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县渔业发展规划

时间:2019-05-15 07:31: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腾冲县渔业发展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腾冲县渔业发展规划》。

第一篇:腾冲县渔业发展规划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

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十二五”期间,是加快推进现代渔业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促进渔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围绕云南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四张名片“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抓住中央及省级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桥头堡建设、西部大开发、东中部产业转移政策实施的重大机遇,腾冲得天独厚的区位、气候、土壤、生物、淡水、旅游、开放等资源优势,具备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资源禀赋,水产等主导产业发展具有一定规模优势的前提下,及早谋划好发展腾冲高原特色渔业的重点及措施。为明确“十二五”期间我县渔业发展的思路、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提升我县渔业发展水平,实现渔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全国渔业发展十二个五年规划》和《云南省渔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特制定《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渔业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渔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农业局的大力支持下,全县渔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响应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政策,依托资源优势,依靠科技支撑,优化区域布局、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强化渔政管理,实现了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一)产量产值快速增长,产业规模稳步扩大

2010年腾冲渔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水产品产量稳定增长,渔民生产积极性高,水产品市场供给充足,价格平稳。实现水产品产量0.54万吨,增17%,产值实现6920万元,增18.9%。完成稻鱼工程示范养殖500亩,推广大面积稻田养鱼6.5万亩,冬水田养鱼1000亩,大宗水产品综合平均价格14元/公斤。渔业总产值9216万元,增长6.7%。全县渔业产量6400吨,产值10780万元,曾14.5%。其中,池塘面积500亩,产量3100吨。湖泊面积600亩,产量20吨。水库11800亩,产量590吨,捕捞产量450吨。

(二)资源养护不断加强,产业基础有效巩固

渔业围绕省厅提出将云南打造成为“中国西南重要的淡水渔业养殖和出口基地”的目标,发挥好我县淡水、流域等渔业资源优势,重新对渔业“十二五”规划进行调整,编制好渔业发展规划和具体项目实施方案,实施好稻田养鱼科技项目,对启动的槟榔江鱼类增殖放流站建设项目要加强落实,使其成为腾冲土著鱼类保护利用及现代渔业养殖的示范点,加强保护区建设,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三)区域布局日趋合理,产业化经营成效显著

我县充分利用丰富的冷水资源,以冷水鱼为亮点,引进和带动全县特色渔业的开发,积极引进鲑鳟鱼类级大力开发土著冷水鱼类,发展冷水鱼35亩,产量10吨。并充分利用农业种植条件,大力发展稻田养鱼,2010年,已普及7万亩,曾7.1%,产量2240吨。

(四)依法行政不断推进,执法领域不断拓展

腾冲县渔政站严格遵守《云南省渔业条例》,已从打击电炸毒鱼等常规的行政执法活动延伸到依法管理水生生物资源、渔业水域环境、规范渔业经济秩序、强化“三大安全”监管等领域。

回顾“十一五”期间的渔业发展,成绩斐然,有目共睹;总结经验,必须坚持把渔业发展纳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去谋划,争取领导重视,各方支持,才能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必须坚持依托资源,突出优势,合理布局,优化结构,规模发展,才能加快发展速度。必须坚持“以养为主、科技兴渔”的方针,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转变渔业经济增长方式,才能全面提升产业素质。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不懈地抓好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才能奠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过去两年,我县渔业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很多突出的问题。例如:基础设施脆弱、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差;科技创新与推广能力弱、综合生产能力低;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水产品加工业滞后;人才缺乏。智力支撑薄弱;发展约束因素增多,渔业发展面临外部压力增大等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必须要正视问题,破解难题,才能加快发展,如期实现我县渔业建设的目标。

二、“十二五”渔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机遇

1、加快转变渔业发展方式的要求更加迫切。随着劳动力等渔业成本递增,传统渔业发展空间缩小,渔业生态、生产和质量“三大”安全的社会关注度日益提高和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县渔业以增产量提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产业结构不合理、效益和安全水平不高、科技支撑能力和信息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将日益凸显,优化结构、提高效率、保障安全、提高产业化水平和渔民增收的任务将更加艰巨。因此,加快推进渔业发展方式转变,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2、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和工业化、城镇化和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推进,水产品作为重要的动物蛋白来源,其优于其它食品营养价值的优势,必将愈来愈多地被人们接受,对水产品的市场需求也将越来越大。

3、桥头堡战略和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利于发挥我县渔业在生态、地缘、资源、产业、技术方面的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广泛参与国际分工和市场竞争,加快实现省政府会议决定的发展外向型渔业的战略目标。

4、随着劳动密集型、资源型种养殖业及水产品加工业讲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转移,同时省政府提出大力发展云南特色高原渔业,为我县渔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人才、资金、科技和市场等条件。

(二)有利条件

1、品种资源丰富。云南省鱼类品种丰富,已发现的鱼类有559种,其中土著鱼类527种,位居全国第一位。同时我县同样拥有大量的鱼类资源,如南方裂腹鱼、腾冲墨头鱼、墨脱华鲮等经济土著鱼类。多样性的生态条件和丰富的鱼类资源为我县渔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2、宜渔水域广阔。我县水力资源丰富,拥有水库(含坝塘)249座,库容5934万立方米,有龙川江(伊洛瓦底江)、槟榔江、大盈江三大水系,总流长496km,径流面积达5690平方公里,径流总量80.96亿立方米,同时还拥有全国最集中的地热群,拥有88处温泉,可大力发展温水鱼的养殖。

3、市场需求旺盛。2015年全球水产品消费缺口将达到1100万吨,国内市场对名特优水产品的消费需求也不断增加,随着人们对水产品营养价值的进一步认识和饮食习惯的改进,我县市场对水产品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

4、旅游的快速发展带动渔业产业的发展。几年来,腾冲旅游业一直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是在继大理、丽江、香格里拉、西双版纳之后的又一个新兴的旅游胜地,腾冲拥有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生态环境和区位优势,是云南旅游的新亮点。大量的外来人员拉动了渔业行业。

5、国力提升为加强渔业公共服务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国家和地方经济实力增强,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基本步入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为加大支农投入提供了有利条件。“十二五”时期,随着国力的不断提升和我市综合经济实力增强,各级财政将更加有条件、有能力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必将为渔业公共服务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制约因素

1、渔业经济总量小,生产基础设施薄弱;

受自然条件及投入因素的影响,我县渔业经济总量小,水产生产基础设施薄弱,总体装备水平不高,养殖形不成规模,在我县农业产值和农民增收中所占比例小;市场供应的水产品大部分靠外调,价格较高;苗种供应不足且品种单一,养殖面积及水产品产量低而不稳,荒芜水面大,效益不高。

2、养殖户养殖水平低,养殖方式落后;

我县是养鱼新区,广大农村没有养鱼的习惯,加之农民文化素质较低,对养鱼技术的接受较慢,现有的水产养殖方式仍较落后,养殖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水平低。

3、病害防治和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手段落后;

病害监测工作中没有诊断病害的仪器设备,技术人员全凭经验和肉眼判断,大大降低了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无检验设备,对本县生产和市场销售的水产品质量安全难以实现有效监管。

4、各级财政对水产的投入较少;

长期以来,我县水产业发展除少量的项目投入外,主要靠农户自主投入,自由发展。由于我县农村贫困面大,农民收入水平低,对发展水产生产投入能力有限。水产新技术的推广、新品种的引进和渔政管理工作的开展难度较大。

5、节水型社会建设将严重制约粗放式养殖业的发展。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节水性社会建设的推进,水资源的稀缺程度将越来越高,水资源作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其使用功能、范围、额度等管理必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这对我县渔业粗放型生产方式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三、“十二五”渔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紧紧抓住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建设西南开放桥头堡两大战略机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我县三大流域的特点、有点,依托资源优布局,围绕市场调结构,依靠科技增动力,夯实基础强能力,突出加工提素质,注重养护奠基础,完善支撑促发展,实现我县渔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共同提高,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

2、尊重历史原则;

为了保护渔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腾冲县,在不影响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人民生活用水等的前提下,在本规划出台前已开展的池塘、山塘、水库等各类养殖及其所处水域均列入本规划的范畴,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予以办理养殖许可证。

3、市场导向原则;

发展渔业,要坚持市场导向,做好市场分析,预测渔业经济发展趋势。立足本地市场,面向国内外市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按照市场经济原则,选择需求多、市场大、前景好的产品作为区域性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树立品牌意识,全面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优质水产品市场占有率。

4、科技先导原则;

加大对渔业的科技投入,充分利用新技术和装备改造传统渔业,大力推进渔业现代化建设。

5、依法治渔原则;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保护渔业资源,维护渔业生产秩序。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保障渔业持续健康发展。

