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住建部酝酿国家绿色建筑行动计划
住建部酝酿国家绿色建筑行动计划
字号
欢迎发表评论2011年11月15日03:05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11年11月12日,主题为“绿色人居·创意城市”的第八届“中外绿色人居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江苏镇江举行。
本届“论坛”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可持续建筑促进会(UNEP-SBCI)等主办,由招商局地产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承办。
2004年4月18日,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实践”为主题,在深圳举办了首届中外绿色人居论坛,至2010年,招商局地产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以“绿色社区·和谐家园”、“绿色建筑·循环经济”、“绿色实践·城市再生”、“绿色开发·城市更新”、“绿色新城·低碳发展”、“绿色经济·和谐人居”为主题共成功举办了七届论坛。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中外绿色人居论坛从主办单位级别、参会嘉宾规模、会议成果质量、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年胜一年,不断提升,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绿色建筑事业的发展。
从各方反应来看,中外绿色人居论坛已经成为境内外生态社区开发和绿色建筑领域内的专家、学者以及媒体的年度盛会,也是目前中国绿色开发领域学术水平最高的公益性国际会议之一。
“绿色经济的发展,是当前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今年进出口也可能要成为第一大国时,我们仍然靠拼自然消耗,拼低成本的劳动力,已经难以为继。”出席论坛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魏建国表示,论坛把绿色人居、绿色经济、绿色发展作为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切入口,将是功不可没的。
聚焦绿色建筑产业链
几个世纪以来,人类一直致力于探索和营造“与自然相融一体、与社会和谐共处”的人居环境。
2010年,为适应论坛内容的扩展和人文理念的推广,论坛更名为“中外绿色人居论坛”。
据招商地产(000024,股吧)表示,结合城市生态环境,运用节能减排技术和创意智慧,建设创意城市是招商地产追求的目标。而“绿色人居·创意城市”是以“绿色产业+生态宜居”为开发模式,建设以新兴产业为主,复合业态、城市综合型的国际化生态科技新城,从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空间发展、完善服务功能、提升内涵品质。
第八届论坛主论坛下设四个分论坛,从国家政策、生态城市、绿色建筑和低碳产业等四个方面分别设立“低碳政策与公众参与”、“生态城市与创意产业”、“绿色技术集成与实践”、“绿色产业链总工论坛”四个主题。
“本届论坛更加注重实际应用,贴近行业产业链的生态发展。所以本届论坛增设了“绿色产业链分论坛”,邀请了国内领先的地产同行、设计院、施工单位、设备厂商的技术专家,从研发、生产、设计运用、施工安装、后期运营管理全流程探讨绿色产品的应用推广技术。同时,增加了绿色产品的展示环节,让与会嘉宾更好地了解和切身体会各类绿色产品在项目应用中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好处。”招商地产副总经理胡建新表示,绿色,已经不局限于地产开发,还包括整个产业链以及人们的绿色生活理念。
深圳市嘉普通太阳能有限公司是中国太阳能热利用行业大型骨干企业和中国最大的太阳能热利用设备和部品、部件专业制造商之一。该公司受邀参加了本届论坛的绿色建筑产业链的产品展。
应邀参加“绿色产业链总工论坛”的该公司总经理刘学真介绍,该公司设计的“外壁挂和阳台壁挂”等多种创新安装方式适应深圳以及大城市楼层高、屋顶面积小的特点,已经在和招商地产等开发商合作开发绿色建筑。
据了解,该公司设计、制造并安装的深圳龙岗体育新城安置的小区太阳能中央供热系统作为2011年深圳大运会配套安置项目,成为2007年度“世界最大的全承压二次换热太阳能供热住宅小区”、“国内最大的集中取热分户供热免计量太阳能供热住宅小区”,同时,也是国家住建部认定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示范项目”。
“绿色建筑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一起努力。”刘学真表示,作为绿色建筑产业链的一环,通过本届论坛,嘉普通公司在得到绿色建筑行业信息的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对绿色经济发展方向的坚定。
招商地产则表示,招商地产已经把绿色开发和“绿居行动”相结合,希望通过论坛以及类似的活动,普及绿色人居理念和知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研讨生态城市的建设,并研究和探索当代绿色人居和创意城市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把“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运用到生活中。
除了产业链,在发展绿色建筑方面,我国参与国际合作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2006年,我们建立了可持续建筑与气候倡议组织,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全球可持续建筑政策和实践方面的工作,我们和全球主要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合作,招商集团也是我们一个特别大的支持单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可持续建筑促进会(UNEP-SBCI)总协调召集人、美国田纳西州首府——纳什维尔市原市长Curt Garrigan在论坛做主旨演讲时表示,建立组织的目的就是让利益相关者参与,共同推动最佳实践,进而共同分享最佳实践,从而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网络。
“十二五”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更高
南非德班全球气候大会在即,低碳发展成为全球共识势不可挡。
11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会议明确了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1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的目标落实各项任务。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全球的房地产及相关领域造成了70%的温室效应。全球4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来自于建筑物。低碳生态建筑在气候变化中的地位堪称举足轻重。
但在“低碳经济”和“低碳建筑”来临之前,中国的建筑还处于一个绝对“高碳建筑”的发展阶段。
据有关统计显示,我国每年城乡新建房屋建筑面积近20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为高耗能建筑。既有建筑近400亿平方米,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建筑耗能已占到我国总能耗的40%,建筑节能成为节能减排的重点对象。
“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已经奠定了绿色建筑发展的良好基础。通过住建部“三百”绿色示范工程,在绿色建筑方面的示范超过了300平方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主任杨榕在出席论坛时介绍,在“十一五”期间,我国新建建筑节能标准的执行率超过了95%,有近三万多亩的大型公共建筑进行了能耗的检测,有700多幢进行了实时的检测,其中还有一批公共建筑进行了节能改造,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十二五”期间,建筑节能工作将走向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杨榕表示,首先,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向着更高的节能标准发展。在北方地区,比如在北京、天津,正在研究并准备实施75%的节能标准。在夏热冬冷的大城市,目前正在研究推广实施95%的节能标准。
“我们还要提高设计、施工节能的达标率,提高建筑的能效;通过已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来进行建筑能耗的节约。”杨榕补充,我国还将从建筑本体节能向广泛的新能源应用发展,从单体建筑向区域(小区)发展,从城镇的建筑节能向农村的建筑节能发展,以及从节能建筑向绿色建筑全面发展。
标准体系厘定6大方面
绿色建筑共识达成、实践已行。但如何大规模推广节能建筑,并附之财政支持,那么建立中国的节能建筑的评价体系,颇为紧迫。
我国的家电已有了完整的节能评价标准体系,但在绿色建筑领域,缺乏完善的评价标准体系以及激励措施,已经在拖地产企业大力进行绿色地产开发的后腿。
“2006年,我国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第一次给了我国绿色建筑的概念。”杨榕介绍,从2008年开始,我国制订了绿色建筑评审的程序和评价的基本要求,把绿色建筑的星级评定分成了运行和设计两个阶段。
“从2008年开始,我们评审了第一批国家三星级绿色建筑,截止到10月底,一共评出了268项的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有86项获得了三星级的认证,106项获
得了二星级的认证,67项获得一星级的认证。”杨榕介绍。
绿色建筑评价的基础性工作,也正在开展过程当中;一批标准、细则正在研究和制定过程中,包括已经发布的绿色工程的施工,绿色施工的评价标准,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等。”杨榕表示,下一步完善绿色评价的标准体系,将突出6个方面的技术体系——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和运营管理。
杨榕详细介绍了上述六方面技术体系的要求。
即节能,就强调更加高的建筑节能标准设计,在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方面,就强调了被动式节能技术的优先应用,主动节能技术在被动基础上的一些优化;在节水方面,更加强调了可再生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强调雨水的收集利用等等;在节地方面,强调了土地的高效利用,强调了保护好生态环境;在建筑过程当中,要和生态环境相协调;在节材方面,强调使用节能材料,以及全装修的使用;在运营上,强调了智能化的管理等。
酝酿国家绿色建筑行动计划
“在我国“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明确要求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在住房以及城乡建设领域,由于城镇化和工业化加速发展,带来的能源消耗持续增长,土地资源水资源短缺,更将制约我们的发展。”杨榕介绍,所以,在国家的“十二五”规划,第一次把绿色建筑纳入,要求建筑业要推广绿色建筑,绿色施工,同时改造建筑业的固有发展模式。
“国务院领导也非常重视绿色建筑的发展。温家宝总理就做出批示,要求我们发展绿色建筑,从法规、规划、技术标准设计等方面全面推进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杨榕介绍,正是在这样的要求下,住建部配合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制定国家的绿色建筑行动计划。
“在两周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已经把国家绿色建筑行动计划的征求意见稿发到各部委各省市征求意见。”杨榕介绍,征求意见稿里面确定了一些基本原则。
“现在提出的目标是,首先,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向着更高的标准,比如65%、75%的标准去发展,旧建筑的建筑节能改造要在“十二五”期间完成4亿平方米的改造。可再生能源的建筑应用要在区域形成连片和产业示范。在建筑运行节能方面,要实现能耗定额来引导建筑运行节能的相关工作。同时从城镇扩大到农村的建筑节能的发展。再有就是全面地实施国家的绿色建筑行动计划。”杨榕表示,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建筑节能也会向纵深的方向发展。
杨榕还介绍了我国绿色建筑行动计划的基本路线图。
“十二五期间,国家可能要推广发展十亿平方米或者更多的绿色建筑。目前的想法是通过突出重点,比如政府办公建筑,比如结合生态城市的建筑、结合国家财政补贴的项目,结合国家、政府投资的工程项目,来强制性推行绿色建筑标准的实施。同时,通过财政、税收、土地政策等各个方面来引导绿色建筑的发展。
“我们曾经设想,在目前每年完成一二百项的绿色标识认证基础上,经过两三年的时间,完成三五百项绿色标识的认证,同时有一大批项目达到绿色建筑的标准要求。在那之后,我国每年再有一千项的项目能够达到国家三星级的项目认证。”杨榕表示。
绿动力:将获中央和地方财政补贴
当绿色开发依旧是增量成本的增加时,除了社会责任,开发商进行星级开发的原动力在哪里?
