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讲话

时间:2019-05-15 07:08: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讲话》。

第一篇: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讲话

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讲话

--------温家宝

同志们: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已经进行10年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自身改革的重要突破,10来这项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不少值得重视的问题,我们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总结工作、查找不足、部署任务坚定不移的把这项改革推向前进,我讲几点意见:

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十年来,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们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方式、规范权力运行、提高行政效能。我们两次修订国务院工作规则,规定要全面履行职能、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加强行政监督。根据这些要求,我们努力健全法制,完善制度,建立运行机制,狠抓工作落实,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对这项改革高度重视,各部门和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做了大量工作。十年来,国务院分五批共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2183项,占原有总数的60.6%,各地区取消和调整的行政审批事项占原有总数的一半以上,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我们坚持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明确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通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把政府不该管的交给企业、社会和市场,逐步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有所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各级政府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强化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我们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把依法行政作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更加重视法制建设和依法规范政府行为。2004年国务院发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求各级政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能,明确提出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行政许可法》同年7月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行政审批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各地各部门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全面清理、废止和修订与法律相违背和不一致的行政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新制定了一系列有关行政审批的法规、规章和制度,依法规范政府的权限和履行职能的程序。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建设法治国家迈出重要步伐。

三是加强政府管理创新。我们坚持把推进政府管理创新作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

分,更加注重提高行政效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我们提出,要公开透明,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2007年,国务院在全面总结政务公开工作基础上,制定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行政审批的所有环节,凡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一律向社会公开,实行“阳光审批”。各地在改革中还积极探索,建立了行政审批相对集中办理的政务中心或政务大厅,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发展电子政务,实行网上申报、网上审批等。这些做法对于减少政府工作流程、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提高行政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是大力加强廉政建设。我们坚持把反腐倡廉的要求贯穿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全过程,更加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机制和制度建设。反腐倡廉的关键是有效制约权力。行政审批是行政权力最为集中的领域。建立健全有效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机制,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健全了行政职责体系和问责制度,完善了政府系统预防和治理腐败的体制机制,遏制了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等违纪违法和腐败现象蔓延,推动了政府反腐倡廉建设。

在充分肯定改革成效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包括行政审批制度在内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还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依然是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突出的问题:一是职能转变不到位,不该管的事没有完全放开,该管的事没有认真管好,特别是公共产品和服务提供不足。政

府还集中了过多的公共资源和社会资源,权力部门化、利益化的问题依然存在,造成行政审批事项仍然较多,清理不彻底,特别是在投资和社会发展领域,许多审批事项还没有有效清理。一些应该取消的审批事项被合并或调整为审核、事前备案等,虽然改变了形式,但没有改变审批的实质。一些审批事项程序繁琐、时限长、办事效率低下。二是对行政审批设定管理不严。特别是对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管理不规范,随意性大。一些部门和地区利用“红头文件”、规章等,以登记、备案、年检、监制、认定、审定以及准销证、准运证等形式,变相设置审批事项。三是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机制还不健全。一些部门权力过于集中,同时承担审批、执行、监督、评价职能,权力滥用、权钱交易、官商勾结等腐败现象屡有发生。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增强针对性,着力解决这些突出问题,以更坚决的态度、更务实的作风、更有力的措施,坚定不移地把改革继续推向深入。

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要推动我国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破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全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涉及经济社会管理的许多方面,是深化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推动行政管理体制及各方面改革取得实质性进

展,下一步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清理、减少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总的方向是减少审批事项,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强化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营造更加公平的市场和社会环境。要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邀请人大、政协参与,对各地各部门现有的管理职能和审批事项逐一进行审查评议。总的要求是:坚持市场优先和社会自治原则,凡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行业组织能够自律管理的,政府就不要设定行政审批;凡可以采用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方式的,就不要再搞前置审批。审查评议的依据、过程和结果,凡不涉及国家秘密的,要向社会公开,听取公众意见,接受公众监督。清理、减少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要突出三个重点领域:一是投资领域。要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真正确立企业和公民个人的投资主体地位。国家只批准或核准政府投资项目和关系经济安全、涉及整体布局和影响资源环境的项目,其他原则上由投资者自主决策、自担风险、自负盈亏。二是社会事业领域。要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领域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精减和调整力度,放宽社会和私人资本进入的限制,打破垄断,扩大开放,公平准入,鼓励竞争。三是非行政许可审批领域。要认真清理一些部门和地方利用“红头文件”、规章等对公民、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提出的限制性规定,对那些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按法定程序设定的登

记、年检、监制、认定、审定以及准销证、准运证等管理措施,要一律取消。力争明年公布第六批取消和调整的行政审批事项,为深入推进机构改革打好基础。

(二)严格依法设定和实施审批事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行政机关设定行政审批事项、履行审批职能,必须严格依法办事。设定任何审批事项都要于法有据,严格遵循法定程序,进行合法性、必要性、合理性审查论证;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要通过公布草案、公开听证等方式广泛听取意见。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任何行政机关不得设定或变相设定行政审批事项,尤其不得以“红头文件”等形式,增加公民、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责任和义务。要进一步优化政府部门职能配置,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职能重复或相近的机构,应当整合归并;确需多个部门管理的,要明确牵头部门,建立协调配合机制,防止多重审批和推诿扯皮。要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事权,中央政府重点加强对经济社会事务宏观管理,把更多精力转到制定战略规划、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上;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直接面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具体管理服务事项,要更多地交给地方政府。

(三)创新行政审批服务方式,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行政审批既是政府对经济社会实施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为公众、企业和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形式。确需保留的审批事项,要按照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要求,依法进一步简化和规范审批程序,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流程,提高效能。第一,加强政务中心建设。各部门把大

