行评估。(2)风险评级体系的主要构成要素
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评级体系的主要构成要素应该包括风险管理、财务状况、子公司的经营状况和控股公司以及非存款类子公司对存款类子公司的潜在影响。其中,风险管理要素包括:董事会和高管人员的监管、策略、流程和限制性措施,风险监控和管理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考察的是董事会和各高管人员的风险识别、判断、计量、检测和控制能力;财务状况要素关注的是金融控股公司调配资源来维护与其业务水平相关联的风险水平的能力,包括资本、资产质量、盈利和流动性;子公司的经营状况要素主要反映的是子公司的主营业务的运行情况,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而最后一个构成要素主要考察对存款类子公司产生明显负面影响的可能性及其程度,考察对象则是非存款类子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和财务状况及其与存款类子公司的关联程度。(3)构建评级体系的好处
遵循风险监管的理念,构建系统高效的风险评级体系既可以动态反映金融控股公司的整体风险状况,也可以将存款类子公司的状况作为独立要素进行评级,保护存款人的利益,防止道德风险发生。
2.提高资本充足率和呆坏账准备金率
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资本要求与风险管理紧密相联。新资本协议作为一个完整的银行业资本充足率监管框架,由三大支柱组成:一是最低资本要求;二是监管当局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督检查;三是银行业必须满足的信息披露要求。这是巴塞尔委员会提出的针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三大支柱”,显然可以借鉴到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管理上来,只不过总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要相应提高,因为商业银行属于存款性金融机构有相对稳定的客户源带来存款作为资产,而金融控股公司的非存款类子公司在面对内外部危机时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使得整个金融控股公司的抗风险能力下降。同时,金融控股公司旗下各级子公司的贷款拨备率和呆坏账准备金也要相应提高。
3.加强资金交易部门的资金管理和风险管理部门的信息披露
在日常的交易决策过程中,交易部门往往容易过于强调收益预测的准确度,而忽视了市场仍存在不确定性,交易人员的认识仍有不完善的地方,过分迷信分析预测的完美性会给实际交易操作带来巨大的风险,而良好的资金管理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著名投资大师约翰·墨菲指出在任何金融交易模式中,投资者都必须考虑三个方面的重要因素:价格预测、时机抉择和资金管理,而其中的最为重要的资金管理是一个被大大遗忘的角落。作为金融控股公司的资金交易部门,不仅要加强资金管理,还要与公司内部其他关联部门如财务部门、内部控制部门等保持有效沟通,信息共享、传递和披露机制健全,防止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操作风险和战略风险。
4.严格自律机制,培养有职业操守和能力的风险管理人才
金融控股公司要保持有效的风险管理,既要重视评级体系建设,也要培养有职业操守和能力的专门风险管理人才。一方面,要加强专门风险管理人才的风险识别、判断、计量、监测和控制能力培养;另一方面,要加强严格自律的职业道德操守培养。这些人才是否尽责守法、严格自律,操作是否及时合规,是否有敏锐洞察力和判断能力,直接关系到公司整体和各部门的风险状况监督和治理,最终关系到金融控股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5.实施母公司的伞形管理模式
所谓伞形管理是指:控股公司为所有存款类子公司和非存款类子公司的伞形监管者,负责对各级子公司法人主体进行监管,而各子公司仍然沿用原本的风险管理模式。无论是存款类子公司还是非存款类子公司,他们都在同一层面。如果把整个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管理框架看作伞形监管的话,那么居于伞顶的则为控股母公司,主要对各子公司的风险管理和日常运营进行全面的评价,居于伞骨的则为包括控股母公司的风险管理部门和各子公司的风险管理部门。
伞形管理模式建立在二元监管框架之上,是对控股母公司的整体风险管理和各子公司的自有风险管理以及宏观金融监管部门的有机统一。伞形管理在完善评级体系的同时,既维护存款类子公司的稳健运营,又能促进非存款类子公司的创新,这样减少了改革的成本,也提高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有利于防范整体性金融风险。
6.兼顾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制度,实现内外部协调控制
金融控股公司实行内部控制,可以评价控股母公司内部风险管理能力和内部审计程序的充分性,包括对母公司和各子公司内部审计小组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的精确性、实力和影响力的评估以及审查控制范围是否独立于管理层之外。同时,为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在内部控制的基础上,可以引进第三方审计制度,坚持内外部控制相互协调。内部控制对控股公司股东大会负责,外部控制对宏观监管部门负责,共同监测控股公司及其子公司的各类风险。
四、结束语
全文以后危机时代为背景,以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管理模式为研究对象进行展开。首先,对典型发达国家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管理模式进行分类研究,发现美国纯控股公司形式及其采用的伞形管理模式比较适合中国的金融市场环境和金融控股公司的实情。然后,文章提出了构建中国金融控股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总体思路,即树立系统意识,围绕信息、控制、系统加强中国特色金融控股公司的伞形管理框架,逐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最后,对如何构建中国金融控股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进行了六项展开。
参考文献
