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分考入上外高翻学员会议口译专业TIPS
高分考入上外高翻学员会议口译专业TPS 编辑点评:张鑫,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学生,以高分考入上外高翻学员会议口译专业。她同时报考了北外高翻和上外高翻——口译学习者心中的圣地啊!看完她的这篇经验总结+感想之后,大家又有什么样的感想呢?
上外高翻 VS 北外高翻
首先,北外高翻除了英汉同声传译专业外还有复语同传专业,即三种语言的同传。这些专业毕业后都是硕士研究生学位,因此入学考试就是国家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
上外高翻除了有硕士学位的口译笔译专业外,最有特色的就是2003年设立的会议口译专业,也就是我即将入读的专业。这是上外和联合国欧盟等国际组织合作的项目,专门培养国际会议口译人才。特色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精英教学,每年招生不超过10人(今年全国招了8个人);淘汰制,第一年有个淘汰考试,不合格者将不予升入第二年;无学位,最后考出来的是会议口译专业证书”(Professional Diploma in Conference Interpreting);海外实习,第二年有机会去联合国总部实习。
很多人问我:你两个高翻都考,难道不冲突吗?现在这个问题就清楚了吧!北外高翻英汉同传专业我是10月中报的名,参加1月份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而上外会口是在3月笔试前几天报的名。可见二者考试并不冲突。至于上哪个还应该综合考虑:北外依托北京这个政治中心,毕业后进个国家部门如外交部商务部做翻译应该不难,其实这已经很不错了!而且传说中北外整体学习氛围更好,老师和学生关系更紧密。上外会议口译专业呢,高强度,高风险,高学费,时刻面临淘汰危险,最后还不一定能考出那个证书。想稳妥就选北外,想挑战就选上外。这就要看个人性格和实力了。我最后选择读上外,的确是想挑战一下,看看自己在那种高压的环境中到底能释放出多大的潜力。
2009年10月14号报名,2010年1月9日考试,三个月的时间坚守图书馆,结果:成绩超过录取分数线40分
由于准备工作开始的晚,我只有三个月的时间,而政治几本书要背,法语三本教材要自学,压力可想而知;保研的同学轻松自在,出国的同学offer陆续拿到,无形中又增添了紧迫感……现在回想起来,考研这段经历告诉我一个道理:为一个目标而坚持奋斗的感觉真好。言归正传,我是如何准备的?
北外同传专业考试分为四门:基础英语,专业英语(即同传试卷),政治和二外。政治是全国统一的试卷,其余三门都由北外自主命题。1.先说政治:要不要报班?
我当时由于时间紧迫,自己看可能效率不高,很难把握重点难点,因此报了考研政治班。在老师的带领下复习起来确实有的放矢,很快就进入状态,提高了效率!但是如果你以前文科出身,而且复习时间充裕的话,其实就完全可以节省这几百元钱,靠自己一样可以取得好成绩。
2.复习进度
大致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梳理一遍,通背一遍。每周末上完政治班后的下一周用来消化吸收,把要求背诵的内容都背过,主要参考书目为任汝芬的考研政治序列一。第二阶段为重点记忆和大量练题。开始了第二遍背诵,这次所有内容通读的基础上重点背诵一些专题,并把每章节框架整理在笔记本上,用序列二来大量练题。第三阶段主要是时事政治整理和模拟套卷练习。这样在考试前几天只需把课本翻阅一遍,笔记记忆一遍,错题巩固一遍就好。3.怎么背诵有效率?
背诵有些要机械记忆,如中国近现代史里的大量史实,这些我和大家一样靠重复多次来记忆,但我还有个很有意思的小技巧——想象背诵法。道理和穿越小说是一样的哦!把自己想象成进入了那个年代,和里面的人物一起经历历史,一起经历鸦片战争,站在桌子旁看他们签订条约,每一个条款都能看得到,甚至还可以想象字体的样子;和他们一起经历洋务运动,自己办了哪些企业,目的是什么,最后结果怎样等等。这个想象记忆法适合闭目养神时使用。科学社会主义部分许多内容最好不要死记硬背。我一般是先理解各条各点,然后提炼出每条的中心意思找出每条一两个关键词,记忆时先记关键词再扩展还原。4.考试技巧
大题分点回答,条理清晰,逻辑严谨,正反兼顾,发散思维,联系实际。二外(法语)
北外的教材和我们学校的不一样,因此要从头开始学习一遍。北外的法语教材是《新大学法语》,李军主编。把三本教材学完,考试80分以上绝对没有问题。第一本比较简单,我只是把词汇过了一遍,重点放在了第二本和第三本上。北外的教材难度比我们学的大,词汇多,语法多,文章长。因此我每天要花3,4个小时用来学习法语。一个月学一本书,工作量是相当大的,大概两天cover掉一单元。没有捷径,每天按部就班,严格完成自己制定的进度表。
值得一提的是二外试卷每年都有一些题会重复。因此考前把近10年的真题做一遍十分有必要!真题没有答案,大家可以找个法语专业的朋友帮忙或者找二外老师帮忙。基础英语
从2009年开始基础英语试卷结构有所改变,最后的一篇翻译改为了作文,而且2010年延续了这一改变。现在试卷结构为:两篇阅读单选题(每题三分,共12题,即36分),一篇T/F(10分),选举填空补完文章(2*7=14分),翻译(5句*8分=40分),作文50分。
至于阅读,文章一般选自外报外刊如the Economist, NY Times, 文章篇幅较长,主要考察同学的阅读效率,也就是能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把握文章主旨,并且快速找到关键信息点。实话实说,一般英语试卷中阅读是我很喜欢的一部分,也是感觉最容易的一部分。除了平时的精读泛读阅读训练以外,考试技巧和方法也是很重要的。那么怎么提高阅读部分的效率
