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千里跃进大别山》前教学设计
《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千里跃进大别山》围绕“解放战争”这一单元主题,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以“勇”为核心,讲述了刘邓大军在1947年向大别山挺进中最激烈的一场战斗——强度汝河。文章用中心词“勇”展开故事情节,表现了刘邓首长英明果断的指挥才能和我军将士不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学情分析:
五年级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课标》在对本年段阅读要求中强调指出:学习初步独立阅读课文,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精髓所在,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设计本课教学时,能够依据新课程理念,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观念,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并把学生的发展做为课堂追求的目标。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刘邓首长英明、果断的指挥风采,学习革命先辈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精神,并受到革命豪情的熏陶和感染。
3.在阅读中学习抓住动词与比喻句的方式运用到场面描写中,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中学习抓住动词与比喻句的方式运用到场面描写中,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简介大别山的地理位臵与历史背景。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哪一课呀!(板书课题:7.千里跃进大别山)
师:大别山位于河南、湖北和安徽三省的交界地区,在武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首府南京之间,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敌人的心脏。
师:在解放战争时期,由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领导的这支部队当时被称为刘邓大军。这是一支英勇奋战的军队,是一支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军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场让人荡气回肠的战斗中。
[课初通过老师的介绍,让学生对刘邓大军有个初步的印象。再利用地图知道大别山地理位臵的重要性,为下面的学习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意义奠定基础。]
二、初读课文,感知“跃进”过程
1.师:同学们,我们课前已经熟读了课文。现在就来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看有没有读错的字音。
2.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三、精读课文,理解“勇者胜”的内涵。
(一)学习3自然段,理解“紧急情况”。
师:好,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3段,刘邓大军在汝河北岸遇到了什么紧急情况?
师:面对着这样的紧急态势,我军之所以取得胜利,有一句话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句话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句话中哪个字又是取得胜利的法宝。(板书:勇)
师:“勇者”又是指谁呢?
师:是啊,这场战斗的胜利靠的是首长的勇和战士的勇。(板书:首长的勇、战士的勇)
(二)学习6-8自然段,理解“勇者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出示:
1.默读6-7自然段,画出体现首长的勇和战士的勇的句子,并试着读出自己的理解;
2.第8自然段中,作者用了什么样的词来展现战斗的激烈,请画下来.展示汇报: 1.分析:首长的勇。
师:首长的勇体现在哪里?
屏显:
不管敌人有多少飞机、大炮,我们一定要迅速前进,一定要实现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计划。
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句子中的两个“一定”说明了什么?
师: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自己练习朗读,指名读。
[让学生在画一画,读一读中体会首长的坚决和果断,从朗读中一次次地感受到首长的英勇果断。]
2.分析:战士的勇
师:战斗前战士们的勇体现在哪里?
每支步枪都插好刺刀,每颗手榴弹都揭开后盖,遇见敌人就打,绝不留下敌人的一个据点,绝不留下一个顽抗的敌人。
师:这句话中从哪里能够看出战士们已经做好了战斗前的准备。“每……都,每……都,绝不……,绝不……”从这几个词中你看出了什么!想一想,要怎么读,为什么?
师:光有决心不行,还要有行动。现在哪组同学来汇报第二个问题(第8自然段中,作者用了什么样的词来展现战士的勇猛,请圈画下来.)
战士们冲锋时的动词: 冒着、搭起、杀向、攻占、扑向、拿下、进攻、攻下、打开。师:作者就是抓住了战士们的动作描写把我们读者带进这紧张的场面之中的。
师:请同学们看书中的插图。在这一刻,他们有没有想到过可能会牺牲?他们只想什么?
