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进牛津大学书稿
大学公园
28/07/2005
牛津大学的园林是英国最美丽的,是英国制度最成熟最甜蜜的果实。。。在那里,你可以永远的躺在草地上,而且幸福地相信,整个生活就是古老的大花园,时间是一个无穷无尽的英国的下午。
亨利 詹姆斯,一位虔诚的朝圣者,1964 在一次去苏格兰旅行的旅游团上碰上了复旦大学在牛津大学进修的宁老师。宁老师说:“如果我不在办公室,那我肯定在大学公园发呆。”大学公园是我每天上下班的毕经之地,春,夏,秋,冬景色不一。大学公园门口的说明书也是春,夏,秋,冬各四种。其实说明书的内容是一样的,只是封面的图片不同。绿色是公园不变的主色调,常年都有教授坐在这一片放眼无垠的绿色里“发呆”。
今年夏天的时候,大学公园门口贴着个告示:牛津大学物理系的史蒂文.保罗教授,将在公园内的查韦尔河(Cherwell River)边,进行一个月的星象与无线电信号的研究。各位有兴趣的学生欢迎登上他的观察站和他聊天。
我去看了看史蒂文.保罗教授搭在查韦尔河边的星象观察站,觉的他那付架势怎么像电影《哈里玻特》里的魔法学院院长似的。
1853年牛津大学的发展渐成气候时,大学出资购买了莫顿学院(Merton College)91英亩的土地。1860年大学博物馆建成,1912至1950年期间大学科学区建立于此。而位于查韦尔河西岸的70余英亩的场地则是大学公园。
大学公园是二类英格兰遗产,可观景点十余处,板球场,彩虹桥,穿公园而过的泰晤士河支流查韦尔河都不如位于公园一角的西里尔教授的基因花园让我感觉有趣。基因花园里种有西里尔教授研究种植的杂交树木和它们的父母们,各种嫁接出来的色彩斑斓的植物,让人感觉的科学的精妙。
其实经常在大学公园跑步的姑娘们也是一景。我发现这胖子没有一个跑步的,在大学公园里跑步的总是些特别漂亮的白人小姑娘。白种女人的身材的确是诱人,我猜测他们可能也深知这一点。所以他们的衣着多半较为暴露。从后面你可以看到她雪白的脖颈,当然整个香肩或后背都暴露在外也不足为怪。
我经常调侃自己人到中年,又不幸掉到了牛津大学,漂亮白人小姑娘成堆的地方。欣赏他们的同时把我那点儿原本良好自我感觉,全变成徐娘心情了。
图 牛津大学公园之基因公园内的大树
“想唱就唱”
在英国很有趣的现象是,做事凭兴趣者居多。真是应了超女的口号“想唱就唱”。而我们则太多的背负了父母的期盼,舆论的压力。
与我在牛津大学同一实验室的朋友小叶,读博士学位已两年了,近日决定改拿一个硕士学位回家。我多少有些替她叫亏,已交了两年的巨额海外学生费了,其实再坚持一年就拿到博士学位了。不过奇怪的是实验室里除了我,其他人都赞同小叶的观点。小叶的理由是她对这个所谓物理和化学的交接边缘学科实在是提不起兴趣,与其勉强支撑,硬等着拿个博士学位,倒不如趁早改行学自己倾慕已久的出版和图书信息。
这种现象在我身边似乎还不少见。同实验室的德国帅哥丹尼尔在牛津大学读了三年的物理化学博士,眼看即将毕业忽然转往伦敦攻学法律去了。此举导致暗恋他很久的米歇尔,也毅然放弃了牛津的博士学业,追随丹尼尔前往伦敦读法律。丹尼尔转学是兴趣使然,米歇尔的动机似乎并不单纯。不过米歇尔可能要失望了,最近大家一直在流传丹尼尔的性取向似乎有问题。
我的房东玛丽,也是一个典型的兴趣至上主义者的例子。玛丽毕业于牛津大学英语语言专业,毕业后就职于牛津一所非常好的公立中学。可玛丽自幼酷爱钢琴,在牛津大学又结识了比她小五岁的小提琴手大卫,耳熏目染实在是欲罢不能,于是毅然辞去了待遇丰厚的教职,专司在家教钢琴。不为别的,只是喜欢。在英国教钢琴的收入并不高,半小时约九英镑左右。玛丽为她的爱好付出的是挣钱少以及退休后拿不到丰厚养老金的代价。玛丽似乎并不后悔,她的理由是我喜欢,我快乐。
在英国很有趣的现象是,做事凭兴趣者居多。真是应了超女的口号“想唱就唱”。不像我们太多的背负了父母的期盼,舆论的压力。
图 牛津城商业街上的古老建筑
时间管理课
我毅然报名,前往学习。总结下来的体会是很有用,但似乎所谓的先来后到,时间遴选等时间管理的法则在国内尚缺乏大气候。
在英国久了,我总觉的他们做事太慢。一件马上就能办的小事要拖几个星期。奇怪的是居然他们很多人还都爱拿着个计划本,尤其是牛津大学的学生几乎人手一本。喝茶时,大家商量着什么时候去酒吧聚聚,当下就能有好几个人拿出计划本查查近几周的计划。去银行咨询个问题也是,明明这会儿看见那个财务顾问做哪儿歇着,门口的接待也非要拿出计划本和你预约。去医院就更别提了,有一次我眼睛发炎红了,星期一去找我的GP(医生)看病,门口的护士一看计划本给我约到星期四,并说这是最早的预约时间。可怜我睁着个大红眼睛,遍寻药店又发现英国的抗菌,消炎药不在药店出售,只有医生的处方才能拿到。等到周四见到大夫时,我的红眼病都快自愈了。只点了一次消炎药水就好了。也不知是医生的功劳还是我自身抗体的功劳。
女儿在英国上中学,十二门不同的课程均没有课本。学生们人手一本的是计划本(planner)。每天看着计划本去上课,记作业和每节课的学习要点。牛津大学也为本校职工提供时间管理的培训课程。
我毅然报名,前往学习。总结下来的体会是很有用,回国后又感觉到似乎不太好操作。国人们的潜规则似乎更倾向于临时决定,那个约会重要奔哪儿去!所谓的先来后到,时间遴选等时间管理的法则尚缺乏大气候。
图牛津街头一景
星期天午餐
一杯热茶,几张报纸,一家人分坐在房间的沙发上,什么也不说。或偶尔说两句。家,温暖的家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呢!
