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城市的发展:绿色+智慧

时间:2019-05-15 07:47: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未来城市的发展:绿色+智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未来城市的发展:绿色+智慧》。

第一篇:未来城市的发展:绿色+智慧

未来城市的发展:绿色+智慧

4月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通知的形式印发了《“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将是指导我国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规划》发展总体目标为:到“十二五”期末,绿色发展的理念为社会普遍接受,推动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的经济激励机制基本形成,技术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创新研发能力不断提高,产业规模初步形成,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基本实现城乡建设模式的科学转型。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建设一批绿色生态城区、绿色农房,引导农村建筑按绿色建筑的原则进行设计和建造。

在理念导向上,倡导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理念,以人为本,以维护城乡生态安全、降低碳排放为立足点,倡导因地制宜的理念,优先利用当地的可再生能源和资源,充分利用通风、采光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建筑,倡导全生命周期理念,全面考虑建筑材料生产、运输、施工、运行及报废等全生命周期内的综合性能。在目标选取上,发展绿色建筑与发展绿色生态城区同步,促进技术进步与推动产业发展同步,政策标准形成与推进过程同步。在推进策略上,坚持“先管住增量后改善存量,先政府带头后市场推进,先保障低收入人群后考虑其他群体,先规划城区后设计建筑”的思路。《规划》重点任务包括:推进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大力发展绿色农房、加快发展绿色建筑产业、着力进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推动老旧城区的生态化更新改造五大方面。

4月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第九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新产品博览会上说,近5年,我国绿色建筑每年以翻番的速度发展,2012年绿色建筑项目数和面积均相当于2008年至2011年的总和。仇保兴说,城镇化要转向新型城镇化,就意味着作为城镇化最基本的细胞——人类的住房必须要更新形式,从传统建筑转向绿色建筑。未来,必须把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等生态文明的新理念融入城镇化的进程中。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仇保兴指出,要把住绿色建筑质量关,第一,加强评价标识机构、专家、测评机构监管。第二,要对绿色建筑的设计、建造、运行进行全过程的监测。第三,加强社会监督。第四,完善绿色建筑的补贴和处罚机制。在补贴机制方面,绿色建筑财政补贴要使业主和消费者能够分享,具体可以通过财政补助、减免契税、维修基金、物业费减免、直接兑付等方式。政府投资的绿色公益型建筑要补贴给建设单位(业主),鼓励业主主动要求进行绿色建筑的设计和施工。第五,要培养绿色建筑的物业管理。推进物业服务企业从低技术含量、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服务创新型转变,构建绿色物业服务体系等。让城市“智慧”起来

此前,1月2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做好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根据《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在各地初审的基础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开展了2012年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申报的综合评审。经研究,确定北京市东城区等90个城市(区、镇)为创建国家智慧城市第一批试点。《通知》指出,智慧城市建设是推动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拉动内需、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各地要以创建智慧城市为契机,积极开展体制机制创新,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与信息化的高度融合。《通知》要求各地应结合相关规划实施和自身特点,在充分整合现有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实现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应用和数据共享,构建智能、协同、高效、安全的城市运行管理体系和惠民利民的公共服务应用体系,并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多种渠道、多元投资的方式,开展试点相关项目的建设和运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试点所在省级人民政府签订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创建协议,并会同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与试点城市(区、镇)人民政府签订“国家智慧城市创建任务书”。2012年7月19日,第一届中国智慧城市高峰论坛在京召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在会上作了“智慧地进行城镇建设,积极促进我国城镇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发言。仇保兴指出,应从三个方面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第一,从社会发展的整体角度,系统谋划城市的发展。第二,从有效的可执行的角度来分析,实现智慧城市建设过程可执行、可落实、可检验、可考核。其中,必须关注并解决产业、民生、环境、行政、资本这5个问题。第三,要从现代科学技术应用的角度来思考,特别是运用信息技术成果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董宝青说,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潮流和趋势就是信息化,特别是当前新一轮信息通讯技术变革甚至是革命正在全面展开,以云计算、物联网等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层出不穷。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不仅仅是概念上的转变,它有深刻的历史内涵和技术发展演变的背景,是一个全方位的变革转型升级。从数字城市迈向智慧城市,至少有几点根本性的转变:第一,信息化跟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环境等各方面的发展会进一步地深度融合,会更进一步地面向现代化的需求全面展开;第二,在理念上,从过去数字城市的建设把网络空间和实体空间建设对应互动发展,进一步引向把人脑智慧的作用进一步和实体空间和网络空间融合互动,增加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与世界和谐发展的能力;第三,在应用上,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原有的每一项应用,在原有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各种应用大集成、大整合和基于集成上的全面创新,在各种应用中,增加人智慧的因素;第四,在信息资源开发方面,从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转型,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转向知识资源的开发利用、转向人的智慧的开发利用;第五,在信息技术应用上,更多地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成熟的信息技术;第六,要建设更好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像建设泛在的、融合的、智慧的城市信息基础设施等,智慧城市的建设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中国梦城市梦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不长的时间内连发两个指导性文件,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已经格外清晰。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李迅在第九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做了题为“理想城市”的演讲。他说,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新型城镇化,什么是新型的城镇化?它应该是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集约节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它一定是绿色的、低碳的、生态的、智慧的、宜居的。

