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筑外观3000字论文
建筑外观设计实习报告
(西南林业大学)
课程名称:建筑外观设计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2013年6月20日
目录
一、实习时间….……………………………………………………1
二、实习地点……………………………………………………….1
三、实习目的……………………………………………………….1.四、实习内容……………………………………………………….2(一)、昆明世博园中国馆………………………………………………………………………...…3
(二)、昆明世博园大温室……………………………………………………………………….…..4(三)、昆明西林第三教学楼…………………………………………………………………………6
五、实习的心得体会…………………………………………….….7
一、实习时间
2013年6月
二、实习地点
昆明世博园及西南林业大学校内
三、实习目的
《建筑外观设计》此门课程学的是理论课,在理论课上主要以老师讲解的内容和看一下相关著名建筑设计为主,而实习课主要在老师的讲述和带来参观对建筑具有典型特征地区为主要内容。此次实习让学生把课堂上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目的,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课程实习既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综合性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掌握更多的有关专业的内容,其更深刻的内涵是通过综合实习,培养学生掌握从科学与艺术等不同角度去分析实例,学习各地区、各类型、各层次不同的实践知识,以求学生在课堂所建立的专业知识体系得到梳理、整合与巩固。能够让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基础上,强调对各项实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更多地让学生实地去分析、去体验、去总结,使综合实地调研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科学化、系统化、实用化。
四、实习内容
在实习的这几天,老师首先带我们去世博园参观了中国馆和大温室,当然之后老师还带我吗参观及讲述了本小西林的第三教学楼。下面我就把这几天实习的内容做一个复习和讲述。
(一)、昆明世博园中国馆
中国馆总建筑面积19927平方米,占地面积33000平方米,观礼台面积3600平方米,道路、场地铺装面积4340平方米。中国馆是99世博会最大的室内展馆,它与人与自然馆、大温室主广场(新世纪广场)构成世博会主场馆区。
中国馆处于广场北面较高地势,地坪高程1937米,比中心广场高9米,正对中心广场,设有供开幕、闭幕和开展会期活动使用的观礼台。中国馆建筑布局采用中国传统园林手法,形成院落式建筑群体,通廊将各功能展厅有机组合在一起。整个建筑共分2层,建筑物顶部高18米。基本单元平面为24×24米,共7个。中央内庭园分为江南庭园、北方庭园和大理庭园,既集中表现了中国园林园艺风采,又是观光、休息的理想场所。
中国馆正门前摆放的一对石狮,由河北省人民政府赠送,价值近100万人民币。这对石狮的汉白玉材质比华表硬度大,颜色白中发青,石狮造型属北方风格;每只狮子高2.8米,约20吨重;一雌一雄,象征威严、华贵和兴旺发达。石狮与华表呼应,交相辉映,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这是这样更体现出了中国馆的建筑价值观。
中国馆整体风格为白墙绿瓦南方民居式建筑,是世博园的中心景观之一。建筑布局采用中国传统汉、唐园林手法,由通廊将各功能展厅有机组合在一起,形成院落式建筑群体。以南方园林特色的“乐园”,北方园林特色的“安园”和喻指春天的“沁园”,集中表现了中国园林园艺风采以及祥和、庄严、肃穆、凝重的文化特色。建筑有明显的中轴线,主体部分位于线上,使建筑显得肃穆庄严。
中国馆的建筑风格结合汉代宫苑建筑与南方民居建筑,绿瓦白墙,绿色代表生命,更是园艺的象征,白色代表着和平与和谐。
(二)、昆明世博园大温室
昆明世博园大温室,总建筑面积3630平方米,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大温室地坪高程1932米。大温室主体正对世博园入口中轴线,与世博园门、花园大道、世纪广场连成一线,具有重要的标志性和景观性。大温室设计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气息。共分为四个展区,分别是热带植物展区、温带植物展区、高寒植物展区和图片展览馆。三个植物展区由小到大,高度依次增加,屋面坡度也依次加大,形成一种螺旋上升的态势,暗喻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辩证规律。立面采用高差变化处理、分段布置,寒带展区8─12米高、温带展区10─16米高、热带展区10─20米高,打破了建筑形状的单调感。根据三种气候带植物生长环境及生态要求,各展区及内部空间高低变化、斜屋面的设置,适宜于植物的合理布局和生态空间的需要。
昆明世博园大温室,荣获大世界吉尼斯记录之最。建筑采用高透光、保温、保湿新型玻璃与钢结构相结合而成,极利于植物生长及游客观赏。共分为四个展厅,分别是高山植物展厅、温带植物展厅、热带植物展厅和文字图片展厅,约有植物1700种,其中珍稀植物400多种,把植物的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分展现了云南“植物王国”的神奇与美丽。游客可在室内享受独具匠心的自然风光。
