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社区养老模式 解决居家养老难
创新社区养老模式 解决居家养老难
寸草心全国社区助老工程在京启动
发布时间:2011-04-19 12:48:04
【我要纠错】
【字号 大 默认 小】【打印】【关闭】
法制网讯 记者陈丽平老人足不出户,就能得到养老机构的专业化照护,还能在家享受天伦之乐,这种养老新模式让我国养老体系中占有90%以上住家老人的养老变得更加方便。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寸草心敬老志愿者联盟近日发起的“寸草心全国社区助老工程”,首期在京建立210家寸草心助老服务站,专门为居家和社区老人提供送医送餐送货送慰藉等多项服务。
2008年1月29日,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国家发改委等10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要求全国所有社区“十一五”期间基本建立起多种形式、广泛覆盖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2009年1月12日,北京市民政局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意见》,提出了“9064”养老服务模式和“九养政策”,在全国率先对居家养老服务进行了规范,通过政策扶持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投资机制,不断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向社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北京市统计局2010年对16区县2264名老人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有58.6%的老年人认为社区养老条件一般或不能满足要求,希望开设老年餐桌并提供上门送餐服务的占78.1%,希望建立社区老年医疗保健机构的占69.4%,希望社区办托老所的占59%。因此,“九养政策”成功实施的关键在于开发出符合老年人需要的服务项目,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实现服务需求和社会资源有效对接。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寸草心敬老志愿者联盟,是我国最大的敬老志愿者组织,有两万多名敬老志愿者参与社区助老服务。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刘红尘介绍,居家养老不是某一个部门的事情,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积极应对。寸草心联盟联合养老机构、老年媒体、为老服务公司,在民政、卫生、司法、社工等政府职能部门支持下,共同发起“寸草心全国社区助老工程”。
据了解,“助老工程”首期将在京建立210家社区助老服务站,向10万老年人赠送“亲情通电话”(含话费)作为服务工具。以北京翠湖老年庄园为主的养老机构,为老人提供专业化的护理服务、管家服务、送餐服务、护理员培训。北京市十余家助老医院,为老人设立健康档案,提供老年健康咨询。北京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免费为老人提供法律援助。寸草心志愿者就近为老人上门服务等,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公益辅助的为老服务模式。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阎青春说,在社区层面建立起一个支持家庭养老的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体系,突出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的特点,不仅对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与更新,而且对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更新养老服务理念、创新养老服务方式,尤其是解决居家养老服务难题和提高老年人的生命生活质量都是很大贡献。
第二篇: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联合国人口老龄化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的7%。截止2010年11月1日,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1.77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以上老人为1.19亿,占总人口的8.87%。预测2025年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在未来十多年中,老龄人口年均增长将超过1000万。
社区居家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主要服务形式,积极发挥政府主导做到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居住在家的了老人提供已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养老方式。社区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服务、日托服务、心理咨询、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等。
社区居家养老的优势在于:利用社区资源提供养老服务能够就地取材,服务广、见效快。社区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即解决了家庭养老能力不足的困难,又解决了机构养老亲情淡薄、环境适应障碍等问题,构建一个以政府为依托、社区为主体、家庭为载体、公益性与专业性机构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以政府为依托旨在强调政府在社区居家养老体系中的统领性地位,特别是通过政策倾斜与资金支持赋予社区居家养老更多的资源。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制定和完善政策法规以推动社区居家养老的实施;②把社区居家养老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并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或者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以社区为主体旨在强调社区居家养老体系中承担资金整合与具体实施者的角色,承担包括搭建社区居家养老的组织化体系、建立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网络与监督体系等方面的任务。