李迅说,中国的城市发展要实现四大转型:增长方式上要从过去的工业文明的褐色发展转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绿色发展;发展方式上从过去的线性发展转向循环发展;城乡 空间要从过去无序的摊大饼、蔓延式的发展,向紧凑、集约、有序、均衡的方向发展;发展模式要从过去英美模式走向中国模式,就是科学发展的新型化城镇化模式。

在本届国际绿色建筑大会上,中国万通“立体城市”的概念再次被提及,它所倡导的绿色低碳全新理念得到李迅的肯定。“立体城市”是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于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中国商界气候变化国际论坛”上首次提出并付诸实践的新型城市建设计划。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在大约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打造一个建筑面积600万平方米、可容纳8万至10万人口的高密度建筑群。它有六大规划理念:竖向发展、大疏大密、产城一体、资源集约、绿色交通、智慧管理。

北京万通立体之城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郝杰斌用“微循环、正能量”来概括立体城市。他强调,立体城市将充分体现生态、科技和文明等特色,实现微规划、微产业和微管理的有机结合。微规划就是从生态、能源和交通等领域充分考虑绿色、节能和低碳的要求,表达立体城市对自然的尊重;微产业则是要让医疗产业、教育产业和都市农业在立体城市中得到发展和创新;微管理就是引入社区自治的理念,充分运用新信息技术,建设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打造智慧城市管理新模式。郝杰斌用数据加以说明,立体城市只占同样规模的平面城市约1/7的土地,节约58%的城市用水,降低41%的能耗,减少60%的碳排放和89%的不可降解垃圾填埋量。

天空城市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唐瑛介绍了“天空城市”的独特意义,“天空城市”有点儿类似万通“立体城市”,该设想是把所有的城市功能汇集在一个建筑里。天空城市是利用最高的建筑科技、最高能源效率、最高空气品质、最高土地效率,让人得到最高生活享受,真正由科技创造品质。她说,郭沫若先生有一首诗叫《天上的街市》,而“天空城市”完全可以把那样一个飘渺的空中街市变为现实。

李迅说,理想城市是人类永恒的一个追求。我们的理想城市应该是低碳、生态、绿色、智慧、宜居,让人有美丽幸福的感受。梦想就在前面,我们一定要做梦,城市梦是中国梦的一部分,大家追求现代理想城市,一起为中国梦圆梦而努力。

第二篇:智慧城市:未来发展新愿景

智慧城市:未来发展新愿景

什么是智慧城市?

基本内涵

目前,关于什么是“智慧城市”,并没有形成统一说法。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2年1月发布的《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出,智慧城市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

一种观点认为,智慧城市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工业化、城市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并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表现。它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

发展历程

“智慧城市”最早出现在1984年美国拉斯维加斯的一家以“智慧城市”命名的产业技术协会组织。1992年,美国13个州的城市兴起智慧增长运动,主要是环保主义者发起,强调土地集约使用,经济重要性让位于环境和生活方式。

1999年,新加坡等城市发起了智慧城市运动,旨在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推进产业升级和交通智能化管理,解决能源消耗、城市污染、交通堵塞问题。2006年,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智能交通系统成功实施。2007年10月,欧盟在《欧盟智慧城市报告》中率先在城市发展传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智慧城市”的创新构想,成为世界上较早的智慧城市推进设计框架与探索实践。2008~2009年,IBM公司在推出“智慧地球”创新战略过程中,将智慧城市纳入其中。

