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国建筑院校绿色建筑课程设计活动
全国建筑院校绿色建筑课程设计及竞赛活动
为了唤起全社会对绿色建筑的关注,提高绿色建筑设计水平,引导在校大学生培养绿色建筑技术、生态模拟分析以及健康建筑理念,加强合作与交流将生态绿色理念整合于建筑行业的发展之上,特在全国建筑院校中发起绿色建筑课程设计及竞赛活动,使绿色建筑设计成为建筑设计专业必修课,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认识学习建筑节能的所必备的技术能力,培养低碳减排建筑设计思维理念,创新新型建筑节能技术;在竞赛过程中互相交流学习提高,将绿色建筑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从而将建筑行业推向绿色生态为主导的新阶段。
活动发起单位: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 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委员会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新天津生态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深圳市深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上述单位本着对社会建筑事业的高度责任感,本着对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高度危机感,本着对新型建筑人才的高度重视感,发起这次课程设计活动,领航绿色建筑新天地,此必为功在当前,利在千秋之举。希望更多的单位和个人积极响应并参与到这次活动来,力求在中国各院校建立一套绿色建筑设计人才培育体系,让中国的建筑节能技术领先于世界,从而为全人类创造出绿色、和谐、健康的人居环境。
媒体鸣谢:
深绿设绿色建筑论坛
QQ腾讯网
ABBS建筑论坛
http://shenluse.5d6d.com “建筑学报”杂志社 “建筑创作”杂志社
技术支持:
深圳市深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深绿设”绿色建筑论坛
注:“深绿设”将提供全程生态技术培训和指导
活动主题
“绿色生态 建筑未来” 全国建筑院校绿色建筑课程设计竞赛
活动时间
2010年9月——2011年1月
参赛对象
全国高校院系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等相关专业的三年级学生。(备注:大四,大五学生可以以个人名义参赛,即无须院校组织)
活动内容
1、参赛院校于每年三年级第一个学期,在建筑设计课程中设置绿色建筑课程设计
2、学生可以个人或小组参赛,每小组参赛人员不超过三人 3、11月10日以前各院校提交参赛名单,各院校参赛名额不能超过三个
4、课程题目:拟设计一山地别墅,总建筑面积200㎡左右
5、作品要求为一号图纸(594×841mm)两张(不要裱板)
6、作品截止时间: 2011年1月26日(当日邮戳为准)
7、作者姓名及通信地址(含邮箱)用不透明方式密封于图纸背面右下角
8、作品背面右下角须院校盖章,并附上指导老师签字。
竞赛评审办法
1、建筑设计(30分)
首先满足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功能布局合理,交通组织流畅,建筑设计新颖,并具备可操作性。
2、绿色建筑技术运用(30分)
《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建筑技术导则》 建筑符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星级评定,从绿色建筑要求的总则、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及其他绿色建筑要求进行评审与比较。
3、生态技术创新(40分)
挖掘新型建筑节能、节材、节水技术,从建筑设计本身实现全生态建筑理念。“不一定是全新的、不一定是传统的、不一定是权威的,不一定是可行的,但一定要是合理的”。
评委专家(拟定): 叶青
深圳市建科院董事长、深圳市绿色建筑协会会长 李保峰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魏春雨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饶戎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韦光
深圳市深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董事长 周恺
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崔彤
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 徐卫国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教授 吴耀东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胡越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张雷
南京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张雷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 王昀
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副教授,方体空间主持建筑师 朱锫
朱锫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竞赛奖励: 1.奖项:
绿色建筑一等奖(1名),最佳建筑设计奖(1名); 最佳生态技术创新奖(1名); 绿色建筑二等奖(3名),绿色建筑三等奖(12名),2.获奖作品择优刊登于“建筑学报”杂志社、“建筑创作”杂志社; 3.出版学生竞赛作品集。
4.发起单位联合声明,获奖者将被推荐到知名企业工作。
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深圳市福田区福明路雷川大厦539室 联系人:张工 QQ:310475452
联系电话:0755-29462712 ***
传真:0755-29462712
竞赛作品收集及相关信息发送专用邮箱:sls2009@vip.qq.com
活动发布:
本项竞赛活动将在2010年10月发布,参赛者可从深圳市深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主页(http:// 1.本活动对社会的意义:
