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西政正式挂牌
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西政正式挂牌
来源:西南政法大学 作者:佚名 日期:2012年05月08日 浏览: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法学会会长余远牧致辞(贺明 摄)
中国驻东南亚国家联盟大使佟晓玲致辞(贺明 摄)
中国法学会对外联络部主任谷昭民致辞(贺明 摄)
党委书记张国林致辞(贺明 摄)
会议现场(贺明 摄)
中国驻东南亚国家联盟大使佟晓玲一行参观展览馆(贺明 摄)
与会人员合影留念(贺明 摄)
西政网讯 5月7日上午,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落成暨揭牌仪式在我校敬业楼国际法学院顺利举行。这也意味着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已初步搭建起对东盟国家法律交流合作领域的重要学术平台,成为推动中国—东盟法律研究和交流的重要力量。
中国驻东南亚国家联盟大使佟晓玲,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重庆市法学会会长余远牧,中国法学会对外联络部主任谷昭民,重庆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主任朱晞颜,重庆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副主任唐文,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副校长唐青阳,重庆市法学会秘书长陈忠东,云南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秘书长张朝德,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重庆市委员会副会长章晓风,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西南分会秘书长陈敏,以及校党委书记张国林,副校长曹春华、刘想树出席了本次仪式。仪式由党委副书记温良主持。
“此次研究中心落成暨揭牌仪式的举行,是学校参与和推动中国—东盟法律研究的一项重大事件,必将进一步带动和促进我校以‘双进双突’为核心的转型升格战略部署,也必将更好地推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深入实施。”党委书记张国林在致辞中说道,“学校将加大力度建设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推动中心实体化运作,利用我校法学学科优势,深化与东盟国家法律法学界合作项目,参与国家和地方设计东盟法律政策的论证和草拟活动。”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重庆市法学会会长余远牧在致辞中表示,作为久负盛名的法学院校——西南政法大学具有强大的法学研究和教育优势,借助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发展的契机,将会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也更具专业和特色。中国驻东南亚国家联盟大使佟晓玲表示,希望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为中国和东盟机制化互联互通建设作出贡献,为自由贸易区建设、发展和完善发挥重要作用。该中心成立的任务还包括建立中国—东盟法律学院,负责培养和培训法律人才,在人文领域交流发挥积极作用。希望研究中心未来着眼于促进中国与东盟年轻一代的相互了解,将传承合作和友谊的火炬一代代相传下去。
中国法学会对外联络部主任谷昭民在致辞中表示,2010年“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在西政正式成立并建造了碑墙。一年多来,研究中心在东盟国家法律界的影响力逐渐增大,声名远播。希望中心围绕打造成为自贸区服务最具权威的、有重要影响力的前瞻性、基础性和系统性研究的开放型法律智库和有区域影响力的东盟法律研究机构的目标,整合相关资源,积极发挥智库作用。
随后,党委书记张国林,中国驻东南亚国家联盟大使佟晓玲,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重庆市法学会会长余远牧,中国法学会对外联络部主任谷昭民,重庆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主任朱晞颜,云南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秘书长张朝德共同为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揭幕。
据悉,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成立以来,申请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项目,与校图书馆合作初步建成并运行了中国东盟法律文献数据库,编撰了《二十年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与发展报告》,与东盟国家合作定期出版《中国—东盟法律评论》。“未来研究中心将筹建教育交流奖学金,致力于培养东盟高端法律人才,吸引东盟国家法律界和法学界优秀人才攻读中国硕博士学位,推动我校与东盟高校进行师生互访、开展学历以及非学历教育合作等。研究中心也正在着手编撰《东盟法律大全》、《东盟投资者投资中国指南》、《东盟法律研究动态》等出版物。”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秘书长、国际法学院院长张晓君在谈到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未来合作展望时说道。
第二篇:中国法学教育西政是“黄埔军校”
中国法学教育西政是“黄埔军校”
先后走出20位大法官、大检察官
从1950年成立到现在,60年来,西南政法大学先后走出了中国20位大法官、大检察官,培养了15位“全国十大中青年法学家”,被称为中国法学教育的“黄埔军校”。
1985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一次全国性法学研讨会上,300多位参会专家中,有一半毕业于西政。其中,这一半中的大部分又恰好都出自于西政78级,研讨会几乎成了西政78级的同学会。
60年来,贺卫方、梁治平、梁慧星、蒋庆、夏勇、龙宗智、张卫平、尹田、邱兴隆、顾培东、王卫国、**、江山等蜚声国内外的法学家,都曾经在西政的校园里留下足迹,他们一起形成了中国法学研究的半壁江山。
