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山小学校宣传册简介016
河口县北山小学位于河口县北山开发区,是一所全日寄宿制完全小学。学校前身是国营河口农场中学小学部,2006年实行国家企业脱离办学体制改革,学校移交地方管理,国营河口农场中学小学部正式并入河口瑶族自治县北山小学,2006年9月,归并重组后的北山小学开启了新的办学历程。2007年为实现高初中分离办学目标,河口县委、政府在北山小学原校址新建高级中学,将学校迁至河口一中内办学,并在北山开发区内新建北山小学,2011年9月新建北山小学正式投入使用。学校招生的范围是河口农场、北山社区以及外来河口借读的适龄儿童。
河口县北山小学作为国家财政部直接安排的国门学校建设项目,在学校建设伊始,河口县委、政府本着“高起点办学,均衡学校发展”的战略思想指导在学校基础设施、硬件建设上科学定位,认真规划,加大投入,学校呈现出崭新面貌。校园内环境优雅,基础设施完善,拥有4892(6781)平方米的综合教学楼、2939平方米的学生宿舍楼和能容纳600余名学生就餐的1266平方米的食堂大楼,音乐、美术、体育、科学实验室、电脑室等多功能室齐备,建有校园广播系统、监控系统、标准的200m环形跑道、篮球场、足球场,并安装了乒乓球桌以及各种室外体育器材。一流的硬件设施极大地保障了我校教育教学甚至争创特色学校的需要。
学校占地面积298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797(13886)平方米。现有24个教学班,在校生1005人,寄宿生490(492)人。教职工84(77)人,其中专任教师76(69)人,工勤人员8人。专任教师大中专及以上学历占教师总数96﹪(100%),小学高级教师69(65)人。
在短短的几年拼搏中,学校师生精诚团结,努力创新,终于填补了北山小学在各个领域上荣誉的空白。自2011年起,学校先后荣获“云南省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云南省道路交通安全示范学校”“红河州优秀少先队大队”、“红
河州依法治校示范单位”、“红河州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红河州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鼓号队在参加云南省少先队鼓号展示比赛中荣获省级第三名的好成绩;在云南省2014年学校体育舞蹈大课间活动比赛中荣获小学组二等奖;2015年4月被河口镇党委、政府评为“2014年度综治维稳工作先进单位”。教师在参加省、州、县等各类讲课比赛、教师风采展示赛等活动中,荣获省、州、县各级奖项共计十多人次;在组织学生参加“河口县‘步步高’杯中小学生汉字听写大赛”中共有6名学生荣获奖项,其中王玮珏同学连续两年获高段组第一名;在组织学生参加省、州、县等各级绘画、书法、模型比赛中,共获各级奖项50多人次,其中个人一等奖7人次、二等奖18人次、三等奖10人次,优秀奖15次,优秀指导教师奖7人次。在硕果累累的荣誉背后,是我校全体师生辛苦耕耘和努力奉献的结果,它们承载着北山小学全体师生对明天的美好向往和坚定信念。我们坚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重视下,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的各项工作还将会取得更好更大的进步,校园面貌也将越来越美丽、和谐。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打造“名师”,用教研成果锻炼教师,用教师魅力熏陶学生,用学生质量发展学校,为争创国门窗口示范学校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小学校简介
于都县银坑镇汉田小学学校简介
一、学校基本情况
于都县银坑镇汉田小学位于风景秀丽的于都县城东北部约60公里的银坑镇
汉田村下湾组。创办于1964年,经历了近半个世纪不断拼搏创新的岁月。学校现有教师职工13人,专任教师12人,其中特岗教师是有6人。大专以上学历8人,学历合格率100%。小学高级教师5人,小学二级教师1人,未评6人。现有教学班7个(包括一个学前班),共有学生312人(包括一个学前班)。学校有教学楼两幢一新一旧,教室10间,远程教育室1间。还配备了少先队活动室、体育器材室、图书阅览室、实验室、仪器保管室。为完善我校教学设施在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学校添置了12套办公桌,还购置了打印复印一体机一台以及拉上拥有4M的宽带网络,教师均能运用现代教育资源进行教学,对整合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办学成效
