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机电学院研究生学术系列活动策划书
XXX大学机械电气学院研究生学术
系列活动策划书
机械电气工程学院 2015年4月
机电学院研究生学术系列活动策划书
研一专业硕士的同学们陆陆续续即将转入开题阶段,研
二、研三的同学也正积极开展各种试验及毕业论文的撰写工作。为了营造研究生浓厚的学术氛围,激发研究生投入科研工作的热情,提高科研动手能力和文化素养,丰富研究生“第二课堂”和校园学术文化,经学院教科办提议和批准,院研究生分会学术部决定开展此次研究生学术系列活动。
系列一:“科技论文写作及应用”学术报告会
1、必要性:研一各专业硕士、研二学术硕士论文写作陆续展开,同学们在论文写作过程当中已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急需科技论文写作技巧方面的知识;研二和研三的同学在试验和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也很有必要了解科技论文的规范写作方法及其在今后科研工作、学术交流和论文投稿方面的应用。
2、可行性:可邀请我院副院长张立新教授、全国农机库专家、副院长坎杂教授或吴杰教授等担当主讲人。
3、讲座内容:
①综述性和试验性科技论文的规范写作及技巧;
②科技论文在教学、科研中的地位和作用。
4、拟活动方案:
(1)时间:2015年5月14日(星期四)20:30
(2)地点:绿7-503教室
(3)参加对象:研一全体同学及部分研
二、研三同学
(4)活动安排:
①提前半个月电话或面谈联系主讲老师;
②提前一周申请会场并发送请柬给主讲老师(教科办盖章);
③提前三天通知各班并确定会场主持;
④会前一个小时进行会场布置(入口写好报告主题、主讲人等),完成电脑、音响等设备的调试工作;
⑤报告会开始,主持人介绍主讲人、嘉宾及报告主题等;
⑥主讲人作报告,时间大约一个半小时,最后留十五分钟的现场互动问答(必要的话要先安排同学准备);
⑦主持人简要总结并致谢;
⑧散会并清理会场;
⑨完成活动总结和报道,并反馈给教科办和主讲老师。系列二:“文献检索与专业学习”专题学术报告会
1、必要性:研究生在理论课程学习、试验方案的设计拟定、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当中,需要参考大量的文献,包括图书、期刊、学报、学位论文、会议文献、外文数据库等,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检索到所需要的目标文献已成当务之急。目前,尤其是研一的同学,文献检索能力还仅限于初级阶段,急待提升。
2、可行性:我校图书馆有开展数据库的检索培训工作,可以邀请图书馆工作人员给我们作讲座并现场示范。
3、讲座内容:
①文献的各种类型及其各自的检索方法(请举例说明); ②外文数据库搜索引擎的使用及检索下载方法。
4、拟活动方案:(1)时间:(待定)(2)地点:绿7-503教室或图书馆报告厅
(3)参加对象:研一全体同学及部分研
二、研三同学(4)活动安排:
①提前半个月电话或面谈联系主讲老师;
②提前一周申请会场并发送请柬给主讲老师(教科办盖章); ③提前三天通知各班并确定会场主持;
④会前一个小时进行会场布置(入口写好报告主题、主讲人及欢迎辞等),完成电脑、音响等设备的调试工作;
⑤报告会开始,主持人介绍主讲人、嘉宾及报告主题等;
⑥主讲人作报告,时间大约一个半小时,最后留十五分钟的现场互动问答(必要的话要先安排同学准备);
⑦主持人简要总结并致谢; ⑧散会并清理会场;
⑨完成活动总结和报道,并反馈给教科办和主讲老师。
系列三:“专业英语的学习方法及应用”专题学术讲座
1、必要性: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各国间的学术交流日益频繁,英语做为一种国际性的学术语言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一直以来我们基本上只停留在公共英语的学习上,专业英语主动学习的意识非常薄弱。为了满足外文资料的查阅检索和将来科研交流工作的需要,积极营造研究生主动学习本专业的专业英语已是大势所趋。
2、可行性:本学院吴杰教授有丰富的外文写作经验,还有一些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的教授,他们可以担当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此外,外国语学院的专家也可以考虑。
3、讲座内容:
①如何实现公共英语到专业英语的“软着陆”; ②专业英语在教学、科研中的地位和作用; ③专业英语的学习途径和方法。
4、拟活动方案:(1)时间:(待定)(2)地点:绿7-503教室
(3)参加对象:研一全体同学及部分研
