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跃进大别山》教案

时间:2019-05-15 01:56: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千里跃进大别山》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千里跃进大别山》教案》。

第一篇:《千里跃进大别山》教案

《千里跃进大别山》 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刘邓大军不怕牺牲,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和昂扬斗志。

2.进行在了解句与句的联系的基础上,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会用“布置”“叮嘱”造句。

4.对作者运用恰当的比喻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生动,具体的写作方法的所感悟。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了解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时代背景和“狭路相乔勇者胜”中“狭路相逢”的意思。

2.进行在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18旅到达汝河时,战斗形势十分险恶紧急。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课件演示:刘邓首长的照片

师:谁认识照片上这两位身着军装的人是谁?(生: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2.简介历史背景

师:在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率领的“刘邓大军”是一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军队,他们所到之处无不打得敌人落花流水,四散奔逃。今天,我们学习的第24课就描述了其中一次重要的战斗—千里跃进大别山。(板书课题)课件演示:地形图

“大别山”位于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地区,在国民党反动派的首府南京和长江中游重镇武汉之间,北临淮河,南靠长江,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敌人的心脏。1946后,当另人民还在欢天喜地庆祝抗日战争的胜利,国民党反动派却再次大举进攻解放区。面对敌人的进攻,党中央率领解放区人民积极防御,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仅一年的时间就歼敌一百一十余万。1947年,党中央决定,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率领刘邓大军于1947年8月7日从解放区出发,行军千里长驱直入,经历二十天在8月27日胜利进入大别山,从而揭开了我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序幕。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只是节选了其中的一次战斗。3.释题

师:结合刚才老师的介绍,谁能说一说课题中的“千里”“跃进”是什么意思?(指导:“千里”是指刘邓大军的行军路线。“跃进”是指一种长驱直入,直攻敌人心脏的进攻方式。)4.示标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那场激烈的战斗中,体会解放军战士为了战斗的胜利不怕牺牲,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并在学习中继续进行在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基础上,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要求:①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②一边读一边用在文中勾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③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千里跃进大别山中的哪一次战斗?(生读文)2 检查自读情况

①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划(huá huà)

②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千里跃进大别山中的哪一次战斗? 3.质疑问难

(师生共同解决)查字典理解: “布置”:①放,摆,安排。②设立,设备。③购买。“叮嘱”:①再三嘱咐。②蚊子叮咬。③追问。“不约而同”:①约定。

三、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一)第1—2自然段

1.轻声自由读课文第1—2自然段

思考:你了解了哪些战斗的有关情况?

(生:时间——1947年8月23日,起因—刘邓大军奉命向大别山挺进,地点—先头部队行军十几天到达汝河北岸。)2.齐读课文

想一想:文中哪个词语的意思和课题中“跃进”的意思一样?“千里”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生:挺进;十几天行军。)

(二)找出文章中心句

1.师:这一仗我军取得胜利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2.指名朗读第9自然段 师:在整个战斗中,对我军能突破汝河防线,胜利挺进大别山有一句话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3—9自然段找出这句话并用” “把它勾画出来“

四、总结课文 1.总结课文

2.师:刘邓大军是怎样战胜敌人的呢?我们下节课来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4—9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刘邓大军为了战斗的胜利,不怕牺牲,顽强战斗的革命精神。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句话。

3.体会作者运用比喻把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生动的写作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4课《千里跃进大别山》,在学习新课以前,谁能结合屏幕演示和老师的板书说一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了解了哪些有关战斗的情况?(生答)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可以用“狭路相逢勇者胜”中的哪几个字来概括?大家一起说(生:狭路相逢)

2、师:现在就请同学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相信通过你们的朗读一定能把当时那种情况的紧急表现出来。(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设情境,激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一)字面理解“勇者胜”

师: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刘伯承司令员作出指示(生齐读:狭路相逢勇者胜)

“胜”是什么意思?“勇者”是什么意思?(生:胜利,勇敢的人)

(二)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勇者” 1.师:在文中“勇者”指的是谁呢?

2.指名朗读课文(接读课文4—9自然段)思考:在文中“勇者”指的是谁呢?(生:刘邓大军—刘邓首长和战士)

(三)课件演示:挺进中原片

师:在抢渡汝河的战斗中刘邓大军是怎样勇的,大家想看吗?