呢?我通常采用三步法。第一步:看题。用半分钟至一分钟的时间快速浏览文章后面的问题,目的是知道文章主要讲什么,阅读时要重点留意什么。第二步:Skimming.用8分钟的时间通读文章,这里通读也是有方法的,我把它称之为“变速阅读法”即时快时慢,首尾段慢,首末句慢,观点慢;例子快,引言快,并列快。而且注意在阅读时,要圈点勾画,划出重要观点,圈出人名等重要信息,以便下一步做题时快速找到对应区间。第三步:Scanning.快速阅读完文章后,开始做题,针对每一题回到原文,找到对应区间,分析得出答案。这样既避免了把自己的臆想观点强加于文章而出错,又能节省时间,只需分析题目要求的问题和信息,不用在初次阅读时把每句都吃透。对于阅读迷茫的同学可以试试这个三步法哦!2010年考卷总体难度较低,尤其是阅读部分,应该不会拉开差距。因此关键在于翻译和作文。对于翻译,自我感觉没什么技巧可言,要靠平时的练习与积累。推荐一本书:《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这本书前半部分是理论讲解,其中讲到的各种翻译方法是蛮有用的。后半部分是实战翻译,每篇英文原文后都有叶子南学生的翻译和叶老师的点评以及他自己的翻译。这部分我练了大概7,8篇,量不大但收获很多。时间充裕的同学可以多练几篇哦!这些文章都有难度,而且点评很精辟,让人思考很多。
至于作文,今年的题目有点小专业,根据一幅图来解释温室效应是怎么回事以及对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和可能的解决办法。还好我以前学过地理,对温室效应的原理还记得,这样读图就少了很多障碍。作文要求不少于300字,我由于时间过于充裕(一个半小时)而且当时不知为什么说起来不停,洋洋洒洒写了大概700字~~当时很是得意,后来一想其实这样适得其反。字数太多评委不一定喜欢,而且简练也是一种能力嘛!结果基础英语得分一般,124分,我想很可能作文只得了个一般的分数。所以建议大家不要像我这样因为时间充裕就写个没完没了。
很多同学问作文平时怎么练,我觉得作文要靠大量的input。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多了背多了,写起来就不会理屈词穷。许多英语牛人都爱读the economist,积累里面好的表达方法和构思,自己写作时很自然就用上了。所以还是多读吧!辅之以偶尔的练笔。
专业英语(同传专业试卷)
2010年的试卷难度不大,平时用financial times,the economist来练翻译,考试的难度相当于ChinaDaily~~~但老师评分很严格,对语言质量要求很高,得高分不容易啊!这门课的分数线是108,很多基础英语考120甚至130的同学,同传卷仅考了不到100分,很可惜无缘复试。可见平时在练翻译时,不仅要练习有难度的文章,还要提高简单文章的翻译质量。
这门考试内容为4篇翻译,两个中翻英,两个英翻中,其中一长一短。时间两个半小时,一般情况下时间不是很充裕,但这次难度低,很多同学都是提前一小时至半小时就做完了,然后纷纷交卷,场面甚是壮观。至于文章类型,绝对没有文学性质的,都是新闻评论,或时政,或国家政策等等。我记得具体有讲生育率问题,生产过热问题,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
平时建议关注时事,每天保证读半小时至一小时的新闻,可以读报纸,如ChinaDaily,《环球时报》,另外我还喜欢在网上读新闻,常去的网站有Newsweek,nytimes,msn。随手会记下点重要信息和单词等内容,第二天早晨整理到笔记本上。
另外,虽然主要精力都应对笔试,但是口译也不能完全松懈哦!为了使自己时刻保持口译状态,我买了本人事部二级口译的教材练习,叫做《英语口译实务 2级》。每周练一两篇,译译,读读,背背,当是忙里偷闲,享受享受听与说的快乐。
分数线问题:笔试要达到多少分才可以进复试呢?分数线是怎么划分的?
首先总分要过线:2010年同传专业总分分数线为368。然后每门课也要过线:英语和二外都是50分,基英和专英都是108分。只有达到这两个要求才可以进复试。上外高翻会议口译笔试面试经历
说实话,在报名考试之前,我有过犹豫。感觉上北外应该没有问题,何必再折腾呢。而且根本没有针对上外的考试做过准备,500元钱笔试报名费(或1000元钱笔试加口试)很可能会打水漂。但内心深处还是渴望试一试的。总共为这个考试准备了5天时间。所作工作如下:把以前的笔记复习了一遍,每天练习笔译2小时,口译一小时,把外交部、商务部网站上一些重要信息背了背,把最近一两月the economist 上的Politics this week 和Business this week版面浏览了一遍。这样让自己快速进入英语状态,通过复习笔记提高语言能力,通过看网站信息复习了时政背景。就这样,带着一点紧张我上了考场。3月7日笔试经历
记得一月十号北外笔试考完后,第一时间给妈妈打电话,第一句话就是“好不尽兴!”,之后陆续向朋友老师抱怨“That’s it?? After what I have prepared for this exam?” 总之,北外试题让人做的很没感觉。
记得上外笔试上午部分结束后,给好友发短信说道:我要烤糊了~~~ 二者难度对比可见一斑。
会议口译专业笔试分上下午两个半天举行。上午综合试卷,时间为两个半小时;下午翻译试卷,也是两个半小时。今年综合试卷题型较少,没有了文章摘要题,没有了paraphrase题,只有三部分:单词与释义配对,无选项的完形填空和作文。单词有25个,难度很大,几乎没有一个是平时常见的,我没有背过GRE词汇,但感觉应该是那种类型的变态单词。考完后,大家纷纷互相问:单词你认识几个?一般能答出6,7个就很不简单了!我认识的大概有10个,通过词根法推测,和词性法排除等歪门邪道又硬憋出来5,6个。其余的10来个就看RP了。关于这部分,没什么好的方法,要么你很有毅力的去背GRE单词(我是做不到的~~),要么就靠平时的广泛阅读来积累(这个还蛮靠谱的!)。我喜欢后者,平时读书看到一些生单词,看着顺眼的就积累到笔记本上。不是每个生词都整理到笔记本上,而是只记下那些自己感觉喜欢的或有用的。另外关于笔记本我有一个原则:Anything in my notebook shall be kept in my mind.只要我写在了笔记本上,就一定要背过。如果不想
背的东西,干脆就不要写。除此之外,强烈推荐Merriam Webster’s Vocabulary Builder,背过其中的词根词缀,受益终生啊!