部分接待、受理、咨询、办复等工作转移到政务中心集中办理,这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有利于精简机构和提高效能。要认真总结各地经验,逐步加以规范。原则上实行一个部门、一级地方政府一个窗口对外。不管谁来办事、办什么事,都在一个窗口受理、咨询和办复。把涉及各部门的审批过程,变成政府内部工作,解决一项审批跑多个部门、在一个部门跑多个司局处室的问题。第二,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大力推行和规范网上审批。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公开。把审批事项、审批程序、申报条件、办事方法、办结时限、服务承诺等在网上公布,实行网上公开申报、受理、咨询和办复,为群众办事提供更多便利。第三,推行服务质量公开承诺制和亲切服务。这对于规范政府及公务员服务行为、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政府承担的包括行政审批在内的各类公共服务,涉及方方面面,许多工作都十分具体,不可能完全做到由法律法规详细规范。各地各部门要根据每一项行政审批的特点提出详细的服务规范和标准,征求公众意见,获得认可后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要把规范服务、便利服务、亲切服务作为公开承诺的重要内容,确定可操作和便于评估的标准。我们不仅要在行政审批领域推行服务质量公开承诺制和亲切服务,还要把这个要求推行到所有公共服务领域。

(四)加强对行政审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行政审批权过于集中又缺乏有效监督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要加快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相对分离、相互制约的行政运行机制。按照权责一致的要求,建立健全行政审批责任制度,切实做到有权必

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完善行政审批事项动态管理制度,强化行政审批的全过程监控。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规范化建设。凡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建设、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转让等涉及市场准入和竞争性事项,要依法公开招标或拍卖;凡涉及公共利益的事项,要向社会公告,并按法定程序公开举行听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保障行政审批设定和实施利益相关方的知情权、陈述权、申辩权、监督权。对违法设定和实施行政审批事项侵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要依法追究责任,并给予当事人合理赔偿。加强行政审批绩效管理,严格落实问责制度。对不按法定程序办事、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损害人民群众和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

三、切实把改革的要求和措施落到实处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一项全局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一项涉及各级政府和多部门的系统工程。要常抓不懈,措施到位,落到实处。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克服困难和阻力,坚持不懈地加以推进。各部门和各级政府主要领导同志要高度重视,切实负起责任。要建立健全有利于推进改革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二要突出改革重点。各地各部门要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建设领域审批事项为重点,主动清理和规范现有审批项目,提出取消和调整建议。对下放、转移的审批项目,要做好工作衔接,防止出现管理真空。

三要强化监督考评。加强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严肃处理违法违规审批等问题。特别是对新设行政审批项目要严格审查,防止政府机关不适当增加审批事项。要把这项改革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履行职责和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考评,落实奖惩措施。

四要加强调查研究。围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自身建设,针对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和理论探索,增强改革的前瞻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国务院各部门要定期听取地方政府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定期对改革的成效进行评估,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做好新形势下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工作,锐意进取,推进政府管理创新,不断提高行政能力,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第二篇: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发言摘编

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发言摘编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十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国务院11月14日召开的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监察部代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作了汇报,商务部、农业部、四川省和广东省的负责同志作了发言,介绍了各自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做法和经验。

围绕中心大局 稳妥推进改革

马馼 一、十年来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主要情况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和部署。2001年10月,国务院召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面启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经过十年努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

(一)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国务院始终把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实施坚强有力领导。中央纪委常委会把这项改革纳入反腐倡廉工作全局,坚持不懈地加以推进。为加强对改革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国务院先后决定成立领导小组和部际联席会议,将办公室设在监察部,国务院领导同志担任领导小组组长,何勇同志曾于2001年9月至2003年4月担任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各地区和国务院各部门行政首长亲自抓,都建立了改革工作领导机构,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办事机构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集中各方面智慧和力量推进改革的工作格局。

(二)全面清理审核行政审批项目。坚持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决策精神为指导,适应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廉政建设的客观需要,对国务院部门的审批项目先后进行五轮全面清理,逐项进行审核论证。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部门共取消调整审批项目2183项,占原有审批项目总数的60.6%。据统计,各省(区、市)本级共取消调整审批项目36986项,占原有审批项目总数的68.2%。在工作中,坚持从实际出发,把取消调整审批项目同促进政府部门有效履行职能结合起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统筹兼顾,与投资体制、财税体制、金融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事业体制等方面改革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坚持科学论证,完善审核论证程序,广泛听取各地政府、相关部门、社会组织、专家学者和群众、企业代表等方面的意见,确保提出的改革意见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三)完善行政审批配套制度。不断完善行政审批机制制度,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先后制定了40多个政策规定和相关文件。认真总结改革实践经验,积极推动行政许可法的制定和实施。协调有关部门,对保留的审批项目,完善程序规范和管理制度;对取消调整的审批项目,建立后续监管制度;对新设审批项目,初步建立了审查论证制度。据统计,全国已建立行政审批配套制度8000余项。目前,以行政许可法为核心,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相配套的行政审批法规制度体系已基本建立。

(四)强化行政审批监督制约机制。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纳入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纪检监察机关及其派驻机构对审批权力的监督,对违法设立审批等违纪违法行为,坚持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并剖析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措施。督促有关部门加强内部层级监督,主动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的监督。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监督方式,推行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目前,31个省(区、市)不同程度地开展了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工作。

(五)积极推动各地的改革工作。通过颁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要点、政策解释等方式,加强对各地改革工作的政策指导。建立工作报告、统计分析、考核评价等制度,完善经常性的工作督导机制。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地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据河北、辽宁、上海等省(市)上报的数据,其取消调整比例都在70%以上。积极推广并联审批、网上审批等有效做法。积极推动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目前各地已建立政务服务中心2800多个,省、市、县、乡联动的政务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二、下一阶段工作考虑

下一阶段,部际联席会议要按照本次会议的部署要求,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努力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一是进一步减少和调整审批项目。对国务院各部门现有的审批项目进行深入清理和审核论证。推动各地继续清理和取消调整行政审批项目。

二是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为。组织有关部门依法清权确权,着手编制保留的行政许可项目目录,研究提出规范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意见。加强对拟新设行政审批项目的审核论证。督促有关部门完善动态管理制度,认真履行监管职能。

三是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督促落实《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抓好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加强县级政府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工作。进一步规范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推广网上审批和网上服务。

四是不断加强行政审批领域预防和治理腐败工作。加强对各部门审批权力行使情况的监督。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组织各部门深入排查审批权力运行过程中的廉政风险点,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继续推行审批公开,完善检查评价办法。在国务院有关部门试点推行行政审批电子监察,规范各地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加强绩效管理、行政问责和效能监察工作。

五是加强组织协调和检查指导。积极发挥部际联席会议的职能作用,协助国务院抓好对全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指导和协调。研究起草《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改革工作部署和法规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扎实深入开展。

(作者为监察部部长)

