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考北大法学不得不知道的事情
在北京地区,学子报考法学院的选择有几大知名高校,如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其中,政法和人大题目相对来说,比较死板和基础,且有大量的客观题,所涉及的考试科目也不是很多(如人大考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刑法、诉讼法和民法六科)。清华大学考试科目少,但是题目较深、灵活,需要较强的专业理论功底。北京大学法学院考试科目最多,俗称“十项全能”(指考试科目包含法理学、宪法与行政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民商法、国际公法、国际经济法、经济法等),题目全部以主观题形式出现,同时由于学校知名度高,招收人数少,和至今依然是公费等特点,导致竞争异常激烈,所以总体来说,考北大法学院难度较大,却是很多学子的梦想寄托之地。
本文以下重点为大家分析一下北京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题的特点和应对方法。通过分析近十年的试题,可以看出,北大法学院对于考生的考察还是比较全面的,其试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基础知识的考察;另一类题目则较为灵活,但是又并非不知所云,而是和基础知识联系较为紧密。总体言之,其就是兼顾基础性和灵活性,兼顾对考生必要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二者的考察。其可以通过基础题目考察考生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也通过分析综合性问题来考察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二者之间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因此,要应对考试,有两个方面相当重要:第一、熟练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第二、学会高技巧的答题方式。也就是说,要锻炼养成良好的思维模式,即分析问题的模式与能力。在辅导学生的时候,凯程经常举这样一个例子:答题犹如炒菜,基础知识就像炒菜的原材料,而答题方式则是每个厨师的炒菜技术。如果没有原材料,即使“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空有技术,并无用武之地;如果没有技术的话,即使燕窝鱼翅一大堆,可能也达不到高手一份蛋炒饭的效果。而如果考生能做到二者兼备,则可以在考试时,为评卷老师摆上一桌诱人的佳肴。
下面我们就从如何掌握基础知识和如何进行有效的答题两方面来为大家进行详细讲解。首先,在掌握基础知识方面,根据凯程总结的经验,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注意:
第一:教材的选择。在教材选择方面,我们建议大家要根据北大法学院的出题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下面我们为大家一科一科的展开叙述。
宪法学:宪法的考试特点为基础加热点,并且出题老师考察的偏好非常明显。所以针对基础类题目,我们推荐周叶中老师的《宪法学教材》,这是目前比较好的一本应试教材。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阅读张迁帆老师的 《宪法学导论》。这本著作是有些难度的,大家阅读这本书的应试目的在于学习张老师分析宪法问题的分析方式,再者鉴于张老师目前在出题方面的特殊地位,我们向大家推荐这本教材。王磊老师的《宪法司法化》和《选择宪法》 不向大家推荐,不过这两本书其实应试内容很少,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对书本进行总结,将总结后的内容压缩成10道左右的题目来应付考试,也就足够了。
行政法:推荐 那本姜明安主编的自考教材,一本书足以。
刑事诉讼法:我们推荐汪建成老师的刑事诉讼法学教材。虽然这本小书略显过时,不过就应试而言这本书在同类教材中显然是最好的。需要指出的是,仅仅关注汪老师,而忽略了另一位北大刑诉重要人物,陈瑞华老师,那你的刑诉复习只能算是完成了一半。不过由于陈老师没有出过专门的刑诉教材,所以大家只能从他的专著或者笔记中获知陈老师的出题偏好。
刑法:我们首先推荐杨春洗 杨敦先 两位老先生主编的刑法学教材。我们建议大家将这本书作为复习刑法的基础类复习工具。这是因为,一来这本书体系结构比较明晰;二来除陈兴良老师外的刑法学老师几乎都参与过本书的编写工作,只是因为这一点我们也不能忽视它的应试地位。第二本我们推荐陈兴良老师的《规范刑法学》,这本书简明扼要,非常好的向我们展示了陈老师的学术观点,建议大家也要给予相当重视。至于陈老师的那本《刑法学本体论》,我们不予推荐,那本书应付初试就显得有些艰深了。
国际法:我们推荐白桂梅老师的远程教育国际法教材,原因在于一来那本教材简明扼要,应试性较好,二来在于白桂梅老师对国际法出题的重要影响。至于部分同学使用的端木正的自考教材,我们认为应试也还可以,大家可以使用。我们不推荐王铁崖老先生的国际公法,此本书内容过于全面,且略显过时,而且老先生已经仙逝,对出题的影响及其有限。
B卷
法理学:我们推荐周旺生老师的蓝皮书和张文显老师的红皮书。推荐前者在于周老师的出题地位,推荐后者在于红皮书是周老师比较推荐的,而且红皮书也确实是目前国内的一本公认的比较权威的教材。但是,仅仅阅读这两本教材又是显然不够的。因为法理学出题以多变而著称,出题老师又经常不固定,所以一来我们建议大家尽量多掌握北大法学院老师的研究偏好,二来我们建议大家增强自己的法理学理解,增强法学意识;最后我们还建议大家要掌握一套有效的答题方法,以不变应万变。
民商法 我们推荐魏振赢老先生主编的民法学。推荐这本书的原因是他是众多北大法学院民法老师合作参与编写的一本教材,而且这本书体例比较简明,便于大家初期备考。但是书中的人格权法等部分不需要复习,前边民法考试科目介绍中我已经提及,这里不再重复。除此之外,我们推荐梁彗星老师主编的物权法和崔建远老师的合同法。原因在于除了民法总论外,物权法和债权法绝对是民法初试考试的重中之重。而这两本书无疑是近年来少见的民法优秀教材。至于台湾学者王泽鉴的民法系列丛书,有时间的同学可以看看,不过这里就不向大家推荐了。
经济法:首先向大家推荐的是张守文教授主编的《经济法学》,无论是主编者在北大法学院的出题地位还是已经被实践证明的应试有效作用,这本书对于广大北大法学院的报考同学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建议大家必备。其次推荐张守文老师的《税法学原理》,原因和前边一样。至于公司法这个经济法的重要分支,甘老师的公司法教材略显陈旧,我们建议大家结合政法大学出版的最新公司法教材一起作为公司法的备考教材,这样比较完备。其他分支法尚没有合适教材,这里就不作推荐了。
国际经济法:这一直是大家非常头痛的一个问题。但是现在有了好消息,邵景春老师和王慧老师分别出了一本远程教材。把这两本书看好,应该说你的国经考试不会考得很差了。当然要想得到很理想的分数,还需要你其他方面的努力。
民事诉讼法:潘剑锋教授的一本小书把它背好,足够了。
