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颁奖典礼品质国际化的小逻辑
颁奖典礼品质国际化的小逻辑
[关键词]颁奖典礼;国际化;逻辑问题
实现国际化品质,是几乎所有颁奖典礼团队的自我要求。但显然,如何打造一场具有国际水准的颁奖典礼,当前国内颁奖礼操作团队尚无法准确给出答案。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几个关键的逻辑问题,提出颁奖礼国际化的可能解决方案。
逻辑问题一:节目与活动的因果
如果以呈现方式倒推,更多人倾向于认为典礼本身是节目,而把围绕颁奖礼之外的附属行为统称为活动。然而举凡颁奖典礼,其基础一定是评选,并辅以若干相关活动,才最终推导出一场颁奖礼。这是不可忽视的因果关系,也是制作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制作逻辑。作为颁奖典礼的操作团队,必须把节目与活动看成一个系统工程来通盘考虑,才有可能实现流程顺畅、效果突出、观众信服。
目前的国内大部分颁奖典礼,运作方式上人为对节目与活动进行了切割。一部分人专门做典礼前的各项活动,一部分人专心于典礼操作。看似清晰,实则极易造成混乱。这种倒置的制作方式,或者导致了全部活动为颁奖典礼服务,或者让活动与典礼之间缺乏基本逻辑。而成熟的颁奖典礼,一定是导演团队全面操盘,以活动为主线,以颁奖礼为爆发点,最终呈现出一个完整的综合体。以2015年在上海举办的劳伦斯世界体育奖颁奖典礼为例。其全部活动围绕“体育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这一主题展开。这是劳伦斯资助者之一,前南非总统曼德拉在首届劳伦斯颁奖礼上的重要宣言。体育如何改变世界?怎样显示这种力量?这是整个操作团队从未偏离的主线。所以我们看到,盛典之前主办方打造了多场公益活动,奥运冠军杨扬组织的特奥融合滑冰体验,足球运动员孙雯组织的足球进校园等公益活动,成为整个颁奖之前的主题落地化表达。更重要的是,这些公益活动在后来的颁奖典礼中都有呈现,让整个操作脉络极为清晰。
与此同时,为了让活动品牌得到更好推广,劳伦斯的组织者在临近颁奖典礼前,组织了多场新闻发布会和论坛。哈基宁、古利特、李娜、卡佩罗等众多体育界知名人士与记者面对面。这也正是目前国内颁奖礼欠缺的一面――未能让到场嘉宾的价值得以最大化释放。由于过分重视了颁奖礼的集中曝光而忽视了前序性表达,不仅是节目资源的浪费,更是品牌定位的失准。
逻辑问题二:因人设奖的困局
通常来说,颁奖典礼的前因是评选。奥斯卡、艾美奖、劳伦斯、金鸡百花……莫不如此。从操作来看,奖项的最终归属均由投票产生。但国内颁奖礼最令组织者头疼的就是明星出席率问题――奥斯卡式的众星云集几乎只能是梦想。现场设定好的N选1悬念模式,常常因为到场者寥寥或获奖者缺席而显得毫无悬念可言。于是,逻辑再度被倒置。为了保证最终奖杯有实质归属,很多操作者被迫选择因人设奖。即,与候选者逐一沟通,并将奖项授予能够出席的候选者。这种背离了基本公正原则的评选态度,直接伤害了奖项的公信力,无论是评委还是候选者,都会逐渐选择疏离。
如何打造公信力十足的评选,是绝大部分颁奖礼团队都在认真思考的课题。从目前来看,比较接近公正的是“CCTV体坛风云人物年度评选”。这一评选采取初评和总评两个阶段。初评阶段,全国500位评委从大名单中选出每个奖项的5个提名者,总评阶段再由150位评委完成最终投票,从提名者中选出每个奖项的唯一获奖者。这一流程与大部分评选活动相似。由第三方机构全程监票计票,也是很多评选通用的流程。但不同的是,“体坛风云人物”的总评投票是在颁奖典礼的当天下午进行,选票统计完成时,距离颁奖典礼只有2个多小时。由于投票采取的是记名制,这就意味着评委必须按照自己的意愿投票,而组织者也必须接受任何投票结果。这样的操作逻辑,让每一个评委意识到了自己的价值,也让候选者看到了其中的公正性。
选择了这样的操作模式,必然为操作者带来巨量的工作。如果是因人设奖、结果预制,可以让现场的表达极为精准,短片、颁奖词、获奖背景等都不需做更多备份。而选择了直播式的“评选+颁奖礼”方式,就意味着必须做好每个人都可能获奖的准备。在“体坛风云人物”中,十个奖项涉及50个提名者,导演团队必须完成50套相应方案。但是,在奖项的公信力面前,这样的复杂操作值得尊敬。
当然,即便解决了因人设奖的问题,出席率的问题仍然存在。尤其是体育类的颁奖典礼,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各个项目赛期不同,比赛和训练成为候选者难以到场的最大障碍。这实际上是一个思路问题。对于操作者来说,在意的是“在场”或“不在场”,而观众在意的是“在线”或“不在线”。如果转换成观众角度,其实“在线”问题在绝大部分情况下都可以解决。早在十年前,“体坛风云人物”就采取视频、音频连线的方式实现候选者的实时在线。2015年的颁奖礼,更有2条国际线路和3条国内线路时刻保证候选人出现在现场屏幕上。所以,当中国男子百米接力队获奖时,远在美国的他们可以即刻分享现场荣誉,并与主持人完成交流。
