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关于进一步加快柑橘产业发展的意见

时间:2019-05-13 16:18: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庆市关于进一步加快柑橘产业发展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庆市关于进一步加快柑橘产业发展的意见》。

第一篇:重庆市关于进一步加快柑橘产业发展的意见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柑橘产

业发展的意见(渝办发〔2007〕276号)

2007-10-12 15:54:00 来源:新农村商网作者:-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和“一圈两翼”发展战略,引导农业优势产业合理布局,大力推进长江三峡柑橘产业带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增加农民收入,经市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快柑橘产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加快柑橘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重庆是全国乃至世界柑橘生产最适宜的生态地区之一。柑橘产业是保护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重要产业,也是三峡库区经济发展和移民安稳致富的支柱产业,做好柑橘产业发展工作意义十分重大。重庆直辖以来,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市柑橘产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柑橘种苗三级繁育体系基本健全,种植面积已达到一定规模;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日益增强,以“三大片区”为重点的区域化布局框架基本形成;初步建立了“政府引导、龙头带动、业主参与、农民主体”的发展机制,农民发展柑橘的积极性高涨,发展柑橘产业对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市柑橘产业发展仍然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优质专用柑橘及加工柑橘原料基地建设严重不足,品种熟期很不均衡;立地条件相对较差,标准化柑橘果园改土建设难度较大;农民收入偏低,自我投入能力弱,品种更新换代缓慢;柑橘果园建设不规范、幼树抚育管护不到位,投产推迟、产量低下等问题依然存在。当前,世界柑橘主产国受自然灾害和疫情严重影响,国际市场柑橘及加工橙汁价格持续上扬,为我市柑橘产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和难得机遇。有关区县、有关部门要站在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落实“一圈两翼”发展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快我市柑橘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发挥优势,突出重点,整合资源,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把重庆柑橘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实现柑橘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加快我市柑橘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统揽,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提高柑橘综合生产能力为主线,以优势区域为重点,加工与鲜销结合,早中晚熟期品种搭配,优化区域布局,大力推进标准化果园建设,积极培育多元化生产经营主体,加大柑橘产业化经营力度,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世界柑橘最具竞争优势的地区之一。

(二)发展目标。到2012年,江津、长寿、垫江、忠县、万州、云阳、奉节、开县、永川、巫山等10个重点区县集中成片新发展柑橘标准化果园80万亩以上,全市柑橘种植面积达到260万亩以上,年总产量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达到200万吨以上;年加工鲜果150万吨以上,其中商品化包装处理50万吨以上,橙汁加工处理100万吨以上;建成完备的柑橘种苗三级繁育体系,柑橘非疫区通过认证,完成“中国柑橘城”核心区建设,尽快形成健

全的柑橘产业体系,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全国最大的晚熟柑橘和橙汁出口基地奠定坚实基础。

(三)基本思路。实现上述目标,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柑橘产业发展全局。始终坚持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思路,在柑橘产业加快发展中更加注重突出优势区域和优势品种,着力抓好江津及周边鲜销柑橘生产片区、长寿至万州沿线橙汁加工原料生产片区和奉节及周边脐橙生产片区建设;始终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思路,统一规划部署,区别扶持政策,促进各区县竞相发展;始终坚持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路,在推进规模化经营的基础上,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始终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的思路,在加强政府统筹规划和政策引导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调动全社会发展柑橘产业的一切积极因素;始终坚持谁投资、谁经营、扶持谁、谁受益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思路,促进柑橘生产建设、管理、经营形式多样化。

三、狠抓柑橘产业加快发展的关键环节

(一)大力发展规模化经营。市农业主管部门要抓紧牵头完成到乡镇、村社的柑橘产业发展重点区域建设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并报请市柑橘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分年度下达建园指导性任务。坚持向优势区域集中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发展方向,每个新建果园相对集中成片应达到500亩以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大力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保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收益,种植户承包、租赁果园合同期不得少于10年,土地流转的转包费、转让费和租金等收益归承包经营权人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截留、扣缴。

(二)狠抓优质苗木繁供。进一步完善我市柑橘种苗三级繁育体系建设,按照总体规划安排布局品种,突出发展加工柑橘和晚熟柑橘;科学调剂调度种苗,标准化果园建设全部采用无病毒容器苗,大力推广应用优良品种。农业主管部门要按照农作物种子法律法规和柑橘种苗繁育标准的有关规定,加大监管力度,抓好种苗检疫和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审核发放,严禁不合格种苗进入基地,确保标准化建园种苗所需。

(三)提高果园建设水平。市农业主管部门要尽快修订完善不同标准的柑橘建园规范、抚育管理规范和验收管理办法。按照市农业主管部门制定的建园技术规程和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建园改土、规范种苗定植,建设标准化果园。要高度重视柑橘标准化果园管理特别是幼树抚育管护工作,编制发放柑橘管理简明技术手册,强化管护技术培训,发展短期经济作物间作、套作,实现“以短养长”,切实提高规范化管护水平。由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的标准化柑橘果园建设,经验收合格后可立牌标识。国土部门要依据总体规划,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水利、交通等有关部门要根据总体规划,优先安排规划区内标准化果园水网、路网和柑橘产业区农村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柑橘产业发展条件。

(四)加大疫情防控力度。要抓紧制定出台柑橘非疫区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柑橘疫情监控及应急扑灭机制,高标准推进我市全国首个柑橘非疫区建设。要切实加强柑橘植保植检工作,建立健全柑橘疫情检测报告制度,制订柑橘非疫区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发挥柑橘检疫检查站的阻隔和各级疫情监控网络的屏障作用,严控柑橘有害生物入侵,确保我市柑橘产业安全,提高柑橘产品市场竞争力。

(五)拓展柑橘市场营销。积极推进柑橘产地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大力培育柑橘流通中介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优化工商管理服务,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直接向城市超市、社区农贸市场和便利店配送柑橘;利用国际柑橘高端论坛、农交会等展会,全力开拓国际市场,努力扩大出口;切实落实柑橘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加快建立完善柑橘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加大柑橘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力度;保护柑橘地理标志、知名品牌和柑橘资源。

