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进一步加快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发展的若干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快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发展的若干意见
各镇乡党委、政府,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市机关各部门、各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考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快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发展,做大做强我市影视文化产业,根据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国发〔2009〕30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企业发展的意见》(浙政办发〔2009〕104号)等上级文件精神及《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发展规划》,现对进一步加快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发展思路与目标
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我市影视资源优势和体制机制优势,按照构建产业集群的理念,加快影视制作基地化、产业化、专业化、社会化建设步伐,进一步突破要素制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开发速度,不断优化影视产业发展服务平台建设,吸引大批海内外影视机构落户我市,把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打造成功能齐全、辐射力强并具重要国际影响的影视产业发展基地。
发展目标:至“十二五”期末,实验区要素构建体系、策划制作体系、展示交易体系、影视后产品开发体系、影视服务体系等五大体系日趋完善,产业要素不断集聚、产业链不断完善,在影视拍摄、影视后期制作、影视发行交易、影视人才培养等重要环节实现重点突破,形成全国知名的“影视公园”、“影视制作”、“影视院线”、“影视院府”等四大格局,孵化培育3-5家影视上市公司,实验区营业收入、上缴税费实现翻番目标。
二、加大扶持力度,做强影视企业
(一)加强财政扶持
1、实验区设立影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实验区内影视文化企业,从入区之年起可享受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奖励十年,前二年企业营业税、城建税留市部分按100%,后八年按60%每年度财政分二次给予奖励;实验区内影视文化企业,从入区之年起前二年增值税留市部分按100%,后八年按60%每年度给予一次性奖励;从获利之年起前二年企业所得税留市部分按100%,后八年按60%每年度给予一次性奖励。
2、实验区内影视文化企业代扣、代缴演职人员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等个人所得税的,由地税部门按2%支付代扣代缴手续费,每年度结算一次。
3、设立影视企业贡献奖。对当年度影视企业实缴(指实际缴纳减返还奖励部分,下同)税费达到500 万元,实缴地方税费达到200万元,增幅达到全市税收平均水平且总额位于前三名的,分别奖8万、6万、4万元。
4、进入实验区的影视文化企业(含影视器材、道具、服装等租赁企业)纳税确有困难且符合减免条件的,可申请减免房产税、土地使用税、水利建设专项资金。
5、经广播电影电视行政主管部门(包括中央、省、地市及县级)批准从事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的电影集团公司(含成员企业)、电影制片厂及其他电影企业取得的销售电影拷贝收入、转让电影版权收入、电影发行收入以及在农村取得的电影放映收入免征增值税和营业税。
6、出口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电影和电视完成片按规定享受增值税出口退税政策;文化企业在境外演出从境外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为生产重点文化产品而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自用设备及配套件、备件等,按现行税收政策有关规定,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7、鼓励兴办高新技术文化企业。在文化产业支撑技术领域内,按国家有关规定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支持影视文化企业单位加快科技进步,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而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具实扣除的基础上,再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在一年纳税年度内,企业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8、鼓励设立影视企业总部。凡注册资本金不低于1000万元的影视企业在实验区设立总部,当年实缴税费达到500万元,实缴地方税费达到200万元并约定在实验区经营十年以上的,自总部入驻之年起,给予影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奖励十年,前三年营业税、城建税、增值税留市部分按100%,后七年按60%奖励;从获利之年起前三年企业所得税留市部分按100%,后七年按60%给予奖励。年实缴地方税费500万元以上的,优先安排5亩建设用地指标以招拍挂方式供地,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用于建设公司总部。
9、鼓励影视后期制作基地建设。凡注册资本金不低于500万元、在实验区常年驻地从事影视后期制作、从业人员达30人以上,且当年影视后期制作营业收入占本企业总营业收入1/3以上的影视企业,自入驻之年起,给予影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奖励十年,前三年营业税、城建税、增值税留市部分按100%,后七年按60%奖励;从获利之年起前三年企业所得税留市部分按100%,后七年按60%给予奖励。年实缴地方税费300万元以上的,优先安排5亩建设用地指标以招拍挂方式供地,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用于建设影视制作基地。对后期制作公司的扶持若遇以上条款外的困难,可实施一事一议。
10、推进金融服务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影视企业信贷支持,开辟贷款绿色通道,积极开展无形资产质押、版权捆绑质押等质押形式开发和推广适应影视产业发展需要的影视信贷产品;积极鼓励、引导信用担保机构开展中介评估服务工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协力解决影视企业融资难问题。对总部入区的影视企业用于影视文化产业项目的贷款利息予以贴息。
11、积极鼓励企业拓展市场。对由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管委会办公室统一组织或审定的境内外展会给予每个展位(标准展位9平方米)30%的补贴,境内最高不超过5000元,境外最高不超过2万元。在影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中给予补助。
12、激励影视精品创作。省广电局、金华市人民政府、东阳市人民政府、横店集团共同出资创办“金牛奖”,每两年度对入区企业的优秀影视作品及影视人进行评选、奖励。
13、鼓励社会捐赠支持影视文化事业。社会力量通过国家批准设立的非营利性的公益组织或国家机关对影视文化事业的捐赠,经税务机关审核后,可在年度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或个人应纳税所得额的一定比例内扣除。
14、加强实验区品牌宣传。实验区文化事业费(广告业)全额上缴,其中留市部分的50%返还管委会办公室,用于实验区品牌策划宣传及形象推广。
(二)鼓励上市融资
15、对符合条件的通过股份制改造已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区内影视文化企业,支持其申请上市。将总部设在东阳的影视上市企业在争取上市过程中进入券商辅导期可享受三年辅导期优惠政策,影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给予其营业税、城建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留市部分100%,个人所得税总额的10%的奖励。
16、企业在申报上市过程中支付的有关费用,经税务部门核准,可以摊入当年成本,也可分3年摊销。
17、企业在上市过程中,如遇上述条款以外的特殊问题,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予以专题研究解决。