星期天,按照玛丽家的惯例又是星期天午餐的时间了,记得参加艾米丽和耐尔的婚礼时,仪式上安排有新郎和新娘发言,新郎发言时很紧张不时的低头看事先打好的草稿,但提及星期天午餐时,他没看草稿,非常真诚的说道谢谢岳母的星期天午餐。
我住进玛丽家不久后,被邀加入了他们的星期天午餐。玛丽是钢琴老师每天忙于教学平日少见她做饭。最显著的特征是她家的灶台上没有抽油烟机。每个星期日的中午是忙碌中的一家人的节日,玛丽的小女儿艾米丽毕业于音乐学院是牛津一家很好的私立中学里的音乐老师。她的专业是钢琴,同时热衷于乐队指挥。艾米丽和她的先生耐尔即认识于一场音乐会的演出中。耐尔是学物理的在伦敦附近一家研究所工作但他同时热衷于音乐,常在乐队的业余演出中演奏低音提琴。03年我女儿来到英国与我团聚,小丫头看到耐尔用中文对我说“他长的挺帅的”。我翻译女儿的评价给耐尔听,他很认真的看了女儿一眼后说“Correct(正确)”。
玛丽的星期天午餐有不变的老三样,煮西兰花,胡萝卜和荷兰豆。烤肉时有变化,有时烤鸡,有时烤牛肉或猪腿羊腿什么的,反正不变的做法就是烤。主食是面包但也是每次变换品种。我最喜欢的是玛丽做的gravy(肉汁)。烤肉,就着约克郡布丁浇上肉汁, 味道着实不错。饭后的甜点是孩子们的期盼,玛丽用自家院子里的苹果做的苹果派是我的最爱。女儿更偏爱冰激凌什么的。
每次来英国我这胖是不可避免的。没办法这鬼子们的饮食结构太不合理了。本来一大堆肉就够热量的了,饭后偏又加些高热量的甜点有火上浇油的味道。也真难得英国超市里的食物都标有卡路里,每次吃的时候先算算热量是否超标。回国后我也试着找一下食品的卡路里标签,结果常常是不得而知,可也奇了吃什么也不胖。这发胖看来饮食结构是根源。
与其说我喜欢玛丽家的星期天午餐,不如说是我更喜欢那份浓浓的家庭氛围。英国的星期天许多商店或饭店都关门,即使有开门的多数也是上午11:00开门,下午4:00匆匆关门,有生意也不做。
一杯热茶,几张报纸,一家人分坐在房间的沙发上,什么也不说。或偶尔说两句。家,温暖的家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呢!
图 牛津城内的民居
比尔中学(Peers Technology College)的家长会
出门时,女儿意犹未尽的念叨:“吃着小饼,喝着果汁听老师们夸奖我,这样的家长会需要多开几次!”
9月5日女儿上中学了,二周后学校给家长们发了个单子:欢迎家长们参加9月22日在学校的礼堂召开7年级(相当于国内的初一年级)家长会。届时您会见到7年级各个学科的任课老师(tutor)及7年级的主任(Head teacher)。
女儿初中一年级的家长会再忙我也要去的。8月回国探亲的时候,顺便安排好了女儿在中国的学校,正好也参加中国初中一年级的家长会。这是一所全太原最好的初中,和我有很好的感情,我妹妹就曾在此就学,现在我女儿也即将在此就学。下午4点家长们坐教室里自己孩子们的桌位上,哎呀,比小学的舒服多了,小学的座位对于家长们来说毕竟太小了点。先是校长发表了约一个小时左右的电视讲话。之后班主任老师讲话,任课老师也讲了讲。初中的任务艰巨啊!希望女儿年底从英国回来后,能很快适应。
当我坐车来到学校时刚好看到女儿。我跟女儿说:一起走吧,估计礼堂不小,你应该也可以坐下的。果然,礼堂里已有些孩子们在走动了,这里是平时学生们的饭厅兼礼堂。礼堂呈圆形,上方有一个舞台,一些四方的蓝色桌子分落于舞台的下方,桌上摆有白色的鲜花清新淡雅。7年级的主任在门口欢迎家长们:“先喝杯茶吧!”。女儿和我走进礼堂的时候刚好碰到了她的数学老师。数学老师看到女儿很热情的和我打招呼:“我是Jenny(女儿的英文名字)的数学老师,Jenny的数学太好了,我已经教不了她了,她已经到了最高班”。在比尔中学,数学等理科教程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从低到高分班,这样以保证因材施教。优秀学生可以学习难度较大的课本。差些的就用简单的,学生能跟的上的课本。望着女儿得意的小脸,我暗自发笑。当女儿和我拿果汁,茶和巧克力小饼在一张蓝色桌子旁坐下时,她的班主任格灵夫人走了过来,向我主动介绍她是女儿的带班老师。我向她反映了女儿的情况及我的担心,我担心女儿跟不上英文课。她很认真的说她会向7年级主任反应并允诺会尽力帮助女儿的。格灵夫人转身离去后,我看向上方的舞台,估计着家长会什么时候会正式开始。领导们讲几句话,会议开始应是惯例吧。女儿发现她们班似乎只来了二,三个家长,倒是她的老师们均来了,正沿着各个桌子跟家长们交谈。
女儿的语文老师走到我们桌前,向我主动介绍自己“Hi,我是Jenny的英文老师。”当我向解释了我对女儿英文的担心时,她非常佩服的面向女儿张大嘴十分惊讶的说“Jenny你肯定是个特别聪明的孩子吧?我简直无法想象你来英国这么短的时间内,居然能讲这么好的英语。”“不用担心,Jenny非常聪明”她安慰我。
历史,科学,戏剧和法语老师也悉数登场,口径一致的把女儿一顿夸奖,老师们都不吝啬用词,什么大用什么。最后格灵夫人带着7年级主任一块坐过来,格灵夫人向我解释道:以前学校多是英国本国学生,国际学生并不多,牛津郡府专门帮助外国孩子的语言老师很少来学校。我们会马上向上反映这个问题,请放心。有任何问题,敬请及时与我或格灵夫人说。“谢谢,谢谢”看到其他的家长陆续有离开的,我估计家长会可能到此就差不多了。向7年级主任 和格灵夫人道别后,我与女儿一块离开了学校。
出门时,女儿意犹未尽的念叨:“吃着小饼,喝着果汁听老师们夸奖我,这样的家长会需要多开几次!”