调整审批事项 创新管理方法高虎城

高虎城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过去,商务领域行政审批项目较多。我们一些同志比较习惯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模式和办法,错误地认为管理就是审批,不审批就不知道如何开展工作,甚至担心取消审批会引起管理混乱。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这种状况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要求,也不符合加入世贸的承诺。多年以来,我部认真落实国务院部署,解放思想,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攻坚克难,大力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不断创新,努力营造商务发展良好环境,取得明显成效。

一、全面清理审核部机关的行政审批项目

清理审核行政行为是做好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基础。首先,我们对部机关各单位的行政行为进行了全面梳理,编制了认定行政审批项目的指导意见,对照指导意见逐项认定哪些行为属于行政审批,确保所有行政行为不遗漏,审批事项不留死角,彻底摸清了全机关行政审批项目底数。其次,进行深入审核论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涉及多方面利益,是对自身权力的一场革命,一些干部难免存在模糊认识甚至错误认识,但我部领导班子思想统一,态度坚决,为此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细致的宣传动员工作,逐步在部机关形成了自上而下推进改革的共识。在审核论证过程中,我们先由各业务司局对审批项目提出取消、调整或保留的初步意见,再由部改革领导小组逐项会商,同时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参与论证。在论证中,我们坚持改革取向,对能够交给市场机制自行调节的事项坚决交给市场,不再审批;对可以交给地方商务部门审批的事项,主动下放给地方。对存在不同意见的项目,根据不同情况,有的通过做有关单位的思想工作统一意见,有的组织专题调研,几上几下进行论证,确保应该取消的审批项目一律予以取消,应该调整的项目一律予以调整。

二、严格落实取消和调整的行政审批项目

几年来,我部分5批共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109项,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属于社会广泛关注、权力格局调整较大的项目,如机电产品,2000年实施配额管理的涉及157个税号的产品,2005年全部取消了配额管理。通过改革,我部行政审批数量大幅减少,以前每年仅外资审批事项就达3000多件,现在每年仅200多件,减幅90%以上。目前我部保留审批事项50项,下一步还准备取消或调整20项。对国务院已决定取消和调整的审批项目,我们制定了周密的工作方案,加强人员培训,精心组织实施。为防止工作脱节,我们主动与项目涉及的相关部门保持沟通,加强与地方商务部门的工作衔接,确保取消和调整工作平稳顺利。此外,为防止一些地方和单位打擦边球或通过其他形式变相审批,采取日常巡查、专项检查和在线抽查等方式,加强对有关行政行为监管。

三、不断探索创新商务管理新方法

行政审批项目的削减和下放,大大减少了部机关的事务性工作,有利于我们集中精力,探索创新新形势下商务管理的有效方法。一是加强事后管理和间接管理。对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我们没有一放了之,而是从构建有利于商务事业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出发,通过制定行业标准、加强信息通报、组织日常巡查等方式,强化市场监管,努力做到审批项目取消,但市场监管更有效。二是变审批为服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政务大厅和在线办事等创新管理服务方式。政务大厅开通5年来,共有14个司局的108项行政管理事项进驻办理,日均办理371件。“在线办事系统”整合了行政审批、在线上报和在线查询三大类120多项业务,提高了科学管理和为企业服务的水平。三是不断提高服务国家大局的能力。近年来,我们集中更多精力,积极处理国际贸易摩擦和争端,在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工作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在这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继续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取消和调整现有行政审批项目,加强对地方商务部门行政审批改革工作的指导,为对外开放和流通领域改革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作者为商务部副部长)

规范审批行为 提高审批效能

韩长赋

长期以来,行政审批项目过多,审批行为不规范,自由裁量空间较大,监督机制不完善,既制约了市场机制的发挥,也影响了政府职能的转变,还容易引起权力寻租、滋生腐败。近年来,农业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不断减少审批项目的同时,下决心、花力气规范行政审批权力运行,努力做到依法审批、高效审批、责任审批、廉洁审批,行政审批效能明显增强。主要做法是:

一、创新审批方式,推行行政审批综合办公

过去农业部的行政审批事项分散在相关司局,存在办事条件不够明确、审批程序不够规范、办理时限没有约束的现象,有的申请人反映门难进、人难找、事难办。为此,我部把推行综合办公作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2003年率先在国务院部门中设立行政审批大厅,实行“一个窗口对外”。分期分批将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全部纳入综合办公,实行统一受理、统一回复;选派懂业务的干部到行政审批大厅集中办公,对申请材料是否合规、是否齐备进行初审,实行一次性告知;对初审合格的分送各业务司局审查办理,并全程跟踪督办,实行限时办结。八年来,行政审批按时办结率达到99.9%,近三年保持100%。加强行政审批大厅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行规范着装、规范用语、规范接待、规范受理、规范回复,实行满意度评价,努力打造农业部第一窗口、第一形象。目前,行政审批大厅已经建设成为集政务公开、行政审批、咨询服务、投诉受理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二、完善制度机制,推进行政审批规范透明运行

审批标准不统一、过程不透明,会导致审批随意性大。我部把制定严密的管理制度、形成规范的运作机制作为解决这类问题的根本举措,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加强制度建设,先后制定出台农业部行政审批管理办法、工作规则等20多项管理制度,废止、修订60多件涉及行政审批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不断完善机制,对每项行政审批项目制定工作规范,编写办事指南,绘制流程图,明确审批的内容、标准、时限、责任,实行地方农业主管部门初审、农业部行政审批大厅受理、农业技术检测机构检验、有关专家组集体审评、农业部依法审批。探索网上审批,开发网络审批系统,申请人可以在线提交申请,行政审批大厅和业务司局在线受理、审查、回复,最终形成的纸质批件通过邮寄送达。目前,已有7项行政审批实现了全程网上办理,网上审批数量占农业部审批总量的1/5以上。同时,开设网络服务专栏和短信服务平台,在行政审批大厅开辟信息查阅区,社会公众可以随时查阅农业部所有公开文件,以及行政审批项目的办理条件、承诺时限、收费标准和审批进程等信息,做到了规范高效透明。