以家庭为载体旨在强调社区居家养老体系中,家庭是老人安度晚年的生活场所,扶养老人离不开子女对老人的关爱,尽管政府、社区能够为老人提供有形的物质帮助,但是对老人来说,来自家人的关爱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公益性与专业性机构共同参与,旨在强调各类公益性和专业性机构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的具体提供者。除了以市场化形式向专业机构购买养老服务外,要积极调动社区内的各种正式或非正式资源,大力挖掘社区内的家属、朋友、邻里以及各种自愿性组织等要素,培育和发展社区民间组织,使之作为社区居家养老的内生性支持网络。
第三篇:居家养老模式
万福年华居家养老模式
大部分子女工作忙,老人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还得依赖社区和邻里之间的照顾。万福年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探访聚集在那里的老人们的业余休闲生活。
在万福年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笔者看到这里的设施齐全,有图书室、电子阅览室、休息室、娱乐活动室、健身房、乒乓球室和法制宣传厅等,厨房等配套设施正在建设完善中。该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天早晨5点就有老人到健身房锻炼身体,到了下午,老人们则在服务站各个活动室内打牌、下棋、阅读、聊天等。记者下午3点半赶到居家养老服务站时,几位老人正在活动室内边打牌、边闲话家常,一幅其乐融融的画面。
黄士元老人是万福年华社区的老居民,每天下午他都会来到居家养老服务站,与几位老伙伴一起打牌、下棋、聊天,雷打不动,已经坚持了好几年。“大家一起聊天、下棋,比闷在家里舒服多了。”黄士元说,他还经常向周围的亲戚朋友宣传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站,不少老同事听说后也经常过来玩,都说比看电视、打麻将有意义多了,既能交到朋友,又能给自己充电。一旁的祝长源老人接过话茬说道,“我们一群人约好了天天来聚聚,哪天谁家里有事不能来,就要抽空请假!”
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让老人们最为称道的要数“百姓讲堂”。每月10日,“百姓讲堂”开讲的日子,大家都早早来占位子,回去还给家人普及学到的知识。“‘百姓讲堂’讲的知识都是大家用得到的,比如老年人健康讲座、拒绝保健食品虚假宣传,让老人们学到了很多养生知识,开阔了眼界。
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说,社区志愿者们还经常上门陪老人拉家常、帮忙打扫卫生,为老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如今社区里的老人生活条件好了,物质上不愁吃穿,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则越来越高,尤其是“空巢”老人,子女不在身边,精神赡养尤为重要。为此,社区工作人员除了关心老人的生活,还手把手教老人上网,让老人可以与子女视频、聊天。可以说,社区居家养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精神赡养的作用,让老人在没有子女陪伴的情况下,享受到了充实的晚年生活。
据了解,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已在高邮全市推广开来,经过不断完善,已成为该市老年人“老有所养”的重要模式之一。截至目前,该市已有18个城区社区、152个行政村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站。这些居家养老服务站集健身、休闲、学习于一身,还各自推出了许多特色服务,丰富了老人尤其是“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真正让老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学。
第四篇:社区居家养老工作方案
社区居家养老工作方案
目录
一、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背景
我国人口老龄化国情
实现“老有所养”的现实选择
养老服务的客观需求
扩大就业渠道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二、开展社区居家养老的现实意义
三、社区居家养老的概念及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
五、社区居家养老面临的主要问题
六、加强我区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对策和建议
政府推动,初始动力行政化
社会参与,服务内容广泛化
家庭支持,提倡亲情关怀
七、总结
进入21世纪,我国迎来了人口迅速老龄化的时代,如何面对迅猛而来的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因此,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展老龄福利事业的新途径、新办法,已势在必行。随着人口老龄化压力的增大和传统家庭养老服务功能的日益弱化,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对社会福利和社区照料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养老职能将更多地依赖于社会,依赖于社区为老服务的开展,由此产生的社会化居家养老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传统的中国养老模式以家庭养老为主,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计划生育的实行,导致了社会转型下的人口的老龄化、家庭小型化、核心化趋势。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老年人口超过1.77亿,占全国总人口数的13.26%。到本世纪中叶,这个数字将会上升到4亿左右,即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目前人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的比例已经达到49.7%,而8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家庭占家庭总数的17.95%。在这种趋势下,家庭养老模式渐渐无法满足养老的需要,无法应对老龄社会的挑战。