现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多个副职,各地高级人民法院、省级人民检察院、公安厅(局)、司法厅(局)多个正职,其中多人曾就读于西政。其中,在最高法9名现任副院长中,有江必新、苏泽林、南英、景汉朝4人,西政的校友超过一半;在最高检,朱孝清副检察长、柯汉民副检察长也是西政校友。
第三篇:中国东盟法学家联谊会暨中国东盟法律论坛在南宁举行
中国—东盟法学家联谊会暨中国—东盟法律论坛在南宁举行
管理员 发表于: 2017-12-08 10:27 点击:29 2017年12月5日至6日,主题为“深化法治交流合作,共建共享‘一带一路’”的中国—东盟法学家联谊会暨中国—东盟法律论坛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举办。中国法学会会长王乐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强调,“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为中国与东盟国家法学法律界创造了广阔舞台。要更好发挥中国—东盟法学家联谊会和法律论坛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法治合作,增进法治共识,完善机制建设,推动中国—东盟法治交往迈上新台阶。
12月5日至6日,中国—东盟法学家联谊会暨中国—东盟法律论坛在南
宁举行
会议现场
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全国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陈冀平主持开幕式并作主旨发言。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姜伟、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徐显明、司法部副部长刘振宇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柬埔寨司法部部长昂翁•瓦塔那、印度尼西亚总检察长穆罕默德•普拉赛特约、文莱首席大法官基弗拉维、越南法学会副会长杨诚北、东盟法律协会秘书长雷吉娜•帕蒂利亚•格若兹、马来西亚马来亚首席法官丹斯里艾哈迈德•马洛、泰国中央知识产权和国际贸易法院院长苏维查•娜加瓦拉、新加坡最高法院大法官艾迪阿都拉、缅甸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钦貌基、老挝最高法院副院长坎帕•森达拉等东盟国家法律界高层官员出席论坛并分别在开幕式、闭幕式致辞或作主旨发言。
中国法学会会长王乐泉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王乐泉在致辞中指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深入推进促使中国和东盟各国经贸与人员往来更加密切,彼此之间的法治合作需求不断增大。今年是东盟成立50周年,明年我们将迎来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在这一重要历史节点,我们共同举办中国—东盟法学家联谊会暨中国—东盟法律论坛,共商中国—东盟经济发展与合作的法律问题,共话中国—东盟法治合作长效机制,可谓恰逢其时。
王乐泉强调,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把全面依法治国上升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对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作出系统部署,开启了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的新征程。当前,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共同利益在增加,相互需求也在增加。在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发展的过程中,法治合作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东盟法学法律界应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对话,增进理解与信任,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国计民生、区域合作方面的重要作用,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为契机,全面深化法学研究、法律服务、信息交流、人员往来等领域的务实合作,推动中国—东盟法治交往迈上新台阶,为地区和平稳定繁荣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
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全国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陈冀平主持开幕式并作主旨发言
陈冀平在主旨发言时指出,法治互信是政治互信的重要基础和重要内容,是中国—东盟合作发展的重要基石。要深刻认识法治在对接“一带一路”与东盟发展战略、推动中国—东盟合作发展中的作用;不仅要强调法治的保障作用,而且要强调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既要重视国际规则的制定和完善,也要重视国内的法治建设;既要加强经贸领域的法治建设,也要加强其他领域的法治建设和法治自身的发展;既要注重法治对“一带一路”的推动作用,也要注重“一带一路”对法治建设的促进作用。要积极推动中国—东盟商法一体化进程,建立健全中国—东盟法律冲突协调机制、风险法律防范机制、民商事争端解决机制、法治信息共享机制,助推中国—东盟合作发展乘风破浪、“一带一路”扬帆远航,不辜负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担当。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彭清华在致辞中说,广西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唯一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省份,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独特优势。此次论坛从法治方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广西更好地服务中国-东盟开放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新的重要机遇。广西将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充分发挥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法律培训基地以及中国-东盟法学家联谊会暨法律论坛等重要平台和渠道的作用,从法学法律信息沟通、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以及加强执法司法交流、防范贸易投资法律风险等方面与东盟深化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为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兼秘书长鲍绍坤出席