三、实施电子监察,强化行政审批权力监督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行为记录、痕迹保留的特点,是完善监督机制、提高监督效能的有效手段。我部坚持技术防控与制度制约并举、内部监管与外部监督并重,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全方位加强行政审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了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办公厅和驻部监察局可以实时查阅所有行政审批意见和流程,对可能超时办理的预警提醒,对涉嫌违规审批的核实处理,实现了全过程的有效监管。开通行政审批网上投诉举报系统,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目前已对网上举报的85件投诉进行了调查处理。结合电子监察,加强行政审批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梳理出3个等级25个廉政风险点,编制了防控表,制定了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努力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去年以来,我们又把行政审批综合办公纳入绩效管理,细化量化出6项具体指标,严格绩效考核,确保责任落实。

我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差距。下一步,农业部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为重点,再取消或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启动实施种子、兽药、饲料的网上审批,及时、全面公开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政务信息,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科学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作者为农业部部长)

认真执行法律 加强权力监督

蒋巨峰

这些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从依法设立行政许可事项、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入手,加强对行政许可、行政审批权力的监督制约,为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加快建设灾后美好家园提供了有力保证。

一、依法设立行政许可项目

长期以来,由于行政许可事项范围界定不清,不少许可事项妨碍了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发挥;有的行政许可设定权限不明确,许多行政机关甚至乡镇政府和行政机关内设机构都在设定行政许可,损害了人民群众利益,影响了经济发展活力。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后,我省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及时制定了《四川省实施行政许可规程》,组织开展行政许可项目、行政许可规定和行政许可实施机关“三项清理”。先由省级各部门认真开展自查,在此基础上由法制部门对照国务院发布的清理目录,逐项审查、严格把关,清理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有关设定行政许可项目的规定,省政府出台规章和政策性文件需经法制、监察部门审核论证,把是否设立行政许可作为审核重点,不符合规定或不符合市场经济和转变政府职能要求设定行政许可的一律不得出台。经严格审核论证确需设立的临时性行政许可通过政府规章设立,其他任何文件均不得设立行政许可。此外,我省还建立了行政审批举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对违法违规设立行政许可的部门和单位,严肃追究负责人的责任。近几年来,我省未发现违法违规设定行政许可的问题,行政审批事项大幅减少,其中省级审批项目由2906项减少到478项,减幅达83.5%。

二、严格规范行政审批行为

我省在总结眉山市经验做法的基础上,以政务服务中心建设为载体,以“两集中、两到位”改革为抓手,全面推行部门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内设机构集中,内设机构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部门对政务服务中心窗口首席代表授权到位,行政审批事项在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到位,严禁“体外循环”。目前,已有458项行政审批事项进驻省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占省级审批项目总数的96%。大力推行行政审批4个标准化建设,一是实施行政审批项目标准化,基本实现相同行政层级的行政审批项目名称和数量统一;二是实施审批制度标准化,推行公开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10余项制度;三是实施行政审批流程标准化,在省市县三级政务服务中心统一使用行政审批通用软件,逐项梳理,再造审批流程,逐环节明确办理时限,逐岗位界定责任主体;四是实施政务服务设施标准化,统一各级政务服务大厅软硬件建设标准。2010年,我省政务服务中心行政审批事项按时办结率达到99.9%,现场办结率94.92%,办理速度提升81.15%,来中心办理审批事项的群众现场按键评价满意率99.97%。

三、强化行政许可监督问责

2008年,我省依托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在省市县三级176个政务服务中心和41个省直部门,建立开通了具有“实时监控、警示纠错、信息管理、效能分析”功能的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将54个省级部门、21个市州、154个县(市、区)政务服务中心纳入监察范围,部分市县还将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也纳入监察范围,实现了监察对象无盲区、监察范围无死角、监察事项无空白。在此基础上,科学设置电子监察动态评估考核指标,设立窗口授权率等10项指标,规定现场办结率、按时办结率必须分别达到90%、99%以上,并对行政审批效能情况进行月度分析评估。2008年到2010年,全省发现违反行政效能有关规定的行为分别为1132件、327件和199件,今年以来仅98件,呈逐年大幅下降态势。同时,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强作行政审批投诉问责,制定实施《四川省行政审批违法违纪行为责任追究办法》,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

下一步,我们将以贯彻这次会议精神为契机,切实加强对取消项目的监督检查,防止变相设置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大行政审批公开力度,做实电子政务平台;进一步加快电子政务大厅建设,积极推行网上审批,切实提高行政审批效能和科学化水平,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更好的政务服务环境。

(作者为四川省省长)

转变政府职能 下放管理权限

朱小丹

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广东省较早地认识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对审批制度进行改革。1997年,深圳、佛山等市就在全国率先开展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取得积极成效。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我省进一步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创新行政管理体制,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主要做法是:

一、大幅精简审批事项

改革之前,我省各级政府行政审批项目多而杂,部门之间各自为政,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分割严重;审批环节多、手续繁、耗时长,一些企业办事甚至要跑几十个部门,盖200多个公章。为此,我们严格按照国务院部署,认真开展了四轮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共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2300余项,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权力“含金量”高的项目。今年,深圳市还依法提请国务院批准,在本行政区域内停止实施城市管理的部分行政许可事项。最近,我省又专门下发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大清理、规范行政审批工作力度,加强政府服务企业能力建设,进一步改善企业经营环境,促进企业转型升级。通过大幅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有效发挥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使政府集中精力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二、主动下放管理权限

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了依法委托相关机构承担行政审批、下放管理权限等工作。在省本级四轮行政审批事项清理中,省政府累计下放或委托行政审批事项424项。积极开展富县强镇事权改革,按照“权责一致、重心下移、减少层次”的原则,依法将可以下放的行政审批权力下放。先后两次下发扩大县级政府管理权限事项目录,共计311项。同时,要求县级政府积极推动简政强镇事权改革,重点强化镇一级面向基层和群众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对农业比重较大、经济欠发达的镇,重点下放“三农”服务等方面管理权;对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镇,重点下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管理权。通过上述改革,方便了群众,激发了活力,规范了管理,促进了县镇经济的发展壮大。