二、研三同学(4)活动安排:
①提前半个月电话或面谈联系主讲老师;
②提前一周申请会场并发送请柬给主讲老师(教科办盖章); ③提前三天通知各班并确定会场主持;
④会前一个小时进行会场布置(入口写好报告主题、主讲人等),完成电脑、音响等设备的调试工作;
⑤报告会开始,主持人介绍主讲人、嘉宾及报告主题等;
⑥主讲人作报告,时间大约一个半小时,最后留十五分钟的现场互动问答(必要的话要先安排同学准备)。
⑦主持人简要总结并致谢; ⑧散会并清理会场;
⑨完成活动总结和报道,并反馈给教科办和主讲老师。
系列四:我院近年优秀硕士毕业论文的收集制作和传阅学习活动
1、必要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希望通过这类活动激发同学们特别是研一同学的科研意识和主动性,使他们了解各专业的师兄师姐们的科学探索历程及成果,追朔先悲们多年来的学术传统和学术理想,从而在心目中树立良好的榜样,以此勉励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科研当中,踏实为学、勤勉学术、精益求精。同时毕业班的研究生毕业论文都会经历盲审,通过学习优秀硕士论文,学习他们的写作思路与排版方式,对提高自己的毕业论文质量有宝贵的参考价值。
2、可行性:在学院教科办的大力支持下,征得学院和导师们的同意,由研究生会学术部负责收集并整理往届毕业研究生优秀学术成果,由主讲老师剖析他们的写作思路并指出盲审专家审查点,为毕业班的同学顺利通过盲审提供依据。
3、活动形式:将各专业优秀硕士毕业论文装订成小册子,会场当场传阅,主讲老师对优秀论文做剖析。
4、拟活动方案:(1)时间:(待定)(2)地点:绿7-503(3)参加对象:各年级研究生各班级(4)活动安排:
①用一个月的时间收集各学院研究生的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②用一周的时间完成优秀学术成果的整理和编印工作; ③提前半个月电话或面谈联系主讲老师;
④提前一周申请会场并发送请柬给主讲老师(教科办盖章); ⑤提前三天通知各班并确定会场主持;
⑥会前一个小时进行会场布置(入口写好报告主题、主讲人等),完成电脑、音响等设备的调试工作;
⑦报告会开始,主持人介绍主讲人、嘉宾及报告主题等;
⑧主讲人作报告,时间大约一个半小时,最后留十五分钟的现场互动问答(必要的话要先安排同学准备)。
⑨主持人简要总结并致谢;散会并清理会场;
⑩完成活动总结和报道,并反馈给教科办和主讲老师。
主办:XXX大学机械电气工程学院
承办:XXX大学机电学院研究生分会学术部
2015年4月
第二篇:研究生学术活动要求
研究生学术活动要求
(2014年7月18日第6次修订)
第一条 本《要求》适用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非全日制(在职)硕士生、以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者。
第二条 研究生在读期间学术活动包括:公开发表学术活动成果,听取学术报告。第三条 公开发表学术活动成果基本要求
硕士学位申请人在申请论文答辩前须提交在读期间公开发表学术活动成果的证明材料。学术活动成果要求申请人本人为第一作者,或申请人本人的指导教师为第一作者,申请人本人为第二作者,单位署名为北京建筑大学。学术活动成果的证明材料具体要求须满足如下条件之一,并同时满足申请人所在学院对公开发表学术活动成果的特殊要求:
1.在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电子刊物须有正式刊号且全文收录。不受理如出版证明等其他形式的材料;
2.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其学术论文1篇被有正式刊号的会议论文集收录; 3.第一作者非学位申请人本人的指导教师,申请人本人为第二作者,单位署名为北京建筑大学的论文2篇;
4.参加编写公开出版发行的与本学科相关的学术著作、教材、资料集等,在编者中有署名,且学位申请人本人参编部分不少于3万字(不含图片)。不受理如出版证明等其他形式的材料;
5.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项,学位申请人为专利发明人,排名前2名,专利申请人为北京建筑大学;
6.科研、专业作品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排名前1/2),或参加省部级及以上行业展览的专业作品有入展证书(有所在单位或北京建筑大学及本人署名);
7.非全日制(在职)硕士生在读期间,有所在行业领域相关成果通过鉴定并应用于工程实际、获奖(排名前1/2)、获得授权发明专利(排名前2名)等情况,须有所在单位或北京建筑大学及本人署名;
第四条
