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选择与研究生未来发展的关系

时间:2019-05-15 07:16: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导师选择与研究生未来发展的关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导师选择与研究生未来发展的关系》。

第一篇:导师选择与研究生未来发展的关系

导师选择与研究生未来的发展的关系

在中国,什么样的生存法则在左右着人们?有人说,中国是个官本位社会;有人说,中国是个人情关系的社会;有人还说,中国也是一个人治的社会。当然了,这些都只是说法,你可以选择同意或者不同意,现在咱们讲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家观点、见仁见智。当然了,本文讨论的背景是基于对上述说法持认同态度而展开的,否则本文也就没有讨论的空间了。今天我们要谈的话题是关于研究生导师的选择与未来的发展,那么这二者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关系呢?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导师与导师之间是绝对各不相同的,这不光指性格不同,人性的不同是客观的。导师们之间更大的不同是自我发展路径的不同。海文考研 万学海文

有的导师是学术型的,一辈子对黄白之物并无过多要求,惟愿常伴青灯积长年苦思之功以求在学术上有所造诣。一部分导师是官员型的,他们除了在学校担任研究生导师外,还在学校担任了职务,比如说院长、副院长、系主任等,有的在学校外担任了职务,比如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院的导师们就是各个银行的行长,有的导师甚至是政府部分的高官,举个人物大家就明白了:朱镕基。还有一部分导师是事业型的,这里的事业,我指的是致力于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丰富的人脉关系,在企业中挂名或者接项目,充实自己的口袋。那么,总结起来,三种类型的导师:学术型、官员型、事业型。海文考研 万学海文

接下来我们再分析一下,研究生毕业后的发展方向。绝大部分同学将进入企业工作,那么相信这应该占据了超过50%的毕业生。还有一部分同学,约10%左右将选择通过考试或者其他途经进入公务员系统。一部分同学,略微超过10%左右将进入各类学校,成为老师。低于5%比例的考生将继续深造,在国内攻读博士研究生。更加低比例的同学将选择出国深造或就业。那么,上面我们总结了毕业研究生的五条发展路径:一,进入企业;二,进入公务员系统;三,做老师;四,攻读博士研究生;五,出国深造或就业。那么,我们来依次分析研究生导师对于上面五条路径选择所产生的影响作用。海文考研 万学海文

毕业后想进入企业工作,那么你最好选择一位事业型导师。事业型导师们在各个行业各个企业都有丰富的人脉关系,而且肯定一般在比较有名比较好的企业有一定的影响力,这或者是因为导师们在一些企业挂职,或者是因为导师们接过这些企业的项目,和中高层们有一定的交情,或者是因为导师们的弟子经过一番奋斗已经在各行各业中有一定分量。只要导师愿意,毕业的时候利用其关系网给你介绍一个工作,肯定比自己找要好很多。举个例子,读研究生的时候,我们寝室的一个兄弟就在他的事业型导师的公司上班,完成一个研发医用B超仪器的项目。那个公司他导师和朋友合伙开的,是一个高科技类产品开发的小公司,但是效益非常好,毕业的时候在导师的邀请下,他进入了这个公司做研发,第一年的底薪就是10万,还分了干股,那么这比他自己去找工作,待遇岂止高了一个档次。海文考研 万学海文

毕业后想进入公务员系统,那么你最好选择一名官员型导师。官员型导师们在省市各级政府甚至中央各个部门都有着一定的关系,那么这些关系或者是导师们本身自己就身居要职,或者是导师们的同学同事弟子已在官场混迹多年,那么,如果参加公务员考试或者其他途径进入政府部门或者事业单位,首先你首先将得到信息优势,然后进入复试后,导师们的关系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的一个研究生时代的师兄弟,毕业时考过了湖南省烟草局的初试,在复试时通过导师的关系找了省烟草局的一位处长,最终得以顺利入选。毕竟,在政府公务员系统中“朝中有人好办事”永远是不二法则,而你的人就是官员型导师们的丰富关系。海文考研 万学海文

第二篇:对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的认识

对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的认识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对研究生进行学业与研究指导,提供学术及其他方面的资源支持,研究生则在导师的指导下从事课程学习和课题研究,双方形成密切的互动关系。对研究生而言,师生关系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对其研究生学习乃至今后学术道路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1]。

一、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

研究生的主要任务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学习和课题研究,因此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应该是师生、师徒、导学关系。近年来,有不少学者指出研究生与导师在科学研究工作中不仅仅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更多的时候是共同研究的关系,二者处于平等的地位,导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因此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应该是科研伙伴关系[2]。

