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进一步加快开发园区发展全面承接产业转移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快开发园区发展全面承接产
业转移的意见
开发园区是全市“升级提速,加快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的主战场和重要平台,为抢抓长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向内地加速转移机遇,更加积极有效的推动全市开发园区开发建设,不断提高开发园区建设整体水平,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快开发园区发展,全面承接长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抓住长三角地区等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加速和国家建立皖XX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重大机遇,发挥我市开发园区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综合商务成本相对较低比较优势,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承载能力、优化政策与政务环境为主要推动方式,着力营造综合竞争优势,突出重点,分类推进,积极吸纳长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经营理念,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双赢,推动全市开发园区经济加快发展,带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重点工作
坚持错位承接,构建分工明确的产业体系
围绕产业升级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瞄准长三角等沿 海发达地区迫切需要转移的产业,积极吸纳资本、技术、人才、品牌等要素,进一步提升和壮大装备制造及零部件、精细化工和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培育壮大光伏、生物、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改造振兴轻工食品、纺织服装、建材等传统产业。依托各自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实施“错位承接、错位发展”战略,高新区重点承接发展装备制造及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产业;经济开发区重点承接发展现代服务业、光伏产业;XX工业园区重点承接发展商贸物流、专用设备制造产业;怀远经济开发区重点承接发展不锈钢制造、机械电子、有机硅产业;XX经济开发区城南分区重点承接发展纺织服装、食品制造产业;XX经济开发区沫河口分区重点承接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固镇经济开发区重点承接装备制造和食品制造产业;怀远马城经济开发区重点承接发展建材、冶炼产业。
完善基础设施,打造功能完善的产业承接平台
按照“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灵活化、投资渠道多样化”的投融资方略,多渠道筹措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加大开发园区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进一步完善开发园区路、水、电、讯、热、气等基础设施配套能力,加强能源、环保、物流、通关等公共服务和服务平台建设,全面提高承接大项目的能力。推动各类要素向园区集聚,努力实现园区项目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约、功能集成。
实施扩区规划,拓展开发园区发展空间
着力推动两个层面的扩区工作。在省级层面上,按照省政府提出的“扩区规划应符合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核心要求和其他要件要求,结合我市新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实际,积极准备申请报告、发展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扩区说明等扩区要件,加大向上衔接力度,推动我市省级开发区获准扩区。在市级层面上,进一步拓展开发区发展空间。按照“高新区达到50平方公里以上,其他省级开发区达到30平方公里以上”的总体要求,开展新一轮的扩区规划谋划工作,为未来5-10年里开发区大建设大发展留足发展空间。
推动合作共建,探索开发园区加速发展新路径
合作共建园区可以有效解决园区建设资金压力大、项目招商引资落地周期长等问题,有利于承接先进地区部分产业整体转移,实现开发园区快速做大做强。要加强与长三角等沿海地区政府、开发园区、龙头企业的联系,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积极寻求共建园区合作,推行“飞地政策”、“股份制园区”等模式,推动合作共建园区取得突破。通过合作共建,努力把我市开发区建设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产业集聚的主战场和高效服务的平台,成为引领皖北科学发展的示范区和加快振兴的先行区。
加大招商力度,提高利用外资规模和水平
紧紧把握国内外产业转移大趋势,围绕产业承接重点,认真谋划重大招商项目,加强长三角等沿海地区资金、产业转移动态信息的收集和研究,加强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工作力度,强化专业招商,推行挂职招商,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促进产业组团式承接和集群式发展。进一步加强国内国际交流合作,着力引进国际行业龙头企业、国内500强企业,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水平。
拓宽融资渠道,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适时建立开发区建设专项资金和产业发展基金,积极争取中央投资,整合各类专项资金,通过注入有效资产、整合存量资源、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等多种方式做大做强高新投资公司、经开区投资公司、河北发展公司和三县投资公司,增强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能力。各银行要优先满足开发区建设的贷款需求。继续推进应收账款质押、在建工程质押、专利抵押,鼓励支持金融机构推出金融创新产品,有效解决入园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进一步开展好银企对接、银园对接活动。对开发园区内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政府举办的担保公司要优先给予贷款担保支持。支持开发园区内企业发行股票、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拓展融资渠道。引导和支持民间资本投入开发区建设。