学院对公开发表学术活动成果特殊要求的备案制度 各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可在“第三条 公开发表学术活动成果基本要求”的基础之上,依据学科实际进一步提出对公开发表学术活动成果的特殊要求,须报送研究生处备案,作为学校审核申请学位资格的依据,并负责审核成果是否满足特殊要求。
第五条 学位申请人本人须提交发表学术活动成果证明材料的原件及复印件,在“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系统”中按时提交学术成果及参与科研情况信息,并上传相关学术成果支撑材料,认定结果及学术活动成果证明材料的复印件与申请学位答辩的其他材料由学院一并报送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
第六条 听取学术报告要求 1.听取学术报告不少于5次;
2.每听1次学术报告,需写800字左右的学术报告摘要及体会 3.1次报告会,多个报告人,计1次。
第七条 来华留学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学术活动须达到第六条要求。
第八条 由研究生指导教师在申请人提交毕业学位论文之前审查学术活动完成情况,并填写审查意见。
第九条 本《要求》经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由研究生处负责解释。
附件:
1.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关于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成果的暂行规定
2.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设计学、工业设计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指导工作实施细则(试行)
第三篇: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总结报告
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总结报告
篇一: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总结报告
参加学术活动总结报告
0、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研究生教育在观念、内容和方法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研究范围不断拓展和深化。重庆师范大学为了促进研究生自主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达到开阔视野、启迪智慧、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营造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学术氛围,每年都邀请很多大师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与研讨,还有不同学术背景的知识观点、成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动拓宽学术思路与领域,些笔记总结和心得体会。
1、学术活动之一:XX阳博士关于院教师,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泛函微分方程,几何学的由来,习如何开始自己的学术研究。其中我对芬斯勒空间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系坐标xi(i=1义起来的(其中,把黎曼空间的一些结果拓广到这个空间来。射联络的确定,其渊博的知识,学生时不时还给以热烈的掌声以示鼓励。
2、学术活动之二:XX我校为研究生作题为《不确定性推理与量化》的学术专题报告。王洪春副教授首先介绍了不确定性的概念及其应用领域,可看出不同图像的漫画入手,定性的四种类型以及不确定性推理与量化的两种方法:分别对两种方法性中常见理论作了详细阐述。述了留学的注意事项,鼓励同学们努力学习、开阔
视野。王洪春副教授来我校讲学正值我读研究生二年级,资料,构思论文的框架结构,很大的启发意义。
3、学术活动之三: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XX4月7日,当时我还是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我在沙坪坝然后讲了芬斯勒空间和嘉当空间以及,2,n)ρ>0)。这时,称曲率论的建立等研究,都是以后才发展起来的。在讲座的过程中,诙谐的语言,11月24日,美国