6、适时修改原则。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渔业发展的内部和外部条件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作为指导我县渔业生产和管理的渔业规划,也必须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而适时修改和完善。

(三)目标任务

“十二五”期间,我县渔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渔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科技和物质装备水平明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产业化经营和加工加快推进,资源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产业效益和素质明显提升,农(渔)民收入明显提高。到2015年力争实现以下目标:

1、渔业总产量达到10000吨,比2010年增长56.26%,年均增长11.25%;其中养殖产量达到9500吨,捕捞产量达到500吨。

2、渔业产值达到1.7亿,比2010年增长56.3%,年均增长11.26%;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上升到2%。

3、良种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病害发生率控制在9%以下。

4、产地、市场抽检的合格率分别达到98%、85%以上。

(四)主要任务

1、品质渔业基地建设。每个乡镇抓好一处百亩以上的品质渔业示范基地,加速全县品质渔业基地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优渔业结构,推广普及大头鲤鱼、罗非鱼、草鱼、南方裂腹鱼、乌鳢、黄鳝、泥鳅等名优品种,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开发,为渔业高产高效打下坚实基础,把我县建设成全市乃至全省的品质渔业至高点。

2、科技入户工程。把科技入户工程和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及高效渔业建设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严格筛选示范户,创新培训方式,动态管理渔业指导员,强化考核机制,确保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到户率100%,渔业增产增效,示范户养殖效益年增幅都在15%以上,辐射带动面积已达到10万亩,不断加大科技示范的辐射作用,促进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争取成为国家级科技入户示范县,切实推动渔业科技入户工作再上新台阶。

3.水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安全是关系群众生命安全的重要环节,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紧跟国家对食品安全的要求和指示,常抓不懈。向全体干部职工、广大渔民、运销销售业户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水产品质量安全知识问答》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常用知识,提高渔民对渔业投入品和广大群众对水产品的优劣的鉴别能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以合作社协会为载体大力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实行健康养殖,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五项制度,两项登记”。科学用药,由技术专家按照《兽药管理条例》和《无公害食品渔药使用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科学用药规程,下发到三类基地规模养殖场。养殖环节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氯霉素等禁用药物药残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阳性样品的追溯率达到100%,水产品的渔药残留超标率及检出率明显下降,使科学用药的观念深入人心。

4、渔业资源保护。管理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以创建省级渔业文明窗口单位为契机,严格贯彻《渔业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创新管理体制,充实整顿渔政管理队伍,成立渔业综合执法机构,将养殖环境、苗种、饲料、渔药、水产品质量、水生野生动物等方面的监管和渔政监督管理等职能有机结合,完善设施设备,坚持公正、文明执法,提高执法能力和效率。严厉打击毒鱼、电鱼、炸鱼等违法行为,实现禹城境内无电鱼现象,推行渔业捕捞许可制度,严厉查处污染死鱼案件,严格保护渔业资源。

(五)保障措施

1、宣传发动。利用电视、会议、讲座、海报等多种形式,将每年3月份作为“全县渔业宣传月”,广泛深入宣传发展水产业的意义好处和致富典型,制定《渔业生产考核办法》并对各乡镇、街道办进行半年考核和年度考核,在全县掀起发展渔业增收的浓厚氛围。特别是发挥荒洼地、废旧坑塘多的优势,大力宣传发展鱼藕混养、稻田养鱼等增产增收的新技术,养殖技术、无公害操作规程和良种信息无偿授予养殖户,让大家真正感受到水产养殖是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切实可行的新路子,自觉地进行渔业生产。

2、科技推动。一是搞好科技宣传。经常在电视台、科技赶集、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宣传普及渔业技术。二是科技示范。充分发挥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省级淡水渔业试验基地、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的作用,抓实抓好结构调整、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的示范户,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加强科学研究。加强交流合作,与云南农业大学水产系、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云南农业职业学院水产专业等科学院所加强合作,引进国内独有的鱼类新品种,及时将高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3、服务拉动。采取“四强化”(强化宣传发动、强化服务拉动、强化指导扶持、强化主导品种带动),加快渔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步伐。指导水产部门积极强化自身建设和服务功能,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做好优质鱼种供应、疫病防治、渔需物质供应等科技服务,推进产业化进程。

4、行政联动。与乡镇等行政部门联合行动,在全县水产规模健康养殖示范场、标准化示范基地、水产苗种场等生产单位,签定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状,并在乡镇渔业管理部门备案,形成县、乡、户三级纵横交错的安全生产信息网络体系,抓好乡镇中间环节,做为年底渔业信息考核的重要内容。培训一批乡镇渔业生产信息管理人员,培训内容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整顿,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无公害养殖技术,鲢鳙鱼、鲤鱼、草鱼、罗非鱼、等我县重点养殖品种的养殖管理等,提高水产养殖技术普及水平,真正形成专业人员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齐抓共管的养殖生产信息管理网络。

5、品牌带动。加强省级无公害产地认定、无公害产品和绿色产品认证,开展商标注册,打造渔业品牌。大力引进推广好优势品种,狠抓各类无公害基地的提档升级,提高健康养殖能力和集约化产业化水平,逐步形成以当地品种为依托,以名优特新品种为重点,以健康养殖安全生产为保障的现代渔业发展新格局,督促、帮助企业建立严格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国际竞争力。

第二篇:休闲渔业发展规划

重庆市休闲渔业示范点建设项目发展规划

“十五”时期,全国渔业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紧紧围绕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和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积极应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坚持“以养为主”的渔业发展方针,深化渔业结构调整,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强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了渔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渔业已经成为了农业经济中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为了满足人们需求的多元化,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渔业的多功能性,拓展其渔业的生态和休闲功能。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水产健康发展,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不断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在渔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就指出,面对当前的形式,在本市除大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和加工业外,还应该积极发展休闲渔业。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决定在沙坪坝区歌乐山镇建立休闲渔业示范点,通过示范点的建设和探索,坚持“统一规划、突出特色、有序开发、确保质量”的基本原则,开发与保护并重,统筹考虑环境建设、生态建设、人文建设和渔区社会发展因素,保证休闲渔业健康、和谐发展,最终达到“重庆市渔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目标任务。为确保本项目的顺利实施,现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发展背景

休闲渔业,即是指以渔业资源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通过渔业和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将休闲、娱乐、餐饮等行业与渔业结合为一体,实现第一和第三产业的紧密结合,从而提高渔业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一种新型渔业。

我国13亿人口中有超过9000万的人是钓鱼爱好者,为了满足这一巨大的群体,发展休闲渔业已是形势所趋。作为集养殖、观赏、垂钓、餐饮、旅游、住宿、疗养、益智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休闲渔业现已被国家体委正式列入“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加以推广,休闲渔业作为一个大众化的东西已不在遥远。在我国,全年有着近1/3的时间都是节假日,人们为了寻求假日的乐趣,休闲渔业已经成为了很多人追求的新宠,其巨大的发展空间已经吸引了更多的人加入了这个行列,作为一个新兴的朝阳光产业,将会用其巨大的生命力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效益。

二、发展现状

沙坪坝区歌乐山镇作为重庆市主城区的周边镇,同时,歌乐山也是一个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地,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每年要接纳海内外游客200多万人次,其巨大的人流量必将带动休闲渔业的发展,庞大的消费市场已表露无疑。

休闲渔业的发展也必将带动经济的增长,在美国其休闲渔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占渔业总产值的1/3。目前,在我市的发展还不成熟,只有为数不多的的几个刚起步的休闲渔业基地,其规模小,配套设施也不完备,要想彻底满足现代都市一族的高质量的消费,必须立即发展高效的休闲渔业具统计,发展休闲渔业的水面每亩纯收入为6000-8000元,是常规水面的3-4倍,其经济效益是显著的。在发展休闲渔业的同时也必将产生更多的就业机会,又可以为社会解决就业压力,还能促进城乡交流和对外开放,其社会效益是巨大的。

三、制定其发展规划,具体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搞好休闲渔业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歌乐山是历史悠久的文化旅游地,道路条件较好,从主城区到歌乐山的中心地点为双道的水泥路,其他的周边地为土路或是单行水泥路,我们将联合当地政府动员当地居民对道路作适当的休整,以方便游客进出基地。