一、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背景
首先,我国人口老龄化国情。1999年末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已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进入新世纪后,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2005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1.4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1%。汹涌而来的白发浪潮对我国养老福利事业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使尚未形成完善体系的我国养老服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其次,实现“老有所养”的现实选择。我国经济尚处于不发达阶段,政府财政拿不出更多的经费来全面发展以机构养老为主的老年人福利事业。以上海为例,2006年每增加一张养老床位,必须投入5万到15万的资金成本。上海2006年养老床位占老年人口的比例为1.5%,如果未来三年要提高到3%的话,就要净增加3万张左右的床位,以每张床位平均投入10万元计,那就意味着三年内需投入资金约30亿元,这显然是当前国力所不能承受的。在我国 “未富先老”的严峻形势下,必须按照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基本满足我国老年人需求的养老新路子。
再次,养老服务的客观需求。随着我国家庭日趋小型化,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社会养老服务功能的强化和养老服务形式的多样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中国老年科研中心调查,2007年全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的比例已经达到49.7%,与2000年相比提高了7.7个百分点。其中级以上的大中城市的调查显示,老年人的空巢家庭比例已经达到56.1%,与发达国家70%至80%的比例相比,我国老年人空巢比例持续增加的趋势将是不可逆转的。研究表明,85%以上的老年人有享受居家养老的意愿,而选择住养老院等养老机构养老的只占5%至8%左右。根据调查,我国城市中48.5%老年人有各种各样现实的养老服务需求,其中需要家政服务的占25%,需要护理服务的占18%,需要聊天解闷儿的占13.79%。目前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总的满足率只有15.9%。
最后,扩大就业渠道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老年人需要社会提供服务的比例在逐年上升,而且对养老服务的形式、项目、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且更加具体化。因此开展城市居家养老服务前景广阔,根据测算,我国城市居家养老、家政服务和护理服务两项2007年潜在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700亿元。2010年将增加到1300亿元,到2020年将超过5000亿元。
二、开展社区居家养老的现实意义
(一)强化社会化居家养老,是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社区是老年人的聚居地,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衰老,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对社区的依附性越来越强。依托社区构筑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不仅具有方便易行、针对性强、参与面广等特点,而且还能给老人带来认同感和归宿感。我国传统的大家庭,正在或者已经被核心家庭取代,老年人和子女分开居住已经相当普遍,“空巢”家庭增多,这给老人的生活照顾、医疗保健及精神照料方面都带来诸多不便。对众多独生子女来说,将来对老人的赡养、照料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如提供照顾所带来的经济、身体和精神等负担或压力以及照顾与工作之间的冲突等。这些负担或压力非常之大,以至于如果没有来自其他方面的支持,他们很难继续提供这种照顾。因此,依托社区构筑社会化居家养老是城市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适应老人及其家庭需求的客观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二)强化社会化居家养老,是建立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
我国社会保障事业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相对于人口老龄化加速过程中大量增加的照顾需求,其养老规模和能力又显得严重不足。目前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老年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滞后,老年福利设施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与现实需要有很大差距,现有社会养老机构照料老人的能力远不能满足要求。同时,机构照顾比较高的费用也使一些经济困难的老年人望而却步;即使有条件去机构养老的老年人,也因受中国传统文化习惯的影响,不愿去机构养老;对在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有专家指出,容易造成社会疏离、习惯性无助等问题。因此,发展社会化居家养老是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也是解决城市养老问题的重大战略选择。