2009年11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首都科技界大会上对“智慧地球”、“物联网”等进行了诠释和目标展望,标志着“智慧城市”引起我国国家层面重视。2011年,上海浦东新区和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先后制订“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和“中国智慧城市(镇)科学评价指标体系”。今年1月,住建部公布了90个城市(区、县、镇)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8月,又确定了103个城市(区、县、镇)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据媒体报道,“十二五”后3年银行和投资机构或将提供超过4400亿元支持智慧城市建设。而整个“十二五”期间我国各地用于建设智慧城市的总投资估计也将达到5000亿元。关键词:实践案例

国内外进行了怎样实践?

■宁波

作为“智能浙江”综合试点城市,宁波市提出以10大智慧应用体系商业和服务模式创新为重点,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应用体系建设。到2015年,建成一批成熟的智慧应用体系,形成一批上规模的智慧产业基地,智慧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到2020年,将宁波建设成为智慧应用水平领先、智慧产业集群发展、智慧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具有国际港口城市特色的智慧城市。10大应用体系包括智慧物流、智慧制造、智慧贸易、智慧能源、智慧公共服务、智慧社会管理、智慧交通、智慧健康保障、智慧安居服务和智慧文化服务。以建设6大智慧产业基地为重点,加快推进智慧产业发展。6大基地分别为:网络数据基地、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基地、智慧服务业示范推广基地、智慧农业示范推广基地和智慧企业总部基地。

■美国

2009年9月,美国中西部爱荷华州的迪比克市与IBM公司共同宣布,将建设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一个由高科技充分武装的6万人社区。通过采用一系列IBM公司新技术“武装”的迪比克市将完全数字化,并将城市的所有资源都连接起来(水、电、油、气、交通、公共服务等),因此可以侦测、分析和整合各种数据,并智能化地作出响应,服务于市民的需求。

■瑞典

瑞典智慧城市建设在交通系统上得到了最大体现。首都斯德哥尔摩交通拥挤非常严重,于是瑞典当局在2006年初宣布征收“道路堵塞税”。在IBM公司的助力下,斯德哥尔摩在通往市中心的道路上设置了18个路边控制站,通过使用RFID技术以及利用激光、照相机和先进的自由车流路边系统,自动识别进入市中心的车辆,自动向在周一至周五(节假日除外)6:30~18:30之间进出市中心的注册车辆收税。通过收取“道路堵塞税”减少了车流,交通拥堵降低25%,交通排队时间下降50%,交通废气排放量减少了8%~14%,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下降了40%。

■日本

日本2009年7月推出“i-japan(智慧日本)战略2015”,旨在将数字信息技术融入生产生活的每个角落,目前将目标聚焦在政务电子化、医疗健康信息服务、教育与人才培育三大公共事业。在上海世博会上,日本馆更是以“连接”为主题,用信息化最新科技让人们看到未来20~30年城市“智慧生活”的美好场景,展会上所亮相的“未来邮局”融合了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在邮局中不仅能够寄送信件,还能实现人与商品的智慧交流。

■西班牙

西班牙的桑坦德是一个中型城镇,为了减少空气和噪声污染,这个市寻求科技的帮助,并成为大规模传感器配置的试验城市之一。通过“智能桑坦德”项目的建设,全市配置了约1万台电子监控设备,借此对城市二氧化碳排放、噪声、温度、环境光线甚至某个特殊区域的停车位进行监控。每台监控设备都会通过互联网进行实时信息交流,这样司机就可以通过移动应用程序或智能信号找到适合的停车场。

关键词:建设途径

城市如何变智慧?