12月12日上午,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这些学术活动有跨区域、思想相互碰撞与融合。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广义仿射表面积》学术讲座的学术报告。朱先阳博士是湖南湘潭人,井冈山大学数理学凸几何分析。在报告中朱博士讲了一般空间微分K展空间,朱博士讲得也很仔细,n维集合,并且它的曲线xi=xi(t)M为芬斯勒空间。P。芬斯勒嘉当(1934)才逐渐趋于完整。硬是把如此晦涩难懂的数学理论知识讲清除了,《不确定性推理与量化》学术讲座Purdue大学访问学者、博士后、硕士生导师王洪春副教授来生动形象地诠释了不确定性的概念。非概率的方法性和概率的方法性,最后,王教授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向同学们讲当时我正在为发表小论文而收集学术王老师的讲座中的推理与量化方法对我处理小论文中的数据有跨校、跨院系层次之间的交流学校研究生学术活动逐渐形这些学术活以下是我参加学术活动的
一
5101报告厅听了朱先最后勉励广大研究生好好学他说:设M是参考于一的“弧长”是按照积分 定(1918)在其学位论文中曾经例如,这个空间仿朱博士以在座的老师和 随后,王教授介绍了不确并
CCF YOCSEF)重庆
各种形式的学术活动成为校园里一道道亮丽的风景。激发创新激情,年“广义仿射表面积”的年进一步用几幅从不同角度观察
年
分论坛在我校大学城校区宏德楼凯撒报告厅隆重召开,论坛由我们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承办,还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中天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重庆旭鸣信息工程有限公司等高校和IT行业业界的专家、工程师和学生代表参加。
论坛的主题是企业VS高校,谁是卓越工程师的孵化摇篮。论坛的特邀讲者有重庆中天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重庆市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产业联盟秘书长熊东,还有重庆大学博士生导师,软件学院副院长钱鹰教授;论坛特邀嘉宾有重庆大学博士生导师文俊浩教授,还有重庆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软件工程系主任李明教授。
论坛参与者就企业与高校谁才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主力军展开激烈辩论。此次论坛的召开是一次重庆高校与IT行业之间的一次精彩的盛会,学校培养人才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企业的发展的潜力也取决于人才的竞争,视野,理论联系实际,尽量将知识转化成生产力。
4、学术讲座之四:《云计算和海量数据管理技术》学术讲座XX年12月12日下午,应重庆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邀请,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陆嘉恒博士在弘德楼凯撒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云计算和海量数据管理技术”的学术报告。
陆嘉恒博士是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XX-XX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校(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XML主持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项目等多个国家级科研项目,在VLDB,ICDE等国际一流的数据库期刊发表了十几篇论文。才。
陆嘉恒博士十分年轻帅气,详细介绍了什么是云计算,然后介绍云计算平台的优点和云计算目前的发展状态,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在云计算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的知识、文雅的谈吐令在场的教师和学子惊叹不已!