完形填空题比较简单,根据文章意思和逻辑每空都能填出来。其他同学也是这么说的,可见这个题拉不开差距。但我有一空没有写出来——美联储主席叫什么来着??忘记了。所以提醒同学们要记住一些硬性信息,如重要人们,地名,条约,和机构等。
又到了最关键的作文!题目两选一,字数不少于600字。Option 1: 对与恐怖主义问题,政府是应该军事打击呢,还是通过和平谈判来解决。Option 2:对与当今大规模的移民问题,你是怎么看待的,要不要对移民人数有个上限来控制呢?
对我而言,第一个题目虽然很有意思,虽然可以写的很有感情,但容易落入空话大话的圈套,因为我对恐怖主义的一些具体信息不甚了解,举例时很难说出时间地点人物等关键信息,这样为写作造成了很大障碍。第二个题目相对是个更容易的选择。So I decided to play it safe.于是选择写移民问题。
自我总结一下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和失败之处。
成功之一:开篇新颖。开篇我用一大段排比回顾了人类历史上几次重要的大规模人口流动,引出移民的原因,即两种力量pull force 和push force。
成功之二:句型复杂多变,借用许多the economist 上学到的短语。比如grapple with, face a double whammy, feet of clay, tinker with等。
成功之三:结尾上升层次。在讲清楚所要表达的意思后,我喜欢在文章最后来点高调的煽情,在精神层面上有所上升(向Obama偷学的)。
比如这篇文章最后一段我讲到了人类的公平发展问题,表达了对公平正义和平的新社会向往。
失败之一:时间安排失误,前松后紧。前两部分题答得很快,到写作时还有一小时三刻钟的时间,很是充足。因此开始慢慢悠悠打草稿,打了半个小时!前面写的也是不紧不慢,总想提高语言质量,导致后面时间紧张。差点来不及写最后一段。
失败之二:中间论述部分观点不新颖,虽然很想写出新意,可无奈还是讲了堆路人皆知的东西。
失败之三:字迹潦草,不堪入目。这个弱点伴随我很多年了,认识我的朋友对我的字都很无语,老师也说“长得还算清秀的小姑娘,字怎么写得这么难看?”这个……我会努力的…… 下午的翻译试卷答得还算淋漓尽致。很长的两篇文章。一篇英翻中,讲的是欧盟在世界上所处地位和作用问题。涉及到《里斯本条约》,欧盟改革,扩张,内部问题等。难度刚刚好,challenging but manageable.另一篇中翻英,讲的海地地震。涉及到地震的基本情况,破坏力大的原因,灾后重建面临的问题,美国灾后重建的作用,美国的企图及其他国家的反应。(今天是6月7号,距离考试整整三个月了,我竟然还记得~~~自己惊讶一下!呵呵)在交卷前两三分钟写完,写到手腕酸痛了。因为文章实在很长。
可见翻译的内容是紧贴时事的,有一定的背景知识对翻译会大有裨益。4月3日口试经历
参加笔试的共160人,进入复试的27人,复试分四个半天进行,最终录取了8人。4月2日下雨,4月4日下雨,唯独4月3日也就是我参加复试的那天下午艳阳高照,天气异常好。可能考官的心情也很好吧(有个老外考官每次来侯考室都说:the sun is great today, why don’t you guys take a walk outside and relax…),那天下午7个人面试,竟然进了4个!感谢天气。
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心态“!
放松:最好不要放太多的stake进去,就是说既然走到这一步了,既然已经尽力了,既然该做的都做了,那么就随缘吧。我当时就这么想的:北外还是上外?也许冥冥之中上天早已安排好,要是考不上这个,那就是和上外的缘分已尽,相信老天在北外已为我安排好今后的路;要是考上了,那就说明注定和北外无缘,在上外这片天空还有很多等待我去探索。因此我当时可以说没有什么压力,无论结果怎样都能接受。但是肯定还有些考试是孤注一掷的,不过这时候坦然的心态不能丢。相信缘分,相信老天的安排自有其道理。
自信:相信自己,别人才能相信你。推门进入后,自信微笑大方的与考官问好;对话时注视眼睛,以应有的表情回应考官的每句话,自然表现自己,这样让考官感觉也很舒服。不要把这个过程当成对你的拷问,要主动把这半小时变成你的show time。
享受:与人交流本来就是一种享受,更何况和翻译界的大师级人物交流。When you feel happy, they feel it, too.When you enjoy talking to them, they enjoy talking to you, too.道理很简单。试想一下,如果我们仅仅把自己当成应试去的考生,等待别人的审判与挑选,唯唯诺诺胆战心惊地说话,考官能喜欢我们吗?因此何不转换个角度,就当成一次普通的对话,当成一个向他们展示自己,交朋友的机会。
心态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确保发挥稳定。很多人并不是因为实力不够,而是因为过于紧张而发挥不好。我想我的实力应该不是最突出的,我的知识面不广,实践经验不多,但我一向喜欢和人面对面交流,喜欢在“台上”的感觉,所以发挥会比较好。复试内容:
两篇不记笔记的口译——大约听考官讲3,4分钟后开始口头翻译,整个过程不能记笔记。这与以往做过的任何口译都不同,因为要完全凭借大脑记忆。技巧在于抓住文章脉络逻辑。一边听,头脑里一边形成清晰的脉络图,如树形图。每一个观点都是一个树干,对这个观点的例证就是树枝,怎么一层一层延续下去的,都要有清晰的逻辑,只有这样才能完整准确的翻译出来。
复试前一周我专门针对把握要点和脉络的能力进行了一些练习。听一篇voa新闻,不做笔记,然后复述大意和记住的细节。其实用新闻来练并不适合,因为新闻报道信息量大而杂,只是训练了短时记忆。所以我还选了两三个演讲来练,听完后复述出几个要点和例证就可以了。我记得考试前一天练了篇芮成钢的演讲20多分钟,我听完后基本都复述出来了,顿时
增加了自信。其实回想起来他的那个演讲思路清晰,举例鲜明,难度不大,因此建议考前一天做个简单点的练习增加自信。