[1] Andreas Hackethal/Reinhard H.Schmidt,1997, 2005:Structural Change in the German Banking System.[2] Demsetz,Rebecca S.and Philip E.Strahan,1997,“Diversification,Size,and Risk at Banking Holding Companies”,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29(3),pp.300-310.[3]Cynthia Crawford Lichtenstein,2006,“The Fed's New Model of Supervision for ‘Large Complex Banking Organization’:Coordinated Risk-based Supervision of Financial Multinationals for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bility”,Boston College Law School Legal Studies Research Paper Series Research Paper89.[4]张涛等.金融控股公司经营模式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5]谢平等.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与监管[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6]夏斌等.金融控股公司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7]桂荷发.金融集团的发展与监管[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8]钱小安.金融监管体制、效率与变革[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9]彭金隆.金融控股公司——法律监理与经营策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0]林涛,张红梅著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模式国际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 [11]杜莉,高振勇.金融混业经营及其监管:德国和英国的比较与借鉴[J].经济体制改革,2007(2)[12]刘夏,蒲勇健,陈斌.混业经营模式下的有效金融监管组织体系研究[J].金融研究,2005(9)[13]王应贵.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交易与风险管理[J].金融论坛,2008(8)
[14]刘澜飚,范小云,彭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基于亚洲地区的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7(6)
[15]胡莹,仲伟周.资本充足率、存款准备金率与货币政策银行信贷传导——基于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10(1)
How to Build the Comprehensive Risk Management System for China's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Sun Jingbing, Wang Pingzhe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Administration of Xinjiang University, Urumqi830046,China)
Abstract:During the post-crisis era, to build the comprehensive risk management system for China's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is imminent.This article firstly classified and studied the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risk management models typical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found that the America's pure holding companies and their umbrella management model are more suitable for China's financial market and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On this basis, China proposed to build a comprehensive risk management of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system of general ideas, which foster awareness of the system around the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enhance the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umbrella management framework, and gradually play the advantages of market allocation of resources.Finally, we made six branches for how to build a comprehensive risk management system for China's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Key Words: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comprehensive risk management system;umbrella management
第三篇:风险控制与法律事务部保后管理工作
风险控制与法律事务部保后管理工作
一、风险控制部保后管理工作 第四节 保后检查