“由一星到三星,绿色建筑会增加增量成本。但是从绿色建筑最后实现的技术要求和目标看,这些增量成本完全可以在后来建筑的运行过程中得到回收,回收期有4、5年,7、8年等,也说明绿色建筑的长期回报率还是非常可观的。”杨榕表示。
与此同时,国家也正在研究对绿色建筑进行按星级补贴。
在11月8日召开的“中国大型公共建筑绿色节能减排高峰论坛”上,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表示,中国的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一旦执行,一是可以享受地方政府的优惠;二是可以享受中央财政补贴;三是将来如果开征物业税,对三星级绿色建筑可以考虑减免。
“从现在开始,大型公共建筑就应该走上这条道路。”仇保兴说。
据仇保兴透露,国家正在考虑对绿色建筑进行专项补贴,其中对三星级绿色建筑,每平方给予75元补助;对新建绿色建筑达到30%以上的小城镇命名为“绿色小城镇”并一次性给予1000万元-2000万元补助。
在此次论坛上,仇保兴还介绍,地方政府对绿色建筑的优惠政策日益明确,凡是绿色建筑一星容积率返还1%,二星返还2%,三星返还3%。
据了解,关于绿色建筑发展以及相关政策支持,或将在明年北京绿色建筑大会前后出台。住建部酝酿国家绿色建筑行动计划
2011年11月15日 03:32 来源: 证券日报 【字体:大 中 小】
2011年11月12日,主题为“绿色人居·创意城市”的第八届“中外绿色人居论坛”在江苏镇江举行。
本届“论坛”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可持续建筑促进会(UNEP-SBCI)等主办,由招商局地产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承办。
2004年4月18日,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实践”为主题,在深圳举办了首届中外绿色人居论坛,至2010年,招商局地产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以“绿色社区·和谐家园”、“绿色建筑·循环经济”、“绿色实践·城市再生”、“绿色开发·城市更新”、“绿色新城·低碳发展”、“绿色经济·和谐人居”为主题共成功举办了七届论坛。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中外绿色人居论坛从主办单位级别、参会嘉宾规模、会议成果质量、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年胜一年,不断提升,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绿色建筑事业的发展。
从各方反应来看,中外绿色人居论坛已经成为境内外生态社区开发和绿色建筑领域内的专家、学者以及媒体的年度盛会,也是目前中国绿色开发领域学术水平最高的公益性国际会议之一。
“绿色经济的发展,是当前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今年进出口也可能要成为第一大国时,我们仍然靠拼自然消耗,拼低成本的劳动力,已经难以为继。”出席论坛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魏建国表示,论坛把绿色人居、绿色经济、绿色发展作为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切入口,将是功不可没的。
聚焦绿色建筑产业链
几个世纪以来,人类一直致力于探索和营造“与自然相融一体、与社会和谐共处”的人居环境。
2010年,为适应论坛内容的扩展和人文理念的推广,论坛更名为“中外绿色人居论坛”。
据招商地产(000024)表示,结合城市生态环境,运用节能减排技术和创意智慧,建设创意城市是招商地产追求的目标。而“绿色人居·创意城市”是以“绿色产业+生态宜居”为开发模式,建设以新兴产业为主,复合业态、城市综合型的国际化生态科技新城,从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空间发展、完善服务功能、提升内涵品质。
第八届论坛主论坛下设四个分论坛,从国家政策、生态城市、绿色建筑和低碳产业等四个方面分别设立“低碳政策与公众参与”、“生态城市与创意产业”、“绿色技术集成与实践”、“绿色产业链总工论坛”四个主题。
“本届论坛更加注重实际应用,贴近行业产业链的生态发展。所以本届论坛增设了„绿色产业链分论坛‟,邀请了国内领先的地产同行、设计院、施工单位、设备厂商的技术专家,从研发、生产、设计运用、施工安装、后期运营管理全流程探讨绿色产品的应用推广技术。同时,增加了绿色产品的展示环节,让与会嘉宾更好地了解和切身体会各类绿色产品在项目应用中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好处。”招商地产副总经理胡建新表示,绿色,已经不局限于地产开发,还包括整个产业链以及人们的绿色生活理念。
深圳市嘉普通太阳能有限公司是中国太阳能热利用行业大型骨干企业和中国最大的太阳能热利用设备和部品、部件专业制造商之一。该公司受邀参加了本届论坛的绿色建筑产业链的产品展。
应邀参加“绿色产业链总工论坛”的该公司总经理刘学真介绍,该公司设计的“外壁挂和阳台壁挂”等多种创新安装方式适应深圳以及大城市楼层高、屋顶面积小的特点,已经在和招商地产等开发商合作开发绿色建筑。
据了解,该公司设计、制造并安装的深圳龙岗体育新城安置的小区太阳能中央供热系统作为2011年深圳大运会配套安置项目,成为2007年度“世界最大的全承压二次换热太阳能供热住宅小区”、“国内最大的集中取热分户供热免计量太阳能供热住宅小区”,同时,也是国家住建部认定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示范项目”。
“绿色建筑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一起努力。”刘学真表示,作为绿色建筑产业链的一环,通过本届论坛,嘉普通公司在得到绿色建筑行业信息的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对绿色经济发展方向的坚定。
招商地产则表示,招商地产已经把绿色开发和“绿居行动”相结合,希望通过论坛以及类似的活动,普及绿色人居理念和知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研讨生态城市的建设,并研究和探索当代绿色人居和创意城市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把“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运用到生活中。
除了产业链,在发展绿色建筑方面,我国参与国际合作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2006年,我们建立了可持续建筑与气候倡议组织,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全球可持续建筑政策和实践方面的工作,我们和全球主要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合作,招商集团也是我们一个特别大的支持单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可持续建筑促进会(UNEP-SBCI)总协调召集人、美国田纳西州首府——纳什维尔市原市长Curt Garrigan在论坛做主旨演讲时表示,建立组织的目的就是让利益相关者参与,共同推动最佳实践,进而共同分享最佳实践,从而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网络。
“十二五”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更高
南非德班全球气候大会在即,低碳发展成为全球共识势不可挡。
11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会议明确了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1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的目标落实各项任务。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全球的房地产及相关领域造成了70%的温室效应。全球4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来自于建筑物。低碳生态建筑在气候变化中的地位堪称举足轻重。
但在“低碳经济”和“低碳建筑”来临之前,中国的建筑还处于一个绝对“高碳建筑”的发展阶段。
据有关统计显示,我国每年城乡新建房屋建筑面积近20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为高耗能建筑。既有建筑近400亿平方米,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建筑耗能已占到我国总能耗的40%,建筑节能成为节能减排的重点对象。
“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已经奠定了绿色建筑发展的良好基础。通过住建部„三百‟绿色示范工程,在绿色建筑方面的示范超过了300平方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主任杨榕在出席论坛时介绍,在“十一五”期间,我国新建建筑节能标准的执行率超过了95%,有近三万多亩的大型公共建筑进行了能耗的检测,有700多幢进行了实时的检测,其中还有一批公共建筑进行了节能改造,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十二五‟期间,建筑节能工作将走向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杨榕表示,首先,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向着更高的节能标准发展。在北方地区,比如在北京、天津,正在研究并准备实施75%的节能标准。在夏热冬冷的大城市,目前正在研究推广实施95%的节能标准。
“我们还要提高设计、施工节能的达标率,提高建筑的能效;通过已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来进行建筑能耗的节约。”杨榕补充,我国还将从建筑本体节能向广泛的新能源应用发展,从单体建筑向区域(小区)发展,从城镇的建筑节能向农村的建筑节能发展,以及从节能建筑向绿色建筑全面发展。
标准体系厘定6大方面
绿色建筑共识达成、实践已行。但如何大规模推广节能建筑,并附之财政支持,那么建立中国的节能建筑的评价体系,颇为紧迫。
我国的家电已有了完整的节能评价标准体系,但在绿色建筑领域,缺乏完善的评价标准体系以及激励措施,已经在拖地产企业大力进行绿色地产开发的后腿。
“2006年,我国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第一次给了我国绿色建筑的概念。”杨榕介绍,从2008年开始,我国制订了绿色建筑评审的程序和评价的基本要求,把绿色建筑的星级评定分成了运行和设计两个阶段。
“从2008年开始,我们评审了第一批国家三星级绿色建筑,截止到10月底,一共评出了268项的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有86项获得了三星级的认证,106项获
得了二星级的认证,67项获得一星级的认证。”杨榕介绍。
绿色建筑评价的基础性工作,也正在开展过程当中;一批标准、细则正在研究和制定过程中,包括已经发布的绿色工程的施工,绿色施工的评价标准,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等。”杨榕表示,下一步完善绿色评价的标准体系,将突出6个方面的技术体系——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和运营管理。
杨榕详细介绍了上述六方面技术体系的要求。
即节能,就强调更加高的建筑节能标准设计,在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方面,就强调了被动式节能技术的优先应用,主动节能技术在被动基础上的一些优化;在节水方面,更加强调了可再生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强调雨水的收集利用等等;在节地方面,强调了土地的高效利用,强调了保护好生态环境;在建筑过程当中,要和生态环境相协调;在节材方面,强调使用节能材料,以及全装修的使用;在运营上,强调了智能化的管理等。
酝酿国家绿色建筑行动计划
“在我国„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明确要求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在住房以及城乡建设领域,由于城镇化和工业化加速发展,带来的能源消耗持续增长,土地资源水资源短缺,更将制约我们的发展。”杨榕介绍,所以,在国家的“十二五”规划,第一次把绿色建筑纳入,要求建筑业要推广绿色建筑,绿色施工,同时改造建筑业的固有发展模式。
“国务院领导也非常重视绿色建筑的发展。温家宝总理就做出批示,要求我们发展绿色建筑,从法规、规划、技术标准设计等方面全面推进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杨榕介绍,正是在这样的要求下,住建部配合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制定国家的绿色建筑行动计划。
“在两周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已经把国家绿色建筑行动计划的征求意见稿发到各部委各省市征求意见。”杨榕介绍,征求意见稿里面确定了一些基本原则。
“现在提出的目标是,首先,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向着更高的标准,比如65%、75%的标准去发展,旧建筑的建筑节能改造要在„十二五‟期间完成4亿平方米的改造。可再生能源的建筑应用要在区域形成连片和产业示范。在建筑运行节能方面,要实现能耗定额来引导建筑运行节能的相关工作。同时从城镇扩大到农村的建筑节能的发展。再有就是全面地实施国家的绿色建筑行动计划。”杨榕表示,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建筑节能也会向纵深的方向发展。
杨榕还介绍了我国绿色建筑行动计划的基本路线图。
“十二五期间,国家可能要推广发展十亿平方米或者更多的绿色建筑。目前的想法是通过突出重点,比如政府办公建筑,比如结合生态城市的建筑、结合国家财政补贴的项目,结合国家、政府投资的工程项目,来强制性推行绿色建筑标准的实施。同时,通过财政、税收、土地政策等各个方面来引导绿色建筑的发展。
“我们曾经设想,在目前每年完成一二百项的绿色标识认证基础上,经过两三年的时间,完成三五百项绿色标识的认证,同时有一大批项目达到绿色建筑的标准要求。在那之后,我国每年再有一千项的项目能够达到国家三星级的项目认证。”杨榕表示。
绿动力:将获中央和地方财政补贴
当绿色开发依旧是增量成本的增加时,除了社会责任,开发商进行星级开发的原动力在哪里?
“由一星到三星,绿色建筑会增加增量成本。但是从绿色建筑最后实现的技术要求和目标看,这些增量成本完全可以在后来建筑的运行过程中得到回收,回收期有4、5年,7、8年等,也说明绿色建筑的长期回报率还是非常可观的。”杨榕表示。
与此同时,国家也正在研究对绿色建筑进行按星级补贴。
在11月8日召开的“中国大型公共建筑绿色节能减排高峰论坛”上,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表示,中国的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一旦执行,一是可以享受地方政府的优惠;二是可以享受中央财政补贴;三是将来如果开征物业税,对三星级绿色建筑可以考虑减免。
“从现在开始,大型公共建筑就应该走上这条道路。”仇保兴说。
据仇保兴透露,国家正在考虑对绿色建筑进行专项补贴,其中对三星级绿色建筑,每平方给予75元补助;对新建绿色建筑达到30%以上的小城镇命名为“绿色小城镇”并一次性给予1000万元-2000万元补助。
在此次论坛上,仇保兴还介绍,地方政府对绿色建筑的优惠政策日益明确,凡是绿色建筑一星容积率返还1%,二星返还2%,三星返还3%。
据了解,关于绿色建筑发展以及相关政策支持,或将在明年北京绿色建筑大会前后出台。
【作者: 方一水】(责任编辑:刘少雄)
第二篇:住建部《绿色施工导则》
【专题】住建部《绿色施工导则》
2013-12-29 编辑:咒语 建筑安全
建质[2007]223号 绿色施工导则