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张鸣起出席并主持主旨发言,宣读《法治
合作南宁共识》并作闭幕致辞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姜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姜伟在致辞中指出,作为互信、互谅、互利、互助的战略伙伴,中国与东盟国家司法界要进一步凝聚合作共识、提升合作水平,为优化中国-东盟区域合作法治环境、深化“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和保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建设发挥积极作用。徐显明强调,在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迈入起点更高、内涵更广、合作更深的钻石十年之际,中国检察机关愿与东盟法学界司法界一起,深化合作共识、深挖合作潜力、加强法律政策对接,为共建共享“一带一路”提供更为优质高效的法律保障和服务,为打造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刘振宇表示,中国司法行政机关将通过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机制、加强理论研究和数据信息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促进法律和司法领域交流合作等措施,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为“一带一路”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徐显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司法部副部长刘振宇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鲍绍坤、张鸣起,全国人大常委、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连宁,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黄世勇,自治区副主席、公安厅厅长胡焯,自治区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自治区法学会会长温卡华,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黄克,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崔智友,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法学会会长散襄军,山西省法学会会长左世忠,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大法官赵宏等出席。
张鸣起在闭幕式上指出,本届论坛是在中国—东盟政治互信和务实合作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举办的一次中国—东盟法学法律界高水平对话。此次论坛代表层次多元、范围广泛,议题丰富、成果丰硕,在深化法律合作、共建“一带一路”方面达成了新共识,形成了新思路,提出了新对策。将对推动中国—东盟国家法治合作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强大的智力支持,为实现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作出积极贡献。论坛上形成的《法治合作南宁共识》成为中国与东盟法律界人士开展未来合作的行动共识,将与之前论坛通过的其他文件一道,为助力中国—东盟法律论坛转型升级,推动中国—东盟全方位、常态化法治交往与合作指明方向、引领道路。
本届论坛由中国法学会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学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西南政法大学承办。论坛上,中国和东盟国家30余位发言人围绕“中国—东盟经贸发展与合作法律问题”“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与保障机制”“中国—东盟法律资源共享机制”三个主议题及十二个相关分议题展开讨论。
来自中国与东盟十国的法官、检察官、律师、法务工作者及专家学者200余人出席论坛。论坛结束后,中国—东盟法律培训基地第十一期研修班在西南政法大学举办。研修班为期两周,来自东盟国家20多名法官、检察官、律师、学者等将参加研修班,学习中国法律制度。
中国—东盟法律论坛自2005年成立以来,至今已走过12个年头,举办了六届论坛,通过了《南宁宣言》《下龙湾共识》《重庆宣言》等重要成果文件,举办了十期中国—东盟法律研修班,为促进本地区各国法学法律界友好互信,创造良好的区域法律环境作出了积极贡献。
第四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这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
1、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这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是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也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由贸易区。