18、总部设我市的影视企业实现国内或海外上市,当年实缴总税费达1000万元以上的,对上市企业奖励200万元。对实现买“壳”上市并把上市公司注册地迁至东阳、纳税登记在我市的上市公司,当年税收实缴总额增加500万元以上的,奖励100万元。
(三)创新发展平台
19、加强影视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影视服务类企业引进力度,大力延伸影视产业链,加强影视服务体系建设。凡在实验区设立为影视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保护、版权交易、会展等的专门机构,享受影视文化企业同等奖励政策。
20、探索影视发展指数。充分发挥全国首家影视产业实验区的体制探索、政策引领作用,把搭建平台、制订规则作为政府推动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积极探索在影视产业实验区建立“中国影视发展指数”,为及时掌握影视业发展动态,了解影视企业运行状态,为制定相关政策和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也为影视文化企业提供市场信息,指引影视文化产业发展方向。
21、完善交流交易平台。构建影视剧本和影视作品交流、交易平台,每年度组织一次以上的电影看片会、电视剧发行交易会或影视产业高峰论坛等,将实验区建设成为影视作品交流、交易的集散地。
2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影视人才。对个人获得省政府、国务院部委及以上单位科学技术奖取得的奖励,免征个人所得税;对于报经省政府、国务院部委或国务院认可后发放的对优秀博士后、归国留学人员、浙江省特级专家等高层次人才和优秀人才的奖励,免征个人所得税。引进国家级科研机构、国家重点高校、海外知名大学、世界500强企业的高级技术职称或博士学位等高层次影视人才,所支付的一次性住房补贴、安家费、科研启动费等费用,可据实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对影视企业引进、招聘的高层次人才,在户籍办理、子女入学、入托及交通等方面提供支持保障,享受市政府出台的有关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将“横漂”一族及当地群众演员培训纳入全市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计划,年培训群众演员300人次以上,不断提高我市群众演员素质。
23、加快建立横店影视产业协会,推动影视企业实现自我协调、自我约束的良性竞争机制,规范市场行为,促进全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强化部门协作,优化服务环境
1、横店集团作为实验区重要的投资主体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完善机制、体制,加大影视产业的发展力度,做大做强影视基地、影视制作、影视娱乐和影视职业学院,早日组建横店影视集团,为横店影视产业的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2、横店镇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镇区影视旅游环境的规划与整治力度,营造浓厚的影视产业氛围。
3、市机关各部门、各单位,各镇乡、街道,要根据影视产业发展需要,按照“能办推定”原则,推进“流程再造”,优化、简化影视企业办事程序,大力营造支持影视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氛围。
4、实验区管委会成立“影视产业服务中心”,工商、国税、地税、人行东阳支行等部门应简化程序,方便企业办理相关的手续、证件,共同对区内影视企业实行“一条龙”服务,优化实验区的服务环境。
5、构建网格管理平台。融合市委“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理念,以区域划分为基准,分级构筑“入区企业网格”,搭建网格管理服务平台,通过网格牵线搭桥,加大企业之间的关联度,密切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
6、完善外景地管理。建立完善我市外景地管理机制,明确收费标准,理顺群众演员的管理体制,优化拍摄环境。
本文件中对企业的各项奖励资金,不得超过该企业当年实缴税收的留市部分。
本意见由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管委会办公室(东阳市影视产业发展局)负责解释,自2010年1月1日起执行,原有关规定与本意见不一致的,以本意见为准。
中共东阳市委
东阳市人民政府
2010年11月8日
主题词:
第二篇:中国的好莱坞——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
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中国的好莱坞
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以李长春同志的“四化”为指针,全力打造“规模最宏大、要素最集聚、技术最先进、成本最低廉”的全球知名影视基地,六年来工作成绩斐然。
一、基地化建设宏大
根据实验区实验区规划,持续推进影视基地、高科技摄影棚、影视后期制作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今年又立项规划“上海滩”“天津卫”等拍摄基地,不断丰富历史影视实景拍摄基地所涵盖的内容,横店影视城成功晋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提升了服务质量。目前横店拥有“秦王宫”、“清明上河图”等28个大型实景基地、11座大型室内摄影棚,基本满足了剧组对各历史时期影视场景拍摄地需求。
二、产业化发展完善
设立了影视管理委员会,曾挂了影视产业发展局的牌子,实行产业联席制度,明确影视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奖励;创新发展平台,积极探索影视投融资,与中行联合开发了“影视通宝”全力解决影视企业融资难问题。对工商、国税、地税、银行等部门实行“一站式”的服务。影视制作、电影院线不断建设和完善,横店影视学院人才培养发展势头良好,产业链日趋完善。横店演员公会等行业协会日趋成熟,服装、化妆、道具、拍摄器材等要素不断完善,影视要素不断积聚。目前实验区已经吸引了374家影视企业的入驻,其中不乏像华谊兄弟、保利博纳、光线传媒这样的大影视公司。在未来五年实验区将培育3-5家影视上市企业。
三、专业化制作繁荣
今年以来吸引了《后宫》、《还珠格格》、《画皮》、《建党伟业》等知名影视据来横店制作拍摄,1-10月份已经接待剧组114个,累计接待800多个,拍摄影视剧达到21000多部(集)。目前平均每天有三十多个剧组在横店拍摄。吸引了韩三平、郑晓龙等一大批知名的导演入驻拍摄,同时实现了陈建斌、陆毅、黄圣依、张娜拉等上百明星汇一镇的热闹场面。入驻实验区的红点影视后期制作公司工作人员数也实现了破百,区内后期制作公司发展势头强劲。横店影视制作公司制作拍摄的《寻龙夺宝》等几部影视剧得到了国家和浙江省领导的肯定。
四、社会化带动明显
横店全镇现国有星级以上宾馆9家,各类餐馆、旅馆400多家,床位1.5万多个,影视产业创造相关就业岗位2万余个,吸引“横漂一族”3500多人。六年来,实验区完成营收81.51亿元,上缴税费5.84亿元;累计为剧组提供群众演员380多万人次;接待游客3615万人次,带动旅游等三产收入150多亿元。同时也极大的促建了城镇建设的发展。千景万色看不尽
——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发展纪实
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内已建起了28个大型旅游景区,加上森林公园,面积达100平方公里,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影视拍摄实景基地。这里各式建筑美轮美奂,场景应有尽有,影视制作、器材、制景、道具、服饰、灯光等一应俱全。
基地化,专业化,产业化,社会化,横店在推进我国影视剧制作生产方式变革的进程中,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展示出文化的力量。
基地化的目标:
打造全球最大影视拍摄实景基地
仰望秦王宫,顿生凌云志。入城门,经前广场,过中宫门,穿后广场,始见主宫,气势恢弘,吞吐风云。《荆轲刺秦王》、《英雄》、《寻秦记》、《无极》等一百余部影视作品拍摄于此。
1995年底,著名导演谢晋筹拍历史巨片《鸦片战争》,拍摄基地却无着落,令他焦虑不安。横店集团创始人徐文荣闻讯,立即派人赶往上海与谢晋取得联系,并带回了拍摄基地的设计图纸和模型照片,徐文荣当即决定由横店集团全额投资建设拍摄基地的外景,并保证在半年内全部完成。
1996年1月24日,谢晋与徐文荣在横店签约。随后,120支工程队在一片荒岭上,顶风冒雨,日夜奋战。仅4个多月,投资4000万元、占地319亩,包括五大景区、150座各类建筑、总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的19世纪南粤广州街基地建成了。谢晋喜出望外,当年8月,他率摄制组进驻基地,《鸦片战争》如期开拍。
注重发展工业的横店集团,由此看到了影视文化的广阔前景,调查论证之后,做出决定:“做大影视文化产业,推动影视拍摄场地基地化。”
2000年,横店影视城成为我国首批4A级旅游区;2004年4月,成为我国首个国家级影视产业实验区。