屏幕:这是一支()的部队。
师:这一段描写中,作者还运用了两个比喻句来展现战士们的勇猛。同学们动笔画下来:
师:这两处比喻句把战士们分别比喻成了什么?给人什么感觉。师:同学们,作者就是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再加上恰当的比喻句,把紧张激烈地战斗场面展在我们面前,让读者如临其境。
师: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看一段视频,结合课文中的第八自然段场面描写的方法来写一段话,相信你也能把这紧张激烈地战斗场面描写的淋漓尽致。
师:同学们,场面描写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例如:课间十分钟同学们活动的场面,拔河比赛的场面,运动会各个比赛项目的场面,只要我们认真观察,留心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再加上恰当地修辞手法地运用,你也能写出妙笔生花的好习作的。(三)学习第9自然段,理解胜利的意义
师:好,现在再让我们回到课文中,经过英勇奋战,最后我军……(胜利了),你们高兴吗?让我们再大声地说:我军胜利了。如果把句号变成感叹号又该怎么读!
师:这次胜利说明刘邓大军中的每一位战士都是勇者。更说明刘邓首长经过冷静分析所做出的“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英明决策是正确的。
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不仅仅是为了大别山。课文中的最后一句话告诉我们跃进的意义所在。
出示: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像一把钢刀插进了敌人的心脏。
(讲述千里跃进大别山的重大意义)
四、课后延伸,提升主题
师:“狭路相逢勇者胜”,我军胜利了,实现了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计划,为后来解放全中国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奠定了基础。今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回到了战争岁月,再看看今天,请你们记住八个字:不忘过去,珍惜今天。
师:回去后收集一些大别山的书集或电影看一看,写下感受。板书:
7.千里跃进大别山
首长的勇:坚决果断 勇
战士的勇:决心行动
第二篇:《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学设计
《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千里跃进大别山》围绕“解放战争”这一单元主题,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以“狭路相逢勇者胜”为核心,讲述了刘邓大军在1947年向大别山挺进中最激烈的一场战斗——强度汝河。文章用中心句“狭路相逢勇者胜”展开故事情节,表现了刘邓首长英明果断的指挥才能和我军将士不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刘邓首长英明、果断的指挥风采,学习革命先辈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精神,并受到革命豪情的熏陶和感染。
3、在阅读中理解“狭路相逢勇者胜”每次出现的含义。教学重、难点:
理解“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含义,感受革命豪情。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刘邓首长的照片引入新课。
2、简介历史背景。
师:在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率领的军队被称作刘邓大军。这是一支英勇奋战的军队,是一支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军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7课就描述了其中的一次重要的战斗。(板书课题:千里跃进大别山)
3、简介大别山的地理位置。
师:大别山位于河南、湖北和安徽三省的交界地区,在国民党反动派的首府南京附近,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敌人的心脏。(结合地图介绍)
师:那“跃进”是什么意思?“千里”又是什么意思呢?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那场激烈的战斗中。
[课初通过老师的介绍,让学生对刘邓大军有个初步的印象。再利用地图知道大别山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为下面的学习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意义奠定基础。]
二、初读课文,感知跃进过程
1、自由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课文。
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三、精读课文,理解“跃进”的内涵。
(一)学习1-3自然段,理解“狭路相逢”。
1、轻声读1、2自然段,想想这2个自然段交待了什么?
2、找中心句。
师:这一伏我军胜利了吗?你从哪知道的?
师:我军之所以取得胜利,有一句话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3-9自然段,找出这句话,用____ 画出来。
3、理解“狭路相逢”。(指名读第3自然段。)
师:文中说情况紧急,从哪里看出来,用——画出来。
师:相信通过你的朗读,一定能把当时那种情况的紧急表现出来。
(二)学习4-8自然段,理解“勇者胜”。
师:刚才同学们读这一部分可以用“狭路相逢勇者胜”中哪几个字来概括?(狭路相逢)谁和谁相逢?
师:那文中“勇者胜”是什么意思呢?“勇者”又是指谁呢? 师:是啊,这场战斗的胜利靠的是首长的勇和战士的勇。
1、首长的勇。
师:哪几个自然段可以看出首长的勇?
屏显:
我们要采取进攻的手段,从这里打开一条通路。不管敌人有多少飞机、大炮,我们一定要迅速前进,一定要实现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计划。要记住,现在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要勇,要猛。师:同桌互读这三句话,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你能读出他做这个决定的果断吗?
师:句子中的两个“一定”说明了什么?
