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方案

时间:2019-05-13 01:33: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方案》。

第一篇:关于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方案

关于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方案

(2011年3月15日)

为全面贯彻落实《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决定》(皖发〔2010〕2号)、《关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实施方案》(皖发〔2010〕3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实施方案》(合发〔2011〕4号)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结合县情实际,以规划为先导,以项目为抓手,以培育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为重点,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大力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集聚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3-5年的努力,实现肥东跨入全国百强县的奋斗目标。

二、目标步骤

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的战略步骤,分阶段实施。

一年打基础。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要确保开好局,起好步。承接产业转移宣传推介深入开展,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工作机制基本建立,引进资金和项目数明显高于上年,一批产业层次高、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201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260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10亿元,引进县外资金达170亿元。

三年见成效。产业承载空间进一步拓展,推进体制机制、基础设施、市场体系和综合服务水平与长三角、与合肥市区有效对接,产业承载和配套能力显著提升,打造对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承接平台,经济实力、自主创新能力和区域竞争力明显增强。201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36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208亿元,引进县外资金达274亿元。

五年大发展。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体制机制、基础设施、产业关联度和综合服务水平与长三角、与合肥市区实现全面对接,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镇承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201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80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375亿元,引进县外资金达450亿元。

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在“十二五”末的基础上再翻一番,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三、主要任务

(一)扩大对外开放合作。面向全球,扩大开放。抓住合肥市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的机遇,进一步深化与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合作,推进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扩大与珠三角、环渤海、海峡西岸、港澳台等区域的交流合作,密切与中西部地区的联系,不断拓展开放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加深与市内外的经济技术合作,构建合作机制,实现与合肥市区全面对接。加强与沿海先发地区城市政府高层和商业协会的定期会商,协调落实重要合作事项。主动承接合肥城区产业转移,融入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以招商引资作为对外开放的主抓手,围绕县域产业发展方向,选准产业承接重点,谋划推动一批产业层次高、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构建 “重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承接模式,促进产业组团式承接和集群式发展。充分利用高交会、投洽会、中博会、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徽商大会等各类投资贸易活动平台,加强与央企、外企和知名民企等各类企业的对接合作,吸引各类企业到我县投资发展。

(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围绕产业结构升级和培育新的增长点,积极承接资本、技术、人才、品牌等要素。深入推进工业立县战略,重点发展绿色化工及新材料、钢铁及钢材深加工、机械制造及汽配、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家用电器五大产业集群,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建筑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逐步形成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重点发展五大产业集群。绿色化工及新材料产业集群。以中盐公司为主体,充分利用煤化、盐化、油化资源,大力发展盐化工-煤化工一体化,打造绿色化工新园区;积极规划、建设以化工、钢铁废料为原料的新材料产业园。钢铁及钢材深加工产业集群。全力支持马钢(合肥)公司建设,形成以马钢为依托、以向合肥家电、汽车等产业提供新材料为基础的多品种、多门类的钢材深加工基地。机械制造及汽配产业集群。积极承接江汽等汽车骨干企业的配套生产,加快发展输变电设备、大型水泥专用设备等优势配套产业;依托合肥重点龙头企业,侧重汽车及工程机械、精密机械等产品及精密加工技术的研发,与市区企业共同形成机械制造及汽车产业共生链。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充分发挥肥东经济开发区食品工业园作为全国农副产品加工创业基地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肉、蛋、奶、水产、杂粮、蔬菜等地方特色食品发展,形成10个以上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家用电器产业集群。利用合肥市家电产业基地优势,重点承接发展家电关键配套产品,提升主机配套零部件本地化率;积极承接家电整机生产企业,拓宽家电产品品种,与市区企业共同形成家用电器产业共生链。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发展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配件、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生物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景坤新能源、中南光电等重点企业,建立硅产品工业园;承接和发展省内奇瑞、江淮、星马等一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配套件生产。