四、完善促进柑橘产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加大资金整合投入力度。要按照集中力量办大事、整合各项资金、任务责任到部门的原则,支持三峡库区柑橘产业发展。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整治、移民、扶贫、农业生产发展等资金项目主管部门,要按照资金服从规划的要求,根据市柑橘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达的柑橘年度建园指导性任务和市农业主管部门制定的建园规范,衔接、申报、审批和实施项目,保质保量完成柑橘标准化建园任务。要按照柑橘总体规划,优先安排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水土保持和小型农田水利资金用于柑橘标准化果园周边道路和水利灌溉等设施建设,其他水利资金也要向柑橘标准化果园骨干水源和主干渠建设倾斜;市级统筹基本建设资金主要用于柑橘良繁体系和非疫区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产品加工等专项扶持资金要重点投向柑橘产业化经营和柑橘产品加工。金融机构要增加对柑橘产业的信贷投放,积极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担保机制,确保柑橘发展资金需求。要公开建园投入概算和财政资金补助标准,引导农民和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入发展柑橘产业。

(二)健全柑橘投入补助制度。三峡柑橘产业发展投入实行柑橘生产直接补贴、先建后补,原则上按市级补助60%、业主自筹30%、区县补助10%的比例分担。标准化建园补助资金在市政府有关部门分配给区县的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整治、移民、扶贫等资金中安排;种苗补助由市财政专项安排;区县财政安排的10%补助资金用于抚育管理补助或抚育贷款贴息和乡镇以下的技术培训。市财政部门要根据资金服从规划的要求,按照统筹协调、资金整合、部门负责、统一标准、先建后补的原则,牵头制定资金筹集与管理的具体办法,确保整合资金投入到位。

(三)防范柑橘产业发展风险。要加强自然灾害和重大病虫害预测预报和应急体系建设,提高柑橘产业防灾减灾能力。积极发展柑橘保险,扩大柑橘政策性保险试点,各级财政对农户参加柑橘保险给予保费补贴,鼓励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帮助农户参加柑橘保险,按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的原则,完善柑橘保险机制。开展对柑橘标准化果园幼树抚育贷款贴息或直接补助,扩大贴息范围,减轻果农投入压力。

(四)建立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各区县(自治县)要建立公平竞争机制,制定出台激励政策,公开确定新发展柑橘的生产经营主体,广泛宣传调动农民发展柑橘生产的积极性。对重点区县发展实行奖惩动态管理,对年度目标任务完成好的区县给予以奖代补,对不能按质量要求完成年度发展任务的区县,相应发展任务可调作其他区县完成。积极鼓励非重点区县(自治县)在优势区内按市场导向规划发展柑橘,对年度相对集中成片新发展达一定规模,并经验收确认符合全市标准化果园建设要求的,视同重点区县同等扶持政策对待。

(五)强化柑橘产业科技支撑。农业科研经费增量主要用于柑橘产业发展。启动实施“长江柑橘带橙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和“柑橘新品种选育与深

加工”等市级重大科技专项,积极支持柑橘基础科研和应用技术研发。大力推广幼树抚育期标准化管理技术,普及柑橘节水灌溉技术,启动柑橘测土配方施肥工程。把标准化果园建设与规模化养殖场建设结合起来,加大“畜沼果”生态模式示范推广力度。充分依托农业信息入乡工程,健全柑橘产销信息收集与发布制度。支持区县(自治县)、生产基地、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校进行技术合作;把柑橘技术推广作为国家科技入户工程的主要内容,着力培育柑橘科技应用大户;加强乡镇以下或业主柑橘发展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农科教相结合的推广机制,切实解决好科技推广应用“最后一道坎”问题。

(六)培育柑橘生产经营主体。坚持“政府引导、部门牵头、区县实施、社会参与、主体明确、投资多元”的发展机制。鼓励创办、领办、联办标准化果园,支持标准化果园承包、租赁经营和股份制合作经营。积极鼓励全社会各方面能人带技术、带资金、带管理发展柑橘产业,成为加快柑橘产业发展的带头人;鼓励科技人员应用新品种、新技术领建示范果园;支持工商企业、大专院校和中职学校毕业生、技能人才创建标准化果园、创办柑橘龙头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支持柑橘加工型龙头企业发展。担保机构、金融机构要加大对柑橘龙头企业担保信贷支持,重点解决柑橘建园、管护和收购资金困难等问题。大力支持柑橘合作组织发展,有关部门要出台具体登记办法、财务管理和配套支持措施,采取有利于柑橘合作织发展的税收和金融政策。

五、强化对柑橘产业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健全工作体系。全市各级人民政府特别是重点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柑橘产业发展工作,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网络化工作体系,做到上有人管、下有人抓。市政府已成立柑橘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市农业主管部门要健全工作体系,全力抓好统筹、协调工作。重点区县要切实加强领导,明确专门的区县级领导主抓,组建一套工作水平高、协调力度大、经费有保障、管理能力强的工作班子,为加快柑橘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完善推进机制。完善“市政府领导、市级部门牵头、区县政府实施、业主承担”的推进机制。严格实行柑橘产业发展目标责任制,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重点区县政府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要把标准化果园建设、非疫区建设、财政资金投入落实、抚育管护等柑橘发展任务完成情况纳入目标管理进行考核,有关部门牵头包干任务、各负其责。加强监督检查,对发展柑橘产业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工作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和问责。千方百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齐心协力推进柑橘产业加快发展。

(三)营造发展环境。要广泛宣传加快发展柑橘产业的重大意义、相关政策、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市级每年至少举办1―2次大型宣传活动,市农展会设立柑橘专展区,举办柑橘高端论坛;各重点区县也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宣传实效,力争人人都成为柑橘宣传的“活名片”,努力营造加快柑橘产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第二篇: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

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

所属层级类别:内蒙古 所属类别:旅游

发布单位: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 生效日期: 2009-1-7 0:00:00 发布文号: 锡署发[2009]5号 是否有效: 有效