长期以来,学校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感和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个性品质,使学校成为师生愉悦成长的乐园。在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我校积极开展了 “快乐学英语”为主题的活动,此次活动还荣登了于都县教育网。
三、学校存在的办学困难:
1、一栋始建于1964年的土木结构教师宿舍被鉴定为D级危房,屋顶瓦片脱落严重,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尤其是到了雨季,虽然我们每学期都会花费大量精力、财力去维修,老师还是得不到安全感,老师们是冒着生命危险在使用。
2、一栋旧的教学楼也被鉴定为D级危房,到了冬天,教室里四处灌风,学生坐在教室里就像坐在冰窖一样冷并且房梁部分腐烂,由于天气寒冷,到了冬天时常有学生请假去看病。
3、学校每天有100多学生带饭来校,由于学校缺乏餐厅和像样的厨房,只能为学生提供热饭,无论刮风下雨,学生用餐只能在走廊、操场、教室而且有学生还时常吃冷饭。
4、学生活动场所没有硬化,晴天灰蒙蒙,雨天一包脓,运动设施紧缺,师生的体育健康活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5、教职工住宿紧张,基本2个或2个以上老师一个房间,条件极其简陋。
第三篇:陇西县思源实验学校简介(宣传册)
饮水思源厚德笃行
陇西县思源实验学校是香港言爱基金有限公司捐助1000万元,县委、县政府多渠道筹措资金8000多万元,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的一所九年义务教育公办寄宿制学校,坐落于县新城区中天路以东、北环路以北,占地86亩,总投资9101万元,总建筑面积29403平方米,设42个教学班,可容纳学生2100名。
按照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要求,学校设有图书室、阅览室、体育器材室、心理咨询室、广播室、德育展览室、音乐教室、舞蹈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劳技教室、理化生实验室、科学实验室、地理教室、计算机教室、可同时容纳300人的报告厅、室内篮球馆、300米塑胶运动场,校园内区域网全覆盖,软硬件设施达到省内一流水平。办公、教学、生活、运动休闲四大区域布局合理,体现了“校园即家园”的设计理念。
学校于2016年秋季开学招生,设一至七年级,计划招收1500名学生。学校提供免费住宿与营养早餐,学生享受国家义务教育阶段惠民政策。一年级和七年级学生按照“就近入学,划片招生”的原则进行招生,二至六年级学生从实验小学、渭州学校、城关一小、城关二小划转。科任教师从全县骨干教师中统一招考;县委县政府从全县公开选拔了优秀的校级领导班子。思源学校的成立,能够有效缓解城区中小学大班额压力,进一步优化城区中小学布局结构,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全县教育整体水平,实现城区教育均衡发展。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教育主管部门的鼎力支持下,在全县人民的殷切关怀下,陇西县思源实验学校以创建“全国思源示范校”和“全国德慧智示范校”为契机,确立了“饮水思源,厚德笃行”的校训,坚持“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家校共建,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努力营造“弘毅致远,明礼启智”的校风,践行“学校即家园,实践即教育”,把思源学校办成教师尽心,家长放心,学生开心的教育乐园。团结务实,开拓创新,实现“陇上名校”的办学目标,为陇西教育谱写新的华章!