转变发展方式,着力走科学承接发展道路
严格执行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准入门槛,承接的项目必 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资源节约和污染物排放要求。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估审查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围绕“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努力承接一批技术含量高、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战略性创新产业,实现在承接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坚持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努力承接一批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走科学承接发展道路。
三、支持政策
加大财政税收政策支持力度
参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皖XX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精神,市财政出资填平补齐开发园区内新建企业所得税省级分成部分,市级分成部分全额返还给开发区,留作开发区滚动发展。涉及行政事业性收费予以全免,涉及省有关部门规定收取的费用,由市财政出资付费。支持合作共建园区发展。XX年起连续6年,经市开发区建设开发领导小组认定的合作共建园区,新增增值税和所得税市、县留成部分,全额补贴给合作共建园区。
加大土地利用政策支持力度
全市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预留50%,专项用于开发园区重大项目建设。对转移到开发园区内的项目,用地指标计划上给予优先安排。计划指标不足的,积极向上争取,支持列入省单独选址计划。土地出让净收入留存开发园区,用于开发园区开发建设。对园区开发建设涉及的耕地补充任务、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及就业培训由所在地政府负责。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
XX年起,市开发区基础设施贴息资金规模提高到5000万元,重点加大市区开发区、市区工业集中区、获得省政府批准筹建的省级开发区、合作共建园区基础设施支持力度,其中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用于合作共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补贴。三县也要从省财政每年支持的XX万元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中拿出10%-20%支持合作共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突出支持外来创新型和高新技术企业
对市外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以及海内外重要研发机构、中试基地等落户开发园区的,优先享受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相关政策,同时可享受转出地同等优惠政策。对外省、市已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转移到我市开发园区内落户的,有效期内不再重新认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外省、市转移到开发园区内的综合利用资源企业,凡在资格有效期内生产已认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产品的,不再重新认定,享受企业所得税资源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
加大金融扶持力度
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在开发园区设立分支机构,新购建的自用办公房房产税按收入归属3年内由财政全额奖励给企业。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开发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投放力度,基础设施新增投入部分可视同招商引资外来资金,按照有关政策兑现。积极支持园内企业上市、发行中长期债券和短期融资券。鼓励企业上市,企业因上市而补缴的税费,市及以下留成部分奖补原企业股东。
实施电费综合补贴政策
对转移到省级开发区的企业生产用电,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规划要求的条件下,由所在地政府或开发区管委会给予0.1元/度电费综合补贴优惠政策。
建立人才培训和交流机制
组织人事部门要加强与苏浙沪及沿海发达地区组织人事部门联系,邀请开发园区来我市传经送宝。XX年起,安排开发区优秀干部前往苏浙沪及沿海发达地区开发园区挂职锻炼或驻点招商。
第二篇:关于进一步加快开发园区发展全面承接产业转移的意见
开发园区是全市“升级提速,加快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的主战场和重要平台,为抢抓长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向内地加速转移机遇,更加积极有效的推动全市开发园区开发建设,不断提高开发园区建设整体水平,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快开发园区发展,全面承接长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抓住长三角地区等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加速和国家建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重大机遇,发挥我市开发园区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综合商务成本相对较低比较优势,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承载能力、优化政策与政务环境为主要推动方式,着力营造综合竞争优势,突出重点,分类推进,积极吸纳长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经营理念,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双赢,推动全市开发园区经济加快发展,带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重点工作