第三十一条 保后检查是指公司对项目承保后,为了解在保项目最新状况,控制担保风险而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书面检查或实地检查。
第三十二条 担保项目的检查由风险控制部会同业务部组成3人检查小组,指定其中一人为检查组长,负责保后检查工作的组织和安排,检查前要制定检查计划并报分管副总经理审批。
第三十三条 保后检查分日常检查和重点检查。日常检查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如担保金额、担保期限、反担保措施、风险等级等确定检查频率,日常检查至少每个季度要进行一次。重点检查是对借款封闭管理的项目、认为风险较大的项目及其他须特别关注的项目进行不定期检查或全程跟踪。
第三十四条 检查完毕后,检查人员共同起草《在保项目检查报告》(附件5)和要求企业及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报总经理签批意见后与有关资料一并归档。
第三十五条 保后检查的内容:
(一)债务人是否按借款合同规定支付利息;
(二)抽查账目、核实销售收入,了解债务人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 风险控制与法律事务部文件
(三)对重大反担保措施状况进行考察,确定反担保措施中是否发生了新的不利因素;
(四)风险计量和总结(参照银行贷款的五级分类);(五)抽查销售合同原件。
(六)对有研发或生产能力的借款人,应考察研发或生产现场。(七)对有大量库存的借款人,应考察库存现场。(八)对就业及工资给付情况现场调查。
(九)其他重大事项的调查(企业购并、重组、改制、变更主要决策及管理领导人等)。
(十)其他须说明的情况;
第三十六条 检查人员在检查中发现企业存在较大问题,须当日向部门负责人口头报告,部门应在2日内将存在问题和处理意见书面报告主管副总经理。
第三十七条 对发现的重大问题,部门负责人应立即报告总经理,总经理认为有必要时,可召集有关人员进行专题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措施。
第五节 展期、逾期及撤保项目的风险管理
第三十八条 展期、逾期及撤保项目的风险管理是指风险控制部对申请展期的担保项目,逾期的担保项目、可能撤保的担保项目会同业务部门进行评审;出具独立的评审意见,为公司相应决策提供参考意见。风险控制与法律事务部文件 第三十九条 对于业务部送交的、经公司负责人批准的展期项目,按照新项目的担保评审程序组织重审。
第四十条 对于展期的担保项目,业务部应当提出展期项目处理意见、依据及相关资料。
第四十一条 对于展期项目处理意见包括:
(一)无需增加反担保措施展期;
(二)增加反担保措施后展期;
(三)建议不展期;
第四十二条 对于业务部送交的《逾期担保检查报告》(附件6)及相关处理意见进行审查并提出审查意见,报总经理审批后,按照审批意见组织初审、复审等程序。
第四十三条 对逾期的担保项目,由业务部起草《担保项目逾期报告》,提出处理意见,风险控制部进行审查,并提出处理意见。
对逾期担保项目的处理意见包括:
(一)采用更为可靠的反担保措施;
(二)建议撤保。
对逾期的担保项目按风评委评审及审批权限办理。
第四十四条 在保项目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司应主动撤保:
(一)担保贷款未按担保申报时的用途使用;
(二)项目承担企业提供虚假资料或具欺诈行为;
(三)公司认为项目承担企业出现重大经营失误或市场、财务状况等方面出现较大潜在风险。风险控制与法律事务部文件 第四十五条 对于项目撤保,由业务部起草《项目撤保报告》(附件7),提出处理意见后转交风险控制部进行审查,风险控制部提出审查意见。
对项目撤保按会议评审及审批权限办理。
第六节 代偿、追偿项目的风险管理
第四十六条 代偿、追偿项目的风险管理是指担保项目发生代偿、追偿后,风险管理部对业务部门起草的代偿、追偿方案进行评审,并出具评审意见。
第四十七条 担保项目发生代偿或代偿后进入追偿程序时,业务部起草担保项目代偿、追偿方案,风险控制部对于业务部门送交的代偿、追偿方案进行审核。
第四十八条 风险控制部会同法律事务部对代偿、追偿方案提出审核意见,填写《代偿、追偿方案审核意见表》(见附件8)。
第四十九条 将《代偿、追偿方案审核意见表》报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后报分管副总批准送交业务部。
第五十条 更具公司安排督促追偿担保项目的责任人尽快完成追偿工作。风险控制与法律事务部文件
二、法律事务部保后管理工作
第六节 法律事务协助(包括代偿追偿事项)
第四十二条 法律事务部按照公司其他部门的需求或者公司负责人的安排为公司其他部门及人员从事相关法律事务提供协助;
第四十三条 法律事务为公司法律顾问从事日常法律顾问业务提供协助,法律顾问到公司来进行相关法律事务的工作时,法律事务部做好相关的接洽、工作衔接,办公场地、设备、器材的配备,公司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提供必要支持的工作。
第四十四条 为公司从事代偿、追偿活动提供法律协助就提协助如下:
(一)向法律顾问讲述需要代偿、追偿项目的具体情况和最新情况与进展;
(二)为法律顾问制定具体的代偿、追偿方案提供协助支持;
(三)协助法律顾问与公司负责人及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高效的沟通;
(四)为法律顾问进行的关于追偿、代偿涉及的诉讼和非诉事项执行 必要的准备和协助;
(五)代偿、追偿中需要提供的其他协助。
第四十五条 法律事务部为公司法律顾问从事相关诉讼事务提供职责范围内的协助; 风险控制与法律事务部文件
第四篇:员工自愿放弃社保后用人单位的法律风险
员工自愿放弃社保后用人单位的法律风险
企业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常识,但是在实践中还是会出现员工未缴社保的现象。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非自愿不缴纳社保。在实践中有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获取最大利润,在员工入职时,要求员工签署保证书自愿放弃单位为自己缴纳社保;第二,自愿不缴纳社保,实践中会出现一些员工要求用人单位不用为自己缴纳社保费,而是改为工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社会保险基金按照保险类型确定资金来源,逐步实行社会统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所以,对用人单位而言缴纳社保是法定义务,是无法规避的,自愿放弃社保申请书对用人单位市没有法律效力的,而且会使用人单位面临如下的法律风险。
劳动用工风险
