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热心的校友致敬

时间:2019-05-15 07:36: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向热心的校友致敬》,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向热心的校友致敬》。

第一篇:向热心的校友致敬

1、向热心的校友致敬

本刊编辑部

最近,北京、泉州、香港等地燃烧着一股激情,集美校友会先后举行活动,搞得红红火火。泉州、香港集美校友会举行的创会20周年暨陈嘉庚校主诞辰128周年活动,参加者都有近千人,而且内容丰富多彩。香港集美校友会举行的庆祝会上,校友们还表演了两个小时的精彩节目。如果没有众多热心校友的努力,能有这样红火的场面吗?

启示,自陈家庚校主于1920年创建集美学校校友会以来,无论哪个时期,哪个地区的校友会,都是靠一批热心的校友才把校友会办得有声有色。

抗战期间,“校友养校”,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物出物,帮助学校度过了难关。今天,集美航海上海校友会的会所,可以说是人见人夸。那是二三十年代,校友会的一批骨干置下的产业;八十年代又是一批老校友向有关部门交涉逃税加以装修的。

泉州集美校友会有经济实力,搞了许多活动,这些经费的来源,都是校友会骨干艰苦经营和精心理财得来的。

泰国的校友十分团结,一家有难,大家相帮,靠的也是校友会的一批活动分子,他们经常关心着大家,起着联络和组织的作用。

上述事例,足以说明校友会的作用,也足以说明要办好校友会需要许许多多的热心人。

在这些热心校友会工作的人身上,都有一些共同的亮点。他们对陈嘉庚校主,对集美学村,对集美学校的感情很深。他们把搞好集美校友会的工作,当做是对陈嘉庚校主、对集美母校的一种回报,当作弘扬嘉庚精神的一种表现。

做校友会工作,是尽义务,做奉献。因为,第一要花时间。对每一个人来说,时间都是非常宝贵的。第二,做校友工作没有报酬,相反,还要输出。境外的社团搞活动,领头的都要带头捐输。在内地,担负校友会的工作,免不了人来人往的应酬,免不了挂挂电话,都需要贴钱。第三,要有任劳任怨的精神,要听得进不同的意见,能够求同存异,要有经得起误会的承受力。

在2003年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向各地热心于校友会工作的校友们致敬,同时向他们的家属致意。

2、北京集美校友会举行深秋聚会

10月12日,北京集美校友会在恒祥居大酒楼举行深秋聚会。四代校友一百多人欢聚一堂,缅怀校主陈嘉庚先生的光辉业绩,联络校友情谊。他们中有老干部、老专家、老教授、还有在京求学的年轻校友。93岁的老理事长陈乃昌给聚会写了祝贺信。

集美校友总会代理事长任镜波、集美轻工业学校校长汪祐喆、解密在下副校长胡训生、集美大学有关学院负责人周学智、虞金仁、校委会卢俊钦等应邀专程赴京参加活动。

北京校友会副理事长李海辉在会上致词。任镜波代理事长在会上通报了集美各校的发展情况和庆祝90周年校庆的筹备工作进展。校友们热烈发言,缅怀校主的伟大业绩,讨论如何加强校友会工作,如何为母校作贡献。

中央侨务及其他有关部门与兄弟社团代表参加聚会。(田)

3、泉州集美校友会举行成立20周年庆典

黄水看

10月20日,泉州鲤城阳光和煦,天高气爽。泉州集美校友会在泉州影剧院举行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28周年暨庆祝泉州集美校友会成立20周年庆祝活动。来自揭秘校友总会、集美各院校、香港、北京、南京、福州、三明、龙海、永春、安溪和灰暗等地校友代表、嘉宾和市区校友约750人参加庆典。

大会主席台上悬挂着陈校主像。泉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陈桂人、福建金帝集团董事长李德文、集美校友总会代理事长任镜波、集美各院校代表、各地校友会代表和泉州校友会常务理事会成员等在主席台上就座。

大会由副理事长曾文斗校友主持。理事长许在全作《诚毅在我们的心中》的发言,(内容见本期14、15页)他说:我们隆重聚会,缅怀陈校主的丰功伟绩,弘扬他的 爱国精神,继承他的遗志、对振兴中华,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有着深远意义。

集美校友总会代理事长任镜波在会上发言,盛赞泉州校友会取得的成绩和成功经验(内容见本期第13页)。

北京、福州、三明校友会代表在会上致祝词。在庆典仪式上,还颁发了奖学金和敬老金。

中午,校友们在华侨大厦聚餐,嘉宾和校友欢聚一堂。校友们频频举杯,祝老校友健康长寿,年轻校友事业有成。席间,校友们抑制不住喜悦心情,有的唱歌,有的赋诗,有的倾心交谈,欢声笑语,此起彼伏。道不完同窗情谊,人人心里绽开欢乐花朵!

纪念校主诞辰128周年暨香港集美校友会成立20周年

4、香港近千校友隆重聚会

集美学校组团前往祝贺

11月10日,香港集美校友会在香港尖沙咀海洋皇宫举行纪念陈嘉庚校主诞辰128周年暨香港集美校友会成立20周年庆典。庆典隆重、热烈,近千校友及嘉宾参加活动。全国人大代表黄光汉、古宣辉等知名人士应邀出席晚会。

香港集美校友会理事长叶联意致词,缅怀陈嘉庚校主的丰功伟绩,回顾香港集美校友会走过的历程和成绩(全文见本期第15页)。

集美校友总会代理事长任镜波、集美校委会副主任陈忠信在会上致贺词,并分别介绍了集美区和集美各校的发展和集美学校90周年庆祝活动的筹备情况。任镜波先生说:

香港集美校友会成立早,人数多,影响大,引人注目。20多年来,弘扬嘉庚精神,联络校友,为母校的发展,为香港的回归与稳定,为祖国的经济建设与统一大业,都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为世人赞扬。又说:20年来,香港集美校友会坚持创会的理念和宗旨,在困难中前进,在前进中壮大。这对各地的集美集美校友会都起着启迪作用。

集美学校联合组团前往祝贺。祝贺团成员任镜波、陈忠信、黄德棋、汪祐喆、陈明达、刘卫平、陈经华、卢俊钦、邓金山等在主宾席就座。

庆典聚会上,校友们欢歌笑语,载歌载舞,其乐融融。香港集美校友会文娱队表演了技艺高超的歌舞节目,更增添了庆典的节日气氛。真是:舞低香江海上月,歌尽集美诚毅风。(田)

5、陈嘉庚教育基金会颁奖 辜建德林长川获突出贡献奖

2001-2002年度集有陈嘉庚教育基金会颁奖大会于10月21日隆重举行。近千名师生代表出席。

大会表彰了庄丽蓉等33名优秀教职工,陈江行等366名优秀学生;辜建德、林长江荣获本年度突出贡献奖。大会,还对本年度集美中学高考及中考优秀生进行奖励。(卢)

6、泉州集美校友会颁发奖学金、敬老金

考进集大的学生增发奖金

在10月20日泉州集美校友会20周年的庆典仪式上,副理事长肖秀琼宣布获得今年讲学、助学金的27名同学名单。当她宣布凡考进集美大学的同学增加奖金100元时,全场热烈鼓掌。随后由常务理事和奖学金资助人李德文等人颁奖。

她又宣布进入70周岁以上和6位90周岁以上的老校友名单,并请96岁高龄的老校友黄佩霞和94岁高龄的老校友蔡亦男和大家见面。看到她们精神矍铄,身体健康,全场报以热烈掌声。最后,大伙为老寿星们赠送寿辰礼金,祝他们健康长寿。(黄水看)

7、纪念嘉庚公诞辰128周年集美社表彰族属生

陈少斌

集美社的村民照传统每年在农历9月12日,纪念陈嘉庚诞辰,并请来嘉庚先生生前喜爱的戏班献演三天。

今年是陈校主诞辰128周年。纪念活动添了新内容:表彰今年高考、中考取得优异成绩的族属生。今年校主族亲考上研究生5名、大学本科生17名、大学专科生41名(其中初中毕业生考上大专5名)集美中学高中24名。录取生列榜公布于大社祠堂、岑郭

内祠堂和街道办、集美中学、集美小学及九个居委会的告示栏。当晚集美陈氏宗亲会、集美校委会联合举行颁奖仪式,奖励考上研究生和大学理工类、文史类、高中一年的前三名学生。

8、任镜波等拜见黄克立

田中村

11月11日,集美校友总会代理事长、集美大学校董会副秘书长任镜波、集美大学校办主任黄德棋等一行5人前往香港环球公司拜访集美大学校董会顾问、老校友黄克立先生,向他转达集美大学张向中书记、辜建德校长的问候。黄老先生同他们进行了亲切的交谈。谈话中,黄老讲述了亲闻亲见的陈嘉庚先生的优良品质和崇高精神境界的故事。他说:陈嘉庚先生是他一生中最敬佩的人。

9、任镜波 陈忠信 拜会曾星如、吴文拱

侯建人

11月11日,集美校委会副主任陈忠信、集美校友总会代理事长任镜波、集美轻工业学校校长汪祐喆、集美水产学校校长陈明达、集美中学校长刘卫平等到香港安星公司百卉香港集美校友会永远名誉会长曾星如校友,同他进行十分亲切交谈,对他为香港集美校友会及母校所做的贡献表示敬意,并祝他健康长寿。

同日,陈忠信、任镜波一行又到香港集友银行百卉总经理吴文拱先生。老朋友久别重逢,格外亲切。他们就集友银行的历史、发展、未来,集美学村的发展,集友陈嘉庚教育基金会等话题进行交谈。

陈嘉庚先生的孙女、集友银行原副总经理陈佩贞女士在座。

10、任镜波 汪祐喆 拜会朱自奋

草芒

11月14日,集美校友总会代理事长任镜波、集美轻工业学校校长汪祐喆百卉在港的老校友朱自奋先生,并请朱校友转达对吴镜秋等校友的问候。任代理事长说吴镜秋、朱自奋等校友为香港集美校友会、为母校默默无闻地做了大量工作,做出宝贵的贡献,母校永远记着他们。

11、台何明宗率团访问轻工

22日下午,“台湾民雄文教基金会两岸文教交流团”来到集美轻工业学校参观访问,受到轻校师生热烈欢迎。

台湾嘉义协志高职学校校长何明宗先生率队的交流团一行12人,先后参观了轻校科技楼内的微机室、多媒体语音室以及实习工厂等。

客人们对轻校的陶瓷艺术特别感兴趣,详细了解了陶瓷从制模、成型、雕塑到上釉、烧成等系列工序。

随后,台湾民雄文教基金会两岸文教交流团还与轻校获得何明宗林淑恵教育基金奖学、奖教金的师生座谈。轻校学生们以精彩的节目,表达对代表团的欢迎与感谢。

1995年。,何明宗捐资45万台币在轻校设立何明宗教育基金,奖励学校品学兼优的学生以及平和籍的学生。1996年,何明宗太太林淑恵女士又捐资人民币10万元设立基金,至今,已奖励学生439人,教师86人。(肖/文 吕琳明/摄影)

理论实践并重 研究弘扬同步

12、陈嘉庚研究会年会召开

陈瑞荣

2002年集美陈嘉庚研究会年会于10月26日下午3时在集美大学会议厅隆重举行(陈延行代)、任镜波、沈渊、陈毅明分别报告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发飙了对陈嘉庚研究的看法。

这次年会内容既包含学术研究的新成果,也包括弘扬嘉庚精神出现的感人事迹和杰出人物;既有历史的研究,又有显示的实践;既有理论总结,又有新一代学习、还见嘉庚精神的体会;既有对如何深入进行陈嘉庚研究的建议,又有如何进一步弘扬嘉庚精神的计划。集大学生鳌园义务导游团副团长沈渊是在年会上报告的第一位学生,备受瞩目。会议开得紧凑,热烈。

13、集大纪念水产高等教育30周年

校友们感慨“今非昔比”

黄庆胜

10月12日,集美大学举行水产高等教育30周年纪念活动。省人大原副主任、原厦门水产学院党委书记张渝民、上海水产大学周应祺校长、农业部刘美华助理巡视员等领导和来宾及近500名校友和百名在校生代表出席。

大会由校党委书记张向中主持。辜建德校长代表学校对参加纪念活动的领导、来宾和校友表示热烈欢迎。讲话中,他回顾了集大水产高等教育自集大实质性合并以来取得的成就,希望校友继续关心、支持母校、把集大的水产高等教育推向心的高度。

