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国电影《新年前夜》观后感
美国电影《新年前夜》观后感
剧情介绍
《新年前夜》的故事和《情人节》一样,仍然延续浪漫路线,并且融合了多重人物线索。《新年前夜》讲述了一群互相有关联的纽约人,在新年前夜上演的一连串浪漫情事。德尼罗饰演一名住在医院里的垂死的人;斯万克的角色则是时代广场新年前夜表演秀的制作人;库彻出演的角色则非常痛恨新年前夜;邦·乔维将本色出演一名摇滚明星,在一次派对上偶遇被自己甩掉的前女友;塞斯·梅耶斯则将饰演一名失败的父亲,为了拿到25000美元的的奖金,极力让怀孕的妻子(杰西卡·贝尔饰)生下新年全美国第一个宝宝,却发现自己面临着来自众多家庭的超乎想象的激烈竞争。艾斯·库珀饰演一位纽约警察,在时代广场新年前夜表演秀周围巡逻,而瑞安·西克莱斯特则是本色演出,饰演时代广场表演秀的主持人。
观后感
平时看的美国影视多是些打打杀杀的谍战、枪战、暴力、黑社会、变态人、侵略战争等内容的片子,就连科幻片里的怪物和外星人也多是些邪恶和好战的东西,因此,看美国影视留下紧深刻的印象就是暴力和生死之争。象《新年前夜》这样的片子平时很少看到,可能是自己过于孤陋寡闻,不太好这一口儿的缘故。
美国佬的贺岁片,除了荒诞和搞笑的成分以外,也在玩弄煽情与人性劝导的桥段。不管真假,不管是非,不管贫穷与富贵,甚至不管男女老少,很多人和事儿经他们演绎出来,总是感觉有点假,似乎在非常直白的告诉大家这就是做戏给你们看的!
也许我对美国人和美国这人国家有太多的偏见,也许是我的文化素养和欣赏水平有问题,但,我就是我,好恶自有之,我就是看不惯美国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唯我独尊的丑陋嘴脸。所谓的美国人民都被美国政客们带坏了,总以为老子天下最大,世界必须以他为中心,因此,他们给这个脆弱的世界制造了太多的麻烦和灾难。
美国人应该受到一些惩罚,好好让他们接受一下教训,长长记性,从此不再轻易插手别人家的事情,不再到处惹事生非。
你纵有家财万贯,我也不稀罕;我们日子各过各的,只要你别来惹我就好,否则,老子也会还以颜色!
第二篇:电影美国骗局观后感
电影美国骗局观后感
文/郎启波
看完大卫·拉塞尔执导的电影《美国骗局》后,我又一次陷入无尽的思索。
如何评价一部电影?或者是批评一部电影?这会因为个中各种参照系数的异同而难得有百分百精确的言辞,明显可以去用好和烂两字就形容的电影,一定是因为影片本身极好和极坏两种极端到让也经常产生分歧的观众和影评人达成一致的共识。
毫无疑问,《美国骗局》就是属于能够达成共识的好电影。但可能会有人在觉得这是一部好电影的同时,其叙事令人称赞的同时也容易让不愿意开动大脑的人感觉复杂或难懂。
导演大卫·拉塞尔成名伊始,其拿手的好戏是讽刺喜剧,如《夺金三王》、《我爱哈克比》、《脑中有钉》等,这位曾经以导演处女作《打猴子》而闻名电影界的大导演产量并不是很高,但每每其新作出现,总是别出心裁地给人意料之外的惊喜,这是一个有品质保障和有追求电影导演。
《美国骗局》走的路子,却完全不是大卫·拉塞尔以往明显风格的幽默喜剧路线,但其电影中的批评精神和质疑精神并未衰减,而似乎是已经成为其血液中的部分。
我更愿意将《美国骗局》视为导演自我挑战并成功超越自己之作,和以往的作品相比,他对自己的叙事方式作了一次自我的革命。故事片的叙事说简单些,和我们少年的文章类别中记叙文的路径是一致的,记叙文有六个要素,人物、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这也正是电影故事片的必要元素,记叙文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等等,包括在表现手法上记叙文和电影也遵循同样的手段,看到这里,很多人肯定会想我说的这些都是废话。
既然是众所周知的手段和方式方法,最终写出的文章为何天壤之别?拍出的电影好坏如此泾渭分明呢?这其中的千差万别又岂止能用一个才华有高有低来简单评价呢。
态度一定是很重要的。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诚意,大多数人经意或不经意间都可能有非凡的创意和策划,但你最终去实施了没有?实施的过程中自己又打了多少折扣……决定了最终呈现结果的差别。导演有了好的想法和剧本,还需要团队和演员,所幸的是,《美国骗局》的演员也是一干好演员,彼此相得益彰。
大卫·拉塞尔,这定然是一个不走寻常路的导演。不得不说的是,大卫·拉塞尔也是电影节拿奖大户,无论是其上一部电影《乌云背后的幸福线》还是《美国骗局》,在金球奖和奥斯卡金像奖及其他多个电影节上,都曾是提名数极多而最终暂获也不少的佳作。一部好电影,个人以为这样简单直接的一句话是对《美国骗局》最精准的评价。
第三篇:美国励志电影叫我第一名观后感
美国励志电影叫我第一名观后感