第二:复习方法的选择。这要根据每个人的学习经验和记忆特点加以选择。通俗的分类,可以分成两种:只看不写和边看边写。只看不写,也就是狂看教材,不作总结和笔记。这样的好处是:看书速度很快,遍数上得去,符合遗忘曲线的要求。但是,选择这种方法的同学,应该具有较好的宏观把握能力和整理能力,能在看书的同时在头脑中整理已经看到的知识,并做出大致的框架图。边看边写呢,就是指在看书的同时,做笔记,进行书面的整理,这样可以加深印象,更加牢固的把握知识体系。但是这种方式时间和精力耗费也会比较大。采用这两种方法,都有成功的例子,所以需要考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加以选择,并无定式。但是最终目的都是一致的,就是要熟练的掌握教材上所阐述的基础知识,形成自己关于每科的知识体系。不过,值得推荐的一种看书方式是:先宏观,后微观,先浏览,后精读。也就是先熟悉书本的宏观体系,提纲擎领,在逐层分析。遵循从骨骼到血肉的顺序。同时,要把握重点。在这一点上,很多人已经总结得非常清楚,历年真题的作用是相当大的。通过分析近年来的考题,我们可以发现,其实重复率相当之高。所以,建议考生在看书的同时,通过分析历年真题,来把握每门课的重点内容。
除了这两个问题,在基础知识的储备方面,还有很多其他需要注意的方面,例如时间的安排,是否听课,辅导班的选择等,但是这两个问题最为基础和重要,所以加以详细介绍。但是,其实通过分析历年的考题和考生的答题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其实大多数人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是相当牢固的,分数的主要区分点,还是在于对于灵活类的综合性题目的分析上。也就是说,在答题方式上的优劣,决定了最后分数的高低。而且,基础知识的掌握,需要大家一点一滴的积累,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没有多少捷径可走,但答题方式,却是可以通过集中的短期的有意识培养养成的。所以有关基础知识掌握的其他的方面,考生可以自行考虑和抉择,鉴于篇幅,此不冗述。下面将重点介绍如何学成良好的答题模式。希望系统学习北大法学院答题方法的同学可以考虑参加凯程的相关辅导课程。
对于北大法学院的这种主观性试题,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标准答案,但是给分的标准还是有的。一份优秀的答案至少应当做到三点:条理清晰,全面,深刻。但是,在每道题短短的十几分钟的时间中,没有辅助资料,没有非常深厚的理论功底,要做到深刻是很不容易的。不过,如果掌握了我们的答题模式,至少是可以做到全面和条理清晰这两点。而这并不是每一位考生都能做好的。
通过对历年试题的分析,我们将其分成了三种不同的类型,并根据不同的类型给出了常用的分析方法和回答模式。一旦大家能够学会这种答题模式,将每种答题框架烂熟于心,使之成为自己潜意识中的一种能力,也就是说养成了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在做题的时候就可以分成如下几步:先识别题目,为其进行分类;然后从记忆库中搜索出相应的答题框架;最后将有关的基础知识整理进答题框架中便大功告成。
这三种类型的试题包括:陈述式题目,问题式题目,名词式题目(案例分析比较特殊,所以不放在此处讨论)。陈述式问题表现为要求论述一个一般以主谓结构的陈述句。例如,05年题目中的:论在中国建立判例法制度的特殊重大意义;论行政法是控制和规范行政权的法等等。问题式题目一般通过提出一个问题或者现象,要求对其加以分析。例如05年题目中的:论刑讯逼供为何屡禁不止。名词式题目呢,则近似于名词解释,要求对某项制度或是某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加以阐释。如,论税收优先权,简述国家的管辖权。近年来,该类题目出现较多,考察内容也侧重基础。鉴于文章篇幅的考虑,我们在本文中就不多做论述了,我们将在以后的系列文章中详细讨论。希望广大考生一定注意答题技巧在北大法学院考试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篇:考北大法学考研须知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考北大法学考研须知
近年来,研究生考试越来越热,而国内几大法学院更是成为了考生们的热衷。不过,要通过残酷的研究生考试选拔,并非一件易事。在考研的考试科目中,专业课相对于公共课来说分值更高,各个学校的特点更加明显,但是其变化性和对基础的高要求也是显而易见的。在报考一些好的院校如北大这类高校的热门专业法学的时候,最困难的往往就是专业课,通常一门专业课所包括的内容会非常多,以至于许多人只是看到大纲中列出的书单就开始打退堂鼓,更不说看到每本都是厚厚的参考书了。所以如何把握专业课就成为了决定考研成功与否的最关键因素。为此,凯程专业课辅导中心在经过精心的研究和比较后,专门撰写了此文,文章包含国内几大法学院法学硕士招生专业课试题的特点,并将重点对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生考试专业课及答题方式加以分析和讲解,藉此为考生们成功顺利实现梦想助一臂之力。
在北京地区,学子报考法学院的选择有几大知名高校,如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其中,政法和人大题目相对来说,比较死板和基础,且有大量的客观题,所涉及的考试科目也不是很多(如人大考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刑法、诉讼法和民法六科)。清华大学考试科目少,但是题目较深、灵活,需要较强的专业理论功底。北京大学法学院考试科目最多,俗称“十项全能”(指考试科目包含法理学、宪法与行政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民商法、国际公法、国际经济法、经济法等),题目全部以主观题形式出现,同时由于学校知名度高,招收人数少,和至今依然是公费等特点,导致竞争异常激烈,所以总体来说,考北大法学院难度较大,却是很多学子的梦想寄托之地。
本文以下重点为大家分析一下北京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题的特点和应对方法。通过分析近十年的试题,可以看出,北大法学院对于考生的考察还是比较全面的,其试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基础知识的考察;另一类题目则较为灵活,但是又并非不知所云,而是和基础知识联系较为紧密。总体言之,其就是兼顾基础性和灵活性,兼顾对考生必要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二者的考察。其可以通过基础题目考察考生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也通过分析综合性问题来考察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二者之间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因此,要应对考试,有两个方面相当重要: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基础类题目,我们推荐周叶中老师的《宪法学教材》,这是目前比较好的一本应试教材。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阅读张迁帆老师的《宪法学导论》。这本著作是有些难度的,大家阅读这本书的应试目的在于学习张老师分析宪法问题的分析方式,再者鉴于张老师目前在出题方面的特殊地位,我们向大家推荐这本教材。王磊老师的《宪法司法化》和《选择宪法》不向大家推荐,不过这两本书其实应试内容很少,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对书本进行总结,将总结后的内容压缩成10道左右的题目来应付考试,也就足够了。
