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少数民族的节日与习俗
少数民族的节日与习俗(网友来稿)
类型:免费资源
加入时间:2006年4月27日13:14
------------------
教学目的
1.知道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知道我国少数民族有着各自已的传统节日和习俗,这些习俗反映了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别具风情的民族艺术。
3.重点了解傣族的传统节日和习俗,知道几个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和来历。
4.培养学生学会收集社会资料的初步能力。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傣族的节日习俗及其传说的资料。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谈话引入: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下面老师就带同学们去参加一个节日,这个节日被外国朋友称为“东方狂欢节”,你知道是什么节日吗?
2、你能介绍泼水节的特点吗?
3、想看一看泼水节的热闹场面吗?(放录像)
4、看完以后你有什么感受?
5、人们的衣服被水打湿了为什么还很高兴呢?
(点评:一开课就拨动学生情感心弦,使学生急于想了解本节课的内容,不仅为互动课的开展做了铺垫,而且还保证了活动的目标和方向。)
二、自主学文
你想更加全面的了解傣族吗?请同学们打开书78页自读课文。
1、你从课文中了解到什么请介绍给你的同桌听?(同桌交流)谁愿意把你从课文中了解的知识介绍给全班同学听。(全班交流)
交流注意以下知识点
(1)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新年佳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2)时间是4月13日—4月15日
(3)互相泼水表示消灾去病,谁被泼的水多,就表示最受人尊敬,祝福你在新的一年清洁平安。
(4)泼水节这一习俗来源于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但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你还想了解傣族的什么?(衣食住舞)
(1)首先请同学们自己交流课前了解的有关傣族的衣、食、住、舞等方面的知识。(抓住特点)
(2)你能把刚才了解的知识介绍给全班同学听。
在介绍之前请同学准备一会,可以一个人介绍也可以几个人一起来介绍,想想你最想介绍什么,用什么方式介绍,可以动笔写一写。
(3)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衣、食、住、舞方面的知识,下面请愿意介绍服饰的同学上讲台来看一看老师准备的一些资料,请你看了以后把你已有的知识和老师准备的一些资料结合起来介绍。(一部分看资料一部分准备导游词)
3、小导游活动(全班交流)
要求:形式新颖,抓住特点
注意以下几点:
(1)同一项可以请几组同学介绍,注意抓住特点。
(2)一项介绍完了之后,教师要小结主要特点。
4、如果现在请你到傣家做客你应该怎样尊重他们的民族习惯?
5、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人衣、食、住、舞以及重要节日了解了傣族,在我们中国除了傣族以外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生介绍)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和习俗,下面请你猜一猜是哪个民族的什么节日。(播放资料)
(点评:此环节由学生自主交流所收集的资料,教师准备的资料是在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收集的,然后展示。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扩大了学生的信息源,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兴趣、方法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三、拓展练习
1、这样有趣的节日还有很多很多,在今天的课上我们不能一一介绍了,下面老师给同学们布置的作业就是:制作一本“少数民族旅游手册”。
2、制作之前最重要的是做什么呢?(查资料)
3、我们可以从什么地方查到我们需要的资料呢?
(点评:学生动手制作“少数民族旅游手册”的实践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查阅资料、收集资料、运用各种知识处理资料的能力,还将课内知识延伸到了课外,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内课外得到提高。)
四、小结
同学们!当你的旅游手册完成之后,你和你的亲人、朋友、同学一起去旅游时,你就是一个最具导游身份的客人,相信你丰富的知识将受到人们尊重,将成为你学习的又一个起点。
(点评:教师不只是专家与知识的传授者,更是鼓励学生学习的消化者。注重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技能,这样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出处:中国教学资源网
藏族的沐浴节有这样的传说形成
每到夏末秋初的晚上,拉萨东南地上空,新出现一颗十分明亮的星星。这时,藏族人民就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沐浴节。传说那颗星星只出现七个晚上。为什么人们把星星出现的七个夜晚定为沐浴节呢? 很久很久以前,草原上出了一个很有名的医生,他的名字叫宇托.云旦贡布。他的医术十分高明,什么疑难杂症都能治。因此藏王赤松德赞请他去做御医,专管给藏王和妃子们治病。但是,宇托进宫以后,心中仍旧忘不了草原上的百姓。他经常借外出采药的功夫,给百姓治病。有一年,可怕的瘟疫流行,许多牧民卧床不起,有的被夺去了生命。这时,宇托奔跑在辽阔的草原上,为一家家患病的牧民治病。他从雪山和老林里采来各种药物,谁吃了病就会好起来。不知有多少濒临死亡的病人,恢复了健康。草原上到处传诵着宇托医生的名字,人们称他为药王。不幸的是宇托医生去世了。他去世以后,草原上又遭到了可怕的瘟疫,比前一次更严重,许多人死了。生命垂危地牧民只好跪在地上,向苍天祈祷,希望天国保佑。说来也巧,一天,一个被病魔折磨得九死一生的妇女,突然做了一个梦,梦中宇托医生对她说:“明天晚上,当东南天空出现一颗明亮的星星的时候,你可以下到吉曲河里去洗澡,洗澡以后病就会好起来。”果然,这个妇女在吉曲河中洗澡以后,疾病立刻消除了。一个又黄又瘦的病人,在洗澡以后变成了一个红光满面的健康人。这件新鲜事传开以后,所有的病人都来到河中洗澡。凡是洗澡的病人,都消除了疾病,恢复了健康。人们说,这颗奇特的星星就是宇托医生变的。宇托医生在天国看到草原人民又遭受瘟疫袭击,他又不能来到人间来给人民治病,于是把自己化作一颗星星,借星光把河水变成药水,让人们在河水中洗澡以去处疾病。因为天帝只给宇托七天时间,这颗星星也就只出现七天。从此,藏族人民就把这七天定为沐浴节,各地的牧民们,每年这个时间,都到附近的河水里洗澡。据说洗澡以后,人就健康愉快,不生疾病。
瑶族的祝著节的民族传说