当能源危机和生态危机成为全球性关注焦点之时,人们对节能环保也越来越重视,“绿色建筑”概念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建筑界最主流的发展方向之一,世界的目光开始关注绿色建筑以及它背后的行业推动者。以绿色建筑标准为准绳的建筑绿色化和生态化也正成为中国建筑行业的大势所趋,发展节能和绿色建筑将是房地产业持续发展所难以回避的战略转变,也
是构建节约型社会的一个显著标志,未来新增的建筑是否节能环保将成为今后建筑的重要指标,绿色建筑的发展已成为中国建筑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一环。
本次以“绿色生态,建筑未来”为主题的全国建筑院校绿色建筑课程设计活动,将会培养出大量高素质的绿色建筑设计人才,提倡全民“绿色”意识,把建筑的全寿命周期都贯穿“绿色”的理念。再加上教育的推广和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提倡稳步提升全民的“绿色生态”素质,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促使人们想方设法节约能源,创造利国利民的低碳生活。
本次活动是面向全国建筑院校的一次对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传播活动、舆论引导活动、启蒙教育活动,从而推动促进全社会节能减排、绿色低碳事业的发展。
2.本活动对院校的意义:
在中央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的指引下,积极响应参加本次活动的院校,一定会得到社会的广泛尊重和认可。倡导 “绿色建筑”意识,从人才成长的摇篮开始培养,其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值得全社会为之称赞喝彩。
更为重要的是院校与院校之间的互动交流,资源共享,互补有无必将使各院校的学术研究和科学实践有更长足的发展空间。当然,通过这次活动,院校也能够将平时的课程设计和“绿色生态元素”更为紧密的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们切实的感受到院校在建筑领域的责任感和前瞻性,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院校,甚至无比的骄傲与自豪。进一步的说,本次活动还会加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师生关系更为和谐融洽,从而为教学工作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院校学生参加这次活动,为其社会实践又画上浓重的一笔,同时也有利于其就业,从而提高参与院校的就业率。
3.本活动对学生的意义:
在校的学生主要接受的是理论化的教育,对于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性建筑课程设计涉及很少,通过参加这次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绿色建筑设计能力,激发出学生研习绿色生态技术的热情,使学生们的深切的体会并认识到自身在建筑设计方面的价值所在。
课程设计本身对学生而言就是一种自我学习,自我挑战和自我创新。学生的绿色建筑课程设计,不仅要在理论上具备合理性,还需要让人们来合理、有效使用绿色建筑所提供的功
能,避免因为追求一时的享受而破坏了环境,影响了绿色建筑原本设计的功能。因此,这次活动也是让学生们提前体验到实践性建筑设计的良好契机,为其以后从学生向社会建筑师的角色转换提供了预演平台。
学生们在参赛的过程中势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技术难题,这样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绿色建筑设计从狭义的角度来说是跟建筑息息相关的,从广义的角度来看,绿色建筑所涉及的专业学科是十分广泛的。因此,学生们可以进行跨专业,跨学科学习交流,拓宽自身的思想观念和设计理念,为成为杰出的绿色建筑设计师做好准备。
第二篇:首届全国建筑院校绿色建筑课程设计活动(正式版)
首届全国建筑院校绿色建筑
课程设计及竞赛活动
为了唤起全社会对绿色建筑的关注,提高绿色建筑设计水平,引导在校大学生培养绿色建筑技术、生态模拟分析以及健康建筑理念,加强合作与交流将生态绿色理念整合于建筑行业的发展之上,特在全国建筑院校中发起绿色建筑课程设计及竞赛活动,使绿色建筑设计成为建筑设计专业必修课,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认识学习建筑节能的所必备的技术能力,培养低碳减排建筑设计思维理念,创新新型建筑节能技术;在竞赛过程中互相交流学习提高,将绿色建筑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从而将建筑行业推向绿色生态为主导的新阶段。
活动发起单位: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 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委员会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新天津生态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深圳市深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上述单位本着对社会建筑事业的高度责任感,本着对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高度危机感,本着对新型建筑人才的高度重视感,发起这次课程设计活动,领航绿色建筑新天地,此必为功在当前,利在千秋之举。希望更多的单位和个人积极响应并参与到这次活动来,力求在中国各院校建立一套绿色建筑设计人才培育体系,让中国的建筑节能技术领先于世界,从而为全人类创造出绿色、和谐、健康的人居环境。
媒体鸣谢:
深绿设绿色建筑论坛
QQ腾讯网
ABBS建筑论坛
http:// www.xiexiebang.com),深
绿设绿色建筑论坛(http:// www.xiexiebang.com)及其他协办媒体获得此次竞赛的相关技术资料和动态,敬请关注。
*本次活动最终解释权归全国建筑院校绿色建筑课程设计委员会所有 深绿设郑重声明:为所有参加各种绿色建筑设计竞赛的选手提供技术指导 http:// 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摘自《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
