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筑评论论文
河南艺术中心评析
河南艺术中心是河南省政府确定的“十五”期间重点项目,位于郑州市郑东新区CBD 核心区,建国以来河南省投资最多、规模最大、设计水平最高的公益性文化设施。占地面积150亩,总投资10.4亿元人民币,总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建筑密度 23.6%,可绿化面积 42578平方米,绿化度 43%,可停机动车辆 471 辆,非机动车辆 400 辆。建筑方案由加拿大 OTT/PPA 建筑师事务所国际著名设计大师卡洛斯 ·奥特先生设计。
一、河南艺术中心简介
施工图设计由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建筑方案由五个椭圆体和两片翻卷上升的艺术墙组成,五个椭圆体分别为: 1800 席的大剧场、800 席的音乐厅、300 席的多功能小剧场和美术馆、艺术馆。目前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
表格 1河南艺术中心整体鸟瞰图
河南艺术中心设计方案中的五个椭圆体的长轴汇集于一个中心,意寓着郑州市作为中原之中心的地理位置。两片翻卷上升的艺术墙纳入了轴对称正立面,赋于这组现代化建筑于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同时将艺术馆、美术馆与大剧院的相对动静巧妙而自然地划分开来,而互动的作用表现在日间活动较多的美术馆、艺术馆与夜间活动较多的大剧院为艺术中心带来昼夜不息的生气却又互不影响各自独特的活动。6米高的主入口大平台以气势辉宏的曲面筑体为背景,任何庆典都将不失古都的王者气派。临湖一侧的演出平台,真正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表演舞台,同时为进行卫星转播大型文艺节目提供了举国最壮观的场地。五个椭圆体是由河南出土的6500年前古代乐器陶埙造型演变而来;艺术墙象似黄河波涛翻卷的浪花,仿如我们的母亲河,穿越并见证了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史。又如河南出土的 2500 年前古代管乐器石排箫;中间晶莹剔透的装饰柱,是设计师根据河南出土的 8700 年前中华第一笛 —— 骨笛感悟而做。整个建筑群体均取之于古代乐器的抽象造型,使河南古代文化与现代建筑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河南艺术中心设计新颖,造型独特,结构复杂。工程采用了27项全国首创的新技术、新工法。五个建筑单体均为不规则椭球体,1041根斜梁斜柱倾斜角度各不相同;11200块艺术墙玻璃和15445片金属屋面外饰板尺寸各异。河南艺术中心施工,写下了全国同类文化项目建设史上功能最全、施工难度最大、单位面积造价最低的新记录。
就象设计大师卡洛斯.奥特先生所言:他非常喜欢中国,包括她的渊源不断的文化和神奇的艺术,很多城市皆以本地的建筑而出名,比如巴黎、悉尼。他认为历史不能在一个地方停止,希望以体现中国古老文化为理念,打造河南艺术中心,不单单是放在那里供人观赏,而是成为文化载体。在这里不仅让现代人能感受到古代文化和现代节奏交融的气息,还可以满足未来的人们在此通过该建筑感悟这个时代的特色。
1.1大剧院简评
表格 2 大剧院观众席
表格 3大剧院舞台
大剧院是艺术中心核心功能建筑,建筑面积24864平方米,最多可容纳1818位观众。能适应歌剧、舞剧、大型交响乐、大型歌舞以及话剧,同时亦可满足表演的芭蕾舞、话剧等各种艺术的需要。大剧院设 1800 席观众席,分池座、椅座和包厢三部分,舞台设备采用德国SBS舞台技术有限公司的舞台机械,三种大幕自动开启方式、升降乐池,舞台具有升降± 4.00m、侧台对开、后舞台旋转及开向前台功能,布置53道灯光和布景吊杆;其声学设计、灯光系统都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演员休息、残疾人观众、服务设施等一应俱全,消防安全、人员疏散均达到规范要求。它是艺术中心投资最大、科技含量最高、功能最齐全、设备最先进、工程最复杂的单体建筑。
观众厅两边各有8个包厢,共有包厢座位118个,一层有1126个座位,二层有观众坐席446个。
大剧院舞台采用国际流行的“品”字形设计,分主舞台、两边侧舞台和后舞台,舞台总进深53米,台口宽18米,高12米,上空高24米,主舞台上方配有电动吊杆53道,可调各种运行速度,可以吊挂各种大型布景、幕布,在演出中快速换景。
大剧院配备有世界一流的灯光、音响和舞台机械,舞台机械设备具有升降、平移、旋转等先进功能,相互替换迅速而精确,为编、导、演创造了自由度极大的艺术创作空间。
舞台前区的双升降乐池可分为大、小两种乐队规模所使用。不需要乐队时,可以升至到与观众席同高,变成观众席,增加128个观众座椅。
大剧院舞台上配置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舞台返音罩,在举办大型音乐会时,可通过返音罩把乐队声音全部送往观众厅,观众可在每个方位清晰地欣赏到原汁原味的交响乐演奏。
剧院后台有VIP及大化妆间九间,可同时容纳200多名演员化妆。大剧院还配备了3万流明亮度的专业高清投影机,是目前世界上最高亮度的投影机。大剧院整体设计充分注重人性化,比如座椅空调设计,均为下送风,空调送风要求以女观众的裙摆不动而又冷暖舒适为标准。1.2音乐厅简评
表格 4音乐厅全景
表格 5音乐厅演奏现场
音乐厅是演出大型交响乐的专用音乐厅,建筑面积5685平方米,可容纳观众 800 人,具有接待世界著名交响乐团演出的能力,配有大型管风琴、12 英尺钢琴等大型乐器。其声学设计、灯光系统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建筑形式和声学设计参照了世界著名音乐厅堂的模式,舞台空间与观众空间融为一体,观众席的侧墙设计成强反射的西班牙米黄花岗岩和实木墙面,波浪形的天花板对声音形成了必要的扩散,可为不同音乐演奏形式提供混响、反射的最佳值,以提高音乐听闻的立体感和各种乐器的真实音色。音乐厅内的所有演出均为原声效果,通过严格专业的声学设计,音乐厅里不管有没有观众、不管有多少观众,在任何位置所听到的声音效果都是一样的。经过世界顶尖建筑声学专业测试和国内外著名艺术家现场演出试音,测试效果和实际演出效果均显示,河南艺术中心音乐厅的建筑声学品质达到国际一流标准。音乐厅具有容纳四管交响乐队的大型演奏台,台面上为大型乐队的声部层次及合唱队,设计有功能齐备、可任意调节的升降平台区域。演奏台后墙安装有世界最著名的奧地利“里格尔”传统管风琴,它是目前中国国内屈指可数的音乐厅管风琴。同时还配备有国际顶级品牌的“施坦威”、“贝森朵芙”九呎音乐会演奏钢琴,为方便音乐会演出,还率先在国内音乐厅舞台上设计了钢琴的升降功能。大剧院、音乐厅的落成启用,结束了河南省没有国际一流标准大型专业剧院、专业音乐厅的历史。1.3小剧场简评
表格 6 小剧场内景
小剧场是整个艺术中心演出形式变化最为丰富的多功能场所,建筑面积3919平方米,可变化六种舞台模式,位于± 0.00 层的平面,可容纳观众380多名,设有可活动的座席及六种形式变化。舞台部分设地下台仓,可满足舞台升降和座椅存放要求,适合小型的室内话剧、小戏、曲艺、木偶、时装表演、小型歌舞及小型独唱独奏、室内乐等多种艺术形式的演出,还可以用做艺术培训、新闻发布、产品推广、会议厅等使用。1.4美术馆简评