5、学术讲座之五:《迭代根与嵌入流》学术讲座XX年5月19日下午,我校数学学院特邀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伟年来我校作关于迭代根与嵌入流的学术报告,非常感兴趣,所以也积极的听了这次学术报告。张伟年教授从事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的理
论研究和应用,力系统和差分迭代形式的离散动力系统。研究现实问题中状态种群量、)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数学规律,例如描述电磁振荡的流过程的Lorenz方程、不可压缩流体运动的Kuramoto-Sivashinsky方程、电力系统振荡模型、发动机振动模型以及其它非线性振荡。研究这些物理现象的几何本质、性分析、参数系统的分岔、周期轨道和同宿轨道的存在与保持性、层、映射迭代、迭代根以及迭代函数方程。张教授认为:“数学是拿来玩的,要玩数学。逐步深入到大学知识,由浅入深的给大家讲了一堂生动的、的数学知识不是没有玩头,而是可以大有所为的去研究它。
6、学术讲座之五:《复杂络与同步》学术讲座互通有无。作为学生也要开阔
XX年获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学位,University of California,Irvine)作访问研基于Web的数据集成、云计算等。目前SIGMOD,XX年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在报告中首先最后特别在随后的提问环节中,陆博士以其渊博
我一向对数学学院的学术活动
包括微分方程形式的连续型动(位移、浓度、气温、价格、Van der Pol方程、大气对Navior-Stokes方程、B-Z反应扩散过程的研究内容涉及相空间全局定混沌、不变流形和不变叶”然后从简单的初中和高中知识开始着手,玩出来的数学,充分证实其简单
两者需要相互配合,数据查询与检索技术、能这么年轻就取得如此好的成绩很令人钦佩。报告由杨新民副校长主持。发生原理、判断原则和计算方法。
XX年6月2日晚,美国《数学评论》评论员、德国《数学文摘》评论员、数学学院硕士生导师杨志春教授在大学城图书馆报告厅为我校学生作题为《复杂络与同步》的学术专题报告。
杨志春教授曾在中科院系统所、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访问,主要研究领域有脉冲(泛函或随机)微分方程、混合系统与混合控制理论、生物数学、复杂(神经)络系统等。
杨教授在专题报告中主要介绍了三方面内容:复杂络的概念,复杂络研究对象(食物链络、信息交换、生物络),复杂络的同步。生动的将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融入在一起,使我深受启发。
7、学术报告对我的影响
作为一名工科研究生,我深知参加各种学术活动的重要性,所以我在读研阶段已经参加了几十场学术活动,其中大部分是理工科领域的学术大师所作的学术报告,同时我还参加了一些金融、政治、文学艺术类的学术活动。这些学术报告开阔了我的视野,扩宽了我的知识,陶冶了我的情操,最重要的是直接告诉我如何开展学术研究,如何修身养性。此后只要有机会我还将继续参加这些有思想、有观点学术活
动。
最后要感谢重庆师范大学给我们广大研究生提供这么优越的物质环境和浓厚的学术氛围,感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各位老师与师兄弟妹们乐于彼此互相交流。感谢我的导师YDG教授,在我科研十分迷茫的情况下,精心指导和悉心关怀我,在我的学业和论文的研究工作中,无不倾注着他辛勤的汗水和心血。导师的严谨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无私的奉献精神使我深受启迪并且终生受益。
篇二:硕士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总结报告
学术活动总结报告 院(系)
专 业
姓 名
学 号
导 师
时 间
学术活动总结报告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研究生教育在观念、内容和方法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研究范围不断拓展和深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了促进研究生自主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达到开阔视野、启迪智慧、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营造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学术氛围,每年都邀请很多大师来我
校进行学术交流。这些学术活动有跨区域、跨校、跨院系层次之间的交流与研讨,还有不同学术背景的知识观点、思想相互碰撞与融合。学校研究生学术活动逐渐形成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各种形式的学术活动成为校园里一道道亮丽的风景。这些学术活动拓宽学术思路与领域,激发创新激情,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以下是我参加学术活动的一些笔记总结和心得体会。