行政法:推荐那本姜明安主编的自考教材,一本书足以。
刑事诉讼法:我们推荐汪建成老师的刑事诉讼法学教材。虽然这本小书略显过时,不过就应试而言这本书在同类教材中显然是最好的。需要指出的是,仅仅关注汪老师,而忽略了另一位北大刑诉重要人物,陈瑞华老师,那你的刑诉复习只能算是完成了一半。不过由于陈老师没有出过专门的刑诉教材,所以大家只能从他的专著或者笔记中获知陈老师的出题偏好。
刑法:我们首先推荐杨春洗杨敦先两位老先生主编的刑法学教材。我们建议大家将这本书作为复习刑法的基础类复习工具。这是因为,一来这本书体系结构比较明晰;二来除陈兴良老师外的刑法学老师几乎都参与过本书的编写工作,只是因为这一点我们也不能忽视它的应试地位。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王慧老师分别出了一本远程教材。把这两本书看好,应该说你的国经考试不会考得很差了。当然要想得到很理想的分数,还需要你其他方面的努力。
民事诉讼法:潘剑锋教授的一本小书把它背好,足够了。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的重要作用。
4页共4页
第三篇:计划生育不得不知道的东西
怎么界定独生子女
问:哪些情况可以视为“独生子女”?
答:目前《重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上所指的“独生子女”是指独生子或独生女,无同胞兄弟姐妹,或无同父异母、同母异父、收养的兄弟姐妹。在办理再生育手续时,下列情况也可以按照“独生子女”对待:
1.本人为依法收养,且无证据表明有其他兄弟姊妹的;
2.其父母曾依法生育二个以上子女,因子女死亡现只存活本人一个的;
3.本人原为独生子女,其父母再婚后未生育或收养子女的;
4.其父母曾依法生育二个以上子女,再婚后因子女死亡现存活本人一个,且其父母再婚后未生育或收养子女的。
申请再生育的规定
问: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可不可以申请再生育?
答:按照《重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可以申请再生育。
问:夫妻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可不可以申请再生育?
答:按照《重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女且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申请再生育:1.夫妻双方为农村居民,一方为烈士独生子女;2.夫妻双方为农村居民,一方两代以上都是独生子女或男到独生女家结婚落户的。问:边远山区、高寒大山区再生育政策有什么特殊规定?
答: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申请再生育:
1.居住在海拔500—800米之间,同时所在区县境内相对高差300米以上的山区农村的独生女户、少数民族户;
2.居住在海拔800米以上,同时所在区县境内相对高差300米以上的边远高寒大山区的独生子女户。
执行上述政策需区县提出申请,由市人民政府认定。
问:第一次生育双胞胎的夫妻,可不可以申请再生育?
答:第一次依法生育的双胞胎子女,经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组织鉴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夫妻可以申请再生育:
1.双胞胎子女均患有疾病,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2.符合《重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的部分山区农村居民的双胞胎子女中一个患有疾病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只有一个健康女孩的;
3.符合《重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的边远高寒大山区农村居民或者少数民族自治区、聚居区夫妻一方为少数民族农村居民的双胞胎子女中一个患有疾病,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问:离婚再婚的夫妻,哪些情况下可以申请再生育?
答:再婚夫妻具有下列情况的,可以申请再生育:
1.再婚夫妻,再婚前一方有一个子女,另一方无子女的;
2.再婚夫妻,再婚前双方依法生育的子女累计不超过两个,再婚后新组成家庭中只抚养一个子女,经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组织鉴定患有疾病、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3.第一次依法再生育的子女经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组织鉴定患有非遗传性疾病,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4.再婚夫妻婚后因子女死亡,一方有一个子女,另一方无子女的。
问:丧偶再婚的夫妻,哪些情况下可以申请再生育?
答:丧偶再婚的夫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再生育:
1.再婚后因子女死亡,丧偶一方现依法育有两个子女,另一方无子女的;
2.丧偶一方有两个子女,其中一个子女属于合法生育,另一个子女属于符合再生育条件但未经区县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生育,另一方无子女的。
问:第一个子女患有疾病的,哪些情况下可以申请再生育?
答:第一个子女患有疾病,并且符合下列条件的夫妻,可以申请再生育:
1.第一个子女经市或区县(自治县、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组织鉴定患有非
遗传性疾病,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2.第一个子女患有遗传性疾病,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但经医学干预后,市或区县(自治县、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组织鉴定可以生育正常婴儿的。问:还有哪些情况可以申请再生育?