这是我女儿写的一篇在英国中学的感受,一并发去做参考。
在英国上中学
李季宁
现在我已不再是小学生,我是中学生了!我上的中学是Peers Technology College。它虽然叫做College(学院)可它还是一个中学。九月五日正式开学。在开学的前一天,妈妈专门带我坐车去探了一下学校。当我第一次见到那所学校时,我感觉并不是那么好,甚至有点不好。因为那所学校看起来不是很好,很多人也说它不好。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只有我真正在这里上过学以后我才会知道。这个学校给我第一次印象最好的就是图书馆。这里的图书馆看起来满大的,我趴在窗子上往房里看了看,里面有很多书。
9月5日,我真正上学了。是妈妈送我去的。这个学校很大很大,不管跟英国的小学、中国的小学或中学比来说都要大的很多倍。光是操场就有两个。其中一个大操场上面落满了海鸥,人一来它就飞走了。我觉得光是这个大操场就跟三十七中差不多大。有一片草地上很好玩儿,上面竖着一个雕像,又像蝴蝶,又像坠毁失事的飞机。我觉得这是一个抽象雕塑。这个学校有很多栋楼。每节不同的课都在每个不同的教室上。每下一节课同学们就背着书包到处乱跑,找自己下一节课的教室。而且这些教室还分着不同的字母,每个不同的字母开头的教室都在不同的楼里面。我第一次在外面看这个学校的印象还是错了。虽然看起来不怎么样,但里面很好。有图书馆,有游泳馆,有体操馆等等。这里的兴趣班也有很多,有体育班、音乐班、美术班,还有两个很奇怪的午餐班和作业班等等。作业班是给7年级和8年级办的。每个星期大概举行3次。有时是中午,有时是放学后,里面还有电脑呢!午餐班儿是专门给外国学生办的,每个星期三活动一次,有时候老师也在里面。我只去过一次,但我感觉很好。等人全部到齐时,我们介绍了一下自己。有的是从美国来的,有的是从印度来的,有的是从土耳其来的。午餐班是在一个小屋子里举行的。这里原是一个办公室,后来被别人拿走了,他们只有每个星期三才可以用。所以他们决定办这样一个午餐班。我觉得午餐班的目的是不要让在这里不太会说英语的外国人太孤独,让外国人多教几个朋友。
现在,我对这个学校已经很熟悉了。我也越来越喜欢这个学校了。Peer School是我目前为止见过的最好的一个中学!这里的老师是特别特别Nice,特别特别有耐心的。每次上自己在这所学校第一次上的课时,老师都会介绍自己,领着我们去参观教室,然后再讲这个教室里面的规矩,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至于这里的学生么,是有的好、有的不好。第一天妈妈送我去上学时,她看见门口有好几个画着浓妆,戴着超大耳环,抽着烟的大孩子。妈妈不由得已经怕那些不好的大孩子欺负我,打我什么的。后来我听见校长讲话说:“在这里,如果有表现不好的大孩子打你或骂你,或是做令你不愉快的事儿,你就要及时告诉老师。老师会解决这些问题,保证以后不会再犯!”当我把这话转告给妈妈时,妈妈可是放心多了。
这个学校的初一里有12种不同的课程,一天上5节课。我最喜欢的一门课是法语。教法语的老师就是从法国来的。我们的法语老师叫作Mrs.Hichens。有时候我们跟她开玩笑说她是Mrs.Kitchen。Peers的初一还有几个中国初一没有的课程呢!舞台剧,班会,和一个如何学习及认识大脑的课程。
Peer School还有几个特点,这些都是中国没有的。我来给你介绍几个吧。第一:Base。Base是专门给学校的调皮的学生建造的。如果学生在某个老师的课程上捣乱,不听老师的话的话,老师就会填一个表,让你去Base。在Base里面,你什么也不能干。不能写作业,不能画画儿,不能吃东西,不能„„总之就是你面对着白墙坐着,一动不动。有时你犯的错严重了,老师就会让你写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做错了?为什么老师会把你送到Base来?这可有些像中国写检查一样。Base里面还有一个老师看守,以免让学生逃跑。我和妈妈经常聊起我们学校的Base。我们把Base比作监牢,把在Base里面的老师比作牢头,把调皮的学生和老师分别比成犯人和警察。
第二:Letters。在英国的每个中小学校都是如此。每隔几天老师就要写一封Letter给每个班的班主任,班主任在发给每个学生,学生在交给家长。Letter上面写的都是最近学校怎么样,要举办以什么活动等等。老师还写一种不同的Letter。上面写着某个孩子表现很好,希望家长加入老师来鼓励孩子。这个Letter不是每个人都有,假如我表现很好,老师就会写一封这样的Letter,然后再专门寄到我的家里。邀请我的父母和老师一起为我的成绩自豪,并和老师一起继续鼓励我继续进步。我已有三封这样的信了!
第三:Humanities。就是人文学科。这一节课里包括3种内容:历史,地理和R.E。我们最近在上历史。有时候,老师就会给我们讲一些历史故事,然后让我们答题。
在很久以前,Thomas(一个大臣)不服从英国的国王Henry 2的命令。Henry大发脾气,说他希望Thomas死去。他说的只是气话,不是那个意思。可是还是有4个卫士听到了。他们坐上船,到了教堂,把Thomas的头砍了下来。
老师问Thomas的死是谁的错。这道题没有一个完全正确的答案,你觉得是谁的错就是谁的错,只要你解释清楚。可以是国王的错,因为如果他冷静一点儿的话,Thomas就不会死了。可以是卫士的错,卫士应该理解国王,国王说的只是气话,他们不应该听。可以是Thomas自己的错,如果他服从国王的命令就不会造成他自己的死亡。
这样的历史课和中国的很不一样。中国的题总是有一个正确答案。History,把Hi遮住的话就是Story。如果历史课没有故事的话,它怎么能是历史课呢?