迄今,横店集团投入影视拍摄实景基地建设资金已达70多亿元。为了进一步完善基地,横店影视城加快室内摄影棚的建设,自去年8月两座现代化摄影棚免费对外开放,一座高达22米、为国内之最的摄影棚正在紧张设计中。
早在2000年2月,横店集团就宣布向国内外摄制组免费提供所有拍摄基地。到今年5月,在横店已拍摄《鸦片战争》、《英雄》、《无极》、《汉武大帝》、《功夫之王》、《神探狄仁杰》、《木乃伊3》、《潜伏》等影视剧610部。横店成了中国拍片最多的影视基地。
专业化的显示:
影视品牌正在形成和扩展
驱车进入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园,步入实验区展示厅,记者即被一块透亮的图板所吸引:1999年9月,美国影视界权威期刊《好莱坞报道》刊发一篇长文,并配了6幅照片,详细介绍了横店影视城,“这里曾经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山村小镇,如今已经成为‘中国的好莱坞’。”
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吴晓东介绍说,专业化在于打造横店影视专业品牌。
由横店集团出资成立的横店影视制作公司根据市场走向,积极策划拍摄影视作品。仅2008年就投资拍摄了《苏东坡》、《最后的较量》、《虎山行》等影视作品。制作公司还签约加入了亚洲影视联盟。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政府高层或影视巨头到横店实地考察。今年3月,新加坡媒体发展局官员来到横店,就影视剧合拍、人才培养等事宜进行洽谈,达成初步意向。
目前,横店集团独资的6家五星级影城已经开业,长沙横店潇湘王府井影城、南京新街口影城票房收入居湖南省、江苏省影城首位,排名全国前十位。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跨省院线——浙江横店电影院线从2009年1月开始运作,对所属影城统一供片。横店集团计划在3至5年内,在全国大中城市投资建设数十家大型现代化多厅影院,实现“横店影视”在电影产业开发中的新飞跃。
2008年6月,横店影视职业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批准备案,正式迈入全国普通高校序列,纳入全国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计划。
产业化的效应:
从影视到旅游到服务业
刘志江对记者说,文化在经济困难时期有抚慰心灵、振奋精神的特殊作用,文化产业在经济萧条时期具有“反周期”的独特属性。所以,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文化产业来说,国际金融危机是挑战,更是机遇。
横店影视与中国香港、台湾进行合作,还与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的影视公司进行跨国合作。
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也充分发挥集聚效应,先后招商入驻华谊兄弟、光线传媒、保利博纳、香港唐人电影等305家企业,基本涵盖了从投资到剧本创作,再到拍摄、后期制作等,使横店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影视产业链。
实验区内,有影视服务中心、演员公会、行政服务中心、电影审查中心、电视剧审查工作站等,为入区企业提供各种服务。今年1至5月,入区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5亿元,同比增长17%;上缴税费5311万元,同比增长18%。
“拿着本子进来,带了片子出去”,是许多导演和摄制组的乐事。
“影视为表,旅游为里,文化为魂”,是横店影视城的宗旨。
影视城浓厚的影视文化丰富了景区内涵,吸引了大量海内外游客。2008年,横店旅游人次达到570万,全镇实现旅游收入30多亿元。今年1至5月,旅游人次已达253万。
社会化的发展:
为更多的人谋取福利
“盛世横店”,“快乐横店”,“梦幻之城”„„夜晚的万盛街上,拱形霓虹灯闪烁着横店多彩的愿景。
横店集团新闻总监施卫东递过一份材料:横店影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加速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了横店的城市化进程。1975年的横店占地39.7平方公里,辖40个村,现已扩并为103平方公里,辖113个村(居),加上外地务工人员,横店总人口已达12.8万,就业人口已达9.6万。横店建城区面积从1995年的4平方公里扩展到了现在的25平方公里。
横店集团2008销售额达188.06亿元,利税17.18亿元。
影视文化产业的兴起,创造了许多新的就业机会。在横店演员公会登记注册的“横漂一族”有3500多人。2008年,实验区开辟了横店镇荆江片和南上湖片的群众演员队伍,并先后与有关技校协商了群众演员的合作事宜。
据横店工商分局统计,横店个体工商户已达1900多家。如今,在横店从事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已达2.19万多人。光是在横店注册拉“黄包车”的江西等地农民,就有220多人。
“我们珍视世界上最易逝又最可贵的东西——发展机会,配置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最优效益,为更多的人们谋取福利,回报社会。”横店集团网首页,有这么一句话。
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打造全球最大“梦工厂”
★ 横店影视产业试验区核心区(规划建设中)
实验区核心区总占地3000亩,位于横店镇西侧,南江北岸,工业大道从地块中心穿过,并邀请了美国的XWHO公司(艾斯弧设计公司)•中国机构对其进行了着重规划和设计。
核心区计划建设十大中心,包括影视投资中心、行政服务中心、影视交易博览中心、高科技后期制作中心、影视人才教育培训中心、影视后产品开发生产线、院线台线构建、高科技特色影视娱乐中心、影视生产服务中心、影视产业信息研究中心,具体建设包括星光大道、星光剧院、休闲住宅多功能区(影视创作中心)、电影审查中心、电视剧审工作站、商业中心、高科技摄影棚、影视培训中心、影视博览与交易中心、影视后产品开发中心、后期制作中心、影视产业信息研究中心等区块。核心区建成后将极大地加快影视要素的集聚,促进实验区加速发展。
而规划则通过对实验区各功能之间特性需求的分析,将影视制作、旅游教育、商业娱乐、行政管理以及生活配套等功能进行整合,使之合理布局,发挥资源优势,提升实验区的整体价值和国际影响力,成为文化景观和现代化科技相互结合影视拍摄制作和旅游业相互交融、影视后期产品开发与现代营销相互配套的影视产业基地。
核心区重点工程之“星光大道”
星光大道位于工业大道两侧,与工业大道垂直布置。将星光大道布置在整个地块的中心位置,主要考虑到其辐射力、现状地形条件以及工业大道的交通影响因素,便于更好地提升整个影视产业实验区的土地和景观价值,在星光大道的尽端结合原有的山坡地形设置高科技影视娱乐中心,并与周边形成商业空间、展示空间、集会空间以及娱乐空间的复合功能,满足不同层地人群的需求,同时又形成起伏变化的景观轴线。
空间顺序:起点——发展——高潮——尾声
情感顺序:起源——交流——联想——铭记——欢庆——祥和
★ 实验区已入驻企业:
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也充分发挥集聚效应,包括华谊兄弟、光线传媒、保利博纳、唐人电影等境内外影视巨头在内的361家企业已先后入驻横店,基本涵盖了从投资到剧本创作,再到拍摄、后期制作等,使横店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影视产业链。
其中华谊兄弟已将总部和注册地搬迁至横店,唐人电影已将中国大陆运营总机构设于横店。
华谊兄弟
华谊兄弟传媒集团(英文:Huayi Bros.Media Group),创业板股票代码:N华谊 300027,是中国大陆一家知名综合性娱乐集团,由王中军、王中磊兄弟在1994年创立,开始时是由投资冯小刚、姜文的电影而进入电影行业,尤其是每年投资冯小刚的贺岁片而声名鹊起,随后全面投入传媒产业,投资及运营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唱片、娱乐营销等领域,在这些领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且在2005年成立华谊兄弟传媒集团。
浙江长城影视
全国最大的影视传媒机构之一,公司年产电视记录片2000集,为中国最大的纪录片拍摄生产制作和重要的电视剧拍摄单位,拥有全国电视剧拍摄最高级别的甲类许可证。保利博纳(POLYBONA)是目前中国最大规模的以电影发行为核心竞争力的专业化电影公司。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国内首家获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颁发“电影发行许可证”的民营企业。光线传媒(ENLIGHT MEDIA)成立于1998年,经过十年发展,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传媒娱乐集团。光线传媒也是中国最大的电影和电视剧公司之一。
唐人电影其总部设在上海,北京、横店、香港及台湾设有分公司。上海总部负责策划、影视制作发行、宣传、艺人经纪、后期制作、动画制作、文化出版工作等;北京办事处负责业务配合、艺人经纪及宣传等;横店制作中心负责生产古装戏,拥有唐人专有摄影棚和摄影基地;香港办事处负责处理境外事务,包括海外发行;台湾办事处负责台湾地区的影视宣传等。