目录
绿色建筑标识
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发展史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应走出三大误区展开
什么是绿色建筑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绿色建筑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绿色建筑的室内布局十分合理,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
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
编辑本段
绿色建筑标识
为贯彻执行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国家发展战略政策,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自2008年4月委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成立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中心绿标办)负责具体工作,已评出15项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其中公共建筑10项,住宅建筑5项;获得三星级标识的项目7项;获得二星级标识的项目3项;获得一星级标识的项目5项。这些建筑的建筑节能率、住区绿地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可再循环建筑材料用量等绿色建筑评价指标,都严格达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相应要求,对减少建筑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作出了确实的贡献。在评价过程中,为了完善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体系,成立了专门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来解决评价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并发布相关技术文件,如《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通过召开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记者见面会、国际绿色大会绿色建筑评价与标识分论坛(2009年3月28日)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推进会(2009年6月24日),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活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广泛宣传和推广;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环境测控优化研究中心开展绿色建筑标识咨询服务,协助地方政府和业主方申请绿色建筑标识。
目前评价一、二星绿色建筑权力已经下放到部分省份,目前有26个省份可以自己评价一星和二星的绿色建筑,三星绿色建筑需要到住建部绿标办和城科会进行评定,目前绿色建筑发展速度南方快于北方,绿色建筑发展较多的省市有广东、江苏、上海,现在北京和天津发展速度比较快。
编辑本段
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绿色建筑;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
编辑本段
绿色建筑发展史
世界绿色建筑发展史
20世纪60年代,美国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提出了生态建筑的新理念。
1969 年,美国建筑师麦克哈格著《设计结合自然》一书,标志着生态建筑学的正式诞生。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使得太阳能、地热、风能等各种建筑节能技术应运而生,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先导。
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组织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口号,同时节能建筑体系逐渐完善,并在德、英、法、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广泛应用。
1987年,联合国环境署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1990年世界首个绿色建筑标准在英国发布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使可持续发展思想得到推广,绿色建筑逐渐成为发展方向;
1993年美国创建绿色建筑协会;
1996年香港地区推出自己的标准;
1999年台湾地区推出自己的标准;
2000年加拿大推出绿色建筑标准。
中国绿色建筑发展史
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中国政府相续颁布了若干相关纲要、导则和法规,大力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2004年9月建设部“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的启动标志着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
2005年3月召开的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暨技术与产品展览会(每年一次),公布“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获奖项目及单位,同年发布了《建设部关于推进节能省地型建筑发展的指导意见》。
200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006年3月,国家科技部和建设部签署了“绿色建筑科技行动”合作协议,为绿色建筑技术发展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奠定基础。