表格 7 美术馆入口
美术馆位于南区,建筑面积11133平方米,具有收藏、陈列、展览、教育、交流、服务六大功能。馆内有3个展厅和具有300座、多声道同声翻译的现代化多功能学术报告厅。担负着对河南艺术珍品的收藏、研究、展示及对公民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对外文化交流、推动河南省美术事业发展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馆内设有展厅、藏品库房、培训中心,主要用于收藏和展示近现代美术珍品及雕塑作品,并充分发挥其展览、交流、收藏、培训等社会功能。1.5艺术馆简评
表格 8艺术馆内厅
该馆位于南区,建筑面积6670平方米,它是展示、交流、研究河南文化艺术精品的场所,同时,还承担国内外捐赠艺术品的保管和收藏,是对外宣传我省民族、民间优秀文化遗产的窗口,是继承、发展丰富河南民间文化艺术的宝库。该馆设有动态艺术表演厅(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展示提供了表演空间)、藏品库、民间艺术品展厅、研究制作室等,还设有一个能容纳 500 人的动态艺术表演厅,可满足多种形式剧目演出和艺术品展示的需要。河南艺术品种类繁多,如木版年画、剪纸、布制玩具、木制玩具、钧瓷、淮阳泥泥咕、人面猴、木雕、刺绣等均可在该馆展出,同时进行收藏。
二、经营现状
河南艺术中心自2008年9月正式开业启用以来,已成功举办了各类演出200多场,观众达二十多万人次。河南艺术中心优美的建筑造型,优良的设备设施,优质的管理和服务得到了国际国内各知名艺术团体、艺术家和广大观众的称赞和喜爱。2008年8月26日,河南艺术中心与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签订了委托经营管理合作协议,合作双方将坚持“市场运作、业主监管、委托经营、政府补贴”的基本模式,努力达到“专业水平高、管理标准高、服务品位高、经营效益高、社会形象高”的管理目标,北京保利雄厚的演出资源、丰富的剧院管理经验与中原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秀的文化平台将实现工作互补、管理双赢。河南艺术中心的管理和运作将快速步入一流管理水平行列。
试运营以来,河南艺术中心接待了多次大型活动,管理和服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2008年4月9日,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音乐会在大剧院成功演出。2008年7月25日,奥运火炬传递郑州站从艺术中心广场开始。优质的服务、优良的管理、细致的工作得到了省委书记徐光春等领导和奥组委官员的表扬。
2008年9月27日,第十届亚洲艺术节花车巡游启动仪式和“四海一家”亚洲国家驻华使馆艺术藏品展开幕仪式在河南艺术中心举行。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王文超,副省长史济春,以及缅甸、朝鲜、马来西亚等国家的文化部门负责人、22个国家驻华使节代表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嘉宾代表出席了开幕式。河南艺术中心作为亚洲艺术节主要演出场馆,共接待了四家演出团体、五个剧目、11场演出。接待观众约1.6万人次,演出服务获得了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成功组织中国2009新年音乐会。2008年12月31日晚8时,中国2009新年音乐会在大剧院隆重举行。音乐会由中国爱乐乐团现场演奏,中央电视台进行了现场直播。这是中央电视台第一次在河南直播新年音乐会,也是有史以来在河南举办的最高规格新年音乐会。著名指挥家余隆、国际著名小提琴大师薛伟、著名歌星毛阿敏等多位艺术家加盟。从合同签订、演出曲目确定、节目册、门票、背景喷绘等设计印制、现场装饰、新闻媒体、中央电视台、各保障单位对接到彩排、演出等,每一个环节均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新年音乐会演出取得巨大成功,省委、省政府领导,中央电视台导演组、艺术家和广大观众均给予高度赞扬。
2008年10月10日,河南艺术中心开业演出隆重拉开帷幕,共演出26个剧目,首演俄罗斯冰上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和《胡桃夹子》。首轮演出,我们对在河南各项事业发展中做出特殊贡献的企业家和社会有关人士采取了部分赠票答谢。为满足众多家长培养孩子对高雅艺术兴趣的需求,还分别拿出两个晚场设立了儿童专场,1米1以下儿童也可以凭票入场。在售票方面采取每场对前50名购票者打折优惠措施;为培养高雅艺术的青少年观众群,所有演出均安排有大折扣的学生优惠票;为解决观众在散场后回家乘车难的问题,为观众提供免费送客大巴分别到花园路、紫荆山广场和二七广场等四个站点。邀请省内著名音乐家、舞蹈家为欣赏音乐会和舞蹈专场的观众做专题音乐讲座和舞蹈知识普及讲座。不仅为观众提供了欣赏高雅艺术的精神大餐,同时也使观众享受到真正优质方便的服务。
开业以来,河南艺术中心陆续推出“开业庆典演出季”、“新春演出季”、“春季演出季”。共引进演出近百场,根据观众的不同需求,引进多台形式多样的中外优秀剧目。有冰上芭蕾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现场伴奏三大芭蕾舞剧《睡美人》、《胡桃夹子》、《天鹅湖》,《情迷罗马尼亚-钢琴家丹娜·希卡利独奏音乐会》、《牧野琴音-青年钢琴家吴牧野独奏音乐会》,原创奥地利音乐剧《茜茜公主》,著名舞蹈家杨丽萍主演的大型原生态歌舞乐《藏谜》,阿根廷音乐舞蹈《探戈之火》,俄罗斯精品歌舞晚会《舞动“小白桦”》,世界顶尖魔术师表演的近景魔术《不能说的秘密》,宁静、王思懿、洪剑涛、高亚麟等主演的爆笑都市情感喜剧《开心晚宴》,中国杂技团表演的大型情景杂技《一品十三绝》,世界三大踢踏舞之一《凯尔特传奇》,捷克黑光剧《漫画通话国》等。
为满足不同层次观众对高雅艺术的需求,河南艺术中心与河南保利艺术中心管理有限公司以“高标准、低票价”的公益服务为宗旨,推出系列公益活动,采取艺术讲解与演出相结合,达到传播知识,培养技能、展示才艺、培养高雅艺术欣赏兴趣、提高欣赏水平的目的,是普通民众能真正走进高雅艺术殿堂。
《走进艺术殿堂》系列活动。邀请省内外艺术家和专家到艺术中心现场,边表演、边讲解,使观众与艺术家零距离接触,活动涉及钢琴、小提琴、大提琴、古筝、二胡、芭蕾舞、现代舞、民族舞、民间舞、戏曲、表演、交响乐、单簧管、双簧管、长笛等多个艺术门类,所有场次票价均为30元。让普通老百姓在高雅艺术殿堂中享受沐浴艺术的惬意。
《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系列活动。已经演出的有《明日之星2009新春音乐会》,邀请河南省青少年音乐比赛获奖者到音乐厅演出,让具备一定音乐素质的青少年能够有在专业音乐厅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3月8日,河南保利艺术中心管理有限公司、河南省实验幼儿园、郑州人民广播电台FM88.9联合推出“让爱满溢”主题演出活动,演出以爱为主题,用童真表达爱的无界,用天真唱响爱的单纯。300多名师生用他们特有的方式表达对爱的理解。
