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倒数第三到考上北大 高考生分享成长心得
从倒数第三到考上北大 高考生分享成长心得
长郡中学高三0601班被称为“史上最牛班”,全班54人全部上一本分数线,30人成绩达600分以上。昨日,由“史上最牛班”家长委员会发起的“侯家塘„美国小学‟„美国幼儿园‟家长教育论坛”最后一期讲座举行,“史上最牛班”的学生、家长们一起分享成才心得。
让孩子加强自信
“从高一的自暴自弃到高三的奋发图强,自信给了我很大的力量。”现已被北京大学录取的周臻畅在回忆自己高中三年的生活时说。高一的时候,每次考试周臻畅都排名在30多位,最差的一次是班上倒数第三名。久而久之,他开始变得自暴自弃,甚至认为自己比不上别人。不过,高二的一次生物竞赛却改变了他的这种心态。2007年,他获得生物竞赛全国一等奖,“原来我并不比别人笨,我可以做别人做不到的事”。这时的周臻畅相信,既然能拿到生物竞赛全国一等奖,那么自己在学习上一定也能赶上来。
有了自信,他读起书来更勤奋,慢慢把以前落下的功课都补了上来。“在学习中,坚持和积累这两点很重要。”摸清了学习的方法后,周臻畅觉得学习轻松多了,最终在高考中脱颖而出。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怎样引导孩子?周臻畅的妈妈倪艳平说:“树立理想、增加自信、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和孩子交流,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为了培养周臻畅的自信,妈妈要求他大胆和别人交流,多组织一些班级活动。她觉得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孩子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培养孩子的兴趣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最牛班”家长委员会委员长姚红说,儿子卢建辑现已被南京大学录取,小时候儿子很调皮,在报兴趣班的问题上她花了不少心思。后来一次,经过院子时,一堆人围在那里下围棋,儿子凑过去看了好久。她想,孩子可能对围棋感兴趣,于是替他报了围棋班。
现在,卢建辑自己也认为,因为喜欢围棋,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多收获。卢建辑小时候除了学习围棋,还学过画画、书法……都是他自己喜欢的。他说,学习也一样,把它当成一种兴趣,就能更好地领悟其中的乐趣。
保持良好的心态
作为今年高考湖南省理科第三名,现已被北京大学录取的蒋哲良,曾经有过考试得零分的经历。“学会平静地看待一切,这很重要。”蒋哲良说,有的时候考试没考好,并不是因为没有复习好,而是心理素质不过关。他经常通过运动、放声歌唱、泡热水澡等方式来调整心态。
“妈妈也注意帮我减压。”蒋哲良说,高考前,妈妈拿了七八张报名表给他填,清华、北大、香港大学等名校都在内,但也有湖南的一两所普通学校,妈妈鼓励他,尽管考,就算不能去名校,在省内读也不错。蒋哲良原本紧张的心一下就轻松了下来。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作为一位保送生,任瀚已经到上海交通大学学习了一年。从小学到大学,他每次都是保送,没有参加过一次升学考试。在他看来,学习是件轻松的事情。任瀚说:“专心、细致,都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细节决定成败”在学习上同样受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学得轻松。学习时就集中一切注意力,认真地学,玩的时候,就放心玩。同时,他也很会利用学习资源,在同学大声背诵课文的时候,他经常安静地趴在桌上,听着同学背诵,“这样我自己也跟着复习了一遍”。
2012届高三化学复习备考建议及2011年高考化学试题
分析
2011年,河南省高考首次成功采用了全国新课程试卷,顺利实现了旧课程与新课程高考试题的平稳过渡。2012年,是河南省新课程高考由平稳过渡转向常态发展的关键性一年,对新课程高考发展方向及命题趋势进行深入研究和合理把握,是新学年高三复习备考成功的关键。根据2011年全国新课程试卷命题特点,我们对2011-2012学年度高考复习备考提出如下建议,供各校参考。
一、2011年高考化学试题分析 1.试题平稳,难度略降
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理综化学试题主要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考查重点,不回避常规题、经典题,如第11题关于铁镍蓄电池是电化学原理的考查,第12题判断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第27题化学反应原理的考查,第28题化学实验,第38题有机推断等,都属于经典的常规题,没有出现偏题、难题,跟2010年高考全国ⅰ卷相比,试题平稳,难度略降。
2.立足基础,突出主干
试题加强了对核心内容和主干知识的考查并注重对学科基本技能的考核。本试卷涉及的学科基础知识有物质的量、元素周期表、元素及其化合物、电离平衡、电化学原理、反应热、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化学实验、有机物的结构性质等学科主干知识,为必考模块的主要内容;选做题中,有机化学推断题考查了有机反应、同分异构体等知识,物质结构题考查了电子排布式、电负性、杂化轨道、空间结构等基础知识。考点基本为课本主要基础知识。
3.稳中求变,突出能力
高考命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的力度逐年加大。主观题题目灵活新颖,第26题以常见化合物cuso4·5h2o为载体,要求考生经过定性分析、定量计算推断出无机化合物。第26、27两个大题都考查了学生通过对数据、图像和实验现象的观察,提取相关信息,进行加工、整合信息的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28题侧重化学实验能力的考查,在陌生的背景中(氢化钙的制备)考察熟悉的知识点(如H2的性质、基本实验操作等),侧重于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
4.突出学科特色,加大学科内综合的考查力度
整套试题突出了化学作为理科学科的特色,考题充分体现了学科内综合。如第7题,考查的是物质的量的问题,但内容涵盖了阿伏伽德罗常数、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原子、分子、离子)、原子的电子层结构、溶液的配制、气体摩尔体积、电解的基本原理等。第26题集实验、计算、化学用语等考核于一题,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第27题以甲醇合成为背景,综合考查学生化学反应原理知识,也是综合程度很高的一道题,很精彩,对学生基本知识的广度有较高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学科内的综合。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学生在答题中出现错误导致失分的情况主要有:
