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5 07:03: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温家宝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温家宝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第一篇:温家宝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温家宝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 2011年11月16日 09:27【字体】 大 中 小【来源】 人民日报

在全国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

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温家宝

(2011年11月14日)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十年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展情况,部署下一步改革工作,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我讲几点意见。

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十年来,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们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方式、规范权力运行、提高行政效能。我们两次修订国务院工作规则,规定要全面履行职能、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加强行政监督。根据这些要求,我们努力健全法制,完善制度,建立运行机制,狠抓工作落实,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对这项改革高度重视,各部门和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做了大量工作。十年来,国务院分五批共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2183项,占原有总数的60.6%,各地区取消和调整的行政审批事项占原有总数的一半以上,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我们坚持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明确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通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把政府不该管的交给企业、社会和市场,逐步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有所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各级政府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强化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我们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把依法行政作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更加重视法制建设和依法规范政府行为。2004年国务院发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求各级政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能,明确提出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行政许可法》同年7月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行政审批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各地各部门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全面清理、废止和修订与法律相违背和不一致的行政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新制定了一系列有关行政审批的法规、规章和制度,依法规范政府的权限和履行职能的程序。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建设法治国家迈出重要步伐。

三是加强政府管理创新。我们坚持把推进政府管理创新作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加注重提高行政效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我们提出,要公开透明,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2007年,国务院在全面总结

政务公开工作基础上,制定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行政审批的所有环节,凡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一律向社会公开,实行“阳光审批”。各地在改革中还积极探索,建立了行政审批相对集中办理的政务中心或政务大厅,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发展电子政务,实行网上申报、网上审批等。这些做法对于减少政府工作流程、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提高行政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是大力加强廉政建设。我们坚持把反腐倡廉的要求贯穿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全过程,更加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机制和制度建设。反腐倡廉的关键是有效制约权力。行政审批是行政权力最为集中的领域。建立健全有效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机制,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健全了行政职责体系和问责制度,完善了政府系统预防和治理腐败的体制机制,遏制了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等违纪违法和腐败现象蔓延,推动了政府反腐倡廉建设。在充分肯定改革成效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包括行政审批制度在内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还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依然是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突出的问题:一是职能转变不到位,不该管的事没有完全放开,该管的事没有认真管好,特别是公共产品和服务提供不足。政府还集中了过多的公共资源和社会资源,权力部门化、利益化的问题依然存在,造成行政审批事项仍然较多,清理不彻底,特别是在投资和社会发展领域,许多审批事项还没有有效清理。一些应该取消的审批事项被合并或调整为审核、事前备案等,虽然改变了形式,但没有改变审批的实质。一些审批事项程序繁琐、时限长、办事效率低下。二是对行政审批设定管理不严。特别是对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管理不规范,随意性大。一些部门和地区利用“红头文件”、规章等,以登记、备案、年检、监制、认定、审定以及准销证、准运证等形式,变相设置审批事项。三是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机制还不健全。一些部门权力过于集中,同时承担审批、执行、监督、评价职能,权力滥用、权钱交易、官商勾结等腐败现象屡有发生。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增强针对性,着力解决这些突出问题,以更坚决的态度、更务实的作风、更有力的措施,坚定不移地把改革继续推向深入。

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要推动我国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破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全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涉及经济社会管理的许多方面,是深化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推动行政管理体制及各方面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下一步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清理、减少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总的方向是减少审批事项,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强化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营造更加公平的市场和社会环境。要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邀请人大、政协参与,对各地各部门现有的管理职能和审批事项逐一进行审查评议。总的要求是:坚持市场优先和社会自治原则,凡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行业组织能够自律管理的,政府就不要设定行政审批;凡可

以采用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方式的,就不要再搞前置审批。审查评议的依据、过程和结果,凡不涉及国家秘密的,要向社会公开,听取公众意见,接受公众监督。清理、减少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要突出三个重点领域:一是投资领域。要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真正确立企业和公民个人的投资主体地位。国家只批准或核准政府投资项目和关系经济安全、涉及整体布局和影响资源环境的项目,其他原则上由投资者自主决策、自担风险、自负盈亏。二是社会事业领域。要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领域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精减和调整力度,放宽社会和私人资本进入的限制,打破垄断,扩大开放,公平准入,鼓励竞争。三是非行政许可审批领域。要认真清理一些部门和地方利用“红头文件”、规章等对公民、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提出的限制性规定,对那些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按法定程序设定的登记、年检、监制、认定、审定以及准销证、准运证等管理措施,要一律取消。力争明年公布第六批取消和调整的行政审批事项,为深入推进机构改革打好基础。

(二)严格依法设定和实施审批事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行政机关设定行政审批事项、履行审批职能,必须严格依法办事。设定任何审批事项都要于法有据,严格遵循法定程序,进行合法性、必要性、合理性审查论证;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要通过公布草案、公开听证等方式广泛听取意见。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任何行政机关不得设定或变相设定行政审批事项,尤其不得以“红头文件”等形式,增加公民、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责任和义务。要进一步优化政府部门职能配置,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职能重复或相近的机构,应当整合归并;确需多个部门管理的,要明确牵头部门,建立协调配合机制,防止多重审批和推诿扯皮。要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事权,中央政府重点加强对经济社会事务宏观管理,把更多精力转到制定战略规划、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上;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直接面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具体管理服务事项,要更多地交给地方政府。

