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加快重庆经济发展

时间:2019-05-13 22:25: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主动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加快重庆经济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主动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加快重庆经济发展》。

第一篇:主动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加快重庆经济发展

主动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加快重庆经济发展

一、东部沿海产业转移趋势越来越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政策优势,不断创造经济奇迹。如以上海为龙头、由浙江和江苏15个城市构成的“长三角”经济圈以占全国1%的土地和5.9%的人口,创造出占全国15—20%的经济总量。

近年来,随着东部沿海的土地、劳动力、能源等成本快速上涨,部分传统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趋势加快。2005年上海、广州两地工业用地每平方米分别为782元、556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0%、21%。另一方面,随着东部沿海积极承接国际高端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传统产业转移的动力也不断增强。

二、东部沿海产业转移为重庆加快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

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弥补我市建设资金不足。在争取国债资金难度日渐加大的背景下,吸引东部企业投资正成为解决我市资金短缺的重要途径。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仅福建、广东两省知名企业投资我市的重大项目就有11个,合同金额160多亿元。

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助推我市新型工业化进程。东部沿海投资我市的不少企业规模较大、管理水平较高,核心竞争力、辐射带动能力较强,有利于加快我市产业升级。如格力空调重庆生产基地等制造业项目相继实施,带动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优化工业布局,提高我市产业积聚能力。

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为我市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山东如意、浙江奥康、雅戈尔等一大批纺织、服装、皮鞋等劳动密集型项目相继落地重庆,吸纳了大量劳动力。据有关部门测算,山东如意科技集团在万州的投资项目建成后,可解决6000人就业。

三、影响重庆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

一是物流成本相对较高。重庆地处西部内陆,物流成本相对较高。例如,以上海口岸为目的地,重庆每标准集装箱的水运成本为3700元,比武汉高23%;公路为11240元,高105%;铁路为5622元,高55%。

二是配套能力不强。除了相对发达的汽车摩托车配件产业外,其余产业产品零部件配套率低,大部分核心零部件和电子元器件从沿海购进;各开发区(园区)项目之间在原材料、产品的协作关联度不高;各区县产业同构化现象较明显,产业特色不鲜明;物流、生产性金融业不够发达;市场中介发育不完善。

三是人才较为缺乏。我市高技能人员占职工总人数的比重为2.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高级职称人才占比5.2%,低于全国0.8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只占23%;中小企业、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只占1.7%。

四、对策建议

(一)研究降低物流成本政策

合理布局各种交通枢纽、站场,注重各种运输方式有机衔接和协调发展,加强与跨区域交通的衔接,搭建便捷的物流平台。引导企业选择合理运输途径和运输方式,降低运输费用。强化高速公路成本收益核算,合理确定收费标准,试行高速公路收费听证制度。改革目前按车型收费制度,积极探索“年票制”和“计重收费”相结合的高速公路收费方式,实现“少载少缴、多载多缴、空车受惠、超限受罚”。

(二)提高产业协作配套能力

围绕大企业、大集团,发展中小企业,形成核心企业、配套企业、生产性服务企业紧密结合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提高产业积聚能力。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专门化发展,提升商贸业发展水平,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业,加快构建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体系,积极发展生产性金融服务业和中介服务业。

(三)面向企业加强人才培养

加强职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产业技术大军。调整普通高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科和专业设置,面向企业培训实用型人才。建立统一的人才市场体系,清除人才流动的各种体制障碍,促进各类人才合理流动。

第二篇: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情况调查

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情况调查

国家统计局宁远调查队黄明伟

为了解宁远县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正确把握金融危机下承接产业转移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更好地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服务,推进县域经济持续增长。近日,宁远调查队组织人员对宁远县承接产业转移进行了专题调查,近年来,该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部署,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主动承接沿海产业内移,扩张总量,提升质量,推动了县域工业快速发展。目前,全县工业企业已发展到51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7家。2008年,完成GDP48.94亿元,同比增长13%,实现工业总产值25.3亿元,同比增长22%,规模工业总产值15.5亿元,增长32.5%,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4.72亿元,同比增长22.77%。

一、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

去年以来,该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首选“菜单”,创新工作机制,积极破解发展难题,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成效显著。

1.发展目标明确。该县根据县域经济和工业发展的需要,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敞开南大门,对接粤港澳”和建设蓝宁道新加工贸易走廊的战略决策,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一是完善了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按照“产业集聚,功能分区,板块发展”的原则,将县工业园总规划面积扩大到30平方公里,构建“一园三区”的格局。即规划了各10平方公里的建材冶金工业区、加工贸易工业区、农林产品加工工业区。明确了产业定位。按照蓝宁道加工贸易区的整体布局,立足该县已有优势产业,确立了与蓝山、道县错位发展的思路,重点发展建材、冶金、针织服装、电子玩具、农林产品加工等产业。二是明确了产值目标。“十一五”期末,全县进出口总额达到5000万美元,到2015年,该县十里铺加工贸易区和华石盘建材冶金工业区总产值分别达到100亿元共200亿元总产值。

2.提升了承接水平。目前,该县已累计承接沿海转移企业968家,占全县所有工业企业的19%左右,其中规模工业37家。2008年该县被确定为全省承接产业转移试点县。拥有莲花水泥、福嘉富氧底吹6万吨一步炼铅项目、新美雅陶瓷、榕达钢业60万吨轧钢生产线技改等一批较大规模工业项目落户宁远建材冶金工业区。该县工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3.夯实了承接平台。该县始终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头等大事来抓,不断创新机制,破解发展难题。一是创新征地补偿机制。为让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有良好的发展环境,提出了“依法征收、合理补偿、固定保障、每年兑付”的征地补偿办法,既充分保障了群众利益,又缓解了政府一时难以拿出巨额征地资金的困难,实现了农民与政府的双赢,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目前建材冶金工业区已完成一期5500亩土地征收工作,十里铺加工贸易工业区也完成征收储备用地1000亩。同时,依托二广、厦蓉高速县城连接线和宁嘉、宁道公路等交通干线,加快对公路两旁土地开发整理,充分利用公路沿线的荒山荒地,尽量避免占用基本农田,加快建设标准厂房。去年8月,该县县委、县政府从工业园划出8宗土地面向社会成功招商,对2009年1月底完成标准厂房建设的,按100元/㎡的标准给予奖励,2009年2月底完成标准厂房建设的,按60元/㎡的标准给予奖励,仅此就筹集社会资金4000多万元,新建标准厂房6万平方米。二是改善基础设施。该县县政府筹集园区建设资金6000多万元,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配套。园区道路逐步完善,自来水、宽带、有线电视、管网和公交车逐步向园区延伸,“园区城镇化”目标逐步实现。

4.拓展了招商引资方式。该县制定出台了《宁远县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的若干规定》,对落户工业园的项目,在用地、用电、用水、税费等方面全面给予优惠。一是开展“归雁创业”活动,引导宁远籍老板、打工能人带项目、引资金回宁远创业。目前,全县已有120余名打工能人回乡投资办厂。二是创新招商方式。聘请了广东佛山市陶瓷工业园创始人罗就成任县政府经济发展顾问,发挥其在佛山陶瓷业界路子宽、信息灵、人缘好的优势,帮助牵线搭桥,抱团式引