目 录 总则 绿色施工原则 3 绿色施工总体框架 4 绿色施工要点 发展绿色施工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 6 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 1 总 则
1.1 我国尚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作为大量消耗资源、影响环境的建筑业,应全面实施绿色施工,承担起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
1.2 本导则用于指导建筑工程的绿色施工,并可供其他建设工程的绿色施工参考。
1.3 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1.4 绿色施工应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标准规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5 实施绿色施工,应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的技术经济政策。
1.6 运用ISO14000和ISO18000管理体系,将绿色施工有关内容分解
到管理体系目标中去,使绿色施工规范化、标准化。
1.7 鼓励各地区开展绿色施工的政策与技术研究,发展绿色施工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推行应用示范工程。
2绿色施工原则 2.1 绿色施工是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实施绿色施工,应进行总体方案优化。在规划、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绿色施工的总体要求,为绿色施工提供基础条件。
2.2 实施绿色施工,应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
等各阶段进行控制,加强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3绿色施工总体框架
绿色施工总体框架由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六个方面组成(图1)。这六个方面涵盖了绿色施工的基本指标,同时包含了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指标的子集。
图1 绿色施工总体框架
4绿色施工要点
4.1 绿色施工管理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规划管理、实施管理、评价管理和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五个方面。4.1.1组织管理
1、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与目标。
2、项目经理为绿色施工第一责任人,负责绿色施工的组织实施及目标实现,并指定绿色施工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4.1.2规划管理
1、编制绿色施工方案。该方案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独立成章,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审批。
2、绿色施工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环境保护措施,制定环境管理计划及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环境负荷,保护地下设施和文物等资源。
(2)节材措施,在保证工程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制定节材措施。如进行施工方案的节材优化,建筑垃圾减量化,尽量利用可循环材料等。
(3)节水措施,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水资源状况,制定节水措施。(4)节能措施,进行施工节能策划,确定目标,制定节能措施。(5)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措施,制定临时用地指标、施工总平面布置规划及临时用地节地措施等。
4.1.3 实施管理
1、绿色施工应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加强对施工策划、施工准备、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管理和监督。
2、应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绿色施工作相应的宣传,通过宣传营造绿色施工的氛围。
3、定期对职工进行绿色施工知识培训,增强职工绿色施工意识。
4.1.4评价管理
1、对照本导则的指标体系,结合工程特点,对绿色施工的效果及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进行自评估。
2、成立专家评估小组,对绿色施工方案、实施过程至项目竣工,进行综合评估。
4.1.5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
1、制订施工防尘、防毒、防辐射等职业危害的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长期职业健康。
2、合理布置施工场地,保护生活及办公区不受施工活动的有害影响。施工现场建立卫生急救、保健防疫制度,在安全事故和疾病疫情出现时提供及时救助。
3、提供卫生、健康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住宿、膳食、饮用水等生活与环境卫生等管理,明显改善施工人员的生活条件。
4.2 环境保护技术要点 4.2.1扬尘控制
1、运送土方、垃圾、设备及建筑材料等,不污损场外道路。运输容易散落、飞扬、流漏的物料的车辆,必须采取措施封闭严密,保证车辆清洁。施工现场出口应设置洗车槽。
2、土方作业阶段,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达到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1.5m,不扩散到场区外。
3、结构施工、安装装饰装修阶段,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0.5m。对易产生扬尘的堆放材料应采取覆盖措施;对粉末状材料应封闭存放;场区内可能引起扬尘的材料及建筑垃圾搬运应有降尘措施,如覆盖、洒水等;浇筑混凝土前清理灰尘和垃圾时尽量使用吸尘器,避免使用吹风器等易产生扬尘的设备;机械剔凿作业时可用局部遮挡、掩盖、水淋等防护措施;高层或多层建筑清理垃圾应搭设封闭性临时专用道或采用容器吊运。
4、施工现场非作业区达到目测无扬尘的要求。对现场易飞扬物质采取有效措施,如洒水、地面硬化、围档、密网覆盖、封闭等,防止扬尘产生。
5、构筑物机械拆除前,做好扬尘控制计划。可采取清理积尘、拆除体洒水、设置隔档等措施。
6、构筑物爆破拆除前,做好扬尘控制计划。可采用清理积尘、淋湿地面、预湿墙体、屋面敷水袋、楼面蓄水、建筑外设高压喷雾状水系统、搭设防尘排栅和直升机投水弹等综合降尘。选择风力小的天气进行爆破作业。
7、在场界四周隔档高度位置测得的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月平均浓度与城市背景值的差值不大于0.08mg/m3。
4.2.2 噪音与振动控制
1、现场噪音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的规定。
2、在施工场界对噪音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监测方法执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524-90)。
3、使用低噪音、低振动的机具,采取隔音与隔振措施,避免或减少施工噪音和振动。
4.2.3 光污染控制
1、尽量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光污染。夜间室外照明灯加设灯罩,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围。
2、电焊作业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焊弧光外泄。4.2.4 水污染控制
1、施工现场污水排放应达到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要求。
2、在施工现场应针对不同的污水,设置相应的处理设施,如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
3、污水排放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废水水质检测,提供相应的污水检测报告。
4、保护地下水环境。采用隔水性能好的边坡支护技术。在缺水地区或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地区,基坑降水尽可能少地抽取地下水;当基坑开挖抽水量大于50万m3时,应进行地下水回灌,并避免地下水被污染。
5、对于化学品等有毒材料、油料的储存地,应有严格的隔水层设计,做好渗漏液收集和处理。
4.2.5 土壤保护
1、保护地表环境,防止土壤侵蚀、流失。因施工造成的裸土,及时覆盖砂石或种植速生草种,以减少土壤侵蚀;因施工造成容易发生地表径流土壤流失的情况,应采取设置地表排水系统、稳定斜坡、植被覆盖等措施,减少土壤流失。
2、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不发生堵塞、渗漏、溢出等现象。及时清掏各类池内沉淀物,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清运。
3、对于有毒有害废弃物如电池、墨盒、油漆、涂料等应回收后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不能作为建筑垃圾外运,避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4、施工后应恢复施工活动破坏的植被(一般指临时占地内)。与当地园林、环保部门或当地植物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在先前开发地区种植当地或其他合适的植物,以恢复剩余空地地貌或科学绿化,补救施工活动中人为破坏植被和地貌造成的土壤侵蚀。
4.2.6
建筑垃圾控制
1、制定建筑垃圾减量化计划,如住宅建筑,每万平方米的建筑垃圾不宜超过400吨。
2、加强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力争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和回收率达到30%,建筑物拆除产生的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回收率大于40%。对于碎石类、土石方类建筑垃圾,可采用地基填埋、铺路等方式提高再利用率,力争再利用率大于50%。
3、施工现场生活区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施工场地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及时清运。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并收集到现场封闭式垃圾站,集中运出。
4.2.7
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保护
1、施工前应调查清楚地下各种设施,做好保护计划,保证施工场地周边的各类管道、管线、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运行。
2、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文物,立即停止施工,保护现场并通报文物部门并协助做好工作。
3、避让、保护施工场区及周边的古树名木。
4、逐步开展统计分析施工项目的CO2排放量,以及各种不同植被和树种的CO2固定量的工作。
4.3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技术要点 4.3.1节材措施
1、图纸会审时,应审核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相关内容,达到材料损耗率比定额损耗率降低30%。
2、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
3、现场材料堆放有序。储存环境适宜,措施得当。保管制度健全,责任落实。
4、材料运输工具适宜,装卸方法得当,防止损坏和遗洒。根据现场平面布置情况就近卸载,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
5、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模板、脚手架等的周转次数。
6、优化安装工程的预留、预埋、管线路径等方案。
7、应就地取材,施工现场500公里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用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70%以上。
4.3.2 结构材料
1、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和商品砂浆。准确计算采购数量、供应频率、施工速度等,在施工过程中动态控制。结构工程使用散装水泥。
2、推广使用高强钢筋和高性能混凝土,减少资源消耗。
3、推广钢筋专业化加工和配送。
4、优化钢筋配料和钢构件下料方案。钢筋及钢结构制作前应对下料单及样品进行复核,无误后方可批量下料。
5、优化钢结构制作和安装方法。大型钢结构宜采用工厂制作,现场拼装;宜采用分段吊装、整体提升、滑移、顶升等安装方法,减少方案的措施用材量。
6、采取数字化技术,对大体积混凝土、大跨度结构等专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
4.3.3围护材料
1、门窗、屋面、外墙等围护结构选用耐候性及耐久性良好的材料,施工确保密封性、防水性和保温隔热性。
2、门窗采用密封性、保温隔热性能、隔音性能良好的型材和玻璃等材料。
3、屋面材料、外墙材料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和保温隔热性能。
4、当屋面或墙体等部位采用基层加设保温隔热系统的方式施工时,应选择高效节能、耐久性好的保温隔热材料,以减小保温隔热层的厚度及材料用量。
5、屋面或墙体等部位的保温隔热系统采用专用的配套材料,以加强各层次之间的粘结或连接强度,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6、根据建筑物的实际特点,优选屋面或外墙的保温隔热材料系统和施工方式,例如保温板粘贴、保温板干挂、聚氨酯硬泡喷涂、保温浆料涂抹等,以保证保温隔热效果,并减少材料浪费。
7、加强保温隔热系统与围护结构的节点处理,尽量降低热桥效应。针对建筑物的不同部位保温隔热特点,选用不同的保温隔热材料及系统,以做到经济适用。
4.3.4装饰装修材料
1、贴面类材料在施工前,应进行总体排版策划,减少非整块材的数量。
2、采用非木质的新材料或人造板材代替木质板材。
3、防水卷材、壁纸、油漆及各类涂料基层必须符合要求,避免起皮、脱落。各类油漆及粘结剂应随用随开启,不用时及时封闭。
4、幕墙及各类预留预埋应与结构施工同步。
5、木制品及木装饰用料、玻璃等各类板材等宜在工厂采购或定制。
6、采用自粘类片材,减少现场液态粘结剂的使用量。4.3.5周转材料
1、应选用耐用、维护与拆卸方便的周转材料和机具。
2、优先选用制作、安装、拆除一体化的专业队伍进行模板工程施工。
3、模板应以节约自然资源为原则,推广使用定型钢模、钢框竹模、竹胶板。
4、施工前应对模板工程的方案进行优化。多层、高层建筑使用可重复利用的模板体系,模板支撑宜采用工具式支撑。
5、优化高层建筑的外脚手架方案,采用整体提升、分段悬挑等方案。
6、推广采用外墙保温板替代混凝土施工模板的技术。