(三)创新行政审批服务方式,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行政审批既是政府对经济社会实施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为公众、企业和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形式。确需保留的审批事项,要按照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要求,依法进一步简化和规范审批程序,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流程,提高效能。第一,加强政务中心建设。各部门把大部分接待、受理、咨询、办复等工作转移到政务中心集中办理,这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有利于精简机构和提高效能。要认真总结各地经验,逐步加以规范。原则上实行一个部门、一级地方政府一个窗口对外。不管谁来办事、办什么事,都在一个窗口受理、咨询和办复。把涉及各部门的审批过程,变成政府内部工作,解决一项审批跑多个部门、在一个部门跑多个司局处室的问题。第二,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大力推行和规范网上审批。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公开。把审批事项、审批程序、申报条件、办事方法、办结时限、服务承诺等在网上公布,实行网上公开申报、受理、咨询和办复,为群众办事提供更多便利。第三,推行服务质量公开承诺制和亲切服务。这对于规范政府及公务员服务行为、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政府承担的包括行政审批在内的各类公共服务,涉及方方面面,许多工作都十分具体,不可能完全做到由法律法规详细规范。各地各部门要根据每一项行政审批的特点提出详细的服务规范和标准,征求公众意见,获得认可后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要把规范服务、便利服务、亲切服务作为公开承诺的重要内容,确定可操作和便于评估的标准。我们不仅要在行政审批

领域推行服务质量公开承诺制和亲切服务,还要把这个要求推行到所有公共服务领域。

(四)加强对行政审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行政审批权过于集中又缺乏有效监督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要加快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相对分离、相互制约的行政运行机制。按照权责一致的要求,建立健全行政审批责任制度,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完善行政审批事项动态管理制度,强化行政审批的全过程监控。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规范化建设。凡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建设、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转让等涉及市场准入和竞争性事项,要依法公开招标或拍卖;凡涉及公共利益的事项,要向社会公告,并按法定程序公开举行听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保障行政审批设定和实施利益相关方的知情权、陈述权、申辩权、监督权。对违法设定和实施行政审批事项侵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要依法追究责任,并给予当事人合理赔偿。加强行政审批绩效管理,严格落实问责制度。对不按法定程序办事、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损害人民群众和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

三、切实把改革的要求和措施落到实处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一项全局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一项涉及各级政府和多部门的系统工程。要常抓不懈,措施到位,落到实处。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克服困难和阻力,坚持不懈地加以推进。各部门和各级政府主要领导同志要高度重视,切实负起责任。要建立健全有利于推进改革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二要突出改革重点。各地各部门要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建设领域审批事项为重点,主动清理和规范现有审批项目,提出取消和调整建议。对下放、转移的审批项目,要做好工作衔接,防止出现管理真空。

三要强化监督考评。加强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严肃处理违法违规审批等问题。特别是对新设行政审批项目要严格审查,防止政府机关不适当增加审批事项。要把这项改革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履行职责和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考评,落实奖惩措施。

四要加强调查研究。围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自身建设,针对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和理论探索,增强改革的前瞻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国务院各部门要定期听取地方政府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定期对改革的成效进行评估,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做好新形势下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工作,锐意进取,推进政府管理创新,不断提高行政能力,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第二篇:温家宝在全国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温家宝在全国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11月14日)

2011年11月16日07:16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十年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展情况,部署下一步改革工作,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我讲几点意见。

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十年来,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们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方式、规范权力运行、提高行政效能。我们两次修订国务院工作规则,规定要全面履行职能、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加强行政监督。根据这些要求,我们努力健全法制,完善制度,建立运行机制,狠抓工作落实,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对这项改革高度重视,各部门和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做了大量工作。十年来,国务院分五批共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2183项,占原有总数的60.6%,各地区取消和调整的行政审批事项占原有总数的一半以上,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我们坚持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明确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通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把政府不该管的交给企业、社会和市场,逐步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有所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各级政府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强化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我们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把依法行政作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更加重视法制建设和依法规范政府行为。2004年国务院发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求各级政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能,明确提出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行政许可法》同年7月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行政审批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各地各部门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全面清理、废止和修订与法律相违背和不一致的行政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新制定了一系列有关行政审批的法规、规章和制度,依法规范政府的权限和履行职能的程序。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建设法治国家迈出重要步伐。

三是加强政府管理创新。我们坚持把推进政府管理创新作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加注重提高行政效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我们提出,要公开透明,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2007年,国务院在全面总结政务公开工作基础上,制定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行政审批的所有环节,凡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一律向社会公开,实行“阳光审批”。各地在改革中还积极探索,建立了行政审批相对集中办理的政务中心或政务大厅,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发展电子政务,实行网上申报、网上审批等。这些做法对于减少政府工作流程、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提高行政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是大力加强廉政建设。我们坚持把反腐倡廉的要求贯穿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全过程,更加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机制和制度建设。反腐倡廉的关键是有效制约权力。行政审批是行政权力最为集中的领域。建立健全有效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机制,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健全了行政职责体系和问责制度,完善了政府系统预防和治理腐败的体制机制,遏制了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等违纪违法和腐败现象蔓延,推动了政府反腐倡廉建设。