进佛山陶瓷项目。

5.优化了发展环境。实行县级领导联系企业制度,狠抓工业调度和服务。积极解决企业用工难题,大力开展就业培训,对来宁投资的工业企业采取代办服务实行“一站式办公、一站式审批、限时办结制”。县优化办加强了优化经济环境和行政效能的监察,强化行政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制,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

二、承接产业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的分析

1.政策制约凸显“瓶颈”。一是金融危机对承接产业转移形成冲击。今年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进一步加深,大量的沿海企业陷于困境以及投资者对市场缺乏信心,不敢轻易实行转移,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该县产业转移的步伐。二是政策调整对承接产业转移形成制约。首先,沿海企业转移的目的主要基于企业自身利润效益的最大化,内地低廉的土地、劳动力资源是吸引企业转移的最大动因。但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土地政策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建设性用地控制更严、审批更难、费用更高,内地要想通过廉价的土地吸引企业转移的做法已经行不通。其次,经济发达的广东省实行“双转移”政策,给予转移企业电费、水费优惠补助,宁远县毗邻粤北的清远、连州,但电价、水价都高于粤北,没有比较优势。再次,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积极保增长的措施,保企业就是保增长已形成共识,目前各地政府都千方百计保企业,产业转移步伐放缓。

2.企业发展举步维艰。一是生产经营难。在金融危机中,该县去年十月以来房地产市场全面下行,钢材市场销售价格持续下跌,钢铁和冶炼行业进入“严冬”,成为受影响最大的行业,钢铁和铅锭销售价格暴跌,市场逐步萎缩,导致企业生产得越多,亏损就越厉害。榕达钢业今年1-2月仅安排用工150多人,生产钢材3000吨,同比分别下降了50%、75%,企业从去年10月份以来,已亏损2000多万元,进入3月份后已基本停产。二是企业融资困难。融资难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大部分企业不熟悉银行贷款的游戏规划,或者缺乏银行需要的实物抵押,基本上贷不到款,不少企业主不得不通过借高利贷、变卖房产等方式“过冬”。据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底,该县各中小企业没有从本地银行贷到一分钱。

3.发展环境仍然不优。一是承接平台建设滞后。从调查的情况看,由于缺乏资金投入,该县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还无法满足承接产业的需要。十里铺工业区虽已基本完成“三通一平”,但配套设施还很不完善,供排水、绿化、亮化等仍然不足,宽带互联网入园至今仍未解决,路灯电缆至今未埋设、路灯未安装。建材工业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还未出台,管网正在架设当中,“三通一平”还是处于起始阶段,后续建设任务还相当繁重。园区生产生活设施严重不足,商贸、行政、金融、购物、餐饮、休闲和娱乐设施缺乏,员工日常生活极不方便。二是软环境制约依然突出。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优惠政策不能到位。

4.物流成本相对较高。物流成本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宁远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较落后,没有建立铁路、公路和航空三位一体的现代交通立体网络,连接周边省市特别是通往广东的公路仅有清连高速和永连公路。宁嘉公路尚未通车,二广、厦蓉两条高速公路已经开工,但离竣工还有几年时间,柏关、宁道两条出县跨境干线二级公路进展缓慢,全县的交通大环境未明显改善,企业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成本高居不下,影响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影响了外商投资的积极性。二是该县现代物流业刚刚起步,难以满足转移企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相对较高的物流成本成为制约该县大规模转移沿海产业的“瓶颈”。三是公路治超罚款厉害。该县属物流大进大出县区,但永连公路两大治超站像两大咽喉,罚款太甚,企业反响强烈,并影响了社会稳定。

三、对策及建议

1.增强竞争意识,广辟招商渠道。承接产业转移是各地争夺发展机遇的大角逐。必须破除“守株待兔”的思想,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准确把握产业转移趋势,抢抓这一难得的机遇,因势利导,主动出击,赴东部发达地区和周边大中城市积极宣传推介宁远县域优势资源和承接优势产业转移的良好条件,主动承接外部产业转移。进一步完善小分队招商方式,开展走访、推介、洽谈、对接活动,积极引企入园;推进工业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招商;建立与宁远县籍在外人士的长期合作关系;有针对性地指派专业知识丰富、社会活动能力强的工作人员对重点区域进行驻点招商,联络当地政府、商会和驻外办事处,宣传推介招商项目,搭建招商信息平台;继续大力推行以会招商、以商招商、以友会商、中介招商等投资少、见效快的招商方式,广辟招商渠道,加快产业发展。

2.立足资源优势,选准承接目标。该县承接外部产业转移,必须选准承接点,充分发挥宁远县的比较优势,实现产业有效对接。要利用宁远县丰富的旅游资源、水电资源、农林资源、劳动力资源等优势,择优选择示范和带动作用强,发展前景好的工业项目,实施“招凤引蝶”,从而产生产业集聚效应,最终实现产业集群。一是围绕建材、冶金等传统优势产业进行承接,积极发展潜力巨大的陶瓷业。抱团引进建材、冶金、陶瓷等优势产业,争取引进那些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财税贡献大、发展前景好的工业项目,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二是利用丰富的特色农副产品资源,承接特色产品精深加工产业转移。针对宁远县烤烟、油茶、中药材、生猪、九疑山兔等特色资源,承接、培育一批环保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传统农业向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三是依托水、电、气、土地、劳动力等综合成本优势,积极承接纺织、食品、服装、鞋业、玩具、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

3.加快园区建设,构建承接平台。一是加快征地扩园。继续采取“按政策依法整体征收,补偿金参股工业园,政府固定分红,到期退股还本”的办法,鼓励农民用土地参股企业,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足够的土地。二是完善配套设施。运用政策和市场的手段,建立和完善投入机制,鼓励和吸引多种投资主体,多渠道筹集资金投入园区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求达到“五通一平”,同时,使储备的园区土地变生地为熟地。同时,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引进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尽快形成布局合理、装备先进、运行规范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加快园区餐饮、娱乐、休闲、商务、金融等配套服务建设,改变园区“孤岛”现象。三是探索政府与企业共建园区模式。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建设标准厂房,联合对外招商,实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化发展环境,汇聚承接人气。优化发展环境,打造优质服务,是营造投资洼地的关键所在,是实现宁远县“弯道超车”跨越发展的必须选择,没有好的环境,客商引不来,来了也留不住;没有好的环境,项目和资金引不来,来了也建不好。因此,要把优化承接环境当作产业转移工作的重中之重。软环境方面:一要积极为企业排扰解难。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企业服务年”和“项目服务年”活动,把企业当“父母”,变政府为“娘家”,主动为投资者和企业主着想,及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中面临各种问题,营造“亲商、爱商、护商”的浓厚氛围。二是打造高效政务。职能部门实行挂牌服务、经济部门实行全程代办服务,县级领导实行保姆式服务。切实执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认真清理各种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和收费项目,真正做到让利于商、服务于商。三是加大投资环境整治。落实好“企业保护期”有关文件精神,坚决清除排外、欺外的思想流毒,坚决杜绝排外、欺外的事件发生,坚决减少政府部门对企业的干预,斩断部门与收费罚款间的利益联系,从严约束和规范部门行为,在企业照章纳税、守法经营的前提下,不给企业任何干扰,禁止任何部门到企业去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切实维护企业利益。硬环境方面:一要完善交通路网。在抓好二级干线公路建设的同时,重点加速推进高速公路建设的前期工作,进而早日实现交通运输一体化,降低转移企业的物流成本。二要抓好电力建设。抓紧配合建设好永州南500千伏变电站和工业园110千伏变电站,争取尽快竣工,投入使用,为企业提供坚实的电力保障。三要抓好职业培训。加大对职业教育及职业技能培训的支持力度,如针对企业需求开展专业岗位培训、专业技能培训等。大力推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在制定专业培训计划、建立教学实习基地、搭建毕业生就业平台等方面的合作,积极培养产业发展人才,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人力支持。