(一)坚持错位承接,构建分工明确的产业体系
围绕产业升级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瞄准长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迫切需要转移的产业,积极吸纳资本、技术、人才、品牌等要素,进一步提升和壮大装备制造及零部件、精细化工和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培育壮大光伏、生物、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改造振兴轻工食品、纺织服装、建材等传统产业。依托各自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实施“错位承接、错位发展”战略,高新区重点承接发展装备制造及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产业;经济开发区重点承接发展现代服务业、光伏产业;蚌埠工业园区重点承接发展商贸物流、专用设备制造产业;怀远经济开发区重点承接发展不锈钢制造、机械电子、有机硅产业;五河经济开发区城南分区重点承接发展纺织服装、食品制造产业;五河经济开发区沫河口分区重点承接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固镇经济开发区重点承接装备制造和食品制造产业;怀远马城经济开发区重点承接发展建材、冶炼产业。(二)完善基础设施,打造功能完善的产业承接平台
按照“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灵活化、投资渠道多样化”的投融资方略,多渠道筹措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加大开发园区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进一步完善开发园区路、水、电、讯、热、气等基础设施配套能力,加强能源、环保、物流、通关等公共服务和服务平台建设,全面提高承接大项目的能力。推动各类要素向园区集聚,努力实现园区项目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约、功能集成。(三)实施扩区规划,拓展开发园区发展空间
着力推动两个层面的扩区工作。在省级层面上,按照省政府提出的“扩区规划应符合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核心要求和其他要件要求,结合我市新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实际,积极准备申请报告、发展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扩区说明等扩区要件,加大向上衔接力度,推动我市省级开发区获准扩区。在市级层面上,进一步拓展开发区发展空间。按照“高新区达到50平方公里以上,其他省级开发区达到30平方公里以上”的总体要求,开展新一轮的扩区规划谋划工作,为未来5-里开发区大建设大发展留足发展空间。(四)推动合作共建,探索开发园区加速发展新路径
合作共建园区可以有效解决园区建设资金压力大、项目招商引资落地周期长等问题,有利于承接先进地区部分产业整体转移,实现开发园区快速做大做强。要加强与长三角等沿海地区政府、开发园区、龙头企业的联系,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积极寻求共建园区合作,推行“飞地政策”、“股份制园区”等模式,推动合作共建园区取得突破。通过合作共建,努力把我市开发区建设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产业集聚的主战场和高效服务的平台,成为引领皖北科学发展的示范区和加快振兴的先行区。(五)加大招商力度,提高利用外资规模和水平
紧紧把握国内外产业转移大趋势,围绕产业承接重点,认真谋划重大招商项目,加强长三角等沿海地区资金、产业转移动态信息的收集和研究,加强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工作力度,强化专业招商,推行挂职招商,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促进产业组团式承接和集群式发展。进一步加强国内国际交流合作,着力引进国际行业龙头企业、国内500强企业,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水平。(六)拓宽融资渠道,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适时建立开发区建设专项资金和产业发展基金,积极争取中央投资,整合各类专项资金,通过注入有效资产、整合存量资源、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等多种方式做大做强高新投资公司、经开区投资公司、河北发展公司和三县投资公司,增强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能力。各银行要优先满足开发区建设的贷款需求。继续推进应收账款质押、在建工程质押、专利抵押,鼓励支持金融机构推出金融创新产品,有效解决入园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进一步开展好银企对接、银园对接活动。对开发园区内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政府举办的担保公司要优先给予贷款担保支持。支持开发园区内企业发行股票、企业债券、短期第三篇:关于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意见
关于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意见来源:转载区委区政府发布日期:2009-07-29浏览
次数:112【字体:大 中 小】