做大做强建筑业。发挥我县建筑业传统优势,支持有资质的总承包企业申报对外经营签约权,与省内外大承包商联营合作发展境外劳务输出;规划建设建筑产业园,筹建“肥东建筑业总部大厦”,做大做强建筑业总部经济。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先发展为制造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推进安徽合肥商贸物流开发区建设,以商贸物流业为龙头,带动全县服务业发展。发挥中心集镇在城乡服务业体系中的节点功能作用,推进城镇服务业和农村服务业集聚发展;突出特色,加快建立以风景游、红色游、人文游和乡村游“四位一体”的县域旅游新模式。利用我县山场和森林资源优势,发展各具特色的生态文化园。将我县历史文化与民俗、民间文化相结合,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升肥东文化软实力。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利用近郊的区位优势,发展蔬菜、瓜果、畜禽、苗木花卉等高效农业,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程度较高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园。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合肥东向发展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融入省会15分钟交通圈,实现与市区主次干道对接。延伸新安江路、临泉东路、花园大街、方兴大道分别至店埠、撮镇和长临河;完成合店路二期、合马路二期、环巢湖大道建设,新建包公大道东延、浮槎南路、浮槎北路、古城路、横大路东延等工程。加快农村公路路网建设,完善“三环四射”农村公路路网格局,加快 “村村通班车”招呼站和候车亭服务设施,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实施店埠河航道升级改造,提高航道技术等级,建成店埠河皖港码头、循环经济示范园专用码头。完善城乡三级供变电网和工业园区供电网络建设,积极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推进覆盖全县主要城镇的天然气管网建设。完善电信通讯网络、宽带网、电视网建设,推动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建成覆盖全县的高速信息网络。完善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实现雨污分流,提高雨水回收利用率。

(四)加快开发园区建设。完善提升现有开发园区功能,推进三大开发园区(肥东经济开发区、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安徽合肥商贸物流开发区)、合肥东城新市镇和乡镇工业

聚集区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服务建设,促进产业集聚、资源集约、功能集成,高水平打造承接产业转移平台。

肥东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家用电器、机械制造及汽配、新能源、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开展区镇(村)、区区合作,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突出发展以绿色化工及新材料、钢铁及钢材深加工、再生资源利用、生物科技为主的新兴产业园区,培育特色,加快发展,努力建成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主动加强与周边乡镇合作,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安徽合肥商贸物流开发区。以商贸物流业为核心,依托优越的公铁水运网络优势,建成立足合肥、面向全省、辐射中部各重点城市的商贸物流基地。合肥东城新市镇。全面实施产城一体战略,打造宜居宜业的产城一体化新城区。乡镇工业聚集区。重点发展污染小、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业,积极发展为大工业、大企业配套的零配件产品生产。

(五)加快推进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全面对接合肥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优先发展以合肥东部副中心(肥东经济开发区、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东城新市镇、店埠镇、撮镇镇、桥头集镇)为核心、区域中心镇为支撑、新农村中心村为节点、国省道及县乡道路为轴线的现代城市体系,提升肥东作为现代化滨湖大城市东部副中心的综合服务功能。加快推进教育、文化、卫生和治安保障等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向乡村延伸,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建立以养老保险、合作医疗、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和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在承接产业转移中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严格资源节约和环保准入门槛,切实把好项目准入关、投资强度关和环境评价关。推进节能减排和企业技术改造,开展园区低碳经济试点,支持企业和园区发展循环经济,支持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申报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工程。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和城镇生活垃圾的污染;推进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人工湿地工程、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四顶山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宜居宜业的生态肥东。

(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参与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实施科技创新重点工程,鼓励企业原始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政府性投融资公司设立创新奖励专项资金,激励企业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八)努力创新体制机制。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深化经济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在行政审批、土地管理、环境保护、能源利用、职业教育、社会保障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制定突破性的支持政策。进一步改进政府的管理和服务,简化审批程序,优化审批流程,提高行政效能,建立合法高效的行政审批机制。设立示范区建设专项资金和产业发展基金。规范融资平台,积极支持企业上市。大力引进金融机构,集聚金融资源,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积极开展节约集约用地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工作,努力保障承接产业转移建设用地。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创新人才引进、培养、评价、使用、激励和服务保障机制,扩大人才引进规模,实现人才柔性流动。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转岗职工技能培训新模式。

四、工作要求

(一)科学发展,创新承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产业承接与资源优化配置相结合,有序承接各类企业及要素资源转移。坚持产业承接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实现在承接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坚持产业承接与区域分工合作相结合,创新合作方式,实现互利共赢。坚持产业承接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加强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各部门要结合实际,采取扎实举措,以推进重点工作和实施重大项目为带动,全面建设产业承接示范区。要编制好示范区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等重点专项规划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总体规划。要确定产业发展重点和方向,集中资源和力量,在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重要产业基地、重点区域建设等方面率先取得突破。

(三)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各部门要根据本实施方案内容,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分解各项工作任务,进一步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具体实施方案要在2011年4月底完成,报县发改委备案。县领导组办公室将选择可以分解的指标,分解下达到各开发园区和重点乡镇,作为落实工作任务和检查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