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研究生师生关系的类型,可将其分为四种类型:(1)纯粹师生型,即职业意义上的师生关系,以专业指导为主;(2)亦师亦友型,兼有师生与朋友关系,除学习上的联系外,还有思想、生活等其他方面;(3)老板雇员型,接近于公司雇用的金钱交换关系;(4)松散疏离型,导师与学生联系不紧密,关系松散。纯粹师生型,此种类型的师生关系通常发生在学术至上或具有高度权威的导师和他的学生之间。导师专注于自己的学术或行政工作,或是主观上认为没有必要关注学生学业以外的事务,因此师生关系主要围绕学生的课业、论文和导师的科研工作,基于学术任务而开展。导师也会定期举办读书会,根据学生的兴趣、背景和能力,帮助他们制定合适的研究计划,但是在互动中导师定位为课题的指导者、知识的传授者,而研究生是接受者。导师拥有绝对的知识权威,始终居于支配地位,而研究生则处于被动地位,查资料、做实验,处在受教育、被管理的服从地位。这种师生关系较为传统,学生与导师的交流往往只局限在学术上,因此处于这种师生关系的研究生应该更加注重与导师的交流学习。亦师亦友型,此类师生关系中,导师与学生的互动是全方位的。导师一般精力旺盛,非常活跃,不仅注重学术交流,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注重情感交流,关注学生的生活及思想道德情况。通过师生间的良好互动,不仅学生可以取得较好的学术成就,形成健全人格,而且导师也收获了友谊和进步,师生间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寄托,密切关系维持时间更长、更稳定。随着时代的进步,这成为了越来越多的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老板雇员型与松散疏离型,这两类师生关系都是不良的师生关系。松散型的师生关系,对于导师和学生都是不利的,在这种关系下,导师很难尽到自己的教书育人的义务,而学生也很少能从老师那学到实实在在的知识。更过之者,如今在我国,研究生把自己的导师称为“老板”已经不是新鲜事。假如学生只是跟着别人把“老师”调侃为“老板”,没有特别的含意,那也没什么。但是,这样的称谓,往往在其中折射出师生关系的一些功利化倾向,值得关注,尤其值得我们这些当导师的来思考。研究生称导师为“老板”,的确是折射出师生关系的功利化倾向,但显然又远不止此。“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韩愈给老师下的一个经典定义,千百年来,人们都认为这个定义是很精准的,可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老师已经变成了学生的“老板”,成为学生的“所有者”,而学生实际成了老师的“私有财产”。一些老师成了学生的“老板”,学生成了那些老师的“私有财产”,成了老师的廉价甚至无偿的劳动力,这样,老师的言传身教还能教给学生什么?学生到底应该从老师那儿学到什么?这两种不良的师生关系也普遍存在与当今的师生关系中,对于这两种关系,不仅导师应该反思,学生也应该做出思考。每一个研究生都应该经常对自己与导师的关系进行分析与反思,思考自己与导师的关系究竟是哪一种类型,这种师生关系是否需要改善?那作者本人而言,我认为与导师的关系可以归为纯粹师生型这类中去。导师由于自己的工作,几乎很少能顾及到学生,除非学生主动与老师交流,不然老师几乎不会和学生有交流。但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不能要求每个老师都要是亦师亦友的,每个老师有自己的不同社会角色,这对师生关系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研究生应该结合自身的情况,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主动处理好、改善好、维护好与导师的关系。

二、怎样处理好与导师的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如何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也是一门大学问。同样地,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究竟应该怎么发展,应该怎么处理,这也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学习的内容。处理好与导师的关系,最基本的工作就是要学会与导师沟通。当前研究生的培养,主要实行导师负责制,以导师对研究生开展教育和管理活动为主,通过导师的影响促进研究生成长进步,达到有效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导师与研究生沟通是否到位,沟通关系是否和谐,对研究生培养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3]。由此可见,与导师的沟通及关系的处理实际上影响着每一个研究生的各个方面。研究生与导师沟通的有效性的对策有:

(1)研究生认识自身主体性地位,提高其沟通主动性。在研究生教育的过程中,研究生已不再是以单纯的客体而存在,而是主体性和客体性的统一,导师只是研究生培养道路上的指路人。如果仅仅被动地等待导师来引导和教育显然是不够的,自身实际的科研水平也不会得到真正的提高。因此,作为主体的研究生,必须对自己的主体地位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作为研究生而言,一方面,要养成独立地学习和生活的态度,有学习的自觉性和强烈的求知欲,学会思考、分析和解决疑难问题;另一方面,要主动积极地寻求导师的指导,注重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师生间的沟通和了解。同时在与导师主动沟通后,也要有强烈的反馈意识,主动将沟通的效果以及沟通存在的问题与导师进行交流,从而不断提高沟通的质量。

(2)加强同导师情感的交流。当前研究生与导师的沟通内容多集中在学术指导、科研项目及就业问题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师生间的情感沟通,以及导师在帮助解决研究生日常困难、塑造健全人格和培养道德品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认为,就个人而言,传统的师生沟通是知情分离的,只有“知”的“教”,而无“情”的“育”。我们应该认识到,导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更是研究生学习生活中的良师益友或引路人,导师的一些生活、处事经验也是很值得去学习的。(3)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丰富沟通渠道。尽管面对面沟通仍然是研究生与导师沟通的主要渠道,但是E-mail、网络聊天工具、博客、手机短信息等现代化的通讯设备已经成为研究生喜欢的沟通形式,这些方式方法的使用,极大地增加了师生间的沟通机会,使师生间的交流变得更加便利与及时。比如,可以建立 QQ 群、微信群让导师与研究生共同讨论一些学术问题,可以利用手机短信息群向学生群体解释和发布有关信息等。实际上,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单向关系,而是双向的、相互的,是一种彼此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的关系。在与导师相处中,我们应该积极去创造这种双向关系。研究生教育作为高层次的专门教育,它贵在创新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觉科研。通过导师在前一段时间对研究生的指导与帮助,研究生具备了一定的科研能力,并且能够主动地利用所学的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此时,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就由单向的导师指导研究生工作转变为研究生和导师共同工作、互相帮助的双向的平等关系。在这种“帮助”的关系中,导师不再具体的由上而下的指导研究生该做什么、该用什么样的办法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而是由研究生先根据自己在前一阶段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下一步的实验方案,再和导师讨论该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而且导师在指导过程中也不断得到研究生的反哺,由此逐渐形成导师与研究生之间教学相长的互动关系。这个时期导师的工作由原来的“台前”转到“幕后”,在给研究生一个研究方向和思路后,由研究生自己来完成具体课题的全过程。而研究生不再单纯地依附导师,在一步一步的科研工作中形成了自己的学术见解,他们能够针对科研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提出具体合理的解决方案。导师则在保证学生原创性的同时,对一些工作给予建议和把关。导师通过这种间接的方式来指导研究生,从而帮助研究生提高素质,完成学业。最终达到研究生教育的预期目标,使我们研究生成为真正的社会精英。