师: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自己练习朗读,指名读。
[让学生在画一画,读一读中体会首长的坚决和果断,从朗读中一次次地感受到首长的英勇果断。]
2、战士的勇。
①从哪里能看出首长的勇,画下来。
②这几句话描写了什么?(战士们做好了准备)③想一想,要怎么读,为什么? ④结合插图,理解战士的勇。
师:请同学们看书中的插图,你看到了什么?在这一刻,他们有没有想到过可能会牺牲?他们只想什么?
3、理解“勇者胜”。①指名读第8自然段。
②找出最能表现战士勇的句子。(两个比喻句)读句子比较,哪句好,为什么? 屏显:战士们如猛虎出山,杀向敌人。战士们杀向敌人。
大军像决提的洪水,向西南方向奔流。大军向西南方向奔流。
[让学生体会到比喻句使句子更生动,以后写作中也应该多练习这种写作方法。]
师:这一自然段中还有哪里能看出战士的勇?
师:“又”在这句话中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又说明了什么? 师:河对岸的国民党军队点亮了灯光,把我军这方看得清清楚楚。面对这些,战士们害怕了吗?他们毫不畏惧,继续拼杀,课文中用了一连串的动词,你来找一找,把它们圈出来。师:你能抓住这些重点词语来读一读这一段吗?
[通过朗读,体会战士们英勇奋战,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③观看录像。
师:让我们回顾一下那激烈的战争场面。(播放录像片段)师: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用你们的声音表现出来。(再读这部分)
师:这段文字的描写,你体会到战士们的什么精神?
师:经过英勇奋战,我军……(胜利了),你们高兴吗?让我们再大声地说……(我军胜利了)
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像一把钢刀插进了敌人的心脏。听到这句话,你想说点什么?
[通过录像,激起学生对敌人的愤恨,同时更能让他们在真切的战争场面中感受到战士的勇猛和顽强,懂得战争取得胜利的艰难。]
四、课后延伸
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仅仅是为了大别山吗?(讲述千里跃进大别山的重大意义)
师:“狭路相逢勇者胜”,我军胜利了,实现了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计划,为后来解放全中国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奠定了基础。今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回到了战争岁月,再看看今天,请你们记住八个字:不忘过去,珍惜今天。
[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懂得珍惜,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师:回去后收集一些大别山的书集或电影看一看,写下感受。
第三篇: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学设计
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学设计
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了解刘伯承、邓小平在危急关头是怎样指挥千军万马的,学习刘邓大军英勇顽强、奋勇杀敌的革命精神。
2、继续学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15个生字,理解重点词句,会用“遵照”“分析”造句。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刘邓大军英勇顽强、奋勇杀敌的精神。
学习归纳段意。
教具准备:多媒体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解释课题。
板书课题。
大别山在哪里?“跃进”是指极快地前进。
二、预习课文。
1、提出预习要求: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句,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预习情况。
三、默读课文,想想全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都讲了什么,根据事情发展可以划分为几个段。
四、学习一、二段。
1、指名读。
2、“挺进”是什么意思?换用“行军”行不行,为什么?
3、刘邓大军到达汝河北岸后遇到了怎样紧急的情况?你是通过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4、请同学们设身处地的想象当时的紧急情况。
五、学习第三段。
1、默读第三段。思考:在这紧急时候,谁来了,做出来什么指示?
2、指名读第四自然段,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3、指名读第五自然段,“情况确实很严重”是怎样得出来的'?“不约而同”是什么意思?大家为什么不约而同地望着首长?
4、指名读第六自然段。刘邓首长做出了什么指示?“狭路相逢勇者胜”是什么意思?
5、第三段主要讲了什么?用合并自然段主要意思的方法归纳段落大意。
六、学习第四段。
1、默读课文第四段,思考讨论:
(1)第七自然段有三句话,前二句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后一句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2)我军在什么情况下,怎样渡河的,哪些词语体现出来。
(3)战士们是怎样杀敌的,哪些词句体现出来。
(4)我军取得了哪些战果。
2、思考第四段所讲的内容,练习归纳段意。
3、反复朗读第四段。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五段。
1、齐读,思考回答。
(1)“狭路相逢勇者胜”在课文中出现几次,每次有什么不同?