在学校的小组工作室,老师给我们放映了一部美国励志电影《叫我第一名》,这部电影很感人。
影片讲的是:一位名叫布莱德·科恩(brad cohen)的妥瑞症患者,小时候就换上了这种病,他总是不由自主的抽搐、眨眼睛、噘嘴巴、装鬼脸、脸部扭曲、耸肩膀、摇头晃脑;及不自主出怪声。他的爸爸总是认为他是故意的,而他妈妈坚信着是病而已,后来他们离婚了。布莱德长大后一心想成为老师,于是他开着车把这个城市的所有学校找了一遍,在最后一所学校应聘时,他成功了。他把自己的学生教的全是精英,连那个皮蛋也规规矩矩了。我很感动,因为一个患了妥瑞症的人,用自己的信念、坚强、努力征服了妥瑞症,为自己的一切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影片之中有个让我难忘的片段,一个校长,一个通情达理的校长,把布莱德·科恩喊到台上来,面对着曾经嘲笑过他的同学,老师,问他为什么会发出怪声,校长最后问他一句,我们到底怎么样才能帮助你,布莱德科恩说,别用异样的眼光看他。对!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的,每个人都能做出精彩的事情。
我想布莱德之所以那么有活力,乐观,且有坚定的信念,最重要的一点,是他接纳自己本来的样子。他称呼自己的怪声和抽动为“朋友、伙伴”,他从一开始就接纳自己这个现状,并且从不自我欺骗,也不祈望外部环境有一天会变好。这一点也使我非常感慨。的确,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各色人等,五花八门的事情每天都在上演——地震,涝灾,贪污,内幕,学术造假,被骗,人肉搜索,股市动荡,物价上涨……这样的事情从来没有哪一天停止过,并且看起来短期内也不像会停息。一切都是真实的,都是现实存在的,但是我们在这里,我们选择看到些什么?我们是把注意力放在那些黑色的负面事件里,还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如何有创造性地应对它?我们是认真追求更加美好的明天,还是甘愿把自己困在布满泥沼的过去自我怜悯呢?
布莱德的同学欺负他,老师批评他,邻居嘲笑他,他去打高尔夫也会被人轰出来,甚至学生家长也不理解他,那些人都没有错,他们的反应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因为对于他们来说,他们只是做出了自己认为合适的选择,他们有权利对外界的事物带有自己的评判,他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人都富有同情心,都充满善意。但布莱德可以选择,他也有同样的权利为自己做选择,他可以选择不在意他们,也可以选择每天为他们的态度伤心,他可以选择谩骂他们以维护自己,也可以选择理解他们以释然内心,他可以自暴自弃以理所当然的态度让父母供养自己,他也可以自强不息笑对病症去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无论如何,都是一生。只看他选择去过怎样的一生。但不同的选择,决定了他这一生的感觉,是充满幸福喜悦,还是满怀心酸悲苦。
第四篇:餐厅英语类 香港人新年前夜吃什么
美联英语提供:香港人新年前夜吃什么 分享一个免费试听课,名额有限,碰碰运气吧http://m.meten.com/test/xingzuo.html?tid=16-73675-0
If high-end restaurant bookings are a leading indicator of upscale consumer confidence, things are looking rosy in Hong Kong.如果说高档餐厅的预定情况是衡量高端消费者信心的主要指标,那香港的情况看起来不错。
A quick check with some of the S.A.R.'s leading western restaurants, including Michelin-starred establishments, showed that most were fully booked, with waiting lists, several weeks in advance of New Year's Eve.我把香港特区的主要西餐厅,甚至包括米其林星级餐厅都打听了一圈儿,才发现大多数餐厅的新年前夜套餐提前几周就已经预订满了,现在只能排队等候。
The standard New Year's Eve menu among these elite restaurants is a 6-9 course gastronomic dinner.这类高档餐厅的新年前夜套餐一般包括六至九道美味珍馐。