会议期间,校友和来宾参观了集大有关实验室和新设备。校友们感慨地说:“真是今非昔比啊”。

当晚,校艺术团为校友们献上了一台精彩的文艺节目。

14、航校轮管专业首届毕业生回母校

忠国

10月12日,在陈嘉庚先生创办航海教育82周年的欢庆日子里,毕业于1962年的部分在厦门的轮机管理专业毕业生和当年的老师回到母校观光,受到航海学院、轮机工程学院领导和师生的热烈欢迎。40年前,集美航海学校30名首届轮机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极其困难的形势下走上了工作岗位。他们心装“诚毅”二字,克服了重重困难,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地为发展福建的航运事业努力拼搏。他们中成长出福建省第一批远洋轮机长,是福建航运业的开拓者,为福建的航运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40年后回母校,目睹母校的巨大变化,老校友们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他们为自己几十年来以大海为家,默默奉献于航运事业感到自豪,也为母校的快速发展感到欣慰。

15、在第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

集大学生获两银一铜

纪团

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举办的第三届“挑战杯”天堂硅谷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决赛于10月27日至31日在浙江大学举行。

集美大学获得“两银一铜”的优异成绩。恒新创业小组的《异域鳗鲡疾病的综合防治》和白海豚企业小组的《小型船舶与洗钱案报警装置》双双进入终审决赛并获得银奖;飞鸿智能创业小组的《智能小区供配电系统》获铜奖。此外,集美大学还荣获全国高校优秀组织奖。

2002年福建省首届青少年古筝艺术节

16、集大段微获一等奖

王勤

在10月3日至5日的福建省首届青少年古筝艺术节上,集大艺术教育学院2001级段微同学经预赛、复赛、决赛,获得青少年组一等奖。

此次艺术节是省音乐家协会、省妇联、福建电视台联合举办的。

17、张厚进遗作在厦展出

2002年10月12日至18日张厚进先生遗作暨学生作品在厦门展出。

展览包括张厚进遗作30件,同时展出9位张先生学生的佳作。他们中有享有国际声望的著名漆画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乔十光,著名花鸟画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卢坤峰。

此次画展由厦门市文化局、福建省美术家协会、集大艺术教育学院等单位主办。(王勤)

18、朱成淦画艺震上海

据上海《劳动报》报道:隐居乡野、淡泊一生的福建莆田画家朱成淦校友仙逝后,他的学生日前将老先生的数百幅作品专程送到上海,寻觅知音。沪上书画名家观画之后,对朱成淦老先生的画艺大感吃惊,认为难得保留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深雅印痕和乡野气息。汲古斋率先出手,今年9月20日起为朱成淦海上圆梦,举办长达半月的朱成淦书画精品展。(法)

19、集美医院确定为医专附属医院

黄丽扬

2002年10月25日,厦门市人民政府批准集美医院参与组建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并为其第二附属医院的标准,加快集美医院建设。

集美医院领导吧组建附属医院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成立专门班子,制定发展规划,将集美医院建设成三级综合性医院。

20、汪存龙赴澳培训

应澳大利亚有关学校的邀请,11月4日-23日,集美轻工业学校党委书记汪存龙参加由全国轻工联合会组织的赴澳大利亚开放培训,受到热烈欢迎和接待。(肖)

21、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福建赛区

集大夺冠

单晓樱

在2002-2003飞利浦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福建赛区)暨省第十二届大学生运动会上,集美大学代表队勇敢拼搏,力克群雄,夺得甲组第一名和甲乙组总决赛冠军,并将代表福建省高等学校参加明年中国大学生(华东赛区)的足球联赛。

22、集大学生获 CCTV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福建赛区

第一二等奖

11月30日,“CCTV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福建赛区举行总决赛。全省18所高等院校的35名选手云集福州,进行英语听说、演讲能力的较量。集大三名选手取得骄人的成绩。陈燕翎同学获福建赛区非英语专业组一等奖(设2名),张小曼、邓建同学获二等奖(设3名)。陈燕翎将代表福建赴京参加全国总决赛。(青松)

23、更高举起陈嘉庚精神这面大旗

——在纪念集美学校泉州校友会成立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集美校友总会代理事长 任镜波

今年,是泉州校友会成立20周年,祝泉州校友会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同时感谢泉州校友会对集美校友总会的长期的支持、帮助!

今天,你们为今年高考、中考、初考成绩优异的校友子孙颁发奖学金。获奖学生的家长,教育有方;教育好子孙后代利在家庭,功在社会。祝获奖的同学,天天向上,早日成才!

今天,你们还向70岁以上的老校友祝寿。祝老校友、老寿星们,健康、健康、更健康,长寿、长寿、更长寿!

听了许在全理事长关于泉州校友会的工作总结,深受启发,令人鼓舞。我觉得泉州校友会的工作非常有特色,经验非常丰富。可以归纳为“五、四、三、二、一”。

“五”,是成立早、人数多、工作好、实力强、影响大。

“四”,是坚持每年四件事,一次全体聚会;一次颁发奖学金;一次为老校友祝寿;一次(清明节)到集美为校主扫墓。

“三”,是三种精神,一、嘉庚精神。“诚毅”二字中心藏,诚以待人,毅以处事;

二、革命精神。泉州校友有很多老干部。他们明辨是非,坚持团结;

三、拼搏精神。侨乡人“要拼才会赢”的精神。

“二”,是骨干分子的积极性和广大校友积极性的结合,形成合力。

“一”,是一个中心,弘扬嘉庚精神。泉州校友会的每一位校友都有责任心。今天,能有多达800多人到会,就是因为大家都有一份责任心。

这是我肤浅的体会。语言是表达感情的,但此时我却很难用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祝泉州校友会的明天更加美好!

借此机会,向各位老前辈、老学长、老同学简要地汇报了一下集美校友总会工作的思想。也用五个数字,“一、二、三、四、五”。

“一”,一个主旋律,弘扬嘉庚精神。“二”,两个功能,联络与服务。

“三”,联络三大块,即在大陆的校友、在港澳台的校友、在各国的校友。

“四”,通过四个途径开展联络工作:办好《集美校友》;建立网络;建立各地校友接待站;请进来走出去。

“五”,为五个方面服务:为母校(集美各校)服务;为校友服务;为科教兴国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服务。

附带说一点,现在出门旅游的校友渐多,我们可以帮助大家在厦门、上海、北京、承德联系到比较优惠的住所。这是我们为校友服务做的一件事。

明年10月,是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学校90周年,迎庆工作已经全面铺开。厦门市、集美区和集美校委会正在兴建敬贤公园、重建福南堂、修建南熏楼、黎明楼、延平楼。总会正在编写《集美学校80-90周年》和《集美学校校友名人录(续编)》两本书。《集美校友》计划明年出一期增刊或特刊,专门为事业有成的校友提供展现风采的篇幅。我们希望泉州地区和各地的校友能给予多多的支持!我们热切希望泉州校友会、各地校友会,届时能组织更多的校友回母校,共庆母校90周年。

24、诚毅在我们心中

——泉州集美校友会20年工作回顾 泉州集美校友会理事长 许在全

泉州校友会于1982年成立。20年来,校友会以弘扬陈嘉庚先生爱国主义精神为宗旨,团结友爱,发奋图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祖国统一,为校友服务和社会公益事业做出一定贡献。

一、加强自身建设

泉州集美校友会的成员,是来自集美学村的各院校的校友。他们散居在泉州各个角落,分布在社会各个阶层。年龄跨度大,从20来岁的姑娘、小伙子,到八、九十岁的老爷爷、老奶奶。校友会成立时只有200多人,前三任理事长廖博厚、曾国杰、陈太平学长不懈努力,打开了局面,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1443人的群体组织。从成立开始,我们就不断地加强自身建设,制定章程,以章程为准则,开展活动。

严格执行会议制度。坚持每月一次办公会议,由正、副理事长、秘书长及驻会校友参加;每年召开三次常务理事会,一次理事扩大会,一次代表会及部分校友座谈会。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科学妥善地安排校友会工作,同时,接受广大校友监督。

为了加强校友之间的联系,从1984年起,校友会先后三次编印《泉州集美校友会通讯录》。1996年起,又不定期地编印《泉州集友简讯》,既是介绍会务活动和校友先进事迹。

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合理使用校友会的经费。我们的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前几任学长艰苦创业打下的物质基础,以及会员交纳的会费、热心人士的捐献。我们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实行会计和出纳分开,每一项财务收支有经办人、证明人签署,履行审批制度,换届时,聘请审计事务所审计。

由于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校友会赢得母校及海内外校友普遍赞誉,荣获2000年陈村牧基金授予的先进校友会组织的光荣称号。

二、增进内外窗谊

心系校友,情牵校友,是我们泉州校友会每一个校友心中的情结。我们队母校的教泽,一直感念不忘。我们心系母校,一直保持与母校校委会、校友总会及居民各院校间的密切联系。《集美校友》复刊初期,陈嘉庚研究会成立时,我们定期拨款支持。我们还一次性拨款10万元给校友总会作为《集美校友》基金。陈村牧基金会成立,又拨出商业银行股金10万元作为基金。凡母校举行大型活动,我们都积极响应,如母校纪念校主陈嘉庚先生诞辰120周年,庆祝陈嘉庚先生创办中学、航海、水产、财经、轻工学校80周年,我们都组织庞大的团队前往庆贺。每年清明节,我们均派代表为陈嘉庚先生扫墓。

友好往来,加深窗谊。对来自美国、泰国、菲律宾、印尼及港、澳、台的校友,我们都热情接待。如印尼校友陈铁逵学长,通过曾国杰校友接待,捐资55万元,建立了陈嘉庚纪念馆,并塑造校主铜像;同时捐款50万元给集大师院。

三、坚持尊老爱幼

尊敬师长,鼓励后辈,已在本会形成良好风气,并成为制度坚持下来。每年春节,我们都举办一次老校友的慰问活动,给80岁以上的老校友拜年。1998年以来,每年在10月21日校主诞生之日,为70岁以上老校友集体祝寿;每年还组织一些单项活动,如组织老校友、理事、组长及部分校友到厦门、集美、莆田、安溪、惠安等地旅游。

每当我们得悉校友因病住院或卧病在家时,都派代表前往慰问;校友不幸逝世,必派代表前往吊唁、献花圈。

遵照校主励志劝学的精神,我们激励校友子孙勤奋向学,报效祖国。1994年设立奖学金制度,奖励高、中、初试成绩优良的校友子孙。至今已办9届,获奖校友子孙已达287名,发放奖学金88900元。近年来,又增加省级以上单科单项竞赛奖。校友的内外孙,可以同等受奖;将来有条件,将奖至内、外曾孙。校友会办奖学金,全国罕见,受到校友和全社会欢迎。近年来,在福建金帝集团董事长李德文先生的支持下,每年都举办隆重的颁奖仪式,新闻单位竞相报道。此外,我们还帮助贫困地区校友子孙完成学业,如先后帮助安溪贫困学生21人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我们还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校友会所长地的街道:已协助铺设两条水泥路面,资助老人会、幼儿园等。

四、弘扬诚毅精神

本会于1984年创办泉州集友实业社。当时,一无资金,二无厂房,三无技术,我们以诚毅精神白手起家,借资金,借民房,学技术,以原常务理事会的校友为核心,筹办实业社,经营来料加工,以校友子女为骨干,接受来料加工。不到半年,就还清贷款,第二年就自购厂房。现已积累了4幢房产和近百万资金,既解决校友子女就业问题,又发展当地经济,又能资助校友会活动。

在母校校友总会、老师和校友的支持下,创办泉州集友城市信用社;该社是泉州第一个民间金融企业,为发展地方经济做出贡献。

回忆过去,我们心潮澎湃;展望未来,我们的道路还远。我们将弘扬校主的诚毅精神,一代一代努力,再创辉煌!