第三篇:主动承接柳州产业转移 加快柳城县域经济发展

主动承接柳州产业转移 加快柳城县域经济发展

柳城县委办 罗实

内容提要:全文纵观柳州市和柳城县的产业状况,分析了柳城如何借市兴县,利用自身的各项优势,主动承接柳州产业转移,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县域经济、产业转移、支柱产业

柳城县近年来得益于柳州市“一小时经济圈”区位优势,县域经济发展取得长足的进步;特别在2009年三次产业比例为32.1:34.2:33.7,第二产业历史上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工业支撑了柳城经济的快速发展,柳城的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质的飞跃。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柳州实施“三年四千亿,工业再翻番”战略的第一年。面对历史发展的黄金期,柳城应围绕“借市兴县”的工作思路,把承接柳州产业转移与柳城县自身产业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推进工业化进程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吸纳资金、先进设备、管理方法、经营理念、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形成自己的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思路和新机制,为柳城县经济腾飞和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契机和条件。

一、柳城承接柳州产业转移取得的成效

(一)招商引资捷报频传。2009年柳城县实现工业总产值40.26亿元,增长7.27%,实施续建、新建项目230项,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85亿元,增长67.7%,是柳城县历年来项目建设 数量最多、投资总量最大、投资增幅最高的一年。招商引资成为助推经济发展强力引擎,全年新引进项目22个,项目总投资16136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2.75%;实施项目45个,项目总投资30226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8.22%。累计到位资金首次突破10个亿,达10.31亿元,增长25.12%。

(二)承接柳州产业转移成效明显。一是在已实施项目中,承接柳州产业转移项目14个,项目总投资157944万元,占总实施项目的52.61%。柳州五菱汽车配套产业链重要一环五顺汽配项目顺利签约入驻沙埔片区,柳州市退城近郊重大项目东风化工入驻六塘片区,为柳城县主动规划对接柳州,承接柳州产业转移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有力推动柳城县的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拓宽了柳城支柱产业的产业链,从而形成“招一个、引一串、带一片”的带动效应。二是在洽谈项目中,承接柳州产业转移项目11个,项目总投资125350万元,占洽谈项目的33.86%.柳城县在加大工业园区建设的基础上,根据产业结构特点进行招商引资;其中金元机械制造项目和特纳矿业公司新建年产6万吨超微细重钙项目都是由于原上游企业入驻后,带动其下游产业链的企业跟进,产业聚集效应明显。

(三)工业项目引进规模迅速扩大。目前,柳城县共实施项目34个,其中工业类项目15个, 同比增长87.5 %,项目总投资167944万元。除已签约五顺汽配项目、和庆工贸项目等待桥梁修建外,前期签约的金特机械项目、环龙建材项目和鸿森家具项 目也已井然有序的进行项目建设。从我县招商引资的整体发展形势看,工业项目引进规模迅速扩大,改变了我县招商引资以房地产项目为主的情况,工业项目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

二、柳城县承接柳州产业转移的优势

(一)区位优势明显。柳城县位于广西工业总体布局的“一轴两廊”上,处于柳州市一小时经济圈和两小时经济带的连接点上,是柳州市打造209国道经济长廊的核心地区,对柳北三县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目前正加紧建设柳州主要卫星城和城市后花园。

(二)配套产业聚集效应增速。柳城县近年来着力以农副产品加工、汽配及机械铸造和化工清洁能源为招商引资重点,引进了柳城县川东化工公司、广西兴发化工公司、柳州鑫能生物发电公司、广西日田集团、柳城县忠科机械配件公司等19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目前已形成农产品加工、化工、机械汽配等产业集聚效应。

(三)交通优势突出。公路有宜柳高速公路、209国道和马大二级路经过;铁路有枝柳线、黔桂线、焦柳线过境;水路有龙江、融江、柳江穿县而过。

1.河西片区东连209国道,西经马大二级公路与宜柳高速公路相接,年内开工建设的三江—北海高速公路距片区4公里;水路经融江上可达贵州、湖南,下可到粤港澳。

2.六塘片区有宜柳高速公路从六塘集镇穿过,互通式立交出口距工业区仅1.5公里;黔桂线扩能工程在六塘镇设的县级火车站距工业区仅0.8公里,片区内建有铁路专用线。

3.沙埔片区位于209国道旁,柳州 — 沙埔城市一级道路经过沙埔片区。

(四)生产资源丰富。柳城县内有5座水力发电站,年发电量在5亿千瓦时以上;河西、六塘、沙埔3个工业片区内均建设有110KV和220KV变电站;矿产有硅、镁、大理石、白云石、锰等,其中白云矿储量超亿吨,镁含量高达22.63%,硅含量高达96%;糖料蔗产量稳定在300万吨左右, 蚕茧产量达1万吨以上,能满足制糖、茧丝绸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生产的原料需求。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柳州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战略中,柳城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柳州城乡一体化建设,地处连结柳州市区与北部三县重要节点的柳城将成为柳州统筹城乡发展“左右逢源”的战略交汇点。柳城县应以对外开放和“二次创业”为动力,以产业合理布局和产业集群为抓手,以县域科学发展为目标,在“四个对接”上下功夫,借市兴县,积极推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一)规划对接。

1、河西片区依托其成为“全国农副产品加工创业基地”的优势,以柳城县鑫能生物质发电项目、广西日田药 4 业公司、日田丝业公司、凤糖生态肥公司、鹏鑫源茧丝绸公司为龙头,建设成为柳州市最大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

2、六塘片区以广西嘉维化工、川东磷化工公司、广西兴发化工公司、柳州东风化工公司为龙头,建设成清洁循环经济示范区。

3、沙埔工业区以忠科机械公司、金特汽配公司等为龙头,建设成以机械加工、汽配、电子工业的小中企业基地。

4、在柳华经济管理区以其独特的地缘优势和土地储备优势,争取得到柳州市政府的支持,投资建设柳华——柳东新区的一级道路,把整个开发区纳入柳东新区发展范围,使之成为柳东新区招商引资新的承载体。