考试当天,第一篇英文到中文口译,是一篇关于男性激素的较学术的研究。但是文章结构严谨,层层深入,把握脉络并不难。我完成的很顺利,没有丢掉任何关键信息,只是关于ring finger纠结了很久,我忘记了这是那根手指,考官提示我说:in Chinese, it doesn’t have a name.我回问:it doesn’t have a name? how weird… 然后考官告诉我中文是“无名指”。接下来悲剧发生了,我不知道那根手指是无名指。考官无语,嘲笑我说:You are far from getting married!(因为无名指是戴婚戒的手指嘛~~我后来才分清~~)我回道:Exactly, I don’t even have a boyfriend!考官说:What? you must be kidding.Haha 这样看来,以轻松的心态面对本来可以很尴尬的悲剧,反而起到了活跃气氛的作用。第二篇中文翻译成英文,讲的是谷歌退出中国的问题。这个事情由于我之前专门关注过,所以对内容很熟悉。直接导致陶醉其中,忘记专心keep track of the flow of thoughts。在翻译时有点打乱顺序,还丢了几点。不过都在老师善意的提醒下回想起来并补充上去了。最开心的是最后的自由对话部分,老师看着我的个人陈述问我些关于自己的问题。看到我曾对话奥巴马,他们很感兴趣,当然我对这个话题也很兴奋很感兴趣。他们问我和小奥说话什么感觉,我说“super nervous”,一个老师反问“even more nervous than now?”, 我说:of course!You guys look so nice, why should I be nervous!(因为这几个考官真的很面善,很亲切,我不知怎么就冒出了这句话,虽然有ass kissing的嫌疑,但是的确发自内心啊~~)考官大笑,一个老外说:This girl sure knows how to talk to people!Haha 然后他还问我对小奥提的问题是不是政府提前安排好的(为什么很多人都对这点这么好奇呢?),我开玩笑对他说:You know what, you are asking too much!You don’t wanna get into trouble.又是一阵笑声。然后我还是如实把整个情况告诉他们了。最后……
站在新的起点上,感慨万千。有欣慰,有不安,有幸福,有担忧……但一切都要归为两个字:坦然。
不同的选择将我们带到不同的路上,这条路有太多的未知数,有时我们会想:我这样选择对吗?要是我选择了另一条路会是怎样的不同呢?人生的乐趣或许就在于未知,在于黑暗中的探索,在于向真理向顿悟一步步靠近的过程。我选择了上外会口,也许面前是康庄大道,鸟语花香;也许前面是断壁残垣,电闪雷鸣。我无法预知未来,我所能做的就是继续享受生活,做我所想的,想我所做的,竭尽全力,顺其自然。
最后祝所有朋友都能够找到自己的理想,并开心过好每一天!
第二篇:05年上外高翻会议口译专业入学考试经验谈
05年上外高翻会议口译专业入学考试经验谈
其实4月22号就接到了上外高翻院的电话通知说我被录取了,到现在10天过去了,总算是清醒下来了。忽然间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在bbw转悠了1年多,从大家的诸多贡献中也学到了不少,所以想借此机会谈一谈今年的考试情况,也算是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对各位的回报。
我想从3个方面谈谈今年的入学考试,即报考、笔试、面试。
1.报考
今年报考上外高翻会口专业的人数将近300。从地域上看,真是五湖四海的都有,虽说大陆考生占了绝大多数,但一些港胞台胞还有国际友人也把目光投向了这个专业。从报考人员的背景来看,也称得上是“丰富多彩”,有学生(本科生和研究生都有)、老师、记者、专职翻译等等。并且据官方消息称不少人都纷纷放弃了优厚的工作待遇来报考,这份坚定实在是值得钦佩。另外,有一点需要澄清,社会上传闻报考上外高翻会口专业需要专业八级或上海高口证,这纯属空穴来风。确切的报考条件是,只需要有学士学位就能报考。那些正在读本科最后一年的同学也可以报考。
2.笔试
今年的笔试安排在3月27号,笔试分为3部分:综合能力、视译、笔译。综合能力8:30-11:00,视译12:00-13:30,笔译14:00-16:30。大家可以看到,笔试要考一天,对体力也是个挑战。下面说说每个部分的具体内容。
综合能力第一部分考查外语写作(中国考生写英文,外国考生写中文),2个题目选1个,一个是谈是否应该禁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另一个是谈empowerment of women。字数不少于850词。第二部分考查名词解释,这些大多都是名人、缩略语、国家首都。我记得的有IPR、PLO、MDGs、IAEA、IATA、capital of Kenya、capital of Iran、capital of Australia、Hugo Chavez、Tsang Yam Kuen。这部分大约有40条需要解释的名词。最后一部分是完形填空,这不是大家通常所做的选择题,而是自己根据上下文填,每个空所填的词数不限制。这次考的是一篇科菲安南关于打击恐怖主义的讲话,英文的。视译看起来持续1个半小时,但实际上是分批次进行测试的。每批学生进入语音室后会被发给一盘磁带,待试音结束后,考生会被发给一篇文章(中文的),考生会有5分钟来通读文章,文章不算太长,大概300字。然后就开始正式录音,大家要把文章用英文口头翻译出来,并且有时间限制。这次的文章是关于对经济学家的炒作现象,里面基本没什么专业术语,还是挺照顾考生的。但是时间给得太短,后来才知道只给了3分钟多一点。好多考生都反映没有译完,有的甚至还差3、4句。可是从最后的结果来看,主要还是强调语音、语调、准确性和流畅性。
下午就是考笔译了,2个半小时其实还挺紧张,确实有人没有做完的。这次的笔译部分一共2篇文章,一篇英文译成汉语,一篇汉语译成英文。每篇的长度是A4的纸一面再多几行,小四号字。英文那篇主题是Democracy stirs in the Middle East,是国外杂志Economist3月份的一篇。怎么说呢,这篇文章的句子理解也不算太难,就是生词有一些,并且还都是关键词。但是我个人感觉先读一遍了解个大意会缓解一下心理压力,并且有助于把握基调。汉语那篇是温总理出席东盟地震和海啸灾后问题领导人特别会议的讲话,其实在考试之前bbw论坛就已经提供了中英双语的版本,请看 [url]http://www.xiexiebang.com/bbs/index.php?showtopic=1668[/url] 所以我要感谢本论坛。这篇讲话整体都不算很难,就是翻的时候要注意一些表达的准确性,如救灾、减免债务。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时间分配一定要合理,争取在有限时间内做完。