作为新兴事物,“智慧城市”的发展路径及模式尚无定论,加之各个国家和地区基本情况不尽相同,各建设主体在理解上也存在差异,建设目标各有侧重,发展水平互有差距。但纵观各国实践,还是能够找到一些共同处。根据专家的研究,智慧城市的实现至少需要做到4个方面:

第一,全面透彻的感知系统。通过传感技术,实现对城市管理各方面监测和全面感知。智慧城市利用各类感知设备和智能化系统,智能识别、立体感知城市环境、状态、位置等信息的全方位变化,对感知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和处理,并能与业务流程智能化集成,继而主动做出响应,促进城市各个关键系统和谐高效运行。

第二,宽带泛在的互联网络。各类宽带有线、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城市中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的全面互联、互通、互动,为城市各类随时、随地、随需、随意应用提供了基础条件。宽带泛在网络作为智慧城市的“神经网络”,极大地增强了城市作为自适应系统的智能服务能力。

第三,智能融合的应用。现代城市及其管理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基于云计算,通过智能融合技术的应用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存储、计算与分析,并引入综合集成法,通过人的“智慧”参与,提升决策支持和应急指挥的能力。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大成智慧工程将构成智慧城市的“大脑”。技术的融合与发展还将进一步推动“云”与“端”的结合,推动实现智能融合及随时、随地、随需、随意的应用。

第四,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智慧城市的建设注重以人为本、市民参与、社会协同的开放创新空间。注重从市民需求出发,并通过维基、微博、Fab Lab、Living Lab等工具和方法强化用户的参与,汇聚公众智慧,不断推动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应着重在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社会关注度高的领域,提高公众幸福指数。如深圳市从科技、人文、生态3个方面打造智慧城市,并以此作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突破口。

需要强调的是,智慧城市建设必须建立政府、公众、企业、非盈利机构等相关主体参与的城市规划和发展机制,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以便城市可以更加智慧地应对各种挑战。

关键词:发展方向

城市将走向何方? 2012年11月,住建部发布《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同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明确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的范围以及申报条件等。

根据管理办法,住建部将对验收通过的试点城市(区、镇)进行评定,评定等级由低至高分为一星、二星和三星。

《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将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包括保障体系与基础设施、智慧建设与宜居、智慧管理与服务和智慧产业与经济等4个指标;二级包括保障体系、城市建设管理、政务服务和产业规划等11个指标;三级包括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及实施方案、城乡规划、决策支持和创新投入等57个指标。

据悉,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中央8部委研究起草的《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已于近日报请国务院发布,为我国今后城市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意见》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基础设施更加智能,公共服务更加便捷,社会管理更加精细,生态环境更加宜居,产业体系更加优化。今后,我国将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智慧城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保护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为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中央将建立智慧城市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国家发改委将会同工信部等23个相关部门建立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各部门资源,协调制定政策措施,完善智慧城市评估办法等。在地方,也将建立和完善多元、多渠道的智慧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

今后,我国将启动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水务、智能环保、智慧医疗、智能养老、智慧社区、智能家居、智慧教育、智慧国土等10个领域智慧工程建设。同时将在东、中、西部选择100个不同规模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开展智慧城市试点示范。

关键词:存在问题

目前有哪些盲区?

缺乏统筹规划。中央部门中大概有十几个部门都在各自为政推动地方建设智慧城市,做法不一样,思路也不一样,缺乏统筹和宏观的引导,而各地方也存在盲目建设的现象。贪大求全。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分阶段实施,重点突破,而很多地方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环保、医疗、交通、教育、城管等所有领域都想做,这样的结果可能会导致什么领域都难以突破。

千城一面。智慧城市规划需要结合城市自身特点和发展战略,现在很多地方的规划同质性较高,没有体现城市独有特色,最后容易造成“千城一面”。

缺少公众的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地方政府的狂欢,它将带来大量的项目和工程,带来巨额的社会投资。然而公众则对此知之甚少。缺少了公众的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就容易与初衷渐行渐远。

缺乏信息安全意识。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中,很多城市往往把橄榄枝伸向了全球几个大的跨国IT企业,并且技术上高度依赖,对于信息安全的问题缺乏统筹考虑,难以维护信息主权。

智慧城市两问

一问:智慧城市等同于数字城市吗?

数字城市是指基于宽带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和计算资源基础设施推进城市信息化建设,数字城市可以看作智慧城市的初级形态。我国多数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快,但不能因此降低了智慧城市的标准和水平,缩小了智慧城市的目标和愿景。除却基础设施及衍生业务外,智慧城市更多地聚焦于社会管理创新、民生保障改善等城市管理和服务层面,能够深入推动城市产业体系转型升级,切实带动城市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改造提升。因此,智慧城市可以具备数字城市的基本框架,但数字城市无法囊括智慧城市的丰富内涵。

二问:智慧城市等同于城市信息化吗?