1、学术活动之一:《关于气候变化的哲学思考》学术讲座 XX年3月17日,长安大学的李佩成教授为我们做了题为“关于气候变化的哲学思考”的学术报告。李教授曾在水建学院任教,因此显得格外亲切和蔼。而他对专业知识的深刻见解更是让我们获益颇多。他强调,运动变化是绝对的,地球的气候一直在变。地球气候一直在变化着,当代气候变化的态势并未超出历史气候变化的范畴。矛盾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气候变化有着众多因素的推动。要历史的、全面的、辩证的看问题,不能肯定当代的气候是完全变暖或是人类活动所致。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对于全球气候变暖是好是坏还要做具体的分析。因此,他认为应该具体矛盾具体解决,中国应该寻求自己的应对气候变化之策。他的论题与新闻媒
体一面倒的观点相比,充分体现了作为学术研究工作者的科学客观的态度,这一点尤为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2、学术活动之二:《河流研究的新挑战》学术讲座
XX年10月11日,来自清华大学的王兆印教授来到我们学院为我们做了题为“河流研究的新挑战”的学术报告。会上,王教授针对汶川地震引发的河流研究7个方面新挑战:巨型滑坡体的稳定及开发利用、堰塞湖引起的河床演变及管理方略、颗粒侵蚀及治理、地震引发的4种次生灾害链、滑坡崩塌堆积体的植被修复、高容重两相慢速泥石流及青藏高原抬升对河流演变及生态的影响,给我们作了一场精彩的报告。王老师大量利用他在实地考察得到的图片、数据、影像,给大家作直观的介绍及深刻的分析,让大家对该方面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有了比较全面而深入的认识。我们在感叹王老师知识渊博的同时,也为王老师对科研的认真态度以及学术热情叹服。王老师把河流的研究范围拓展到山区河流,同时研究中结合到地质生物学方面的知识,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引起不同反响。
3、学术活动之三:《硕士毕业论文写作》学术讲座
XX年5月13日,花保祯教授为我们做了题为“硕士毕业论文写作”的学术报告。花保祯教授从硕士学位论文的特点、结构、写作提纲、论文的修改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他介绍了图标的使用和图片的处理,着重讲解了参考文献的使用和编辑,并推荐了一个参考文献管理软件:EndNotes X1。当删除或添加参考文献时,使用该软件可以
避免参考文献管理混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我们硕士
研究生规范学位论文写作,提高学位论文写作质量与水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学术活动之三:《硕士毕业论文写作》学术讲座
XX年9月20日,西安理工大学谢教授为我们做了题为“科技创新中的若干问题”的学术报告。谢教授首先从科技创新的意义谈起,讲述了科技创新的准则、程序、灵魂、基础、归宿及条件等六个问题,最后给研究生们提了六点建议,帮助大家科学的确定研究生学习阶段的研究方向。谢教授的报告语言风趣、幽默,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在科技创新和研究生生涯等方面为我们提出了很多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建议,指明了努力和奋斗的方向,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
作为一名工科研究生,我深知参加各种学术活动的重要性,所以我在读研阶段已经参加了几十场学术活动,其中大部分是农工科领域的学术大师所作的学术报告,同时我还参加了一些文学艺术类的学术活动。这些学术报告开阔了我的视野,扩宽了我的知识,陶冶了我的情操,最重要的是直接告诉我如何开展学术研究,如何修身养性。此后只要有机会我还将继续参加这些有思想、有观点学术活动。
篇三:研究生学术活动总结
研究生学术活动总结
参加的学术活动:
1.胡象明从非典到甲型H1N1流感——中国应对的经验与启示
2.胡军 少数民族政策研究
3.雷庆 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
4.杨立华美国政府管理
5.李永新企业持续成长之道
参加的国际国内会议:
应急管理与航空救援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
在研究生期间,学院举办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学术报告会和研讨会,这些报告会的主讲人既有我国学术领域的专家、学者,也有我国政界和商界举足轻重的人物。因此,每一场学术报告会学术水平都很高,通过参加这些学术活动,使我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提高,受益不浅。