7、现场办公和生活用房采用周转式活动房。现场围挡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围墙,或采用装配式可重复使用围挡封闭。力争工地临房、临时围挡材料的可重复使用率达到70%。
4.4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的技术要点 4.4.1提高用水效率
1、施工中采用先进的节水施工工艺。
2、施工现场喷洒路面、绿化浇灌不宜使用市政自来水。现场搅拌用水、养护用水应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严禁无措施浇水养护混凝土。
3、施工现场供水管网应根据用水量设计布置,管径合理、管路简捷,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损。
4、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用水必须设立循环用水装置。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采用节水系统和节水器具,提高节水器具配置比率。项目临时用水应使用节水型产品,安装计量装置,采取针对性的节水措施。
5、施工现场建立可再利用水的收集处理系统,使水资源得到梯级循环利用。
6、施工现场分别对生活用水与工程用水确定用水定额指标,并分别计量管理。
7、大型工程的不同单项工程、不同标段、不同分包生活区,凡具备条件的应分别计量用水量。在签订不同标段分包或劳务合同时,将节水定额指标纳入合同条款,进行计量考核。
8、对混凝土搅拌站点等用水集中的区域和工艺点进行专项计量考核。施工现场建立雨水、中水或可再利用水的搜集利用系统。
4.4.2非传统水源利用
1、优先采用中水搅拌、中水养护,有条件的地区和工程应收集雨水养护。
2、处于基坑降水阶段的工地,宜优先采用地下水作为混凝土搅拌用水、养护用水、冲洗用水和部分生活用水。
3、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喷洒路面、绿化浇灌等用水,优先采用非传统水源,尽量不使用市政自来水。
4、大型施工现场,尤其是雨量充沛地区的大型施工现场建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充分收集自然降水用于施工和生活中适宜的部位。
5、力争施工中非传统水源和循环水的再利用量大于30%。4.4.3用水安全
在非传统水源和现场循环再利用水的使用过程中,应制定有效的水质检测与卫生保障措施,确保避免对人体健康、工程质量以及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4.5 节能与能源利用的技术要点
4.5.1节能措施
1、制订合理施工能耗指标,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
2、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如选用变频技术的节能施工设备等。
3、施工现场分别设定生产、生活、办公和施工设备的用电控制指标,定期进行计量、核算、对比分析,并有预防与纠正措施。
4、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工作面,以减少作业区域的机具数量,相邻作业区充分利用共有的机具资源。安排施工工艺时,应优先考虑耗用电能的或其它能耗较少的施工工艺。避免设备额定功率远大于使用功率或超负荷使用设备的现象。
5、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
4.5.2机械设备与机具
1、建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开展用电、用油计量,完善设备档案,及时做好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设备保持低耗、高效的状态。
2、选择功率与负载相匹配的施工机械设备,避免大功率施工机械设备低负载长时间运行。机电安装可采用节电型机械设备,如逆变式电焊机和能耗低、效率高的手持电动工具等,以利节电。机械设备宜使用节能型油料添加剂,在可能的情况下,考虑回收利用,节约油量。
3、合理安排工序,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降低各种设备的单位耗能。
4.5.3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
1、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的体形、朝向、间距和窗墙面积比,使其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南方地区可根据需要在其外墙窗设遮阳设施。
2、临时设施宜采用节能材料,墙体、屋面使用隔热性能好的的材料,减少夏天空调、冬天取暖设备的使用时间及耗能量。
3、合理配置采暖、空调、风扇数量,规定使用时间,实行分段分时使用,节约用电。
4.5.4施工用电及照明
1、临时用电优先选用节能电线和节能灯具,临电线路合理设计、布置,临电设备宜采用自动控制装置。采用声控、光控等节能照明灯具。
2、照明设计以满足最低照度为原则,照度不应超过最低照度的20%。
4.6 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的技术要点 4.6.1临时用地指标
1、根据施工规模及现场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临时设施,如临时加工厂、现场作业棚及材料堆场、办公生活设施等的占地指标。临时设施的占地面积应按用地指标所需的最低面积设计。
2、要求平面布置合理、紧凑,在满足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废弃地和死角,临时设施占地面积有效利用率大于90%。
4.6.2临时用地保护
1、应对深基坑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减少土方开挖和回填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扰动,保护周边自然生态环境。
2、红线外临时占地应尽量使用荒地、废地,少占用农田和耕地。工程完工后,及时对红线外占地恢复原地形、地貌,使施工活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3、利用和保护施工用地范围内原有绿色植被。对于施工周期较长的现场,可按建筑永久绿化的要求,安排场地新建绿化。
4.6.3施工总平面布置
1、施工总平面布置应做到科学、合理,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为施工服务。
2、施工现场搅拌站、仓库、加工厂、作业棚、材料堆场等布置应尽量靠近已有交通线路或即将修建的正式或临时交通线路,缩短运输距离。
3、临时办公和生活用房应采用经济、美观、占地面积小、对周边地貌环境影响较小,且适合于施工平面布置动态调整的多层轻钢活动板房、钢骨架水泥活动板房等标准化装配式结构。生活区与生产区应分开布置,并设置标准的分隔设施。
4、施工现场围墙可采用连续封闭的轻钢结构预制装配式活动围挡,减少建筑垃圾,保护土地。
5、施工现场道路按照永久道路和临时道路相结合的原则布置。施工现场内形成环形通路,减少道路占用土地。
6、临时设施布置应注意远近结合(本期工程与下期工程),努力减少和避免大量临时建筑拆迁和场地搬迁。
5发展绿色施工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
5.1施工方案应建立推广、限制、淘汰公布制度和管理办法。发展适合绿色施工的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技术,对落后的施工方案进行限制或淘汰,鼓励绿色施工技术的发展,推动绿色施工技术的创新。
5.2 大力发展现场监测技术、低噪音的施工技术、现场环境参数检测技术、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技术、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建筑固体废弃物再生产品在墙体材料中的应用技术、新型模板及脚手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5.3 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如绿色施工的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建筑模型的工程量自动统计、绿色施工组织设计数据库建立与应用系统、数字化工地、基于电子商务的建筑工程材料、设备与物流管理系统等。通过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精密规划、设计、精心建造和优化集成,实现与提高绿色施工的各项指标。
6绿色施工的应用示范工程
我国绿色施工尚处于起步阶段,应通过试点和示范工程,总结经验,引导绿色施工的健康发展。各地应根据具体情况,制订有针对性的考核指标和统计制度,制订引导施工企业实施绿色施工的激励政策,促进绿色施工的发展。
第三篇:住建部鼓励建设绿色住宅小区 推进绿色建筑发展
住建部鼓励建设绿色住宅小区 推进绿色建筑发展
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巡视员武涌19日在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时表示,“十二五”期间将重点推进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引导房地产开发类项目自愿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鼓励开发商建设绿色住宅小区。
此前住建部明确,金融机构对购买绿色住宅的消费者可在购房贷款利率上给予适当优惠。武涌表示,将创新绿色建筑的监管机制。首先,地方政府要在城镇新区建设、旧城更新、棚户区改造等规划中,严格落实绿色建筑指标体系要求。加强规划审查,对达不到要求的不予审批;其次,对应按绿色建筑标准建设的项目,要加强立项审查,未达到要求的就不予审批、核准和备案。加强土地出让监管,不符合土地出让规划许可条件要求的不予出让;第三,将在施工图设计审查中增加绿色建筑内容,不通过审查就不能开工建设,并加强施工监管,确保按图施工,未达到绿色建筑认证标识的不得投入运行使用。
武涌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建立包括绿色建筑应用比例、生态环保、公共交通、可再生能源利用、土地集约利用、再生水利用、废弃物回用等内容的指标体系,作为约束性条件纳入区域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编制,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绿色化,并通过土地出让转让等多个环节实现绿色指标体系的落地。
在建筑节能方面,住建部“十二五”期间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住建部总工程师陈重19日在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时表示,将根据《节约能源法》,将建筑节能各个方面的法律制度进行细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同时,对于《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中明确需要制定具体办法的,研究制定管理规定或办法。
第四篇:住建部新文件
索 引 号: 000013338/2014-00410 发文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文件名称: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的通知
主题信息: 建筑市场
生成日期: 2014年09月01日 有 效 期:
主 题 词: 文
号: 建市[2014]130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为了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保障工程质量,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我部决定开展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现将《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4年9月1日
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
工程质量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国民经济投资效益、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为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有效保障工程质量,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两年治理行动,规范建筑市场秩序,落实工程建设五方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遏制建筑施工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等违法行为多发势头,进一步发挥工程监理作用,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快速发展,提高建筑从业人员素质,建立健全建筑市场诚信体系,使全国工程质量总体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二、重点工作任务
(一)全面落实五方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
1.明确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按照《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建质〔2014〕124号)规定,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勘察单位项目负责人、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和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在工程设计使用年限内,承担相应的质量终身责任。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按照规定的终身责任和追究方式追究其责任。
2.推行质量终身责任承诺和竣工后永久性标牌制度。要求工程项目开工前,工程建设五方项目负责人必须签署质量终身责任承诺书,工程竣工后设置永久性标牌,载明参建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姓名,增强相关人员的质量终身责任意识。
3.严格落实施工项目经理责任。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按照《建筑施工项目经理质量安全责任十项规定》(建质〔2014〕123号)规定,督促施工企业切实落实好项目经理的质量安全责任。
4.建立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信息档案。建设单位要建立五方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信息档案,竣工验收后移交城建档案管理部门统一管理保存。
5.加大质量责任追究力度。对检查发现项目负责人履责不到位的,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按照《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和《建筑施工项目经理质量安全责任十项规定》规定,给予罚款、停止执业、吊销执业资格证书等行政处罚和相应行政处分,及时在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平台公布不良行为和处罚信息。
(二)严厉打击建筑施工转包违法分包行为