根据《劳动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第(三)项的规定,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还有根据《劳动法》第四十六条第(一)项的规定,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由此可以看出,用人单位随时面临经济损失和人才流失,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
工伤赔偿无法避免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用人单位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未参加工伤保险期间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无论员工是否参保,当劳动者发生工伤后都会得到法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如果企业为给员工缴纳保险,那么员工的工伤费用将由企业支付全部,而无法通过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增加了企业的经济负担。
养老金的支付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因用人单位的原因无法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导致职工个人的养老金损失,应从职工个人累计缴纳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考量确定支付。
面临强制征收风险
企业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其限期缴纳或者补足,逾期仍未缴纳或者补足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以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查 询其存款账户;并可以申请县级以上有关行政部门作出划拨社会保险费的决定,书面通知其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划拨社会保险费。企业账户余额少于应当缴纳 的社会保险费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以要求该企业提供担保,签订延期缴费协议。企业未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且未提供担保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扣押、查封、拍卖其价值相当于应当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财产,以拍卖所得抵缴社会保险费。
行政处罚
1、责令限期缴纳。这对企业为给员工缴纳社保,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责令用人单位在一定期限内全部缴清费用。
2、逾期不缴纳的,将会加收滞纳金的数额为每逾期一日加收所欠款额的2%
3、对欠缴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以1000元以上10000以下的罚款。
总之,为员工缴纳社保是法律规定的强制性义务,企业是不能逃避的,就算是员工自愿的,企业也是不能免除自己的义务,所以为了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风险,企业应该为每一位员工缴纳保险,履行自己的义务。
第五篇:浅谈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后女性就业歧视1(精选)
浅谈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后女性就业歧视
FULLY OPEN ON THE SECOND CHILD POLICY AFTER THE FEMALE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专 业: 人力资源管理 姓 名: 许海婷 指导教师姓名:
论文提交日期:2016年4月1日
摘 要
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实施,是减缓中国老龄化和积攒劳动力的重要措施,但也会给女性就业带来更多不公平的对待。
二胎政策出台以后,满足条件的已生育女性可能选择再次怀孕,就业中的优势就会有可能受到影响,而且未生育过的女性也有可能在将来选择生育二胎,这样一来就会休两次“产假”,带给企业更大的影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很可能会更加偏向于没有“三期”的男性员工,产生对女性职工的就业歧视。本文针对性别歧视的表现形式、产生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女性就业权如何保障。
关键词:二胎;就业歧视; 性别歧视;
II
ABSTRACT The full liberaliz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wo child policy is slow China's aging and save labor, an important measure, but also will bring more unfair treatment to women's employment.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two child policy has female fertility may choose to become pregnant again, the employment advantage may be affected, and childless women also may select the second child in the future, Hugh twice ”maternity leave, bring enterprise greater influence.Therefore, in this case, the enterprise is likely to be more likely to have no “three” of male employees, the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against female workers.Key words:Child;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gender discrimination;
III
目 录