答:除了上面介绍的情况外,符合下列条件的,也可以申请再生育:
1.夫妻一方经市或区县(自治县、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组织鉴定不能生育,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怀孕的;
2.夫妻双方为农村居民,一方为二等甲级以上伤残退役军人或因公致残相当于二等甲级以上伤残的;
3.夫妻双方为农村居民,居住在少数民族自治地区、聚居区,一方为少数民族或双方均为少数民族农村居民的;
4.未婚生育第一个子女后办理结婚登记,符合再生育条件的;
5.其他特殊情形申请再生育一个子女的,由市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认定并报市人民政府备案。
《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领取
问:怎么申请和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公民,夫妻双方持所需材料共同向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申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1.依法登记结婚;2.本市户籍;3.夫妻双方依法生育1个子女,没有违法生育;4.夫妻女方未满49周岁。
离婚、丧偶和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终止妊娠,符合上述规定条件的,也可以在本市申请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所需材料:1.夫妻双方身份证、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2.独生子女出生医学证明及复印件;3.申请人1寸近照两张;4.夫妻双方所在单位或者户籍所在村(居)民委员会意见;5.婚育情况书面声明。
问:怎么补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答:1.申请人持所需材料向原发放《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机关提出补领申请。所需材料:1.曾经取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证据材料;2.夫妻双方身份证、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3.申请人1寸近照两张。
问:实行计划生育的可以享受哪些假期?
答:《重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的计划生育相关的假期有:
1.婚产假。《重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晚婚的职工,增加婚假十个工作日;晚育的妇女,增加产假二十个工作日。增加的婚假、产假视为工作时间。
2.哺乳假。《重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晚育并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女职工,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产假期满后可连续休假至子女一周岁止,休假期间的月工资按不低于休假前本人上年月平均工资的百分之七十五发给。
3.手术假。《重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职工接受节育手术的,享受国家规定的假期,节育手术假期视为工作时间。
4.护理假。《重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晚育者产假期间,男方所在单位应给护理假七个工作日,护理假视为工作时间。节育手术住院期间确需护理的,根据手术单位建议,给其配偶护理假,护理假视为工作时间。
生育、再生育服务证办理
问:生育第一个小孩,怎么办理《生育服务证》?
答:户籍人口按以下规定办理《生育服务证》:
办证地点:与单位形成劳动合同关系的可以到女方工作单位所在地或者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领取《生育服务证》;无工作单位的育龄夫妻到女方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领取《生育服务证》。上述办理地点顺序不分先后,由申请人自行选择办理地点,实行首接负责制,只要是符合《生育服务证》办理条件且材料齐全的,收到办理申请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都应当为申请人办理《生育服务证》。
所需材料:合法结婚且无子女(含亲生子女、养子女、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的夫妻,自愿领取《生育服务证》的,应向发证机关提供以下材料:1.填写双方都是生育第一个子女的声明;2.夫妻双方居民身份证和户口簿及其复印件,女方1寸免冠近照两张;
3.结婚证(属再婚的还需提供离婚证及离婚协议书或离婚判决书、调解书)原件及复印件。
流动人口按以下规定办理《生育服务证》:
办理地点:流动人口育龄夫妻生育第一个子女的,可以在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办理《生育服务证》。
所需材料: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办理《生育服务证》,应当提供下列证明材料:1.夫妻双方的居民身份证;2.结婚证;3.女方的婚育证明和男方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出具的婚育情况证明材料。
特殊情形按以下规定办理《生育服务证》:
男方户籍地办理《生育服务证》:1.女方在男方户籍地居住1年(可以按结婚时间或者《暂住证》记载时间认定)以上,且男方户籍在本市的,可以到男方户籍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领取《生育服务证》;2.男方户籍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自办理《生育服务证》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女方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书面通报办理结果。
夫妻一方户籍在重庆市外的《生育服务证》办理:夫妻一方为本市户籍,另一方为重庆市外户籍的,办理《生育服务证》时应当提供市外户籍一方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出具的婚育情况证明材料。
委托办理《生育服务证》:申请人可以委托村(社区)人口计生干部等他人办理《生育服务证》。委托办理时,除提供《生育服务证管理办法》规定的全部材料外,还须提供受委托人的身份证明、委托人出具的委托书。
指定办理《生育服务证》:其他相关文件未作明确规定的情况,由市人口计生委指定相关区县办理。
问:符合再生育条件的,怎么办理《再生育服务证》?
答:再生育申请的审查单位是申请人的工作单位或者村(居)民委员会。具体审查单位按下列顺序确定:
1.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下简称单位)工作人员以及与
单位形成劳动合同关系职工的申请材料,应经所在单位审查并签注意见;
2.农村居民和城镇无业居民的申请材料,应经申请人户籍所在地的村(居)民委员会审查并签注意见;
3.女方在男方居住1年以上,且男方户籍在本市的再生育申请,可由审查男方再生育申请的工作单位所在地或者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
4.流动人口的再生育申请,由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再生育服务证》的审批和发放机关是区县(自治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问:《再生育服务证》的有效期有什么规定?
答:《再生育服务证》的有效期为1年,在有效使用期内未生育的,持证人应在有效期满前3个月内凭有效孕情检查证明到原申请《再生育服务证》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提出延期申请并交回《再生育服务证》,延期申请经区县(自治县)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后重新发给《再生育服务证》。
持证人在规定有效期内未生育的,可延期两次。经两次延期仍未生育的,持证者应当按照规定程序重新申请《再生育服务证》,原《再生育服务证》作废并由发证机关收回销毁。
第四篇:英语俗语 不得不知道的
1.american beauty是“蔷薇”,而不是“美国美人”。
2.Dutch act是“自杀”,而不是“荷兰人的行动”。
3.Chinaberry是“ 楝树”,而不是“中国莓”。
4.China grass是“苎麻”,而不是“中国草”
5.Dutch door是“杂志中的散页广告”,而不是“荷兰门”。
6.Dutch uncle是“唠唠叨叮的人”,而不是“荷兰大叔”。
7.Dutch wife是“竹、藤睡具”,而不是“荷兰老婆”。
8.go Dutch是“各人自己付钱”,而不是“去荷兰”。
9.Take French leave是“不告而别”,而不是“请法国假”。
10.French letter是“避孕套”,而不是”法国信”。
11.Russia dressing是“蛋黄酱”,而不是“俄罗斯服装”。
12.a Greek gift是“害人的礼物”,而不是“希腊的赠品”
13.Malian iron是“圆筒形熨斗”,而不是“意大利铁”。
14.Spanish-athlete是“胡说的人”,而不是“西班牙运动员”。
1.One-two是“拳击中连击两次”,而不是“一二”。
2.two-time是“对人不忠”,而不是“两次”。
3.in two twos是“立刻”,而不是“两两之间”。
4.three-score是“六十”,而不是“三分”
5.four o'clock是“紫茉莉或食蜜鸟”,而不是“四点”。
6.four hundred是“名流、上层”,而不是“四百”
7.five-finer是“贼”,类似汉语的“三只手”,而不是“五指”
8.at sixes and sevens是“乱七八糟”,而和“六”无关。
9.tight-ball是“老实人”,这里的“八”和“发”无关。
10.to the tens是“打扮得极为华丽”,而不是“数到十”
11.a white day是“良晨吉日”,而不是“大白天”。
12.a white elephant是“沉重的负担”,而不是“白象”。
13.blue film是“黄色电影”,而和“蓝色”无关。
14.yellow hook是“法国***或议会的报告书”,而不是„黄色书刊”
15.green-eyed是“红眼病”,而不是“绿眼病”
16.green hand是“生手”,而不是“绿手”
17.green horn是“新移民”,而和“牛羊的角”无关
18.white lie是“善意的谎言”,而和“白色”无关。
19.green back是“美钞”,而不是“绿毛龟”.