三、小结

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应该得到各方面的重视,不仅学生要积极进行维护、改善,导师也应该进行主导,而对于学校方面更应该提供导师和学生的交流机会和平台,并对其进行监督。研究生和导师都应该清楚彼此之间的关系,对于研究生而言,应该发挥个体的能动性,主动维护和改善与导师的关系,主动与导师进行交流、互动、讨论,并有意识地扩大与导师沟通的内容范围,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信任、和谐、相互尊重的良好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 楚永全, 陈文婷, 陈姗姗.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的比较分析与改进对策[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1,(12):65-68.[2] 周文辉, 张爱秀, 刘俊起等.我国高校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现状调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0,(9).[3] 龚丽, 李志, 刁黎.硕士研究生与导师沟通的现状及对策[J].教育探索, 2009,(6).

第三篇:研究生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导师

研究生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导师?

硕士选导师指南

每当到了保研或考研的时候,选导师成了各个学生的头号难题。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根本不懂得去规划自己的未来,更别说根据自己的人生规划来合理地选择合适的导师。同时,同一个学校导师数量多了去了,面对不同的导师,往往根本无法深入地去了解每个导师是做什么的,导师人品怎么样,导师对学生怎么样。再加上导师在招生的过程当中,总会拼尽全力去忽悠学生,往往有很多学生,不明就里,被骗到垃圾课题组里去做事,做了一堆事,反而前途更渺茫了。

读硕前选导师真的是一个技术活,下面从三个方面来具体讨论如何选导师,讨论完后,再给出部分选导师的小技巧,来防止大家选导师被骗。这三个方面分别是导师,就业,及学生自己 导师方面,不同导师有不同的性格及研究方向,基本上导师决定了你研究生三年的生活质量。而在你不了解导师的情况下,按照他们年龄,事业上升阶段,大致划分一下类型,还是有必要的。大家可以根据这些标签,大致判定哪个导师属于什么类型,跟他读研大致是什么样子。导师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努力奋斗的青年教师:这类导师往往年纪较轻,大致在30-36岁之间,收入不高,职称较低,算是研究生导师的底层。他们在学术上暂未成较大的成就,在晋升副教授或教授前,需要发许多文章,压力蛮大。从而使得这类导师异常努力。另一方面,这类导师名下的学生往往较少,因此,这类导师必然会紧盯这些学生,让其干活,但由于这类导师的科研生涯算是在起步阶段,申请到的课题往往是含金量小,价值不大的些课题。再加上本身科研起步阶段,会绕很多弯子,导致在这类导师名下干活,往往做得多,所得少,事倍功半。这类导师往往会给你画饼,把未来描述得很好,但实际上是在给你洗脑,妄图压榨你的劳动力。

第二类是功成名就型导师: 此类导师往往在学术上有较高的造诣,并且名下的学生较多,因此,分到每个人身上的精力较小,从而形成放羊的局面。但这类导师能提供的好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在科研上,这类功成名就形的导师,往往在其课题组内积攒了许许多多有价值的东西,给你提供了一个很高的基础,这会使得你课题研究会如鱼得水,进可攻退可守。同时,名气使得他申请课题相当容易,容易做项目,课题经费也不会缺。如果你想走学术路线,那么充分利用这些价值和资源,你可以轻轻松松拿研究成果,事半功倍。如果你懒得搞科研,随随便便将之前的研究成果排列组合,就能凑个毕业论文出来,照样过得很爽。同时,老师放羊型的管理,会使得你可以在以上两种模式下任选,你可以好好搞科研,老师自然高兴,但你不好好搞科研,老师也不在乎,你可以拿大把的时间去参加院学生会,去准备托福雅思,去谈个恋爱,去旅个游,去体验各种人生,爽得很。遇到这样的老师,你就真的成为了研究生阶段的大赢家。往往同一个宿舍当中会有跟着第一类年轻导师的,也会有跟着第二类功成名就型的导师的,你就会发现,那些导师是功成名就型的导师的,人生活得轻轻松松,发着大把的SCI,泡着妹子旅着游,玩着游戏哼着歌,轻轻松松过了三年,而年轻导师名下的学生,往往起早贪黑,节假日无休,顶多发个EI,毕业前几个月还要被导师压榨一把,免得浪费劳动力。人生的差距不可谓不大。

第三类导师是年纪大,但并没有成为大牛的导师:这类导师一般乐天知命,无欲无求,对你的要求也不至于很苛刻。或者他还有欲有求,想在科研上有所突破,但由于其手下学生众多,摊到每个学生身上,也不至于压榨得太厉害。跟着他人混可能不如第二类导师爽,但也会比第一类导师强,算得上是中庸类型的老师。