2经胡锦涛主席批准,中央军委日前(2010年1月)下发《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军队党的建设的意见》。这是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落实胡锦涛主席关于加强军队党的建设重要指示的实际行动。3、2010年1月,欧盟中西班牙是《里斯本条约》生效后欧盟第一任轮值主席国。
4、海地当地时间1月12日下午,一场里氏7.3级大地震,首都受损严重,总统府、议会大厦、财政部、劳动部、大教堂和联合国维和部队总部等建筑均被震塌,电力、交通、通讯等基本瘫痪,此次地震震级太高,震中距首都仅16公里,震源距地表不过10公里,造成重大伤亡。
5、为期4天的第三届世界未来能源峰会1月18日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开幕。据阿布扎比会展中心负责人萨义德介绍,本届峰会将包括一场中心会议和两场周边会展。
6、《国务院关于推进 海南 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日前发布,标志着该岛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1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并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7、1月11日,2009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09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谷超豪、孙家栋颁奖。
8、截至2009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8.6万公里,跃居世界第二位。目前我国已经建设客运专线2319公里,这标志着高速铁路运营总里程已位居世界第一。2009年是我国铁路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投产最多的一年。全年完成基本建设投资6000亿元,比上一年增加2650亿元,增长79%,超过“九五”和“十五”铁路建设投资总和。
9、1 月22日,上海世博会最大的单体工程、世博会“一轴四馆”永久场馆之
一、上海世博会地标性建筑的世博轴工程,正式竣工。世博轴是上海世博会的主入口与中轴线,也是连接中国馆、主题馆、世博中心、演艺中心4大场馆及周边轨道交通线的立体人行交通枢纽。世博会期间,世博轴工程将承担世博园区23%的人流,预计平均日承担9.2万人次、极限高峰日承担18.5万人次的参观客流。
1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务院近日决定设立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2月9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李克强在会上讲话时强调,食品安全是重要的民生问题,要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依法加强治理整顿,依法加大监管力度,切实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11、在结束的温哥华冬奥会中,中国健儿一共夺得了5枚金牌,2枚银牌。
12、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2月2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出席“2010’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开幕式并致辞。他强调,广大劳动者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体。中国工会在稳定经济和稳定就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13、本田汽车公司2月10日发布消息称,将在全球范围内对43.7763万辆安全气囊存在隐患的汽车作召回处理。
14、当地时间2月15日晚,中国冰雪运动迎来历史性时刻,冬奥会“四朝元老”
申雪、赵宏博 在温哥华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比赛中以近乎完美的表现征服现场观众和裁判,夺得金牌,这是中国选手第一次夺得花样滑冰项目的奥运金牌,也是温哥华冬奥会中国代表团的首枚金牌。
15、日本和美国2月2日在东京举行安全保障高级事务级磋商,正式启动了《日美安保条约》修订50周年之际旨在深化日美同盟关系的磋商。
16、智利 2月27日凌晨发生里氏8.8级强烈地震,已至少有122人死亡,遇难人数还在继续上升。将同等级别的预警范围扩大至整个中美洲以及太平洋国家和地区。该中心报告说,海平面数据显示,强震已经引发海啸,并可能产生大范围破坏。预计收到海啸预警的地区可能最早将在当地时间28日晨遭遇巨浪和强大洋流,持续时间可能长达数小时。
17、纪念 姬鹏飞 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2月2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座谈会。该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外交工作的杰出领导人。历经北伐战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解放后长期担任外交工作,中国第三任外交部长,参与制定《香港基本法》和中央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不朽功勋。
18、我国探月二期工程的技术先导星“ 嫦娥二号 ”卫星预计在2010年10月发射升空。19、3月22日是第18个“世界水日” 今年的主题是“ 保障清洁水源,创造健康世界”。
3月22日坐落于浙江杭州钱塘江南岸的中国水利博物馆正式开馆。
20、大型音乐舞蹈史诗 复兴之路
3月28日晚在国家大剧院举行闭幕演出。这是该剧自2009年9月20日在人民大会堂上演以来的第100场演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发贺信表示祝贺。