免费艺术讲解。对一些专业演出,我们组织艺术家在演出开始前免费为观众进行1小时的高雅艺术普及和欣赏讲座,如交响音乐会、踢踏舞、钢琴独奏等,针对演出的内容,对演奏(表演)家、演出作品的创作背景、年代、历史背景等进行分析和介绍,丰富观众艺术知识,培养观众欣赏水平。
第二篇:影视评论论文
我的影视评论课程期末论文
选片背景介绍]
娄烨是中国的第六代学院派导演,他的影片追求生存还原,自觉摈弃民族和个人神话,挣脱历史文化的挟裹,将人从重重符号中释放出来,裸露生命的真实状态。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自我满足,自我封闭,展示的社会生活面过于狭窄且脱离普通人的现实生活。我选的电影是他的《苏州河》,该片2000年获得第二十九届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大奖(金虎奖)、第十五届法国巴黎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女演员”奖。
选择这部电影,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这部电影反映的内容,很触动,我看了好几遍,但每次都内心的感情都很复杂。二是想分析一下这部电影的手法、技巧,特别是由娄烨所代表的一批独立电影制作人的学院派电影手法。
这部电影在国外获了很多大奖,在国内所受的关注却极小。但是这部电影和《鬼子来了》《阳光灿烂的日子》等一样,都是很不错的大陆艺术片,这也是我选这部很冷门但是艺术性很强的电影的原因。
[故事梗概]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上海的普通摄像师,以为别人摄影为生,开头是他眼里的苏州河是穿过上海的一条肮脏的河,在河的两岸发生着普通人不同的生活。一天,一个酒吧的老板找到他,要他拍在店里游泳的美人鱼的形象。摄影师逐渐与扮演美人鱼的女孩熟识,从她嘴里得知马达和牡丹的故事。
马达是一个以送货的黑道邮递员。一次,主户让他送一个小女孩牡丹(周迅饰),这样几次后,马达与牡丹熟识,并产生了爱情。但不久马达被卷入了绑架的阴谋,绑架者企图要挟牡丹的父亲,以绑架牡丹来换取钱财。而绑架者是马达的黑道朋友,他们让马达在送牡丹的路上趁机绑架牡丹,马达不愿意这样做,又迫于朋友压力,只得答应。拿到钱后,牡丹知道自己被骗,绝望之下跳入苏州河,最后一句话是,她将化为一条美人鱼,从此不见踪影。马达因参与绑架也被投入监狱。
当他出来时,很多年过去了。但他依然思念着牡丹,他借送货的时间,四处打听牡丹的消息。一次在酒吧喝酒,发现女服务员(即前面提到的扮演美人鱼的女孩)长的很像牡丹,就想办法与他接近。摄影师知道此事,感到马达在抢自己的女朋友,于是找来打手将马达痛打一顿。马达逐渐明白扮演美人鱼的女孩不是他要找的牡丹。请求摄影师利用他与警察的关系帮助他找到牡丹,摄影师答应了他。不久,摄影师接到一瓶寄来的带有野牛草的沃特伽酒,从信上得知马达在他的帮助下终于在一个便利店里找到了牡丹。
摄影师本以为事情就此结束,没想到接到公安局的传唤,要求辨认在车祸中死去的人,马达来到事故现场,原来马达和牡丹喝了过多的沃特伽酒,在带着牡丹经过苏州河上的桥时,摩托车坠入河中,两人溺水而死。扮美人鱼的女孩也来到现场,终于相信了马达所说的和牡丹的事情是真的。最后她也离开了摄影师,看摄影师会不会像马达一样去找她。
[故事结构]
《苏州河》的故事从结构上其实夹杂着两段爱情--马达和牡丹的爱情、叙述者即摄影师“我”与美美的爱情,这两个故事由叙述者的叙述加以衔接。第一个爱情:送货员马达出于犯罪的目的接近了牡丹,但随之而来的爱情令他手足无措,爱还是不爱,他也想不清楚。在牡丹跳河的那一刹那,也许他明白了什么是爱情--至少是牡丹对他的爱情。马达在出狱后苦苦寻找牡丹,在寻找过程中马达遇上与长得酷似牡丹的美美,以及美美的男友叙述者。一番波折之后,马达终于找到了人间蒸发多年的牡丹,两人重又饮酒,最后意外地死去。这是本片的主线。
第二个爱情:相对来说简单得多,主要通过叙述者的自白来完成。美美是世纪爱心酒吧的“美人鱼”--一类在酒吧的透明水柜中表演的女优。叙述者“我”认识美美之后不久,两人即开始同居。不过叙述者可能一开始并不认为这是“爱情”,从他那反应神速的一句“我们是现在分手,还是做爱之后再分手?”就可以看得出来,新同居时代,同居而已,谁会去想“爱情”这两个字?马达、牡丹死后,美美也离开了。这是影片的辅线。
[电影人物分析]
1、美美
也许美美这样的女子,是都市里常常可以看到的吧,不相信爱情的女子。也许是曾经有过爱的伤痕,才会独自一人在大都市里谋生,生活的艰辛,使得她不得不做着有些低微的工作,她不相信天长地久的爱情,因为那些只是爱情故事里才有的。最后她离开了摄影师,或者是为了想验证他们之间的爱情,或者只是不想继续这段所谓的爱情,想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2、马达
马达不是那种很善解人意,很温柔体贴型的男子。他应该是在牡丹跳了苏州河之后,才发现自己彻底地爱上了那个小姑娘。当然他寻找牡丹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想求得牡丹的原谅,如果牡丹死了,他的心结永远解不开。因此不管牡丹是否真的死了,他的余生都会一直地找下去。
3、牡丹
牡丹是一个没有得到过什么亲情温暖的女孩子,妈妈的早逝,爸爸的荒唐,她早就习以为常,直到遇见马达,她才感到了真正的快乐。当马达欺骗了她,背叛了她的爱情之后,这个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她活下去的理由,于是她才可以带着那样从容的表情跳下苏州河。即使后来他们重逢,他们也没有因为喝酒驾车而双双死去,他们还可以回到以前那样吗?答案是肯定的,一切都回不去了,而苏州河成了他们生命的终站,是开始也是结束。
牡丹和美美完全是两种人,却因为有着同样一张脸孔而结缘,家庭背景的不同造成了两人的迥异,却在爱情这一问题上有着一致性,都是想获得一份永恒的爱情,却不同程度的受到了伤害,都逃不过爱情的追逐。马达是一开始有目的的接近牡丹,但是在所爱之人的死亡面前,他卸下了假面具,原来他对爱情也是十分执着的,他始终相信牡丹不会死,寻找成为了他活着的唯一理由。
4、摄影师“我”
叙事者"我”应该不曾真正爱过,就算对美美也是,即使曾经有过爱情,也只有短暂的一刻,我们不断看到美美出门的情景,然后他等待着她归来。他无法完成马达所做的种种,因为他不是马达,他是个现实的爱情者,他知道他与美美的爱情是不会有结果的,所以他最终决定放弃。
影片中的摄影师在结尾处推翻了自己在影片开始时所说过的话,美美问他:如果我走了,你会找我找到死吗?他语气不确定的回答:会的。但在结尾处美美终于走了的时候,摄影师对自己说:我将等待下一次的爱情降临。
这样的四个人物形象让我们很容易联想到现实社会中的各型各态的人,四种人的四种个性与对爱情的不同态度是整个影片的客观反映。反映现实中不安和浮躁,崇尚真诚和纯真。
[电影分析]