在充分肯定改革成效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包括行政审批制度在内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还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依然是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突出的问题:一是职能转变不到位,不该管的事没有完全放开,该管的事没有认真管好,特别是公共产品和服务提供不足。政府还集中了过多的公共资源和社会资源,权力部门化、利益化的问题依然存在,造成行政审批事项仍然较多,清理不彻底,特别是在投资和社会发展领域,许多审批事项还没有有效清理。一些应该取消的审批事项被合并或调整为审核、事前备案等,虽然改变了形式,但没有改变审批的实质。一些审批事项程序繁琐、时限长、办事效率低下。二是对行政审批设定管理不严。特别是对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管理不规范,随意性大。一些部门和地区利用“红头文件”、规章等,以登记、备案、年检、监制、认定、审定以及准销证、准运证等形式,变相设置审批事项。三是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机制还不健全。一些部门权力过于集中,同时承担审批、执行、监督、评价职能,权力滥用、权钱交易、官商勾结等腐败现象屡有发生。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增强针对性,着力解决这些突出问题,以更坚决的态度、更务实的作风、更有力的措施,坚定不移地把改革继续推向深入。

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要推动我国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破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全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涉及经济社会管理的许多方面,是深化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推动行政管理体制及各方面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下一步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清理、减少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总的方向是减少审批事项,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强化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营造更加公平的市场和社会环境。要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邀请人大、政协参与,对各地各部门现有的管理职能和审批事项逐一进行审查评议。总的要求是:坚持市场优先和社会自治原则,凡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行业组织能够自律管理的,政府就不要设定行政审批;凡可以采用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方式的,就不要再搞前置审批。审查评议的依据、过程和结果,凡不涉及国家秘密的,要向社会公开,听取公众意见,接受公众监督。清理、减少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要突出三个重点领域:一是投资领域。要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真正确立企业和公民个人的投资主体地位。国家只批准或核准政府投资项目和关系经济安全、涉及整体布局和影响资源环境的项目,其他原则上由投资者自主决策、自担风险、自负盈亏。二是社会事业领域。要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领域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精减和调整力度,放宽社会和私人资本进入的限制,打破垄断,扩大开放,公平准入,鼓励竞争。三是非行政许可审批领域。要认真清理一些部门和地方利用“红头文件”、规章等对公民、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提出的限制性规定,对那些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按法定程序设定的登记、年检、监制、认定、审定以及准销证、准运证等管理措施,要一律取消。力争明年公布第六批取消和调整的行政审批事项,为深入推进机构改革打好基础。

(二)严格依法设定和实施审批事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行政机关设定行政审批事项、履行审批职能,必须严格依法办事。设定任何审批事项都要于法有据,严格遵循法定程序,进行合法性、必要性、合理性审查论证;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要通过公布草案、公开听证等方式广泛听取意见。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任何行政机关不得设定或变相设定行政审批事项,尤其不得以“红头文件”等形式,增加公民、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责任和义务。要进一步优化政府部门职能配置,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职能重复或相近的机构,应当整合归并;确需多个部门管理的,要明确牵头部门,建立协调配合机制,防止多重审批和推诿扯皮。要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事权,中央政府重点加强对经济社会事务宏观管理,把更多精力转到制定战略规划、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上;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直接面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具体管理服务事项,要更多地交给地方政府。

(三)创新行政审批服务方式,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行政审批既是政府对经济社会实施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为公众、企业和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形式。确需保留的审批事项,要按照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要求,依法进一步简化和规范审批程序,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流程,提高效能。第一,加强政务中心建设。各部门把大部分接待、受理、咨询、办复等工作转移到政务中心集中办理,这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有利于精简机构和提高效能。要认真总结各地经验,逐步加以规范。原则上实行一个部门、一级地方政府一个窗口对外。不管谁来办事、办什么事,都在一个窗口受理、咨询和办复。把涉及各部门的审批过程,变成政府内部工作,解决一项审批跑多个部门、在一个部门跑多个司局处室的问题。第二,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大力推行和规范网上审批。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公开。把审批事项、审批程序、申报条件、办事方法、办结时限、服务承诺等在网上公布,实行网上公开申报、受理、咨询和办复,为群众办事提供更多便利。第三,推行服务质量公开承诺制和亲切服务。这对于规范政府及公务员服务行为、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政府承担的包括行政审批在内的各类公共服务,涉及方方面面,许多工作都十分具体,不可能完全做到由法律法规详细规范。各地各部门要根据每一项行政审批的特点提出详细的服务规范和标准,征求公众意见,获得认可后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要把规范服务、便利服务、亲切服务作为公开承诺的重要内容,确定可操作和便于评估的标准。我们不仅要在行政审批领域推行服务质量公开承诺制和亲切服务,还要把这个要求推行到所有公共服务领域。