第四篇:2012青龙小学校简介
青龙小学校发展简介
青龙小学历经沧桑,数易其名,在上级政府和各位前辈的关怀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迎来了新世纪的春天。
早在清朝,关爷庙便有了私塾,且一直兴盛不衰,后来发展成为学堂。“1915年①在农村,聂树楷办国民学校,先在东区狗场塘(今兴隆镇狗厂)设东区第一国民学校,学董1人,教员2人,学生45人,继而在东乡三岔路、落溪(今平乐)、分别设立东区第二、第三、第四国民学校,一在狗场塘,一在关爷庙,全区教员7人,学生147人。”②校名为东区第四(关爷庙)国民学校。民国16年(1927)划分学区,设立学董,关爷庙学校是东区第四国民学校,学董为舒永录。
“民国22年(1933)袁祖铭令改‘南笼县’为‘安龙县’,学校随之改名换牌,全县各校以所在地名为校名,全县第一至第十七初级小学校分别依次县立普坪、木城、乐居、关爷庙„„”③故改为县立第四(关爷庙)初级小学。随后改为兴隆区关爷庙初级小学。
“民国25年(1936年),兴隆区关爷庙初级小学向县府报告:本校学生被私塾截收,开学二周学生寥寥,要求封闭私塾。”④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得到了上级的大力支持,1986年修建了砖混结构的一楼一底教学楼一幢,总面积为407.5平方米,总投资为4万元。90年代后期,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教学效果显著,学生数逐年增加,原校无法容纳。2000年争得义教工程项目,迁址到青龙村大桑陆组,新建教学大楼1424平方米,占地面积为12065平方米,于2002年3月投入使用。现有篮球场、环形跑道、短跑道、铁门、围墙、厕所等附属设施。2003年新班子上任后,根据时代的要求,制定了一系列合理、科学的规章制度,制定了学校中长期规划,建立了激励机制,以制度管人,根据特长用人。学校教师勤于钻研,爱岗敬业,行政领导勤政、团结。2004年3月被黔西南州教育局挂牌为“现代信息技术实验学校”; 2006年12月被黔西南州教育局、州关工委、州妇联评为“黔西南州示范家长学校”;2007年1月被贵州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省教育厅评为“贵州省普及小学实验教学示范学校”。被中共安龙县委员会、安龙县人民政府评为“2006文明单位”;学校的先进事迹被刊登在《黔西南教育》2007年第5期封三上。2008年1月被黔西南州教育局“被评为2007全州教育系统宣传工作三等奖”,2008年3月被评为“兴隆镇普及实验学校先进集体”。2010年5月我校被安龙县教育局定为班班通试点学校,10月提前实现了“班班通工程”,为学校的更好发展提供硬件设施。2011年6月被评为兴隆镇 “红歌唱响校园” 歌唱比赛二等奖,2011年12月被安龙县教育局评为“安龙县十一五(2006-2010)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先进集体”和“安龙县2011教育宣传通讯工作先进集体”。教师获上级表彰300多人次.。我校现有在岗教师23人,其中专任教师22人,女教师 11人,中共党员12人,大专以上学历21人,教师有5人外出交流,2人到我校交流;我校现有学生390人(含学前班),环境优美。开设学前班2个班、一年级到六年级9个教学班。
校兴我荣,校衰我耻,我们青龙人相信,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有能力也有信心把青龙小学办建成一所示范性的窗口学校。
校长名单:聂树楷——舒永录——喻福才——王卫书——王明礼——陈安益——张思文。注:①出自《黔西南州教育志》第71页,南笼县农村国民学校分布情况。②、③出自《安龙县教育志》第25-26页。④出自《安龙县教育志》第7页。
第五篇:十五小学校文化建设简介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铸造优质教育品牌
——石嘴山市第十五小学校园文化成果简介
石嘴山市第十五小学建成于2005年,占地面积3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600平方米,现有教师77人,学生1608人,教学班30个。学校秉承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校训,高扬文化建校的精神旗帜,以文化来支撑和引领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发展,从而实现培养文雅的学生、儒雅的教师、优雅的学校的办学目标。
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更应该是充盈文化气息的场所。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积淀形成的,具有学校特色的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管理制度和物质形态的总和,包括物质(环境)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等层面。在环境文化上,石嘴山市第十五小学通过一幅幅对联、一面面墙壁、景石、孔子雕像、文化走廊、中队风采、博雅展厅等方面建设,为师生营造书香、人文、精进的环境,体现了师生天天向上的精神风貌,营造出一种整洁有序、清新高雅、宁静志远、优美和谐、奋发向上的现代气息和人文氛围。在精神文化上,我们精心进行了十五小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的形象设计,提炼学校精神和办学理念,不断丰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一学校精神的深刻内涵,庄重喊响十五小《教师宣言》和《学生宣言》,把培养文雅的学生、儒雅的教师和优雅的学校作办学目标细化为部门工作安排,用强大的精神力量振奋师生、指引师生。在行为文化上,我们强化文化就是人的做事方式和习惯的思想认识,十五小文化就是十五小人习惯的做事方式。我们要求教师成长要唱好反思、读书、精细、品位“三步曲”,通过纪律约束、礼仪培养、常规守恒、习惯养成等,规范师生做人、做事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