1.课本基础知识掌握不完善,如第37题的第(5)问,要求学生了解金刚石晶胞,并注意计算单位,考查内容教材中都有出处,但平时复习中大部分师生忽略了这个知识点,导致学生失分率很高。
2.学生对知识缺乏理解,导致热点内容不落实,如在对电化学原理的考查中,学生对蓄电池的充放电过程认识模糊,电极反应式书写错误;还有些学生做题时容易形成定势思维,没有把握问题实质,如第12题 c选项,少量s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C6H5O-+
so2+Ho=C6H5OH+HSO3,如果简单类比co2,不理解反
2应实质,就会造成错误的判断。
3.学生综合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化学计算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差等方面,如第26题用极值法、差量法解题,第27题有关反应热、盖斯定律的计算,由于学生的解题方法和计算准确性的缺乏导致失分;第28题实验中,虽然学生不熟悉Ca、CaH2的性质,但是可以通过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金属钠的性质迁移得到,区分Ca、CaH2也可以利用二者与水的反应做定量实验完成,由于学生综合能力的不足造成考试失分较多。
4.答题不规范,如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简答设计实验方案、有机物结构简式的书写等,由于学生书写不规范、答题缺乏要点,造成失分。
三、高三复习备考建议
(一)复习进度安排
高三化学复习建议仍采用三轮复习法。一轮复习:2011年9月—2012年3月中旬。一轮复习教学内容顺序安排:
必修1(1—4章)→必修2(第1章、第4章)→选修4(1—4章,把必修2第二章内容融合在相应的章节中)→选修3(1—3章)→选修5(1—5章,把必修2第三章内容融合在相应的章节中)
复习目标:重视知识积累,做好系统复习。
注重知识的基础性、系统性和整体性,抓好知识点的全面复习总结,使学生整体把握知识脉络并熟练地利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轮复习:3月中旬—4月底(专题复习)。
将教材内容有机整合,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在新情境试题面前快速有序地寻找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三轮复习:5月(模拟训练)。
通过仿真模拟训练,完成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二)复习教学建议
1.认真研究新课程考试大纲和近几年高考试题
⑴关注新课程考纲,合理安排复习进度。考试大纲(说明)对考试的性质、内容、要求、形式等作出了规定,是考试命题的依据,高考试题是这种要求的具体体现,是高考复习的方向。因此,教师应加强对新课程考纲的认真研究,按“考纲”的要求组织教学,以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⑵研究新课程近三年高考试题,探寻考试规律。新课标新增知识点在新课程高考试题中明显体现出来,如平衡常数、溶度积原理、核磁共振氢谱判断等效氢的种类和数目等。选择题中考查有机化学的内容加重,全国新课标卷连续三年选择题均出现两道有机题。因此,教师应加强对新课程高考试题的研究,准确把握高考命题的思路和方向,有的放矢地组织复习教学。
2.关注课本,夯实基础
一轮复习抓基础,梳理知识点,建立知识体系,完善细节,必须吸取今年高考第37题中因为忽略金刚石晶胞的知识点造成失分的教训。重视“双基”教学,引导学生善于把握问题的实质,重视知识的生成过程。抓好核心内容和主干知识的教学,对涉及主干知识,核心内容和基本方法的常见问题能够做到融会贯通。复习时教师要结合新课程标准、考纲和课本,将基本知识、重点知识和热点知识设计成学案,复习学案化,学案问题化,问题习题化,习题规范化。通过习题、小专题巩固落实基础知识。
3.提高对实验的认识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特色,每年必考,建议把化学实验的复习渗透在整个复习教学过程中,可以按课本顺序先复习实验基础知识,并使其规范化,待复习元素化合物后,再进行综合实验复习,对重要元素化合物与实验进行整合、处理,让复习体现出新意,如今年第28题制备氢化钙,2010年高考新课标卷第27题探究so2的性质,都是以某物质为载体,考查实验知识,尤其是对学生设计和评价实验方案的能力的考查。因此,要重视化学实验的复习,从实验的基本操作到实验的分析、设计和评价,从“怎么做”到“为什么”,注意教材上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4.加强化学计算的训练
在高考试题中涉及化学计算的内容约占20分。一轮复习中各章节都分散有计算的内容,要注意基本计算类型和方法的训练,如物质的量的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运用盖斯定律的计算、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等。在以往的复习中,经常出现学生在做练习时跳过计算题,不动手算,导致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差,因此,复习时一定要让学生动手做计算题,从而增强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并规范计算过程。5.改革复习课教学方法
复习要以学生学会为目的,一切要围绕学生的需要进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讲练得当,如上蔡一高的学案导学,西平高中的师生互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学习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要发现和学习一些好的典型经验,以达到复习的最佳效果。
6.精讲精练,提高训练的实效性
由于高三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因此,教师无论是在讲复习课,还是在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都要做到有目的地精讲。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给学生讲方法、讲原理、讲思路、讲规律,起到举一反
三、画龙点睛的功效。老师精讲的同时学生更要精练,教师要精心选编习题进行精练,切忌搞“题海战术”或习题过偏过难。在复习中发现,有的学生练了大量的综合试题,但一遇到课本上习题和问题还是照样出现错误,高考也很难考好,所以练习要针对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问题和不同的复习内容,采取不同的练习方式,如热点知识专题练,错题过关二次练,提高能力综合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真正理解,熟练掌握,准确无误,标准规范,即达到精练的目的。而练的总体目标是夯实基础,培养能力。
总之,回顾2011年高考,面对2012年高考,我们一定要准确把握高考动向,认真进行教学研究,理清思路,科学安排,周密计划,脚踏实地,打好团体战,决胜2012高考!