3.面试 大约在笔试结束2、3天过后就接到了高翻电话,确定了面试时间,所有27名入围面试的考生分别被安排在4月15、16两天(有人会问那不是会先考的会透露试题吗,其实大家考的内容都不一样,但难度和形式是一样的,所以很公平)。如果没有接到电话通知,那就说明不幸落榜了,就要等书面的成绩单,看看问题处在哪里,好对下一年针对改进。面试是考生一个一个的进到一间小会议室和考官面对面,今年的考官与去年稍稍不同,一共5个:欧盟翻译司老大爷(我估计刚入花甲之年),戴教授,杜教授,上海外办翻译jj,高翻的柴明院长。换句话说,就是5个考官每次考1个学生。面试的形式是做复述、问答和即兴演讲,大体分为4个部分:英文讲话用中文复述,中文讲话用英文复述,英文讲话用英文复述,英文即兴演讲。复述的那3个部分都是考官现场给你讲述一篇文章,然后你再做复述,文章的长度基本上在3到5分钟,考生在听的时候不能做任何笔记只能用大脑记,所以一定要专注。做复述的时候要镇定,语速要均匀,声音不能弱。每篇复述完毕后,考官都会问你问题,都是关于文章内容的。这些文章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层次清楚,逻辑清晰。做复述的时候要把大意、结构、逻辑放在第一位。现在我都有了个后遗症,一听到层次清楚的文章就有做复述的冲动。3个部分的复述完毕后,其中1个考官会拿3个题目,考生随便选一个准备1分钟就开始讲。总的说来,这次面试复述的文章和即兴演讲题目都是大家了解的话题。面试过后一个星期接到了高翻的电话录取通知,没有接到通知的考生会在迟些时候接到考官的电话给分析面试失利的原因。我认为上外高翻会口的工作真的做的十分周到和人性化。
以上就是这次考试的一些情况,就我自己的准备过程来说,我在准备面试方面也是借鉴了去年考入的lwcy姐姐的经验,训练了一些discovery的碟子,还有就是网上一些关于讲话的听力材料也还挺好。对于笔试,我还有时看看Economist、Latimes这样的权威网站,熟悉一下发生的一些大事和英文表达。我个人觉得新浪的国际专题也值得一看,虽然是中文,但很全面,看的效率也挺高。自己平时也试着翻译一些文章,有条件还可以和权威的译文参照一下,以提高笔译能力。准备那些名词解释的时候我看了看缩略语归纳。写作平时也练练笔,基本上都写议论文,写的时候要注意文章的主题鲜明、结构清楚、逻辑清晰。对于视译,找些中文段子练,训练自己的反应能力和表达的流畅性。对于即兴演讲,我也是多练,但也一定要注意主题、结构、逻辑,以及说话的语速均匀、吐字清晰。
这些就是这次考试以及我的准备的概况,回顾这1年来,自己真是经历了从去年的面试淘汰之悲,到今年面试过后之忧,再到接到电话通知之喜。虽然自己被录取,但这还只是第一步,1年后有中期考核,通过不了还要淘汰,通过了还有2年毕业考核,过不了还是要被淘汰,所以自己进去了还要更加努力。正如中山先生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第三篇:一篇上外高翻的报道
一篇上外高翻的报道
群群,明明,晓理(女):均为同传班学员
柴院长:上外高级翻译学院院长 小杜:同传系主任,加拿大人
Topic1:PPMM唱主角?
走进教室才发现,“娘子军”打天下,2名男生成了8名女生的陪衬。学员们清一色都是年轻面庞,年龄集中在22到28岁。心生好奇:做同传,难道漂亮女生最吃香?
晓理:女生嘛,口语能力总占点优势,发音频率高,口齿清楚。男孩的优势是反应灵敏,比较strong(体力好)。
群群:习惯了!学文科,女生数量总是有压倒性优势,以前班级里还有个男、女生比例为3:62的惊人记录。至于年龄,年轻人接受能力强,学翻译当然是越早越好———就像学骑车,小时候比较容易。
柴院长:女多男少,是整个文科类学科面临的问题。所以说,男孩子来报考外语学校,其实很合算。年轻人可塑性大,到了四五十岁再改行的人毕竟少。话说回来,做这行也不是吃青春饭,经验很重要。我们的面试考官中有一位60多岁的法国人,是法国的首席口译员———伊拉克打仗那会儿,法国电视台就是请他把现场的英语新闻口译成法语的!
Topic2:“牛人”都是啥背景?
本想请教这些“牛人”,考前到底做了什么准备。谁知道个个都说“没啥好准备”———不知道考什么,最多只是听听英语广播,看看原版书。他们的背景倒是五花八门,有工作好几年的,有刚毕业的,还有在读的研究生……
晓理:以前在大学实习时,参加了不少在上海召开的国际性会议。会议大多档次很高:在五星级宾馆召开,名流云集……偏偏就是不少翻译的水平很烂。因为这个,我对这次招考动了心———早在大一时,我就考出了高级口译证书。当然,我也不会放弃原来的专业,完全可以和同传找到结合点!
群群:大学时读的就是英语专业,现在再读同传,比较符合我的性格———我不太擅长需要原创性的东西,而同传要忠实于别人的发言,并不需要你自己“创造”。
明明:我原先在IT行业工作了3年———别人都以为方向转得太“猛”,其实自己英语底子一直还可以。几年工作下来,还是觉得学语言最适合自己,凭感觉,同传该是这个领域里面的“塔尖”了吧,收入应该不会比IT业差。
Topic3:考试难倒了英雄汉?
8月份的考试,是这次招生的一道“门槛”。考试分笔试和面试两部分。90多个报名者,笔试后之剩下1/4,本以为20个招生名额会招满,谁知道面试下来,又刷掉一大半。同传考试,到底考了点啥?
明明:面试的3位考官,有2位是老外,大概因为学理工科出身,我有点发怵。考题的一部分是翻译所给的四、五段材料,从“儿童问题”一直到“企业领导”,一紧张,我漏了不少东西。笔试中有一部分是视译,其实也是口头的———给你中文材料,让你现场翻译,要用录音机录下来———我的经验是不要瞻前顾后,据说不少人老觉得前面的没说好,一开小差,就容易说不成句、停顿下来。
群群:笔试难度,感觉和英语8级差不多,除了常见的中翻英、英翻中,比较有意思的是作文———不是普通的命题作文,而是让你做完前面的完形填空题后,再顺着文章的思路完成全文。至于面试,一上来是复述一大段英文材料———有一页半A4纸那么长!因为不能做笔记,复述时只记得一堆零散的材料,逻辑关系很容易搞乱。
晓理:最难的是笔试中的“名词解释”。给你一些英文缩写、英文人名,要你用英文解释———知识面不广,你会知道ILO是“国际劳工组织”的缩写吗?你知道怎么解释瓦杰帕依和维拉潘?