引言.....................................................1
一、就业性别歧视的基本内涵及表现形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就业问题中性别歧视产生的原因........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全面二胎政策的开放对女性就业歧视现象的影响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女性就业权如何保障..错误!未定义书签。(一)、推出和完善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配套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应制定专门的反歧视法..............错误!未定义书签。(三)、改革体制机制。....................错误!未定义书签。(四)、加强对女职工权益的保障的执行力度。错误!未定义书签。(五)、给企业减负。......................错误!未定义书签。(六)、国外反歧视政策对比借鉴............错误!未定义书签。结论....................................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8 致 谢.................................................9
天津科技大学2016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引言
随着全面“二胎”政策的放开,经济学家认为,人口增加是拉动GDP增长的天然保障。但是对于女性来讲,已生育过的女性选择再次怀孕,在就业中的优势可能受到影响,而未生育女性也有可能在将来选择生育二胎,休两次“产假”,带给企业更大的影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很可能会更加偏向于没有“三期”的男性员工,产生对女性职工的就业歧视。
就业性别歧视的基本内涵及表现形式
(一)就业性别歧视的内涵
就业性别歧视即在劳动就业领域区别对待不同性别的劳动者。即在劳动就业领域对不同性别劳动者的区别对待。法律上的性别就业歧视,是指劳动生产率条件相等或近似的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或受雇者在就业时,仅仅因为性别的差异而不能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以及工资、配置、升迁、培训机会等就业安全保障的平等待遇,从而其平等就业权受到损害的现象。由于历史传统影响和社会经济现实的制约,相对于男性而言,女性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就业性别歧视突出表现为对女性的就业歧视,本文所称的就业性别歧视亦是专指对女性的就业歧视。
(二)就业性别歧视的表现形式
就业性别歧视的具体表现多种多样,按照不同的标准,作如下归类:
就表现形式而言,可划分为表面歧视与隐性歧视。表面歧视又称直接歧视,是指用人单位以法律明文禁止的就业性别歧视行为作为其用人措施的一部分,非因工作内在需要而给与某人比在相似条件下的其他人不利的待遇,它是表面或形式上最明显的一种就业性别歧视。隐形歧视也称间接歧视,指用人单位实施表面公平中立的用人措施,该措施的实施实际上对特定人群产生了负面影响,且该措施与工作执行无关或不可衡量工作能力。如某企业招收文员时要求所有应聘者负重30公斤跑1000米,结果大多数女性未能通过此项体能测试,此项看似中立的招聘措施即构成了对女性间接歧视,因该项测试与文员工作无关。
就所涉及的内容而言,就业领域的性别歧视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进入劳动力市场方面的歧视。其
一、招收录用方面的性别歧视。
女性在招收录用方面所受的歧视,是就业机会性别歧视中最为典型,最为普遍的情形。用人单位一般以三种歧视手段将女性就业者排除在外。
(1)区别。在区别对待的情形下,尽管雇主没有性别歧视,没有不雇佣妇女,但是大多只雇佣妇女从事那些收入低廉,技术不强,条件较差的所谓“女性工作”。区别的结果,就是在劳动领域,明显存在男性工作和女性工作的观念,导致“就业性别”分离的现象。(2)排除。指用工主体基于与劳动生产率无关的性别因素而拒绝录用妇女或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导致在招聘员工的过程中,与男性相比,女性劳动者就业艰难。
(3)优先。一个男子和妇女具有相同的资格和条件,但男子优先录用了,这就出现了性别歧视中的优先行为。其
二、社会职业结构中的性别歧视。职业结构指已就业人口在各种职业上的分布,是衡量妇女就业及经济参与水平的实质性尺度。据统计,我国女性人力资本附着在领导层工作岗位上的还不足其总量上的1%,而近80%附着在农业劳动及工业劳动这两大职业岗位上。
天津科技大学2016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第二、被动退出劳动力市场方面的歧视。其
一、下岗和再就业方面的性别歧视。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在国企改制的过程中,下岗职工中,女性员工占了67%之多。就是录用女性来从事技术含量低和工作待遇差的工作;“排除”是指用人单位制定一些不合理的录用比例控制所录用女性职工的人数,从而使许多符合条件的女性失去就业的机会;“优先”是指在同等条件下录用男性。就业期间的性别歧视。就业性别歧视不仅仅存在于招录方面,女性在已建立的劳动关系中也受到许多方面的歧视。其
二、退休年龄上的性别歧视。
关于退休年龄,根据《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规定,男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该规定的科学性值得商榷,众所周知女性平均寿命要高于男性,对于大部分50至55周岁的妇女来说,完全具备继续参加工作的能力和意愿。退出劳动市场方面的性别歧视。就业机会平等不仅仅包括平等的进入劳动市场,还包括平等的退出劳动力市场的权利。这一权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下岗和再就业方面的性别歧视。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国企改制的过程中,下岗职工中,女性职工占了67%之多。1995年女性职工中下岗失业人员的比例仅比男性职工高出0.3个百分点,而到了2002年女性职工中下岗失业人员的比例比男性职工高出3个百分点[7];其二,退休年龄上的性别歧视。关于退休年龄,根据《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规定,男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该规定实质上是剥夺了女性5—10年的工作机会,体现了劳动立法上关于女性劳动权益被歧视的现实。满三十年的;(二)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不足五年,且工作年限满二十年的;(三)符合国家规定可以提前退休的其它情形的。该规定不再按性别对公务员年龄分别立法,从法律上保障了两性的平等就业权,有助于消除就业领域的性别歧视,此举可以说是中国法制的一大进步。