图 在Peer School参加家长会
第二篇:走进牛津大学书稿节选
牛津思愁(Missing Oxford)
09/01/2005
甜蜜的城市,如梦似幻的尖塔之城。她无需温情的六月,为自己的美丽锦上添花。
——马修 阿诺德,《赛尔西斯》,1867 中央汽车站就在希思罗机场出口处,在这儿可搭上前往英国各地的长途汽车(Coach)。希思罗机场至牛津的班车,高峰时间每20分钟一趟行使约70分钟左右即可到牛津城中心的Gluocer Green汽车站,非常方便。
初来牛津时曾调侃过英国是个没落的老牌帝国主义。狭窄的街道,打着补丁的柏油马路,看牛津第一眼时,感觉不如年轻靓丽的“超级女生”。当我开始与牛津交谈时,她内在的秀丽与充实象雍容的贵妇。她的自信,宽容,她的见识,优雅,让我肃然起敬的同时产生一种深深的眷恋。
当车行至熟悉的牛津城外时,心中,乎的涌出许多亲切感,牛津!我又回来看你了。矮矮的房屋掩盖在一片一片的绿色中,闻着草香看着路边跳跃的小松鼠。我的眼泪终于在昔日房东老太Marry的拥抱中掉了下来,Marry的善良,仁爱一直在感动和净化着我的心灵,她是我心目中牛津的代表。
在中文里英国的地名通常是音译过来的,比如London(伦敦),Edinburgh(爱丁堡)。但牛津Oxford,和剑桥Cambridge却取自意译。Ox是牛的意思而ford有小河、溪流的意思,故取名牛津。不知真正的译者是谁,但我分析可能与我国诸多文学大家曾于牛剑留学有关。英国人,一提起牛津时,要把头抬高,仰起脸,庄重地念着Ox-ford,那个O字要园而重,才能表示尊重,才是对学术的敬意。
牛津大学城位于泰晤士河与查威尔河汇流的绿色山丘,在伦敦西北方,路程约六十英里,从伦敦开车到牛津路程需一个半小时。通常以Ring Road 为界,Ring Road 以内称为Oxford city(牛津城)。牛津大学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统一校门。大学的各个院系象一个个珠玑分落于城中,和城市呈相融关系。游览牛津大学也就是游览牛津城。牛津城方圆约60 公里,为保留城市的古风,不允许建三层以上的建筑。城内唯一的一栋8层的高楼是牛津大学工程系的,被视为牛津的耻辱,牛津人每每路过于此都会摇头晃脑的说Ugly,really ugly(丑,真是丑)。甚至总有人妄想把它炸掉。牛津城加上Ring Road 以外的数十个镇和村落构成牛津郡(Oxfordshire)。牛津郡最大的一家综合医院John Radicliff医院即坐落于牛津城旁的Headington村,有名的丘吉尔庄园在牛津城旁Worcester村内,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出生和成长于此。另一个中国人很喜欢去的牛津郡的村叫Bister,那里有一个名牌工厂店。世界各个顶级品牌的服装在这里以厂价销售。
我的老师Bob(My Supervisor Bob)
18/01/2005
每当我完成一个玻璃制品时,我自己都感到很惊奇“我居然能做这个!”
——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 鲍勃 托马斯,2005 不知是我上辈子什么时候修的缘分,让我有幸碰到Bob。Bob是我在牛津大学的指导老师,为人和善具典型的英国绅士风度。对学生极尽宽容,放牛吃草。其实,这Bob要说起来还了不得。他是鼎鼎有名的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相当于中国国内的科学院院士。在中子衍射领域极具权威性,是英国罗斯福实验室扩建的钻石(Diamond)工程中子衍射的项目主席。
别看Bob这么有名,他在牛津大学的职称不过是一个高级讲师。部分原因是在牛津大学我们的物理化学实验室只能有一个教授,另一个重要原因是Bob极不看中这些虚名。据说他当选院士后,系里曾提出给他一个名誉教授,但他不感兴趣,根本不申请。他的哲学是如果不给涨工资,虚名的事不要也可!
一日Bob穿着杏黄色的衬衣,深兰色的毛线外套,走在实验室阴暗的楼道中。只见他的袖口处一闪一闪似有火花在窜动。我非常紧张的跟在他身后,定睛细瞧准备随时扑救。可细看才发现是Bob深兰色的毛线外套袖口处磨的秃了毛,透出的杏黄色衬衣随着他胳膊的甩动在阴暗的楼道中看似如小火花一般。我暗自庆幸多亏没有马上扑救。一方面也琢磨着这英国佬可也真不讲究衣着,Bob可不缺钱。
Bob每天准时上午9点出现在办公室,下午6点左右离开。工作繁忙而紧凑,他的事情简直多的象小山似的。不过依我观察有一件事能吸引Bob马上离开他的办公桌!
我们做化学研究的人,实验室很象家庭主妇的厨房,锅,碗,瓢,勺,各类容器必不可少。现在条件好了,多数的玻璃器皿都可买到。不过有些特殊形状或者特殊要求的玻璃器皿,还是不好买的。所以有条件的化学实验室内多雇有玻璃工人,专门应化学家们的要求,做些复杂的玻璃器皿。
Bob好的就是这个玻璃工人的工作,随时随地只要学生们告诉Bob有件玻璃工需要做,他会毫不犹豫的放下一切,马上给你做。在做玻璃工这方面Bob对他的学生真是有求必应。主要原因据我分析是Bob太热爱做玻璃工了。他甚至有一套自制的专门做玻璃工的小推车,小车底部安装有小型真空泵,上部各式做玻璃工的工具家私一应俱全。只要学生们向他反映需要做玻璃工,Bob立马推上他的小车就过来给你做。细想Bob的学生也够幸运的,一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随时侯着给做玻璃工,而且是有求必应。按Bob的说法是当他完成一个玻璃制品时,他自己都感到很惊奇“我居然能做这个!”。有时学生们的毕业论文交他很久了,他都没时间看。我们私下建议不如先告诉Bob有玻璃工要做,然后等Bob兴致勃勃的做玻璃工时问他“是否看了我的毕业论文,并打算何时看完?”