(三)强化社会化居家养老,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
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让老年人享受舒适安全、高质量的社区服务,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国家对养老事业提出的新的要求。完善的社会化居家养老应该包括衣食住行、医疗保健、学习教育、健身娱乐、情感慰藉、法律咨询、生活援助、参与社会等职能,而不是单一的养老。要满足和改善老年人对物质生活的特殊要求,更要不断满足和丰富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特殊需要。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养老过程中体现出鲜明的人文性和道义性,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这不仅有利于社会养老事业的发展和完善,还有利于形成积极的社会风尚,使社区老人在一种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中安度晚年。
(四)强化社会化居家养老,是缓解政府财政负担、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出路。
我们国家是在经济欠发达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如此低的经济发展水平,要承受如此高程度的人口老龄化,决定了我国不能象西方国家那样由政府包办社会养老福利事业。这就需要开辟出一条养老职能社会化的道路,以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强化社会居家养老功能,正是适应了这一要求,同时也为体制转轨和结构转型营造了一个更加宽松的环境,为维护社会稳定、缓解社会矛盾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三、社区居家养老的概念及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1)居家养老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它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是我国发展社区服务,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2)社区居家养老既不同于机构养老,也有别于传统的家庭自然养老。其基本含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从养老的方式看,是居家养老,它区别于机构养老,也就是说,老年人是在自己的家里养老,而不是在福利院、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养老;二是从养老资源提供的主体看,居家养老除了需要家庭照料外,还需要来自社会的帮助,主要是来自社区的照顾。社区居家养老强调了社区照顾在居家养老中的作用。简而言之,社会化居家养老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并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方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
1、孤寡贫困和空巢老年人;
2、长期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
3、伤残老年人;
4、烈军属老年人;
5、高龄并生活不便的老年人;
6、居住在本辖区内,自愿出资申请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和其他60岁以上需要照料的老年人。、五、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容
1、生活服务:照顾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帮助老年人买菜、做饭、洗澡、清理卫生等,为老年人购买生活用品或开展捐赠活动。
2、精神服务:对老年人进行心理保健教育,陪老年人聊天、读书、散步、浏览或参加娱乐、体育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掌握老年人心理特点是和基本的沟通技巧,能够观察老年人的情绪变化。
3、健康服务: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体检,对生病老年人及时提供医疗救助服务。
4、走访服务:在节日和老年人的生日期间,到家中探望,陪老年人过节、过生日,使老年人享受亲情。
5、日间照料:早晨接老人到日间照料室,组织开展文体活动,负责午餐、休息和安全,并在晚间送其回家。
6、法律服务:为老年人免费开展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
7、代办服务:人领、代购的物品及处理的文书资料符合老年人的要求。
8、医疗保健服务
(1)预防保健服务:根据老年人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方案,预防方案应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便于老年人掌握预防老年病的基本知识并进行基础性的防治;(2)医疗协助服务:应遵照医嘱及时提醒和监督老年人按时服药或陪同就医,协助开展医疗辅助性工作,应能正确量血压、体温等;(3)健康咨询服务:通过电话、网络及会议报告或老年学校等方式为老年人提供预防保健、康复护理及老年期营养、心理健康等知识教育。
9、其他服务:根据老年人的需求,组织开展各种人性化的居家养老服务。
五、社区居家养老面临的主要问题