★ 横店电影院线:抢滩影视产业终端市场
横店院线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在全国各地建设“五星级”高档影城,抢占影视产业发行终端市场。在未来5年,横店集团在影视产业的投资将不少于30亿元,在全国建设300到500家中高档影院。
目前已经建立的连锁电影院有:
南京横店影视电影城 金华横店影视电影城
北京横店影视电影城 富阳横店影视电影城
郑州横店影视电影城 佛山横店影视电影城
重庆南岸横店影视电影城 泰州横店影视电影城
武汉横店影视电影城 深圳横店影视电影城
湘潭横店影视电影城 郑州宝龙横店电影城
太原横店影视电影城 泰安横店影视电影城
呼和浩特横店影视电影城 贵阳横店影视电影城
淮南横店影视电影城义 乌横店影视电影城
★ 横店影视人才培养基地
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是一所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以“影视”为特色、涵盖相应领域相关专业,旨在培养能满足我国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和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各条战线需要的“一专多能”的影视工程技术人才。
学院地处全国首个国家级影视产业实验区——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内。学院将在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内建成30个实习基地,每一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影视的拍摄制作过程。学院根据专业教学需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参与各项实践和实训。每年入驻横店的100多个影视剧组、影视产业实验区内100多家影视机构和横店影视娱乐、横店影视城等公司可为毕业生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并为毕业生走向全国提供良好的平台。
第三篇:重庆市关于进一步加快柑橘产业发展的意见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柑橘产
业发展的意见(渝办发〔2007〕276号)
2007-10-12 15:54:00 来源:新农村商网作者:-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和“一圈两翼”发展战略,引导农业优势产业合理布局,大力推进长江三峡柑橘产业带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增加农民收入,经市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快柑橘产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加快柑橘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重庆是全国乃至世界柑橘生产最适宜的生态地区之一。柑橘产业是保护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重要产业,也是三峡库区经济发展和移民安稳致富的支柱产业,做好柑橘产业发展工作意义十分重大。重庆直辖以来,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市柑橘产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柑橘种苗三级繁育体系基本健全,种植面积已达到一定规模;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日益增强,以“三大片区”为重点的区域化布局框架基本形成;初步建立了“政府引导、龙头带动、业主参与、农民主体”的发展机制,农民发展柑橘的积极性高涨,发展柑橘产业对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市柑橘产业发展仍然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优质专用柑橘及加工柑橘原料基地建设严重不足,品种熟期很不均衡;立地条件相对较差,标准化柑橘果园改土建设难度较大;农民收入偏低,自我投入能力弱,品种更新换代缓慢;柑橘果园建设不规范、幼树抚育管护不到位,投产推迟、产量低下等问题依然存在。当前,世界柑橘主产国受自然灾害和疫情严重影响,国际市场柑橘及加工橙汁价格持续上扬,为我市柑橘产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和难得机遇。有关区县、有关部门要站在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落实“一圈两翼”发展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快我市柑橘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发挥优势,突出重点,整合资源,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把重庆柑橘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实现柑橘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加快我市柑橘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统揽,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提高柑橘综合生产能力为主线,以优势区域为重点,加工与鲜销结合,早中晚熟期品种搭配,优化区域布局,大力推进标准化果园建设,积极培育多元化生产经营主体,加大柑橘产业化经营力度,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世界柑橘最具竞争优势的地区之一。
(二)发展目标。到2012年,江津、长寿、垫江、忠县、万州、云阳、奉节、开县、永川、巫山等10个重点区县集中成片新发展柑橘标准化果园80万亩以上,全市柑橘种植面积达到260万亩以上,年总产量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达到200万吨以上;年加工鲜果150万吨以上,其中商品化包装处理50万吨以上,橙汁加工处理100万吨以上;建成完备的柑橘种苗三级繁育体系,柑橘非疫区通过认证,完成“中国柑橘城”核心区建设,尽快形成健
全的柑橘产业体系,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全国最大的晚熟柑橘和橙汁出口基地奠定坚实基础。
(三)基本思路。实现上述目标,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柑橘产业发展全局。始终坚持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思路,在柑橘产业加快发展中更加注重突出优势区域和优势品种,着力抓好江津及周边鲜销柑橘生产片区、长寿至万州沿线橙汁加工原料生产片区和奉节及周边脐橙生产片区建设;始终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思路,统一规划部署,区别扶持政策,促进各区县竞相发展;始终坚持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路,在推进规模化经营的基础上,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始终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的思路,在加强政府统筹规划和政策引导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调动全社会发展柑橘产业的一切积极因素;始终坚持谁投资、谁经营、扶持谁、谁受益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思路,促进柑橘生产建设、管理、经营形式多样化。
三、狠抓柑橘产业加快发展的关键环节
(一)大力发展规模化经营。市农业主管部门要抓紧牵头完成到乡镇、村社的柑橘产业发展重点区域建设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并报请市柑橘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分下达建园指导性任务。坚持向优势区域集中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发展方向,每个新建果园相对集中成片应达到500亩以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大力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保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收益,种植户承包、租赁果园合同期不得少于10年,土地流转的转包费、转让费和租金等收益归承包经营权人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截留、扣缴。