21、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3月30日实施总能量达7万亿电子伏特的质子束流对撞,首次对撞取得成功。这是迄今最高能量的该束流对撞试验。本次试验用于模拟137亿年前宇宙大爆炸之后的最初状态。科学家表示,这种实验的难度“相当于向大西洋上空发射两颗大头针,并让它们在中途相撞”。22、3月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代表政协该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23、第六届中美洲艾滋病大会3月1日至5日在哥斯达黎加举行。会上有关艾滋病防治经验、保障艾滋病感染者权益,特别是青少年预防艾滋病等议题,再次引起人们对艾滋病疫情的关注。
24、波兰总统乘坐的飞机4月10日在降落过程中坠毁。87人在坠机事故中遇难,机上所有人员无一幸免遇难。25、2010年5月开始的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
26、首届湄公河委员会峰会4月5日在泰国海滨城市华欣举行,来自成员国柬埔寨、老挝、泰国、越南的政府总理或代表,以及观察员国中国和缅甸的代表参加这次会议。27、2010年.4月8日,我国首辆高速磁浮国产化样车在成都实现交付。该样车由中航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飞)制造,标志着该企业已经具备了磁浮车辆国产化设计、整车集成和制造能力。高速磁浮列车可以达到时速500公里,车体具有与飞机相似的特性。2008年7月,成飞与上海磁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合同:由成飞承担两节高速磁浮工程样车(一节端车、一节中车)研制任务。从合同签订到车辆交付,历时20个月。
28、核安全峰会4月13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题为《携手应对核安全挑战 共同促进和平与发展》的讲话。胡锦涛强调,核安全问题事关核能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事关社会稳定和公众安全,事关国际和平与安宁。加强核安全符合各国共同利益,需要我们携手努力。29、4月26日上午9时,我国内地首条海底隧道、全长8.695公里的厦门翔安隧道正式通车,标志着我国海底隧道自主设计、自行施工的能力跃入世界先进行列。该隧道于2005年9月6日开建,总投资预算31.97亿元,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内地第一条海底隧道。
30、美国东部时间4月5日6时21分(北京时间18时21分),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顺利升空,此行将为国际空间站送去近8吨科研设备和给养。该航天飞机共载有7名宇航员。在13天的太空之旅中,宇航员将进行3次太空行走,每次持续6.5小时。宇航员将为空间站新装一个后备氨水箱,更换一台陀螺仪,取回空间站外的一个种子实验设备。它还将为空间站临时安装一个多功能补给舱,舱内除了近8吨补给外,还有一个新的宇航员睡眠室和科学仪器支架。这是美国航天飞机今年的第二次飞行任务。按计划,美国年内还将发射3次航天飞机,此后现役3架航天飞机将全部退役。
31.3月28日山西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后,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十分牵挂井下被困人员,对救援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统一部署下,各有关方面迅速行动、密切配合,全力营救井下被困人员。经过8昼夜的艰苦努力,截至4月5日18时,153名被困人员中已有115人成功获救,救援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得知这一消息后,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向获救人员表示亲切慰问,向所有参加救援的人员表示崇高敬意,要求前方救援指挥部,继续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进一步加大救援工作力度,全力以赴、争分夺秒,千方百计搜救其余被困人员,同时精心做好获救人员的医疗救治工作。根据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指示,山西省和有关部门正在抓紧组织搜救仍被困井下的38名人员,并对安全升井人员进行积极救治。
32、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4月6日上午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坚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为重点,把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运用到经常性工作中去,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33、当今世界的发展主题:发展的方向
34、党的基本宗旨和四项基本原则;共产党入党誓词
3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我党新时期要完成的三大历史任务。
36、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二、简答题和论述题:
1、中国共产党性质,中国青年团的性质。
2、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是什么?
3、申请入党的基本条件。
4、党员的权利和义务。
5、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
6、十七届四中全会的召开时间,全会审议通过的重要决定,全会精神。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27437406.html?si=5 7、2010年5月4日,温总理来到北大与青年学生共度“五四”,并寄语青年5句话。
第五篇:法治中国--变革时代的法律秩序---陈有西
法治中国: 变革时代的法律秩序
主讲:陈有西
一、从中国当前的几个热点事件说起 广东乌坎事件:维稳思路的重新思考 通钢事件:政治经济学理论的重新诠释 山西煤改:法律治国还是权力治国 北海律师事件:法治秩序还是权力秩序 民企生存环境:对经济改革的否定逆流 刑诉法修改:中国公民的基本权利界线
二、中国正处在大变革的前夜 今日中国的政治宽容和舆论环境宽松 实例:人民日报的不同声音
中央党校的思想活跃
左中右网站不同声音同时存在网媒干政现象方兴未艾
很多行政滥权现象得到及时纠正
对待不同意见者的处理方式相对温和
自发选举人出现并得到官方舆论的支持
村级选举开始走向成熟 是乱象还是希望?