三、规范创新审批方式

一是规范行政审批程序。先后印发了广东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等暂行办法,对相关行政审批权限、条件、程序和时限作出明确规定。同时,要求各地各部门对依法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进行严格规范,最大限度减少审批的“弹性”,有效制约权力“寻租”行为。二是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按照审批路径最短、环节最少的要求,对审批流程进行系统分析和优化,积极推动“并联审批”。目前正在重点项目建设和企业登记注册领域开展“并联审批”试点,政府投资重大项目从项目建议书受理到开工建设,行政审批时限压缩了32%,企业投资重大项目审批时限压缩了37%。三是创新审批方式。2004年,我省专门下发文件,全面部署了电子政务体系建设工作,大力推行“一站式”网上集中行政许可。目前全省已有19个地级以上市设立了行政服务中心,27个省直单位设立了行政服务中心或办证大厅,9个地级以上市建立政府审批服务网站,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四、强化行政审批监督

一方面明确行政审批责任。2007年省政府颁布《广东省行政审批管理监督办法》,建立了行政审批信息公开等制度,明确了审批机关的责任。另一方面,加大审批监督力度。在全国率先建成省级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并率先实现省、市、县三级联网,实现了对行政审批的实时在线监督。从各级政府、部门接收行政审批事项申请起,将审批全过程纳入电子监察系统管理,办理时效、办理流程和审批结果都在系统中实时反映。对于超时办理、涉嫌违规审批的,系统自动进行跟踪和警示,监察部门及时跟进和查处。今年1—10月份,省直行政审批电子检查系统对近16万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实时监察,促进了行政机关审批行为的高效、规范。

下一步,我省将认真落实这次电视电话会议特别是温家宝总理重要讲话精神,着力强化审批管理长效机制建设,进一步推进富县强镇事权改革,研究编制对社会组织委托服务事项目录,逐步实现省级部门审批事项网上全程办理,进一步拓展电子监察新领域,创新行政审批监督模式,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

(作者为广东省代省长)

第三篇:温家宝在全国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温家宝在全国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11月14日)

2011年11月16日07:16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十年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展情况,部署下一步改革工作,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我讲几点意见。

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十年来,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们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方式、规范权力运行、提高行政效能。我们两次修订国务院工作规则,规定要全面履行职能、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加强行政监督。根据这些要求,我们努力健全法制,完善制度,建立运行机制,狠抓工作落实,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对这项改革高度重视,各部门和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做了大量工作。十年来,国务院分五批共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2183项,占原有总数的60.6%,各地区取消和调整的行政审批事项占原有总数的一半以上,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我们坚持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明确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通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把政府不该管的交给企业、社会和市场,逐步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有所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各级政府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强化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我们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把依法行政作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更加重视法制建设和依法规范政府行为。2004年国务院发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求各级政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能,明确提出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行政许可法》同年7月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行政审批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各地各部门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全面清理、废止和修订与法律相违背和不一致的行政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新制定了一系列有关行政审批的法规、规章和制度,依法规范政府的权限和履行职能的程序。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建设法治国家迈出重要步伐。

三是加强政府管理创新。我们坚持把推进政府管理创新作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加注重提高行政效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我们提出,要公开透明,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2007年,国务院在全面总结政务公开工作基础上,制定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行政审批的所有环节,凡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一律向社会公开,实行“阳光审批”。各地在改革中还积极探索,建立了行政审批相对集中办理的政务中心或政务大厅,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发展电子政务,实行网上申报、网上审批等。这些做法对于减少政府工作流程、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提高行政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是大力加强廉政建设。我们坚持把反腐倡廉的要求贯穿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全过程,更加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机制和制度建设。反腐倡廉的关键是有效制约权力。行政审批是行政权力最为集中的领域。建立健全有效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机制,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健全了行政职责体系和问责制度,完善了政府系统预防和治理腐败的体制机制,遏制了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等违纪违法和腐败现象蔓延,推动了政府反腐倡廉建设。

在充分肯定改革成效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包括行政审批制度在内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还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依然是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突出的问题:一是职能转变不到位,不该管的事没有完全放开,该管的事没有认真管好,特别是公共产品和服务提供不足。政府还集中了过多的公共资源和社会资源,权力部门化、利益化的问题依然存在,造成行政审批事项仍然较多,清理不彻底,特别是在投资和社会发展领域,许多审批事项还没有有效清理。一些应该取消的审批事项被合并或调整为审核、事前备案等,虽然改变了形式,但没有改变审批的实质。一些审批事项程序繁琐、时限长、办事效率低下。二是对行政审批设定管理不严。特别是对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管理不规范,随意性大。一些部门和地区利用“红头文件”、规章等,以登记、备案、年检、监制、认定、审定以及准销证、准运证等形式,变相设置审批事项。三是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机制还不健全。一些部门权力过于集中,同时承担审批、执行、监督、评价职能,权力滥用、权钱交易、官商勾结等腐败现象屡有发生。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增强针对性,着力解决这些突出问题,以更坚决的态度、更务实的作风、更有力的措施,坚定不移地把改革继续推向深入。

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要推动我国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破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全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涉及经济社会管理的许多方面,是深化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推动行政管理体制及各方面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下一步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清理、减少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总的方向是减少审批事项,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强化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营造更加公平的市场和社会环境。要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邀请人大、政协参与,对各地各部门现有的管理职能和审批事项逐一进行审查评议。总的要求是:坚持市场优先和社会自治原则,凡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行业组织能够自律管理的,政府就不要设定行政审批;凡可以采用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方式的,就不要再搞前置审批。审查评议的依据、过程和结果,凡不涉及国家秘密的,要向社会公开,听取公众意见,接受公众监督。清理、减少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要突出三个重点领域:一是投资领域。要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真正确立企业和公民个人的投资主体地位。国家只批准或核准政府投资项目和关系经济安全、涉及整体布局和影响资源环境的项目,其他原则上由投资者自主决策、自担风险、自负盈亏。二是社会事业领域。要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领域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精减和调整力度,放宽社会和私人资本进入的限制,打破垄断,扩大开放,公平准入,鼓励竞争。三是非行政许可审批领域。要认真清理一些部门和地方利用“红头文件”、规章等对公民、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提出的限制性规定,对那些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按法定程序设定的登记、年检、监制、认定、审定以及准销证、准运证等管理措施,要一律取消。力争明年公布第六批取消和调整的行政审批事项,为深入推进机构改革打好基础。