2007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又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逐步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200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推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建设等一系列措施。
2008年3月,成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节能与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对外以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的名义开展工作。
2009年8月27日,我国政府发布了《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提出要立足国情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
2009年11月底,在积极迎接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召开之前,我国政府做出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到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
2009年,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环境测控优化研究中心成立,协助地方政府和业主方申请绿色建筑标识
2009年、2010年分别启动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编制工作。
编辑本段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节能能源
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绿色建筑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节约资源
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
回归自然
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
绿色建筑的建造特点包括:对建筑的地理条件有明确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绿色建筑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
绿色建筑应尽量采用天然材料。建筑中采用的木材、树皮、竹材、石块、石灰、油漆等,要经过检验处理,确保对人体无害。
绿色建筑还要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建筑使用能源所产生的CO2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来源。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也应运而生。
编辑本段
绿色建筑应走出三大误区
绿色并不等于高价和高成本
在楼盘销售以广告轰炸和概念炒作盛行的年代,“绿色建筑”也毫无例绿色建筑外地成为房地产商们朗朗上口的新词儿,以至于让人们误以为绿色建筑就是高档建筑。
绿色建筑的成本究竟怎样,是否会成为提高房价的因素,住房和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做出了回答:
绿色建筑是一个广泛的概念,绿色并不意味着高价和高成本。比如延安窑洞冬暖夏凉,把它改造成中国式的绿色建筑,造价并不高;新疆有一种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它的墙壁由当地的石膏和透气性好的秸秆组合而成,保温性很高,再加上非常当地化的屋顶,就是一种典型的乡村绿色建筑,其造价只有800元/平方米,可谓价廉物美。
在中国老百姓收入不太高的情况下,大家对房价和房屋成本是非常敏感的。仇保兴说,我们引进绿色建筑标准和技术时,就充分考虑了这些问题,规定绿色建筑所采用的技术、产品和设施,成本要低,要对整个房地产的价格影响不大。值得一提的是,一旦应用了这些技
术和设备后,投资回绿色建筑报率是很高的,因为住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电费、水费和其他能源费的开支,一般5年到8年之内,就可以把成本收回来。比如,德国一家公司援助的一项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政府给每户出3000元钱,住户自己出2000元钱,国外援助2000元,总共一户投资7000元钱,对建筑进行了从外保温到供热、智能、玻璃、门、天花板和水循环系统的全面改造。改造后,住户一年所减少的开支就达到3000元以上,周边的许多老百姓也要求运用这些技术。
仇保兴说,并不是现代化的、高科技的就是绿色的,要突破这样的认识误区。把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的发展道路定位在高端、贵族化,不会取得成功;事实证明把发展道路确定为中国式、普通老百姓式、适用技术式,绿色建筑才能健康发展。以前的智能化就走过弯路,许多智能建筑,停留在保安、音响控制等方面,线路搞得非常复杂,造价也非常高,甚至耗电量居高不下,这不是智能建筑应有的发展道路。信息时代,智能化应绿色建筑该是多用信息,少用能源。现在有些地方推行智能开关,用手机就可以控制家里的能源开关,冬天走的时候,就把供热开关关掉,下班之前半个小时,手机一按,就能把供热开关启动,这样回到家里时,屋里已经暖洋洋的。主人在外边工作的时候,家中不供热,能省1/3的能源。再如,许多南方地区,房子里的空调40%是为了应对室外的阳光,安装一个很小的智能测温装置,当太阳光正热时,遮阳帘自动升起来,减少射入室内的阳光,减少空调的能耗。这样的智能建筑才是绿色的,才是符合我们时代要求的建筑。
仇保兴坦言,因为绿色建筑的标识不明确,人人都可以滥用,“绿色建筑”也就成为一些房地产开发商提高房价的欺骗性概念。现在应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的标识,通过对建筑的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室内环境的具体性能进行实测,给出数据,规定对生态环境的保障。把绿色建筑从绿色建筑一个简单的概念变成定量化的检测标准,对达到标准的给予绿色建筑的标识,这样伪绿色就会现原形,最终会退出房地产市场。