昆明世博园大温室,荣获大世界吉尼斯记录之最。建筑采用高透光、保温、保湿新型玻璃与钢结构相结合而成,极利于植物生长及游客观赏。把植物的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分展现了云南“植物王国”的神奇与美丽,体现出建筑独具匠心的自然风光。
(三)、西南林业大学第三教学楼
第三教学楼区域,再次打造浓厚的学习气氛,和真实的学习环境。与大学生同屋同坐,仿佛曾经的同窗,一起为未来的人生理想而默默奋斗,窗前苦读。在这样的建筑教学里面有着名师的授课,可以使游客增长知识,领悟真理,给浮躁的心一个安静而踏实的环境。增长各方面知识,培养读书的兴趣,提高文化修养。
建筑外观给人一种美感,内部给人一种学习的安静气氛。从整体上看,有水平视线为主,建筑主要以垂直线为主,色调银色为主,看上去和谐,加上建筑的雄伟壮观,简直就是非凡的建筑之一,建筑的左边是阶梯大教室,中间是普通教室,右边是多媒体教室,这些教室一层层组合成了大建筑。三教建筑不仅体现出建筑的艺术文化,而且还体现出了西林的校训“至真至善,树木树人”。三教楼的大门左右两边度是采用艺术性的环境空间设计,廊道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该校区中,一进大门就可以看到这个教学楼,它就是我们的三教学楼,魁梧耸立一视线的前方,尤其是下晚的夕阳照在教学楼的玻璃上,金光闪闪。
教学建筑采用超高层建筑运用了现代结构技术,整幢大楼垂直地面,楼顶部的晃动连半米都不到,这可以说是教学楼高楼中出色的建筑之一,还可以保证学习环境不受外界的干扰,同时采光性比较好。教学建筑的外墙由大块的玻璃墙组成,反射出似银非银、深浅不
一、变化无穷的色彩。该玻璃墙材质非常好,玻璃牢固性强,中间有低温传导器的作用,保证内部学习更舒适,外面的气温不会影响到内部。教学楼的门厅采用圆拱式的门框,给人高大宽敞明亮的感觉;墙面选用地面专用铺装,能起到良好隔音效果;地面大理石光而不亮,平而不滑更加体现出了这栋建筑的内在价值和艺术建筑的特色。
五、实习的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的实习课,课堂上理论的知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人与环境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简单的说,人类很好的发展,依赖于自然环境,所以建筑与自然密切相关,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又靠我们人类来维护.人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良好发展当然也应当有人的参与。当然物质的功能主义决定了能否创造出完全令人满意的建筑物,所以功能与形式的结合对于一座建筑外观来说是及其重要的。特别是在讲究变化性与发展性的现代建筑阶段,建筑外观的必须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正如所有优秀的中国馆、大温室及第三教学楼建筑那样,创造一个良好的参观和学习的场所。安静的环境、柔和的光线、现代的材料、独特的造型、静素的外表、人性化的设计共同创造了一个现代艺术的参观和学习的场所。在这次实习中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收益非浅.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有了更深的认识,增强了对设计思想的表达能力和对各部分协调统一的能力。为将来踏入社会打造了一个坚实的平台。当然本次实习还使我感受了所学知识与实际的应用,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让我们大开眼界,也算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一个初审吧!这对于我们以后学习、找工作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第二篇:既有建筑外观改造说明书
天威路两侧既有建筑外观改造规划说明书
一.设计依据
1、建设方提供的设计条件及1:500红线地形图。
2、业主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委托书。
3、国家和地方有关的法规条例、设计规范。
5、《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设计规范》CJJ83-99
6、《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
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BG 50016-2014
8、《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9、《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 50099-2011 二.设计范围
现有二层教学楼外立面色彩改造与校园内景观,附属工程设计。
三.现状分析
1.现状概况
盘龙二小位于广元市利州区盘龙镇西下关街至永华大街段规划道路红线宽30米,道路断面形式为二块板,局部一块板。其余路段红线宽50米,最小建筑控制线宽60米。道路断面形式为三块板。
按照《保定市总体城市设计》景观分区,天威路自西向东分别穿过城西传统工业园区、市中心综合景观区、古城历史景观协调区、古城历史景观区、城东教育居住景观区。
2.存在的问题
(1)教学楼外墙漆脱落严重,色彩与新建教学楼不统一。(2)教学楼屋面漏水严重,屋面防水构造层失去作用。(3)教学楼普通教室后,无储物柜影响学生使用。(4)校园内宣传栏样式简单、普通,影响校园内整体环境。(5)校园出入口没有特色,无景观形式体现入口重要地位。(6)校园内运动场为水泥地面,且运动设施落后严重影响师生使用。(7)校园内缺少“校园文化,办学理念”展示。(8)校园内,地面铺装样式简单落后。