25、一面永远的旗帜

——在纪念陈校主诞辰128周年暨香港集美校友会成立廿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香港集美校友会理事长 叶联意

光阴流逝,大浪淘沙。在人类历史上,涌现过多少英雄人物,但有的犹如流星,稍纵即逝,能流芳百世者,又能有几多?我们的陈校主就是一位历经岁月风雨而不淡化,反增其光辉的时代伟人。他的名字,与日月同辉,永垂史册,永远值得我们尊崇和怀念。

陈嘉庚校主是伟大的爱国华侨领袖和教育家。他为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和兴盛统一,贡献了毕生精力和全部资产,不愧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陈校主卓诚远见,倾资兴学之义举感人至深,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像陈嘉庚先生这样,把全部心血和资产贡献给教育事业的,在全世界是绝无仅有的,陈嘉庚先生是人类近代史上一颗明亮的星。陈嘉庚先生的伟大事迹,不仅为华侨树立了爱国兴学的光辉典范,而且亦永志中华民族史册,成为海外侨胞的光荣和骄傲。

我们作为亲身聆听过其教诲的后辈,时时都感受到陈校主教育的恩泽。他的爱国主义思想是我们华侨为振兴中华贡献力量的指路明灯;他倡议的诚毅校训,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准则。今天,我们纪念陈校主诞辰128周年,要以陈校主为光辉榜样,为建设祖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贡献一份力量。

按照陈校主的“诚毅”校训精神建立起来的香港集美校友会,自1982年创立至今,已届20个春秋。20年来,虽经无数风雨、波折,但在校主精神指引下,确却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了。回顾既往岁月,我们引为自豪的是,广大香港同胞团结一致,为推动香港平稳过渡、胜利回归祖国怀抱,做出了贡献。香港校友会历届董事会、理事会与时俱进,在不断加强本身建设的同时,又不失时机地融入社会,与兄弟社团一起,为维护香港的繁荣与稳定作出了努力。

借此机会,我们要为建立校友会沥尽心血的各位老前辈和历届董事们、理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向一贯关怀和支持我们的各级领导、社会贤达、母校师生和全体会员,致予衷心的感谢。

26、须记橙黄橘绿时

——参加北京校友深秋聚会散记

舢夫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集美学校北京校友会于10月 12 日在恒祥居大酒楼,举行深秋聚会,的确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须记”。

通知上午9点开会,早一个钟头就有人来了。老同学老朋友相见,不仅握手,有的还紧紧相抱。前后来了一百多人,四代同堂。其中有革命前辈、政府官员、教授专家、文化翘楚、还有近两年考上清华、北大、北航的大学生。看到这批生龙活虎般的小青年,大家都说北京校友会后继有人。

老理事长乃昌伯,今年93高龄,因为发烧没有到会,写了封向大家问候的信。集美校友总会任镜波代理事长及集美各校代表队乃昌伯敬重,前一天刚去看他。他的身体比较虚弱,但仍然关心国事。他给每人一本他写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史话》,还提了字,他给任镜波的题字是“开卷有益,提高自己”。他耄耋之年,强忍着丧偶之痛,用颤抖的手,一笔一笔地撰写《史话》,真是感人至深。

任代理事长帮主人邀请到原在交通部教育司担任副司长的胡洪策、当处长的王跃诚。前者还是校友。他俩给集美航海学校帮了很多忙。因此,受到大家的欢迎。

会上,任代理事长向大家通报了集美各校的情况和学村筹备明年90周年校庆的各项工作。北京校友会副理事长李海晖激动地对大家说:“我们想想,除了写文章,还能为校庆做些什么呢?”还在北京广播学院学习的集美中学校友郑文峰说:“我们要以优异的学习成绩,为母校争光!”

航海校友林惠良、吴家锡、郑玉瑛、蔡汉寿、吴溪池等,一看到任镜波,就连忙把准备好的钱交给他,托他捐给《集美校友》。这一天,他们带去的100本《集美校友》,很快就被大家拿光了。拿到的人,都急不可待地浏览翻阅。

中国侨联原主席庄炎林风趣地说:“我是集美大学校董会顾问,也算是集美校友”。他向大家介绍了他的健康之道。他说:“去年我80岁,写了一首自勉诗:幼从父母志,实践求真理;修炼健身心,淡薄名与利。为民当尽瘁,毁誉不悲喜;奉献海内外,毋负众所期。往事应无憾,前瞻志不移;尚有一分热,欲发十分熹。夕阳青山照,耄耋有何祈;老骥为兴华,昂首行万里。”

会上,全国人大侨务委员会、北京市侨联和朝鲜、缅甸、马来西亚等国归侨联谊会,以及厦大、侨中校友会代表,也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接到乃昌伯的急急令,任镜波代理事长便约了汪祐喆、胡训生、卢俊钦、周学智、虞金仁等人,从集美专程赴京参加这次盛会。在京探亲的张仰仙也参加了。为了照顾任镜波一行,陈俊仰忙了两三天。他是北京校友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古道热肠。他说有人来北京,他可以帮助联系优惠的住宿;如果到承德,可以找到集美校友承德接待站,电话/传真0314-2036871,负责人李文琴。

27、我的“益坚”之路

黄健中

黄健中校友1941年12月29日出生于印度比西亚泗水市,福建泉州人,曾就读于集美中学初中组80组,国家一级导演。

主要作品有:影片《小花》、《如意》、《良家妇女》、《贞女》、《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龙年警官》、《过年》、《米》、《红娘》、《我的1919》等。其中《小花》、《龙年警官》、《过年》、《红娘》分别获第三届、十四届、十五届、二十二届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奖;《龙年警官》、《过年》、《我的1919》分别获1991、1992、1999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我的1919》获1999年度“华表奖”评委会导演奖;《如意》获中国新时期人道主义优秀电影奖。《良家妇女》获25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主要奖”和“国际评委奖”;第18届西班牙大西洋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等,该片在国际电影节先后获八项奖。影片《过年》获第四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特别大奖”及最佳女演员奖。

2000年黄健中为中国中央电视台导演长篇武侠电视剧《笑傲江湖》。2001年为中央电视台拍摄电视剧《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

黄健中除导演外,还发表电影理论、评论文章四十万字。代表作有《从电影的艺术容量谈视觉元素》、《人、美学、电影》、《日常生活元素的聚合体》、《电影应该是电影》等。2001年著书《风急天高》(作家出版社出版)。

我19岁进入北京电影制片厂,担任场记,时值1960年,北影刚刚度过第一个辉煌期——1959年国庆10周年。北影奉献了《青春之歌》、《林家铺子》、《风暴》、《红旗谱》、《杨门女将》、《万水千山》等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影片。生活、工作在北影厂,我仿佛进入艺术的宫殿,我的老师是著名导演崔嵬、陈怀皑。我在中学时,大家都强度刚刚出版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红旗谱》······;中学毕业那年,我在阜城门外看到《青春之歌》摄制组在那里拍摄外景(后来我才懂得那仅仅是拍摄一个若干镜头的过场戏),我兴奋不已,挤啊挤,终于挤到最前面,我看见了崔嵬,他那魁梧的身材就够我仰望的,因为看过他主演的影片《海魂》、《宋景诗》、《老兵传奇》,能够在生活中看见他令我足足激动了一个夏天。不曾想一年半之后,我竟在他身边做起了场记,这是我青年时期最最幸福的一段时光。崔嵬博学,精通中国古典文学、戏剧、戏曲,听他谈古论今是一种享受,又感心悸,许多典故我闻所未闻。我最怕他提问,有时会很窘,这种时候我感到自己在知识领域里十分幼稚、无知,我下决心每天工作之余用四个小时读书,也是从这时开始,我养成了读书的习惯。除了读书,跟随崔嵬、陈怀皑拍戏,我还有许多空余时间,于是我就到摄影棚看张水华、凌子风、成荫、谢铁骊等导演拍戏,这是我的另一个课堂,也是极其生动的课堂。我观看了不同风格导演怎样进行现场制作,所有这些印象天长日久便注入我的精神血液里,使我在做导演之后受益匪浅。当我长大成熟之后,才意识到我进入北影,就像一颗种子种入肥沃的土壤里——那是北影的编剧、导演、摄影师、美术师······多是处在年龄和艺术的壮年期,他们经历了战争,经历了新旧两个时代,进入创作的旺盛期。回顾过去,我庆幸于曾经受过崔嵬这样的大师的熏陶与锤炼,我见过大师进入创作状态如入无人之境,这对我不仅仅是耳闻目睹,更是铭心刻骨。他们多数人,我的两位导师,我敬仰的老厂长汪洋已相继作古。我铭记陈怀

皑导演在我19岁那年看我读书跟我说的那句话:“小黄这样读十年,十年后你会回过头看跟你一起进厂的同学。”十年之后我们同在“五·七”干校劳动,他是被看管的对象,他还悄悄问我:“小黄还读书吗?”“读。”他勉励我再读十年。我进北影整整40年,读书早已成了习惯。

中国有句俗话:江山易改,秉性难易。一般用来形容冥顽不化的人。难移,并非不可移,我从影之后移过两次。第一次与我踏上导演之路有关。我进北影厂的第三年,崔嵬、陈怀皑已经很喜欢我。他们说:小黄性格太腼腆,一说话就脸红,将来怎么做导演啊。他们在议论中为我计划了我的前途,准备设立终身场记制度,把场记作为专门的职业,而不作为走向导演的一个职业阶段。他们的呵护我感到温暖,但我内心的目标是作一名导演,一名优秀的导演。二十几岁以前的我几乎没在任何场合发过言,小组会、摄制组会我只默默做记录;崔嵬、陈怀皑与厂长、局长、部长或者社会名流、艺术家的谈话,我在场的时候从不插话,有时他们会说:小黄说说你的看法。我就脸红,还是不说。陈导为了锻炼我,在小组会上他会将我一军:今天小黄不作记录,小黄发言。我被逼得很窘,有时也壮着胆子磕磕绊绊,语无伦次地发了言,发完言,心怦怦直跳,久久不能平静,前辈们都笑了。回到宿舍,一想自己发言的内容,心里就痛骂自己笨,没出息。导演这个职业的确需要一点口才,你阐述构思,同主创人员、演员交流,都必须使人明了你的意图;与领导、与同行在艺术上相左时,你必须有辩才,阐明你的观点。为了作导演,我立志改变自己,起点就从小组发言开始,发言必先有腹稿,回到宿舍写笔记,渐渐地也敢在摄制组甚至全厂大会上发言。从敢开口、敢说、会说到遇事敢处理、善处理;其中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中“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的阶段,在干校又当食堂管理员、生活连长、养猪场场长,将近20年的时间,无论在生活上,在工作上,摸爬滚打,性格全变了。现在有时同记者谈起以往的性格,没有一个记者能相信。青年时期的我,锻炼性格中最重要的是培养了胆识,无胆有识不行,有胆无识不行,有胆识有爱心的人才能从事导演这个职业。第二次的改变,应该是在我做了导演将近10年的时间。这时,我的作品刚刚有一点成绩,在往前走却仿佛遇到了一睹不可逾越的墙——后来我逐渐明白,这堵墙就是自身性格的弱点。当时我的好友沈及明写了一篇文章《寻寻觅觅到中年——记黄健中》,她的批评当时真是让我如坐针毡,很长时间一直思考她的批评。她提到,“我觉得他到了这样一个关口,一个需要认真总结自己,一个准备第二次腾飞的关口”。我知道,他的批评和期待不仅仅是她个人,这里一定也包含着钟惦棐、李陀、刘树钢、马德波、周湘纹甚至陈荒煤同志,他们在一起时不时会为我的某些致命的弱点而惋惜。十多年后,我重读沈及明女士这篇文章,真是感谢朋友,感谢批评,在她的批评之后,我才又有几部“得意”之作,如《龙年警官》、《过年》、《米》和《我的1919》。《后汉书·马援传》有云:“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我的青年、中年恰是在“益坚”的道路上磨练自己的性格。现在虽然谈不上老,却也正朝着“益壮”的道路走去。

(节选自黄健中《心灵的迹化》。标题是编者加的)

28、我们的好理事长林忠院

周廷禹

一提起航海学院福州校友会理事长林忠院,在榕的集美校友个个赞不绝口。他们无不感慨地说:“海院福州校友会多亏有了林忠院。他热心校友会工作,校友的事都少不了他。校友有困难,他总是尽力相帮;他一个人帮不了的,就联络众校友一起帮。”

校友陈常琰因汽车着火而严重烧伤,住院治疗有困难,林忠院发动众校友帮忙。在林忠院的带领鼓动下,校友纷纷解囊相助。这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救助,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支持。陈常琰倍感校友间的爱和温暖。有校友住院,只要林忠院知道,他就会代表校友会前去看望。

省中福公司外派的一位校友不幸遇难,林忠院得知后亲临机场接骨灰,护送安葬于文陵山公墓,并协助做好善后工作。

校友家中有困难,林忠院乐意帮忙;校友下岗了,林忠院挂在心上,千方百计予以帮助······一桩桩,一件件都记在众校友的心中。有人问忠院“你图个啥?”忠院笑着说,“为了集美学校。因为集美学校是校主陈嘉庚先生创办的,诚毅精神闪光,集美校友人人有爱。”

林忠院校友1959年毕业于航海学校船舶驾驶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后调回福州工作。他致力于福州校友会的组建,担任秘书长。后来,众望所归,被选为海员福州校友会的理事长。这位中等身材、满脸皱纹的汉子,历经磨难,但没有被困难吓倒。福州校友会的底子薄,为了解决校友会的日常经费,他办过实体,走过弯路。但凭着他的坚强毅力,克服了一个个的困难,闯过一道道难关,解决了活动经费。他曾组织校友免费到平潭度假。春节期间他组织校友亲属,参加闽江一日游。他还组织在榕校友回学校参加校庆活动。2001年7月他特地出席上海校友会举行的庆祝母校建校80周年暨校友会乔迁新址活动。他在会上发言表达了各地校友相互学习,相互联系的美好愿望。在林忠院的倡导下,航海学院福州校友会与集美中学福州校友会建立起了联系,互相促进。