第二篇:从倒数第三到考上北大 学生家长分享成才心得
从倒数第三到考上北大 学生家长分享成才心得
长郡中学高三0601班被称为“史上最牛班”,全班54人全部上一本分数线,30人成绩达600分以上。昨日,由“史上最牛班”家长委员会发起的“侯家塘‘美国小学’‘美国幼儿园’家长教育论坛”最后一期讲座举行,“史上最牛班”的学生、家长们一起分享成才心得。
让孩子加强自信
“从高一的自暴自弃到高三的奋发图强,自信给了我很大的力量。”现已被北京大学录取的周臻畅在回忆自己高中三年的生活时说。高一的时候,每次考试周臻畅都排名在30多位,最差的一次是班上倒数第三名。久而久之,他开始变得自暴自弃,甚至认为自己比不上别人。不过,高二的一次生物竞赛却改变了他的这种心态。2007年,他获得生物竞赛全国一等奖,“原来我并不比别人笨,我可以做别人做不到的事”。这时的周臻畅相信,既然能拿到生物竞赛全国一等奖,那么自己在学习上一定也能赶上来。
有了自信,他读起书来更勤奋,慢慢把以前落下的功课都补了上来。“在学习中,坚持和积累这两点很重要。”摸清了学习的方法后,周臻畅觉得学习轻松多了,最终在高考(论坛)中脱颖而出。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怎样引导孩子?周臻畅的妈妈倪艳平说:“树立理想、增加自信、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和孩子交流,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为了培养周臻畅的自信,妈妈要求他大胆和别人交流,多组织一些班级活动。她觉得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孩子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培养孩子的兴趣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最牛班”家长委员会委员长姚红说,儿子卢建辑现已被南京大学录取,小时候儿子很调皮,在报兴趣班的问题上她花了不少心思。后来一次,经
过院子时,一堆人围在那里下围棋,儿子凑过去看了好久。她想,孩子可能对围棋感兴趣,于是替他报了围棋班。
现在,卢建辑自己也认为,因为喜欢围棋,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多收获。卢建辑小时候除了学习围棋,还学过画画、书法„„都是他自己喜欢的。他说,学习也一样,把它当成一种兴趣,就能更好地领悟其中的乐趣。
保持良好的心态
作为今年高考湖南省理科第三名,现已被北京大学录取的蒋哲良,曾经有过考试得零分的经历。“学会平静地看待一切,这很重要。”蒋哲良说,有的时候考试没考好,并不是因为没有复习好,而是心理素质不过关。他经常通过运动、放声歌唱、泡热水澡等方式来调整心态。
“妈妈也注意帮我减压。”蒋哲良说,高考前,妈妈拿了七八张报名表给他填,清华、北大、香港大学等名校都在内,但也有湖南的一两所普通学校,妈妈鼓励他,尽管考,就算不能去名校,在省内读也不错。蒋哲良原本紧张的心一下就轻松了下来。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作为一位保送生,任瀚已经到上海交通大学学习了一年。从小学到大学,他每次都是保送,没有参加过一次升学考试。在他看来,学习是件轻松的事情。任瀚说:“专心、细致,都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细节决定成败”在学习上同样受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学得轻松。学习时就集中一切注意力,认真地学,玩的时候,就放心玩。同时,他也很会利用学习资源,在同学大声背诵课文的时候,他经常安静地趴在桌上,听着同学背诵,“这样我自己也跟着复习了一遍”。
第三篇:从专科生到北大研究生 高考“失败者”的逆袭
从专科生到北大研究生 高考“失败者”的逆袭 一名高考“失败者”的逆袭
目前在青岛工学院读大四的张国帅马上就要本科毕业,他日前刚刚收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北京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昔日高考失败,无奈只能上专科,但从专科升到本科,再到如今考取北大研究生,张国帅的经历告诉那些即将踏上高考考场的考生们:高考只是一次考试,即便失败仍然有机会弥补,不要失去信心。
“有很多同学都强调考研一定要努力,其实我觉得,跟努力相比,兴趣才应该是第一位的。”中学的时候,张国帅特别喜欢看日本动漫,高考后的专业就选了日语。他建议高考考生在选专业时也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将来上了大学,如果专业不适合,应再选自己感兴趣的专业。
2008年高考的时候,张国帅高考分数很低,只考到烟台的一所专科学校,与那些考上本科的学生相比,高考无疑考得很失败。
张国帅从高考后就有考研的想法。专科快毕业的时候,很多同学选择先工作两年再考研,他考虑之后决定走专升本、拿到本科学历以后再考研的道路。
张国帅的考研成功在自己的母校青岛工学院并不是个例,该校自2010年起,已经出现了3位成功考取北京大学研究生的学生。该校将考研自习室与普通自习室分开,从早上6点到晚上11点,为有考研复习需求的同学开放,还组织专门老师为学生提供考研政治和数学的辅导。
“我觉得高考虽然重要,但并不像以前那样彻底决定人的命运,只要自己继续努力,考研等方式也可以作为一种弥补方式。对于我们山东的考生来说,高考考一所好学校可能很难,但在考研中我们就很有优势。”张国帅建议,高考发挥不理想的考生,完全可以报考一所一般水平的学校,录取希望会比较大,将来可以考研,再向心目中的名校进行冲刺。
第四篇:高考过来人分享:高三一年大逆转 从三本到北大
高考过来人分享:高三一年大逆转 从三本到北大