(9)校园内整体环境落后,无法给师生提供好的学习环境。
四.设计定位
以“拆”和“绿”为主,结合七一路、东风路、外环水系及府河景观廊的建设,把天威路打造成保定市第三条东西向景观大道。结合区位优势,集中打造展示城市建设成果的实体展廊。目标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弘文:延续历史文脉,弘扬传统文化 强品:强化城市品质,提升城市品味
增绿:增加绿地空间,提高绿化水平整街:梳理道路交通,整治街廓景观
五.规划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2.尊重历史文脉的原则 3.传承复合型建筑文化的原则 4.经济、安全、美观的原则
六.区段划分
根据道路各段所处区域和沿街风貌特点,天威路规划路段景观分为四段区域:新城风貌景观区(防洪堤至建华大街)、古城历史风貌景观协调区(建华大街至恒祥大街)、古城历史景观区(恒祥大街至长城大街)、古城历史风貌景观协调区(长城大街至玉兰大街)。
七.规划内容
包括建筑立面和色彩整治、校内地面铺装,校园文化体现,绿化景观与运动设施完善。
(一)教学楼立面整治
建筑立面整治围绕统一街区风格、尊重历史文脉的原则展开,通过改造建筑的勒脚、入口、檐口,增加线脚,以及更换立面材质、古城区应用传统符号等措施,统一建筑立面风格,形成独具风貌特色又整体协调的街区。
(二)建筑色彩
根据沿街建筑所处区位、建筑性质和现状风貌特色,全路段规划建筑风貌分为3个区段:城西新城风貌景观区;古城风貌景观区;古城风貌景观协调区
新城风貌景观区建筑色彩以白色、暖黄、砖红色等亮色为主色。古城风貌景观区及协调区建筑色彩以灰色为主色,白色、褐色、红色为辅助色。
(三)街道设施配置
充分考虑人的需要,设置配套齐全的街道设施,如候车亭、电话亭、垃圾箱、休息座椅等,以满足市民的使用要求。街俱的造型、色彩、元素符号等要与街道风貌协调一致,能够反映街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沿路布置的街道设施主要包括:垃圾箱、电话亭(非中心地段不建议设置)、候车亭、报刊亭(结合街头绿地布置)、花坛(结合街头绿地布置)、座椅(结合街头绿地布置)、雕塑和小品(结合街头绿地布置)以及公交站亭(采用 港湾式停车)等。
(五)广告牌匾整治 1.楼顶广告和墙面广告
原则上禁止设置楼顶广告和墙面广告,纯商业建筑立面设计方案中含广告设置设计的,经规划管理部门审批后可按设计方案设置。
2.门牌店招
(1)原则上一店一牌、一单位一牌。写字楼性质的建筑物,实行一楼一牌,驻大楼的单位招牌,可统一在大楼入口处集中设置。一店两面临街的,允许在两面设置招牌。
(2)应采用制作平面造型、透空立体字或内光源灯箱形式在墙体镶嵌,不得破坏原建筑物立面造型,不得遮挡建筑物特色装饰细部或影响建筑物的整体景观。仿古建筑可采用木质书法牌匾并加配灯光。
(3)同一建筑上的广告牌匾位置尺寸要整齐划一。相邻建筑物上设置的牌匾,原则上要协调一致,力求统一框架,在框架内有所变化,使相邻牌匾的高度、形式、造型、规格、色彩等达到比例适当,和谐统一,相互协调。
3.各类底商建筑门牌店招设置技术标准
门牌店招设置在一层门窗上沿与二层窗台下沿之间,牌匾高度不超过1.1米。
九.整治规划实施的措施与建议
1.加强宣传
2.建立健全管理和监督机制 3.加强各管理部门协调 4.保障施工质量
第三篇:天威路既有建筑外观改造说明书
天威路两侧既有建筑外观改造规划说明书
一.规划依据
1.《保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2.《保定市总体城市设计》 3.《城市道路绿化设计规范》
4.《保定市城市街道景观综合整治(改造)技术导则》 5.保定市规划局关于本次规划的具体要求
二.规划范围
天威路规划范围:西起西防洪堤,东到玉兰大街路段,总长度约10800米。
三.现状分析
1.现状概况
天威路是保定城区中南部的重要城市干道,本规划区段东起玉兰大街,西至防洪堤,全长约11公里。
西下关街至永华大街段规划道路红线宽30米,道路断面形式为二块板,局部一块板。其余路段红线宽50米,最小建筑控制线宽60米。道路断面形式为三块板。
按照《保定市总体城市设计》景观分区,天威路自西向东分别穿过城西传统工业园区、市中心综合景观区、古城历史景观协调区、古城历史景观区、城东教育居住景观区。
2.存在的问题
(1)局部地段建筑严重占压道路红线。
(2)西部王七里店村等村庄建筑临街风貌环境差,有待改造。
(3)古城区建筑风貌特色不够突出,建筑风貌、色彩不协调。(4)部分住宅建筑为平屋顶,天际线平淡。(5)部分建筑室外空调机位置混乱,影响景观。
(6)部分住宅建筑墙面破旧,阳台裸露,或私自外接现象严重。(7)临街底商门头点招高度不统一,档次质量低。(8)部分地块建筑拆除后闲置,未进行相关建设。
(9)透空围墙破旧简陋,有条件绿化的未进行内外立体绿化。(10)公交站亭破旧,古城区与新城区特色不鲜明。(11)垃圾桶质量、档次底下,且分布数量少。
(12)人行道缺少功能性照明,非机动车道受行道树影响照明弱。全段建筑大部分无夜景照明,景观照明水平低。
四.设计定位
以“拆”和“绿”为主,结合七一路、东风路、外环水系及府河景观廊的建设,把天威路打造成保定市第三条东西向景观大道。结合区位优势,集中打造展示城市建设成果的实体展廊。目标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弘文:延续历史文脉,弘扬传统文化 强品:强化城市品质,提升城市品味 增绿:增加绿地空间,提高绿化水平整街:梳理道路交通,整治街廓景观
五.规划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2.尊重历史文脉的原则 3.传承复合型建筑文化的原则 4.经济、安全、美观的原则
六.区段划分