柴院长:被淘汰的人,除了语音语调基础差、逻辑思维不强,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在“自我发挥”———材料听不懂、看不全,结果就胡编乱造。要记住,做同传,可不需要你“添砖加瓦”、“横生枝节”!
Topic4:好老师就是好课堂?
现场听了同传班的课。因为开课不久,形式并不复杂:几张桌子拼起来,学生们围坐一圈,小杜老师读完材料,就请学员们翻译。学同传,究竟有什么两样?
晓理:他比大山还要大山———英语好不稀奇,稀奇的是他对汉语的理解比我们还到位。比如他会说,翻译时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我们常常用“开展了××工作”这样的句子,他就会边比划边说:“汉语里有更地道的词———为什么不说‘抓’好某项工作呢?”
群群:别看上课时他挺幽默,其实也挺严格。谁翻得不好,马上就请其他同学重新翻过,直到他满意为止。课后,他给我们布置的作业份量还挺“足”:要经常阅读《国际先驱论坛》、《经济学家》这样的权威刊物。
小杜老师:千万别以为这种授课方式是我的发明,其实,同传的教学在国际上有着统一标准。刚入门,学员们主要练听力———这时他们往往会发现自己对母语根本没吃透。今后他们还有很多实习机会,等到第二学年下学期,还会让他们去联合国“实战演习”———在现场做“哑巴”翻译,他们的声音不传送到会场内。
Topic5:许我一个“金饭碗”?
同传的报酬到底有多少?每小时几千?甚至上万?在普通人眼里,它绝对是个“金饭碗”。很想知道,同传在这些学员眼里,是个怎样的“饭碗”?
明明:我觉得挺有前途,虽然同传的缺口不大,可真正高水平的同传还是凤毛麟角。既然改了行,我对未来有信心!唯一担心的是怕有上顿没下顿:像“非典”那会儿,几个月没收入的日子也不是好过的。
群群:同传只是一个“专业人士”罢了。别看它薪水高,可那是计件的,做个20年,还是这样的标准。不像在大公司做,起初月薪只有五、六千,没法和同传比,可等你做到manager、partner……同传是个收益股,而依托一个公司,那是“成长股”。
晓理:未来?能找到一份相关的工作最好,找不到也不遗憾。毕竟,第一学年结束后还有中期考试,考不出,照样被淘汰,只能去做笔译。再说了,两年8万元的学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投资本身就比较高。今后赚不赚大钱不重要,主要是希望通过这段经历提升自己的总体水准。
柴院长:不要轻易把同传当成“金饭碗”!同传其实是幕后工作,可不像你想象得那么光鲜,喜欢做决策的人千万不要来。
看完后发现可能是篇年代久远的报道。。凑合看吧
第四篇:上外高级翻译学院会议口译专业介绍
上外高级翻译学院会议口译专业报考资格、入学考试、课程内容、学
制学费、毕业去向
上海外国语大学会议口译专业不是研究生专业,没有研究生学历或者学位证书,只颁发“会议口译专业证书”。高译教育整理了会议口译的相关内容,供大家了解。1.概况
会议口译专业作为国家“十五”、“211”重点项目于2003年设立在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是全国唯一由教育部专项拨款建设的同声传译教学基地。本专业设在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应用翻译系。
会议口译专业的使命是按照国际最高标准,提供全球一流的会议口译专业教育,以培养能胜任联合国、欧盟等国际组织、国际外交及各种国际会议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工作的专业会议口译员。2.学制
会议口译专业提供两年全日制研究生层次专业教育。培训的重点为会议口译专业实践技能(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完成学业并通过专业考试者,获得“会议口译专业证书”,证明其能胜任联合国、欧盟等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国际会议和外交场合的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工作。3.报考资格
凡已获得学士或以上学位(含应届毕业生,专业不限)并以英语或汉语为A语言(即“母语”)的中国大陆、港澳台以及海外人士均可报名。4.入学考试 入学考试主要考核: A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B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以及:
对信息/逻辑的分析与总结能力 清楚表达思想的能力 沟通技巧 世界知识
反应灵敏度和心理素质
入学考试由笔试和面试两个部分组成,其形式如下: 笔试A(半天),语言/综合试卷,常见题型包括:(1)写作:针对所设定专题写出一篇文章。
(2)填空(cloze)与结语写作:要求考生填补文章里空缺的词条,并依照文章的总体思路与文体风格,写出逻辑一致、前后呼应的结语段落。(3)改写(paraphrasing):要求考生改写若干语句,文字不得与原文重复,但意思必须与原文一致。
(4)综合知识测试:包括国际知识、重要时事等。
笔试A结束后,考生再到语音室做5分钟左右的录音,以测试语音、语调、流畅度等。笔试B(半天),翻译试卷,常见题型包括:(1)笔译:中英文双向笔译
(2)摘要:阅读文章后以另一种语言写出相当于原文1/4篇幅的摘要 通过笔试的学生方可参加面试。
面试: 每名考生面试时间约为30分钟,包括(以下全部或部分内容):
(1)复述,A-A、B-B:听3分钟的演讲,然后以同一种语言用自己的话重述演讲内容,以抓住重点信息和逻辑为主。不能做笔记。
(2)听译,B-A、A-B以及C-A(如有):听3分钟的演讲,然后以另一种语言用自己的话重述演讲内容,以抓住重点信息和逻辑为主。不能做笔记。
(3)即兴演讲(A、B):从考试委员会提供的若干题目中挑选其中之一,经过3分钟的准备,作3-4分钟的即兴演讲。(4)问答与对话。
5.申请直接攻读二年级
凡已获得国内外口译专业或口译方向硕士学位的,或在政府权威翻译部门担任口译工作满三年以上的,均可申请直接攻读会议口译专业二年级。6.报考时间(以2017年为例)
报名日期:2017年2月20日至2017年3月23日 笔试考试费:500元
笔试考试日期:2017年3月26日(星期日)考试地点: 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 7.课程内容
一年级学习交替传译、视译、口译基础理论,并辅之以语言提高、演讲、笔译、专题知识(如经济、法律)等模块和课程。
一年级结束时,学生参加有外部考官参与的升级考试,以确定其是否有资格升入会议口译专业二年级。升级考试的科目包括英中/中英交替传译和视译。交替传译的考试要求考生在连续听完约五分钟的发言后,用良好的演讲技巧忠实完整地再现发言内容,信息准确、逻辑清楚、表达流畅、细节基本完整、语言质量达标。未能通过考试者,可在下一年重考。二年级学生在第一学年掌握交替传译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接受交替传译、同声传译和带稿同声传译的深度训练,掌握会议口译高阶技能。授课和练习材料多为国际会议的最新材料,可以使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也深入了解当前国际会议经常涉及的各类主题的背景知识,并熟悉各种口音和发言者立场。二年级下学期,还系统学习国际会议口译的会前准备策略,深度钻研会议口译的职业道德与职业行为守则。