(四)加强对行政审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行政审批权过于集中又缺乏有效监督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要加快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相对分离、相互制约的行政运行机制。按照权责一致的要求,建立健全行政审批责任制度,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完善行政审批事项动态管理制度,强化行政审批的全过程监控。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规范化建设。凡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建设、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转让等涉及市场准入和竞争性事项,要依法公开招标或拍卖;凡涉及公共利益的事项,要向社会公告,并按法定程序公开举行听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保障行政审批设定和实施利益相关方的知情权、陈述权、申辩权、监督权。对违法设定和实施行政审批事项侵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要依法追究责任,并给予当事人合理赔偿。加强行政审批绩效管理,严格落实问责制度。对不按法定程序办事、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损害人民群众和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

三、切实把改革的要求和措施落到实处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一项全局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一项涉及各级政府和多部门的系统工程。要常抓不懈,措施到位,落到实处。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克服困难和阻力,坚持不懈地加以推进。各部门和各级政府主要领导同志要高度重视,切实负起责任。要建立健全有利于推进改革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二要突出改革重点。各地各部门要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建设领域审批事项为重点,主动清理和规范现有审批项目,提出取消和调整建议。对下放、转移的审批项目,要做好工作衔接,防止出现管理真空。

三要强化监督考评。加强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严肃处理违法违规审批等问题。特别是对新设行政审批项目要严格审查,防止政府机关不适当增加审批事项。要把这项改革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履行职责和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考评,落实奖惩措施。

四要加强调查研究。围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自身建设,针对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和理论探索,增强改革的前瞻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国务院各部门要定期听取地方政府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定期对改革的成效进行评估,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做好新形势下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工作,锐意进取,推进政府管理创新,不断提高行政能力,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第三篇:温家宝在全国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推进政府管理创新

发布时间:2006年09月12日

------------------

--第二届全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发展论坛综述 “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为行政执法体制改革选择了突破口,是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和促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创新,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应当不断强化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深化和发展”,这是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届全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发展论坛上专家学者、政府法制工作者和执法实践者的普遍共识。

继北京市举办首届全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发展论坛之后,第二届全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发展论坛于2006年9月8日至9日在我省沈阳市举行。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副主任宋大涵,我国著名的行政法学专家、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国家行政学院应松年教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于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莫于川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熊文钊教授及东北大学副校长娄成武教授等行政法学专家出席了本次论坛。来自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市政府法制部门和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的领导同志,38个城市的行政执法局局长与有关专家学者,就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温家宝总理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的要求,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快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促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论坛上,辽宁省副省长闫丰同志代表辽宁省人民政府讲话,他回顾了7年来我省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情况和取得的成绩,并就我省进一步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和深化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加快政府管理创新发表了意见。邢凯副市长代表沈阳市人民政府,介绍了沈阳市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情况和做法。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宋大涵副主任结合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温家宝总理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电视电话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就规范、深化、发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进一步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重要意义,把实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作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解决我国行政管理中存在的职责交叉、多头执法、重复处罚、执法扰民、效率低下和行政执法机构膨胀等问题以及改革现行行政执法体制的突破口,进一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要继续深化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切实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严格执法,秉公执法,文明执法,提高行政执法的质量和水平,真正做到执法为民。要高度重视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执法活动。积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要不断总结新经验,研究新问题,注重政府管理机制和管理方式创新。同时要进一步发挥各级政府法制机构的协调、指导和监督作用。著名行政法学专家应松年教授结合建立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的立法背景和法律实施十年来的实践,就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与政府管理体制创新问题做了深刻阐述。其他几位专家也就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规范、深化、发展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十六条“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的规定,自1997年始,国务院批准了部分城市在城市管理领域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到目前为止,除经国家批准的82个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城市外,各省、自治区政府根据国务院的授权,又批准了200多个城市开展此项工作。我省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比较早,并有了长足发展。1999年至2002年,经省政府审查同意并报国务院批准,大连、沈阳、营口、抚顺、本溪等5个市率先开展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发布后,省政府高度重视,制发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精心组织,完善制度,并将“继续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写入了《辽宁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规划(2005-2009)》中,从而使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纳入到依法行政的总体工作中。到目前为止,辽宁省14个设区的市已有13个市和一些县开展了这项工作。全省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城市共撤销了原有分散、多头执法的城管执法队伍95支,依法组建了统一、精干、高效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构。城市管理执法人员由过去的7870人减少至3425人,精简56.5%,基本实现了“精简、统一、效能”的要求。在各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按照新体制的要求,组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构,经过考试、考核录入执法人员,通过强化执法队伍培训,规范执法程序,改革执法方式,提高队伍整体素质,行政执法质量和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确保了严格执法,秉公执法,文明执法。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构,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解决了城市管理中的大量突出问题,使城市环境明显改观,城市品位得到较大提升。国务院法制办宋大涵副主任对辽宁省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评价是:工作比较早,成绩比较突出,并且正在按照国务院的决定积极稳妥地扩大范围、扩大领域、深化改革。