就业问题中性别歧视产生的原因
(一)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性别歧视存在的根本原因
由于长期的社会习俗和社会文化的培养和塑造,使人们自然的形成了社会性别的角色的意识。一般,对于男性,会被赋予更多的社会责任;而对于女性,则更多的强调她们应该承担家庭责任。这些因素就会直接影响女性就业时的职业选择和招聘方对招聘者的选择。根据中国女性社会地位抽样调查的数据显示,我国女性平均每天用于家务劳动的时间长达4.01个小时,但是男性仅为1.31个小时,而且这个数据与10年前差距不大。但是在这10年中我国女性就业比例却大幅增长,我国大部分女性是有工作的,相比男性而言,女性不但负担工作压力也要承担家庭责任,并且女性在家庭责任与家务劳动中付出的远远比男性多。因此,在面临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下,以及长期社会习俗的观念中,绝大部分女性会选择倾向家庭从而选择比较稳定、挑战性小、便于兼顾家庭的工作。
(二)企业在市场上追求利润最大化是性别歧视产生的经济原因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存在于人体中的知识和技能等的总和,是由人力资本投资形成的,即对劳动者进行普通教育、职业培训、医疗保健投资、迁移投资和其在接受教育时放弃的工作收入等价值在劳动力身上的凝结。也就是说个体人力资本投资越高,他的劳动生产率将越高,体现在劳动市场上,则会取得更好的天津科技大学2016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工作及待遇。但男女两性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生理差异,这些生理差别因素是产生职业性别歧视现象的基础。在体力女性上不如男性是无可争辩的事实,这直接导致女性在就业中遭到歧视;心理上女性在一生中会经历孕期、哺乳期、更年期等不同时期,使女性情绪出现波动造成工作影响,这些转型期会使女性承受工作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对工作及就业造成影响;女性不可逃脱的生育责任造成了男女之间的生育差异,一旦进入生育和哺乳期女性将不得不在盛业的关键时刻,身体的黄金阶段形成事业中断,消耗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对孩子进行生育和哺育,给女性带来一系列工作问题;任何企业的基本目的都是盈利,因此企业会考虑男女之间的劳动成本差异。在女性的各个身体时期中,即便女性的劳动产值减少了,但对女性的照顾反而会使企业的支出增加。例如女性产假期间,不但要照发工资,还需请临时工,无形间增加了培训的支出,因此,大多数用人单位选择拒绝女性;在工作年限上,女性一般低于男性5年,这使得人力资本浪费增大,为企业带来的收益减少。
(三)就业市场严重供大于求是我国产生性别歧视的主要原因
众所周知,我国的就业资源非常丰富。这是我国的特色之一,同时也是财富。但是在市场上就业资源要想发挥作用还要受到社会资源的约束,即就业资源必须与社会资源相结合才能具有生产性。当社会没有条件提供足够的岗位而造成大量失业时,反而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这时就业资源就会成为一种社会负担。近年来。卖方市场加剧了我国就业市场的过度状况。根据我国37个城市2003年1月至7月的数据统计显示.全国人才市场供求的总体形式是供大于求,求职人员总数是招聘职位总数的3.41倍。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795万人.登记失业率为4.2%。就业市场供大于求无疑是性别歧视产生的根本前提.就业供求的严重失衡更加剧了包括性别歧视在内的各种歧视的产生。在我国,就业的供给远大于求,有性别歧视的雇主可以轻易地雇佣到他所想要的男性劳动者,因此女性要想获得工作,只有在低于男性的薪酬的情况下才能得到。雇主歧视的存在使得女性的就业率低于男性.并且在工资报酬上也少于男性。(四)政策和制度原因
(五)政策失灵也是导致就业性别歧视的原因。我国法律中虽然规定了男女享有平等就业权利,但规范较为概括,操作性不强且缺乏罚则。由于对就业歧视既未明确规定承担何种行政和民事责任,也没有规定具体的执行机关,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很难起到应有的震慑和遏制作用。尤其是在进入市场经济建设阶段以后,我国相关政策法规未能及时加以修改,更加造成女性就业困难。例如1988年制定的《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中的许多重要内容和适用范围,都已和当前的情况不适应。《妇女权益保障法》也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均应进一步修正完善。《妇女权益保障法》也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均需要进一步修正完善。政策失灵很大一部分是政策执行中的失灵。目前我国相关监管部门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督管理力度不够,立法执行机制不完善。劳动保障、民政、工商、税务、卫生和城管等各相关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特别是劳动保障部门与其他行政机关的配合尤为不协调,重复管理和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并存。政策失灵很大一部分是政策执行中的失灵。目前我国相关监管部门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督管理力度不够,立法执行机制不完善。工商、税务、民政、劳动保障、卫生和城管等各相关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特别是劳动保障部门与其他行政机关的配合尤为不力,重复管理和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并存。由于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对外资企业、私有企业疏于监管,特别是对私有企业和非正规就业领域的监管不到位,对这些企业违反用工权制度漠然置之,缺乏有效监督手段,使得对女性劳动者就业权的保护缺乏力度。尽管我国