据说Bob还喜欢干的一件事就是修车。一次他的车坏在路上,他打电话呼来修救队,修理人员修了一会儿,他实在看不过眼。告人家说“你给我打着手电,我来修如何?我自己的车我最了解,只是我没有带修理工具。” 随后Bob修完他自己的车,交了钱给别人,继续上路。我没见过Bob修车,不过到真见识了Bob开车。我想他开车时,一定认为自己是个毛头小伙,超车,并线娴熟而疯狂。事实是Bob今年已是60有余了。
03年在我结束了1年的访问学者生涯,如期回国后,在北京有幸又与Bob重逢。老头头戴黑色毛线帽,旧绿色棉夹克围一花格围巾。高高笔直,一点没走形的身材,迈着大步,胳膊甩的较开地走在街头,衣着普通,可却是魅力无限。
就业服务(Career Service)
18/05/2005
牛津大学之所以举世闻名与他有这么一批敬业的高素质的教职员工密不可分。
如果你来过Banbury Road 56号,这栋1866年的古雅建筑,一定不会奇怪为什么牛津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一直是英国大学中最低的。
在学期期间,就业服务部(Career Service)从星期一到六都有专业的就业顾问坐诊,接待学生,回答学生们在找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及对自己未来职业规划的困惑。就业服务部(Career Service)除E-mail发布每周时事通讯、印刷品The Bridge(桥)周刊、What’s on(一周要闻)周刊及就业服务指南外,还组织有各类花样繁多的培训课程。
在Hilery Term(牛津大学的第二个学期)开始的时候,我在就业服务部(Career Service)登记了Job seeking and Interviewer skill(找工作和面试技巧)的培训课程。这是一个一天的培训课程。早上9点,按照事先发给我的课程说明,我准时来到就业服务部(Career Service)的教室。我们9个学员各自作了简短的自我介绍和前来培训希望达到的目的。来牛津后,所有我参加的培训均是严格控制人数的小班教学。我以为小班教学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特征。
培训老师John先就如何求职,让学生们一个个的发表自己的看法,随后放了一段创造性求职的录像。寻找职业讯息、找朋友、熟人介绍、自荐当暑期实习生,创造性求职录像里有大约二十几种方法。我才忽然意识到,原来自己在求职网页上浏览的方式似乎是太肤浅了。哎,英国人就是这样,把任何一个在我眼里不太在意的小事做的周密、详尽、不厌其烦。这当然也是我在英国受到的一项重要熏陶之一。
随后大家拿出各自事先按通知要求写好的求职简历,二个人一组互相提意见,我一眼看出了我同伴的一些不妥,她也发现我的简历有些地方颇让人困惑。老师随后又讲解了几个类型的简历和求职信的写作。John就简历和求职信的写法,总结了大约8种,讲解完毕后,他把他事先打印好的一个简历和求职信的小册子,发给了我们。
上、下午茶和午餐都由就业服务部(Career Service)免费提供,老师和我们坐在一起谈些轻松的话题。下午的面试技巧也以结对子练习为主,老师讲解为辅。整整一天的学习还真是受益不少,别小瞧了求职面试,事事皆学问一点不假。
我很为我们的培训老师John所感动,他非常的敬业和友善。就业培训这个工作John做了二十多年。他认真的总结和收集着每一个求职学生应该注意和考虑到的细节,不厌其烦的把这些看似简单又容易被人忽略的东西传授给学生们。迎来送往,认真的服务着一批又一批的牛津学子。
我想牛津大学之所以举世闻名与其有着这么一批敬业的高素质又甘于平凡的教职员工密不可分。
Hana的离别聚会(Hana’s Farewell Party)
20/07/2005
与国内相比牛津的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要淡漠了许多。对师道尊严和师兄情谊都不太看重。人与人之间多的是一份宽容,少的是几分人情或关系。
和我在一个研究小组里工作的芬兰女孩Hana博士毕业了,她拿到一份日本Toshiba公司的Fellowship(奖学金),要远行日本了。在临行之前她自行发了个帖子,广而告知在她离开牛津前一个星期的星期天,下午2点至6点在她的住所内,有物品拍卖。帖子里仔细标明了她的电视、DVD等各类小电器和CD碟、书籍的拍卖价格,欢迎同事们踊跃前往购买。6点后在牛津的Perch酒吧,举办她的告别兼生日Party。不过牛津学生的Party,饭钱和酒水可都是各人付各人的,没人给你买单的。毕竟和Hana做了近两年的同事,她的告别Party我是一定要去的。
下午5点左右,我如约来到她的住所,遗憾的是生意并不太好,没有多少人买她的物件,当我问Hanna有什么要帮忙的吗,她说“你帮我问问有谁要买电视机吧”。我看了看临床的书架,满满的各类书籍,书上有Hanna仔细贴上的价格标签,3到5镑不等也有赠送的。我看上了几本赠送的书,又考虑到我什么也不买,只是拿走一些免费的书籍是不是有点不太仗义?事后我有些后悔,老外似乎根本不在乎这些。
Hanna的一对熨斗和熨衣板15镑卖给了Tom。Tom与Hanna和我算是同门师兄(都是Bob的学生),Tom高我们一届。Tom在牛津时,我们常相约在一起泡在酒吧的。看着Hanna和Tom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认真样,我多少有些不解,15块钱还不如送给师兄做个人情呢!
与国内相比牛津的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要淡漠了许多。多是个人埋头做个人的事情。对师道尊严和师兄情谊都不太看重。人与人之间多的是一份宽容,少的是几分人情或关系。
在英国吃饭
(Food at UK)
8/08/2005
记得我回国时,刚下飞机便直冲向饭店,大吃一顿之后的那份心满意足已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了,唉,我的中国胃呀,实在是离不开这方水土。
在化学系的开放日,我看到N多父母陪伴孩子的身影,当时感觉真是世界大同啊!说说吃吧,其实父母们可以放心,英国人的吃食真是不敢恭维,可大部分留学生们也是吃的红光满面的。
记得我回国时,刚下飞机便直冲向饭店,大吃一顿之后的那份心满意足已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了,唉,我的中国胃呀,实在是离不开这方水土。
其实我不喜做饭也不甚挑食,可还是很痛苦的发现英国人的食品实在是太单调了。英国最典型最具有英国特色的食品当之无愧的是“炸鱼和薯条”,就是一块油炸鳕鱼和几块油炸“比拇指还粗的薯条”,这就是英国人最喜爱的传统的英国快餐。英国的黄瓜各个粗的跟大棒子似的,茴子白那叫一个瓷实,不锋利的菜刀恐怕会切的卷了仞。总之英国人的饭食配得上“粗糙”二字。
刚到英国不久,老妹来英国,我请她吃饭,选了家不错的饭店,看菜单时我有些傻眼,菜单上的许多单词我不认得!我老妹也不认得,她就在认得的几个里面点了一款烤三文鱼。从小我老妹就比我学习好,为了逞强我专门在她不认得的那部分菜谱里点了一个菜,老妹佩服的看了我一眼,让我飘飘然了两分钟。结果上来的是一盘清炒大葱!而且是那种我们国内做佐料都不用的大葱的老叶子。郁闷死我了,又叫老妹抓了个笑柄。后来和英国人聊天才知道,英国的饭店为了显示自己的高档和食物的美味,常常用法语写菜单。至此以后,进饭店不认识的单词我都会把侍者叫来,多问几句,再不玩虚荣了。可你说这英国人不也是玩虚荣吗,好好的用什么法语写菜单呀,用了法语这英国菜不还是那么难吃吗!