归根结底,解决因人设奖的评选难题,不仅需要坚持公信力前提下的基本评选逻辑,更要尽最大可能完成现场的候选人“在线”需求。
逻辑问题三:颁奖典礼的核心在于颁奖
目前国内颁奖典礼仍然存在晚会化倾向严重的问题。文艺节目比重过大,冲淡了作为核心的获奖者的表达。很多颁奖礼导演表示,如果一个颁奖礼主要是颁奖嘉宾和获奖者的表达,会让现场显得枯燥。显然,这又是一个逻辑倒置的问题。颁奖礼是什么?是为获奖者打造的专属舞台,任何喧宾夺主的情况都应尽量避免。当然,音乐奖的颁奖礼可以除外。
以奥斯卡颁奖礼为例,我们很难发现超过2个以上的文艺节目设置。更多的现场看点,来自于主持人的表述、短片的制作、开颁奖嘉宾的对话以及获奖者的感言。这些核心要素应被国内的颁奖礼制作者充分重视起来。我们看到,每年的奥斯卡颁奖礼主持人,都会有一段超长但是充满幽默与思考的开场秀,每一个奖项的短片风格都有差异,开颁奖嘉宾的对话和获奖者感言充满看点。从操作上来说,这都需要导演组提前进行设计。比如开颁奖嘉宾的对话,这些对话固然有临场发挥的因素,但更多情况下,是提前设计并在现场通过提示屏给嘉宾以提示。
所以,只有全力围绕“颁奖”这一核心要素进行设计,并在每个颁奖细节上精益求精,才能让整个颁奖礼始终突出主角、突出重点。
国内的颁奖礼制作,仍然走在通往国际化的路上。以上几个逻辑问题,应值得所有颁奖礼操作团队重视并转化为行动,共同打造出国际化标准的中国颁奖礼。
(编辑/李舶)
第二篇:读《小逻辑》有感
读《小逻辑》有感
我选择这本书的原因,在于我对这本书作者的好奇。本书作者黑格尔乃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名气之大让我在很小的时候便有耳闻,也听说其理论晦涩难懂,使很多哲学系学生痛不欲生。而作为长期熏陶于纯理工科教育的我,自然不明白黑格尔的哲学怎么会比一道高数证明更加复杂难懂。于是我便抱着好奇的心态斗胆一读这位举世闻名的大师的作品。
拿起这本书,发现封面上有这样一句话:“可能是世界上最深奥但也是我们最需要读的书”。我不以为然,难道我们会更需要一本什么也干不了的哲学书而不是相对论?在这种心态下我翻开了它,从此也开始了我的哲学旅程。
书中黑格尔主张,理念是第一性的,它以纯概念的形式在逻辑学中不断发展,然后理念外化成为自然界,最后又在精神哲学的各门科学中回复到理念自身。基于这一理念,他建立了一个以理念为基础的、包括了一切科学的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黑格尔在哲学史上的最大贡献是,把矛盾看作一切事物的真理与本质,论述了辩证法就是对立面的统一。他把整个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都看作是处于普遍联系与发展变化中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唯物辩证法时,正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中的辩证法这一合理内核。
黑格尔的逻辑体系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存在论、本质论、概念论。存在的概念是直接的、抽象的,他认为包括质、量、度三个环节。质是指事物直接存在的规定性。量是指事物存在的外在规定性。质与量的统一便是度,度是有质的量。本质的概念是间接的矛盾的,包括本质自身、现象和现实三个环节。概念表现为成双成对、相互联系的反思关系,对立双方互相排斥、相互转化,表现为直接性和间接性的统一。包括主观性、客观性、理念三个环节,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对立统一。这就是黑格尔思考世界的逻辑体系大厦。
挤课余时间大概读完这本书,甚至有时候晚上读着读着就这么睡过去了,我终于确定哲学有时候确实比数学证明更加让人难受。然而哲学也和自然科学一样,有着一种奇特的魅力,吸引人去探索,去思考。我仅从我能看懂的部分体会到,万物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的,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矛盾也不是绝对的矛盾,对立的东西也有统一的一面。这本书增强了我批判性的思维,的确使我获益匪浅。
第三篇:小质量 大品质