(二)严格依法设定和实施审批事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行政机关设定行政审批事项、履行审批职能,必须严格依法办事。设定任何审批事项都要于法有据,严格遵循法定程序,进行合法性、必要性、合理性审查论证;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要通过公布草案、公开听证等方式广泛听取意见。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任何行政机关不得设定或变相设定行政审批事项,尤其不得以“红头文件”等形式,增加公民、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责任和义务。要进一步优化政府部门职能配置,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职能重复或相近的机构,应当整合归并;确需多个部门管理的,要明确牵头部门,建立协调配合机制,防止多重审批和推诿扯皮。要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事权,中央政府重点加强对经济社会事务宏观管理,把更多精力转到制定战略规划、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上;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直接面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具体管理服务事项,要更多地交给地方政府。

(三)创新行政审批服务方式,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行政审批既是政府对经济社会实施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为公众、企业和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形式。确需保留的审批事项,要按照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要求,依法进一步简化和规范审批程序,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流程,提高效能。第一,加强政务中心建设。各部门把大部分接待、受理、咨询、办复等工作转移到政务中心集中办理,这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有利于精简机构和提高效能。要认真总结各地经验,逐步加以规范。原则上实行一个部门、一级地方政府一个窗口对外。不管谁来办事、办什么事,都在一个窗口受理、咨询和办复。把涉及各部门的审批过程,变成政府内部工作,解决一项审批跑多个部门、在一个部门跑多个司局处室的问题。第二,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大力推行和规范网上审批。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公开。把审批事项、审批程序、申报条件、办事方法、办结时限、服务承诺等在网上公布,实行网上公开申报、受理、咨询和办复,为群众办事提供更多便利。第三,推行服务质量公开承诺制和亲切服务。这对于规范政府及公务员服务行为、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政府承担的包括行政审批在内的各类公共服务,涉及方方面面,许多工作都十分具体,不可能完全做到由法律法规详细规范。各地各部门要根据每一项行政审批的特点提出详细的服务规范和标准,征求公众意见,获得认可后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要把规范服务、便利服务、亲切服务作为公开承诺的重要内容,确定可操作和便于评估的标准。我们不仅要在行政审批领域推行服务质量公开承诺制和亲切服务,还要把这个要求推行到所有公共服务领域。

(四)加强对行政审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行政审批权过于集中又缺乏有效监督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要加快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相对分离、相互制约的行政运行机制。按照权责一致的要求,建立健全行政审批责任制度,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完善行政审批事项动态管理制度,强化行政审批的全过程监控。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规范化建设。凡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建设、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转让等涉及市场准入和竞争性事项,要依法公开招标或拍卖;凡涉及公共利益的事项,要向社会公告,并按法定程序公开举行听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保障行政审批设定和实施利益相关方的知情权、陈述权、申辩权、监督权。对违法设定和实施行政审批事项侵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要依法追究责任,并给予当事人合理赔偿。加强行政审批绩效管理,严格落实问责制度。对不按法定程序办事、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损害人民群众和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

三、切实把改革的要求和措施落到实处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一项全局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一项涉及各级政府和多部门的系统工程。要常抓不懈,措施到位,落到实处。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克服困难和阻力,坚持不懈地加以推进。各部门和各级政府主要领导同志要高度重视,切实负起责任。要建立健全有利于推进改革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二要突出改革重点。各地各部门要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建设领域审批事项为重点,主动清理和规范现有审批项目,提出取消和调整建议。对下放、转移的审批项目,要做好工作衔接,防止出现管理真空。

三要强化监督考评。加强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严肃处理违法违规审批等问题。特别是对新设行政审批项目要严格审查,防止政府机关不适当增加审批事项。要把这项改革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履行职责和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考评,落实奖惩措施。

四要加强调查研究。围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自身建设,针对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和理论探索,增强改革的前瞻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国务院各部门要定期听取地方政府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定期对改革的成效进行评估,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做好新形势下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工作,锐意进取,推进政府管理创新,不断提高行政能力,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第四篇:温家宝在全国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推进政府管理创新

发布时间:2006年09月12日

------------------

--第二届全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发展论坛综述 “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为行政执法体制改革选择了突破口,是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和促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创新,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应当不断强化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深化和发展”,这是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届全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发展论坛上专家学者、政府法制工作者和执法实践者的普遍共识。

继北京市举办首届全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发展论坛之后,第二届全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发展论坛于2006年9月8日至9日在我省沈阳市举行。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副主任宋大涵,我国著名的行政法学专家、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国家行政学院应松年教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于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莫于川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熊文钊教授及东北大学副校长娄成武教授等行政法学专家出席了本次论坛。来自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市政府法制部门和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的领导同志,38个城市的行政执法局局长与有关专家学者,就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温家宝总理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的要求,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快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促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论坛上,辽宁省副省长闫丰同志代表辽宁省人民政府讲话,他回顾了7年来我省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情况和取得的成绩,并就我省进一步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和深化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加快政府管理创新发表了意见。邢凯副市长代表沈阳市人民政府,介绍了沈阳市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情况和做法。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宋大涵副主任结合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温家宝总理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电视电话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就规范、深化、发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进一步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重要意义,把实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作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解决我国行政管理中存在的职责交叉、多头执法、重复处罚、执法扰民、效率低下和行政执法机构膨胀等问题以及改革现行行政执法体制的突破口,进一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要继续深化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切实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严格执法,秉公执法,文明执法,提高行政执法的质量和水平,真正做到执法为民。要高度重视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执法活动。积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要不断总结新经验,研究新问题,注重政府管理机制和管理方式创新。同时要进一步发挥各级政府法制机构的协调、指导和监督作用。著名行政法学专家应松年教授结合建立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的立法背景和法律实施十年来的实践,就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与政府管理体制创新问题做了深刻阐述。其他几位专家也就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规范、深化、发展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十六条“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的规定,自1997年始,国务院批准了部分城市在城市管理领域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到目前为止,除经国家批准的82个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城市外,各省、自治区政府根据国务院的授权,又批准了200多个城市开展此项工作。我省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比较早,并有了长足发展。1999年至2002年,经省政府审查同意并报国务院批准,大连、沈阳、营口、抚顺、本溪等5个市率先开展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发布后,省政府高度重视,制发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精心组织,完善制度,并将“继续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写入了《辽宁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规划(2005-2009)》中,从而使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纳入到依法行政的总体工作中。到目前为止,辽宁省14个设区的市已有13个市和一些县开展了这项工作。全省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城市共撤销了原有分散、多头执法的城管执法队伍95支,依法组建了统一、精干、高效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构。城市管理执法人员由过去的7870人减少至3425人,精简56.5%,基本实现了“精简、统一、效能”的要求。在各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按照新体制的要求,组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构,经过考试、考核录入执法人员,通过强化执法队伍培训,规范执法程序,改革执法方式,提高队伍整体素质,行政执法质量和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确保了严格执法,秉公执法,文明执法。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构,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解决了城市管理中的大量突出问题,使城市环境明显改观,城市品位得到较大提升。国务院法制办宋大涵副主任对辽宁省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评价是:工作比较早,成绩比较突出,并且正在按照国务院的决定积极稳妥地扩大范围、扩大领域、深化改革。