二年级结束时,按照国际会议口译项目的通行标准,举行专业考试(Professional Examination),由外部考官考核学生的口译实践能力。专业考试科目为交替传译(A-B, B-A)、同声传译(A-B,B-A)和带稿同声传译(A-B, B-A)共六科。对于同时申报C语言的考生,另安排由C语言译入A语言的相关考试项目。考试材料均取自于真实国际会议,其难度相当于专业会议口译工作。通过专业考试的学生获得“会议口译专业证书”(Professional Diploma in Conference Interpreting),该证书证明获得者已为专业会议口译员,达到国际会议口译员标准,能胜任国际组织、外交外事及各种国际会议中的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工作。8.学费
一年级:50,000元 二年级:70,000元 9.班级规模
每年招生不超过10人,以确保教师可充分指导每一位学生。10.毕业去向
自2005年首次举行专业证书考试以来,已有十二届学生完成本课程并获得会议口译专业证书,总共87人。几乎所有毕业生都在从事国际会议口译工作。
毕业去向大致如下:有选择到专业口译服务机构任职(如联合国总部、外交部翻译室、其他中央部委和一些省市的翻译室等);有选择灵活就业安排,即部分时间在某单位供职(多为口译岗位)、部分时间从事自由应聘的国际会议口译工作;有担任(公私企事业高级翻译兼管理层助理);还有选择成为自由应聘的国际会议口译员。
会议口译专业的毕业生深获专业翻译市场好评。有人已受到联合国、欧盟等国际组织聘用,担任专职或兼职同传译员。已有多位会议口译专业毕业生申请并成功加入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成为AIIC会员。
(整理并转自上海外国语大学官网)
第五篇:2013年上外会议口译招生简章专题
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
会议口译专业2013年招生简章
`
1.概况
会议口译专业作为国家“十五”、“211”重点项目于2003年设立在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是全国唯一由教育部专项拨款建设的同声传译教学基地。本专业设在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应用翻译系。
会议口译专业的使命是按照国际最高标准,提供全球一流的会议口译专业教育,以培养能胜任联合国、欧盟等国际组织、国际外交及各种国际会议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工作的专业会议口译员。
本专业严格按照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AIIC)所制定的各项标准组织遴选、教学与考试工作,并与联合国、欧盟等国际组织直接开展多方面的合作。2005年,会议口译专业在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AIIC)对全球口译培训机构的评审中荣获全球最高一类评级。
2.学制
会议口译专业提供两年全日制研究生层次专业教育。培训的重点为会议口译专业实践技能(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完成学业并通过专业考试者,获得“会议口译专业证书”,证明其能胜任联合国、欧盟等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国际会议和外交场合的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工作。
根据上海外国语大学与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2003年9月、2008年10月),联合国内罗毕办事处(2004年4月),欧盟欧委会(2004年5月),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2008年8月)以及联合国纽约总部(2008年8月)等国际组织签署的合作备忘录,会议口译专业是联合国与欧盟所正式认可的专业。
3.课程内容
一年级学习交替传译、视译、口译基础理论,并辅之以语言提高、演讲、笔译、专题知识(如经济、法律)等模块和课程。
一年级结束时,学生参加有外部考官参与的升级考试,以确定其是否有资格升入会议口译系二年级。升级考试的科目包括英中/中英交替传译和视译。交替传译的考试要求考生在连续听完约五分钟的发言后,用良好的演讲技巧忠实完整地再现发言内容,信息准确、逻辑清楚、表达流畅、细节基本完整、语言质量达标。未能通过考试者,可在下一年重考。
二年级学生在第一学年掌握交替传译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接受交替传译、同声传译和带稿同声传译的深度训练,掌握会议口译高阶技能。授课和练习材料多为国际会议的最新材料,可以使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也深入了解当前国际会议经常涉及的各类主题的背景知识,并熟悉各种口音和发言者立场。二年级下学期,还系统学习国际会议口译的会前准备策略,深度钻研会议口译的职业道德与职业行为守则。
学生还可以在本系教师组织的模拟会议中进行会议口译练习,模拟会议专题为当前国际会议经常涉及的重要领域和最新议题。此外,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学生也有机会在本系教师的带领下前往在上海举行的各类国际会议现场,观摩和旁听本系教师的现场口译工作,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实习厢”同声传译练习。或赴国际组织实习,参加大型国际会议中的“实习厢”同声传译练习,并体验国际组织中会议口译员的工作与生活。
二年级结束时,按照国际会议口译项目的通行标准,举行专业考试(Professional Examination),由外部考官考核学生的口译实践能力。专业考试科目为交替传译(A-B, B-A)、同声传译(A-B,B-A)和带稿同声传译(A-B, B-A)共六科。对于同时申报C语言的考生,另安排由C语言译入A语言的相关考试项目。考试材料均取自于真实国际会议,其难度相当于专业会议口译工作。
通过专业考试的学生获得“会议口译专业证书”(Professional Diploma in Conference Interpreting),该证书证明获得者已为专业会议口译员,达到国际会议口译员标准,能胜任国际组织、外交外事及各种国际会议中的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工作。