2、修建好供游客休息、就餐、娱乐、健身的场所

由于该基地离沙坪坝区中心地带还有10公里多的距离,同时考虑到游客的方便,修建好供游客休息、就餐、娱乐、健身的场所是必不可少的。

3、搞好休闲渔业基地周围的绿化。重点是道路沿途、基地周围、垂钓中心周围、餐饮地和娱乐中心的绿化。

4、修建好垂钓的钓位,搞好遮挡太阳的棚子,并做好垂钓周围的安全设施。

5、准备好钓具和饵料

游客外出旅游少数是没有带钓具的,准备适量的钓具供游客垂钓是必须的,在准备的时候尽量多买几种型号,以供用于不同种类的鱼垂钓。除了钓具,饵料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可在基地自行培养水蚯蚓、蚯蚓等,还要根据所养鱼的不同,准备其相对应的饵料。

6、在放养鱼的时候尽量做到以下几个原则:

(1)、所放品种应该是个体较大的,因为人们都有个普遍心理,就是越大越

好。

(2)、所选品种应该是体色好看、体型优美,所钓之鱼若很好看,则可以进一步提起钓鱼者的兴趣。

(3)、所选品种易上钩,人们都喜欢丰收,不喜欢空手而归。

(4)、所选品种应可观赏也可食用,并营养丰富。

根据以上条件,如黄颡鱼、淡水白鲳、鲫鱼、鲶鱼等都是不错的品种。

7、水质的要求

垂钓池的水质应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做到无公害,以保证鱼的质量

8、标志牌

为了方便游客进出基地,在入口处显要位置设置标志牌。休闲处也应挂牌。

9、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应该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要有宣传渔文化的能力,好的服务才有好的口碑,才会有更多的客源。在对待池塘中的鱼病方面,除了要预防发生鱼的常见病外,还要考虑以下两点:(1)、钓鱼者把钓上来的不喜欢的 鱼重新放回鱼塘,易引起生病,我们要准备一个专门的暂养池,将这些鱼先暂养一端时间,再放回垂钓池中(2)、在考虑密度大更容易上钩的同时,千万不要忽视因密度过大而导致的水质差,从而引起死鱼的现象。、品牌的宣传

联合各新闻媒体,如沙坪坝电视台、《今日沙坪坝》等对休闲渔业作宣传,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做强做大休闲渔业。

11、成立协会,搭建平台

组建垂钓渔业协会,动员所有的经营者和钓鱼爱好者加入协会,制定章程,由协会统一管理,并组织开展行业的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垂钓渔业的管理水平。

12、定期举办钓鱼大赛

通过举办钓鱼大赛让钓鱼一族有个属于自己的“节日”,进一步扩大休闲渔业的影响还可借此吸引更多的人来加入这个行列。

13、在发展休闲渔业的同时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第一位,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生态养鱼,保护好当地的生态平衡,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统一,让休闲渔业持续健康发展。

沙坪坝区多经水产站

二○○六年十二月

第三篇:昌宁县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

昌宁县完成“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

保山新闻网发布时间:2009-12-18 10:41:35本网字体:大 中 小

本网讯近日,昌宁县完成“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昌宁县渔业发展总体发展目标规划是:2010年水产品产量7000吨;2011年水产品产量11041吨;2012年水产品产量14380吨;2013年水产品产量17130吨;2014年水产品产量18820吨;2015年水产品产量20000吨。为使上述目标落到实处,十二五”期间,昌宁渔业部门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领导,促进渔业快速发展。二是建立健全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计划投资60万元用于完善田园、湾甸、柯街、三个乡镇水产站;计划投资40万元用于新建耇街、珠街两个乡镇水产站。三是建立水生动物防疫检疫站。投资150万元成立水生动物防疫检疫站。四是改造扩建水产良种繁殖场建设。将遵循“集中繁殖育苗、分散培育鱼种,就地供应养殖”的规划原则,在柯街、田园两镇建设昌宁县水产良种繁育基地,将昌宁县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滇西片水产良种繁育基地。五是开展罗非鱼网箱养殖。将积极配合云南小湾生态渔业有限公司做好300亩网箱养殖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实现企业创汇、农民增收、库区失地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逐步形成区域性“大渔业”,拓宽多元路子,为开创昌宁渔业产业发展新格局作出贡献。六是强化渔政管理工作,计划投资40万元,向省级申请2艘渔政执法船,约需资金40万元,加强对渔业资源和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增殖、开发和合理利用。七是做好小湾库区码头申报筹建工作。八是做好稻田养鱼、池塘精养高产、渔业生产安全监管等渔业常规工作。(洪专)

第四篇:十二五烟台市渔业经济发展规划

十二五”烟台市渔业经济发展规划

烟台市海洋与渔业局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

烟台是渔业大市,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十分重视渔业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来,全市渔业经济取得了显著进展,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渔区群众生活明显改善,渔业产量、产值、水产品出口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渔业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十二五”期间是烟台渔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渔业要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抢占先机,积极转方式、调结构,着力提高渔业现代化水平,推进渔业产业素质提升、产业结构优化、渔业增效和渔民增收。

一、产业优势

“十一五”期间,我市渔业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合理利用和保护渔业资源,大力实施科技、标准化、龙头、外向四大带动战略,发展名优高效养殖、水产品精深加工和远洋渔业等支柱产业,加快渔业产业化、标准化和国际化进程。2010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184万吨,实现渔业总产值526亿元,水产品产值186亿元,占全市大农业产值31.2%;渔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渔业总产值、水产品产值、水产品产量、出口创汇均居全省第二位,渔业作为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在调整渔村经济结构、增加渔民收入、提高水产品出口创汇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区位与资源优势凸现。烟台地处黄、渤二海,海岸线长909公里,占全省1/4多,对应海域面积2.6 万平方公里,是全市陆域面积的2倍,近海分布有500m2以上的基岩岛屿72个。拥有商港10个,群众渔港37个。周边分布着莱州湾渔场、烟威渔场和连青石渔场,沿海海域生物资源种类繁多,烟台海参、烟台鲍鱼是国家原产地保护产品,三疣梭子蟹是国家原产地地理标志产品,海珍品驰名中外。

(二)名优高效养殖发展迅猛。海水养殖模式呈现多样化、立体式格局,海水养殖面积发展到166万亩,产量106万吨,实现产值104亿元。“十一五”期间,根据烟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目标要求,加大近海养殖结构调整力度,压缩市区海域养殖规模,重点发展陆基工厂化养殖、近海海珍品养殖、抗风浪深水大网箱养殖等名优高效增养殖。以莱州、海阳、蓬莱、龙口为代表的名贵鱼养殖发展到2.2万亩,工厂化养殖面积220万平方米,年产名贵活鱼3万吨,产值22亿元,建成全国最大的工厂化养鱼基地;以牟平、芝罘、蓬莱、长岛为代表的海参增养殖,发展到25万亩,产量2.7万吨,产值45亿元。全市深水大网箱发展到355个,海上普通网箱总数达到6000个,产量4000吨,实现产值2.5亿元。

(三)苗种产业规模壮大。水产苗种产业集中集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全市拥有省级以上原良种场14处,育苗企业540家,育苗水体51万立方米,年产各类苗种2000多亿单位,实现产值14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海参、大菱鲆、扇贝苗种生产基地。

(四)水产加工业国际化程度高。培育10大渔业出口创汇企业,规划建设了七大水产加工园区,其中烟台开发区大季家水产工业园被农业部认定为我省唯一的国家级水产加工示范基地。水产加工业的规模与水平不断提升,全市水产加工企业423家,实现产值180亿元,其中36家渔业企业销售收入过10亿元。积极组织渔业企业对外投资与合作,目前与我市开展水产品贸易的国家和地区达到70多个,全市水产品出口创汇超千万美元的企业达到24家。全市水产品出口创汇额约占全国的1/9强,占全市大农业出口额的近一半。

(五)渔业科技力量雄厚。驻烟科研院所科研力量雄厚,拥有东方海洋、莱州明波、天源水产等一批科研与生产一体化渔业龙头企业。以骨干龙头企业为依托,与国家级科研院所合作攻关,大力实施水产良种工程,成功突破圆斑、条斑星鲽和半滑舌鳎等鲆鲽鳎类、金乌贼、石斑鱼等20个水产新品种育苗关并实现产业化,全市可养殖的名优水产苗种近50个。科技部国家海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海藻遗传育种中心、海洋生物实验室和中俄海洋生物工程中心相继在我市建立,企业的科技内涵和水平得以显著提升。目前,12个国家“863”项目在我市实施,2个国家“十一五”重大(水产)科技支撑项目和1个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分别在我市开发区和长岛落户。全市渔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取得良好效果,水产良种覆盖率达到90%。

(六)渔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加强渔港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建成蓬莱、牟平养马岛中心渔港,长岛中心渔港、莱州三山岛渔港、龙口渔港的改扩建工程稳步推进,形成中心渔港与一二级渔港相配合的渔港新体系。建设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1处、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5处、海洋环境监测站7处,为渔业生产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