20.yellow back是“法国廉价小说”,而不是“黄背”。
21.green line是“轰炸线”,而不是“绿线”。
22.green room演员休息室”,而不是“绿色房间;”
23.white room是„绝尘室”,而不是“白色房间”
24.green house是“温室”,而不是“绿色的星子”
White House是“白宫”,而不是“白房子”
25.white smith是“银匠.锡匠‟.而不是“白人史密斯”。
26.black smith是“铁匠”.而不是“黑人史密斯”
27.chocolate drop是蔑称的“黑人”,而不是“巧克力滴”
28.black tea是“红茶”.而不是“黑茶”。
29.brown sugar是“红糖”,而不是“棕糖”。
30.green power是“金钱的力量”,而不是“绿色国家”。
31.firefly是“萤火虫”,而不是一种“苍蝇”
32.dragonfly是“蜻蜓”,而不是一种“飞龙”
33.lady bird 是“瓢虫”,而不是一种“太太鸟”。
34.dragon's teeth是“相互争斗的根源”,而不是一种“龙齿”
35.talk fish是“吹牛”,而不是“谈鱼”。
36.morning glory是“牵牛花”,而不是“早晨的光荣”
37.lead pencil是“铅笔”,它是“石墨”做的,而和„“铅(lead)”无关
38.silk worm是“蚕”,既不是“寄生主”,也不是“可怜虫”
39.cat gut是“羊肠线”,而和“猫”无关
40.barber's cat是“面黄肌瘦的人”,而不是“理发师的猫”
1.cats and dogs是“杂物,价值低的股票,而不是门上的“转行狗”或“狗事猫事”
2.rain cats and dogs是“大雨倾盆”,而不是门上的“下猫和狗”。
3.prairie dog是“草原鼠”,而和“狗”无关。
4.lucky dog是“幸运儿”,而不是“幸运狗”。
5.You dirty dog是“你这卑鄙的家伙”,而不是“脏狗”。
6.eat dirt是“忍辱”,而不是“吃土”。
7.touch-me-not是“凤仙花”,而不是„“别碰我”。
8.forget-me-not是“勿忘我”.是一种花而不是其它。
9.douglas fir tree是一种“松树”,而和“ 枞树”无关。
10.peanut是“花生”,而不是“豆类”。
11.shortbread是“酥饼”,而不是一种“面包”。
12.shooting star“陨石”,而成是什么“星”。
13.friendly camera是“傻瓜照相机”.而不是“友好摄影机”。
14.funny bone是“麻骨”,指神经,而不是“骨”。
15.banana tree是“香蕉树”,属“草本植物”,而和“树”无关
16.jackrabbit是一种“野兔”(hare),而不是“家兔”(rabbit)。
17.koala bear“考拉熊”,不是一种“熊”,而是一种有袋动物。
18.sweetbread是“胰脏”,而不是“面包”。
19.writing brush是“毛笔”,而不是“刷子”。
20.small potato是“小人物”,而不是“小土豆”。
1.big potato是“天人物”,而不是“大土豆”。
2.couch potato是“电视迷”,而不是“沙发土豆”
3.the berries是“绝妙的人、事”,而不是“草毒、西红柿”。
4.the Fourth是七月四号的“美国独立纪念日”,而不是简单的“第四”。
5.the Four Tigers of Asia是“亚洲四小龙”,而不是“亚洲四小虎”。
6.pull one's leg是“愚弄某人”.而不是“拉后腿”。
7.cast pearls before the swine 是“对牛弹琴”而不是“给猪扔珍珠”。
8.live a dog‟s life是“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而不是“过狗样的生活”。
9.dumb as an oyster是“守口如瓶”,而不是„不能说话的牡蛎”。
10.send in someone's jacket是“辞职”,而不是“送去某人的茄克”。
11.put down your jacket是“别激动”,而不是“领取你的茄克”。
12.Jack leg是“外行”,而不是“杰克的腿”
13.Jack-of-all-trades是“多面手”,而不是“各行的杰克”。
14.Don't put horse before the cart.是“不要本末倒置”,而不是“别把马车套到马前面”。
15.Don't teach fish to swim.是“切勿班门弄斧”,而不是“不要教鱼游泳”。
16.India ink是“墨汁”,来自中国,而不是“印度汁”。
17.Indian shot是“美人蕉”.而不是“印度的炮弹”。
18.English horn是“法国双簧管”,它既不是一种“号”,也不来自英国。
19.guinea pig是“天竺鼠”.而不是一种“猪”。
20.American plan是“食宿一费制”,而不是“美洲计划”。
第五篇:跨校跨专业考北大法学
跨校跨专业考北大法学
本内容凯程崔老师有重要贡献
(一)从决定考法硕开始
我也算是名牌大学热门专业的学生,本应安分守己考本系研究生,毕业以后当大学英语老师或做翻译,过滋润的小资产阶级生活。只因为自己太理性太逻辑,再加上天生的好奇和一点点野心,我从大二就决定跨专业考研。几番摸索之后,我骑着自行车去了中国政法。凯程在2014年北大法学考研中录取8人,其中2人勇夺细分方向状元,3人复试第一名,北大法学院作为国内最好的法学院,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包括总理,凯程对法学的理解,具有独到的优势,三级法是北大法学考研的法宝,并且北大法学专业课6+1,凯程都有全面而应试性的辅导,集训营提供了最强的专业课和公共课保障,也是凯程法学成功的保障。第一次去中国政法读者服务部,我显得极为羞涩胆小,要知道我对法律可是一无所知,看着琳琅满目的法律书籍,我真不知如何是好。无意中看到人大编的《法硕联考指南》,说是针对非法律专业的,如获至宝,欣喜若狂。我战战兢兢地结了帐,抱回寝室慢慢嚼。