电动车作为交通工具,在日常骑行的过程中最担心和关注度最高的便是其安全性能的高低。随着产品技术的不断提高,如今的电动车时速以不能同日而语,每天当您下班回家,走在路上,您或许都会被身边呼啸而过的电动车吓一跳。但是面对如此高速度骑行的电动车,如何在突发情况下保证紧急制动的成功,从而保证驾驶者和行人的安全呢?如此的责任便落在了电动车一个虽小,但是却非常重要的配件身上了,他就是车闸。一个好的车闸不仅能保证驾驶者日常骑行的安全,其更能使电动车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将伤害减小到最下程度。对于这样品质的电动车闸,环顾整个电动车配件行业,我们不禁会将目光停留在一个为行业奉献多年,并以高品质高质量著称的企业身上,他就是唐泽。
产品质量是传承与创新的时代融合
据相关资料统计,在整个电动车产业中,2011年唐泽产品覆盖了电动车一半以上的市场,也就是说,现今电动车市场中每两辆电动车中就有一辆使用唐泽制造的车闸。细数配件行业为何唐泽会取得如此高的成就?那就是唐泽车闸的高品质。其实产品品质的高低与否不仅仅只来源于硬件的不断购置,更重要的是企业悠久历史与文化和当今企业创新精神的融合。这家创建于1998年的专门以生产自行车、电动(三轮)车、轮椅车车闸产品的企业,与电动车产业有着相同的历史进程,更值得一提的是“唐泽”这个源自日本的品牌,其具有着90年的品牌积淀,在90年的品牌运作与企业发展中,唐泽积累了深厚的企业文化与品牌价值,特别是在对于产品品质的把控与关注上,唐泽更是不遗余力。在中国获得新生的唐泽品牌,不仅很好的传承了品牌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品质观念,更重要的是唐泽依据时代而变,以市场为导向,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将产品品质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与阶段,为唐泽品牌,更为唐泽产品无尽的高品质注入新的生命与活力,经历了几近一个世纪的腥风血雨,如今的唐泽在传承与创新的不断融合下,才真正的容光焕发,生命无限。
传承是对优秀的品牌文化的肯定,创新是一个企业与时俱进的显著标志,这就是唐泽产品质量在当今配件市场不断创造奇迹原因之所在。
产品质量是理念与责任的相互辉映
对于唐泽人来说,为市场提供高品质、安全的产品是员工们进入工厂之际,就必须牢记的口号与永不推卸的责任。在唐泽,上至企业高层领导,下至一线生产员工,始终都是产品的质量作为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源泉之所在。
“恪守安全承诺 呵护生命价值”,这是唐泽人发自内心的期许,这也是唐泽人每时每刻都在铭记的使命。为了使每个唐泽人对产品质量的意识更加强烈和关注,唐泽从上到下都会定期的举行安全技能培训和安全意识讲座。以安全技能培训,从实践和生产中,不断提高和提升员工在进行一线产品生产时的技能,从生产上杜绝次品在线上的诞生;而安全意识的讲座,则是从意识、理念上将高质量产品意识对员工的灌输,以期从思想上使员工牢牢树立“品质意识”,然后将这种意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从而达到理念与责任在产品生产的有机结合,从而保障产品的安全下线。
正是在这种安全产品理念与意识,责任与行动的不断结合之下,严格把关产品质量。在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OHSAS18001:2007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等一些列管理体系的认证中,唐泽堪称行业的标杆与楷模。可以这么说,正是这些理念的不断深入早就了唐泽高端的品质,而也确实唐泽高端的品质稳住了如今唐泽牢不可破的市场根基。
产品质量是精工与严控的完美匹配
一个生产高质量产品的企业除了对理念的深入贯彻和责任的肩负之时,更重要的就是保证产品生产所需的基本要求,那就是高端的硬件设备和对产品原料的严格把控。
唐泽为了更好配合完美产品的不断下线上市,唐泽从产品诞生的采购就开始层层把关,严格把控。为了使企业采购的原料能生产出更好的产品,唐泽设置了专门的原料检测和采购人员,从原料的出厂到到进厂生产每个环节都有唐泽专人看守与把关;在生产产品的配置上,公司不断花巨资从全国和世界各地引进最高端的生产设备,到如今在唐泽已经形成了装配线12条、冲压加工线4条、焊接线2条、压铸机5台,制动蹄总成加工线1条,全自动镀镍、镀锌、涂装线各1条和专业高效车加工设备30多台,专业生产模具1000多套,在每个阶段上,都以高精尖的设备保证唐泽产品的顺利诞生。其实一个产品能否安全上市,最终的环节就是在产品检测,这也是保证产品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面对与最后的把控,唐泽更是将其看成是重中之重。为此,唐泽在检测环节中配备了专业的检测人员,这些员工都有着多年的产品生产和检测经验,此外还设立了专门的非机动车车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测试中心,建立了有害物质专业测试室及材料快速分析室,并配置直读光谱仪、高精X射线荧光光谱仪、六价铬检测仪、定速式摩擦试验机、粗糙度仪、三坐标测量仪等先进的检测设备。