(四)示标

师:多么英勇的刘邓大军啊!课文中是怎样表现刘邓大军的勇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的第4—9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刘邓大军作战的英勇顽强;同时,对作者运用恰当的比喻把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生动,具体的写作方法有所感悟。

三、品读课文第4—9自然段 1.自读课文4—8自然段

思考: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刘邓大军的勇?用勾画出相关的句子。2.讨论交流

1)表现刘邓首长的勇 第六自然段

(根据生答,课件演示相关的句子)

①“我们要采取进攻的手段,从这里打开一条通路。” ②“不管敌人有多少飞机大炮,我们一定要迅速前进,一定要实现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计划。” ③“要记住,现在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要勇,要猛。” A.小组读三句话

讨论:你从这三句中体会到什么?(生:刘邓首长决胜的信心。)B.自读三句话

思考:应该怎样读?

C.指导朗读(抓住重点词语)D.齐读三句话

过:一场战斗的胜利,除了要有首长正确的指示,更离不开战士们的英勇作战。那人民解放军战士的勇又表现在哪里呢? 2)表现战士的勇 第7自然段

(根据生答,课件演示相关的句子)每条步枪都插好刺刀,每颗手榴弹都揭开后盖,遇见敌人就打,绝不留下一个据点,绝不留下一个顽抗的敌人。

A.师:这句话描写的是什么?(生:战士们做好了战斗的准备。)B.同桌读

思考:应该怎样读?为什么? C.指导朗读 第8自然段

(根据生答,课件演示相关句子)

漆黑的夜空被战火照亮了。冒着敌人冲天的炮火,我军在汝河上搭起了一座浮桥。先头部队的战士如猛虎出山,杀向敌人。他们攻占了一个村庄,又扑向另一个村庄;拿下了一个据点,又进攻另一个据点。一夜之间,18旅就攻下了十几个村庄,打开了一条六七里宽的通路。主力部队从打开的通路冲了上去,大军像决堤的洪水,向西南方向奔流。A.指名朗读

师:在这段话中哪两个句子最能表现出战士们的英勇? A)生读句子

B)(根据生答,课件演示相关句子)

①先头部队的战士如猛虎出山,杀向敌人。

②主力部队从打开的通路冲了上去,大军像决堤的洪水向西南方向奔流。C)读句子比较

①先头部队的战士杀向敌人。

②主力部队从打开的通路冲了上去,大军向西南方向奔流。思考:哪句好?为什么? D)写作方法指导 师:作者正是运用了恰当的比喻使句子的意思更加生动具体,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应该多练习运用这种写作方法。E)指导朗读句子

B 设置情境(配乐朗读课文)

师:有了刘邓首长的英明决策,战士们做好了一切准备,8月23日晚,战斗打响了(课件演示战斗情景读文)

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生答)C 自读句子

师:把你们听到的,看到的用你们的声音表现出来。体会:怎么读才好。D 指名读,指导朗读

E 齐读第8自然段(配音)

过:正是有了刘邓首长的正确指示和战士们的英勇作战,我军终于取得了(胜利),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9自然段,把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遍中华大地。3.第9自然段

1)齐读课文第9自然段 2)课件演示句子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像一把钢刀插进了敌人的心脏。A.读句子体会: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生: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意义重大。)B.指导朗读(采用轮读的方法)

四、总结美读课文,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1.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意思 2.师:“狭路相逢勇者胜”,我军胜利了,实现了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计划,为后来解放全中国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奠定了基础。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千里跃进大别山,让那些为了战斗的胜利不怕牺牲,英勇作战的革命先辈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里。(生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师:抢渡汝河一仗只是跃进大别山中的一次战斗,在跃进大别山的过程中,还有许多激烈的战斗和可歌可泣的故事。今天回家就请同学们收集有关的资料,我们下一节课交流。

第二篇:《千里跃进大别山》教案

教学要求:

1、了解刘先生、邓小平在危急关头是怎样指挥千军万马的,学习刘邓大军英勇顽强、奋勇杀敌的革命精神。

2、继续学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15个生字,理解重点词句,会用遵照分析造句。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刘邓大军英勇顽强、奋勇杀敌的精神。

学习归纳段意。

教具准备:多媒体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解释课题。

板书课题。

大别山在哪里?跃进是指极快地前进。

二、预习课文。

1、提出预习要求: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句,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预习情况。

三、默读课文,想想全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都讲了什么,根据事情发展可以划分为几个段。

四、学习一、二段。

1、指名读。

2、挺进是什么意思?换用行军行不行,为什么?