几乎所有认识人都觉得,我考入北大是个奇迹。
我原本是理科生,但因物理成绩始终徘徊在二三十分间而不得不改学文科。此后,我的成绩有所好转,但直到高三上学期结束时,仍然排在全年级100名开外。
大一时,我在《萌芽》杂志写下《一道论证题》,试图向人们证明“高中可以用一年的时间弥补任何的遗憾,只要你下定了决心”。我在文末留下自己的通信地址,邀请中学生和我一道证明这道题目。文章发表后两年多里,我收到了接近1万封信件。
而如今,我即将以北大历史系总分排名第一的成绩结束4年的本科学业。
沉浸于文学世界不可自拔,成绩在全班稳居倒数前十
整个中学阶段,我从来都不是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好学生”。初中时我就读于一所寄宿制学校,我对3年初中生活的记忆,大多与网游有关。为了玩网游,我常常装病回家休息,晚上趁父亲熟睡后溜去网吧,再在清晨父亲睡醒之前赶回家。
中考前我突然“觉醒”,用功学习了半年,跌跌撞撞地考入了惠州一中。
进入高中后,我对网游的热情骤减,因为我发现了新的兴趣点——小说。受在大学中文系任教的父亲影响,我接触了王小波的作品,并因此开始疯狂阅读各类小说。我想“沉溺于小说的每个人都不可避免有一个引诱者,我的引诱者就是王小波。”
在王小波“时代三部曲”的“引诱”之下,我整日沉浸于文学的世界中不可自拔。我如此形容自己的高一生活:
“将课表里的中英数政史地全部改成小说或者是文学;整天待在图书馆不出来;考语文的时候,花半个小时做作文的题目,然后花两个小时写一篇3000字的作文交上去,然后就被打了个10分;花一个星期的时间蹲在图书馆写实验小说,写好交给大家评判,只要有一个人说不喜欢就烧掉,如果大家都喜欢就投稿,然后石沉大海;早上的早读全部改成诗歌朗诵,在全班嘈杂的背古文环境下,举起白话诗的大旗„„”
与这种率性洒脱相伴随的,是考试成绩的红灯高挂。这其实在所难免——除了班主任的英语课不方便逃课外,其他大部分时间他都在图书馆看小说。全班48个人,我的成绩“稳居倒数前十”,老师们对我的期望是“保惠大(惠州大学)、冲汕大(汕头大学)”。
那时的我认为,应试教育和文学理想是对立的,因为二者的根本性质不同,一个是以机械的速度训练为根本,一个要以才华为根本。在我看来,接受“全面平庸”的应试教育近乎“奇耻大辱”,“有限的时间与精力无法覆盖诸多不擅长的学科,数学对于一个专于文史的人来说,真可谓是惨痛的悲剧。”我并不在乎考试成绩,即使全科挂红灯也无所谓,只是害怕让父母知道,“因为他们已经不好意思打我了,毕竟我已经长得比他们还高”。
必须纵身跳入应试教育的河水中 尽管也许会将棱角冲刷干净
带着二三十分的数学、物理成绩,我在高二时不得不选择转为文科生。此时的我发现自己已不再像高一时那样不带任何功利性地“为了看书而看书”,而已经开始渴望得到别人的承认。我坚信自己有着过人的才能,而身边的很多同学却“不知道这世界上除了做题还有何物”。
但现实却不断地让我感到挫败感,“400多分的成绩,我连自我安慰的理由都找不出”。
我觉得应试教育总有些使他“备感耻辱”的等级化仪式和细节:按照学校规定,考试时的座位顺序要按照上次考试的排名依次排定,我所在班级的教室是第一考场,而我每次考试都要提着书包“灰头土脸”地挪至第三甚至第四考场。一次考试时,我看到以往一直排在年级前五的同班女生也到了第三考场,我便有点幸灾乐祸地去讥讽她,但那个女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我上次考试期间生病了,英语没考。”
强烈的碰壁感使我开始考虑与常规的升学之路彻底决裂,我开始想办法给自己找一条出路,一条不是高考的出路。那时的我觉得,参加高考是对应试教育的妥协,“是一种相当可耻的行为”。我坚信自己的才华能让自己通过一条不用参加高考的路径,进入理想的大学。
带着极高的期望,我先后报名参加了第八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和北京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结果却黯然落选。这对我产生了极大的打击,我开始意识到“自己必须纵身跳入应试教育的河水中,尽管它也许会将我这块石头的棱角冲刷干净”。
我为自己定下五项要求:第一是把所有与应试无关的书全部搬回家,只留下一本胡适的晚年谈话录;第二是绝对不进图书馆,所有课程一堂都不能缺;第三是收起对老师的爱憎,以获得应试的知识为目的;第四是保证晚自修的时间,3小时积极进行应试训练;第五是制定每天的计划,并严格完成。
带着450分左右的模拟考试成绩和上述五项对自己的要求,我进入了高三。我给自己偷偷定下冲刺目标:中山大学,“极限的非分之想”,则是中国人民大学,王小波的母校。
一年时间成功完成从三本到北大的冲刺
我执行五项要求的初始阶段,成效并不明显。我觉得在应试教育体系之中,“坏学生”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比“好学生”更多的代价,“众所周知,这年头老师都不怎么愿意帮助后进生。”但我觉得自己已经没有选择,“就像一个人临死的时候,我只想活,没有其他的目的了。”在我看来,到了高三的冲刺期,方法已经是次要的,最关键的是态度和坚持。
渐渐地,我的成绩逼近了600分,但增长势头也就此放缓。我的成绩在590分至600分之间徘徊了很久,我意识到,自己陷入了瓶颈期。在广东省,600分左右的高考成绩将意味着我很有可能无法考上重点大学。
而就在此时,我获得了第九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复试资格。当时距离高考,还有6个月。
老师和父母都劝我不要去上海参加复试,因为这将让我缺课至少两周,对于一个成绩正处于瓶颈期亟须突破的高三学生而言,两个星期的意义似乎不言自明。但我觉得自己“理想主义开始重新萌动”,抛下所有顾虑,前往上海参加复试。
事实证明,我作出了正确的选择。我顺利拿到一等奖,随后的高校见面会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程郁缀和招生办公室主任刘明利看中了我身上的理想主义,给予了我参加北大自主招生的资格,可在高考时于录取分数线下20分录取。而这意味着,若想考入北大,他还需要在剩下的5个月内将成绩再提高50分。