为加快全盟旅游产业发展,实现由旅游资源大盟向旅游经济强盟的跨越,制定以下发展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旅游产业是一个涵盖面广、带动力强、容纳就业多、发展速度快的动力产业、富民产业,与国民经济各方面具有很强的关联性。近年来,我盟以建设中国北方最具代表性的草原生态旅游胜地和蒙古族民俗文化旅游胜地为目标,深入实施旅游开发带动战略,旅游产业得到迅速发展。2003年以来,全盟累计接待游客88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6亿元,年均增长分别达到52%和57%,均高于全国、全区同期水平。旅游产业已成为全盟服务业中最具活力、发展最快的产业,成为带动全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各地、各部门要把发展旅游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任务,作为扩大就业、增收富民的重要途径,作为提高全民素质、扩大对外开放的有效措施,进一步解放思想、完善思路,深化认识、科学定位,充分调动各行业、各部门的力量,形成加快旅游产业全面发展的工作合力,实现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按照加快发展、惠及百姓的总体要求,充分整合和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充分展示草原自然风光、蒙古族民俗风情、蒙元历史文化内涵,加快旅游精品、龙头骨干项目建设,全面实施旅游产业化、市场化、品牌化战略,大力推进我盟旅游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由旅游资源大盟向旅游经济强盟的跨越。

坚持的基本原则:

---坚持集中打造与突出特色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自然资源与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资源开发并重和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社会广泛参与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全面提质增效与培育产业龙头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扩大规模与集约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盟旅游产业的总量、质量和经济效益全面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份额明显提升,特别是对第三产业的龙头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初步实现把旅游产业建成全盟重点产业的总体目标。

总量目标。到2010年,接待游客人数420万人次,旅游收入70亿元,“十一五”后三年两项指标年均增长分别达20%和30%以上;到2015年,接待游客人数500万人次,旅游收入110亿元,“十二五”期间两项指标年均增长分别达10%和30%以上。市场主体培育目标。加快旅行社、饭店、餐饮业、旅游交通业、旅游景区、购物、娱乐等旅游要素建设。到2010年,年营业额超300万元的旅行社达到10家,其中1-2家进入全区前10位;全盟酒店床位数超3万张;旗县市(区)所在地镇和重点旅游乡镇均建有三星级以上饭店;地方特色餐饮业规范发展,每个地区培育2-3家具有地方特色的示范店;全盟“牧人之家”达260户以上,其中,星级“牧人之家”60户;国家a级景区达到15家,其中,4a级以上景区达到3家;成立拥有600座中高档客车旅游汽车公司2家;建立旅游商品研究开发中心,开发生产具有锡盟特色的肉食、奶食、民族服饰、工艺品等多个系列购物商品,形成较为完善的旅游购物市场体系;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演艺节目进一步丰富,游客人均停留时间达3天。形成以旅行社的高度组织为中心,饭店、餐饮、交通、景区、购物、娱乐业等一体化的旅游产业体系。结构调整目标。到2010年,旅游“六要素”中购物、娱乐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40%以上,2015年达到50%以上,逐步形成更加合理的旅游消费结构。

三、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注重品牌培育,明确旅游产业发展定位。各旗县市(区)要围绕“天堂草原---锡林郭勒”这个主题品牌,抓住最能体现本地区文化和民族特色的亮点,进一步明确旅游产业发展的定位,打造最具地区代表性、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旅游产品、节庆活动和人文气息浓郁、地方特色鲜明旅游城镇。鼓励企业参与节庆活动,提高节庆活动的组织化、市场化、产业化程度。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提高节庆活动实效性。今后一个时期,要有效整合全盟旅游资源,集中打造以元上都为代表的蒙元历史文化品牌;以传统和现代赛马、马术活动与马文化研究为代表的马文化品牌;以乌珠穆沁、察哈尔、阿巴嘎和苏尼特四大部落为代表的锡林郭勒游牧文化和蒙古族民俗文化品牌;以民族歌舞、体育为代表的娱乐文化品牌;以沙地草原、半荒漠草原、典型草原和草甸草原为代表的草原生态旅游品牌;以二连浩特、珠恩嘎达布其口岸为代表的边境旅游品牌;以煤电、化工、风能、金属冶炼、农畜产品加工等为代表的工业旅游品牌。结合全盟城镇化战略,整合旅游、规划、建设、城管、交通、文化等部门力量,完善城镇的旅游综合服务功能,加大对现存历史遗迹的保护性开发和恢复性修缮,加快特色旅游城镇建设步伐。依托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把具有地区特色的民族歌舞、体育、服饰、饮食、礼仪和民俗风情等元素与旅游城镇建设结合起来,提升城镇亲和力、历史感和旅游文化品位,使城镇成为吸引游客的亮点和旅游目的地。锡林浩特市进一步巩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成果,二连浩特市全力打造全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多伦县、西乌旗积极争创“中国旅游强县”。

(二)加快项目建设,提高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要把旅游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内容,像抓工业项目一样抓旅游项目。旅游项目建设要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和精品意识,根据游客的不同需求,高起点、大手笔进行策划,集中力量深入挖掘草原文化、历史文化和传统民俗风情等优势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一批融观赏、休闲、度假、体验、参与等多种旅游活动于一体的综合型、复合型旅游项目。加快发展工业旅游和农牧区旅游项目。结合全盟工业化和“围封转移”战略,加快旅游要素向一、二产业流动。依托工业园区,建设工业旅游示范项目,开发工业观光旅游;大力培育“牧人之家”“农家乐”等民俗旅游,推进民俗旅游典型示范村建设,发挥旅游产业在恢复草原生态、带动农牧民增收的作用。拓宽旅游项目建设投融资渠道。通过有偿转让资源经营权、质押权和收费权等形式鼓励企业参与旅游项目建设。加快组建由各级财政担保的国有投资开发公司,积极协调盟内外金融机构,加大对旅游重点项目的信贷支持。