(二)项目对接。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围绕国家的投资重点和资金投入政策,着眼柳州打造区域核心城市和北部湾工业园产业发展重点,积极主动谋划和申报一批与国家投资方向一致、与全市发展思路一致、对县域经济发展有重要拉动作用的大项目,争取全市的一批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向我县布局,资金向我县倾斜,加快我县融入柳州经济圈步伐。完善基础设施,建好工业园区,为项目向我县布局搭建对接平台,以良好的服务吸引项目落户柳城,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产业对接。积极调整和优化工业布局,培育支柱产业,大力推动柳城县“3+6+2”(制糖、化工、茧丝绸三大支柱产业,电力、建材、汽车机械铸造、食品加工、有色金属、农产品加工六个特色产业,新材料、生物制药两个新兴产业)。制糖业要拉 长产业链,提高综合利用率,实现由单一产品向多元化产品的转移,把制糖业发展成为大型现代的甘化企业集团;化工业要加大技改扩建力度,扩大生产规模,加快培育形成化工、有色金属冶炼产业群;茧丝绸业要实施品牌战略,发展后续产业,拉长产业链,重点发展绸织、服装加工等深加工产业,培育茧丝加工企业群;配套产业要主动接受柳州的工业辐射,依托柳州市加快汽车产业升级、加快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打造广西汽车生产集群中心的机遇,发挥柳华经济开发区的区位和土地优势,吸纳、引进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建设成为柳州市汽车零部件配套基地。农业产业要立足服务工业、服务市区,依托特色资源,大力发展果、菜、菌、茶、中药材等产业发展,提高深加工能力,与全市特色产业形成优势、畜等特色产业,为柳州市民生活提供有效保障。同时加快甘蔗、桑蚕互补。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方向,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发展产业链经济。

(四)服务对接。一是把招商工作的重点放在柳州市,充分利用建设“柳州一小时经济圈”的良好发展机遇,积极对接意向转移发展企业,做好前期项目对接工作,吸引企业到柳城投资考察。二是对所有的招商引资项目提供全程无偿代办服务,结合县政务服务中心平台的建立,设立招商服务中心代办窗口和绿色通道审批小组,推行并联审批模式,缩短部门之间的审批时限,加快招商项目各项手续的办理速度;三是修订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和《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给予投资企业更多的优惠政策。细化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奖励措施,设立招商引资奖励专项资金,将招商引资任务分解到各相关职能部门和乡镇,充分调动乡镇和部门招商引资工作的积极性,形成人人招商,人人为招商引资项目服务的氛围,打造更好更优的投资环境。

第四篇:统计局承接沿海产业转移调研报告

根据省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统一要求和《省统计局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部署,11月6日至8日,我和研究室、贸外处的同志组成调研组赴永州市开展“问计基层群众,共谋科学发展”的调研活动。通过召开部门和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实地考察企业等形式,我们初步了解了当地经济和承接产业转移的基本情况,也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新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思考,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县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基本情况及主要做法

近年来,永州市特别是**县充分利用自身的成本、税收、区位和资源优势,大力解放思想,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创新发展思路,牢牢把握对接沿海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这一主线,外向型加工贸易发展迅猛,取得引人瞩目的成绩。

一是招商引资项目多,规模大。**县积极扩大招商引资力度,成功引进香港丽宏针织、台湾承阳针织、香港利黄漂染、台湾湘威制鞋、台湾协威橡胶、香港必达电线、日本金山川粉末制造等一大批外资企业,总投资超过1.5亿美元。其中,丽宏,承阳,利黄,湘威,必达,宏泰等6家,均是年产值过亿元的战略投资者。今年又成功与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中铀集团、泰国昌泰国际、香港建滔集团等国内国际知名企业达成投资意向,总投资达140.8亿元。前三季度,全县加工贸易完成进出口总额2576万美元,占全市3305万美元的78%,排永州市第1、全省第6。其中出口1370万美元,占全市2086万美元的66%;进口1206万美元,占全市1219万美元的99%。

二是优势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增强。基本形成了以香港丽宏、台湾承阳、香港利黄为龙头,涵盖480余家毛织企业、用工6万余人、年工缴费收入8亿多元的毛针织产业集群;以台湾湘威、台湾协威为龙头的制鞋产业;以香港必达、日本金山川为龙头的机械电缆电子产业;以联佳、华兴为龙头的铸造产业;以亿利、海华为龙头的竹木深加工产业等五大产业集群。因针织产业突出的优势及竞争力,**县被授与**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先进县和全省唯一的毛针织产业基地县。

三是整体带动作用强,贡献突出。加工贸易带动了**县城镇化发展。全县加工贸易企业用工达8万余人;县城常住人口由2001年的2.5万人增加到现在的12万人;县城面积由6平方公里扩展到12平方公里,带动了新城市的扩容提质。2001年**县的城镇化率为21.3%,2007年提升到31.5%,成为永州市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县区之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大发展,极大地拉动了运输物流业、商贸流通业、餐饮娱乐服务业、房地产业等相关产业蓬勃发展。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感受到近年来永州市、**县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方面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也看到了扩大开放给当地经济带来的好处。首先,有力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在外向型加工贸易快速发展的拉动作用下,今年前三季度,**县完成地方生产总值27.73亿元,增长13.8%;完成财政总收入1.32亿元,增长7.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67亿元,增长57.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4亿元,增长22.2%。其次,有力加快了工业化进程。2007年,全县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0.2%,比2003年提高6个百分点。前三季度,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54.9%,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7.7%。再次,提高了就业和收入水平。根据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和今年9月份第二次经济普查单位清查初步统计显示,今年**县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5.1万人,比2004年3.1万人增长64.5%。近几年由于加工贸易企业发展迅速,劳动用工需10万人,有4万多外县人到**打工。前三季度,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8.8%和18%。最后,大幅增加了财政税收。2007年,全县财政总收入达1.58亿元,是2003年的2倍,年均增长19.0%。

**县之所以在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取得突出成绩,主要是因为他们突出观念和体制创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制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主要有:

第一、突出解放思想,实现观念对接。**县具有毗邻粤港澳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老百姓市场经济意识强,外来企业给**带来生产技术的同时,也带来了现代管理方法和管理人才。如:湘威鞋厂有20%的员工直接来自广东,他们所推行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方法相对于内地企业有明显优势。经营理念是共同提升、共同发展;管理理念是人本化、制度化、信息化;用人理念是用人唯贤、唯才是举;成本理念是提高效益、厉行节俭;服务理念是先人后己。通过学习效仿以及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县毫无疑问地成为全省对接产业转移的桥头堡、排头兵和示范区。

第二、突出平台建设,实现基础设施对接。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建设至关重要。因此,**县在从小就是天才 我的异界特种部队 宋末商贾第二部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大力解决电力瓶颈和用地瓶颈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强园区和交通设施等平台建设。一是加强了工业园区科学规划,围绕“兴园建市,承接崛起”战略目标,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功能完善、企业主体、产业集聚”的原则,规划了“一园两线四点”产业布局。二是加快了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解决与沿海地区的交通对接,不但会大大缩短**与沿海地区的时空距离,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同时也将大大降低加工贸易的物流成本。