我院副院长胡象明教授主讲的“从非典到甲型H1N1流感——中国应对的经验与启示”以其研究的课题为出发点,详细地介绍了在赴美交流抗击“非典”的过程和感受。通过回顾我国政府在应对非典和甲型H1N1流感中的应对经验,使我对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现状和应急管理体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胡军教授主讲的“少数民族政策研究”是以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地云南为例,从公共管理中民族事物管理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少数民族民族团结、和谐相处之下的物质基础、心
理基础、社会纽带及现实动力四个方面的深刻原因。PPT上漂亮的少数民族照片让我们更深刻的了解到了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
我院副院长雷庆教授主讲的“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对我们研究生来说应该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一场学术讲座。雷教授从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学术研究的一般过程以及学术论文撰写三大方面向我们详细的讲解了一项严谨的学术研究过程。针对同学们研究生阶段即将面临的撰写学术论文的问题,雷教授向我们介绍了学术规范方面的相关内容及学术道德的五项原则,为我们撰写学术论文做了很好的指导。
我院留美归来的杨立华老师主讲了“美国政府管理”的学术报告。报告中阐述了美国政府管理的一些基本特点,使我们了解到美国政府管理的分权制衡体制、对个体人权和自由的尊重、法治社会、多元民主等思想,对我们认识美国公共管理体制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李永新是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毕业生,毕业后没有选择一个相对比较安稳的工作而是选择自己创业的道路。在他主讲的“企业持续成长之道”的讲座中,李永新根据自己创业的亲身经历论述了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环节以及企业持续发展的天敌。从创业的角度给了我们课本上不曾接触的知识。
除此之外,研究生阶段我还有幸参加了在我校举办的
“应急管理与航空救援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在这次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国内知名大学的教授和该领域的专家围绕“应急管理与航空救援”中国的视角为主题进行了高水平的学术报
告,为我国应急管理研究和实践探索注入了新的研究成果。通过与北航师生进行卓有成效的探讨和互动,我们近距离的领略了知名专家和学者的风范,他们严谨的思维、广博的学识、谦和的态度给我很多启示。
研究生阶段的这些学术活动不仅涉及到本专业领域和实践的各个层面,也有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应急管理等许多相关学科的前沿研究和理论。通过参加这些内容丰富的学术活动,我个人的学术视野得到了拓展,专业知识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更重要的是让我领略到了专家学者的风采,做学问的同时也学会了做人,受益匪浅。
第四篇:研究生学术活动报告总结
学术报告总结
李
娜
S09040735 在研一期间,我们听了许多有丰富经验学者的学术报告,内容涉及广泛。听了这些学术报告,我们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这对我们以后的发展和学习生活起到指导作用,获益匪浅。
在《燃气轮机的应用及研究现状》的报告中,崔玉峰博士给我们介绍了燃气轮机的原理和主要应用领域,还讲了重型燃气轮机的发展,重点介绍了航空发动机的发展,这让我们意识到自己国家的差距,目前形势严峻,面临巨大挑战,但也存在机遇,我们要加快步伐,发展自己。
徐葆华老师给我们作了《文化背景对理工学习的支持》的讲座,“打开一扇窗,总会有世界”,我们要体悟生命运作之道,除了饮食钱财之外,还要之道生活是增长所有美好事物的喜悦,要学会发现美、欣赏美。中国传统文化讲究通人通儒学,不应将文理对立,要和谐为人。作为一名研究生更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尤其是文科知识。
在李增亮教授的《石油开发与作业新技术及装备简介》中,我们了解到了许多石油开发过程中用到的新技术及设备,比如,井下油水分离同井采油冷水新技术、井下直线电机驱动抽油泵新技术、电潜双螺杆泵新技术和水力驱动单螺杆泵装置新技术等,这让我们了解了许多前言知识,收获颇多。