许多影评盛誉,《苏州河》中的摇晃镜头、第一人称叙事的拍摄手法、两段式剧情发展,还有角色形象的塑造,都十足有《重庆森林》中以爱情故事反映时代风貌的味道,也因此娄烨有了「中国王家卫」的美誉。而另有影评指出,《苏州河》中两个面容相仿的少女,爱情与生命因机遇而交会,更宛如奇士劳斯基《薇若妮卡德双重生命》的变奏版。下面就从多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这部电影。
一、结构
整部影片绝大部分是以“我”——一个摄影师的眼睛所看到的日常生活片断构成的。所以“我”的样子至始至终没有出现在影片中。《苏州河》是一部很典型的作者电影。这让我联想到了安东尼奥尼的《云上的日子》,同样是夹杂着导演的叙述,有时候,摄影机在记录别人的故事,有时候,我们会成为故事的一部分。电影在导演的摄像镜头之下。影片的叙述者总是不紧不慢地叙述,“我的摄影机不撒谎”叙述者在电影开始便说明了.这样的结构让人感觉很干净、利落。
二、镜头
整部电影的色调是灰色的,胶片给人一种粗糙的颗粒感,镜头一直在晃动中展开,旁白叙述更多的代替了演员的语言交流,不知道是不是属于《阿司匹林》那种的旁白电影。我猜整部片子是用8毫米或16毫米的机器拍的,所以,画面的素质似乎不能太较真,有时,镜头的运动和节奏也有一点奇怪,但即使如此,画面的震撼力,还是足够。整部电影的画面风格有一点像岩井俊二,但比岩井俊二更粗暴。片头一开始那条长镜头无论如何也不能放过——那不是透过镜头看一条河,那是透过一条河,看一座城市,和发生在一座城市中的生死爱恨。
不合时宜地晃动,焦距得拉进和推远,画面的清晰和模糊,很真实的表现出这个故事。依旧摇晃的画面,中长的镜头,机位跟近,特写,他的镜头感觉与贾章柯导演的长镜头刚好有个对比。惊恐的男人的脸庞有着忏悔的表情,带着微笑的女人的面容有着不辨虚实嘲讽的目光。水花四溅,一切安静了,成为过去。在主观镜头的摄影机前,尽情传达的特写与剪影,成功烘托出两个女孩死生的交替,像极了日本怪诞摄影师荒木经惟作品中的女人。特别是拍周迅的脸时,忽远忽近,神情的变化和摄影角度的变化都为影片带来了色彩,让人不禁赞叹摄影技术的作用有如此之大。此外影片的节奏很快,跳跃性强,对白简短而精炼,不拖泥带水。粗糙画面,晃动不安分,如人好奇探究的眼睛。探究着别人的同时也探究着自我。是窥视的姿势,因为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在影片用摄影机记录下在河面上诸多的景象,将镜头对准城市的低层,又是用非常纪实的拍法,这个段落给人以不少的期盼,然而在此段落最后,镜头
落幅在水面的倒影上,这暴露了导演的意图:蒌叶并无意在这座城市里寻找一段历史,一种真实,他所关心的,只是破败的城市景观下一个镜像般的爱情故事。
最后,说说两个自己感到特别震撼的镜头,一是牡丹从苏州河的桥上脱手仰面直落入江中,一是马达掀开帷幕的一角看着美美梳妆打扮足有几分钟,两个镜头都是一气呵成拍摄的,娄烨的才华明白无误地写在了这两个出手不凡的画面上。
三、语言
1、对白
影片的一开始就打动了观众的心。一男一女的对话,女子的声音有些喑哑,男子的声音有些漫不经心。
“如果有一天我走了,你会像马达一样找我吗?”会啊。
“会一直找吗?”会啊。
“会一直找到死吗?”会。
“你撒谎……”
这是《苏州河》最开始的镜头。也是影片的主线。
然后是导演开始一段意味深长的陈述:“在这条河流上我们可以看到友谊,看到父亲和孩子,看到孤独,看到一个婴儿的降生,看到……看到顺水漂流的爱情,看到美人鱼…… 看在河的尽头河流流进大海。”然后依然是旁白,把你带入这部哀伤的电影之中。
2、语句
(1)、“我知道一切不会永远,我想我只有回到阳台上去,我知道我的爱情故事会继续下去,宁愿一个人闭上眼睛,等待下一次的爱情!”。
也许影片的最后一句话才是精髓所在吧。这应该是现代人的选择吧。我不喜欢他的选择。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像马达寻找牡丹一样,走遍城市大街小巷各个角落,问遍所有能问到的人,来寻找自己迷失的爱情。虽然马达只是个混混,信誓旦旦的说要走出去干一番事业,最后只做了运输工人中的一个,虽然牡丹也只是个普通的扎两只马尾,穿红白色运动服的普通女生,虽然他们没有很多的故事,但是马达可以用以后几年的时间来寻找她,寻找离开的爱情,就已经足够了。能有多少人能耗费精力会寻找自己的爱情,现代人的爱情观是和马达的爱情相违背的,却与叙事者有着相似,这是不是种对爱情的一种迷失呢。曾经,我们期盼一个人的出现,哪怕这是不可能的事,也会内心热烈的等待。我们什么时候能像马达一样,当她离开时去不顾一切的找寻,整个城市的搜索。
(2)、“苏州河,一条„沉淀了这个城市的繁华、往事、传说和所有的垃圾‟的河。”
尽管娄烨在创作该片的时候看起来是十分自信的,不过那种通过摄像机进行的叙述方式和自以为是的旁白总让人想起过去的苏童的小说。不过,总体来说,在国产影片当中,《苏州河》属于比较成熟的那种,故事讲得不沉闷,旁白和对白也很适合喜欢王家卫的朋友们的口味,所谓一不小心成了“经典台词”。
(3)、“如果我走了,你会像马达一样去找我吗?”
听到这句话,突然觉得女人是愚蠢的,当她们相信爱情的时候。就像美美一样。当她不相信马达的爱情故事的时候,她享受着这个故事。当她知道了这一切都是真的,她就崩溃了。美美渴望牡丹那样的爱情。于是美美离开
了。我们有理由相信,美美的离开,是她寻找真正爱情的努力。我们也有理由相信,美美的离开,只是逃避罢了。而她留下的字条,只是她和自己开的一个玩笑。美美是女人。愚蠢的,脆弱的,神经质的女人。她的选择似乎让我看到自己和身边很多人似有似无的影子,选择离开,选择出走,无非是离开暂时的一个自己,结果我们还是我们,回头来想,不知道我们恋上的是那个人,还是爱上了爱情。
[电影主题]-----关于爱情
苏州河是娄烨展现才华的力作,不论是镜头还是涵义,都是上乘之作。它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爱情的真实性和持久性,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对待爱情。这些问题是很难解决的,特别是放在现在来看,更具有特殊的意义。苏州河这部电影带给我们一个不同的视觉冲击。
美美离开了我,留下一张纸条,“如果爱我,来找我”。显然,她震惊于马达和美美的爱情,并希望在自己和男友身上能够延续同样的浪漫。但是,作为叙事人的“我”正如片头中所表现的那样,犹豫不决。一方面,他想念美美,希望自己可以和她再续前缘;另一面不想去找她。因为他觉得,一切都不会永远,美美的离开未尝不是解脱,他宁愿一个人闭上眼睛,等待下一次的爱情。这个结尾显示了导演的才华,留给我们一个想象的空间,爱情究竟应该如何对待。这个结局构思的很巧妙,相当具有独特性,和影片的开头相呼应。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真正的爱情是必须认真面对的。然而什么是爱情,我们很难说得清楚。可以感觉,但无法说明。娄烨注意到这个问题,提了这个问题,虽然没有完全回答,但是给出了一个建议:FIND ME IF YOU LOVE ME(如果你爱我,你会来找我)。
也许爱情这个问题比不上生存、死亡、救赎形而上、深刻、严肃,可这并不能否定它
是一种思考,最多是境界不同而已。谁能回避思考爱情这个永恒的主题?恐怕自有人类以来没有一个人有资格声称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即使有,也是个自大狂,或者可以说,他的精神已不正常了。不过这个世界上的确有一些人对作为文学、艺术创作主题之一的爱情抱有空前的轻蔑态度,不知道这种轻蔑是出于本能的自负,还是出于有意识的敌对。