(三)完善市场机制,增强旅游产业发展活力。大力扶持骨干龙头旅游企业发展,加快全盟旅游产业市场化进程。加强与国内知名旅游企业合作,引进或挂靠国内一流的旅行社、旅游公司,加快组建旅行社、旅游景区、宾馆等各要素具备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提高旅游产业供给水平,增强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鼓励和引导盟内从事资源开发的实力雄厚企业,参与旅游项目开发和跨行业经营。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和民营资本参与旅游开发和经营。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建设,健全旅游诚信体系,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加大督查力度,坚决查处各类欺诈游客的行为,努力营造公平、公正、有序的旅游市场环境。

(四)改善薄弱环节,提升旅游产业化水平。加快旅游“六要素”建设,完善旅游产业链条,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增加旅游产业收入。坚持以人为本,以游客为中心,在“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产品和服务中彰显人性化,推动旅游消费提档升级。突出打造体现地区餐饮特色的锡林郭勒蒙餐品牌,提高餐饮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高档次的旅游饭店、宾馆。大力发展旅游交通运输业,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组建旅游车队,从根本上解决全盟总体旅游交通运力不足和结构性短缺等问题。培育旅游商品生产龙头企业,开发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地区特色鲜明并有一定收藏价值和纪念意义的锡盟草原特色旅游商品;把旅游购物设施建设纳入城镇建设和景区建设总体规划,加快旅游商品购物街和旅游商品集散中心建设,促进旅游商品购物业的市场化、产业化和规模化。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结合,充分发挥各类文艺团体的作用,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创办旅游娱乐公司、旅游文化演出公司,推出一批以蒙元历史文化、蒙古族民俗风情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演艺节目和文化娱乐活动,增加游客消费内容,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增加旅游附加值。加快淡季旅游项目开发,继续做好冬季旅游主题活动,同时进一步丰富内容,培育锡林郭勒冰雪旅游品牌。

(五)加大宣传推介,扩大旅游产业对外影响力。创新旅游营销理念,建立政府主导与企业参与相结合、品牌形象宣传与产品线路推介相结合、借势宣传与造势宣传相结合的宣传促销机制,不断巩固和开拓旅游客源市场,努力提高营销的质量和实效。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观念,整合全盟对外宣传资源,加强横向联合,统一宣传“天堂草原---锡林郭勒”品牌,共同开拓市场。加强旅游信息化建设,提升中国草原旅游网的档次和宣传能力,综合运用网络、媒体和节庆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促销,扩大锡盟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策划、包装,按照“政府主导、媒体引路、企业跟进、市场运作”的方式,充分调动媒体、旅游企业等的积极性,逐步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中心,以企业为主体的促销模式,全方位展示和推介我盟的旅游产品。通过歌曲、演艺节目创作等载体,向外界展示我盟独特旅游资源优势和魅力,在更广领域上扩大锡盟知名度。

(六)加强区域合作,拓展旅游产业发展空间。加强“中俄蒙”区域协作,加快发展边境旅游。强化与京津冀和东北地区的旅游合作,联手打造跨区域旅游线路,建立“线路对接、客源互送、促销联手、管理协调”的良好合作机制,尽快使我盟旅游产业融入东北振兴、环渤海经济圈和中俄蒙贸易区。进一步密切与呼和浩特市、赤峰市、张家口市、兴安盟和承德市等周边盟市合作,联手打造内接京津冀、外联俄蒙欧的黄金旅游线路。盟内各地要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共同打造精品旅游项目,培育跨区域精品旅游线路,实现旅游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加强重点旅游景区通道沿线景点的开发和建设,尽快解决盟内重点景区间车程长、景点少的问题。

四、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

(一)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投入。发改部门要在发展三产的过程中优先安排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努力改善重点景区基础设施条件。各级财政要设立或增加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安排一定的旅游发展专项经费,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宣传促销活动,并随经济发展逐年加大投入。生态部门要对开展“牧人之家”“农家乐”农牧户按照效益和规模给予扶持。交通部门要加快旅游道路建设,对纳入路网管理规划的连接旅游区(点)道路优先安排投入,并全面搞好路牌指引提示。其他部门也要优先扶持旅游产业项目发展。

(二)实行税费鼓励政策。国内外客商来我盟投资兴办旅游业的投资规模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从投产经营之日起3年内缴纳的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和从获利起3年内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由地方财政部门逐年按50%拨付资金用于该企业发展;投资规模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30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从投产经营之日起5年内缴纳的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和从获利起3年内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由地方财政逐年按50%拨付资金用于该企业发展。国内外投资者到我盟兴办旅游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从经营之日起5年内缴纳的营业税,地方财政按一定比例拨付资金用于该企业发展。对旅游专业村和农牧民以“农家乐”、“牧户游”为主题开发的旅游项目,免征所得税,免收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对盟内外旅行社开展的旅游包机业务,返还相应缴纳营业税的50%。新建的旅游景区景点,2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2年后减半征收3年。鼓励公务员带薪休假,促进旅游消费。鼓励企业将旅游纳入职工福利和奖励的内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公务活动,可以委托旅行社安排交通、住宿、餐饮、会务等事项。

(三)实施积极的土地政策。利用荒山、荒地、荒滩开发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旅游产业项目,5年内免征土地使用税,减半征收土地管理费和土地出让金(除挂牌拍卖的土地);对企业范围尚未利用的林地、湖泊等占地免征土地使用税(所有投资者)。社会投融资建设的旅游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和接待服务设施,减半征收新建景区景点的土地管理费和土地出让金(除挂牌拍卖的土地)。国内外客商以出让方式使用我盟国有土地兴办旅游企业的,土地出让金可区别情况给予50%以上的优惠,土地出让年限最高可达到50年。国内外客商到我盟投资旅游产业使用国有土地,经旗县市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以依法划拨使用,免缴土地使用费。国内外客商到我盟以租赁方式使用国有土地兴办旅游企业,免缴一定年限的土地使用费,最高可免缴20年。