(四)用活政策,先行先试。认真研究国家和省、市已出台的政策措施,积极贯彻落实,切实用好用活用足。加大对合肥市已出台的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服务业发展和推进自主创新等承接产业转移系列配套政策的落实力度。进一步发挥主动性、创造性,按照先行先试的要求,创新政策措施,探索建设示范区的新办法、新途径。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组,由县委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第一副组长,县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研究决定示范区建设中的重大事项。县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委,从相关单位确定专人联合办公,具体负责日常组织、协调和推进工作。开发园区和重点乡镇要成立相应机构,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二)加强统筹协调。密切加强与国家部委、省直、市直有关单位的沟通衔接,争取在政策、项目和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加强与沿海及周边城市、县份合作,部门之间、部门与园区、乡镇之间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引导和鼓励公众、企业参与,吸收全县各方面的意见和力量,推动肥东加快发展。

(三)加强宣传发动。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着力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入理解示范区建设的重大意义,把思想统一到省、市、县推进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宣传部门要牵头制定示范区建设宣传方案,组织各新闻媒体加大对示范区建设的宣传报道力度,形成社会各界广泛关心和支持示范区建设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评估督查。完善社会监督机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本方案的实施和监督。各乡镇、开发园区、县直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对牵头负责的事项,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将示范区建设目标任务纳入各部门考核目标管理,县领导组办公室每年组织对各乡镇、开发园区、县直有关部门示范区建设工作情况及年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形成评估报告上报县委、县政府。

第二篇:关于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意见

关于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意见来源:转载区委区政府发布日期:2009-07-29浏览

次数:112【字体:大 中 小】

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来安徽视察时提出的“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战略决策。经近几年快速发展,我区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一区八园多带”的发展平台初步建立,产业规模和层次逐步提升,已具备了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和条件。为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加快推进全区大建设、大发展、大跨越步伐,现就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和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解放思想,先行先试,注重改革创新,突出发展特色,改善发展环境,用新思路、新机制,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着力提高产业转移承接能力,努力把我区建成产业实力雄厚、资源利用集约、生态环境优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二、目标任务

以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积极打造皖东南地区新兴生态型中心城市、苏皖边界产业转移重点承接区、面向长三角的“三基地一枢纽”(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配套产业基地,旅游休闲基地,集综合交通、区域性现代物流于一体的综合型枢纽),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到2015年,区属生产总值超过20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30亿元左右。

三、政策措施

(一)加强产业规划,积极打造承接产业转移新载体

深入研究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趋势和特点,结合我区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认真编制各项产业发展规划,找准承接产业转移的方向和着力点。区经委负责牵头编制纺织服装、化工及化学制品、碳酸钙深加工、机械加工及装备制造产业规划;区农委负责牵头编制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规划;区商务局负责牵头编制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区旅游局负责牵头编制休闲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区政府办、发改委、环保局、招商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等单位做好配合。

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各部门要抢抓示范区建设的政策机遇,加强与发达地区的对接,超前谋划一批园区建设、原材料、交通、水利、供水、供电、科技、教育、物流、旅游、环保等涉及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与跨区域合作项目,抓紧做深做实项目前期工作,尽快启动水阳江码头、汤村水库、中心医院搬迁、污水处理厂等重点项目,加快打通与江苏高速公路接口的宣狸路、水雁路等连接工程,建立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高速通道,拓展合作广度和深度,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更多优质载体。区交通局、经委、建委、农委、水务局、商务局、卫生

局、教体局、旅游局、环保局、科技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要尽快提出重大项目方案。

(二)加快开发区建设,着力构筑承接产业转移新平台

经济开发区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要以经济开发区和乡镇分区为载体,立即启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先期建设工作,市区合力推动皖东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经济开发区要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结合园区综合发展规划编制灯饰、汽摩配及高科技产业发展规划;创新园区建设方式,吸引发达地区政府、行业协会、投资商以建设专业园区、特色园区、园中园、标准厂房等多种形式与我区合作建设开发区,增强产业整体转移和承接能力。要抓住省委、省政府培育经济强镇的机遇,创新乡镇分区建设方式,进行科学定位、错位发展,打造多层次的产业转移承接平台;水阳、狸桥分区要发挥毗邻江苏的区位优势,吸引外来投资者无偿借地开发建设,实现借船出海,加快打造沿边产业带;积极争取水阳、水东、狸桥、孙埠四个分区设立省级开发区。

(三)加大改革力度,探索建立承接产业转移新机制

我区当前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重大发展机遇,必须大力推进发展环境的创新和突破。