At the Island Shangrila's Petrus, the price per person for a 6-course set menu was HK$3,988 plus 10% service charge.To secure a reservation requires submitting a
signed credit card authorization form at least ten days in advance, with the applicable condition that no refund is possible once the reservation is confirmed.港岛香格里拉饭店的珀翠餐厅(Petrus)推出了六道菜的套餐,定价为每位3,988港币,外加10%的服务费。若要确保预定,还要提前十天签署并提交一份信用卡授权表,承诺一旦预定,概不退费。
Over at the Mandarin Oriental Landmark's Amber, the 6-course gastronomic dinner costs HK$3,888 per person, plus 10% service charge.A 5-glass wine pairing option would cost an additional HK$2,012 per person, plus 10% service charge.香港置地文华东方酒店Amber餐厅的套餐价格(6道菜)为每位3,888港币,加收10%的服务费。另可搭配红酒,每位收费2,012港币,另加10%的服务费,每人限饮5杯。
Amber's booking form states that “Children under 12 are not recommended”.(It’s open to interpretation whether that refers to having them at all, or just bringing them to dinner here.)
Amber餐厅的预定表上赫然写着:“不鼓励12岁以下小童。”(也不知应该理解为压根儿不该有这样小的孩子,还是指不该带他们到这儿吃饭。)
Amber's offering includes a live jazz band providing musical accompaniment.Like
Petrus, a signed credit card authorization form is required to secure the reservation at least ten days in advance.Also like Petrus, customers are advised that bringing bottles of wine from outside is not permitted on special occasions like this.Amber餐厅的年夜饭还包含爵士乐队现场表演。和珀翠一样,他们也要求提前十天通过信用卡授权为预定担保,还谢绝客人在这类节日自带酒水。
The Mandarin Oriental Hong Kong's Pierre restaurant offers a New Year's Eve banquet complete with starting cocktails, canapés and a glass of champagne for HK$4,388 per person plus 10% service charge.Their message on children is clearer: “We welcome children age 12 and older.” Guests are requested not to wear sandals, shorts, trainers or T-shirts.香港文华东方酒店Pierre餐厅的新年前夜盛宴从餐前鸡尾酒开始,包括小吃和一杯香槟,每位定价4,388港币,加收10%的服务费。他们对待儿童的态度比较明朗:“欢迎12岁及以上儿童就餐。”餐厅对穿拖鞋、短裤、运动鞋或T恤的客人恕不接待。
At Michelin 3-star rated L'Atelier de Joel Robuchon, the per person tariff for dinner is only $3,680 plus 10% service charge, for a seat at a table.A seat at the bar counter offers dinner at a lower price per person.米其林三星餐厅L'Atelier de Joel Robuchon的定价是餐台席位每位3,680港币,加收10%
的服务费;吧台用餐席位还要更便宜些。