2010年5月27日,刘永红教授给我们作了题为《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的报告,给我们讲了许多经典的创新案例,使我们从中得以学习。我们还学习到了实现创新的方法有:解放思想;不要盲目崇拜权威;要有需求,因为需求是创新的源泉;问题是创新思维的起点;分析是创新的钥匙;综合是创新的途径;加强学术交流;加强文献资料查阅与分析、综合;要具有吃苦耐劳、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要合理利用计算机资源,坚信实践是创新的动力和源泉;要彻底摒弃替老师打工的想法等等。这对我们以后的创新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我们还听了好多其他的学术报告,听了之后,我们实实在在地学到了很多东西,它比书本上的学习更加生动,更容易让我们理解。通过这一年参加的学术活动,不仅在知识层面上进行了有效的扩充和深化,也在自身的学术能力上有着显著的提高,获益匪浅。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切实提高我们的学术研究能力。我在今后要更加努力地去奋斗。
第五篇:研究生学术活动心得体会报告
研究生学术活动心得体会
社会同情与公民形成
这次学院请到了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石中英教授给我们做了一次精彩的讲座,报告的主题是社会同情与社会公民。石中英教授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部长博士生导师,同时也是教育学原理专业教育基本理论方向学科带头人,故他的讲座对我们教育学原理专业的同学来说绝对是一场受益匪浅的盛宴。石教授此次报告的主体——社会同情与公民形成,也是他一直以来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他在短短的几个小时的讲座已经让我们对这一研究主题有了深刻的印象,更为清楚的认识。他的此次讲座旨在对社会同情与公民形成之间的关联进行专门的分析,以期丰富目前有关公民教育的理论研究,并有助于开展更加有效的公民教育实践。
社会同情是民主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理解的条件,社会责任的基础,也引导着人们的积极社会行动。社会同情的培育指向良好公民的形成,有助于防止和消解社会加速分化可能带来的社会冷漠、排斥和不正义。作为一种比起个体同情来说更加高级和复杂的同情类型,社会同情心的培育可以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加强人文和艺术教育、社会角色体验或扮演、开展人类基本教育等途径和方法来实施。
社会同情是人们对某个社会群体的共同遭遇或感受在情感上所发生的共鸣,与个体同情或人类同情相区别。社会同情是民主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理解的条件,社会责任的基础,也引导着人们的积极社会行动。社会同情的培育指向良好公民的形成,有助于防止和消解社会加速分化可能带来的社会冷漠、排斥和不正义。作为一种比起个体同情来说更加高级和复杂的同情类型,社会同情心的培育可以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加强人文和艺术教育、社会角色体验或扮演、开展人类基本教育等途径和方法来实施。
石教授首先向我们讲解了同情与社会同情的基本释义。基于同情对象的不同类型,同情可区分为“个体的同情”、“社会的同情”和“人类的同情”三种基本类型。社会的同情是一种比较复杂、高级的同情类型,建立在对某一特殊社会群体之中的个体同情基础之上并自始自终包含丰富的个体同情。但是,社会的同情又不能简单地还原为对某一群体中个体的同情。石中英教授向我们讲解了社会同情作为民主公民的核心素质。社会同情有助于良好社会关系的建构,有助于帮助同情主体建立起与他者之间的密切的关系,从而进一步为共同目标的达成或相互之间经验的交流搭建良好的平台。在这个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要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民主社会和和谐社会,就必须在进一步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同时,通过教育的途径,培育未来公民的社会同情心,以防止和消解会加速分化带来的可能的社会冷漠、排斥和不正义。
第三部分则是社会同情心的培育与公民的诞生。公民的诞生为社会同情心的培养指明了方向。同情产生的机制指示了社会同情心培育的基本途径与方法。首先,开展社会调查是一种基本的途径与方法。其次,通过加强人文和艺术教育来培育社会同情。许多研究表明,想象力在同情的产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行为主体对某一行为及其可能社会后果的想象是促使行为主体产生社会同情、选择适宜社会态度和行为的重要条件。再次,社会角色体验或扮演也是唤醒社会同情的一种基本途径和方法。如前所述,比起个体同情或自然同情来说,社会同情是一种比较复杂、也更加高级的同情类型,青少年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生活经验,要在他们身上培育起来这种同情品质确属不易。最后,信奉“博爱”、“仁爱”、“平等”、“人权”等一些核心价值的宗教、政治、文化或伦理学说也有助于唤醒人们内心的社会同情,并为社会同情的进一步发育提供情感的、理性的和信念的支持,有助于促使人们将社会同情进一步转变为社会责任和社会行动。
在演讲结束后,石中英教授还接受我们了的提问,并耐心给我们做出了详细的解答,让我们对社会同情与公民形成这一主题,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与深刻的认知。