曾经,我们在一个街头巷尾就可以如此期盼一个人的出现,哪怕这是极不可能的事,也会内心热烈的等待。习惯在众人中寻找那个人的影子,而往往会一眼就看到对方,然暗暗喜悦。爱一个人,哪怕不说话,也可以一味去爱,或者只说一句,那么便是铭心刻骨的。但是,我们什么时候能像马达一样,当她离开时去不顾一切的找寻,整个城市整个城市的搜索,还是像最后一样,闭上眼睛等待下一次的爱情。
影片没有告诉我们爱情是什么,它只能告诉我们爱情有什么,以及我们向爱情发问。你是愿意继续你的爱情故事,还是等待下一次的爱情。每个人都能在内心里得出自己的答案。或许根本不许要答案。我想关于纯粹的爱与期待,旁若无人的找寻,或许只是怀念而无计可施。苏州河见证这一切。
这是我最近一年来看到的最好的一部国产影片。在我眼里,它完全可以与
西方电影相媲美。走在冬日的阳光下,它的音乐,它的摇摇晃晃的镜头,它的漫不经心而又 忧伤的对白,那条很脏很美极温暖也极亲切的苏州河一直在我心中荡着,与我纠缠着,我知道,我必要把它记在我的笔下,当然,此刻,这记载的过程也是一种快乐。
《苏州河》这部电影的名字也许并不重要,也许河流,只是一种隐喻。或者是某个人的某些日常生活的片断,或者是我们生存的某些空间,在那里,我们相爱,痴迷,缠绵,激越;在那里,我们背叛,悔恨,痛苦,绝望,;在那里,我们变老,然后死去……
第三篇:新闻评论论文
传统媒介如何应对网络“草根”新闻评论
技术决定论是20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关于技术发展的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个流派,它建立在这样两个原则基础上:技术是自主的,技术变迁导致社会变迁。其理论可分为两大类:强技术决定论和弱技术决定论,前者认为技术是决定社会发展惟一重要的因素,而后者则主张技术与社会之间是相互作用的。虽然随着相关理论的发展,纯粹的技术决定论已不再为广大学者所认可,但其中的合理成分依然在现世发挥着作用。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尤其以微博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出现,现实生活中的媒介逐渐由专业媒介、大众媒介、地域媒介发展为业余媒介、个人媒介和全球媒介。伴随着技术手段的变化与前进,传统媒体的新闻评论也越来越受到广大网民的业余评论的挑战。
相对于传统媒体,网络是一种新媒体。但网络媒体有着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网络更加平民化,传播更加迅速,互动性更强。而网络新闻评论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优势,给广大网民一个相对自由的发表个人意见的平台。其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1.充分反映百姓意愿形成较强舆论氛围,在新浪、网易、搜狐等各大门户网站中,很多网民都在浏览有影响的新闻事件后展开激烈而深入的讨论。这些看法和观点反映了广大民众的呼声,进而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网络也在一定意义上成为沟通政府和普通百姓之间的桥梁。
2.民意参与舆论的意识逐渐增强。在网络中,网民们可以通过各种论坛和跟帖对某事件发表评论,公布事实真相,深入而广泛地参与到舆论中去,从而体现了受众参与网络评论的主体意识。
3.网络评论可以形成一致的声音,有利于社会监督。当网友发帖评论后,每一个意见都有可能改变其他意见,同时也会得到其他网友的反馈和评价。当某些意见趋向一致的时候,就形成了强大的舆论。这种强势传播效果,有利于对社会进行监督。
借助与这些优势,网民的意见这几年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也越来越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媒介权力逐渐由“权威主导”转向“草根主导”。加拿大传播学者哈罗德•伊尼斯认为,由于媒介的物理特性决定了媒介不同的传播偏向。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网络传播的技术特性(开放性、互动性和匿名性)使得网民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反客为主,网民总体上呈现低收入和低龄化的特点,且处于相对边缘和弱势地位。如网络论坛(天涯社区等)、人人网、微博和即时通讯的产生和繁荣。网民的主体是草根阶层,他们形成了一种自由的、对抗和解构统治意识形态的文化。而在现阶段的中国,由于政治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新闻自由还有着各种各样的限制,传统主流媒体的新闻评论一时还难以做到完全表达公众意愿。现阶段,因转型期社会结构的紧张化,使得底层大众与上层和中间阶层的沟通出现障碍,以网络为传播媒介和公共平台的公民政治表达、虚拟社群的集结甚至有组织的政治抗议在迅速增加,成为一个民众参与和将事件放大的“虚拟广场”。而草根则是基于网络来实现言论、示威和新闻自由。在比较传统主流媒体新闻评论与网络新闻评论之后,我们会发现,很多的草根大众借助网络评论表现出自己对主流媒体新闻报道及评论的逆反心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既有社会环境的问题,也有我国大众媒介公信力的问题。
草根对网络媒介的应用是多于社会精英和政府部门,后者基于政府主流意识形态的“笼罩”和“麻痹”之下,从心理上和精神上趋于这个国家的主流文化和意识形态。他们作为这个社会的领导阶级和中坚力量,无论在物质生活水平还是精神生活的满意度方面,大体上高于社会的基础力量——草根,而且相对来说,即“弱势群体”。大众精英在社会地位、权力、金钱方面有优于草根的绝对因素,因此,这给草根力量造成了一种“印象”,即自己是处于被领导的群体,虽是社会的基本力量,但却是最容易受到忽视的。他们需要渠道和中介来发出自己的声音,以此来引起“上层”的关注,达到改变自己社会地位,改善民生的目标。网络媒介的兴起,为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媒介,网络媒介无孔不入,受到的管制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不严格,网民所承担的风险和责任小于传统媒介,所以,借由网络媒介可以看透、看懂整个社会,将政府的运作透明化,即“民主”的倾向化。但这也让草根阶层看到了社会的阴暗的一面。再加上社会矛盾的激化让他们的地位更加削弱,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弱势,无助,并且情绪化地将自己的处境完全归咎于统治力量,所以,凭借网络媒体,他们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在社会上矛盾爆发的时候,例如,在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之间的矛盾爆发的时候,就是草根来表达自己对社会不满的时候。再次,信息公开的进程加快,媒介的发达使得广大人民都参与到国家的运作,社会的发展中来,中国目前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民生新闻大多集中于社会矛盾的激化。因此,对民生力量来说,他们要为自己“讨说法”、“讨权利”。而网络新闻评论则成为其大声疾呼的重要平台。最后,便是公民意识的觉醒。在网络上,每个人都可以维护自己的权利,发表自己的意见。草根评论从平民的角度体现出人文关怀,它的言说丰富了人们的想象力,给机械乏味的社会生活带来一缕清风,带来了大众的狂欢。草根评论,受众是主动参与和投入到评论中。他们可以像媒体工作者一样展示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此外,还体现为由此产生的某种亢奋情趣。