It's interesting how high-end Western restaurants in Hong Kong all seem to incorporate lucky Chinese numbers(“8”, “6”)in their pricing.有趣的是,香港的高档西餐厅在定价时似乎都结合了中国的吉祥数字“8”和“6”。
That's smart marketing, considering this is Hong Kong, where East celebrates West, and vice versa.这种营销策略很高明,毕竟这里是香港,是中外节日并重、东西融汇之地。
Speaking of the annual Michelin ratings, which are not without some controversy, China currently boasts 5 restaurants in the coveted 3-star category, which is the highest grade Michelin gives out.Of these, 4 are in Hong Kong and 1 is in Macau.另外,说起每年总能引发一些口水战的米其林星级评定,现在中国共有5家餐厅荣膺米其林三星餐厅,是米其林评定的最高级别,其中4家在香港,1家在澳门。
分享一个免费试听课,名额有限,碰碰运气吧http://m.meten.com/test/xingzuo.html?tid=16-73675-0
第五篇:美国电影文化
摘要:
美国电影文化
关键词:眼泪,阳光,香味,英雄
悲伤,说到悲伤的情绪,电影《超脱》带给我的感触很大。这部电影是由艾德里安•布洛迪主演,影片主要讲述的是亨利•巴赫特来到社区学校担任代课老师。学校因学生反叛、经营不善而濒临绝境,多丽丝为首的一批教师备受煎熬。亨利的第一堂课就遭遇了顽劣学生的挑衅,但是被他巧妙地化解。他赢得了女教师萨沙的好感。同时,他的教学方式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其中就包括因肥胖而苦闷的梅丽迪斯。她一直默默地承受着因体重带来的各种责骂与嘲笑。但是因为老师,她似乎又找到了一切的理由但是,亨利其实内心也有很大的压力,他的爷爷处于弥留之际,他的母亲自杀阴影始终在脑海中萦绕。某天夜里,他在公车上黯然神伤,独自流泪。这情形被一个刚受到嫖客凌辱的雏妓艾瑞卡看到了。她尾随他,希望获得他的帮助。他起初拒绝了她的要求,后来他还是把她带回了单身公寓。这部电影和以往美国电影带给我的感觉不同,没有华丽丽的场面,没有超凡入圣的特效,有的只是低调又豪华的演员阵容,还有这部电影弥漫出的悲伤。童年遭受不幸的代课老师,叛逆的学生,得不到尊严的老师们,失足少女·······那么多消极的符号贯穿了整部的电影,特别是艾德里安•布洛迪那即使是笑起来也带着深深的几道抬头纹的额头,配合着他上翘的眉毛,深邃的眼神,都流露出了一股忧郁,也很好的呼应了整部电影的氛围。
看的时候在想,这部电影应该是在抨击美国的教育制度,想起自己在高考期间听到最多的是美国及欧洲的教育制度有多么多么的优秀,可以培养同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特长,不会像我们国家的应试教育模式,培养出那么多没有理想的大学生。可是也正是他们这样没有升学的压力,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美国,他们面对的也是更多的诱惑,毒品,酗酒,性······在影片中不断快速插入不同底片颜色回忆着男主角的童年,死亡,药品,母亲,裸体,那一幕幕过往不断在男主角心中轮回,也不断在我的心中引起冲击。
电影中人物之间的关系都是局促的,紧张的,相互压抑却又透着一股股不羁,影片中不断用黑板画的新式插入着学校老师不堪教学的压力,对着镜头发出发自长期压抑在内心的不满,和学生对老师的辱骂,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挑衅。也许在他们心中最渴望的还是一份尊重,比如一份自己工作得到成果,一次对自己理想的理解,一个可以倾诉的人,或者是回家以后妻子和儿子扫过自己的一个眼神。
也许我们的一辈子都在寻找那个可以给予我们拥抱的人,在童年时期,有我们的父母,长大以后有我们的丈夫妻子,老了以后还有自己的子女。每个人都不可每时每刻都保持一颗乐观的心,想太阳一样随时对身边周围的人放出光和热,即使是太阳也有被月亮遮住光芒的时候。当男主角看到自己的爷爷在养老院里没有接受到好的教育的时候,一相文质彬彬的他对着护士也发出了最恶毒的威胁,也许也是他长期积累的不来那个情绪的一个发泄。当最后男主角在夕阳的余晖中去少年学校找艾瑞卡时,我们才知道,穷尽一生,我们要学会的,也不过是紧紧拥抱。
