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言文试题及答案17815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一)文言实词
古汉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和量词。至于代词,在古汉语中,因其语法作用特殊,一般归为虚词。文言词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实词,较难掌握的也是实词。熟悉实词主要是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知识。
1.识别通假字,掌握其本字、读音和意义。古今通假现象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一要掌握通假现象的原则,即通假字和本字读音必须相同或相近,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中“要”通“邀”,读作“yāo”;二要靠平时积累,牢记所学课文中注释所指出的通假字。注意,如果通假字与本字读音不同,应读本字的现代读音。如“火齐之所及也”中“齐”通“剂”,应读“jì”。
2.辨析词的古今义,古今异义的词语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之一。一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积累课内所学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如“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中“河”专指“黄河”;而现在已是一个普通名词,成为河流的通名。再如:“扁鹊望桓侯而还走”中“走”是“跑”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是“行走”。二要注意不要把连在一起的两个文言单音词误认为现代汉语的双音合成词。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中间”是两个词,意思是“里面夹杂着”。
3.正确解释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义。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阅读文言文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多义词的情况,这是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基础。怎样确定它们在句子中的意义,要根据上下文和文章内容来考虑。如“温故而知新”,“故”的意思是旧的,“桓侯故使人问之”,“故”意思是特意。在学习时,还应对一词多义现象及时总结、归纳,并牢记例句。
4.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词类一般是比较稳定的,但是有些词在特殊情况下会改变它的词性,起了另一类词的作用。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叫“词类活用”。
例(1)妇抚儿乳。乳,本义是“奶”,这里是名词作动词“喂奶”。例(2)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弛,形容词作动词,放下。例(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在这里表示“运”的工具,译为“用土筐”。例(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乱,“使„„混乱”;劳,“使„„劳累”。例(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耻,以„„为耻。
(二)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主要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准确掌握常见虚词的一般用法,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十分重要。而唯有熟读、精思才能摸到门道,掌握规律。因此,课文要认真学,有些典型句子要背诵,常见虚词的用法可以整理成表,这样才便于记忆。
(三)文言文翻译 1.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将古代汉语译成现代汉语,这是学习文言的综合性训练,多做这方面练习,对于深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大有裨益,文言文翻译也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有三点:首先要忠于原文。其次语句要通顺。表意要明确,语气不走样,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再其次是要文字优美,亦即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这就是所谓的信、达、雅。同学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只要能做到前两点就可以了。
要做到准确、通顺,就要多学多练,平时除学好文言课文,还要多看些课外的文言文章,多 1
积累些文言实词、虚词,熟悉文言句式的特点,还要掌握必要的历史文化常识。另外,也要讲求翻译技巧。
2.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翻译文言文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用补、删、留、变、换的方法。
补,就是指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翻译时要补足。如“帝感其诚”在动词“感”后面省略了介词“于”,相当于“被”,译时补出,全句可译成“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删,是指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等,翻译时要删去。如“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久”后的“之”,是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可删去。
留,是指文言文中的专有名词、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年号、国号、器具等,翻译时要保留,可照录不译。如“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变,指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变成现代汉语的句式。如“何苦而不平”,此句可变为“苦何而不平”的形式。
换,是指把文言词语换成恰当的现代汉语的词语。如“吾与汝毕力平险。”句中“吾”、“汝”应分别换成“我”、“你们”。
(四)理解内容
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整体感知课文大概内容的基础上,逐段概括内容要点,然后“合并同类”,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弄清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也就把握住了。
2.注意文体特点,把握核心句和关键句。核心句指对主旨做出概括、提示的句子。把握了核心句就抓住了文章的主旨。关键句指那些在思路的展开、主旨的表现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3.结合有关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评判文章的社会意义。
4.重视诵读。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思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分析写法、品味语言。
(1)分析选材和剪材有什么特点。分析作者为什么选这些材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详略安排对表现中心意思有什么作用。(2)分析写人、写景、记事的方法。(3)注意表达方式的运用。
(4)体会关键词语、句子的表达作用。(5)深入体会语言中蕴含的感情。
【典型例题】 约不可失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注释: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虞人:掌管山泽的官。罢:停止,取消。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2)是日,饮酒乐,天雨()(3)公将焉之()
(4)岂可不一会期哉()
2.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且焉置土石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翻译下面句子。
乃往,身自罢之。
4.这则小故事中,魏文侯表现出来的 品德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答案:
(1)① 打猎 ② 下雨 ③ 到、往 ④ 约定的时间(2)A(疑问代词哪里)(3)于是前往(赴约),亲自取消了(打猎)(4)守信
【模拟试题】
(一)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1.下列语句,诵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A.妇亦 / 起大呼 B.又夹百千 / 求救声
C.虽人 / 有百手,手 / 有百指 D.不能 / 名其一处也
2.选出对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A.虽人有百手 虽:虽然 B.不能指其一端 指:手指 C.不能名其一处 名:说出 D.几欲先走 走:走开
3.对划线语句,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从正面描绘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B.反映出口技表演者的内容非常恐怖,令人胆战心惊。
C.写观众对口技表演的反应,写出了台上台下互相呼应的情景。
D.写观众对口技表演的反应,从侧面表现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4.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听口技表演的人很多。
B.表演者和观众面对面坐在一间屋里。C.表演者所用道具非常简单。
D.表演者还没开始表演就抓住了听众。
(二)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里,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 3
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下面各句加点词古今意思一致的一项是()
A.居五日,扁鹊复见。B.北山愚公„„面山而居 C.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D.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将“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译为现代汉语。3.把本文划分为三个层次。
4.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的原因是 整个故事说明了 的道理。
(三)杨布打狗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1.解释加点词。
(1)天雨,解素衣。()(2)岂能无怪哉?()2.翻译下面句子。(1)衣素衣而出(2)迎而吠之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停顿两处)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
4.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试题答案】
(一)1.D A项应为“妇/亦起大呼”,B项应为“又夹/百千求救声”,C项应为“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2.C “虽”是“即使”;“指”是“指明”;“走”是“跑”。3.D 画线句的用词都是观众的反应,因为这种反应是表演者引起的,所以从侧面表现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4.B 根据“施八尺屏障”可知表演者与听众隔开的。
(二)1.B 2.桓侯身体疼痛,派人去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3.1—9句为第一层;10—11句为第二层;最后两句为第三层。
4.病“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人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
(三)1.(1)下雨(2)感到奇怪
2.(1)穿着白色的衣服出去。(2)冲着杨布叫 3.向者 / 使汝 / 白而往黑而来
4.举例:遇事要善于思考;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1.★酒以成礼
【原文】
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托:假装。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③寝:睡觉。④因:趁机。⑤时:当时。⑥何以:为什么。⑦觉:醒。⑧值:当......时。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
释“觉” 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
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寝:睡觉。
②因:趁机。
③时:当时。
④何以:为什么
2.翻译:
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
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2.★常羊学射
【原文】
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郁离子》
【注释】①于:向。②道:道理。③田:同“畋”,打猎。④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⑤使:让。引:拉。⑥虞(yú)人:古代管山泽的小官吏。⑦起:赶起。⑧发:跑出来。⑨交:交错。⑩鹄(hú):天鹅。⑾旃(zhān):赤鱼的曲柄旗。⑿垂云:低垂下来的云。⒀注矢于弓:把箭搭在弓上。注,附着。⒁养叔:名养由基,楚国善射者。⒂置:放。
【参考译文】
常羊跟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说:“你想听射箭的道理吗?楚国国王在云梦打猎,派掌管山泽的官员去哄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们跑出来了,鹿在国王的左边出现,麋在国王的右边出现。国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掠过国王的赤色旗,翅膀大得犹如一片垂云。国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谁。养叔上奏说道:„我射箭的时候,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十发箭十发中。如果放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
【阅读理解】
1.解释:
①于:向。
②道:道理。
③之:代“禽”。
④射:射箭时。
2.翻译:
①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
译文: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
②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译文:如果放上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道理是: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集中一个主要目标。如果三心二意,左顾右盼,那就任何事情也做不成。
3.★次非杀蛟
【原文】
荆有次非者①,得宝剑于干遂②。还反涉江③,至于中流④,有两蛟夹绕其船⑤。次非谓舟人曰⑥:“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⑦?”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祛衣⑧,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⑨!”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
(选自《吕氏春秋·卷十二·知分》)
【注释】①荆(jīng):古代楚国的别称。②干遂:地名,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北。③反:同“返”,回,归。④中流:江中心。⑤蛟:传说蛟属于龙类,水中的一种凶猛动物。⑥舟人:驾船人,水手。跟下面的“船人”同义。⑦尝:曾经。⑧攘(rǎng)臂祛(qū)衣:挽起袖子,伸出臂膀,撩起衣服。⑨余奚爱焉:我为什么要吝惜它呢。
【参考译文】
楚国有位叫次非的勇士。他在干(hán)遂买到一把宝剑。在回乡的途中,他乘坐一只木船过江。木船刚到江心,江水中窜出两条恶蛟,从左右两边围住了木船。次非问摇船人:“你看见过两条蛟龙绕住船儿船上的人还活下来的吗?”摇船人回答:“没有看见过。”次非撩起衣服,伸出臂膀,拔出宝剑,说:“这只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如果牺牲宝剑保全自己的生命,那我为什么要吝惜这把剑呢?”于是便纵身跃入波涛,跟恶蛟拼死搏斗,杀了恶蛟然后又回到了船上。船上的人都保住了性命。
【阅读理解】
1.解释:
①于:在;
②反:同“返”,回,归;
③全:保全;
④复:又。
2.翻译:
①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
译文:你曾经见过两条蛟缠住了木船,船上的人还能活命的吗?
②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
译文:这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
3.次非能拯救全船人的生命依靠的是:
答:敢于斗争的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4.★大脖子病人
【原文】
南岐在秦蜀①山谷中,其②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③,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④哉人之颈也,焦⑤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之累然⑥凸出于颈者,瘿病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选自明·刘元卿《贤奕编》)
【注释】①秦蜀:陕西、四川一带。②其:那里的。③病瘿(yǐng):得大脖子病。瘿:长在脖子上的一种囊状的瘤子。④异:奇怪。⑤焦:干枯,这里形容人的脖子细。⑥累然:形容臃肿的样子。
【参考译文】
南岐在陕西、四川一带的山谷中,那里的水很甜,但是水质不好,常年饮用这种水的人就会得大脖子病,所以南岐的居民没有不得大脖子病的。有一天,山外来了一个人,小孩妇人就一起来围观,笑话那人说:“看那个人的脖子真怪,那么细长,干巴巴的,和我们的不一样。”外地人听了,笑着说:“你们的脖子臃肿凸起,那叫大脖子病,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南岐人说:“我们全村人都是这样的脖子,为什么要医治呢?”始终不知道是自己丑。
1.解释:
①其:代词,那里的;
②辄:就;
③异:奇怪;
④然:这样。
2.翻译:
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
译文:所以那里的百姓没有一个不得大脖病的。
②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
译文: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
3.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
答:闭关自守会使人孤陋寡闻,目光短浅,甚至发展到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地步。
5.★高阳应造屋
【原文】
高阳应将为室家①,匠②对曰:“未可也,木尚生③,加涂其上④,必将挠⑤。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⑦,则室不败也——木益⑧枯⑨则劲⑩,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⑾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⑾败。
(选自《吕氏春秋 卷二十五 别类》)
【注释】①室家:房屋,房舍。②匠:古代专指木工。③生:这里指木材伐下不久,水分未干。④涂:泥。⑤挠(náo):弯曲。⑥败:毁坏。⑦缘子之言:按照您的话。缘,顺着,按照。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您”。⑧益:更加,越发。⑨枯:干。⑩劲:坚固有力。⑾任:担负。果——果然,果真。
【参考译文】
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
1.解释:
①为:造;
②以:用;
③善:好;
④益:更加。
2.翻译:
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
匠人没有话可以回答他,只好听从他的吩咐来造屋。
3.你认为文中的高阳应是个怎样的人?
答:善于诡辩却不顾客观规律,光凭主观意志去做事。6.★竭泽而渔
【原文】
竭①泽而渔②,岂不获得,而明年③无鱼;焚④薮⑤而田⑥,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吕氏春秋·卷十四·义赏》)
【注释】①竭:使…干涸。②渔:捕鱼。③明年:第二年。④焚:烧毁。⑤薮(sǒu):指野草。⑥田:通“畋”,打猎
【文言知识】
释“竭” 上文“竭泽而渔”中的“竭”,指“干涸”,这里是使动用法,句意为使池水干涸而捕鱼。又,“地震,山崩川竭”,意为因为地震,山崩塌,河流干涸。它还指“尽”,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力竭而毙”,意为精力用尽而倒下。
【参考译文】
抽干湖水来捕鱼,怎么可能捕不到? 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鱼了;烧毁树林来打猎,怎么可能打不到? 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欺骗和作假的方法,即使今天侥幸有用,以后不会有第二次了,这不是长久的方法。
1.解释:
①竭:使…干涸;
②渔:捕鱼;
③明年:第二年;
④焚:烧毁。
2.翻译:
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欺骗和作假的方法,即使今天侥幸有用,以后不会有第二次,这不是长久的方法。
3.成语“竭泽而渔”的比喻意义是:
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7.★功名
【原文】
水泉深则鱼鳖归之,树木盛则飞鸟归①之,庶草茂则禽兽归之,人主贤则豪杰归之。故圣王不务归之者,而务②其所以归。强令之笑不乐;强令之哭不悲;强令之为道也,可以成小,而不可以成大。
【注释】①归:归顺,归附。②务:致力。
【参考译文】
水泉很深,鱼鳖就会游向那里,树木繁盛,飞鸟就会飞向那里,百草茂密,禽兽就会奔向那里,君主贤明,豪杰就会归依他。所以,圣明的君主不勉强使人们归依,而是尽力创造使人们归依的条件。强制出来的笑不快乐,强制出来的哭不悲哀,强制命令这种作法只可以成就虚名,而不能成就大业。
1.解释:
①则:那么;
②盛:茂盛;
③所以:……的原因;
④令:让,叫。
2.翻译:
人主贤则豪杰归之。
君主贤明,那么豪杰就归附他。
3.上文开头三句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说明生物生存和繁衍必须要有基本的生存环境条件作保障,同时也说明了自然界各生物间有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8.★目贵明
【原文】
目贵①明②,耳贵聪③,心贵智④。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辐辏⑤并进⑥,则明不可塞⑦。
(选自《管子•九守》)
【注释】①贵:以……为贵。②明:聪明,这里指明查(则明不可塞。)③聪:听力好。④智:思维敏捷。⑤辐辏:车轮的辐条。⑥进:这里指向中间集中。⑦塞:受蒙蔽。
【文言知识】
释“并”:上文“辐辏并进”中的“并”,指“全都”、“一起”、“一齐”、“一同”句意为车轮的轴条一起向车轮中心的圆木集中,比喻目、耳、心一起使用。又,“万箭并发,城中如雨”,意为一万支箭一齐发射,城内如同下雨。又,“五人并行”,意为五个人一同行走。又,“德才并佳,人主任之”,意为品德与才能都好,国君就任用他。
【参考译文】
眼睛贵在明辨事物,耳朵贵在听觉灵敏,心思贵在思维敏捷。(若能)用天下人的眼睛观察事物,就能没什么看不见;用天下人的耳朵探听消息,就能没有什么事不知道;用天下人的心思思考问题,就能没有什么事情不知道。情报来源丰富,像车轮的辐条一样向中间集中,(君主)就能明察一切,而不受蒙蔽了。
1.解释
①贵:以……为贵;
②聪:听力好;
③智:思维敏捷;
④塞:受蒙蔽。
2.翻译:
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
译文:用天下人的心智思考问题,就能无所不知。
3.与引文内容相关的成语是:耳聪目明,其意思是听得清楚,看得分明,形容感觉灵敏。
9.★自知之明
【原文】
自知者①不怨②人,知命③者不怨天;怨人者穷④,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迂乎哉?……故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怪。
(选自《荀子·荣辱》)
【注释】①自知者:有自知之明的人。②怨:埋怨。③知命:懂得命运。④穷:走投无路。⑤无志:没有见识。⑥失:过失,过错。⑦反:反而。⑧岂:难道。⑨迂:拘泥守旧,不合时宜。
【文言知识】
释“君子”与“小人” “君子”与“小人”在西周及春秋时期是指贵族统治者和被统治的劳动百姓。《国语》上说:“君子务治,小人务力。”意为君子致力于统治,小人致力于苦力。到了春秋末期及以后,“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小人”指道德卑劣的人。古语有“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意为君子心胸宽阔,小人时常忧愁。《论语》中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为君子懂得仁义,小人只懂得利益。成语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意为用小人的心思猜度君子的思想。
【参考译文】
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怪怨别人,懂得命运的人不埋怨老天;抱怨别人的人必将困窘而无法摆脱,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而进取。错误在自己身上,却反而去责求别人,难道不是不合时宜了吗?所以君子从来是淡定自若而不惊恐,小人则是常常惊咋而不镇定。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知:认识;
②岂:难道;
③道:遵循;
④怪:异端。
2.翻译:
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抱怨别人的人必将困窘而无法摆脱,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而进取。
3.荀子在上文中的主要观点是:人应该有自知之明。
10.★对牛弹琴
【原文】
公明仪为①牛弹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④。非牛不闻,不合其耳⑤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⑥,即掉⑦尾奋⑧耳,蹀躞⑨而听。”
(载于 南朝·梁·僧佑《弘明集》)
【注释】①为:给。②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③伏:趴着。④故:从前。⑤耳:耳朵听。⑥鸣:鸣叫声,作名词。⑦掉:摇摆。⑧奋:竖直。⑨蹀躞(dié xiè):小步走。
【参考译文】
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刚才一样埋头吃草。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蝇的叫声,(以及)孤独的小牛犊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为:给;
②如故:像先前一样;
③鸣:叫声;
④奋:竖起。
2.翻译: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译文: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
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都是不可取的。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练习(5分)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每空0.5分,共1.5分)
自谓可将十万(率领)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让)人几为鱼(几乎)
2、翻译下面的句子:(1.5分)
总是每天独自漫步在庭院里,摇头自言自语说:“古人怎么能欺骗我呢?”
3、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2分)
不能读死书,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情况的变化,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参考译文:刘羽冲偶尔得到一部古代兵书,伏案读了一年,便自称可以统率十万大军。恰好这时有人聚众造反,刘羽冲便训练了一队乡兵前往镇压,结果全队溃败,他本人也差点儿被俘。后来他又得到一部古代水利著作,读了一年,又声称可以把千里瘠土改造成良田。州官让他在一个村子里试验,结果沟渠刚挖成,天降大雨,洪水顺着渠道灌入村庄,村里人险些全被淹死。从此刘羽冲闷闷不乐,每天总是独自漫步在庭院里,千百遍地摇头自语道:“古人难道是欺骗我的吗?”
解析:本题考察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即字句翻译以及内容理解,在句子翻译时一定要注意句中的翻译点。
二、关联词练练练(3分,每空0.25分)
1、(只要)你同意,我们(就)按计划行事。
2、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边看边思索。
3、邱少云(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挪动一寸地方。
4、王芳爱好体育,每天早晨(既)跑步,(又)做操。
5、达芬奇(无论)画什么,(都)能又准又快地画出来。
6、(因为)小兰坚持锻炼,(所以)她的身体非常健康。
解析:本题考查关联词相关知识,我们备考时要注意常见的九种关系及其关联词,并学会造句运用。
三、我是小小百科家(3.5分,每空0.25分)
1、我国文学史上被称为“诗仙”的是(李白);“诗圣”是(杜甫),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2、中国三大门户网站是(新浪)(搜狐)(网易)。
3、我国“春城”指(昆明);“泉城”指(济南);“羊城”指(广州);“山城”指(重庆);“榕城”指(福州)
4、“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这句名言出自(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是(保尔·柯察金)。
解析:本题考察了中外文学常识以及百科知识,要做对此类题没有特殊的途径,关键靠我们多多留心,多多积累。
四、标点符号练习(3.5分)
1、下列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D)
A、牢记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格言,会使你受益终身。B、《海底世界》这篇文章介绍了什么?你读懂了吗?老师问我。C、巴金说,他爱月夜,但他也爱星天。
D、动物园里有大象、狮子、老虎多种动物。
2、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C)我爱读
小学生报 你呢
A《》。? B“”。? C《》,?
3、给下面的句子加上三种不同的标点表示三种不同的含义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1、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2、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3、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解析:本题考察标点符号运用,做此类题时我们首先得掌握常用标点符号的特点及用法,然后认真读题,选择适当的标点符号。
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
【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或答人简札()()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铁杵磨针
【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杵](chǔ)棒槌。[卒业]完成学业
【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方:()欲:()还:()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
2)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日攘一鸡
【原文】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注解】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
【阅读训练】
一、解释加点字:
1、是非君子之道()()
2、以待来年然后已()
二、翻译下面句子(4分)
1、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非君子之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薛谭学讴
【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解】①讴:这里是歌唱。②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行。郊衢,郊外的大道边。③抚节悲歌:抚节,打着节拍。④薛谭乃谢求反:谢,道歉。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未穷青之技()②秦青弗止()③响遏行云()
2.翻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话篇
(一)[甲]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谋,因置婚姻
。《绎史·风俗通》
[乙] 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山海经》
1.翻译句子:
①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谋,因置婚姻。
②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
3.比较以上二种古书上有关“女娲”的记载,说说“女娲”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甲]
[乙]
(二)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
注解:大泽,大湖。邓林:桃林。
1.给加点的字注音:夸父()
2.给加点的字解释:夸父 逐走 3.翻译: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5.你怎么看待夸父敢于“与日逐走”(从积极意义考虑)?