正是精工的铸造与严格的把控才使得唐泽的产品历经千秋万代。
结语:
车闸对于电动车配件来说虽然是一个小产品,但是其关乎着驾驶者的生命安全,其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这一点对于唐泽来说已经早就领会。如今的唐泽正是本着小配件,大责任的胸怀不断在车闸配件行业开疆扩土,造福万年,守候电动车骑行安全这方似静不静的土!
第四篇:小逻辑 读后感
读《小逻辑》有感
我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比起偏于实践的理论,我对类似于“根源”的逻辑学更感兴趣。而《小逻辑》正是这方面理论的代表作之一。其作者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辩证法哲学的集大成者,彻底的客观唯心主义者。他的理念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不可替代的影响。
黑格尔主张,理念是第一性的,它以纯概念的形式在逻辑学中不断发展,然后理念外化成为自然界,最后又在精神哲学的各门科学中回复到理念自身。基于这一理念,他建立了一个以理念为基础的、包括了一切科学的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黑格尔在哲学史上的最大贡献是,把矛盾看作一切事物的真理与本质,论述了辩证法就是对立面的统一。他把整个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都看作是处于普遍联系与发展变化中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唯物辩证法时,正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中的辩证法这一合理内核。
《小逻辑》共分为七章。虽然我已经将本书通读过,但是逻辑学毕竟是哲学中理性味道很浓的一部分,理解起来还是相当吃力的。下面我就来谈一谈我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粗浅的理解与认识。
第一部分是全书的导论。在这一部分里,黑格尔从哲学作为一门科学的本质,起源及发展谈起,逐一解释了概念,内容,形式,后思,存在,合理性等基础词汇,并从相对通俗的角度分析了哲学为什么是“晦涩难懂”的。他说:“哲学的兴起,是思维的这些渴望带来的结果,他的出发点是经验。”“哲学就是经验的孩子,他的兴起归因于一个凭经验的事实。”由此,黑格尔阐述了经验,思考与否定事物的联系。同时也从一个纯理性的角度向我们传达:经验是一切哲学思考的基础。
第二部分是“初步的概念”。这一章中黑格尔向我们描述了“逻辑学是纯粹研究理念的科学,逻辑学的对象是思维。”的概念。此处黑格尔频繁引用《圣经》中的句子作为隐喻。我认为,这些隐喻正是体现了逻辑学在宗教以及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毫无疑问的,再有思维的地方就有逻辑学的影子。思维具有的主观活动的性质,是人所特有,且每个人都不同的。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可以分析更多的东西——思维的产物,理性的特质,自我意识等等。当然,这些东西中有很多是我还未理解的。
第三、四、五部分是“思维对客观性的三种态度”黑格尔由剖析康德哲学之前的形而上学入手,利用提出命题的方法论证了早期形而上学的局限性。在他看来,早期形而上学的体系采用了一个错误的标准。这使得科学变成了一种教条主义。在我看来,这和那个时期欧洲甚至整个西方世界宗教主义气息过于浓重有关。
接下来,黑格尔谈到了经验主义的兴起。他认为这主要是因为被陈述出来的对具体内容的需要,以及哲学与逻辑学在这个时期需要一个稳固的立足点。经验主义告诉我们:“凡是真实的东西,必须是在现实世界之中,并且出现在感觉之中。”在这里,我认为黑格尔引用《浮士德》中的一段话来替换对经验主义的分析是非常巧妙的:
如果你想描述生活并猜想其意义
那你首先就一定是把生活的精神驱逐出去
这样一来尽管生活的部件一一牢牢地在你手中
但连接部件的精神,唉,却消失了!
我认为,“分析是从实际开始的”,这正是黑格尔想通过这段话所表达的东西。批判哲学,与经验主义一样,他也假定经验为种种认知提供了那个唯一的基础。然而又不让那些认知位列于真理之中,而只是把他当做有关现象的知识。
纵观哲学史,我们可以发现,“认知的客观性,普遍性与必然性的特性见于认知之中”这一定义在早期形而上学,甚至是休谟的不可知论中也有提及。