3、刘邓大军到达汝河北岸后遇到了怎样紧急的情况?你是通过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4、请同学们设身处地的想象当时的紧急情况。

五、学习第三段。

1、默读第三段。思考:在这紧急时候,谁来了,做出来什么指示?

2、指名读第四自然段,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3、指名读第五自然段,情况确实很严重是怎样得出来的?不约而同是什么意思?大家为什么不约而同地望着首长?

4、指名读第六自然段。刘邓首长做出了什么指示?狭路相逢勇者胜是什么意思?

5、第三段主要讲了什么?用合并自然段主要意思的方法归纳段落大意。

六、学习第四段。

1、默读课文第四段,思考讨论:

(1)第七自然段有三句话,前二句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后一句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2)我军在什么情况下,怎样渡河的,哪些词语体现出来。

(3)战士们是怎样杀敌的,哪些词句体现出来。

(4)我军取得了哪些战果。

2、思考第四段所讲的内容,练习归纳段意。

3、反复朗读第四段。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五段。

1、齐读,思考回答。

(1)狭路相逢勇者胜在课文中出现几次,每次有什么不同?

(2)钢刀指什么?敌人的心脏比作哪里?全句是什么意思?

(3)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

2、小结: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牵制了大量敌军,是战略反攻。

二、复习本课生字词。

1、识记生字的字形。

2、指名读课后词语并抄写两遍。

3、用遵照分析造句。

三、复习本课的比喻句。

1、按课文内容填空,学生写在书上。

2、默读句子,想想所填词语的好处。

3、集体讨论交流,教师订正。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3千里跃进大别山

追兵

狭路相逢

勇者胜

汝河

浮桥

水深没船

强敌

第三篇: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学反思

《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学反思

我们五年组的小课题为《如何抓好课堂纪律》,而良好的课堂纪律是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我根据我组的小课题研究成果准备了这节课,下面我就这节课来谈谈我的反思。

1、抓好课堂纪律要注意“严中有度”。课堂上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要注意严得适当。有的教师“以罚为严”,有的教师“以凶为严”。那样可能会压抑情绪使学生没心思学习。所以,本组想改变原来的态度,走进学生,了解学生,试着接近学生,和他们交流。所以,在本堂课上,我力求做到亲切自然、和蔼可亲,用语言、眼神、动作等去鼓励他们。这样,有利于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2、抓好课堂纪律要强化、连续。课堂40分钟、分分秒秒都很宝贵,所以,教师不能对纪律要求时紧时松。教师每上一节课时,都要维持好课堂纪律。在本节课中,我采用了接古诗的方式,组织课堂纪律,每当我说出一句古诗的时候,学生们接下一句古诗并且立刻坐好,而且能意识到有同学课堂纪律不规范,要坐好了,老师在提醒他们。

3、抓好课堂纪律要发挥先进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本节课中,我表扬课堂纪律好的学生,其他学生在听见我表扬了这位同学之后,都立刻端正的坐好,所以,表扬表现好的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当然,本节课中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

1、在指导学生朗读方面不到位。

2、在课堂上还没有做到放手,在介绍大别山的地理位置时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搜集资料并进行汇报。

3、评价语言较少,缺少生生评价。这些都是我今后在教学方面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四篇:《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学设计

《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千里跃进大别山》围绕“解放战争”这一单元主题,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以“狭路相逢勇者胜”为核心,讲述了刘邓大军在1947年向大别山挺进中最激烈的一场战斗——强度汝河。文章用中心句“狭路相逢勇者胜”展开故事情节,表现了刘邓首长英明果断的指挥才能和我军将士不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刘邓首长英明、果断的指挥风采,学习革命先辈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精神,并受到革命豪情的熏陶和感染。

3、在阅读中理解“狭路相逢勇者胜”每次出现的含义。教学重、难点:

理解“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含义,感受革命豪情。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刘邓首长的照片引入新课。

2、简介历史背景。

师:在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率领的军队被称作刘邓大军。这是一支英勇奋战的军队,是一支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军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7课就描述了其中的一次重要的战斗。(板书课题:千里跃进大别山)

3、简介大别山的地理位置。

师:大别山位于河南、湖北和安徽三省的交界地区,在国民党反动派的首府南京附近,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敌人的心脏。(结合地图介绍)

师:那“跃进”是什么意思?“千里”又是什么意思呢?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那场激烈的战斗中。

[课初通过老师的介绍,让学生对刘邓大军有个初步的印象。再利用地图知道大别山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为下面的学习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意义奠定基础。]

二、初读课文,感知跃进过程

1、自由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课文。

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三、精读课文,理解“跃进”的内涵。

(一)学习1-3自然段,理解“狭路相逢”。

1、轻声读1、2自然段,想想这2个自然段交待了什么?