第四类是变态类型的导师:这类导师不分年纪,不分性别。往往到他们手里,研究生三年会过得相当痛苦。这类导师往往对学生极为苛刻,或处处叼难学生,或吃拿卡要,或动不动要求硕士延期,或动不动克扣学生的补助什么的,啥事都敢做。这些导师往往会有性格上的缺陷,或人生有遭受一些打击,把生活上的戾气带到科研上来。碰上这种导师,学生被逼跳楼都有可能。由于保研的或考研的学生往往信息不畅,无法获知此类型的导师都有谁,但这类型的导师往往都会在一些人群里高发。比如年轻导师。年轻导师阅历浅,收入低,晋升压力大,往往一心铺在科研上,对学生要求也只以单一的科研为评价标准,完全忽视学生其他的生理需求,一不小心变成变态导师。第二类是单身或离异或家庭不合的导师。由于单身或不想回家,这类导师往往会花大把的时间呆在教研室,他在教研室必然也要求你在教研室,天天盯着你干这干那,周六周日无休,并且他们婚姻上的不如意往往会在他的脾气上体现出来,往往会吹毛求疵,对学生的指责多如牛毛。再就是国外时间呆得太长的老师。在国外留学的学生,往往因语言问题会比较孤独,性格上容易走偏,再加上长期在国外,脱离中国,往往对国内人情事故了解过少,也会较多地出现极品。再就是女导师,这里不是歧视女性,但确实有一部分女导师爱宫斗,跟其他老师斗,也跟自己学生斗,甚至挑拔学生之间互斗。爱宫斗的女老师确实比例比男老师高不少。再就是跨专业的导师。有些导师本科及研究生并不是机械专业的,若是他们进了机械学院当老师,那注定是学生悲剧。老师不懂机械相关知识的话,很容易形成瞎指挥的局面。甚至你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他们也不会听,只会认为你想偷懒耍滑,不想干活而己。因此你会一遍又一遍的往老师指的坑里跳,大量的精力被浪费,造出的东西要不价值很少,要不根本没价值。别的导师在指导课题的时候,往往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能给你指明方向,让你少绕弯路,而他们不但没法给你指条明路,反而严重给你拖后腿,一反一正,你想想你损失有多大。在这种情况下,你读了三年研,就是被人家当猴耍耍了三年,不懂还瞎指挥的导师是最误人子弟的导师。如果你的导师是国外跨专业留学多年后回国的未婚的副教授以下的年轻女老师,在她逼你跳楼前,自己识相点,早点跳吧。

还有一类导师,他们不亲自带学生,而是将自己名下的硕士转给自己团队的小导师带,或者自己的博士带。这种情况也蛮多的。这样的情况很难说会怎样,主要看带你的小导师或师兄人怎么样。再就是从就业方面考虑选导师。与你就业直接相关就是你的研究方向。研究方向与你的就业质量息息相关,分为三个层次的互换性:

第一个层次是研究方向互换性:就是说,你的研究方向在就业市场上能否与用人单位的岗位直接对应。这类型的就业就跟真爱一样的,用人单位要是碰到这个层次的互换性,任何其他条件都可以直接放开。比如985、211限定什么的都会变成浮云。比如笔者在找工作的时候,就有一家企业做的东西与本人研究生阶段研究的东西极其相似,那边HR碰到其他应聘的应届生,简历往往看都不看,看了我的简历之后,直接拍案而起,又是送名片,又是留电话的,那可是相当地激动。不过由于本人的研究方向薪资前景较为惨淡,就没去那家公司。去年DJI那个搞四旋翼飞行器的公司到我们学校来招人,虽说是用人条件极为苛刻,说白了就是要看我们的研究方向是不是与四旋翼沾边,这一下子就刷掉了不少人。能满足这样的互换性的好工作还是比较少的,一般不用太奢求。再拿西交和西工大作下比较,就可以看出这个层面的互换性带来的优势了。西工大实力上确实逊于交大,但同样是机械学院,人家进航空航天类的单位,确实比交大更容易。因为人家学校本身就偏于航空航天类的研究方向,即使学校差一些,航空航天类的好工作方面,他们完胜西交。

第二个层次是职业技能的互换性:第一个层次的互换性往往可遇不可求,但总体上来说,顶级单位不愁招不着人,所以会要求第一个层次的互换性,但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第一个层次的互换性太窄,要求这样高的话往往招不着人。因此,达到第二个层次的互换性即可。第二个层次的互换性,那就是职业技能的互换性。举个例子,比如你的课题方向是研究机床误差,在课题研究过程当中,你会用到cad,proe去建立实验台的模型,会用ANSYS做仿真分析机床的受力,那么你所用的这些工具,比如cad, proe,ansys 就是你的职业技能,这样的职业技能有助于你找结构设计类的岗位。如果你课题研究方向是PROE,ANSYS之类的软件二次开发,那你的职业技能就是C++,VB,VC等软件技能,这样的技能有助于你进腾讯,百度之类的企业,我们机械学院有课题偏软件的学生毕业后进腾讯,百度的例子。如果你课题方向偏于电路电气设计,这样的职业技能有助于你进电气相关的企业。如果你的课题偏向于用控制理论控制具体的机械运动,你以后就容易进abb之类的自动化公司。总之,这个层面的互换性不要求研究方向完全一致,只要求你课题研究过程当中,能够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这个层面是求职上最常见的互换性。在选择研究生导师及课题时,可选项太多,光导师就会有上百人,更别说研究方向了。一般人看到这么多研究方向,根本就是一头雾水,不知道如何选。有些人会根据兴趣选,但这种选法是很不靠谱的,因为你自己很难通过研究方向的名字来确定自己究竟是不是对该研究方向感兴趣。要是这样的话可以从职业技能的互换性角度出发,选择课题研究方向,前提是你得想明白以后想从事什么样的岗位,走什么样的人生路线。