第三、突出优化环境,实现体制对接。本着“全面对接无缝隙,优质服务无上限”的目标。**县上下齐努力,共同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政策、创业、服务和治安环境。沿海产业转移,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寻找发展环境更为宽松的“洼地”。为了吸引更多沿海客商前来投资办厂,**县着重在完善政务环境下功夫。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文件,对企业用地、用电、收费、交税、贷款、子女入学、奖励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着力在放宽创业环境作文章。根据承接产业转移的需要,积极为全民创业营造良好环境。鼓励机关单位、干部职工带头创办加工贸易企业;鼓励打工能人回乡开店办厂;鼓励农民进城经商置业;鼓励支持以商招商。目前,全县近万名打工能人回乡创办加工贸易企业410余家。着力在优化服务环境想办法。提出了“只要来**,一切好商量”的口号,全县23个职能部门集中办公,全部进驻县政务中心,简化了办事程序和手续,切实推行电子政务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方便了企业办事。着力在改善治安环境下力气。真正让外来投资者“投资放心、工作舒心、生活安心”。

第四、突出招商引资,实现产业对接。**县在坚持国家产业政策,坚持投资强度和环保底线的前提下,积极走出去,引进来,加强同沿海地区的合作,吸引更多的公司进驻**;鼓励企业在**实现完整产品的成形生产;鼓励企业加大投入,进料加工,自创品牌,推进产业升级;鼓励企业在**报检进出口,扩大进出口总额。

二、国际金融动荡对当地经济和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使我省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趋向复杂。对此,本次调研我们十分关注国际金融动荡对当地经济特别是对产业转移方面的影响。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当前国际金融动荡对当地经济和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有限,尚未完全显露,但滞后的波及影响到底如何?还有待继续观察。

——国际金融动荡对当地经济和产业转移的直接影响尚不明显。从我们参观**县的部分企业中,看到的是生产一派忙碌,感受的是企业老总对前景依然乐观。如日本金山川粉末制造公司是以有色金属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其负责人告诉我们,国际金融动荡使得有色金属产品价格下跌,对他们厂的影响是有利的。目前生产情况较好,订单也比较充裕。从与政府部门和企业负责人的座谈中,我们也感受到他们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信心很足、干劲很大。从**县前三季度经济发展数据中,很难看出国际金融动荡对当地经济和产业转移有什么直接影响:一是外贸出口仍在加速。前三季度,**出口总额增长17.3倍,增速比上半年加快700个百分点,比全国快1705个百分点。其中加工贸易完成进出口总额2576万美元,增长482%,比上半年加快172个百分点,占全市总量的78%。二是经济增长仍在提速。前三季度,全县经济增长13.8%,分别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加快6.6个和2.6个百分点。三是工业生产仍在加快。前三季度,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31.9%,分别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加快45个、12个百分点。四是投资消费稳中有快。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1.67亿元,增长57.8%,分别比一季度加快19.8个百分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04亿元,增长22.2%,分别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加快4.4个和2.6个百分点。

——国际金融动荡对当地经济和产业转移的影响有所显露。通过仔细观察、深入调查和认真分析,虽然国际金融动荡对当地总体经济和产业转移没有什么大的冲击,但一些行业、一些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还是受到一定的影响。一是玩具制造业生产不足,从业人员明显锐减。**县满源玩具厂年初最高从业人员达300多人,9月份减少了200人,现在只有不到100人在维持生产;友祥玩具厂最高时也有80多人,现在只有36人左右。二是部分规模小的毛织企业开始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曾经生产繁忙的街边小企业、小作坊在寒秋中显得更加萧瑟,如**县曾辉毛织厂、宏强毛织厂9月份只有几个人在生产。三是对轧钢行业的影响比较大。据反映,当地生产的铁合金价格已从9000元/吨下降到5000元/吨。由于生产成本没有降低,而销售价格大幅下降,导致轧钢行业生产不景气。此外,招商引资规模和速度下降得比较明显。前三季度,**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同比下降203.8%;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下降9.1%。

——国际金融动荡对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转移也蕴含着很多机遇。在调研中,有些政府管理人员和企业负责人认为,全球金融动荡是危局中有机遇,寒秋中有暖意。首先,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面对金融危机,企业只有紧随着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动,适应全球产业升级的要求,加快技术更新,才能够继续生存,才能够不断壮大。同时,一些倒闭的小企业闲置下来的优势资源,对一些大企业也有一定吸引力,一些大企业通过收购或兼并那些处于半停产的企业,可以进一步增强和壮大自身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如毛织龙头企业丽宏国际针织有限公司将5家停厂半停厂的毛织企业视为自己的下属企业,直接发料给他们加工,这样既可以解决自己用工困难的问题,又为小企业节约了往返运输成本,二者互补双赢,成功避免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其次,我国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空间,有利于加快全县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县的投资空间十分巨大,从全县近年来房屋出租价格的走势可以看出,居民对房产的需求较为迫切。同时,产业转移企业对基础设施的要求也比较高,现在公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的缺口比较大。再次,有利于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从今年9月份全县金融机构报表情况来看,全县居民存款余额达24.2亿元,而贷款余额仅6.8亿,存贷差达17.4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达20.7亿元,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潜力非常巨大,加上国家扩大内需十项措施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政策的鼓舞,进一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是很有希望的。

三、几点思考

世界性产业转移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和结果,是产业梯度转移发展的内在必然规律。同时,每一次世界经济的深刻调整都将伴随着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和产业大规模转移,引发全球产业空间布局和兼并重组。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承接产业转移是本世纪头20年必须抢抓的重要战略机遇,也是现阶段我省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不能因为全球金融动荡对外贸依存度小的地区影响小,而忽视甚至停止招商引资;而应该是积极应对,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和对外开放步伐。

(一)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是欠发达地区实现科学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

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薄弱,生产要素短缺,造血功能不强,人员素质不高,要实现科学跨越发展,光依靠自身难以完成跨越式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还必须借助外力,加快招商引资,加大承接产业转移。省外广东清远,是一个值得我们借鉴的活生生的典型,该市紧紧把握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加快向外扩散转移,以及省委、省政府提出要进一步加大对山区和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政策倾斜和支持力度等千载难逢的机遇,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调整思路,出台政策,提出把招商引资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和重要突破口来抓,坚持“你发财,我发展”的双赢理念,打好外资、民资两张牌,实行引进国外资本和引进国内资本相结合,把招商的重点放到吸纳承接珠江三角洲的转移产业为主上。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和产业转移的力度。2003—2007年,全市共引进内外资项目2000余个,合同引资总额达到2000亿元以上,实际投资接近600亿元。该市经济在广东省由2002年的总量排第20位跃居2007年的第13位,在全省前移了7位,gdp增长连续4年居广东省第1位,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韶关、赣州在近几年的发展中亦是如此。省内永州(**)也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尝到了甜头。据测算,2007年,永州市来自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实现增加值99.3亿元,占gdp比重的19.6%,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3.1%,拉动gdp增长3.2个百分点。其中**、宁远、道县成为新一轮珠三角产业转移的主要受益者;2007年,三地引进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34.4%、26.5%和26.2%。**以毛织为主的外向型加工贸易产业从无到有,已发展到430余家,从“**贫县”变“投资绿洲”。