绿色建筑不仅局限于新建筑
“我国新建建筑节能工作做得较好,基本遵循了绿色建筑的标准;但把大量既有建筑改造成绿色建筑的工作推进得不是很顺利,许多既有建筑仍是耗能大户。”业内专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据建设部统计,新建建筑在设计阶段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的执行率由2005年的53%提高到了2007年的97%;施工阶段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的执行率由2005年的21%提高到了2007年的71%,总共每年可节约700万吨左右标准煤。未来的30年之内,我们还要新建400多亿平方米的建筑,在现行建筑管理体系中,达不到绿绿色建筑色建筑标准就不得开工,所以新建建筑的节能只是执行问题,难度并不是很大。难度在于我国现在既有的400亿平方米建筑的节能改造,如何让既有建筑成为绿色建筑。
比如,北方地区集中供热的建筑面积是63亿平方米,占全国建筑面积总量的10%多一点,却占全国城镇建筑总能耗的40%。供热“大锅饭”中,有人是开着窗享受暖气,非常浪费。我国单位面积采暖平均能耗折合标准煤为20公斤/平方米·年,为北欧等同纬度条件下建筑采暖能耗的1~1.5倍。我们需要在既有建筑中引入“集中供暖、分户计量”的概念,需要改革在我国实行了数十年的“单位包费、福利供热”的供暖体制。
据仇保兴介绍,既有建筑现在从楼上到楼下都是一条管道供热,是串联式的,每一户装一只计热表,不可行。现在技术上已经有所突破,引进欧洲的先进技术,在每个散热片上装一绿色建筑个计量表,成本低,非常适合中国的计量改造。这使得供热也像供水、供电一样,是严格计量的,是可以调控的。据估算,在北方地区,如果房间里供热是可以调节的,不用开窗,就可以节约15%的能耗;如果是可计量的,主人出差或者上班时把暖气关掉,回来以后再开,就可以节约30%的能耗。30%的能耗意味着北京市冬季采暖节省500万吨煤,就相当于减排1000万吨的二氧化碳气体。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也是一个艰巨的节能减排目标,需要加大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
建筑节能不只是政府的职责
每台电器设备在待机状态下耗电一般为其开机功能的10%左右;一盏11瓦的节能灯相当于60瓦的白炽灯亮度;选用电子镇流器,较传统镇流器省电30%;变频式空调较常规的非变频空调节能20%至30%。
这些节能小窍门看似细小,日积月累,却能节省不少能源。推广绿色建筑不只是政府的职责,广大居民也是绿色建筑的最终实践者和受益者。很多建筑本身的节能效果不错,可居民在装修过程中,把墙皮打掉了,或者换了窗户,拆掉天花板,这样就破坏了建筑本身的节能性和环保性。
仇保兴表示,现在规定,凡是财政投资的项目,都必须达到建筑节能的最低标准,一定要应用建筑节能的标识;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不管哪个公司或机构建造,都必须是节能的绿色建筑,这需要政府去实施,也需要广大市民关心监督。仇保兴说,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不能只停留在专家、政府官员和一些大企业、大城市,应进入寻常百姓家。要让老百姓知道什么是绿色建筑,不是有鲜花绿草、喷泉水池、绿化得好的楼盘就是“绿色建筑”。如果老百姓都能关注到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都注意到房屋的能耗、材料、对室内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气体的减排,那么大家的共识就会形成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有了市场需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才能在全社会广泛地推广应用。
第四篇: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
【论文摘要】“工程概论”是建筑工程领域的综合型概论课程,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建筑工程领域相关行业现状与发展方向,进行工程启蒙,培养工程意识。本文从土木工程领域的发展方向,阐述绿色建筑的内涵,指出绿色建筑与一般建筑的区别,分析我国在绿色建筑方面的现状与问题,提出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有效措施,并表达了作者未来的的兴趣与梦想.【论文关键词】工程概论绿色建筑兴趣梦想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摘自《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
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与此同时,人类社会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严重挑战。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我们现时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许多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人类本身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它与其支撑的环境息息相关。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我们今天必须优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和社会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同时,还要进一步高瞻远瞩,通盘考虑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这就是1992 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里约热内卢宣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思想的基本内涵。