相传古时候,在迤俪的群山中,有两座同样高大的宝山,左边的叫“布洛西”山,威武雄壮似勇士挺立;右边的叫“密洛陀”山,像个拖着长裙的姑娘。两座山每年都要互相靠近一些,经过了999年终于挨到了一起。农历五月二十九日,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震雳,高大英俊的布洛西和亭亭玉立的密洛陀从两山裂缝中走出来,结为夫妻。他们生有三个女儿。时间穿梭般逝去,头发花白的密洛阳遵夫嘱,让三个女儿各自去谋生。大女地扛着犁耙,到平原耕耘,生儿育女,繁衍成汉族。二女儿挑起一担书走了,与子孙形成壮族。三女儿拿着小米、锄头到山里开荒种地,安居乐业,成为瑶族祖先。三女儿通过辛勤劳动,庄稼结出累累硕果。谁知天有不测风云,顷刻间籽粒饱满的果实被鸟兽、地鼠份食殆尽。密洛陀在女儿危难时鼓励她:“天空难免出现乌云,生活也会遭受挫折,狂风吹不倒劲松,困难吓不倒勤劳的人,只要勤奋耕耘,生活是会幸福的。”并给了她一面铜锣和一只猫。来年,庄稼长势更加喜人,她敲响母亲给的铜鼓,惊走鸟兽,放出猫吃尽了地鼠,夺得了丰收,为报祖娘养育之恩,姑娘带着丰盛的礼物于五月二十九日为母亲祝寿共庆丰收。从此,瑶族人民将祖娘生日作为庆丰收的节日。
傣族的泼水节
是傣族最隆重、最富有民族特点的节日。泼水节是傣历的新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泼水节傣语称为“桑罕比迈”,因在节日期间人们相互泼水祝福,故名泼水节。云南的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也过此节。
泼水节的来源在傣族民间有着许多神奇的传说。据说在远古时傣族地区有个魔王作恶多端,人们恨之入骨,却又奈何不得。后来魔王抢来七个姑娘作妻子,聪明的七姑娘从魔王口中套出其致命弱点,才将魔王置于死地。但当魔王的头掉在地上时,地上就燃起大火,姑娘一抱起魔王的头,大火即熄灭,为了避免大火燃烧,七个姑娘便轮流抱着魔王的头,一年一换。每年轮换时,人们便向抱魔头的姑娘泼水,以冲去身上的血污,洗去一年的疲劳。此后,为了纪念这七位姑娘,就形成了一年一度的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泼水节。
泼水节的时间在傣历六月六日至七月六日之间,相当于公历四月。这时,犁田、栽秧的农忙季节即将开始,为辞旧迎新,祈求佛祖和天神保佑五谷丰收、人丁兴旺,人们尽情欢乐,互相祝福。节日的前几天,傣家便忙着杀牛宰鸡,清扫房屋,擦洗碗盏用具,缝制新衣,准备节日的食品和祭品。节日活动要持续三至四天,第一天叫“宛多尚罕”,意为除夕;最后一天叫“宛叭宛玛”,意为“日子之王到来之日”,即傣历元旦;中间的一天或两天是介乎两年之间的空白,叫做“宛脑”。节日的第一天清晨,男女老幼都要沐浴更衣,青年们则盛装打扮。有的地区在泼水节的前一天,青年男女还要上山采摘野花和树枝,在佛寺前扎花房或搭花塔,同时还要堆沙塔。泼水节这一天,人们很早就抬着供品到佛寺里赕佛。这时,姑娘们挑来一担担飘着花香的清水,倒进用木料做成的龙身里,香水从龙口中流到佛像身上,为佛洗尘。人们用洗过佛像的水洗眼睛,祈求佛的保佑。老人们用手和树枝洒水,彼此洗尘,互相祝福。年轻人先为老人泼水祝福,后来便用盆、桶泼,边泼边欢歌,越泼越高兴、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和“水——水——水”的欢呼声响成一片。过往行人和远方的来客也要参加泼水,以示祝福。
泼水节期间,还举行赛龙船、丢包、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等。
藏族的望果节
8月(无固定日子)是藏族的望果节。一般在青梨成熟前,历时三至五天。“望果”一词是藏语,意为“转田垄”。
节日里,当地藏民穿上盛装,抬着用青梨、麦穗编成的“丰收塔”,举着标语、彩旗,活动在田间地垄。转完地头,举行赛马、演戏、唱歌、跳舞等文体活动。
相传一千五百年前,在山南劣结、乃东一带已有转地头庆祝活动。每到庄稼成熟时,乡人绕本村地头转圈,以祈天神保佑丰收。佛教传入西藏后,望果节活动便增加了佛教内容,沿袭至今。
纳西族的三朵节
一年里,纳西族的民间有好几个节日:棒棒会、三朵节、火把节、鬼节(河灯节),还有骡马会,但这些节日里面最有民族风情的,当属“三朵节”了。因为只有“三朵节”,才是纳西人祭祀本民族的保护神“三朵”的重要节日,也是纳西族最盛大的节日。
“三朵节”源于丽江白沙玉龙村的北岳庙会,纳西语叫“三朵颂”,就是“祭三朵”的意思。在东巴古籍的记载中,三朵是玉龙雪山的神灵,是能征善战、济困扶危的英雄,千百年被纳西族崇奉为保护神、战神。据说“三朵”属羊,因此在每年的二月初八,各地纳西群众都要到北岳庙(即玉龙祠,又叫三朵庙)祭拜祈福。除在北岳庙举行节庆活动外,纳西族同胞要在自家烹制食品,烧香祭拜“三朵”,正如诗歌中所说:“年年春二月,户户祝三朵。”
纳西族同胞认为“三朵”就是玉龙雪山的化身,常常显圣,保护着纳西人的安全,唐代已经开始建祠祭祀,深受纳西人信奉。忽必烈南征大理过丽江时,敕封三朵神为“大圣雪石北岳定国安邦景帝”。明代后,纳西族木氏土司曾大兴土木,拓修三朵神庙,铸大鼎、大钟等重器,详记“三朵”种种圣迹。
侗族花炮节
侗族是分布于贵州、湖南、广西三省毗邻地区的南方少数民族,其中以贵州省人口最多,古代文献中称“骆越”、“僚”、“侗蛮”。他们主要从事山坝农业,兼营林业和渔猎,手工业发达。出产“香禾糯”(有“糯中之王”之称)、“稻花鲤”、油茶、杉树,善于编织侗锦,“鼓楼”和“风雨桥”是其特有的精湛建筑艺术,是侗寨的标志性建筑。
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拿三江侗族自治县来说,是正月初三(农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花炮分为头、二、三炮,包炮都系上一个象征幸福的铁圈,外用红绿线包扎。燃放时以火药铁炮为冲力,把铁圈冲上高空。当铁圈掉下来时,人们便以铁圈为目标,蜂拥争夺,谓之“抢花炮”。据说,谁抢得花炮,谁在这一年里就能人财两旺,幸福安康。集会地点还唱侗戏、演彩调、吹芦笙、“多耶”、打篮球等助兴。花炮节在侗族人民的心中,是最热闹的节日。
苗族吃新节
节庆时间:9月5日
推荐理由:贵州镇远有“龙舟之乡”的美誉,更以其山川奇隽秀美、田野风光秀丽、历史文化内涵深邃、侗族苗族等民俗风情别具风采出名。
地理位置:镇远县位于贵州东缘,是贵州东部旅游圣地,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斜坡地带,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城。
看点:
赶集和斗牛是吃新节的节庆特色。吃新节是苗族人民庆丰收的节日。节日前,人们精心把自己的牛和马喂得膘肥体壮;姑娘们绣好美丽的衣裙、飘带,备好银花首饰;小伙子们则忙于修整和添置芦笙……吃新节也是苗族青年谈情说爱的节日——姑娘和小伙子们三五成群地邀约,前去赶集或看斗牛比赛。
一大早,寨子里的姑娘们陆续走出家门,赶到附近的芦笙场上跳起芦笙舞。苗家人有一句谚语“芦笙一响,脚就发痒”。苗家人认为芦笙是始祖母创造出来的,芦笙发出的声音就是母亲的声音。芦笙场上,哪个小伙子的芦笙吹得好,就会赢得姑娘们的芳心。
提醒
住宿:贵州县城到处都有小旅店,基本10元到20元一晚。
购物:以富有民族特色的蜡染和刺绣为主。
美食:辣、麻、酸是黔菜很突出的风味。具有代表性的黔味佳肴有:糟辣脆皮鱼、宫保鳝鱼、独山盐酸鳝片、八宝汽锅脚鱼、天麻鸳鸯鸽、宫保鸡等等。小吃有肠旺面、雷家豆腐园子、糕粑、片鸡粉、荷叶糍粑、米豆腐等。
该文章转自[阿呆语文网]:http://www.xiexiebang.com/ziyuan/0604/7253.asp
第二篇:少数民族节日习俗
1、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每年七八月间举行。
2、回族:开斋节、古尔邦节(宰牲节)、圣纪节。
3、藏族:藏历年是藏族人民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此外,还有藏历4月15日的萨嘎达瓦节、7月上旬的雪顿节和沐浴节,以及丰收在望时的望果节等。
4、维吾尔族:肉孜节(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等。
5、苗族:苗年、春节、四月
八、吃新节、龙船节、清明节。
6、彝族:传统节日是火把节。
7、壮族:比较具有民族特点的节日有中元节、牛魂节(又称牛王节)、三月三歌节和吃立节。