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来安徽视察时提出的“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战略决策。经近几年快速发展,我区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一区八园多带”的发展平台初步建立,产业规模和层次逐步提升,已具备了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和条件。为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加快推进全区大建设、大发展、大跨越步伐,现就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和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解放思想,先行先试,注重改革创新,突出发展特色,改善发展环境,用新思路、新机制,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着力提高产业转移承接能力,努力把我区建成产业实力雄厚、资源利用集约、生态环境优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二、目标任务
以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积极打造皖东南地区新兴生态型中心城市、苏皖边界产业转移重点承接区、面向长三角的“三基地一枢纽”(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配套产业基地,旅游休闲基地,集综合交通、区域性现代物流于一体的综合型枢纽),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到2015年,区属生产总值超过20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30亿元左右。
三、政策措施
(一)加强产业规划,积极打造承接产业转移新载体
深入研究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趋势和特点,结合我区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认真编制各项产业发展规划,找准承接产业转移的方向和着力点。区经委负责牵头编制纺织服装、化工及化学制品、碳酸钙深加工、机械加工及装备制造产业规划;区农委负责牵头编制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规划;区商务局负责牵头编制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区旅游局负责牵头编制休闲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区政府办、发改委、环保局、招商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等单位做好配合。
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各部门要抢抓示范区建设的政策机遇,加强与发达地区的对接,超前谋划一批园区建设、原材料、交通、水利、供水、供电、科技、教育、物流、旅游、环保等涉及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与跨区域合作项目,抓紧做深做实项目前期工作,尽快启动水阳江码头、汤村水库、中心医院搬迁、污水处理厂等重点项目,加快打通与江苏高速公路接口的宣狸路、水雁路等连接工程,建立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高速通道,拓展合作广度和深度,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更多优质载体。区交通局、经委、建委、农委、水务局、商务局、卫生
局、教体局、旅游局、环保局、科技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要尽快提出重大项目方案。
(二)加快开发区建设,着力构筑承接产业转移新平台
经济开发区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要以经济开发区和乡镇分区为载体,立即启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先期建设工作,市区合力推动皖东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经济开发区要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结合园区综合发展规划编制灯饰、汽摩配及高科技产业发展规划;创新园区建设方式,吸引发达地区政府、行业协会、投资商以建设专业园区、特色园区、园中园、标准厂房等多种形式与我区合作建设开发区,增强产业整体转移和承接能力。要抓住省委、省政府培育经济强镇的机遇,创新乡镇分区建设方式,进行科学定位、错位发展,打造多层次的产业转移承接平台;水阳、狸桥分区要发挥毗邻江苏的区位优势,吸引外来投资者无偿借地开发建设,实现借船出海,加快打造沿边产业带;积极争取水阳、水东、狸桥、孙埠四个分区设立省级开发区。
(三)加大改革力度,探索建立承接产业转移新机制
我区当前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重大发展机遇,必须大力推进发展环境的创新和突破。
⒈进一步完善外来投资服务机制。抓紧完成政务服务中心和投资服务中心建设,实行“一站式”服务,对外来投资项目安排帮扶专员,实行一对一跟踪服务,帮助协调解决项目落户、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⒉创新招商工作机制。加强招商机构建设,充实专业招商人才,围绕产业规划,组建专业招商小分队,扩大招商范围,拓宽招商视野,增强招商和承接产业转移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⒊创新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和干部管理体制。对在发展过程中急需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经济管理人才,要放宽条件,大胆引进,破格录用。下放经济开发区干部管理权限,建立适应开发区发展需要的灵活、积极的用人机制。选送优秀年轻干部到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学习,提高干部发展意识和发展能力。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大力培育我区承接产业转移所需要的大量熟练产业技术工人。
⒋灵活运用土地政策。区国土分局要制定相关措施,指导各园区及乡镇结合土地流转、土地复垦、建设用地置换和新农村建设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大土地收储力度,盘活土地资源,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充裕的项目建设用地。