此后令他感到神奇的是,我此前最头疼的英语,从参加完“新概念”后的第一次考试起就彻底冲破了瓶颈——此前我的英语成绩从未上过100分,而自那次考试起,就从未下过110分。而其我科目的成绩,也都在稳步提升。
后来如此解释这种“完完全全的飞跃”:每个人的潜能其实往往是被过低的自我预期所压抑,而过低的自我预期则源于外在制度压迫。我觉得,应试教育的深层次问题在于分数崇拜,强调全面平庸。“在应试教育话语体系中,所谓好学生皆是成绩好的,坏学生皆是成绩坏的,分数评价变成了道德价值判断,人格被分数体系不断否定,破罐子破摔也不足为奇了。”在我看来,恰如其分的“新概念”一等奖肯定,是成功的关键性因素。
在我前进的脚步中,高考如期而至。最终考出语文115分、数学132分、英语130分、综合146分、历史127分、总分650分的出色成绩,成功完成了从三本向北大的冲刺。
在北大相对更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我过得如鱼得水。我先学习中文,后学历史,成绩稳居历史系第一。我担任北大西学社社长,代表北大赴荷兰海牙参加世界模拟联合国大会,还曾获演讲十佳称号。
在那篇引来近万封回信的《一道论证题》的结尾:“我相信自己的才华从来没有被应试教育的河水冲刷殆尽,而是我真正成功地挑战了应试教育。最后,我仅仅有两点希望:一是希望有理想的人不要向现实低头;二是希望大家一起帮我做这道题目,我希望它在你们每个人身上都成立。”
第五篇:从“差生”到北大生_创造奇迹---张春风
从“差生”到北大生 创造奇迹---张春风
——献给“差等生” 北京大学张春风
我高中就读于一所普通的县级重点中学。高一高二的时候,我的成绩始终不好,全班五十人,我入学时排名第五十,高一第一学期排名第二十三名,第二学期排名第四十三名;高二第一学期第二十八名,第二学期第四十六名。我那时,是个不折不扣的“差等生”。
高三开学的时候,我们新换了班主任,姓景,是我们学校抓高三的资深老师,按成绩档次分批找学生单独谈话,我是最后一批倒数第五个人。他虽然刚接任,但对每个同学的情况已摸得比较透,他和我谈了一个小时,很能切中要害,也非常会鼓励人;但我并不服气,因为我当时经过一个暑假的思考,心中已有了一篮子计划,我相信自己能有大成,但他只将我定位在努力争取考上个大专。整个谈话过程中,我除了回答“是”、“嗯”,其余一声不吭。谈话结束了,我问:“景老师,像我这样的,最后有没有能上重点的?”“嗯——”他犹豫了一下,不情愿地说:“能考上的,还是有的。“他指的还是大专。我的心顿时一空,但马上我又恢复了自信,天底下只有一个张春风,我干嘛只有看到别人能否做到才能自信呢?我脸憋得通红,扔出一句自己都吃了一惊的心里话:“我要考北大!”我顿时感到办公室的老师都抬起头来看着我。我们这个县,恢复高考这么多年来,只有两个高中生上了清华,还从没有人上过北大,而这个扬言要考北大的人,到底有多大的实力呢?肯定是全年级的前三名吧?我走了,他们肯定会这样问景老师。景老师微张着嘴看着我,继而盯着桌面,好久没讲话。“景老师,没什么事,我先回去了。”“嗯,好吧。”我转身离去,景老师说:“你这样想对你没好处。”我没回头,接着走自己的路,只听到办公室里一片哗然„„
在后来近一年的时间里,我„„我先不说。
1997年8月12日晚,我骑自行车从邻村的姑妈家回来,咦?院子里哪来的两辆轿车?屋里哪来这么多人?出什么事了?我疑惑着推车进院子,这时全屋的人都拥了出来,“状元郎回来了„„”“考上了„„”啊?!我的心在狂跳,这能是真的吗?“小风,毕县长和王书记给咱送通知书来了。”妈在人群中喊。一个干部模样的人走在前面来和我握手,“张春风同学,恭喜你考上了北京大学„„”后面的话我全听不见了,我只记得自己那时心是那样的紧,呼吸是那样难,脑海里一片空白,竟然真的倒了下去„„人们把我扶住,我接过那只大信封,盯着它,盯着它„„我的双膝跪了下去,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多好啊!这个诱人的名字,这个神圣的名字,终于属于我了,我成功了,我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我满眼是泪,抬起头来,凝望着我的父老乡亲,就是你们,给了我力量啊!我抽泣,抽泣,只有抽泣„„“这孩子,这一年来受的苦太多了。”是景老师的声音,他的手放在我的肩头,我反过来与他相握:“景老师,‘差等生’的滋味不好受„„”“我们要请你给全县的‘差等生’做一次演讲。”“不,我要给全国的‘差等生’做一次演讲,我要让他们能够在困境中奋起,都能创造奇迹!”
我的成长
我快二十岁了,借这个机会,从头说起,做个二十自述吧。
1978年12月2日,我出生在山东省西南部的一个小山村中,父母都是普通农民。我在家中是长子,四年后有了妹妹。我爷爷去世早,奶奶和我们一起生活,外婆家是同村的。由于奶奶、外婆都在身边,所以,虽然我家并不富裕,但我小时候还是很受娇宠的。
我从小就笨,三岁会说话,五岁才会自己用汤匙吃饭(以前都是别人喂的),至今不会用筷子。我做事喜欢追根究底,钻牛角尖,用我妈的话说:“不撞南墙不回头。”
农村的小孩子和城里的孩子玩的东西不一样,但同样乐趣十足,或许还要多些天趣。我小时候喜欢扇啪叽,弹玻璃球,咂杏核儿,打瓦,摔泥娃娃,夏天在臭水塘里游泳,在小溪里摸鱼„„但这些,我都仅仅是喜欢,每一样我都胜不过别人,只有一样别人都不如我,甚至连村里的大人都不如我,那就是下象棋。
我五岁学下棋,从未经名师指点,到了十岁竟然下遍全村无对手,小学六年级参加乡里
举行的成人象棋赛,我排名第四。初中以后,棋下得少了,也不那么专心了,现在反而棋艺平平了。
说起学习,从小到大,除了高考放了一次火箭,拿了个全县头名,其他时候,就算从小
学起,我连班里的第一都没拿过。
我小学的时候,应该算是我读书史中比较辉煌的一段。全班三十八名学生,我始终能排