⒈进一步完善外来投资服务机制。抓紧完成政务服务中心和投资服务中心建设,实行“一站式”服务,对外来投资项目安排帮扶专员,实行一对一跟踪服务,帮助协调解决项目落户、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⒉创新招商工作机制。加强招商机构建设,充实专业招商人才,围绕产业规划,组建专业招商小分队,扩大招商范围,拓宽招商视野,增强招商和承接产业转移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⒊创新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和干部管理体制。对在发展过程中急需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经济管理人才,要放宽条件,大胆引进,破格录用。下放经济开发区干部管理权限,建立适应开发区发展需要的灵活、积极的用人机制。选送优秀年轻干部到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学习,提高干部发展意识和发展能力。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大力培育我区承接产业转移所需要的大量熟练产业技术工人。

⒋灵活运用土地政策。区国土分局要制定相关措施,指导各园区及乡镇结合土地流转、土地复垦、建设用地置换和新农村建设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大土地收储力度,盘活土地资源,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充裕的项目建设用地。

⒌创新金融服务机制。区金融指导小组要强化指导和协调,加快农村合作银行组建进度,引导外来资金申报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争取开展村镇银行试点。提升区国资公司和振宣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融资担保能力,有条件的乡镇可以组建投资公司,允许社会资金参股,提高融资服务水平。区促进企业上市指导组要加强资本市场研究,积极引进发达地区战略投资者,做好华卫集团、宣酒集团、博瑞特热能设备公司等重点企业上市指导工作。

⒍推进各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区发改委、建委、环保局要下放项目管理和审批权限,区安监局、卫生局、劳保局、工商局等相关行政职能部门要采取授权或委托方式,下放区级行政审批许可和处罚权,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降低行政成本。区财政局、发改委负责牵头制定培育经济强镇政策措施,实施灵活积极的财税分享机制、干部人事管理机制,加大政策激励和扶持力度,有效激发基层加快发展的热情。

(四)创新发展观念,全力营造承接产业转移新氛围

全区上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发展理念的更新突破,要坚决摒弃小富即安思想,学习长三角地区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思想观念,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以思想解放带动创造力释放,以观念创新带动工作创新,以思想观念更新

推动产业转移承接。宣传部门要积极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宣传媒体,加强对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宣传,重点突出我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措施和投资环境。经济开发区及乡镇分区要立即行动,通过在城镇、高速、国省道两旁醒目位置设置反映“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建设内容的大型户外广告标牌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扩大经济开发区及乡镇分区的对外影响力,大力营造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氛围。

进一步加大投资环境整治力度。区委督查室、区优化办要定期开展全区投资环境检查,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及时查处破坏投资环境的案件。区政法委要组织公安分局、司法局、招商局等部门定期开展外来投资项目建设环境专项整治行动,项目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及街道办事处要积极配合,对影响项目建设的强包工程、强买强卖、无理阻挠施工等行为,坚决予以打击,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营造安全、顺畅、高效的投资环境。

第三篇:芜湖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调研报告

芜湖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调研报告

一、做法

在2月2日省召开的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动员大会后,芜湖市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工作正式拉开了序幕,截止目前,该市主要抓了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狠抓《示范区规划》的宣传。该市把国务院正式批复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翻印成单行本,印发全市党政机关、开发区、工业园区以及相关企业,并邀请专家学者作辅导报告,让机关公务员、企业主了解、熟知《示范区规划》的内容;市属媒体开设专栏,分专题进行解读,让全社会知晓。二是着手编制《具体实施方案》。目前已完成初稿,正在征求各方意见,待市委、市政府审定后,于3月底前按期报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三是分解了发展目标。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的战略步骤,根据皖发[2010]3号文件确定的《示范区规划》2015年主要目标进行分解,细化落实到县区、开发区和有关市直部门。四是超前做好园区扩容升级前期准备工作。新年一上班,市委、市政府就开展县区工业园区集体调研,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督促各县区的工业园区超前做好转型升级论证、规划修编调整、申报材料起草、资料归档等前期准备工作,待国家政策许可在第一时间抢先申报。五是抓重大项目开工。总投资120亿元的三安光电项目定于本月26日举行开工典礼,邀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参加,打响示范区建设第一炮。该项目分两期建设,首期投资60亿元,将在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光电产业化基地,并将建设全国一流的LED研发和试验中心。项目投产后,将成为全国第一、世界前列的LED外延片、芯片、研发和试验基地。