不过奇怪的是BBC播放的烹饪节目却是超多,厨师主持人也成为社会名人。一日去鬼子家做客,发现这位英国佬爱做饭,厨房处立一小匣子,打开一看对开的两个小门里上下5、6层一排排的全是调料。他的做饭手法非常单调,但调料柜及数十种切肉的、切菜的、切面包的、切黄油的、切水果的……还有一种刀尖开岔的吃鱼的刀具,是我见过的最具专业精神的一位。我教了他一招红烧肉,他很喜欢。以后每次见到我都跟我提及他最近又做红烧肉了,很好吃。一年后我再次回到牛津,昨天他又跟我提及了红烧肉,让我感动于他的执着。二年了总吃红烧肉,明天,对明天我再教他一个宫爆鸡丁解救解救我这身陷红烧肉的朋友。唉,我这么不会做饭之人居然跑到英国来教人做饭了。
不过凡事也不能绝对,英国的啤酒很好喝,Jacket Potato(烤土豆)和 Cheese Cake(奶酪蛋糕)也还挺好吃的。
第三篇:策划书稿
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一、扶贫济困,用行动构建和谐社会:解囊相助,让爱心传承中华美德。爱心天使行动社开展义务捐献活动,把我们不需要的物品送给需要的人,践行“奉献、有爱、互助、进步”的崇高精神。在此,爱心天使行动社向全校师生发出宣传:希望大家伸出援助之手,献出爱心,为他们送去一缕阳光,一滴甘露。我们热情期待你的参与,请用爱心之火,点燃他们希望的曙光;请用点点甘露,滋润他们弱小的心灵。
二、近年来,由于社会各界人士的关爱与支持,麻风病例以由1965年的27.48万下降到目前的5509例。随着医学技术的逐步发展,麻风病这种传染性极低有不可遗传的病已经可以完全治愈。虽然麻风病人的病情可以控制,但是麻风病给他们留下了不同程度的残疾,致使他们行动不方便,生活十分艰苦。同时他们的心灵也受到了很大的创伤,留下了也许他们一辈子都无法走出的阴影。他们的孩子没有正常孩子想要的生活。他们没书可读,没有好的鞋子衣服可穿,没有玩具……我们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不要歧视麻风病患者,让他们有正常人的待遇,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关心和帮助他们,帮助他们走出阴影走出困境,去创造一份真正属于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的孩子希望他们的孩子能用正常孩子的生活。
二、活动目的帮助贫困地区的人们,献上我们的微薄之力,让每个不完美的角落都能感受到我们诚挚的关怀与祝福。同时,也使我们成为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人。同时通过此次活动让更多的在校大学生,更多的社会人士,进一步的了解麻风病,了解
麻风病人的生活,了解慈善活动的意义同时帮助麻风康复村的孩子们解决没有书可读的部分问题。
三、活动时间
活动从2012年10月29日(星期一)—11月2日(星期五)截止,每天上午10:30—13:30和下午16:30—19:00为主要活动时间。
四、活动地点
润泽苑和澄明苑两个食堂门口
五、活动方式
以爱心天使行动社成员宣传为主,鼓励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募捐活动和麻风病宣传同时进行。各部门边做募捐边宣传麻风病相关资料。调动爱心社全部社员到每间宿舍进行宣传。
六、活动对象
昆明学院全校师生
七、前期活动准备安排
1.10月27日(星期六)各部长对此次会议进行讨论(各个部门出勤多少人、何时到达、如何做到效率的最大化?)。
2.10月27日(星期六)用飞信,在社团内部宣传,让所有成员了解本次活动,以便活动的顺利开展。10月27日(星期六)各部长组织本部门成员开会。
4、10月28日(星期天)晚上开第二次部长会再次进行讨论。
5、10月28日(星期天)以前准备好活动当天所需物品及相关资料。
八、活动流程
1、以下是对各个部门到指定地点宣传和整理捐赠物品的工作安排
(1)10月29日(星期一)上午(10:30—13:30):财务部(润泽苑)和组织
部(澄明苑)
下午(16:30—19:00):秘书部(润泽苑)和文体
部(澄明苑)
(2)10月30日(星期二)上午(10:30—13:30):礼仪部(润泽苑)和网络部(澄明苑)
下午(16:30—19:00):宣传部(润泽苑)和外联
部(澄明苑)
(3)10月31日(星期三)上午(10:30—13:30):组织部(润泽苑)和文体部(澄明苑)
下午(16:30—19:00):财务部(润泽苑)和秘书部(澄明苑)
(4)11月1日(星期四)上午(10:30—13:30):外联部(润泽苑)和宣传部(澄明苑)
下午(16:30—19:00):礼仪部(润泽苑)和网络部(澄明苑)
(5)11月2日(星期五)上午(10:30—13:30):文体部(润泽苑)和财务部(澄明苑)
下午(16:30—19:00):秘书部(润泽苑)和组织部(澄明苑)
1、各部门负责人见附表一
2、上一部门宣传和物品管理及分类结束之后,把收到的赠品送到物品储放处,并把剩下的资料交给下一个负责人,做好衔接工作。
3、宣传部在各个时段都派人到宣传点做好拍摄工作,并在活动结束后写好简
讯。
4、请参加活动的人在交接工作前写下感受,并签名。
九、活动计划
1.申请
(1)场地申请主要由王甜负责
(2)爱心物品储放空间(青年中心)的申请由文体部负责。
2.设计《捐赠物品统计表》和《登记表》由网络部负责。
3.展板由宣传部负责
4.登记表10张,秘书部负责
5.白纸4张,横幅2条,大袋子20个,由财务部负责
6.捐赠对象:连心
7..宣传活动:,在校内大范围宣传.网络部在微博上进行宣传。
十、活动物资准备:两套桌椅,两个帐篷,两张横幅分别放于两个食堂门口,大袋子,登记表,展板,白纸(捐赠者写下感受或祝福语)
十一、经费预算
1、登记表:0.1元/份*10份=1元
2、白纸:1元/份*4份=4元
3、横幅:25元/条*2条=50元
4、大袋子:约20元
5、车费:约80元
6、宣传单、海报:500*0.1=50元 20*1=20元
合计:325元
十二、附注
1、此次捐赠物品如下:书包,学习用具,体育用品,衣物(棉衣棉裤,其他的也行)
2、请各部门协调好人员到点宣传和整理
3、没有课的同学必须提前15分钟到场,有课的同学下课后立马赶到。
4、宣传过程中态度平和,热心与人解释,整理捐赠物品时应细心
5、活动期间要注意保护校园的卫生,活动完成后,及时清理活动场地的卫生
十三、应急措施
1.如遇到帐篷遮蔽不了的雨,请收好所有资料和捐赠的物品(桌椅用帐篷遮蔽,在场的成员可就近避雨)
2.如有不可抗拒的因素造成人力不足,请尽快与各部门负责人联系,切勿造成宣传点的人员空缺