当问及“他今后有什么打算?”时,林忠院回答:“人老了,该退下来了,该让年轻人上”。校友们都说:校友会应有像林忠院这样的一批热心人。

29、宾馆精英李泗滨

黄金镇

李泗滨校友,从1976年至1995年整整20年,从事交际接待服务工作和旅游业的发展做出杰出的贡献。

在任厦门市委、市政府接待办公室副主任兼厦门宾馆总经理期间,他以“诚”笑迎五洲宾客,以“毅”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勇攀“一流”高峰,迅速改变了厦门宾馆“客

房不新,电灯不明,电话不灵,水管滴漏不停”的旧貌,展露出“年年新套路、新变化”的景象。他带领全体职工始终坚持“服务第一,宾至如归”的宗旨,以“服务、质量、安全、效益,四位一体,不可缺一”为根本措施,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滚’并至”的骄人成绩。90年代初期,曾连续多年营业总收入和利润在全市全省同行业中名列前茅,平均年纯利500万元,最佳年份700万元。

上乘的服务换来了荣幸。他先后接待过许多国内外政要,如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胡耀邦、李先念、杨尚昆、李鹏、胡锦涛、李瑞环;还有国际政坛显要,如李光耀、马尔登、阿基诺、西哈努克亲王、巴巴拉、马哈蒂尔、罗高锁、波兰议长、加拿大总督、泰国王储等,其中不乏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

井然有序,细致周到的安排与服务,使厦门宾馆赢得口碑。西哈努克亲王下榻时在留言薄上赫然写着:“厦门宾馆无论建筑还是设备服务,都令人赞赏,具有国际水平。”新加坡资政李光耀三次来厦门访问,二次下榻厦门宾馆,次次都赞不绝口,且欣然与工作人员合影留念。江总书记1991年12月18、19两天下榻厦门宾馆,盛赞说:“厦门的菜就是好,早餐太丰盛了。”临行前还向厨师们表示谢意。“犹如国宾馆”、“恰似钓鱼台”这是人们赞赏厦门宾馆的美誉。

30、中国海关史学家陈诗启校友

白兰

2002年国庆佳节,陈诗启教授,双喜临门。他的巨著《中国近现代海关史》荣获第四届吴玉章奖优秀奖(见《光明日报》2002年10月2日第4版);此前,陈教授的这部巨著还荣获第二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二等奖,并于11月中旬晋京领奖。

陈诗启教授是中国海关史研究的开拓者。陈教授1915年2月出生于福建德化,就读于集美师范学校5组,1941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留校任教,历任历史系教师、副教授、教授,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主任、代理历史系主任,中国海关史研究中心主任等职。现任厦门大学中国海关史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中国海关学理事、厦门海关学会顾问。

他在几十年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教学和研究中发现,中国近代海关是一个十分奇特的机构,它名义上隶属于清政府,实际上是在英帝国主义控制下的国际官厅,其势力渗透进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对近代中国社会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他萌发了填补这一史学研究空白点的强烈兴趣和历史责任感。当时,处于“文革”期间,他惨遭劫难,调出历史系到校图书馆打杂。1972年后,他立志研究中国海关史。他:“诚毅二字中心藏”,忠诚于自己的志愿,用坚强的毅力,排除万难,去赢得胜利。他率领全家大小,抄写、校对有关海关史方面的资料,忍辱负重,默默而由偷偷地耕耘。一晃过了六、七年,陈诗启手头积累的近代中国海关史的资料近三百万字。1979年,春回大地,陈诗启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他争分夺秒、夜以继日地整理中国近代

海关史资料,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了一系列论文。1987年,他出版了集自己10多年心血的研究成果《中国近现代海关问题初探》,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瞩目。我国社科权威杂志《中国社会科学》发表书评说:这“是大陆史学界在近代中国海关史研究领域的一部县有开拓意义的专著”。陈诗启与时俱进,继续完成《中国近代海关史(晚清部分)(民国部分)》。1999年《中国近代海关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林甘泉研究员认为它“填补了史学领域的空白”。

2001年5月,经教育部委托的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专家评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会议审定,《中国近代海关史(晚清、民国部分)》选为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推荐的研究生教学用书,由人民出版社于今年8月出版。全书共91.4万字,这是陈诗启教授的最新科研成果。

31、杨柳溪老师

周添成

1952年11月,我到厦门就读于集美中学38组乙,高一、二年级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就是杨柳溪。杨老师对同学和蔼可亲,笑容常挂脸上。他信任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是语文课代表,一个学期出一至二期墙报,从选稿到编排、张贴,由我组织有专长的同学一起搞。记得有人会编好后,我写了一篇编者的话,题目取《编余走笔》得到杨老师的赞赏。他说内容好,题目新颖。这样的鼓励更激起了我学语文、学写作、编墙报的积极性,我更静心地组织编排班里的墙报,使它越办越好。后来我又被指定负责全校的黑板报工作,这培养了我变薄的兴趣与能力,为我以后在浙江省创办并主编《浙江侨声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杨老师的古文功底很深,上文言文和古诗词有声有色,同学非常爱听。杨老师上课不是填鸭式的,而是启发式的。他每上一篇课文,要同学找主题思想;每讲完一个段落,就让同学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段落大意;对文中的关键词从不放过,一定要讲深讲透。课堂上气氛热烈,学生可以发表不同的看法,培养独立思考能力。高中阶段打下了较扎实的基础,对以后在大学学好中国古代史和工作中捉笔行文,助益良多。

我怕当过语文教师,深知批改学生作文的甘苦。杨老师批改作文不辞辛劳,连休息时间都搭上去。至今回忆起来,我仍感动不已。作文写好交上去后急于知道成绩,这是学生的正常心理。同学经常催我去拿回作文本。而每当我利用星期天到要杨老师家,看到杨老师在伏案批改,那股认真劲让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把作文写好,不辜负老师的辛勤劳动。我特别爱读杨老师的评语,他的每一篇评语,简直就是一篇篇美文,我不仅认真阅读我自己的作文后的所有评语,还借阅郑推真等文章写得好的同学的作文评语,从中学习写作技巧,增强观察和表达事物的能力。

杨老师知识渊博,但他从不在学生面前炫耀自己。他对学生谦虚坦诚,有一件事我至今记忆犹新。那是1958年大炼钢时期,我填了几首词寄杨老师斧正。他接信后第二

天就给我复信,在信中竟以一位朋友的口气给我指点迷津。

杨柳溪老师的人品师德和敬业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32、骨肉情深 往事难忘

——胞五弟后进习画二、三事

张丽娜

张厚进是我同胞兄弟中最小的弟弟,我没叫过他的名字,都直呼他“小弟”。小弟从小文雅瘦弱,母亲爱他如掌上明珠,养成了他不爱跑跳运动的恬静性格。可他十分喜爱美术绘画,捏小泥人、刻竹板及削制陀螺等玩意儿。我大他七岁,30年代中期,我就读集美高中艺术科,后又升入厦门美专。厚进见到我寒暑假带回家的美术作业便爱不释手,反复欣赏,我见状也十分高兴,就在小厅里排起碗、碟、杯、地瓜、蔬菜、龙眼、荔枝等果蔬,并拿出画纸铅笔给他,让他写生作画。他勤奋练习了一段时间,我看到他进步很快,发现他确有艺术天赋。后来他就读永春一中,教美术的洪振宇老师(金已90多岁,侨居菲律宾)看出他的美术天才,细心指导,鼓励有加,使他信心十足,坚定地走向美术殿堂。

成功要有机遇、缘分,更要靠自己努力进取。厚进读永安师范时,遇上版画家、国画家、书法大师朱鸣冈教授,在朱老的精心培育指导下,他的美术修养和作画技巧进了一大步。

1951年,他考上福建师范学院(今福师大)艺术系,受教于系主任谢投八教授(谢师也是我三十年代的恩师)。他教学严谨认真,指导有方,乐育英才,德才双重。他是留法博士,极难得的油画大师。厚进这颗美术壮苗在他的教育熏陶下。便茁壮成长起来,结出了累累硕果,创造了他艺术上的灿烂辉煌。

金秋,厚进逝世后,多少人深深痛悼怀念。不久张厚进先生遗作暨学生(卢坤峰、夏立业、乔十光、邱祥锐、叶和华、洪瑞生、方晓、黄平、郑瑞勇)作品展与研讨会便在厦隆重举办。我身历此画艺界罕见盛世,思绪万千,感激涕零,爰撰此文,表示对厚进的师友生及其广大观画者的衷心感谢。深信小弟地下有知,亦必与大姐同此心意。

欣慰地安息吧,小弟!

33、怀念流金岁月

陈炳烈

十六七岁,我们一群意气风发的农村孩子,共同怀着求学的心愿走到一起,在集美财经学校度过了一生中最难忘的流经岁月······

记忆是有选择的。经过无情岁月的筛择之后,许多记忆都已经模糊了,但却有一些闪亮的东西留下来,成为生命中一首永无休止的歌:永佳是我们的大哥;我们在懂得如

何关心别人方面开始有了理性认识和良好表现,那应该是他的功劳。说他是大哥,他不过才大一两岁,但他成熟稳重,对人真诚热情。不过,他并不喜欢沉没,该说你的不对时也不会客气,只是不发脾气,令人感到可亲可敬。高个子经煌见多识广,能说会道,总是护着我们。只是他讲的普通话相当糟糕,他会把“四十四只死狮子”几个字通通念成一串:“戏戏戏······”。大家笑痛肚子,他却不以为然:“难道不戏(是)这样吗?”其实,那时见普通话闹笑话的不单是他一人,比如福州籍的同学领操喊口令,把“向前看!”喊成“向墙看”或“想想看”;把“没来”说成“没奶”;而莆田来的同学总是把“坐汽车”,说成“捉去搓”;看别人在笑,他还会一本正经地责问你“翘(笑)什么翘(笑)?”在这样南腔北调的笑料中,我们渐渐认识到学好普通话对于毕业后就要走上工作岗位的中专生的形象是很重要的。好在班里有一位房大姐是北方人,她带京味的普通话,像唱歌那样好听。在她的潜移默化影响下,我们的舌头才有点软化,喉咙也慢慢润滑起来。文体委员格火,还带领大家按照“劳卫制”的要求,起早摸黑地刻苦锻炼。我们一个个能有一副好身骨,应该感谢他。每当打胜一场球,女生们往往会向我们宿舍“投枪(甘庶)扔炸弹(柚子)”,算是对勇气们的奖赏。我们认识体育精神能够培育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就是从那时开始的。汉牧的字写的很潇洒,班上的黑板报大多是他的笔记;许多同学受他的影响,把练字作为自己一门必修课。回想起来,那时所投入的全部热情和执着,后来都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和开创无限空间的功底,受益终身。记得美国诗人朗费朗说过:“有一些朋友会像血一样滴入你的血管。”此话确切。

岁月如歌。毕业后天各一方,很少联系。现在都是白发老人了,偶尔见面,友好如初,谈笑风生,谈身体,谈儿孙,也议论对某些事物的看法,彼此还开开玩笑,叫叫外号。老同学之间那种温暖、关怀和亲切,恐怕不是一般人所能体会到的。因为没有任何粉饰和虚伪,留在我们心底里的都是纯洁、真实和高尚的勉励,都是来自心灵深处的共鸣。

而今,在我晚年的生活里,那段美好的时光,那浓浓的书香,那滋润的海风,还有慈母般的目光······还在为我撑着一片荫凉。

34、同唱昔日一首歌

10月20日,在泉州集美校友会成立20周年的酒会上,几位60年前的同窗高唱30周年校庆时的老歌。

欣逢盛会重携手,六十春秋霜染头。共歌一支诚毅曲,酸甜苦辣不多说。

人民共和国功臣 集美大学校董会顾问

35、李引桐先生

2002年11月12日,人民共和国功臣,集美大学校董会顾问、著名爱国华侨李引桐

先生,寿终于厦门市第一医院,享年90。硕彦殒折,殊深轸悼!