智慧城市最为本质的特征在于“大系统”概念,在于集成性、整合性及融合性;而信息化往往只局限于某一行业或者某一领域,纵向成果突出,但横向甚少关联。智慧城市的兴起还有一层重大意义,就是要打破因区域间发展水平差异和部门间条块利益分割而导致的信息化孤岛。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应用即是打造智慧城市大系统的有力支撑,使各行业、各地区、各领域具备了共享资源、协同运作的物质基础。因此,智慧城市可以突破信息化建设中的关联性壁垒,但信息化建设无法全面展现智慧城市的规划蓝图。

绿色是智慧城市的灵魂

智慧城市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城市生产和生活,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使得如能源危机、环境恶化等重大问题,能够以更加生态、更加文明的方式解决,促进城市集约、低碳、生态发展。

从国内外的实践来看,智慧城市建设的一大亮点就是绿色选择,利用高科技管理城市环境。浙江大学科教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教授陈劲表示,城市未来的建设与发展要为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冲突提供解决方案,其核心是城市的系统优化共生和可持续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打造宜居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世伟认为,中国城市发展面临新的困境和挑战,包括生态失衡、交通阻塞、能源危机、城市安全等,因此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在战略上应注重绿色、泛在和协同的综合应对方案。绿色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灵魂,围绕节能减排和优化环境进行谋划建设,以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借以提高城市的宜居度。泛在城市就是实现各城市内和城市间在智慧技术支持下的跨越时空的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的网络数字信息联系,使各类资源的效能最大化和最优化,借以提高市民生活和工作的便捷度。协同城市则是要实现城市社会管理各要素间的整合转型,以信息集群为基础,实现跨系统应用集成、跨部门信息共享、跨网络融合互通,体现城市反应的即时性和适时性,借以提高城市管理的灵敏度。

依靠智慧城市的四大体系,即无所不在的感知体系、高速通畅的信息传输体系、大体量的计算体系、丰富的智慧应用体系,城市管理和发展具有了空前的协同和动员能力。为构建一个高效、协同、智能、可视化的整合环境管理辅助决策平台,很多城市利用信息化手段,融合计算机技术、3S技术、视频监控技术等前沿科技,实现对各种环境数据、环境状态的多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实时监控,同时整合环境业务系统,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实现环境管理和决策。建设智能环保系统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更具有重要意义。

专家认为,在智慧城市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应依靠智力资源开发和科技进步实施绿色工程。比如,建立和实施生态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和自动平衡调节系统,治理和改善城市环境;通过减少资源消耗,开发新能源和实现资源的循环使用,推动城市经济增长;根据城市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来控制城市人口数量等。在发达国家,智慧城市的智能技术在环保、节能方面的应用也十分普遍,包括低碳住宅、节能住宅等。以哥本哈根为代表的低碳节能为特征的绿色城市,以韩国松岛新城为代表的高新技术驱动为特征的泛在城市,以新加坡为代表的城市运行流程优化为特征的协同城市等,这些模式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多样化的借鉴方案。(李军)

第三篇:智慧城市发展论文

中小型智慧城市建设

摘要:智慧城市建设以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为基础,包含了众多领域,各个领域之间有机互联,互为整体,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主流方向。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开展如火如荼,但仍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多种举措稳步推进。

关键词:智慧城市 智能交通系统 智慧医疗系统 智能电网 发展前景

一、发展背景

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公布,明确提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利用,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的智慧发展、五化融合。2014年8月29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部、住建部、交通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根据八部委文件精神,推进智慧城市的发展。

二、总体要求

(一)以人为本,务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要突出为民、便民、惠民,推动创新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向城市居民提供广覆盖、多层次、差异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避免重建设、轻实效,使公众分享智慧城市建设成果。

(二)因地制宜,科学有序。以城市发展需求为导向,根据城市地理区位、历史文化、资源禀赋、产业特色、信息

— 1 — 化基础等,应用先进适用技术科学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在综合条件较好的区域或重点领域先行先试,不断总结经验,再逐步扩大建设范围和领域,有序推动智慧城市发展,避免贪大求全、重复建设。