第三个层面上的互换性就是劳动力上的互换性:这是最为悲惨的互换性。一般较差的企业即使把招聘条件放宽到第二个层次,也难以招到人,或者一些岗位根本不需要什么职业技能,往往会考虑这一层次的互换性,也就是说,他们不管你会啥,只是把你当个白纸招进来,能干最基本的活就可以。这个层次的薪资待遇较低,职业前景也较差。容我先讲一个悲伤的故事。那一年,我在校外租房住,遇到一个交大本科毕业的换工作住一块,是生物专业的。我问他毕业后工资拿多少,他说2k,我当时就震惊了。一个堂堂交大本科生,毕业后工资竟然跟个渣院校出身的差不多!他这本科算是白读了。我以为这家伙肯定大学里不好好学,挂科一堆,才会找这么差的工作。后来租住的地方又来了一个生物专业毕业后换工作的小伙,同样工资低,工作也不好。并且两个都不从事生物专业,要不改行卖证券,要不改行做销售。后来我才明白,原来这种现象与个人素质无关,与他们所在的专业前景有很大关系。生物方向是一个基本没有什么就业前景的方向。现实是,中国各大高校培养了大批的生物方向的学生,但国内基本没有生物方向的公司给他们提供工作。因此,本科毕业转行己成了他们必然选择的道路。而转行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入行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因此需要专业技能的岗位你根本进不去。只能从事别人都会做的岗位。而这些岗位不需要多少专业技能,要的仅仅是你出卖便宜劳动力而己。虽然你是985高校毕业,还是c9联盟的,对不起,你就业上照旧没优势。说完这个故事,再说说咱们机械学院的某些研究方向,还真就是用不着多少机械方面的职业技能,三年的培养真的很难给你带来职业上的提升。就拿西交机械院先进所生物制造方向来举例,这个课题组最终的就业基本上很惨。或者微纳制造方向,找工作也较差。就比如生物制造课题组,他们研究生阶段培养的技能是如何使用显微镜,如何调制培养液,如何养细胞,如果做生物材料,如果杀小狗做实验,这样的技能能适用到哪个岗位上去?对不起,基本没有企业用机械学院毕业的学生做这样的工作。他们会用专门的医学专业的人做这样的事情,机械的出来做这些根本不专业。那传统机械行业也不喜欢这些研究方向上培养出来的硕士生。因为研究生这三年,根本没有培养出多少职业技能来,甚至还不如招个本科生,本科生能一样干活,干嘛用研究生?况且生物制造课题组现今的状况是李dc领导的课题组,据说这老师只注重实验部分,很鄙视用有限元做一些关节受力之类的仿真,可恰恰是这些有限元仿真技能是很重要的职业技能,在车企,重型机械企业,应用太广泛了,但用这些技能做出的东西,往往会被李dc批得体无完肤,老李才不相信有限元仿真做出来的那些鬼东西。在这种氛围下,生物组往往做的就是养细胞,杀小狗做实验之类的工作。很多同学进课题组前,误以为该组是搞医疗器械的小组。但现实给了他们当头一击。国内的医疗器械老大迈瑞,要招也是招传统机械出身的毕业生,也不招生物组出来的学生。因为迈瑞招机械的话,给的是机械岗位,不需要机械岗的去做培养细胞之类的事情。而生物制造组本身三年的研究生培养,也没有多少职业技能上的精进,被医疗器械的龙头老大忽视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因此,该方向出来的研究生,很大的可能就是沦为第三层次上的互换性,也就是企业招你过去,仅仅是因为你是个劳动力而己,没别的特别的地方。

讲完这三个层面的互换性后,有人会说,我研究生毕业后想读博士搞科研,那该怎么选方向?建议是选热门的研究方向即可,没必要局限到职业技能的培养上去。再者,就业广泛的研究方向与科研上热门的研究方向往往是对立的,两者兼具的情况真的很罕见,知道这一点即可。鱼与熊掌往往不可兼得。第三个要讲的方面是你自己。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决定了你适合什么样的导师。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大牛类的导师,也不是所有人都不适合压榨人的类型的导师。适不适合要看你自己。