(四)用足用好国家和自治区出台的各项产业政策。国家和自治区及盟内出台的有关西部大开发、加快发展服务业及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等的政策中符合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各相关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旅游主管部门要认真做好监督,及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切实减轻旅游企业负担。

五、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各地要不断加强对旅游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努力为旅游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成立以行署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进一步加强对旅游工作的组织领导。各旗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统筹抓好本地区的旅游工作。旅游主管部门要更新工作理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行业指导、市场监管、加强服务、扩大宣传等职能作用。宣传、发改、经委、财政、交通、商务、文体、农牧业、工商、税务等部门要努力为旅游产业发展创造条件,形成大力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工作合力。各地要将旅游发展目标列为政府的重要考核内容,对旅游产业发展突出的地区、部门及个人予以奖励。

二是加大服务和监管力度,优化旅游市场环境。各级旅游部门要加快职能转变,强化服务意识,积极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今后全盟拟建的三星级以上饭店和国家aaa级以上旅游景区必须经盟旅游局审批,以提高饭店和景区申报升级的成功率。交通、铁路、民航等部门要协调推进公路、铁路、航空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构建完善的立体交通网,提高锡盟旅游的可进入性。教育、人事、劳动、科技、工商等部门会同旅游部门及时制定出台符合我盟实际的旅游行业从业资格和服务标准,提升全盟旅游服务水平。加强旅游执法体系建设,建立旅游、公安、交通、工商、质监、安监、环保等部门联合的执法机制,加强旅游市场的治理整顿,规范经营秩序,推进诚信建设,切实维护旅游者合法权益。突出抓好旅游安全工作,建立旅游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切实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旅游产业综合服务能力。坚持“人才兴旅”,建立适合我盟实际的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加强校企联合,努力培育一批高素质、复合型的旅游专业人才。特别要注重培养和引进一批视野开阔、经验丰富、能力卓越的旅游营销、策划、创意人才。高度重视旅游主管部门队伍建设,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健全旅游人才选拔和激励机制,有效提高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指导能力。旅游、劳动、职业学院等部门要密切协作,切实做好旅游专业人才、在职人员和农牧民转移从事旅游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第三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会展业发展意见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会展业发展意见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精神,为加快把重庆打造成为长江上游地区会展之都、形成区域商贸会展中心,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和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精神,夯实基础,创优环境,不断提高会展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国际化、品牌化水平,把重庆建成为长江上游地区会展之都、区域商贸会展中心。

二、发展目标

到2012年,初步形成长江上游地区会展之都框架;到2020年,全面建成设施先进、品牌汇集、服务优质、管理规范、氛围浓厚、功能彰显的长江上游地区会展之都、区域商贸会展中心。

——展出面积:到2012年,展出总面积达到300万平方米;到2020年,展出总面积600万平方米以上。

——会展收入:到2012年,会展业直接收入25亿元,带动相关行业收入200亿元以上;到2020年,会展业直接收入100亿元,拉动相关产业增加收入800亿元以上。

——会展场馆:到2012年,全市会展场馆面积力争达到50万平方米,建成设计先进、结构合理、功能适用西部国际会展中心;到2020年,全市会展场馆面积达到60万平方米。

——品牌会展: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规模较大、影响力较强的品牌会展。到2012年,力争培育国家部委主办的品牌会展10个;到2020年,力争培育国家部委主办的品牌会展15个。

——龙头企业:培育一批集约度高、创新意识强、服务质量好的大型会展企业。到2012年,年营业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会展企业1—3家;到2020年,年营业收入亿元的会展企业3—5家。

三、规划布局

(一)会展经济核心区。在渝北区悦来镇规划建设40万平方米西部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基础设施,发挥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保税港区建设等集聚优势,集中培育集餐饮、娱乐、住宿、购物等于一体的会展产业集群,打造具有山水园林生态特色的西部国际会展产业城,成为长江上游地区“会展之都”的核心增长极。

(二)会展经济中心区。以南岸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为依托,进一步完善周边道路、宾馆、餐饮等会展配套设施,重点举办房地产、金融、通信、通讯、商品交易等会展,建成大中型会展活动中心区。以陈家坪重庆展览中心为依托,重点举办商品展销、文化创意等中小型会展项目和新创办小型会展项目,建成中小型会展活动中心区。以白市驿重庆农业展览中心为依托,利用周边观光农业、生态农业、旅游休闲等产业优势,建成农业、林业、水利等涉农以及生活服务会展活动中心区。

(三)会展经济特色区。万州区要加快规划建设三峡库区国际会展中心,依托库区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重点培育中药材博览会等库区特色农产品交易展会。黔江区要加快规划渝东南会议展览中心,发挥武陵山区特色农产品和土家族风土人情等优势,重点培育和举办农产品交易会展活动、民俗文化节庆活动。涪陵区、合川区、永川区、江津区要依托各种专业批发市场,做大做强展示经济,进一步发挥区域中心城市作用。

大足、荣昌、璧山等县要依托已建专业会展场馆,围绕五金、畜牧科技、鞋业等优势产业,举办特色产业会展活动。

四、主要任务

(一)加快建设会展场馆。按超前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完善、注重实用的思路,深化西部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建筑设计,加快推进征地工作,确保2010年5月实现开工,两年完成主体工程建设,2012年10月投入使用。鼓励区县结合自身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和文化特色规划建设会展设施。

(二)打造品牌会展。整合现有同类同质展会,合理配置会展资源,提升一批会展节庆活动规格和影响力,培育打造品牌会议展览活动。积极争取国家部委支持,引进国际国内知名会议展览。引导区县依托优势产业和特色民族文化,举办会展节庆活动。鼓励相关组织和企业对所属会展品牌注册商标,申报重庆市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引导会展企业按照国际化、专业化要求策划实施会展项目,争取通过国际展览协会(UFI)、国际大会与会议协会(ICCA)认证。