芜湖市在承接产业转移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一是用足用活政策,先行先试,创新体制机制。试行土地集约节约使用管理的有效办法,探索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的有效方式,建立适应转移企业发展需要的社会保障体系,从财税、金融、要素等方面完善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措施。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对外交通能力。重点推进芜湖长江二桥和芜雁高速等工程建设,完善区域高速公路网络;加快宁安城际铁路等四条铁路电气化改造,进一步强化华东铁路枢纽地位;加快芜申运河、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皖江航运中心。三是加快园区建设,提高承接能力。重点抓好辖区内现有园区的扩区升级,推进市级园区升格为省级、省级升格为国家级,进一步完善园区的基础设施,增强产业配套,提高集聚水平。四是加速自主创新,推进开放合作。重点是发挥财政资金的扛杆作用,加大企业的创新投入;实施“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推进产权交易所建设,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推进皖江城市间的区域联动,建立与长三角城市间的合作双赢机制,努力在开放中合作,在合作中创新。五是加快保税港区建设。在沿江规划建设10平方公里的芜湖保税港区和10平方公里的为保税港区服务的加工服务区。六是强化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工业和三产“双轮驱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资本、技术和人才。力争到2015年打造汽车、材料、光电三个千亿元产业,奇瑞、海螺两个千亿元企业,新兴铸管等三个500亿元和若干个百亿元企业,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二、建议

一是加大政策研究力度。《示范区规划》的出台,给皖江城市带“一轴双核两翼”城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建议我市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强《示范区规划》文本的研究,加强与上级对口部门的工作联系,超前开展调研,为体制机制创新打好基础。

二是重点推进土地、金融制度创新。为突破“地根”、“银根”两大制约瓶颈,芜湖市突出抓金融服务创新和用地管理创新,大力引进域外银行,发展地方银行,成立风险投资公司、小额贷款担保公司,开设典当行,致力完善市域金融体系;以土地整治为抓手,开展农村土地整治,以减少农业用地来增加城市用地。建议我市国土、金融等部门学习芜湖市的做法,有效解决发展用地问题,壮大政府融资平台,加大示范区建设的投入。

三是尽快确立工作推进机制。首要的是明确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参照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做法,建议成立独立的工作机构,明确编制,配齐班子,选调专人,承担统筹协调示范区建设的职能;其次,要制定严格的考核奖惩措施,强化目标管理。

第四篇:安庆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调研报告

安庆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调研报告

一、做法

安庆市提出建成全国重要的石化和轻纺产业两个基地,带动皖西南、辐射皖赣鄂交界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成为与长三角地区有机融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正在做的和下一步做的工作:

1、以规划为引领,做到规划先行。安庆市正在编制“6+2”重点产业和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各个县区也在制定相应的规划,各个园区制定专项规划。各个规划都落实到具体的产业、项目和企业上,《实施方案》中确定的发展目标、思路,在各个专项规划中都必须有所体现。所有的重点专项规划,都要求在年内完成。力争通过规划的引领,培育“6+2”产业(石油化工、轻工纺织、文化旅游、装备制造、建筑建材、农副产品、服务业、新兴产业),建设若干个“千亿产业”和“百亿企业”,以此推动产业升级,形成产业支撑。

2、以园区为载体,推动园区整合升级。安庆市提出“一区两片多点”开发模式。“一区”主要指铜池枞产业集中区,“两片”就是《规划》中的安庆产业组团、铜池枞产业组团;“多点”是指在池州长江大桥到铜陵长江大桥之间,以横埠工业园为依托,形成增长点;在安庆长江二桥和望东长江大桥之间,以化学工业园区为依托,形成增长点;各个县区以现有园区为依托,6个组团推进,形成多点开发。

安庆现有13个省级开发区,有一定基础,但也存在着主导产业不突出、承载能力较弱的问题。安庆提前考虑推动园区扩展升级,对全市经济开发区进行“二次发展规划”。主要是,支持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尽快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探索以国家级开发区名义对城区各园区进行整合;推动安庆化学工业区与现有的大观循环经济园区融合发展、扩容升级,建设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区;计划建设纺织服装、机械制造产业承接集中区。

3、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允许先行先试。提倡先干不评论、先试不议论,时间做结论。在园区合作共建方面,提出“飞地经济”发展模式,实行股份合作、全权托管等形式,建设一批园中园、托管园和共建园,推进组团式承接产业转移;尝试在GDP统计、税收分成、环境容量方面建立共享机制。在政策环境方面,研究落实有关财税、融资、土地等支持政策,在规划编制、产业布局、审批核准及投资安排、资金补助、贷款贴息、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加大争取力度;对一些政策和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在融资方面,建立承接产业改造升级专项基金,引进更多的金融机构,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在政务方面,建立市县领导帮扶承接企业和项目联系制度,选派有业务专长的人才到企业帮助工作。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实行城乡居民户口统一登记管理,将外来人口纳入本地社会管理。