当前,渔业发展面临良好的宏观环境,特别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大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渔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做大做强现代渔业仍面临许多挑战,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与渔业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市场对水产品质量安全要求日益提高与水产品质量安全隐患问题依然存在,渔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要求与当前渔业科技水平不相适应,现代渔业建设要求与当前薄弱的渔业支撑体系不相适应。具体表现在:

1、渔业发展空间逐步压缩。随着渤海油气田开发、国际渔业协定的实施,海洋捕捞作业空间缩小;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工业、旅游、港口等用海与日俱增,近岸滩涂养殖、近海海水养殖空间被挤占的程度将进一步加大。深海水域未有效开发,筏式、底播、工厂化等养殖水平尚未充分发挥。

2、发展层次亟待提升。一是渔业资源衰退趋势依然没有改变,过度捕捞导致部分水域呈现生态荒漠化,海水养殖病害时有发生,对渔业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构成较大威胁。二是总体利用不足与局部开发过度的矛盾。依托浅海和陆基发展的渔业开发利用空间几近饱和,深海养殖发展滞后,休闲渔业资源开发深度不足,部分岸段出现海水养殖、海洋旅游、港口开发相互争夺现象。

3、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不够。部分企业和业户没有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组织生产,违规使用禁用药现象时有发生,苗种生产与供应、水产品生产与销售监管体系存在漏洞,市场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与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低的矛盾日益突出。

4、生态环保压力加大。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海洋环境压力增大,海水污染、赤潮、绿潮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海洋生态环保工作亟需加强。

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烟台蓝色经济区建设,以建设现代渔业经济示范区为目标,以水产品质量安全、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为中心任务,以转变渔业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和名牌带动战略,不断提升渔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在全市基本构建起生态环境和谐、基础设施优良、渔业结构合理、区域特色鲜明、科学技术先进、渔民收入稳定增长和渔区社会繁荣的现代渔业发展格局,全市科技创新应用能力、生态功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二)发展目标

以实施产业化、科技化、品牌化战略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按照发展生态优质高效渔业的要求,调整优化渔业结构,转变渔业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升级。做强养殖、捕捞、加工、苗种四大产业,打造全国海珍品增养殖、水产品加工出口、水产苗种繁育和远洋渔业四大基地,建设全国最佳优势水产品主产区和全国重要的现代渔业经济示范区。

渔业经济目标:到2015年,渔业总产值达到800亿元,年均递增8.7%;其中水产品产值达到300亿元,年均递增10%;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90万吨。到2020年,渔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

科技发展目标:通过科技进步,主攻海洋生物高新技术研究,重点在海洋药物、保健食品、海洋微藻等技术上实现突破。引进新品种10个和培育良种20个,促进渔业向更高目标迈进。“十二五”末期,科技贡献率达到70%以上,良种覆盖率提高到95%。

渔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目标: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控制近海捕捞强度,捕捞渔船控制在6200艘以内,大力发展远洋渔业,远洋渔船发展到70艘;在50%的工厂化养殖单位推广循环水养殖节能减排技术;无公害健康养殖示范场达到30家,产地认定面积达到140万亩,认定产品230个。加强渔业水域环境监控,使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逐步恢复,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产品出口目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培植龙头企业

家,实施名牌产品战略,促进我市水产品对外贸易,水产品出口创汇年均增长10%。

渔民增收目标:通过调结构转方式,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推广先进技术和名优高效品种,持续增加渔民收入,渔民人均纯收入期末达到2万元。

(三)发展方向

1、做强养殖业,打造全国海珍品增养殖基地

调整养殖品种结构,按照“一个品种一个产业”的思路,培育壮大一批优势主导品种和特色品种。推行健康养殖,稳定发展大宗鱼虾贝藻等常规品种,着力提高品质,保障大众供给;积极壮大海参、鲍鱼等名优珍品,着力培育品牌,满足高端消费;积极扩大对虾、大菱鲆、半滑舌鳎等高效品种规模,适应市场需求。力争形成1个产值过50亿元,2个产值过20亿元,3个产值过10亿元的品种。

优化养殖布局养殖布局,建设全国最佳优势水产品主产区。加快海水养殖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广多品种、立体化、生态型养殖模式。严格实行养殖许可管理,重点规划布局海珍品、浅海贝类、藻类、海水鱼类、虾蟹类、滩涂贝类等6大养殖产业带20种优势水产品建设。到2015年,全市海水养殖面积发展到200万亩,产量达到109万吨。

——海珍品底播增养殖。在长岛、龙口、蓬莱、莱州、开发区、芝罘区、牟平区建设规模化海珍品生态养殖示范基地30万亩。扩大养殖规模,增加养殖品种,重点发展海参、鲍鱼、虾夷扇贝、海胆等海珍品。

——筏式养殖。由浅海向深海延伸,向立体生态护养发展。浅海贝类70万亩,在莱州、龙口、长岛、蓬莱、牟平区等传统贝类养殖区,调整布局结构,优化品种,提高单产,增加效益,重点推广抗病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的杂交栉孔扇贝、“中科红”杂交海湾扇贝和三倍体牡蛎等优良品种。藻类5万亩,在长岛、蓬莱等地,推广海带新品种,扩大养殖规模。深海养殖10万亩,在适宜水域开发新的养殖空间,不断研究探讨深海养殖品种、养殖方式和方法,扩展渔业发展新空间。

——名贵鱼养殖。向集约化循环水发展,在莱州、蓬莱、海阳、牟平、龙口、开发区等地建设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基地110万平方米,推广全封闭和半封闭循环水养殖、微生物制剂等节能减排新技术,提高单位水体产出率。继续搞好现有的大菱鲆、牙鲆、半滑舌鳎等品种,引进新品种,实现养鱼品种多样化。

——池塘养殖。向立体生态护养发展,在海阳、莱州、牟平、莱阳市实施标准化池塘整治改造工程10万亩。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采用池塘鱼虾、蟹贝混养、网箱养殖等模式,提高产量和效益。

——滩涂养殖。向生态高效护养发展,在海阳、莱州、牟平、莱阳市,合理利用滩涂18万亩,增加适养品种,搞好贝类底播增殖。

2、做优捕捞业,建成全国远洋渔业基地

加快调整捕捞结构和作业方式,开发新渔具、新渔法,运用保鲜保活技术,提高捕捞产品附加值。积极发展远洋渔业,培植壮大远洋渔业船队。重点开发国际公海资源,加强远洋渔业装备和技术体系建设,推动远洋渔船改造升级,积极发展超低温金枪鱼围网、大型专业鱿鱼钓等。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超低温金枪鱼围网、大型拖网加工船等。蓬莱京鲁投资4.5亿元,建造10艘远洋鱿鱼钓船。以中水烟渔公司、蓬莱京鲁、北京远洋为龙头,鼓励有条件的渔业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间合作。加快推进远洋渔业基地建设,延长产业链条,拓展海外渔业领域。以中水烟渔公司为依托,投资15亿元建设中国北方远洋渔业基地。到2015年,全市捕捞产量达到77万吨,远洋渔船发展到70艘,远洋渔业产量达到10万吨,实现产值20亿元。

3、加大渔业资源修复力度,逐步恢复渔业资源

在北部海域打造生态增殖型人工鱼礁产业带,重点建设8大人工鱼礁群和3个省级海洋牧场,大面积建设人工藻场,营造海底森林。推进莱州、招远、龙口、牟平海洋牧场示范工程和长岛百万亩海底森林建设。在海阳、招远、莱山、长岛、牟平区、龙口,投资4.5亿元建设9个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加大增殖放流工作力度,扩大增殖放流规模。以莱州湾、丁字湾、龙口湾、套子湾、四十里湾、长山列岛6个渔业增殖功能区为依托,积极实施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增加增殖放流品种和规模,重点搞好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海蜇、三疣梭子蟹以及鲆鲽类和恋礁性鱼类等品种的增殖放流。到“十二五”末,投入资金1.5亿元,增殖放流各种苗种达到20亿单位,每年为渔民增加收入1.2亿元。做好现有5个省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在海阳、招远、莱山区、莱阳、长岛、牟平,投资2.1亿元建设7个海洋及渔业资源保护区。

4、提升水产品加工业,建成全国水产品加工出口基地

大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业,巩固来进料加工,扩大本地养殖产品加工出口。加大新技术开发,利用现代生物、工程、信息等技术装备加工业,以海珍品和大宗产品的深度利用为重点,进行水产即食食品、模拟食品、医药、保健品等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提高产品附加值。在开发区、招远、蓬莱、长岛、牟平区、龙口建设6处水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建设国际一流的外向型水产品加工出口基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大力开拓欧美及其他新兴市场。推进国际质量标准体系认证,推广应用国家水产品加工质量标准,争取到“十二五”末,全市90%以上的水产品加工企业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全市水产品加工产值300亿元。