(二)狠抓优质苗木繁供。进一步完善我市柑橘种苗三级繁育体系建设,按照总体规划安排布局品种,突出发展加工柑橘和晚熟柑橘;科学调剂调度种苗,标准化果园建设全部采用无病毒容器苗,大力推广应用优良品种。农业主管部门要按照农作物种子法律法规和柑橘种苗繁育标准的有关规定,加大监管力度,抓好种苗检疫和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审核发放,严禁不合格种苗进入基地,确保标准化建园种苗所需。
(三)提高果园建设水平。市农业主管部门要尽快修订完善不同标准的柑橘建园规范、抚育管理规范和验收管理办法。按照市农业主管部门制定的建园技术规程和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建园改土、规范种苗定植,建设标准化果园。要高度重视柑橘标准化果园管理特别是幼树抚育管护工作,编制发放柑橘管理简明技术手册,强化管护技术培训,发展短期经济作物间作、套作,实现“以短养长”,切实提高规范化管护水平。由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的标准化柑橘果园建设,经验收合格后可立牌标识。国土部门要依据总体规划,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水利、交通等有关部门要根据总体规划,优先安排规划区内标准化果园水网、路网和柑橘产业区农村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柑橘产业发展条件。
(四)加大疫情防控力度。要抓紧制定出台柑橘非疫区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柑橘疫情监控及应急扑灭机制,高标准推进我市全国首个柑橘非疫区建设。要切实加强柑橘植保植检工作,建立健全柑橘疫情检测报告制度,制订柑橘非疫区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发挥柑橘检疫检查站的阻隔和各级疫情监控网络的屏障作用,严控柑橘有害生物入侵,确保我市柑橘产业安全,提高柑橘产品市场竞争力。
(五)拓展柑橘市场营销。积极推进柑橘产地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大力培育柑橘流通中介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优化工商管理服务,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直接向城市超市、社区农贸市场和便利店配送柑橘;利用国际柑橘高端论坛、农交会等展会,全力开拓国际市场,努力扩大出口;切实落实柑橘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加快建立完善柑橘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加大柑橘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力度;保护柑橘地理标志、知名品牌和柑橘资源。
四、完善促进柑橘产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加大资金整合投入力度。要按照集中力量办大事、整合各项资金、任务责任到部门的原则,支持三峡库区柑橘产业发展。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整治、移民、扶贫、农业生产发展等资金项目主管部门,要按照资金服从规划的要求,根据市柑橘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达的柑橘建园指导性任务和市农业主管部门制定的建园规范,衔接、申报、审批和实施项目,保质保量完成柑橘标准化建园任务。要按照柑橘总体规划,优先安排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水土保持和小型农田水利资金用于柑橘标准化果园周边道路和水利灌溉等设施建设,其他水利资金也要向柑橘标准化果园骨干水源和主干渠建设倾斜;市级统筹基本建设资金主要用于柑橘良繁体系和非疫区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产品加工等专项扶持资金要重点投向柑橘产业化经营和柑橘产品加工。金融机构要增加对柑橘产业的信贷投放,积极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担保机制,确保柑橘发展资金需求。要公开建园投入概算和财政资金补助标准,引导农民和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入发展柑橘产业。
(二)健全柑橘投入补助制度。三峡柑橘产业发展投入实行柑橘生产直接补贴、先建后补,原则上按市级补助60%、业主自筹30%、区县补助10%的比例分担。标准化建园补助资金在市政府有关部门分配给区县的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整治、移民、扶贫等资金中安排;种苗补助由市财政专项安排;区县财政安排的10%补助资金用于抚育管理补助或抚育贷款贴息和乡镇以下的技术培训。市财政部门要根据资金服从规划的要求,按照统筹协调、资金整合、部门负责、统一标准、先建后补的原则,牵头制定资金筹集与管理的具体办法,确保整合资金投入到位。
(三)防范柑橘产业发展风险。要加强自然灾害和重大病虫害预测预报和应急体系建设,提高柑橘产业防灾减灾能力。积极发展柑橘保险,扩大柑橘政策性保险试点,各级财政对农户参加柑橘保险给予保费补贴,鼓励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帮助农户参加柑橘保险,按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的原则,完善柑橘保险机制。开展对柑橘标准化果园幼树抚育贷款贴息或直接补助,扩大贴息范围,减轻果农投入压力。
(四)建立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各区县(自治县)要建立公平竞争机制,制定出台激励政策,公开确定新发展柑橘的生产经营主体,广泛宣传调动农民发展柑橘生产的积极性。对重点区县发展实行奖惩动态管理,对目标任务完成好的区县给予以奖代补,对不能按质量要求完成发展任务的区县,相应发展任务可调作其他区县完成。积极鼓励非重点区县(自治县)在优势区内按市场导向规划发展柑橘,对相对集中成片新发展达一定规模,并经验收确认符合全市标准化果园建设要求的,视同重点区县同等扶持政策对待。
(五)强化柑橘产业科技支撑。农业科研经费增量主要用于柑橘产业发展。启动实施“长江柑橘带橙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和“柑橘新品种选育与深
加工”等市级重大科技专项,积极支持柑橘基础科研和应用技术研发。大力推广幼树抚育期标准化管理技术,普及柑橘节水灌溉技术,启动柑橘测土配方施肥工程。把标准化果园建设与规模化养殖场建设结合起来,加大“畜沼果”生态模式示范推广力度。充分依托农业信息入乡工程,健全柑橘产销信息收集与发布制度。支持区县(自治县)、生产基地、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校进行技术合作;把柑橘技术推广作为国家科技入户工程的主要内容,着力培育柑橘科技应用大户;加强乡镇以下或业主柑橘发展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农科教相结合的推广机制,切实解决好科技推广应用“最后一道坎”问题。
(六)培育柑橘生产经营主体。坚持“政府引导、部门牵头、区县实施、社会参与、主体明确、投资多元”的发展机制。鼓励创办、领办、联办标准化果园,支持标准化果园承包、租赁经营和股份制合作经营。积极鼓励全社会各方面能人带技术、带资金、带管理发展柑橘产业,成为加快柑橘产业发展的带头人;鼓励科技人员应用新品种、新技术领建示范果园;支持工商企业、大专院校和中职学校毕业生、技能人才创建标准化果园、创办柑橘龙头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支持柑橘加工型龙头企业发展。担保机构、金融机构要加大对柑橘龙头企业担保信贷支持,重点解决柑橘建园、管护和收购资金困难等问题。大力支持柑橘合作组织发展,有关部门要出台具体登记办法、财务管理和配套支持措施,采取有利于柑橘合作织发展的税收和金融政策。
五、强化对柑橘产业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健全工作体系。全市各级人民政府特别是重点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柑橘产业发展工作,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网络化工作体系,做到上有人管、下有人抓。市政府已成立柑橘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市农业主管部门要健全工作体系,全力抓好统筹、协调工作。重点区县要切实加强领导,明确专门的区县级领导主抓,组建一套工作水平高、协调力度大、经费有保障、管理能力强的工作班子,为加快柑橘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完善推进机制。完善“市政府领导、市级部门牵头、区县政府实施、业主承担”的推进机制。严格实行柑橘产业发展目标责任制,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重点区县政府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要把标准化果园建设、非疫区建设、财政资金投入落实、抚育管护等柑橘发展任务完成情况纳入目标管理进行考核,有关部门牵头包干任务、各负其责。加强监督检查,对发展柑橘产业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工作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和问责。千方百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齐心协力推进柑橘产业加快发展。