而对于媒介公信力的下降,无论是前几年的“躲猫猫”事件,“华南虎”事件,还是今年发生的“7-23温州动车事件”,有关部门在处理相关情况时措辞不当,表现欠妥,使得公众对于政府部门,进而对于主流大众传媒的信任度逐渐降低。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具体的微观变化或者单一的宏观变量可能对某一类(或某一家)媒体在特定时间的公信力产生影响。但影响媒介公信力在历史纵向上总体下降的因素并不是某一个单一的微观变量或者单一的宏观社会制度变量,而是一种系统性的、多种不同层次变量的合力。如微观层面的公众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人际交流的增多;中观层面的网络和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公众传播渠道的多样选择与获得各种消息的便利;宏观层面的文化价值观和政治观点的纷繁和多元,等等。媒介公信力的历史变化轨迹是这些微观、中观、宏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系统性的影响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
草根的评论通常被视为愚昧无知、肤浅的,而且草根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对主流文化造成了一定的辐射、冲击和腐蚀。网络的草根评论虽然有揭示问题本质的一面,但也有极端的 一面,这对维稳和社会发展的趋势极为不利,从这方面来说,它有不良的影响力,所以国家会对一些反叛性和破坏性的言论实行屏蔽,肃清弊端的干扰。
草根的网络评论的威胁性和极端性越是明显,影响力越大,就会受到比以前更大幅度的歧视和挤压。草根们“顽强和生生不息”的精神决定了在这种压力下的“反弹”,这导致了他们逆反心理的增加,言语的极端有可能引发刺激行为的产生,这是一个恶性的循环。而主流媒体在进行相关新闻评论时,尤其要注意到这一点。新闻评论宜站在普通大众的立场上,多为群众的利益仗义执言,而不应该只站在权利阶层的立场上。要敢于并擅于替普通百姓说话,始终将百姓利益放在首位,履行好自己作为人民喉舌的角色。只有这样,大众媒介的公信力才能逐渐回升,主流媒介的新闻评论才能和网络新闻评论更好的共存。
第四篇:建筑论文
我的德州我的家
创业之城创业忙
美丽的德州,迎来年年的喜庆,奋进的德州,迸发天天的欢腾。
创业的豪情,激荡着今天的德州哟,美好的生活是我们的追求。
和谐德州气象新,政通人和百业兴,美丽德州我的家,打开门来迎春风。
德州的建设者
你听,风雨无阻的步伐,是我们以追梦的匆忙的创业者的名义和富强对话,你看,日夜兼程的身影,是我们用快乐的潇洒的建设者的承诺向未来表达,我们是自豪的建设者,请为我们喝彩吧,为这蓝图已变成真实的图画。
我们是自豪的建设者,请为我骄傲吧,这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是我们和希望正出发。
美丽的德州我的家
来不及等待,来不及陶醉,年轻的心迎着太阳,一同把那希望去追,我们和心愿再一次约会,让光阴见证让岁月体会,我们是否无怨无悔,美丽德州我们共同的家,德州的山德州的水,共同奋斗挥洒汗水。
等到幸福花儿开,我们再相会,那时的春那时的秋,那时德州一定更美!
那时的春那时的秋,那时德州会更美!
第五篇:建筑企业管理论文
内容提要
中国建筑企业正面临快速发展的机遇与市场环境的挑战,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尤为重要。全面风险管理从全局角度出发,采用整合的全面风险管理系统,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建筑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本文通过分析建筑企业的风险管理现状,结合最新的全面风险管理(ERM)理论与实践,提出建筑企业ERM体系建设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关键字:建筑企业、企业风险管理、COSO
我国的建筑企业,尤其是大型对外工程承包企业正处在飞速发展的时期,2009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777亿美元,同比增长37.3%;新签合同额1262亿美元,同比增长20.7%。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建筑市场供大于求现象非常突出,这导致了建筑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愈演愈烈,同时建筑企业也面临着一些非传统的风险。如何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取得市场竞争优势地位和可持续性的健康发展,已成为建筑企业必须正视和着力解决的全新课题。
一、全面风险管理(ERM)的实施背景及意义
自2001年北美非寿险精算师协会(CAS)提出全面风险管理(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或Enterprise-wide
Risk