4、以建立健全工作架构为保障,推进组织实施。确定了市委、市政府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市直有关部门为第一落实主体。成立了安庆承接产业转移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和市长担任组长,成立了规划指导委员会、区域合作委员会,负责指导、协调各专项产业规划的制定、评审,负责研究制定促进区域合作的专项政策措施。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实行重点项目专题调度会,采取“一事一议”办法。严加考核评估,把工作落实情况纳入机关效能监控体系,每季度通报一次,每年考核评议一次。

二、建议

1、把推进示范区建设作为加快池州跨越发展头等大事来谋划。推动示范区建设,对于同处皖江城市带的10个市来说,都是难得的历史机遇,必须增强发展信心,统一全市思想,增强示范意识,全力加以推进。一是市县区尽快成立专门班子,确保有人来具体抓。二是尽快出台实施方案,明确路径图,列出时间表。三是尽快召开动员会,先动起来。四是宣传发动,大造声势,网站要有图片、电视广播要有声音,报纸要有专栏,形成全市争先进位、大干快上的氛围。

2、不等不靠,抓紧行动。尽快确定产业集中区选址方案,做好概念性规划,加强与省有关部门衔接,积极对上争取。集中全市力量,进一步拉开现有园区框架,推动园区的扩容扩张、升级提升。选择一两个项目开工,以鼓舞士气。尽快地走出去宣传推介,特别是到长三角地区,带着招牌、带着规划、带着项目,有针对地开展招商推介活动。推进示范区建设、承接产业转移,最有效、最现实的途径就是是园中园式招商和与央企对接,重点加强这两方面工作。

3、加紧研究出台政策。重点是在土地、资金、体制、机制方面先行先试,比如,引进战略投资者或中央大的企业合作共建园区政策、边建设边招商的政策、土地置换的政策,等等。各个县区、市直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能,抓紧政策的研究、制定、出台、实施。

4、加强与周边市的合作。示范区建设一个重要定位就是合作发展先行区。规划中,池州与安庆、铜陵联系最密切,安庆产业组团包括东至县,铜池枞产业组团包括铜陵、池州和枞阳县,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未来几年池州与安庆有5座大桥相联,跨江联动、合作发展是大势所趋,加强池州与安庆合作更具有战略意义。建立高层互访、共同协作、统筹推进机制,推进两市产业布局、项目建设错位发展,推进两市交通、体制、机制无缝对接,真正把铜池枞产业组团打造成重要增长极,使之成为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示范区。

第五篇: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模版]

中共马鞍山市委 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马秘[2010]4 号)

发布时间:2010-5-26 15:26:31 浏览次数:341 次

中共马鞍山市委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马秘[2010]4 号)

当涂县、各区委和人民政府,市直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全面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以下简称《示范区规划》),根据《国务院关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批复》(国函〔2010〕5 号)、《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决定》(皖发〔2010〕2 号)和《中共马鞍山市委、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马发〔2010〕2 号),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分解目标任务

提出我市实施《示范区规划》主要指标及到2015 年预测数,分解下达到当涂县、各区、各开发区及相关职能部门。对重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明确责任单位。(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统计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3 月底前完成。)

二、编制完善相关规划和专项方案

1、结合《示范区规划》,编制我市“6653”现代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推进六大优势主导产业、六大新兴产业、五大优势传统产业和三大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方案。(责任单位:市经信委牵头负责,市发改委、市农委、市商务局、市科技局等单位配合,6 月底前完成。)

2、根据《示范区规划》提出的加快推进城镇化要求,围绕我市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目标,编制“1255”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并制定建设方案迅速启动实施。制定并落实扩权强镇的措施。制定继续深化与南京、芜湖加强城市发展的合作措施。(责任单位:市规划局、市住建委、秀山新区指挥部、滨江新区指挥部、市推进办、当涂县、雨山区、市发改委,6 月底前完成。)

3、根据《示范区规划》编制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土地复垦实施方案、推进工矿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市住建委,6 月底前完成。)

4、根据《示范区规划》提出的产业承接发展、产业创新升级、基础设施支撑、土地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保护等重点任务,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对我市相关规划进行梳理,编制或修编重点产业发展、自主创新、开放型经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10 月底前完成。)