(三)营造发展环境。要广泛宣传加快发展柑橘产业的重大意义、相关政策、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市级每年至少举办1―2次大型宣传活动,市农展会设立柑橘专展区,举办柑橘高端论坛;各重点区县也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宣传实效,力争人人都成为柑橘宣传的“活名片”,努力营造加快柑橘产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第四篇: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
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
所属层级类别:内蒙古 所属类别:旅游
发布单位: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 生效日期: 2009-1-7 0:00:00 发布文号: 锡署发[2009]5号 是否有效: 有效
为加快全盟旅游产业发展,实现由旅游资源大盟向旅游经济强盟的跨越,制定以下发展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旅游产业是一个涵盖面广、带动力强、容纳就业多、发展速度快的动力产业、富民产业,与国民经济各方面具有很强的关联性。近年来,我盟以建设中国北方最具代表性的草原生态旅游胜地和蒙古族民俗文化旅游胜地为目标,深入实施旅游开发带动战略,旅游产业得到迅速发展。2003年以来,全盟累计接待游客88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6亿元,年均增长分别达到52%和57%,均高于全国、全区同期水平。旅游产业已成为全盟服务业中最具活力、发展最快的产业,成为带动全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各地、各部门要把发展旅游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任务,作为扩大就业、增收富民的重要途径,作为提高全民素质、扩大对外开放的有效措施,进一步解放思想、完善思路,深化认识、科学定位,充分调动各行业、各部门的力量,形成加快旅游产业全面发展的工作合力,实现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按照加快发展、惠及百姓的总体要求,充分整合和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充分展示草原自然风光、蒙古族民俗风情、蒙元历史文化内涵,加快旅游精品、龙头骨干项目建设,全面实施旅游产业化、市场化、品牌化战略,大力推进我盟旅游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由旅游资源大盟向旅游经济强盟的跨越。
坚持的基本原则:
---坚持集中打造与突出特色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自然资源与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资源开发并重和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社会广泛参与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全面提质增效与培育产业龙头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扩大规模与集约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盟旅游产业的总量、质量和经济效益全面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份额明显提升,特别是对第三产业的龙头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初步实现把旅游产业建成全盟重点产业的总体目标。
总量目标。到2010年,接待游客人数420万人次,旅游收入70亿元,“十一五”后三年两项指标年均增长分别达20%和30%以上;到2015年,接待游客人数500万人次,旅游收入110亿元,“十二五”期间两项指标年均增长分别达10%和30%以上。市场主体培育目标。加快旅行社、饭店、餐饮业、旅游交通业、旅游景区、购物、娱乐等旅游要素建设。到2010年,年营业额超300万元的旅行社达到10家,其中1-2家进入全区前10位;全盟酒店床位数超3万张;旗县市(区)所在地镇和重点旅游乡镇均建有三星级以上饭店;地方特色餐饮业规范发展,每个地区培育2-3家具有地方特色的示范店;全盟“牧人之家”达260户以上,其中,星级“牧人之家”60户;国家a级景区达到15家,其中,4a级以上景区达到3家;成立拥有600座中高档客车旅游汽车公司2家;建立旅游商品研究开发中心,开发生产具有锡盟特色的肉食、奶食、民族服饰、工艺品等多个系列购物商品,形成较为完善的旅游购物市场体系;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演艺节目进一步丰富,游客人均停留时间达3天。形成以旅行社的高度组织为中心,饭店、餐饮、交通、景区、购物、娱乐业等一体化的旅游产业体系。结构调整目标。到2010年,旅游“六要素”中购物、娱乐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40%以上,2015年达到50%以上,逐步形成更加合理的旅游消费结构。
三、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注重品牌培育,明确旅游产业发展定位。各旗县市(区)要围绕“天堂草原---锡林郭勒”这个主题品牌,抓住最能体现本地区文化和民族特色的亮点,进一步明确旅游产业发展的定位,打造最具地区代表性、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旅游产品、节庆活动和人文气息浓郁、地方特色鲜明旅游城镇。鼓励企业参与节庆活动,提高节庆活动的组织化、市场化、产业化程度。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提高节庆活动实效性。今后一个时期,要有效整合全盟旅游资源,集中打造以元上都为代表的蒙元历史文化品牌;以传统和现代赛马、马术活动与马文化研究为代表的马文化品牌;以乌珠穆沁、察哈尔、阿巴嘎和苏尼特四大部落为代表的锡林郭勒游牧文化和蒙古族民俗文化品牌;以民族歌舞、体育为代表的娱乐文化品牌;以沙地草原、半荒漠草原、典型草原和草甸草原为代表的草原生态旅游品牌;以二连浩特、珠恩嘎达布其口岸为代表的边境旅游品牌;以煤电、化工、风能、金属冶炼、农畜产品加工等为代表的工业旅游品牌。结合全盟城镇化战略,整合旅游、规划、建设、城管、交通、文化等部门力量,完善城镇的旅游综合服务功能,加大对现存历史遗迹的保护性开发和恢复性修缮,加快特色旅游城镇建设步伐。依托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把具有地区特色的民族歌舞、体育、服饰、饮食、礼仪和民俗风情等元素与旅游城镇建设结合起来,提升城镇亲和力、历史感和旅游文化品位,使城镇成为吸引游客的亮点和旅游目的地。锡林浩特市进一步巩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成果,二连浩特市全力打造全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多伦县、西乌旗积极争创“中国旅游强县”。
(二)加快项目建设,提高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要把旅游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内容,像抓工业项目一样抓旅游项目。旅游项目建设要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和精品意识,根据游客的不同需求,高起点、大手笔进行策划,集中力量深入挖掘草原文化、历史文化和传统民俗风情等优势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一批融观赏、休闲、度假、体验、参与等多种旅游活动于一体的综合型、复合型旅游项目。加快发展工业旅游和农牧区旅游项目。结合全盟工业化和“围封转移”战略,加快旅游要素向一、二产业流动。依托工业园区,建设工业旅游示范项目,开发工业观光旅游;大力培育“牧人之家”“农家乐”等民俗旅游,推进民俗旅游典型示范村建设,发挥旅游产业在恢复草原生态、带动农牧民增收的作用。拓宽旅游项目建设投融资渠道。通过有偿转让资源经营权、质押权和收费权等形式鼓励企业参与旅游项目建设。加快组建由各级财政担保的国有投资开发公司,积极协调盟内外金融机构,加大对旅游重点项目的信贷支持。