再容我再讲个悲伤的故事。我认识的一个保研的学生,跟了大牛导师,可那学生是那种只会学习,不会思考的学生。也就是传统的那种除了考试啥都不会的学生。大牛导师采取的是放羊的政策,只会给你大的研究方向,要做什么,怎么做,完全看你自己。可那学生偏偏完全不会规划自己的课题,最终导致自己延期毕业。再讲一个不是那么悲伤的故事。还是一个保研的,跟上面讲的情况类似,个人能力堪忧,不过她的导师是一个年轻的小导师,那学生同样是啥都不会,可小导师手底下就那么几个学生给他干活,对她一直督促得很厉害,那学生不知道做什么时,就尽心尽力提方案,想办法,虽然那些问题给个正常的学生都感觉不是个事。最终那学生得以顺利毕业。虽然那导师对她较为严厉,经常把她批得掉眼泪,但她还是非常感谢她的导师,因为要不是那导师,她很可能跟上一个硕士那样被延期了。那你是不是觉得选小导师好,因为小导师能够给予较多的指导,从而学到更多东西呢?再给你讲个悲伤的故事。有个年轻小伙以为跟着年轻导师好,年轻导师有干劲,能多学到东西,考研的时候选择了年轻的导师,结果,发现那年轻导师要求极为严苛,并且感觉自己的思想严重受到限制,根本受不了,最终以换导师收尾。这也算是一种悲剧吧。你现在是不是觉得脑子乱了,根本不知道选哪种类型的导师好呢?其实,选导师就是要讲究一种搭配而己。往往是自己独立做事能力差/没人督促就不干活的几类人适合于督促型导师,有独立思想/独当一面的能力强/喜欢自由的人/希望走科研道路的人,适合于大牛兼放羊类型的导师。现在的小伙伴们,选导师往往想选大牛,跟大流,这样的选择是很盲目的。就拿本段中提到的前两个学生,那俩学生个人情况基本类似,也就是选的导师不同,导致他们最终结果大相径庭。第一人学生最倒霉,因为他完全是随大流选的导师,保研的学生往往分导师比考研的早,他本来有很多的选择机会的,可他却选择了随大流,选了不适合自己的导师,浪费了绝佳的选导师机会,最终害了自己。大家的选择代表了这个选择大部分人是适合的,但大部分人适合的东西放到具体的个人身上,就不一定是适合的。再就是,如果不走科研道路,硕士毕业后想找工作,找大牛当老师跟找非大牛当老师,对你最终的就业影响不大。再给大家提点收集信息时需要注意的几点 1,千万别从该导师名下的学生或同课题组的学生那打听该老师怎样。因为都是同一个课题组的,万一他说了老师的坏话,然后你又进了该课题组,以后抬头不见低头见,那怎么混?即使他们不担心这个,要是导师是个坏导师,他们自然需要招师弟们进来,来分担自己的霉运,免得老师只盯着他一个人,当然不会说导师坏话。本人差点掉进此坑里。想当年,分配导师时,一个老师给我打电话,想招我为徒,我打电话给同一个本科的师兄A打听导师怎么样,可那师兄不了解那导师,就直接问了他同一级的那名下导师的学生B,B把那导师夸得天花乱坠,然后A就原话转告,后来因为本人不喜欢那导师的研究方向,没有选择他。最终了解到的真相是,那导师经常让手下的人给他的公司打工,并且极小气,市内出差只许坐公交的,他手底下还延了不少学生。

2,不要听老师吹他的研究方向有多厉害,前景有多广阔。他的学生对研究前景的看法也不要听。因为本身他们想要招生,必然会把研究方向包装得很厉害。就拿就业很惨淡的生物制造组那边来说,老师也会吹生物制造方向研究前景多广阔,很多不明就里的人就这么信了。为什么不听他们学生对研究前景的看法呢?因为他们也不想自己课题组人烟稀少,希望多点人过来,别只自己一个人倒霉。最靠谱的方法是结合就业行情分析课题前景及听一听利益无关的师兄的分析。

3,不要听老师给你描绘的未来。未来永远是不确定的,要了解导师,尽量从他的过去去了解,画大饼的事,谁都会,但真正做出来的人,真不多

4,了解导师,最好是用具体的可以量化的事情来了解,那些非量化的事情很难衡量一个导师到底怎样。我发现很多学生向师兄打听导师怎么样时,往往很简单地问一句“这导师怎么样?”,导师怎么样?这让我怎么回答你?人是很复杂的事物,往往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即使评价同样的人,我说他好或者不好,都可能会有人反驳回来。即使一些臭名昭著的导师,也往往会有学生说他好,因为那一小部分学生可能真的受到了那导师的好处,而大部分人可能被他迫害得不行。如果提一些量化的东西,就比较容易做横向的比对。比如,打听一个导师,问他给学生换课题的频率是怎样的,频率大的话,就代表该导师课题方向不定,经常让学生做的东西变无用功,或者干脆导师以换课题的名义让学生多干活。比如,问一个导师平常要求学生呆在教研室的时间多长?执行情况怎么样,如果学生呆在教研室时间太长,你就要考虑一下你喜欢自由还是喜欢干活。比如,打听一下该导师平常都会给学生多少补助,具体到数字上,就可以拿出来与其他导师对比。

5,不要随大流,要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人最可悲的事情莫过于连自己想要什么都不知道。我现在现在的小伙选导师时,往往哪个老师口碑好,就选哪个,完全忘了自己到底需要啥样的导师。之前说的那个延期的保研学生就是一例。再就是确实有奔着导师的名声来读研,却发现自己很讨厌那导师的研究方向的情况出现。6,不要因为补助多,就选哪个地方。诚然,有的所补助会多,但就业前景确实差,要考虑好自己的未来,不要因为那点小钱就把自己的前途给卖了,打下这一条的时候,我的心在滴血。伤心的事情就不要提了吧。

第四篇:大学生活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大学生活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如果说,中小学阶段的价值是人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全面学习和积累,那么大学阶段则是人们根据自身的条件有选择地进行专业学习和未来职业准备的阶段。大学阶段的学习与以往学习阶段最大的不同应该是它的实践性。在这个阶段里,强调的是主动地学习,有选择地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