(三)整合资源,统筹协调。进一步依托云计算中心及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等系统性软硬件设施,整合政企各方现有的软硬件资源,统筹协调,减少不必要的资源重复及浪费,不断优化流程,提升效率。

(四)市场为主,协同创新。积极探索智慧城市的发展路径、管理方式、推进模式和保障机制。鼓励建设和运营模式创新,注重激发市场活力,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投资和运营,杜绝政府大包大揽和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五)可管可控,确保安全。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强化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落实责任机制,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和保护个人信息的力度,加强要害信息系统和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确保安全可控。

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增强,综合竞争优势明显提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六)细化要求。

1、公共服务便捷化。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环境保护、交通出行、防灾减灾、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领域,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居民、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的信息服务体系,公众获取基本公共服务更加方便、及时、高效。

2、城市管理精细化。市政管理、人口管理、交通管理、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社会诚信、市场监管、检验检疫、食品药品安全、饮用水安全等社会管理领域的信息化体系基本形成,统筹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及建(构)筑物数据库等资源,实现城市规划和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的数字化、精准化水平大幅提升,推动政府行政效能和城市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3、生活环境宜居化。居民生活数字化水平显著提高,水、大气、噪声、土壤和自然植被环境智能监测体系和污染物排放、能源消耗在线防控体系基本建成,促进城市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4、基础设施智能化。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建成。电力、燃气、交通、水务、物流等公用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运行管理实现精准化、协同化、一体化。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

5、网络安全长效化。城市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基础网络和要害信息系统安全可控,重要信息资源安全得到切实保障,居民、企业和政府的信息得到有效

— 3 — 保护。

三、发展前景及问题

智慧城市是指充分借助各种信息技术实现城市的智能化管理,是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的交汇点,代表了信息技术发展和综合利用的方向。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正面临着人口膨胀过快、交通拥堵不堪、资源消耗过度、环境污染严重等多种挑战,推动城市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打造智慧城市成为未来城市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

(一)智慧城市建设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智慧城市已成为医治“城市病”的最佳良药,是城市发展的高层次需求。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智慧的基础设施、智慧产品、智慧技术、智慧设备等协同推进,最终形成城市整体智慧产业链,推动传统城市向智慧城市转型升级。未来成熟的智慧城市体系将包含以下几种必要组成。

1、集多种技术为一体化的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从而建立起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交通设施,减少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目前,智能交通系统已发展为集交通信息采集、通信传输、数据处理、控制指挥等技术为一体的多学科应用型产业,因其实时、准确、高效、绿色的特点,成为解决一些大型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2、实时互动的智慧医疗系统。智慧医疗是以医疗信息化为基础,核心是借助物联网和传感器技术,通过传感设备进行患者的身份管理,形成医院信息系统中的患者主索引,并在此基础上按照约定的业务逻辑和网络协议,进行信息的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目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医疗主要应用于医疗器械与药品的监控管理、数字化医院和远程医疗监护三个方面。未来智慧医疗产业将向个性化、移动化方向发展,智慧胶囊、智慧护腕、智慧健康检测产品等移动智慧医疗产品将会广泛应用,借助智慧手持终端和感测器,有效地测量和传输健康数据。

3、坚强型智能电网。智能电网是基于高速通信网络,利用传感和测量技术、设备技术、控制方法以及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等先进技术,实现电力流、信息流和业务流的高度融合。智能电网具有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等特点,能够抵御各类外部干扰和攻击,同时,由于具有强韧的电网基础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因此在实现多种能源便捷接入的同时,能够抵御各类外部干扰和攻击。智能电网是电网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世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4、个性化智慧家庭。智慧家庭又可称为智慧家庭服务平台,是综合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讯、家电控制等技术,将家庭电器智能控制、信息交流及消费服务等家居生活有效地结合起来,创造出高效、舒适、安全、便捷的个性化家居生

— 5 — 活。智慧家庭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全新的体验,依托数字电视机顶盒、个人手机等终端载体,实现政务服务、社会服务信息化,将人们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通过信息化手段有机联系并融合起来。同时,智慧家庭可将技术、产品、应用、服务和社会、社区、家庭、个人等单元密切联系起来,体现出科技创新对于提升消费水平、推动人文生活进步的巨大力量,真正做到安全、便利、舒适、节能、智能。智慧家庭产业融合了硬件升级、软件应用与运营服务等多个领域,为芯片制造商、面板厂商、终端厂商、内容提供商、网络运营商等产业链参与者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及空间。