Manage-ment,国内也译作“企业风险管理”,以下简称ERM)以来,这一理论在西方国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ERM的核心思想是:企业的风险来自很多方面,最终对企业产生影响的不是某一种风险,而是所有风险联合作用的结果,所以只有从企业整体角度进行的风险管理才是最有效的。全美反舞弊性财务报告委员会发起组织f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简称COSO委员会(于2004年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以下简称《COSO-ERM框架》)强调ERM是一个过程,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的影响,其包括内部控制及其战略和整个公司的应用,旨在为实现经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法规的遵循提供合理保证。我国国资委于2006年颁布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也明确提出全面风险管理,即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ERM能正确识别与评估企业面临的所有风险,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基本依据;帮助企业避免财务危机,保障企业健康稳定地发展;降低重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并减轻风险事件造成的损害,大大减少企业风险支出;提高风险管理效率,降低风险管理成本;提高企业信誉,降低融资成本等。通过以上途径,ERM能够显著增加企业价值,帮助企业成长,并增强企业竞争力。但是,不同行业之间、不同企业之间实施ERM的程度差异很大,具体到我国建筑行业,企业的ERM建设还相对比较落后,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更多的实践。
二、建筑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问题
以建设项目为推动力的建筑企业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大型建筑企业业务范围很广,包括融资、设计、建设和运营等;二是建筑产品价值运转具有投资大、周期长、单件性的特点,并且项目最终盈亏不确定性程度高;三是经营业务的参与各方关系复杂;四是大型建筑企业国际化程度高;五是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很大。结合上述特点,建筑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可分为:经营风险、战略风险、资本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政治风险、企业领导人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等。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期货交易出现巨亏后,国资委开始重视央企的风险管理并于2006年
颁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金融危机爆发后,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又于2008年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许多大型建筑企业为了遵循合规,在ERM建设中做出了较大的努力,但由于缺乏对ERM的深入认识,仍然难以脱离项目风险管理为主的风险管理理念,尚未形成完整的、涵盖企业各部门、各层级的全面风险管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建筑企业的风险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项目级的风险管理上。
从COSO和《指引》的定义来看,ERM的内容已超出了项目风险管理的范围,并且突出了风险管理以增加企业价值为最终目标,而项目风险管理只关注某个项目本身的目标。局限于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忽视企业级的全面风险管理第一会导致不同项目的管理者不同的决策依据使得项目风险管理难以完全符合企业战略目标;第二是分散而没有组织的风险管理模式阻碍了企业高层对项目风险的总体了解,并且不利于企业资源的分配;第三是不利于风险管理信息的积累。
(二)对ERM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认识不足。
企业普遍认为风险管理会增加企业运营成本,没有从积极的角度来将全面风险管理作为一个改善企业绩效的契机。企业高层领导者对ERM的不重视或者只是将风险管理看作是内部控制的一部分,这导致ERM不能得到应有的战略地位,难以在我国建筑企业内得到认可和推广。
(三)ERM不能与企业经营系统结合,管理制度有漏洞。
一些企业和部门只注重ERM制度设计,而忽视制度的执行。ERM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偏差,有的甚至成为一纸空文。这使得ERM流程与企业经营相脱离,与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信息系统等相脱离,过于依赖个人的管理能力,风险管理流程仍旧不完整,多数情况下只对风险事件进行事后处理,缺乏风险管理整体策略。
(四)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建设不完全。
《指引》规定,企业应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具备条件的企业,董事会可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COSO-ERM框架》则提倡企业设立首席风险官这一职位。但是目前建筑企业鲜有单独设置的风险管理部门,风险管理人员处于分散状态,缺乏统一的管理并给予指导,也没有相应的奖励与考核措施。
(五)尚未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
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是实施ERM的基础和推动力。建筑企业高层领导和普通员工对风险管理的理解还比较片面,全面风险管理意识不强,没有意识到企业的风险管理需要全员参与、全员负责,而不仅仅是领导、审计或财务人员的工作。许多企业没有统一的风险管理语言,忽视对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没有建立良好的风险文化氛围。
三、案例分析
一个良好的适合本企业的ERM框架应达成以下目标:将风险偏好与企业战略相联系;确保风险管理战略同组织的发展战略和股东的价值相一致;提供鉴别和评估风险的工具,以利于鉴别和评估组织所面临的风险;提供对风险进行科学归类的工具,利用风险最优化的概念,以组合观为基础来探讨风险议题;将企业风险管理与基本的经营活动相整合,避免额外的成本支出。
本文结合国内某大型工程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的案例,具体分析建筑企业在建设ERM体系(见图1)时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控制环境发展目标
按照企业制定的战略发展目标,以及与之配套的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性目标,制定ERM体系建设的总目标和目标。A公司制定的建设ERM的总目标为:立足公司整体协调发展,以源头治理和过程控制为核心,以防范风险和提高效率为重点,建立以风险管理为主要内容,涵盖经营管理各领域,较为完善和有效运行的内控体系,促进公司实现稳健发展。管理理念与企业文化