与会代表普遍认为,在当前新形势下举办全国性的行政执法发展论坛研讨活动,是深入贯彻2005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7次集体学习时关于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进行政管理方式的讲话和2006年9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对于进一步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执法体制,提高行政执法的质量和水平,意义重大。作为改革现行行政执法体制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对解决我国行政管理中存在的职责交叉、多头执法、重复处罚、执法扰民、效率低下和行政执法机构膨胀等问题,对进一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与会同志就规范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有的专家认为,依法行政要规范化。行政行为规范化取决于行政执法体制改革,通过体制改革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不是哪个人的问题,实质是体制问题,必须从体制上认真研究。有的专家认为,目前开展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中执法手段过于单一,以罚为主、以罚代管问题比较突出,存在暴力倾向、利益诱惑和权责脱节的问题,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的素质不高、观念滞后,特别是缺乏服务精神,容易激化执法人员和行政管理相对人之间的矛盾。因此,在执法实践中必须正确把握“疏”与“堵”的关系,文明执法与严格管理、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收缴处罚与说服教育的关系,妥善处理法、理、情的关系,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真正体现执法为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与会同志就深化和发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改革行政执法体制问题达成共识。第一,重视和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肯定、巩固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这一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成果,通过相关制度建设,实现政府管理方式、机制等的创新。还要通过制度建设,依法规范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主体地位、职责权限、执法程序、执法标准和监督制约机制,切实维护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保障行政执法机构依法履行职责。第二,科学配置行政执法权力。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是改革行政执法体制的创新活动,在确定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之前,应当认真研究权力转移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并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和国务院《决定》的要求,严格履行由省政府批准的程序,在批准的范围内调整配置行政权力,涉及机构、编制方面的事项要由编制部门决定。第三,坚持依法行政,执法为民。行政执法活动直接面对群众,处罚违法者是为了维护多数人的利益,但却会与违法的少数人的利益发生冲突,集中执法也就集中了矛盾。因此,必须按照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要求,严格依法行政,做到执法措施和手段必要、合理、适当,特别要注意把握在行政执法活动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行政目的的,应当避免采用损害当事人权益的方式,真正做到执法为民。第四,不断总结新经验,研究新问题,积极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和政府管理创新。继在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普遍开展之后,文化、农林等其他领域也开展了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探索。从当前城乡统筹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际需要看,有必要在县域逐步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通过总结在各领域、不同区域实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经验,推进政府管理创新。

第四篇:在全国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温家宝总理)

在全国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温家宝

(2011年11月14日)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十年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展情况,部署下一步改革工作,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我讲几点意见。

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十年来,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们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方式、规范权力运行、提高行政效能。我们两次修订国务院工作规则,规定要全面履行职能、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加强行政监督。根据这些要求,我们努力健全法制,完善制度,建立运行机制,狠抓工作落实,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对这项改革高度重视,各部门和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做了大量工作。十年来,国务院分五批共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2183项,占原有总数的60.6%,各地区取消和调整的行政审批事项占原有总数的一半以上,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我们坚持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明确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通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把政府不该管的交给企业、社会和市场,逐步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有所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各级政府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强化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我们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把依法行政作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更加重视法制建设和依法规范政府行为。2004年国务院发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求各级政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能,明确提出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行政许可法》同年7月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行政审批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各地各部 门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全面清理、废止和修订与法律相违背和不一致的行政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新制定了一系列有关行政审批的法规、规章和制度,依法规范政府的权限和履行职能的程序。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建设法治国家迈出重要步伐。

三是加强政府管理创新。我们坚持把推进政府管理创新作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加注重提高行政效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我们提出,要公开透明,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2007年,国务院在全面总结政务公开工作基础上,制定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行政审批的所有环节,凡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一律向社会公开,实行“阳光审批”。各地在改革中还积极探索,建立了行政审批相对集中办理的政务中心或政务大厅,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发展电子政务,实行网上申报、网上审批等。这些做法对于减少政府工作流程、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提高行政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是大力加强廉政建设。我们坚持把反腐倡廉的要求贯穿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全过程,更加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机制和制度建设。反腐倡廉的关键是有效制约权力。行政审批是行政权力最为集中的领域。建立健全有效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机制,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健全了行政职责体系和问责制度,完善了政府系统预防和治理腐败的体制机制,遏制了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等违纪违法和腐败现象蔓延,推动了政府反腐倡廉建设。

在充分肯定改革成效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包括行政审批制度在内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还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依然是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突出的问题:一是职能转变不到位,不该管的事没有完全放开,该管的事没有认真管好,特别是公共产品和服务提供不足。政府还集中了过多的公共资源和社会资源,权力部门化、利益化的问题依然存在,造成行政审批事项仍然较多,清理不彻底,特别是在投资和社会发展领域,许多审批事项还没有有效清理。一些应该取消的审批事项被合并或调整为审核、事前备案等,虽然改变了形式,但没有改变审批的实质。一些审批事项程序繁琐、时限长、办事效率低下。二是对行政审批设定管理不严。特别是对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管理不规范,随意性大。一些部门和地区利用“红头文件”、规章等,以登记、备案、年检、监制、认定、审定以及准销证、准运证等形式,变相设置审批事项。三是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机制还不健全。一些部门权力过于集中,同时承担审批、执行、监督、评价职能,权力滥用、权钱交易、官商勾结等腐败现象屡有发生。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 2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增强针对性,着力解决这些突出问题,以更坚决的态度、更务实的作风、更有力的措施,坚定不移地把改革继续推向深入。