在前五名,但最好只是全班第三名,前两名是两个女同学,直到小学毕业我都没能超过。后来,她们两个一个上了中师,一个上了中专,都是初中毕业后考的。我现在经常替她们惋惜,如果当初她们的家庭看得远一点,对她们的支持再多一点,那她们现在至少也能考上一般的本科院校。
上初中的第一个学期,功课一下子多了起来,我有点感到吃力,但我历来是个听老师话的老实学生,每天坚持完成作业。学期末的考试很令我满意,在全班六十人中,我排名第二,全校排名第七,被评为三好学生,领了一张奖状;可没想到,这却是我中学阶段获得的唯一一张奖状。整个中学六年时间,我只得过一张奖状,从没做过学生干部,一直是白丁,甚至连个小组长、课代表都没机会做,因为,后来的我,一直是个“差等生。”
初一下学期,我家搬到卫集镇上,我转学了。这时,相对于我们那个小山村来讲,可真
是个大世界了。每天有好多东西可以玩,学校里的学风比较差,周围的同学都不重视学习,于是,我不再好好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我刚转学时,班主任老师给大家介绍说:“这是新转来的张春风同学,是三好学生,以后大家多向他学习。”没想到,两个半月后的期中考试,我在全班排第三十几名,外语由上学期末的98分滑到了19分。
我每天和几个小哥们去“野”,成绩每况愈下,开始堕落为“差等生”;不过与其他“差
等生”不同的是,我在心理上,从没把自己定位为“差等生”。初二下学期暑假,我开始有所觉悟,认识到不好好学习自己将来肯定没有出路,我从暑假里开始努力。现在回想起来,我自己当时那么小,有那么大一股劲儿,真挺不容易的。我在自己房门外写上“闲人免进”,里面写上“无事莫出”。我不再和那些哥们儿去野,我还请老师把我的座位调到了第一排,我单独一个人坐一桌。每天上课认真听讲,晚上学到很晚。
我现在总结出,我下决心做的事情,总是喜欢一个人闷头做,应该说这是一种益多害少的品质。
老天爷有眼,中考我以比分数线多一分的成绩考上了县中。(人生中关键的一步)
考上县中实际上也是挺不容易的事情,我们镇那年考上八个(我当然排第八了)。我自
己当时也很知道珍惜这个机会,没入校就下了非常大的决心:我一定要刻苦学习,再也不贪玩,一定要考一个重点大学。
高一高二的经历使我明白:并不是只要我努力奋斗,便能获得成功的。我差不多是班里
最用功的学生,每天起床最早,睡得最晚。我甚至有很长一段时间在晚上学生宿舍熄灯后,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看书;但令我懊恼不已的是,我的成绩始终在后面徘徊,始终上不去。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在老师、同学和父母面前,真的抬不起头。每次开学看期末考试的成绩,我总要等到别人去吃饭的时候,自己才敢偷偷地凑上去看一下自己的名次。每次心情都特别沉重,因为那名次,意味着什么也考不上,我记得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回家,爸妈知道我的成绩后,竟然都是满面愁容,一个晚上不说话。我知道他们不是故意不睬我,他们是在为我发愁。第二天早上,我一声不响地收拾好自己的东西,给爸妈留下了一张纸条:“爸、妈,儿子能行的。”然后就登上了返城的汽车。接下来的一个学期,我玩命地学习;可是,高二下学期的期末考试,我还是排了个班里的第四十六名。
人在经过多次努力之后仍然遭到失败,是很难保持信心的,我也不例外。暑假里我知道
自己的名次后,我觉得自己都快崩溃了!我从来没那么失望过,开学就是毕业班了,我该怎么办?我还能行吗?
我在精神空虚的时候,喜欢读小说(很多中外名著我都是在自己情绪不好时读的)。这
一次,我读了一本人物传记——《毛泽东传》,是一个美国人写的,他的名字我记不清了,但我永远感谢他,因为就是他的这本书,唤起了我的民族使命感,使我有了巨大的前进动力。那本书写得很客观,展示了一个真实的毛泽东。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位伟人与一般人的不同之处,首先在于其强烈的民族使命感。
我开始反省自己。从小,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就喊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可是,藏在我内心深处的理想到底是什么呢?考个好大学?!考个好专业?!将来找个好工作?!穿名牌衣服?!有自己的车?!有别墅?!这些都是同学们经常谈论的,这些都是大人们不断灌输给我们的,可这些,就是我的理想、我的奋斗目标吗?不,这不会这样活着,我要改变这一切,我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活,我要让五星红旗在世界经济领域冉冉升起,到那时,我和我的国人,站在经济奥林匹克的领奖台上,疑望国旗,满眼热泪„„
我知道我的这些想法,在任何人眼里都是狂妄的,但宁可狂妄,我宁愿为这狂妄的想法
而活,而奋斗终生„„
接下来我应该感谢的是那场大病,我食物中毒了,恶心、呕吐、腹泻,甚至昏迷不省人
事。住了五天院,我出院了。当天下午我去我家附近的中学操场散步,我觉得身体虚弱极了。几个初中生在打篮球,我凑上去扔了几个球。上了一个三步篮,跳起上篮后我差点跌坐在地,两眼发花,两腿发软。我第一次体会到身体这样虚弱的感觉。“明天就好了!”我不住地在心里安慰自己。忽然,一个令我非常不安的念头闪入我的脑海:如果有一天,我像今天一样虚弱,然而我的大脑只能告诉自己:“明天可能会更糟。”那样是怎样的感觉呀?而那种感觉,却是一个人到了老年都无法回避的。假使一个耄耄老人,或是一个病重之人,他恐怕对打球的中学生、走路如风的青年人都会羡慕不已,他甚至看到别人耳不聋眼不花、说话流畅都会羡慕不已。我开始真正体会到了人生苦短、生命宝贵。我觉得心情既紧迫又平静。
两年不顺的学业,一本好书,一场大病,使我树立了高远而平静的人生观。这一切心理
上的感受,不过发生在二十几天内,而这之后,我感觉到自己真正成熟了,我懂得了人生的道理,这道理,不是人从书上背来的,也不是哪个人教给我的,而是我从自己的经历中悟出来的。有所信仰,有所追求,心中充满动力,而又不急不躁,那种感觉真好!