2、找中心句。

师:这一伏我军胜利了吗?你从哪知道的?

师:我军之所以取得胜利,有一句话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3-9自然段,找出这句话,用____ 画出来。

3、理解“狭路相逢”。(指名读第3自然段。)

师:文中说情况紧急,从哪里看出来,用——画出来。

师:相信通过你的朗读,一定能把当时那种情况的紧急表现出来。

(二)学习4-8自然段,理解“勇者胜”。

师:刚才同学们读这一部分可以用“狭路相逢勇者胜”中哪几个字来概括?(狭路相逢)谁和谁相逢?

师:那文中“勇者胜”是什么意思呢?“勇者”又是指谁呢? 师:是啊,这场战斗的胜利靠的是首长的勇和战士的勇。

1、首长的勇。

师:哪几个自然段可以看出首长的勇?

屏显:

我们要采取进攻的手段,从这里打开一条通路。不管敌人有多少飞机、大炮,我们一定要迅速前进,一定要实现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计划。要记住,现在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要勇,要猛。师:同桌互读这三句话,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你能读出他做这个决定的果断吗?

师:句子中的两个“一定”说明了什么?

师: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自己练习朗读,指名读。

[让学生在画一画,读一读中体会首长的坚决和果断,从朗读中一次次地感受到首长的英勇果断。]

2、战士的勇。

①从哪里能看出首长的勇,画下来。

②这几句话描写了什么?(战士们做好了准备)③想一想,要怎么读,为什么? ④结合插图,理解战士的勇。

师:请同学们看书中的插图,你看到了什么?在这一刻,他们有没有想到过可能会牺牲?他们只想什么?

3、理解“勇者胜”。①指名读第8自然段。

②找出最能表现战士勇的句子。(两个比喻句)读句子比较,哪句好,为什么? 屏显:战士们如猛虎出山,杀向敌人。战士们杀向敌人。

大军像决提的洪水,向西南方向奔流。大军向西南方向奔流。

[让学生体会到比喻句使句子更生动,以后写作中也应该多练习这种写作方法。]

师:这一自然段中还有哪里能看出战士的勇?

师:“又”在这句话中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又说明了什么? 师:河对岸的国民党军队点亮了灯光,把我军这方看得清清楚楚。面对这些,战士们害怕了吗?他们毫不畏惧,继续拼杀,课文中用了一连串的动词,你来找一找,把它们圈出来。师:你能抓住这些重点词语来读一读这一段吗?

[通过朗读,体会战士们英勇奋战,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③观看录像。

师:让我们回顾一下那激烈的战争场面。(播放录像片段)师: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用你们的声音表现出来。(再读这部分)

师:这段文字的描写,你体会到战士们的什么精神?

师:经过英勇奋战,我军……(胜利了),你们高兴吗?让我们再大声地说……(我军胜利了)

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像一把钢刀插进了敌人的心脏。听到这句话,你想说点什么?

[通过录像,激起学生对敌人的愤恨,同时更能让他们在真切的战争场面中感受到战士的勇猛和顽强,懂得战争取得胜利的艰难。]

四、课后延伸

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仅仅是为了大别山吗?(讲述千里跃进大别山的重大意义)

师:“狭路相逢勇者胜”,我军胜利了,实现了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计划,为后来解放全中国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奠定了基础。今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回到了战争岁月,再看看今天,请你们记住八个字:不忘过去,珍惜今天。

[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懂得珍惜,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师:回去后收集一些大别山的书集或电影看一看,写下感受。

第五篇: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学反思

《千里跃进大别山》教 学 反 思

铁力市第一小学

栾世伟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确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千里跃进大别山一课时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的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

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本节课教材内容选取于解放战争时期,故事发生的时间与学生生活的年代相距很远,学生理解课文有一定的难度。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用四个字的词语概括出了十八旅战士到达汝河时遇到的自身的困难、人为的困难和自然因素的困难5条。从而明确刘邓大军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正是在这关键时刻,刘邓首长下达了进攻、迅速、勇猛的作战方针才显得由为英明。也正是在刘邓首长的“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号召下,强渡汝河成功,实现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计划,展现了刘邓首长的指挥风采。