根据道路各段所处区域和沿街风貌特点,天威路规划路段景观分为四段区域:新城风貌景观区(防洪堤至建华大街)、古城历史风貌景观协调区(建华大街至恒祥大街)、古城历史景观区(恒祥大街至长城大街)、古城历史风貌景观协调区(长城大街至玉兰大街)。
七.规划内容
包括建筑立面和色彩整治、街道设施和绿化环境的整治、广告牌匾的整治和夜景观照明设计。
(一)立面整治
建筑立面整治围绕统一街区风格、尊重历史文脉的原则展开,通过改造建筑的勒脚、入口、檐口,增加线脚,以及更换立面材质、古城区应用传统符号等措施,统一建筑立面风格,形成独具风貌特色又整体协调的街区。
(二)建筑色彩
根据沿街建筑所处区位、建筑性质和现状风貌特色,全路段规划建筑风貌分为3个区段:城西新城风貌景观区;古城风貌景观区;古城风貌景观协调区
新城风貌景观区建筑色彩以白色、暖黄、砖红色等亮色为主色。古城风貌景观区及协调区建筑色彩以灰色为主色,白色、褐色、红色为辅助色。
(三)街道设施配置
充分考虑人的需要,设置配套齐全的街道设施,如候车亭、电话亭、垃圾箱、休息座椅等,以满足市民的使用要求。街俱的造型、色彩、元素符号等要与街道风貌协调一致,能够反映街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沿路布置的街道设施主要包括:垃圾箱、电话亭(非中心地段不建议设
置)、候车亭、报刊亭(结合街头绿地布置)、花坛(结合街头绿地布置)、座椅(结合街头绿地布置)、雕塑和小品(结合街头绿地布置)以及公交站亭(采用港湾式停车)等。
(五)广告牌匾整治 1.楼顶广告和墙面广告
原则上禁止设置楼顶广告和墙面广告,纯商业建筑立面设计方案中含广告设置设计的,经规划管理部门审批后可按设计方案设置。2.门牌店招
(1)原则上一店一牌、一单位一牌。写字楼性质的建筑物,实行一楼一牌,驻大楼的单位招牌,可统一在大楼入口处集中设置。一店两面临街的,允许在两面设置招牌。
(2)应采用制作平面造型、透空立体字或内光源灯箱形式在墙体镶嵌,不得破坏原建筑物立面造型,不得遮挡建筑物特色装饰细部或影响建筑物的整体景观。仿古建筑可采用木质书法牌匾并加配灯光。
(3)同一建筑上的广告牌匾位置尺寸要整齐划一。相邻建筑物上设置的牌匾,原则上要协调一致,力求统一框架,在框架内有所变化,使相邻牌匾的高度、形式、造型、规格、色彩等达到比例适当,和谐统一,相互协调。3.各类底商建筑门牌店招设置技术标准
门牌店招设置在一层门窗上沿与二层窗台下沿之间,牌匾高度不超过1.1米。
八.夜景照明设计
1.照明层次划分
上:高大建筑作为底景、高杆照明、射灯等; 中:重点建筑照明、路灯、灯箱、招牌等;
下:小型灯饰、橱窗照明等;
2.照明方式:轮廓照明、泛光照明、内透光照明 3.各类建筑的照明要求
(1)居住建筑:体现舒适安静的氛围。纯居住建筑照明方式主要是轮廓照明。
带有底商的居住建筑的照明方式以轮廓照明为主,泛光照明为辅,且只允许建筑的底层灯光向下照射到地面,避免灯光引起视觉污染,影响楼上居民休息。规划采用泛光照明与轮廓照明结合的方式,对底商的广告牌匾进行统一的灯光设计。(2)公共建筑
古城区建筑要选用具有中国特色的灯具,体现历史风貌特色。整体灯光色彩采用暖色系,体现繁华热闹的商业气氛。
4.绿化照明
重要绿化广场采用绿地灯和泛光灯照明,突出街道空间关系和绿化的层次。
5.标志性建筑物照明要求
突出重点:入口、顶楼、或垂直室外电梯,亮度加强或色彩变换,具有较强的视觉观赏性和艺术感染力,给人以新颖、突出的感受。
九.整治规划实施的措施与建议
1.加强宣传
2.建立健全管理和监督机制 3.加强各管理部门协调 4.保障施工质量
第四篇:六千字论文
关于完善农村村民自治的思考
摘 要
新农村建设是今年来我们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之一,而农村村民自治正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政治保证。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农村的村民自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显现出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四个方面。这些问题极大的阻碍了村民自治的发展。本文通过介绍村民自治的相关政策理论,结合重庆市开县的村民自治的现状,描述其现状,分析了村民自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了完善村民自治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农村村民自治 完善
我国是以农业人口为社会主体的发展中大国。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农村的发展和进步,就谈不上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村民自治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的又一伟大创举。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农村的民主氛围越来越浓厚,村民自治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在发展的同时显现出的很多现实的问题,成为村民自治发展的阻碍,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新农村与和谐社会主义建设。