(三)培育龙头会展企业。加快组建国有控股大型会展战略投资集团,引导现有会展企业组建股份制会展企业集团或会展联盟,鼓励各类经济实体成立会展公司。支持外商和沿海企业到重庆投资会展业,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会展企业落户重庆。加快会展企业国际质量标准体系认证步伐,提升会展企业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服务水平。积极开设“绿色通道”,快速、高效服务会展企业办理登记手续,支持会展企业依法开展各种形式的招商引资活动。支持优势会展企业“走出去”,拓展市场。

(四)推动会展业与其他产业的联动发展。充分发挥会展业的带动作用,促进市场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推动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大力发展会展相关产业,构建以交通运输、通讯、金融、旅游、餐饮、住宿业、教育等为支撑,广告、策划、印刷、装修等为配套的产业集群,形成行业配套、产业协作、运行高效的会展业服务体系。

(五)建立会展业统计体系。市统计部门要会同市政府会展办公室、市级相关部门、有关区县、市会展行业协会和科研院校,加强会展统计的调查研究,建立会展业统计指标体系和季报制度、核算制度,全面准确反映会展经济发展情况,为制定会展产业政策和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六)培养会展专业人才。成立会展业研究机构,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加强高等院校会展学科建设,推动校企合作,开设会展专业和技能培训班,逐步形成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多层次会展人才培养体系。制定会展人才培养规划,开展会展人才培训工作,引进国内外高素质会展专业人才,为全市会展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五、扶持政策

(一)设立重庆市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2000万元。主要用于培育和引进大型品牌会议展览、推介会展活动、扶持会展企业、培育非政府主导型会议展览活动和会展业发展研究、信息平台建设、会展人才培养等。

(二)市政府及市级各部门主承办的全国性或全市性会议展览节庆活动、引进的国际性或全国性会议展览节庆活动,2020年前按项目总收入减去项目总支出的差额计征承办单位营业税。

(三)会展场馆经营企业参照执行西部大开发15%的所得税率优惠政策。

(四)场地租金按政府指导价格执行的会展场馆,2020年前享受房产税及土地使用税先征后返的优惠。

(五)凡获得重庆市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和国际、国家权威部门认证的品牌会议展览节庆活动实行一次性奖励。

(六)凡引进举办750个国际标准展位以上的会展活动和国际国内重要会议、落户重庆的国际性或全国性会展活动,对引进者实行奖励。

(七)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的新办会展企业,自开办之日起,两年内按企业所得税的市级留成部分实行全额返还。

(八)对500个国际标准展位以上的会展项目,该项目当年贷款发生的利息,按年利率2%、贴息时间不超过1年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贴息,每个项目贴息额最高不超过5万元。

(九)会展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符合《重庆市引进高层次人才若干优惠政策规定》(渝府发〔2009〕58号)条件的,可享受安家资助、分配激励、项目扶持、培养使用、保障服务等优惠政策。引进人才在我市工作并在本市缴纳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实行前5年全额返还。

(十)参加培训并取得会展执业资质类证书的,对参加培训人员按培训费的一定比例实行补贴

具体办法由市财政局会同市商委制定。

六、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的市政府会展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全市会展经济发展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解决全市会展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市政府会展办公室是市政府会展业发展领导小组的常设机构,是全市会展业的主管部门,负责全市重大会展活动归口统筹和事前备案,负责“会展之都”建设工作,承担会展行业管理工作并拟定会展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负责市内、本市外出、外地来渝举办的大型展会的统筹和协调,指导会展品牌和企业培育。建立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将会展工作纳入市级相关部门和区县政府的目标考核体系,对会展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给予表彰奖励。

(二)优化公共服务环境。简化行政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和会展公共服务水平。海关、商检、民航、铁路、港口等部门要负责提供参展参会客商、展品展具迅速进出的“绿色通道”;公安、卫生、疾病防控中心等部门要负责提供公共安全、食品安全、医疗卫生安全监管服务保障;工商、技术监督、知识产权等部门要负责维护健康有序的会展市场秩序,规范会展交易行为,对其轻微的违规行为,工商部门要运用行政指导等柔性执法方式以规范为主;交通运输等部门要负责进一步完善会展场馆的交通网络,加强运力调控;市政部门要负责提供重要会议展览节庆活动临时广告区域,靓化城市形象。宾馆、酒店等要为会展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配套服务。

(三)发挥会展行业协会作用。市会展行业协会要进一步发挥“服务、协调、自律”作用,加强对会展行业的协调和监管,制定和建立行业服务规范,开展企业资质认证和会展活动等级评定,组织实施会展企业的评比活动,推进交流合作,提高行业整体素质,促进全市会展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四)规范会展市场秩序。建立会展准入制度,凡申请市政府主办的会议展览节庆活动,提前到市政府会展办公室备案。建立会展品牌保护机制,禁止三个月内在同一区域举办内容、名称相同或相近的会展活动,杜绝会展市场的恶性竞争。建立组展商、服务商、参展商、专业观众、消费者的纠纷调解和仲裁体系,维护会展主体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五)强化会展活动安全管理。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强化会议展览节庆活动的安全措施,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公安等部门要进一步规范会展活动安全许可的程序和标准,切实落实会展企业的安全责任。会展场馆要完善安全监控系统,强化安全监督。

(六)加强会展活动舆论宣传。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纸、网络、会展刊物等公众媒体的传播优势,开设会展专栏、专题节目,大力宣传推介重庆会展业和会展活动。对重要的大型会议展览节庆活动,市属宣传媒体优惠提供一定数量的电视台重要广告时段、主要报刊版面,扩大舆论宣传影响。

第四篇:01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重庆市特色工业园区发展的意见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重庆市特

色工业园区发展的意见

渝府发〔2009〕76号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精神,按照市委三届三次、四次全委会工作部署,现就进一步加快重庆市特色工业园区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入落实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和国发〔2009〕3号文件精神,促进重庆市特色工业园区发展;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加强规划管理,提高特色工业园区发展的总体规模和质量,把特色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二、发展目标