李引桐先生生于1913年2月24日生于南安县芙蓉乡后田村,12岁的引桐随父南渡新加坡,投奔堂亲李光前先生。光前先生即送引桐在麻坡一所华文小学读书。1926年李引桐随父返回故乡,进入光前学校续读。1933年,引桐毕业于培元并考进晋江东湖师范,1934年,引桐23岁,南渡新加坡,再次投奔光前先生,担任要职。

1953年李引桐在泰国创建“德美行有限公司”,获得可喜的发展,也为泰国的繁荣昌盛、为扶助贫民福利、资助贫侨作出了巨大贡献。泰国总理炳授予引桐先生金质勋章。

五十年代初,引桐先生不顾身家财产的安危,全力以赴,想方设法,几经周折运进数十万吨橡胶和大量医药、医疗器材,为保卫年轻共和国做出非凡的贡献。他甘冒风险,在国外千方百计猎取最好的橡胶优良品种,巧妙包装,秘密地运进祖国,在海南岛指导种植栽培,成为我国橡胶种植业的奠基人。橡胶基地的建立,填补我国橡胶生产的空白。为此,我国橡胶品种以“桐1号”、“桐2号”······命名,以志不忘。

1953年后,引桐先生以他在海外的地位和特殊关系,主动担负起民间和平使者的历史重任,着手促进中码建交活动。1955年,他冲破重重阻力,在马来西亚首次组织华侨观光团回国参观,受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何香凝、全国侨委主任廖承志的热烈欢迎。1956年9月,又组织星马工商考察团来我国考察,参加10月1日国庆观礼,受到周总理亲切接见。1965年5月3日,他陪同光前先生回国治病,又受到周总理亲切接见。70年代,他从香港引接东方歌舞团、南方歌舞团、泉州南音社赴马访问演出。这些往来,为中马建交创造了良好的基础。1970年,李引桐为中马两国政府正式贸易搭桥铺路,引带马代表团访问我国,受到周恩来总理和李先念总理的接见。1975年5月31日,中马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此后,我国逐步同东南亚国家或建交,或复交。

改革开放后,李引桐先生提出厦门必须建设为自由港的建议,并构建出轮廓。邓小平对此作了充分肯定和赞扬。

引桐先生以“来自社会,造福社会”为宗旨,高举仁风,广谋慈善。引桐先生热爱陈嘉庚事业,帮助过集美学校;集美大学创建后,他捐资兴建学生宿舍楼一座,名引桐楼。他担任集美大学第一、二届校董会顾问,被授予厦门市荣誉市民称号。他还为泉州华侨大学、黎明大学、培元中学捐献巨额资金。

引桐先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独立与和平,为国家的建设,为家乡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中央和地方各级领导人对他的功绩给予很高的评价。1993年6月5日,李引桐先生荣获国家一等功金质奖章,荣膺人民共和国功臣称誉。

引桐学生“爱国爱乡树一格,布衣身系国安危”!他用平凡的人生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他不愧为一位杰出的爱国华人。

轮机工程学院组织学生

36、弘扬嘉庚精神 实践诚毅校训

车军

集大轮机工程学院成立以来,学院领导贯彻学校领导提出的“要把嘉庚精神作为集美大学的一门必修课”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几年来我们结合实际,坚持不懈地开展工作,成效显著。

一、让学生认识嘉庚精神

学院把对新生进行嘉庚精神教育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第一课。几年来,领导亲自给新生讲嘉庚精神和诚毅校训。在讲课中,为了让同学们能更全面、深刻地了解陈嘉庚,我们在介绍嘉庚先生的生平时,讲清当时中外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嘉庚精神形成的根源和发展及至升华的整个脉络。嘉庚先生的丰功伟绩、博大精深的思想、崇高伟大的人格,是非常丰富的,在讲课中我们注意点面结合,精讲与略讲结合,力求达到提纲携领之效。

我们讲嘉庚先生倾资办学,为国育才的事迹,让莘莘学子感受到先生那拳拳爱国之心。先生替父还债,让人赞叹其诚信;先生经营之胆识、管理之科学,令人感悟其进取精神;先生揭露汪精卫卖国行径的“十一字电报提案”,《铭志诗》中“何时不幸被俘虏,抵死无颜谄事敌”所表现的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以及先生延安之行,坚信“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的远见卓识······,无不对年轻大学生的心灵产生强烈震撼。通过一个个生动故事的串讲,嘉庚先生的形象在学生们的心目中变得更加鲜活、更加亲切、更加高大,同学们对嘉庚精神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

二、实践诚毅校训

诚毅是集美学校的校训,也是嘉庚精神的核心。我们讲诚毅,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民族责任心,把自己培养成合格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我们认为ie,弘扬嘉庚精神最终的落脚点是要广大师生去实践诚毅校训。

在实践诚毅校训方面,我院的领导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学院领导办事开诚布公,处处以身作则、实事求是,倾听师生的意见,赢得了广大师生的信赖。在院领导的带领下,努力实践诚毅校训在我院师生中已蔚然成风。

实践诚毅校训是全方位的。“诚毅”二字孕大含深,不仅仅是道德上的劝勉,更重要的是行动。我们组织学生到嘉庚故居、鳌园为游客义务导游,宣传嘉庚精神;我们还组织学生深入农村,搞社会服务,成绩突出,受到上级的表彰;学院在学生军训及半军事化管理的各项活动中,在学生上船实习、参加竞技比赛等大型活动之前,总要进行劝勉思想动员,而诚毅精神则始终是我们队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激励学生斗志的重要内容。我院集体活动屡创佳绩,与我们自觉实践诚毅校训、努力培养诚毅品格是分不开的。

实践诚毅校训对轮机学生尤为重要。我院学生今后上船,工作艰苦,责任重大;没有高度的责任感、严明的纪律、过硬的本领和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将无法胜任。所以,我们坚持对学生进行半军事化管理,通过组织军训、早操、课外文体活动、文明宿舍创建活动等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行事果决、动静分明的良好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严谨作风,忠诚于事业、吃苦耐劳、恪尽职守的道德观念。在嘉庚精神的熏陶下,越来越多的学生把培养“以诚待人、毅以处事、内诚外毅、择善固执”的诚毅品格当成自己人生目标。

学习嘉庚精神、实践诚毅校训是无止境的。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嘉庚精神这一思想宝库的教育功能,实践诚毅校训,在培养高素质轮机管理人才的事业中写出最新最美的文章。

38、集大成教驶入快车道

——集美大学成教学院洪琦院长一席谈

亨蓬

仲夏时节,正是暑假,本应静寂的集美大学校园却是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原来这是集美大学成教学院的函授新生正报道入学,老生返校上课。

“从事成人教育工作没有寒暑假,没有双休日,连晚上也要工作、上课。普通全日制学生放假离校,我们的函授生返校上课,别的老师下班休息,我们的老师要晚上上课、双休日上课,这就是办成人教育的特点。”集美大学成教学院洪琦院长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1996年9月,集美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招收第一批学生,这是集美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办学历史的开端。1999年,随着集美大学实现实质性合并,学校正式成立了成人教育学院。成教学院逐步健全各个管理机构,制定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进入发展煤电快车道。以下一组时间表就是学院发展的真实写照:

1999年9月,在学人数突破1000人,并正式成为自学考试主考学校单位,开办主考专业自学考试助学班;2000年9月,在学人数如破3000人,成人教育本科专业开始招生,同时开办成人高等教育预科班;2001年9月,在学人数突破4000人;2002年9月,在学人数突破5000人。

目前,学院共设有学历教育年23个专业,其中专科升本科专业10个,高中起点升本科2个,高中起点升专科11个。包括全日制脱产教育、夜大学、函授、知训班、自学考试教育助学、高等教育预科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学院还充分利用社会力量,与其他高校以及地方政府合作办学,不断扩大办学空间,增强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适应性。

“初步估计,截至今年7月,集美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共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超过10000人。我们的学生也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前不久中国银行招聘职员,我们有5名毕业生与其他学习普通全日制毕业生一道参与竞聘,结果我们有4人击败竞争对手,被用人单位录用。我院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为DELL公司输送了一批生产线的骨干,得到该公司的好评。更多的毕业生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作用。”谈到自己的学生,洪琦院长如数家珍,那是一种丰收后的喜悦。回顾几年来的发展历程,洪院长说,成教学院之所以有如此迅速的发展,并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有两点:

首先是中国高等教育事业迅猛发展的大好形势。国家对包括成人高等教育在内的多

种形式办学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这为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广大人民群众对于高等教育的渴望越来越强烈,这是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良好土壤。

其次,集美大学的发展,为成人教育学院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依靠。集美大学在办学硬件设施、管理政策、人员配备等方面支持成教学院的发展,真正做到“放水养鱼”,为成教学院步入快速发展的时期创造了十分广阔的空间。

步入21世纪的教育作为一种产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人教育在新世纪社会发展中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加入WTO,人们接受继续教育,越来越注重是否真正得到知识,因而,突出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水平,创建集美大学成人教育的品牌,应成为我们发展成人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

“集美大学顺利通过了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这意味着集美大学的教育质量得到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也得到了社会的肯定。依靠集美大学雄厚的师资力量,我们完全有信心不断提高我院的办学水平!”谈到未来的发展,这位教师出身的院长充满着自信。

39、实验室建设的带头人

——记嘉庚奖教金突出贡献奖获得者林长川副教授

金中

到集美大学考察、参观的领导和来宾,一个必到的去处是船舶操纵模拟实验室。这个实验室科技含量高,在国内处领先水平。置身于实验室,就象亲驾巨轮驰骋在浩瀚的大海汪洋。人们在叹不绝口之余,不禁对今日航海学生有如此良好的学习条件羡慕不已。

在引进、建设这项设备过程中,荣获本年度嘉庚奖突出贡献奖的林长川副教授作出成绩。

发展航海教育,重要的一环就是要不断改善教育条件,使其满足国际海事组织对船员培训质量体系的要求。在组织领导实验室建设中,林长川作出了很大的努力。船舶操纵模拟器的建设是集美大学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在该重点项目的引进与建设中,林长川尽力做好组织、协调、论证等工作。在初始的选型方案的论证中,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做法,多次请厂家到学校介绍与展示,组织相关专家到外地实地调研考察,并进行多次的对比与论证。对场地改造方案,也组织多次的讨论研究。在设备到货后,他经常到现场与实验人员一道搬、扛;对在安装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他及时联系与解决,终使该项目顺利完成,并很快投入使用。目前,该模拟器实验室已成为集美大学比较亮丽的“窗口”之一。

在校领导的扶持下,航海学院正在建立科研的“海上智能交通重点实验室”。该项目牵涉的软硬件达50余项,种类多、技术含量高。为了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做好本项工作,林长川多次组织本院相关专家,对研究方向、预期成果、设备配置等进行研究,并组织和带领研究方向负责人到外地调研,精心组织本项目的筹建工作,现已完成总工

作量的70%。它的建成,对提升航海学院教师的科研水平和交通运输专业硕士点的申办,将发挥良好的作用。

40、集美一朵新花

育新

锦霞幼儿园是集美学村里的一朵幼儿教育新花。旅居新加坡的集美校友吴瑞景先生为其捐资人民币80万元。锦霞幼儿园本着“一切为孩子,为家长服务”的宗旨,以人为本地开展教育工作。

锦霞幼儿园学习并采用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论,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开展各种形式探讨,在早期阅读的培养、早期英语的培养等方面都取得较好的成绩。寓教于游,运用多种幼儿所能接受的方法和现代教育手段,为幼儿的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位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形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条件。创造优美、轻松、欢乐、舒适的环境,使幼儿受到良好的熏陶;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使幼儿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开发,培养幼儿学习兴趣、陶冶情操、开发大脑,启迪创造。

锦霞幼儿园重视家长工作,密切家园联系,有针对性地制定让家长走进幼儿园的计划,开设家长开放日活动得到了社会的好评。

41、钟乐犹鸣 友谊常在

——出席比利时“国际音乐会”

**瑞

从比利时出席2002年国际音乐会回到集美大学已二个多月了,但是,鲁汶大学图书馆楼顶上的大钟——那凝重而又洪亮的钟声、好像依然回响在我的耳旁。

应2002年国际音乐大会组委会主席——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芭芭拉(Barbara Haggh)博士的邀请,我于2002年7月下旬,到比利时鲁汶大学,出席“第17届国际音乐会”。

国际音乐会协会成立于1927年,会员是全世界各个国家音乐学界的教授、专家和学者,约每年召开一次大会。国际音乐学大会是世界音乐学界最专业、最高级别的学术会议。至今已举行了17届大会。2002年国际音乐学大会(IMS2002)于2002年8月1日至8月7日在比利时鲁汶大学召开。

鲁汶市是比利时一座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学城。圆圈式的城市布局,古老的、雕有塑像的高大建筑,弥漫着浓重的文化气息。鲁汶大学坐落在城市的中心。鲁汶大学标志性的建筑是一座最古老的教堂及其钟楼,教堂现为鲁汶大学图书馆。钟楼里的大钟钟声响彻鲁汶市,令人心动神驰。