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政治保证,也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重要条件[1]。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开展普法教育,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萨托利在《民主新论》中说:“自治的定义并不难,它是指我们自己治理自己。[2]”村民自治,作为农村改革的新事物,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的一个全新的概念,近些年来,有关部门和学者对此下过很多定义。目前较为公认的是徐勇对村民自治的定义,他将“村民”的“自治”与“乡村”、“农村”、“乡土”的“自治”、“治理”、“控制”相区别,从而将村民自治定义为:农村基层人民群众自治,即村民通过村民自治组织依法办理与村民利益相关的村内事务,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3]。
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
村民自治作为基层民主形式,其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民主”,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民主选举,指村民自治领导人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是村民自治的基础;民主决策,指村内重大公共事务由村民集体决定,是村民自治的关键;民主管理,指村民通过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等组织和形式参与本村事务的管理,是村民自治的根本;民主监督,指村民通过与国家法律精神相一致的章程、规定及其他制度形式,监督村民自治组织领导人和村级事务管理,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是村民自治的保障[3]。
“四个民主”揭示了农民群众在基层社会生活中当家作主的权利的完整性、统一性。四者相互渗透,相互衔接,相互促进,通过具体的运行规则和程序,形成村民自治完整有机的整体,贯穿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之中[4]。
农村村民自治的现状
1农村民主选举的现状
在中国当今每个村都建立有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自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村委会选举实现了从委任制到选举制、从等额选举到差额选举、从间接选举到直接选举的三大飞跃。如重庆的开化县在2007年,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开始了村委会成立以来的第七届换届选举工作。据调查统计,本次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全县选民参与率达到了80%,新当选村委会成员的素质明显提高。新当选的597名村(居)委会主任与上一届村(居)委会主任相比,具有大专文化程度的人数比例由0.5%上升到2.3%,高中文化程度的比例由18.7%上升到22%,初中文化程度的比例由68.8%上升到70%,小学文化的比例由4.7%下降到1.6%,提高了了基层管理主体水平。
2农村民主决策的现状——“八步工作法”
通过20多年的农村民主实践的锻炼,农村民主决策的现状主要体现为在公共决策民主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八步工作法”。概念上来讲,八步工作法是指凡涉及村级经济发展规划、村级财务预决算、村内兴办公益事业、重点项目和村民切身利益的大事,都通过八个程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由全体村民或村民代表讨论决策,并由村民代表进行管理和监督[7]。其主要步骤为:第一步,深入调查收集民意,弄清楚大多数群众希望办什么;第二步,召开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形成初步方案;第三步,宣传发动统一思想,征求群众对初步方案的意见,争取最大多数人的理解和支持;第四步,民主讨论确定方案。方案确定后,推选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人选,人选中普通群众必须达到50%以上;所有钱物均由群众代表管理,干部管事不管钱;第五步,户户签字进行公决,赞成率达到85%以上,才予以实施;第六步,分解工程落实到户;第七步,村民小组组织实施;第八步,竣工结算张榜公布。由群众财务管理委员会清算财务,多退少补,并张榜公布,每个群众均可随时查账[7]。
在逐步的工作实践中,将“八步工作法”广泛运用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扶贫、等工作中,解决历史遗留问题1256件,兴办公益事业 562起。新修和整治村级公路1385公里,修桥21座,建人饮池405口,修渠堰1.1万米,使215个特困村人均增收91元。
3农村民主监督现状——“六大流程”管理
农村民主监督的现状主要体现为在扩大民主监督的过程中形成了“六大流程”管理。从2009年开始,普遍实施了以程序监督为关键、民主监督为核心、联动监督为保障的村级事务“六大流程”管理,探索出了一套监督制约基层组织权力运行、预防治理农村干部腐败现象的新机制。从各村实施43个重要事项的通行做法入手,根据每个重要事项的相关政策规定,对操作程序进行细化,结合村民自治和廉政建设的要求,把群众参与、办事公开、上下监督渗透到其中,分类进行优化整合,再造工作流程,并通过流程图的形式固化操作步骤。“六大流程 ”具体是指:第一,对村级重大事项的决策,按照深入群众收集民意、两委会议初定方案、议事听证形成共识、党员大会审议方案、群众投票公决方案、镇乡街道审核把关、干部群众共同实施、群众参与检查验收、实施结果全面公示等9个步骤进行;第二,对村务公开,按照提出方案、审查审核、进行公示、答疑解释、反馈归档等5个步骤进行;第三,对村级财务,收入按照统一开票、存入专户、审核入帐、逐笔公示,大额支出按照事前民主决策、乡镇把关,报销实行公开会审、集体审查、逐笔公示等步骤进行;第四,对集体资产资源的处置,按照民主决策、发布公告、公开竞标、签订协议、落实协议、归档备查等6个步骤进行;第五,对项目工程建设,按照集中民意申报项目、群众公决建设方案、民主监督项目实施、张榜公布建设结果、民主管理项目资产等5个阶段、18个步骤进行;第六,对财政直补资金和救助扶助资金的发放,按照公示政策和指标、民主讨论决定工作方案、民主决策确定上报方案、公示结果兑现补助4个步骤进[8]行。