到2012年,全市特色工业园区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0000亿元、工业增加值3000亿元、利税总额800亿元,安置就业人数达到100万人;发展壮大“6+1”支柱产业,加快建设9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形成5个以上千亿元级、30个以上百亿元级工业园区,形成5个以上千亿元级、20个以上百亿元级产业集群。

三、扶持措施

(一)对经市政府批准的工业园区内的工业和仓储用地收取的土地出让金和城市建设配套费,在扣除国家和市政府规定计提的规费后,由市和区县(自治县)财政全额安排用于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二)在2009―2012年,对“两翼”区县(自治县)每年产生的市级税收环比增量,“一圈”中主城九区的工业园区范围内每年产生的市级税收增量的50%及其他区县的工业园区范围内每年产生的市级税收增量,由市财政定向补助区县(自治县)用于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三)加快建设“两翼”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自治县)工业园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承接地项目,建立市属国有企业帮助工业园区融资建设机制;加快建设三峡库区移民生态工业园项目,建立三峡后续工作资金投入补助和对口支援省市异地援建机制;建立“一圈两翼”对口支援建设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和标准厂房项目目标考核机制,探索创新工业园区多元共建和投资利益分享机制。

(四)对符合产业定位的园区工业企业,市级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三峡库区产业化发展资金、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提振经济特别专项资金等要优先重点支持。

(五)鼓励工业园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对全市十强工业园区和优秀工业园区,预先安排工业项目用地周转指标计划;对现有工业用地,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对新增工业用地,厂房建筑面积高于容积率控制指标的部分,不再增收土地价款。

(六)对符合产业定位的园区工业企业,要在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的调配上给予重点支持和倾斜,优先保障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交通、电力、燃气、水务、电信等市级有关部门对工业园区相关基础设施项目提前介入,优先实施。

(七)市、区县(自治县)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行政服务效能,简化行政审批手续。金融机构要优先给予贷款支持,市、区县(自治县)担保机构要优先提供融资担保,费率按下限收取。

(八)支持工业园区按一定比例匹配综合用地,统一规划、集中建设配套服务区,解决工业园区住宿、医疗、教育、娱乐等生活配套问题。支持工业园区建立以特色产业为依托的研发中心、培训中心及各类生产性服务机构,引导在产业集群内组建行业社团组织。

四、规划管理

(一)科学编制工业园区中长期发展规划,严格执行《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特色工业园区产业定位实施意见的通知》(渝府发〔2008〕101号),合理布局产业,促进产业集聚;提高工业集中度,工业项目必须向工业园区集中;要加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加大统筹协调力度,避免工业园区无序竞争。

(二)科学制定《工业园区建设规范》,提高工业用地控制指标和投入产出强度要求,促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严格执行《重庆市工业项目环境准入规定》,加快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等环保设施建设,把环境保护要求纳入项目入驻的条件。

(三)严格按照《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市级特色工业园区拓展审批工作的意见》(渝办发〔2008〕281号)的审批程序批准扩区,全面开展工业园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从严控制土地利用效益差、产业集聚度低的工业园区拓展。严禁工业园区和企业擅自改变工业用地性质或实际用途;因客观环境变化确需调整的,必须报市政府审批同意,并收回已享受的全部优惠扶持政策。

(四)建立对工业园区发展状况的科学评价机制,全面考核工业园区在经济发展、规划布局、土地利用、产业集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运行情况,促进工业园区可持续健康发展。

工业园区是促进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研究制定支持工业园区建设的政策措施。市工业园区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统筹管理和协调服务,促进工业园区又好又快发展。

二○○九年八月十一日

主题词:经济管理工业园区△发展意见

抄送:市委办公厅,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市高法院,市检察院,重庆警备区。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09年8月12日印发

第五篇:关于加快发展核桃产业的意见

旺委发„2012‟16号

中共旺苍县委 旺苍县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发展核桃产业的意见

各乡镇党委和政府,县级有关部门:

我县核桃产业通过近几年的大力发展,2011年底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到22.4万亩,核桃产业已成为我县农民增收致富、北部山区农民脱贫解困的重要产业。为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市场潜力,进一步做大做强核桃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生态增效、山区发展,现就加快发展我县核桃产业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发展核桃产业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㈠总体要求。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以北部山区农民脱贫解困、助农增收、富民强县为目标,强化科技支撑、提升产品品质,健全体制机制、培育带动主体,整合品牌资源、拓展营销市场,努力把我县核桃培育成区域特色突出、市场竞争力强、产业化经营程度高、助农增收效益好的支柱产业,在5年内把旺苍建成全省闻名的“川北核桃之乡”。

㈡总体目标。规划新发展核桃27.6万亩,到2014年全县核桃基地规模达到50万亩,丰产后产量可达10万吨,产值实现20亿元;助农年人均纯收入可达到3000元以上。

㈢具体任务。2012—2014年分别新发展核桃10万亩、10万亩、7.6万亩;完成核桃品种改良10万亩,核桃标准化基地达到30万亩,新培育省级核桃加工龙头企业1家,建成川北有影响力的核桃综合性交易市场1个。

二、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强基地规模化建设 ㈠突出区域化布局,推进规模化经营。按照“资源高效转化、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原则,优化区域布局,板块联片发展。重点推进“三个五”工程建设,着力打造五个示范带,即嘉川至燕子、高阳至鼓城、国华至万家、三江至水磨、普济至九龙等5个核桃产业示范带,核桃种植规模30万亩;建设五个示范园,即西河、普济、正源、英萃、万山等5个核桃产业示范园,核桃种植规模5万亩;建设五个采穗圃,即松米山、嘉川镇和平村、英萃镇新房村、万山乡云雾村、普济镇远景村等5个优质核桃采穗圃1600亩。结合鼓城山—七里峡、苍王峡和鹿渡温泉旅游景区建设,在国华至万家、高阳至鼓城建设集科研实验、产业示范、农业观光为一体的核桃产业示范区。到2015年,高标准打造10个2万亩以上核桃产业示范乡镇、10个1万亩以上核桃产业示范乡镇、50个千亩以上核桃产业示范村、10000个十亩以上核桃产业示范户。