即要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掠夺性的,甚至是破坏性的发展模式,从传统的资源型发展模式,走上良性循环的生态型发展模式,促使经济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其中经济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社会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与目的,环境生态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建筑是三者的综合体。这种新的发展观必然导致产生新的建筑观———可持续发展建筑观,即保护生态、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存环境,是21 世纪建筑的基本任务,绿色建筑及其研究和实践正是为实现这样的目标而提出的。
一绿色建筑与一般建筑的区别
1一般建筑在结构上趋向于封闭,在设计上力求与自然环境完全隔离,室内环境往往是不利于健康的;而绿色建筑的内部与外部采取有效连通的方式,会对气候变化自动进行自适应调节,就像鸟儿一样,它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更换羽毛。同时也使室内环境品质(即空气质量,温度、湿度舒适感,自然光照明,隔噪音等等)大大提高。这种由居住人健康而带来的另一种意义上的节能更具有深刻的人文意义。建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神经系统(智能系统),变化羽毛等于随气候变化而变换节能围护装置和性能。日本日立公司在最近的北京科博会展出了集节能、环保、保安于一体的楼宇智能系统,仅5万元的投资就可通过一般的手 机遥控将能耗降低30%.2一般建筑随着建筑设计、生产和用材的标准化、大批量化,促使了大江南北建筑形式的一律化、单调化,造成了“千城一面”;而绿色建筑推行本地材料,尊重地方历史文化传统,有助于汲取先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造就凝固的音乐、石头的史诗,使得建筑随着气
候、资源和地区文化的差异而重新呈现不同的风貌。如黄土高原的窑洞是先人创造出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利用自然能源居住生活的建筑杰作,窑洞背靠黄土高坡,依山而凿形成宽敞空间,向南开窗,最大限度地吸收阳光,造就了冬暖夏凉的自然环境。现在,当地建筑师们对部分窑洞重新进行了改造,更多地吸收阳光,改善了通风条件,充分发挥了窑洞本身的节能效果,可以称之为富有地方特色的绿色建筑。无独有偶,最近德国《星期日世界报》报道了该国建筑师德·汉森借助印地安人的穴居和粘土房理念而设计的半埋式小丘住宅,不仅有良好的舒适性,而且能效非常高,全年供暖费用仅为150欧元。
3一般建筑是一种商品,建筑的形式往往不顾环境资源的限制,片面追求或盲目迎合市场即期消费的住宅和办公楼,这往往是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背道而驰的;而绿色建筑则被看作一种全面资源节约型的建筑,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可再生的能源、土地、水和材料的消耗,产生最小的直接环境负荷(即温室气体排放、空气污染、污水、固体废物及对周边的影响)。建筑及其城市发展都将以最小的生态和资源为代价,在广泛的领域获得最大利益。
4一般建筑追求“新、奇、特”,追求自我标志效应,难免造成欧陆风或××风盛行;而绿色建筑的建筑形式是从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中获得灵感。随着绿色建筑的发展,建筑学中有了新的美学哲学:美存在于以最小的资源获得最大限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这使得生态美的展示充满生命力和创造性。人类对建筑美的感知将建立在生态影响的基础上,重返2000多年前古罗马杰出建筑师维特鲁威提出的“紧固、适用、愉悦”的六字真经上,而不是建立在精美艺术细节、夸张的形式主义上。
5一般建筑尽管采取节能设计,但综合能耗仍居高不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现代社会中,建筑业往往或正在成为最大的耗能和污染行业;而绿色建筑因广泛利用可再生能源而极大地减少了能耗,甚至自身产生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有可能达到“零能耗”(广泛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和“零排放”的建筑。我们如果要在发电效率方面提高5%,汽车节能方面提高10%,在技术上是极为困难的,而建筑节能轻易可达50-60%或者更高。建筑节能有着巨大的空间。
6一般的建筑仅在建造过程或者是使用过程中对环境负责,是狭义的人地和谐。而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为人类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最终实现与自然共生。绿色建筑不仅讲究建材的绿色环保和本地化,以减少长途运输所引起的能耗和污染,而且它还在建筑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建材生产到建筑物的设计、施工、使用、管理及拆除回用等全过程使用最少能源及制造最少的废弃,以循环经济的思路,实现从被动地减少对自然的干扰转到主动创造环境丰富性,减少对资源需求上来;从狭义的“以人为本”转移到对子孙后代和全人类的以人为本。这是真正的绿色建筑革命和科学发展观的含义。
二我国绿色建筑的现状与问题