“六大流程”管理的实施,保证了党的惠农政策有效落实,减少了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现象发生,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实施一年后,2009年反映农村问题的信访件只有268件,占信访总量的40.97%,比2008年下降了近30个百分点,其中反映当年农村新发生的问题仅18件,全县“零信访村”的数量越来越多。
4农村民主管理的现状
为不断提高村级民主管理水平,使村民充分参与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管理,制订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一是各村普遍制订了“一个章程、六项制度”,即: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民主选举制度,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年终总结报告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干部制度,村务公开制度,财务公开、财务监督制度。二是完善了民主管理机构,各村普遍建立了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小组、民主理财小组。村民代表按居住区域通过村民直接选举或推选产生,每15户左右推荐1名;村民议事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由村民代表会议直接选举产生。三是开展民主管理活动。各村在坚持定期召开村民小组长会议、议事小组会议的同时,普遍建立并落实了村委会向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制度。民主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完善农村村民自治的建议
1明确划分两委职责和权限
从根本上说,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利益追求的方向是一致的。“坚持党的领导是实行村民自治的政治保障,实行村民自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有效方法和途径。[18]”但是,在具体操作层面,村党支部委员会与村委会之间会出现矛盾和冲突。长期以来,“两委”矛盾始终是影响和制约村民自治的一个重要因素。
1.1 提高民主管理的有效性
目前在民主管理的过程中虽然制订了村规民约制度,但制度执行效果质量却不高。笔者认为,为了提高民主管理的有效性,建立村规民约落实反馈机制是一个很重要的举措。具体做法为:首先要明确反馈的范围和内容。凡是已经颁布实施的村规民约都应列入反馈的范围,凡是村规民约制定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执行效果,都是反馈的内容。其次要明确反馈的主体和对象,凡是与村规民约有关的组织和个人都应纳入反馈的主体和对象。
1.2 提高民主监督的实效性
提高民主监督的实效性,一是提高村民的民主意识,使其认清监督的重要性,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村务监督当中。二是要强化村务公开。实行村务公开是保障村民知情权、监督权的基础性工作,目前开县虽然建立了村务公开制度,但执行效果却不是很好,导致民主监督大打折扣。
2规范和引导宗族势力
农村传统宗族制度是一种经历了数千年传承、积淀和整合的制度形态,因此,宗族作为封建残余和历史积淀物的再度泛起,还需要通过长期努力和工作,充分
[19]运用村民自治这一全新的制度和机制的力量来控制,使之逐步转化。换而言之,要使我国村民自治能够在农村这个特殊的环境中得以有效实施,就必须从法律制度上规范宗族势力,积极引导他们理解和支持村民自治。
2.1强化村落宗族的伦理协调、教化和文化功能
我们应在可利用的范围内合理利用宗族组织的力量,强化村落宗族的伦理协调、教化和文化功能。宗族内部由血缘基本秩序所形成的伦理亲情在人们内心激起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依赖感,这种情感最终形成一种人伦伦理观念,对农村社区的人际关系起着一种内在的伦理协调功能。同时,村落宗族的族规、族约、祖训等权威性资源“象征着祖宗的法杖,对广大族众有着很强的约束力。[20]”广大宗族成员在思想深处是服从于这种宗族权威的,这对他们有着很强的教育和约束功能,起着国家法律法规所无法起到的作用。此外,村落宗族的一些文化历史活动,如祭祖、灯会、庙会、舞龙等也是村落宗族文化的传承载体,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对农村的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2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