(二)必须抢抓新一轮机遇,进一步有效和更大规模提高承接产业转移水平

当前,我省要抓好全球、特别是邻近的地区在全球金融动荡中进行产业重组和转移的有利时机,加强对接合作,力争在新一轮调整中,实现承接产业转移规模和速度的快速提升。一是继续大力解放思想,突出招商引资的核心作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招商引资能否有突破,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关键。全省上下要树立“全民招商”、“抓大不放小”、“立体招商”和“换位思考”的观念,不断解放思想,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在这方面,沿海地区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二是继续大力优化经济环境,进一步增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机遇意识。欠发达地区搞招商引资,光有劳动力成本和资源优势是不够的,关键是要在发展环境上下功夫,全省上下要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在硬件方面,着力改善承接产业转移的交通条件。沿海产业转移比较看重的基础设施是交通、物流,尤其是“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是决定转移的重要因素。在软件方面,要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不断优化政务环境,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形成亲商、安商、富商的人文环境、法制环境和物流环境。三是继续大力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提高签约项目落户率。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实现招商引资的破蛹化蝶,必须在招商引资方式和后期跟踪服务上有所突破。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式地收集项目信息;组织重要力量,加强对世界经济和产业转移趋势的分析研究,追踪国内外著名企业的投资动向;建立健全招商引资项目库,实行项目推介制度,定期对外公布重点招商项目名单,保证专业招商的活水源头。对全面招商收集的信息进行筛选,选择投资意向明确、信息质量较高的项目,组成专业的招商班子,制定完整的招商策略和方案,锁定目标,主动宣传,全程服务,实现专业招商与全面招商的有效对接。同时注重引资项目的后期管理与跟踪服务,对已签约合同项目要进行分类指导,跟踪调度,加强对已承诺资金的约束,保证资金的落实和项目的顺利实施。四是继续大力培养专业人才,不断提高招商引资水平。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正从一般加工项目逐步向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延伸,从传统投资建厂逐步发展到技术转让和研发转移,客观上要求承接地具备较强的科技实力和充足的专业人才。要用优厚的待遇营造鲜明的导向,吸引优秀的人才到招商引资第一线;尤其是对外向型人才,要不拘一格,重奖重用。要努力提高招商人员的素质,注重人才的梯次培养和知识更新,在全市培养一支具有“招商基本技能、掌握投资政策、了解项目信息”的招商骨干队伍。

(三)选准产业转移对象,不断改善引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承接产业转移,就像招“上门女婿”,人品很关键。招商引资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招商引资结构合理,资本、技术密集型的外资项目多,国内外知名企业投资项目比例大,就能保证先进技术源源不断地注入我省企业,改善企业的整体素质和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增强全省经济的竞争力。如果招商不严,招一些污染重、消耗高的企业,虽然求得一时的发展,但终究不会长久。因此,全省上下必须适时、灵活地完善招商引资政策,改善招商引资结构,引导资金向“瓶颈”产业和急待发展的产业倾斜,向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倾斜;向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型产业倾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我省在动漫、软件、太阳能光伏等信息产业,以及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汽车及零部件等装备制造产业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主要依托长城信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48所、高斯贝尔以及长丰集团、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骨干企业,精心筛选包装一批产业配套型项目,形成梯度分布、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相互配套的完整产业链。大力引进带动力强的产业。重点引进产业关联性强、带动力大的转移企业,积极引进催生配套企业,形成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的产业格局。同时,大力发展本地配套协作企业,提高产业专业配套水平。另外,我省可以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引导外资进入我省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实现错位发展。

从小就是天才 我的异界特种部队 宋末商贾第二部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我国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问题研究

我国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问题研究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1年09月20日 17:53:28 新疆哲学社会科学网 目前我国东部地区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东部地区的一些产业和企业要继续发展,向原材料产地和市场空间较大的西部地区转移是必然趋势。加快东部产业转移,不仅有利于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且有利于推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改变西部地区落后的思想观念。特别是,随着近年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不断完善,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和能力在不断增强,东西部产业转移正进入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面对当前有利的机遇,研究西部地区如何更好、更有效地吸纳来自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对于继续深入推进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东西部协调互动,提高西部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一、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

近年来,西部地区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投资软硬环境不断优化,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同时也面临不少问题和制约。

(一)产业转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产业转移的类型与方式比较单一。现阶段东部地区转移产业主要还是以劳动密集型或资源消耗型产业为主,这虽然与西部资源优势与扩大劳动就业等经济发展目标相一致。但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存在规模小、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含量低、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西部过多的承接此类产业,一方面易造成资源的破坏、环境污染等,另一方面加剧了西部产业结构的同构化和过度竞争,挤压西部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空间。此外,目前产业承接的方式比较单一,以直接投资为主。这种单一的产业转移模式决定了承接产业的规模往往比较小,缺乏具有龙头和产业集群效应的大项目,产业带动能力不够强,难以形成集群竞争力。

第二,产业转移的方向不明确,缺乏产业对接的战略指导。目前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还处于初级阶段,产业转移中存在很大盲目性,乱上项目,到处布局,缺乏统一规划。目前东部许多企业对于西部地区的资源特点、市场环境、投资环境和社会环境等还缺乏足够的认识,产业转移的动力不足,方向也不明确。西部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大多保守等待,招商引资与承接产业转移不重视产业对接的前期研究和引导。东部地方政府应根据本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需要,拟定移出产业规划,西部地区政府应根据自身的发展条件和产业基础,拟定引资和承接产业的规划,确定产业转移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有效避免各个地区之间的恶性竞争。第三,东部地区产业内迁的政府性拦蓄。地方各级政府为了保证其辖区的增长率、就业率等指标,并有稳定的税收来源,往往会使用一些不规范的行政手段来阻碍生产要素的转移,采取种种措施限制区内的产业外迁。对于东部地区来说,现阶段大多数资源及劳动密集型产业并没有充分发展达到转向衰落的阶段,仍然具有一定发展优势与空间,在创新机制尚未形成、新的主导产业没有形成气候,而旧的主导产业又开始向西部地区转移之时,东部可能因为产业空心化而面临失去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威胁。制造业西移会带来结构性失业的难题。同时东部自身发展不平衡,近年来为促进本省区域协调发展均出台了许多有力政策措施,鼓励本省发达地区产业与资本向不发达地区转移,客观上造成东部省区产业向中西部省区转移的拦截,致使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雷声大、雨点小”。

第四,东部地区产业环境和产业集群的区域粘性影响产业转移。东部沿海地区虽然资源及要素成本相对高,但制度成本低,产业集群发达,产业组织内外部交易成本很低,产业竞争优势明显。目前东部地区许多产业集群尚处于成长阶段,集群的竞争优势使东部的传统劳动密集型工业技术不断创新、产品档次不断提高、结构不断升级,这就使得东部的传统产业缺乏西移的压力。而中西部在市场环境、产业综合配套及产业集群发展上与东部省区差距较大,虽然资源要素成本较低,但产业企业正常运行成本过高,竞争力不强,一定程度上延缓承接产业转移。

(二)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制约因素

第一,区位优势不明显,物流成本高。近几年,西部基础设施大有改善,但是基础设施还相对落后,物流不发达,运输成本较高,信息流通也不方便,配套服务不够完善,供应商竞争力较低。与中部地区相比,也缺乏“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区位优势。