因为英语专业也特别多,整天写paper做representation,学习法律的时间非常有限,断断续续,花了半年多时间才把联考指南看了一遍,懵懵懂懂的。其间去北大听了一次民法学课,未料旁听的人比北大本校的学生还要多,夏天酷热难当,又要长途跋涉,身心都十分疲惫,于是便不再去,自己在图书馆闭门造车。后来才知道,法硕指南编得实在太滥:为了划清与法学的界限,编者企图通过删减内容使其简单化,其结果是体系不完整,说理不充分,逻辑性不强,我们这些外行人看起来味同嚼蜡。理解起来及其困难,只好死记硬背,又没有老师教,学得非常痛苦。
到大三上学期结束,法硕的书已经翻得很烂,新鲜感已然没有,剩下的工作就是把它背起起来。没想到期间发生了很大变故。先是听说考法硕的人奇多无比,后又传来某名牌法学院法硕专业不受重视:上大课,学的都是本科的内容,而且听说法硕毕业的不能考博(我现在也不知到底能不能考)。再到后来,哀风四起,法硕的名声每况愈下:几乎没有公费,学费太高,不能贷款。我自己后来看到法硕的考研题,确实十分幼稚,实在没有什么挑战性(现在也许不同了)。本来一起考法硕的同学纷纷转行,最后系里只有我一个人死守阵地,骑虎难下。放弃法律,十分不甘心,因为我毕竟花过苦功,而且我真得很喜欢法律;考吧,又觉得法硕这个专业实在没什么前途,充其量也只能吓唬一下门外汉(当然,这只是当时的形势和我那时的看法)。一句话,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当时我怎么也没想到改考法学:现在想来,应当是潜意识里对自己没有自信,认为一个从未接受过法学教育的人是不足以与听了四年法律课的法律专业本科生竞争。
(二)去年五一,决定改考北大法学
据说决定跨专业考研的人,一般有三种情况:上届有师兄师姐考上的先例;有认识的倒是或研究生;或者其大人介绍。其实总结起来,考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偶然性很大,并非总是很理智。据说理性的方法实现作一定量的泛读,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专业,然后才确定学校,询问书目。我去定专业时,倒是理智的,选择学校却是较偶然的。有一位师姐认识北大法学院一位师兄,也是我们学校考过去的;当时她跟我提起,正值我被法硕纠缠得十分痛苦时候。我那时候想,反正考上法硕自己也不会快乐,为什么不博一下呢?要考就考个最好的,北大法学院声名远扬,就是她了。
五一期间的一个阴沉的下午,我按学兄开的书目,到北大一个书店把书都买了。总共有十几本教材(加上后来买的专业课专著,总共将近二十本),沉甸甸的,放在我那破箩筐里,沿途摇摇摆摆,好不容易才拉回宿舍。这是距离2002年考研只剩半年多的时间了。
(三)经验之谈
考北大法学最难之处在于综合课考的科目太多,主要法律都考到了(法理,宪法,法制史,宪法、行政、民法、民诉、刑法、刑诉,再加上专业课),而且没有指定书目(其实内部是有的)。直到暑期北大法学考研班开课,我也没把书看完一遍。不过我悟性还不错,上课倒也还听得懂,做笔记也没落下。
跨校跨专业已经很难,选择北大法学,可难上加难。从第一次买法律书时开始,我就意识到自己走上了一条极其艰苦的道路。跨专业考法学是很痛苦的,到最后就已经不是兴趣的问题了。首先是法律材料浩如烟海;其次是法律书籍更新速度太快,书又太贵。而且很多书匆匆看还行,买回来细读,才知道倒买错了,可是不少教材大同小异,却各有所长,为了安全起见,你又不得不尽数买回来。
没有接受过正式法学教育,而仅仅通过自学参加考研,毫无疑问是很吃亏的。很多东西我看不懂,有没有老师可以问,我只好查看多个版本、不同作者的书,斟酌对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的分析和论证,以此来加强自己的理解。这个方法很费劲,却颇有效,很多疑问,我都是通过这种方法弄明白的。
没听过法律课的另一个超级大劣势就是不知道那些内容是重点,哪些是法律考试中喜欢考的,哪些是有争议一般不考的。我花了很长时间研究合同发愤论,后来听说北大不考合同法分论;我绞尽脑汁要把刑法个罪名的法定刑记住,后来才听一位学兄说法定刑在法律考试中一般不考。毕竟,谁记得书那多数字呢(当然,对于一个学法律的人来说哦,研究合同法分论和记住法定刑都是应当和必要的,但对于像我这样分秒必争跨专业的考生来说确实极大的浪费了)
如果说经验的话,我始终觉得自己的学习策略是正确的。学法律我先从法律开始,法理理论性很强,而且不具体,学起来很费劲,所以很多人自学者宁愿先学民刑等部门法学。我先学法理,很多东西并不理解,完全靠死记硬背的方法搞定。后来一个接一个地写部门法,很多记住但不理解的法理迎刃而解;而且法理中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具体部门法的理解上,大有裨益。我部门法学的很快,大概归功于先学法理的缘故。部门法的学习,我都是先看目录,在短时间把全书浏览一遍,然后再仔细研读个章各界,而且每完成一部分,我都要回到目录上,研究其在整个体系中的位置,地位,以及其和其他章节的关系。一句话,学法律要善于从宏观上把握,注意建立一个逻辑体系(结构图,知识树),然后宏观微观交互进行。想来很多学友都有相似的看法。
(四)备考历程
我五月份决定考北大法学开始买书,八月份参加了北大法学院的法学考研辅导班。我是个喜欢闭门造车的人,从来不相信什么辅导班,培训班。不过有考上的师兄极力推荐我报,说是信息量十足。据说报北大法学考研班的未必能考上,但不报是肯定没戏。一起上北大法学考研班的就有一千多,坐在我周围的很多人是第二次考北大法学了,很令人佩服。据说有考三年的,参加考研班的笔记都有好几个版本,真可谓契而不舍,百折不挠。上考研班的时候,我每天6:30起床,坐公交车到北大,上一上午的课,中午稍一休息,下午继续上,过得很routine,并不像许多学友所说的有那么多的感触和想法。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其间认识了几位考友,后来一直保持联系,互通信息,交流心得,从中受益非浅。