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要推动我国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破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全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涉及经济社会管理的许多方面,是深化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推动行政管理体制及各方面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下一步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清理、减少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总的方向是减少审批事项,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强化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营造更加公平的市场和社会环境。要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邀请人大、政协参与,对各地各部门现有的管理职能和审批事项逐一进行审查评议。总的要求是:坚持市场优先和社会自治原则,凡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行业组织能够自律管理的,政府就不要设定行政审批;凡可以采用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方式的,就不要再搞前置审批。审查评议的依据、过程和结果,凡不涉及国家秘密的,要向社会公开,听取公众意见,接受公众监督。清理、减少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要突出三个重点领域:一是投资领域。要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真正确立企业和公民个人的投资主体地位。国家只批准或核准政府投资项目和关系经济安全、涉及整体布局和影响资源环境的项目,其他原则上由投资者自主决策、自担风险、自负盈亏。二是社会事业领域。要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领域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精减和调整力度,放宽社会和私人资本进入的限制,打破垄断,扩大开放,公平准入,鼓励竞争。三是非行政许可审批领域。要认真清理一些部门和地方利用“红头文件”、规章等对公民、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提出的限制性规定,对那些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按法定程序设定的登记、年检、监制、认定、审定以及准销证、准运证等管理措施,要一律取消。力争明年公布第六批取消和调整的行政审批事项,为深入推进机构改革打好基础。

(二)严格依法设定和实施审批事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行政机关设定行政审批事项、履行审批职能,必须严格依法办事。设定任何审批事项都要于法有据,严格遵循法定程序,进行合法性、必要性、合理性审查论证;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要通过公布草案、公开 听证等方式广泛听取意见。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任何行政机关不得设定或变相设定行政审批事项,尤其不得以“红头文件”等形式,增加公民、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责任和义务。要进一步优化政府部门职能配置,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职能重复或相近的机构,应当整合归并;确需多个部门管理的,要明确牵头部门,建立协调配合机制,防止多重审批和推诿扯皮。要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事权,中央政府重点加强对经济社会事务宏观管理,把更多精力转到制定战略规划、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上;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直接面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具体管理服务事项,要更多地交给地方政府。

(三)创新行政审批服务方式,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行政审批既是政府对经济社会实施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为公众、企业和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形式。确需保留的审批事项,要按照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要求,依法进一步简化和规范审批程序,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流程,提高效能。第一,加强政务中心建设。各部门把大部分接待、受理、咨询、办复等工作转移到政务中心集中办理,这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有利于精简机构和提高效能。要认真总结各地经验,逐步加以规范。原则上实行一个部门、一级地方政府一个窗口对外。不管谁来办事、办什么事,都在一个窗口受理、咨询和办复。把涉及各部门的审批过程,变成政府内部工作,解决一项审批跑多个部门、在一个部门跑多个司局处室的问题。第二,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大力推行和规范网上审批。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公开。把审批事项、审批程序、申报条件、办事方法、办结时限、服务承诺等在网上公布,实行网上公开申报、受理、咨询和办复,为群众办事提供更多便利。第三,推行服务质量公开承诺制和亲切服务。这对于规范政府及公务员服务行为、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政府承担的包括行政审批在内的各类公共服务,涉及方方面面,许多工作都十分具体,不可能完全做到由法律法规详细规范。各地各部门要根据每一项行政审批的特点提出详细的服务规范和标准,征求公众意见,获得认可后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要把规范服务、便利服务、亲切服务作为公开承诺的重要内容,确定可操作和便于评估的标准。我们不仅要在行政审批领域推行服务质量公开承诺制和亲切服务,还要把这个要求推行到所有公共服务领域。

(四)加强对行政审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行政审批权过于集中又缺乏有效监督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要加快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相对分离、相互制约的行政运行机制。按照权责一致的要求,建立健全行政审批责任制度,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完善行政审批事项动态管理制度,强化行政审批的全过程监控。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规范化建设。凡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建设、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转让等涉及市场准入和竞争性事项,要依法公开招标或拍卖;凡涉及公共利益的事项,要向社会公告,并按法定程序公开举行听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保障行政审批设定和实施 利益相关方的知情权、陈述权、申辩权、监督权。对违法设定和实施行政审批事项侵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要依法追究责任,并给予当事人合理赔偿。加强行政审批绩效管理,严格落实问责制度。对不按法定程序办事、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损害人民群众和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

三、切实把改革的要求和措施落到实处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一项全局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一项涉及各级政府和多部门的系统工程。要常抓不懈,措施到位,落到实处。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克服困难和阻力,坚持不懈地加以推进。各部门和各级政府主要领导同志要高度重视,切实负起责任。要建立健全有利于推进改革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二要突出改革重点。各地各部门要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建设领域审批事项为重点,主动清理和规范现有审批项目,提出取消和调整建议。对下放、转移的审批项目,要做好工作衔接,防止出现管理真空。