8、布依族:传统的民族节日有过大年、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等。
9、朝鲜族:元日(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端午、秋夕(仲秋)五大节日,还有老人节、流头节等。
10、满族:春节、元宵节、二月
二、端午节、中秋节等。
11、侗族:春节、端午、中秋、重阳节等。
12、瑶族:节日较多,有大节日、小节日之分:大节日有盘王节(盘王是瑶族人民的始祖、民族英雄)、达努节(达努,瑶语意为不要忘记,是敬奉始祖密洛陀的节日),小节日几乎每月都有。
13、白族:年节、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渔潭会。
14、土家族:赶年、四月八、六月
六、大端午、七月十五等。
15、哈尼族:主要节日有十月年、六月年、尝新节,一些地区也过春节、端午、中秋等节日。
16、哈萨克族:古尔邦节、肉孜节、诺鲁孜节。
17、傣族:泼水节(即傣历新年)、关门节和开门节。
18、黎族: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19、傈僳族:过年节、收获节、火把节、中秋节。
20、佤族:春节、播种节(佤历气艾月公历三月)、“崩南尼”、接新水节、取新火、新米节、堆沙节、取新火节、便克节、开门节、关门节、汉历老年、七月半、火把节、中秋节、拉木鼓节等。
21、畲族:春节、元宵节、三月三染乌饭祭祀祖先、清明节、四月八造麦精饭、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十月祭多贝大王节等。
22、高山族:各地不一,但比较流行的有春节、丰收节。
23、拉祜族:传统节日有新米节、火把节等。
24、水族:端节又称过端,水语叫借端,与汉族春节相似。此外,还有端午节、清明节、七月半、六月六等节日。
25、东乡族:尔德节、古尔邦节(宰牲节)、圣纪节。
26、纳西族:传统节日有白沙农具会、龙王庙会和骡马会等。此外,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火把节等。
27、景颇族:主要有新米节、目脑节。
28、柯尔克孜族:有肉孜节、库尔班节和诺鲁孜节。
29、土族:春节、端阳节、二月二等。
30、达斡尔族:春节、二月
二、端午节、农历正月十六的“黑灰日”等。
31、仫佬族:三年一次的“依饭”(欢庆丰收之意)节、春节、走坡(青年男女进行社交的节日)、牛生日节和后生节。
32、羌族:春节、农历十月初一的年节(羌族以十月为岁首)。
33、布朗族:开门节、关门节等。
34、撒拉族:开斋节、古尔邦节(宰牲节)、圣纪节。
35、毛南族:春节、中元、清明节,分龙节又叫五月庙,是毛南族特有的节日。
36、仡佬族:春节和八月节等。
37、锡伯族: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
38、阿昌族:泼水节、开门节、关门节、会街节等。
39、普米族:大过年、大十五节、转山会、尝新节。
40、塔吉克族:肉孜节(开斋节)、台合木兹瓦司脱节(又叫播种节)、兹完尔节(又叫引水节)、巴罗堤节(巴罗堤、即八月)。
41、怒族:春节、鲜花节、祭谷神、祭山林节。
42、乌孜别克族:古尔邦节、肉孜节、诺鲁孜节。
43、俄罗斯族:复活节、圣母圣诞节等。
44、鄂温克族:敖包会、那达慕、米阔鲁、春节等。
45、德昂族: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做摆等。
46、保安族:开斋节(也叫尔德节)、古尔邦节(宰牲节)、圣纪节。
47、裕固族:因信仰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宗教节日是他们的主要节日。传统节日除“点格尔汗”仪式和定期的宗教节日外,还有春节。
48、京族:最隆重的节日是唱哈节,其他节日与汉族基本相同,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盂兰节、中秋节等。
49、塔塔尔族:肉孜节、古尔邦节和撒班节(犁头节)。
50、独龙族:卡雀哇(独龙语,皇节之意)是独龙人一年中惟一的节日。
51、鄂伦春族:主要有春节,也过端午节和中秋节。
52、赫哲族:春节、元宵节、“二月二”吃猪头等。
53、门巴族:“达娃觉尼巴洛沙”、“达娃当巴洛沙”和“雀可节”(即望果节)。
54、珞巴族:藏历年、洞更谷乳木节、旭独龙节等。
55、基诺族:特毛且(过年)、新米节等。
第三篇:少数民族的节日与习俗
少数民族的节日与习俗1
教学目的
1.知道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知道我国少数民族有着各自的传统节日和习俗。这些习俗反映了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别具风情的民族艺术。
3.知道几个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和来历。
4.培养学生收集社会资料的初步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几个主要少数民族节日,如那达慕大会、泼水节和歌婆节。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及其传说的资料。
2.动画《少数民族的节日与习俗》
3.少数民族的歌曲。
教学过程
一、猜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
让学生猜一猜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再继续播放几个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阿里朗》下载 《爱我中华》下载 《青藏高原》等。让学生猜,看谁猜得最多。并请猜对的同学谈谈对这个民族还有多少了解?
师问:谁还会唱其他民族的歌曲?
学生回答并演唱。
二、讲授新课。
1、师问:刚才同学们对一些少数民族的歌有了些了解,那你们对这些民族的节日习俗有哪些了解呢?好,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少数民族的节日和习俗。首先请同学们回答一个问题: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学生回答。
师问:试说出几个少数民族的名称。
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蒙古族、傣族、壮族、彝族、白族、纳西族、维吾尔族、回族„·
引言: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个少数民族有着形形色色的节日习俗,有趣极了。(板书:形形色色的节日习俗)指名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形形色色的节日习俗”。
演示动画《少数民族的节日与习俗》 观看
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课文中列举了哪些少数民族的什么节日习俗?举行这些节日有什么意义?
指名回答(板书:那达慕大会、泼水节、歌婆节、火把节、开斋节„„)观看图片或动画,深化认识。
每出示一个场面,就让学生先说出画面的内容,再判断: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什么节日习俗。
看了录像(或幻灯),大家觉得这些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有趣吗?(有趣)喜欢不喜欢参加这样的节日盛会?(喜欢)蒙族小布和与同学们的心情是一样的。全班齐读“小布和的话”。
小结:是啊,这些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是多么热闹,多么有趣,令人神往!