大学是个人才聚集、知识密集、精神营养丰富的地方,这个阶段是每个大学生人生中承前启后的重要转折阶段,是人生获取能量、积累资源最重要的时期。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兼收并蓄,广泛寻求与老师、同学、校友之间的互动交流机会,从而既获得一面面立体的镜子,清晰地认清自己;又获得各类精神营养的滋润;更为自己今后的人生奠定一个极富价值的关系网络基础。有些大学生的大学四年,连本班的同学的熟悉程度都很不足,更不要说与本年级、本校其他专业同学之间的相识与相知了。这种状况不能不说是个很大的遗憾,茫茫人海之中,能够彼此在一个大学、一个专业、一个年级共同学习生活了四年,这是多么难得的缘分啊。毕业之后大家各奔东西、志在四方,彼此又有着怎样的互补互助的资源关系可以相互借助啊。

大学生活对人生的价值,还非常鲜明地体现在它为我们赋予了可以终生受用的再学习能力。以往曾经简单的以为,大学是通常教育的最高阶段了,上了大学在教育的问题上似乎就到顶了。后来慢慢地才知道了这样一个其实很简单的道理:因为世界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因此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学习将贯穿人整个生命的始终。大学生活是人在进入社会职场前的最后一个准备阶段,学习更多地是靠自我把握,没有人看着你、强迫你。尤其是当你将今天的学习与明天的社会实践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这样的学习更体现为一种自觉地学习,一种对学习方法、学习方式、学习规律的掌握与感悟。

作为高等教育的神圣殿堂,在大学的特定环境中,有着太多的学习机会可供你选择。如果你今后的职业目标不够明确,仅凭一时的兴趣或被动地随和别人,那些富有很大价值的图书馆、讲座等学习机会,都会大为贬值。因此,面对大学这样一个五彩斑斓的万花筒,只有自己心中的定位清晰,你才可能有效作出正确的个性化选择,大学阶段在专业学习和职业准备的价值才会得以充分实现。

大学生应当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念,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确立职业的概念和意识,愿意为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

明确未来方向,珍惜今天大学生活

第五篇:研究生应对导师关系的压力之我见

研究生应对导师关系的压力之我见

研究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阶段,承受着来学业、就业、经济、婚姻的多重压力,其心理健康状况产生了巨大影响。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对于考试及格、修满学分似乎不难,但要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是件不容易的事。研究生接受新知识,探索新的学习方式,适应新的学习模式,将知识内化提炼才能有所创新。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才能发表新的文章,不论从学习方法和学习强度上,对于研究生都是新的挑战。通常研究生的阶段通过与导师课题相结合的方式,注重课题研究的专业方法、角度和思路,以及项目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导师对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数量、质量严格把关。对于研究生本身,其自我要求较高,长时间高强度投身于科研,若项目出现无法进展,通常会感到焦虑,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另外,随着研究生毕业人数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根据近几年的企业招聘情况,不少企业受资源限制偏向于招聘本科生,对研究生就业造成威胁,研究生就业压力越趋明显。不少研究生担心研究生课题项目与公司招聘期望不符,在协助导师项目的同时提前在企业进行实习工作。也有不少研究生在进行本身项目之外,挤时间承担其他知识的学习,无疑增大了学习压力。

近几年来,我国研究生扩招势头不减,一个导师指导十几个研究生的现象也较多。同时导师也担任行政职务,这些繁杂事物消耗了导师的部分时间精力,导师师生交流越来越少,导师只能基础部分时间将研究生的教导当做普通教学任务完成。

不少导师申请到项目后分配给研究生完成,导师与研究生之间关系通常是领导与下属的方式。沟通的内容通常是“进度完成得怎么样”“上次出现的问题又没解决”“项目要结题了,大家在再辛苦”,这些交流通常较表面,不具有实际性的指导意义。同时导师对研究生的沟通,大多停留在学习方面的交流,缺乏生活情感上的人文关怀。在我们的了解中,大多数学生希望与导师能成为良师益友,在学业上体现良师的关系,给予更多有异性的知道、引导,使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和科研素质得到提升;在生活上体现益友关系,与导师谈天阔论,聊理想,聊未来。当然这是理想的与导师存在的关系,需要导师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维系,也需要研究生主动敞开心扉与导师交流。

由于导师的工作性质,经常出差,因此多数导师制定例会制度,每周一次或两周一次,在例会上以读书报告或者阶段性汇报的形式与研究生交流。而现实是往往由于导师所带学生较多,或者例会以导师组的形式召开,往往参加例会的研究生数量达到几十人,无法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在例会上汇报,或者每个人汇报问题,会议上及时探讨的时间有限,导师往往采取轮流的方式汇报情况,这也降低了研究生与导师的沟通时间。同时,短信、电子邮件也是多数导师与研究生之间沟通的主要方式之一。尽管有些导师并非出差,但研究生不敢与导师面对面沟通,选择运用相对保守的电子邮件,体现与导师相处过程中时时小心谨慎的态度。通常导师每天查看电子邮件,但有时也会过几天才能收到回复,显然邮件沟通定不如当面沟通有效。研究生应克服心理障碍,与导师展开有效沟通,将心理压力转移。