1.准确认定各类违法行为。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办法》(建市〔2014〕118号)规定,准确认定建筑施工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等违法行为。
2.开展全面检查。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对在建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的承发包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建设单位有无违法发包行为,检查施工企业有无转包、违法分包以及转让、出借资质行为,检查施工企业或个人有无挂靠行为。
3.严惩重罚各类违法行为。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对认定有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等违法行为的单位和个人,除依法给予罚款、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资质证书、停止执业、吊销执业证书等相应行政处罚外,还要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办法》规定,采取限期不准参加招投标、重新核定企业资质、不得担任施工企业项目负责人等相应的行政管理措施。
4.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设立投诉举报电话和信箱并向社会公布,让公众了解和监督工程建设参建各方主体的市场行为,鼓励公众举报发现的违法行为。对查处的单位和个人的违法行为及处罚结果一律在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平台公布,发挥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介的作用,震慑违法行为,提高企业和从业人员守法意识。
(三)健全工程质量监督、监理机制
1.创新监督检查制度。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创新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查方式,改变事先发通知、打招呼的检查方式,采取随机、飞行检查的方式,对工程质量安全实施有效监督。进一步完善工程质量检测制度,加强对检测过程和检测行为的监管,坚决依法严厉打击虚假检测报告行为。
2.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统筹市场准入、施工许可、招标投标、合同备案、质量安全、行政执法等各个环节的监管力量,建立综合执法机制,在人员、经费、设备等方面提供充足保障,保持监管队伍的稳定,强化监管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建筑市场和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执法水平。
3.突出工程实体质量常见问题治理。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从房屋建筑工程勘察设计质量和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入手,狠抓工程实体质量突出问题治理,严格执行标准规范,积极推进质量行为标准化和实体质量管控标准化活动,落实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制度,全面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水平。
4.进一步发挥监理作用。鼓励有实力的监理单位开展跨地域、跨行业经营,开展全过程工程项目管理服务,形成一批全国范围内有技术实力、有品牌影响的骨干企业。监理单位要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现场项目部人员的配置和管理,选派具备相应资格的总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进驻施工现场。对非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理收费,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可依据服务成本、服务质量和市场供求状况等协商确定。吸引国际工程咨询企业进入我国工程监理市场,与我国监理单位开展合资合作,带动我国监理队伍整体水平提升。
(四)大力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
1.加强政策引导。住房城乡建设部拟制定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明确发展目标:到2015年底,除西部少数省区外,全国各省(区、市)具备相应规模的构件部品生产能力;新建政府投资工程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应率先采用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建造;全国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建造的住宅新开工面积占住宅新开工总面积比例逐年增加,每年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明确本地区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近远期目标,协调出台减免相应税费、给予财政补贴、拓展市场空间等激励政策,并尽快将推动引导措施落到实处。
2.实施技术推动。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及时总结先进成熟、安全可靠的技术体系并加以推广。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建筑产业现代化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和相关标准规范;培育组建全国和区域性研发中心、技术标准人员训练中心、产业联盟中心,建立通用种类和标准规格的建筑部品构件体系,实现工程设计、构件生产和施工安装标准化。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培育建筑产业现代化龙头企业,鼓励成立包括开发、科研、设计、构件生产、施工、运营维护等在内的产业联盟。
3.强化监管保障。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建立有效的监管模式并严格监督执行,保障建筑产业现代化健康发展。
(五)加快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
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按照《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库管理办法》和《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库数据标准》(建市〔2014〕108号)总体要求,实施诚信体系建设。在2014年底前,具备一定条件的8个省、直辖市要完成本地区工程建设企业、注册人员、工程项目、诚信信息等基础数据库建设,2015年6月底前再完成10个省、直辖市,2015年底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完成省级建筑市场和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一体化工作平台建设。实现全国建筑市场“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管理一条线”的信息化监管目标。
(六)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1.进一步落实施工企业主体责任。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建筑劳务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建市〔2014〕112号)要求,指导和督促施工企业,进一步落实在工人培养、权益保护、用工管理、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责任。施工企业要加快培育自有技术工人,对自有劳务人员的施工现场用工管理、持证上岗作业和工资发放承担直接责任;施工总承包企业要对所承包工程的劳务管理全面负责。施工企业要建立劳务人员分类培训制度,实行全员培训、持证上岗。
2.完善建筑工人培训体系。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研究建立建筑工人培训信息公开机制,健全技能鉴定制度,探索建立与岗位工资挂钩的工人技能分级管理机制,提高建筑工人参加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督促施工企业做好建筑工人培训工作,对不承担建筑工人培训主体责任的施工企业依法实施处罚。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充分利用政府财政经费补贴,培训建筑业从业人员,大力培育建筑产业工人队伍。
3.推行劳务人员实名制管理。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推行劳务人员实名制管理,推进劳务人员信息化管理,加强劳务人员的组织化管理。
三、工作计划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4年9月)。2014年9月上旬,住房城乡建设部召开全国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动员部署相关工作。2014年9月中、下旬,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按照本方案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全面动员部署治理行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在10月1日前将实施方案报住房城乡建设部。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4年10月—2016年6月)。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按照本行动方案和本地具体实施方案,组织开展治理行动。重点对在建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承发包情况、质量责任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市、县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每4个月对本辖区内在建工程项目全面排查一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住房城乡主管部门每半年对本地的工程项目进行一次重点抽查和治理行动督导检查,住房城乡建设部每半年组织一次督查。
(三)总结分析阶段(2016年7月—8月)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对治理行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研究提出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工作总结报告。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
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提高对治理行动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精心安排,认真部署,成立治理行动领导小组,针对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明确治理行动的重点、步骤和要求,并认真组织实施。
(二)落实责任,强化层级监督
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市、县治理行动的领导和监督,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工作不力、存在失职渎职行为的,要及时予以通报批评、严格追究责任;对工作突出、成效显著的地区和个人要进行表扬,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住房城乡建设部将定期汇总各地开展治理行动的情况,并予以通报。
(三)积极引导,加大舆论宣传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对治理行动的重要意义、进展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效,进行多层面、多渠道、全方位广泛宣传,用客观的情况,准确的信息向社会传递和释放正能量,营造有利于治理行动的强大舆论氛围。同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加强企业自律、树立行业标杆、制定技术规范、推广先进典型等方面的作用。
索 引 号: 000013338/2014-00404 发文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文件名称: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的通知
主题信息: 工程质量安全 生成日期: 2014年08月25日 有 效 期: 2014年08月25日生效 主 题 词:
文
号: 建质[2014]124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
追究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规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为贯彻《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强化工程质量终身责任落实,现将《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4年8月25日
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以下简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提高质量责任意识,强化质量责任追究,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是指承担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勘察单位项目负责人、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
建筑工程开工建设前,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法定代表人应当签署授权书,明确本单位项目负责人。
第三条 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是指参与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工程项目负责人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在工程设计使用年限内对工程质量承担相应责任。