2、授课文第二部分“泼水节和歌婆节”,学生轻读第二部分,思考傣族的泼水节和壮族的歌婆节各在什么时候,怎样进行的。
读后再让学生思考片刻,然后指名回答。
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许多少数民族的节日„„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指名读泼水节的故事。
小结:这个故事很有趣,它表达了傣族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同学们想了解壮族歌婆节的起源传说吗?
教师讲刘三姐的故事。
指名学生讲课前准备的少数民族的节日传说。
三、反馈巩固。
这一节我们学习了少数民族的节日与习俗,同学们知道了哪些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举行这些形形色色的节日习俗有何意义?
指名回答后,齐读“既增进了民族之间的友谊和融合,又繁荣了经济”。
四、总结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少数民族有形形色色的节日,这些节目既增进了友谊,又繁荣了经济,而且懂得了这些习俗都起源于美好的神话传说,表达劳动人民的美好的心愿。今后我们有机会可以去参加他们的节日盛会,我相信,少数民族的人民一定会热情地欢迎我们的。
我希望同学们今后多看些有关民族风情之类的书籍、电视、电影等,更多地丰富这方面的知识。
请同学们课后去搜集一些有关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的资料,讲给大家听。
附板书设计:
第三课 少数民族的节日与习俗
扩展资料
火把节
火把节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前后举行,流行于云南、四川的部分地区,是彝族、白族、傈僳族。纳西族等的盛大节日。
清晨,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男的穿绣花的开襟短衣,下穿宽裤脚的长裤,头顶留着一绺儿头发,叫“天菩萨”,有耳戴红色或黄色耳珠,用青布或蓝布缠头,并在前额扎成长锥形的“英雄结”,以示英武。女子穿镶边绣花的上衣和五彩缤纷的“百褶港裙”,戴一双耳环,领口别着银排花,头顶着一块布或用头巾缠头。男女都披着被毯,服饰板有特色。白天人们饮酒庆贺,举行摔跤、斗牛、射箭、赛马等活动。
夜晚,人们都汇集在村头、寨边或广场上举行青火晚会,燃起千百支火把游行,人们在松林田间奔驰,表示驱除虫害邪恶,以求幸福昌盛。火把在田野游动,照亮山坡,形成灿烂耀目的火海。青年男子吹起笛子,弹起动听的月琴和大三弦,边弹边舞,姑娘们也合拍跳起优美的舞步,拍掌跳转,节奏强烈而情绪欢快。被称为“阿西跳月”的这种民族舞蹈,有时一直进行到天明。
关于火把节的来历,各民族都有众多的说法,不过有一种颇为流行。相传在唐朝开元年间云南被划成六个地区,即“六诏”,分别由六个诏王统治。其中,以蒙会诏诏王皮罗阁的势力最大,他时时刻刻想吞并其他五诏,称霸南疆。有一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六诏一年一度的祭祖大典在蒙舍诏召开。五个诏王应皮罗阁之邀如期到会。夜晚,六个诏王在一座松木结构的楼上举行宴会,众人酒酣之时,皮罗阁借故溜下楼,命令早已埋伏好的士兵点火焚楼,没过多久,楼毁人亡。六诏之一的造贩诏王之妻慈善夫人得知此事后悲痛至极。她亲自燃点松明为丈夫召魂。不久,在皮罗阁的大兵围攻之下,慈善夫人自杀身亡。以后,云南各族人民为纪念这位坚贞不屈的慈善夫人,每逢农历六月二十五这一天都要点燃火把,举办活动,一直延续至今。
洗澡节
洗澡节是藏族人独特的一个传统节日,每年初秋举行,节期为7大。藏语称之为“嘎玛堆巴”。
每到金风送爽、秋色宜人的时节,藏家男女老少,便兴高采烈地背关帐篷、衣服、卡垫,拿着青稞酒、酥油茶、糕点饼干,离开城镇,来到拉萨河畔,搭起帐篷。争相下水,兴致勃勃地游泳、嬉戏、洗刷。
据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宇托·云旦贡布的名医,他以高超的医术治好了许多人的疾病。后来,宇托去世了,成了神仙,为了继续给人们治病,他托梦给大家,让人们在弃山星(金星)出现的时候去河里洗澡,可以祛除病痛。人们便年年照样去做了。而金星的出现恰恰标志看季节的变化,所以洗澡节选在了初秋。另外,洗澡节选在初秋,有利于身体健康。因为在西藏,只初秋时节的河水才清澈,水流才适中。加上高原上日照时间长,每到下午,河水温度上升,正适宜洗澡。这时的河水还具有甘、凉、清、软、不损喉、不伤腹的优点。
在洗澡节期间,人们不但把家里所有的被褥、衣服等都拿到河里洗刷干净,而且尽情地玩乐,豪饮畅谈,载歌载舞。青年男女则双双对对地在河边溪畔、林中树下谈情说爱,演奏着一曲曲醉人心脾的爱情乐章。
朝鲜族老人节
老人节是朝鲜族的传统节日。各地区过节时间不同,生活在黑龙江省的朝鲜族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生活在延边的朝鲜族在每年八月十五举行。过节这一天,所有60岁以上的老人都由晚辈给戴上大红花,接受全村人的祝福。身着节日民族服装的男女,依偎在老人身边,与老人共享天伦之乐。这一天,还要举行踩跳板、荡秋干、打球、摔跤等活动,人们尽情地唱歌、跳舞,把一切欢乐都带给老人们。节日期间,有老人的家庭还要备制“麻格里”(一种米酒)、打糕、冷面、狗肉和大酱汤等食品,以示对老人一生辛勤劳动的尊重和感谢。
泼水节
(傣历六月十五日)泼水节是傣族同胞的节日,傣历六月十五日举行。节日期间,人们互相泼水祝福,并进行拜佛、祭祖和赛龙舟等活动。
传说很久以前,在傣家居住的地方,有一个凶恶残暴的魔王。他法术神妙,水淹、火烧不死,刀剑不入。他独霸一方,胡作非为,傣家百姓遭受了无穷的苦难。
魔王又是一个好色之徒,抢来美女11人做他妻子。她们个个都恨死了他。一天,魔王又抢来了一个更加漂亮的姑娘。这姑娘聪明机智,内心恨透了这个魔王,可表面上却若无其事。
在傣历六月的一天夜里,她趁魔王高兴的时候,就假意奉承道:“大王,水火刀剑都伤不了你,将来你永远活着该多好啊!”魔王听后得意忘形,不觉泄露了天机:“我只告诉您一个人,您可千万不能讲给别人知道。我不怕水火刀剑,只怕我头上的头发,如拔下我头上的一根头发,勒住找的脖子,那时我就完了。”
夜深了,姑娘趁恶魔熟睡之际,投下恶魔的一根头发,往他的脖子上一勒,恶魔的头顿时滚落在地。可这个头滚到哪里,火就烧到哪里,依然危害百姓。
于是,12位妻子决定轮流把恶魔的头抱在怀里。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恶魔的头终于化为灰烬,百姓平安了。但12位妻子已是浑身污垢,精疲力竭了。于是几个人互相泼水冲洗。“泼水节”就由此形成了。
如今的泼水节相与热闹,男女老少竞相泼水,有用瓢泼的,也有用盆、用桶泼的,到处都可以看到祝福的水花。人们在泼水之余还要放高升、赛龙舟、跳孔雀舞、敲象脚鼓。未婚的男女青年还要以“丢包”定情。入夜了,五彩的烟花映红了夜空,人们载歌载舞,共庆吉祥如意的节日。
尊重兄弟民族的风俗习惯
星期天,佳佳跟随妈妈一起到菜场买菜。妈妈买好菜后,佳佳要妈妈带他去吃牛肉包子。谁知到了店门口,妈妈止步了,佳佳问:“为什么到了店门口我们不进去?”妈妈没有回答他,只是拉着他离开了那家店,走一段路后才对佳佳说明原因。
妈妈说:“你不是说过,你们学校发的学生行为规范上规定,学生要尊重别人的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吗?这是一家回族人开的清真点心店,他们不吃猪肉,也不准把猪肉带进他们的商店,现在我们菜篮里有猪肉,怎么能进这家店呢?”