我并不认为考研的过程有多么的心理痛苦,这或许是因为我本来对法律很有兴趣的缘故吧。不过我依然保持规律的生活,有节奏,每天都有新的目标和计划,心无旁鹜。为了考研,我这学期放弃了很多东西。英语从大三起就没有什么突破,学了两年日语,连假名都没认全,说起来别人都不相信。我一时平生第一次知道什么叫混。每次日语考试我都是考前的几天猛攻一下,最后都能得个七八十(虽然排在倒数几位,但是我已经很满意了),考完以后全部忘光。因为期末考试之后就是考研,我根本不敢花时间准备这场无关大碍的学期考试,最后只好作弊。我从小到大考试都很诚实,这一回一路作弊下来,倒也没失过手。有什么办法呢,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为了集中精力实现某一目标,有时就的作一些不合法却颇合理的事了。
有人认为北大法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结构不合理。批评得最多的是其“通才培养模式”,对考生的要求过于苛刻。我不同意这种看法。首先,认为北大要求通才的观点本身就不恰当。2001年北大考核三门
(一)所报考的专业
(二)综合课1(法理、中国法制史、宪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三)综合课2(民法、民诉、刑法、刑诉)。除了所报考的专业课外,考生还要准备另外其他八个科目,这些科目都是最基本的法律知识和基本部门法,对于一个要从事法学研究的人来说,涉猎本专业外的其他部门法知识当然是必须的。很难想象预科对刑法民法等部门法知识结构不清楚的人在法律方面会有多深的造诣。法学各个学科之间虽然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范围,但法学作为一级学科,其各个二级学科之间是有内在的共同的原理和研究方法,是可以相互借鉴的。有比如说你研究宪法,如果光埋头研究宪法条及相关宪法文献,我认为也是不够的,宪法专家应该适当涉猎政治学、社会学等领域才能全面看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纸上空谈。当然这种要求对考生来说有点过分,操作起来也很困难。实际上北大对宪法与行政法专业的考生也没有这种要求。我完全相信,某些人对某个法学学科有偏爱,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深入的研究,但如果法律各学科没有学全,那么他的知识结构是不完整的,对他将来的学术研究是很有坏处的。你也许会说,我所有法律都学过,只是觉得考研不应该考。那么我要说,既然你都学过,怎么还怕别人考你呢,这证明你根本就没学好,所以心虚。如果考研试卷中没有该学科的考题,我相信不会有人会花时间去准备的,所以本学科以外的法律知识也不会很牢固。其实专业课考不好,上北大也没有希望,因为毕竟专业课所占的分值最大(100)。北大专业课外的综合课的考题虽然也不是很容易,但考的都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广而不偏;题目虽然灵活,但只要熟练掌握教材,也不至于不知道从何下手。
我自己是非法律专业的考生,准备综合课耗费了大量精力,但始终不敢因此而怨天尤人。其实最后的失败,也是由于专业课的缘故。我学法律的时间很短,考前半年还没有决定报考的专业,上考研班的时候,只学过法理、刑法、民法,其他科目从来就没学国,刚开始想考法理,后来学了行政法,很有兴趣,到十月份(据考试还有四个月)才决定改考宪法与行政法;而且因为要准备综合课,专业课投入的时间并不是很多,只略比综合可多注意些罢了。我是南方人,一直都不是很适应北方的气候,特别是北京的风沙粉尘多,搞得我很难受。我经常欢宴几,长期要地眼药水。医生说我疲劳过度,眼睛才会患病的,我听了很我很无奈。不过到考前一个月,我确实在拿身体健康做赌注了。
考北大法学最难之处在也考试的科目太多,而且每本书都要达到熟背的程度(当然不是死记硬背)。不管你喜不喜欢法律,要把这么多本书稿定都是极耗时间和精力的一件事情。民法、民诉、刑法、刑诉、行政法与行诉、宪法、法理、法制,再加上政治,要半年内搞定,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我每天七点起床,十一点半休息,中午休息到一点,下午到晚上十一点除了吃饭,就没有停下来过。我喜欢运动,但最后也只好放弃。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饭量小,又缺乏运动,我知道长此下去,身体肯定会吃亏。但有时候你不得不作一个选择。我想,如果要倒下去的话,希望等到我考完最后一科再倒下吧。
虽然身体不支,我的精神却是没有问题的。我思维仍然清晰,干劲更足了。会出现这种状态,连我自己都觉得奇怪,或许是因为我在这种做自己喜欢的事的缘故吧。
(五)决战北大
从报名到拿到准考证,一切都过得比较顺利。我的学校离北大较远,每天打车或打的是很不保险的,所以我决定住旅馆,没想到人满为患。后来经过几重关系,住到了北大历史系研究生的宿舍。学兄们都很照顾,因为他们已经放假,所以专门给我们开了一间宿舍。同住的都是考北大的,有考经济研究中心的、考传播学院的,也有考中文和计算机的。考试的顺序是政治、英语、专业课法学、综合课法学