与会代表普遍认为,在当前新形势下举办全国性的行政执法发展论坛研讨活动,是深入贯彻2005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7次集体学习时关于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进行政管理方式的讲话和2006年9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对于进一步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执法体制,提高行政执法的质量和水平,意义重大。作为改革现行行政执法体制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对解决我国行政管理中存在的职责交叉、多头执法、重复处罚、执法扰民、效率低下和行政执法机构膨胀等问题,对进一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与会同志就规范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有的专家认为,依法行政要规范化。行政行为规范化取决于行政执法体制改革,通过体制改革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不是哪个人的问题,实质是体制问题,必须从体制上认真研究。有的专家认为,目前开展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中执法手段过于单一,以罚为主、以罚代管问题比较突出,存在暴力倾向、利益诱惑和权责脱节的问题,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的素质不高、观念滞后,特别是缺乏服务精神,容易激化执法人员和行政管理相对人之间的矛盾。因此,在执法实践中必须正确把握“疏”与“堵”的关系,文明执法与严格管理、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收缴处罚与说服教育的关系,妥善处理法、理、情的关系,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真正体现执法为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与会同志就深化和发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改革行政执法体制问题达成共识。第一,重视和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肯定、巩固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这一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成果,通过相关制度建设,实现政府管理方式、机制等的创新。还要通过制度建设,依法规范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主体地位、职责权限、执法程序、执法标准和监督制约机制,切实维护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保障行政执法机构依法履行职责。第二,科学配置行政执法权力。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是改革行政执法体制的创新活动,在确定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之前,应当认真研究权力转移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并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和国务院《决定》的要求,严格履行由省政府批准的程序,在批准的范围内调整配置行政权力,涉及机构、编制方面的事项要由编制部门决定。第三,坚持依法行政,执法为民。行政执法活动直接面对群众,处罚违法者是为了维护多数人的利益,但却会与违法的少数人的利益发生冲突,集中执法也就集中了矛盾。因此,必须按照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要求,严格依法行政,做到执法措施和手段必要、合理、适当,特别要注意把握在行政执法活动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行政目的的,应当避免采用损害当事人权益的方式,真正做到执法为民。第四,不断总结新经验,研究新问题,积极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和政府管理创新。继在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普遍开展之后,文化、农林等其他领域也开展了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探索。从当前城乡统筹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际需要看,有必要在县域逐步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通过总结在各领域、不同区域实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经验,推进政府管理创新。

第五篇:在全国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温家宝总理)

在全国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温家宝

(2011年11月14日)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十年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展情况,部署下一步改革工作,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我讲几点意见。

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十年来,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们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方式、规范权力运行、提高行政效能。我们两次修订国务院工作规则,规定要全面履行职能、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加强行政监督。根据这些要求,我们努力健全法制,完善制度,建立运行机制,狠抓工作落实,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对这项改革高度重视,各部门和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做了大量工作。十年来,国务院分五批共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2183项,占原有总数的60.6%,各地区取消和调整的行政审批事项占原有总数的一半以上,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我们坚持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明确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通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把政府不该管的交给企业、社会和市场,逐步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有所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各级政府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强化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我们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把依法行政作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更加重视法制建设和依法规范政府行为。2004年国务院发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求各级政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能,明确提出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行政许可法》同年7月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行政审批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各地各部 门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全面清理、废止和修订与法律相违背和不一致的行政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新制定了一系列有关行政审批的法规、规章和制度,依法规范政府的权限和履行职能的程序。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建设法治国家迈出重要步伐。

三是加强政府管理创新。我们坚持把推进政府管理创新作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加注重提高行政效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我们提出,要公开透明,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2007年,国务院在全面总结政务公开工作基础上,制定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行政审批的所有环节,凡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一律向社会公开,实行“阳光审批”。各地在改革中还积极探索,建立了行政审批相对集中办理的政务中心或政务大厅,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发展电子政务,实行网上申报、网上审批等。这些做法对于减少政府工作流程、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提高行政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是大力加强廉政建设。我们坚持把反腐倡廉的要求贯穿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全过程,更加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机制和制度建设。反腐倡廉的关键是有效制约权力。行政审批是行政权力最为集中的领域。建立健全有效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机制,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健全了行政职责体系和问责制度,完善了政府系统预防和治理腐败的体制机制,遏制了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等违纪违法和腐败现象蔓延,推动了政府反腐倡廉建设。

在充分肯定改革成效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包括行政审批制度在内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还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依然是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突出的问题:一是职能转变不到位,不该管的事没有完全放开,该管的事没有认真管好,特别是公共产品和服务提供不足。政府还集中了过多的公共资源和社会资源,权力部门化、利益化的问题依然存在,造成行政审批事项仍然较多,清理不彻底,特别是在投资和社会发展领域,许多审批事项还没有有效清理。一些应该取消的审批事项被合并或调整为审核、事前备案等,虽然改变了形式,但没有改变审批的实质。一些审批事项程序繁琐、时限长、办事效率低下。二是对行政审批设定管理不严。特别是对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管理不规范,随意性大。一些部门和地区利用“红头文件”、规章等,以登记、备案、年检、监制、认定、审定以及准销证、准运证等形式,变相设置审批事项。三是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机制还不健全。一些部门权力过于集中,同时承担审批、执行、监督、评价职能,权力滥用、权钱交易、官商勾结等腐败现象屡有发生。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 2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增强针对性,着力解决这些突出问题,以更坚决的态度、更务实的作风、更有力的措施,坚定不移地把改革继续推向深入。