佳佳明白了情况,便对妈妈说:“您先进店去买点心,我把菜篮子送回家后再来吃。”
妈妈说:“好,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每个人都应尊重别的民族的信仰和习惯。”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历史上,独龙族被誉为不用锁门的民族。
独龙族人拾到别人的东西时,一定设法物归原主,不论翻山过江,路途多远。人们在路上见到任何东西,只要上面压着石头,便知道那是有主之物,绝不会动的。若出远门,常把携带的食品挂在路边的大树上或岩洞里,其他过路人即使肌肠辘辘,也绝不会擅自取用。独龙族收玉米时,他们就在地边修一简易的楼房,俗称“苞谷楼”,把收获的玉米储藏在山上过冬,需要时再上山背取。所种的芋头都在原地过冬,随吃随刨,不用愁有人偷。独龙族人出门,家门上别两根竹条或木棍,过往行人及邻居一看便知主人不在,决不闯入。远途客人,若到此非用火不可,也可打开门进去,在主人屋里生火做饭,但须等主人回来再走,主人绝不怪罪。
探究活动
搜集资料
1、了解你周围都有哪些少数民族,将他们的风俗习惯记录下来。
2、上网或从报刊杂志上搜集各民族同胞的照片,在班里搞一次“我们是一家”图片展。
3、注意一下党的十六大,记录少数民族代表的名字。
举办一次民歌演唱会
1、学一些不同少数民族的歌曲,参加民歌演唱会。
2、评出优秀奖等奖项。习题精选
一、填一填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个民族。
答案:56
二、说一说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以及他们有哪些节日和风俗习惯?看谁说得又多又好?
少数民族风俗礼仪2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有多少民族,多少少数民族。2.了解蒙古族、满族、回族的风俗礼仪。
3、有尊重、热爱少数民族的意愿。教学重点:1.知道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有多少民族,多少少数民族。2.了解蒙古族、满族、回族的风俗礼仪。
难点:有尊重、热爱少数民族的意愿。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观看一段有关少数民族风情的视频,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二、介绍少数民族的数量、名称等概念,直到中国有56个民族,55个少数民族。我们所处的民族是汉族。汉族人数最多,不属于少数民族。
三、简单介绍蒙古、满族、回族的风俗习惯。(配组图)
(一)蒙古族
“蒙古包”是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包”,是“家”、“屋”的意思。
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大者,可容纳20多人休息;小者,也能容纳10几个人。蒙古包的架设很简单,一般是在水草适宜的地方,根据包的大小先画一个画圈,然后沿着画好的圆圈,用柳条编织的网架好捆结实,然后搭上毛毡,用毛绳系牢,便大功告成。一户牧民就算在草原上安家落户了。
蒙古包搭好后,人们进行包内装饰。铺上厚厚的地毡,摆上家具,四周挂上镜框和招贴花。现在一些家具电器也进了蒙古包,生活十分舒畅欢乐。
蒙古包的最大优点就是拆装容易。搬迁简便。一顶蒙古包只需要两峰骆驼或一辆双轮牛车就可以运走,两三小时就能搭盖起来。
蒙古人喜欢吃吃味酸的食品,如咸菜、酱等。夏天喜欢吃酸水饭。喝茶爱喝红茶或沙枣泡茶。男人多数喜欢饮酒。此外,他们还喜欢牛羊肉和牛羊奶作为主食,尤其喜饮奶茶。
蒙古族禁忌也很多。日常生活方面,家门上若挂有红布条,表示家中有病人或者孕妇,别人不能随便进入。到牧民家,不能打狗,特别是猎狗。蒙古族认为人的头部是人的至高无上的,千万不能玩弄其头和帽子等等。饮食方面,在蒙古族人家吃饭,要盘腿坐,不要蹲着。蒙古人还喜欢吃份饭。一人一份,不混吃。吃饭不要自己去盛,须等主人给盛,递碗和接碗时都要双手高举。吃饭时不能拍打桌子。吃晚饭不能乱扔筷子,要将筷子齐放在碗旁,也不要搭载碗上,吃肉时不可将骨头打碎或用牙撕。居住方面,睡觉时,忌将鞋、袜、裤子放在枕头下,也不要放在窗台或手巾杆上。
(二)满族
满族人禁忌主要有不吃狗肉,不用狗皮制品,如狗皮帽子等。打猎时不打乌鸦、喜鹊等。
满族有敬老重礼之风。他们非常尊重老人,很值得我们学习。此外,满族人待客热情并很讲礼仪。如有亲朋好友来家拜望,主人会热情待客,并互敬问候,敬烟、敬茶,较富裕家还拿糕点、瓜果敬客,并挽留吃饭。家庭中闲谈或吃饭要请长辈居上坐。
满族节日主要有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但习俗和汉族有所差异。
比如端午节。满族的端午节并非纪念屈原,而是祈祷解瘟。农历五月初五,满族家家屋檐及门楣都插上艾蒿,还用红黄彩纸剪成宝葫芦贴在缸上,一再解瘟。
(三)回族的主要风俗习惯
回族饮食以米、面为主食,尤其喜食各种油煎面食。
回族对于肉类食品选择严格,只吃牛、羊肉和鸡、鸭、鹅肉;严禁吃猪、马、驴、骡、狗和一切凶猛禽兽的肉,只可食用带鳞的鱼类,凡不带鳞或样子古怪„丑陋和体型特大的鱼,则禁止食用。
回族善与烹调,有一些独特的食品。比如保定“白运章包子铺”的包子,“马甲老鸡铺”的卤煮鸡,邢台“墨家饺子馆”的饺子,石家庄“清真扒鸡店”的扒鸡等。此外,还有一些小吃,如切糕、面茶、豆腐脑等,也都有一定的特色。
少数民族的节日与习俗3 教学目的
1.知道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知道我国少数民族有着各自已的传统节日和习俗,这些习俗反映了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别具风情的民族艺术。
3.重点了解傣族的传统节日和习俗,知道几个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和来历。4.培养学生学会收集社会资料的初步能力。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傣族的节日习俗及其传说的资料。2.制作课件。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谈话引入: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下面老师就带同学们去参加一个节日,这个节日被外国朋友称为“东方狂欢节”,你知道是什么节日吗?