⒌创新金融服务机制。区金融指导小组要强化指导和协调,加快农村合作银行组建进度,引导外来资金申报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争取开展村镇银行试点。提升区国资公司和振宣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融资担保能力,有条件的乡镇可以组建投资公司,允许社会资金参股,提高融资服务水平。区促进企业上市指导组要加强资本市场研究,积极引进发达地区战略投资者,做好华卫集团、宣酒集团、博瑞特热能设备公司等重点企业上市指导工作。
⒍推进各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区发改委、建委、环保局要下放项目管理和审批权限,区安监局、卫生局、劳保局、工商局等相关行政职能部门要采取授权或委托方式,下放区级行政审批许可和处罚权,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降低行政成本。区财政局、发改委负责牵头制定培育经济强镇政策措施,实施灵活积极的财税分享机制、干部人事管理机制,加大政策激励和扶持力度,有效激发基层加快发展的热情。
(四)创新发展观念,全力营造承接产业转移新氛围
全区上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发展理念的更新突破,要坚决摒弃小富即安思想,学习长三角地区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思想观念,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以思想解放带动创造力释放,以观念创新带动工作创新,以思想观念更新
推动产业转移承接。宣传部门要积极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宣传媒体,加强对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宣传,重点突出我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措施和投资环境。经济开发区及乡镇分区要立即行动,通过在城镇、高速、国省道两旁醒目位置设置反映“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建设内容的大型户外广告标牌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扩大经济开发区及乡镇分区的对外影响力,大力营造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氛围。
进一步加大投资环境整治力度。区委督查室、区优化办要定期开展全区投资环境检查,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及时查处破坏投资环境的案件。区政法委要组织公安分局、司法局、招商局等部门定期开展外来投资项目建设环境专项整治行动,项目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及街道办事处要积极配合,对影响项目建设的强包工程、强买强卖、无理阻挠施工等行为,坚决予以打击,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营造安全、顺畅、高效的投资环境。
第四篇:关于进一步加快园区发展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快园区发展的意见
为充分发挥产业园区在全县工业经济中的引领和主导作用,加快推进我县产业转型升级,早日将我县产业园建成规划布局合理、产业定位明确、建设规模适度、功能配套齐全的新型产业园区,根据《张家界市工业提质升级“135”行动计划》和《桑植县“十三五”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现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三量齐升”总要求,落实“产业扶贫,工业兴县,绿色发展”的工作思路,着力解决当前园区发展中的基础设施落后、企业规模不大、产业结构不优、体质机制不顺等主要矛盾,通过进一步整合各类要素资源,引进和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和有潜力的小微企业,力争到2017年底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2家,培育小微工业企业1家,培育亿元工业企业3家,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X以上,到2020年底,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0家,园区基础设施投资达X亿元,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达X元以上,实现税收X亿元,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
二、主要措施
(一)完善园区管理体质和运转机制
1、进一步明确园区管委会和工业园规划区内乡镇政府的工作任务,强化园区管委会招商引资、服务企业和工业园规划区内乡镇政府的征地拆迁、施工环境、安置工作职责,努力提高园区的运转效率。
2、制定出《桑植县绿色综合产业园管理办法》,围绕提高投资强度和税收贡献等核心指标,加强对入园企业的激励和考核。健全对园区管委会和项目所在乡镇政府的目标任务考核体系,制定投产见效企业县级税收分配方案,提高项目在乡镇政府税收分成享有比例
3、优化园区管委会干部队伍结构。将一批懂法律、善谋利、重实干、有经验的基层干部充实到园区管委会,增强服务项目的能力和招商引资的成效。合理安排招聘招考计划,有计划向园区输送工程技术、统计、规划、产业发展与招商等专业人员,提高园区特岗人员专业化水平。
(二)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1、统筹用地计划指标,工业用地指标主要用于园区企业用地和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需求,严格按照园区发展整体规划,分步抓好二垭工业园区、赤溪工业园区和火车站物流园区水、电、路、标准厂房、公租房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成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
2、创新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加大对园区融资力度的支持,以园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投资为主,适当尝试BT、BOT等新型投融资模式作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补充,确立适当的投资回报率,鼓励和引进社会资金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强化市场运作力度。