一、综合课法学二,第一门考的是政治,虽说背的东西多,但到了考的前一天晚上,大家已经无暇看书了,只是互相交流自己所认为的考试重点,结果当然出奇的一致。“三个代表一定考”,“以德治国一定考”(某考研导师的口头禅)。考试的结果证明这些预言都是错误的,今年考研避开了热点,考的题目虽然不难,却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考政治的前夜我睡得很香,政治的考题做得很顺。巧的是,论述题的第一题居然考的是对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的评价。考试前夜关灯睡觉前,同考的朋友偶然提起他能把《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邓小平对毛泽东的评价背诵出来,他背给我们听,我很感叹,只是觉得考的考的可能性不大,没想到居然考了。想来他的答案应该和标准答案无疑了。中午休息了半小时,喝了溶咖啡提神,赶赴第二场考试:英语。听力做起来还算顺,只是到了笔试精神便恍惚起来,浑身开始冒汗。我心里想,完了,准是感冒了。这回要死在英语上了,奇怪的是流汗过后,居然浑身舒畅起来,我早早就把选择题做完,翻译和写作都打草稿,争取做到完美。交考卷的时候,我是踌躇满志的。
当天晚上,我几个月以来自虐式的学习终于得到了惩罚。我开始头疼,发烧,虽然思维还算清晰,复习已经不可能了。这对考法律的人来说是致命的,因为要背诵的内容太多,如果不能在考前浏览一遍以恢复记忆,几个月辛辛苦苦记住的东西很可能会突然想不起来。从理论上讲,这是由于缺少“线索提示”而出现的所谓“信息提取失败”现象,短时间内记忆大量的材料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对付他的最好办法是考前复习一遍,把知识点窜起来。简单的说,哪怕只是看一眼,也是有用的。
第二天的两门考得都不是很有感觉,专业课出题很出乎我的意料。考完就知道不好。下午的综合课虽然全部都做了。但有好几道题是胡诌的,我根本就没背到,但估计及格应该是没问题。
当天晚上我身体好了许多,一直复习到凌晨两点,把几本大书都看了一遍,才安心入睡,第二天考试果然碰到好多看过的题目。(顺便提议下,我把大部分书都搬到北大,装了满满一行李箱,大家都不以为然,觉得考前一天不可能复习得了那么多书;我只好告诉他们这只是学科特点不同而已。事实上,考试前我确实把书看了一遍,虽然每页停留的时间不超过一秒,但是因为先前已经背得烂熟,只是恢复一下记忆,所以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最后一科考完我几近崩溃,考得好不好我已经无所谓了,总之一切都结束了。我当时唯一的想法是:不会再有第二次了。
(六)反思前的我思——后记
人每时每刻都是在作选择,然而最痛苦的选择莫过于放弃唾手可得的好处去追逐渺茫的希望。放弃英语专业,选择法律,我始终没有后悔。学习法律,我才明白了人类知识可以如此浩瀚,社会与国家可以这样运行,思维可以如此逻辑和严密,历史文化可以如此积累和生成。每学习一个新的部门法,我都是怀着强烈的好奇心的,很多书都是五六百页,字典一般,需要一页一页看完。有时竟也对自己的毅力感到差异,因为那么多的书都是在短时间,在没有任何人的指导下弄懂的。即使将来没有从事法律工作,学习法律过程中培养的超强自学能力也将使我终身受益。
一个人不经历重大的失败是很难成长起来的,世界上最大的痛苦莫过于于你竭尽全力,历尽艰辛追逐自己想要的东西,却不可得。当初选择考北大法学的时候,很大程度上就是抱着经历失败的态度:考上当然是好事,没考上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自学法律不到两年,跨学校跨专业,每门课都及格,仅以两分之差没有上线,我不应该有什么后悔的了。备考的时候虽然豪情满怀,今日的失败也不是毫无意料的。打电话询问录取结果的时候,法学院教务处办公室的老师问了我的分数,还很仔细的查了一番,然后对我说,“很遗憾,没有。”当时我出奇的平静。后来我才知道,法学院今年的复试分数线各个专业都不同,320到处330不等,宪法与行政法就是最高分数线330。如果当初我选法理学不改,现在就能参加面试了。对我来说,法理还是宪法与行政法是无所谓的。
平静是一时,而后是持久的,缓慢的郁闷。其实我的身体很虚弱,大四的最后一个学期我没再看法律书,每天看一些闲书,打球,上网,好吃懒睡,努力使自己强壮起来。回想自己四年来就没怎么休息过,大一大二学英语,大三大四学法律,节假日打工挣生活费,整天忙忙碌碌,早起晚归,一点空余时间都没有。来北京四年,居然没有去过故宫和天坛,想来很是遗憾。最后一学期我经常自己一个人出去玩。一个地方玩一天,读景物介绍,一个人慢慢游荡,仔细品味,感觉很不一样。这样过了几个月,身体恢复起来,心情自然不同,于是又重新踌躇满志了。
我现在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不管你做什么样的选择,千万不要在自己脆弱的是后做决定。那样的话,等到身体强壮,心情恢复如常以后往往后悔。我考第一次的时候是绝对没有想过要考第二次的;现在翻以前旧书,买新的法律书,一年前是怎么也没有料到的,有时自己都感到惊讶,暑假第二次上北大考研班,很多面孔是熟悉的。我旁边做的一位,也是第二次考了,他告诉我他认识的俩个考宪法与行政法的女生,今年都考上了。我听了很是佩服,自叹不如。然后他说:“你知道吗,人家一个考了两年,一个考了三年。”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现在已经在一所普通大学教书了,课很多,空余时间有限。今年考试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动,我考的专业综合课增加了经济法和国际经济法,平白有多了五六本书,单位让不让考,放不放人姑且不论,边工作边考研有多少把握就很难说。我现在心情很平静,每天看新书,复习旧书,看论文,努力提高自己的法学理论水平。第二次考研,已经不像第一次那样浮躁,每天平静地学习和思考。其实我们在努力之的时候,没有人向我们保证必然功成名就。怀着必胜的信念去追逐极难达成的目标,过程可能是快乐的,却未必是持久的。我真的不知道一个新的环境会给我多大的影响,但我是始终坚信,一个人可以变态,可以另类,可以冒险,但总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工作、学习和生活。
祝全体凯程考研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