2、你能介绍泼水节的特点吗?
3、想看一看泼水节的热闹场面吗?(放录像)
4、看完以后你有什么感受?
5、人们的衣服被水打湿了为什么还很高兴呢?(点评:一开课就拨动学生情感心弦,使学生急于想了解本节课的内容,不仅为互动课的开展做了铺垫,而且还保证了活动的目标和方向。)
二、自主学文
你想更加全面的了解傣族吗?请同学们打开书78页自读课文。
1、你从课文中了解到什么请介绍给你的同桌听?(同桌交流)谁愿意把你从课文中了解的知识介绍给全班同学听。(全班交流)交流注意以下知识点
(1)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新年佳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2)时间是4月13日—4月15日
(3)互相泼水表示消灾去病,谁被泼的水多,就表示最受人尊敬,祝福你在新的一年清洁平安。
(4)泼水节这一习俗来源于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但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你还想了解傣族的什么?(衣食住舞)
(1)首先请同学们自己交流课前了解的有关傣族的衣、食、住、舞等方面的知识。(抓住特点)
(2)你能把刚才了解的知识介绍给全班同学听。在介绍之前请同学准备一会,可以一个人介绍也可以几个人一起来介绍,想想你最想介绍什么,用什么方式介绍,可以动笔写一写。
(3)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衣、食、住、舞方面的知识,下面请愿意介绍服饰的同学上讲台来看一看老师准备的一些资料,请你看了以后把你已有的知识和老师准备的一些资料结合起来介绍。(一部分看资料一部分准备导游词)
3、小导游活动(全班交流)要求:形式新颖,抓住特点 注意以下几点:
(1)同一项可以请几组同学介绍,注意抓住特点。(2)一项介绍完了之后,教师要小结主要特点。
4、如果现在请你到傣家做客你应该怎样尊重他们的民族习惯?
5、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人衣、食、住、舞以及重要节日了解了傣族,在我们中国除了傣族以外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生介绍)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和习俗,下面请你猜一猜是哪个民族的什么节日。(播放资料)
(点评:此环节由学生自主交流所收集的资料,教师准备的资料是在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收集的,然后展示。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扩大了学生的信息源,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兴趣、方法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三、拓展练习
1、这样有趣的节日还有很多很多,在今天的课上我们不能一一介绍了,下面老师给同学们布置的作业就是:制作一本“少数民族旅游手册”。
2、制作之前最重要的是做什么呢?(查资料)
3、我们可以从什么地方查到我们需要的资料呢?
(点评:学生动手制作“少数民族旅游手册”的实践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查阅资料、收集资料、运用各种知识处理资料的能力,还将课内知识延伸到了课外,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内课外得到提高。)
四、小结
同学们!当你的旅游手册完成之后,你和你的亲人、朋友、同学一起去旅游时,你就是一个最具导游身份的客人,相信你丰富的知识将受到人们尊重,将成为你学习的又一个起点。
(点评:教师不只是专家与知识的传授者,更是鼓励学生学习的消化者。注重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技能,这样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中国的民族民俗——藏族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藏族的基本概况
2、了解藏族的建筑、饮食、礼节、禁忌等风俗文化
(二)能力目标
1、掌握藏族的民俗风情,风俗习惯,在今后的带团过程中能正确地向游客介绍藏族的文化 特点,把藏族的民族风情传递给游客。
2、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语言沟通能力和制作课件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对藏族民俗文化的探究,学会欣赏和接纳其他民族的习惯和文化,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并识记藏族的概况、礼俗、服饰、饮食、礼仪禁忌等风俗文化。难点:通过资料的收集和汇报交流,使学生对藏族基本概况及习俗礼仪有更深入的了解,并 能运用到今后的带团工作中。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分组,分发任务提前准备,搜集资料。
一、导入新课——感受藏族
1、上课时用藏语问候学生,设置悬念
2、播放歌曲《青藏高原》 展示藏族图片,展示藏族图片、播放歌曲《青藏高原》。
3、教师提问:
(1)请问刚才歌曲唱的是哪个地方?(2)请问刚才展示的图片来自哪个民族? 神秘而令人向往的少数民族藏族风情和西藏美丽的自然风光举世无双,深深吸引无数人前往 探秘。今天,我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西藏,感受来自异域的藏族风情。
4、给出任务:
今天,旅行社给你一个任务,带一个旅游团到西藏七天游,做好哪些准备,应该怎样向游客介绍西藏介绍藏族? 做好哪些准备,应该怎样向游客介绍西藏介绍藏族?
学生讨论:地理位置、人口情况、饮食、服饰、风俗习惯、民族禁忌„„ „„)过度:下面我们就对藏族的概况、礼俗、饮食、服饰、礼仪禁忌等方面做一个全面的了解,揭开那里的神秘面纱,以更好的为游客服务。
确定任务:把藏族民俗文化分成概况、礼俗、饮食、服饰、礼仪禁忌五个部分,分别由小组 负责收集资料,进行导游词解说。
导游员的任务:收集资料,编写导游词;制作相应的幻灯片。
模拟游客的任务:设计问题向导游发问。
教师的任务:组织、引导学生的整个过程;扮演成总部质量监督员对导游服务进行点评。
二、自主学习、团队协作:
(小组查找资料自主学习主要时间放在课前准备)根据任务的分解,提前准备,搜集资料,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教师向学生提供帮助,如需要哪一类资料,从哪里搜集,如何制作幻灯片等。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和加深每 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
三、成果展示,导游解说
过度:看到大家谈论的如此激烈,那现在就让我们开始我们的旅行吧。
1、按小组分工进行导游词解说,幻灯片展示
2、游客提问导游解答
四、效果评价: 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教师在任务中扮演总部质量监督员对 导游员在服务过程中的评价;另一方面是在课堂的最后,有一张综合评分表,对各项要求进 行量化细分,以打分的形式对每位同学进行测评。
五、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总结
同学们,今天导游带领我们一起走进西藏,领略了独特而神秘藏族风情,更加使我们深深的 感受到藏族人民的淳朴、热情以及他们的聪明才智。同学们下课后也可以继续搜集藏族的有 关资料,以便以后带团时能更好的为游客服务。
六、作业
1、搜集资料,找出西藏有哪些名胜古迹
2、写一篇藏族导游词 中国的民族民俗——藏族 我国主要少数民族之一
以导游的身份为西藏七天团游客服务 概况: 藏族
主要分布在 我国的青藏 高原地区,人 口约542万,主要从事农 业和畜牧业,多信藏传佛 教,使用藏语 和藏族文字
礼俗:
藏族的礼俗主要有敬献哈 达,敬献青稞酒、酥油茶,一鞠躬作为见面致礼的方 式。节日方面有: 藏历新年、酥油灯节、沐浴节、雪顿节 等传统节日。服饰:
藏族男女都喜 欢戴藏式金花 帽,藏民男子 穿右襟长袍,喜欢袒露右 臂,女子则穿 无袖长袍 饮食:
藏族人民的饮食习惯特点,藏民的主 要食物和饮料是糌 粑、牛羊肉、奶制 品、青稞酒和酥油 茶
禁忌:
俗话说: “入乡 随俗”。在进入 藏族聚居区旅 游时,导游要 提醒游客尊重 藏民的传统习俗和生活中的 禁忌。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2、知道一些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故事。愿意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3、培养学生民族团结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三、教学设备: 投影仪、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激发感情,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爱我中华》歌曲,投影民族团结图片。(出示56各民 族 的大照片。)
请同学们看着图片,听着音乐,想想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图片展示 的四是什么?