自由,是人类内心最深层的渴望,可是,我们在漫漫的人生路上渐渐逝去了对自由最本质的向往,只有当有一天,他真正离开你时,你才会真正去在意他。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亦是如此。有着一份不错的工作,看似幸福的家庭的安迪,直到那一天,被他人陷害锒铛入狱,从此在肖申克监狱开始了一段不平凡的生活。在监狱里有凶残的犯人,贪婪的监狱长,艰苦的生活条件,最重要的是失去了自由,甚至连面对生活的勇气。电影中的一个细节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震撼,一个被关了几十年的老人出狱了,面对外面自由的世界,一切在他看来都是那样陌生,陌生到不知所措,陌生到惶恐。最后在他无法适应监狱外的生活,选择了上吊来结束自己的一生。在我看来,他的确是出狱了,可只是他的肉体离开了监狱,他的心灵早已在肖申克里慢慢被腐朽。在漫长的监狱生涯里,他已经习惯了在他看来安逸的生活,也失去了对自由的认识。当有一天,他真正离开这所他早已习惯的监狱时,他反而得不到内心的平静。纵观我们,又有多少人生活在这样一座座监狱当中呢,权力,金钱,爱情这些我们施加给自己的枷锁又无形中束缚了我们多少的发展,在这样的一个浮躁的社会里,我们又有多久没有为一朵花儿而停留,为了一米阳光而感动,为了此时此刻我们能站在这能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而感悟呢„„
回到电影,电影中反复出现了阳光的这个符号。第一次是在安迪和他的伙伴一起在参与户外公差,在此期间,安迪运用了自己的知识帮助长官逃脱了一笔不少的税收后,他要求的奖励是给他和他的同事一起喝三瓶啤酒。所以在早上十点,一堆肖申克的犯人坐在天台上,沐浴着阳光,喝着冰啤酒,仿佛一个个在自己家中修天台的自由人,用他们的话来说,仿佛一切的造物主一般(电影台词注视)。即使只有喝一瓶啤酒的时间,安迪也想回味下作为一名自由人的感觉。同样,在影片中,安迪也冒着被关禁闭的风险,在监狱的广播室放起了《费加罗的婚礼》,面对门外不断敲门的狱警,安迪更愿意静静地欣赏这部歌曲,虽然监狱里可能有很多人听不懂歌曲的内容,可是在这首歌的时间里,他们都愿意安静地去欣赏他,此刻他们也感觉到自己不再是那个被关在监狱里的罪犯,而是像一个普通的人一样,影片的高潮应该是安迪越狱,在暴风雨中爬过长达半英里的水管,最终在泥地里离开监狱时,安迪把身上的衣服一件一件全脱了,像一个初生的婴儿那样新生,在暴风雨中振臂高呼此时,也是的安迪终于完成了自我的救赎。在沙滩上,安迪终于完成了诺言和黑人老头相视而笑,此时对于他们而言,肖申克所发生的一切不再是折磨,而是一份人生中最宝贵的经验了。
美国一直是一个讲人权的国家,在他们的逻辑里崇尚的是个性的释放和对自由的追求,自由更是美国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安迪的追求也是这样,作为一个被冤枉入狱的人,他不希望就这样在监狱里不明不白的度过剩下的日子,所以他要越狱,离开这个束缚他,囚禁他的牢笼。在影片中他面对这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难,他忍耐过,哭泣过,崩溃过,但一直没变的是他那颗永远追逐自由的心,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这部电影会在美国人心中引起共鸣的一个重要原因。可是就是这样一部成功的电影却没有得到当时的奥斯卡奖,因为另外一部同样是经典的电影《阿甘正传》,这不得不说是有戏剧性的一幕了。可是,这部电影的成功是无法被抹杀的。记得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18岁,即将面对高考,面对自己的未来,我不知道该从何下手。可是当我看到安迪爬出监狱的时候,我哭了,的确,面对未来,没有谁能有确定的把握,就像安迪一步步在那黑暗中的下水道中匍匐一样,可是在他心里一直都坚信着对目标的信念。如果停滞不前,也许就只能永远呆在黑暗之中,与其如此不如勇敢的往前走,只要心中有一个目标,路就在脚下。
在人的潜意识当中,香味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往往更深刻,在未来的某个地方,闻到同样香味,这样给人们带来的回忆往往更加立体和全面。《闻香识女人》这部电影第一次听说还是因为那首探戈曲Por Una Cabeza,曲风开始慵懒幽默,之后到高潮之后激烈婉转,最后又逐渐平静,配合这阿尔帕西诺的表演,恰恰是影片中史法兰长官一生的写照。他的人生本该是辉煌的,在军队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可是由于一次的事故,他的眼睛失明了,他的人生也逐渐暗淡下去了,虽然他失明了,可丰富的人生阅历让他往往比其他人看事情看人看的更加透彻,在年轻中学生查理身上他看到了一些好的地方,于是他决定和查理做伴,用自己的方式结束自己已经灰暗不堪的人生,可是最后他们两人相互扶持相互帮助,一起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人生。