(三)完善市场机制,增强旅游产业发展活力。大力扶持骨干龙头旅游企业发展,加快全盟旅游产业市场化进程。加强与国内知名旅游企业合作,引进或挂靠国内一流的旅行社、旅游公司,加快组建旅行社、旅游景区、宾馆等各要素具备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提高旅游产业供给水平,增强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鼓励和引导盟内从事资源开发的实力雄厚企业,参与旅游项目开发和跨行业经营。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和民营资本参与旅游开发和经营。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建设,健全旅游诚信体系,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加大督查力度,坚决查处各类欺诈游客的行为,努力营造公平、公正、有序的旅游市场环境。
(四)改善薄弱环节,提升旅游产业化水平。加快旅游“六要素”建设,完善旅游产业链条,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增加旅游产业收入。坚持以人为本,以游客为中心,在“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产品和服务中彰显人性化,推动旅游消费提档升级。突出打造体现地区餐饮特色的锡林郭勒蒙餐品牌,提高餐饮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高档次的旅游饭店、宾馆。大力发展旅游交通运输业,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组建旅游车队,从根本上解决全盟总体旅游交通运力不足和结构性短缺等问题。培育旅游商品生产龙头企业,开发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地区特色鲜明并有一定收藏价值和纪念意义的锡盟草原特色旅游商品;把旅游购物设施建设纳入城镇建设和景区建设总体规划,加快旅游商品购物街和旅游商品集散中心建设,促进旅游商品购物业的市场化、产业化和规模化。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结合,充分发挥各类文艺团体的作用,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创办旅游娱乐公司、旅游文化演出公司,推出一批以蒙元历史文化、蒙古族民俗风情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演艺节目和文化娱乐活动,增加游客消费内容,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增加旅游附加值。加快淡季旅游项目开发,继续做好冬季旅游主题活动,同时进一步丰富内容,培育锡林郭勒冰雪旅游品牌。
(五)加大宣传推介,扩大旅游产业对外影响力。创新旅游营销理念,建立政府主导与企业参与相结合、品牌形象宣传与产品线路推介相结合、借势宣传与造势宣传相结合的宣传促销机制,不断巩固和开拓旅游客源市场,努力提高营销的质量和实效。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观念,整合全盟对外宣传资源,加强横向联合,统一宣传“天堂草原---锡林郭勒”品牌,共同开拓市场。加强旅游信息化建设,提升中国草原旅游网的档次和宣传能力,综合运用网络、媒体和节庆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促销,扩大锡盟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策划、包装,按照“政府主导、媒体引路、企业跟进、市场运作”的方式,充分调动媒体、旅游企业等的积极性,逐步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中心,以企业为主体的促销模式,全方位展示和推介我盟的旅游产品。通过歌曲、演艺节目创作等载体,向外界展示我盟独特旅游资源优势和魅力,在更广领域上扩大锡盟知名度。
(六)加强区域合作,拓展旅游产业发展空间。加强“中俄蒙”区域协作,加快发展边境旅游。强化与京津冀和东北地区的旅游合作,联手打造跨区域旅游线路,建立“线路对接、客源互送、促销联手、管理协调”的良好合作机制,尽快使我盟旅游产业融入东北振兴、环渤海经济圈和中俄蒙贸易区。进一步密切与呼和浩特市、赤峰市、张家口市、兴安盟和承德市等周边盟市合作,联手打造内接京津冀、外联俄蒙欧的黄金旅游线路。盟内各地要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共同打造精品旅游项目,培育跨区域精品旅游线路,实现旅游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加强重点旅游景区通道沿线景点的开发和建设,尽快解决盟内重点景区间车程长、景点少的问题。
四、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
(一)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投入。发改部门要在发展三产的过程中优先安排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努力改善重点景区基础设施条件。各级财政要设立或增加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安排一定的旅游发展专项经费,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宣传促销活动,并随经济发展逐年加大投入。生态部门要对开展“牧人之家”“农家乐”农牧户按照效益和规模给予扶持。交通部门要加快旅游道路建设,对纳入路网管理规划的连接旅游区(点)道路优先安排投入,并全面搞好路牌指引提示。其他部门也要优先扶持旅游产业项目发展。
(二)实行税费鼓励政策。国内外客商来我盟投资兴办旅游业的投资规模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从投产经营之日起3年内缴纳的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和从获利起3年内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由地方财政部门逐年按50%拨付资金用于该企业发展;投资规模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30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从投产经营之日起5年内缴纳的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和从获利起3年内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由地方财政逐年按50%拨付资金用于该企业发展。国内外投资者到我盟兴办旅游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从经营之日起5年内缴纳的营业税,地方财政按一定比例拨付资金用于该企业发展。对旅游专业村和农牧民以“农家乐”、“牧户游”为主题开发的旅游项目,免征所得税,免收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对盟内外旅行社开展的旅游包机业务,返还相应缴纳营业税的50%。新建的旅游景区景点,2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2年后减半征收3年。鼓励公务员带薪休假,促进旅游消费。鼓励企业将旅游纳入职工福利和奖励的内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公务活动,可以委托旅行社安排交通、住宿、餐饮、会务等事项。
(三)实施积极的土地政策。利用荒山、荒地、荒滩开发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旅游产业项目,5年内免征土地使用税,减半征收土地管理费和土地出让金(除挂牌拍卖的土地);对企业范围尚未利用的林地、湖泊等占地免征土地使用税(所有投资者)。社会投融资建设的旅游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和接待服务设施,减半征收新建景区景点的土地管理费和土地出让金(除挂牌拍卖的土地)。国内外客商以出让方式使用我盟国有土地兴办旅游企业的,土地出让金可区别情况给予50%以上的优惠,土地出让年限最高可达到50年。国内外客商到我盟投资旅游产业使用国有土地,经旗县市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以依法划拨使用,免缴土地使用费。国内外客商到我盟以租赁方式使用国有土地兴办旅游企业,免缴一定年限的土地使用费,最高可免缴20年。
(四)用足用好国家和自治区出台的各项产业政策。国家和自治区及盟内出台的有关西部大开发、加快发展服务业及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等的政策中符合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各相关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旅游主管部门要认真做好监督,及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切实减轻旅游企业负担。