本届国际音乐学大会得到比利时政府的赞助,来自世界各地各个国家的专家、教授和学者千余人出席了大会。大会的主题是:促进新千年世界音乐学院的研究。

中国大陆有5名专家、教授出席了本届大会,我们分别在小组会议上做45分钟的学术报告。

2002年8月5日,在第6次议题《形式与创意》的小组会议上,我做了《形式与创意——朱践耳的小交响曲:Op.38》的学术报告。我的学术报告是唯一有关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的研究。我的研究表明: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朱践耳的《小交响曲》是以传统音乐音态与现代作曲思维、技法相结合的一部现代交响音乐作品,它的乐队编制极为规矩,是地道的西方传统双管乐队,但基本的音乐素材以及整体的线性结构思维却与中国传统音乐手法相关,可谓形似传统与西化,神则极为民族与现代。它的形式简洁、短小,其隐含的内容却繁复、多变,充满了交响乐戏剧性情感和哲理性内容。

我十分高兴自己已完满地完成了学术论文的报告任务。但我忘不了美国芭芭拉教授对我的帮助。

当我提交大会组委会的论文通过学术审核、认证后,议题组主席——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艾伦·拂特(Aline Forte)提出,论文个别地方不符合细语习惯,需在翻译上做些修改。这时,芭芭拉教授通过电脑E-mail,主动向我伸出友谊的手,愿意帮助我解决此问题,我的愁闷一时烟消云散。我立刻将中、英文原稿件邮寄往美国。在以后的2个月之中,芭芭拉教授多次与我讨论个别词句的翻译问题,如何使西方人易于接受,因为有些词句既涉及到音乐的术语,也涉及到中古够语言的谚语、俚语,等。比如:仅“顶真格”一词,如何用英语表述,才使外国音乐专家易于接受,我们进行了多次的讨论。

在芭芭拉教授的真诚帮助下,6月底,我将论文最终定稿。艾伦·拂特教授也较为满意。在那一期间,芭芭拉教授忙于教学和组委会的大量工作,可以说日理万机。但是仅为我的论文修改一事,她花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

这个事不仅体现了芭芭拉教授助人为乐的美德,也体现了美国专家、教授对中国当代音乐文化的重视和关心。

回到集美,我感到鲁汶大学教堂的钟乐犹在耳边,国际同行的友情难忘。

42、校主恩育我家两代

潘玉荣

1954年,在同学、亲友支持下,积少成多,我筹得路费从马来西亚归国求学,到集美侨校报到。那是侨校刚筹办不久,教师在大教室内集体办公。负责报到的老师要我交学杂费。我说:“在校途中,钱用光了,在汕头中国银行将舅父临别时送的一支派克钢笔作抵押贷款,钱也用完了。”那老师说:“你没钱,怎么能念书?”我说:“我在国外也没钱,是半工半读的,为老板分发糕点和卖报纸。”那老师说:“国内没有这样的工作。”我说:“让我先报到。安顿后,我去替人擦皮鞋,修理自行车,赚到钱再来补交,行吗?”

这是在场老师大惑不解,瞪大眼睛,有的笑出声来。之后,几位老师低声商量了一会,就让我办入学手续。隔日被告知:我享受最高的助学金,每月12元生活费,学杂费全免。我一听惊呆了,对老师连连鞠躬称谢。此后,一路绿灯,直到我大学毕业,各校对我都不再评议,照此发给我助学金。

在侨校期间,我多次见到陈校主,并聆听他的教诲。每次见面,我或是向前鞠躬问好,或是微笑远望,内心充满感激之情。一次我和班上几位同学聚会拍照,适陈校主与警卫员路过。我和校主乡亲陈明泉班长上前邀他一同拍照留念,他愉快地在侨校门楼前站好,与我们合影。我站在校主身后。临别他向我们招招手,鼓励我们好好学习。此照片我珍藏至今。

读高二时,学校送我到陈校主女婿李光前先生创办的南安私立国光中学学习,直至高中毕业。

十年后,我次女、儿子也到集美学习。校主恩及我家第二代。

43、一枚李光前寄出的晚清明信片

年仅古稀的老集邮家翁如全先生寄来一信,说是藏品里发现一张明信片,要请我帮助翻译,随信附来的是一枚清朝末年从上海寄至厦门鼓浪屿的明信片,为李光前先生写给在鼓浪屿的英华学院(厦门第二中学的前身)院长。李一贯鼎力支持陈嘉庚倾资办学的伟业,为福建侨乡和厦门的教育建设贡献良多。此明信片显然是文物级的邮品,非同一般。

李的英文书写得飘逸而清晰,也十分规范,一目了然,文中内容翻译如下: 亲爱的I YIOK:

多谢你亲切的来信,此信我几天前收到。您近来生活好吗?

当我的明信片送抵您处时,您一定会谅解我久久没有回音。我很快会给你写信的。最美好的问候。

你的李光前 这枚近一个世纪前实寄的明信片所贴的“大清国邮政”的“蟠龙”邮票面值为1分。李光前先生和这位校长的关系,从行文的语气看是比较密切的。

2003年春花盛开玉兰飘香的时节,一套《鼓浪屿》的新邮票即将发行。老旧的实寄鼓浪屿的明信片是一位步履蹒跚的历史老人,崭然的鼓浪屿邮票是一群阳光明媚的时尚少女,当老人和少女不期而遇时,琴岛——鼓浪屿演奏着新的时代乐章,奔流的音符激扬着“鹭江东去,沧海桑田”交响······

44、两岸三将军校友

陈延杭

这里说的集美学校三位将军校友,是彭德清将军,陈式锐将军和洪福增将军。彭德清是大陆的将军,另两位是台湾的将军。他们都是同安马巷人。

彭德清将军(1910-1999)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少将。1911年进集美学校教育推广部资助的松山学校读书。

彭德清少年就参加革命活动,1930年成为中共党员。在8年抗战中他出生入死、战功显赫,曾被誉为“一代劲旅”。1954年调任华东海军副司令员、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兼福建基地司令员、政委。1955年授海军少将军衔,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1965年调入交通部,任副部长、部长,为我国交通运输、海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1983年退居二线担任中顾委委员,仍雄心勃勃,深入调查研究,组织编写出版了《中国航海》、《中国船谱》、《中华海魂》等专著。晚年仍积极为家乡教育事业、地方建设和海外乡亲联谊、台湾三通和统一工作,作出不懈的努力。

彭德清将军曾任集美航专校友会名誉会长,集美大学校董会顾问。

陈式锐将军(1907-1990):1926年集美中学第8组毕业,1930年厦门大学经济系毕业,1931年回集美中学任教受聘集美商业学校校长,1933年创办厦门日报,1933年第一次集美校友会选为执行委员,为集美学校的教育工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936年奉派主持厦门市政府行政工作,曾领导朝野合作,抵制英国对厦门船运业的垄断和盘剥,致使英轮空船离港、领事撤换,大快人心。

抗战开始,驰赴缅甸,苦战四年,功勋卓著,国民政府授予陆军少将军衔。1949年去台湾,在台湾大学潜心进行经济学研究,合作创立《财经经济月刊》,先后发表关于发展台湾经济的论文和专著,对台湾经济的腾飞有着重要的作用,并受聘中兴大学、淡江大学教授。倡议成立同安同乡会,联络乡亲,关怀故里。1963年受聘于马来西亚政府,协助农村经济发展工作,建议种植油棕树,又研究提纯棕油,使其成为今日马来西亚第二大出口物资。

洪福增将军(1914-2002),幼年随父到印尼苏门答腊,13岁回国进入集美师范学校学习,后转读集美中学,193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法律系。1937年任福建保安司令部军法承审员、军法官;1945年调到台湾警备司令部军法处、审判战争罪犯军法处任职;1953年晋升为少将,受聘兼任司法组研究员。1954年因病辞职后,从事组织律师事务所,执行律师业务。1964年受聘军法学校教授,政治大学兼职教授。他自1950年开始与友人创办法学杂志,1957年创办刑事法杂志。

洪福增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化人。他发起在台北成立同安同乡会,独资设立法律系助学金;捐资翻印出版《同安县表》、《马巷厅志》,抢救了两部濒临消失的地方志书。晚年潜心研究出版明代名宦洪朝选的《洪芳洲公年谱》、《洪朝选研究论集》、《洪朝选诗文集》等;热心家乡的公益慈善事业。

时代铸就三位校友为两岸的将军。三位将军都有抗击日寇入侵的共同经历,晚年又都继续以其丰富的阅历和学识,服务社会,服务人群。在台的两位将军都愿叶落归根,为家乡、为母校尽力。彭德清将军也努力玉成。虽天不从人愿,但足以显示我中华民族的巨大向心力和凝聚力。

45、集美校友和集美学校

陈励雄

校友常说凭着一首集美校歌,可走遍全世界。这话既说明集美校友人数之多,分布之广,有说明集美校友深厚的校友情、母校情。集美校友这份特有的情缘是陈嘉庚先生一手培养的,是嘉庚精神锻造的。

集美学校自创办以来的近九十年中,培养了数以十万计的有用之才。他们永记陈嘉庚先生的宏图大志,为国为民,为人类进步作出令人注目的贡献;他们沐浴着陈嘉庚校主的恩泽,惦念着母校的培养,思念着集美这片土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集美的校友用自己的心血报效祖国,用自己最淳朴、最真挚的方式报答校主、母校的恩情。

不避祸险保护校主

1942年,新加坡沦陷,陈嘉庚先生为躲避日本人的搜捕,避难爪哇。黄丹季、郭应麟、林翠锦等厦大、集美校友为保护校主的安全,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置之度外,随时准备赴汤蹈火,为校主作出牺牲。

在校主爪哇避难的三年零八个月里,黄丹季毅然关闭了自己的企业,并为校主提供全部衣食费用,陪伴左右悉心照顾校主。在那风声鹤唳的年代里,日本宪兵到处设卡,派密探。悬赏巨金,四处追捕嘉庚先生。为了给校主找到一处合适、安全的住所,黄丹季和校友们担惊受怕,护着校主几度易址。

在敌人枪口下保护校主,每一天都是非常危险的。校主曾多次涉险,但每次都是黄丹季等校友临危不惧,挺身而出,机智地掩护校主,才使校主安然无恙。

黄丹季等校友冒死保护校主的义举成了实践陈嘉庚先生倡导的诚毅精神的绝唱。李尚大先生说,如果没有黄丹季等一批集美、厦大的校友冒着生命危险掩护校主,或在掩护过程中有什么闪失,恐怕后面的有关历史就改变了。

校友养校

抗战期间,集美学校内迁安溪。大田等地,分散在偏僻的内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海外接济中断,集美学校进入了最艰难的阶段。

1942年1月18日,集美学校校友会第二届代表大会发出《全体校友书》,提出了“校友养校”的倡议。这个倡议得到广大校友的热烈响应,很快成为数万校友的共同呼声。校友们热情洋溢地说:“饮水思源,我们实在有一千个应该来报答我们的校主和我们的母校,共同负起养校的责任来,不应该再让重担永远压在我们老校主的肩上。”

1943年3月,集美学校老师陈大弼又提出《扩大校友养校运动》的倡议,号召各地

校友支持,倡导施行。该倡议得到各地校友分会的一致响应。校友陈上典提出了校友养校的三个办法: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物出物。

校友们的身体力行,积极倡导,“校友养校”运动收到成效。据1946年10月的统计,此活动共收到捐赠3400多万元。

集美校友弘扬嘉庚精神,为校主分忧,用自己赤诚的心和实际行动,帮助母校度过了八年抗战的危难时期。“校友养校”传为佳话,在集美学校的历史上写上光彩夺目的一页。

为集美学村的发展尽心尽力

集美校友历来支持母校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祖国处处呈现一片繁荣发展的局面,更加激励广大校友为母校尽力的热情。

1980年纪念陈嘉庚写上创办集美航海教育60周年,纪念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学校70周年、80周年,陈嘉庚先生诞辰110周年、120周年的纪念活动,得到广大海内外校友的力量。他们为母校献计献策,捐款赠物,大大改善了母校的办学条件,促进了母校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他们把弘扬嘉庚精神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创办集美大学是陈校主的遗愿。多少年来,广大校友噩耗各界人士一道,多方努力,促其实现。1994年集美大学终于正式挂牌成立。