(三)又北二百里,曰发鸠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②,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③。是④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⑤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⑥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⑦。
[注释]①发鸠:山名。②乌:乌鸦。③其鸣自詨:它的叫声很像自己呼叫自己。④是:这(鸟)。⑤故为:所以变成。⑥堙:填塞。⑦河:黄河。
1.给这个神话故事拟一个四字短语的标题:.2.翻译: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3.女娃死后化为精卫鸟,决心口衔高山上的木头去填塞大海的情节有什么积极意义?
(四)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山海经·海内经》
[注解]息壤:一种能自长自息的土壤。
1.这个神话故事中的两个治水英雄分别是和。
2.鲧治水的方法是(填一个动词),借助的神奇的工具是。
3.翻译: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4.鲧为了拯救万民,毅然携息壤以治洪水,“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天帝为什么要杀死他? 5.鲧的被杀并没有阻断治水的进程:“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鲧复生禹”反映出一种什么可贵的精神?
(五)盘古
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氓。
引《五运历年纪》
注释:黎氓 :黎民、民众。
思考题: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髭: 金: 诸:
首生盘古,垂死化身的意思:
(六)开天辟地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 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艺文类聚》)
注释:浑沌:古代传说中指世界开辟前元气未分、模糊一团的状态。
思考题: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其: 辟:
为:
2、万八千岁,天地开辟的意思是:
第二篇:小升初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典型例题】 约不可失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注释: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虞人:掌管山泽的官。罢:停止,取消。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2)是日,饮酒乐,天雨()(3)公将焉之()
(4)岂可不一会期哉()
2.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且焉置土石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翻译下面句子。
乃往,身自罢之。
4.这则小故事中,魏文侯表现出来的 品德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答案:
(1)① 打猎 ② 下雨 ③ 到、往 ④ 约定的时间(2)A(疑问代词哪里)(3)于是前往(赴约),亲自取消了(打猎)(4)守信
【模拟试题】
(一)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1.下列语句,诵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A.妇亦 / 起大呼 B.又夹百千 / 求救声
C.虽人 / 有百手,手 / 有百指 D.不能 / 名其一处也
2.选出对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A.虽人有百手 虽:虽然 B.不能指其一端 指:手指 C.不能名其一处 名:说出 D.几欲先走 走:走开
3.对划线语句,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从正面描绘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B.反映出口技表演者的内容非常恐怖,令人胆战心惊。
C.写观众对口技表演的反应,写出了台上台下互相呼应的情景。
D.写观众对口技表演的反应,从侧面表现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4.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听口技表演的人很多。
B.表演者和观众面对面坐在一间屋里。C.表演者所用道具非常简单。
D.表演者还没开始表演就抓住了听众。
(二)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里,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下面各句加点词古今意思一致的一项是()
A.居五日,扁鹊复见。B.北山愚公„„面山而居 C.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D.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将“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译为现代汉语。3.把本文划分为三个层次。
4.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的原因是 整个故事说明了 的道理。
(三)杨布打狗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1.解释加点词。(1)天雨,解素衣。()(2)岂能无怪哉?()2.翻译下面句子。(1)衣素衣而出(2)迎而吠之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停顿两处)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
4.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试题答案】
(一)1.D A项应为“妇/亦起大呼”,B项应为“又夹/百千求救声”,C项应为“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2.C “虽”是“即使”;“指”是“指明”;“走”是“跑”。3.D 画线句的用词都是观众的反应,因为这种反应是表演者引起的,所以从侧
面表现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4.B 根据“施八尺屏障”可知表演者与听众隔开的。
(二)1.B 2.桓侯身体疼痛,派人去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3.1—9句为第一层;10—11句为第二层;最后两句为第三层。
4.病“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人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
(三)1.(1)下雨(2)感到奇怪
2.(1)穿着白色的衣服出去。(2)冲着杨布叫 3.向者 / 使汝 / 白而往黑而来
4.举例:遇事要善于思考;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1.★酒以成礼
【原文】
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托:假装。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③寝:睡觉。④因:趁机。⑤时:当时。⑥何以:为什么。⑦觉:醒。⑧值:当......时。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
释“觉” 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
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寝:睡觉。
②因:趁机。
③时:当时。
④何以:为什么
2.翻译:
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
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2.★常羊学射
【原文】
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郁离子》
【注释】①于:向。②道:道理。③田:同“畋”,打猎。④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⑤使:让。引:拉。⑥虞(yú)人:古代管山泽的小官吏。⑦起:赶起。⑧发:跑出来。⑨交:交错。⑩鹄(hú):天鹅。⑾旃(zhān):赤鱼的曲柄旗。⑿垂云:低垂下来的云。⒀注矢于弓:把箭搭在弓上。注,附着。⒁养叔:名养由基,楚国善射者。⒂置:放。
【参考译文】
常羊跟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说:“你想听射箭的道理吗?楚国国王在云梦打猎,派掌管山泽的官员去哄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们跑出来了,鹿在国王的左边出现,麋在国王的右边出现。国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掠过国王的赤色旗,翅膀大得犹如一片垂云。国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谁。养叔上奏说道:„我射箭的时候,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十发箭十发中。
如果放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
【阅读理解】
1.解释:
①于:向。
②道:道理。
③之:代“禽”。
④射:射箭时。
2.翻译:
①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
译文: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
②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译文:如果放上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道理是: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集中一个主要目标。如果三心二意,左顾右盼,那就任何事情也做不成。
3.★次非杀蛟
【原文】
荆有次非者①,得宝剑于干遂②。还反涉江③,至于中流④,有两蛟夹绕其船⑤。次非谓舟人曰⑥:“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⑦?”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祛衣⑧,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⑨!”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
(选自《吕氏春秋·卷十二·知分》)
【注释】①荆(jīng):古代楚国的别称。②干遂:地名,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北。③反:同“返”,回,归。④中流:江中心。⑤蛟:传说蛟属于龙类,水中的一种凶猛动物。⑥舟人:驾船人,水手。跟下面的“船人”同义。⑦尝:曾经。⑧攘(rǎng)臂祛(qū)衣:挽起袖子,伸出臂膀,撩起衣服。⑨余奚爱焉:我为什么要吝惜它呢。
【参考译文】
楚国有位叫次非的勇士。他在干(hán)遂买到一把宝剑。在回乡的途中,他乘坐一只木船过江。木船刚到江心,江水中窜出两条恶蛟,从左右两边围住了木船。次非问摇船人:“你看见过两条蛟龙绕住船儿船上的人还活下来的吗?”摇船人回答:“没有看见过。”次非撩起衣服,伸出臂膀,拔出宝剑,说:“这只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如果牺牲宝剑保全自己的生命,那我为什么要吝惜这把剑呢?”于是便纵身跃入波涛,跟恶蛟拼死搏斗,杀了恶蛟然后又回到了船上。船上的人都保住了性命。
【阅读理解】
1.解释:
①于:在;
②反:同“返”,回,归;
③全:保全;
④复:又。
2.翻译:
①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
译文:你曾经见过两条蛟缠住了木船,船上的人还能活命的吗?
②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
译文:这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
3.次非能拯救全船人的生命依靠的是:
答:敢于斗争的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4.★大脖子病人
【原文】
南岐在秦蜀①山谷中,其②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③,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④哉人之颈也,焦⑤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之累然⑥凸出于颈者,瘿病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选自明·刘元卿《贤奕编》)
【注释】①秦蜀:陕西、四川一带。②其:那里的。③病瘿(yǐng):得大脖子病。瘿:长在脖子上的一种囊状的瘤子。④异:奇怪。⑤焦:干枯,这里形容人的脖子细。⑥累然:形容臃肿的样子。
【参考译文】
南岐在陕西、四川一带的山谷中,那里的水很甜,但是水质不好,常年饮用这种水的人就会得大脖子病,所以南岐的居民没有不得大脖子病的。有一天,山外来了一个人,小孩妇人就一起来围观,笑话那人说:“看那个人的脖子真怪,那么细长,干巴巴的,和我们的不一样。”外地人听了,笑着说:“你们的脖子臃肿凸起,那叫大脖子病,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南岐人说:“我们全村人都是这样的脖子,为什么要医治呢?”始终不知道是自己丑。
1.解释:
①其:代词,那里的;
②辄:就;
③异:奇怪;
④然:这样。
2.翻译:
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
译文:所以那里的百姓没有一个不得大脖病的。
②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
译文: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
3.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
答:闭关自守会使人孤陋寡闻,目光短浅,甚至发展到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地步。
5.★高阳应造屋
【原文】
高阳应将为室家①,匠②对曰:“未可也,木尚生③,加涂其上④,必将挠⑤。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⑦,则室不败也——木益⑧枯⑨则劲⑩,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⑾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⑾败。
(选自《吕氏春秋 卷二十五 别类》)
【注释】①室家:房屋,房舍。②匠:古代专指木工。③生:这里指木材
伐下不久,水分未干。④涂:泥。⑤挠(náo):弯曲。⑥败:毁坏。⑦缘子之言:按照您的话。缘,顺着,按照。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您”。⑧益:更加,越发。⑨枯:干。⑩劲:坚固有力。⑾任:担负。果——果然,果真。
【参考译文】
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
1.解释:
①为:造;
②以:用;
③善:好;
④益:更加。
2.翻译:
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
匠人没有话可以回答他,只好听从他的吩咐来造屋。
3.你认为文中的高阳应是个怎样的人?
答:善于诡辩却不顾客观规律,光凭主观意志去做事。6.★竭泽而渔
【原文】
竭①泽而渔②,岂不获得,而明年③无鱼;焚④薮⑤而田⑥,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吕氏春秋·卷十四·义赏》)
【注释】①竭:使…干涸。②渔:捕鱼。③明年:第二年。④焚:烧毁。⑤薮(sǒu):指野草。⑥田:通“畋”,打猎
【文言知识】
释“竭” 上文“竭泽而渔”中的“竭”,指“干涸”,这里是使动用法,句意为使池水干涸而捕鱼。又,“地震,山崩川竭”,意为因为地震,山崩塌,河流干涸。它还指“尽”,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力竭而毙”,意为精力用尽而倒
下。
【参考译文】
抽干湖水来捕鱼,怎么可能捕不到? 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鱼了;烧毁树林来打猎,怎么可能打不到? 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欺骗和作假的方法,即使今天侥幸有用,以后不会有第二次了,这不是长久的方法。
1.解释:
①竭:使…干涸;
②渔:捕鱼;
③明年:第二年;
④焚:烧毁。
2.翻译:
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欺骗和作假的方法,即使今天侥幸有用,以后不会有第二次,这不是长久的方法。
3.成语“竭泽而渔”的比喻意义是:
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7.★功名
【原文】
水泉深则鱼鳖归之,树木盛则飞鸟归①之,庶草茂则禽兽归之,人主贤则豪杰归之。故圣王不务归之者,而务②其所以归。强令之笑不乐;强令之哭不悲;强令之为道也,可以成小,而不可以成大。
【注释】①归:归顺,归附。②务:致力。
【参考译文】
水泉很深,鱼鳖就会游向那里,树木繁盛,飞鸟就会飞向那里,百草茂密,禽兽就会奔向那里,君主贤明,豪杰就会归依他。所以,圣明的君主不勉强使人们归依,而是尽力创造使人们归依的条件。强制出来的笑不快乐,强制出来的哭不悲哀,强制命令这种作法只可以成就虚名,而不能成就大业。
1.解释:
①则:那么;
②盛:茂盛;
③所以:……的原因;
④令:让,叫。
2.翻译:
人主贤则豪杰归之。
君主贤明,那么豪杰就归附他。
3.上文开头三句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说明生物生存和繁衍必须要有基本的生存环境条件作保障,同时也说明了自然界各生物间有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8.★目贵明
【原文】
目贵①明②,耳贵聪③,心贵智④。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辐辏⑤并进⑥,则明不可塞⑦。
(选自《管子•九守》)
【注释】①贵:以……为贵。②明:聪明,这里指明查(则明不可塞。)③聪:听力好。④智:思维敏捷。⑤辐辏:车轮的辐条。⑥进:这里指向中间集中。⑦塞:受蒙蔽。
【文言知识】
释“并”:上文“辐辏并进”中的“并”,指“全都”、“一起”、“一齐”、“一同”句意为车轮的轴条一起向车轮中心的圆木集中,比喻目、耳、心一起使用。又,“万箭并发,城中如雨”,意为一万支箭一齐发射,城内如同下雨。又,“五人并行”,意为五个人一同行走。又,“德才并佳,人主任之”,意为品德与才能都好,国君就任用他。
【参考译文】
眼睛贵在明辨事物,耳朵贵在听觉灵敏,心思贵在思维敏捷。(若能)用天下人的眼睛观察事物,就能没什么看不见;用天下人的耳朵探听消息,就能没有什么事不知道;用天下人的心思思考问题,就能没有什么事情不知道。情报
来源丰富,像车轮的辐条一样向中间集中,(君主)就能明察一切,而不受蒙蔽了。
1.解释
①贵:以……为贵;
②聪:听力好;
③智:思维敏捷;
④塞:受蒙蔽。
2.翻译:
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
译文:用天下人的心智思考问题,就能无所不知。
3.与引文内容相关的成语是:耳聪目明,其意思是听得清楚,看得分明,形容感觉灵敏。
9.★自知之明
【原文】
自知者①不怨②人,知命③者不怨天;怨人者穷④,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迂乎哉?……故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怪。
(选自《荀子·荣辱》)
【注释】①自知者:有自知之明的人。②怨:埋怨。③知命:懂得命运。④穷:走投无路。⑤无志:没有见识。⑥失:过失,过错。⑦反:反而。⑧岂:难道。⑨迂:拘泥守旧,不合时宜。
【文言知识】
释“君子”与“小人” “君子”与“小人”在西周及春秋时期是指贵族统治者和被统治的劳动百姓。《国语》上说:“君子务治,小人务力。”意为君子致力于统治,小人致力于苦力。到了春秋末期及以后,“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小人”指道德卑劣的人。古语有“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意为君子心胸宽阔,小人时常忧愁。《论语》中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为君子懂得仁义,小人只懂得利益。成语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意为用小人的心思猜度君子的思想。
【参考译文】
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怪怨别人,懂得命运的人不埋怨老天;抱怨别人的人必将困窘而无法摆脱,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而进取。错误在自己身上,却反而去责求别人,难道不是不合时宜了吗?所以君子从来是淡定自若而不惊恐,小人则是常常惊咋而不镇定。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知:认识;
②岂:难道;
③道:遵循;
④怪:异端。
2.翻译:
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抱怨别人的人必将困窘而无法摆脱,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而进取。
3.荀子在上文中的主要观点是:人应该有自知之明。
10.★对牛弹琴
【原文】
公明仪为①牛弹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④。非牛不闻,不合其耳⑤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⑥,即掉⑦尾奋⑧耳,蹀躞⑨而听。”
(载于 南朝·梁·僧佑《弘明集》)
【注释】①为:给。②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③伏:趴着。④故:从前。⑤耳:耳朵听。⑥鸣:鸣叫声,作名词。⑦掉:摇摆。⑧奋:竖直。⑨蹀躞(dié xiè):小步走。
【参考译文】
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刚才一样埋头吃草。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蝇的叫声,(以及)孤独的小牛犊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为:给;
②如故:像先前一样;
③鸣:叫声;
④奋:竖起。
2.翻译: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译文: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
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都是不可取的。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练习(5分)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每空0.5分,共1.5分)
自谓可将十万(率领)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让)人几为鱼(几乎)
2、翻译下面的句子:(1.5分)
总是每天独自漫步在庭院里,摇头自言自语说:“古人怎么能欺骗我呢?”
3、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2分)
不能读死书,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情况的变化,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参考译文:刘羽冲偶尔得到一部古代兵书,伏案读了一年,便自称可以统率十万大军。恰好这时有人聚众造反,刘羽冲便训练了一队乡兵前往镇压,结果全队溃败,他本人也差点儿被俘。后来他又得到一部古代水利著作,读了一年,又声称可以把千里瘠土改造成良田。州官让他在一个村子里试验,结果沟渠刚挖成,天降大雨,洪水顺着渠道灌入村庄,村里人险些全被淹死。从此刘羽冲闷闷不乐,每天总是独自漫步在庭院里,千百遍地摇头自语道:“古人难道是欺骗我的吗?”
解析:本题考察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即字句翻译以及内容理解,在句子翻译时一定要注意句中的翻译点。
二、关联词练练练(3分,每空0.25分)
1、(只要)你同意,我们(就)按计划行事。
2、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边看边思索。
3、邱少云(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挪动一寸地方。
4、王芳爱好体育,每天早晨(既)跑步,(又)做操。
5、达芬奇(无论)画什么,(都)能又准又快地画出来。
6、(因为)小兰坚持锻炼,(所以)她的身体非常健康。
解析:本题考查关联词相关知识,我们备考时要注意常见的九种关系及其关联词,并学会造句运用。
三、我是小小百科家(3.5分,每空0.25分)
1、我国文学史上被称为“诗仙”的是(李白);“诗圣”是(杜甫),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2、中国三大门户网站是(新浪)(搜狐)(网易)。
3、我国“春城”指(昆明);“泉城”指(济南);“羊城”指(广州);“山城”指(重庆);“榕城”指(福州)
4、“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这句名言出自(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钢铁是
怎样炼成的》,主人公是(保尔·柯察金)。
解析:本题考察了中外文学常识以及百科知识,要做对此类题没有特殊的途径,关键靠我们多多留心,多多积累。
四、标点符号练习(3.5分)
1、下列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D)
A、牢记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格言,会使你受益终身。B、《海底世界》这篇文章介绍了什么?你读懂了吗?老师问我。C、巴金说,他爱月夜,但他也爱星天。
D、动物园里有大象、狮子、老虎多种动物。
2、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C)我爱读
小学生报 你呢
A《》。? B“”。? C《》,?
3、给下面的句子加上三种不同的标点表示三种不同的含义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1、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2、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3、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解析:本题考察标点符号运用,做此类题时我们首先得掌握常用标点符号的特点及用法,然后认真读题,选择适当的标点符号。
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
【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或答人简札()()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铁杵磨针
【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杵](chǔ)棒槌。[卒业]完成学业
【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方:()欲:()还:()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
2)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日攘一鸡
【原文】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注解】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
【阅读训练】
一、解释加点字:
1、是非君子之道()()
2、以待来年然后已()
二、翻译下面句子(4分)
1、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非君子之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薛谭学讴
【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解】①讴:这里是歌唱。②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行。郊衢,郊外的大道边。③抚节悲歌:抚节,打着节拍。④薛谭乃谢求反:谢,道歉。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未穷青之技()②秦青弗止()③响遏行云()
2.翻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话篇
(一)[甲]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谋,因置婚姻
。《绎史·风俗通》
[乙] 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山海经》
1.翻译句子:
①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谋,因置婚姻。
②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
3.比较以上二种古书上有关“女娲”的记载,说说“女娲”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甲]
[乙]
(二)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
注解:大泽,大湖。邓林:桃林。
1.给加点的字注音:夸父()
2.给加点的字解释:夸父 逐走 3.翻译: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5.你怎么看待夸父敢于“与日逐走”(从积极意义考虑)?
(三)又北二百里,曰发鸠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②,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③。是④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⑤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⑥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⑦。
[注释]①发鸠:山名。②乌:乌鸦。③其鸣自詨:它的叫声很像自己呼叫自己。④是:这(鸟)。⑤故为:所以变成。⑥堙:填塞。⑦河:黄河。
1.给这个神话故事拟一个四字短语的标题:.2.翻译: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3.女娃死后化为精卫鸟,决心口衔高山上的木头去填塞大海的情节有什么积极意义?
(四)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山海经·海内经》
[注解]息壤:一种能自长自息的土壤。
1.这个神话故事中的两个治水英雄分别是和。
2.鲧治水的方法是(填一个动词),借助的神奇的工具是。
3.翻译: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4.鲧为了拯救万民,毅然携息壤以治洪水,“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天帝为什么要杀死他? 5.鲧的被杀并没有阻断治水的进程:“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鲧复生禹”反映出一种什么可贵的精神?