有了强大的动力、美好的愿望,平静的心态,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但距离成功还
太远太远,毕竟我一直在失败,而失败的原因并不是不努力。
我该制定一份现实的计划了。首先是环境。我还是***惯,喜欢一个人闷头作事情;于
是我在县城的北郊租了一间房子,很破,我和我妈收拾了一天,才使它看上去像人住的地方。甚至在房间都收拾好了之后,全家人还在劝我不要搬过去一个人住;但是,我一向“不撞南墙不回头。”开学后,班主任和管宿舍的张老师也竭力阻止我从学校宿舍搬出去一个人住,他们说,从以往的先例来看,高三搬出去的同学,没几个能取得进步的,绝大多数都是退步。后来的事实证明,出去住,对我来说是正确的,我需要那种环境。
1996年8月3日,我第一天住进我的小屋,我没有急着学习功课,而是给自己十天时间
挖根源,找对策,制定全年的学习计划。
我的小屋本是菜农管菜的房子,所以周围都是菜地。其后有一条小河,小河那边是一片
树枝,树枝边是草地。那十天,我每天搬上一个大红箱(我的书桌),带上一只小板凳,到树枝中规划我的蓝图。
首先,我错在哪?我得弄清楚,我踱步在河边,想„„
终于,我理出了思路。
首先,最根本的原因,我看上去很用功,但心情浮躁,效率很低,学东西一知半解。我一定得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才能实现大的突破。
其次,我不注意“温故而知新”,以致经常是“熊瞎子掰苞米,掰一棒丢一棒”。做习
题计划性差,而且不注意复习已做过的题型。
还有一点非常要命,我总是不太重视考试。我平时喜欢抠根问底,喜欢做难题,却并不
重视每一次考试,包括期末考试,我总是在成绩出来之后才知懊恼,而之前从不做针对性的复习。
根据自己的总结,我出笼了一套高三的复习方案。
我的高三
揣着一篮子计划,我迈入高三。
我本是一个性格开朗、很爱说笑的人,而步入高三,我整个儿变了一个人(后来我同学
都说我那时有一个没过程的转变)。
每天早上,我6点钟起床,洗漱完毕,戴好随身听,塞上耳机,面向墙上的小国旗,听
国歌。每当那激昂的国歌在耳畔响起,我的心情激动不已,我感觉自己没有了任何私念,我感觉到一种巨大的动力。啊!我将终生为此而奋斗,为中华民族的强盛而奋斗!
直到今天,我每天早上起来都要听国歌,这使我每天都能保持旺盛的斗志。
听过国歌,我总要锻炼身体,三十下俯卧撑,三十个下蹲动作,然后是朗读英语课文。
这之间,我可以把早饭做好,一碗稀饭,两个鸡蛋。
每天早上7点钟,我准时骑自行车去上学,路上二十多分钟,我总是骑得不紧不慢,我的很多同学反来问我:“你每天花费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在路上,那么紧张的高三,你怎么能受得了?”实际上,他们有所不知,来回路上近一小时的效率,要比在教室时高得多。关于这一点我等一下再说。
我高三的时候,在学习状态和学习方法上各有“三大法宝”。学习状态方面的三大法宝
是“埋头,素服,三缄口。”埋头,即我看书走路时总是低着头,将自己置身于一个不受干扰的环境。素服,即我绝不穿颜色鲜艳的衣服,因为我要杜绝自己心中哪怕是一丝一毫的浮躁。我有两套灰色的衣裤,其中一套屁股后面有补丁,我高三基本上是穿着这两套衣服度过的。说到这里,很多同学可能觉得我过于注重细节了,但我认为,这细节是应该重视的,我们年纪还轻,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我很难相象哪个同学在高三整日说笑,整日衣着华
丽而能在高三保持平静的心。三缄口,是指对于学习以外的事情我要不说,不说,再不说。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我现在读大学一年多了,大学生活可谓是丰富多彩的,我每天不要那么紧张了,性格也回到了以前的爽朗,每日有说有笑,但我每每想起自己当年“埋头,素服,三缄口”,穿着补丁裤子又充满自信的状态,心中总是充满自豪。如果哪一天,再有那么大的“人生赛事”来临,我肯定会要调整自己进入那种状态的。
我的学习方法很简单,只有三条原则,我亦谓之“三大法宝”,这“三大法宝”即是:
“紧跟老师,多次回顾,重视每一次考试。”
我以前过于自信,喜欢一个人“跑单”,喜欢自己找很多题目,无计划地乱做。高一高
二两年的惨败告诉我,那种做法绝对是事倍功半的。制定了紧跟老师的原则之后,我每堂课都聚精会神地听讲,做笔记。我把每堂课的重点和疑难点随手编上序号,下课后,闭上眼睛,按序号从头回顾一下每堂课的重点,哪一个想不起来了,就看一下笔记,如果有疑难点就及时问老师,问其他同学,直到把问题弄懂。高三阶段的老师基本上都是非常出色经验丰富的,他们为我们准备的复习内容和习题,基本上囊括了高考的试点;不过,有一门课——外语,我到最后都没有完全适应那个老师,但我还是坚持贯彻的我紧跟原则,尽量靠近老师的套路。
我的第二大“法宝”——回顾,尤其使我受益匪浅。我对记忆的观点是:回顾一百次也
不为多,而只能使你记忆得更牢固;所以,我总是不厌其烦地回顾每一个知识点。很多问题在初学时没有深入思考,而在回顾的时候,由于时间比较充裕,所以能够将问题向各个方面拓展,起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我前面说的骑车上、下学的时间效率高,就是因为每天下学的时候,我可以将全天的学习内容按序号回顾一下(之所以编序号就是为了防止漏下某个题目)。有时候,我回想不起来,就停下车看一下书。每天上学,我总是将前一天的内容在心中过一下,这样,隔了一夜,再次回顾,印象就会更深刻。
我每天的中饭、晚饭都在学校的食堂吃,晚自修在学校上,每晚9点半离校,10点半准时上床睡觉,绝不熬夜。实际上相对于大多数毕业生,我的睡眠时间是较多的,但与别人不同的是,我睁着眼睛的时间都在学习,包括吃饭、走路、上厕所的时间,我都在回顾,都在思考。
说到这里,我有点担心,我的方法可能对大多数同学不适合。因为我的方法中一整天都没给自己安排休息时间,这无疑是一种疲劳战术,可是,我确确实实就是用这种战术,取得了胜利。那么,我何以用此疲劳战术而不感疲劳,反而“越战越勇”呢?我想,我并没有惊人的体力,所有这一切,都应归功于那巨大的动力,那为中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终生的志向;所以,我再次强调一下这动力的重要性,没有思想动力,方法再好,都没用。