居家养老从总体上看还处在起步阶段,老年服务设施规模较小,档次较低,功能单一,与老年人群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相适应。老年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老年精神文化生活不够丰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养老保障发展机制尚待建立和完善。其主要表现,一是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必要的舆论氛围。有些部门领导对社区概念和社会化居家养老的重要性、迫切性认识不够,致使社会化居家养老仍处于自发的、无序的发展状态。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养老的积极性不够,参与率不高。二是养老社会化程度不够,投资主体单一,资金投入不足。社区老年福利设施由国家、集体包办,民政部门直办直管的做法还没有根本改变,福利机构的服务对象仍以传统的社会救助对象为主。开辟国家、集体、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筹资渠道,以多种所有制形式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业还很不够。三是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目前虽然建立了条抓块管的管理体系,成立了各部门参与的老龄工作领导机构,但各部门往往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很难形成合力。发展社区老龄服务仍是民政部门热,其他部门冷。四是专业人才缺少。目前,社会化居家养老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很难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社会养老需求,影响了服务项目和内容的扩展以及服务质量的提高。
六、加强我区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对策和建议
(一)政府推动,初始动力行政化。
政府的推动引导具体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资金,二是政策,三是协调。
首先在资金供给上要改变过去那种只投入办养老机构的单一做法,还可提供相关福利补贴,接受补贴的老人用自己的收入购买福利服务。特别是对那些生活困难的居家养老对象,他们虽然有政府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临时救助等帮扶措施,但也仅能保障基本生活。社区虽然也采取了各项措施,如提供无偿、低偿服务等,但社区居委会毕竟是一个群众自治组织,经费有限,难以满足困难老人较为全面的服务要求,因此他们往往因为囊中羞涩,难以享受到高品质、全方位服务。这就需要政府采取补贴的形式,为他们购买服务。
第二政府还应在制定有关的社会福利政策、法规和规章上下工夫。从现有的状况看,有关老年人的政策法规还是较完善的,但重要的事是抓督查和落实。在完善配套法规的基础上,政府还要制定社会福利机构的规划,使社会福利机构和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能适应银色浪潮的需要。对现有的社会福利机构要依法加强管理,总结推广经验,抓好服务。同时政府要制定“扶持和优惠”的政策,给予社会办的养老机构以一定的财政补贴、用地、贷款和税收方面的政策倾斜,提高政策吸引力,以调动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养老事业的积极性,努力营造一个各类社会福利机构都能发展的良好环境。
第三各有关部门要协调配合,形成合力。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除充分发挥民政部门的主体作用外,更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卫生部门和民政部门要相互沟通,把医疗服务和居家养老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在社区层面搞好民政福利服务资源与卫生健康服务资源的整合;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要和街道、社区协调配合,做好离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从单位转到社区的管理服务工作,为他们养老、就业提供各种方便;文化体育部门要组织离退休人员开展健身活动,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地方财政部门要在财力和政策上给予扶持。社区内的社会福利服务设施和公共活动场所要对社区老人开放,实行资源共享。
(二)社会参与,服务内容广泛化。
1、把社会化居家养老和规范化的社区服务结合起来。
我区的社区建设是从社区服务起步的,社区服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完善,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体系。因此,以社区服务为载体,以居家养老服务为切入点,把社区服务引入家庭,促进社区服务和居家养老的密切结合,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确保老年人在自己的社区和家庭安度晚年。
首先是服务对象社会化,针对不同类型的老年人群,提供不同层次的居家养老服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信息化社会个性化服务。如对高龄老人、非自理老人。这部分老人各种疾病增多,生活不能自理,与子女的沟通也越来越少,常常会产生孤独寂寞感。对他们应以上门照料服务为主(即家务助理服务),为老人提供医疗、康复、护理、洗涤、购物、餐饮、心理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
其次是服务内容多样化。从老人实际需求出发,服务内容要从目前以求助、医疗、文化娱乐等服务为主,逐步扩展到居家帮助服务、暂托服务、医疗照顾服务、娱乐学习服务、情感慰藉服务一体化的服务内容,服务形式可以包括上门服务(居家服务)、社区设施服务(如日间照料中心、日间护理中心、社区活动中心)、社区支援网络服务(如社区结对关心)等,方便老年人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习惯利用不同的服务项目和服务形式。
第三是服务队伍专业化。加强社会化居家养老管理人员与服务人员的培养,建设专业化的工作队伍。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应具备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等专业知识,采取灵活的服务方式。