(五)盘古
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氓。
引《五运历年纪》
注释:黎氓 :黎民、民众。
思考题: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髭: 金: 诸:
首生盘古,垂死化身的意思:
(六)开天辟地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
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艺文类聚》)
注释:浑沌:古代传说中指世界开辟前元气未分、模糊一团的状态。
思考题: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其:
辟:
为:
2、万八千岁,天地开辟的意思是:
第三篇:小升初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典型例题】 约不可失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注释: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虞人:掌管山泽的官。罢:停止,取消。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2)是日,饮酒乐,天雨()(3)公将焉之()(4)岂可不一会期哉()
2.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且焉置土石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翻译下面句子。
乃往,身自罢之。
4.这则小故事中,魏文侯表现出来的 品德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答案:
(1)① 打猎 ② 下雨 ③ 到、往 ④ 约定的时间(2)A(疑问代词哪里)
(3)于是前往(赴约),亲自取消了(打猎)(4)守信 【模拟试题】
一.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1.下列语句,诵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A.妇亦 / 起大呼
B.又夹百千 / 求救声
C.虽人 / 有百手,手 / 有百指 D.不能 / 名其一处也
2.选出对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A.虽人有百手 虽:虽然 B.不能指其一端 指:手指 C.不能名其一处 名:说出 D.几欲先走 走:走开
3.对划线语句,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从正面描绘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B.反映出口技表演者的内容非常恐怖,令人胆战心惊。C.写观众对口技表演的反应,写出了台上台下互相呼应的情景。D.写观众对口技表演的反应,从侧面表现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4.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听口技表演的人很多。
B.表演者和观众面对面坐在一间屋里。C.表演者所用道具非常简单。
D.表演者还没开始表演就抓住了听众。
二.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里,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下面各句加点词古今意思一致的一项是()
A.居五日,扁鹊复见。B.北山愚公„„面山而居 C.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D.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将“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译为现代汉语。3.把本文划分为三个层次。
4.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的原因是 整个故事说明了 的道理。
三.杨布打狗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1.解释加点词。
(1)天雨,解素衣。()(2)岂能无怪哉?()2.翻译下面句子。(1)衣素衣而出(2)迎而吠之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停顿两处)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
4.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试题答案】
(一)1.D A项应为“妇/亦起大呼”,B项应为“又夹/百千求救声”,C项应为“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2.C “虽”是“即使”;“指”是“指明”;“走”是“跑”。
3.D 画线句的用词都是观众的反应,因为这种反应是表演者引起的,所以从侧面表现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4.B 根据“施八尺屏障”可知表演者与听众隔开的。
(二)1.B 2.桓侯身体疼痛,派人去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3.1—9句为第一层;10—11句为第二层;最后两句为第三层。
4.病“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人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3
不能拒绝批评帮助。
(三)1.(1)下雨(2)感到奇怪
2.(1)穿着白色的衣服出去。(2)冲着杨布叫 3.向者 / 使汝 / 白而往黑而来
4.举例:遇事要善于思考;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1.★酒以成礼
【原文】
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托:假装。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③寝:睡觉。④因:趁机。⑤时:当时。⑥何以:为什么。⑦觉:醒。⑧值:当......时。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
释“觉” 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
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寝:睡觉。
②因:趁机。
③时:当时。
④何以:为什
2.翻译:
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
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2.★常羊学射
【原文】
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郁离子》
【注释】①于:向。②道:道理。③田:同“畋”,打猎。④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⑤使:让。引:拉。⑥虞(yú)人:古代管山泽的小官吏。⑦起:赶起。⑧发:跑出来。⑨交:交错。⑩鹄(hú):天鹅。⑾旃(zhān):赤鱼的曲柄旗。⑿垂云:低垂下来的云。⒀注矢于弓:把箭搭在弓上。注,附着。⒁养叔:名养由基,楚国善射者。⒂置:放。
【参考译文】
常羊跟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说:“你想听射箭的道理吗?楚国国王在云梦打猎,派掌管山泽的官员去哄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们跑出来了,鹿在国王的左边出现,麋在国王的右边出现。国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掠过国王的赤色旗,翅膀大得犹如一片垂云。国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谁。养叔上奏说道:„我射箭的时候,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十发箭十发中。如果放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
【阅读理解】
1.解释
①于:向。
②道:道理。
③之:代“禽”。
④射:射箭时。
2.翻译:
①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
译文: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
②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译文:如果放上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道理是: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集中一个主要目标。如果三心二意,左顾右盼,那就任何事情也做不成。3.★次非杀蛟
【原文】
荆有次非者①,得宝剑于干遂②。还反涉江③,至于中流④,有两蛟夹绕其船⑤。次非谓舟人曰⑥:“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⑦?”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祛衣⑧,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⑨!”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选自《吕氏春秋·卷十二·知分》)
【注释】①荆(jīng):古代楚国的别称。②干遂:地名,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北。③反:同“返”,回,归。④中流:江中心。⑤蛟:传说蛟属于龙类,水中的一种凶猛动物。⑥舟人:驾船人,水手。跟下面的“船人”同义。⑦尝:曾经。⑧攘(rǎng)臂祛(qū)衣:挽起袖子,伸出臂膀,撩起衣服。⑨余奚爱焉:我为什么要吝惜它呢。
【参考译文】
楚国有位叫次非的勇士。他在干(hán)遂买到一把宝剑。在回乡的途中,他乘坐一只木船过江。木船刚到江心,江水中窜出两条恶蛟,从左右两边围住了木船。次非问摇船人:“你看见过两条蛟龙绕住船儿船上的人还活下来的吗?”摇船人回答:“没有看见过。”次非撩起衣服,伸出臂膀,拔出宝剑,说:“这只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如果牺牲宝剑保全自己的生命,那我为什么要吝惜这把剑呢?”于是便纵身跃入波涛,跟恶蛟拼死搏斗,杀了恶蛟然后又回到了船上。船上的人都保住了性命。
【阅读理解】
1.解释:
①于:在;
②反:同“返”,回,归;
③全:保全;
④复:又。
2.翻译:
①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
译文:你曾经见过两条蛟缠住了木船,船上的人还能活命的吗?
②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
译文:这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
3.次非救全船人的生命依靠的是:
答:敢于斗争的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4.★大脖子病人
【原文】
南岐在秦蜀①山谷中,其②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③,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④哉人之颈也,焦⑤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之累然⑥凸出于颈者,瘿病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选自明·刘元卿《贤奕编》)
【注释】①秦蜀:陕西、四川一带。②其:那里的。③病瘿(yǐng):得大脖子病。瘿:长在脖子上的一种囊状的瘤子。④异:奇怪。⑤焦:干枯,这里形容人的脖子细。⑥累然:形容臃肿的样子。
【参考译文】
南岐在陕西、四川一带的山谷中,那里的水很甜,但是水质不好,常年饮用这种水的人就会得大脖子病,所以南岐的居民没有不得大脖子病的。有一天,山外来了一个人,小孩妇人就一起来围观,笑话那人说:“看那个人的脖子真怪,那么细长,干巴巴的,和我们的不一样。”外地人听了,笑着说:“你们的脖子臃肿凸起,那叫大脖子病,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南岐人说:“我们全村人都是这样的脖子,为什么要医治呢?”始终不知道是自己丑。
1.解释:
①其:代词,那里的;
②辄:就;
③异:奇怪;
④然:这样。
2.翻译:
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
译文:所以那里的百姓没有一个不得大脖病的。
②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
译文: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
3.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
答:闭关自守会使人孤陋寡闻,目光短浅,甚至发展到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地步。
5.★高阳应造屋
【原文】
高阳应将为室家①,匠②对曰:“未可也,木尚生③,加涂其上④,必将挠⑤。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⑦,则室不败也——木益⑧枯⑨则劲⑩,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⑾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⑾败。(选自《吕氏春秋 卷二十五 别类》)
【注释】①室家:房屋,房舍。②匠:古代专指木工。③生:这里指木材伐下不久,水分未干。④涂:泥。⑤挠(náo):弯曲。⑥败:毁坏。⑦缘子之言:按照您的话。缘,顺着,按照。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您”。⑧益:更加,越发。⑨枯:干。⑩劲:坚固有力。⑾任:担负。果——果然,果真。
【参考译文】
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
1.解释:
①为:造;
②以:用;
③善:好;
④益:更加。
2.翻译:
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
匠人没有话可以回答他,只好听从他的吩咐来造屋。
3.你认为文中的高阳应是个怎样的人?
答:善于诡辩却不顾客观规律,光凭主观意志去做事。6.★竭泽而渔
【原文】
竭①泽而渔②,岂不获得,而明年③无鱼;焚④薮⑤而田⑥,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吕氏春秋·卷十四·义赏》)
【注释】①竭:使…干涸。②渔:捕鱼。③明年:第二年。④焚:烧毁。⑤薮(sǒu):指野草。⑥田:通“畋”,打猎
【文言知识】
释“竭” 上文“竭泽而渔”中的“竭”,指“干涸”,这里是使动用法,句意为使池水干涸而捕鱼。又,“地震,山崩川竭”,意为因为地震,山崩塌,河流干涸。它还指“尽”,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力竭而毙”,意为精力用尽而倒下。
【参考译文】
抽干湖水来捕鱼,怎么可能捕不到? 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鱼了;烧毁树林来打猎,怎么可能打不到? 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欺骗和作假的方法,即使今天侥幸有用,以后不会有第二次了,这不是长久的方法。
1.解释:
①竭:使…干涸;
②渔:捕鱼;
③明年:第二年;
④焚:烧毁。
2.翻译:
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欺骗和作假的方法,即使今天侥幸有用,以后不会有第二次,这不是长久的方法。
3.成语“竭泽而渔”的比喻意义是:
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7.★功名
【原文】
水泉深则鱼鳖归之,树木盛则飞鸟归①之,庶草茂则禽兽归之,人主贤则豪 9
杰归之。故圣王不务归之者,而务②其所以归。强令之笑不乐;强令之哭不悲;强令之为道也,可以成小,而不可以成大。
【注释】①归:归顺,归附。②务:致力。
【参考译文】
水泉很深,鱼鳖就会游向那里,树木繁盛,飞鸟就会飞向那里,百草茂密,禽兽就会奔向那里,君主贤明,豪杰就会归依他。所以,圣明的君主不勉强使人们归依,而是尽力创造使人们归依的条件。强制出来的笑不快乐,强制出来的哭不悲哀,强制命令这种作法只可以成就虚名,而不能成就大业。
1.解释:
①则:那么;
②盛:茂盛;
③所以:……的原因;
④令:让,叫。
2.翻译:
人主贤则豪杰归之。
君主贤明,那么豪杰就归附他。
3.上文开头三句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说明生物生存和繁衍必须要有基本的生存环境条件作保障,同时也说明了自然界各生物间有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8.★目贵明
【原文】
目贵①明②,耳贵聪③,心贵智④。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辐辏⑤并进⑥,则明不可塞⑦。
(选自《管子•九守》)
【注释】①贵:以……为贵。②明:聪明,这里指明查(则明不可塞。)③聪:听力好。④智:思维敏捷。⑤辐辏:车轮的辐条。⑥进:这里指向中间集中。⑦塞:受蒙蔽。
【文言知识】
释“并”:上文“辐辏并进”中的“并”,指“全都”、“一起”、“一齐”、“一同”句意 10
为车轮的轴条一起向车轮中心的圆木集中,比喻目、耳、心一起使用。又,“万箭并发,城中如雨”,意为一万支箭一齐发射,城内如同下雨。又,“五人并行”,意为五个人一同行走。又,“德才并佳,人主任之”,意为品德与才能都好,国君就任用他。
【参考译文】
眼睛贵在明辨事物,耳朵贵在听觉灵敏,心思贵在思维敏捷。(若能)用天下人的眼睛观察事物,就能没什么看不见;用天下人的耳朵探听消息,就能没有什么事不知道;用天下人的心思思考问题,就能没有什么事情不知道。情报来源丰富,像车轮的辐条一样向中间集中,(君主)就能明察一切,而不受蒙蔽了。
1.解释
①贵:以……为贵;
②聪:听力好;
③智:思维敏捷;
④塞:受蒙蔽。
2.翻译:
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
译文:用天下人的心智思考问题,就能无所不知。
3.与引文内容相关的成语是:耳聪目明,其意思是听得清楚,看得分明,形容感觉灵敏。9.★自知之明
【原文】
自知者①不怨②人,知命③者不怨天;怨人者穷④,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迂乎哉?……故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怪。(选自《荀子·荣辱》)
【注释】①自知者:有自知之明的人。②怨:埋怨。③知命:懂得命运。④穷:走投无路。⑤无志:没有见识。⑥失:过失,过错。⑦反:反而。⑧岂:难道。⑨迂:拘泥守旧,不合时宜。
【文言知识】
释“君子”与“小人” “君子”与“小人”在西周及春秋时期是指贵族统治者和被统 11
治的劳动百姓。《国语》上说:“君子务治,小人务力。”意为君子致力于统治,小人致力于苦力。到了春秋末期及以后,“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小人”指道德卑劣的人。古语有“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意为君子心胸宽阔,小人时常忧愁。《论语》中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为君子懂得仁义,小人只懂得利益。成语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意为用小人的心思猜度君子的思想。
【参考译文】
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怪怨别人,懂得命运的人不埋怨老天;抱怨别人的人必将困窘而无法摆脱,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而进取。错误在自己身上,却反而去责求别人,难道不是不合时宜了吗?所以君子从来是淡定自若而不惊恐,小人则是常常惊咋而不镇定。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知:认识;
②岂:难道;
③道:遵循;
④怪:异端。
2.翻译:
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抱怨别人的人必将困窘而无法摆脱,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而进取。
3.荀子在上文中的主要观点是:人应该有自知之明。
10.★对牛弹琴
【原文】
公明仪为①牛弹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④。非牛不闻,不合其耳⑤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⑥,即掉⑦尾奋⑧耳,蹀躞⑨而听。”
(载于 南朝·梁·僧佑《弘明集》)
【注释】①为:给。②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③伏:趴着。④故:从前。⑤耳:耳朵听。⑥鸣:鸣叫声,作名词。⑦掉:摇摆。⑧奋:竖直。⑨蹀躞(dié xiè):小步走。
【参考译文】
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刚才一样埋头吃草。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蝇的叫声,(以及)孤独的小牛犊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为:给;
②如故:像先前一样;
③鸣:叫声;
④奋:竖起。
2.翻译: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译文: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
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都是不可取的。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练习(5分)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每空0.5分,共1.5分)
自谓可将十万(率领)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让)人几为鱼(几乎)
2、翻译下面的句子:(1.5分)
总是每天独自漫步在庭院里,摇头自言自语说:“古人怎么能欺骗我呢?”
3、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2分)
不能读死书,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情况的变化,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参考译文:刘羽冲偶尔得到一部古代兵书,伏案读了一年,便自称可以统率十万大军。恰好这时有人聚众造反,刘羽冲便训练了一队乡兵前往镇压,结果全队溃败,他本人也差点儿被俘。后来他又得到一部古代水利著作,读了一年,又声称可以把千里瘠土改造成良田。州官让他在一个村子里试验,结果沟渠刚挖成,天降大雨,洪水顺着渠道灌入村庄,村里人险些全被淹死。从此刘羽冲闷闷不乐,每天总是独自漫步在庭院里,千百遍地摇头自语道:“古人难道是欺骗我的吗?” 解析:本题考察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即字句翻译以及内容理解,在句子翻译时一定要注意句中的翻译点。
二、铁杵磨针
【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杵](chǔ)棒槌。[卒业]完成学业
【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方:()欲:()还:()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
2)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日攘一鸡
【原文】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注解】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
【阅读训练】
一、解释加点字:
1、是非君子之道()()
2、以待来年然后已()
二、翻译下面句子(4分)
1、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非君子之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薛谭学讴
【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解】①讴:这里是歌唱。②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行。郊衢,郊外的大道边。③抚节悲歌:抚节,打着节拍。④薛谭乃谢求反:谢,道歉。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未穷青之技()②秦青弗止()③响遏行云()
2.翻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话篇
(一)[甲]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谋,因置婚姻
。《绎史·风俗通》
[乙] 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山海经》
1.翻译句子:
①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谋,因置婚姻。
②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
3.比较以上二种古书上有关“女娲”的记载,说说“女娲”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甲]
[乙]
(二)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
注解:大泽,大湖。邓林:桃林。
1.给加点的字注音:夸父()
2.给加点的字解释:夸父 逐走 3.翻译: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5.你怎么看待夸父敢于“与日逐走”(从积极意义考虑)?
(三)又北二百里,曰发鸠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②,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③。是④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⑤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⑥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⑦。
[注释]①发鸠:山名。②乌:乌鸦。③其鸣自詨:它的叫声很像自己呼叫自己。④是:这(鸟)。⑤故为:所以变成。⑥堙:填塞。⑦河:黄河。
1.给这个神话故事拟一个四字短语的标题:.2.翻译: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3.女娃死后化为精卫鸟,决心口衔高山上的木头去填塞大海的情节有什么积极意义?(四)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山海经·海内经》
[注解]息壤:一种能自长自息的土壤。
1.这个神话故事中的两个治水英雄分别是和。
2.鲧治水的方法是(填一个动词),借助的神奇的工具是。
3.翻译: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4.鲧为了拯救万民,毅然携息壤以治洪水,“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天帝为什么要杀死他? 5.鲧的被杀并没有阻断治水的进程:“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鲧复生禹”反映出一种什么可贵的精神?
(五)盘古
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氓。
引《五运历年纪》
注释:黎氓 :黎民、民众。
思考题: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髭: 金: 诸:
首生盘古,垂死化身的意思:
(六)开天辟地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 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艺文类聚》)
注释:浑沌:古代传说中指世界开辟前元气未分、模糊一团的状态。
思考题: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其:
辟:
为:
2、万八千岁,天地开辟的意思是:
第四篇:文言文翻译试题及答案
三、文言文阅读(共12分,选择每题2分)
(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7—20题(8分)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里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谨再拜。
1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
A.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B.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C.上计轩辕,下至于兹 D.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1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草创未就,会遭此祸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B.从俗浮沉,与时俯仰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C.则仆偿前辱之责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D.虽累百世,垢弥甚耳 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
1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藏之名山 ②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B.①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②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C.①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②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D.①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 ②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20、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
试题答案:
17、B.A项“俗人”,文中指世俗之人;现在多指庸俗的人。B项,古今都是指不曾。C项古义为到;今义指表示让步关系的连词。D项古义指地位卑微,名声不佳;今多指卑鄙龌龊。
18、D.A项“就”,前者指“完成”;后者指“受”。B项“俯仰”,前者指“应付周旋”;后者指“低头和抬头”,“俯仰之间”,比喻时间短暂。C项“责”,前者通“债”;后者指“责备”。D项“累”,都是指“接连,连续,延续”(后句语出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19、A.(A项都是代词,作宾语,“莫之夭阏”是宾语前置。B项“以”,前者表示凭借,译为“用”;后者表原因,当“因为”讲。C项“然”,前者表转折的连词,后者作形容词词尾,译为“……的样子”。D项“为”,前者作动词,可当“写成、成为”讲;后者是句末语气词,表疑问。)
20、因此痛苦之情在肠中整天转来转去,平日在家往往恍惚迷离,若有所失,出门常常不知要到哪里去。
第五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课外文言文(一)目录
1.赵襄主学御……………………………………………………………3 2.老马识途………………………………………………………………3 3.穿井得人………………………………………………………………4 4.南辕北辙………………………………………………………………5 5.千里之马………………………………………………………………5 6.赵威后问齐使…………………………………………………………6 7.齐欲伐魏………………………………………………………………6 8.赵襄子饮酒……………………………………………………………7 9.沛公至咸阳……………………………………………………………8 10.四面楚歌………………………………………………………………8 11.孙叔敖遇狐丘丈人……………………………………………………9 12.孔子见罗雀者…………………………………………………………10 13.教子……………………………………………………………………10 14.石崇与王桤争豪………………………………………………………11 15.覆巢之下安有完卵……………………………………………………12 16.长安何如日远…………………………………………………………13 17.床头捉刀人……………………………………………………………13 18.雪夜访戴………………………………………………………………14 19.陈太丘与友期行………………………………………………………15 20.未若柳絮因风起………………………………………………………15 21.七步诗…………………………………………………………………16 22.太宗罢朝………………………………………………………………16 23.永某氏之鼠……………………………………………………………17 24.临江之麋………………………………………………………………18 25.荔枝图序………………………………………………………………19 26.三上……………………………………………………………………19 27.名二子说………………………………………………………………20 28.读孟尝君传……………………………………………………………21 29.伤仲永…………………………………………………………………22 30.盲人识日………………………………………………………………23 31.献曲求诗………………………………………………………………23 32.唐太宗论弓矢…………………………………………………………24 33.王猛为京兆尹…………………………………………………………25 34.赵奢收税于平原君家…………………………………………………26 35.三镜……………………………………………………………………27 36.毛遂自荐………………………………………………………………27 37.苟变吃人两个鸡蛋……………………………………………………28 38.刘邦论得天下之道……………………………………………………29 39.前事不远吾属之师……………………………………………………30 40.请君入瓮………………………………………………………………31 41.虹………………………………………………………………………31 42.陨石……………………………………………………………………32 43.正午牡丹………………………………………………………………33 44.江淮之蜂蟹……………………………………………………………33 45.猫 犬…………………………………………………………………34 46.与长子受之……………………………………………………………34 47.说 虎…………………………………………………………………35 48.楚人养狙………………………………………………………………36 49.象 虎…………………………………………………………………37 50.李氏之鸠………………………………………………………………38 51.傅显迂缓………………………………………………………………38 52.祈梦决狱………………………………………………………………39 53.曹司农竹虚言…………………………………………………………40 54.题画二则………………………………………………………………40 55.牧竖……………………………………………………………………41 56.狼………………………………………………………………………42 57.与四弟书………………………………………………………………43 58王冕……………………………………………………………………43 59.多多益善………………………………………………………………44 60.师旷论学………………………………………………………………45 61.叔敖杀蛇………………………………………………………………45 62.三 峡…………………………………………………………………46 63.颜回好学………………………………………………………………46 64.文征明临写《千字文》………………………………………………47 65.薛谭学讴………………………………………………………………47 66.孟母戒子 ………………………………………………………………47 67.华佗治病 ………………………………………………………………47
原文 1.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
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注释:
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2.术未尽也()3.先则恐逮于臣()4.夫诱道争远()二.翻译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 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 2.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导读 :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注释:①管仲,隰(x)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③掘:挖.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春往而冬反()2.迷惑失道()3.遂得水()二,翻译
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故事是成语_____的来历,现比喻________________.原文 3.穿井得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2.国人道之()3.不若无闻也()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1.吾穿井得一人()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三,翻译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原文 4.南辕北辙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③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④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导读 : 成语“南辕北辙”可谓人人皆知,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②之:动词,往,到.③ 用:资用,即路费.④御者:驾车的仆夫.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我欲之楚()2.将奚为北面()3.吾马良()4.此数者愈善()二,翻译
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成语______出自本文,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 5.千里之马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① 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③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导读: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涓人的一句反问可谓直接点出其举动的真正用意.而最后“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可谓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注释:①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 ②捐:白白费掉.③市:买.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君遣之()2.而捐五百金()3.于是不能期年()二,辨析下列“以”字的意义
1.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3.而吾以捕蛇独存()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三,涓人为什么用五百金买下马的骨头(用文中的话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翻译
1.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 6.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①,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②耶 民亦无恙耶 王亦无恙耶 ”使者不说③,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 苟无民,何以有君 故有舍本④而问末者耶 ”
导读:本篇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使赵威后对齐使的反驳更具声势和说服力,言简意赅.注释 :①发:启封.②恙:灾害,忧患.③说:通“悦”,高兴.④本:根本的,重要的.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2.不然()3.苟无岁()二,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赵威后的言论体现了____思想,历史上还有哪些哲学家,思想家有类似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中包含有成语________,意义是_______________,形容_________________.原文 7.齐欲伐魏
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①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于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②,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③,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④其兵,弊⑤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导读 :淳于髡用形象的寓言故事巧谏君王,避免了一场战争,可谓大功一件.注释 :①淳于髡(k n):战国时齐国的上大夫.齐王:齐宣王,战国时齐国国君,姓田,名辟疆.②环山者三:相当于“三环山”,意思是围绕着山追了三圈.③无劳倦之苦:意思是没有费一点力气.④顿:困倦,这里是“使……困倦”的意思.⑤弊:疲劳,这里是“使……疲劳”的意思.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天下之疾犬也()2.各死其处()
3.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4.谢将休士也()()5.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二,翻译:
1.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环山者三,腾山者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故事与寓言故事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处,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寓言故事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8.赵襄子饮酒
赵襄子①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②,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③,而殊不④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⑤吾亡乎 ”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 ”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⑥!然亦殆矣!”