三、大力推进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建设和开发园区扩区升级

1、围绕《示范区规划》提出的建设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集中力量建设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的决策部署,统筹规划马鞍山经济开发区、南部承接产业转移新区、当涂经济开发区建设,合力打造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抓紧做好马鞍山经济开发区向雨山区银塘镇扩区、南部承接产业转移新区开发建设、当涂经济开发区向南延伸具体方案的编制申报工作,上半年全面开工建设基础设施。研究制定2009—2015 年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责任单位:市规划局、市开发区、南部承接产业转移新区、当涂县、雨山区、市发改委、市国土资源局,4 月底前完成。)

2、继续加大争取力度,尽快将马鞍山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完善花山经济开发区园区规划,支持濮塘休闲度假区申报省级旅游度假区,支持雨山区和博望镇申报省级开发区。(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发改委、花山区、雨山区、当涂县,12 月底前完成。)

3、根据省里编制的皖江城市带开发园区总体发展规划,编制完善全市开发园区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开发园区发展评价管理办法。(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规划局、县区、各开发区,12 月底前完成。)

四、掀起招商引资新高潮

1、围绕重点产业、重点区域,制定全年重大招商活动安排方案,精心谋划上海世博会、第五届中博会、第六届徽商大会及省政府拟与国台办合作赴台招商等重大招商活动的准备工作。(责任单位:市招商局牵头,相关部门和单位配合,2 月底前完成。)

2、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奖惩措施,建立招商引资信息定期通报制度,制定招商引资项目评估管理办法。(责任单位:市招商局、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市商务局,2 月底前完成。)

3、摸排梳理在手的招商引资项目,制定具体工作推进措施和任务分解方案,着力抓好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的落地工作,确保项目早日开工建设。(责任单位:市招商局牵头,相关部门和单位配合,3 月底前完成工作推进措施和任务分解方案的制定并上报市政府。)

五、加紧谋划推进一批重大项目

1、围绕《示范区规划》在装备制造业中明确提出的建设马鞍山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工程机械基地、冶金设备产业集群、环保设备产业集群、机床及大型铸锻件产业集群、造船及船用设备产业集群、轨道交通关键部件产业集群,以及规划中普遍支持的产业,抓紧谋划申报一批重大项目。(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县区、各开发区,3 月底前完成一批项目申报工作。)

2、围绕《示范区规划》在原材料产业中明确提出的加快推进马钢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建设全国重要的精品钢及深加工基地、马钢集团海外办矿工程、马鞍山慈湖精细化工产业基地,以及金属制品等我市优势产业,抓紧谋划申报一批重大项目。(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发改委、慈湖经济开发区、当涂县,3 月底前完成一批项目申报工作。)

3、围绕《示范区规划》在轻纺产业中明确提出的建设马鞍山乳制品基地、畜禽肉类加工基地、纺织服装基地等,以及造纸印刷和规划中普遍支持的产业,抓紧谋划一批重大项目。(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开发区、当涂县,3 月底前完成一批项目申报工作。)

4、围绕《示范区规划》在高技术产业中明确提出的以马鞍山为重点区域承接发展电子信息、建设马鞍山磁性材料产业集群、马鞍山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等,以及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抓紧谋划一批重大项目。(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各县区和开发区,3 月底前申报一批项目。)

5、围绕《示范区规划》明确提出的依托马鞍山等城市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安排,加快发展物流、金融、旅游、软件、动漫、服务外包等重点产业,抓紧谋划申报一批服务业集聚区和重点项目。(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规划局、市文化委、市旅游局、市金融办、各县区和开发区,3 月底前完成一批项目申报工作。)

6、围绕《示范区规划》在现代农业中明确提出的建设马鞍山苗木花卉基地,以及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建设优质安全畜产品示范基地、标准化生态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大力开发特色水产品,发展旅游休闲渔业,扩大重点地区高效经济林基地规模等,抓紧谋划申报一批重大项目。(责任单位:市农委、市发改委、县区,3月底前完成一批项目申报工作。)

7、围绕《示范区规划》在产业创新升级中明确提出的支持企业承担“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重大科技专项和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支持优势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实施一批重大专项,支持设立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支持骨干企业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抓紧谋划推进一批重大项目。(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各开发区,3 月底前完成一批项目申报工作。)