伴随着绿色建筑在国际社会的认同,绿色建筑理念在我国也逐渐受到了重视。1996年,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正式将“绿色建筑体系研究”列为“九五”计划重点资助课题。1999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建筑师协会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发布的《北京宪章》,明确要求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建筑师和工程师在新世纪中的工作准则。我国众多政府部门和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随即启动了绿色建筑技术研究,在一些办公建筑、高等院校图书馆、城市住宅小区、农村住宅进行了绿色建筑实践,还进行了与此相关的“生态建筑”、“健康住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性探索。2002年底,在科技部、北京市科委和北京奥组委支持下,由清华大学牵头并联合有关单位,对绿色奥运建筑标准和评估体系进行了研究,针对我国具体情况,系统地提出了绿色建筑所涉及的内容和重点,建立了科学的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形成了绿色建筑定量化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全过程控制的观点和与之相应的评估方法和实施指南。2004年,我部和科技部开始组织实施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重点研究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技术导则,开发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成套设备,并力求通过系统的技术集成和工程示范,形成我国绿色建筑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基地和自主创新体系。2004年下半年,我部正式设立了“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该奖的设立证明了我国进入了推广绿色建筑工作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绿色建筑在我国起步较晚,还处于试点、初步发展阶段,因此我国在绿色建筑工作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
1、绿色建筑的意识与知识不足。不少地方尚未将建筑节能与发展绿色建筑工作放到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实施可持续发展、推进城镇化的战略高度来认识。由于从政府部门到开发商、投资商和大多数设计、施工、监理、物业管理人员以至广大人民群众均缺乏绿色建筑的基本知识和意识,因而难以保证绿色建筑在建设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渗透力和质量。
2、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长期以来,国家对能源的管理偏重工业和交通节能,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发展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引导和扶植。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对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的节约,也没有可操作的奖惩方法来规范和制约各方利益主体必须积极参与;我部颁发的《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作为一个部门规章,力度远远不够,致使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推广工作长期落后,成为我国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一个薄弱的环节。虽然我部已先后颁布实施针对三个气候区的节能50%%的设计标准,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民用建筑节能标准体系,但工业建筑的节能标准尚未出台,公共建筑的节能标准也才刚刚颁布。而关于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性的标准体系,更是还没有建立。
3、行政监管体系薄弱不少地方对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工作相关的行政管理职能尚未予以高度的重视,尚未将其列入政府承担公共管理职能的组成部分。各级政府在“三定”方案中均没有相关的职能和编制,管理薄弱,个别地方甚至放任自流,导致政府管理部门缺位,该管的没管住。十多年的工作实践表明,必须把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列入各级政府的工作目标,利用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进行强有力的引导和干预。
4、缺乏发展绿色建筑有效的经济激励政策。长期以来,国家对能源的管理偏重工业和交通节能,而对引导和扶植绿色建筑缺乏有效的经济激励政策也导致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推广工作长期落后,成为我国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一个薄弱的环节。
5、缺乏行之有效的推广交流平台。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还缺乏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新配件和新的设计及管理模式的推广交流平台。在西方发达国家,绿色建筑起步较早,有的国家甚至已经取得经济发展和能耗持续下降的突出成就。我国缺乏及时、系统、广泛地引进他们的技术和成功经验的交流平台.三、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有效措施
1、加强全社会的生态意识教育。要在全社会普及生态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提倡绿色消费,使全民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出发,在居住、出行、娱乐、休憩中切勿追求奢侈豪华,倡导节能和减少对环境污染的生活方式。只有全社会接受并追求绿色建筑体系,才能驱动建筑市场的需求,促使市场各方主体积极营建绿色建筑。从政府部门到建筑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房地产开发和物业管理企业、各类社会组织和企业直至广大人民群众都要积极参与,尽快形成浓厚的社会氛围。