3、整合部门资金和项目,将园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纳入加大国家资金对园区发展的支持力度,落实园区发展引导资金,将园区发展所得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及时兑现园区企业县级税收返还政策,将园区企业上缴的县级税收、非税收和土地收益(上缴国家、省、市的除外)拨付给工业园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三)鼓励和促进工业地产发展
1、鼓励和支持以工业楼宇、标准厂房、仓储物流配套设施等为主要开发对象的工业地产发展,在园区控制性详规内制定工业地产发展规划,推动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向工业地产集中。
2、拓宽工业地产融资渠道,支持县有相应资质的社会资本作为投资主体,争取与园区合资、合作、独资等方式从及工业地产开发,园区通过投资补助、申报贴息、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适当补贴。
3、严格执行《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工业地产发展的意见》湘政办发[2014]96号文件精神,根据需要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中安排一定的工业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用于工业地产项目建设;严格执行工业地产项目审批权限,支持工业地产的销售实行产权分割。
(四)主动破解招商引资难题
1、修改完善《桑植县绿色综合产业园鼓励投资暂行办法》,吸引来桑投资客商入驻园区。优先保证园区工业用地指标,对入园工业项目用地实行净地出让。对进入园区符合产业优先发展方向的工业项目用地出让最低价格标准,可区别情况按《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10%-50%执行;投资强度达到国家标准,连续三年每亩年综合税收达到10万元以上的,可从第四年开始份三年全额返还企业土地出让价款,每年返还三分之一。
2、支持园区管委会争取土地出租,标准厂房出租等形式给企业提供土地使用权并按承诺兑现水、电、路等公共设施配套,努力降低企业用地和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帮助解决企业用工难题,将工业企业职工职业技能培训纳入城镇创业就业培训计划,对引进的高职称专家适当给予一定的津贴补助和安家补助。
3、推动园区与沿海地区、发达地区加强合作,加强园区信息化平台建设,大力宣传我县自然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互通信息,实现产业承接。积极动员各类经济组织、自然人,本地致命客商和外来企业家宣传我县园区特色和园区优惠政策,主动参与旅游节庆、招商洽谈会等专门招商活动,及时兑现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
(五)优化政务服务环境
1、实行备案管理。任何单位不得随意对园区企业实施检查,必要的检查事先须在县优化办和工业园管委会备案登记,在工业园管委会工作人员陪同下方可进行。
2、加强园区和企业周边社会治安管理,赋予公安派出所独立办案职权,定期开展园区周边环境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打击欺行霸市、强买强卖、强工强运及干扰企业生产经营等违法行为。
3、园区工业项目涉及县本级收取的所有行政事业性和服务性收费全免(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收取部分除外);需上缴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属县本级政府地方留成和返还部分一律免收或先交后返。
(六)完善投融资体系
1、鼓励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为工业项目和企业引进融资,对新增工业贷款额前4名的县级金融机构。县政府分别给予X万元、X万元、X万元、X万元。
2、鼓励融资性担保公司为工业项目提供贷款担保,对综合费率在担保额2.5%以下的,由政府按担保额度的XX%补贴给担保公司。
3、支持社会资金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地产项目,建立合理的补贴机制,确保社会资金合理回报率。
(七)创新园区体制机制
1、逐步探索和创新园区体制机制改革。组建产业发展方局、国土分局、公安派出所、统计分局、规划分局,赋予其独立的行政审批权限,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办结效率,建立封闭运行的园区管理体制,确保园区事务办理不出园区。
2、实行灵活多样的绩效工资制度。在编人员基本经费渠道不变,深化岗位薪酬和绩效奖励改革,工作人员薪酬与工作业绩挂钩,可高于全县同职级工资水平,但最高不得超过3倍。
3、探索干部管体制改革,支持园区与所在地镇相关领导干部实行双向交叉任职或交流任职。园区所在地乡镇干部的提拔任免必须充分征求工业园管委会党组意见,社区(村、居)党支部书记的任免,工业园管委会党组有一票否决权。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加快园区发展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快园区发展的意见
阜政办〔2007〕8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加快我市园区发展,实施工业突破四年行动计划,推进阜阳跨越式发展、实现奋力崛起,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园区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加快园区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我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奋力崛起的重要举措。办好园区,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对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和资源配置,扩大招商引资,创造就业机会,增加财政收入,提高我市综合经济实力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配套能力较差、服务环境不优等因素制约,我市园区发展速度偏慢、规模总量偏小、产业层次偏低、带动能力偏弱,与发达地区相比,与我市“十一五”规划要求相比,差距明显。必须进一步增强加快园区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加快园区发展摆到重要位置,高度重视,全力抓好。