天津科技大学2016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有保护女性工作的法律条例,但不包括完善的执行机制。许多女性在遭到性别歧视后,尽管向有关部门投诉,但最终还是不了了之。目前我国法制仍然不健全,可以说法律相对软弱,希望用这般软弱的手段来解救弱势群体,效果是不乐观的。全面二胎政策的开放进一步造成了女性就业歧视的现象
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问题上一直存在性别劣势。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女性未来结婚、生育需要企业来承担其产假所带来的额外成本,但是作为一直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理性的经济人”,考虑到现实中女性员工怀孕和生育期间带来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在招聘时往往拒绝录用女性员工或者倾向于雇佣已经生育的女性。但是在“二胎”实施的同时,我们会发现女性求职的隐形劣势很有可能会进一步扩大。符合生育二胎政策条件的女性员工要休两次产假,用人单位就不得不重新考虑录用女性员工的雇佣成本以及工作风险。这意味着该政策无形中又为女性求职增加了一道“隐形门槛”。许多女性已经反应在求职中屡屡被问及是否考虑生育二胎的问题,一旦自己表示有意愿生育二胎就会被企业拒绝录用。“二胎”政策的实行使得曾经在求职中具有相对优势的已婚已育女性员工也不再是企业眼中的“安全对象”,也使原本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其他女性的就业形势更是雪上加霜。在全社会享受生育改革带来的成果时,却让女性群体独自承担这一重任,这无疑是非常不公平的。在二胎政策实施的背景下,会有大量符合晚育条件的女性生育二胎。二胎的实施将改善当今我国人口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是利国利民之举。女性虽因其特有的生理条件成了该政策的直接承担者,却不应当因生育二胎而影响其劳动权益。缓解“二胎”政策对女性劳动权益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需要开拓出一条解决之路。虽不同于我国国情和特殊的生育政策,发达国家应对就业市场的性别歧视的方法亦有一定程度上的借鉴意义。
四、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女性就业权如何保障、美国反就业歧视法规规则借鉴反性别就业歧视法律体系
英国反性别就业歧视法律体系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以欧盟条约(Treaty)、条例(Regulation)、指令(Directive)、欧洲法院判决(European Court of Justice)为内容的欧盟法,二是国内法(Domestic Law)。国际法对其作用次之。
英国是欧盟成员国之一,因此欧盟在反性别就业歧视的立法如条约、指令等的相关规定就构成了英国相关立法的一部分。欧盟法对英国反性别就业歧视立法最有影响的当数《罗马条约》第141条、《平等薪酬指令75/117》和《平等待遇指令76/207》,其主要对同工同酬和平等对待原则进行了阐述和规定。
反性别就业歧视的国内立法源于不同的国内法案之中。英国劳动法的渊源,过去主要以普通法为主,即主要以法官的判例作为主要法律来源。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加快了成文法的制定步伐,在劳
天津科技大学2016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资关系的众多领域都进行了许多相关立法,已形成了较为规范的调整劳资关系的成文法律体系。英国国内反性别就业歧视的主要立法是1975年《性别歧视法案》和1970年《同工同酬法案》,除此以外还有2000年《兼职雇员条例》、2000年《雇佣(性别歧视)法案》、2002年《固定期限合同雇员条例》、2003年《就业平等(性取向)规则》、2004年《性别承认法》和2007年《性别平等责任法案》等,其在特定范围内进行补充规定。这样,就形成了以主要立法为基础,以其他相关立法为补充的特殊的成文法体系。
性别就业歧视的种类及情形
英国各反性别就业歧视立法分散性地对就业歧视的种类作出了规定,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男女性别歧视、变性人歧视、同工不同酬、婚姻状况歧视、孕妇歧视、性骚扰以及性取向歧视等。
性别歧视法案不仅约束直接采取性别歧视行为的雇主,还对其他非本人直接采取歧视行为的情形进行了规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如果雇主纵容雇员对其他受雇员工进行歧视,则该雇主要承担法律责任,除非他有证据证明自己已经采取了合理的措施防止歧视行为的发生;(2)如果某人帮助他人进行性别歧视,也应负法律责任,除非他有证据证明对方行为人的行为是有理由被信赖为合法的;(3)如果某人对另一人具有指令性地位,此人指使另一人将要从事或者已经从事的性别歧视行为也是违法的;(4)如果行为人利用他方的利益弱点乘人之危从事歧视行为,也被认定为违法。
同时,性别歧视法对求职阶段、雇佣过程中以及雇佣关系结束后的歧视行为均作出了规定。在求职阶段,面试申请表的设置内容、面试所提问的问题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不能具有歧视性;在雇佣过程中,升职、调任、福利、工资、解雇和职业培训等涉及合同性或者非合同性方面的歧视都是被法律禁止的;在雇佣关系结束后,雇主亦不得采取歧视行为,即雇主的打击报复,如雇主拒绝开推荐信等等。
性别就业歧视的形态
根据性别歧视法的规定,英国性别歧视的形态包括直接歧视(direct discrimination)、间接歧视(indirect discrimination)和雇主的打击报复(victimization)三种。
天津科技大学2016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直接歧视是指因性别或婚姻状况等而受到比他人不利的待遇。在一些国家,直接歧视也称为差别对待,它是最早的反歧视法涉及的一种歧视形式,其立法基础是形式平等,即相同情况应当相同对待。在直接歧视的案件中,以下两个条件非常重要:第一,在相同情况下受到了比其他人不利的待遇(treated less favourably);第二,基于性别原因而进行歧视。直接歧视相同于美国法上的差别待遇,即将受害人所受的待遇与相反性别的人所受或将要受到的待遇作比较。性别歧视法案对比较对象(comparator)进行了规定,一位特定性别的人所受的待遇应当与其性别相反的人所受的待遇进行比较,已婚人员所受的待遇应当与其性别相同的未婚人员所受待遇进行比较,并且这种比较必须是在相同或者没有实质不同的情形下进行。