第四条 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对全国建筑工程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追究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建筑工程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追究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 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对工程质量承担全面责任,不得违法发包、肢解发包,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违反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标准,降低工程质量,其违法违规或不当行为造成工程质量事故或质量问题应当承担责任。
勘察、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应当保证勘察设计文件符合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要求,对因勘察、设计导致的工程质量事故或质量问题承担责任。
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应当按照经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标准进行施工,对因施工导致的工程质量事故或质量问题承担责任。
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应当按照法律法规、有关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工程承包合同进行监理,对施工质量承担监理责任。
第六条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依法追究项目负责人的质量终身责任:
(一)发生工程质量事故;
(二)发生投诉、举报、群体性事件、媒体报道并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严重工程质量问题;
(三)由于勘察、设计或施工原因造成尚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建筑工程不能正常使用;
(四)存在其他需追究责任的违法违规行为。
第七条 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实行书面承诺和竣工后永久性标牌等制度。
第八条 项目负责人应当在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前签署工程质量终身责任承诺书,连同法定代表人授权书,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备案。项目负责人如有更换的,应当按规定办理变更程序,重新签署工程质量终身责任承诺书,连同法定代表人授权书,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备案。
第九条 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当在建筑物明显部位设置永久性标牌,载明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名称和项目负责人姓名。
第十条 建设单位应当建立建筑工程各方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信息档案,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移交城建档案管理部门。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信息档案包括下列内容:
(一)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项目负责人姓名,身份证号码,执业资格,所在单位,变更情况等;
(二)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项目负责人签署的工程质量终身责任承诺书;
(三)法定代表人授权书。
第十一条 发生本办法第六条所列情形之一的,对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按以下方式进行责任追究:
(一)项目负责人为国家公职人员的,将其违法违规行为告知其上级主管部门及纪检监察部门,并建议对项目负责人给予相应的行政、纪律处分;
(二)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处单位罚款数额5%以上10%以下的罚款;
(四)向社会公布曝光。
第十二条 发生本办法第六条所列情形之一的,对勘察单位项目负责人、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按以下方式进行责任追究:
(一)项目负责人为注册建筑师、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的,责令停止执业1年;造成重大质量事故的,吊销执业资格证书,5年以内不予注册;情节特别恶劣的,终身不予注册;
(二)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处单位罚款数额5%以上10%以下的罚款;
(四)向社会公布曝光。
第十三条 发生本办法第六条所列情形之一的,对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按以下方式进行责任追究:
(一)项目经理为相关注册执业人员的,责令停止执业1年;造成重大质量事故的,吊销执业资格证书,5年以内不予注册;情节特别恶劣的,终身不予注册;
(二)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处单位罚款数额5%以上10%以下的罚款;
(四)向社会公布曝光。
第十四条 发生本办法第六条所列情形之一的,对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按以下方式进行责任追究:
(一)责令停止注册监理工程师执业1年;造成重大质量事故的,吊销执业资格证书,5年以内不予注册;情节特别恶劣的,终身不予注册;
(二)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处单位罚款数额5%以上10%以下的罚款;
(四)向社会公布曝光。
第十五条 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公布项目负责人质量责任追究情况,将其违法违规等不良行为及处罚结果记入个人信用档案,给予信用惩戒。
鼓励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开项目负责人终身质量责任承诺等质量责任信息。
第十六条 项目负责人因调动工作等原因离开原单位后,被发现在原单位工作期间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工程建设标准及有关规定,造成所负责项目发生工程质量事故或严重质量问题的,仍应按本办法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规定依法追究相应责任。
项目负责人已退休的,被发现在工作期间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工程建设标准及有关规定,造成所负责项目发生工程质量事故或严重质量问题的,仍应按本办法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规定依法追究相应责任,且不得返聘从事相关技术工作。项目负责人为国家公职人员的,根据其承担责任依法应当给予降级、撤职、开除处分的,按照规定相应降低或取消其享受的待遇。
第十七条 工程质量事故或严重质量问题相关责任单位已被撤销、注销、吊销营业执照或者宣告破产的,仍应按本办法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规定依法追究项目负责人的责任。
第十八条 违反法律法规规定,造成工程质量事故或严重质量问题的,除依照本办法规定追究项目负责人终身责任外,还应依法追究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十九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索 引 号: 000013338/2014-00406 发文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文件名称: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施工项目经理质量安全责任十项规定(试行)》的通知
主题信息: 工程质量安全 生成日期: 2014年08月25日 有 效 期:
主 题 词:
文
号: 建质[2014]123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施工项目经理质量安全责任十项规
定(试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为进一步落实建筑施工项目经理质量安全责任,保证工程质量安全,我部制定了《建筑施工项目经理质量安全责任十项规定(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的问题和建议,请反馈我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4年8月25日
建筑施工项目经理质量安全责任十项规定(试行)
一、建筑施工项目经理(以下简称项目经理)必须按规定取得相应执业资格和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合同约定的项目经理必须在岗履职,不得违反规定同时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工程项目担任项目经理。
二、项目经理必须对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安全负全责,负责建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负责配备专职质量、安全等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负责落实质量安全责任制、质量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项目经理必须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和技术标准组织施工,不得偷工减料;负责组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负责组织制定质量安全技术措施,负责组织编制、论证和实施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负责组织质量安全技术交底。
四、项目经理必须组织对进入现场的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预拌混凝土等进行检验,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不得使用;必须组织对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进行取样检测,送检试样不得弄虚作假,不得篡改或者伪造检测报告,不得明示或暗示检测机构出具虚假检测报告。
五、项目经理必须组织做好隐蔽工程的验收工作,参加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等分部工程的验收,参加单位工程和工程竣工验收;必须在验收文件上签字,不得签署虚假文件。
六、项目经理必须在起重机械安装、拆卸,模板支架搭设等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期间现场带班;必须组织起重机械、模板支架等使用前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不得使用;必须组织起重机械使用过程日常检查,不得使用安全保护装置失效的起重机械。
七、项目经理必须将安全生产费用足额用于安全防护和安全措施,不得挪作他用;作业人员未配备安全防护用具,不得上岗;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施工质量安全的工艺、设备、材料。
八、项目经理必须定期组织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及时消除质量安全隐患;必须落实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和工程建设相关单位提出的质量安全隐患整改要求,在隐患整改报告上签字。
九、项目经理必须组织对施工现场作业人员进行岗前质量安全教育,组织审核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未经质量安全教育和无证人员不得上岗。
十、项目经理必须按规定报告质量安全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保护事故现场,开展应急救援。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对项目经理履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项目经理履职不到位的,及时予以纠正;必要时,按照规定程序更换符合条件的项目经理。
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项目经理履职情况的动态监管,在检查中发现项目经理违反上述规定的,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实施行政处罚(建筑施工项目经理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行政处罚规定见附件1),同时对相应违法违规行为实行记分管理(建筑施工项目经理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记分管理规定见附件2),行政处罚及记分情况应当在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发布平台上公布。
附件:1.建筑施工项目经理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行政处罚规定
2.建筑施工项目经理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记分管理规定
附件1 建筑施工项目经理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行政处罚规定
一、违反第一项规定的行政处罚
(一)未按规定取得建造师执业资格注册证书担任大中型工程项目经理的,对项目经理按照《注册建造师管理规定》第35条规定实施行政处罚。
(二)未取得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担任项目经理的,对施工单位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62条规定实施行政处罚,对项目经理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58条或第66条规定实施行政处罚。
(三)违反规定同时在两个及两个以上工程项目担任项目经理的,对项目经理按照《注册建造师管理规定》第37条规定实施行政处罚。
二、违反第二项规定的行政处罚
(一)未落实项目安全生产责任制,或者未落实质量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对项目经理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58条或第66条规定实施行政处罚。
(二)未按规定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对施工单位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62条规定实施行政处罚,对项目经理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58条或第66条规定实施行政处罚。
三、违反第三项规定的行政处罚