但是同时,批判哲学也存在着一个巨大的负面价值——即知性的范畴在在其领域上是有限的。
第六章的主题是“进一步界定与划分”。即逻辑学的原理有三个方面:抽象的方面、辩证的方面、思辨的方面(肯定的理性方面)。通过这种划分方式,我发现我们平时认知的误区。思维并不是指知性的活动,而是知性的一种运用。在这一章中,黑格尔充分论证了知性在各个领域都是不可或缺的,且范围和领域越是没有知性,就越有缺陷。
第七章为我们介绍了逻辑学的第一个次范畴:存在论。
在这一章中,黑格尔的分析与论证明显比之前更加难懂。从纯粹的存在形成开端,到“绝对事物就是无”黑格尔阐述了“有”到“无”的关系。但是其中的分析已经趋于专业化了,有些难以读懂。
《小逻辑》虽然晦涩难懂,但还是带给我们不少深刻的感悟的。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包括认知与存在,经验主义与批判哲学等。虽然与这学期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并不直接相关,但是却是其基石。不过,他也并不是完美的,在有些部分,黑格尔写得太过叠床架屋,过于繁琐。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体系“窒息”了辩证法的灵魂吧。总的来说,《小逻辑》还是很值得一读的。
第五篇:浅谈中医药国际化发展
中医药具有儿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人类文明同结晶和宝贵财富。它不仅对中华民族及华人社会健和繁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知识经济的迅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和人类健康观念的转近年来,中医药在国际卫生保健方面也显示出巨大的力。因此,站在国家、社会及整个卫生行业发展的高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正视中医药在国际化发展中所临的机遇,客观公正地分析存在的问题,为迎接中医国际化发展的挑战做好充分的准备就显得十分必要1现阶段中医药国际化发展所取得的成就目前,在国务院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中医药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和普及。它不但继保持了在发展中国家的广泛应用,在许多发达国家中迅速的传播开来。中医药正为世界各国政府和民众广接受和认可。
24亚太传统医药万名之多。1.2学术活动日益活欲,中医教育发展迅速中医药学术交流活动在国际上十分活跃。据不完全统计,国际上共有中医药机构及民间学术组织1000多个,每年举行的有影响的学术活动有几十个。如自1986年起每年在德国举办的“国际中医文献学术会议性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尼组成的亚细亚中医药学术组织轮流在五国召开的学术会议等。此外,国际上中医药的教育也呈良好的发展趋势。时下,世界上至少有40个国家开设了中医针灸学校,学制也由过去的业余制、半日制改为全日制。如,在美国有70余所中医、针灸学校,在校生多达8000余人;在澳大利亚、英国、泰国,有7所正规大学中设立了中医针灸专业;在奥地利,经科技教育部批准,已经成立了正规的中医大学,将中医纳入本国的正式学历教育中。
1.3很多国家政府开始关注并承认中医药中医药,特别是中医针灸,己在众多国家中取得了合法地位。截至去年,美国的50个州中已有44个州立法承认针灸,并准予注册或颁发针灸医师执业执照。而除早期承认中医合法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越南等国外,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也于2005年5月通过中医法案,承认中医的合法地位,称其与西医在法律上是平等的;2001年7月,泰国卫生部也宣布,以法律的形式批准中医在泰国合法化。在这一政策下,五年来,己有100多泰国人经过考试,取得中医的行医资格。不仅如此,统计数据表明,一些国家与我国卫生部签署的双边卫生合作协议中,有50多个协议含有中医药合作的内容,而与我国中医药主管部门单独签署中医药合作协议的,就有17个国家和地区。
1.4科学研究方兴未艾
很多国际大型制药公司都对中药的研究开发表示了 浓厚的兴趣。如美国马里兰大学全球华人事务研究中心 主任戴威廉博士及高级学者已先后两次来到四川,就协 助该省加快中药通过FDA进入美国市场合作事宜进行 深入商谈,并就双方合作开发一些新药达成意向;美国
最大的中医药保险公司—美国阿兰保险集团总裁也决定斥资千万美元采购600余种四川中成药进行开发研 究。