㈡加大品种改良力度,提升产业品质。坚持按照“五统一”(即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模式、统一布局)要求进行统管统治,始终抓住标准化栽植、抚育管护、品种改良、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关键环节,制定技术规则,细化管理流程,落实配套措施,编制技术手册,大力推广核桃丰产综合技术,全面推广核桃品种改良,在松米山、嘉川、英萃、万山、普济等地建成辽核4号、元丰和本地优质核桃采穗圃1600亩,确保每年完成品种改良5万亩以上,力争到2015年全县建成核桃品种优良化面积达到35万亩。

㈢构建科技支撑体系,提供“保姆式”服务。以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为核心,建立健全“县—乡镇—村—社”四级科技服务体系,深入开展“县院合作”、“院所合作”,积极引进先进的核桃发展配套技术和管理经验,聘请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专家开展技术指导,建设一批科技示范和研究基地,切实搞好新技术研究和推广,大力开展优良核桃品种选育,着力提高核桃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完善科技服务承包责任制,确保核桃生产和管理的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田间地头,实现核桃生产户户均有1个会嫁接、懂管理的技术明白人。全县培养核桃专业嫁接等技术管护人员500名,在每个重点村配备1-2名技术管护人员,县核桃专业管理部门培养5-8名专业管理指导人员,加强核桃生产、采收、贮藏、加工、营销等全过程的跟踪监管和科技服务,着力把我县核桃发展成为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全面提升我县核桃的产品档次和质量。

三、培育带动“主体”,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

4训、技术服务、规划设计、组织实施、检查考核和发展激励等,300万元用于补贴农户和业主发展核桃产业,并免收农民核桃专业合作社的登记、年检、管理费用。

㈢建立产业奖励机制。坚持“农户投工投劳、社会和企业投入”为主,政府给予适当补助。县政府将建立核桃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核桃产业标准化基地建设、专合组织、技术服务、品牌推介和市场建设、龙头企业引进培育等政策扶持和发展奖励。核桃产业基地建设政府按照每亩40元的标准提供种苗,免费技术指导,并按每亩60元的标准给予化肥、农药、农膜等物资补助;对示范乡镇、示范村实行动态管理和考核,对不合格的予以取缔,对达标的示范村给予1万元补贴,对达标示范乡镇给予5万元奖励;品种改良坚持以专业队伍嫁接为主,农户自主嫁接为辅,凡农户自主嫁接成活率达到要求的,按100元/亩标准进行补贴;同时,每年对核桃专合组织、专业嫁接队伍给予一定的物资或资金补贴。对核桃科技研究有重大贡献,并获得市级以上(含市级)科技进步奖或申请为国家专利的,一次性给予主研单位5万元奖励,主研人员分别给予1万元奖励。对核桃加工和营销龙头企业实行优胜劣汰竞争机制和评估管理机制,对被命名为市级农业产业重点企业的,一次性给予10万元奖励;对被命名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的,一次性给予20万元奖励;对被命名为国家农业产业重点企业的,一次性给予40万元奖励。同时,对核桃加工龙头企业还可在贷款贴息、原料保障、建设用地、项目配套、媒体宣传、展会推介等方面概予优先支持。

五、强化组织保障,增强产业发展活力

㈠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县上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分管联系领导任副组长,县政府办、县委督查室、县目标办、县委农工委、县林业和园林局、县财政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统计局、县农业局、县水务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农机局、县经济商务和信息化局、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县扶贫开发和移民工作局、县广播电影电视局等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核桃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林业和园林局,全面负责核桃产业发展的统筹协调、规划设计、方案制定、安排部署、组织实施、督促指导、检查考核、验收兑现等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职尽责,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加快发展核桃产业的合力。县林业和园林局(县核桃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抓好综合协调、标准制定、规划实施、技术指导、林地流转、检查验收、奖惩兑现等工作;县财政局负责落实好核桃产业扶持的各类财政资金;县发展和改革局负责落实核桃产业发展项目的立项、编制、申报、争取;县委督查室负责核桃产业发展的督查督办;县目标办负责核桃产业发展的目标管理和考核;县农业局负责指导核桃产业基地的改土培肥;县水务局负责抓好核桃基地的水利设施建设;县交通运输局、县农机局负责做好核桃标准化示范基地内、示范园区的道路建设;县经济商务和信息化局负责抓好核桃加工企业的招商引资;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负责组织、指导核桃产业的科技研发;县扶贫开发和移民工作局要积极依托扶贫开发项目,加大对核桃产业发

下载重庆市关于进一步加快柑橘产业发展的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庆市关于进一步加快柑橘产业发展的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加快全县苹果产业发展的意见(定稿)

    关于加快全县苹果产业发展的意见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苹果产业,加快建立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结......

    湖南柑橘产业发展现状

    湖南省柑橘产业的发展现状 柑橘是我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之一。近十年来我省柑橘产业稳步发展,面积、产量、产值全面增长,年产柑橘300万吨,产值30多亿元,居全国首位。全省十四个市......

    关于进一步加快园区发展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快园区发展的意见 为充分发挥产业园区在全县工业经济中的引领和主导作用,加快推进我县产业转型升级,早日将我县产业园建成规划布局合理、产业定位明确、建设规模......

    关于进一步加快园区发展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快园区发展的意见 阜政办〔2007〕8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加快我市园区发展,实施工业突破四年行动计划,推进阜阳跨越式发展、实现......

    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 中府〔2008〕1号 火炬区管委会,各镇政府、区办事处,市属各单位: 为进一步提升我市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加快推动旅游业发展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

    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强、关联度高、涉及面广的经济文化产业。加快旅游业发展对于推进我市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改善就业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塑造良好城市形象、......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

    重庆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发展学前教育,事关儿童的健康成长,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为......

    关于进一步加快开发园区发展全面承接产业转移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快开发园区发展全面承接产业转移的意见 开发园区是全市“升级提速,加快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的主战场和重要平台,为抢抓长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向内地加速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