三、社会进步的方式选择 革命党和保皇党:晚清变法的教训 中国改革的短板理论:三十年的得失 GDP与价值观,矛盾综合症已经暴发 改革焦虑症,改革恐惧症 改革都可探讨,革命尚勿妄言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中国社会控制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官方和民间:要互相听得懂对方的语言
四、当前中国政治相对开明及其原因 高层领导班子的执政为民理念 经济改革三十年成功后的自信 政改滞后综合症反思后的共识 网络科技时代到来的政治公开局面 社会群体性事件频发倒逼维稳思路改变 改革三十年后的国民人文基础进步 体制内改革力量的上升开明政治的共识
五、珍惜这种“思想僵持阶段” 善意地理解当前的政治局面 给当政者时间理解改革的复杂和困 中国是一艘慢慢前进中的航船 防止激进主义思维打破这种僵持 坚持改良和改革,防止不应付的代 坚持探讨和对话,防止仇视和对抗 当前中国不具备否定现体制的力量
六、中国政治还会走向进一步的宽松
不论什么政治力量掌权,大国政治不可能长期保持人治
中国民智已开,中国不可能还有文革的思想基础和力量基础对高压维稳教训的反思和修正 中共十八大前政治开明迹象,新一代政治家产生
官方处理群体性事件的经验日渐丰富 国际社会在开放环境下对中国的影响 成文法体系为中国民主力量成长设计了通道。
《宪法》、《选举法》、《物权法》,25个已经加入的国际人权公约
七、变革时代的社会矛盾
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导致行政体制改革一再失败,机构日益臃肿,食利阶层膨胀,公务员社会最热门 7800万党员,近2500万公务员和基层干部
维持庞大的官僚机构开支是当前中国的百病之源,对底层民生越来越甚的剥夺 公有制经济为国家垄断、利益集团垄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社会分配不公的百病之源 中央和地方争利,中央集权拿走社会资源性利益和税收利益,地方政府转向卖地为生,税外乱收费泛滥,是中国拆迁悲剧、官民冲突的直接根源
八、变革时代的社会情绪
公权侵夺和公权腐败引致的仇官心理 权力获利和垄断暴利引致的仇富心理 高压维稳、作废法院引致的暴力心理 公权无德、篾视规则引致的对抗心理 舆论欺骗、虚假宣传引致的失信心理 实用主义、急功近利引致的浮躁心理 门阀观念、权力世袭引致的谀官心理
九、社会变革与民粹主义
精英政治还是平民政治,社会角色观念:双规的看法
今日中国的精英与平民有鸿沟吗 很多以民粹代言人自居者,自己恰是最有精英情结的人 绝对的民粹主义只能导致无政府主义 民粹主义最后损害的恰是平民利益 精英政治、开启民智、与民同袍 获取民意、为民代言、为民牟利 防止伪精英和伪民粹 今日中国社会精英绝大多数在共产党内
中国当前的进步寄希望于中共党内促动的改革
十、政治道德与中国政治生态
向上负责导致政治越来越失去民心 向上负责导致政治人物越来越没有公共道德 向上负责导致急功近利、虚假政绩观 高尚宗旨与现实背离导致公共政治中假话泛滥 公有制导致权力人摄取公共财富易如反掌 权力非民选,导致政治分肥公开化,只能有限反腐败,家法治国
十、变革时代的法律秩序
行政体制改革不能替代政治体制改革 司法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司法体制改革能够为政治体制改革提供经验 司法体制改革能够为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保障 司法改革代价最小,能够理性、可控,不会导致政党轮替、矛盾失控、社会动荡和民族矛盾 司法改革可以在现有《宪法》框架内进行,有章可循
十一、中国政改可以在宪法法律框架内进行 中国政改可以在现有《宪法》框架内进行
公民权利实现和依宪治国 政改为司改提供前提和基础 司改为政改提供突破和保障 中国良性政改的三个突破口
言论自由权、民主选举权、司法独立权 《宪法》35条与言论权利
《宪法》5条126、131条与司法独立
依法治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独立审判、检察权。
《宪法》
2、3条与代表选举权防止大法授权,小法收权,大法架空,小法肆虐 中国政改的第一步,只要落实公民的宪法权利
十二、司法改革可以是政治体制 改革代价最小的突破口 法改革是政治体改代价最小的突破口
理性 可控 可对话