5、做强苗种业,建成全国水产苗种繁育基地

严格执行农业部《水产苗种管理办法》,积极培育优质健康苗种。以现有的国家级、省级原良种场以及规模化育苗企业为依托,加大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力度,运用人工选育、提纯复壮、杂交育种及生物工程育种等新技术,培育高产高效新品种、新品系。在开发区、莱州、海阳建立鲆蝶鱼类苗种产业区,在蓬莱、莱州、长岛建立贝类苗种产业区,在蓬莱、莱州、牟平建立海参苗种产业区,在蓬莱、牟平建立海带苗种产业区,建成重要的水产苗种生产供应基地。“十二五”末,省级以上水产原良种场达到20处,全市年育苗能力达到3000亿单位以上,产值突破20亿元。

6、做亮休闲渔业,建成北方著名的休闲渔业示范点

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开拓渔业休闲娱乐功能,积极打造渔耕体验、海上田园、游钓健身、渔乡风情等渔业休闲旅游平台,重点培育度假别墅和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十二五”末,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发展到35处。深度挖掘渔俗文化、海岛文化,全力打造“渔家乐”、“渔灯节”等具有区域特色的渔业民俗文化品牌。优化渔港旅游功能,以重点渔港为平台,配套建设具有渔业服务、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渔人码头”,开发设施渔业旅游观光项目,提升渔业发展的品位和档次。

7、拓展渔业服务业,打造现代渔业服务基地

借助水产品加工、批发市场和交通便利等优势,完善现代物流营销体系,在全市重点渔区、渔港和水产品区域集散地,配套建设高标准水产品批发市场。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直销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渔业流通业态,做大金枪鱼交易中心和中元冷链物流中心。

加快烟台保税物流中心建设步伐,充分发挥东方海洋、蓬莱京鲁、烟台安德、烟台大辰食品等水产物流保税仓库功能,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管理水平。

构建渔技推广和苗种繁育体系,围绕主导品种和关键技术,加大科技创新和新技术转化。构建渔业信息网络体系,加快政务平台和商务平台建设,扩大渔业信息覆盖范围,提高信息服务能力。加强渔业中介服务机构建设,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实现水产品市场多元化。

8、整合科技优势,创建全国渔业高新技术创新与示范基地。

整合渔业科技资源,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加强渔业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高新技术研究,集中力量在良种培育、资源环境保护与修复、健康养殖、水产品精深加工、疫病防治和节能减排等领域取得突破,引领和支撑产业发展。加快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形成以东方海洋为依托的国家级水产品加工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海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藻遗传育种中心、海洋生物工程研究中心、海洋生物实验室、中俄海洋生物工程中心;以开发区天源水产为依托的大菱鲆工程技术中心;以海阳黄海水产为依托的鲆鲽鱼类遗传育种中心;以莱州明波水产为依托的半滑舌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独具特色的科技创新产业园区。“十二五”期间,建设牟平区姜格庄镇云溪现代渔业经济园区,龙口、崆峒岛现代渔业经济园区,招远、莱阳、开发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基地,海阳标准化生态池塘整理工程,栖霞市万亩标准化池塘开发工程。

三、保障措施

(一)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现代渔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充分发挥渔业科技力量优势,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要主攻海洋生物高新技术,重点突破鱼类、贝类多倍体育种技术,着力开发海洋药物、保健食品。集中培植海洋生物育苗与养殖技术研发中心、企业中试基地,支持东方海洋、明波水产、天源水产、黄海水产等企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开发海洋药物和保健品,重点推进海洋胶原蛋白、活性蛋白、海藻胶囊、海参肽等产品的开发与生产。积极争取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联合科研院所,建设国家“863计划”、渔业科技示范和中试基地,加快渔业先进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积极推进海水养殖病害防治、高效饵料生产、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建立完善渔业技术推广体系。积极实施渔业科技入户工程,“十二五”末,科技入户率达到80%以上。

(二)实施水产良种工程,夯实现代渔业发展基础。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支持,加大新品种研究与开发力度,每年引进2-3个国外优良新品种,对引进和研发具有较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推广前景的水产优良品种进行奖励扶持。集中科技资源优势,努力突破海参杂交、牡蛎四倍体、石斑鱼、真海鞘等名特优水产育苗繁育技术。搞好现有品种的提纯复壮和培育选育,建立系统完善的优良品种资源库、重要的海水养殖优良种质选育繁育中心。建设现代化水产种苗繁育基地,提高优良品种的集约化应用程度,投资5800万元,在东方海洋、海阳、开发区、招远、长岛建设5处引育种中心,在芝罘区、蓬莱、牟平区、龙口建设4处原良种场。

(三)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布实施的标准化技术规范,搞好企业自身的生产技术规范的研究制定。严格执行渔药和饲料使用、亲本检疫、生产日志、水质检测等方面的国家标准和规定。健全水产品质量监控体系,对水产品质量安全进行全程监督,加大病害防治和产品质量检测等方面的管理力度,建立例行检测、市场准入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积极推进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按照无公害生产技术规范组织生产。大力推进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推广循环水养殖技术,不断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四)扩大对外开放与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提高渔业竞争力。加强国际间和地区间技术交流与合作,加大渔业招商引资力度,建立多元化投资融资机制。通过举办渔业论坛和渔业品牌推介等活动,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围绕打造品牌企业,加快东方海洋、京鲁渔业、鲁星食品、水星食品等加工骨干龙头和天源水产、黄海水产、明波水产等养殖骨干龙头的发展步伐。坚持发展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并重,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新产品研发能力。争取到“十二五”末,将东方海洋的“东方海洋牌”、天源水产的“蓬莱阁牌”、黄海水产的“绿色海洋牌”等一批水产品,打造成国内外的知名品牌。推动区域内企业创建产品品牌和服务名牌,支持企业申报著名商标认定,推出更多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蓝色品牌和著名商标。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现代渔业发展提供保障。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投资6.7亿元建设海阳、开发区、牟平、龙口、招远、莱阳、芝罘、莱山、长岛等12个渔港。投资1亿元建设长岛油污染监控中心,逐步完善海洋防灾减灾体系;投资1.4亿元建设3个入海河口生态治理工程,构建全市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监视和预警预报系统,提升海洋环保与社会服务业水平。建设和完善水生动物疫病监测预报、预防控制、技术研究等系统,建立覆盖面广、反应灵敏的病害检疫、病害测报和防治网络。投资1800万元建设市、县两级水产品质检中心,开展水产品质量监测工作,对水产品进行全程质量监管,年抽检水产品和苗种300个样品,合格率逐年上升,期末达到97%以上。

(六)增强渔业管理能力,建立现代渔业新秩序。加强渔业行政机构和队伍建设,健全渔业行政执法和技术体系。加强海洋捕捞许可、船网工具控制、伏季休渔制度、水域滩涂养殖、水产苗种管理、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渔业安全生产、水域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执法,维护现代渔业发展秩序。加强渔政执法舰艇和巡航装备建设,投资5680万元建造11艘渔业执法船舶,提高执法安全保障水平。加强地方渔业协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渔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搞好行业服务,广泛开展渔业生产与信息交流,扶持中小企业提高生产能力,扩大经营规模。

(七)强化政策支持,提高渔业保障能力。加大公共财政对渔业的投入力度,大力扶持渔港建设、渔业龙头企业、渔业资源修复、原良种培育、新品种引进与推广、远洋渔业等重点项目。建立政府投资为引导、企业和渔民投资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支持优势企业上市,提高渔业建设的融资能力。组织实施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研究养殖水域生态补偿办法,切实维护渔民的合法权益。探索建立碳汇渔业补偿机制,在政府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中,对贝藻增养殖、循环水养殖等碳汇渔业进行补贴,促进低碳绿色海洋渔业发展。

第五篇:中长期渔业科技发展规划(06~20年)

附件:

中长期渔业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年)

目录

一、面临的形势.....................................................................................................1

(一)渔业科技发展成就........................................................................................1

(二)存在问题...............................................................................................................4

(三)发展需求...............................................................................................................5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7

(一)指导思想...............................................................................................................7

(二)基本原则...............................................................................................................7

(三)总体目标...............................................................................................................8

(四)“十一五”目标................................................................................................9

三、重点任务........................................................................................................10

(一)中长期重点任务............................................................................................10

(二)“十一五”期间重点任务........................................................................11 1.主攻六大创新方向.................................................................12 2.整合四大科研攻关项目.........................................................12 3.实施三大科技示范推广工程...............................................15