2现阶段中医药国际化发展所面临的机遇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类在科技、经济等方面的进步更是给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孙servati。扑这一古老而潜力无限的产业迈向国际市场的脚步 3.1中医药科研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阻碍了中医药业的国际化进程尽管为子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我国加大了对医药科研的人力、物力、财力及科技的投入,并正在行重大疾病的中医防治、中药复方标准化范例作用的究、中成药工业引进和消化先进制剂技术几项设备等,以便把持中医药科研在世界的领先地位。但是我国中药科研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对中医
药的科研还缺乏系统化和规范化的理论体系及行为规范中医药研中出现的短期行为及低水平重复缺乏一整套完整地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而又符合国际惯例的中医药开发应用机制和具体措施;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对中药科研投人不足,整体性差,量化指标少,还没有形成强有力并能代表国际领先水平的权威性中药科研及评价机梅对中医药基础研究投入不足,没有通行的评检测规则,中药科研后劲不足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政府相 关部门分层次、分类别、分步骤的进行讨论及解决。3.2中药在国际市场上仍缺乏竟争力
我国的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下三个方面。首先是中药对外贸易仍停留在初级阶段,原料药出口占主导地位。据统计,我国每年出口的中药中,有近六成以上都是以初级品原料形式出口的。其次,我国中成药生产企业规模小、产品工艺技术落后,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在我国1059家中成药生产企业中,中小企业有1018家,占总数的96.1%,而达到GSP标准的不到10%,通过GMP认证的更是寥寥无几。大部分企业的生产技术、工艺及设备都比发达国家落后20年。另外,我国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不高,缺少叫得响的国际名牌。据有关媒体报道,目前全球中药市场营业额中,日本占到80%,韩国占到10%,而中国仅占3%。这些数字着实令人忧虑。3.3中医药自身在诊疗方面的不足使其广泛被世界人民接受还需一定时间中医药自身在诊疗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中医治疗的主要形式是服用汤药。这种形式虽然能体现个体化诊疗和发挥辨证加减的优势,但由于大多数中药材味苦、剂量大,使病人服用不方便。再如,影响中医药疗效的因素很多。如中医师素质、药材质量、气候环境、人种差异、生活习惯等均会影响中医药的疗 1.1中医药在各国迅速普及
目前,中医药已经传播到了世界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当地人民进行医疗保健服务,赢得了他们的“青睐”。英国有中医诊所约3000家,仅在伦敦地区就有私人中医诊所近600家,每年大约有250万英国人采用中草药、按摩、针灸等传统的中医疗法,支付医药费 用9000多万英镑;美国共有中医针灸医师超过2万人,中草药专营公司400余家;法国有中医诊所2600多家,针灸师7000至9000人;荷兰有中医诊所1500多家,接受过针灸治疗的人数占荷兰总人口的15%左右加拿大有中医诊所约3000家,分布在各大城市的中药销售点 有500多个,每年销售金额有l亿加元;澳大利亚有中医针灸诊所2000多个,每年至少有280多万人次接受中医针灸治疗。德国有77%的医疗单位建议病人用针灸止痛;而据第二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统计,在全欧洲共有针灸师1.5万名,亚洲5万名,而美洲则多达12人类健康观念的转变有利于中医药走向世界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和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的健康观念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如今的人们更注重生保健与生存质量。