8、围绕《示范区规划》在基础设施支撑中明确提出的建设马鞍山综合交通枢纽站场、宁芜铁路扩能、芜申运河、马鞍山太平府航道整治、马鞍山太平府港区综合码头建设,实施水阳江下游近期防洪治理工程、青山河和姑溪河等重要中小河流治理,以及规划中提出的完善外通内畅公路网络、建设内河运输体系、适时建设燃煤火电项目、因地制宜建设光伏及风电等新能源示范工程、加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推进区域信息一体化等,抓紧谋划推进一批重大项目。(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发改委、市水利局、市经信委,4 月底前完成一批项目申报工作。)

9、围绕《示范区规划》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中明确提出的实施马鞍山市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工程,以及规划中提出的积极开展低碳经济园区试点、实施重大节能环保工程、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抓紧谋划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加大申报国家低碳经济试点市的争取力度。(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环保局,3 月底前完成一批项目申报工作。)

六、制定完善相关政策

1、财税扶持政策。积极向上争取财政转移支付,进一步增强我市可支配财力;建立健全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财政管理体制;重点对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给予以奖代补;用足用好国家支持示范区建设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承接产业转移企业税收扶持等具体政策措施等。(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

2、金融服务政策。建立协调机制,搭建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引导金融机构为转移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对牵动性强的重大转移项目,开辟信贷支持“绿色通道”。对积极为产业转移项目承贷、并达到一定额度的金融机构,政府给予奖励。积极指导和帮助转移企业上市融资,支持有实力的转移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和短期融资券等具体政策措施。(责任单位:市金融办、市人行、马鞍山银监分局。)

3、用地保障政策。争取国家和省支持示范区建设增加的用地计划指标;创新工业用地计划分配方式,实行差别供地机制,确保成长前景好、投入强度大的转移企业用地;完善土地使用“双向约束”机制,确保企业用地合法合规,促进按时开竣工、按期投产增效;推进土地整治,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建设用地置换等具体政策措施。(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

4、外贸扶持政策。加强口岸大通关建设,积极推进与长三角地区的海关合作;对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所购置的进口设备,认真落实国家有关享受所得税减免、免征进口环节关税及增值税等政策;对出口企业境外商标注册、产品认证、出国参展、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给予一定扶持;积极争取国家对加工贸易企业给予政策性优惠贷款等具体政策措施。(责任单位:市商务局、马鞍山海关。)

5、劳动用工政策。为承接产业转移企业提供招工服务;建立政府扶持与培训机构为转移企业提供劳动力资源数量、质量直接挂钩机制,为转移企业提供数量充足、技能熟练的劳动用工;对引进企业通过校企联合、订单培训、定向培训等形式开展的劳动力培训,采取适当方式予以补助;对转移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大政策激励力度。(责任单位:市人社局。)

上述各责任单位要结合《示范区规划》提出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与国家和省对口部门的衔接,研究提出符合我市实际的支持承接产业转移具体办法,于3 月底前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后,报市委市政府研究确定。

七、工作要求

1、狠抓任务落实。各县区、开发区和市有关部门要按照本工作方案,对实施《示范区规划》进行整体谋划,从影响承接产业转移最紧迫、最突出、最重大的问题入手,围绕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重点改革,抓住最具带动力、影响力和系统作用的工作和项目,集中力量,实现突破。当前要根据任务分工,把工作推进措施做细、做实,把任务和责任分解落实到具体人员,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市发改委要会同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目标督查办对实施《示范区规划》情况组织综合或专项督查,并通报督查结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勇于探索创新。市直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示范区规划》内容,对相关政策措施进行梳理,对国家和省已明确的扶持政策要抓好贯彻落实,切实用好用足用活国家和省政策;对需要进一步跟踪衔接的,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有关部门支持;要结合我市实际,拿出一些突破性、针对性的政策措施。积极营造敢闯敢试、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追求卓越的宽松环境,推进制度创新,探索建设示范区的新办法、新途径。

3、营造浓厚氛围。市委宣传部要抓紧制定贯彻实施《示范区规划》的宣传方案,利用国家和省级新闻媒体,大力度宣传马鞍山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承接产业转移的突出优

势;利用市级新闻媒体开辟宣传专栏,加大对《示范区规划》的宣传报道力度。各县(区)、各部门要把学习贯彻《示范区规划》作为一件大事来抓,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入理解《示范区规划》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把思想进一步统一到国家和省关于加快皖江城市带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把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上来,形成全市上下合力推进示范区建设的良好氛围。

附件:

1、马鞍山市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2015 , 年主要目标表

2、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相关规划及专项方案分工表

3、《示范区规划》有关马鞍山表述的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分工表

中共马鞍山市委

马鞍山市人民政府 2010 年2 月9 日

下载关于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