导读:赵襄子日夜饮酒不止,还不知醒悟,优莫将其与殷纣相比,使赵襄子霍然顿悟,优莫可谓善于劝谏的了.注释 :①赵襄子:名无恤,春秋末年晋国大夫.②废酒:停止饮酒.③矣:语气词,了,表示已经实现的事情.④殊:副词,很,极.殊不,意思是,一点也不.⑤然则:(既然)如此,那么.⑥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相亡:一块儿灭亡.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我诚邦士也()2.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3.今天下尽桀也()4.不亡何待()
二,选文“然亦殆矣!”中“殆”的意思是______,我们还学过,_____,百战不殆.三,翻译
1.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优莫把赵襄子饮酒五日同纣的行为作_______,语意深长.原文 9.沛公至咸阳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①知天下隘塞,户口②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③.导读:“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一“皆”一“独”,将萧何的“深谋远虑”刻画得淋漓尽致,刘邦得萧何可谓天助也③.注释 :①具:通“俱”,全,都.②户口:人口.③者……也:裹判断.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2.以何为丞相()()3.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二,翻译
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萧何是刘邦的谋士,夺得天下的功臣之一,刘邦得天下,其功不可没,历史上还有一个关于萧何和韩信的著名典故,即___________.原文 10.四面楚歌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①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②,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 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账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③.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④!”歌数阕⑤,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导读:项王夜起悲歌,盖世英雄的穷途末路在形象地描写中呼之欲出.注释 :①诸侯:指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等.②楚歌:楚人之歌,用楚国方言土语唱的歌.③不逝:是说被困而不得驰骋.逝,向前行进.④奈若何:把你怎么安排.若,你.⑤数阕:几遍.乐终叫阕.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2.项王则夜起()3.自为诗曰()4.莫能仰视()二,翻译
1.汉皆已得楚乎 是何楚人之多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歌数阕,美人和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项王兵败垓下,在___自刎,有关历史上这一典故,李清照曾写诗: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项王的_______________之情;毛泽东也写过一首诗,其中有:宜将剩勇追穷寇,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 11.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闻之①,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 ”孙叔敖蹴然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 ”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②.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 ”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犹病诸③.”
导读:狐丘丈人的“三利”“三患”之说,自古到今,很有道理,原因在于有些人得到“三利”之后纵情傲物,以至于物极必反,走向灭亡.而孙叔敖清醒从政,因而能善始善终,真是明智之人.世人在名誉,地位,金钱面前真要冷静小心啊!
注释 :①仆闻之:我听说.仆,谦称.②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归,归结.③尧,舜其犹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感到患苦.尧,舜,传说中的圣君.病,患苦.诸“之乎”的合音.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孙叔敖蹴(c)然易容曰()()2.仆闻之()3.小子不敏()4.官大者,主恶(w)之()二,翻译
1.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善哉言乎!尧,舜其犹病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狐丘丈人说“三利必有三患”,其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12.孔子见罗雀者
孔子见罗雀者①,所得皆黄口②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③不得,何也 ”罗者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黄口从大雀,则不得;大雀从黄口,亦可得.”孔子顾谓弟子曰:“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从为祸福.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④也.”
导读:文章借罗雀者之口,说明“善惊远害”,“贪食易得”的道理,孔子告诫弟子“以所从为祸福”,“君子慎其所从”,可谓警世之言.注释 :①罗雀者:张网捕鸟的人.②黄口:雏鸟的嘴为黄色.后又借指雏鸟.③独:表示转折,相当于“却”.④戆(zhu ng):愚.败:祸乱,祸害.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大雀从黄口()2.孔子顾谓弟子曰()3.利食而忘患()4.善惊以远害()二,翻译
1.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孔子教育其弟子要“慎其所从”,与亲_____而远_____有相似之义.原文 13.教子
王大司马①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②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梁元帝③时有一学士④,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揜⑤藏文饰,冀其自改.年登婚宦⑥,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导读:文中列举了正反两个“教子”事例,孰好孰坏,读者一目了然.作者用意也不难分辨.注释 :①王大司马:即王僧辨(~555年),南朝梁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字君才,初仕北魏,归粱后任湘东王萧绎的左常侍及司马.②湓(p n)城:也称湓口,古城名.③梁元帝:即萧绎(508~554年),字世诚,南朝梁兰陵(今江苏武进西北)人,梁武帝第七子.初封湘东王,镇守江陵(今属湖北),侯景叛乱时,派王僧辨,陈霸先等讨景,事平后,在江陵即帝位.在位三年,为西魏所掳,被杀.④学士:官名,南北朝时,学士为编纂撰述之官.⑤揜:同“掩”,遮蔽,掩盖.⑥婚宦:结婚和做官.此指成年.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性甚严正()2.年逾四十()3.少不如意()4.揜藏文饰()二,翻译
1.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将魏老夫人教子与梁元帝时一父亲教子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作一正反_______,来说明教子的重要性,切不可一味娇惯溺爱自己的子女.四,试举历史上有名的教子故事.(正面,反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14.石崇与王桤争豪
石崇与王恺争豪①,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②,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③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④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⑤,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⑥.恺罔然自失.导读:石崇,一个较高级的封建社会官员,竟富甲天下,试问钱从何来,不问自知.而作为一国之君的武帝,不仅不管,反而帮助王恺与之斗富争豪,正如孟子所云“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历史的教训值得注意.注释 :①石崇与王恺争豪:石崇和王恺争比豪富.石崇,宇季伦,西晋人,是当时最大的富豪.王恺,字君夫,官至后军将军.②武帝,恺之甥也: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武帝,晋开国君王司马炎.③如意:一种供赏玩之物.④疾:同“嫉”,嫉忌.⑤条干(g n)绝世:枝条树干世上少见.⑥如恺许比甚众:像王恺那样的非常之多.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2.恺以示崇,崇视讫()
3.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4.如恺许比甚众,恺罔然自失()()二,翻译
1.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枝柯扶疏,世罕其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描写石崇与王恺争豪,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的方法.原文 15.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③,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④,二儿可得全不⑤ ”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寻亦收至⑥.导读:八九岁的孩子能在家庭遭难时毫不惊恐,很是了不起.说明孩儿的明理聪明,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株连迫害的罪恶.注释 :①孔融被收:孔融被逮捕.建安十三年,融因触怒曹操,坐弃市(被判死刑).②中外惶怖:朝廷内外非常惊恐.中外,指朝廷内外.③二儿故琢钉戏: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琢钉,古时一种儿童游戏.④冀罪止子身:希望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意思是不涉及家属.⑤二儿可得全不:这两个孩子可以保全他们生命不能 不(f u),同“否”.⑥寻亦收至:不一会儿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寻,不久.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孔融被收,中外惶怖()()2.冀罪止于身()()3.二儿可得全不()4.寻亦收至()()二,翻译
1.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说明它的比喻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16.长安何如日远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①消息,潸然流涕②.明帝问:“何以致泣 ”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③长安何如日远 ”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④.”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⑤ ”答曰:“举⑥目见日,不见长安.”
导读:明帝两次的回答不一样.自然不能都对,但他却都能说出个道理来.这是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注释 :①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②潸然流涕: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潸,流泪的样子.③意谓:心里认为.④居然可知: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⑤邪(y):同“耶”.⑥举:抬起.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元帝问洛下消息()2.潸然流涕()3.元帝异之()4.更重问之()二,翻译
1.具以东渡意告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明帝两次回答问题自相矛盾,你怎么看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17.床头捉刀人
魏武将见匈奴使①,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②,使崔季珪代③,帝自捉刀立床头④.既毕⑤,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⑥ ”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⑦,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导读 :匈奴使者并不知座中的曹操是假的,但慧眼识英雄,决非平凡之才.曹操当机立断派人追杀他,也是防患于未然.注释 :①魏武将见匈奴使:曹操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臣.魏武,即魏武帝曹操.匈奴,古代北方一少数民族.②雄远国:威震远国.③使崔季珪代:(他)让崔季珪代替他(接见匈奴使臣).崔季珪,名琰,字季珪,据说长得很有威仪.④帝自捉刀立床头:魏武帝自己握着刀在床边侍立.捉刀,握刀.床,古时一种坐具,不是卧具.⑤既毕:指接见完毕.⑥魏王何如:(你看)魏王这人怎样 ⑦雅望非常:高雅的风采很不一般.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l.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2.帝自捉刀立床头()3.魏王雅望非常()4.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二,填空
“魏武将见匈奴使”的“使”,词性为_____解释为_____;“使崔季珪代”中的“使”,词性为_______,解释为________.三,在匈奴使者眼中崔季珪“雅望非常”,但曹操却是气度非凡.说明曹操虽“形陋”,但英雄气质自然流露,非崔季珪可比.此事世人多认为曹操阴险奸诈,你对曹操的看法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18.雪夜访戴
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②.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③.忽忆戴安道④;时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⑥,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
导读 :雪夜喝酒,吟诗,忆好友,连夜冒雪乘舟访友,真是兴致极高.然而刚到门前却又抽身返回,真是高人雅致,此中真意,只可意会,不好言传.注释 :①王子猷居山阴:王子猷住在山阴.王子猷(y u),名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儿子.山阴,今浙江绍兴.②命酌酒:命令(下人)斟酒来喝.③咏左思《招隐》诗: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左思,字太冲,西晋大文人.④戴安道:名逵,字安道,名画家.⑤剡(sh n):今浙江省嵊(sh ng)县.⑥经宿方至:过了一夜才到.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夜大雪,眠觉()2.四望皎然()3.因起彷徨()4.经宿方至()二,翻译
1.造门不前而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便夜乘小船就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左思,西晋大文人,《招隐》诗曰:“策杖招隐士,荒涂横古今.岩穴无结构(房屋),丘中有鸣琴.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试背诵.四,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19.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大丘与友期①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②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导读:陈元方虽年小,对“无信”“无礼”的人正色批评,令人敬畏.有其子必有其父,从元方的年幼不凡可以看到陈太丘的为人和修养.注释 :①期:约定时间.②元方:陈太丘的儿子,字元方,名纪.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太丘舍去()2.尊君在不()3.下车引之()4.元方入门不顾()二,翻译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
过中不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20.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太傅①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导读 :在文辞上下功夫提炼,叫做炼字.一字的精当,往往流传千古.“柳絮因风起”就使谢道韫名垂千古.注释 :①谢太傅:谢安,字安石,东晋政治家,官至宰相.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2.白雪纷纷何所似()3.撤盐空中差可拟()()二,翻译
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与“撒盐空中差可拟”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差强人意 B.参差不齐 C.成绩差 D.出公差
四,谢道韫,东晋女诗人,王凝之之妻,世称“咏絮才”.请再举出1-2个古代炼字流传千古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出出于本文的成语:______________.原文 21.七步诗
文帝尝令东阿王①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导读:古人说“兄弟如手足”,但兄弟之间为了争王位,争财物而互相残杀的从古到今却屡见不鲜,这不是太可悲了吗!
注释 :①文帝:曹操之子曹丕.东阿王,曹操第三子,曹丕之弟曹植,大诗人.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不成者行大法()2.萁在釜下然()
3.漉菽以为汁()4.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
二,“萁在釜下然”的“釜”解释为____,写出一个同义的成语_______.三,《七步诗》一般写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22.太宗罢朝
大宗曾罢朝①,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②问:“谁触忤陛下 ”帝曰:“岂过魏徵,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③.”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 ”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徵得直言.妾幸得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
导读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可见魏徵正言直谏很多.尽管如此,也经常会触怒太宗.文皇后能在太宗盛怒之时,指出“君圣臣忠”之道并朝服以贺,也算是独具卓识之人了.注释 :①太宗曾罢朝:唐太宗有一次曾在上朝时中途散了朝.太宗,指李世民.罢朝,指因生气而散朝.②文德后:即长孙皇后,李世民之妻,死后谥文德,故称.③不自得:不痛快.指意见被反对而窝火.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会杀此田舍汉()()2.谁触忤陛下()
3.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4.妾闻主圣臣忠()二,翻译
1.岂过魏徵,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妾幸得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用“‖”标示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四,唐太宗李世民曾说“_______________”,可见魏徵之正言直谏.原文 23.永某氏之鼠
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①异甚.以为己生岁值子②,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又禁僮③勿击鼠.仓廪庖厨④,悉以恣鼠不问.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衣⑤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余也.昼累累⑥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 ”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日乃已.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导读:永某氏之鼠以为“其饱食无祸为可恒”,“窃时以肆暴”,虽能得意于一时,终究要被扫除干净.注释 :①拘忌:拘束和禁忌.②值子:值,碰到.子,农历的子年.③僮:未成年的仆人.④仓廪庖厨:仓廪,粮仓.庖厨,厨房.⑤衣:衣架.⑥累累:一个接一个.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不畜猫犬()2.悉以恣鼠不问()3.某氏室无完器()4.假五,六猫()二,翻译
1.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这则寓言故事中的永某氏之鼠比喻__________________.原文 24.临江之麋
临江①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②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③.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④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⑤甚善,然时啖其舌.三年,麋出门外,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导读:“麋”在主人的骄宠下,稍大则“忘己之麋也”,欲与外犬嬉戏,终于被食却“至死不悟”.可见“恃宠而骄”终不会有好下场.注释 :①临江:地名,江西省清江县.②怛(d):恐吓.③稍:渐渐.使与之戏:即“使其与之戏”,让狗和小鹿一起玩耍.④良:的确.⑤俯仰:周旋,应付.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畋得麋麑()2.自是日抱就犬()3.习示之()
4.然时啖其舌()5.麋至死不悟()6.走欲与为戏()二,翻译
1.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犬见而喜且怒,共食之,狼藉道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25.荔枝图序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①如橘,春荣②;实如丹,夏熟;朵③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④;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导读 :这是一篇说明文,短短不到一百三十个字,不仅写出荔枝的出处,外形,味道,而且还写出了摘下后短期内的变化情况.读此文,可以进一步理解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进一步理解杨贵妃何以爱吃荔枝,每日令人快马加鞭运来满足她的欲望了.注释 :①华:花.②春荣:春天开花.荣,开花.③朵:指众多果实聚在一起,俗称“嘟噜”.④缯(z ng):泛指丝织品.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荔枝生巴峡间()2.树形团团如帷盖()3.春荣;实如丹()4.壳如红缯()5.浆液甘酸如醴酪()6.大略如彼,其实过之()()二,翻译
1.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这是一篇题画的文章,属说明文.主要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它写了荔枝的___,___,___,又写了摘下后短期内的___情况.在当时,的确是一般远离产区的人所不了解的.四,作者白居易,____大诗人,字____,号____,著有《白氏长庆集》.原文 26.三上
钱思公①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②,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③,卧则读小说④,上厕则阅小辞⑤,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⑥亦言:宋公垂⑦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导读:名人大家读书尚且做到“未尝顷刻释卷”,更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注释 :①钱思公:即钱惟演,吴越王钱俶的儿子,从其父归宋,宋景枯中以枢密副使任西京留守.②西洛:西京洛阳.僚属:官府的佐助官.当时,欧阳修,谢绛等都是钱惟演的僚属.③经史:经书和史书.④小说:杂记类书籍.⑤小辞:指短小的诗词.⑥谢希深:即谢绛,欧阳修的朋友.⑦宋公垂:即宋绶,家富藏书,以读书敏慧强记著名.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钱思公虽生长富贵()2.在西洛时尝语僚属()3.讽诵之声琅然()4.闻于远近()
5.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6.亦笃学如此()二,翻译
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介绍钱宋两人读书的故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读书的共同点是()A.都喜欢在上厕所时读书.B.都是抓紧时间勤奋读书的.C.都是边读边诵,声音洪大响亮.四,作者介绍了钱惟演,宋绶两人的读书故事,又补充了自己“三上”的写作经历,目的是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原文 27.名二子说
轮,辐,盖,轸①.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②,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③,而患亦不及辙④.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导读 :苏洵是个大文人,却偏偏以此二字给儿子命名.这是告诫苏轼不要过于外露,告诫苏辙要善于避祸为福,实际上是要他们加强自身修养.此文言简意丰,令人三思.注释 :①辐:辐条,车轮.内周的短棍,用以支撑车轮.盖:车上用以遮日,遮雨的伞状物.轸(zh n):车厢底四周的横木.②天下之车莫不由辙:天下的车没有不顺着车辙走的.由,顺从.辙,车轮压的迹道.③车仆马毙:(一旦)车翻了,马死了.仆,倒,这里指翻.④而患亦不及辙:车辙却也受不到灾祸.意思是车会摔坏,马会死,唯有车辙安然无恙.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2.而轼独若无所为者()3.天下之车莫不由辙()4.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5.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二,翻译
1.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辙乎!吾知免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者苏洵,北宋散文家.有二子,长子名苏轼,次子名苏辙,与其子合称“三苏”,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是个大文人,却偏偏以此二字名其二子,根据文意;轼,是诫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辙,是诫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28.读孟尝君传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①,岂足以言得士 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 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导读 :孟尝君传,指《史记·孟尝君列传》.王安石指出孟尝君非将士之人,只不过是鸡鸣狗盗之雄而已.而贤明之士是指能治国安邦的人,正因孟尝君门下尽是一些雕虫小技之士,所以真正的贤明之士是不肯投靠他的.观点有新意.其实这里有一个人才的标准问题.注释:①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孟尝君只不过是个鸡鸣狗盗之徒的头领罢了.特,只不过.狗盗,披狗皮,钻狗洞,进入别人家里进行偷盗.孟尝君被困于秦,使人到秦昭王宠姬处求援,宠姬向他索取狐白裘.孟尝君有一狐白裘,已献昭王.客有能为狗盗者,潜入宫内,将昭王之狐白裘盗出,献给宠姬而得以释放.鸡鸣,学公鸡叫.孟尝君逃脱后,恐秦王追赶,连夜奔走至函谷关,而该处规矩,须待天亮鸡鸣才能开关放行.客中有善作鸡鸣者,一鸣而群鸡齐鸣,守吏开关,遂得脱身.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士以故归之()()2.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3.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4.此士之所以不至也()()二,翻译
1.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孟尝君是战国时齐国公子,名田文,他和___,___,___合称为战国“四公子”.2.作者王安石,____临川人,人称临川先生.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本文中他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原文 29.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①.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②,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③.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导读 :一个“未尝识书具”的人会要书具,而且不但能写字,又能作诗,这是不足为信的.但本文写作意图在于借此劝年轻人要努力学习.注释 :①世隶耕:祖祖代代都从事农业.隶,属.②书具:书写的用具.③并自为其名: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3.父利其然也()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4.从先人还家()二,翻译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学习本文后,你有何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30.盲人识日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为日也.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至钟,自烛而至龠,转而相之,岂有既乎
导读:要想了解某种事物,一定要接触它,观察它,通过实践了解它.单凭道听途说,走马观花,只能是一知半解.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生而眇者不识日()2.他日揣龠,以为日也()3.而人之未达也()4.扪烛而得其形()二,翻译
1.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盘而至钟,自烛而至龠,转而相之,岂有既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盲人识日”的错误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31.献曲求诗
元丰①五年十二月十九日东坡②生日,置酒赤壁矶下,踞高峰,俯鹊巢,酒酣,笛声起于江上.客有郭,尤二生,颇知音,谓坡曰:“笛声有新意,非俗工也.”使人问之,则进士李委闻坡生日,作南曲曰《鹤南飞》以献.呼之使前,则青巾紫裘腰笛而已.既奏新曲,又快作数弄,嘹然有穿云裂石之声,坐客皆引满醉倒.委袖出嘉纸③一幅曰:“吾无求于公,得一绝句足矣.”坡笑而从之.导读:这是一则写文人闲情逸趣的小品,写得清朗明快,情趣盎然.苏东坡生日宴饮,踞高峰,临大江,宾朋满座,举桌皆欢,这是情趣之一.李委知东坡生日而作新曲吹笛于江上,以笛声贺寿,作进见之礼,别出新裁,这是情趣之二.李委吹笛,技艺超群,“嘹然有穿云裂石之声”,堪称出神入化,醉倒满座,这是情趣之三.没想到李委“抛砖引玉”,借此求诗,而且并非偶发求诗之想,而是“袖出嘉纸”,原来早有图谋;他的祝寿新曲《鹤南飞》捧得苏东坡心花怒放,虽然与李委素不相识,但东坡也就欣然从命了,这是情趣之四.读这样的小品,有一种超凡脱俗,耳目清凉,心旷神怡之感.注释 :①元丰:北宋神宗赵顼年号.②东坡: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下文“坡”,是作者自称.③嘉纸:很好的纸张.嘉,美好的.精练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酣___ 俗___ 腰___ 既___ 袖___ 从___ 二,翻译:
1.客有郭,尤二生,颇知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坐客皆引满醉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李委仰慕苏东坡的诗名,遂借东坡生日而作新曲吹笛于江上,并以此求诗.请用一个四字格成语概括这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四,李委“得一绝句足矣”.试查阅,抄写,背诵苏轼的两首著名绝句:《饮湖上初晴后雨》,《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 题西林壁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32.唐太宗论弓矢
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①,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②,弓虽动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③,其能遍知乎 ”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④,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导读:唐太宗治下的“贞观盛世”,其主要成因就是他能够“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治理天下是这样,读书上进不也如此吗
注释 :①近以示弓工:近来把它给造弓的工匠看.②脉理皆邪:木头的纹理都不正.脉理,指木纹.③务:事务.⑩数延见:经常召见.数(shu),屡次.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2.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3.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4.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5.联少好弓矢()()二,翻译
1.自谓无以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唐太宗说:“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 1.“识之犹未能尽”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这段话评价唐太宗的为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33.王猛为京兆尹
秦王坚自河东还,以骁骑将军邓羌为御史中丞.八月,以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①,领京兆尹②.特进,光禄大夫强德,太后之弟也.酗酒豪横,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猛下车收德,奏未及报③,已陈尸于市;坚驰使赦之,不及.与邓羌同志,疾恶纠案④,无所顾忌,数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刑免⑤者二十余人,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坚叹曰:“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
导读:王猛严肃执法,不避权贵,是国家的重臣,苻坚叹曰:“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苻坚怎么能没有法,只是没有执法的决心,没有必行之法罢了.《韩非子·有度》云“刑过不避大臣”,而不是“刑不上大夫”.注释:①以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任命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内史,官名②领京兆尹:兼京兆尹之职.③奏未及报:上报了皇帝不等批示.奏,奏请.报,批示.④疾恶纠察:疾恨坏人,纠查案件.⑤刑免:判刑,免官;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以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领京兆尹()
2.特进,光禄大夫强德()3.猛下车收德()4.与邓羌同志()二,翻译
1.酗酒豪横,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坚驰使赦之,不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根据文义,试对王猛,秦王坚作简要评价: 王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王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34.赵奢收税于平原君家
赵田部吏赵奢收租税①,平原君家不肯出②;赵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之.赵奢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③,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 ”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使治国赋,国赋太平,民富而府库实.导读:赵奢严明执法,既有利于赵王,也有利于赵王族,但他敢于杀平原君的家人,很难得.平原君先暗后明,为赵王族利益出发,无可歌颂.但在封建社会里,居上位者能与万民共同奉公守法,利国,利民,利身,也是有积极意义的.注释:①赵田部吏赵奢收租税:赵国的田部官吏赵奢征收租税.赵奢,赵国名将,早先为田部官吏.②平原君家不肯出:平原君家不肯交.平原君,赵惠文王的弟弟,名赵胜,任赵相,封于东武城,号平原君.③加兵:发兵入侵.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2.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3.王使治国赋()()4.国弱则诸侯加兵()二,翻译
1.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君于赵为贵公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赵国的田部官吏赵奢征收租税,他对平原君的一席话中运用了______修辞方法.用一句话概括赵奢所言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原文 35.三镜
戊辰①,徵薨,命百官九品以上皆赴丧,给羽葆鼓吹②,陪葬昭陵.其妻裴氏曰:“徵平生俭素,今葬以一品羽仪③,非亡者之志.”悉辞不受,以布车载柩而葬.上登苑西楼,望哭尽衰.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上思徵不已,谓侍臣曰:“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
导读:“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深解其意,善于采纳明臣进谏,不断对照检点自己的得失,历史上“贞观盛世”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注释:①戊辰:这是贞观十七年正月的戊辰,这月壬子是初一,下推至戊辰是十七日.②羽葆鼓吹:羽葆是用鸟羽装饰的车盖.鼓吹指鼓吹乐队,乐器有鼓,钲,箫,笳等.皇家给羽葆和鼓吹乐队送葬,是对死去大臣的荣宠.③一品羽仪:一品官的羽葆仪仗.羽仪指羽饰车盖,鼓吹等.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今葬以一品羽仪()2.悉辞不受()3.上思徵不已()4.非亡者之志()二,翻译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由上文的故事可知“上”即为_____,是历史上有名的明君,在位期间,善于采纳臣子的建议,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_____的局面.原文 36.毛遂自荐
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①,平原君约其门下食客文武备具②者二十人与之俱,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毛遂自荐于平原君.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③,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导读:毛遂“自荐”并且在出使中建立奇功,从此流传于后世,被人津津乐道.但“自荐”也需要能力,自信和对国家的一腔热诚,盲目的“自荐”则是行不通的.注释:①“赵王”句:赵王指赵孝成王,名丹,在位二十一年.平原君赵胜是赵丹的叔父.当时(前258年),秦将白起兵围赵国国都邯郸,情势危急,赵王让平原君去向南方大国楚国求救.后来取得楚魏两国的救援,击败了秦军.②文武备具:犹言文武全才.③称诵:称颂.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余无可取者()2.其末立见()
3.毛遂自荐于平原君()4.使遂蚤得处囊中()二,翻译
1.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平原君约其门下食客文武备具者二十人与之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遂蚤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成语_____,_____都出自这篇文章.前者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后者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你如何看待毛遂“自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37.苟变①吃人两个鸡蛋
于思言苟变于卫侯②曰:“其才可将五百乘③.”公曰:“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子思曰:“夫圣人④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⑤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⑥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公再拜曰:“谨受教矣!”