- i - 4.开展四项公益性基础工作...................................................16

四、保障措施........................................................................................................17

(一)加强对渔业科技工作的领导...............................................................17

(二)加大渔业科技投入......................................................................................18

(三)加快构建新型渔业科技创新体系和推广体系.......................19

(四)创新渔业科技持续发展机制...............................................................20

(五)扩大渔业科技国际合作..........................................................................21

- ii -

当前,我国渔业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渔业对渔业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我国中长期特别是“十一五”渔业科技的发展思路、重大战略目标和任务,提升我国渔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切实发挥科技对现代渔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带动渔业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根据《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和《农业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年),特制定《中长期渔业科技发展规划》。

一、面临的形势

(一)渔业科技发展成就

渔业作为农业的重要产业之一,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保障食物安全、优化国民膳食结构和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在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参与公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党的农村政策指引和科技进步的带动下,我国渔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2006年渔业总产量5290万吨,占世界水产品总量的38%,比“九五”末增加1011万吨,增长25%;其中,养殖产量达3593万吨,占世界养殖总量的70%,比“九五”末增加1015万吨,增长40%;渔业总产值达到443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0.5%,比

- 1 - “九五”末增加1720亿元,增长38.9%;水产品出口额93.6亿美元,占全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30%,比“九五”末增加55.7 亿美元,增长144%;渔民人均收入达6176元,比“九五”末增加1451元,增长31%。

我国渔业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一是改革开放政策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动力和活力;二是“以养为主”方针为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三是科技进步为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十五”期间,我国渔业科技成绩显著,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超过50%。以品种培育、健康养殖技术为重点的科技攻关成效明显,以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为重点的渔业科技入户工程深入开展,渔业科研体系建设稳步推进,科研条件进一步改善,科技队伍素质不断提高,特别是在养殖、加工、捕捞和资源养护等重要领域,一大批科技成果得到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水产养殖方面

一是水产育种取得新突破。培育了“浦江1号”团头鲂、“黄海1号”中国对虾以及新吉富罗非鱼、“蓬莱红”扇贝等一批优良品种,对发展优质高效渔业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二是人工繁殖技术不断发展。大黄鱼、大菱鲆、南美白对虾、牙鲆、海参等一大批水产名优种类的育苗和养殖技术相继取得成功,丰富和优化了养殖品种结构,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三是养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工厂化养殖和抗风浪网箱等装备技术快速发展,促进了捕捞渔民的转产转业,拓展了海水养殖业的发展空间。四是以健康、生态为主要目标的标准化养殖技术得到发

- 2 - 展。初步建立了疫病监测与防控技术体系,推广了多种健康养殖模式,环保型、功能性饲料得到应用,无公害、绿色产品逐渐增多。

水产品加工

一是水产品冷藏链保鲜技术快速发展,贝类、虾蟹类保鲜加工技术有所突破,淡水鱼保鲜、加工方法不断改进。二是我国水产品加工呈现出综合性、高值化、多品种的态势,形成以小包装、便利化、冷冻冷藏为主,调味休闲食品、鱼糜制品、生物材料、功能保健食品、海洋药物等十多个种类为辅的水产品加工生产体系。三是随着生物化学和酶化学及应用技术的发展,低值水产品和加工废弃物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生产出海洋酶、壳聚糖、海藻化工制品等系列产品。

捕捞与资源养护

一是海洋渔业资源专项调查和信息系统集成取得一批研究成果,为渔业生产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二是远洋渔业资源的开发,使鱿鱼、竹荚鱼、金枪鱼类成为我国远洋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三是中国对虾、大黄鱼、“四大家鱼”、鲷科鱼类、贝类及海珍品等经济种类的大规模增殖放流和底播增殖取得了明显效果,中华鲟等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取得了明显进展,对养护渔业资源、保护水域生态、拯救濒危物种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长期渔业科技发展规划前期战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渔业科技综合实力在国际上总体处于中上水平,其中,水产养殖业的应用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池塘养殖等部分领域达到世界领先

- 3 - 水平,但在基础研究领域落后于发达国家;捕捞业在技术和装备水平上均落后于世界渔业发达国家水平,特别是选择性捕捞技术明显滞后;水产品加工技术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总体上与世界先进水平保持同步,但原创性技术明显不足。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国渔业科技工作有了较大进展,但与渔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比仍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渔业科技总体投入不足,科技创新能力较弱。一方面渔业科研与推广投入相对不足,难以满足现代渔业建设对科技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渔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尤其是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薄弱,缺乏引领行业发展的原创性成果,加之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够,致使一些制约渔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如水产良种、渔药(疫苗)、渔用饲料和渔业节能等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

二是成果转化率低,科技与产业发展结合不够紧密。渔业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能力弱、技术成果产业化程度低,依然是制约我国渔业发展的一大障碍。由于一些研究内容与产业的需求关联度不高,产学研结合不紧密,以及推广经费短缺等原因,尽管每年都有几百项渔业科技成果问世,但真正在渔业生产和管理中得到应用的比例还不高,渔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入户率相对较低,存在着科技与生产“两张皮”的现象。

三是科技力量集成整合不够,缺乏行业统筹规划。目前,我

- 4 - 国共有地市级以上渔业科研机构127个,涉及水产学科的院校10多个。由于这些机构分属不同条块,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导,难以形成合力攻克渔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加之渔业科技立项选题与产业发展需求结合不够紧密,使得渔业行政主管部门难以根据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进行统筹规划。

四是水产技术推广体系薄弱,渔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由于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推广方式单

一、服务手段落后、经费渠道不畅、人员素质不高等制约推广体系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因而整个基层水产推广体系仍较薄弱。同时,渔民科技文化素质还相对较低,对新技术、新成果的吸纳能力较弱,渔民科技培训工作亟待加强。

(三)发展需求

建设现代渔业,促进渔业增长方式转变,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渔业科技进步支持。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20年我国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要进入国际前列”的精神,要求渔业科技大幅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形成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技术体系,进一步提升我国渔业的国际竞争力。

食品安全对渔业科技的需求。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作为人民生活重要优质蛋白来源的水产品需求将进一步增长。但是,过度捕捞造成渔业资源严重衰退,受水域功能变化的影响,养殖面积也难以大幅增加。同时,渔业水域环境污染、- 5 - 养殖病害增多、渔药使用不规范等也严重威胁着水产品的质量安全。为此,只有依靠渔业科技进步,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渔业,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水产品质量,才能从数量和质量上实现水产品有效供给,保障食品安全。

生态安全对渔业科技的需求。我国水域生态环境污染状况不断加重,水生生物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占,生物灾害、疫病频繁发生,水域生态遭到破坏,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水域生产力不断下降,渔业经济损失日益增大。生态安全问题已严重影响我国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加强渔业资源养护和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减少污染危害,开发环境友好型生产技术,研究和推广适合不同区域生态安全的渔业生产和管理模式,提高渔业的生态安全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现代渔业发展对渔业科技的需求。现代渔业已成为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密集应用的行业,渔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使其对科技的依赖程度在不断提高。因此,必须加快渔业科技进步,充分吸纳、融合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材料技术的新成果,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设施渔业和水产品精深加工业,降低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和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渔业的资源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进一步引领和支撑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渔业发展。

渔业增长方式转变对渔业科技的需求。在当前我国水生生物资源衰退、水域环境恶化以及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要实

- 6 - 现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渔业增效与渔民增收,必须改变现有生产模式和增长方式,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应按照循环经济模式,加强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着力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量安全、优质高效型渔业,推动渔业经济增长切实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渔民素质的轨道上来。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渔业的战略目标,按照“自主创新、加速转化、突破瓶颈、提升产业、率先跨越”的指导方针,以提升渔业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快关键技术突破、技术系统集成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渔业增长方式转变,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保障安全,为实现“确保水产品安全供给,确保渔民持续增收;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促进渔区社会和谐发展”的“十一五”渔业发展目标和扎实推进现代渔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系统研究,突出应用。坚持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开发并重,突出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应用技术研究和技术集成,- 7 - 注重对国外高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再创新,注重其他行业先进技术向渔业领域的延伸、交叉和融合。

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坚持渔业生产、资源养护和环境保护相统一,推进渔业科学研究全面协调发展,落实“以养为主”的方针,对养殖、捕捞、加工实行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创新机制,凝聚力量。建立“稳定支持、适度竞争”的投入机制和“顶层设计与生产需求相结合”的立项机制,推进跨单位、跨区域、跨学科的渔科教、产学研的大协作,形成联合攻关团队与战略联盟,促进突破性成果的产生和创新效率的提高。