3、参加活动的人要有时间观念,有事情要提前请假。
4、活动期间产生分歧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5、当参加的人员生病或意外受伤时,此人应停止该活动
十六、活动负责人
财务部:罗程鹏(***)王 婷(***)
文体部:钟邵康(***)龚政荣(***)
秘书部:张丽媛(***)黄沁心(***)
组织部:崔海超(***)陈林燕(***)
网络部: 殷贤波(***)刘 宝(***)
外联部:徐振兴(***)柏 朝(***)
宣传部:郝沛庆(***)陈林艳(***)
礼仪组:万兴芹(***)马晓芳(***)
注意:1 每个部门在每个早上和每个下都要确保有俩个人到点; 2 各个部长要提前确定好各部门每天到点的人落实到名字;如果活动当天有什么问题就找活动当天的负责人;请参加的人员准时到;在活动前的一个星期在校园里发宣传单的形式进行宣传和在校园网站上进行宣传。
第四篇:书稿后记
【导读】散文是我的最爱。我希望用这种形式来关注自己和别人的生活,记录平凡人的命运,记录教育和教学的常态;讲真话,抒真情,把自己的一颗心交给读者。
时光如影,岁月如梭,屈指算来,教书育人已有20个年头。回首经年,读书,一直是我最惬意的休闲方式,和写作相比,多年的阅读经历是自认为最好的生活习惯。读的多了,会不由的回过头去,对记忆里那些白纸黑字的东西进行深情地回望和打量,也想提起笔来真情地歌吟和抒写个人的感悟,使那些美好的物事,能够鲜活而长久地保存下来,留在岁月之中。
文字让我走向真正的成熟,抵达到灵魂的最深处。尽管,有时会带来莫名的疼痛和伤感,但更多的是满足和快乐,幸福和温暖;能够让我波澜不惊的面对浮华世界中的一切,拒绝浮躁,安静而淡泊地生活。
从一个读者转变成一个作者,于我来说,是一种心智的成熟,阅读感知的提高,也是对文字和精神世界的敬畏。的确如此,随着时光的流逝和年龄的增长,所有的记忆都清晰而真切起来。不管是甜蜜的还是酸楚的,幸福的还是痛苦的,那些陈旧、悠远的故事以鲜活、美好的姿势撩拨着我阅读和写作的全部兴趣。
散文是我的最爱。我希望用这种形式来关注自己和别人的生活,记录平凡人的命运,记录教育和教学的常态;讲真话,抒真情,把自己的一颗心交给读者。感谢散文!它所倡导的精神内涵,文学作品的审美要求,弘扬正义的主旨,塑造灵魂的高度,陶冶性情的选择,劝谏教化的作用,提高品味的方式,就是我追求的终极目的。
多年来,教书育人之余,一直在老老实实地写着属于自己的文字,只顾耕耘,不问收获。埋下头来,写我的读书感悟,写我的教学随笔,写我的家乡物语,写我的人生经历;写我对生活、世象的感悟、思考,努力把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通过文字传达出来,让感动过自己那些人、事、物、景,能去感动更多的人。
无数个深夜,我在陪伴着女儿学习的时候,静静的敲着这些心底的感悟。我们母女,在灯下,共同学习,共同坚守。这本集子,是从我25万多字的博客文字中摘录出来的。她就像我的另外一个孩子,浸注了我的汗水和心血;她不仅是我多年阅读思考的一个小结,也是日后努力升华的一个起点。在各位关心鼓励我的领导、同事和朋友们的支持下,现在她就要面世了,心情像一个收获时节的果农,充满期待,也有些许的不安。我希望自己的文字有生命、有动感、有热力,能够带给大家几许感知感悟,丰盈充实。
在本书将要付梓之前,有好多话想说。最想说的,还是感谢:
感谢生活,永远超出了我的了解和想象。
感谢文字,让我存留了过去的一个剪影,暗示了未来的一个方向。
感谢我的父母、老公女儿,你们的爱永远是人间最优美、最动人的文章。
感谢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你们的支持和鼓励让我体会到了生活的真、善、美。
感谢所有阅读本书的朋友,祝你们的生活幸福温润、诗意盈怀。
是为后记。
第五篇:牛津大学
牛津大学:“学院制”特色鲜明
[提要] 7月中旬全球史上最卖座的系列电影哈利·波特推出了最后一集后,影片里的女一号小魔女赫敏的扮演者艾玛·沃特森就销声匿迹了一阵子。牛津大学公布学费涨价方案,从2012年起,对于家庭年收入超过2.5万英镑的学生,想进入牛津大学将支付每年9 0 0 0英镑的学费,也就是政府规定的最高上限。
7月中旬全球史上最卖座的系列电影哈利・波特推出了最后一集后,影片里的女一号小魔女赫敏的扮演者艾玛・沃特森就销声匿迹了一阵子。直到一个多月前,这位21岁的女星在个人网站上公布有关她的行踪:她回到家乡牛津郡的牛津大学读书了。她留言说“大家可能有一段时间不会听到我的消息,因为开学之后我会非常忙碌。我想和大家问个好,道声再见。”
在哈利・波特影片中,赫敏就读的霍格沃茨魔法学校是魔法世界中的顶尖名校,而现实中艾玛选中的牛津大学,则是英语世界中最古老也是最负盛名的大学之一。根据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最新公布的全球大学排行榜,牛津大学排名全球第四,不但是英国排名最高的大学,也是美国之外排名最高的名校。
自然形成学院制
在哈利・波特小说中,从伦敦国王十字火车站隐蔽的九又四分之三站台搭乘火车,几个小时后就会到达传说中的霍格沃茨魔法学校,那里有格兰芬多、斯莱特林等四个魔法学院让学生选择就读。而如果到达牛津大学就会发现,这所距离伦敦乘火车一个小时车程的大学,就是J・K・罗琳笔下神奇的魔法学校的原型。不但这里古典优雅的建筑散发出庄严与辉煌的光彩引人入胜,更重要的是,这里的38个学院,每一个都是全球学子眼中的圣地。
学院制是牛津大学的一个重要特点。这里的学院和国内大学按照专业划分的学院不同,它们不是按专业分割的文学院或理学院,而是有多个专业组成的一个个兼容并包的多元社区。
“如果要定义牛津,学院制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牛津大学校长安德鲁・汉密尔顿在接受记者专访时首先就介绍起学院制,“我们有38个学院,它们是牛津的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汉密尔顿之所以专门提到生活,是因为牛津的每个学生在按专业划分的系以外还都会归属于一个学院,在这个学院中住宿、用餐、社交,当然也少不了学习。关键的是,牛津的学院不是按专业分割的,每个学院中都有来自多个不同系的学生,比如学文学和学机械的两个学生可能是宿舍紧挨的邻居,这样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自然地进行着跨学科的交流。
学院制的另一个好处是更易在小规模社区中形成归属感,牛津是拥有2万多名学生的大学校,而每个学院只有几百名学生。他们虽然来自不同专业,但总体来看一个学院也有自己的特色,有的强调学术,有的重视应用,有的积极活跃,有的安宁静谧,学生可以选择一个与自己气质相契合的学院,也往往更易与学院建立感情。