导读:用才犹用木,要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则善用人者,对有缺点之才,也当不弃,切不可因小失大.注释:①苟变:战国时卫国人.②子思:孔丘的孙子,名伋,字子思.卫侯:指卫慎公.卫,战国时的一个小国,其地在今河南省濮阳县境.③五百乘(sh ng):古代四马拉的兵车,一辆为一乘.兵车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五百乘则有三万七千五百人.④圣人:指英明的君主.⑤杞梓(q z):都是树木名称.⑥干城:干,盾牌;城,城墙.用来比喻卫国的将领.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其才可将五百乘()2.故弗用也()3.然变也尝为吏()4.良工不弃()二,翻译
1.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文“选爪牙之士”中的“爪牙之士”指__________,现在“爪牙”一般比喻__________.四,于思在文中的重要的用才观点是_________,你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38.刘邦论得天下之道
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①,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 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②,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③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④;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⑤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群臣说服.导读:刘邦在楚汉之争中最终大获全胜,他之所以能据有天下,“善于用人”是取胜的重要法宝.注释:①列侯;汉代制度,王子封为侯的,叫诸侯;不姓刘的大臣因功封侯的,叫列侯.朕:皇帝的自称.②因:就.以与之:即“以之与之”,把它(城镇,土地)赐给他们.③夫(f):句首语气助词,表示引起下文议论.④子房:张良,子房,刘邦的谋士.本是战国韩国人,他家曾五世相韩,秦灭韩后,张良用全部家财访求刺客,要给韩国报仇.后来请个力士,袭击秦始皇于博浪沙(在今河南省原阳县东南),没击中秦始皇本人.张良改名换姓逃避于下邳(在今江苏省邳县东南),跟黄石公学了兵法,辅佐刘邦灭了项羽,封留侯.⑤范增:项羽的谋士.年七十,辅佐项羽起兵成霸业.项羽尊他为“亚父”.灭秦后,项羽约刘邦在鸿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的项王营)会见,范增劝项羽借机会杀刘邦,项羽不听.后来刘邦进行离间,项羽果然怀疑范增,夺其权.他愤怒辞去,到彭城,背上生疮而死.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列侯,诸将毋敢隐朕()2.陛下使人攻城略地()3.有功者害之()3.给饷馈()
5.群臣说服()6.此所以为我所禽也()二,翻译
1.我所以有天下者何 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试举项羽拒不听从范增劝说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39.前事不远 吾属之师
戊子,上谓侍臣曰:“朕现《隋炀帝集》,文辞奥博①,亦知是尧,舜而非②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徵对曰:“人君虽圣哲③,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④,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⑤不自知,以至覆亡也.”上曰:“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
导读:人常说:前事不远,后事之师.以古鉴今,善于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从而更好地走今后的路,是明智之举.注释:①奥博:含义深广.②是:称赞,认为……好.非:批评,认为……不好.③圣哲:道德高尚,天资聪明.④俊才:出众的才智.⑤曾:虚词,用来加强语气,可译为“连……都……”,“竟然”.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朕观《隋炀帝集》()2.勇者竭其力()3.炀帝恃其俊才()4.骄矜自用()二,翻译
1.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本文谈到“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唐太宗还曾说“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40.请君入瓮①
周兴与丘神绩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②之.俊臣与兴方推事③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 ”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④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⑤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导读:本文写的是来俊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及周兴作法自毙的故事.注释:①瓮(w ng):大坛子.②鞫(j):审讯犯人.③推事:研究事情.④炙(zh):烧烤.⑤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推:追究,检举.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2.囚多不承,当为何法()3.取大瓮()4.因起谓兴曰()二翻译
1.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来俊臣请周兴入瓮,是采用了____________的方法.原文 41.虹
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熙宁①中,予使契丹②,至其极北黑水境永安山下卓帐③.是时新雨霁,见虹下帐前涧中.予与同职扣涧观之,虹两头皆垂涧中.使人过涧,隔虹对立,相去数丈,中间如隔绡縠④.自西望东则见,盖夕虹也.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久之,稍稍正东,逾山而去.次日行一程,又复见之.孙彦先⑤云: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导读:本篇先写与同事观察虹出现时的情景,后借孙彦先之语,点出虹形成的真正原理: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深入浅出,生动传神.注释:①熙宁:宋神宗赵顼(x)年号,公元1068—1077年.②契丹:宋时北部少数民族政权.③黑水:今辽宁昭乌达盟林西县和克什克腾旗境内.卓帐:竖立帐篷.卓,直立.④绡縠(xi oh);绡,薄纱.縠,绉纱.都是丝织品⑤孙彦先:与沈括同时的科学家.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隔虹对立,相去数丈()2.久之,稍稍正东()3.扣涧观之()()4.都无所睹()5.逾山而去()6.则为日所铄()二,翻译
1.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找出文中出现的表示时间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
四,《虹》涉及的是___方面的知识,选自____的《梦溪笔谈》.五,本文说明了虹的变化和______,作者认为虹形成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话回答)
原文 42.陨石
治平①元年,常州日禺时;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少时而又震②一声,移著③西南.又一震而坠在宜兴县④民许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许氏藩篱皆为所焚.是时火息,视地中有一窍如杯大,极深.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又久之,发其窍,深三尺余,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州守郑伸得之,送润州金山寺.至今匣藏,游人到则发视.王无咎⑤为之传甚详.导读:沈括是北宋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被认为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一本《梦溪笔谈》流传至今,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本篇对人所不常见的“陨石”的种种特征作了描绘.注释:①治平:宋英宗的年号.②震:指雷响.③著(zhu):附着,着落.④宜兴县:在江苏省.⑤王无咎:人名.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见于东南()2.许氏藩篱皆为所焚()3.是时火息()4.极深()5.尚热不可近()二,翻译
1.少时而又震一声,移著西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描写陨石,多使用了_______修辞手法,主要写了陨石的哪几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43.正午牡丹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①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 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若带露花,则房敛②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③古人笔意也.导读:画家善于观察,才能画出常人所不见之处.而要想识画之妙,也非善于观察不可.人做任何事皆如此,岂止一画而已.注释:①其:它,指古画.②房敛:花房紧收.③善求:善于探求.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其下有一猫()2.何以明之()3.日渐中狭长()二,翻译
1.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人的画惟妙惟肖和丞相吴公能一眼指出画的是“正午牡丹”的原因,都是_____的结果.原文 44.江淮之蜂蟹
淮北蜂毒,尾能杀人;江南蟹雄,螫堪敌虎.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尝血指也.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踪迹①得其处,则夜持烈炬临之,蜂空群赴焰,尽殪.然后连房刳取②.蟹处蒲苇间.一灯水浒,莫不郭索而来,悉可俯拾③.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导读:人们利用能杀人的淮北之蜂与能敌虎的江南之蟹“趋炎”的弱点,捕杀它们毫不费力.本文以此来比喻那些趋炎附势的人是得不到好下场的.注释:①踪迹:跟踪寻找,动词.②连房刳取:把蜂巢整个割下来.刳(k),剖开刮取.③悉可俯拾:全可以捡起来.悉,全.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蜂窟于土或木石()2.则夜持烈炬临之()
3.蜂空群赴焰,尽殪()()4.一灯水浒,莫不郭索而来()()二,翻译
1.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尝血指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这则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45.猫 犬
东坡云:“养猫以捕鼠,不可以无鼠而养不捕之猫;蓄犬以防奸,不可以无奸而蓄不吠之犬.”余谓不捕犹可也,不捕鼠而捕鸡则甚矣;不吠犹可也,不吠盗而吠主①则甚矣.疾视正人,必欲尽击去之,非捕鸡乎②;委心权要,使天子孤立,非吠主乎
导读:苏东坡的意思是:在什么位子上就做什么事,人应该恪尽职守.而“我”更深入地认为占着位子不做事尚可,如果排斥忠良,觊觎要位,则万万不可留用.注释:①主:主人.②非捕鸡乎:这岂不是和猫捕鸡一样吗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蓄犬以防奸()2.余谓不捕犹可也()
3.不捕鼠而捕鸡则甚矣()4.疾视正人,必欲尽击去之()二,翻译
委心权要,使天子孤立,非吠主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东坡云”东坡是谁 你读过他的其他作品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东坡在本文中的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46.与长子受之
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①,不待远离膝下②,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你在家汩③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④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⑤故旧耶 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尔⑥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导读:朱熹教子珍惜学习机会,对儿子的良苦用心清楚可见;语重心长,发人深醒.注释:①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②膝下:借指父母.③汩(g):搅乱,扰乱.④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⑤乡党:乡里,家乡的人.⑥无忝(ti n):不要辱没.忝,辱.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在家足可读书作文()2.汝既不能如此()3.然今遣汝者()4.汝若到彼()5.则吾犹可望()6.不然,则徒劳费()
二,辨析下列短语中的“故”字,选出正确的意义
A.所以,因此 B.故意 C.老朋友D.旧有的,原来的1.力改故习()2.故令汝一行()
3.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耶()4.故弄玄虚()三,写出“然今遣汝”的原因.(用文中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劝戒儿子珍惜时间,不要虚度人生.B.批评儿子不求上进,学业无成.C.希望儿子改掉旧习,发愤学习,有所作为.D.想让儿子摆脱家庭,改变学习环境.五,文中“奋然勇为”之义为________________.原文 47.说 虎
虎之力于人不啻(ch)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①焉,别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 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②,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者,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导读: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一则有发达的大脑,因而有高于万物的智慧;一则有发达的双手,因而能制造并使用工具.有这两点,因而能无敌于天下.但有的人,有大脑而不会用智,有双手而不会使物,以至于只能“自用而不用人”,那么其结果必将是“为人获而寝处其皮”,实在太可悲了.注释:①又倍其力:它的力量又加倍了.②力之用一:力量的功用只有一点.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2.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3.则人之食于虎也()4.然虎之食人不恒见()二,翻译
1.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者,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者在本文中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48.楚人养狙
楚有养狙以为生①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②,必部分③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什一以自奉④,或不给,则加鞭棰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 ”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 ”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 ”言未既,众狙皆寤.其夕,相与伺狙公之寝⑤,破栅毁柙⑥,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ku)者,其如狙公乎 惟其昏而未觉也⑦,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导读:此篇是一个寓言故事,说明当大众受蒙蔽时,有权势者尚可得逞于一时,一旦大众觉醒,那么蒙蔽大众的人必将被抛弃.注释:①养狙以为生:靠养狙来维持生活.狙(j),猴类.②旦日:(每天)早晨.③部分:安排.④赋什一以自奉:分给它们十分之一用来自己吃.⑤相与:一起.⑥破栅毁柙:打破栏杆,捣毁笼子.柙(xi),关兽的木笼.⑦惟其昏而奉觉也:正因为他们还糊涂而没有觉醒.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或不给,则加鞭棰焉()()2.山之果,公所树与()3.狙公卒馁而死()4.众狙皆寤()5.一旦有开之()二,翻译
1.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49.象 虎
楚人有患狐者①,多方以捕之,弗获.或②教之曰:“虎,山兽之雄也,天下之兽见之,咸詟而亡其神,伏而俟命.”乃使作象虎,取虎皮蒙之,出于牖下③,狐入遇焉④,啼而踣⑤.他日,豕曝(p)于其田.乃使伏象虎,而使其子以戈椅诸衢.田者呼,豕逸于莽,遇象虎而反奔衢,获焉.楚人大喜,以象虎为可以皆服天下之兽矣.于是野有如马,被象虎以趋之.人或止之曰:“是驳⑥也,真虎且不能当,往且败.”弗听.马雷口句而前,攫而噬之,颅磔而死.导读:象虎不是真虎,道理十分明白.如果自己以为像虎就是真虎,那么距离败亡也就不远了.注释:①患狐者:受狐狸扰害的人.②或:有的人.无定指代词.③牖(y u)下:窗户之下.④焉:它.代象虎.⑤啼而踣(b):惊叫吓倒在地.踣,跌倒.⑥驳(b):马名.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乃使作象虎()2.狐入遇焉,啼而踣()()3.豕曝于其田()()4.被象虎以趋之()
5.颅磔而死()
二,翻译
1.咸詟而亡其神,伏而俟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使伏象虎,而使其子以戈掎诸衢.田者呼,豕逸于莽,遇象虎而反奔衢,获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马雷口句而前,攫而噬之,颅磔而死.”这个楚人犯了什么致命的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50.李氏之鸠(陈子龙①)
李氏有一鸠,能为人言,过于鹦鹉,甚慧,养之数年矣.日则飞翔于廊楹②帘幕间,不远去,夕宿于笼,以避狸鼠.见僮婢有私持物及摘花者,必告其主人.晋人贾③于吴者,见之,愿以十金④易焉.鸠觉其意,告主人曰:“我居此久,不忍去.公必欲市我他所,我且不食.”主人绐⑤之曰:“我友有欲观汝者,即携汝归耳.”至贾家,则舍之去.鸠竟不食,哀号告归.贾人怜其志,且恐鸠死而金无取偿也,遂捐金十之二,而以鸠还李氏.鸩乃食.导读:李氏鸠鸟对主人忠贞不二,当商人重金买它时,它眷恋故主,绝食抗议,而且整天哀号,表现了誓死不屈的坚强意志.这只人格化的鸠鸟,正寄托了作者陈子龙忠于明朝,忠诚不渝的节操,同时也辛辣地讽刺了那些向满清屈膝投降的逆子贰臣连禽兽都不如.注释:①陈子龙:明末的一位忠臣义士.明亡以后,他被清兵逮捕,自杀殉国.②楹:堂屋前的柱子.③贾(g):做买卖,经商.④十金:十两银子.⑤绐(d i):欺哄.精练: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慧()市()且()去()竟()怜()捐()乃()二翻译
1.见僮婢有私持物及摘花者,必告其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人绐之曰:“我友有欲观汝者,即携汝归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者在人格化的鸠鸟身上歌颂其美德,寄托其志向.试概括本文的主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51.傅显迂缓
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亦稍知医药,性情迂缓,望之如偃蹇老儒.一日,雅①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 ”或指所在,雅步以往.比②相见,喘息良久.魏问相见何意.曰:“适③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倦而假寐④.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兄.”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导读:本篇通过对傅显的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一个个恪守礼教而误事的迂腐书生形象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注释:①雅:美好不粗俗.②比:等到.③适:刚才.④假寐:不脱衣服小睡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亦稍知医药()2.或指所在()3.比相见,喘息良久()4.似乎可虑()二,翻译
1.一日,雅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适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倦而假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请找出文中关于傅显迂腐,恪守礼教的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你认为傅显不直接叫醒兰嫂,而最终导致孩子落井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52.祈梦决狱
曩有县令,遇杀人狱不能决,蔓延①日众,乃祈梦于城隍祠.梦神引一鬼,首戴瓷盎②,盎中种竹十余竿,青翠可爱.觉而检案中有姓祝者,竹祝音同,意必是也.穷治③无迹.又检案中有名节者,私念曰:“竹有节,必是也.”穷治亦无迹.然二人者九死一生矣.计无复之,乃以疑狱上,请别缉杀人者,卒亦不得.导读:“祈梦决狱”,牵强附会,涂毒生灵.县令的糊涂表现令人不可思议,既可笑又可叹.当时清代官场的风气可见一斑,作者可谓用心良苦矣.注释:①蔓延:指案件牵连的人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②盎(ng):古代的一种盆腹大口小.③穷治:穷追不舍地审理.穷,尽,到底.治,审理.根据下文的“然二人者九死一生矣”可知,此处“穷治”实指严刑审讯.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字
1.曩有县令()2.乃祈梦于城隍祠()3.盎中种竹十余竿()
4.然二人者九死一生矣()5.乎亦不得()
二,翻译
觉而检案中有姓祝者,竹祝音同,意必是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对于文中县令断案的做法,最恰当的评价是()A.胸无点墨 B.牵强附会 C.东拉西扯 D.人云亦云
四,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有名的文言笔记小说集,与清代另一部非常有名的文言小说集_______的_______并称.五,与本文县令儿戏办案不同,《曹刿论战》中提出了慎重办案的重要性,当鲁庄公说自己“______,_____,______”时,曹刿赞许地说:“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原文 53.曹司农竹虚言
曹司农竹虚言①,其族兄自歙②往扬州,途经友人家.时盛夏,延坐书屋,甚轩爽,暮欲下榻其中.友人曰:“是有魅,夜不可居.”曹强居之.夜半,有物自门隙蠕蠕入,薄如夹纸.入室后,渐开展作人形,乃女子也.曹殊不畏③.忽披发吐舌作缢鬼状.曹笑曰:“犹是发,但稍乱;犹是舌,但稍长,亦何足畏 ”忽自摘其首置案上.曹又笑曰:“有首尚不足畏,况无首也.”鬼技穷,倏然④.及归途再宿,夜半,门隙又蠕蠕,甫露其首,辄唾曰:“又此败兴物耶 ”竟不入.导读:俗话说“邪不胜正”,鬼的伎俩在堂堂正正的人面前就无计可施了.鬼是不存在的,但社会上的邪气却是有的.只有发扬正气,邪气才无市场.注释:①曹司农竹虚言:曹竹虚司农说.司农,官职名.②歙(sh):县名,在安徽省.③殊不畏:一点儿也不害怕.④倏(sh)然:很快地.这里指很快地消失不见了.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延坐书屋,甚轩爽()2.是有魅,夜不可居()3.忽披发吐舌作缢鬼状()4.鬼技穷,倏然()二,翻译
1.犹是发,但稍乱,犹是舌,但稍长,亦何足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甫露其首,辄唾曰:“又此败兴物耶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请简析此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54.题画二则
(一)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初放①,绿阴照人②,置一榻其中,甚凉适也.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③;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风和日暖,冻蝇触窗纸上④,冬冬作小鼓声.于时一片竹影零乱⑤,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⑥,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注释:①新篁(hu ng)初放:新竹刚刚长高.②绿阴照人:绿色的竹荫照上人身.阴,同“荫”.③窗棂(l ng):窗上雕花的窗格.④冻蝇:秋冬受凉的苍蝇.⑤于时:那时,当时.⑥师承:受过老师指教,有相承的师法.(二)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技密叶之间.胸中勃勃①,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②,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③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④哉!