二、加快园区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二)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科技创新、体制创新为动力,以招商引资、发展工业经济为核心,坚持园区建设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相结合,创新发展模式,改善投资环境,完善服务体系,努力把园区建成改革开放的先导区、现代加工制造业的集聚区、土地利用的集约区和循环经济的示范区。
(三)发展目标:阜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要依托阜城逐步形成区域性产业集群,逐步建成工业主导型新城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强创新能力,进一步发挥对全市其他园区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各县市区工业园区要向主导产业明确、关联企业集聚、综合配套能力完备的方向发展,形成产业链完整、具有园区品牌的产业集群功能区域。到2010年,全市各类园区建成面积80平方公里,实现增加值150亿元。
(四)基本原则
――改革创新。进一步解放思想,借鉴发达地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进园区的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环境创新。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创新园区建设与发展模式。
――科学发展。各园区应当在编制规划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进入园区的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凡违反国家产业政策、不符合园区总体规划和清洁生产要求,可能造成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的项目,一律不得批准进入园区。
――突出特色。各园区要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核的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依托各地的区位、资源、产业和市场优势,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带动相关项目的启动实施,形成产业链,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形成和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分工协作、差异竞争、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理规划。园区建设要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园区规划要与城镇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相结合。园区应根据自身定位、产业结构、资源供应、环境保护等进行功能分区布局。
三、健全管理机构,提高服务水平
(五)园区设立管委会,作为同级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管委会对园区内的经济、社会等事务统一领导、统一管理,享有所在地政府经济管理权限,行使《安徽省省级开发区条例》中规定的职权。工商、国土、建设、规划、环保、房产等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园区建设,按照简政放权的原则,能够委托园区办理的,要委托园区办理,积极为园区建设服务。切实加强园区管委会领导班子建设,将优秀人才选拔到园区领导班子。建立园区专门管理队伍,大力引进和培养造就一批专业人才,努力提高园区管理服务水平。
(六)提供优质服务。园区管委会采取“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理,全过程服务”的方式为投资者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加强金融、科技、人才、劳动用工、信息、市场等方面的服务体系建设。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应减少对园区企业的检查频次,坚决杜绝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乱评比等行为。全面清理园区内的各项收费,对依法保留的收费项目要向社会公开,并严格按标准收取。
四、严格管理,集约利用土地
(七)保障园区建设用地。园区土地利用计划实行单列,优先安排园区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指标。积极搞好占补平衡,通过土地整理、土地规划修编、村庄规划建设等挖掘用地潜力。加大土地整理力度,各地可在耕地占补平衡前提下,将新增耕地面积折抵建设占用耕地指标,重点用于园区项目建设。支持园区开展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各园区确保工业项目用地比例不低于项目用地总量的70%。园区工业用地可以执行国家允许的最低地价标准。
(八)提高用地办理效率。园区建设急需的建设用地 “急事急办”,在土地利用计划未下达前,园区基础设施和工业项目急需用地,由园区所在地政府按程序申报,所占用的用地指标在正式下达的土地利用计划中扣减。当地政府应帮助园区储备合理规模的土地资源。
(九)集约利用土地。阜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强度不低于100万元/亩、其他园区投资强度不低于80万元/亩。园区要积极建设多层标准厂房,出租或出售给企业使用。阜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规模小于500万元、其他园区投资规模小于200万元的企业,原则上不再单独供地,可租用或购买标准厂房解决生产经营用地。定期核查清理已出让的土地,对取得土地使用权后已闲置2年以上的,要依法予以收回。建立园区节约、集约用地评价体系,评价结果与新增建设用地相挂钩。
(十)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利益。规范土地征收办法,建立完善土地补偿长效机制、就业扶持机制、居民安置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五、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十一)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阜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做好新扩区域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尽快形成20平方公里的开发框架。其他园区要继续加大以道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优先列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优先纳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范围,统一规划建设。