(2)“钢刀”指什么?“敌人的心脏”比作哪里?全句是什么意思?
(3)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
2、小结: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牵制了大量敌军,是战略反攻。
二、复习本课生字词。
1、识记生字的字形。
2、指名读课后词语并抄写两遍。
3、用“遵照”“分析”造句。
三、复习本课的比喻句。
1、按课文内容填空,学生写在书上。
2、默读句子,想想所填词语的好处。
3、集体讨论交流,教师订正。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3千里跃进大别山
追兵
狭路相逢 勇者胜
汝河 浮桥 水深没船
强敌
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刘邓大军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和昴扬斗志。
2.着重理解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抢渡汝河时遇到的紧急情况和先头部队是怎样杀出一条血路的。
3.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背景
1.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大别山”:湖北、湖南、安徽三省交界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跃进”:比喻极快地前进。
2.简介背景:1947年6月,经过一年的解放战争,国民党军队已大大减少,人民解放军开始了战略进攻,刘邓大军奉命挺进大别山地区。
(出示简图介绍)
从1947年8月7日开始,经过几天的急行军,刘邓大军到达汝河北岸。部队前有敌军堵截,后有追兵,刘邓大军必须很快地渡过汝河。于是,激烈的战斗开始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哪些地方读不懂?提出来。
三、检查自学
1.本文讲十八旅在刘邓首长指挥下强渡汝河向南挺进的事。
2.提出问题。师生梳理问题,解决部分常识性问题。
3.指读全文。
四、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刘邓首长提出了一个口号“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句话什么意思?(狭窄路上两军相遇勇者取得胜利。)
2.默读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军将土的“勇”?(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①刘邓首长的“勇”,表现在他们的英明果断上,重点表现在他们的语言上。怎么读才能读出他们的“勇”?(朗读练习)
②战士们的“勇”表现在他们激战时的行动上。“如猛虎下山”“攻占……又扑向”“拿下……又进攻”等词句。怎么读才能读出战士们的勇?(可放录像片,激发学生的情感,然后再引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本自然段的'段意是什么?(学生答)
5.战斗结果怎样?读第9自然段。
“像一把钢刀”比喻什么?(勇猛的刘邓大军)“敌人的心脏”比喻什么?(置敌死地的要害之处)
五、总结
1.用自己的话说说“狭路相逢勇者胜”在文中的意思。这表现了解放军战土一种什么精神?
(不怕牺牲,顽强拼搏)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四篇: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学设计
《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阅读中理解“狭路相逢勇者胜”每次出现的含义。体会并学习比喻的修辞在文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不同的层次的读,理解重点语段,再现事件,调动情感,在阅读中理解、感悟。
情感与态度:感受刘邓首长英明果断的指挥风采,学习革命先烈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精神,并受到革命豪情的熏陶和感染。重点难点:
1、着重理解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抢渡汝河时遇到的紧急情况和先头部队怎样杀出一条血路。
2、正确理解“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含义。
教学流程: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一定看过关于战争的电影或电视剧吧?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个解放战争时期的影片的一个片段【播放视频】同学们,面对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不能忘记过去的峥嵘岁月,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就是中国革命斗争史中一部辉煌的史诗。1946年,当全国人民还沉浸在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民党反动派却大肆进攻解放区。面对敌人的进攻,党中央率领解放区人民积极防御,取得了巨大胜利。1947年,党中央决定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在这种情况下,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率领刘邓大军从解放区出发,行军千里,长驱直入,历时20多天,胜利进入大别山,拉开了我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序幕。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回顾那段精彩的吧!(板书课题,齐读)
二、整体把握,抓住重点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千里跃进大别山中的哪一次战斗?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快速浏览课文:在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过程中,有一句话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是哪句话,请把它找出来。【课件:狭路相逢勇者胜】
三、细读课文,品味感情。
1、“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句话在文中共出现了几次?分别在哪儿?第一次是谁说的?
2、此时敌我双方战斗形势如何?能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吗?为什么说是紧急情况?