三要强化监督考评。加强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严肃处理违法违规审批等问题。特别是对新设行政审批项目要严格审查,防止政府机关不适当增加审批事项。要把这项改革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履行职责和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考评,落实奖惩措施。

四要加强调查研究。围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自身建设,针对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和理论探索,增强改革的前瞻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国务院各部门要定期听取地方政府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定期对改革的成效进行评估,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做好新形势下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工作,锐意进取,推进政府管理创新,不断提高行政能力,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来源: 人民日报)

第五篇: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讲话

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讲话

--------温家宝

同志们: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已经进行10年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自身改革的重要突破,10来这项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不少值得重视的问题,我们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总结工作、查找不足、部署任务坚定不移的把这项改革推向前进,我讲几点意见:

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十年来,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们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方式、规范权力运行、提高行政效能。我们两次修订国务院工作规则,规定要全面履行职能、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加强行政监督。根据这些要求,我们努力健全法制,完善制度,建立运行机制,狠抓工作落实,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对这项改革高度重视,各部门和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做了大量工作。十年来,国务院分五批共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2183项,占原有总数的60.6%,各地区取消和调整的行政审批事项占原有总数的一半以上,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我们坚持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明确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通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把政府不该管的交给企业、社会和市场,逐步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有所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各级政府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强化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我们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把依法行政作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更加重视法制建设和依法规范政府行为。2004年国务院发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求各级政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能,明确提出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行政许可法》同年7月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行政审批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各地各部门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全面清理、废止和修订与法律相违背和不一致的行政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新制定了一系列有关行政审批的法规、规章和制度,依法规范政府的权限和履行职能的程序。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建设法治国家迈出重要步伐。

三是加强政府管理创新。我们坚持把推进政府管理创新作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

分,更加注重提高行政效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我们提出,要公开透明,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2007年,国务院在全面总结政务公开工作基础上,制定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行政审批的所有环节,凡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一律向社会公开,实行“阳光审批”。各地在改革中还积极探索,建立了行政审批相对集中办理的政务中心或政务大厅,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发展电子政务,实行网上申报、网上审批等。这些做法对于减少政府工作流程、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提高行政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是大力加强廉政建设。我们坚持把反腐倡廉的要求贯穿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全过程,更加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机制和制度建设。反腐倡廉的关键是有效制约权力。行政审批是行政权力最为集中的领域。建立健全有效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机制,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健全了行政职责体系和问责制度,完善了政府系统预防和治理腐败的体制机制,遏制了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等违纪违法和腐败现象蔓延,推动了政府反腐倡廉建设。

在充分肯定改革成效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包括行政审批制度在内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还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依然是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突出的问题:一是职能转变不到位,不该管的事没有完全放开,该管的事没有认真管好,特别是公共产品和服务提供不足。政

府还集中了过多的公共资源和社会资源,权力部门化、利益化的问题依然存在,造成行政审批事项仍然较多,清理不彻底,特别是在投资和社会发展领域,许多审批事项还没有有效清理。一些应该取消的审批事项被合并或调整为审核、事前备案等,虽然改变了形式,但没有改变审批的实质。一些审批事项程序繁琐、时限长、办事效率低下。二是对行政审批设定管理不严。特别是对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管理不规范,随意性大。一些部门和地区利用“红头文件”、规章等,以登记、备案、年检、监制、认定、审定以及准销证、准运证等形式,变相设置审批事项。三是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机制还不健全。一些部门权力过于集中,同时承担审批、执行、监督、评价职能,权力滥用、权钱交易、官商勾结等腐败现象屡有发生。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增强针对性,着力解决这些突出问题,以更坚决的态度、更务实的作风、更有力的措施,坚定不移地把改革继续推向深入。

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要推动我国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破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全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涉及经济社会管理的许多方面,是深化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推动行政管理体制及各方面改革取得实质性进

展,下一步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清理、减少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总的方向是减少审批事项,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强化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营造更加公平的市场和社会环境。要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邀请人大、政协参与,对各地各部门现有的管理职能和审批事项逐一进行审查评议。总的要求是:坚持市场优先和社会自治原则,凡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行业组织能够自律管理的,政府就不要设定行政审批;凡可以采用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方式的,就不要再搞前置审批。审查评议的依据、过程和结果,凡不涉及国家秘密的,要向社会公开,听取公众意见,接受公众监督。清理、减少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要突出三个重点领域:一是投资领域。要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真正确立企业和公民个人的投资主体地位。国家只批准或核准政府投资项目和关系经济安全、涉及整体布局和影响资源环境的项目,其他原则上由投资者自主决策、自担风险、自负盈亏。二是社会事业领域。要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领域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精减和调整力度,放宽社会和私人资本进入的限制,打破垄断,扩大开放,公平准入,鼓励竞争。三是非行政许可审批领域。要认真清理一些部门和地方利用“红头文件”、规章等对公民、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提出的限制性规定,对那些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按法定程序设定的登