4.师资
会议口译专业所有口译专业课均由具有丰富国际会议口译工作和专业口译教学经验的专业会议口译员执教,其中包括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AIIC)会员。
此外,本专业还邀请联合国、欧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美国国务院和中国外交部等口译用人单位的领导、专家以及世界一流会议口译项目的专家教授举行不定期专题讲座。
5.班级规模
每年招生不超过10人,以确保教师可充分指导每一位学生。
6.生源概况及毕业去向
自2003年会议口译项目启动以来,已招收十届学生,录取人数共96人,现将其基本情况作如下介绍,以供参考:
入学时的学历
本科:51%
硕士或博士:49%
之前所学专业
语言类专业:68% 非语言类专业:32% 入学时的年龄
平均:25.7岁
最小:20岁,最大:39岁 自2005年首次举行专业证书考试以来,已有八届学生完成本课程并获得会议口译专业证书,总共57人。几乎所有毕业生都在从事国际会议口译工作。
毕业去向大致如下:有选择到专业口译服务机构任职(如联合国总部、外交部翻译室、其他中央部委和一些省市的翻译室等);有选择灵活就业安排,即部分时间在某单位供职(多为口译岗位)、部分时间从事自由应聘的国际会议口译工作;有担任(公私企事业高级翻译兼管理层助理);还有选择成为自由应聘的国际会议口译员。
会议口译专业的毕业生深获专业翻译市场好评。有人已受到联合国、欧盟等国际组织聘用,担任专职或兼职同传译员。已有多位会议口译专业毕业生申请并成功加入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成为AIIC会员。
7.报考资格
凡已获得学士或以上学位(含应届毕业生,专业不限)并以英语或汉语为A语言(即“母语”)的中国大陆、港澳台以及海外人士均可报名。
8.语言组合
会议口译专业目前培养的重点是英汉互译会议口译专业人才,但针对同时掌握第三种语言的学生,可以额外安排相应的教学,并在考试时增加相关项目。2013年可报考的语言组合如下:
考生必须掌握的语言为:
汉语普通话(A/B)
英语(A/B)
* 其中一门必须为母语
此外,考生还可以增报以下语言(如有):
法语(B/C)
注:
A语言,通常是指译员的“母语”,即译员最强的一种语言,译员对其有完全的理解能力以及娴熟的表达能力,运用非常自如、精确、得当,对语域和细微含义有精准的把握。
B语言,虽非A语言,但是是译员掌握十分熟练的语言,译员对其有完全的理解能力以及充分的表达能力,可以准确、清晰、有效地传达各种信息。
C语言,即译员的“接收语言”,译员对其有完全的理解能力,可以将该语言译成其 A语言。
9.入学考试
入学考试主要考核:
• A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 B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 C语言(如有)的听力理解能力
以及:
• 对信息/逻辑的分析与总结能力
• 清楚表达思想的能力
• 沟通技巧
• 世界知识
• 反应灵敏度和心理素质
入学考试由笔试和面试两个部分组成,其形式如下: 笔试A(半天),语言/综合试卷,常见题型包括:
• 写作:针对所设定专题写出一篇文章。
• 填空(cloze)与结语写作:要求考生填补文章里空缺的词条,并依照文章的总体思路与文体风格,写出逻辑一致、前后呼应的结语段落。
• 改写(paraphrasing):要求考生改写若干语句,文字不得与原文重复,但意思必须与原文一致。
• 综合知识测试:包括国际知识、重要时事等。
笔试A结束后,考生再到语音室做5分钟左右的录音,以测试语音、语调、流畅度等。
笔试B(半天),翻译试卷,常见题型包括: • 笔译:中英文双向笔译
• 摘要:阅读文章后以另一种语言写出相当于原文1/4篇幅的摘要
通过笔试的学生方可参加面试。
面试:
每名考生面试时间约为30分钟,包括(以下全部或部分内容):
• 复述,A-A、B-B:听3分钟的演讲,然后以同一种语言用自己的话重述演讲内容,以抓住重点信息和逻辑为主。不能做笔记。
• 听译,B-A、A-B以及C-A(如有):听3分钟的演讲,然后以另一种语言用自己的话重述演讲内容,以抓住重点信息和逻辑为主。不能做笔记。
• 即兴演讲(A、B):从考试委员会提供的若干题目中挑选其中之一,经过3分钟的准备,作3-4分钟的即兴演讲。
• 问答与对话。
10.历年试题
本专业恕不提供历年试题。
11.海外学生
鼓励海外学生报考本系。为方便其参加入学考试,如能落实适当的监考安排,可在考生所在国进行笔试。需要申请此类安排的考生,请在报考材料中加以说明,并在递交申请材料后通过电子邮件和院办联系(giit@shisu.edu.cn)。
针对以英语为A语言(即“母语”)的考生,只要其笔试、面试成绩达标,可按专门名额录取。
12.申请直接攻读二年级
凡已获得国内外口译专业或口译方向硕士学位的,或在政府权威翻译部门担任口译工作满三年以上的,均可申请直接攻读会议口译专业二年级。申请者请与院办联系(giit@shisu.edu.cn),以提交有关资料(如毕业证书、成绩单、详细个人履历、推荐信、IELTS成绩等),由学院审核。审核通过者可以参加会议口译专业的升级考试,考试合格者可直接进入会议口译专业二年级学习。
13.学费
一年级:40,000元
二年级:60,000元
14.报考程序
报名日期:2013年2月1日至2013年3月28日
笔试考试费:500元(沪价费[2002]043号)
笔试考试日期:2013年3月31日(星期日)
考试地点: 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 报名材料:
(1)填好的报名表格
(2)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中英文各一份(长度不超过A4纸两页)
(3)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生提供在学证明即可)
(4)身份证(护照)复印件
(5)一寸证件照两张
此外,如有IELTS学术类成绩单,请一并附上,以供参考。
邮寄地址:上海市虹口区大连西路550号2号楼212室 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办公室
注明:2013年会议口译专业报名材料
邮政编码: 200083 联系电话:(021)35373113或(021)35372991
交费方法: 在寄送报名表的同时将笔试考试费通过邮局汇往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
张金雷
在收到考生报名材料和考试费后,经审核符合报考条件者,于3月12日后在网上查询报考合格者名单。
具体考试时间、地点以及准考证都将在网上公佈。
通过笔试者参加2013年4月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举行的口试,口试费500元(沪价费[2002]043号)。
录取的学生于2013年9月报到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