间接歧视被认为是无意的、隐蔽的或者是制度上的歧视,其表面看来平等适用于两种性别,但实质上构成了对一种性别的歧视。性别歧视法案对间接歧视作了规定,即:如果雇主对男女雇员平等地规定了相同的条件,但是能够符合此条件的女性比例明显小于男性,女性因为不能达到此条件而受到利益损害,而雇主又不能合理证明其规定的条件与性别无关时,就构成了歧视。构成间接歧视的要件有以下几个:(1)雇主对用工条件作了相应的规定(provision)、标准(criterion)或惯常做法(practice),表面看来平等适用于不同性别的人群;(2)特定性别人群不能满足此条件或者其所在群体中只有很少部分能够满足此条件而使其处于不利的地位;(3)雇主没有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使其此种行为合法化。
报复是指雇员因行使法案赋予自己的权利(如提起诉讼或证明雇主违反法案等的行为)而受到雇主的虐待。性别歧视法案规定,如果某人依据相关法律提起诉讼,或者为此类诉讼提供证据,或者宣称某雇主违反了此类相关法律,或者意图要采取这些措施,而雇主因此对其实施了较其他人不利的待遇,那么雇主的报复行为就构成了歧视。在1998年库特诉格拉纳达酒店(Coote v Granada Hospitality Ltd)案件中,前雇主因为Coote怀孕而将其解雇,因此Coote提起了诉讼。诉讼结束之后,Coote要求前雇主为其开具当时工作的证明信,但被拒绝。欧洲法院认为这种行为构成了打击报复。
性别就业歧视的免责事由
英国的《性别歧视法案》规定的免责事由主要是“真实职业资格(Genuine Occupational Requirement)”,另外还有积极行动、保护性措施等其他事由。
天津科技大学2016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真实职业资格是指雇主提出的工作条件和要求是基于公司正常的运营目的,而且是合理的、必要的。如公共厕所清洁工等职业,其工作的性质或者履行该工作所需要的特殊环境要求只能由特定性别来承担,在这种情况下规定男女不同的应聘条件和工作要求并不构成性别歧视。
性别歧视法案基于职务性质和人的生理特点对真实职业资格的适用情形作了规定,主要有:(1)工作的性质要求只能由特定性别的人员承担,如演员、模特等;(2)雇用特定性别的人更有利于保护隐私,如工作中有身体接触、工作环境中有人裸体,或者有使用公共卫生工具的情形;(3)雇员需要在雇主提供的房子中工作并居住,但房子中没有单独的卧室、卫生间并且按照常理雇主也不可能为其单独提供相应的设施;(4)雇主想提供一些针对个人的服务工作,而这些工作由特定性别的人来做更为合适;(5)工作需要为特定性别的人提供特殊照料、护理等,如监狱、医院,而这些工作需要由特定性别的人来做……;(6)工作需要在国外进行,而依据国外法律女性不允许从事此项工作,这就需要男性来完成此项工作,等等。
除了真实职业资格外,免责事由还包括针对孕妇或者产妇所提供的保护性措施。孕妇和产妇在工作过程中会受到一些特殊的保护措施,这些措施虽然对女性提供了一定的特别待遇,但是这是基于女性特殊时期的特殊生理结构和社会地位而采取的,因而并不构成对男性的歧视。
积极行动是平等概念的延伸。当一个国家中的特定人群在受到传统的不利待遇的时候,只是从法律上规定禁止对其进行歧视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当积极采取一些措施来保障这类群体的权益以实现平等的效果。首次使用积极行动措施的国家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美国对早期的工会成员、退伍军人和残疾人在劳动力市场上受到的不公平待遇进行干预,对他们进行优先工作安排。
除此以外,法案还规定,某人依据慈善法相关规定受到了福利待遇所形成的歧视情形可以免责,为国家安全利益考量时相关歧视可以免责,但其适用情况非常严格和狭窄。(一)结论
本文在针对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引发的就业歧视问题,总结就业歧视的表现形式、产生原因以及开放二胎后对女性的影响,针对这一就业歧视提出保障方法,例如借鉴美国的法规制度、制定反就业歧视法律法规、完善就业歧视的种类和形式认定规则、明确举证责任与抗辩事由、建立专业专职的主管机关、加强对女职工权益的保障的执行力度、给企业减负等六方面提出改进建议。以上为个人观点,缺乏必要的实践的验证,还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做进一步的努力。
天津科技大学2016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王泽鉴.人格权的具体化及其保护范围[J].比较法研究,2008(6).[2] 李晓宁.职业分割、性别歧视与工资差距[J].财经科学,2008(02).[3] 石莹.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歧视和户籍歧视[J].东岳论丛,2011(10).[4] 姚先国.职业隔离的经济效应对我国城市就业人口职业性别歧视的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2).[5] 张抗私.就业性别歧视与人力资本投资倾向的交互作用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5).[6] 卿石松.职位晋升中的性别歧视[J].管理世界,2011(11).[7]人民政协报,落实“二胎”政策需避免女性就业歧视; [8]中金资讯,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后女性就业权如何保障?;
天津科技大学2016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致 谢
在论文完成之际,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蒋亮老师,整个论文的选题、撰写过程、定稿都是在导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完成的,在这篇论文选题、文章构思、资料收集及写作的全过程中,我都得到了导师的大力帮助、指导和支持,在此,谨向我的导师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其次,要感谢各位同同学。同窗学习虽然很短暂,但是与各位同学共度的时光不仅使我获得了珍贵的友谊,更让我从他们身上获得了很多的帮助,让我心存感激。并感谢为我的论文提出建议,给予帮助的同学!
最后,感谢在大学期间给予我学习上的指导和生活上的关怀的所有老师。对阅读本文以后给我提出批评和建议的师长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