(二)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仍存在的问题。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基本与世界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并且具有良好的实践土壤。随着科技部在2013年10月将20个城市纳入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目前我国智慧城市的规划数目已超过220个,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各地先后投入智慧城市建设中。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但综合分析其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1、缺乏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宏观指导。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具有很大的盲目性,缺少运营准入标准,存在项目一哄而上等现象。此外,由于缺乏相关的标准体系,项目建设水平、基础参差不齐,严重制约智慧城市的建设。

2、缺乏详细的工作任务和实施路线。目前我国有些城市盲目跟风,把智慧城市仅仅定位在工程建设,或者是作为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没有深刻领悟智慧城市的内涵和国家 — 6 — 打造智慧城市的核心目的。

3、缺乏相应的配套体制和法制环境。由于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工程,而当前各地对智慧城市建设的这一特性认识不足,没有建立推动智慧城市运营和管理的长效机制,仅仅依靠政府投资来推动建设,无法充分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将直接导致智慧城市建设的可持续性严重不足。

(三)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多种举措稳步推进。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智慧城市建设对于加快现代化的发展速度,求解经济社会发展遇到的复杂问题,提供了良好的解决途径。推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多种举措稳步推进。

1、要制定顶层设计和长期规划。尽快出台国家层面的指导性政策,充分发挥各部门的力量,联合推进,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的标准要求,加强对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管理和监督。

2、要考虑各个城市发展的实际状况。从自身特色和需求出发,以切实解决民生问题为着眼点,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在统一规划下考虑到每个城市所处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

3、完善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配套措施和法制环境。建立运营和管理的长效机制,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多种手段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重照,刘淑华.智慧城市:中国城市治理的新趋向[J].电子政务,2011(06).[2]李峰.智能交通系统在国外的发展趋势[J].国外公路,1999(01).[3]王立谦,朱明清.浅谈智能电网的现状与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9).[4]李建功,唐雄燕.智慧医疗应用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J].中兴通讯技术,2012(02).[5]李艳.如何认识和推进社区信息化——面向社区服务和管理开展社区信息化的经验总结[J].中国信息界,2007(06).— 8 —

第四篇:绿色矿山:未来矿山发展新方向

绿色矿山:未来矿山发展新方向

9月10日,2012年中国矿业循环经济暨绿色矿山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内蒙古满洲里举行,此次交流会主题为“转变矿业发展方式·走绿色之路”。绿色矿山近几年频繁出现在矿山行业会议文件之上,下面亿矿网小编就带领大家来认识一下绿色矿山。

绿色矿山

绿色矿山的概念是英美西方国家最早在19世纪所提出,但最开始的概念仅仅是单纯的对矿区植被以及周边环境的保护和美化,主要点集中在环境之上。

二战之后,世界各大国家经济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也是自然资源的极度消耗,面对有限的地球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成为重中之重,这时的绿色矿山概念已经延展至资源的综合利用。

当代,全球污染严重,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世界各国发展的重要问题,资源的综合利用已经取得重大进展,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开始提上日程,加之科技的发展带来的高速生产力也使得绿色与科技的结合变得重要起来。

如此环境之下,中国的科学发展观与绿色矿山理念也结合起来,基本包括对矿山企业的九大要求:依法办矿、规范管理、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社区和谐、企业文化。

未来矿山发展新方向

2007年,国土资源部开始提出发展绿色矿业的倡议,发展至今日,“国家级绿色矿山”的要求包括依法办矿、规范管理、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社区和谐、企业文化等九大方面。这些要求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以矿山企业的技术力为主导的,包括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创新、节能减排;另一类是以矿山企业的责任心为主导的,包括依法办矿、规范管理、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社区和谐、企业文化。

纵观国内矿山发展的普遍情况,绿色矿山的新要求对于矿企实力来说是个很大的考验,如何达到国家标准,做到与国际同行业接轨是一大难题。目前,国际铁矿、煤矿等多项矿种市场低迷,国内矿山如何在低迷市场中提升利润、提高资源利用率必须要寻找一个新的发展契机。