导读:《题画二则》用两篇小短文将作画的真谛淋漓尽致的揭示出来.“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注释:①勃勃:旺盛貌.这里解作情感冲动,画意突发.②倏(sh):忽然,迅速地.变相:样子改变.③意在笔先:作画,作文,在下笔之前先立意,先构思.④云乎:语末助词.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置一榻其中()2.无所师承()
3.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4.趣在法外者()二,翻译
1.于时一片竹影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意在笔先者,定则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第二则短文谈到了“眼中之竹”,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四,作者通过这两则短文告诉我们“师承”并不是最重要的,_________________更重要.原文 55.牧竖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①,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②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③,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导读:狼虽是凶残的动物,但狼所表现的母爱令人感动.两牧竖利用狼的母爱天性而杀害狼未免过于残酷.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母爱永远是伟大的.注释:①少顷:不一会儿工夫.②致:使.③舍此趋彼:离开这只小狼奔向那只小狼.④前树又鸣:指前树上的小狼又叫.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l.两牧竖入山至狼穴()2.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3.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4.既而奄奄僵卧()二,翻译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请说出阅读后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56.狼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①.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②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③.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导读:人各有所长,物各有所用.此时,如果不是屠夫,恐怕什么人都会死于狼之口了.想当年,孟尝君不也是靠鸡鸣狗盗之徒而逃脱于虎狼一样的秦国吗
注释:①伏焉:躲藏在那里.②顾:然而,可是.③以吹豕之法吹之:用吹猪的办法吹它.吹豕,屠夫将猪杀死后,为了便于褪毛,在后腿下端皮上斜割一口,用力吹,使膨胀如球.这里是活吹.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2.狼自苫中探爪入()3.惟有小刀不盈寸()4.股直不能屈()二,翻译
1.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57.与四弟书①
澄弟左右: 吾不欲多寄银物至家,总恐老辈失之奢②,后辈失之骄③,未有钱多而子弟不骄者也.吾兄弟欲为先人留遗泽④,为后人惜余福,除却勤⑤俭二字,别无做法.弟与沅弟皆能勤而不能俭;余微俭而不甚俭;子侄看大眼,吃大口,后来恐难挽,弟须时时留心.同治二年正月十四日.导读:曾国藩作为清朝显赫一时的高官,却时刻不忘嘱咐自己的兄弟,子侄要勤俭,戒骄奢.“欲为先人留遗泽,为后人惜余福,除却勤俭二字,别无做法”,真是至理名言.注释:①《与四弟书》:这是曾国藩写给他四弟的家书.在读书,做人,持家等各方面,曾氏对其弟弟和子女们都要求很严.在这封家书中,他诚恳告诫弟弟“勤俭”的意义:要想福泽绵延,“除却勤俭二字,别无做法”.②老辈:长辈.奢:奢侈.③骄:骄横,放纵.④泽:恩泽.⑤勤:勘勉,勤劳.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总恐老辈失之奢()2.除却勤俭二字,别无做法()3.余微俭而不甚俭()4.后来恐难挽()二,翻译
1.总恐老辈失之奢,后辈失之骄,未有钱多而子弟不骄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侄看大眼,吃大口,后来恐难挽,弟须时时留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曾国藩告诫弟弟“勤俭”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四,由此文可以看出曾国藩哪些方面的品性,试着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58
王冕①,字元章.幼贫,父使牧牛,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暮乃反,亡其牛,父怒挞②之,已而③复然.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夜坐佛膝上,映长明灯读书.会稽④韩性⑤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称通儒⑥.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注释:①王冕:人名.②挞:打.③已而:不久.④会稽:地名.⑤韩性:人名.⑥通儒:博通经典的儒士.⑦卒:死.精练:
1.解释文中加点字.(1)亡:______(2)遂:_______
2.解释“乃”在下列各句中的意思.(1)暮乃反: ___________
(2)乃不知有汉: _____________(3)乃入见: ____________ 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最喜欢文中哪个人物,说说喜欢的理由.课外文言文阅读答案
1.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向王子期学习驾车,学了不多久,就和王子期驾车比赛,换了三次马,三次都落在了后面.襄主说:“你教我驾车,没把技术全教给我.”王子期回答说:“技术是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误.凡是驾车赛马,最要紧的是马套在车上舒适安顺,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现在您落后时想赶上我,领先时又怕被我赶上.实际上赶马上路,远途竞赛,不在先就在后,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 这就是您落后的原因.” 一,l.向 2.穷尽 3.被 4.发语词
二,1.技术已经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2.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那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3.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
三,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注意力在前方目的地,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王子期身上.赞成.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同样的道理.2.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跟从齐桓公去征伐孤竹国,春天出发,冬天返回,迷了路找不到归途.管仲说:“老马的智慧能够利用.”于是放开老马,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归途.走到山中,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居住在山的南面,夏天居住在山的北面,蚁窝上的土高一寸,下面七八尺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按此挖掘,果然找到了水.一,1.通“返”,返回 2.道路 3.找到
二,1.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 2.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三,老马识途 有经验, 能带领新手工作
3.穿井得人
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一,1.等到 2.说,讲 3.不如
二,1.得到,获得 2.找到 3.能够
三,1.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2.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四,以讹传讹
4.南辕北辙
刚才我来时,在大路上碰见一个人,脸朝北方手里拿着缰绳,驾着车,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往楚国去,为什么要朝北走呢 ”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虽然多,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车夫能干!”这些条件越好,离楚国就越远了.一,1.想要 2.何,什么 3.良好 4.越
二,1.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2.这些条件越好,却离楚国就越远罢了.三,南辕北辙 行动和目的相反
5千里之马
古代有个国王,想用千金买千里马,三年不能够买到.有个宦官对国王说:“请让我去买马.”国王派他去了.三个月就得到了千里马;但马已经死了,他就用五百金把那匹马的骨头买来,回来向国王报告.国王大怒说:“所要买的是活马,要死马干什么 白白地花费了五百金!”宦官回答说:“死马尚且用五百金买下,何况活马呢 天下人必定认为大王肯出高价买马,千里马这就要到了.”由此不到一年,买到三匹千里马.一,1.派遣,差遣 2.花费,此指白白费掉 3.一年,周年
二,1.用 2.认为 3.因为 4.用来
三,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四,1.所要买的是活马,要死马干什么 2.由此不到一年,买到三匹千里马.6.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派使者问候赵威后,送给她的信还没有启封,威后问使者:“你们国家今年收成怎么样 百姓怎么样 国君怎么样 ”齐国使者很不高兴,说:“我奉命问候威后,可您现在不问候我们齐王,先问收成和百姓的情况,难道有先卑贱而后尊贵的道理吗 ”威后回答道:“不是这样的.如果没有每年的收成,哪有百姓 没有百姓,哪有君王啊 怎么能舍弃根本的而询问次要的呢 ”
一,l.问候 2.这样 3.如果
二,排比:岁亦无恙耶 民亦无恙耶 王亦无恙耶 反问:苟无岁,何以有民
三,民本 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事不可缓也;救民于水火之中……
四,舍本逐末 舍弃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 轻重倒置
7.齐欲伐魏
齐国要攻打魏国,淳于髡对齐王说:“韩子卢是天下跑得极快的犬;东郭逡是人所共知的极其狡猾的兔子.韩子卢追逐东郭逡,环山追跑了三圈,跳跃翻山追了五次.兔子筋疲力尽地跑在前面,犬疲惫不堪地跟在后面,犬与兔都疲惫至极,最后分别死在了自己所在的地方.农夫看见了,没遭受任何劳碌之苦,就独得了利益.现在齐国与魏国长期相对峙,以致使士兵困顿,百姓疲乏,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和楚国会等候在身后,坐收农夫之利呀.”齐王害怕了,遣散了将帅,让士兵回家休息了.一,l.快 2.分别 3.怕,担心 4.辞去,遣散 使(让)……休息 5.独得,据有
二,1.东郭逡是人所共知的狡猾的兔子.2.环山追跑了三圈,跳跃翻山追了五次.3.农夫看见了,没有任何劳碌之苦,就独得了利益.三,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不要因双方相争持,让第三者得了利
四,寄寓了一定道理,对人们有一定警示作用.8.赵襄子饮酒
赵襄子喝酒,五天五夜没停止,对侍从说:“我真是国家的杰出人才呀,喝了五天五夜的酒,居然一点也不疲劳.”优莫说:“君主您多努力呀!比纣还差两天罢了!纣喝酒取乐达七天七夜,现在您已经持续五天了.”襄子害怕了,对优莫说:“既然如此,那么我也要灭亡了吧 ”优莫说:“不会灭亡.”襄子说:“比纣就差两天罢了,不灭亡,还等什么呢 ”优莫说:“桀纣之所以灭亡,是因为遇上了汤武,现在天下都是桀一样的人,而您是纣一样的人.桀与纣并存世上,哪能一同灭亡呢 不过,也危险了!”
一,1.确实 2.尽力,努力 比不上 3.全,都 4.等待什么(其中“何”为疑问代词,什么)二,危险 知己知彼
三,1.喝了五天五夜的酒,居然一点也不疲劳.2.比纣就差两天罢了,不灭亡还等什么呢
四,对比
9.沛公至咸阳
刘邦攻破咸阳后,手下的一些将士们都争先恐后地奔向秦朝的国库,把里面的金帛财物都分了,而萧何唯独先进入秦丞相府,把丞相,御史的律令,图籍都收藏起来.后来,刘邦成为汉中王,任用萧何做丞相.项羽和众诸侯们到了咸阳,烧杀抢掠一番离去.刘邦之所以了解天下的各处险要,人口的密与稀,人民的强健与柔弱,百姓的贫苦,都因为萧何完备地得到了秦的图籍.一,1.跑 2.用 做 3.……的原因
二,汉王刘邦之所以了解天下各处险要,人口的密与稀,人民的强健与柔弱,百姓的疾苦,是因为萧何得到了秦的图籍.三,萧何月下追韩信
10.四面楚歌
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士兵很少,粮食也没有了.刘邦的军队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围了好几层.项羽在深夜听到四面的汉军都唱起了楚地的歌曲,于是大惊失色,说:“汉军都已经取得楚地了吗 为什么楚国人如此之多呢!”就起床,在帐中饮酒.项王有一个美人,名叫虞姬,经常因宠幸而侍从在侧;有一匹骏马叫乌骓,常常骑它.于是项王就唱起了悲凉激愤的歌,自己作歌词:“我的力气能够拔山啊,勇气盖过世人.时运不济啊,乌骓马也不能奔驰了.乌骓不能奔驰了可如何是好,虞姬啊虞姬,我将怎样安置你呢!”唱了好几遍,美人随歌声应和起来.项王流下眼泪,手下的人都哭了,没有谁能够抬起头来看他.一,1.和 几 2.就 3.自己,亲自 4.没有人
二,1.汉军都已经取得了楚地吗 为什么楚国人如此之多呢!2.唱了好几遍,美人随歌声应和起来.三,乌江.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惋惜 不可沽名学霸王
11.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孙叔敖遇到狐丘丈人,狐丘丈人说:“我听说,有三利必有三害,你知道吗 ”孙叔敖惊讶地改变脸色说:“我很糊涂,怎么知道.请问什么叫三利,什么叫三害 ”狐丘丈人说:“爵位高的,人们会嫉妒他;官大的,君主会厌恶他;俸禄厚的,怨恨会集中于他.这就是三利三害.”孙叔敖说:“不是这样的.我爵位越是高,心志越在于下层;我的官越是大,做事越加小心谨慎;我的俸禄越是多,布施越加广泛.这样可以免于害吗 ”狐丘丈人说:“话说得好啊!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感到患苦.” 一,1.吃惊 改变脸色 2.我,谦词 3.聪明,才思敏捷 4.君主厌恶他
二,l.我的爵位越是高,越加关心下层的百姓;官越是大,做事越加小心谨慎;俸禄越是多,施舍越加广泛.2.话说得好啊!这类事连尧,舜他们都感到患苦.三,大多人得“三利”之后纵情傲物,放任自己,以至于以荣升开始而以失败告终.12.孔子见罗雀者
孔子看到张网捕鸟的人,捕到的都是黄口的小鸟.夫子问捕鸟人:“唯独大鸟捕不到,为什么呢 ”捕鸟人说:“大鸟容易警觉,所以不易捕到;小鸟贪吃,因此容易捕到.如果小鸟跟从易警觉的大鸟,就捕不到;如果大鸟跟从贪吃的小鸟,也能捕到.”孔子回头对弟子说:“容易警觉就远离了祸害,贪吃就忘记了灾患,这是出自它的本性啊.但是因为所跟随的不同就变成了福或者祸.因此君子应当慎重地选择他所要跟随的人,靠年长者的谋虑就有了保全性命的凭借,跟随年少者的鲁莽就会有灭亡的祸患.”
一,1.跟随 2.回头 3.贪图 4.远离
二,1.大鸟容易警觉故难以捕到,小鸟贪吃因此容易捕到.2.因此君子应当慎重地选择他所要跟随的人,靠年长者的谋虑就有了保全性命的凭借,跟随年少者的鲁莽就会有灭亡的祸患.三,君子 小人
13.教子
大司马王僧辨的母亲魏老夫人,品性非常严谨方正;王僧辨在湓城驻守时,是统率三千人的将领,年龄已过四十岁,但稍有不合意的言行,老夫人还用棍棒教训他,所以王僧辨才能成就功业.梁元帝的时候,有一位学士,聪明有才华,被父亲娇宠,缺乏教养,他若有一句话说得有道理,他父亲便在路上广为宣扬,一年到头都赞不绝口;但他若有一件事做错了,其父便想方设法为他遮掩粉饰,希望他自己能改正.待学士成年后,粗暴傲慢的性情日益增长,最终因说话不检点,被周逖杀死,肠子被抽出,血被拿去涂抹战鼓.一,l.品性 2.超过 3.稍微 4.掩饰
二,1.(王僧辨)稍有不合意的言行,(老夫人仍用棍棒教训他,所以(王僧辨)能成就功业.2.一句话说得有道理,(他父亲)便在路上广为宣扬,一年到头都赞不绝口.三,方式 结果 对比
四,孟母三迁;伤仲永……
14.石崇与王恺争豪
石崇与王恺比富,双方都极力地把穿着,车马装饰得豪华奇丽;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常常帮助王恺.晋武帝曾经把高二尺多的一棵珊瑚树赐给王恺,枝杈伸张着,世上很少有能比得上它的.王恺给石崇看,石崇看罢,用铁如意一敲,随即就碎了.王恺既惋惜,又认为石崇嫉妒自己的宝贝,变了脸色,声音严厉.石崇说:“不值得生气,现在我就赔你.”于是命左右尽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高的,枝条树干世上少有,光彩夺目的有六七棵,像王恺那样的非常之多.王恺茫然若失.一,l.常 2.完 3.尽 4.像 同“惘”,迷惘
二,1.石崇与王恺争比豪富,(两家)都极力地把穿着,车马装饰得豪华奇丽.瑚树)枝杈伸张着,世上很少有能比得上它的.三,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15.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孔融被逮捕,朝廷内外非常惊恐.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九岁,小的八岁.两个儿子还和原来一样在玩琢钉游戏,一点害怕, 的样子都没有.孔融对使者说:“希望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两个儿子可以保全性命吗 ”他的儿子从容地进言说:“父亲难道见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 ”不一会儿逮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一,1.逮捕 惊恐 2.希望 自身 3.同“否” 4.不久 逮捕他们的人
二,1.父亲难道见到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 2.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三,覆巢无完卵,比喻整体遭殃,个体不能幸免.16.长安何如日远
晋明帝十二岁时,坐在元帝腿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阳的消息,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明帝问:“什么原因让您伤心哭泣 ”元帝把被外族侵略不得已而过江避难的事告诉了他.元帝于是问明帝:“你心里认为长安与太阳哪个远 ”回答说:“太阳远,没有听说过有人从太阳那边来,根据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元帝感到很奇怪.第二天,召集群臣宴会,把明帝的话告诉众人.又重新问他,竟答:“太阳近.”元帝变了神情,说:“你为什么和昨天说的不一样呢 ”明帝回答说:“抬头看见太阳,不见长安.”