(一)未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和技术标准组织施工的,对施工单位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64条规定实施行政处罚;对项目经理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73条规定实施行政处罚。
(二)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未编制安全技术措施的,对施工单位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65条规定实施行政处罚;对项目经理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58条或第66条规定实施行政处罚。
(三)未编制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的,对施工单位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65条规定实施行政处罚;对项目经理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58条或第66条规定实施行政处罚。
(四)未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的,对施工单位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64条规定实施行政处罚;对项目经理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58条或第66条规定实施行政处罚。
四、违反第四项规定的行政处罚
(一)未对进入现场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预拌混凝土等进行检验的,对施工单位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65条规定实施行政处罚;对项目经理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73条规定实施行政处罚。
(二)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的,对施工单位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64条规定实施行政处罚;对项目经理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73条规定实施行政处罚。
(三)未对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取样检测的,对施工单位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65条规定实施行政处罚;对项目经理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73条规定实施行政处罚。
五、违反第五项规定的行政处罚
(一)未参加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和工程竣工验收的,对施工单位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64条规定实施行政处罚;对项目经理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73条规定实施行政处罚。
(二)签署虚假文件的,对项目经理按照《注册建造师管理规定》第37条规定实施行政处罚。
六、违反第六项规定的行政处罚
使用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起重机械的,对施工单位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65条规定实施行政处罚;对项目经理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58条或第66条规定实施行政处罚。
七、违反第七项规定的行政处罚
(一)挪用安全生产费用的,对施工单位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63条规定实施行政处罚;对项目经理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58条或第66条规定实施行政处罚。
(二)未向作业人员提供安全防护用具的,对施工单位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62条规定实施行政处罚;对项目经理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58条或第66条规定实施行政处罚。
(三)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施工安全的工艺、设备、材料的,对施工单位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62条规定实施行政处罚;对项目经理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58条或第66条规定实施行政处罚。
八、违反第八项规定的行政处罚
对建筑安全事故隐患不采取措施予以消除的,对施工单位按照《建筑法》第71条规定实施行政处罚,对项目经理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58条或第66条规定实施行政处罚。
九、违反第九项规定的行政处罚
作业人员或者特种作业人员未经安全教育培训或者经考核不合格即从事相关工作的,对施工单位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62条规定实施行政处罚;对项目经理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58条或第66条规定实施行政处罚。
十、违反第十项规定的行政处罚
未按规定报告生产安全事故的,对项目经理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58条或第66条规定实施行政处罚。
附件2 建筑施工项目经理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记分管理规定
一、建筑施工项目经理(以下简称项目经理)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记分周期为12个月,满分为12分。自项目经理所负责的工程项目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之日起计算。
二、依据项目经理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的类别以及严重程度,一次记分的分值分为12分、6分、3分、1分四种。
三、项目经理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一次记12分:
(一)超越执业范围或未取得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担任项目经理的;
(二)执业资格证书或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过期仍担任项目经理的;
(三)因未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或未执行法律法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造成质量安全事故的;
(四)谎报、瞒报质量安全事故的;
(五)发生质量安全事故后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或未开展应急救援的。
四、项目经理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一次记6分:
(一)违反规定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工程项目上担任项目经理的;
(二)未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标准组织施工的;
(三)未按规定组织编制、论证和实施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的;
(四)未按规定组织对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进行见证取样的;
(五)送检试样弄虚作假的;
(六)篡改或者伪造检测报告的;
(七)明示或暗示检测机构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的;
(八)未参加分部工程验收,或未参加单位工程和工程竣工验收的;
(九)签署虚假文件的;
(十)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期间未在现场带班的;
(十一)未组织起重机械、模板支架等使用前验收的;
(十二)使用安全保护装置失效的起重机械的;
(十三)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施工质量安全的工艺、设备、材料的;
(十四)未组织落实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和工程建设相关单位提出的质量安全隐患整改要求的。
五、项目经理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一次记3分:
(一)合同约定的项目经理未在岗履职的;
(二)未按规定组织对进入现场的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预拌混凝土等进行检验的;
(三)未按规定组织做好隐蔽工程验收的;
(四)挪用安全生产费用的;
(五)现场作业人员未配备安全防护用具上岗作业的;
(六)未组织质量安全隐患排查,或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的;
(七)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作业的;
(八)作业人员未经质量安全教育上岗作业的。
六、项目经理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一次记1分:
(一)未按规定配备专职质量、安全管理人员的;
(二)未落实质量安全责任制的;
(三)未落实企业质量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
(四)未按规定组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制定质量安全技术措施的;
(五)未组织实施质量安全技术交底的;
(六)未按规定在验收文件或隐患整改报告上签字,或由他人代签的。
七、工程所在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项目经理有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的,应当责令其改正,并按本规定进行记分;在一次检查中发现项目经理有两个及以上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的,应当分别记分,累加分值。
八、项目经理在一个记分周期内累积记分超过6分的,工程所在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对其负责的工程项目实施重点监管,增加监督执法抽查频次。
九、项目经理在一个记分周期内累积记分达到12分的,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依法责令该项目经理停止执业1年;情节严重的,吊销执业资格证书,5年内不予注册;造成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终身不予注册。项目经理在停止执业期间,应当接受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组织的质量安全教育培训,其所属施工单位应当按规定程序更换符合条件的项目经理。
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索 引 号: 000013338/2014-00409 发文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工程施工转包违文件名称: 法分包等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文
号: 建市[2014]118号
主题信息: 建筑市场
生成日期: 2014年08月04日 有 效 期: 2014年10月01日生效 主 题 词: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工程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为了规范建筑工程施工承发包活动,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有效遏制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等违法行为,维护建筑市场秩序和建设工程主要参与方的合法权益,我部制定了《建筑工程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报我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4年8月4日
建筑工程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了规范建筑工程施工承发包活动,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有效遏制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等违法行为,维护建筑市场秩序和建设工程主要参与方的合法权益,根据《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合同法》以及《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建筑活动实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建筑工程,是指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第三条 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统一监督管理全国建筑工程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等违法行为的认定查处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筑工程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等违法行为的认定查处工作。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违法发包,是指建设单位将工程发包给不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或个人,或者肢解发包等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第五条 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违法发包:
(一)建设单位将工程发包给个人的;
(二)建设单位将工程发包给不具有相应资质或安全生产许可的施工单位的;
(三)未履行法定发包程序,包括应当依法进行招标未招标,应当申请直接发包未申请或申请未核准的;
(四)建设单位设置不合理的招投标条件,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的;
(五)建设单位将一个单位工程的施工分解成若干部分发包给不同的施工总承包或专业承包单位的;
(六)建设单位将施工合同范围内的单位工程或分部分项工程又另行发包的;
(七)建设单位违反施工合同约定,通过各种形式要求承包单位选择其指定分包单位的;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违法发包行为。