2、重视整台和充分利用现有社区人力资源,大力发展社区志愿者队伍。
努力造就一支由党员、干部、学生等组成的专、兼职人员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聘请一批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参加社区管理服务工作。利用老年人同老年人容易沟通的优势,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服务自己。
3、营造市场运行机制,推进居家养老社会化、产业化进程。
拓宽思路,改变单纯由政府、社区创办老年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的思路,引入社会中介组织参与服务和管理,推动居家养老服务走社会化、产业化之路,使老年服务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以满足群体日益增长的不同层次。如可以以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家等民间资本投资兴办各类老年文化体育场所和设施,吸引各商家加盟社区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诸如送餐、定制服装等全方位的市场服务等等。在发展机构养老上,也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运用市场调节的手段,通过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形式多渠道,发挥国家、集体、社会组织和个人的积极性,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地投资兴办老人公寓、老人福利院
(三)家庭支持,提倡亲情关怀
一方面,加强舆论宣传,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助老的道德教育。“以德治家”,强化赡养老人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的意识,使全社会确立家庭敬老、养老的思想,形成家庭养老的良好氛围。可在全区推广“三个一”亲情关怀活动,即每天一次问候电话,每周一次上门探望,每月一次家庭聚会,使居家养老的老年人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同时,对那些遗弃甚至摧残老人的子女,我们应通过传媒予以揭露,使其受到舆论的谴责,对触犯刑律的,要依法予以追究。
另一方面要为居家养老创造条件,提供政策援助。如对赡养老人的子女,每年增加一定的休假,敬老的家庭予以表彰和奖励,在房屋建筑上设计提供适合“两代居”的住房,或两代相邻而居的住房,对与老人同住的家庭买房提供方便,并给予政策优惠等。
第五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北京海淀区万福年华养老服务社是隶属北京万福年华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的社区养老服务业务,也是 海淀区唯一一家民政局作为主管单位的非盈利机构。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社会的发展不可避免带来家庭规模日趋缩小,核心家庭、空巢老人家庭 日益增多,使得家庭对老年人的照料功能日趋弱化,迫切要求社会不断强化对居家老年人的服务功 能。社区事物与老年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老龄工作是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社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服务站下设医疗保健、日间照料、代买代购、居家卫生、文化娱 乐等服务。积极开发利用环境资源,拓展社区多元化服务工作网络,不断扩大居家养老服务空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占地150平方米,内设书报阅览室、日间照料室、厨房、全方位为社区60岁以上 老年人提供日托照料、代购代买、配餐送餐、居家卫生、法律咨询、医疗保健等服务,使老年人在 舒适的环境中有所依托,愉快生活。服务站共有2名兼职助老服务员,一人专门负责日间照料室,一人专门负责上门入户为老年人服务。目前辖区内享受政府购买无偿服务的老人有1人,有偿服务的老人2人,独居老人5人。每月安排一名 助老服务员为无偿老人提供居家卫生、助浴、入户巡视、代购等服务,为2位有偿老人提供居家卫生、代购代买、代洗衣被等服务。组织志愿者为社区独居老人一对一的电话、入户探视。服务站坚持 每月一次管理员安全管理例会,适时反映社区老人的需求和服务质量,不断改进服务方式。社区以归侨小区为活动中心,室外活动场所总面积1200平方米,有一个羽毛球场,一个老年健身场 所,一个灯光球场,每周的二、四、六日组织社区的老年人在灯光球场跳舞健身。社区的舞蹈兴趣 小组多次参加街道、社区主办的文艺活动表演,泉州市老年艺术节第四套秧歌舞表演,不断丰富了 老年人的文化娱乐活动,让老年人在和睦舒心的家居氛围中安享晚年。社区养老服务站充分利用辖区资源,通过各种行业的志愿者上门为老年人提供各项免费或低收费服 务。与辖区内服务站签订协议的2家医疗诊所,免费为社区60岁及以上的老人测血糖,量血压、各项 常规检查。3家杂货店开展送货、代购服务,2家理发店开展上门理发、修面、烫发、染发服务,1家 居家维修点开展上门维修服务,达到资源共享,全方位为老年人提供人性化的服务。自从开展居家 养老服务工作以来,由社区老人协会牵头,社区主办,在实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过程中,我们 形成了以社区居委会为核心,社区居家养老为依托,社会化专业服务与非专业化服务相结合的居家 养老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社区志愿者服务队的优势,上门为老年人提供各项免费或低收费服务,帮 助老年人度过健康安乐的晚年生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社区将进一步整合社区为老服务资源,不 断完善为老服务体系,改进服务方式,真正做到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逐步 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