一,1.洛阳 2.流泪的样子 3.感到很奇怪 4.再,重新
二,1.把被外族侵略不得已而过江避难的事告诉了他.2.你为什么和昨天说的不一样呢
三,明帝两次回答不一样,自然不能都对,但他却能说出个道理来.17.床头捉刀人
曹操将要接见匈奴使臣,认为自己的相貌丑陋,不足以威震远国,便让崔季珪代替,自己握着刀在床边侍立.接见完毕,派间谍问使臣:“魏王这人怎样 ”匈奴使臣回答说:“魏王高雅的风采很不一般,但是床头握刀的人,这才是一个英雄.”魏武帝听到这些,派人追杀了这位使臣.一,l.认为 2.握 3.高雅的风采很不一般 4.但是
二,名词 使者 动词 让
三,略
18.雪夜访戴
王子猷住在山阴.有一次夜里下大雪,他从睡眠中醒来,打开室门,命令下人斟酒来喝.他四下一望洁白一片,于是起身徘徊,吟诵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戴安道;当时戴在剡地,王子猷就连夜乘小船去拜访他.过了一夜才到,王子猷到了门口不进去却返身而走.有人问其中的原因,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而来,现在兴致尽了就回去,何必一定要见戴安道 ” 一,1.醒 2.洁白的样子 3.徘徊 4.一夜
二,l.到了门口不进去却返回.2.就连夜乘小船去拜访他.四,乘兴而来,兴尽而返.19.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朋友约好时间一同出门,约定的时间是中午.过了中午,那个朋友没有到,太丘不等他就走了.太丘走了以后那朋友才来.陈太丘的长子陈元方当时七岁,正在门外戏耍.那朋友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 ”回答说:“等你很长时间,你不来,已离开了.”那朋友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哪!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别人丢下就走了.”元方说:“您和我爸爸约定的是日中,日中您不到,则是没有信用;当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则是没有礼貌.”友人惭愧,走下车来拉他,以示亲近,元方走进家门头也不回.一,1.放弃 2.同“否” 3.拉 4.不回头
二,真不是人哪!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别人丢下就走了.三,那朋友 太丘 那朋友
四,为人要言而有信,不讲信用自食苦果.20.未若柳絮因风起
东晋的政治家谢安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和子侄们聚集在家中讲论文章方面的事.一会儿工夫雪越下越大了.谢安很高兴地说:“白雪纷纷地下着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儿子胡儿说:“用'撒盐空中'大体上可以形容.”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用'柳絮因风起'好.”谢安高兴地大笑.一,1.大,猛 2.像什么 3.大致 形容
二,柳絮凭借风力飘在天空.三,A
四,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绿”字;韩愈,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敲”字.五,柳絮因风
21.七 步 诗
魏文帝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内做成一首诗,做不出即处以死刑.东阿王随声就做诗一首:“锅里煮着豆子用来作羹,滤豆子用来作汁.豆秸在锅底燃烧着,豆子在锅中哭泣:'你我本是一个根上生长的,你为什么这样不留情地逼迫我,熬煎我呢 '”魏文帝听了深有惭愧之色.一,1.死刑 2.同“燃”字 3.过滤 豆类 4.曾经
二,锅 破釜沉舟
三,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四,相煎何急;七步成章
22.太宗罢朝
唐太宗有一次曾在上朝时中途散了朝,发怒说:“定要杀掉这个庄稼汉!”长孙皇后问:“谁冒犯了您 ”太宗说:“难道有超过魏徵的吗 经常在朝廷上同我争辩,使我难堪不痛快.”长孙皇后退下去穿上上朝时的礼服,戴上风冠站在太宗旁,太宗吃惊地说:“皇后为什么这样 ”长孙皇后回答:“我听说皇上圣明臣下才忠诚.现在您圣明,所以魏徵才能直言.我有幸能在后宫充数,怎敢不为您祝贺呢 ”
一,1.定要 乡下佬,指魏徵 2.触犯 3.文德后李世民之妻 穿戴 4.皇上圣明臣方忠诚
二,1.难道有超过魏徵的吗 经常在朝廷上同我争辩,使我难堪不痛快.2.我有幸能在后宫充数,怎敢不为您祝贺呢
三,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四,“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23.永某氏之鼠
永州有个人,怕犯日忌,拘束禁忌特别过分.他认为自己出生的年份正值子年,而鼠是子神,所以爱护老鼠,不养猫狗,又禁止仆人击杀老鼠.粮仓厨房中,都放纵老鼠恣意妄为而不过问.从此,老鼠互相传告,都来到某氏家,吃得饱饱的却没有危险.某氏家里没有完好的物品,衣架上没有完好的衣服,吃的大都是老鼠剩下的东西.白天老鼠们成群结队与人并行,晚上撕咬打架,发出各种声音,让人不能安寝,可是他总是不厌烦.过了几年,某氏搬到了别的州郡,后面的人来居住,老鼠仍和过去一样猖獗.那人就说:“老鼠是在阴暗角落活动的可恶动物,这里的老鼠偷咬吵闹又特别厉害,为什么会达到这样严重的程度呢 ”他借来了五六只猫,关上屋门,翻开瓦片,用水灌洞,奖励仆人围捕老鼠.捕杀到的老鼠堆得像座小山,把它们丢弃在隐僻的地方,臭气散发了数月才停止.唉!那些老鼠还以为它们吃得饱饱的没有灾祸是可以长久的呢!一,1.养 2.全,都 3.完整 4.借
二,1.粮仓厨房中,都放纵老鼠恣意妄为而不过问.2.从此,老鼠互相转告,都来到某氏家,吃得饱饱的却没有危险.三,“窃时以肆暴”的得志小人
24.临江之麋
有一个临江人,打猎时捉到一只小鹿,便把它饲养起来.带进门时,一群狗馋得直流口水,都摇着尾巴跑了过来.那个临江人很生气,把狗吓跑了.从此以后,他每天抱着小鹿接近狗,经常让狗看,叫狗不可乱动,渐渐地又让狗和小鹿玩耍.时间长了,狗都能顺从主人的心愿.小鹿渐渐长大,忘了自己是麋了,认为狗的确是自己的朋友,和狗互相碰撞翻滚嬉戏,越来越亲热.狗怕主人,就跟小鹿周旋玩耍,表现得很友好,但是经常舔着自己的舌头.三年以后,鹿走出门外,看见别家的狗在道上很多,就跑过去想和它们玩耍.那些狗看见鹿,又高兴又愤怒,一起把鹿吃掉了,路上一片血肉狼藉.鹿到死也没觉悟到这是怎么回事.一,1.打猎 2.靠近3.给……看 4.但是 5.醒悟 6.跑
二,1.麋麑逐渐长大,忘记自己是麋,认为狗真的是我的朋友,互相顶撞翻滚,越来越亲热.2.那些别家的狗看见它,又高兴又愤怒,一起把它吃掉了,路上一片血肉狼藉.三,恃宠骄横的人决没有好下场.25.荔枝图序
荔枝生于四川湖北一带,树的形状团团像车上的帷幕和篷盖;叶子像桂树叶,冬天青色;花像橘,春天开花;果实像丹砂一般地红,夏天成熟;众多果实聚在一起像葡萄;核像枇杷核;壳如红色丝织品;膜如紫色的薄丝;瓤肉莹白像冰雪;浆液甜酸如醴酪.大致像那样,它的实际情况超过它.如果果实离开树枝,一天变颜色,两天香变了,三天味变了,四五天外,色香味全部离去了.元和十五年的夏天,南宾太守白乐天让工吏作画并且亲自写下了这篇序,那是给那些不了解荔枝以及了解荔枝的样子,味道但不知道摘下后过了一天,两天,三天后的变化的人看的.一,1.四川湖北一带 2.车上的帷幕和篷盖 3.丹砂一般地红 4.泛指丝织品 5.酒浆 6.那样 它的实际情况
二,南宾太守白乐天让工吏作画并且亲自写下了这篇序,那是给不了解荔枝以及了解荔枝的样子,味道但不知道摘下后过了一天,两天,三天后的变化的人看的.三,打比方 列数字 出处 外形 味道 变化
四,唐朝 乐天 香山居士
26.三 上
钱惟演虽然出生长大在富贵人家,却很少有特别的爱好.他在西京洛阳时曾经对自己的下属官员说,自己一生惟独喜欢读书,坐着的时候就读经书和史书,躺着的时候就读笔记小说,上厕所的时候就读短小的诗词,不曾有一刻放下书.谢绛也说:宋绶和他同在史馆任职,每次上厕所一定带着书去,诵读的声音洪大响亮,远近都能听见,他专心好学到了这种地步.我于是对谢绛说:我一生所写的文章,大多写于“三上”,即马背上,枕头上,厕座上,这是因为这些时候更有利于构思.一,1.虽然2.对……说 3.形容清脆响亮 4.使……听见 5.周密思考,构思 6.也
二,我一生所写的文章,多是在“三上”,即马背上,枕头上,厕座上写的.三,B
四,成功来自于勤奋 27.名二子说
车轮,车辐,车盖,车轸在车上都有专用,可是只有那车轼似乎是无用之物.尽管如此,如果没有轼那么我就认为那不是一辆完整的车.苏轼啊!我担心你不会在外表上掩饰自己子天下的车没有不顺着车辙走的,可是谈起车的功用时辙却不在其内.尽管如此,一旦车翻了,马死了,车辙却也受不到灾祸.这车辙呀,它善于处在祸与福之间.苏辙啊!我想你懂得这个道理,就会免于灾祸的.一,1.对车本身有其专用 2.车厢前的横木 3.车轮压的迹道 4.在其中 5.这
二,1.即使这样,如果没有轼,那么我就认为那不是一辆完整的车.2.苏轼啊!我担心你不会在外表上掩饰自己.3.苏辙啊!我想你懂得这个道理,就会免于灾祸的.三,不要过于外露 要善于避祸为福
28.读孟尝君传
世上的人都说孟尝君能收得有才能之士,由于这一原因,才德之士会去投奔他,而孟尝君终于依靠他们的力量而逃出了凶恶如虎豹的秦人之手.唉!孟尝君只不过是个鸡鸣狗盗之徒的头领而已,哪里谈得上得士 若不是这样,凭着齐国如此强大,再得一真正的士,就可以面南而坐,使秦国北面称臣,又何必凭借鸡鸣狗盗之力呢 那鸡鸣狗盗之徒出自孟尝君的门下,这就是有真才实学之士不投奔他的原因.一,1.有才能的人 归附 2.终于 逃脱 3.代词,指孟尝君 4.这 ……的原因
二,l孟尝君只不过是个鸡鸣狗盗之徒的头领罢了,哪里谈得上得士呢 2.不是这样的话,凭借齐国如此强大,再得一真正的士,应该能够使秦国北面称臣.(当时君主坐北向南,臣子见君面向北)
三,1.赵国平原君 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 2.宋 盂尝君非好士之人,只不过是鸡鸣狗盗之徒的头领而已,贬斥孟尝君.29.伤 仲 永
金溪县有个人名叫方仲永,祖代都从事农业.仲永五岁时,尚未认识书写用具,有一天忽然哭着要它.他的父亲感到很奇怪,到附近人家借了给他,他立即写出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他的诗主要意思是孝养父母,团结家族,曾传给一乡秀才看过.从这以后,随便指一个东西作题目,他立刻就能写出一首诗,诗的词句,内容都很不错.县里的人都觉得他是个奇才,渐渐地敬重礼遇他的父亲,有的人还用钱求他作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便天天带着仲永在县里到处拜访(为人作诗讨钱),不让他学习.我早就听说了这件事.明道年间,我跟从先父回家,在舅舅家见到了他,此时他已十二三岁了.叫他作诗,已和从前的名声不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他来,舅舅说:“才智完全消失,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一,1.写 2.以这件事为奇 渐渐 以……为宾客 3.以……为利 4.死去的父亲
二,1.天天带着仲永在县里到处拜访,不让他学习.2.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他来,舅舅说:“才智完全消失,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三,本文写一个孩子从未读过书,突然不但会写字,还能作诗,虽然有传说夸张之嫌,但作者的本意是规劝人们要不断努力学习.30.盲人识日
一生下就眼瞎的人不知太阳是什么样子,便去询问有眼睛视力的人.有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形状像铜盘.”盲人敲了一下铜盘,听到了铜盘的响声.有一天他听见钟声,以为那就是太阳.又有人告诉他:“太阳的光亮像蜡烛.”盲人摸了摸蜡烛,感知了它的形状.有一天他摸到短笛,以为那就是太阳.太阳与钟,短笛相差太远了,而盲人不知道它们的不同,因为他未曾见过而只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事物的道比太阳还要难以发现,而人没有洞晓,那么与瞎子没有什么两样.通达道的人告诉他,即使有巧妙的譬喻,好的引导,也超不过盘和烛的比喻.从盘到钟,从烛到短笛,辗转推求下去,还会有终结吗
一,l.眼瞎 2.古代乐器,形状像笛 3.洞晓 4.用手摸
二,l.即使有巧妙的譬喻,好的诱导,也超不过盘和烛的比喻.2.从盘到钟,从蜡烛到短笛,辗转推求下去,还会有终结吗
三,只了解事物的局部,甚或是皮毛.它告诫我们,单凭道听途说或者走马观花,至多不过是一知半解;要真正了解事物,一定要接触它,观察它,亲自实践.31.献曲求诗
宋神宗元丰五年十二月十九日是苏东坡生日,生日酒席摆在赤壁矶下.人们坐在高高的山峰上,可以低头看到树顶上的鹊巢.大家酒兴正浓的时候,江面上响起了笛声.客人中有姓郭,姓尤的两个人,很懂得音乐,他们对东坡说:“笛声很有新意,决不是一般的乐工.”派人去询问,原来进士李委听说是苏东坡的生日,专门作了一支南曲《鹤南飞》献给东坡.大家呼喊他,让他来到跟前,原来是个戴着青头巾,穿着紫色皮衣,腰间插了一支笛子的人.他吹奏完新曲,又畅快地吹了几个曲子,笛声嘹亮,就像要穿透云层崩裂山石一样,在座的客人都举杯痛饮而纷纷醉倒.李委从袖子里拿出一张很好的纸,说:“我没有什么要求您的,如果能得到您的二首绝句就很满足了.”苏东坡笑着答应了他的要求.一,酣(喝得痛快,酒兴正浓)俗(一般,普通)腰(腰间插着)既(已经,以后).袖(从袖子里)从(听从,答应)
二,1.客人中有姓郭,姓尤的两个人,很懂音乐.2.在座的客人都举杯痛饮而纷纷醉倒.三,抛砖引玉
四,《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32.唐太宗论弓矢
皇上对太子少师萧瑀说:“我年少时喜欢弓箭,得到好弓数十张,自认为没有比这些更好的了,近来把它们给造弓的工匠看,却说'都不是良材',我问那原因.工匠说:'木心不直,则木头的纹理都不正,弓虽然强劲,但射出的箭不直.'我这才明白先前的分辨不精了.我凭弓箭平定天下,辨别它还不能详尽,何况天下的事务,能够都知道吗 ”于是命令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多次召见,向他们询问民间的疾苦,朝政事务的得失.一,1.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 2.从前 3.不正 4.事务 5.皇帝自称 箭
二,l.自认为没有比这些更好的了.2.于是命令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在中书省值
班休息,经常召见,询问民间百姓的疾苦,国家政事的得失.三,1.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2.这段话说明唐太宗不但能正视自己的不足,而且善于触类旁通,从自己的不足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以此来改进自己的执政手段,这样他治天下可以说“虽不中,亦不远矣”.这也是形成唐代贞观之治的主要原因吧.33.王猛为京兆尹
秦王苻坚从河东回来,任命中央禁卫军营的将领邓羌为御史中丞.八月,任命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兼京兆尹之职.特进,光禄大夫强德是太后的弟弟.他醉酒闹事,倚势横行,抢人财物,子女,成为老百姓的患害.王猛刚一到任就把强德拘捕了,上报皇帝后不等批示,就已把他杀了,陈尸于市;苻坚派臣下快马传旨赦免,已来不及.王猛与邓羌志趣相投,疾恨坏人,纠查案件,没有什么顾虑,一个月左右,被杀掉,判刑,免官的权豪和贵戚有二十多人,朝廷震惊,邪恶的人连大气也不敢出,路上丢失的东西无人拾取,治安很好.苻坚感叹说:“我今天才知道天下是有法治的!”
一,l.京城最高的地方官长 2.朝廷中一种特殊的官号.3.初到任 4.志趣相同
二,1.醉酒闹事,倚势横行,抢人家财物,子女,成为当地百姓的祸患.2.苻坚派臣下快马传旨赦免,没有来得及.三,1.王猛不怕权贵,严格执法,是国家的重臣.2.秦王坚在王猛严肃执法之后,叹道;“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他岂能无法,只是无必行之法,袒护亲属是“刑不上大夫”.34.赵奢收税于平原君家
赵国的田部官吏赵奢征收租税,平原君家不肯出;赵奢用国法处治,杀掉平原君家九个管事的人.平原君愤怒,将要杀赵奢.赵奢说:“您在赵国是(王室)贵公子,现在纵容您家而不奉行公事,那么国法就被削弱,国法削弱则国家弱,国家弱则诸侯发兵入侵.这将使赵国无法存在,您又怎么能享有这种富贵!凭您的尊贵,只要奉公守法那么上下就安定了,上下安定则国强,国强则赵国政权稳固,而您贵为王族,难道会被世人看轻吗 ”平原君认为他很贤能,把他推荐给赵王.赵王让他主管国家税收,他把税收工作做得很好,使百姓富裕而国库充实.一,l.赵惠文王的弟弟,名赵胜 管事的人 2.国法 3.主管国家税收 4.发兵入侵
二,1.而您身为王族,难道还会被世人看轻吗 2.平原君认为赵奢贤能,把他推荐给赵王.3.您在赵国是(王室的)贵公子.三,对比 国家的利益与王公贵族的利益是一致的35.三 镜
正月十七日那天,魏徵去世了,皇上命令九品以上的官员都去吊唁,赏给羽盖鼓吹,恩准陪葬昭陵.魏徵的妻子裴氏说:“魏徵一生节俭朴素,现在用一品官的仪仗举行葬礼,这不是死者的心愿.”全都推掉不接受,而用布篷车载运棺柩埋葬.皇上登上禁苑的西楼,望着灵车痛哭.皇上亲自撰拟碑文,并刻在石碑上.皇上思念魏徵不止,对左右大臣说:“人们用铜做镜子,可以用来正衣整冠;用古史做镜子,可以从中发现盛衰的道理;用人当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与失.魏徵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一,1.现在 2.推辞 3.停止 4.心愿
二,人们用铜做镜子,可以用来穿好衣服,戴正帽子;用古史做镜子,可以从中看出盛衰的道理;用人当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与失.魏徵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三,唐太宗李世民 贞观之治(贞观盛世)36.毛遂自荐
赵王让平原君去向楚国求救,平原君打算请他门下食客中二十个文武全才的人和他一起去,找到了十九个,剩下的没有能选到.毛遂向平原君自我推荐.平原君说:“有才能的人处在世上,好比锥子放在口袋里,那锥子尖立刻就会显露出来.现在先生在我的门下已经三年了,身边的人对您没有什么称道,我也没有听说什么,这表明先生没有什么能耐.先生不行,先生留下吧!”毛遂说:“我不过是今天才请求进入口袋里呀!假如早让我进入口袋,就连锥子上部的环儿也会露出来,岂止是露出个锥子尖呢!”
一,1.剩下的 2.尖端 3.向 4.通“早”
二,1.赵王让平原君去向楚国求救,平原君打算请他门下食客中二十个文武全才的人跟他一起去.2.假如早让我进入口袋,就连锥子上部的环儿也会露出来,岂止光露个尖儿!三,毛遂自荐 脱颖而出 自己推荐自己 人的才能全部表现出来
四,①人要善于把握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②这也是自信的表现.37.苟变吃人两个鸡蛋
子思向卫侯谈论苟变说:“苟变的才干可以统率五百乘.”卫侯说:“我知道他能够为将;不过苟变曾经做过官吏,收民税时吃过人家两个鸡蛋,所以不能用他.”子思说:“圣主选用人材,就像木匠选用木材一样,用他的长处,舍弃他的短处;因此几搂粗的良材而只有几尺腐朽的地方,好木工是不会抛弃它的.现在君王您正处在列国纷争的时代,选拔得力将士,却因为两个鸡蛋的小过就把卫国良将弃置不用,这事儿可不能让邻国人知道哇!”卫侯连拜两拜说:“谨受您的教导!” 一,1.率领,统带 2.任用 3.不过 4.抛弃,舍去
二,1.向民收税时吃过人家两个鸡蛋,所以不能用他.2.圣主选用人材,就像木匠选用木材一样,用他的长处,舍弃他的短处.三,辅佐君王的武臣 坏人的党羽
四,取其所长,弃其所短 略
38.刘邦论得天下之道
汉高帝刘邦在洛阳南宫摆下酒宴.皇上说:“列侯,诸将不要隐瞒我,都说出你们的想法: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 项羽失掉天下的原因是什么 ”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就分封给他们,和天下人同享好处.项羽不是这样,有功劳的就嫉妒人家,有才能的就怀疑人家,这就是他失掉天下的原因.”皇上说:“你们只知道问题的一个方面,不知道另一面.在军帐中运筹谋略,能决定胜利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不断粮道,我比不上萧何;联合百万军兵,战必胜,攻必取,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位都是杰出的人才,我能任用他们,这就是我夺取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一个范增却不能任用,这就是他被我擒获的原因啊.”群臣听了,心悦诚服.一,1.隐瞒 2.夺取 3.嫉妒 4.供给,供应 5.同“悦” 6.同“擒”,擒获
二,1.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 项羽失掉天下的原因是什么 2.这三位都是杰出的人才,我能任用他们,这就是我夺取天下的原因.三,鸿门宴中范增数次递眼色给项羽(数目项王),让他杀刘邦,他都不听从.39.前事不远,吾属之师
戊子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我读《隋炀帝集》,发现它文辞深奥博大,含义深远,也知道称赞尧,舜,批评桀,纣,但是怎么做起事来就相反了呢!”魏徵回答说:“为人君者即使道德高尚,天资聪明,也应当谦虚地接受他人的意见,这样才能让有智慧的人献出自己的计谋,让勇敢的人能够竭尽全力.炀帝依仗自己出众的才智,骄傲自满固执己见,所以他嘴上说着尧,舜的话,身体却去做桀,纣的事,竟然自己还不觉察,以至于灭亡.”唐太宗说:“历史的教训刚刚过去,应当成为我们行动的老师.”