第六条 本办法所称转包,是指施工单位承包工程后,不履行合同约定的责任和义务,将其承包的全部工程或者将其承包的全部工程肢解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给其他单位或个人施工的行为。
第七条 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转包:
(一)施工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工程转给其他单位或个人施工的;
(二)施工总承包单位或专业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给其他单位或个人施工的;
(三)施工总承包单位或专业承包单位未在施工现场设立项目管理机构或未派驻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安全管理负责人等主要管理人员,不履行管理义务,未对该工程的施工活动进行组织管理的;
(四)施工总承包单位或专业承包单位不履行管理义务,只向实际施工单位收取费用,主要建筑材料、构配件及工程设备的采购由其他单位或个人实施的;
(五)劳务分包单位承包的范围是施工总承包单位或专业承包单位承包的全部工程,劳务分包单位计取的是除上缴给施工总承包单位或专业承包单位“管理费”之外的全部工程价款的;
(六)施工总承包单位或专业承包单位通过采取合作、联营、个人承包等形式或名义,直接或变相的将其承包的全部工程转给其他单位或个人施工的;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转包行为。
第八条 本办法所称违法分包,是指施工单位承包工程后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或者施工合同关于工程分包的约定,把单位工程或分部分项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或个人施工的行为。
第九条 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违法分包:
(一)施工单位将工程分包给个人的;
(二)施工单位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或安全生产许可的单位的;
(三)施工合同中没有约定,又未经建设单位认可,施工单位将其承包的部分工程交由其他单位施工的;
(四)施工总承包单位将房屋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的施工分包给其他单位的,钢结构工程除外;
(五)专业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专业工程中非劳务作业部分再分包的;
(六)劳务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劳务再分包的;
(七)劳务分包单位除计取劳务作业费用外,还计取主要建筑材料款、周转材料款和大中型施工机械设备费用的;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违法分包行为。
第十条 本办法所称挂靠,是指单位或个人以其他有资质的施工单位的名义,承揽工程的行为。
前款所称承揽工程,包括参与投标、订立合同、办理有关施工手续、从事施工等活动。
第十一条 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挂靠:
(一)没有资质的单位或个人借用其他施工单位的资质承揽工程的;
(二)有资质的施工单位相互借用资质承揽工程的,包括资质等级低的借用资质等级高的,资质等级高的借用资质等级低的,相同资质等级相互借用的;
(三)专业分包的发包单位不是该工程的施工总承包或专业承包单位的,但建设单位依约作为发包单位的除外;
(四)劳务分包的发包单位不是该工程的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单位或专业分包单位的;
(五)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派驻的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安全管理负责人中一人以上与施工单位没有订立劳动合同,或没有建立劳动工资或社会养老保险关系的;
(六)实际施工总承包单位或专业承包单位与建设单位之间没有工程款收付关系,或者工程款支付凭证上载明的单位与施工合同中载明的承包单位不一致,又不能进行合理解释并提供材料证明的;
(七)合同约定由施工总承包单位或专业承包单位负责采购或租赁的主要建筑材料、构配件及工程设备或租赁的施工机械设备,由其他单位或个人采购、租赁,或者施工单位不能提供有关采购、租赁合同及发票等证明,又不能进行合理解释并提供材料证明的;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挂靠行为。
第十二条 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发现施工单位有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等违法行为的,应及时向工程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报告。
施工总承包单位或专业承包单位发现分包单位有违法分包及挂靠等违法行为,应及时向建设单位和工程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报告;发现建设单位有违法发包行为的,应及时向工程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报告。
其他单位和个人发现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等违法行为的,均可向工程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或线索。
接到举报的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受理、调查、认定和处理,除无法告知举报人的情况外,应当及时将查处结果告知举报人。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对在实施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监督管理等工作中发现的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等违法行为,应当依法进行调查,按照本办法进行认定,并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一)对建设单位将工程发包给不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施工单位的,依据《建筑法》第六十五条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五十四条规定,责令其改正,处以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罚款。对建设单位将建设工程肢解发包的,依据《建筑法》第六十五条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五十五条规定,责令其改正,处工程合同价款0.5%以上1%以下的罚款;对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的项目,并可以暂停项目执行或者暂停资金拨付。
(二)对认定有转包、违法分包违法行为的施工单位,依据《建筑法》第六十七条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六十二条规定,责令其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工程合同价款0.5%以上1%以下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
(三)对认定有挂靠行为的施工单位或个人,依据《建筑法》第六十五条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六十条规定,对超越本单位资质等级承揽工程的施工单位,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工程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对未取得资质证书承揽工程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取缔,并处工程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对其他借用资质承揽工程的施工单位,按照超越本单位资质等级承揽工程予以处罚。
(四)对认定有转让、出借资质证书或者以其他方式允许他人以本单位的名义承揽工程的施工单位,依据《建筑法》第六十六条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六十一条规定,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工程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
(五)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给予单位罚款处罚的,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七十三条规定,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单位罚款数额5%以上10%以下的罚款。
(六)对注册执业人员未执行法律法规的,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五十八条规定,责令其停止执业3个月以上1年以下;情节严重的,吊销执业资格证书,5年内不予注册;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终身不予注册;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对注册执业人员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因过错造成质量事故的,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七十二条规定,责令停止执业1年;造成重大质量事故的,吊销执业资格证书,5年内不予注册;情节特别恶劣的,终身不予注册。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对有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等违法行为的单位和个人,除应按照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予以相应行政处罚外,还可以采取以下行政管理措施:
(一)建设单位违法发包,拒不整改或者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致使施工合同无效的,不予办理质量监督、施工许可等手续。对全部或部分使用国有资金的项目,同时将建设单位违法发包的行为告知其上级主管部门及纪检监察部门,并建议对建设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二)对认定有转包、违法分包、挂靠、转让出借资质证书或者以其他方式允许他人以本单位的名义承揽工程等违法行为的施工单位,可依法限制其在3个月内不得参加违法行为发生地的招标投标活动、承揽新的工程项目,并对其企业资质是否满足资质标准条件进行核查,对达不到资质标准要求的限期整改,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资质审批机关撤回其资质证书。
对2年内发生2次转包、违法分包、挂靠、转让出借资质证书或者以其他方式允许他人以本单位的名义承揽工程的施工单位,责令其停业整顿6个月以上,停业整顿期间,不得承揽新的工程项目。
对2年内发生3次以上转包、违法分包、挂靠、转让出借资质证书或者以其他方式允许他人以本单位的名义承揽工程的施工单位,资质审批机关降低其资质等级。
(三)注册执业人员未执行法律法规,在认定有转包行为的项目中担任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的,吊销其执业资格证书,5年内不予注册,且不得再担任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
对认定有挂靠行为的个人,不得再担任该项目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有执业资格证书的吊销其执业资格证书,5年内不予执业资格注册;造成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吊销其执业资格证书,终身不予注册。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将查处的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挂靠等违法行为和处罚结果记入单位或个人信用档案,同时向社会公示,并逐级上报至住房城乡建设部,在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发布平台公示。
第十六条 建筑工程以外的其他专业工程参照本办法执行。省级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可结合本地实际,依据本办法制定相应实施细则。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4年10月1日起施行。住房城乡建设部之前发布的有关规定与本办法的规定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五篇:住建部解读
住建部解读“意见” 棚户区将扩大优惠政策范围
2013-07-17 08:47:05
转发到微博(1)
有0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住建部日前对《国务院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进行解读时表示,要落实税费减免政策,扩大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的税收优惠政策范围。
住建部表示,按照现行政策并结合《意见》的规定,各类棚户区改造可享受的税费优惠政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税收优惠政策。主要包括建设用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免征涉及的印花税、土地增值税;免征或减半征收契税、个人所得税。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建设和通过收购筹集安置房源的,执行经济适用住房的税收优惠政策。电力、通讯、市政公用事业等企业对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给予支持,新建安置小区有线电视和供水、供电、供气、供热、排水、通讯、道路等市政公用设施,由各相关单位出资配套建设,并适当减免入网、管网增容等经营性收费。
二是棚户区改造项目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免收的全国性行政事业性收费包括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白蚁防治费等项目;免收的全国性政府性基金包括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城市教育附加费、地方教育附加、城镇公用事业附加等项目。
三是企业参与政府统一组织的工矿(含中央下放煤矿)棚户区改造、林区棚户区改造、垦区危房改造的,对企业用于符合规定条件的支出,准予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现行政策规定国有工矿企业、国有林区企业和国有垦区企业用于政府统一组织的棚户区改造支出,准予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