第一句:前有强敌,后有追兵; 第二句:敌人把渡河的船破坏了; 第三句:河水很深
第四句:总的概括情况十分紧急。
过渡:是呀,此时前有强敌,后有追兵,形势十分危机,用刘司令员的话就是“狭路相逢”,能用你的读体现出当时情况的险恶紧急吗?
3、在这狭路相逢,千钧一发的紧急关头,部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指挥失误,可能全军覆没;决策得当,则可以弱胜强,出奇制胜。在这种危急的情形下,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分析了战斗形势作出了怎样的指示?【课件】
(1)我们要采取进攻的手段,从这里打开一条通路。
(2)不管敌人有多少飞机大炮,我们一定要迅速前进,一定要实现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计划!
(3)要记住,现在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要勇,要猛 师生合作读这3句话,读出刘司令员对战斗必胜的信心。
在前有强敌、后有追兵的险恶形势下,刘邓首长指出的作战方针,充分体现了将帅之勇,他们的勇敢体现在英明果断的决策上——生读:我们要采取进攻的手段,从这里打开一条通路。
他们的勇敢体现在决胜的信心和责任上——不管敌人有多少飞机大炮,我们一定要迅速前进,一定要实现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计划!他们的勇敢体现在愿为勇者的精神上——要记住,现在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要勇,要猛’【课件变颜色】
4、从你们的读中老师感受到了刘邓首长对战斗必胜的信心,而他们的信心也鼓舞着战士们!文中第二次体现“狭路相逢勇者胜”是在哪里?此时这句话已被战士们争相传颂,成为了他们作战的指挥棒,他们也坚信“狭路相逢勇者胜”。在这句话的鼓舞下战士们下了怎样的决心?用你的读体现出来。
5、战士们满腔的热情化作了战斗的动力,默读课文第8自然段,想一想:这是一场怎样的战斗?战士们表现如何?画出相关语句。对比读:(1)先头部队的战士如猛虎出山,杀向敌人。【课件】 先头部队的战士杀向敌人。
(2)主力部队从打开的通路冲了上去,大军像决堤的洪水,向西南方向奔流。
主力部队向西南方向奔流。
总结:比喻句可以使句子的表达更加形象生动,同学们在以后写作的过程中也要学习运用比喻句。
6面对这样一群勇士,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带着你们的敬佩之情齐读这一段。【课件第8自然段】
这是一群勇者,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7、文中最后一次出现“狭路相逢勇者胜”是在什么时候?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胜利也再一次验证了刘邓首长决策的正确,也让我们看到了解放军战士的英勇顽强,刘邓大军千里跃进仅仅是为了大别山吗?那是为了什么?让我们充满激情地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四、总结文章,升华情感。
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胜利离不开刘邓首长英明果断的指挥才能,离不开革命先辈不怕牺牲、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
此时已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炮火轰鸣,而沉睡的汝河战场却让我们记住了“狭路相逢勇者胜”。
战争的硝烟还未散尽,一些野心勃勃的侵略者还在觊觎着我国的领土,捍卫祖国的领土完整,因为革命先辈不怕牺牲、勇猛顽强的革命精神已深植在我心中,我们坚信“狭路相逢勇者胜”。[课件:狭路相逢勇者胜]
第五篇:《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学设计
《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学设计
教者:愚公中心小学 牟晓冬
《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学设计
教者:愚公中心小学 牟晓冬
教学内容: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千里跃进大别山》。教材分析:
《千里跃进大别山》围绕“解放战争”这一单元主题,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以“狭路相逢勇者胜”为核心,讲述了刘邓大军在1947年向大别山挺进中最激烈的一场战斗——强度汝河。文章用中心句“狭路相逢勇者胜”展开故事情节,表现了刘邓首长英明果断的指挥才能和我军将士不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刘邓首长英明、果断的指挥风采,学习革命先辈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精神,并受到革命豪情的熏陶和感染。
3、在阅读中理解“狭路相逢勇者胜”每次出现的含义。教学重、难点:
理解“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含义,感受革命豪情。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刘邓首长的照片引入新课。
2、简介历史背景。师:在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率领的军队被称作刘邓大军。这是一支英勇奋战的军队,是一支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军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7课就描述了其中的一次重要的战斗。(板书课题:千里跃进大别山)
3、简介大别山的地理位置。
师:大别山位于河南、湖北和安徽三省的交界地区,在国民党反动派的首府南京附近,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敌人的心脏。(结合地图介绍)
师:那“跃进”是什么意思?“千里”又是什么意思呢?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那场激烈的战斗
[课初通过老师的介绍,让学生对刘邓大军有个初步的印象。再利用地图知道大别山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为下面的学习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意义奠定基础。]
二、初读课文,感知跃进过程
1、自由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精读课文,理解“跃进”的内涵。
(一)学习1-3自然段,理解“狭路相逢”。
1、轻声读1、2自然段,想想这2个自然段交待了什么?