一,1.看 2.尽 3.倚仗 4.骄傲 固执己见
二,1.也知道称赞尧,舜,批评桀,纣,但是做事为什么相反呢!2.为人君者即使道德高尚,天资聪明,也应当谦虚地接受他人的意见.三,要善于借鉴历史的,他人的经验和教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断地完善自己.40.请君入瓮
周兴和丘神绩合伙谋反,太后让来俊臣来审讯他.来俊臣趁着跟周兴一边吃饭一边研究事情的当口,对周兴说:“犯人大多不肯招供,应当采取什么办法 ”周兴说:“这很容易,拿一个大坛子,用炭火在周围烤,让犯人进到里边,什么事敢不承认!”“来俊臣于是找来一个大坛子,按周兴的方法周围升起炭火,站起来对周兴说:”宫内有人递出状辞检举你谋反,请兄进到这大坛子里去吧!“周兴惊恐万状,连忙叩头认罪.一,1.正在,正当 2.应当 3.拿 4.于是,就
二,l.周兴说:”这很容易!拿一个大坛子,用炭火在周围烤,让犯人进到里边,什么事敢不承认!“ 2.于是站起来对周兴说:”宫中有人递出状辞检举你,请你进到这大坛子里去吧!“ 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41.虹
世上传说虹能够进入山涧吸水,的确是这样.熙宁年间,我出使契丹,到它极北的黑水地区永安山下竖起帐篷宿营.那一天雨过天晴,看见虹下伸到帐篷前面的小涧里.我和同事走近山涧观察它,虹的两端都垂在涧里.派人越过山涧,和我们隔虹面对站立,距离几丈远,中间好像隔着彩色的绫罗.从西向东望就能看见,那是傍晚出现的虹.站在涧东向西望,就被日光闪眼,什么也看不见了.隔了好久,虹渐渐向东移动,最后越过山头消失了.第二天赶了一段路程,又见到虹出现.孙彦先说过:虹是雨里太阳的影子,阳光照在雨上,就出现了虹.一,1.距 2.语气助词,调整音节,不译 3.靠近代虹 4.看见 5.越过 6.同”烁“,闪烁 二,1.世上传说虹能够进人山涧吸水,的确是这样.2.站在涧东向西望,就被日光闪眼,什么也看不见了.三,是时,久之,次日
四,天文 沈括
五,形成原理 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42.陨 石
治平元年,在常州,太阳要落下去的时候,天上发出如同响雷一般的巨声,原来是一颗大星,几乎像月亮,出现在东南方向.不久又雷鸣般地响了一声,移到西南.又响一声坠落到宜兴县民许氏的园子里,远近的人都看见,火光照亮天空,许家的篱笆都被烧着了.这时火已熄灭,看见地上有一个洞像杯子一样大,很深.向下看,星星在洞中发出微弱的光亮,很久才渐渐暗下去,还热得不能靠近.又过了很长时间,才开始挖这个洞,挖到三尺多深,就挖出一块圆石头,尚热,像拳头那么大,一头略尖,颜色像铁,重量也像铁.州长官郑伸得到了它,就把它送到润州的金山寺.这块石头到今天仍用匣子珍藏着,游人到了就打开看.王无咎为这事作的传非常详细.一,1.同”现“,出现 2.表被动 3.这 4.很,非常 5.还
二,1.不久又震响了一声,移到西南.2.就挖出一块圆石头,还热,像拳头那么大,头略微有点儿尖,颜色像铁,重量也像铁.三,比喻 坠地时的情况包括声音,形状,大小,颜色,重量.43.正午牡丹
欧阳修曾经得到一幅古画”牡丹丛“,花下有一只猫,不知道这幅画是精妙还是粗糙.丞相吴公,与欧阳修是儿女亲家,一见这幅画就说:”这画的是'正午牡丹'.怎么证明它呢 牡丹花朵松散下垂颜色发干,这是太阳在中天时的花,猫眼中的黑眼珠像一条线,这是正午时候的猫眼.如果是带着露珠的花,那么花房一定紧紧收敛而且色彩鲜丽润泽.猫眼在早晨和傍晚,眼珠都是圆的,渐近中午就变得又窄又长,到正午时就像弓条线了.“这也是善于探求古人笔下的意境.一,1.指牡丹丛 2.证明 3.逐渐
二,1.猫眼中的黑眼珠像一条线,这是正午时候的猫眼;
2.这也是善于探求古人笔下的意境.三,善于观察
44.江淮之蜂蟹
淮河之北有一种毒性很大的蜂,它的尾部能将人蜇死;江南有一种很厉害的蟹,它的螯可以对付老虎.但是捉蜂的人不一会儿能捉很多,而捉蟹者从不受伤.蜂在泥土或木石上筑巢.人跟踪寻找到蜂巢,就可以在夜里拿着火把到蜂巢跟前,群蜂会倾巢而出飞向火焰,直到全部烧死.然后可以把蜂巢整个割下来.蟹生活在蒲苇之间,晚上只要在水边点上一盏灯,它们就会全部爬过来,这时你就可以俯身一一拾取.只知奔向火光而不能规规矩矩地呆在它所应呆的地方,落得个死亡的下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一,1.筑巢(动词)2.到蜂巢跟前 3.倾巢出动 死 4.水边 形容蟹爬行
二,1.然而捉蜂的人不一会儿就能捉很多(不以斗计),捕蟹的人从不弄伤手指.2.只知奔向火光而不能规规矩矩地呆在它所应当呆的地方,落得个死亡的下场是理所当然的事.三,淮北之蜂,江南之蟹都十分厉害,但因好”趋炎“而自取灭亡.本文以此喻指那些利欲熏心,趋炎附势的人没有好下场.45.猫 犬
苏东坡说:”养猫用来捕鼠,不可以没有鼠而养不捕鼠的猫;养狗用来防奸邪之人,不可以没有奸邪之人而养不叫的狗.“我认为猫不捕鼠还可以,不捕鼠而捕鸡就更坏了;狗不叫还可以,不对着盗贼叫而对着主人叫就更坏了.仇视正直的人,一定要尽力打击而去除他,这不就是猫捕鸡吗 觊觎重要的职位,使皇上孤立,这不就是狗吠主吗
一,1.指奸邪之人 2.指猫不捕鼠 3.更坏 4.嫉恨正直的人
二,觊觎重要的职位,使天子孤立,这不是对着主人叫吗
三,宋代文学家苏轼;略.四,在其位,谋其政,不可以尸位素餐.(尸位:占着职位而不尽职守;素餐:吃闲饭.)46.与长子受之
如果你努力学习,在家里也完全可以读书写文章,弄明白言论或文章的内容和道理,用不着远离父母,千里迢迢地去跟从老师学习.你既然不能这样,就是自己不好学,也不能指望你懂得这个道理.但是现在让你出外从师的原因,是担心你在家里为俗务所缠身,不能专心读书学习.同时,父子之间,我也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你.再者,在家里也没有朋友和你一起探讨,增长见识,所以要让你出去走一走.如果你到了老师那里,能够奋发图强,有所作为,努力改掉旧的习气,始终勤勉谨慎,那么我对你还是抱有希望的.不这样的话,就白费精力.如果和在家里一样,哪一天回来,又只是不务正业的人,不知道你还有什么脸面再见父母亲戚和乡里老朋友呢 可要好好地想一想啊!想一想啊!”早起晚睡,不辱没你这一生!“这一次离家从师,千万要努力.一,1.足够,充分 2.既然 3.打发,让……走 4.从师的地方 5.希望.6.这样
二,1.D 2.A 3.C 4.B
三,恐你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四,C
五,奋发图强,有所作为.47.说 虎
老虎的力量同人相比,所差不止一倍.虎爪牙锋利,而人没有那样的尖爪利牙,老虎的力量又比人大几倍,所以人被虎吃掉,没有什么奇怪的.然而虎吃人不常见,而虎皮人常常铺它用它,为什么呢 虎用力气,人用智慧;虎用自己的爪牙,而人借助外物.所以力量的功用只有一点,而智慧的功用非常之多;爪牙的功用是一,而物的功用是百;用一来对抗百,即使勇猛必不获胜.所以人被虎吃掉,是有智慧和外物而不用.所以天下用力而不用智慧的人,与只仗自己一个人而不发挥大家作用的人,都是虎的同类.它被人所获,被人所杀而用其皮来坐卧,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
一,1.与人相比 止 2.坐卧 3.被 4.不常见
二,l.所以力量的功用只有一点,而智慧的功用非常之多.2.所以世上用力而不用智,与只用一己之力而不能发挥他人作用的人,都是虎的同类.3.它被人捕获,被人所杀而”寝处其皮“,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
三,人是万物之灵,有大脑要学会用智,有双手要学会使物,这样才能”虎之皮人常寝处.“ 48.楚人养狙
楚国有一个靠养猴来生活的人,楚国的人称他为狙公.每天早晨,狙公一定在院里分派猴子们干活,派老猴率领小猴往山中采摘草木的果实,上交十分之一用来自己吃,有的猴子不给,狙公就用鞭子抽打它.群猴都害怕他,不敢有违.有一天,有个小猴对众猴说:”山上的果树,是狙公栽种的吗 “大家说:”不对,是天生的.“小猴说:”不是狙公就不能摘取吗 “众猴说:”不对,都可以摘取.“小猴说:”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靠他分派(去采)为他干活呢 “话未说完,众猴都醒悟过来.那天晚上,众猴一起等狙公睡了,打破栏杆,捣毁笼子,拿走了他储存的食物,互相拉着进入树林,不再回来.狙公终于饿死了.郁离子说:”世上有用权术来统治百姓而没有道德准则的人,差不多和狙公一样吧!只是他们还糊涂没有觉醒,一旦有人开导他们,使之明白,那狙公之类的欺诈权术就行不通了.“
一,1.有的猴(无定指代词)鞭子 2.种 3.终于饿死了 4.同”悟“,醒悟 5.开导他们
二,1.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倚靠他而被他役使呢 2.世上有用权术来统治百姓而没有道德准则的人,他们像狙公吗
三,被剥削者一旦觉醒过来,造了反,统治者必将术穷而死.49.象 虎
楚国有个受狐狸扰害的人,多方设法来捕捉狐狸,但没有捉到.有人教他说:”虎,山兽之王,天下的野兽见了它,全都吓掉魂似的,趴在地上等死.“于是他让人做了一个假老虎,拿来虎皮蒙在外面,把它放在窗户之下.狐进来遇到象虎,惊叫着吓倒在地.有一天,一头野猪出现在他的田里,于是就让人把象虎埋伏在田里,而让他儿子拿着长戈在通衢上拦截它,农夫大声吆喝,野猪在草丛中逃跑,遇到了象虎,回过身来向通衢奔去.野猪被捉到了.楚人非常高兴,认为象虎可以降服天下的野兽.后来,野地里有一种野兽,样子有点像马,楚人披上象虎就跑过去.有人劝阻他说:”这是驳呀,真虎尚且不能抵挡,去必将遭难.“不听.那驳马发出雷鸣似的吼叫,扑上前来,抓住了他就咬,楚人头颅破裂而死.一,l.假老虎 2.代象虎 跌倒 3.野猪 出现 4.同”披“ 5.裂
二,1.都吓掉了魂似的,趴在地上等死.(俟命,听命,听候处置发落.)
2.就派人把象虎埋伏在田里,而派他儿子拿着长戈在通衢上拦截它.农人呼,野猪从草丛中逃跑,遇到了象虎,回过身来向大路奔去,被捉住了.三,他认为象虎可以像真老虎那样征服所有的野兽,实在糊涂,还不听别人的劝告.50.李氏之鸠
李氏有一只鸠,能说人话,说话的能力超过鹦鹉,非常聪明,李氏已经养它好几年了.它每天就在走廊厅堂的帘幕之间飞来飞去,从不飞远,晚上就睡在笼子里,来躲避狸猫,老鼠的侵扰.它看到男女仆人有私下里偷拿东西的,摘花毁绿的,一定要报告给它的主人.有个晋国人在吴地经商,见到了这只鸟,愿意拿十两银子把它买下来.鸠已经觉察到他的意图,就告诉主人说:”我住在这里已经好久了,不忍心离开.你果真要把我卖到别的地方去,我将绝食.“主人哄骗它说:”我有二个朋友想要看看你,看完了就带你回来.“到了那个商人家里,主人就抛下它离开了.鸠整天不吃东西,哀呼号叫,要求回去.商人很同情它的忠诚和意志,而且还担心鸠死了而又不能取回银子,于是留下了十分之二的银子作为补偿,把鸠还给了李氏.鸠才吃东西.一,慧(聪明)市(卖掉)且(将要)去(离开)竟(始终)
怜(同情,怜悯)捐(耗费,花费)乃(才)
二,1.鸠鸟每看到僮仆婢女中有私自拿东西或采摘花朵的情况,就一定报告它的主人.2.主人骗它说:”我有个朋友想要看看你,看了以后马上就带你回家.“
三,李氏鸠对故主忠诚不二的坚贞情志,寄托了作者誓死忠于明朝的气节情操,又辛辣地讽刺了那些逆子贰臣,连禽兽都不如.51.傅显迂缓
傅显喜欢读书,很能了解文章的意思,也稍微懂得医药方面的知识,本性迟钝,看起来就像迂腐萎靡的老书生.一天,他迈着四方步到集市上,碰到人就问:”见到魏三兄没有 “有的人指点他在什么地方,傅显就迈着四方步前往.等他见到魏三,喘息了很长时间.魏三问找他有什么事.傅显说:”刚才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做针线活,疲倦了在打盹.小儿在井旁玩耍,离井口三五尺远,似乎让人担忧.男女有别,不便把三嫂喊醒,所以跑来找您.“魏三非常惊恐,奔往井边,到了那里三嫂已经趴在井口上哭儿子了.一,l.稍微 2.有的人 3.很长时间 4.担忧
二,l.一天,迈着四方步走在集市上,碰到人就问:”看见魏三兄没有 “ 2.刚才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做针线活,疲倦了在打盹.三,①望之如偃蹇老儒.②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 “ ③雅步以往.④喘息良久.⑤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兄.四,傅显恪守封建礼教,碍于男女有别,舍”近“而求”远“.52.祈梦决狱
从前有个县令,遇到一件杀人案不能够判决,被牵连的人一天天地增多.于是他在城隍庙求神赐梦指点.梦中见神领来一鬼,那鬼头顶瓷盆,盆中栽了十几竿竹子,青翠可爱.醒来后他翻阅案卷,见有姓祝的人,”祝“,”竹“发音相同,心想一定是这个人了.严刑审讯,没能发现可疑的罪迹.他又翻阅案卷,见有名叫”节“的人,暗自想道:”竹子有节,一定是这个人了.“严刑审问,也没发现疑迹.而这两人已经被拷打得九死一生了.他再没有别的办法,于是当作疑案上报,请求准许另外捉拿凶手,但终究也没抓到.一,1.从前 2.祈祷恳求 3.表示整数外不定的余数,译为”几“ 4.然而 5.终究
二,醒来后翻阅案卷,见有姓祝的人,”竹“,”祝“发音相同,心想一定是这个人了.三,B
四,蒲松龄 《聊斋志异》
五,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53.曹司农竹虚言
曹竹虚司农说,他的族兄从安徽歙县到扬州,途中经友人家.时值盛夏,请坐书屋,非常宽敞凉爽,晚上就想在这儿睡觉.友人说:”这儿有鬼怪,夜里不可以住.“曹竹虚坚持住这里.半夜,有一东西从门缝慢慢进入,薄如纸张.进屋后,渐渐展开像人形,是一个女子.曹一点儿也不害怕.那鬼怪忽然披散头发吐着舌头作吊死鬼的样子.曹笑着说:”还是这个头发,只是稍稍乱了些;还是这个舌头,只是稍微长了些,有什么值得害怕 “鬼怪忽然摘下自己的头放在桌上.曹又笑说:”有头还不值得害怕,何况无头.“鬼怪本领用尽,很快地消失不见了.等到曹归途再住这里,半夜,门缝又有声响,鬼怪刚露头,曹就唾骂说:”又是你这个败兴的东西吗!“鬼怪竟不进来.一,1.宽敞凉爽 2.鬼怪 3.吊死鬼 4.本领用尽
二,1.还是这个头发,只是稍微乱些;还是这个舌头,只是稍微长些,有什么值得害怕 2.刚刚露出它的头,就唾骂说:”又是你这个败兴的东西吗!“
三,不论什么怪物,一旦”技穷“,也就无计可施了.鬼的伎俩也仅此而已,在不怕它的人面前,是无计可施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邪不胜正.54.题画二则
(一)我家有两间草屋,屋子南面种竹子.夏天,新竹丛生,绿色的竹荫照在人身上,在竹园中间放个竹榻,十分阴凉舒适.秋冬之际,取来围屏的骨子,截去两头,横放窗上作为窗格,用均匀洁白的薄纸糊上.风和日暖的日子,受冻的苍蝇碰在窗纸上,咚咚地像敲小鼓.这时,窗纸上映出二片零乱的竹影,岂不是一幅天然的图画吗!凡是我画竹子,并没有老师传授,大多得之于纸窗与白壁上,日光与月影中罢了.(二)
清秋住旅舍中,早起看竹,烟光日影雾气,都浮动在竹子的疏枝密叶之间.看了这样的诗境,胸中突突地就生出了画竹的兴致.其实胸中设想的竹,并不是眼里看到的竹.因此我磨好墨,伸开纸,落笔忽然又作出另一番图像,手里画出的竹又不是胸中设想的竹子了.总的说来,作品的立意在落笔之前产生,这是确定的法则;可作品出现的情趣却超出了法则之外,这是精妙的灵感啊.岂止作画是这样呢!
一,1.放 2.没有什么 3.都 4.情趣
二,1.这时窗纸上映出一片零乱的竹影,岂不是一幅天然的图画吗
2.作品的立意在落笔之前产生,这是确定的法则.三,”胸中之竹“ ”笔中之竹“
四,有实际观察能力,在丰富的生活基础上加以艺术的酝酿与提炼 55.牧 竖
两个放牧的小童进山来到狼洞前,狼洞里有两只小狼,他们商量后分别捉了,各自登上一棵树,两树相隔数十步.不大工夫,大狼回来,进洞见狼崽不见了,神情十分着急慌张.牧童在树上抓扭小狼的脚,耳,故意使它痛叫;大狼听到声音抬头一看,愤怒地跑到一棵树下,一边号叫一边往上爬.其中一个牧童又在另一棵树上使小狼着急地呜叫;狼听到声音四下里看,终于望见,于是放弃这里跑到那里,一边跑一边叫,往树上爬去.刚到这里,另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叫,大狼又转身奔去.嘴里不停地叫,脚不停地跑,这样往返数十次,大狼奔跑渐渐迟缓,叫声渐渐减弱;不久气息微弱,很长时间不动了.牧童下树一看,大狼已断气了.一,1.僮仆 2.着急慌张的样子 3.距 4.不久
二,狼听到声音四下里看,才望见小狼,于是离开这只小狼奔向那只小狼,奔跑号叫如同先前的样子.三,狼虽是凶残之物,但它表现出的疼爱子女的母性,也令人感动.56.狼
一屠夫傍晚行走,被狼追得无路可逃.路边有晚上种田的人在地头上临时搭的供休息的窝棚,跑进去躲藏在那里.狼的爪子从窝棚的篱笆墙外伸人.屠夫用力拽住它,使它无法离去.可是屠夫没有办法打死它.屠夫身边只有一把不到一寸长的小刀子,于是割破狼爪下的皮,用吹猪的方法吹它.用劲吹了一段时间,觉得狼不动了,才用带子把它捆起来.出来一看,那狼大得像牛,腿直不能弯曲,口张开不能合上.于是屠夫背上狼回家.除了屠夫谁能想出这个办法来
一,l.地头上临时搭的供休息的棚子 2.原为”草堆“,这里指蒙盖”行室“之物 3.满 4.大腿
二,1.用劲吹,过了一段时间,觉得狼不太动了,这才用带子把它捆起来.2.若非屠夫,哪里能想出这样的办法
三,人各有所长,物各有其用,对学过的知识要触类旁通,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57.与四弟书
澄弟左右:
我不想多往家里寄银钱物资了,总担心老辈会失之奢侈,后辈会失之骄纵,未曾有银钱富余而子孙之辈不骄纵的.我等兄弟想为祖先保留些恩泽,为后人珍惜一些福分,除了”勤俭“二字,没有别的做法.弟与澄弟都能勤勉却不能节俭;我稍微有点节俭而又不是很节俭;子侄辈眼界高,花销大,将来恐怕难以挽回,弟应该对此要时时留心.同治二年正月十四日.一,1.总是 2.除去,除了 3.稍微 4.挽回,扭转
二,l.总是担心老辈会失之奢侈,后辈会失之骄纵,未曾有钱多而子孙不骄纵的.2.子侄辈眼界高,花销大,将来恐怕难以扭转,弟应对此时常留心.三,要想福泽绵延(为先人留遗泽,为后人惜余福),除却勤俭二字,别无他法.四,自身勤俭,对弟弟和子女们要求很严.58
王冕,字元章,年少时,家里很穷,父亲让他就放牛.他(常常)偷偷地到学堂听各个学生读书,到了傍晚才回家.丢失了牛,父亲发怒打他,不久还是这样.母亲说:”儿了(对读书)痴迷到这种地步,为什么不就让他读书呢 “王冕因此去了依僧寺,夜晚坐在佛的腿上映着长明灯读书.会稽韩性听说了并对他很惊异,收他为弟子,就称他博通经典的儒士,韩性死了,门人对待王冕象对待韩性一样.1.丢,于是,就 2.才,竟,于是,就 3.儿子(对读书)痴迷到这种地步,为什么不就让他读书呢 4.答喜欢谁都可,育之成理即可.59
汉高祖刘邦曾经在闲暇时与韩信谈论各位将领才能的大小,各自才能的高低.刘邦问道:”像我能统帅多少士兵 “韩信说:”陛下您只不过能统帅十万人.“刘邦说:”那对你来说你能统帅多少呢 “韩信回答道:”我统帅的士兵越多越好.“刘邦笑道”统帅的士兵越多越好,那为什么被我活捉了呢 “韩信说:”陛下不善统帅士兵,但善于带领将领,这就是我被你活捉的原因了.而且陛下的能力是天生的,不是人们努力所能达到的.“
1.曾经;众,许多;被.2.更加;增加;益处,好处.3.陛下不善于带兵,可是善于率领将领.4.人各有所长,应扬长避短.60
晋平公问他的乐师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学习,恐怕太晚了吧 “师旷答道:”既然你觉得太晚,为什么不点蜡烛呢 “平公说:”哪有臣子和国君开玩笑的呢 “师旷说:”我一个瞎子,怎么敢奚落国君.我听说:少年时代爱好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壮年时代爱好学习,就像正午的阳光;老年时代爱好学习,就像蜡烛的光亮.烛光虽弱,总比在黑暗中摸着走路强吧 “ 晋平公说:”对呀!“
1.戏弄,明亮,听说.2.向,对,在.3.(秉烛之明)比摸黑走路,谁(哪个)好(强)4.活到老,学到老;或学无止境,终身学习,受益终生等.61叔敖杀蛇
孙叔敖在少年时一次出游,看见一条两只头的蛇就杀死了它并给埋了.回来后就哭了.他的母亲问他其中的缘故,孙叔敖回答说:”我听说看见两只头的蛇的人就会死去,刚才我看见了两只头的蛇.害怕离开母亲死去了.“他的母亲说:”两只头的蛇现在在哪 “孙叔敖回答说:”我担心别人再看见它,就杀死了它并给埋了.“
1.原因,听说,离开,哪里.2.孙叔敖为婴儿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3.我听说看见两只头的蛇的人就会死去.4.承接,承接,修饰,转折.[译文] 62
长江水又流向东,流过西陵峡.(人们)所称的”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袁山松说:”常常听说峡中的水流很快,书本记载以及口头传说都用登临此境令人恐惧相劝告,还没有人称赞山水美丽.到我来实地登临这地方,一到那里,感到特别欣喜,才相信耳闻不如亲眼所见.那层叠的山崖,秀丽的山峰,奇特的结构,异常的形状,确实很难用言辞来叙说.山林里树木耸立,繁荣茂盛,竟在云气的外面.抬头欣赏高山远树,俯身观看江中倒影,愈熟悉这风光愈感到美好.留连了两晚,还没察觉忘了返回.(我)亲眼看见亲身经历的,(还)没有过.已从中高兴地欣赏到了这种奇特的景观,是山水有灵气,也该惊喜千古以来终于遇到知己了!“ [译文] 63
颜回29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去.孔子哭颜回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 “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年纪轻轻就死了,现在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 【译文】 64 文征明临贴写《千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译文】 65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译文】 66
孟子小时候,(有一天,他正在)背诵文章,他的母亲正在纺织.孟子突然停止了背诵,接着又继续背诵.他的母亲知道他因分心而忘记了内容,叫他过来问:”为什么停止了 “孟子回答说:”有的地方忘记了,又记起来了."他的母亲拿起刀割断了织布,用这来告戒他,从这以后,孟子不在因分心忘记了背诵的内容了.【译文】 67
有一个郡的最高长官得了病,华佗认为他只要发大怒病就能治好,于是就接收他很多财物却不给他治病.不多久就弃他而去,留下书信骂他.郡的最高长官果然大怒,命人追拿华佗并杀了他.郡的最高长官的儿子知道这件事,嘱托派去的人不要追赶.太守非常愤怒,吐出了很多黑血病已经治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