集美大学成立后,成立了集美大学校董会,许多校友应聘,担任校董。他们奔走呼号,献计献策,慷慨捐输。校董会副主席李尚大校友,带头捐款,不图名,不为利,还积极在校友和热心陈嘉庚事业的人士中劝募,成绩卓著。集美大学一幢幢高楼平地而起,其中有李尚大校友捐资的村牧楼、庄重文校友公子庄绍绥捐资的重文楼;黄克立校友捐资的信息工程大楼资金已到位,在筹建中。此外,校友还设立各种基金。

集美中学的校友也通过不同形式,不同渠道给母校予大力支持,《集美中学》报上常登有赞助母校的校友芳名。最近奠基的福山楼就是新加坡李氏基金和印尼慈山建委会的校友捐建的。值得指出的是:近年来,东南亚金融危机,世界经济不景气,校友的事业普遍受到冲击,经营面临巨大的困难,但任然斥资支持母校,其诚毅精神感人至深。

集美校友总会和各地校友会在联络校友、支持母校发展方面也作出不凡的成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校友会是校友的家。校友会在联络校友,帮助校友就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80年代前后,各地校友会相继恢复活动,在弘扬嘉庚精神,联络校友感情,支持母校发展方面做出了各自的贡献。总会和各校友会的历届负责人,以及一大批校友,劳心劳力,捐资献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广大校友不忘他们,母校记住他们。

代代相传的集美风

集美学校近百年的历史是一部校友关心母校的历史。今日,走进集美校园,眼前所见,从高楼鸿构到仪器设备,从图书资料到校刊校讯,件件桩桩都在给人们讲述校友关心母校的故事。为母校做出贡献的校友太多、太多,可知名者却又太少太少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然而,却更显这种精神的可贵。

有这么一位校友,多少年来,不知为母校做了多少好事,也不知道为母校捐了多少

款。母校有事找他,他总是一句话“我想法解决吧!”从接待母校来人,到校庆宴请;从出书、印纪念册到建造 校主塑像,他都支付、或垫补了巨款。听到对他的感谢,他总是说:“谁叫我们是集美校友。”他并不算富有。这越发令人对他肃然起敬。如今,他已退休。直到今日,他仍然不让宣扬他的名字。

心怀校主,无私奉献,这就是集美精神。正因为校友有这种精神,并且蔚为风气,才广为传颂,被称为嘉庚风、集美风。因为有这种精神,不管碰到什么困难,受到什么挫折,各地校友始终高举校主的旗帜,心怀母校,坚贞不渝。

嘉庚风、集美风发自伟大的嘉庚精神,由历代校友发扬光大。如今,这股风正在新一代的校友中传播。新一代校友在各地校友会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他们事业的成功,越来越多新一代校友在为母校作着越来越大的贡献。

46、亮亮的嘉庚星

【香港】夏马

蔚蓝的天幕上,有颗亮亮的嘉庚星。

星以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命名,是为了表彰其坚贞的爱国情操和为振兴中华作出的巨大贡献的。这位被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爱国老人,穷毕业精力,倾资办学,探索科教兴国的道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树立了一座办学育人的丰碑。

今年仲夏,我有幸旧地重游,访问这颗嘉庚星升起的圣地——美丽的集美学村。集美,是陈嘉庚先生的出生地,也是他呕心沥血所创办起来的一处名闻遐迩的美丽学村。那天,承蒙集美校友总会陈忠信、陈永水、任镜波、卢俊钦等诸位领导的热情接待,备着专车,参观访问学村的全貌。我惊奇发现,集美学村全变了,变得那么年轻,那么美丽,有如潆潆碧水边的一朵彩莲,闪射着诱人的魅力。一座座高楼大厦,在我乘坐的车窗前掠过,偶一回忆,这处新辟的市区,不正是当年作为养猪场的荒山野岭么!如今昔日的荒山野岭,却变成了集美的“银行街”。街两旁,银行、商店、别墅等各类新颖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正当我为这眼花撩乱的繁荣景象所陶醉的时候,专车又载我来到集美北部的台商投资工业区。主人一一为我介绍台商投资区的工业厂房,兴奋地告诉我,过去以文化闻名的集美镇,现在已变成了文化与工业齐头并进,兴旺发达的新市区,工业总产值达到年产几十亿元,令人惊叹不已。集美台商工业区,除了路边那棵被圈圈起来留作纪念的大榕树,还似曾相识之外,其余一切,在我记忆的屏幕上,都是生疏和空白的,只觉得它好似是魔术师变化出来的,感到莫名的新奇与莫名的兴奋。

就学村本身来说,集美大学的建立,应是集美学村出现一次历史飞跃的标志。陈嘉庚先生于1913年开始,在家乡集美创办小学,随后办男中、女中、师范、水产、航海、商业、农林等学校。至1961年,陈嘉庚先生逝世前,集美学校的规模有了扩大,但就性质来说,大都还属于中等专业类型的学校。因此,在家乡集美创办一所大学,是陈嘉庚先生继船板厦门大学之后,又一伟大理想。这一伟大理想,在国家鼎力支持和广大海

内外校友、乡贤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如愿以偿。1994年10月正式挂牌,由原集美五所专业院校,合并成立了集美大学,从此,集美学村历史便揭开了新的一页。

建立集美大学,是弘扬嘉庚精神,振兴集美学村的重要构想。江泽民总书记题写校名,李岚清副总理揭牌,表明国家对建立集美大学的重视。集美大学现有航海、轮机管理、水产、生物工程、体育、信息工程、财经、师范、工商管理、艺术教育、机械工程、职业技术、成人教育、航海职业教育等十四所学院。本科涵盖法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八个学科门类。在校学生一万五千人。

骋目抒怀,我们不禁为集美大学的美丽校园所深深吸引。或许因为校园建筑都是全新的吧,在金色阳光的照映下,显得格外鲜艳夺目。白色的主楼,高耸入云,由海外校友、乡贤捐建的村牧楼、重文楼,嘉庚图书馆,雄伟壮丽,在绿树掩映中,如大家闺秀,显现清幽的气质。这一栋栋白色高楼,倒映在杏林湾蓝蓝的碧波上,更为人们绘画了一幅洋溢诗意的图景。

我们永远怀念 陈嘉庚先生,愿他的英名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

47、颂集美学村(楹联)

曾仁锦

桃李满天下 岂图海峤树丰碑; 栋梁出学村 堪誉乾坤钦伟绩。红砖盖洋楼楼内书声嘹亮; 绿瓦造学府府中弦曲飞扬。海外风高天际月明 赤子情怀怀赤县; 园中苗壮花间朵艳 侨胞挚爱爱侨乡。

48、迎集美母校90周年庆

杨飞岚

天马苍翠,浔江澄清。南熏雄峙,鳌园天擎。九十有载,木铎长鸣。乱云浊浪,岁月峥嵘。百折不挠,斩棘披荆。黉楼栉比,堂馆池亭。群策群力,创业日蒸。学风校誉,名扬环瀛。春风化雨,心血注倾。崇文尚理,院校文明。出类拔萃,桃蕃李菁。立功立德,为国赢名。

蜚声四海,集村殊荣。仰沾时雨,拳拳服膺。春潮涌动,科教振兴。伟哉母校,月恒日升。与时俱进,树之风声。昭彰伟绩,红榜荣登。庚翁旗帜,诚毅遵行。春华秋实,永葆令名。扬帆鼓浪,万里鹏程。任重道远,前景荧荧。蟾宫折桂,喜看卫星。繁花竟艳,五洲飘馨。

49、故乡行(二首)

卓杰华 梧冈小学

母校明春九十年,成千学子栋梁肩。为民更有先锋者,不辱先师着教鞭。

纪念先人

客家儿女根同源,感叹先人辟故园。奋力拼搏不停步,腾飞不忘祭轩辕。

50、自家人不言谢

编完2002年最后一期《集美校友》,我们就清晰地听到2003年的足音了。我们由衷地向各位校友,各位读者道一声新年好。

自2001年本刊开展“校友办《校友》”活动以来,广大校友对《校友》有了更深的理解。《集美校友》是集美校友总会主办的刊物,象总会一样是民间性质的,没有官方的投资、拨款,没有专职的人员编制,靠的是校友的奉献、母校的支持。正因为是校友自己办的刊物,广大校友更感到亲切,视其为知己;也因为是校友自己办的刊物,广大校友更感到其存在不易,因而在各方面给予更大的支持。

首先,校友投稿大幅增加。稿源是刊物质量的重要保证。

同样重要的是校友在经济上的支持。越来越多的校友,视支持《校友》为己任,尽自己之所能,尽一份心意。特别令我们感动的是新加坡李金燕校友临终不忘《校友》,从有限的遗产中为本刊捐赠了一万新币。

校友对《校友》的鼓励,建议也是办好《校友》的动力。

《校友》编辑人员坚持办刊宗旨,做出一定的成绩。在2002年省有关部门的联检中,《校友》因“质量高、影响大、效果好”被列为省一类侨刊;在全国众多的校友刊物中,《集美校友》被认为是为数不多的上品。

为此,我们对广大校友的理解、关心和支持表示诚挚的感谢。——其实,自家人本不该言谢。

——编者

51、校友欢迎《校友》

蔡永哲

看到《校友》第3期封面人物张乾二院士,非常亲切和高兴。他是我的同乡,又同时进安溪的集美中学,我初52组,他55组。母校培养了像张乾二这样的人才,至母校对祖国的贡献和光荣。

《集美校友》办得很有精神,很有生气,图文并茂,信息丰富而及时,沟通了海内外集美校友的情谊,是一本深受校友欢迎喜爱的刊物。

第二篇:向五四青年节致敬

向五四青年节致敬

朝气蓬勃的人;

青年,我的中国。

我要用呐喊,抖掉那附着在大好河山上的污泥腐瓦;

我要用热血,融化那将要凝冻的江河湖川。

年青的中国,奔流的中国,我的中国。

爱国有罪吗?

可你们面对着卖国贼的屠刀;

爱国有功吗?

可你们很多没有享受到新中国的甜美,啊!

中国的龙,中国的长城,中国的黄河,中国的青年,我年青的中国啊

一九一九的青年已过,青春不会再回,年轮不会再回,历史不会再回,但她永远记在中华民族的丰功碑上,闪着不休的光辉。

五四青年节

青年是早晨初升的太阳

朝气蓬勃光芒万丈。

是一颗颗出土的向日葵

永远的向着太阳

太阳是无产阶级先锋队

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

青年是祖国的希望

望你们一代比一代强。

青年是未来的接班人

盼你们茁壮成长。

青年是千千万万盏灯光

祖国的明天等待着你们照得更亮

青年是国家的柱石,国家的栋梁

各行各业都靠你们去争创

前人的事业靠你们去撑掌。

前人的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你们身上

你们是一张银白色的纸张

可画上最美好的图画

写上最秀美的文章

青年是千千万万颗宝石

像天空的星星一样明亮

不管放到哪里都会

晶莹夺目闪闪发光

青年跟着前人指明的航向

勇往直前把人间建成美丽的天堂

青年是无数的螺丝钉

哪里需要哪里拧上

用先进的知识把头脑武装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锻炼身体永远健康

身体健康能走四面八方

有健康的身体没有丰富的知识

好像鹦鹉缺了翅膀

有满腹锦纶没有好身体

好像鱼儿缺水不能游浪

青年你们是和平年代生长

要经风雨见世面,在艰难困苦中锻炼成钢

去实现前人的宏伟理想

青年你永远永远地跟着共产党

才不会迷失前进的方向

向五四青年节敬礼

青年,朝气蓬勃人;

青年, 54青年节诗歌朗诵稿

我中国.我要用呐喊,抖掉那附着大好河山上污泥腐瓦;

我要用热血,融化那将要凝冻江河湖川.年青中国,奔流中国,我中国.爱国有罪吗?

可你们面对着卖国贼屠刀;

爱国有功吗?

可你们很多没有享受到新中国甜美,啊!

中国龙,中国长城,中国黄河,中国青年,我年青中国啊------

一九一九青年已过,青春不会再回,年轮不会再回,历史不会再回,但她永远记中华民族丰功碑上,闪着不休光辉.五月畅想――献给“五四青年节”

春风如意,我带来草长莺飞,翠堤柳浪

春风和煦,我带来大地蓬勃,鲜花怒放

只为这一刻,我们心潮澎湃,心海荡漾

只为这一刻,我们思绪奔涌,激情飞扬

沿着一条历史长廊

光辉历程波澜跌宕

跨越一道岁月时光

青春彩翼临风翱翔

八十七年风雨兼程,我们历经沧桑

八十七年斗转星移,我们不改志向

五四”抒怀

青春有几时?