记、年检、监制、认定、审定以及准销证、准运证等管理措施,要一律取消。力争明年公布第六批取消和调整的行政审批事项,为深入推进机构改革打好基础。

(二)严格依法设定和实施审批事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行政机关设定行政审批事项、履行审批职能,必须严格依法办事。设定任何审批事项都要于法有据,严格遵循法定程序,进行合法性、必要性、合理性审查论证;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要通过公布草案、公开听证等方式广泛听取意见。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任何行政机关不得设定或变相设定行政审批事项,尤其不得以“红头文件”等形式,增加公民、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责任和义务。要进一步优化政府部门职能配置,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职能重复或相近的机构,应当整合归并;确需多个部门管理的,要明确牵头部门,建立协调配合机制,防止多重审批和推诿扯皮。要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事权,中央政府重点加强对经济社会事务宏观管理,把更多精力转到制定战略规划、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上;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直接面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具体管理服务事项,要更多地交给地方政府。

(三)创新行政审批服务方式,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行政审批既是政府对经济社会实施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为公众、企业和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形式。确需保留的审批事项,要按照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要求,依法进一步简化和规范审批程序,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流程,提高效能。第一,加强政务中心建设。各部门把大

部分接待、受理、咨询、办复等工作转移到政务中心集中办理,这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有利于精简机构和提高效能。要认真总结各地经验,逐步加以规范。原则上实行一个部门、一级地方政府一个窗口对外。不管谁来办事、办什么事,都在一个窗口受理、咨询和办复。把涉及各部门的审批过程,变成政府内部工作,解决一项审批跑多个部门、在一个部门跑多个司局处室的问题。第二,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大力推行和规范网上审批。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公开。把审批事项、审批程序、申报条件、办事方法、办结时限、服务承诺等在网上公布,实行网上公开申报、受理、咨询和办复,为群众办事提供更多便利。第三,推行服务质量公开承诺制和亲切服务。这对于规范政府及公务员服务行为、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政府承担的包括行政审批在内的各类公共服务,涉及方方面面,许多工作都十分具体,不可能完全做到由法律法规详细规范。各地各部门要根据每一项行政审批的特点提出详细的服务规范和标准,征求公众意见,获得认可后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要把规范服务、便利服务、亲切服务作为公开承诺的重要内容,确定可操作和便于评估的标准。我们不仅要在行政审批领域推行服务质量公开承诺制和亲切服务,还要把这个要求推行到所有公共服务领域。

(四)加强对行政审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行政审批权过于集中又缺乏有效监督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要加快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相对分离、相互制约的行政运行机制。按照权责一致的要求,建立健全行政审批责任制度,切实做到有权必

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完善行政审批事项动态管理制度,强化行政审批的全过程监控。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规范化建设。凡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建设、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转让等涉及市场准入和竞争性事项,要依法公开招标或拍卖;凡涉及公共利益的事项,要向社会公告,并按法定程序公开举行听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保障行政审批设定和实施利益相关方的知情权、陈述权、申辩权、监督权。对违法设定和实施行政审批事项侵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要依法追究责任,并给予当事人合理赔偿。加强行政审批绩效管理,严格落实问责制度。对不按法定程序办事、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损害人民群众和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

三、切实把改革的要求和措施落到实处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一项全局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一项涉及各级政府和多部门的系统工程。要常抓不懈,措施到位,落到实处。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克服困难和阻力,坚持不懈地加以推进。各部门和各级政府主要领导同志要高度重视,切实负起责任。要建立健全有利于推进改革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二要突出改革重点。各地各部门要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建设领域审批事项为重点,主动清理和规范现有审批项目,提出取消和调整建议。对下放、转移的审批项目,要做好工作衔接,防止出现管理真空。

三要强化监督考评。加强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严肃处理违法违规审批等问题。特别是对新设行政审批项目要严格审查,防止政府机关不适当增加审批事项。要把这项改革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履行职责和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考评,落实奖惩措施。

四要加强调查研究。围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自身建设,针对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和理论探索,增强改革的前瞻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国务院各部门要定期听取地方政府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定期对改革的成效进行评估,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做好新形势下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工作,锐意进取,推进政府管理创新,不断提高行政能力,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下载温家宝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温家宝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区第一批行政审批事项进中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全区行政审批事项进中心工作会议,不仅是深化我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优化投资环境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实......

    在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区第一批行政审批事项进中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全区行政审批事项进中心工作会议,不仅是深化我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优化投资环境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实......

    在行政审批暨电子监察系统开通仪式上的讲话

    在行政审批暨电子监察系统开通仪式上的讲话同志们:网上行政审批暨电子监察系统今天正式开通了。这是我市推进电子政务、加强效能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是我市政务大厅建设迈上新......

    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汇报

    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汇报 一站式服务 自20**年“中心”成立以来,不断强化窗口服务功能,审批服务、公共服务和中介服务一并集中进驻,实现“进一家门,办百家事”。一是两集中两......

    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发言摘编

    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发言摘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十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各地区各部......

    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交流材料

    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交流材料 ****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始于2000年11月,我们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以“减负、保护、规范、服务”为宗旨,全面清理、精减......

    温家宝在全国知识产权保护与执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温家宝在全国知识产权保护与执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2010年11月5日) 这次全国知识产权保护与执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近年来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动员和部署......

    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要点[样例5]

    文章标题: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要点_年,我市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为契机,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