如今,研究生把自己的导师称为老板已经不是新鲜事。假如学生只是跟着别人把老师调侃为老板,没有特别的含意,那也没什么。但是,这样的称谓,往往在其中折射出师生关系的一些功利化倾向,值得关注,尤其值得我们这些当导师的来思考。研究生称导师为老板,的确是折射出师生关系的功利化倾向,但显然又远不止此。老师已经变成了学生的所有者,而学生实际成了老师的私有财产,成了老师的廉价甚至无偿的劳动力,这样,老师的言传身教还能教给学生什么?学生到底应该从老师那儿学到什么?这种不良的师生关系也普遍存在与当今的师生关系中,对于这种关系,不仅导师应该反思,学生也应该做出思考。

研究生与导师沟通的有效性的对策有:

(1)研究生认识自身主体性地位,提高其沟通主动性。在研究生教育的过程中,研究生已不再是以单纯的客体而存在,而是主体性和客体性的统一,导师只是研究生培养道路上的指路人。如果仅仅被动地等待导师来引导和教育显然是不够的,自身实际的科研水平也不会得到真正的提高。因此,作为主体的研究生,必须对自己的主体地位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作为研究生而言,一方面,要养成独立地学习和生活的态度,有学习的自觉性和强烈的求知欲,学会思考、分析和解决疑难问题;另一方面,要主动积极地寻求导师的指导,注重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师生间的沟通和了解。同时在与导师主动沟通后,也要有强烈的反馈意识,主动将沟通的效果以及沟通存在的问题与导师进行交流,从而不断提高沟通的质量。

(2)加强与导师的联系与沟通。疏于与导师的联系与沟通,往往会导致师生关系淡化。作为一名研究生,要经常与导师联系,让导师了解你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向导师汇报的信息,可以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导师可以根据你提供的个人信息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在与导师交流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沟通内容是你的论文进度,这样导师可以根据你的具体情况,找出其中的问题与不足,并为你提供修改和完善建议,这对于及时、高质量地完成论文写作是非常有意义的。另外,即便论文写作没有什么进展,也要让导师知道这个事实,因为导师可以协助你解决论文习作过程遇到的困难,从而加快论文写作进度。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导师对你的学习进行实时指导,而且你会给导师留下一个较好的印象。否则,导师如果长时间没有你的信息,可能会误认为你的研究很顺利,没有什么问题。如果你的研究本身出现很多问题,而导师没有途径获取这方面的信息,这样非常不利于你及时完成论文,而且会给导师留下一个不善交流的不好印象。

(3)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丰富沟通渠道。尽管面对面沟通仍然是研究生与导师沟通的主要渠道,但是E-mail、网络聊天工具、博客、手机短信息等现代化的通讯设备已经成为研究生喜欢的沟通形式,这些方式方法的使用,极大地增加了师生间的沟通机会,使师生间的交流变得更加便利与及时。比如,可以建立 QQ 群、微信群让导师与研究生共同讨论一些学术问题,可以利用手机短信息群向学生群体解释和发布有关信息等。

(4)勇于展现自我。导师拿到课题后,通常会将课题分解然后分配给研究生,但是有些研究生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躲躲闪闪,不愿主动分担工作。这样,既错失了锻炼、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又错失让导师了解自己的机会,无形中阻碍了师生关系的良好发展。导师一般会隔一段时间就和学生开会交流学习,开会时有些研究生不敢在导师面前提问,担心挑战到导师的权威。事实上,在讨论的过程中没有必要畏首畏尾,研究生完全可以跟导师提出一些对实验的方式、顺序等的具体安排,甚至是对某个研究课题的看法,导师也会在你的意见中得到一些启发,并不会因为你与导师意见有分歧而对你产生不好的看法,这种讨论对于毕业答辩以及今后的工作都是非常有益的。

下载导师选择与研究生未来发展的关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导师选择与研究生未来发展的关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大学生活与未来职业发展的关系

    论大学生活与未来职业发展的关系 近年来各大高校都进行大规模的扩招,教育产业化现象尤为突出。大规模扩招直接使高等教育惠及到更多人群,使更多人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使社会......

    研究生导师评语

    研究生导师评语大全 【导师评语一】 该生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主动学习党中央的政策路线。在学习方面,根据自身研究方向认真研读了课内......

    研究生导师评语

    研究生毕业个人自我鉴定 本人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思想上要求上进,认真学习,努力钻研专业知识,本人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根据自身研究方向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认真研读了有关核心课......

    研究生导师鉴定

    研究生导师鉴定本人作为研究生在**大学攻读计算机专业,毕业之际,回顾两年来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做自我鉴定如下:本人在思想觉悟上始终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能用科学发展观来认识......

    研究生导师自荐信

    研究生导师自荐信 研究生导师自荐信1 尊敬的李教授:您好!我叫xx,今年报考了贵校的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已参加专业课笔试和面试。我渴望有机会就读您的硕士研究生,所......

    研究生导师评语

    研究生导师评语 研究生导师评语大全 【导师评语一】 该生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主动学习党中央的政策路线。在学习方面,根据自身研究方向......

    研究生导师推荐信

    研究生导师推荐信15篇 研究生导师推荐信1 推荐信本人应**大学**学院07级**专业**同学请求,推荐该生到**大学进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该生于**年**月进入**大学**学院进行学习,......

    研究生导师自荐信

    亲爱的#教授,您好我叫### ,男,####人。就读#####学院######专业,本科学习期间,熟练掌握了相关知识技能(附件中有本科成绩单),通过了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二级考试。今年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