这种学院制是自然形成的。牛津大学建立的确切时间已不可考,但早在11世纪,牛津这个地方就出现了某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后来学者和学生不断增多,逐渐各自汇聚成了不同的学院,并共同组成牛津大学。牛津大学创建之时没有规划统一的校区,当时学生和教师都租住在城内不同地方。后来为了管理方便就采用独立学院联合办学的方式,逐渐建起了学院,至今仍保持着这一传统。
牛津大学并没有围墙和明确的校区,各个学院及其机构散布于牛津全城。每个学院由人数不等的师生组成一个集体,从事不同学科的教学与科研。
牛津大学最老的学院是默顿学院,建于1264年,最年轻的叫圣凯瑟琳学院,建于1963年,两个学院相差整整七个世纪。汉密尔顿校长说,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历史,并在其中形成自己的学院制度,他认为对于牛津来说学院制是最好的制度。追求卓越树自信
在牛津大学,各个学院都自成一体。
大多数学院都是由一片片绿茸茸的草坪与四周环绕的中世纪的土黄色哥特式建筑楼群构成的一座座四方院,有的学院甚至有河、湖和养鹿场。但是,就像先贤所言,大学之大不在大楼,而在大师。牛津大学真正的魅力所在也并非曾在电影中亮相的哈利・波特大食堂所展示的喧哗,而是沉思隽永的大学精神。
“我认为大学精神的核心有两点,第一是在每件事情上对卓越的追求,第二是自由而公开的辩论,”英国牛津大学校长安德鲁・汉密尔顿在牛津接受专访时介绍了他对大学精神的看法。
牛津大学已有800多年历史,是英国和美国等英语国家所有大学的源头所在,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地位。汉密尔顿说,牛津大学所体现出来的大学精神就是,首先对卓越有绝对的追求,无论是在教学还是科研上,都永远不会安于现状,持续地追求做得更好。
世界一流的大学都有这样的精神。在担任牛津大学校长前,汉密尔顿是美国耶鲁大学的教务长,还曾在英美多所知名大学工作。他说,耶鲁和牛津虽然有些制度不太一样,但对卓越的强调则是一致的,他从耶鲁到牛津后,马上就感觉到了这种熟悉的卓越文化。
而在另一方面,自由而公开的辩论是实现卓越的重要手段。汉密尔顿说,牛津是一个开放的地方,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拿出来公开讨论,无论是学术上的还是行政事务上的。他还专门提到,牛津大学特有的导师制非常有助于培养自由辩论的精神。
牛津的导师制是从本科就开始的,每名本科生都会有指定的导师,每位导师一般只带两三名学生。每个星期,导师和学生之间都会进行一小时左右面对面的讨论,这种讨论是完全平等的,学生既可以自由地提出问题挑战导师,也需要在辩论中捍卫自己的观点。
汉密尔顿提到这种辩论的好处:“可以在牛津的毕业生身上培养出一种自信。”牛津大学为英国培养出了包括现任首相卡梅伦在内的20多位首相,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等多位外国元首也曾就读牛津,此外从牛津还走出了近50名诺贝尔奖得主,汉密尔顿认为他们的成功不能不说与在牛津培养出的自信有关。
不过,即便拥有如此辉煌的背景和难以否认的卓越,牛津大学在一些全球大学排行榜上的位置也时常经历起落。汉密尔顿在谈起大学排名时表现淡定:“我很少担心你们提到的这些排名变化。”他认为大学排名是作用非常有限的评价工具,有时纯属人为制造的戏剧性事件,对牛津、剑桥、哈佛这些具有数百年历史的名校来说,短期排名的变化说明不了什么。而这种淡定中表现出的自信,恰恰也反映出牛津厚重的大学精神。学费高昂限制多
就像在国内高中考生要进北大清华,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一样。英国的考生要进入牛津和剑桥这样的象牙塔,也是一件艰巨的任务。考试成绩必须顶尖这样的硬性条件自不必说,除此外还有其他各式各样的限制。
比如说在1871年之前,只有信仰英国国教的本科生才有资格进入牛津大学,毕竟牛津的校训“上帝是我的光明”这句话就出自《圣经》。此外在1920年之前,想进牛津深造,希腊知识为必须。在196 0年前,学生则需要懂得拉丁语。
更有趣的是,在牛津大学,性别也一度是就读的重要条件,女学生直到1920年后才能够得到牛津学位,而另一方面,英国牛津大学的最后一所女子学院,圣希尔达学院在2006年决定向男学生打开紧闭了一百多年的大门。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宗教信仰、性别等都不再是进入牛津大学的障碍,但是另一道无形的藩篱却已经筑起:高昂的学费让不少寒门学生望而却步。
去年12月,英国议会确定英格兰大学学费2012年起大幅涨价―――上限从现在的3290英镑(1英镑约合10.2元人民币)增至6000英镑,并且最高可为9000英镑。这之后,英格兰大学和高等教育学院各自召开内部会议,讨论2012学开始学费如何定价。而作为顶尖的学校,牛津大学选取了与学校地位相符的学费标准:同样顶尖的每年9000英镑。
牛津大学公布学费涨价方案,从2012年起,对于家庭年收入超过2.5万英镑的学生,想进入牛津大学将支付每年9 0 0 0英镑的学费,也就是政府规定的最高上限。这样算下来,在牛津大学读完本科光是学费就要3万多英镑,此外还不包括每周平均要80英镑的住宿费和同样不少的伙食费。这笔账算下来对许多家庭来说都是一笔大数字,很多学生担心未来背负太多债务。
这样的高学费让穷苦人家的学生难以承受,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涨学费却是以补贴穷学生的名义进行的。牛津大学前副校长托尼・莫纳克表示,政府削减高教经费造成的教学经费和资金预算短缺,意味着牛津大学的学费至少要每年8000英镑才勉强够用。但是,如果牛津大学要向最贫穷的学生减免学费,那就要进一步提高学费至每年9000英镑。
牛津大学宣布对家庭年收入不足2.5万英镑的学生,采取减免学费和提供助学金的措施。与此同时,大学将提供助学金补贴学生的生活费用。牛津大学校长安德鲁・汉密尔顿表示,大约有1/6的学生能享有学费减免的优惠。
汉密尔顿称,虽然牛津大学的学费也提高到了原来的3倍,这主要是因为牛津大学的导师制花费昂贵,需要更多的财政支持,但“牛津从来没有把教育看作是一个产业”。他说,根据英国政府学费上限调整政策而提高的学费,最后仍将用在学生身上,帮助他们在牛津享受卓越的教育。(王亚宏/黄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