小结:对,在这个大家庭里住着56各民族,有着13亿的兄弟姐 妹。各族人民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亲如一家,共同为建设祖国做 贡献。
2、谁来说一说你是哪个民族的?我们班的同学都是汉族,你们知道 有哪些少数民族?
3、不同的民族有各自的风俗习惯,谁能举例说一说?(引导学生从 衣着、语言等方面来说。)
4、展示藏、回、壮、维吾尔、蒙古族图像,让学生猜想。小结:除了衣着,语言不同,在服饰、饮食和居住环境等方面也有 差异。比如:有的少数民族不吃猪肉,有的少数民族住帐篷,有的住窑 洞等等。也就是说,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二、学习课文,进行明理。过度:各民族的这些风俗习惯沿袭了一代又一代,它寄托着各族人民 良好的祝愿。我们应当怎样对待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呢?我们首先欣赏一段 民族录像片断,然后让我们再来看看周总理是怎样做的。(投影展示课文故事,看课文)
1、(出示傣族小朋友图片,投影在银幕上或贴在黑板上。)傣族是我 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的西双版纳,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风 俗习惯,傣族人民过泼水节时有什么讲究?
2、周总理是怎样尊重傣族人民风俗习惯的?(展示课文插图图片。)(以身作则,身着傣族服装参加泼水节,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还教育其他干部也要这样做。)
3、警卫员为什么要用伞为周总理挡水?
(当时周总理已经六十多岁了,警卫员担心他的健康,就张开雨伞去 挡水。)
4、总理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总理让警卫员把伞收起来。因为周总理认为用伞挡水是对傣族人民 不礼貌,不能因为自己的身体而伤害了傣族人民的感情,要尊重傣族人民 的风俗习惯。这说明总理和傣族人民的心是紧紧地连在一起的。)小结:傣族是我们多民族国家的一个民族,周总理深切地爱着各族 人民,各族人民也深切地爱着自己国家的总理。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可 以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谊、使国家富强、昌盛。
三、补充事例,提高认识。
1、你们还知道哪些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2、我们来听听发生在《红军长征》的故事。(红军长征故事投影。)
3、从《周总理参加泼水节》和《红军长征》的故事中,我们认识 到尊重其他民族风俗习惯的行为,有什么好处?
4、读一读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几点要求
小结: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增进各民族 人民的友谊,有利于国家的发展,人民生活的安康。
四、结合练习,指导行动。
1、说一说:
在粮食极为困难的时候,红军为什么要把猪肉罐头和腊猪肉扔掉?
2、议一议:
班上组织野炊,老实提醒大家要注意尊重回族同学马小青的饮食习惯。波波说:“应该少数服从多数。”
3、读一读:怎样尊重民族风俗习惯
a、尊重少数民族的服饰,对他们不要围观、窃笑,更不要指手画脚地 议论。
b、要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在问话中要注意,不要问“你会 说汉语吗?”,因为各少数民族的语言都是中国话。应该问“你会说普通 话吗?”
c、严格禁止对少数民族用带有歧视、侮辱性的称谓。
d、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都是忌食猪肉的,不要因为好奇而问他们 “为什么不吃猪肉”。
e、有的少数民族长期在牧区生活,食用酥油、牛羊肉类及奶制品 较多,因而身上往往有些腥骚之味,和他们相遇时,切忌用手掩鼻,否 则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动作。
f、藏族有佩戴小型藏刀的习惯。此种刀形状大小很像匕首,他是吃 肉时用的一种工具,也是一种装饰品,切不可把它误认为凶器加以盘 问,甚至没收。否则容易发生误会,影响民族团结。
4、做一做:
a、排练节目,邀请当地的少数民族同胞参加“民族团结一家亲” 的主题活动。
b、收集民族服饰的照片或图片,举办一次民族服饰模特展览会。有 条件的,还可以举行民族服饰模特表演赛。c、装扮民族角色,体会民族风俗习惯。d、有条件的可以上网查询民族风俗习惯。
5、欣赏:
a、欣赏民族各种图片。b、欣赏民族录像片断。
c、欣赏各民族在天安门广场前的联欢合影图片。
五、总结全课,提出希望。民族风俗习惯是千百年来逐渐形成的,各民族对自己的风俗习惯有着特殊的感情。既然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所以我们从小就要懂得并学会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让我们祖国这个大家庭更加和睦、幸福。
展示各民族在天安门广场前的联欢合影图片。发出“民族大团结,祖国更强大”的号召,鼓励同学们为了祖国的强大、繁荣、富强,更加努力学习。
六、板书设计:
六、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尊重
(56个民族)
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风俗习惯各不相同 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第四篇: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
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
蒙古族新年 蒙古族的新年在农历正月,过年时大家穿新衣,互相拜贺、献哈达、送礼品。
那达慕大会 蒙古语“那达慕”有娱乐或游戏的意思。那达慕大会是一种传统的群众性集会,内容有摔跤、赛马、歌唱、舞蹈等。内蒙古自治区、盟、旗都举行那达慕大会,一年一次。
转山会 藏族传统节日,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庆祝,又称“浴佛节”。
雪顿节 藏族传统节日,每逢六月三十日吃酸奶子,又称“藏戏节”。
藏历新年 藏族称新年为洛萨。西藏绝大部分地区是一月一日(藏历与农历大致相同)开始过年。藏历年节一般三天至五天。
望果节 西藏人民一年一度预祝丰收的民族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从八月一日起举行,为期不等,庆祝活动内容有赛马、演藏戏、歌舞、物资交流等。
达玛节 藏族传统节日,每逢六月十四日左右举行赛马、赛牛和骑射。
赶秋 苗族传统节日,每逢农历立秋之日,庆贺一年来五谷丰登。
苗族新年 苗族的新年,在农历十月的第一个丑日,苗语叫“冷酿廖”。
四月八(1)贵阳市附近各县苗族重要节日之一。传说这个节日起源于明代。每逢农历四月初八,苗族青年着盛装,群集贵阳市喷水池旁,纵情歌唱、凭吊、追念历史传说中民族英雄亚努。解放后,成为各族人民友好团结的聚会。(2)布依族的节日之一。各地称呼不一,有“牛王节”、“牧童节”或“开秧节”。这一天,人和牛都吃“牛王粑”或糯米饭,并都休息一天,表示对耕牛的慰劳。庆年节 每年农历十月,是彝族人民的年节。彝族人民在年节中,饮酒、歌唱、互相拜年,祝贺这个节日。
火把节 彝族、白族等的最大节日,广泛流行于云南及四川部分地区。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起一至三天的晚间,男女老幼点燃火把,察看田苗,并饮酒欢聚,尽情歌舞(亦称星回节)。
歌墟(哥婆节)是壮族人民盛大的歌舞节日。一般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三月初三、四月初八、五月十二日举行。