充分发挥村民党员和村委会干部在制止宗族势力恶性干扰中的作用。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思想上要淡化党员的宗族观念,摆脱传统的封建意识;作风上要使党员端正工作态度,做到雷厉风行,不受宗族势力的左右;组织上要积极吸纳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人员入党。
2.3通过法律来明令禁止宗族势力的恶意干扰
村民自治是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因此,要保障村民自治的有效运行就必须先得到法律上的保证。对于干扰农村社会稳定的宗族势力,法律法规应出台相应的针对性措施,加大惩罚力度,加以坚决地限制和打击,以消除其对农村社区和村民自治的不良影响。巩固村民自治的基础
经济和文化,是村民自治的基础。村民自治实践能否走向深入,进一步有效发挥其治理功能,主要决定于农村经济、文化是否能跟得上其发展进程,为其前进提供强有力的支持。3.1 巩固村民自治的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村民自治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必然地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受经济因素的制约。因此要在农村顺利推行村民自治,发展农村基层民主,就必须加大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村民自治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增强村民参与村民自治的兴趣,为村民自治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3.2 巩固村民自治的文化基础
农民是村民自治的主体,农村人口的整体文化素质不高,会对村民自治的有效运作产生极大的影响,正如列宁所说:“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必须先教他们识字,不识字就不能有政治,不识字只能有流言蜚语、传闻偏见。[21]”因此,要使村民自治得到有效实施,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提高村民文化素质。提高村民的政治参与能力
良好的乡村治理中的村民参与要求农民有适度的政治热情、积极参与的政治意识、健康的政治心理等[22],因此,要提高村民的政治参与能力除了增强村民的文化素质以外,我们还应从加强村民的主体意识,增强村民的民主法制观念两个方面入手。
参考文献
[1] 王玉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的村民自治[J].传承,2009,(5):38 [2] Sartori.The Theory of Democracy [M].Oriental Press,1993:587 [3]徐勇.中国村民自治.[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3 [4] 武威市民政局.全面推进“四个民主”搞好村民自治[J].武威日报,2008.7.2.[5] 何泽中.当代中国村民自治[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37 [6] 于建嵘.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变迁[M].商务印书馆,2001:44 [7]金修治.从“八步工作法”看构建农村和谐社会[J].新重庆,2005,(8): 14
[8]开县纪委廉政室.开县依托“六大流程”着力构建村官防腐保廉体系[J].新重庆,2007,(5): 23
第五篇:字理论文
字理识字,注入情感因素,激发识字兴趣,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字理识字,将一个个汉字变成学生感兴趣的图画,故事,身体语言,令人过目不忘,学而不厌,兴趣大增。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感悟汉字构字规律(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来识记生字,并使之逐步产生探究汉字规律的浓厚兴趣及审美情趣。
过去我曾进行过“注音识字”、“集中识字”等实验,过去的一些识字教学改革曾促进了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但也束缚了我们老师的手脚。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过分追求识字的结果,数量,忽视学生识字的过程和方法,忽视学生识字的情感培养。二是识字教学形式单一,对各种识字教学方法不能做到海纳百川、各取所长。三是不重视写字审美教学,机械单调的写字占据了学生的书写活动。学生无法从书写中体会汉字的形体美,写字成了应付的作业。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求知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是教学的重要任务。识字难,难记、难认、难写,一个个方块字是多么的乏味、枯燥,一笔笔笔画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记得头脑发昏。
我国识字教学经验丰富,流派纷呈,字理识字教学法我对它一直很感兴趣,在平时的教学当中也有意识地运用,并总结出几种字理识字教学方法:
一、根据规律,设计教法,激发兴趣,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 汉字虽然字形结构复杂,同音形似字多,容易混淆,但是汉字的规律性也很强,作为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加强文字学方面的学习,根据汉字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教学,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法,引爆学生的兴趣。字理识字教学法通过字体解析,使汉字在孩子眼里变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图画,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这就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使学习汉字成为了一种自觉的需要。
在教学“从”和“众”时,我先让一个学生在前面走,自己在后面跟着,边走边说:“一个跟着一个人叫从,就是跟从的从。”然后再让一个学生站在一起又说:“三个人在一起叫做众,就是群众的众,许多人的意思。”这样具体形象的语言加上适当的动作,学生对“从”和“众”二字的学习兴趣盎然。如:“青”字加三点水,问:这个清跟什么有关,表示什么意思?依次加虫旁、加言字旁、草字头,先说字义再组词,这样在学习一个生字的同时,不仅复习了旧字,还学会了一串新字。这个课例就是利用象形字的特点,让学生动手去体验、用眼去观察,体会识字的乐趣,享受发现的快乐。
二、抓住特点,举一反三,区别汉字
例如教到“看”字,就分析字形由“手”和“目”组成,在前面的学习中已认识了这两个字,理解了字理,在学这个字时,学生都说“这不是把手放在眼睛上了吗?”我进一步告诉他们,把手放在眼睛上,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学生根据原有知识找出了结论,抓住了汉字的这个本质属性,不仅知道了这个字怎样写,而且懂得了为什么这样写。
对于一些形近字或同音字,学生常常容易混淆,张冠李戴,那么我们怎样对这些字进行区别呢?我们可以采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如:在教形声字“蚂蚁”的“蚂”字时,我先引导学生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然后启发学生说出“蚂”字是“妈妈”的“妈”字去掉女子旁换上虫字旁组成的。通过比较识记,让学生明白,蚂蚁是昆虫,而妈妈是女性,所以偏旁不同。又如:“蓝”与“篮”怎样教学生区别呢?只要让学生明确其偏旁所表示的意义就可以很好的区别了。蓝的草字头与青草的颜色有关,所以是草字头,而打篮球时就是把球投进一个像篮子一样的篮筐里去,所以是竹字头。“乌——鸟”字怎样区别呢?先观察乌字,引导学生想象“乌”字的每一笔分别表示乌鸦的头、脖子、身子、爪及尾巴,再让学生想象,为什么鸟字的中间有一点,而乌字没有?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看不见它的眼睛,这样一比较,既记住了汉字,又激发学生去想象,变枯燥的数笔画对比记忆为有趣的形象记忆,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
通过这样的熏陶训练,学生会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不再坐等老师把生字教给自己,而是在生活中主动学习识字,把识字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积极与别人合作、沟通、交流,建构新的知识。
三、运用字理知识创造美
由于掌握了识字规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学生的心理动力,使学生产生了对识字的需要,因而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同时,随着知识的增长,学习的成功,使学生有意注意较快地向主导地位发展。此时,通过字理知识,利用教材中丰富的美育因素去诱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帮助学生在识字中创造美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通过反复的指导和训练,大部分学生养成了从理性层面上看问题、想问题的好习惯。看到一个生字,首先不是去记它的形、音、义,而是问这个字为什么这样写。他们是站在理性的高度去审视汉字的规律。在用字时,遇到把握不大的字,也会联系它的语音环境去思考应该用什么字,为什么要用这个字。正如学生们自行分析的汉字:“人”字就像一个人迈开双腿走路等等。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些枯燥乏味的汉字变活了,使之成为一个个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在创造的过程中牢记了字的音、形、义,这未尝不是一项伟大的创造。他们在锻炼思维的同时,也提高了审美能力。这也验证了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只有将美融于我们的教学,才能产生更大限度的效果。
我们在教学中要教师打破识字教学的固定模式,把握情感识字的理念,不是全盘否定过去的识字教学方法,传统识字教学的精华是十分宝贵的,而是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把学生识字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摆在首位,注重学生识字的过程与方法,把注重学生识字的情感作为一种自觉行为贯穿于我们的识字教学的全过程,这样才能用开放的态度继承成功的识字教学成果,创新字理识字教学的形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