2、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及评估体系。建立健全发展绿色建筑的政策法规体系;完善绿色建筑的技术标准支撑体系;建立严密的行政监管制度体系;建立切实可行的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性的标准体系;制订绿色建筑量化标准和可操作的评估体系。这些体系对指导绿色建筑设计、建设、规范引导建筑业转向绿色可持续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行政监管体系应重视节能、节地、节水和节材。节能重点在于降低长期使用的总能耗。如充分考虑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减少空调使用和照明;通过建筑外围护结构设计和采用高效保温材料以及密封性良好的多层窗,减少建筑运行能耗。节地关键在于城乡空间的统筹。重点研究城市发展新增建设用地从节约农村建设用地中获取;建筑选址及规划时,要尽量翻新旧建筑,减少道路及服务区域的面积;限制使用和淘汰实心粘土砖,充分利用矿渣、粉煤灰等工业废料;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和绿色高性能混凝土,保护土地资源,减少环境污染。节水应重点考虑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节省水资源,可采取鼓励节水型器具、改变用水习惯和通过水价杠杆调节等措施,从而降低用水量。另外,要加强屋顶雨水的收集和再利用、地面雨水可通过采用可渗透的路面材料使雨水能深入地层,保持水体循环。节材重点是走新型工业化和产业化道路,同时应精心选择高效经济的建筑材料和设备。
4、建立有效的经济激励制度。在推行绿色建筑时,仅靠道德的力量是不够的,还要有经济力量的驱动。政府应制定有吸引力的经济优惠措施调动开发商和消费者的积极性,如采取适当的补贴和优惠的税收政策,为绿色开发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和,使绿色开发沿着良性循环的轨道稳步、健康、持续发展。
5、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由于中国绿色建筑起步较晚,需要学习和引进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因此,政府应采取多种形式建立交流平台,使世界所有国家在绿色建筑上的最新技术能够在中国得到及时应用。
第五篇:全国大学生绿色建筑创意设计竞赛
全国大学生绿色建筑创意设计竞赛
活动介绍
全球化和城市化已经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城市作为人类经济活动的中心、社会发展的心脏,面临着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双重危机,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追求“低碳”的城市模式已势在必行。建筑作为城市的主要象征和载体,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更消耗着巨大的能源。因此,要发展低碳城市,首先要求建筑实现生态转型,而绿色建筑就是城市建筑生态化的产物。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建筑业要推广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着力用先进建造、材料、信息技术优化结构和服务模式。”近年来,“绿色低碳”已经成为建筑业的集体价值追求。它的基本内涵是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节约资源及能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亲近自然,并能够做到人、建筑、环境的和谐共处和永续发展。
如何让建筑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未来的建筑应该如何通过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新创意,使各种元素更好地体现在建筑之上?这是人类对未来建筑的思考和前瞻理念,未来的建筑设计师将承担起这一重任。
作为全国大型的房地产开发和投资企业之一,复地集团已拥有超过16年的房地产开发经验。多年的开发经验赋予了复地集团独有的企业文化,而坚持环保低碳理念又对复地集团的未来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事实上,复地集团在承建上海世博会民企联合馆的建设中过程中,就将低碳环保的元素充分进行实践,成功地建造了一座绿色低碳的民企馆,这也成为了绿色建筑设计的典范案例。
有鉴于此,中国青年报社、复地集团与盛世原道智库机构共同举办“全国大学生绿色建筑创意设计大赛”,面向全国各高校大学生征集创新、实用、可行的绿色低碳建筑的创意、技术或作品,并对优秀创意、技术和作品进行评估、试验或实践,让低碳建筑成为现实。
我们郑重地向国内有志服务于绿色低碳建筑事业的未来建筑设计师——大学生们发出真诚的邀请,希望让全社会都能看到你们非凡的创意、丰富的想象力及精心设计的作品,把“绿色低碳•未来建筑”的理念与蓝图展现于世人面前。
参赛对象:全国高校建筑学院、环境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城建规划学院等相关专业全日制在校生.同时欢迎全国高校内对“绿色低碳•未来建筑”主题感兴趣且有专门研究的非专业院系全日制在校生参赛.参赛方式:
1、参赛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填写报名表,在规定的期限内递交作品; 内容来自dobuilding2、通过发送电子邮件(greenbuilding@QQ.com)提交作品;
3、通过邮递方式;地址: 北京朝阳区建国路SOHO现代城A座3002室大学生绿色建筑创意设计大赛组委会收邮编: 1000224、本文转自DoBuilding
参赛作品收件截止时间:2011年10月31日下午18时(邮寄作品以邮戳为准)。
全国大学生绿色建筑创意设计大赛报名表点击表格下载全国大学生绿色建筑创意设计大赛报名表.xls
奖项设置
1、奖项设置如下。1)特别大奖1名(奖励现金10000元)2)最佳作品奖10名(奖励现金5000元)3)优秀作品奖20名(颁发优秀奖证书)
2、本次大赛的获奖者,均获得主办方优先列入“复地•金种子”招聘计划候选人才的机会,优先提供实习、应聘机会,并择优录用。
3、本次大赛的最佳作品奖(包括特等奖)获奖者将被主办方邀请参加大赛颁奖典礼。说明:前11名最佳作品奖(含特等奖),凭作品自身特点、优势,根据评委会意见,冠以最佳创意奖、最佳低能耗奖、最佳居家建筑奖、最佳商业建筑奖等各种奖项名称。
更多信息请点访问:http://news.qq.com/zt2011/tx/greenbuild.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