我感觉这部电影拍出了香味,正如电影的片名一样,只不过不同的是,这里的香味不是女人香,而是一股人性的香味。电影敏感的涉及到了美国退伍军人这一话题,美国在进五十年来发动了大量的战争,而退伍军人也一度成为美国的社会问题,退伍军人在战争中遭受的身体上的伤害和心理的伤害,往往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在生活中平复下来,而更多的退伍军人选择了醺酒,暴力等来发泄内心的伤痕,这也对退伍军人的家人和朋友造成了很多问题。电影的主人公史法兰上尉就是一个代表,双目失明的他选择了用冷漠对待身边的人,拒绝他们的好意,因为他是个自尊心强的人,他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施舍与怜惜,就算是残疾了,他也希望靠自己的力量去生存下去。
伴随这只差一步的探戈曲,史法兰上尉带着惆怅的陌生女子在舞池翩翩起舞,没有了视觉,但是那也仅仅是没有了视觉,他还能凭借自己的感觉和经验,带着这个不太会跳舞的女孩在舞池起舞,在他身边,女孩不再怯懦,她已经是舞池里的女王了。这首探戈也许也是史法兰上尉的生命之舞,在他的生命中,他已经不再有什么遗憾了,他成为了那个他想成为的人了,即使有很多的人讨厌他,可是没关系,只要在他能够做好自己就好了。现在他只想选择一个华丽的方式来结束生命,其实因为他自尊,所以他又是自负的,在他心里双目失明恰恰是他心中永远的痛了。当把查理支走,拿起枪的一刻,他又是脆弱的,也许从未有一瞬他发现自己是这样贪恋着这个世界,喜欢开着跑车在空无一人的街道奔驰,喜欢享受各种各样的美食,喜欢美丽的女孩·········最后在查理的帮助下,史法兰上尉也终于肯面对真实的自己,走出自己的内心世界,试着去接触外界的世界。
最后在学校的礼堂,史法兰上尉为查理辩护时,他的演讲铿锵有力,“我正处在我人生的十字路口,我总是知道哪条路是正确的,除了些例外,我总是知道。但我从来没去做,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那实在是太难走了!而现在的查理也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选择了正确的路,一条通往正确人生价值的道路。让他继续走完这旅程,委员们,你们正掌握着他的未来。一个宝贵的未来,相信我,别将它毁了,保护它,拥抱它。有一天你们会为此感到骄傲。我保证。”(摘自电影片段)加上阿尔帕西诺现象级的表演,他的演讲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当他演讲结束后,礼堂里的掌声久久不能平息。这段演讲我看了好几遍,每次听都振奋人心,在我们生活当中诱惑太多了,用中国的思维来说,要保持一颗本心太难了。当我们在自我和他我矛盾选择当中,我们也许真的很需要身边能有这样一个充满人生阅历的老人,给与我们正面的力量,去勇敢做出对的选择。
美国是个新生的国家,因为缺少信仰,所以他们就不断融合新的信仰然后创造出属于他们的信仰,在我看来,美国的漫画英雄就是美国人自己创造的信仰。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那么多各年龄层次漫画迷,加上好莱坞级别的特效使得美国漫画电影每一部都能够得到不错的票房。从《蜘蛛侠》到《蝙蝠侠》,《雷神》到《钢铁侠》······每一个漫画迷都能在大屏幕上看到那个属于自己的英雄,也许单单从剧情来说,他们都是轻车熟路,同样的路线。平凡一无是处的男主角(除了超人,钢铁侠,蜘蛛侠)由于某些机缘巧合(被蜘蛛咬了,被射线或者宇宙光线射了,得到了神秘道具)成为大英雄,克服种种困难,最后战胜大反派的过程。可是不同的是,每个英雄人物都有自己身上不同之处,而且在最难战胜的是自己人性上的弱点。与中国人定义“一个好汉三个帮”不同,美国的英雄强调的更多的是强烈个人的英雄主义,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是,都是独自去面对去挑战,他人的帮助常常只是去解开内心的疑惑或者是爱情的力量。或许这也可以从中西方的地域差异有关,中国人口众多,人均占地少,而美国地方大人口也不是很多,所以在美国的思维里,更多的考虑的是个人,从自身的角度去这个世界,中国人的思维则是关注“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我看来这些英雄电影更想是一个个美丽的成人童话,当我们不断长大,接触到了社会上更多的人,更多的事,也需要面对更多的压力,而这些电影可以给你带来两个小时左右的放松,让你放下这些压力,去感受作者的想象力,然后在自己的世界里做自己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