项目拉动,平台支撑。以国家“973”、“863”、科技支撑、国家基础条件平台、国家农业科技专项、良种体系建设工程和“948”引进计划等项目为切入点,带动渔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加强重点实验室和野外台站等技术平台建设,为渔业科技创新工作提供必要支撑条件。

(三)总体目标

到2020年,形成结构完整、运行高效的渔业科技创新体系,渔业科技的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渔业科技投入得到较快增长,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均达到63%以上,实现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的转变。

- 8 -

(四)“十一五”目标

到2010年,构建出渔业科技创新体系基本框架,渔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50%以上,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在现有50%的基础上提高5个百分点,促进渔业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建立较为先进的水产养殖动植物良种培育及苗种繁育技术体系,培育10个左右水产养殖优良品种或品系,水产苗种遗传改良率由目前的16.4%提高到21%以上。

——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水生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水平明显提高,选择性捕捞技术、濒危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技术、水域污染防治和环境修复技术等研究成果得到有效应用。

——水产品加工与高值化利用技术明显提升,水产品加工的比例由目前的35%提高到45%以上。

——突破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和重大疫病防控技术,开发6种以上水产动物配合饲料,研制4种水产疫苗,开发药残快速检测技术和新型替代药物,使重大疫病发生率由目前的22%下降到17%。

——渔业装备技术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渔业综合生产效率提高15%-20%,渔业综合能耗降低10%。

——实施5万个核心示范户主体培训,培训渔民100万人次;重点区域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5%以上。

- 9 -

三、重点任务

(一)中长期重点任务

从现代渔业发展的全局和战略角度考虑,重点在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渔业环境、水产品质量安全、渔业装备与工程以及渔业信息化等六大领域开展核心技术研究,促进我国渔业持续协调发展。

水产养殖发展领域。加强育种理论技术创新与应用,培育主导养殖种类优良品种,提高良种覆盖率;加快高效饲料、安全渔药和免疫制剂研发,加强养殖容量研究,建立环保、优质的养殖模式和技术体系,促进水产养殖方式的根本转变,提高水产养殖综合效益;加强集约化养殖设施开发和相关技术研究,提高设施渔业装备的现代化程度和科技含量,加快养殖业产业化进程。

水产品综合利用领域。开展水产品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和高值化技术研究,建立大宗、优势养殖水产品精深加工技术体系,全面提高我国水产品加工率,延长产业链;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原理与手段,建立水产生物产物资源研究和技术开发体系,为推动我国水产生物产业发展提供系统的科技支撑。

水生生物资源养护领域。加强渔业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研究,积极研发和推广渔业资源增殖的新技术和新模式;加快建立科学的渔具渔法技术体系,强化水生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调查监测评估技术研究,建立水生生物资源栖息地生境修复技术;开展

- 10 - 水域生态灾害防灾减灾、濒危水生生物保护技术的研究,合理养护、修复和保护水生生物资源;加强公海生物资源利用技术研究,开发新的渔业资源,丰富渔业发展内涵。

水产品质量安全领域。针对产地环境、生产投入品和生产过程,研究建立系统的水产品安全性评价和风险分析技术与方法,研究捕捞、养殖、加工和流通等主要环节危害控制技术,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检测方法研究和标准制定,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和监控技术体系,全面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渔业装备与工程技术领域。加强集约化养殖设施、水产品加工技术装备、现代远洋捕捞装备和综合配套技术以及渔业工程技术研究,进行新技术、新材料系统集成研究和技术运用,发展安全、节能、环保、系统配套性强、有利于产业化的渔业装备及设施,提高我国渔业装备和工程技术的总体水平,推动产业化进程。

渔业信息化领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渔业信息化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建立渔业信息共享体系、渔业资源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和渔业生产智能系统,提高渔业信息化程度,为全面提高渔业宏观管理决策水平和渔业信息化综合服务管理效率提供系统的技术支撑。

(二)“十一五”期间重点任务

努力争取国家重大基础性研究、国家高新技术研究、科技基

- 11 - 础条件平台和社会公益性研究等计划对渔业科技的支持,重点部署、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行业科研专项、“948”引进计划、跨越计划及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等渔业项目。紧扣渔业发展重大技术需求,确定科技创新方向;瞄准渔业生产技术瓶颈,组织关键技术攻关;针对科技成果转化难题,实施科技示范工程;围绕渔业公益性服务功能,开展公益性基础工作;不断增强我国渔业科技创新与应用能力。

1.主攻六大创新方向

为提高渔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引领和支撑现代渔业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紧紧围绕行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需求,重点在“水产主导品种培育、重大疫病防控、健康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水生生物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渔业节能减排技术”等六大方向上开展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努力解决渔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为行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2.整合四大科研攻关项目

围绕“十一五”时期渔业中心任务和行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按照科技立项渠道和相关要求,在上述六大创新方向的基础上,整合提出“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水产品加工、水生生物资源评价与养护以及渔业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四大渔业科研攻关项目,向国家有关部门争取支持,加快提升我国渔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切实发挥科技对现代渔业发展的引领和支

- 12 - 撑作用。

——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针对日益凸显的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以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水域生态安全、促进渔业增效和渔民增收为目标,以优势区域布局为重点,以大宗淡水鱼、罗非鱼、对虾、贝类、鲆鲽鱼、大黄鱼、鳗鱼等主导水产品为主攻对象,以提升养殖全程质量安全水平为主线,加快品种改良和新品种推广,创新健康养殖模式,实行标准化养殖,突破水域生态调控、重大疫病防控、环保型配合饲料开发、水产药物(疫苗)开发、药物代谢与残留控制和水产品质量追溯等重大关键技术,加强技术集成与示范,建立水产品优质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模式,全面提升我国水产养殖产业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水产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项目。针对水产品加工增值的关键技术难题,以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为目标,以提高水产加工品质量和增加水产品附加值为主线,以淡水鱼、海洋贝类、对虾等大宗和优势出口水产品为主要研究对象,大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技术,重点研究水产品加工酶工程技术、微生物技术、冷杀菌技术、液熏技术和膜分离技术等高新技术,开发水产品深加工系列化产品和加工装备,配套完善加工生产线,提高水产品加工产业化水平,为增强我国水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提供技术支撑。

——重点水域水生生物资源评估与养护技术研究项目。为维

- 13 - 护我国海洋渔业权益,保护我国专属经济区利益,重点研究我国与周边国家相邻海域和长江水生生物资源评价与养护关键技术,针对有重大经济价值和重要生态功能的水生生物种类,开展产卵场、育肥场、索饵场和洄游通道等关键场所的地理分布、种群结构、区系构成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研究,探明经济物种的资源总量和可捕量,查明资源量变动状况,研究大型水利工程等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对水生生物资源关键要素的影响,开展珍稀濒危物种驯养繁育核心技术攻关,突破濒危水生物种保护关键技术,建立相关信息集成和共享系统平台,为养护和合理利用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维护国家渔业资源权益提供重要支撑。

——渔业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研究与重大装备开发项目。围绕国家节能减排战略和“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针对渔业高耗能产业节能降耗的重大技术需求,开展海洋捕捞渔船和集约化养殖节能降耗技术研究,设计适合我国海洋渔场特点和捕捞方式的系列化节能船型,研究木质渔船玻璃钢被覆改造技术,研制渔船主机节油、余热利用、循环水养殖节能型温度控制技术与装置,开发低阻力渔具和符合水产养殖特点的大流量低扬程水泵等新型节能设备。研究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养殖减排技术。通过技术集成应用,使新建渔船单位捕捞产量能耗降低20%,现有渔船改造后能耗降低10%-15%,主要养殖装备能耗水平下降20%,新型循环水养殖模式降低能耗50%,努力实现养殖污染“零排放”,为实现渔业节能的国家目标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 14 - 3.实施三大科技示范推广工程

充分发挥现有渔业科技创新体系的优势和作用,推动产学研相结合,以促进产业发展为目标,按产业链条进行集成创新和示范推广,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同时,按照“工作措施到村、上下联动抓户”的工作要求,以推广渔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实施主体培训为关键措施,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渔民对科技的吸纳能力,促进渔业科技、信息、服务进村入户。

——现代产业技术体系研发示范工程。根据现代渔业的产业迫切需求和不同水域特点,以主导养殖品种为重点,以研发、熟化产业链条中重大关键技术为核心,进行良种良法配套,将优良品种、病害防治、饲料开发和利用、水质调控以及水产品加工和质量安全控制等技术进行组装集成和示范,使单位面积水域产出效率大幅提高,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和竞争优势得到明显提升。

——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以优势水产品和优势产区为重点,以加强科技示范户能力建设为核心,通过政府推动、市场引导、项目带动、专家负责、专人包户的形式,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池)、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长效机制和人、财、物直接进村入户的科技推广新模式。