司法改革为政政改提供宪法保障基础 司法改革能够理性处理政改中的问题 司法改革能够提供一个探讨的理性平台 司法改革能够为政治体改提供固化的成果 言论权与《新闻法》 公民权与《选举法》 司法权与《诉讼法》
有效、独立、完备的司法,是政改的矛盾调节器
十四、司法制度改革的目的和价值取向
(一)通过司法制度改革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通过司法制度改革实现公平正义的价值观。
(三)通过司法制度改革保障民主和法制措施的落实。
(四)通过司法制度改革保障政治体制改革的成果
十五、苏联遗产与中国司法改革
苏共中央总书记久加诺夫总结:前苏联的基本特征 1垄断权力的政治法律制度; 2垄断经济利益的封建特权制度; 3垄断真理的意识形态管理制度。中国经济改革成功,是抛弃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才取得的 其政治制度、法律制度他们自己都已经抛弃 只有中国现在还在继承和坚持,我们有必要开始反思清理
十六、前苏联对中国法学观念的影响
前苏联法的消极影响主要是两方面:
一方面是社会主义法的虚无主义影响,可以追溯到列宁的一名言,无产阶级政权是不受任何法律约束的政权
它对新中国领导人和法学工作者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一方面是过份强调法是统治阶级的意志和专政工具的作用。维辛斯基的法学观点对中国法制建设产生消极影响,主要还是它的阶级斗争法学理论。
中国的阶级斗争法学理论直接来源于他的理论,这一理论在中国法制建设中产生的后果和影响
十七、中国司法有哪些问题需要改革
立法思想基础:统治意志还是社会契约 所有制基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刑法观念:专政为主还是保护人权 流通基础:鼓励市场还是非法经营 资本观念:财产性收入和非体力劳动性收入 财富观念:保护任何人合法持有的财产 司法观念:法律至上与司法框架均衡 司法架构:法院主导下的真正抗辩 司法专属:让法律归法律,行政归行政,党务归党务
十八、影响现有司法公正和效能的原因
一、意识形态因素。剥夺私产的潜意识
二、权力架构因素。权力至上的司法观
三、公权同化因素。抱团对付体制外挑战
四、地方利益因素。
司法割据,依法办事成为弄权借口
五、人情关系因素。
六、选才标准因素。
七、制度缺陷因素。诉讼法缺陷
八、法官伦理因素。三个至上问题
十九、变革时代的中国法院
法院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稳定的衡器 一个国家法院为什么必须超脱独立
中国法院早已承担不了维护最后公平的功能 《宪法》司法独立原则被破坏,是中国法院失效的根本性根源
法官产生方式和管理方式,是中国法院无效的原因,产生大量庸官、贪官的原因 重建中国法院权威是中国政改的必由之路 公平、独立、透明的司法,是国家稳定的基石
二十、为什么要让法院说了算?
为什么必须树立法院的权威? 法官腐败不能支持法院取消论,而更要支持司法权威论 法庭是最好的社会矛盾释放器? 公开审判、程序保障带来的公信力 抗辩带来的信息对称兼听则明 事先公布的法度标准、职业法律人的民主合议、上诉救济权、世界公认的终局权 必须让人民能够从法庭上实现公平正义 重树中国公民对国家司法的信心 把民众带上法庭,把矛盾交给法庭,把社会信心交给法庭
二十一、当前司法制度改革的基本途径选择
司法改革的重点在中国法院制度改革 检、警、律只是枝节问题 检察权力的科学配置
从法律伦理上确立法官独立观念
从最高法院始提升法院在国家权力架构中地位 定罪权、陪审员、陪审团
建设强势法院干预政治和政府宏观经济行为 提高当庭判决比例实现法官审判权回归 法官职业化,培养忠于国家法律的法官队伍 探索大区法院、专门法院模式摆脱司法地方化
推动法律共同体循环交流改变公权混合观念
二十二、中国律师业的使命和未来方向 律师是国家稳定的重要力量不是异已力量 改变担心律师的观念打压律师的做法 律师需要冷静反思同官方互相读懂语言 发挥主观能动性全方位帮助国家司法改革 克服急躁情绪、抱怨心态、功利目标 冷静理性为国建言为民分忧 通过个案促进国家民主与法制建设
二十三、共同践行法治中国的梦想 命运在敲门,中国面临一个重要时期 中国政改的又一个机遇期已经到来 以积极的合作的态度支持中国政改 是批评者,更是合作者 法律人应当有道义和责任感 法律人应当互相理解更加团结 把改革的代价控制在最少限度 中原论道 郑州 2011,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