第二,产业配套能力不强。当前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着重点不仅仅考虑资源与成本,而是向产业链整合方向转移。目前西部地区整体工业规模不大,经济基础薄弱,工业产业结构仍不够合理、技术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工业设备陈旧等现象普遍存在,导致产业配套能力仍然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

第三,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不足。产业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受地方政府财力和园区融资能力的限制,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建设资金紧缺。目前许多产业园区不能完全满足落户企业对基础设施的需要,特别是道路交通、供水供电供气等设施落后,缺乏投资吸引力。

第四,土地成本相对较高。项目用地指标受限,审批程度繁杂。西部的工业用地成本与其他地区相差不明显,甚至要高于东北地区,西南地区的商业用地甚至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重庆、成都、西安的工业用地最低成本为每平方米200—225元,最高可达420—450元,而苏州和东莞的土地价格仅为每平方米125—150元。

第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西部地区劳动力数量多,但劳动力素质普遍比沿海地区低,人才和具有专业技能的劳动力供应严重不足。而西部地区的生活和交通等条件也难以吸引中高级人才到西部就业和创业,同时西部自身培养的人才流失严重,西部的人才引进政策与东部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东部产业转移。

第六,中小企业融资难,缺乏有效的金融政策支持。西部地区金融结构不合理,国有银行业的比重太大,政策性银行和地方商业银行比重过小,金融机构设置较少,融资规模小,资本市场发育迟缓,金融机构服务和创新能力较差,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支持不足,企业贷款审批程序复杂,并且存在一定程度的惜贷现象,使得企业融资成本高、融资难。

第七,产业发展软环境改善不够。西部地区市场观念相对落后,对先进地区的先进管理经验接受能力和意识较差,竞争意识不强。许多地方政府对产业转移没有足够的重视,行政效率较低,服务意识不强,审批程度繁琐,投资者权益缺乏法律保障、政府有失诚信等问题,都使得企业运营成本加大。对于已经引进的项目,往往由于缺乏履约监督机制等严重影响了实施效果。

二、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主体功能区的要求,抓住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充分发挥西部地区资源和环境优势,以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软环境建设为保障,以东西合作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着力于转变西部开发方式,提高西部自我发展能力,通过有选择的招商引资,更好、更有效地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依此带动和促进西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强化资源可持续利用,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充分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

目前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还处在初期,还是由政府在唱主角。要坚持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协会、商会等中介机构作用,政府的主要职责在于政策引导、环境营造、平台搭建、信息服务。要树立市场经济观念,发挥市场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因为市场驱动才是产业转移和企业区位选择的内在动力。作为欠发达地区不能片面追求资本的引进对GDP的贡献,而忽略了承接产业对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促进和带动作用。政府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企业转移的调研工作,深入了解企业的转移意愿和要求,帮助已转移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困难,通过“亲商、营商、安商”,形成吸纳产业转移的磁力。

2、坚持发挥优势与互利共赢相结合 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要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比较优势,合理引导资本流向,实现输出方与承接方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对于西部地区来说,要充分利用原有的一切基础条件,围绕优势产业或城市功能定位,合理选择移入产业,走专业化、规模化的道路,通过内联外引促进形成一批大中小企业相互配套,关联度大、带动力强、辐射面广、集约化高的优势产业集群,促使产业承接和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3、坚持承接产业转移与培育内生动力相结合

通过吸纳发达地区的资金、先进适用技术和设备、管理方法、经营理念,逐步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调整新思路和新机制,特别是通过承接产业转移,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自身特色的优势产业,带动经济跨越发展,这是西部地区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4、坚持产业承接与产业结构升级和布局优化相结合

充分发挥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鼓励承接技术含量高的产业、非资源依赖型产业、以及为本地特色优势产业延伸配套加工的产业,实现承接产业转移与推动产业升级同步。在产业布局上,要坚持集聚发展的原则,突出重点,培育一批新的增长极带动区域成长。根据沿海改革开放和加速发展的经验,可以突出重点,选择条件相对较好的中心城市和重点开发区域,以工业园区为载体,打造一批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基地,树立标杆或样板。

5、坚持产业承接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保护环境也是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中,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牢固树立统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全面效益观,要处理好承接产业转移与当地生态环境保护以及资源、能源的合理有效利用问题,走上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良性循环的发展途径。随着东部地区产业加快向中西部转移,“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倾向有所抬头,西部地区对此要有高度警惕,要积极承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项目,坚决拒绝承接那些产能落后、污染环境、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避免成为发达地区的“污染避难所”。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应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

6、坚持承接产业转移与促进就业增长相结合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要坚持促进就业的原则。国际金融危机使西部许多农民工因失业从东南沿海地区大批返乡,在我国社会保障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失业加剧必然会带来一定的民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因此,加快东部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积极承接那些能够发挥西部劳动力成本优势、吸纳就业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引导和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务工、创业,实现由输出劳务向输出产品转化,由“移民就业”向“移业就民”转化,促进区域和谐发展。

三、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途径和方式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东西部经济合作已从过去的东西对口支援、对口扶贫的方式向以市场机制主导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经济技术合作方式转化。新时期东西合作互动主要以企业为主体,以要素市场为基础,以互利共赢为原则,在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实现东部产业的有序转移和西部地区的有效承接。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作用在于制定政策,提供信息加以指引,为企业发展创造条件。政府引导、推动、服务的目的在于规范跨区合作规则,降低合作风险与交易费用,提高合作各方的投资回报预期和合作项目的成功率。

一般来说,产业转移包括与产业相关的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的部分或整体的转移。产业转移的方式多样化,除国际贸易、直接对外投资以外,兼并、收购、入股等新型的企业市场扩张行为也属于产业转移的范畴。从企业所有制看,也呈现多元化的局面,不仅有国有企业,还有集体、民营、“三资”、股份制等企业。投入要素除资金、设备外,还可以是技术、商标品牌、营销网络、管理模式等无形资产,后者有时比前者更重要。

从理论上讲,西部地区吸纳产业转移的基本方式有三种:整体移入式、要素嫁接式、存量激活式。根据产业转移的具体途径又可分为:区际直接投资转移模式、直接设厂转移模式、收购兼并转移模式、委托生产或生产外包转移模式、OEM转移模式、对外建立销售网点等。合作的主体可以是“政府与政府、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东西合作共建产业园区,是实现产业有序转移和有效承接的新的重要途径,共建园区的类型可以包括产业集群型、产业链型和循环经济型。近年来随着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途径和方式也在不断创新。

(一)产业转移承接途径

总结已有的实践经验,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政府与政府之间的合作

通过加强东西部政府之间的交流和联系,借助政府合作平台,进行产业有效对接,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这种以政府为主导的东西合作,不同于过去意义上的对口支援和对口帮扶,而是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的。近年来,随着企业逐渐成为东西合作的主体,企业的投资和经营活动开始融入对口支援与对口帮扶过程中。在实施政府援助的同时,东部地区各级地方政府积极组织引导企业到对口帮扶地区去投资创业,通过对口帮扶为企业投资经营创造条件,反过来,又通过企业的投资经营活动巩固和拓展对口帮扶的成果,收效显著。近年来,东西合作联手在西部共建各类园区,对推广新技术和园区建设管理经验,实现产业集群链式转移等方面收效明显。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东西部政府之间的这种合作互动仍然很重要,尤其是西部地方政府在合作中要表现出更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政府与企业之间合作