课上,采取读读、想想、画画、写写的办法指导学生理解感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读和多种形式的朗读与文本对话,努力将学生带入千里跃进大别山过程中的抢渡汝河的战斗中,体会刘邓首长的英明果断和解放军战士的英勇顽强。课上对学生进行了朗读训练、连词成句训练和想像训练。力求达到简简单单教语文,轻轻松松学做人,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念。品赏佳句,体会“跃进”精神1.朗读全文,讨论:刘邓大军能够实现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计划,原因是什么?课文中哪句话可以集中概括?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让学生找出“狭路相逢勇者胜”这一句,并紧扣这一句,分析它三次出现的不同背景,理解它的含义:第一处是刘伯承首长的叮嘱,是首长对战士们的勉励;第二处是说明这句话已深入到了战士们的心田,变成了大家的决心和行动;第三处是说明刘邓大军个个都是“勇者”,同时刘邓大军的胜利又再次证明了这句话是非常正确的。

“狭路相逢勇者胜”是《千里跃进大别山》这篇课文的核心。如同一首歌的主旋律回旋往复、一唱三叹一样,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了三次,既表明了当时形势的险恶,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刘邓首长的指挥才能,更

突出了我军将士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昂扬斗志。因此,教学时我紧紧围绕这个核心来设计教法、学法。

一、简介背景,切入核心

(一)画出当时的行军路线图,结合图介绍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大别山的战略地位和党中央决定进军大别山的重要意义,并且体会刘邓大军从鲁西南出发后,一路势如破竹、锐不可挡的气势。

(二)让学生从行军路线图上直观地感知“狭路相逢”,并且通过渲染形势的严峻,把学生带入紧张的战前氛围中,深刻地体会在当时的情况下,只有勇,才能胜,切入“狭路相逢勇者胜”这一核心。

(三)让学生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找出文中几次出现“狭路相逢勇者胜”?哪些地方具体地讲了“狭路相逢”?哪些地方具体地讲了“勇者胜”?

二、紧扣核心,辐射全篇

(一)品读“狭路相逢勇者胜”——学习第六自然段。导入新课之后,采取变序法教学。“狭路相逢勇者胜”是谁说的?意在干什么?直奔第六自然段。让学生自由朗读,读懂刘伯承司令员的三句话,第一句是确定进攻路线,第二句是强调必须完成任务,第三句指出“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是文中第一次出现这句话,要重点品读,明白刘伯承司令员用这句话来激励将士、鼓舞斗志。之后,指导学生朗读这三句话,朗读时要突出“不管„„一定„„一定„„”和“要勇”、“要猛”。

下载《千里跃进大别山》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千里跃进大别山》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学设计

    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学设计 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1、了解刘伯承、邓小平在危急关头是怎样指挥千军万马的,学习刘邓大军英勇顽强、奋勇杀敌的革命精神。2、继续学习......

    《千里跃进大别山》前教学设计

    《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千里跃进大别山》围绕“解放战争”这一单元主题,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以“勇”为核心,讲述了刘邓大军在1947年向大别山挺进中最激烈的......

    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学设计(推荐5篇)

    《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阅读中理解“狭路相逢勇者胜”每次出现的含义。体会并学习比......

    《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学设计[共五篇]

    《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学设计 教者:愚公中心小学 牟晓冬 《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学设计 教者:愚公中心小学 牟晓冬 教学内容: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千里跃进大别山》。 教材分析: 《千......

    大别山-教案

    《千里跃进大别山》教案 《千里跃进大别山》教案 教材简析: 课文讲述的是刘邓大军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在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过程中,强渡汝河的战斗情景,表现了刘邓首长的英明果......

    大别山精神

    弘扬大别山精神,同心共筑中国梦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让我们来谈谈什么是大别山精神,可能当你们第一次听到大别山精神时,心中疑惑万千,各种问题涌上心头。说起大别山就不得不提......

    大别山心得体会

    心 得 体 会 为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党员党性,深化全体党员同志对党的认识,在公司党委领导的带领下,7月10日,我们怀着万分憧憬之情驶向了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大别山。 大别山之行......

    大别山心得体会

    重温大别山精神 缅怀先烈革命足迹 2017年6月12日,樱桃沟管委会党委特色小镇培训班一行63人,在党工委副书记叶磊的带领下来到信阳市新县“大别山干部学院”,参加为期五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