五、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各地要不断加强对旅游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努力为旅游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成立以行署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进一步加强对旅游工作的组织领导。各旗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统筹抓好本地区的旅游工作。旅游主管部门要更新工作理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行业指导、市场监管、加强服务、扩大宣传等职能作用。宣传、发改、经委、财政、交通、商务、文体、农牧业、工商、税务等部门要努力为旅游产业发展创造条件,形成大力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工作合力。各地要将旅游发展目标列为政府的重要考核内容,对旅游产业发展突出的地区、部门及个人予以奖励。
二是加大服务和监管力度,优化旅游市场环境。各级旅游部门要加快职能转变,强化服务意识,积极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今后全盟拟建的三星级以上饭店和国家aaa级以上旅游景区必须经盟旅游局审批,以提高饭店和景区申报升级的成功率。交通、铁路、民航等部门要协调推进公路、铁路、航空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构建完善的立体交通网,提高锡盟旅游的可进入性。教育、人事、劳动、科技、工商等部门会同旅游部门及时制定出台符合我盟实际的旅游行业从业资格和服务标准,提升全盟旅游服务水平。加强旅游执法体系建设,建立旅游、公安、交通、工商、质监、安监、环保等部门联合的执法机制,加强旅游市场的治理整顿,规范经营秩序,推进诚信建设,切实维护旅游者合法权益。突出抓好旅游安全工作,建立旅游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切实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旅游产业综合服务能力。坚持“人才兴旅”,建立适合我盟实际的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加强校企联合,努力培育一批高素质、复合型的旅游专业人才。特别要注重培养和引进一批视野开阔、经验丰富、能力卓越的旅游营销、策划、创意人才。高度重视旅游主管部门队伍建设,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健全旅游人才选拔和激励机制,有效提高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指导能力。旅游、劳动、职业学院等部门要密切协作,切实做好旅游专业人才、在职人员和农牧民转移从事旅游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第五篇:2012加快产业集聚区推进意见
濮阳市统计局
关于进一步推进产业集聚区统计基础建设的实 施 意 见
(讨论稿)
根据河南省统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三区”统计工作的意见》(豫统文„2011‟64号),《河南省“十二五”时期统计基础建设发展规划》(豫统文(2011)183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推进产业集聚区统计基础建设,加强产业集聚区统计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供大家讨论。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三个提高”,结合“四大工程”建设,按照“五项基础”建设工作要求,全面推进产业集聚区统计基础建设、统计业务规范化建设、统计信息化建设、统计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产业集聚区统计工作水平,推动全市产业集聚区统计基础建设再上新的台阶。
二、工作目标
2012年,我市产业集聚区统计基础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统计基础建设,建立健全统计组织;加快统计业务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规范化水平;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实现报表联网报送;加大统计业务培训力度,全面提高统计队伍整体素质。争取通过一年的努力,形成机构 1
人员到位、制度健全、工作规范、职能完备的统计工作机制。具体目标为:
1、统计机构人员落实到位。产业集聚区要设立能够独立承担统计工作的机构,配备统计人员3-5人,配备计算机、打印机等配套设施,提供必要的办公条件。2012年底,8个产业集聚区机构人员全部到位,落实好办公条件。
2、统计业务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产业集聚区要按照
《河南省“三区”统计工作规范》文件要求,制订产业集聚区统计规章,建立健全统计工作制度,规范数据采集、处理、审核、上报等工作流程,建立健全统计台帐,分类整理统计资料。产业集聚区根据《河南省“三区”统计业务规范化建设测评标准》,对照测评内容逐项进行打分,定期通过统计数据采集处理业务平台进行网上自评,2012年底8个产业集聚区规范化建设全部达到合格以上标准,其中30%以上达到示范单位标准。
3、统计信息网络建设不断提升。产业集聚区要保持与省市县网络畅通。产业集聚区内的“三上”企业”要积极开展联网直报工作,2012年6月底实现全覆盖,在企业一套表推进中发挥带动作用。实行联网直报的单位都要通过网络直接向省数据中心报送原始数据,各级统计部门不得代替调查单位上报数据。
4、统计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三区”应配备与统计
工作任务相适应的统计人员,确定统计负责人,保持统计人
员的相对稳定。年内,要对“三区”统计人员队伍培训,逐步提高统计人员业务素质
5、统计部门职责分工进一步明确。根据“三区”统计
制度,市统计局工业、投资、贸易、能源、普查中心、服务业及核算等专业科室要负责做好“三区”“三上”法人单位名录库管理、主要经济指标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能源消费等统计工作;县区统计局负责传达部署上级统计部门有关开展产业集聚区统计工作的任务、要求和制度,对产业集聚区管委会统计工作进行指导,开展业务培训;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具体承担产业集聚区基层报表的收集、整理、审核与上报工作,对本区的数据质量负责。形成各负其责又密切协同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统计工作顺利进行。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抓好任务落实。根据全市产业集聚区统计基础建设领导小组的分工,继续实行市局领导包县区的工作制度,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位。
2、加大督导检查力度,推进产业集聚区发展。2012年继续加强对产业集聚区统计基础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市统计局联合相关部门成立督导组,每季度对产业集聚区统计基础建设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产业集聚区的各项建设情况进行排序,并对排序情况进行全市通报。
3、强化考核评比,全面提升产业集聚区统计水平。今年年底,全市要对产业集聚区统计基础建设开展情况进行评
比表彰。同时产业集聚区统计基础建设将继续作为各县区规范化考核验收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各县区年底综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凡是产业集聚区统计基础建设没有完成目标的,不得评为统计工作先进单位。
4、建立产业集聚区抽查巡查制度,努力提高数据质量。2012年对产业集聚区数据波动幅度较大,增长速度过高等异常现象,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数据质量抽查,市统计局组织核算、工业、投资、贸易、能源、普查中心、服务业等有关专业对集聚区中每个企业的主要统计数据和全部单位数进行抽查核对,并形成一种经常性的抽查制度,确保数据质量的提高。
5、树立典型,以点带面促发展。年内,在产业集聚区
统计基础建设方面树立先进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工作。召开经验交流会,交流先进经验。通过典型的示范作用促进统计基础建设,加快统计发展。
6、强化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年内,市局要
举办1期培训班,对产业集聚区统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逐步提高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