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要推动我国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破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全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涉及经济社会管理的许多方面,是深化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推动行政管理体制及各方面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下一步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清理、减少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总的方向是减少审批事项,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强化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营造更加公平的市场和社会环境。要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邀请人大、政协参与,对各地各部门现有的管理职能和审批事项逐一进行审查评议。总的要求是:坚持市场优先和社会自治原则,凡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行业组织能够自律管理的,政府就不要设定行政审批;凡可以采用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方式的,就不要再搞前置审批。审查评议的依据、过程和结果,凡不涉及国家秘密的,要向社会公开,听取公众意见,接受公众监督。清理、减少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要突出三个重点领域:一是投资领域。要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真正确立企业和公民个人的投资主体地位。国家只批准或核准政府投资项目和关系经济安全、涉及整体布局和影响资源环境的项目,其他原则上由投资者自主决策、自担风险、自负盈亏。二是社会事业领域。要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领域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精减和调整力度,放宽社会和私人资本进入的限制,打破垄断,扩大开放,公平准入,鼓励竞争。三是非行政许可审批领域。要认真清理一些部门和地方利用“红头文件”、规章等对公民、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提出的限制性规定,对那些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按法定程序设定的登记、年检、监制、认定、审定以及准销证、准运证等管理措施,要一律取消。力争明年公布第六批取消和调整的行政审批事项,为深入推进机构改革打好基础。

(二)严格依法设定和实施审批事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行政机关设定行政审批事项、履行审批职能,必须严格依法办事。设定任何审批事项都要于法有据,严格遵循法定程序,进行合法性、必要性、合理性审查论证;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要通过公布草案、公开 听证等方式广泛听取意见。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任何行政机关不得设定或变相设定行政审批事项,尤其不得以“红头文件”等形式,增加公民、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责任和义务。要进一步优化政府部门职能配置,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职能重复或相近的机构,应当整合归并;确需多个部门管理的,要明确牵头部门,建立协调配合机制,防止多重审批和推诿扯皮。要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事权,中央政府重点加强对经济社会事务宏观管理,把更多精力转到制定战略规划、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上;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直接面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具体管理服务事项,要更多地交给地方政府。

(三)创新行政审批服务方式,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行政审批既是政府对经济社会实施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为公众、企业和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形式。确需保留的审批事项,要按照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要求,依法进一步简化和规范审批程序,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流程,提高效能。第一,加强政务中心建设。各部门把大部分接待、受理、咨询、办复等工作转移到政务中心集中办理,这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有利于精简机构和提高效能。要认真总结各地经验,逐步加以规范。原则上实行一个部门、一级地方政府一个窗口对外。不管谁来办事、办什么事,都在一个窗口受理、咨询和办复。把涉及各部门的审批过程,变成政府内部工作,解决一项审批跑多个部门、在一个部门跑多个司局处室的问题。第二,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大力推行和规范网上审批。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公开。把审批事项、审批程序、申报条件、办事方法、办结时限、服务承诺等在网上公布,实行网上公开申报、受理、咨询和办复,为群众办事提供更多便利。第三,推行服务质量公开承诺制和亲切服务。这对于规范政府及公务员服务行为、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政府承担的包括行政审批在内的各类公共服务,涉及方方面面,许多工作都十分具体,不可能完全做到由法律法规详细规范。各地各部门要根据每一项行政审批的特点提出详细的服务规范和标准,征求公众意见,获得认可后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要把规范服务、便利服务、亲切服务作为公开承诺的重要内容,确定可操作和便于评估的标准。我们不仅要在行政审批领域推行服务质量公开承诺制和亲切服务,还要把这个要求推行到所有公共服务领域。

(四)加强对行政审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行政审批权过于集中又缺乏有效监督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要加快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相对分离、相互制约的行政运行机制。按照权责一致的要求,建立健全行政审批责任制度,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完善行政审批事项动态管理制度,强化行政审批的全过程监控。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规范化建设。凡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建设、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转让等涉及市场准入和竞争性事项,要依法公开招标或拍卖;凡涉及公共利益的事项,要向社会公告,并按法定程序公开举行听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保障行政审批设定和实施 利益相关方的知情权、陈述权、申辩权、监督权。对违法设定和实施行政审批事项侵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要依法追究责任,并给予当事人合理赔偿。加强行政审批绩效管理,严格落实问责制度。对不按法定程序办事、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损害人民群众和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

三、切实把改革的要求和措施落到实处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一项全局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一项涉及各级政府和多部门的系统工程。要常抓不懈,措施到位,落到实处。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克服困难和阻力,坚持不懈地加以推进。各部门和各级政府主要领导同志要高度重视,切实负起责任。要建立健全有利于推进改革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二要突出改革重点。各地各部门要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建设领域审批事项为重点,主动清理和规范现有审批项目,提出取消和调整建议。对下放、转移的审批项目,要做好工作衔接,防止出现管理真空。

三要强化监督考评。加强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严肃处理违法违规审批等问题。特别是对新设行政审批项目要严格审查,防止政府机关不适当增加审批事项。要把这项改革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履行职责和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考评,落实奖惩措施。

四要加强调查研究。围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自身建设,针对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和理论探索,增强改革的前瞻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国务院各部门要定期听取地方政府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定期对改革的成效进行评估,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做好新形势下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工作,锐意进取,推进政府管理创新,不断提高行政能力,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来源: 人民日报)

下载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国、全省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情况汇报(合集5篇)

    全国、全省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 电视电话会议情况汇报一、会议基本情况 11月14日上午,国务院召开全国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国......

    续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续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魏礼群 《 人民日报 》( 2014年07月30日07 版) 行政审批是行政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政府履行职能的一种重要形式。......

    在国务院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

    在国务院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 电视电话会议后的讲话一、10年来我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效 2000年,我县开展了第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了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为贯彻执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第四轮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云南省人民政府令第150号),进一步规范全省地税系统行政审批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行政审批是现代国家管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事务的一种重要的事前控制手段。 在中国,由于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巨大影响,行政审批已被日益广泛地运用于许......

    温家宝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温家宝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 2011年11月16日 09:27【字体】 大 中 小【来源】 人民日报 在全国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 改革工作电视电话......

    承德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承德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几年来,我市围绕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努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取得初步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总结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总结 2008年,承德无线电管理分局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从加强无线电管理的制度建设入手,以强化行政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