过端 水族盛大节日。水语叫“借端”,意为过年。水历以农历九月为岁首,在农历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每逢“亥”日,各地按习惯顺序先后举行,互相来往庆祝。1959年三都水族自治县水族人民把节日定在农历九月的同一个亥日,并举行传统的赛马及群众性的文娱活动。
开斋节(德尔节、肉孜节)是宗教节日。即伊斯兰教封斋月满后开斋的日子。回族又称过小年。每年九月(伊斯兰教历,下同)戒斋(即封斋),十月初开斋。凡是戒斋的人,每天从黎明到日落,戒除一切饮食,期满二十日,寻看新月,见月即行开斋(如不见月则封满三十日),次日为开斋日,恢复正常饮食。新疆各族穆斯林称开斋节为肉孜节。
圣纪节 在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回族、维吾尔族都叫纪节。是纪念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的,他的诞生和逝世均在回历的三月。
达努节 又叫“浪提球”。在农历五月二十九举行,是瑶族人民最大的节日。意思是庆祝胜利和丰收。
三月街 也叫“观音市”。白族地区的重大市集和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云南和邻省各族人民汇集大理(地名),交流物资,举行赛马、射箭、歌舞等活动。解放后,成为各族人民社会主义的经济、文化艺术交流和民族团结庆贺的集会。
哈尼族新年 哈尼族新年有二:一为六月,一为十月。六月的新年也叫祭秋房或祭田节。
傣历新年 傣族度新年是在傣历六月,相当于农历三月的清明节前后。傣历在过年时,由于有一次盛大的活动—泼水,所以也叫“泼水节”。
三月三 是海南黎族中关孚系黎胞的传统节日。每逢阴历三月初三这一天,黎族人民举行盛会,预祝“山兰”(山地旱稻),狩猎丰收。这一天,又是青年男女寻找自己情侣的欢乐日子。
古尔邦(库尔班)节 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塔尔、塔吉克、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10个民族的宗教节日。每年从开斋节那日起,后推70天,即为“古尔邦”节。回族幽称过大年。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也都把“古尔邦”节作为他们的新年。不过,维吾尔族不称“古尔邦”节,而叫“库尔班”。
萨噶达瓦节 西藏喇嘛教徒纪念释迦牟尼诞生、成佛、圆寂的节日和藏族僧俗人民预祝丰收的日子。在每年藏历四月十五举行,已流传了一千多年。
大年节 农历十二月六日普米族传统节日。举行打靶、赛马、荡秋千、对唱山歌、跳锅庄舞。
大十五节 十二月十四日普米族节日。上山露营、篝火晚会。
老人节 十二月十五日哈尼族传统节日。敬酒、跳舞唱歌。
陀螺节 十二月二十八日壮族节日。比赛打陀螺。
舞春牛 十二月二十八日侗族节日,表演农事舞蹈。
过赶年 十二月二十九日土家族传统节日。聚集一起吃年饭、跳摆手舞。
盍什节 一月间,僳僳族对歌、射弩赛、跳舞。
卡雀哇 独龙族节日。宴饮、剽牛祭、歌舞。
特毛且 基诺族节日。剽牛、备耕打刀、敲牛皮鼓、跳芦笙舞。
春节 农历一月一日,满、白、布依、壮等族传统节日。拜年、贴春联、贴福字、耍社火等。
扩塔 拉祜族节日。祭礼、敬神、歌舞。
新春灯会 纳西族节日。举行灯会竞赛。
畲族节 畲族节日。摇毛竹、对歌。
窝罗节 一月四日阿昌族节日。拜祖先画像、跳舞。
白沙农俱会 一月十五日,纳西族传统节日。赛马、演戏。
目脑纵歌 二月间,景颇族节日。目脑(跳舞)典礼、唱歌。
“四月十八” 农历四月十八日,锡伯族传统节日,祭祖、弹跳唱诵、郊游。
耍海会 八月二十三日,白族传统节日。划船、放生、文娱活动。
羌年 十月间羌族节日。饮咂酒、唱酒歌、跳锅庄舞。
新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朝鲜节日。吃“打糕”和丰富庆宴、喝酒、跳舞、唱歌、打长鼓、庆祝。
正月十五 朝鲜族节日。吃“五谷饭”。用凌晨鸡叫时分挑的水做“五谷饭”,吃早饭。妇女们做踏跳板游戏。
端午节(五月初五)朝鲜族节日。(1)举办群众性运动会;(2)妇女组织跳板、荡秋千比赛游戏活动;(3)扫墓:给故人坟墓培土祭奠。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朝鲜族节日。举行大型文艺庆典活动,唱歌跳舞
第五篇:活动课j教案:少数民族的节日与习俗
活动课:少数民族的节日与习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节日是中华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知道我国少数民族有着各自的传统节日和习俗,这些习俗反映了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别具风情的民族艺术。
3、知道几个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和来历。
思想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学会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收集社会小资料的初步能力。
教学重点: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知道我国几个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和来历。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及其传说的资料。
2、制作部分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场面或有关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在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幸福的生活着56个民族,哪个民族人口最多呢?(学生回答)其余55个民族都被称为少数民族。来我们复习一下,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学生口答,出示幻灯片读一读)
(2)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5000多年的文明史,是由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 的风俗习惯的自由》”这是什么意思?(出示幻灯片)
(3)不管是少数民族还是汉族都是我们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同学们对汉族节日习俗熟悉了,你们想不想知道少数民族都有哪些民俗文化呢?今天让我们走进少数民族去认识他们的节日与习俗。
二、讲授新课
(一)辨一辨。看民族服饰辨民族分两部分(小组讨论,出示幻灯片,快速读读)
小结过渡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服饰,真的非常漂亮。每一个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独特的节日和习俗,你们能说出那些呢?
(学生:回族的开斋节、古尔邦节;黎族的火把节、三月会;藏族的藏历年、卓玛节;蒙古的那达慕大会;傣族的泼水节;壮族的歌婆节;瑶族的达努节„„。)
(二)说一说。演示图画说出少数民族的节日(幻灯片)附上简介
1、每出示一个场面,就让学生先说出画面的内容,再判断: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什么节日。
2、其他节日的介绍,请同学读读。
(三)想想,议议,辨辨。
(1)让学生看书上的图画,讨论,辨一辨。(2)出示幻灯片全班进行回答。
(四)资源共享(学生把收集有关民族节日与习俗的资料讲给大家听)
三、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少数民族有形形色色的节日,这些节目既增进了友谊,又繁荣了经济,而且懂得了这些习俗都起源于美好的神话传说,表达劳动人民的美好的心愿。今后我们有机
会可以去参加他们的节日盛会,我相信,少数民族的人民一定会热情地欢迎我们的。我希望同学们今后多看些有关民族风情之类的书籍、电视、电影等,更多地丰富这方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