风险文化的缺失已经成为企业建立ERM体系最大的阻碍之一,培育建筑企业的风险文化刻不容缓。确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体现企业认知经营管理风险所共有的信念和态度。将风险管理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全过程,树立和传播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增强守法意识和诚信意识,将风险管理意识转化为员工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提高全员风险意识。A公司提出在继承发扬风险管理文化中,高级管理人员应发挥表率作用,中层管理人员应发挥骨干作用。风险管理策略
企业应围绕发展战略,首先确定风险偏好、风险承受度,体现全面风险管理的总体策略,并据此制定风险应对方案。这其中,风险偏好体现企业在战略制定与实施过程中愿意承受的风险范围和风险水平;风险承受度体现企业在实现特定目标过程中对风险的可接受程度。确定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度,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风险与收益的平衡,防止忽视风险,片面追求收益或者单纯为规避风险而放弃发展机遇。风险承受度与风险偏好要保持一致。4 ERM组织结构
不同的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或相应的岗位负责风险管理日常工作,形成决策机构、管理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四位一体的ERM组织体系。企业风险管理工作应与其他管理工作、业务工作紧密结合,把ERM融入企业管理和业务流程中,同时应注意做到权责分明。
例如,A公司成立的由总经理担任主任的内控体系建设委员会是ERM建设工作的决策机构。内控办公室是ERM建设的日常管理部门和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对风险业务实施归口管理。公司总部各部门、各单位作为执行机构,按照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的统一要求,具体组织落实。审计、监察部门则行使监督职能,负责对ERM体系运行状况实施测试监督。5 人力资源政策与措施
建立完善的公司各级领导人员和各级各类人才选拔任用、管理考核和激励监督等方面的政策。通过对企业员工的培养,可以塑造一批既精通建筑企业业务流程,又懂得风险管理方法的全面人才,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识别及分析影响经营目标实现的风险的过程,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在风险评估中,既要识别和分析对实现目标具有阻碍作用的风险,也要发现对实现目标具有积极影响的机遇。A公司通过风险识别并编制风险对照表(包括企业层面的风险和业务活动层面的风险)、风险评价、选择风险应对方案,完成对企业面临的所有风险的评估工作。
(三)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层关于风险应对方案得以贯彻执行的政策和程序。企业应根据风险管理策略,针对各类风险或每一项重大风险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控制政策和控制措施。《COSO-ERM框架》指出,每个企业都应建立适合自身的ERM制度。ERM制度、流程和方法应在建筑企业高层领导确定风险管理目标、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的前提下,由风险管理机构负责设计,由企业全体员工共同执行。ERM制度应当是一份细化的、易于理解和便于执行的风险管理策略体系,并制作风险管理手册,这其中应该包括项目风险管理、企业级财务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法律风险管理等内容。需要强调的是,制度本身没有控制风险的能力,只有将其贯彻实施,才能发挥制度的作用。
A公司在描述业务流程并绘制流程图、对业务流程进行风险控制分析并编制风险控制文档(RCD)的基础上,落实关键风险控制点,使得全面风险管理流程有章可循、有迹可循。
(四)信息与沟通
企业建立和完善ERM的信息与沟通机制,明确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形成相应的议事制度和报告机制;应建立横向和纵向相互通畅、贯穿企业整个信息沟通渠道,确保目标、风险策略、风险现状、控制措施、员工职责、经营状况、市场变化等各种信息在企业内部得到有效的传达。积累一定的全面风险管理实施经验以后,应依托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风险管理数据库,通过实施信息系统自动控制,固化流程操作程序,提高控制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参考A公司已经成功建立的HSE管理信息系统,可在风险管理数据库内建立统计查询模块(用于各级领导查询本单位及下级单位有关风险管理的业务数据)和业务管理模块(用于各单位输入和处理有关风险管理的业务数据)。
(五)监督
ERM是一个动态的、持续改进的管理过程,监督即是对ERM体系有效性进行评估的持续过程。包括持续监督、独立评估和缺陷报告等。企业应以重大风险、重大事件和重大决策、重要管理及业务流程为重点,对ERM体系的有效性实施监督。
四、结语
全面风险管理(ERM)是风险管理的最新趋势,也是建筑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建筑企业只有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建立符合自身情况的ERM体系,才能有效地管理风险,从而立足于竞争激烈的工程市场。目前,ERM在建筑企业中的应用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缺乏对建筑全面风险管理行为和过程的理解,现有ERM体系模型的通用性有待改进,应充分考虑国内建筑行业和企业的风险管理现状以及所面临的独特的经济、金融和监管环境,ERM实施的流程和体系还有待优化。其次,缺乏ERM对企业绩效影响的过程与机制研究,目前ERM的实施意义和价值还不明确,国内目前还没有研究尝试分析该体系与绩效评价之间长期、稳定、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机制。这导致许多建筑企业的ERM体系建设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停留在形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