节能减排、绿色降耗,绿色矿山必然是近年来矿山行业发展的新方向。

第五篇: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应以绿色为重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应以绿色为重

时间:2014-11-14 09:31:52 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

【能源世界导读】霍尼韦尔近日发布题为《中国智慧城市技术及应用展望》的报告,指出中国现阶段推动智慧城市发展应重点关注几大领域的技术创新及应用,其中包括智能建筑、智能家居、智能医疗、智能交通,并以此着力打造更舒适和节能、更安全、更具有创新性和生产力的城市。

霍尼韦尔近日发布题为《中国智慧城市技术及应用展望》的报告,指出中国现阶段推动智慧城市发展应重点关注几大领域的技术创新及应用,其中包括智能建筑、智能家居、智能医疗、智能交通,并以此着力打造更舒适和节能、更安全、更具有创新性和生产力的城市。

报告指出,智慧城市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打造宜居、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并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在战略上应以绿色为重,围绕节能减排和优化环境进行谋划与建设,以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借以提高城市的宜居度。对于企业来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智慧城市的关键是要把相关的技术和产品落到实处,同时恰到好处地满足中国市场的本地需求,以此来帮助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各类问题。

报告认为,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内容庞杂,任务艰巨,涉及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各个方面,需分阶段、分重点地推进。其中,智能建筑、智能家居、智能医疗、智能交通等是中国现阶段推动智慧城市发展和相关技术创新及应用的重点领域。

—智能建筑:集成创新,提升体验

到2020年,中国的智能楼宇产业将占全球市场的约三分之一。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和潜力,给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提升用户体验正成为重要趋势。

集成创新是中国未来智能建筑发展的关键,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运营管理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最终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智能家居:开创“私人订制”新局面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不断增加,智能家居也将逐渐进入定制化的发展阶段。

定制化将主要表现在用户对于智能家居整体解决方案的需求。实现智能家居首先在于根据自身需求对先进实用智能设备的选择和应用;其次,在智能化产品应用的基础上,通过便捷的操控平台将不同功能的智能设备进行集成控制;最后,通过智能手机等移动互联设备实时全面地了解并调节家居环境,提升舒适度及安全性。

—智能医疗:从智能监管到智能医疗的渐进式革新

从药品的生产、物流、流通直至使用,条码技术在医疗行业和公共事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监管部门正越来越多地通过高效、可靠的自动化数据收集及识别技术来实现对药品实施从生产到流通、应用环节的全程管理。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人口的老龄化,家庭医疗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家用医疗设备市场正在由一个小众市场变成一个大众市场,譬如家用睡眠呼吸机、家用空气检测设备,以及未来可用于远程医疗的家用设备和可穿戴医疗设备等。

—智能交通:传感技术将大显身手

在未来的智能交通系统里,传感器就如同人的五官一样,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且在交通运输的各个领域都将有着广泛的应用。

燃油效能、排放法规、生产效率和基础设施这四大因素未来将成为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而传感技术在这些领域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下载未来城市的发展:绿色+智慧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未来城市的发展:绿色+智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金枫城市设计产业园支持绿色建筑及智慧城市发展

    探索“绿色、智慧生态圈”建设 ——苏州金枫城市设计产业园全方位支持自主创新企业发展侧记 综合全球产业变革态势和我国经济及自然环境实际状况不难推断,未来我国产业发展将......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指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涉及到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城市生命线管理、食品药品管理、票证管理、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

    智慧城市

    1.智慧城市开展的背景 为规范和推动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构筑创新2.0时代的城市新形态,引领中国特色的新型城市化之路,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2年12月5日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

    智慧城市

    2010年9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决定将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 在中国杨帆起航 -------140城市角逐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有望近日面世 “智慧城市”正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样本。 在2013年年初已经公布90个试点城市的基础上,第二批......

    智慧城市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发展,中国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每年有1500万人口进入城市。《金融时报》2010年9月21日报道:1980年中国城市人口比例仅20%,而到2010年这一比例达到45%,是......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兴模式。智慧城市的服务对象面向城市主体--政府、企业和个人,它的结果是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提升和完善,终极表现为人类拥有更美好的......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论思考与战略选择 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和智能城市后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是信息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度融合。发展智慧城市,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缓解当前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