——新型渔民科技培训工程。通过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渔民转产转业培训等,切实提高广大农(渔)民科学种养水平和转移就业能力,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渔民技术能人和科技示范户,全面提高农(渔)民科技

- 15 - 文化素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4.开展四项公益性基础工作

进一步强化渔业科技公益性职能,系统部署渔业科技公益性、基础性工作,构建我国渔业公益性基础工作的有效工作体系、完善技术体系和稳定工作机制,全面提升渔业公益性基础性工作的科技支撑能力。

——渔业资源监测。围绕《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加强渔业资源监测理论研究和技术体系构建,提高我国渔业资源监测水平。开展我国海洋、内陆水域及主要远洋渔业作业海区水生生物资源的长期常规性监测与评估,提出资源合理利用、保护和增殖的有效措施。

——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加强渔业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研究,建立和健全渔业环境监测技术工作体系,开展我国近海、主要江河流域和大型湖泊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持续性监测,提出环境污染对渔业水域生态的影响及应对技术措施。

——渔业标准研究。围绕水产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加快水产品质量安全、水生动物防疫等重要水产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加强标准研究、宣贯和实施,强化渔业标准化人才建设,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促进我国渔业标准与国际接轨,努力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符合国际规则的渔业标准化体系。

——渔业管理研究。以提高渔业管理决策水平和管理效率为目标,加强渔业经济管理和发展战略研究,为渔业发展与管理提

- 16 - 供决策依据。拓展现代信息技术在渔业领域的应用,建立我国渔业信息基础平台和渔业信息服务体系,提高渔业管理信息化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渔业科技工作的领导

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把渔业科技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聚力量,按照新时期渔业科技的指导方针,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渔业科技发展规划,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采取有力措施,逐项抓好落实,力争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与推广应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全面推进渔业科技进步。

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强化创新意识,加强对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的工作指导,继续深化改革,积极探索和总结产学研相结合的渔业科技创新模式,加强各类渔业科技计划项目的组织申报和监督实施工作。

加强对渔业科技成果的宣传、教育和推广普及工作,充分利用公众媒体宣传渔业科技、政策、法规知识,推介最新科技成果,充分发挥科研、教学、推广单位和学术团体等组织在科普宣传中的作用,提高渔民对科技成果的主动利用能力。

进一步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加快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战略科学家和创新团队,尽快形成一支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渔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加快培养一批通晓业务、擅长管理、具有战

- 17 - 略眼光和全球视野的管理人才,尽快形成一支适应全球化竞争的管理人才队伍;加快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技术推广人员和科技示范户,尽快形成一支适应现代渔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水产技术推广队伍和渔区实用人才队伍。

(二)加大渔业科技投入

积极争取国家财政对渔业科技的稳定支持,争取渔业科技投入占农业科技总投入比例较“十五”期间明显提高。整合现有各项建设投资和财政专项资金,重点向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倾斜。

积极组织和参与国家重大科技计划的实施,积极争取扩大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973”计划、科技基础平台计划等项目在渔业方面的份额。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荐和有效组织优势科技力量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

积极参与各项农业科技计划的组织实施。认真组织参与“948”引进计划、农业科技跨越计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公益性农业行业科研专项的实施,积极争取扩大渔业科技项目所占比重。

各级渔业行政部门要通过多种渠道,积极争取地方财政加大渔业科技投入,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同时,鼓励和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引领、企业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渔业科技投入新格局。

- 18 -

(三)加快构建新型渔业科技创新体系和推广体系 构建新型渔业科技创新体系。按照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统一布局和有关程序,充分认识渔业科技工作的公益性、区域性和稳定性特征,通过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投入和科技创新项目的带动,以任务带团队,以团队促网络,以网络建体系,积极整合和优化配置现有各级渔业科技优势力量和资源,分别纳入国家基地、区域中心、试验站和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加快构建符合现代渔业发展需求的新型渔业科技创新体系,显著提高创新能力和效率。

完善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精神,根据新阶段渔业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通过明确职能、理顺体制、优化布局、精简人员、充实一线、创新机制等一系列改革,逐步建立起以国家水产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以渔区经济合作组织为基础,渔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

健全渔民科技培训体系。积极推进将渔民科技培训工作纳入全国农民科技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各部门渔业技能培训中心、职业技能鉴定站、科研院所、水产院校和社会各方的力量,开展渔业科技教育培训,建立由政府组织、渔业部门主导、农(渔)科教结合、社会广泛参与的渔民教育培训网络系统,不断提高渔民

- 19 - 的科技素质和水平。

(四)创新渔业科技持续发展机制

完善渔业科技投入的绩效评估机制。紧紧把握国家加大对包括渔业在内的农业科技投入的大好形势,积极探索和完善投入产出绩效评价制度,规范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优化科研基地、人才队伍和科研条件等方面的资源配置,发挥财政投入的最大效益。逐步建立科技经费投入的绩效考评制度,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的跟踪管理和目标考核,科学评价项目执行效果,提高科技创新效率。

优化渔业科技项目的立项机制。完善和优化渔业科技决策咨询制度,加强对重大渔业科技问题的统筹协调和重大科技项目的科学论证。重视前瞻性、公益性和基础性科技项目的长期稳定支持,明显提高对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突发问题的应急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强化应用性科技项目的顶层设计与生产需求紧密结合,逐步实现科技选题“从生产中来,到生产中去”。

完善分工协作和联合攻关的机制。围绕国家渔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需求,按照“资源共享共用、权益合理分享”的思路,整合各类资源,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系统内外相关渔业科研、教学以及企业单位的积极性,以任务分工为基础、以权益合理分配和资源信息共享为核心、以合作项目为纽带,形成跨单位、跨区域、跨系统的渔业科技创新团队和协作网络,构建全国性渔业科技创新共享平台,促进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争取多出成果,快

- 20 - 出成果,出突破性大成果。

(五)扩大渔业科技国际合作

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科学研究计划,引进和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继续保持我国渔业科技创新的优势领域,增强科技竞争实力和科技持续发展能力;继续实施渔业技术与人才引进计划,主动加强与国际组织、发达国家在资源、技术、智力、项目和实验基地建设等方面的科技合作与交流,按照互惠互利原则,充分吸纳国外资金对渔业科技的开发。加大实施渔业“走出去”战略,建立稳定、通畅的国际合作渠道,扩大对外开放;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到国外开展项目合作,增强科技竞争的实力和科技发展能力;鼓励科研院所、教学单位和龙头企业向国际化方向发展,进一步开拓渔业技术和产品的国际市场。

- 21 -

下载腾冲县渔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腾冲县渔业发展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长期渔业发展规划[优秀范文五篇]

    中长期渔业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年) 目前,我国渔业和渔业经济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面临着推进创新型国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新形势、新任务,新时期现代渔业发展对科技提......

    宣城市宣州区渔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推荐5篇)

    宣城市宣州区渔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 州区渔业生产历史久,作业面积大,养殖品种多。渔业既是我区大农业中活力较强,发展较快,效益较好的优势产业,也是我区农村经济中的重......

    腾冲学习心得体会

    外出学习心得体会 岔河九年制学校 杨根琴 2014年10月31日的上午9点左右,我们到腾冲蒲川乡清河中学、清河完小学习和参观,下午又参观了清河中心校。在清河完小听课参观后,我获益......

    腾冲旅游心得

    腾冲旅游攻略 奔着腾冲的温泉去的,11年1月份去的,温泉确实好。但是腾冲的交通让我们很头疼,去的时候,说是到景点的公交都没有运营了,大多去景点只能包车,那么人多或者钱多倒是可以......

    腾冲和顺导游词

    腾冲和顺导游词 腾冲和顺导游词 1 和顺古镇位于云南省腾冲县城西南3公里处,古名阳温暾,因境内有一条小河绕村而过,更名“河顺”,后取“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和顺乡,现有人口6千......

    腾冲美食调研报告

    腾冲美食调研报告 一、腾冲美食基本情况 (一)腾冲本地特色美食菜品 1.大救驾 原料:饵块、火腿、鸡蛋、小白菜或菠菜、猪里脊肉、腊腌菜、西红柿 调料:糟辣子或干辣子包、葱、食盐......

    腾冲世纪城简介

    腾冲世纪城 一、项目简介 盘古开天我们造城由世纪金源集团斥资60亿元鼎力打造的腾冲世纪城,是一座在滇越之地凌空而起的顶级休闲养生城;承袭世纪金源集团二十年品牌,占据腾冲......

    渔业工作总结

    渔业工作总结 20××年是实施“十二五”计划的第二年,我州渔业系统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农业厅和各级部门的支持帮助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