一股“回归自然”的潮流正迅速卷全球。而这正使中医药,这一古老而传统的产业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医药以它独特的双向调、治疗与保健双重功效等优势吸引了全世界人的眼满足了西医西药无法满足的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和需求。人类疾病谱的变化有利于中医药走向世界 人类的生活条件和生存环境的不断改变,使人类病谱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恶性肿瘤、爱滋病等重大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主要杀手。可是面对这些疾病,西医却相对缺乏非常效的治疗手段和方法。很多情况下都是只能诊断,不治疗或者只能控制症状,不能彻底根治。而中医药却
这些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2003爆发的SARS风暴,更是使中医药的低毒性、高疗效到了全世界医学界的认可。一些资料表明,凡是用中治疗的病人,病死率只有用西药治疗的病人的五分之到四分之一;用中药治愈的SARS病人股骨头坏死率少,还不
到西医治愈病人的1/10。如今,WHO已经承了中医中药治疗SARS的功效,正在向全世界进行推。
3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有利于中医药走向世界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为
医药的技术交流及成果转化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同,也为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4全球一体化以及中国加入认叮O有利于中医药走向世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快了资源配置、追求最优化的度,同时国际化市场的开拓使中医药的生存空间也得较大扩展。另一方面,我国加入WTO后,关税下降,技术壁垒被消除,市场准入的开放,这些有利条件都中医药—我国出口最具技术优势的产业—的国际发展蒸蒸日上。有专家预言,中医药即将成为我国进国际市场的支柱产业之一。现阶段中医药国际化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尽管中医药的科学性、理论价值、神奇疗效、重地位,正在不断的被世界人民认识和采用,但是现段我国的中医药发展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亚太传统医药·2006年·第6期25。
中医药以调动机体自身的调整能力来抵抗疾病,而起效慢、疗程长。这也是影响中医药快速被世界人所接受的一个因素。对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一些建议要正视我国中医药国际化发展所面临的各种机遇和在的不足,在己经取得的成绩上,进一步推动中医走向世界,进入世界主流医学体系,我们认为应从下几方面调整并加强重视。
1继承与创新并重,全面提升中医药的自我发展、我创新能力我们首先要加大中医药的继承工作。系统总结、究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并在临床推广应用;系统整理中医药古籍文献,从中挖掘中医术价值和诊疗思想。在加强继承工作的同时,也要积
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成果,促进中医药的创新。深入展重大、疑难疾病的防治研究,科学评价中医药防治病的相对优势,形成技术规范和治疗方案进行推广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方法、临床疗效及中药安全性评价法等方面争取有所突破,提高中医药的自主创新能。.2中医药科研与国际接孰,加强多方合作
寻求国际合作者,引进最新科研攻关理念及科研术,搞好同相关学科的配套协调,加强各个相关领域合作,是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必要条件。.3规范中药标准化生产,政府扶植中医药企业要实现中药标准化生产,必须要实现药材生产的基地、产业化。从药材生产源头抓起,直到采收、加工、贮藏输全过程。严格按照《中药材生产管理规范》及《药品生质量管理规范》等执行,保证药品生产的安全、卫生、健。国家和政府方面也要给予相应的支持和鼓励,大力扶植医药企业的发展,促进我国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