这里问同龄。

欢聚“五四”佳节

举杯抒豪情。

高举先烈旗帜,投身经济建设,迈步新长征。

迎着风浪走,潮头展雄风。

搞改革、奔“四化”

伟业红。

强国富民,亿万青年是精英。

莫怕征途险恶,别惧道路曲折,有志事竟成。

携手共奋进,未来不是梦。

第三篇:向优秀致敬

向优秀致敬

——向陈温福院士学习

2009年,在我刚踏上沈阳农业大学的时候,陈温福三个字就成为了我们沈农学子身上的光芒,中国工程院院士、大地之子——直穗水稻的缔造者、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太多的喜讯接连而至,向优秀致敬,向陈温福院士学习成为了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为落实学校党委“关于开展向陈温福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的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建立当代大学生学习雷锋精神的长效机制,努力形成爱国爱校、崇尚先进、诚信科研、积极创新、甘于奉献、互敬互爱的和谐校园氛围,凝聚当代大学生自强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生物学院团委号召全体师生向陈温福原始学习,在4月17日,开展了全体部长级以上学生干部交流向陈温福院士学习的心得体会。

陈温福院士现任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所长,是国家重点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带头人,教育部“北方粳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务。多年来,陈温福院士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和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等20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在籼粳稻杂交育种、水稻理想株型、水稻超高产育种及生产技术集成等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取得了多项创新性研究成果。他所领导的东北超级稻研究课题组在超级稻育种理论研究与技术创新方面已居国际领先地位。近十年来,项目组共育成通过部、省级认定的优质超级稻新品

种16个,仅在东北稻区就累计推广14721万亩,增产稻谷83.11亿公斤,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24.67亿元,社会经济效益显著。不仅如此,作为博士生导师,始终站在学科前沿,为所在学科的研究生主讲学位课,传授新知识,并引领学科的研究方向,并带有博士后8名、博士23名和硕士48名。

陈温福院士1979年毕业于我校农学专业,1980年至1987年师从著名水稻专家杨守仁教授攻读研究生,获农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先后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研究课题30余项,研究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获得市级以上重大科研项目奖励20多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培养硕士58名,博士30名,博士后8名;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52篇被SCI和CSCD收录,出版专著4部,译著1部。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工作人员、全国模范教师、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省特等劳动模范,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农业部中华农业英才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辽宁省科技功勋奖,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温福老师是我校首位“土生土长”的院士,他的奋斗历程与学校的发展步伐紧密相联,他的卓越成就是我校办学六十年的重要成果。开展向陈温福老师学习活动,对于我们沈农学子树立为祖国强盛、国家富强而勤奋学研远大理想和如何走健康成长道路,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在学院的学习心得交流会上,在对陈温福院士的事迹认真的学习后,大家感慨道,陈院士的事迹不仅在于他为我国水稻的的发展做出来巨大的贡献,还在于他对学生人生态度潜移默化的影响。他放弃了英方的挽留,毅然回国,就是一种爱国的情怀,是当代人学习的楷模。现在社会趋于利益化,有些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甚至不惜损害他人的利益。所以应该从学生教育开始,让他们懂得什么是奉献,什么是爱国!当然,陈院士在治学上也秉持着严谨认真的态度,更是当代大学生学习的榜样。在现在大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方式—“临时抱佛脚”考试前把老师的复习材料看一遍,就算完成学习任务,由于只是灌输性的记忆,而没有深刻掌握和理解,所以很快就会遗忘使得新旧知识不能很好地连接,形成恶性循环,最后觉得四年的大学什么也没学到。所以普及治学态度,是大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方面。相信只要我们有着严谨的治学,求学态度,无私为祖国奉献的决心,我们必然会为社会,为祖国,甚至为全世界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学习过程中,为了更深层次了了解陈温福院士的经历和工作作风,我院宋宇同学专门来到了沈农水稻研究所请陈教授的学生讲解他们眼中的陈院士。为了筛选出高产株型,他每日在田间一株一株地检查。二十多年来的每一个假日,都被他将光阴挥洒在了大地上。二十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和艰苦劳动是陈教授最值得敬佩也是我们最该学习的精神。正是这种对工作的执着热情和踏实作风才造就了北方水稻研究的奇迹。环顾左右,也正是这种对待理想的执着和永远不会随

时间流逝而褪色的热情才造就了一个个神话。唯有那些拥有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的梦想的人,才会拥有不向多变的现实而低头的生活!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而言,对于我们新时代的青年人而言,能否敢于大胆提出科学合理的假设;能否拥有敏锐机警的判断;能否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技术来支持我们的假设和判断;能否有坚定的信心来坚持这种判断;能否有执着的信念在孤立无援时一往直前毫不动摇!

向楷模学习,向优秀致敬,通过对陈温福院士先进事迹的学习,不仅让我们钦佩陈温福院士在科研学术上的造就,更让我们钦佩他在教书育人上的坚持与认真。在通往科研成功的大路上,太多人急不可耐,不能够安心于科研,而陈温福院士却将自己的满腔热情奉献和挥洒在了他热爱的那片土地上,这正印证了那句,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的成功,在陈温福院士名字的背后,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努力和刻苦专研。倍感今朝的努力尚且不够,便有股力量在胸中澎湃,今朝奋起,尚且不迟!宣传部安俊学部长曾这样形容陈温福院士:面对来之不易的机会,他就像是一只勤劳的蜜蜂,尽情奔忙在浓香的花丛之中。那么我们这些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更待何时呢!

第四篇:向雷锋致敬

财协学雷锋活动策划

活动主题: 弘扬雷锋精神

构建和谐校园 活动目的:

充分利用雷锋日和志愿服务日的契机,深入开展青年志愿者工作,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协会成员的工作主动能动性和积极性,使大家在志愿者服务活动中自身素质得到提高。

增强协会成员学习雷锋的意识,激发当代大学生学习雷锋精神的热情,提升广大大学生的思想境界,促进“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的传播。

扩大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影响,在全校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广泛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理念,号召全校志愿者为服务大家,推动校园和谐进步作贡献。

三、活动形式:

活动一:①横幅签字②献爱心活动

活动二:财协内部学雷锋动员活动:①财协生日中进行雷锋知识有奖问答(若有其他拓展活动待定)②生日会场清扫 ※(待定)活动三:清洁后街

四、活动时间:

2014年3月7日(周五)至2014年3月11日(周二)

五、活动地点:

活动一:图书馆及实验楼间道口 活动二:财协生日会场 活动三:后街

六、活动流程:

前期准备:

活动一:①横幅标语的选择②横幅的制作③爱心箱及场地桌椅的配备④各部门及人员设点宣传分工

活动二:①雷锋活动有关问题的选择②活动有关奖品的购买③清洁工具的租借④负责清洁区域的划定并进行部门分工。活动三:清洁工具的配备,人员的分工

活动流程:

活动一:①2014年3月7日(周五)中午12:00在图书馆前坪设置举行签字活动,和献爱心活动的启动仪式。②2014年3月7日(星期五)至2014年3月11日(星期二)分配人员在定点进行宣传,收集爱心物品。(周末不用设点)

活动二:财协生日当天,举行财协内部的学雷锋动员活动。进行有奖知识竞答。生日当天会场的清扫活动,以及献爱心活动的宣传。活动三:2014年3月11日(周二)下午2:00全体财协会员在后街门口集合、点到、清洁后街

后期安排:

编辑部人员在参与活动过程中记录、拍照。各个助理交心得体会,活动总结。编辑部负责写稿记录活动。

七、各部门工作安排:

学术部:负责征集学雷锋的标语,爱心设点的人员安排,清洁工作的人员安排,宣传部:负责横幅的制作以及出活动的海报

秘书部:负责通知全体成员、经费预算、统计参加人数

外联部:负责拉整个活动的赞助、购买活动所需用品及奖品,联系社会上希望工程或爱心基金会

编辑部:负责策划书的书写、活动照相、活动过后的总结 组织部:负责各部门人员的协调工作、制作爱心箱 素拓部:负责财协生日当天节目的安排,调动整个活动气氛 会员部:负责联系到更多的老社员的参与,调动起参与社团活动人员的积极性,对个别不能参与活动的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使尽可能多的社员参与到活动中来

八、注意事项:

1、横幅张贴在学校指定区域内。

2、油性笔的准备充足。

3、全体社员清洁工作要分部门进行。

4、各个部门的负责助理及长部负责点到。

5、人员调动服从安排

6、奖品等各项准备工作到位

7、雷锋知识问答题目由组织者策划

8、清洁工具由每个部门的负责助理及部长负责租借。

第五篇:向祖国致敬

向祖国致敬

我向祖国致敬,我想伟大的祖国致敬,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我为你欢呼,我为你祝福,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

自古以来,有不少是任何音乐创作者,都写了许多关于祖国的诗或歌,来赞美祖国。此时我的心情难以平静下来„„

我向祖国致敬,我想伟大的祖国致敬,有网友说,这飘荡在空中的五星红旗,就代表着新中国,我们伟大的母亲,所以您于1949年10月1日在中国的大地上升起,您迎风飘扬,也唤起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爱国情,我们是您的儿女,以您为骄傲!红色,那是革命先世的鲜血,更是我们火热的爱国心!黄色,那是金色的阳光,更是祖国的威严!我们会努力,让祖国明天以我们为骄傲!祖国!真心的向您祝福;繁荣富强;坚韧不拔!

也有网友说,你每天都守护在我们的校园,培养着我们。我们的学习成果,你都看见了,所以,你因我们而变得更加绚丽,更加美丽。我爱你,美丽的国旗,但我更爱我们共同的祖国——中国。

他们说的都对,他们都把庄重的五星红旗当作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六十年华诞,举国同乐!时间过得真快啊,九月刚开学的事情很历历在目,但传统佳节好是在人们的期待下,快快乐乐的到来了。祖国的生日可真好,中国这么悠久的历史,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是不能忘记的,回眸昨天,这耻辱的历史,让我胸中燃起熊熊的怒火,八国联军。南京大屠杀,那一个不值得炎黄子孙们的愤怒,但今天我们美丽祖国的灿烂辉煌成就不是不能少的。

我知道我的文字是很优质,但在今天,我就用这些不成熟甚至是幼稚的文字来记录这些点点滴滴,来证实我的想法,在我的眼中,中国就如母亲一般,她气壮山河,她永远是我心目中最美丽的,最纯洁的,最善良的。即使我不能代表全部的中国人,即使事实并非如此„„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他的名字就叫中国,遥远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巨龙巨龙你擦亮眼,永永远远的擦亮眼„„”一首耳熟能详王力宏的[[龙的传人]]此时回荡在我的耳边,怎么赶都赶不走了。

你们看这首歌唱的多么好啊,把我们炎黄子孙以及我们的祖国的特征都毫不遮掩地描绘出来了。

最后我想说,我永远爱你,我们的母亲——中国。

杭州市拱宸中学初2 裘怡雯

下载向热心的校友致敬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向热心的校友致敬.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向环卫工人致敬

    向环卫工人致敬 有人说,在这个神马都是浮云的时代,需要呼唤默默无闻的先进人物出现。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位人物,她饱含着对工作的满腔热情,在平凡的工作中演绎着一个个动人......

    向国旗致敬

    1、国庆即将来临,我作为一名在国旗下长大的少先队员,祝福祖**亲的六十五岁生日快乐!我们小学生应该做到从小心向党、爱劳动、有礼貌!国旗是祖国的骄傲,我们向国旗敬礼。看见五......

    向党致敬

    庆祝建党90周年 大海扬波,大地溢辉,高山仰止,时光消逝,转瞬之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0年的风风雨雨。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每个人的心情除了感慨,更多的是感激。 回望这深深浅浅的90......

    向英雄致敬

    向英雄致敬! ——观《第四届“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颁奖晚会》有感他们,来自全国不同的省区市,出生于不同的年代;他们,拥有各自独特的专长,各自不同的人生经历;但他们秉持着相同的......

    向狗致敬

    向狗致敬名人演讲稿本文是一篇法庭辩护词,作者GeorgeGraham(1830-1904)是美国密苏里州的一个议员,是当时杰出的演讲家和辩论家。本篇是他早年从事法律工作时在法庭上所作,其时......

    向阅读致敬

    深圳曾经是一粒种子。它孕育于这个国家最切近的现实,也包裹这个国家最丰盛的理想。29年时间,种子生长为一座城市,种子里的理想延展为这座城市的气质。 这里也是一方田地。中国......

    向祖国致敬

    向祖国致敬 永远记着宋庆龄的那段向中国共产党致敬,这诞生在上海,生长在江西的丛林里,在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困苦中百炼成钢,在农村的泥土里成熟的领导者。还有那句中国共产党......

    向国旗致敬

    向国旗致敬,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迎着清晨的朝阳,我们满怀信心开始了新的一天的学习生活。当国旗在眼前飘扬,国歌在耳边回荡,我的眼前总会闪现出毛泽东等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