2、找中心句。
师:这一伏我军胜利了吗?你从哪知道的? 师:我军之所以取得胜利,有一句话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3-9自然段,找出这句话,用____ 画出来。
3、理解“狭路相逢”。(指名读第3自然段。)
师:文中说情况紧急,从哪里看出来,用——画出来。
师:相信通过你的朗读,一定能把当时那种情况的紧急表现出来。
(二)学习4-8自然段,理解“勇者胜”。
师:刚才同学们读这一部分可以用“狭路相逢勇者胜”中哪几个字来概括?(狭路相逢)谁和谁相逢?
师:那文中“勇者胜”是什么意思呢?“勇者”又是指谁呢? 师:是啊,这场战斗的胜利靠的是首长的勇和战士的勇。
1、首长的勇。
师:哪几个自然段可以看出首长的勇?
屏显:我们要采取进攻的手段,从这里打开一条通路。不管敌人有多少飞机、大炮,我们一定要迅速前进,一定要实现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计划。要记住,现在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要勇,要猛。
师:同桌互读这三句话,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你能读出他做这个决定的果断吗?
师:句子中的两个“一定”说明了什么?
师: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自己练习朗读,指名读。
[让学生在画一画,读一读中体会首长的坚决和果断,从朗读中一次次地感受到首长的英勇果断。]
2、战士的勇。
①从哪里能看出战士的勇,画下来。
②这几句话描写了什么?(战士们做好了准备)③想一想,要怎么读,为什么? ④结合插图,理解战士的勇。
师:请同学们看书中的插图,你看到了什么?在这一刻,他们有没有想到过可能会牺牲?他们只想什么?
3、理解“勇者胜”。①指名读第8自然段。
②找出最能表现战士勇的句子。(两个比喻句)读句子比较,哪句好,为什么? 屏显:战士们如猛虎出山,杀向敌人。战士们杀向敌人。
大军像决提的洪水,向西南方向奔流。大军向西南方向奔流。
[让学生体会到比喻句使句子更生动,以后写作中也应该多练习这种写作方法。]
师:这一自然段中还有哪里能看出战士的勇?
师:“又”在这句话中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又说明了什么?
师:河对岸的国民党军队点亮了灯光,把我军这方看得清清楚楚。面对这些,战士们害怕了吗?他们毫不畏惧,继续拼杀,课文中用了一连串的动词,你来找一找,把它们圈出来。师:你能抓住这些重点词语来读一读这一段吗? [通过朗读,体会战士们英勇奋战,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师:让我们回顾一下那激烈的战争场面。
师:这段文字的描写,你体会到战士们的什么精神?
师:经过英勇奋战,我军……(胜利了),你们高兴吗?让我们再大声地说……(我军胜利了)
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像一把钢刀插进了敌人的心脏。听到这句话,你想说点什么?
四、课后延伸
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仅仅是为了大别山吗?(讲述千里跃进大别山的重大意义)
师:“狭路相逢勇者胜”,我军胜利了,实现了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计划,为后来解放全中国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奠定了基础。今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回到了战争岁月,再看看今天,请你们记住八个字:不忘过去,珍惜今天。
[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懂得珍惜,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师:回去后收集一些大别山的书集或电影看一看,写下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