政府通过搭建互动平台,吸引东部地区的龙头企业到西部投资办厂。东部许多企业由于实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开拓了国内外市场,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建立了销售网络,积累了丰富经验,其产品设计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明显高于西部企业。西部要利用后发优势,主动联合或引进东部一些大企业集团。通过共同建设产业园区,引导相关企业集聚,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目前,为投资方、引资方服务的平台很多,比较著名的有“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重庆投资洽谈会”、“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青海投资贸易洽谈会”等。今后宜淡化行政色彩,强化市场化操作,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和监管下,由市场化的投资中介机构承办,以降低招商成本,提高效率。

3、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主要是依托西部现有龙头企业,形成相互配套、相互关联的产业协作关系,打造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工业园区,吸引东部沿海地区企业成规模向园区转移。西部有许多大型企业,都可以通过建设工业园区的方式,吸引东部地区相关企业入园,就近配套,形成具有影响力的优势产业集群。

(二)产业转移承接的方式

东西合作互动的方式有许多种,有以流域、交通为纽带的东西产业合作带;有以资源、劳动、市场等为指向的产业转移模式。在承接产业转移中,西部地区应根据东部产业转移的目的和转移产业的性质,而采取相应的承接方式和组织模式。目前,西部地区吸纳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主要还是依托产业园区。在产业转移的初期,为了吸引更多的企业,通常对入园企业的限制性条件较少,只要符合环保要求的产业就可以入园,因此产业转移园区企业档次一般较低,产业之间的关联性不强,难以培育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园区的档次和可持续发展也受到影响。总的来说,比较突出的几种产业承接方式主要有:

产业集群式。主要是通过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吸引或培育其上下游及相关配套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或者同一类型的上下游产业,在行业协会等组织的介入引导下,集中迁入园区发展。这类园区由于入园企业的关联性很强,配套产业链比较完善,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同时同类产业在地理上的集聚,也有利于产业的改造升级,提高竞争力。如重庆璧山就是通过利用奥康的品牌影响力,带动其他鞋业企业和鞋业上下游企业;同时利用奥康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鞋业产业升级,打造“中国西部鞋都”。所谓的“一个产业、一个园区、一个龙头、一批品牌”的发展模式。

因此,根据这个思路,可以通过规划和政策手段,将同类别的企业,或者同行业相互关联的企业向园区集中,主动为转移企业营造产业配套环境,吸引东部沿海地区的大企业向园区转移,使其成为园区的龙头企业,形成优势产业集群。

单一产业链式。主要是围绕支柱产业从上游到下游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会形成产业集群。目前,这种产业转移方式日渐增多。如重庆市涪陵区龙桥工业园,编制《百亿PTA下游产业基地》规划方案,以精对苯二甲酸(PTA)为龙头,策划PTA下游产业项目,发展石油化工产业链。当前重点是打造“PTA-聚酯-化纤-纺织-染整-服装/家纺/产业用布”和“PTA—聚酯—瓶片/膜片—包装”两大下游产业链,未来将形成西部地区重要的化纤纺织产业基地。西部地区许多园区可以选择符合自己发展定位的产业,承接并构建有当地特色的产业链模式。

循环经济式。就是根据循环经济的理念,使园区的产业首尾相接形成环,实现废弃物再利用。目前西部许多地区在产业承接中十分注重环保,坚持以资源节约招商选资,积极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对于西部许多资源富集区来说,可以考虑设立资源循环经济园区,在集聚省内相关资源开发性企业的同时,吸引和承接东部地区相关企业进入园区,从资源的开采、初加工到深度加工,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形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三)东西部共建产业园区的合作模式

从实践来看,目前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缺乏园区管理经验;招商引资不尽如意,特别是招大商难,找到好项目难;信息不灵,遍地撒网使得招商成本很高。同时,东部地区很多园区经过多年的发展,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发展空间饱和,园区继续发展需要寻求新的空间。因此,东西合作共建产业园区通过利益机制,既能激励东部地区投资方的积极性,又能有效解决西部地区引资难、区域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加快东部产业向西部地区的转移。

一般来说,东西共建产业园区可以采取以下四种合作模式:

合作方政府投资。由合作方组建开发公司委派人员组成管委会,按照合作方工业园区的开发及管理模式统一运营,并负责征地补偿、开发建设所需资金和项目引进。园区所在地政府提供土地和负责征地,办理各项审批手续。投资收益归合作方所有,地方税收留成按5:5比例分成。

合作方企业投资。由合作方牵头,组织有实力有意向的企业共同成立股份公司,负责规划、投资、外围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实现企业化运营。

园区所在地政府投资。由园区所在地政府,或其委托的第三方公司负责规划、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合作方少量投资或不投资。

双方政府共同投资。由合作方和园区所在地政府共同投入园区开发建设资金,共同参与规划编制、功能布局和招商引资等工作。由于产业园区开发主体不同及开发主体介入程度不同,园区的建设发展方向也不太一样。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避免出现园区所在地政府反应积极,而合作方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性不高,以致园区运作机制发生变化,最终影响园区的建设效果。例如,部分园区所在政府基本上承担了包括征地、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所有的开发建设工作,园区日常管理也以园区所在政府为主,合作方政府更多以中介或协调者的身份介入,只重点负责引进企业。因此,如何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建立优势互补、市场运作、互利互惠的产业转移运作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石碧华系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布局与区域经济研究室副主任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秘书长 副研究员 经济学博士

下载主动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加快重庆经济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主动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加快重庆经济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荆州市加速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思考

    关于荆州市加速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思考薛家林随着第四次全球产业梯度转移浪潮的到来,沿海资本西进、东部产业内移趋势进一步明显,尤其是随着国家加工贸易新政的出台,中部崛起开......

    加快湖北承接产业转移的有关情况和建议

    加快湖北承接产业转移的有关情况和建议 产业转移是经济全球化推动下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是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三十多年来,受益......

    承接产业转移讲话(大全)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在这万物回春、生机盎然的美好时节,我们欢聚在美丽的皖江之滨,共同迎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银企对接会的隆重召开。首先,我受......

    奈曼旗承接产业转移情况(定稿)

    奈曼旗承接中东部发达地区产业 转移基本情况 一、 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和条件 奈曼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西南部,科尔沁沙地南缘,地处北纬42°14′至43°32′、东经120°19......

    2018关于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的讲话(5篇模版)

    元宵节过了,年过好了,该干活了。这次全市三级干部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省委“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建设“两富”现代化浙江和市委建设“三......

    合肥市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

    附件 《合肥市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 若干政策(试行)》的申报办法 根据《关于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合政„2011‟51号),制定本申报办法。......

    关于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意见

    关于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意见来源:转载区委区政府发布日期:2009-07-29浏览 次数:112【字体:大 中 小】 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胡锦......

    关于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方案

    关于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方案 (2011年3月15日)为全面贯彻落实《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