(十二)创新开发方式。树立经营园区的理念,支持园区按照市场运作的方式,筹集和运作建设资金,实行综合开发,滚动增值。以园区土地开发使用权、基础设施项目所有权和经营权出让为突破口,着力解决发展资金匮乏、融资渠道不畅和招商机制不活的难题。
(十三)加大投入力度。市财政加大对阜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各县市区也要积极筹措资金支持所在地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对园区内的工业项目城市建设配套费,扣除国家和省规定的相关费用后,市及以下全额返还园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从2007年起,园区三年内新增加的地方财政收入全部留在园区,满三年后,由地方财政与园区对半分成,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各地要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创新担保方式,积极引导银行贷款投向基础设施建设。
六、突出特色,提升产业集聚程度
(十四)加快产业集聚步伐。园区要突出发展工业项目,各园区工业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不低于70%,主导产业占工业经济的比重不低于70%。各园区要明确1-3个特色产业为主导产业,制定产业布局规划,引导相关企业集聚,加快形成集中度高、关联度大、竞争力强的园区主导产业群。
(十五)简化项目备案手续。对园区建设项目,除审批类项目外,凡不在投资项目目录范围内的,由园区管委会办理备案,审核建设项目规划方案和初步设计,负责企业的项目规划、环保评审。
(十六)支持项目建设。对进入园区的工业项目,优先列入市“6611”工程和推荐列入省“861”行动计划。积极帮助园区项目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市财政设立园区特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扶持特色产业项目建设,加快培育特色主导产业。
七、优化资金、人才环境,扶持企业发展
(十七)积极争取金融机构支持。加快信用环境建设。支持园区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促进会等中介组织。把园区信用促进会建成中小企业贷款信用载体和管理操作平台,负责中小企业贷款项目的开发、推荐和管理工作,建立由会员企业、信用促进会、政府组成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防范机制。支持阜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担保机构。各县市要设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主要面向园区企业提供担保服务。协调金融机构扩大对园区企业的贷款规模,鼓励增加对园区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贷款。
(十八)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高层次的专业人才,使园区真正成为人才“高地”。有关教育和培训机构要加强园区企业职工的技术和职业教育,按照市场引导、供需对接、厂校结合的原则,开展对职工的培训。
八、创新方式,千方百计招商引资
(十九)强化园区的招商引资平台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形成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的格局。依据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围绕提高园区产业层次和产业集聚度,确定引资的重点领域。针对客商注重产业配套环境以及链条式整体转移的趋势,开展产业链招商,提高招商引资实效。要重点依托当地资源优势、产业优势、重点企业开展招商。围绕促进主导产业集约化、规模化,积极引入资金雄厚、技术实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核心企业、龙头企业,吸引上下游企业,聚少成多,促小成大。
(二十)支持园区之间错位发展。各园区引进的工业项目不符合园区特色产业发展方向的,可推荐到其它园区落户。该项目的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由引荐县市区和落户县市区按6:4的比例分享;符合奖励的项目,奖金应奖励给引荐县市区。由此实现的税收,除上交国家和省数以外,五年内由引荐县市区和落户县市区按3:7的比例分成。
九、加强园区工作的领导
(二十一)市政府成立阜阳市加快园区发展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市发展改革委、经委、建委、国土资源局、规划局、财政局、科技局、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环保局、物价局、劳动社保局、招商办、中小企业局和人民银行阜阳市中心支行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加强对园区发展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定期听取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园区建设存在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承担日常管理、指导和协调工作,加强园区经济运行监测,定期收集、整理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和主要经济指标等园区发展情况,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供市政府决策参考。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密切配合,主动服务,形成合力。建立园区考核制度,每年年初对全市各园区上年发展情况进行考核,对前三名的园区给予奖励。
(二十二)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对园区工作的领导。把园区建设推到主攻工业、招商引资、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切实做到精力优先保证、生产要素优先配置、问题困难优先解决、服务协调优先到位,积极推进园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