我们接着谈我的第三大“法宝”;重视每一次考试。高三的考试非常频繁,很多同学到最后都考麻木了。我不同,我重视每一次考试,不管大考小考,我在考前都认真准备,考后认真总结。为什么要这样重视每一次考试呢?因为我需要信心,需要一个平静的心态。我永远忘不了我的“平型关大捷”:开学一个半月,全校的毕业生将举行力学部分的物理统一考试。我们在前半个月知道这个消息,其他同学都不以为然,都在进行全面复习,而我在那半个月则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物理上。我把老师上课讲的每一道题目都弄懂弄熟了。考试成绩出来了,我得了98分(百分制)。全班第一,全校第三。那对我真是极大的鼓舞,你知道我多么需要那种鼓舞吗?我的物理一直不行,高二下学期的期末考试,我只得了53分。这次,同学们都向我投来了格外敬佩的目光,我两年来第一次获得这种目光。那次胜利,我谓之“平型关大捷”,因为‘它打破了日本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我真的有点飘飘然了,有点想骄傲,可是我很快平静下来。这算不了什么,也说明不了什么,只是我自己为了鼓励自己的”军心“而实行的一步策略而已。我还是原来的我,还没有取得太大的进步。我这样告诫着自己。老师做试卷总结的时候,我认认真真地听着、做笔记,那道做错的填空题,我把它背了下来。
以后的每一次考试,我都认真准备,而每次考试之后,我都要进行仔细的总结。这一点,实际上对整个高三的复习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整个高三阶段有一半时间都是在考试和讲试卷,如果不能学会认真总结试卷,那就很难谈进步。我总结试卷的方法是一个字——回顾的时间将它们归类,串成一串,由点到线到面。开始的时候,感觉要背的东西太多了,但坚持到最后阶段,我发现难得有什么东西再需要背了。
看到我高考的结果和我刚入高三时的成绩,你一定觉得这是奇迹,我也不否认这样讲,因为我自己的一个口号就是“创造奇迹”;但事实上,我觉得自己每天都在踏踏实实地走,不敢有半点浮华。
我们学校的高三,毕业有五次大的模拟考试,差不多两个月一次,第一次我在全校排第九十八名,全班第十九名;第二次全校第九十六名,全班第二十二名;第三次全校第三十名,全班第五;第四次全校第十,全班第二;第五次我因故没有参加。
我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用这样的方法,度过了自己的高三,可以说每天都在进步,但这中间,也不能说没有痛苦,没有烦恼。只不过,我自己调节得比较好,尽量缩短了那些状态不好的时间。
我的心理调节
高三阶段,每个同学的压力都是很大的,如果摆不正自己的心态,就很容易在思想上徘徊不前,而徘徊的时候一长,就很容易进入一种恶性循环,导致没有信心,没有兴趣,厌学等“高考综合症”。
我从小就喜欢长跑,参加过多次长跑比赛:高一时拿过我们学校冬季越野赛的第三名。对于长跑,我有一个体会:平静的时候,跑得最好。心情烦躁、没有信心的情况下去比赛是必输的,而过于激动、拼命要求自己要怎么样怎么样,也很难在长跑中取胜,因为那种状态下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结果前工后拙。最好的办法就是调整好呼吸,大脑保持平静,什么都不去想,只要求脚下不停地跑。我现在回想起来,高三阶段,不就是一次长跑比赛吗?跑
5道很长、很远,在这条跑道上,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好高骛远,想跑得快,只有保持平静的心态。
我在高一高二的时候,差不多每天都记日记,我现在翻开那时的日记,满眼都是悔过和决心,这该是我当时心境不平的起源,而当时心境不平,又是我那时成绩不好的起源;而在高三阶段,我仅在1997年元旦做过一次总结和计划,其余我的日记是空白。当然,这不说明我高三时思想没有过徘徊。每个人的情绪都是有周期性起伏的,我也一样,只是我每次情绪不好时,都会告诫自己:“这是情绪低落期,脚下莫停,平静地跑,尽快度过困难期”。这个方法可以说屡试不爽,是我高三阶段始终保护良好状态的一剂良方。
心理调节是需要战术的,说起来有点像自欺欺人,可实际上,这是非常必要的。那一次物理考试奠定了我的信心基础,后来,每当我感到自己缺乏信心时,我便“如法炮制”,专攻某一考试。我认为,取得好成绩,是鼓励自己的最好办法。
第五次模拟考试的时候,我感觉到自己已具备了夺魁的实力,但我却“战略撤退”了,因为那时已是6月底,如果参加了,考得太好,我会滋生骄傲情绪,考得不好,容易焦躁,所以我索性不考了。
心理调节的第二法宝,我的体会便是自我暗示。很多事情本身是无所谓好坏的,就在于你自己怎样看待,从这个角度去看,你可能会觉得很倒霉,而换一个角度来看,你可能很振奋。
很多同学,遇到一道自己不会做的题目,可能很沮丧,说“倒霉,又错了一道”。而我却自我暗示自己,有“财产进账”了,所以我反而有如获至宝的感觉,一定要将它弄懂,弄会。我每天晚上按序号回顾我的疑难点时,总是“如数家珍”。
我的自我暗示法最成功的范例莫过于高考那三天了,7月6日早上起来,我就感觉到自己感冒了,但我还是坚持学习。我觉得,为了保持一个平静的心态,应该学习到最后,而“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的说法是不科学的。7日早上,我已经发烧了,我的情绪受到了影响:我平时很少生病的,怎么偏在这节骨眼上感冒,真是老天爷不长眼!当时,父母、亲戚都不在身边,因为我事先告诉他们都不要来,我说我需要清静;我那时真有点焦躁感。后来,我恍惚想起像有人说过:人在发热的状态下头脑的兴奋会更高,思路会更敏捷。我拼命在大脑中承认这个观点,于是,我很快恢复了自信,于是,我赢了„„
关于心理调节,我还有两点要补充。第一,作为一个“差等生”,你可以定很高的目标,但你必须承认你自己的“差”,你才可以使自己获得一个平静心态。第二,人的毅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不断地磨炼。我每天早上起来总要锻炼身体;每个周末总要来一次三千米跑;我整年都洗冷水澡„„。这一切,使我始终拥有坚忍不拔的毅力。
寄语
我现在从头看了一下自己的文章,每一笔都是我用心写的,但很多观点,对很多人来说,无疑是很笨拙的、很偏激的。我在这里想强调的一点是:在学习的旅途上,没有固定的动力,也没有固定的方法,但你若想成功,你就必须找到能够持久推动你前进的思想动力和一大套最适合你自己的学习方法,永远不要迷信别人。
该说的,说得差不多了。回想起那紧张的高三,我从心底里为成绩不好的同学加油,因为我深知“差等生”的痛苦,我从心底里希望,天下每一个“差等生“都能在高三时大翻身,考上自己心中的大学!
尊严,在很多时候,更是一种单纯的人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